建筑技术标书范本

2024-07-17

建筑技术标书范本(精选4篇)

1.建筑技术标书范本 篇一

试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内容摘要;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存在的风险主要有借款方面的风险,内部监管不严,并且需要完善信贷体系,最后对存量贷款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贷款和回收不

良贷款。通过管制有效地促进信贷业务安全、健康发展。

关键词:银行信贷风险 监管 体系

随着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兴起,民营银行的建立,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外资银行的涌入,作为市场主体的银行数量大幅度增加,市场主体的增加必然引起竞争程度的提高。竞争在调动竞争者的积极性和提高市场效率的同时,也容易造成无序竞争,增加同业内耗,加大交易费用,降低整体效率。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中国经济的主体和增长点在不断向非国有部门和居民部门转移,中国银行业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中国大大小小的银行在以存贷款为主的银行市场上展开了全方位的竞争。在这样的竞争中,银行存贷款的利差面临逐渐缩小的趋势,传统业务的竞争优势逐步降低,银行不得不重新开发高风险高盈利的业务,加大了风险暴露。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分析

当前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来自借款人造成的风险和银行管理不善造成的风险两个方面。

(一)借款人方面的信贷风险

1.借款人的收入波动和道德风险 贷款发放后,一些借款人由于收入大幅下降或暂时失业等市场原因,无法按期还款,有的虽然具备还款能力,但迟迟拖延还款,使银行信贷风险大大增加。而中国目前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备的个人信用体系,银行缺乏征询和调查借款人资信的有效手段,加之个人收入的不透明和个人征税机制的不完善,银行难以对借款人的财产、个人收入的完整性、稳定性和还款意愿等资信状况作出正确判断。

2.借款人蓄意诈骗贷款 借款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或者以其他方法,诈骗银行贷款。他们得手后大多携款潜逃、挥霍或改变贷款用途,将贷款用于高风险的经济活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致使贷款无法偿还。

3.借款人多头贷款或透支,导致信贷风险上升

目前,国内许多银行管理不规范,各部门之间缺乏整体协调和互通机制。—些借款人抓住这一可乘之机,报 送不完整的个人信息资料,在同一银行各个部门里多头借款或进行透支,增加了银行贷款风险。

4.抵押物难以变现,贷款担保形同虚设

一旦贷款发生风险,银行通常会把贷款的抵押物作为第二还款来源,而抵押物能否顺利、足额、合法地变现,就成为银行化解信贷风险的重要环节。由于中国消费品二级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交易秩序尚不规范,交易法规也不完善,各种手续十分繁琐,交易费用偏高,导致银行难以将抵押物变现,贷款抵押形同虚设。

(二)银行经营管理方面的信贷风险

1.基础工作薄弱,信贷档案资料缺漏严重

信贷档案是银行发放、管理、收回贷款这一完整过程的文字记录,而目前有些商业银行管理工作混乱,大量存在借款人和保证人的财务资料、贷款抵押凭证、贷后检查报告、催收通知书等资料的缺漏。这些重要文件的漏缺,不仅对贷款的风险分析造成困难,同时也构成了依法收贷的障碍。

2.贷款“三查”制度执行不力 “三查”工作做得不深不细,这是信贷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贷前调查往往流于形式。贷前调查作为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需要调查人员深入企业查账,核实相关数据,了解企业的产品、生产经营及管理等各种情况,通过大量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形成客观、公正、有决策价值的结论,但有些信贷人员只是根据企业提供的相关文字材料进行摘录、整合,做表面文章,根据这样的贷前调查报告做出的结论已经使贷款失去了安全性。二是贷中审查不严。在贷款发放过程中,信贷人员对借款人、担保人、抵押物、质押物等审查不严,造成潜在的信贷风险。如信贷人员未发现担保人主体资格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一些商业银行未对抵押物、质押物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认真审查;按照《担保法》规定必须办理抵押登记的,未按法律规定办理抵押登记等等。三是贷后检查表面化。贷后检查作为风险控制的重点环节,需要信贷人员深入企业监控其经济活动和资金流向、认真分析其贷款风险变化情况。可是,信贷人员对不少贷款企业的后续管理却放松了,这是造成贷款预警机制失灵的主要原因。

