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提升信息化

2024-06-29

品质提升信息化(共8篇)

1.品质提升信息化 篇一

提升城市品质 建设精致扬州

——关于提升扬州城市品质的调研报告

市“提升城市品质”课题调研组

(2009年11月)

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9月下旬以来,围绕‚加快城市建设管理转型升级,进一步坚持和彰显扬州人文、生态、精致、宜居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主题,我们采取问卷调查、部门联动等方法,对城市品质的内涵、扬州城市品质的现状、城市品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提升扬州城市品质的目标定位、基本原则、路径选择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提升扬州城市品质行动计划。

一、提升城市品质的重大意义

城市品质,是城市精神品位和城市发展质量的统一体。城市品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改革开放的程度、市场体系的完善、人民群众就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提升城市品质,既是城市化进程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城市空间拓展、产业发展、生态保育、构建和谐的战略之举,是顺应人民群众提升生活水平、提升生活质量新要求的迫切需要。

(一)提升城市品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城市是人们生活居住的空间和精神 的家园。早在2000多年前,亚里斯多德就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2004年,联合国人居组织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好生活的地方‛。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纵观人类城市发展历史,城市发展大致经历了从最初以高墙深池、重城壁垒为基本形态,以安全为本的阶段,到之后以商业贸易、工业生产等为基本功能,以经济为本的阶段,再到当前凸显人的全面发展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以人为本的阶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出发,提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提升城市品质,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关注人们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的提高,又关注人们心理满足、价值实现等精神生活的丰富;既关注人们的日常生活,又关注人们的创造生活;既关注量的‚更多‛,又关注质的‚更好‛,推动城市发展从以物为主向以人为本的转变,更好地满足和适应人的全面发展需要。

(二)提升城市品质,是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科学确立城市发展定位的战略选择。城市是具有完整而先进的社会、经济、文化功能的区域和基本社会单元。在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人们对于城市的建设发展有着不同的要求。世界各国城市的发展经验表明,当一个城市或地区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人们的消费结构将由重视衣、食消费的温饱型消费向谋求住、行条件改善的享受型消费转变;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一个城市或地区则进入新一轮产业结构、需求结构的调整升级期和城市化快速扩张期;人均GDP在1万美元以上,城乡发展基本实现一体化,因人们追求生活品质而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递城市化现象。当前,扬州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城市化提升、市场化转型、国际化拓展的关键时期。2008年,扬州人均GDP已突破5000美元,这不仅意味着扬州经济开始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型,也标志着人们生活进入追求生活质量,更加关注城市功能的完善、人居环境的舒适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必须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科学确立城市发展定位,自觉推动城市发展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发展转型,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由单纯满足生产需求向生产、消费并重转变,由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向更加注重满足人们的享受型、发展型需求转变,促进城市发展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三)提升城市品质,是进一步彰显扬州城市特色、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城市特色是一座城市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积淀,是城市居民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扬州是一座有着近2500年建城史的历文化名城,历史上几度繁兴,人文积淀深厚,生态环境优美,‚烟花三月下扬州‛、‚绿杨

城郭是扬州‛、‚人生只合扬州居‛等经典诗句,无不生动揭示和高度概括了扬州‚人文、生态、精致、宜居‛的独特个性与城市魅力。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着力挖掘独具地域特色的城市内涵,积极推进城市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城市发展成果惠及市民百姓,城市面貌变化得到广泛认同,城市和谐发展进入全新境界,古今辉映、水绿相依、精致和谐的城市个性进一步彰显。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和‚联合国人居奖‛,一系列的荣誉奖项和各界的广泛认可,大大提高了扬州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标志着扬州城市建设已经跃上了一个新的平台。立足新的起点,推进城市建设实现新突破,我们必须以提升城市品质为目标,明确城市建设发展新的标杆、新的要求、新的定位和新的路径,系统谋划,整合资源,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努力使我们的城市规划更精当、建设更精致、管理更精细,城市的个性与特色更加彰显,城市的活力、魅力、吸引力以及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二、城市品质评价指标体系

当前,城市品质正主导着城市发展的方向,而评价体系则是城市发展的‚指挥棒‛、‚动力源‛和‚校正器‛。构建以提升城市品质为主导的评价体系,把提高城市品质作为衡量城市发展的中心内容,是科学发展观在城市评价领域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对引导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已有研究成果的评价

虽然目前城市品质尚未形成明确统一的衡量指标,但学术界和地方政府都对城市品质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积极探索,如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中国城市软实力评价体系、杭州生活品质评价体系、“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等,可供我们借鉴参考。

1、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宜居城市课题组‛研究并提出。课题组指出,宜居城市是具有良好的居住和空间环境、良好的人文社会环境、良好的生态与自然环境和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的居住地,并结合中国文化的特点,以‚居‛为中心,将宜居概括为易居、逸居、康居、安居。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是导向性科学评价标准,共为分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和公共安全度等六个方面、27个子项,每个子项又包括若干指标。此外,还有4个综合评价否定条件。

2、中国城市软实力评价体系。2009年,《了望东方周刊》联合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中国市长协会,在全国范围内首次进行了中国城市软实力调查,其调查对象为中国城市竞争力前50强城市,调查内容包括文化号召力、城市凝聚力、形象传播力、政府执政力、社会和谐力、教育发展力、商务吸引力、科技创新力、区域影响力、信息推动力等十大指标,每项指标又包括若干子项。

3、杭州生活品质评价体系。杭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

把‚建设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生活品质之城’‛作为今后五年杭州的奋斗目标,并将奋斗目标化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具体实践,成立课题组进行专题研究,提出杭州生活品质评价体系,并开展年度测评。杭州生活品质评价体系共分为经济生活品质、文化生活品质、政治生活品质、社会生活品质、环境生活品质5大维度、20个领域、50项指标。

4、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江阴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和谐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凝心聚力建设幸福江阴‛的奋斗目标,将建设幸福江阴作为该市‚十一五‛期间的中心工作,并建立了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客观评价指标和主观评价指标,其中,主观评价指标为江阴百姓话‚幸福‛民意问卷调查,设定了5个方面的指标,下设若干个二级指标;客观评价指标围绕个个都有好工作、家家都有好收入、处处都有好环境、天天都有好心情、人人都有好身体等‚五个好‛设立了5个子系统,共38个指标。此外,江阴市委、市政府还专门制定了《建设幸福江阴行动纲要(2008—2010年)》。

城市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其要素、结构、层次、功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城市品质的多元性。通过对上述四个评价指标体系的考察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富裕度‛,‚商务吸引力‛、‚科技创新力‛和‚经济生活品质‛以及‚个个都有好工作‛、‚家家都有好收入‛等侧重于对城市产业、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和‚环境生活品

质‛以及‚处处都有好环境‛等侧重于对城市生态、环境品质的评价;‚社会文明度‛、‚公共安全度‛,‚文化号召力‛、‚城市凝聚力‛、‚政府执政力‛、‚社会和谐力‛和‚政治生活品质‛、‚社会生活品质‛以及‚天天都有好心情‛等侧重于对城市文明、和谐程度的评价;‚生活便宜度‛和‚文化生活品质‛以及‚人人都有好身体‛等侧重于对城市生活保障服务水平的评价。简言之,即大家普遍认为城市品质主要包括产业品质、环境品质、社会品质和生活品质等四个大的方面。

(二)扬州城市品质评价体系的初步构想

考虑到城市品质的全面性、完整性以及扬州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扬州城市品质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产业品质、建设品质、环境品质、社会品质、生活品质等五个方面(共19个子项、60个指标,详见附表一)。其中,产业品质既是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内容。提升产业品质,必须注意产业结构与城市发展阶段相一致,与城市特色相融合,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与市民创业、就业需求和收入水平提高的要求相适应。建设品质既是人们生产生活的空间载体,也是城市品质提升的突出标志。提升建设品质,必须重视生产生活功能的配套和完善,重视城市独特个性与品位的彰显,尤其是重视并处理好规划的精当、建设的精致和管理的精细等问题。环境品质既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城市品质提升的直接体现。提升环境品质,必须重视产业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的匹配,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重视自然生态与人文生

态的共生。社会品质既是城市的活力、凝聚力、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城市品质提升的关键因素。提升社会品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民主民意,关注民生民安,立足于维护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提高社会安全、提升社会文明,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生活品质是城市品质的核心内容,也是城市品质提升的最终目标。提升生活品质,必须从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着手,提供各种高质量的服务并且使得这些服务能够被方便地享受。

三、扬州城市品质的现状分析

围绕产业品质、建设品质、环境品质、社会品质、生活品质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我们通过资料分析,并委托扬州统计调查队、市旅游局分别对200名市民、200游客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力图对扬州城市品质的现状有一个总体把握和清醒认识。

1、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但总体竞争力不够强

近年来,扬州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2008年,全市实现GDP 1573亿元、工业总产值近5000亿元、财政总收入266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05亿元,与2002年相比,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翻两番”。但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人均收入等指标与周边城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2008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398元,列长三角16城市第15位、全省第7位;人均消费支出11562元,列长三角16城市第15位、全省第7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00多元。此外,扬州支柱产业以配套产品为主,龙头企业不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新兴产业链条不够粗壮;

旅游资源整合不够,产业化提升不快,旅游产品开发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欠缺。这一点从游客回答‚最初知道并想进一步了解扬州‛问题可以反映出来,选择瘦西湖等旅游景点的占76%、历史文化名城占58%、唐诗‚烟花三月下扬州‛占50.5%,而认为扬州城市经济比较发达的只占6%;27%的游客对扬州的旅游商品感觉不太满意,居所有选项的第一位。

2、城市外在形象认可度较高,古城保护还需进一步加强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城市‚人文、生态、精致、宜居‛特色得到彰显。市民对名城的自豪感、认同感、归属感大大增强。调查显示,市民和游客对扬州城市大环境认可度较高,市民认为城市建设高度合适的在70%以上,游客和市民对街景设计的满意率分别达79.5%、93.5%。

与此同时,古城成为扬州最大的城市亮点。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古城保护工作,投入巨资整治古运河,修缮了一批老街老巷和名人故居,新建、改建和修缮了一批博物馆。据调查,当被问及对扬州的第一印象时,74.5%的被调查游客选择‚富有文化气息的古城‛;82%的市民、87.5%的游客认为扬州城市的总体建筑风格‚古色古香,很有特色‛,市民认为扬州城最有特色的街区是‚东关街、东圈门,国庆路、甘泉路、广陵路及古运河沿线的老城区‛。与之相对应的是,大家认为城市建设中最有必要的也是古城保护。据调查,当被问及当前城市建设最需要做的事情时,本地市民回答位居第一位、第二位的是古城保护与更新和老小区、城中村整治,分别为52.5%和29.5%;外地游客为城

