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员退休管理办法

2024-08-14

事业单位人员退休管理办法(共14篇)

1.事业单位人员退休管理办法 篇一

关于重新核算机关事业单位过渡期内 退休人员老办法养老待遇培训说明

按照《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的通知》(人社部发【2015】28号,以下简称28号文件)及《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职务升降人员老办法待遇计发标准的通知》(津人社局发【2017】98号)规定,本次就重新核算机关事业单位过渡期内退休人员老办法养老待遇分为两部分进行调整

一、对老办法养老待遇增加工资增长率

根据28号文件规定,过渡期内退休人员老办法养老待遇计发标准=(A×M+B+C)×

n2015(1GNn1)公式中的Gn-1为参考第n-

1,年在岗职工工资增长等因素确定的工资增长率,n∈〔2015,N〕,且G2014=0;根据日前下发的《关于公布2016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等参数的通知》(人社厅发【2017】71号)及《关于公布2017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等参数的通知》(人社厅发【2017】106号),G2015为6%,G2016为4.5%,因此2016年1月后退休人员应按照上述工资增长率重新核定老办法养老待遇标准,并自待遇开始时间进行补支付。

“考虑工资增长率因素后月养老待遇”为退休人员按上述计算老办法养老待遇计算公式计算出的月养老待遇,结果见分进元。

二、职务职级(技术职称)升降人员老办法养老待遇重新计算

1、人群范围。

此规定适用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过渡期内退休、期间本人职务职级(技术职称)升降的工作人员,包括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后晋升职级的工作人员,不包括工资正常晋级晋档的工作人员。

2、老办法养老待遇计算办法

对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过渡期内职务职级(技术职称)提升人员,在计算其老办法待遇计发标准时,先根据28号文件规定,计算出本人老办法待遇计发标准Q。再按照本人2014年9月的职务职级(技术职称)对应的工资、补贴等标准计算出A×M+B+C,按照本人提升后职务职级(技术职称)对应的2014年9月的工资、补贴等标准计算出A1×M+B1+C1,得出两者之间的差额。该差额在职务提升当年开始使用,从次年起连续计算增长率,形成累计待遇差H。Q+H即为职务提升人员退休时最终老办法待遇计发标准。

对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过渡期内职务职级(技术职称)降低人员,根据28号文件规定,按照本人退休时的职务职级(技术职称)对应的2014年9月的工资、补贴等标准计算老办法待遇计发标准。

3、需报材料及具体经办

对于本单位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退休,在此期间职务职级(技术职称)升降人员,参保单位逐人填写《机关事业单位过渡期内升(降)职人员信息采集表》(以下简称《信息采集表》,(附表1),加盖单位/部门公章并报主管部门审核盖章后报送社保分中心。

分中心按照参保单位报送的《信息采集表》进行录入,生成《机关事业单位2014年10月后升(降)职人员退休月待遇重算名册》(以下简称《升(降)职名册》(见附表2)并自动计算补支付,单位核对无误后在《升(降)职名册》上标注“核实无误”,并加盖单位/部门公章后反馈回分中心。“考虑升(降)职因素后的月养老待遇”为退休人员按上述政策规定计算出的月养老待遇,结果见分进元。

附表

1、《机关事业单位过渡期内升(降)职人员信息采集表》 附表

2、《机关事业单位2014年10月后升(降)职人员退休月待遇重算名册》

2.事业单位人员退休管理办法 篇二

一、客观评价转制前退休人员做出的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尽快甩掉“贫油”的帽子,华北石油人发扬“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踏遍祖国的崇山峻岭,在施工和生活条件都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心甘情愿地奉献着青春和热血。先后发现了大庆油田、江汉油田、江苏油田、华北油田等,为国家的油气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了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推进事业单位改革,1996年12月,根据《国务院关于组建中国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的批复》,由地质矿产部直属的8个地区性石油地质局、海洋地质局等,通过改组、改制,依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了中国新星石油公司,华北石油局作为中国新星石油公司下属的单位之一,成为改制中的企业,实行企业财务制度和企业工资制度,实行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经营方式。2000年,新星石油公司整体并入中国石化,至此华北石油局成为中国石化的直属单位。转制以后,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效益逐步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转制前退休人员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服从大局,以实际行动积极支持转制工作。

二、国家对转制前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政策的有关规定

党中央、国务院对转制单位转制前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一直高度重视,有关政策是非常明确的。

1999年,科技部等12个部门《关于印发<关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的科研机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国科发政字[1999]143号)规定,转制前已经退休人员,原退休费计发办法不变,退休费发放和日常管理由原单位负责。

由于执行过程中转制单位反映负担过重,2000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4部门《关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科研机构转制后有关养老保险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0]2号,以下简称劳社部发[2000]2号文件)规定,转制单位从转制之日起参加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转制前已退休的人员,原退休费待遇标准不变,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调整按企业的办法执行,所需费用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