3.银行管理缺乏系统性,致使潜在风险增大

现在,国内商业银行管理水平不高,各部门之间缺乏系统性的信息互通机制,对同一个借款人的信用信息资料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而且相当一部分资料尚未上机进行联网管理,从而难以实现资源共享。通常,仅凭借款人身份证明、个人收入证明等比较原始的征询材料进行判断和决策,对个人的信用调查基本上依赖于借款人的自报及其就职单位的证明,对借款人的资产负债状况、社会活动及表现,有无违法纪录、有无失信情况等缺乏正常程序和有效渠道进行了解征询,导致银行和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4.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忽视对管理者的管理

主要表现在:(1)。一些基层行长权力过大,监督约束机制没有真正起到作用,造成一些基层行长乱批贷款、乱投资、乱担保等;(2)。贷款责任无法落实,最终导致无人负责,不了了之;(3)。行长经营目标考核办法不科学,助长了行长经营上的短期行为,为了完成指标任务,不得不采取违规的做法。

5.违规账外经营严重。违规账外经营是目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其违规经营主要采取私设外账、乱用科目、调整账表和绕规模贷款等形式,并主要投向房地产公司或其他高风险收益领域。由于账外经营是在隐蔽情况下进行的,这部分资产没有处于有效的监督之下,甚至参与了违法犯罪活动,因而这部分信贷资产处于巨大的风险之中。

二、商业银行防范信贷风险的对策

综合上述风险的来源,造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健全的信贷管理机制应包括三个方面:信贷管理制度、信贷管理机构以及激励和约束系统。信贷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授权授信规定、信贷工作程序、信贷工作每一程序的内容和目标;信贷管理机构主要解决信贷工作中的权力分工,从机构这个角度确保信贷工作中的权力受到其他部门的制约,分清信贷工作各个部门的职责,并保证各部门之间相互监督和制约;激励和约束系统致力于发挥每一位信贷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通过明确信贷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工,加大对信贷工作人员的纪律约束。因此,商业银行要建立起一套防范信贷风险的综合管理体系,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充实完善各项信贷管理制度

首先,要制定完善的信贷档案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信贷档案的收集、保管、交接、检查等工作程序,并指派专人负责,定期检查、考核执行情况。其次,进一步完善以贷款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授权授信、审贷分离、分级审批、集体审批、贷款“三查”等风险控制制度,同时,上级行要加强对下级行各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二)建立健全信贷专门管理机构

首先要真正落实审贷分离制度,将贷款的审查权和批准权分别落实到不同的职能部门,明确贷款审查部门的工作范围、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规范贷款审批部门的工作制度、审批内容、审批权限、审批程序和审批责任。其次,建立专门的贷款管理委员会,针对大额贷款和疑难问题贷款进行审批决策。第三,由一个独立部门承担贷款风险评估职责。贷款风险定期评估需要独立、科学、客观地对每一笔贷款存续期间的风险状况作出量化评估,为了保证贷款风险评估的客观性、科学性、时效性,这项工作需要一个独立于信贷业务部门的其他部门来独立完成。总之,建立健全信贷专门管理机构,是为了防止信贷权力的过分集中,实行信贷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三)建立科学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

随着社会个人信用制度和信用档案的建立,各银行还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发展战略制定具体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以此作为发放贷款的基本标准,使之从源头上发挥防范信贷风险的作用。信用评价体系可采用积分制,根据积分多少评定个人信用等级。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在系统内交流“不良借款人黑名单”的形式,禁止其分支机构向不良借款人发放新的贷款,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收回旧贷款。

(四)建立可靠的贷款风险信息系统

该系统是一个综合信息系统,至少应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环境监测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环境信息、区域经济环境信息、产业结构现状及未来预测信息、同业竞争市场信息。二是客户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客户财务信息、账户信息、与客户相关的其他非财务信息。三是信贷风险监控信息系统,可与个人信用评价体系相结合,主要包括信贷违规性信息、财务指标异常变化信息、不良贷款信息、客户监管信息。

(五)进一步完善贷款担保制度

在现有的《担保法》基础上,要尽快健全抵押担保制度,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培育规范的抵押品二级市场,使各种贷款抵押物能够及时、顺利地变现。其次,可考虑由政府出面组建信贷担保公司,为长期、大额信贷提供担保,这也是一些西方国家发展银行信贷的成功经验。第三,国家应规定一定金额以上的贷款必须设定担保,银行可视各个贷款品种的不同及申请人资信状况,要求提供合适的担保方式,并对担保程序进行严格审查。