市新区建设和古城保护与更新,分别为31%和27%。

3、城市环境有了较大程度改善,仍需进一步提升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和城市环境的打造,启动‚绿杨城郭新扬州‛工程,新建了200多个公共小游园,老百姓出门走300米到500米就能进入一个绿色休闲空间;启动瘦西湖活水工程和瘦西湖扩容工程,为整个城市打造了一片大‚绿肺‛。许多市民反映,与几年前相比,现在扬州的水更清了、空气更清新了,城市更美了。连续几年,市民对城市环境的满意率达97%以上。调查显示,市民和外来游客对整个城市的大环境比较满意,其中市民和游客对扬州空气质量的满意率分别达到88%、96%,对扬州水环境的满意率分别达到65%、93%,对扬州绿化情况的满意率分别达到91.5%、95.5%。

虽然市民和游客对城市大环境满意度较高,但从具体公共场所和居民生活场所等小环境来看,仍然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特别是对支路、背街小巷等的管理和环境卫生评价不高。在调查中,认为居住地附近环境‚一般‛的市民比例最高,占被调查人数的41.5%。

4、市民具有较高文明素养,但距文明优雅尚有不小距离 市民文明素养支撑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品质也需要通过市民的行为习惯、素质品格得以表现。提升城市品质,最终落脚点在市民,关键是要培育文明优雅的扬州人。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在加大城市建设力度的同时,大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着力加强城市‚软环境‛建设,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

形象有了极大提升。市民公德意识不断提升,市民对公益事业、弱势群体的关心扶持不断增强,涌现了刘应启、徐兆华等一批“扬州好人”。调查显示,市民所在社区都不同程度地组织过各种活动,在提高居民归属感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他们的公德意识。

部分市民文明素质亟待提高。随着扬州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部分外地居民涌入扬州发展,部分城郊居民成为市民。但是,其中一些人进入城市后文明素养并没有随之提高,一些地方不文明的顽疾仍未根除。调查显示,市民认为文明水平提升最需要帮助的群体是“拾荒、摊贩等无固定职业的外来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和 “„城中村‟的农民”,市民认为最需要改进的排在前五位且选择率都在50%以上的不文明行为分别是:“随地吐痰”、“棋牌室太多”、“乱丢垃圾”、“乱涂乱画、乱贴牛皮癣”、“占道经营、马路市场” ;其中,棋牌室和占道经营问题除与市民素质相关外,还与城市管理密切相关。游客认为扬州市民存在的不文明行为名列前三位的是‚行人闯红灯、随便穿马路‛、‚出租车拒载、乱掉头、乱停车‛和‚车辆过斑马线不让行人‛,这三个选项恰恰都不在扬州市民最关注的不文明行为前五位,说明扬州市民的法规意识总体上还不高,有必要对全体市民强化交通法规方面的宣传教育,同时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加大执法管理力度,切实提升扬州人的形象。

市民缺乏足够的进取精神。繁华富庶的古扬州在给现代扬州留下名园古宅,留下‚扬州三把刀‛等休闲文化的同时,也给扬州人留下一种小富即安的思想。在扬州人身上,最缺乏的是一种

勇于创业、敢于创新、善于创优的开拓进取精神。调查显示,外地游客认为扬州人最典型性格为温文尔雅、精致生活的达66.5%,认为是开放包容、时代感强的只有19%。扬州市民最为看重的城市精神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敢为人先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最近一次关于‚扬州需要什么样的市民精神‛的调查中,47%的市民认为需要‚开放‛精神、37%的市民认为需要‚创新‛精神。此外,在首届‚市民论谈‛中,大家把‚开放‛和‚创新‛放在新时期扬州市民应具备的市民精神的前两位。

市民民主参与意识和参与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近年来,我市在城市公共服务上不断加大硬件投入,在城市公共服务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上作了一些积极探索,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市民对政府的创新力、执行力给予了高度评价。然而调查显示,知晓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数和决策程序的市民分别只有38.5%和19.5%,这一方面说明老百姓的主人翁意识和民主参与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也说明党委、政府民主决策公众参与方式和程序有待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化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5、城市功能比较健全,但城市服务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城市的主人是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市民,市民评价他们所生活的城市,最重要的标准是安全不安全、方便不方便、舒适不舒适。这几年,市委、市政府把城市发展的重点放在功能完善上,城市建设从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向提升功能为主转变,从拉开框架、拓展空间为主向优化布局、提升形象转变,既完善城市功能、改善

了投资环境,又提升公共服务功能、满足了民生需求。

畅通扬州需要进一步加强。调查显示,虽然89%的市民认为居住地周边交通‚很方便‛或‚较方便‛,但是,扬州市区一些公共交通设施和一些路段(如文昌中路京华大酒店至老市政府段)的交通状况尚不能令人满意。在被问及对扬州最满意的地方时,仅有6%的游客选择‚公共交通‛,居所有选项的最后一位;62%的市民认为扬州的公交系统一般,46.5%的市民、56%的游客认为扬州公共停车位不足。就目前市区道路拥堵的主要原因来说,40.5%的市民认为是‚车多人多‛,其余60%均认为是城市管理和市民素质方面的原因,说明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进一步改善,交通管理亟待加强。

舒适扬州需要进一步完善。据调查,95%的市民认为扬州现有的商业设施服务能力‚能满足‛或‚基本满足‛日常需要。但是,在已经感觉比较舒适便利的同时,外来游客和广大市民认为城市的功能性设施还存在一些问题。市民认为日常生活中不满意、不方便之处主要有‚看病难‛和‚缺少体育锻炼场所‛,认为扬州最缺少的公共设施排在前三位的是 “老年人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包括大型游乐场等”、“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这说明城市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臵和公共体育文化设施的配备已成为当务之急。

宜居扬州需要进一步改进。2008年市区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7.7平方米,近年来有3000多户特困居民、近2000户危房户住上了新房,居民的住房条件、居住环境明显改善。但是,一些居

民小区和一些住房的功能尚不够完善,大部分居民实现了安居但尚不能称为‚宜居‛。据调查,市民认为居住地附近急需要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是 ‚公共厕所‛、‚邻里中心‛、‚广场绿地‛,可见一些社区的基本功能仍有待进一步完备,市民对当前城市建设首选老城区、老小区和城中村进行改造的占62%。

四、提升扬州城市品质的目标定位、基本原则和路径选择 提升城市品质,必须着眼于城市的长远发展,遵循城市发展规律,高点定位、塑造特色,务实推进、做优做强。

(一)提升城市品质的目标定位

城市品质的分化,始于城市定位的分化,始于城市规划的分化,最终取决于所吸纳人群的分化。建设什么样的城市,就会吸纳什么样的产业、集聚什么样的人群。扬州谋求城市品质的提升,必须围绕‚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和谐宜居、创新宜业‛来展开。

一是功能完善。城市功能是指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通俗地讲就是为城市内部和外部活动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包括经济功能、政治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生态功能,等等。城市功能,是城市品质和价值的表现。近年来,扬州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功能性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特别是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但是,按照一个现代化城市的标准来衡量,按照高品质城市的要求来比照,还有较大差距。下一步,我们除了加快普通城市功能的配套外,要加快建设机场、地铁、城市轻轨等立体化、现代化的快速交通体系,加快

发展高端的商业、宾馆业、娱乐业,加快建设高水平的图书馆、美术馆、音乐厅等,以不断满足人的更高发展需求。

二是特色鲜明。这是一个有品质城市的外在表征,差别化的、不可复制的,才是最具竞争力的。近年来,扬州的快速发展和知名度的大幅度提升,得益于‚人文、生态、精致、宜居‛的城市特色日益彰显,得益于‚富裕、文明、秀美、法制、和谐‛新扬州的打造,下一步关键是要使优势更优。人文方面,重点是进一步推进古城保护和复兴;生态方面,进一步加强水环境整治,大力提高森林覆盖率,强力推进节能减排;精致方面,进一步强调‚细节决定成败‛,强调精益求精、不留遗憾;宜居方面,狠抓城市管理、社会管理不到位、不周严的环节;产业方面,顺应科学发展的新要求,牢牢把握工业经济的主攻方向,推动产业高端化、集聚化、链式化、自主化发展。

三是和谐宜居。安居乐业,顾名思义,就是人人有适合自己的住房和工作;在更高的层面上,应当有比较好的社会保障,能够安全地生活、有尊严地工作生活。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通过促进城市经济活动的高效化、基础设施的现代化、生态环境的优质化、信息通讯的快捷化等等,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生活安心、工作舒心。

四是创新宜业。提升扬州城市品质,必须把建设创新创业文化摆在重要的位臵,精心培育创新创业文化,着力营造激励民众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最大限度激发群众强烈创新创业意识。要在全社会倡导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开拓精神,不尚空

谈、埋头苦干的求实精神,不畏艰难、不怕挫折的吃苦精神,永不满足、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同舟共济、宽容的合作精神,重诺践约、尊重规则的诚信精神,造福桑梓、回报社会的奉献精神。

(二)提升城市品质的基本原则

一是以人为本。坚持以民为先,着眼于满足市民“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需求,塑造充满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城市空间,进一步增强市民的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指数,增强城市对创业者、外来人员和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

二是彰显个性。以“今天的建筑、永恒的地标”为总体要求,对于城市建设的每一项工程,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坚持“多元素共生、多元素融合、多元素和谐”,坚持“独特性、差异性、唯一性”,全力打造“专家叫好”、“百姓叫座”的精品。

三是注重保护。牢固树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就是最大的政绩、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坚持多予少取,多做减法,少做加法,采取逐步迁出居民、政府机构、医疗机构、教育机构等措施,减少居民回流,减轻古城负荷,降低古城损耗,营造和保持古城特有的人文生态。

四是生态优先。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把生态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着力寻求“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的最佳平衡点和最大“公约数”,实现三个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特别是在未来景区建设、广陵新城建设上,要坚持“最小干预理念”,尽