2001年,国家两次增加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退休费,企业退休人员只调整了一次基本养老金,转制前退休人员按劳社部发[2000]2号文件规定增加的养老金低于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反映较大,要求执行事业单位退休费调整办法。为此,经报国务院同意,2002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5部门《关于转制科研机构和工程勘察设计单位转制前退休人员待遇调整等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2]5号,以下简称劳社部发[2002]5号文件)规定,有正常事业费的转制单位,从2001年开始,转制前退休人员退休待遇纳入国家统一的事业单位退休费调整范围,由财政部门按统一的补助标准和现有的经费渠道安排所需经费;没有正常事业费的转制单位,转制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按企业的办法执行,国家统一出台事业单位退休费调整政策时,转制前退休人员按企业办法增加的基本养老金与按事业单位办法增加的退休费的差额部分,由原单位视经济情况自筹资金解决。

劳社部发[2002]5号文件的规定,从政策上确保了转制单位转制前退休人员待遇与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平衡,为处理转制前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2006年结合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国家对地方和部门自行发放的津贴补贴进行清理规范。考虑事业单位情况比机关更为复杂,单位分类和财务管理等配套政策尚未到位,先行开展了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相应对机关退休人员发放了补贴,一些机关退休人员补贴水平有所提高。由于事业单位没有同步开展规范工作,绩效工资没有全面实施,相应的退休人员补贴政策没有出台,一些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补贴水平也相对偏低。同时,大多数省份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时,不同程度地考虑了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中央事业单位因隶属关系和经费渠道不同,其退休人员不能执行地方政策,部分中央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补贴水平低于所在地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随着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规范津贴补贴工作的推进,其他事业单位将实施绩效工资,相应对退休人员发放补贴。

在此背景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3部委于2010年颁发了《关于适当解决中央转制单位转制前退休人员待遇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4号,以下简称人社部发〔2010〕14号文件)。该文件规定:从2009年1月1日起,适当增加在京中央转制单位转制前退休人员补贴;从2009年1月1日起,京外中央转制单位转制前退休人员参照执行所在地政府在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时统筹考虑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的政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11年颁发了《关于规范京外中央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津贴补贴的通知》(人社部发〔2011〕3号,以下简称人社部发〔2011〕3号文件),该文件规定:将京外中央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执行的津贴补贴项目统一归并为“退休人员补贴”。

此两个文件的出台,引发了原新星石油公司所属单位退休人员的广泛关注,要求比照人社部发〔2010〕14号、人社部发〔2011〕3号文件的精神,予以核增退休人员补贴,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转制单位的不稳定。

三、妥善处理转制前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的措施

为了妥善处理转制前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维护企业和谐的大局,确保企业改革、发展健康运行,应在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政策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实际,积极探索,平稳操作。

(一)坚持三个基本原则

1.尊重历史,面对现实。转制前退休人员是在事业单位工作并退休,转制后按照劳社部发[2000]2号文件的精神,虽参加了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但在中石化建立规范企业补贴制度前,享受事业单位退休待遇。人社部发〔2010〕14号的颁布实施,使这部分人员的现退休待遇与事业单位建立退休生活补贴制度后的退休待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差额。

2.一企一制,一企一策。严格执行中石化统一的企业管理制度,紧密结合本单位退休人员待遇的实际情况,参照地方事业单位退休待遇政策,用企业的办法解决本单位退休人员的诉求。鉴于2005年中石化建立了统一的企业补贴制度,明确退休人员企业补贴一经固定不再变动,采用适度增加退休人员节日慰问费的方式。

3.适度增加,统筹兼顾。在现有企业补贴标准不变的基础上,适度增加退休人员节日慰问费。向退休早的人员倾斜,统筹考虑不同时期退休人员待遇情况,维护退休队伍的和谐稳定。

(二)认真测算,分别确定各类退休人员现退休待遇与现事业单位同类退休人员待遇差额

单位转制后,根据劳社部发[2000]2号、劳社部发[2002]5号文件的精神,所属单位按照“属地原则”参加了当地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转制前已退休的人员,原退休费待遇标准不变,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调整按企业的办法执行。当国家统一出台事业单位退休费调整政策时,转制前退休人员按企业办法增加的基本养老金与按事业单位办法增加的退休费的差额部分,由单位内部予以补发“差额”。此种“补差”制度一直延续到2005年中石化建立统一的“企业补贴制度”为止。

在测算时,以单位转制前退休人员为范围,以现地方统筹部门发放的基本养老金和企业补贴之和,与转制时事业单位的退休费和历年事业单位调整退休费、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补贴之和进行比较,逐年测算各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差额。此差额为妥善处理转制前退休人员适度增加养老金待遇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确定各时间段各类退休人员慰问费标准

为了维护各类退休人员的利益,参照测算结果,统筹考虑单位的经济承受能力,按照“适度增加”的原则,首先确定了转制前退休人员增加的节日慰问费标准,以此为基准,采取“逐级逐年递减”的办法分别确定了转制后至中石化建立统一的“企业补贴制度”时各类退休人员慰问费标准。共设置了局级(教授级)、处级(副教授级)、科级(讲师级、技师级)、其他等4类标准。

(四)明确列支渠道和发放形式

为规范列支、统一管理,明确了按照“元旦”、“春节”、“五一”、“十一”四个节日分四次集中发放,费用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在退休人员退休费用中列支。