(六)把贷款与保险结合起来

借款者的个人健康状况和偿还能力的变化,往往是贷款无法偿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可以将贷款与保险公司的有关险种、产品组合起来运作。如银行在发放某些贷款时,可以要求借款人必须购买某种特定保险。一旦借款人发生意外,不能偿还贷款时,保险公司即要向保险受益人支付一定金额的保险赔偿金,而这笔赔偿金又足以偿还银行贷款本息。这样,一方面可化解银行的经营风险,实现信贷风险的合理有效转换,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保险业的发展。

(七)改善信贷风险控制考核激励机制

在传统的信贷风险考核激励机制下,发放贷款给予一定奖励,清收不良贷款也给予重奖,造成了贷款发放数量越大、质量越差则奖励越多,而质量越好却奖 励越少的异常机制。因此,要优化信贷风险控制奖励机制,在贷款营销考核时,要重点考核贷款投向和投量的合理性、合规性、潜在风险性,淡出对贷款发放量的考核奖励;对信贷风险控制的考核奖励,应当改为质量优良的给予重奖,对完成清收不良贷款目标的不奖不罚,超额完成清收目标的给予适当奖励,完不成清收目标的给予重罚,从而更有效地促进信贷业务安全、健康发展。

三、商业银行风险内控管理体系

目前,商业银行的风险内控体系总体上实现了对各类风险、各业务流程的有效覆盖,为业务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和保障。但是,从全球爆发的金融危机反思,这种体制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层面:首先,由于缺乏全面的绩效评估制度,员工自觉参与风险内控建设的认知不深,还没有真正将风险与收益、质量与速度、风险内控与业务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岗位制衡达不到应有的效果;风险文化尚未真正形成,岗位制衡监督机制受传统思想影响而未真正履行到位,导致风险内控机制低效。

其次,在风险监管方面,风险识别、计量、评估的手段落后,同时忽视风险缓释工具的利用,系统风险研究的前瞻性不足,风险管理体制存在缺陷;管理部门对基层机构和业务条线的检查不充分,整改的长效机制未建立,以致全面风险控制不足。

第三,商业银行审计条线已基本实行垂直管理,但内部审计人员数量和素质与监督的范围和领域还不相适应。审计的手段、工具、方法还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还不能适时发现问题和在事前预防风险。

目前,商业银行大多已经按照监管要求建立了以内部控制环境等五要素为基础的内部控制体系。然而,上述薄弱环节不仅体现不了风险与内控的包容性、动态性,而且还可能削弱风险内控体系的有效性。因此,笔者认为,要构建坚强有力的风险内控管理体系,必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形式上应建立载体。银行应利用自身网络优势构建内部控制及其自我评估手册体系,初步搭建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内部控制基础平台,建立重要管理制度的自动更新和查阅系统。

精神上应构建文化。商业银行应建立包括董事会、高管层及各级员工在内的全员参与的风险内控环境,大力培育合规文化,树立以客户为中心、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丰富和发展风险文化内涵,形成人人参与内控建设,个个注重风险防范的文化氛围,使风险内控理念根植于每位员工的思想意识深处,实现风险内控理念与具体经营管理行为的和谐统一,从而实现风险与收益、质量与速度、风险内控与业务发展的有机结合。

内容上应体现变化。商业银行应结合新资本协议和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实行,适时更新和补充完善风险内控管理的内容,构建以COSO2为基础的八要素管理体 系,将风险识别与评估进一步细分,完善风险识别、计量与评估的工具和手段,积极探索风险内控新模式;在内审监督方面,应积极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和动态审计,适当前移内部审计对风险控制的切入点。积极研发审计工具,大力推进非现场审计,以实现审计方式及手段的创新。

四、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偏高的原因分析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偏高一直是困扰我国银行业发展的绊脚石,从原因上讲有多方面的因素。本文主要从操作流程入手,细细把握每一个环节,结合平时的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从贷款的申请到发放再到收回,在每一环节上设置评判标准,凡是达不到评判标准就中止贷款程序或采取措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最后,采用了我在工作中遇到比较典型的两个案例作为辅证和检验。

信贷风险是伴随银行产生而产生的,是银行业的天然产物,是客观存在和不可避免的。信贷流程管理就好比一个净化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层一层的对企业进行筛选,优选朝阳行业,从中选择出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作为潜在贷款客户。再进行自身优化,优化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系,提高银行的工作效率和决策的有效性。最后对存量贷款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贷款和回收不良贷款。我们相信通过对三个信贷流程进行从始到终的风险控制,建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流程化管理;最终达到预防、规避、转移、化解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从而减少不良贷款引起的损失,增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德等.中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中长期策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冯彦明.商业银行业务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3]赵庆森.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与行业分析[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4] 陶能虹“商业银行并购风险的识别与防范研究”《金融论坛》2010第一期 [5]冷云竹.国有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问题对策[J].西部论丛,2008(3)[6] 张小霞.现代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6)