最大努力保持水域、湿地、地貌、植被的原生性,打造清洁、亲水、清静、绿色、生态的特色旅游区和城市新高地。

(三)提升城市品质的路径选择

一是着力提升城市产业品质。牢牢把握国际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以产业结构优化为主要抓手,以产业结构提升为衡量标准,坚定不移地推动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跨越,不断调高、调优、调轻、调绿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业,把发展以太阳能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以半导体照明为代表的新光源、以碳纤维为代表的新材料以及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作为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建立与城市特色相适应的产业结构的着力点,通过强势推进产业链招商、加强产学研结合、大力实施人才工程等有效措施,全力以赴加快发展。大力发展信息、软件、文化创意、金融、总部经济、会展、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互动发展。大力发展旅游、现代商贸等消费性服务业。当前,适应旅游消费大众化、个性化、休闲化的趋势,扬州景区建设和旅游业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当口,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产品,完善产业体系,‚打造大产业,发展大旅游‛是扬州旅游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一是优化旅游产业布局。大力做强区、县重点旅游景区,发展乡村旅游。二是全力打造核心景区。加强创意和策划,加大投入力度,打造具有区域号召力、差别化的重大旅游项目。以蜀冈-瘦西湖景区为投资主体,进一步整合力量、整合资源,给足发展

平台,给足运作空间,给足扶持政策,给足职能权限,通过区划调整、旅游资源整合、部门整合等措施,集中力量、集中资源打造地跨景区、茱萸湾、凤凰岛等、以古运河为串连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板块‛。三是充分发挥古城效应。在充分保护古城的前提下,研究古城资源的社会化保护、功能臵换和开发利用模式,借鉴中外古城利用的成功经验,有计划地进行试点,精细整修部分原汁原味的老街区,选择与老街区契合、与现代人休闲消费方式契合的经营业态。近期,要完善提升‚双东‛二期整治工程,实施街南书屋、冬荣园、谢馥春等项目,保护修缮汪鲁门故居、湖北会馆、小盘谷等,建成南门遗址展示馆、北门遗址公园。四是强化城市的形象策划和营销。要创新营销方式,积极整合资源,强化区域协作,打好‚扬州牌‛,加快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的转型;提炼号召力强、朗朗上口的城市营销口号,在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推介。

二是着力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建设品质是展示城市外在形象的重要因素,也是扬州当前提升城市品质需要强化的重点领域。扬州城市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要在区域竞争甚至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保持、发展和创新城市的个性特征和优势特征,摆脱工业化发展阶段的趋同模式,力求使古城富有历史文化气息,新城体现扬州现代文明元素,实现古城和新城和谐共生、相得益彰。

要深化细化规划。根据‚一体两翼‛概念性规划所明确的城市发展方向和空间结构、交通体系安排,进一步修编城市总

体规划和城乡统筹规划,编制、完善各开发园区以及新城区的控制性详规,力求使城市总体规划覆盖规划区每平方公里,控制性详规覆盖各开发园区以及新城区的每一块土地,老城区的修建性详规覆盖每一栋房屋。

要改善城市形态。按照‚一体两翼‛概念性规划的要求,科学确定江都、中心城区、西部新区、南部新城、仪征等五大中心的功能定位,深入研究扬州老城区、新城西区、广陵新城、蜀冈-瘦西湖景区、维扬生态城各板块之间的交通体系组织和区域内功能配套,打破行政壁垒、加强资源整合、推进组团发展、促进集约开发。各功能区之间要按‚结构有序、功能互补、整体优化、共建共享‛原则进行组织,避免城市空间连片扩张和无序蔓延,着力打破城市单中心格局,使得规模效应、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和联动效应达到最大化。同时,要优化城市道路主干网络,严格控制文昌路沿线重大项目、重大功能性设施、大型住宅区的落户,深入研究瘦西湖水下通道的建设,加快推动新宁通高速的建设,在文昌路南北两侧各增加一条真正意义上城市东西向主干道,以快速干道连接城市的各个组团。

要合力打造精品。一是加快打造精品区域。着力打造蜀冈-瘦西湖景区板块、新城西区人工湖板块、广陵新城‚京杭之星‛板块、开发区‚二城‛板块、蒋王片区板块等城市特色精品区域。二是着力打造精品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城市打开的历史和可以阅读的文化,建筑的品位直观地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总体品质。要加强对城市重点部位重点地标性建筑的研究,科学布局。三是倾心打造精品环境。重点加强门户节点、主次干道、河道沿线的景观塑造。加快推进友谊路、扬子江路、大学路、江都路、江阳路、运河路等路段两侧街景整治。城市设计要体现专业化的精神、人文化的情怀和国际化的视野,充分体现出建设者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对生活在这座城市市民的尊重。

三是着力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保护‚江、湖、河、城、园、林‛相融相生的城市格局,发挥水系丰沛、江河湖密布的天然优势,提升扬州城市的自然品质,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城市。重点要以创建‚国家生态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抓手,进一步做好‚水‛‚绿‛两篇文章。

要继续实施城区河道环境整治和景观建设。水文化,是现代城市独具魅力的赋情景观,也是城市生态品位的重要载体。要在今年实施乌塔沟分洪河道工程的基础上,加快实施古运河南门广场至通扬桥、大王庙至五台山大桥、大王庙至京杭运河环境整治和景观建设,综合整治沿山河东段、沙河等。2011年前完成北护城河的景观建设、环境整治和功能提升,打造充满古典韵味的文化艺术长廊;2014年前完成小秦淮河景观及功能整治,使之成为古城宁静幽雅的滨水休闲街;初步完成二道河、蒿草河步行系统和沿河景观打造;完善古运河风光带,并使之延伸到三湾地区及扬州闸地区,再现‚碧水清波‛的怡人胜景。同时,加快推进垃圾焚烧发电厂、六圩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

要加大城市绿化建设力度。实施扬子津生态公园、廖家沟

生态公园、蜀冈风光带连接、润扬森林公园完善等项目建设,提升现有河道、道路、园区绿化水平,每年新增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着力营造‚路在绿中、居在园中、人在景中‛的自然生态格局。同时,加快实施蜀冈西峰西延工程,进一步拓展瘦西湖景区生态空间。

要加快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品牌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城市之间申报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据了解,目前我省无锡市已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南京、常州、宿迁等市都在积极申报。今年11月,我市被国家林业局列入国家森林城市创建计划。当前,我们要对照目标,深挖潜力,通过强力的组织、科学的规划、扎实的措施,大力推进创建工作,全市每年新增造林面积15万亩以上,争取早日进入国家森林城市行列,打造青山绿水、花果飘香、和谐宜居的自然生态人文环境。

要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针对目前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城市管理全覆盖,提高城管案件的处臵速度和结案率,对严重影响城市环境的背街小巷管理不到位、车辆乱停乱放、违章建设等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和完善,并实现归口管理;推进市区主要道路保洁管理市场化运作,不断提高背街小巷市场化保洁水平,认真落实门前‚三包‛等责任制;形成较为完整的‚城市家具‛管理体系,按照公共设施增量化、非公共设施减量化、便民化、美观化原则,用5年左右时间对‚城市家具‛进行全面规划改造,打造扬州城市管理新品牌。

四是着力提升城市社会品质。社会品质是城市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内容是‚和谐、创新、有序‛,涵盖城市的创新精神、管理效能和保障品质等内涵。

要提升市民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的范围和水平。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建立健全民意表达渠道、社会舆情收集管道、矛盾化解平台,着力提高市民对公共事务管理、决策的参与度,让市民广泛参与政策制定、城市规划、决策咨询、民主监督等,增强市民城市主人翁意识,提升城市的凝聚力向心力,让城市更稳定更和谐。

要构造稳定、和谐、创新的社会结构。扬州要打造高品质的精致城市,必须着眼于社会结构问题的超前研究,重视推进中产阶层人群的扩大,打造橄榄型社会结构。从引进的角度看,要重点引进高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重点引进投资、技术、文化创意等领域的高端人才。从产业的角度看,要着力调优产业结构,通过产业选择,吸纳以高校毕业生、职技校毕业生为主体的产业工人。

要培育文明、优雅、大气的市民群体。重视市民文明习惯和文明意识的养成和强化,着力涵养与城市历史风格相一致的市民素质。一是重拳出击。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文明规范知晓度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月度专项整治活动,严管重罚、强行入轨,革除各种不文明的陋习,培养文明、健康、规范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二是加强创建。开展各类创建活动,以单位和社区为主体,巩固突击活动成果,多途径提

高各类人群的综合素质,促进政务文明、职业文明、社区文明、校园文明、工商户经营文明、外来人员生活文明等。三是全面提升。扎实开展市民素质提升工程,把‚文明、优雅、大气‛内化为广大市民的群体性格,为提升城市品质奠定坚实广泛的群体基础。

要营造浓郁、经典、高雅的文化氛围。一是扎实推进文化博览城建设。编制实施《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专项规划》,加快完成马可〃波罗纪念馆、扬州学派纪念馆、扬州书院博物馆等12个新(扩)建项目。二是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加快建设北护城河‚绿色文化休闲长廊‛、双东、教场‚商贸民俗风情文化街区‛和‚唐城、宋夹城文化展示区‛。鼓励身怀绝技的老一辈艺术家和工艺大师收徒传艺,使地方文化和特色技艺得以延续光大。三是认真办好‚扬州讲坛‛、‚新知学堂‛、‚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堂‛等。要通过以上种种努力养成全民阅读习惯,打造‚书香扬州‛和学习之城。

要塑造开放、包容、创新的城市精神。历史上,扬州就是一座勇于开放、善于接纳、崇尚创新的城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竞争与合作不断交融的今天,这种城市精神显得尤其可贵。我们要充分利用鉴真、崔致远、普哈丁等先贤名哲的深远影响力,加强与亚欧各国城市的友好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不断放大‚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和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的品牌效应,拓展扬州走向世界的广度与深度。

要打造高效、廉洁、勤政的政府团队。城市公共服务品质

是城市品质的重要构件。塑造以‚廉洁高效‛为特征的政府形象,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健全民主,完善法制,畅通公众参与渠道,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的管理品质。要继续推进干部能力作风建设,打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机制,重视政府服务平台建设,加强机关内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干部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努力使行政的过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要创新政府执政理念,提高政府科学决策水平和政策执行能力,提高政府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效率,建设责任、法治、阳光、服务型政府。要确立高效服务的宗旨,将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政府服务民众的根本,大力整合部门行政资源,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办事时限,实现政府服务‚便民、高效、规范‛。要按照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发展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