(五)制定方案,走足程序,上报实施

为了妥善处理,首先在调研、收集政策的基础上,组织专业人员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方案包括: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演变情况、地方政府建立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情况、“差额”测算情况、增加节日慰问费的人员范围、标准及所需资金、实施时间及发放形式,还要客观地做出风险分析等等。方案制定好后,及时向单位主管领导、领导办公会详细汇报,征求意见,经修改及时上报中石化主管部门审批后组织实施。

四、妥善处理转制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的思考

妥善处理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确保平稳过渡,应把握以下两个关键环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面对转制前退休人员这一群体,在处理养老金待遇问题上,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把落实人社部发[2010]14号、人社部发[2011]3号文件作为保持转制前退休人员稳定的一项重大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把中石化党组、华北石油局党委的关心及时落实到每一位转制前退休人员。所属各单位主要负责领导、主管部门要投入足够的精力抓好转制前退休人员维稳工作,切实履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政治责任。

(二)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主管部门发挥协调作用,督促所属单位抓紧落实。所属单位人力资源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根据华北石油局文件精神和有关要求组织实施,制定具体落实办法和措施;财务部门要做好经费保障工作,及时将相关政策所需经费落实到位,确保尽快将适度增加的慰问费发到转制前每一位退休人员手中;维稳部门要密切关注退休人员的思想动态,注意做好政策解释和思想政治工作。

摘要:文章就地勘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后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予以实践,探索了一条既符合国家政策,又符合单位实际的新路径。

关键词:转制,养老金,待遇

参考文献

[1]李和中.中国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思路与步骤.湖北社会科学,2009(2)

[2]赵立波,王江英.推进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研究.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2(3)

3.事业单位人员退休管理办法 篇三

【关键词】 单位;离休人员;思想问题

一 做好离退休职工的思想工作的重要意义

我国应该把握新形势下的思想工作,掌握当下社会的思想规律和特点,改变离休干部职工们的总体思想。要在把握新形势下把离退休职工的思想内容进行改革和创新,增强年轻干部工作的时代感,把思想工作真正地做到实处。及时地把握离休人员思想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根据社会发展掌握当今退休人员的思想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让退休干部职工们真的能适应离休生活。如今我们国家的政治体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我们只有在了解离休人员的思想状况后才能把离休人员的思想工作做好。首先应该要加强的是工作上的突出性、决定性、针对性,把握新形势下的离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二 关于离退休人员思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1加强对离退休职工思想的认识

退休人员大都是老年人,很多离休老人思想上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也不懂现如今政府的具体政策。显示出在当今社会中对于离休人员的思想工作还是不够深入,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现在企业有很多年轻的干部,并没有很多社会经验,两代人在思想问题、沟通交流思想问题上,做不到一致。也由于很多老同志岁数越来越大,对组织的依赖性也变得越来越强,这使得他们变得更需要组织上的关心和呵护。而企业部门缺少的恰恰是管理政策的创新,使得我们与离休老人们在思想上的交流变得不顺畅。我们应该改变沟通的方式,把节假日的集中看望变为经常性的上门拜访。经常询问离休同志还需要改善什么问题。沟通上没有问题了,离休老人们从思想上才会真正的放心。尤其是很多家里条件困难的离退休职工,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绝不能推卸责任,要尽最大努力解决问题,并建立起统一的网络管理,以便随时了解离休老人遇到的问题,协调各级相关部门解决。

当今形势在发展,只有不断研究新的情况,不断解决出现的新问题,才能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更好地为离休人员提供服务。首先要有积极的进取心,树立大局观念,我们要用大局高于一切的思想观念来看待对离休工作人员的思想管理问题,牢记离退休工作也是大局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把工作扎实的做好,与时俱进,服务大局,按照党的要求做事,把工作稳扎稳打的干下来。树立要为已退休职工服务的观念把工作做好。老同志的思想问题就是高于一切,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对离休人员们生活上的关心,还要有精神上的关照。由于当前社会进入老龄化阶段,离退休人员就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关注,这关系着全社会发展的问题。很多离退休人员也是新中国革命的奠基者,是老功臣,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思想,让他们满意。要用满腔的热忱来努力让离休人员们知道现在国家的形式,关心社会改革的发展,开阔他们的眼界,把握好退休人员的动态,可以增强教育退休人员的思想建设,及时的知道国家的最新改革政策。

2离退休人员工作要与干部思想工作一致

人是由思想而支配行为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研究人的行为的活动规律的。从原本繁忙的工作中退下来的离休人员们思想上难免会产生有一种失落感和孤独感,因此,思想工作就要靠党员群众来做,要靠党小组来做,这需要大家一起统一思想工作。每个退休人员由于生长环境,学识程度的不同所以在思想上也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多样化。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很多,这就是要开展多层次、多方位和多种形式的思想工作。

3应树立好政治榜样并和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

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我们应当树立一个正面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要拿一个正面的典型来教育离休人员,打动他们、鼓励他们、激励他们,在宣传正面力量时,也要总结好经验工作,因为正面的典型就像一个方向盘来把握着离休人员们的思想动向。如果宣传好榜样典范,就能保证离休人员的思想可以健康发展。退休职工们应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无论自己身在什么地方,还是否在岗位上,都要把党的纲领要求放在第一位。