2.建筑工程标书制作步骤 篇二

制作高质量的标书是建筑企业赢得施工项目的关键之一。如何做到标书质量上乘,中标率高,同时又降低标书成本,本文就标书的编制、确定投标报价、复合标价谈点想法

一、投标书的编制

编制投标书是投标工作的主要内容。一般业主出售标书后,会很快召开由投标单位参加的标前会并组织现场考查,以解答投标单位对标书及施工现场的疑问。所以,投标单位在购买标书后要抓紧时间认真阅读、反复研究招标文件,列出需要业主解答的问题清单和需要在工地现场调查了解的项目清单。工地现场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地貌(植被)地形情况、当地气候水文情况、道路交通状况、就地取材的料源分布、天然材料的开采条件和质量、采购材料的价格、各种材料的运输距离、电源水源情况、通信条件、物价消费水平、社会治安状况、综合社会经济情况等。

现场考查后要立即制定编标计划,明确人员分工,使整个编标过程按计划进行。投标书的主要内容是工程预算标价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预算要注意以下问题:

1)采用的定额要正确,业主未指定的,一般采用同行业国家最新定额;

2)各项预算单价要考虑施工期间价格浮动因素;

3)工程量以业主给定的工程量清单为准,即使发现有明显的错误,未经业主书面批准不得自行调整;

4)其他项目费用预备费、监理费、暂定金等要按招标文件要求列计;

5)预算编制完成后要经他人复核审查,切不可有误。此外还要注意工程预算与施工组织设计相统一,施工方案是预算编制的必要依据、预算反过来又指导调整施工方案,两者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不可分离编制。

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中标后施工管理的计划安排和监理工程师监督的依据之一,一定要科学合理、切实可行。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包括:项目经理部人员机构组成、工程施工方案、工地平面布置、工期进度安排、劳力和设备调配、质量保证措施、安全生产措施、后勤供应措施等。工程施工方案是其中的关键,直接影响到预算标价及投标的成败,投标单位要根据现场考察情况,初定几套方案进行测算、比较。以确定合理、经济的方案。工期安排至少要比业主限定时间提前10天,以取得标书评审中工期提前奖励得分。

二、确定投标报价

投标最终报价是投标单位以标书编制的预算价(标价)为基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对预算标价进一步修订的报价,可以在标书中列报,也可以以降价函的形式另报。投标单位投标最终报价一般要占整个投标书分值的60%~70%,对是否中标将产生直接影响。所以,一定要根据所做工程预算认真分析、反复比较,以使所确定的最终报价最大限度地接近最优报价(得满分的报价),提高中标率。以下根据招标工程报价类型的不同,就如何确定最终报价分别论述。

合理标是工程招投标常用的最基本形式,所谓合理标就是业主根据工程设计预算,制定出工程招标标底,投标单位的投标最终报价与业主的标底相比较,误差在业主限定的合理范围之内的投标单位,才有资格中标。投标单位的投标最终报价与标底的误差在限定的范围内(一般为-20%~+10%)者,即为“入围”。确定候选中标单位资格后,业主将组织人员全面评审入围单位的投标书,计算出投标单位的整体得分。相反投标单位的最终报价不在限定范围之内者,即为“飞标”,此类投标单位已无资格中标。合理标的最优报价一般是稍低于业主的标底(-5%~-8%)的报价,可能是一个范围,也可能是一个确定的数。所以,投标单位要以正确的预算为基础,认真分析研究业主标底的可能范围,计算出投标最优报价即为投标

最终报价。

三、复合标报价

复合标是合理标的一种特殊形式,工程的标底是由业主的标底与各投标单位的投标最终报价加权平均复合而得,并称为“复合标底”。各投标单位的最终报价分别与业主的标底相比,其误差在业主规定的范围者(一般为-20%~+10%),称之为“第一次入围”。第一次入围的各投标单位之最终报价的平均值(占30%~40%的权重)与业主标底(占60%~70%的权重)加权平均,从而得出复合标底。而后,第一次入围的各投标单位的最终报价与再复合标底相比,其误差在业主规定的范围(一般为-15%~+15%)之内者,称之为“第二次人围”。第二次入围的投标单位取得候选中标单位资格,业主将组织人员全面评审这些单位的投标书,计算出各单位的整体投标得分。无论第一次是否入围,凡第二次未人围的投标单位,均为“飞标”,此类投标单位已无中标资格。所以,在投复合标工程项目时,除要分析业主的标底外,还要考虑竞争对手的投标报价,测算出复合标底的大致范围。