五是着力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提升生活品质,核心是以人为本,给人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居住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使人发挥更大的创造力。

要加快推进城市更新。一是加快老小区改造。目前全市有300万平方米的老小区改造任务,房管部门要会同相关单位加快制定改造计划,多途径筹措资金,确保在5年内全部整治到位,力争提前完成。二是加快城中村的改造。我市城中村面广量大,近几年要重点整治城市主干道周边、景区周边和城市核心区内的城中村,迅速改善城市环境。城中村改造要实施项目化管理,与经营城市结合起来,以便筹措资金,加快实施进度。要用5年左右时间,完成全市主要区域的城中村改造任务。2010年重点围绕规划局列出的26个地块推进整治。三是狠抓城郊结合部环境整治。结合推进农村‚三集中‛,推进农民居住进社区,主要采取农民公寓、农民新村和老庄台综合整治三种形式。科学编制城郊环境整治规划,加大城郊环境综合治理投入,加强城郊生活污水处理、河道清淤、改厕、垃圾集中处理、绿化造林等工作。四是加快城区工业企业‚退二进三‛。2014年前,老城周边所有老旧工业企业全面实施“退二进三”,对宝塔湾、太平闸、沙北等区段的企业要重点研究、重点突破。适度推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邗江开发区北区的城市形态和功能更新。

要进一步畅通城市交通。对于城市内部顺畅通达的交通体系建设,要遵循这样的原则:能用管理方案解决的问题,不用技术方案解决;能用技术方案解决的问题,不用硬件建设方案解决。针对扬州交通的拥堵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的拥堵和东西向交通的拥堵的状况,从管理的层面看,必须着手研究实行机关事业单位‚朝九晚五‛制度,迅速改善上下班高峰期的拥堵情况。从技术的层面看,交警部门要加强对重点交通拥堵中段人流情况的定量分析,研究科学的、系统化的城市交通管理技术方案,特别是要对红绿灯进行科学设臵,条件合适的商业街区十字路口,可借鉴目前新出现的对角线通行法。从硬件投入的层面看,一方面,加大公交优先投入的力度,完善公交网络,加快公交车投放和车况改善;另一方面,按照完善内环、沟通

二环、打通三环的要求,加快城区路网体系建设。至2014年,完成文昌路东延、扬江路改造、328国道辅道改造;向西改造实施扬仪路(仪扬河路),加强与仪征的交通联系。

要加快城市功能设施建设。城市的主体是人,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是城市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加快图书馆新馆、美术馆、音乐厅、游泳馆、演艺中心建设,积极推进科技馆、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以及健康保健中心建设。要加快实施‚无线扬州‛二期工程,争取2—3年内实现全城无线上网。要大力推动‚市民卡‛整合资源、数卡合一,让市民有一张卡不仅可以乘车、游园、购物消费,而且可以社保缴费、公用事业缴费,甚至可以储存个人信息,作为身份认证。

要完善社区组织、配套社区功能。一是建设社区组织。健全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发挥各类组织和居民群众在社区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以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为抓手,组织和发动社区居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大力培育和发展社区民间组织,鼓励各类社区民间组织参与和谐社区建设。二是构建便民服务体系。以街道为单元,重点建成一批大型便民服务中心,配套商业网点、医疗中心、中小学、图书馆、体育活动中心等功能性设施。结合市区街道布局,2011年前各区建成大型便民服务中心两个以上,中心用地规模控制在20亩左右,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同时,建立完善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网络,市区三年实现‚全覆盖‛,将其建成具有基本服务职能、居民使用便利的社区功能中心,配套社区医务室、便民超市、警务室、图书馆等功能设施。三是完善社区服务。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全体居民,发展覆盖广、功能全、质量高和管理优的精细化社区服务。积极推进以就业、社会救助、社会治安、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化教育、体育等为主要内容的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实现‚一门式‛、‚一站式‛、‚一卡通‛服务。积极动员社区中的党员、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教师、青少年以及身体健康的离退休人员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各类组织、单位和个人兴办社区服务业,进一步提升政府87788000服务热线的作用,整合社会资源,构筑方便、就近、舒适的便民服务圈,加快形成政府公共服务、居民自愿互助服务、市场提供服务相衔接的社区服务体系。

五、提升扬州城市品质行动计划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看到上海、广州、南京等相当多一线城市在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市民素质、推进创业就业、建设健康城市等方面,实施了扎实有效的推进举措,制定了具体的可操作的行动计划。调研组建议,市委、市政府应加紧出台《提升扬州城市品质行动计划》,由相关部门组织实施,以群众为参与主体,每月一个重点,持续开展包含以下十二项主题在内的系列活动,以实际行动提升城市品质,共建美好家园。

(一)“碧水蓝天”关爱环境行动

1、环境综合整治。重点突出水环境治理、大气环境治理、城郊结合部环境治理三个方面,制定治理规划,完善环保设施,加大治理力度,落实长效措施。

2、争创国家级品牌。积极推进国家生态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等创建工作。

3、倡导绿色生活。深入开展绿色环保宣教活动,让市民自觉养成家庭生态化、消费绿色化、垃圾分类化等良好生活习惯,争做生态文明的实践者和传播者。

(二)“装修家园”市容美化行动

1、城市管理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小贩中心,引导流动摊点入室经营,集中管理。推进垃圾中转站、公厕、垃圾容器等环卫设施的建设与更新。

2、“城市家具”更新。‚城市家具‛主要包括邮电箱、果壳箱、电话亭、休闲座椅、休闲小品、公交候车亭、交通指示标志、广告牌、照明设施、花坛等城市环境设施。2011年前,对市区30条主要道路的“城市家具”进行规划改造;到2014年,“城市家具”的规划改造覆盖市区所有主次干道。

3、城市视觉环境提升。城市视觉环境包括灯光亮化、户外广告、街景美化、城市绿化、幕墙清洗、沿街建筑物外立面改造等城市空间环境。一是加强户外广告和店牌店招管理,提高户外广告、店牌店招的档次。二是全面提升城市亮化水平,打造多层次、立体化、现代化的亮化体系。三是统一清洗、出新、改造沿街建筑物外立面。

4、商业业态规划。细化主要道路、重要地段、旅游景点、游览线路、宾馆饭店等窗口地区的业态经营规划目标,明确业态标准,打造一批特色专营街区。

(三)“扬州欢迎您”旅游推介行动

1、加快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加快古城、瘦西湖景区、茱萸湾和各个县(市、区)旅游产品的整合;打造一台富有扬州地域文化特色、雅俗共赏的文化艺术精品,丰富城市夜游;提升旅游宣传品的制作水平。

2、抓好深度营销。①提炼鲜明的城市宣传口号;②充分利用节庆、媒体和热点事件做足旅游产品的营销;③制作一部高品质的城市形象宣传片;④打好‚名人牌‛,扩大国际旅游市场;⑤发动广大市民,以写一封信、发一封电子邮件、发一条短信等形式,对外宣传扬州,邀请亲朋好友来扬旅游。

3、推动区域合作。建立“市县联动、行业联合、企业联手”的大旅游宣传促销方式,全方位开展旅游宣传和城市整体形象推介;加强与华东片区、国家一类旅游城市的产业联动。

(四)“公交优先”城市畅通行动

1、公交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公交专用停车场,设臵城市公共交通专用车道,加快公共交通和综合换乘枢纽、场站及配套设施建设,保证公交优先通行权。

2、加强管理与激励。加强对公交车营运的监管,保证公交服务质量;加大公交企业新增公交车辆资金的专项补贴;落实城市公交企业承担的社会公益性服务补贴政策。

3、市民行动。大力宣传‚公交优先‛计划,引导并鼓励市民选择公交为主要出行方式;开展‚公交日‛活动,鼓励市民每周乘一次公交车出行,少开一天私家车;倡议政府机关工作

人员市内公务选择公交车辆。

(五)“关爱生命、年轻10年”健康行动

1、完善健康服务。完善覆盖全市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体系,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推广和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2、加强健康管理。鼓励社区居民主动掌握自身的健康状况,主动干预自身的健康隐患,逐步实现健康的自我管理;在社区建立离(退)休人员健康档案,提高医疗保险覆盖率。

3、推进重点活动。① ‚劝阻室内吸烟‛行动。全面实施公共场所禁烟制度。② ‚万步走‛行动。引导市民每天进行累计相当于一万步左右的健身活动,倡导职业人群加强日常健身锻炼。③‚学会应急自救‛行动。组织开展各类应急自救基本技能的培训、测试和演练,提高市民在突发事件中的自救能力。

(六)“就业在扬州”行动

1、建立健全创业扶持政策体系。放宽市场准入、降低创业门槛;对符合相关条件的城乡各类自主创业人员,实施积极的税费减免、财政补贴政策;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征集发布创业项目。

2、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加快孵化器创建、创业项目采集和就业扶持工作,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零就业家庭持续动态清零和零就业家庭中有就业愿望的高校毕业生100%实现就业,辖区内登记失业的被征地农民就业率70%。

3、建立创业培训机制。建立健全面向各类劳动者的创业

培训体系;建立覆盖多个产业、行业的创业培训基地;推进创业培训市场化。争取每年培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3万人,培训农村劳动力4万人。

(七)“做文明优雅的扬州人”行动

1、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深入开展‚百万市民学礼仪、做文明优雅的扬州人‛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市民革除各种陋习,培养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开展‚三管六不‛活动,即管住自己的口,不随地吐痰、不口出脏言;管住自己的手,不乱扔杂物、不乱贴乱画;管住自己的腿,不乱穿马路、不践踏花草。开展‚安全出行、不闯红灯‛、‚主动排队、主动让座‛等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市民遵守社会公德、有序排队、主动让座、文明乘车。以‚文明出游,从我做起‛为主题,培养市民文明旅游、文明游园的良好习惯。

2、提升市民科学文化素质。充分发挥社区、家庭对人素质形成的特殊作用。对家庭提倡‚三个一‛:每个家庭有一个书架,陶冶情操;每个家庭养一盆花草,亲近自然;每个家庭有一项体育运动(音乐)器材,休闲娱乐。同时,利用社区图书阅览室、科普宣传栏、健身点、老年活动中心等阵地,加快建立功能齐全的社区文化阵地,让更多居民享受社区的文化设施;利用‚四进社区‛、‚市民课堂‛等活动,让居民坐在家中享受文化大餐,提升素质。