我们党的一贯政策也是落实好老干部的政治思想和生活质量,保证按时发放工资并把根据政策所产生的医疗费给予报销,有了基本的生活保证,离休人员们的思想建设才会进步发展。而社会上也应对离休人员给予尊重,要有起码的物质保障,如果生活都得不到基本的保障,那么说的再多,离休人员们也不会真正的相信你是真正的在关心他们,因为离休人员是把自己的幸福程度与党的政策挂钩的,所以说,基本的物质保证对于离退休人员的心理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保障。

三 离休人员思想建设的发展趋势

要深化社区服务,可以在社区的帮助下,使离休老人的退休生活变的多样化。同样也可以在社区的帮助下为离休老人开展多种多样的娱乐活动,社区可以组织志愿者或社区人员深入离休人员的家里了解他们的思想情况,并且做好解疑解惑化解问题的工作。使离休人员思想工作的时效性得到增强。但这需要政策的支持和经费的赞助,这也就为有关部门履行好为离休员工服务增加难度,也是目前需要解决的大问题。生活上,可以通过学习来让离休人员的思想跟上时代的步伐,让离休职工们采取几人一小组,让他们有事做,同样可以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发挥余热。对于身患疾病不能参加的老同志,要以电话方式来沟通思想,或上门探望、谈心等开展工作,使每一位老同志不因年龄大、身体弱而感到组织上对他的关怀减少。

四 总结

总之在当今新的社会形势下我们就需要团结一心,努力为退休人员提供强有力的政策,让他们真正做到老有所娱,老有所乐,老有所求,同时我们也要要务实求真,与相关部门齐心协力,树立正确的老年人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把离退休人员的思想提高上去,为和谐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潘秀芳,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单位离退休人员的思想工作,现代商业,2011,(7)

[2]张金娥,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离退休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科技信息,2010,(15)

(作者单位:大庆技师学院)

4.事业单位人员退休管理办法 篇四

鄂人社函[2009]70号

关于机关事业单位

退休人员计发退休费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市、州、省直管市、神农架林区党委组织部,政府人事局,省直各单位,各大专院校,中央在鄂机关事业单位: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省退休人员实际,就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后退休人员计发退休费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在办理工作人员退休手续计算工作年限时,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满”工作年限掌握,即满12个月为一年。

二、对于参加了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并于工资套改后办理退休手续,且工作年限满31年未满35年的退休人员,可按以下比例计算退休费,即:满31年,计发比例为86%;满32年,计发比例为87%;满33年,计发比例为88%;满34年,计发比例为89%。

工作年限满22年未满30年的退休人员,可按以下比例计算退休费,即:满22年,计发比例为81%;满24年,计发比例为82%;满26年,计发比例为83%;满28年,计发比例为84%;

三、其他工作年限段的退休人员计发退休费比例仍按国家现行规定执行。

四、本规定自2009年元月1日起执行,对2006年7月1日以后至2008年12月31日已办理了退休手续的人员,可以按此规定相应调整计发退休费基数,并从2009年元月1日起执行调整后的退休费标准。

五、本文件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

5.事业单位人员退休管理办法 篇五

如何确保平稳过渡?

为保证改革的平稳过渡,避免改革前后退休人员待遇的大幅波动,这次改革以2014年10月1日为界限,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的办法,确定参保人待遇。

改革前已经退休的“老人”,继续按照原待遇标准发放基本养老金,待遇调整与在职人员脱钩;改革后参加工作的“新人”,退休时按这次改革确定的基本养老金待遇计发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对于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中人”,改革前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年限认定为“视同缴费年限”,自改革之日起设立10年过渡期,按照“保底限高”的原则,发放过渡性养老金。总体上讲,改革后基本养老金待遇的确定,将与工作人员在职时的缴费水平、缴费年限紧密联系,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

如何调整养老金?

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调整与在职人员工资调整脱钩,国家统筹安排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调整,避免退休与在职攀比、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攀比。今年国家已统筹安排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首次将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调整同时考虑。

职业年金如何建?

6.浅谈改制企业退休人员的管理 篇六

一、基本情况

梧州市城镇集体工业联社从1996年起就开始进行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全系统通过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企业改制, 以资产重组、兼并、产权出让等多种形式, 使联社所属企业由大集体、二国营的企业模式发展成为有集体、民营、私营、独资、外商投资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或混合的经济联合组织。联社现有成员企业52户, 其中:集体企业22户, 非公企业14户, 集中管理的依法退市集体企业16户。全系统职工1.25万人 (其中退休人员约7370人) , 总资产2.54亿元, 资产负债率55.93%。通过改革、调整、减债, 联社为增加职工收入作出了贡献, 也为社会减轻了压力, 使5000多在职职工和7000多退休职工就业稳定和老有所养。经过多年的改革, 已经摆脱了企业改制前年亏损2000万元的局面, 到2010年, 全系统实现利润2900多万元。