3.建筑技术员岗位职责范本 篇三

2、向各班组下达施工任务书及材料限额领料单。督促施工材料、设备按时进场,并处于合格状态,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3、负责对图纸变更、增补工程进行现场签证和记录。协助技术负责人进行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审核各专业(土建、水电、空调、园林绿化)工程预付款,并呈报造价管理部。

4、合理调配生产要素,严密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5、组织隐蔽工程验收,参加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

4.建筑技术标书范本 篇四

一、安全施工措施

1、建立安全生产目标是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项目工作内容,根据本工程特点,按企业有关规定,制定本项目安全生产目标如下:

(1)工伤频率:小于5‰;

(2)安全设施、安全防护及时、到位;杜绝重伤及死亡事故;(3)工人入场安全教育率100%;(4)工序安全技术交底100%;(5)安全活动履盖率100%;(6)安全生产记录资料完整;

2、工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1)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生产指挥保证体系

实行管理必须同时安全的原则。总经理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第一责任。当生产和安全发生矛盾时,优先为安全“开绿灯”,切实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

(2)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体系

各级机构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安全生产中,保证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抓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严肃处理安全生产中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将安全生产作为配备和考核干部的重要条件,对安全生产负监督保证作用。

(3)以安全处长为首的专业安全检查监督保证体系

运用安全系统工作,推行现代化管理及安全施工标准化管理,搞好经常性监督检查工作。

3、安全生产职责(1)经理项目职责

a、项目经理是该工程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该工程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

b、贯彻实施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应把安全生产的内容纳入计划中。

c、负责组织建立健全本企业各级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按职工总数的3-7%的比例配备专职安全员。(2)技术负责人职责

a、在组织编制和审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时,必须制定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并付诸实施。

b、负责提出改善劳动条件的项目和实施意见,并督促实施。c、组织对职工进行安全技术教育的培训。

d、解决施工生产中的安全技术问题,提出技术鉴定意见和改进措施。

(3)项目安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a、负责本项目安全管理的具体工作。

b、经常学习和宣传各种安全标准、法规及制度,协助项目经理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各种标牌。

c、协助进行各种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认真检查班组落实情况。

d、参与拟定并熟悉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协助项目经理逐项落实。

e、协助、组织对架设工程等的内部检查、验收和参加上级部门的检查、验收,认真作好记录。(4)、工人班组职责

a、模范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纪律。b、认真执行安全技术交底。c、有权拒绝违章指挥。

(5)、施工中将有大量的村社居民参与工程建设,同时也给村民生活、交通、生产活动带来诸多不便,方方面面矛盾较多。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难度相当突出。

(6)、工程项目中的水利设施较多,石砌筑量大,其材料堆放、转运、作业安全也是该工程安全及文明施工管理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只有强化安全管理,落实安全措施才能保障生产安全。

(7)、配套工程施工作业面移动性大,所需材料、施工机具等运输条件差,其施工安全及文明施工管理不可忽视,应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二、文明施工措施

1、标化文明施工管理目标

本工程标化文明施工管理目标是:争创“标化文明施工现场”。

2、标化文明施工管理相关规定 建设部15号令《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 《四川省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实施办法》 《绵阳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规定》 国家现行有关劳动保护和安全施工规程。

3、具体施工现场文明措施

(1)土方开挖时,运土车辆出入,清理轮胎,整理车厢内泥土,以免将泥土带出、撒落。并派四人专门清理和冲洗,保持清洁。

(2)严格按照市政府的《整治》条例,做到施工“标准化”、现场“景观化”。

(3)认真贯彻公司关于深入开展以双增双节为中心内容的创建文明工地竞赛活动,深入贯彻企业内部规定的文明工地十二条标准。施工现场设专人抓文明施工。

(4)现场实行“三包”,保证现场各类材料堆码有序,现场排污水雨系统处于良好状态。

(5)施工工人操作地点和周围必须清洁、整齐,做到干活脚下清,活完场地净。

(6)施工机具要做到摆设整齐,机身保持整洁,标语编号明显,安全装置灵敏有效,机棚内外干净。

(7)运输各种材料、垃圾等有遮盖和防护措施,防止泥浆等随车带出场外,影响市容环境卫生。

上一篇:党委办主任职责下一篇:理科生高考生物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