3、加强“城市文明”行动舆论引导。在《扬州日报》、《扬州晚报》开设城市文明宣传专版,在广播、电视开设专门

时段,宣传先进典型,曝光不文明现象。

4、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争取2011年前创建成功。

(八)“我爱我家”社区建设行动

1、改善社区环境。完善社区垃圾箱、公共厕所、市民健身绿地、邮政报刊亭、便利店等基本生活配套设施,整治社区卫生死角,改造、修补破损道路,安装路灯。加强社区绿化、美化,提升市民生活质量。

2、延伸公共管理。强化社区卫生、劳动服务、文化宣传等机构建设,实行资源共享。推进基层派出所工作重心向基础管理工作转移,完善社区警务室。推进法律服务到社区,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律宣传、帮扶活动。加强社区内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丰富居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开展‚邻居节‛等活动,推进社区群众关爱互助,构建和谐社区。

3、推进社区民主。推进“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机制的良性互动,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在社区建立相对稳定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和社团民间组织。

(九)“与文化遗产面对面”行动

1、全力推进大运河和瘦西湖申遗。保持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避免‚建设性破坏‛。以‚永远的母亲河‛、‚瘦西湖——扬州的眼睛‛等活动为抓手,鼓励市民自觉保护古运河及瘦西湖周边生态环境。

2、大力推动市民与文化遗产“面对面”工作。推进扬剧、32

扬州清曲、扬州评话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社区活动,加强广大市民的感性认识。定期免费对全体市民开放文化博览城建设的所有场馆。定期举行大型系列展览、推介,充分利用网站、刊物等媒体做好对内、对外宣传工作。

3、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大师评级、作品评奖、‚大师带徒‛等形式鼓励其传承和发扬;梳理文化遗产目录,做好各类文化遗产展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场所;大力扶持文化产业发展。

(十)“充电进行时”学习型城市创建行动

1、开展“读书月”行动。鼓励每个家庭每个成员每天读书1小时,每月读一本经典,发表读书心得;在社区建立图书、报刊阅读中心,定期开展市民图书交流活动;引导并鼓励网上阅读。

2、推进学习资源共享。免费开放市区所有图书馆、阅览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逐步实现高校图书、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实现科技局科技文献平台的免费开放;继续发挥‚扬州讲坛‛、‚新知学堂‛等载体的教育功能,丰富讲座内容。

3、加快创建学习型城市。引导市民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等创建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十一)“爱满扬城”关爱行动

1、广泛开展慈善救助工作。发扬扶危济困、关爱互助的精神,以‚慈善一日捐‛、慈善讲座、慈善表演、慈善拍卖等系

列公益活动形式,鼓励企业、市民、各类社会团体捐款、捐物,助学、助残、助医、助老、助困;鼓励市民无偿献血。

2、营造尊老爱老敬老的社会氛围。开展‚常回家看看‛等主题活动,感恩父母、关爱老人;以社区关爱的形式丰富‚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

3、建立各类爱心组织。建立青年志愿者、党员义工、城市志愿者队伍,开展‚爱心人物‛、‚爱心家庭‛、‚爱心社区‛、‚爱心企业‛的评选,传递爱心、撒播文明。

(十二)“平安扬州”创建行动

1、维护社会治安。建立健全社会矛盾排查调处机制,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及时获取预警性、内幕性情报信息,提高维护稳定的主动权;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城市防控体系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增强社会面防范控制能力。

2、强化社会管理。加强城市流动人口、刑释解教人员、青少年的管理和教育;深入开展城市安臵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加强虚拟社会管理,提高网上发现处臵、侦查打击和防范控制能力;强化公共安全管理,落实道路交通安全和消防管理措施;加强预警防控能力建设,提升政府应急处臵和综合服务水平。

3、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法治文化产品和品牌。

2.品质提升信息化 篇二

一、捕捉课堂时机设问激活学生思维

俗话说:“问得好, 不如问得巧。”在教学中只有在最佳时机提问, 效果才最好。所谓最佳时机就是学生处于“心求通而不得, 口欲言而不能”的“悱”“愤”状态时。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思维活跃, 对教师的问题能入耳入脑。教师要抓住这一时机巧设问题, 使学生思维处于最佳状态。

(1) 从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是跳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源。在教学中, “兴趣”可以促进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与思考, 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 从而使他们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2) 在学生思维处于“短路”状态时诱发学生思维。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较低, 他们的思维常会出现“短路”状态, 当他们出现生疑解惑时, 教师要通过辅助性提问启迪学生思维, 帮助学生打通思路、扫除障碍, 让学生自主去思考并在思考中得到启发, 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

例如文字处理软件中的“替换”操作, 是个可以大大提高编辑效率的操作, 适用于对内容的有规则修改。作为新授内容, 可以先设计一篇比较长的文章, 其中某一词语在全文出现的次数多达几十处, 但都用错了, 要求学生将其无一遗漏地改成另一词语, 并对操作进行设计时, 可先放手让学生去操作。一般情况下, 学生都会运用以前所掌握的编辑操作进行修改, 待到他们累了, 觉得枯燥了的时候, 教师适时提问学生:是否有更为省事、更为高效的操作呢?这一问, 正好问到了学生的心坎上, 学生的精神顿时为之一爽, 思维随即启动。

二、采用多层次提问, 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课堂提问的方法与技巧多种多样,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和技巧。但其目的都是想打开学生的智慧之门, 启迪学生积极思维。

例如学习文字处理软件的保存操作时, 在学生学会了新文档的首次保存并自我认为已掌握了保存操作后, 教师不妨变换角度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如果以后再给已保存过的文档增加新内容, 要不要保存、如何保存、会不会再次弹出如首次保存时的“另存为”对话框?如果对一个已保存过的文档要换个名称保存, 怎么做?如果对一个已保存过的文档要换个保存位置又怎么做?如果对一个已保存过的文档中的内容进行了删除操作, 不保存而退出应用程序, 再次打开该文件会不会看到被删除的内容?这些问题的提出及解决不仅使同学对“保存”操作的认识变得更为全面、深刻, 而且通过这个例子, 也让学生得到启发, 遇到问题不能只从一个角度去考虑、认识, 而是应该有意识地去多想想问题的其他方面。这样的多层次提问, 既帮助学生把相关的知识沟通起来, 形成了联系的知识网络, 又帮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 全方位思考问题、探索问题,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三、设置问题情境, 巧妙提出问题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 使学生在想方设法寻求答案的过程中, 会不断产生一些新的问题, 由趣生疑, 由疑促思, 由思发问。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质疑释疑的情境, 找准问题提出的方式、时机和背景。实践证明, 问题提出方式、时机和背景设计是否得当, 对学生探究动机的程度、持续性影响很大。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要注意通过点拨、诱导、引导学生去体会、去感悟, 打破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 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困惑, 引发认知冲突, 诱发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内驱力, 唤起学生思维, 使其主动去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并作进一步探究以解答问题, 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新知、提高能力。

例如在《图形图像的处理》一节中, 介绍修复工具的使用时, 由于上节课已经介绍了印章工具, 当我出示一幅照片问学生如何修复人物脸上的斑点时, 学生自然想到了用印章工具, 但当学生用印章工具进行修补时就会发现遮盖斑点的部分与周围皮肤色有差别时, 教师及时提问:“这样的效果好不好?有没有更适当的修复工具呢?……”在本例中, 利用生活照片处理设置问题情境, 不仅更好地激发了学生探知新知的强烈欲望, 而且也对比出了印章工具与修复工具的不同特点和功能, 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利用特定的节日创设任务情境, 使学生理解信息技术不仅来源于生活, 也能应用于生活。如在《视频的加工》一课时, 在导入时教师播放了自制的《连心》这首歌的MV, 当时快到母亲节了, 因此设置了这样的任务:制作一个有关母亲节体裁的MV, 为母亲献上一份母亲节的礼物。通过这个任务情境, 激发了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培养了学生学会表达、勇于表达的思想意识。

四、提问之后要积极作出评价

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及时积极地评价学生的回答, 明确观点, 从而优化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回答正确的, 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就会得到肯定和强化;回答错误或不全面的也能及时调整、改变原有欠缺的认知结构。

“发明千千万, 起点在一问。”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 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 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奏出一曲耐人寻味, 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教师在“善问”“巧问”的同时, 还要善于导疑、释疑。所以, 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当不断创新, 深入探究教学提问的艺术, 提高自身教学提问的艺术修养, 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吕华雄.优化设计课堂提问提高学生思维品质[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10) .

3.品质提升信息化 篇三

关键词:主动服务多层次服务在线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0.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b)-0000-00

1 引言

计算机及其承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起,促进了知识和信息的巨大繁荣,进而对各行各业造成了颠覆性的影响。在信息时代里,各大高校的图书馆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原有的组成模式、人员配置、服务理念都必须进行重新定位,以适应新形势下师生用户的需求。从组成模式上看,受到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改造,图书馆中出现了新兴的数字图书馆模式,对原有图书馆构成格局形成了巨大冲击。在这种冲击下,原有的纸质藏书实体馆该何去何从,图书馆的两种模式该如何发展,图书馆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该以何种方式为用户服务,都成为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必须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此为出发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期使高校图书馆能为广大师生用户提供更快、更好、更人性化的服务。

2 纸质藏书实体馆的服务策略

受到网络图书馆的巨大冲击,很多人认为实体馆应该考虑是否存留问题了。实际上,虽然网络图书馆具有海量存储、无须纸质版印、使用方便等特点,但实体馆仍然是图书馆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实体馆是网络图书馆的物理支撑。其次,纸质藏书的阅读乐趣要高于电子藏书。再次,实体馆是广大读者宁静致远的思辨之地和面面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很多国内国际交流和学术报告的舞台。不仅仅是当前,即便是网络技术更加深入发展,实体馆也是图书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实体馆存在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但也不可否认必须对其进行全面改革,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图书馆服务需求。