二、企业退休人员的管理

(一) 成立了二轻集体关停企业事务管理委员会和党组织

在集体企业改制中, 有16家企业由于生产力落后, 资不抵债等原因进行了退市处理, 在较为妥善安置职工后退出市场。在退市初期, 这些企业基本是由3-5名留守人员对企业的存量资产和退休人员进行日常管理, 留守人员的工资在原企业退市时预留的管理费开支。这种管理模式运行几年后, 我们认为存在较多的弊端:一是费用支出大。16个企业留守人员就有70多人, 每月工资和管理费用高;二是管理不到位。由于分散管理, 企业各自为政, 科学管理力度差, 监督时有不到位;三是信息传递慢。由于没有统一管理的要求, 对上传下达反应滞迟, 工作效率不高;四是职工意见大。由于一些留守人员素质不高, 服务退休人员的意识淡薄, 使退休人员认为“白养”这些留守人员, 意见很大。为了解决这些管理上存在的弊端, 经联社党委研究, 决定成立二轻集体关停企业事务管理委员会 (下称管委会) 和党组织, 设立主任1名, 书记1名, 3名工作人员, 负责对16个企业2800多名退休人员进行集中管理, 管委会的5名管理人员在原16个企业的留守人员中选政治素质好, 工作能力强的人员担任, 对其他60多名留守人员通过办失业、发放安置费等办法进行了妥善分流。管委会自2007年成立以来, 制订了各项规章制度和科学的管理程序, 做了大量的工作, 为2800多名退休人员发放“二轻管委会联络卡”, 将管委会及党组织人员、管理范围、职责、办公地点、联系电话告知每一个退休人员;慰问困难退休党员、退休工人150多名;接待办事人员和电话咨询人员2200多人次;为退休工人办理工龄重申财产公证出具证明, 为离厂人员办理档案托管等等服务工作约430多人次;争取市政府解决十多家特困关停企业退休工人享受终身社会基本医疗保险, 为2800多名退休工人办理了职工住院补充保险。同时, 创新了党组织管理模式, 管委会党总支部对接收的16家关停企业的228名退休党员分5个支部管理, 每个支部由管委会的5名同志各负责1个支部, 每个支部的党员由几家关停企业的党员组成, 再由原企业设立党小组管理党员的网状管理方式管理离退休党员。

(二) 在企业招商引资中解决退休人员管理问题

集体企业经过第一次产权制度改革, 已明晰产权, 基本成为职工持股的企业体制, 但企业要做强做大, 就要不断优化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 引入资金和新的管理模式, 通过招商引资或引资扩股等形式, 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 尤其是优势企业, 虽然企业产权明晰了, 但管理的模式未能突破, 企业虽有品牌, 但没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如冰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其生产的冰泉牌豆浆系列产品, 有很大的市场前景, 但企业改制近10年, 销售收入一直没能突破2亿元。五一塑料制品公司也是一样, 企业的刚柔牌供排水管, 在广东和广西的市场占有率较高, 2001年企业改制时销售收入是3000多万元, 到2007年是7000多万元, 企业虽有发展, 但没能实现质的飞跃。针对这些优势企业的现状, 联社企业服务队多次深入企业, 与企业共同探讨发展大计, 认为企业发展要有新的突破, 必须引入资金和新的管理模式, 要“引资”与“引智”相结合, 但在引资的过程中, 企业改制后退休人员长期未能剥离企业, 已成为阻碍企业招商引资、迅速做强做大、影响企业发展的突出矛盾。为解决这些企业退休人员的管理问题, 为企业招商引资扫清障碍, 联社确定由二轻劳动服务公司承担这些企业退休人员及退休人员保障基金的管理工作, 在工作方法上, 通过开展企业退休人员、在职人员座谈会等形式, 使企业与职工达成统筹发展与稳定的共识, 在此基础上召开企业职代会, 审议并通过了《冰泉公司退休人员及保障基金管理方案》和《五一塑料制品公司退休人员及保障基金管理方案》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退休人员的后顾之忧, 同时解决了困扰企业多年来发展难的问题, 使企业减轻包袱、轻装上阵搞好企业经营生产, 创新了改制后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的管理模式。五一塑料制品公司在2007年成功转让职工股权给广西丰业房地产开发公司, 股权转让后, 公司在资金投入、管理模式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时增长了企业的产业链, 到2010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91亿元。冰泉公司也在2010年成功引资扩股, 引入战略性合作伙伴, 计划在2011年通过“保稳定、调结构、促增长”, 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2亿元的目标。

(三) 协助企业做好退休人员的安置

在近10年的企业改制过程中, 联社在保障企业退休人员权益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是规范改制企业安置退休人员工作。要求每个改制企业必须制订退休人员安置方案和预留退休保障金;二是协助企业做好退休人员的分流工作。部份企业在用完预留退休保障金后, 提出退休人员要剥离企业管理, 联社在确认退休人员权益得到保障的前提下, 协助企业分流退休人员到社区管理;三是支持改制企业做好退休人员管理工作。对愿意管理企业退休人员的外来投资者, 联社将预留的退休保障金划拨给企业, 做到人、财、物统一管理, 鼓励企业做好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

7.事业单位人员退休管理办法 篇七

关键词:退休人员 管理问题 不足 策略

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问题日益突显,成为影响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老龄化人口数量的增加使得养老问题、退休管理问题逐渐提上了政府部门的日程,如何妥善安置退休职工、加强退休人员管理、提升管理效率逐渐成为政府与企业关注的热门话题。

1 现阶段我国退休人员管理存在的弊端

1.1 管理方式落后 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的退休人员管理还在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若不对及时加以改进完善,则很难提升相关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不利于退休人员的妥善安置,最终必然会对社会的团结稳定造成影响。

1.2 退休职工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 当前我国的退休职工管理体系建设工作还处在摸索阶段,不具备完善的管理制度与有效的管理手段,尽管国家已经意识到退休人员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短时间内难以落实各项政策制度与法律法规,使得许多退休职工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部分甚至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系。

1.3 忽视退休职工精神需求 部分退休职工退休前生活充实,每日为生计奔波劳碌,一旦闲散下来,一时间难以接受社会角色的转变,不能适应空虚的生活,可能会产生较强的孤寂感。认同感的缺失使得部分退休人员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甚至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长此以往,必将不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成为家庭与社会的负担。

2 造成管理不足现象的原因

2.1 思想教育力度不足 员工在离职退休前所处的工作岗位不同、人生观、价值观的差异、个人素养的差异,生活环境的差异等各项因素都会对其退休后的生活造成影响。部分退休人员由于自身知识水平不高且思想素养不足,缺乏必要的自主学习意识,退休后思想较易停滞不前,逐渐与社会脱轨,成为固执、偏激、保守的老人,不利于其生活质量的提升。还有部分退休人员缺乏自我主见与判断能力,遇事易人云亦云,具有较强的从众心理,对是非黑白判断不明,随着舆论的大流,在群众中散布一些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言论,对管理部门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造成阻碍。

2.2 历史遗留问题与矛盾解决不彻底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社会各级矛盾较为突出,若这些矛盾当时得不到有效解决或压制,则易形成历史遗留问题,极大程度上制约了退休人员管理工作的开展,使其管理效率大打折扣。有一些退休职工因退休待遇或历史矛盾,与工作单位产生纠纷,严重影响了管理部门的正常工作秩序。

2.3 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 部分企事业单位的退休职工都住在单位分配的小区里,离、退休后处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依旧可以通过沟通交流打发无聊的空闲时间。但还有很大一部分退休人员居住较为分散,且子女不常伴左右,一旦退休后,很难与老同事再聚到一起,脱离熟悉的生活环境后,退休职工极易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觉得失落与孤寂,若此消极情绪得不到缓解与释放,则可能使其对自身的价值产生怀疑,对其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利。

2.4 生活负担较重 退休后的职工失去了经济来源,若不能定时定量地领取国家补贴或退休金,生活将难以得到保障。部分效益好的单位职工退休后依旧享受较高的福利待遇,退休薪资水平也相较于一般单位而言丰厚。但大多数职工退休后,单位对其提供的退休金仅仅能勉强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甚至还有一些老人食不果腹,生活负担沉重,若国家与企业不对其负责,提升整体退休人民生活水平,势必对社会的安定团结造成影响。

3 进一步加强退休人员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与有效的管理手段,创新管理模式 退休人员管理模式的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相关部门提升管理水平的实际需求。对此,管理部门要尽快迎合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结合相应的管理工作,制定出健全、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提出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进一步规范退休人员管理流程,帮助管理人员明确自身的职责,培养较强的责任意识,使其全面投身于管理工作中,为国家的稳定富强做出贡献。相关管理部门还可以成立起专业的管理机构,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提升退休人员管理效率,与退休代表进行沟通交流,详细了解现阶段退休基层员工的需求及心声,为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加强退休人员素质精神教育,使其老有所乐 职工退休后有大量空闲时间,管理部门在满足其物质生活的基础上,还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退休职工间开展素质精神教育,开办老年大学、组织老年旅游、交友、知识竞赛等,极大程度上丰富其业余生活,使退休职工融入集体中,与同龄人沟通交流,排遣退休后的不适与落差,使其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管理部门还应当加强思想教育与指导工作,帮助退休职工培养学习意识,纠正其错误的盲从心态,为其和谐美满的晚年生活奠定基础。