(1)对馆藏资源的重整和编修

工作中我们发现,受到网络图书馆的冲击,很多较为普及的图书资源基本上都已经上网。在这种情况下,年轻学生更愿意足不出户地选择网上阅读。所以,我建议实体馆应尽可能地减少此类图书的馆藏。各高校图书馆,应该针对学校的自身特点,增加高质量、名作者、新出版的教材和工具书。另外,应该调整现刊和过刊馆藏的比重。当前社会里,信息流通速度非常快。如果我们的馆藏时效性过差,很难吸引读者阅读。另外,图书馆工作人员也应该广泛挖掘各类资源,增加那些对师生员工吸引力大、意义深刻、又难于上网的书刊收藏。只有我们的馆藏资源好,我们才有底气说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2)主动服务理念和主动服务措施

在时代需求的大背景下,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也要讲究主动服务,不能坐等读者上门。第一步,应该在师生员工内进行广泛深入的需求调查。做好这个调查,我们的进书、服务才能更有针对性。这项工作即是各项工作的头,也应该周期性的适时开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读者口味。第二步,要做好宣传工作。对馆藏资源的介绍、书刊材料的更新、服务项目的解读,都应该主动宣传出去。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地发挥高校图书馆对广大师生的服务作用。第三步,必须要做好跟踪服务。读者还书,并不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结束,而应该作为为读者服务的下一个起点。我们可以跟踪读者的读书感受、下一步需求,这才是图书馆服务品质人性化的最好体现,也是我们保证实体馆继续繁荣的关键。

(3)把图书馆建成学术交流的阵地

随着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国内、国际、校际间的学术交流越来越多。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尽可能将这些颇具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安排在图书馆进行。这样的交流会,对于广大师生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通过这项工作,可以提升图书馆在年轻学生中的地位。另外,将名师、学者的演讲制成刊册,也是學生励志、经验交流的绝好教材。当这些小刊册流传于人手之间,学生们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图书馆的服务热情。

3 网络电子图书馆的服务策略

作为图书馆业中新兴的模式,网络电子图书馆已经具有举足重轻的地位。其无限存储容量、电子文档阅读方式、借阅手续的便捷都是实体馆无法比拟的。因此,不做好网络电子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是无法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的。这种服务虽然不像实体馆那样面面相对,但仍然要以人性化服务为第一要义。为此,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多种数据库资源的引进

国内期刊、书籍的数据库资源,基本已经普及到各大高校的图书馆。但随着信息交流的泛国际化,新时代的师生员工对国际期刊和书籍已经有了更大的需求。因此,广泛地引进国际期刊书籍数据库势在必行。当然,一些高档数据库引进成本很高,很多小型高校难以负担。这就需要图书馆人员挖掘各种社会资源,以租赁、试用、他网链接等多种形势加以弥补。做好这项工作,必然使校内师生受益。

(2)多层次服务理念

对于高校师生,既有教学任务,又有科研任务;学生要毕业,教师要立项。这些工作都需要图书馆的大力配合。在很多学校,由于查重服务的不开放性,学生要高价通过其他方式预检;由于没有查新服务,教师要到指定的查新机构去查新。这都给广大师生造成了不便利。为了更好地做好人性化服务,这些不同层次服务需要,应该有图书馆尽可能地完成。实在由于经费困难的学校,也应该考虑安排专职图书馆员负责替学生和教师进行代查代检,真正地把服务工作做到实处。

(3)在线服务模式

网络图书馆的使用,也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是网络故障等技术问题,有的是操作不当的用户自身问题。这时候,师生用户特别希望能有人帮助解决。因此,高校图书馆最好能在电子图书馆网站上,提供在线服务,至少保证在工作时间内可以及时准确地回答用户的问题。

4 结语

信息时代里,高校图书馆重组为实体馆和网络电子馆两部分。本文根据实体馆和网络电子馆的各自特点,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服务措施建议,为更好地做好图书馆服务工作、提高服务品质提供了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王丹晖.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1):23-25.

蓝建平.高校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研究[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30(2):41-42.

魏尧.当代高校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之我见[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08,7(3):49-51.

徐晖.高校图书馆开展个性化读者服务的思考[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07, 6(1):17-19.

4.提升品质 篇四

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就是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序,增强市场竞争力。

市场投诉的高低、挡货率的高低是检验产品质量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准,近几个月来,宜家验货员来验货基本上是一个月挡一次货,因此在接下的半年里,我们的目标是:将挡货率降低至2月/1次,并2个月总结一次挡货率、客诉率。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更新目标。产品质量的提高离不开一个好的工作环境,每天上下班前生产部门必须对现场清扫一遍,保护现场环境干净、整洁由ISO进行稽核。

只有好的机器才能生产出好的产品,因此模具课须每天对机器进行保养并做好保养记录以便排除故障。

成型班长每2个星期对作业员进行品质培训,哪些为不良品、哪些为良品、哪些在标准允许范围内,会可接受的哪些不可接受的,决不接受不良品,不制造不良品不传递不良品,每次开会班长做好相关记录并由品管监督。

定期对品管培训宣导,品管的职责是发现问题消除不良流动,预防问题解决问题每天早上如今所有品管人员开会针对每天发生的品质异常采取措施、处理结果等。

1)负责巡机台人员每日针对机台所生产宜家产品进行检验并与样品核对结果、外面及检验尺寸有无在允许范围,每2小时做一次巡检验并依照制程检验标准书对产品进行检验,将检验结果记录在首末件巡机检验记录上,她们要引导并督促作业员做好自检及要求的操作方法,当发现机台异常必须立即与班长联系调机改善,若异常无法在1小时内改善要求停机,并开妯《异常通知单》,要求生产部门改善,改善后由品管验证OK后方可继续生产,每2小时按照抽样计划及制程检验指导书对现场满板的产品进行抽验,将检验结果记录在《每日工作检验报表》上,检验完毕对产品进行标识,合格的贴通过单不合格的贴拒收单,将不良品记录在《每日不良拒收描述状况表》并联系班长要求返工,返工时,品管须在现场监督,每天上下班前将每日所发生问题点记录在巡机交接本上进行交接。

严格区分产品待检验区、成品区,作业指导书应保持与实际操作一致,切实起到指导作用,如抽样方案的实施,检验的内容与方法、缺陷的判定准则与允收程度等,指定符合要求的人员执行最终检验,加强对最终检验员的授权培训,提高其从“顾客”的角度去检验的能力与责任感。

2)终检根据年批次大小、抽样计划进行抽验,检验时依据各产品的检验标准书进行检验,并记录在《最终检验报告》合格贴通过单,不合格贴拒收单并注明原因退回相关部门返工,若为批量性拒收时则开出《纠正预防措施通知单》至生产部门进行改善并验证结果。最终检验重复发现的问题或偶尔发现的严重问题,应作为持续改进的重要方向并对改进效果进行跟踪。确认并及时更新所有参考资料或样品,并将日期文件归档保存或做好相关销毁记录。

5.品质提升案例 篇五

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兰州新区秦川镇周杰希望小学 张泽瑜

新时期,新气象,学校工作将全面贯彻党十八大以来的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战略主题,以坚持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质为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承百卅老校优良传统,弘扬“崇善尚德、团结奋进、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实小精神,坚持“给孩子最坚实的起步、让教师最充分的发挥、促学校最和谐的发展”的管理理念,牢牢把握“教育观念要有新跨越,特色创建要有新突破,学校管理要有新举措,文化建设要有新变化,教育质量要上新台阶”的工作要求,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营造“幸福教师,快乐学生,和谐校园”的育人氛围,全力打造集“环境、书香、刚性、人文、文化”五美为一体的高雅艺术殿堂,创办能够为未来培养优秀人才、有特色、孩子喜欢的高品质文明学校。

一、齐抓共管,夯实学生养成教育

1.创新传统德育活动。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教育全过程,推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加强劳动教育。立足课堂德育教育主阵地,深入挖掘课程德育资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始终,持续开展“三爱”(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抓主题促教育,利用重大节庆日、民族传统节日以及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时机,开展爱国主义、民族传统、礼节礼仪、感恩母校、感谢恩师等教育。

2.继续推行“日行一善”。针对当前小学身心成长特点,以道德形成的“知、情、意、行”理论为指导,以诵读《论语》、《中华诵》,践行《弟子规》、《三字经》为载体,遵循“知行合一”的原则,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去,做到潜移默化,落到实处,形成常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该主题实践活动,以文化(包括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影响习惯,用特色引领养成,靠体验加以实施,使学生在寻善、言善、行善、扬善的过程中感受“真善美”,体验奉献的快乐,从而知荣辱、辨是非、懂美丑,并逐步实现“日行一善”到“时时行善”,最终实现“善行一生”, 从而达到“明德为善、诚信做人、礼仪立身、诗书传家”的教育目标。同时,通过“阳光爱心服务队”“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带动家庭其他成员共同参与,起到“一个学校教育一批学生,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部分人带动整个社会”的社会效应,积极构建学校、家庭、一体的德育教育,达到全社会参与,全方位育人的目的。

3.细化落实“八好”习惯。要把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重点工作来抓,不断完善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制度,坚持把养成教育与推进校风校纪建设结合起来,与推进文明学校和文明班级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促进良好校风、校纪的形成,努力营造“愉快的早上、紧张的上午、多彩的下午、轻松的夜晚、自主的周末、快乐的童年”的和谐育人环境,建设一种体现主体性、民主性、开放性和个性的学生文化。学校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注重教会学生做人,学校在继续深入开展“净化书包还我轻松”、“拒绝零食 健康成长”、“弯腰捡纸 净化校园”、“失物认领 减少丢失”、“日行一善 从家做起”、“勤修甲、常洗手、遇见长辈让让座”、“晨起一杯水、早餐一个蛋、健康永相伴”、“争当阳光少年成就美好人生”等主题活动的同时,新学期将进一步关注“八好”习惯的落实(即把操做好、把地扫好、把字写好、把歌唱好、把路走好、把话说好、把饭吃好、把物放好),德育处应在学期初就将“八好”习惯的要求细化到每一周的教育内容中,做到一周一重点,一周一督查,有效地引领学生走近真善美,远离假丑恶,在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中茁壮成长。

4.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生命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点,要贯穿德育的全过程,渗透到德育教育的方方面面。要继续注重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参与、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让学生在教育体验中潜移默化养成道德好习惯,使学生具有健康舒展的身心,正直道德的品格。要在教育中整合生理、心理、安全、生存智慧等教学资源,使学生发现生命之美;整合道德、法制、关心、感恩等内容资源,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关爱宽容;整合环保、生态、节能等知识资源,使学生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结合健康教育、品德与生活等学科的教学活动,多渠道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