3.3 促进交流,加强沟通 管理部门应该为离休员工提供平台,促进其保持与在职职工之间的沟通交流,使退休员工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利用丰富的实战经验指导工作,为在职工作者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充分突显自我价值,缩小心理落差,提升自信心与自我认同感,发挥余热,为单位的发展做出贡献。除此之外,退休人员还应该关心社会热点新闻,关注时事,时刻紧跟社会的步伐,培养一门兴趣或爱好,多与不同年龄、职业、背景的人进行沟通交流,保持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3.4 以退休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与落脚点 国家对退休人员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在职年轻人的工作态度,若国家能妥善安置退休职工,使其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就能大大激励年轻人努力工作,使其对社会的发展充满信心。管理部门要想进一步落实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提升其生活质量,就必须以退休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与落脚点,设身处地了解退休职工疾苦,从他们的利益角度考虑问题,为其发声、为其办事,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倾听退休老人的心声,拉近心灵的距离,组织其进行身体检查,用实际行动证明国家对退休人员管理问题的重视,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团结提供奠定坚实的基础。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退休人员在离职之后,往往很难接受闲散的生活状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角色转变也常常让其不知所措。老人在离职之后若无子女陪伴,易产生强烈的孤寂感,难以找到生活重心,长此以往对其身心健康不利。当前我国的退休人员管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与矛盾解决不彻底、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晚年思想教育力度不足、生活负担较重等原因,存在管理方式落后、退休职工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忽视退休职工精神需求等问题,需要政府部门与企业单位联起手来,提升退休人员管理水平,在物质与精神上给予其帮助,使我国老年退休人员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度过和谐美满的晚年生活。

参考文献:

[1]杨玺泽.城市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与社会支持网络建设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李广伟.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3.

[3]曹煜玲,龚建祥.南通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模式探索[J].中国劳动,2013(10).

[4]王川平.央属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退休人员过渡过程中面临问题的思考[J].企业导报,2011(09).

[5]范伟,陈宇.加强领导 全面促进退休人员管理工作科学发展

8.事业单位人员退休管理办法 篇八

一、政策依据

《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宁德市人事局关于坚决制止纠正违反国家规定提前退休的通知》(宁人福[2002]25号)、《关于福安市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分流安排实施办法》(安委办[2004]18号)等文件。

二、退休条件

1、行政单位干部职工:

(1)公务员

①工作年限满30年的公务员。

②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公务员; ③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作年限满10年,经市级以上医院证明,因病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公务员;(2)行政职工:

① 工作年限满30年的行政职工;②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行政职工;③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且工作年限满10年,经市级以上医院证明,因病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行政职工;

2、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且工作年限满10年,经市级以上医院证明,因病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事业单位干部职工;

3、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且符合以下任一条件可提前退休: ①从事高空和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工作满10年的; ②从事井下、高温工作累计满9年的; ③从事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累计满8年的。

4、因工致残的干部职工:经市级以上医院证明,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不受工龄年龄限制。

(二)退职:经医院证明完全丧失工作能力,又不具备退休条件的干部职工应当退职。退职后,按月发给相当于本人工资百分之四十的生活费。

三、申报材料

1、退休审批表(审批表内须明确退休金发放单位的意见、安置地意见、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还应注明该同志的出生年月、入伍时间、职务或职称、属何身份性质)、本人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签署审查意见的申请书;

2、市级以上医院疾病证明书及两年以上病历、医疗诊断书。

四、审批程序

1、退休办审核,人事局研究通过。(凡申请病退的应先经县级以上医疗鉴定小组进行鉴定,确定后根据上述条件办理);

2、股级以下干部职工由人事局发文;

3、科级以上干部送组织部审定后报市政府审批并由市政府发文。

9.事业单位人员退休管理办法 篇九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涨工资 养老金待遇调整

事业单位改革:今年以来,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基金中心经过3个月的努力,为市直133个参保单位、2952位市直离退休人员调整了养老金待遇,补发放养老金1200万余元。了解更多事业单位招聘信息,请点击事业单位考试网。

为了按照新标准发放养老金并尽可能补发放到位,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中心积极进行数据测算,在向财政部门报告并申请补发放资金的同时,督促各参保单位及时审批本单位离退休人员调资标准并填报离退休人员待遇调整表。中心人员利用晚间加班及周六日的休息时间积极做好待遇调整工作,目前除了在淮省属事业单位及市直参公事业单位暂未调整外,其他参保单位人员养老金已基本调整并补发放到位。

(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数码学习中心

10.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模式探析 篇十

【关键词】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模式;问题;对策

一、前言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指的是企业职工办好退休手续以后,原企业将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交给社区和城市街道,并由社区的服务组织进行具体的管理服务。同时,养老金也实施社会化发放。1997年,我国在大连等地区首次对企业退休人员试行社会化管理,此后,全国各地也逐渐地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纳入日常工作范畴内。经过了十几年的实践,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在取得了一定成就的同时也仍存在很多尚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如何改进提出了相应建议,

二、加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层,把企业退休人员划入社会管理范畴能够对促进社会稳定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能够更好地体现出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人及人与经济的和谐。按照中央要求,企业退休人员全部划入社区管理,社保经办机构和劳动保障系统进行统一协调。这是符合我国社会转型的重要举措,是对和谐社会机制的充分完善。因为社区是社会的基层,保障了社区的稳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的稳定,而稳定社区则必须要稳定下岗和失业人群,退休和待业人群,农转非与农民工人群以及个体与私营业人群。解决了退休人群的社会管理问题,自然能够促进社区的稳定,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其次,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能够给退休人员的晚年生活带来更充分的保障。我国社会正在经历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过渡阶段。古语有云“养儿防老”,说的就是家庭养老的养老模式,几千年来,中国人的老年阶段都是由后代家庭来承担的,由于家庭与家庭之间在经济状况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一些老人没有后代以及子女不够孝顺等原因,晚年生活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实行了企业退休员工社会化管理以后,由国家和社会对这部分退休老人的晚年生活进行管理,能够极大地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使老人们能够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和老有所为。