5.培育良好学习风气。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坚持从小处着眼,从小事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开学第一天,各班班主任、学科教师就要要求学生认真上好第一节课,排好第一次队,做好第一次操,唱好第一次歌,扫好第一次地,做好第一次作业,进一步规范学生课堂、晨读、午读等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精神。语文学科重点抓好学生课前认真预习、课中专心听讲记笔记、课后及时复习、课外广泛阅读及做好读书笔记等习惯;数学学科重点抓好学生使用草稿本、错题订正本的好习惯;英语学科重点加强学生的听力训练,规范英语家庭作业形式,书面作业、朗读和听力有机结合,采用家长签字和教师检查形式培养学生的听读习惯。教务处坚持月工作考核、学生问卷调查、查阅学生作业和读书笔记等手段,严格督促学生养成按一定的书写要求和格式做作业,错题及时订正等书写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学习品质。德育处应将学风建设纳入“文明班级”的评比内容,常督常促,促进良好学风的养成。

二、比学赶超,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重塑师德文化建设。继续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从提升教师的职业责任感、使命感、幸福感出发,创设丰富载体,深入开展“重塑教师文化建设、肩负立德树人使命”活动。通过开展各类教师社团活动,积极构建富于学习进取、团结协作、探究创新、爱生如子、兴趣高雅、人文关怀的教师群体,增强全体教职工的归属感,激发动力、焕发活力,凝心聚智推进教育发展。

2.提升教师教学素养。首先是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每位教师要加强学习,拓宽视野。要多看书籍,知天下,悟人生,启心智,陶性情;更要多读教育专业书籍,知不足,学方法,品内涵,求上进;要坚持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其次要坚持岗位练兵。全体教师要继续以“实施有效教学,构建幸福课堂”为主线,以落实有效课堂为切入点,做到六个一:即研读一本教育名著,承担或参与一个课题研究,上一堂体现有效课堂的研讨课,撰写一篇有关落实有效课堂反思类文章(教后感、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均可),发表一篇落实有效课堂有关策略的专业论文,制作一个带有新理念的多媒体课件或编制一份有一定风格的试卷。第三要要加强对自己教学工作的反思。每位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联系个人实际,深入剖析自己工作上存在的问题,教学艺术上存在的不足,把工作中的得与失、问题与策略进行梳理,在自己的博客上展示自身对工作以及职业人生的思考,总结经验,寻找对策,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师徒结对帮扶是帮助青年教师少走弯路、快速成长的有效办法,学校将努力为成长中的青年教师搭建“专家引领、名师示范、同伴互助”的校本培训平台,织织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名师结成师徒关系,充分发挥学校各级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引领、辐射、示范作用,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使师徒双方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强基固本,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1.规范教学常规,向精致管理要质量 ⑴落实课程标准。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和课时计划,认真落实省颁《小学课程计划》,根据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类课程,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不挤占技能科课程,重视音、体、美等综合课程,把落实课程“五规范”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中,并在评优、表彰、晋级等活动中,对每一学科教师都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

⑵优化教学过程。进一步推进备课方式的改革,深入推行教学反思制度,要落实把时间交给学生,以互动探究为主要形式,创造生动活动的课堂教学氛围,减少学生作业量的创新基本模式。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做到由教学生的过程向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转变,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由重学科知识传授向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转变。坚持“轻负担、高质量”,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各学科的作业布置要有一个统筹安排,严格控制学生作业数量,精选作业内容,布置有效作业,确实做到减负不减质,确保学生自主支配时间、娱乐时间和锻炼时间,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⑶严格教学督查。建立全面性、常态性监测机制,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教学督查小组,实施“一月一重点”检查制度,做到有检查、有记载、有反馈、有整改。开展“日巡课”制度,督查小组成员扎实开展课堂随堂听课、推门听课制度,及时掌握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与全体教师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困惑与疑难问题,切蹉教育教学方法,对教师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对于工作不够认真负责的,教学水平比较低下的及时给予指点,引领全体教师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提升全校各个学科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⑷加强质量监控。完善教学质量激励机制,关注基础知识的教育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工作,加强对各学科教学质量的监控,采取随机检测、随堂听课、查看学生作业等方式进行检查。各个科任老师应认真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做到人人单元过关。备课组长要负责做好单元试卷统一管理工作,协调好本组统一考试、统一改卷的时间,做到各个单元有单元反思,有整改措施。

2.强化教育科研,向有效教学要质量

⑴进一步夯实校本研训效果。学校将继续扎实开展每周主题教研活动。深入开展“人人上有效课”活动,全体教师要以名师经典课例为标准,加强理论学习和基本功训练,转变教学理念,不断自我反思,自我成长,上好有效课,上出优质课。同时要善于相互学习,每学期听课至少20节以上并做好评课记录,在教研活动中踊跃发言,发表见解,形成浓郁的教学科研之风,在上课、听课、评课、反思的过程中提升自我。⑵进一步提升课题研究实效。学校要以落实有效课堂为核心,全面实施有效教学。全体教师要确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课堂即实践”的意识,将课题研究与科研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摒弃“泡沫式”、“应景式”、“画饼式”等“假”研究现象,做到有效备课、高效课堂,逐步形成自己有效的教学风格,构建教学互动、情感交流、合作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幸福课堂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各课题组成员要结合本课题研究情况,每学期至少上一节课题观摩研讨课,加强课题的评课交流研讨,并做好资料积累、经验总结等相关研究工作,促进课题组教师向科研型发展,努力提升学校教科研水平,使学校教育科研在全县小学课堂教学中起到引领、示范、辐射作用。

四、与时俱进,推进信息建设进程

1.进一步打造教育信息平台。学校将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着眼未来、满足需要”原则,在现有班班通的基础上,更新升级校园服务器,并进一步优化网络建设,实现学校办公、班级教室、多功能馆室的互通互联。争取通过一年的努力,给师生提供非常人文的、方便的信息化环境,确保学校的每一间教室,教师都能随时调出资源库中的文、图、声像媒体素材,满足教学需要

2.进一步提升教师信息水平。学校信息技术的建设与应用,要靠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新学期,学校拟采用“培训促普及、竞赛促提高、活动促发展”的工作方式提高全体教师的信息素养,实施“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园丁工程,探索开展层级式、学用结合、课题研究等操作性较强的培训方式,通过分层分段培训、提高培训、个性发展指导等,进一步提升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同时,鼓励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进行计算机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尝试和探索,并通过举办相关实验课、观摩课等活动,让全体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使学校信息化建设逐步走上一条“以研促学,以研促建,以研促管,以研促用”健康发展的轨道。

3.进一步深化网络研训活动。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加快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加快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普及信息化教学常态应用。每位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结合智慧校园建设要求及“微课堂”课题研究,进一步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手段。中青年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优课”“晒课”及微课评选和教学基本功岗位练兵等活动,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各备课组应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到网上查找学科教学所需的各种资源,并安排本组教师整理制作本册教学所需要的教学方案、简单的教学课件、微课堂课例,上传到学校教学资源库,建立富有本校特色、学科个性和实用价值的资源库,使其成为学校教育教学辅助系统的重要模块。

五、传承创新,凝练特色追求卓越

1.书香校园。学校应继续传承“读经典、品书香、润情操”宗旨,进一步深入开展“悦读点亮人生”读书活动。从阅读内容、阅读时间、指导方式、测评方式等方面入手,扎实推进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进一步探索实施校园读书活动更有效的办法,促进学生读书的自觉性,营造更加浓郁的书香氛围,让阅读成为良好习惯,让学生在经典中受益,在书香中成长,为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为达到这一目的,新学期开始,学校将更加重视培养教师阅读示范和指导能力,通过建立读书博客,举办读书讲座、读书沙龙、交流阅读心得以及书香教师、优秀博文评选等方式激发教师阅读兴趣,保证阅读质量。同时,积极向家长宣传活动意义,大力开展“亲子阅读”活动,从而真正形成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让“阅读”成为学校最突出的亮点。

2.兴趣培养。继续组织并抓好书画、作文、演讲与口才、田径、球类等特色项目活动。学校、年段的各种俱乐部要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提前部署,交叉进行,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指导老师,确保活动的有序性和实效性。5月份,举办“艺术节”活动,全面检测各项活动成果,给学生提供一次展示自我的舞台。艺术教师要认真做好特长学生指导工作,组织学生参加新区举办的书法、大合唱、运动会等各项艺术比赛,并力争获得良好成果。

3.阳光体育。学校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组织引导师生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按课程计划开齐上足上好体卫艺课程,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提高“两操”质量,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强对师生健康知识、疾病防治及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推进校园足球的普及,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竞赛,加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

6.物业品质提升抓好“” 篇六

坚持1个中心

1、始终把服务质量和品质提升,作为工作的中心常抓不懈,只有品质提升,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之中立足、扎根。

2、通过几年的努力,各项工作艰苦开展,终于有了立足之地。但是,面对竞争、面对新的要求,面对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应该深感危与机并存,不淘汰过时的、随意性的管理模式,终究会被现实所淘汰,所以要同心协力、未雨绸缪,要自加压力,提升品质、与时俱进,方能在这里扎根、发展。

突出2个基本点

一是要突出人性化管理、温馨服务。因为,物业管理本质上就是对人的服务,贴心的、周到的、微笑的、专业的服务方能赢得认可、换来尊重。

二是要深化细节管理。因为品质提升,不能忽视每一个微小的细节。

(1)注重细节:在企业管理中要加强对细节管理,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将小事做好,从企业管理上的细节入手,培养我们在物业管理、服务上的细节处理;

(2)认真细致:重视每一件事,在处理每件事时要细致入微,将每一个细节都要考虑到,将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好。

当前,应该自我排查,反思我们的所有工作每一个细节,要清醒的发现我们的工作还有许多薄弱环节,主动地检讨经常被投诉的客观和主观原因,不能只停留在低声下气的解释上,要找出突破点,下决心进行整改,改变形象。

常思3个为什么

1、今天工作为什么?虽然是为了谋生,但是也要有职业追求。让自己与企业共成长。

2、今天工作做了什么?我承担的工作任务是否圆满完成。有没有什么不足之处,今后如何提高?

3、我为公司的发展做了什么?要树立与企业共荣辱的敬业精神,发挥工作主动性,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激发自己的工作热情,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注意4个前后

1、工作前后:工作前要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标识,要精力集中,心无旁骛,做到今天的事今天完成,不留尾巴;工作后要善于反思,有不足之处要马上弥补,不留后患,要及时做好该做的记录,注重过程性材料。

2、业主前后:业主看得到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要尽心做好;不要侥幸的认为有些环节业主没能看出来的,要认识到我们服务的对象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的眼光最挑剔。

3、困难前后:任何工作都不可能永远是一帆风顺的,难免会有困难,因此,我们要有团队精神,既分工又合作,用实际行动体现我们是团结和谐的团队。

4、危机前后:面对危机、投诉等突如其来的事情,自己没法妥善应对时,要沉着冷静,要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寻求支援,方能化大为小,把损害降到最低;危机过后,责任人要反思工作失误,吸取教训,改进工作方法,落实整改措施。

抓好5个力

(一)约束力

1、建立健全各项管理的规章制度,引入规范化的管理机制。

2、用制度来约束、规范员工的言行举止。一方面,规章制度不能高高挂起,应该汇编成册,组织学习,深入人心,让大家知道哪些事要做好,哪些事要避免,不小心违反了,要接受什

么处分。因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另一方面,规章制度汇编成册,公司管理才有相对稳定的延续性,能避免管理的随意性,也不会因为岗位人员更迭,制度产生前后矛盾。

3、完善绩效考评制度,量化管理,奖优罚懒,不能干好干坏一个样,适当的压力能产生工作动力。

4、得当的激励能产生创造力,所以,要不断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氛围。树一批“岗位标兵”,让他(她)们的照片、先进事迹上墙,让他们成为全体员工身边可学、可比的活榜样。

(二)执行力

1、工作的高效落实,品质的不断提升,关键是人的因素,关键是各部门的执行力。

2、部门的常规工作,要有“月、周、日计划表”,部门主管要有工作的主动性,要不断锤炼协调能力,敢做、敢管。

3、领导布置的工作要按时、按要求完成,不得推诿。

4、要有团队精神,既分工又合作,心中要有集体观念,共同推动企业发展。

5、加强检查力度,做到有检查、有反馈、有整改、有提升。

(三)凝聚力

1、制度管理的同时,要加强人文关怀,关心职工的安危冷热,维护职工的正当权益。

2、关心职工的文体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要做好职工病痛、病灾慰问,做好职工生日祝福,温馨活动,能凝心聚力,化解矛盾,促进团队合作。

3、做好职工之间,上下级之间矛盾的调节和化解工作,建设和谐企业。

(四)创新力

1、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企业永远不会有竞争力。所以,应该努力建设学习型企业、学习型部门。强化职工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外塑形象,内强素质。

2、集思广益,建言献策,虚心向一线员工征询企业管理“金点子”,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推动企业科学发展。

3、不能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企业和个人都要有发展的危机感。各部门要排查管理方面存在的迫切问题,进行“课题研究”,也就是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途径,可以集思广益、可以向书本学习、网上学习,既可以“走出去”,也可以“请进来”,主动地学习新的管理经验、新的管理模式。

(五)感召力

7.提升品质 追求卓越 篇七

创刊之初搀扶着我们前行的老同志已经不能完全请来, 还有几位前辈离开了这个世界, 但是《早期教育》永远忘不了他们。

30年来, 《早期教育》杂志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编辑部工作的内容不断变化, 人员也在变化, 但是创刊之初确立的办刊理念没有变, 那就是紧密联系读者, 贴近教育实际, 编辑部的工作作风也没有变, 那就是勤奋务实、自加压力、不断创新。

30年来, 我们始终把提升品质, 追求卓越作为奋斗目标。30年的办刊史记录了我们不断超越自己的历程。《早期教育》由创刊时每月出版一期, 40面, 发展到今天, 每月出版四期, 合计188面。

2000年, 我们创办了教师版;2005年, 我们创办了美术版;2011年, 我们又创办了教科研版。面对读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发行市场的激烈竞争, 我刊以国内外优秀期刊为榜样, 不断提高刊物内在质量和装帧印刷水平, 加强与读者互动交流, 积极开拓市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读者是刊物的责任。作为教育行政部门的舆论宣传工具, 我刊在宣传报道方面遵循党中央提出的“三贴近”指示精神, 为国家和省幼儿教育中心工作服务, 始终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幼儿教育规律, 以严谨的态度选稿, 不浮躁, 不跟风, 不搞有偿报道, 坚守自己的学术品位, 塑造了我刊在全国幼教界的良好形象。

在编辑部内部建设方面, 我们倡导学习幼教知识、精通编辑业务, 形成团结、高效的工作氛围。年轻编辑每月至少去幼儿园4次, 老编辑每月至少去幼儿园两次, 并广交幼教界朋友。现在我刊的所有编辑都能够熟悉全省各地的幼教干部、教研员和重点幼儿园园长。通过定岗、定责、定任务, 激发每一个人在编稿、组稿、对外交流等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对组稿、采访、编辑、校对、通联、内勤等各项工作我们都制订了规范化的管理办法, 并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读者的关心支持是我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 我们把密切联系读者作为我们主要的工作方针。每年我们都要召开3~4次读者座谈会, 除了走访江苏基层, 还要到外省市组稿、与读者交流、认真听取读者的意见。

我刊牢牢树立社会责任感, 始终把提高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每年我刊都要无偿地举办几次大型社会活动;幼儿园之间想互相走访观摩, 请我们牵线搭桥, 我们有求必应, 热心做介绍人;幼儿园房屋翻新改造, 欲外出参观考察, 求助于我们, 我们为他们寻找合适的对象;幼儿园要组织教师参加业务进修, 我们为他们提供信息, 甚至帮助聘请教师。

随着读者需求的变化和发行方式市场化程度的提高, 我刊把不断改进装帧质量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每年的9月份便着手研究下一年的封面设计, 向读者和美术专业人士等多方征求意见, 常常反复七八次才能定稿。

在近几年的市场激烈竞争中, 我刊凭借准确的定位和办刊特色, 站稳了脚跟, 赢得了读者, 发行量连创历史纪录。目前, 每月发行量达46万, 成为全国发行量最大的幼儿教育专业期刊群。从原先依赖行政发行的模式, 逐渐走向市场化。

从去年起, 我刊又开始了新的跨越, 在总社的支持下, 谋求多元化发展, 开展电子商务、教师培训、教材发行、境外学习、幼儿兴趣培训等等业务, 还接受了教育部和联合国儿基会的《幼儿园安全友好环境建设指南》的编制任务, 申报了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二五”研究课题———“名园办民园的政策研究”。乘《早期教育》创刊30年之东风, 我们正在筹划出版《早期教育》30年精品文库丛书, 选取30年精华, 让它们通过新的形式再次放射光芒。

8.感受精彩 提升品质 篇八

教材简析:《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第15课。作者陈章武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生活态度的赞美。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对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细致传神。

学情分析: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阅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较高的阅读能力。但小学生人生经验不多,对人的思想心态历程理解不深,文中老人的三次话语,蕴含着人生哲理,需要仔细品味,这是理解上的难点。所以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设计意图:《2011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更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基于以上对教材简析和学情分析,本课设计意图体现在下面四个方面:

(1)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特别是作者借助景物来衬托人物性格的描写手法。

(3)加强对学生阅读的引领和点拨,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质疑,在质疑中阅读的品质。

(4)强调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增加阅读量,学会迁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的品位。

二、教学设计:

(一)交流预习,感受天游峰的险与扫路人精神的可贵。

1.交流预习一:画出课文中描写天游峰的句子,读一读,再想一想这些句子在描写上的特点。

2.交流预习二:你觉得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画出相关语句,做好阅读批注。

3.回文,读一读全文,围绕文后的问题,再次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与收获,看看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二)质疑讨论,品悟作者的写法,提高学生阅读品质。

1.质疑讨论一:《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的是一位七十多岁的扫路人人,可作者为什么还要用较多的笔墨去写天游峰的险呢?

2.质疑讨论二:同样都是外貌描写,片段一放在了第三自然段,片段二放在了第八自然段,你觉得都放在第三自然段可以吗?为什么?

3.质疑讨论三:读完这篇文章,很多看似随意的一笔却令人回味无穷,(出示三句话)读一读,品一品,悟一悟,联系全文你又体会到了些什么?(第一句: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第二句:笑声惊动了竹丛的一对宿鸟,它们扑棱棱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第三句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三)学会迁移,拓展延伸,提高学生阅读品位

1.介绍陈章武与《武夷山人物画》系列作品。

2.拓展阅读陈章武的《武夷撑排人》,出示阅读要求。(请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画出文中描写竹排的句子,读一读,再想一想这些句子在描写上的特点;你觉得武夷撑排人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画出相关语句,做好阅读批注;文中很多细节描写值得回味。请你摘抄一处你最想抄录与学习的句段,并针对文章的内容、语言或写法等方面进行批注或评论;在阅读过程中,你还有哪些疑惑,请写下来。)

三、教学反思:

1.阅读——高年段语文要从教材的原生价值走向教学价值。

语文教材的原生价值就是教材作为阅读客体本身承载的信息总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材写了什么;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就是指通过语文教材提供的语言信息实体,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教会学生信息处理的语言能力,完善自身的语文心智结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章怎么写的。

2.慧读——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感受阅读的精彩。

叶圣陶老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一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去获得正确的知识,熟练的能力,学生也就具有了很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的教学若能达到如此状态,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教学实践也就有了别样的局面了,可以说生态课堂也已基本形成。

3.悦读——在预设中不断生成,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语文课堂教学,要讲究预设,但我们更应关注的是课堂的生成,这是生本课堂的重要特点。一个不讲预设的教师,不是一个好老师;一个不关注生成的教师,更不是一个好老师。一堂好的课、成功的课必然有充分的准备,积极的预设。预设的更完备,离教学成功的距离就越近。当然教学不是为了预设而进行, 预设只为生成做准备,预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成,有了生成就有了进步。我们要树立一种观念,重视预设,就是尊重学生,注重生成,是发展学生。作为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较高的阅读能力,我们的教学就不能从学生零起点出发。应该引领学生,在原有的知识、情感的基础上,迈向更高快乐的阅读之旅,获得审美体验。

语文的课堂就是让学生多读一些,读深一些,读出真性情。在“阅读、慧读、悦读”中感受语文的精彩,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上一篇:化工厂个人下半年工作计划下一篇:2015年关爱残疾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