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有待完善之处

目前已经成型的典型管理模式来自大连、上海、深圳、成都及青岛等地。其中大连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作为管理核心,上海以社区居委会作为主要的管理主体,深圳以社区物业管理公司作为管理主体,成都则以社保部门为主要负责部门。无论是哪一种模式,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都存在着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社会化管理的范围还未覆盖企业全部的退

休人员。目前,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范围还不够广泛,其覆盖面还比较低,一般局限在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退休人员上,还有相当一部分退休人员没有被纳入管理范畴。这部分退休人员主要包括两类人群,一类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一类是非公经济退休人员。对于非公经济退休人员的安置问题应尽快解决,因为非公经济目前已经将近占到我国国民经济的一半,其从业人员的人数更是超过了公有经济的从业人员,所以,如何扩大社会化管理范围以便覆盖全部退休人员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2)社区和企业的基础工作还存在一定问题。一些社区在组织结构上还缺乏完整性,服务人员的工作经验比较少,社会化管理无论从制度规范上,还是其他一些基础性工作方面都有待强化。虽然目前的社区已经具备了健全的居委会组织、街道组织与社会保障机构,但是组织结构仍然缺乏完整性,尤其是自我服务与自主管理的民间组织以及一些自愿者队伍的缺乏,都给社区的自组织机制的形成造成了困扰,影响了社区自组织能力的提升。企业方面,很多企业认为职工退休以后由社区进行管理就是和原单位脱钩了,自己可以理所当然地卸下包袱,于是很多企业都想甩手了之,而社区方面则认为自身的工作本来就已经千头万绪,很难再管理退休职工,所以在二者的交接中会出现彼此不配合的现象,从而影响到了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的推进。(3)企业退休人员还無法得到理想的社会化管理服务。目前,我国的社区服务设施存在用地紧张的现象,很多硬件环境都无法得到满足。退休人员的养老主要还要依靠社区服务来完成,但是由于一些历史原因的存在,社会服务设置很难在城市规划中占据应有的位置。比如说在一些老城区,资金和土地限制情况很突出,很多社区的居委会办公地已经非常局促了,再要为企业退休人员安排一些公益性活动场所更是难上加难。但在一些城市新的开发区中,这种情况往往会好很多,因为政府在规划时考虑到社区功能完善问题,所以社区管理与服务设施的条件基本较好。

四、完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模式的措施

完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模式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处理:(1)加快社会化管理服务的进程。一方面,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快,企业退休人员比重偏大,另一方面,企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革正不断深入,现代化企业制度建立的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出现了停产、破产等现象,使得相应的退休人员失去组织依托与经济基础。所以,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及时足额支付他们的退休费及报销医疗费,并充分实现社会化管理已成当务之急。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适当加快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推进,目前最紧张的环节当属资金支持的缺乏,所以在推进社会化管理进程时,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各项相关项目的投入与支出。比如,政府应加大服务经费投入,加大社区办公经费、公共设施和办公用房投入。(2)建立有序的管理模式。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包括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服务移交,其次是信息采集与动态管理,再次是社会保险业务的查询与办理及养老金发放,此外还包括企业退休人员的资格认证与丧葬供养等待遇、对企业退休人员的自我管理与互助的指导和服务、社区医疗服务、文化体育等娱乐活动。社区在进行管理时可以建立五层式管理模式,分别为市—区—街—局—自管小组,这五层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管理内容、管理职责的差异,各层间彼此协调、彼此配合,即使做好资金筹集与管理工作。同时,要积极加强对街道社区基础建设的力度,发展社区服务,做好社区规划和建设工作,可以通过社区自治等方式逐步推进社会化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在加快进程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稳步推进的重要意义。要遵循分步实施及循序渐进的过度原则,社区要先做好社会影响大、人员普遍需求的工作,比如养老金的发放等,还要充分考虑先处理好负担重的项目,比如对退休人员中鳏寡孤独人群的服务工作。总之要依照重点顺序逐步落实好各项工作安排。

五、结语

加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进程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解决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养老问题意义重大,我们要看到这一重大举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并针对这项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完善之处尽快进行合理处理和完善。目前,各地对于相应的管理模式也都有一些探索成果,各相关部门应结合工作实际,充分借鉴其他地区的探索成果,积极完善自身的管理模式。

参 考 文 献

[1]谭秀琴.浅析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存在问题及对策[J].管理察.2010(24):26

11.浅析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与应用 篇十一

(一) 企业退休人员档案是企业劳动、组织、人事等部门在招用、调配、培训、考核、选拔和任用等工作中形成的有关个人经历、政治思想、职业技能、业务技术水平、工资水平、工作表现、工作变动以及参加社会保险等方面组成的文件材料, 是历史地、全面地、真实地反映退休人员情况的重要依据, 是国家档案的组成部分。

(二) 历史状况:退休人员档案有的放在原企业, 有的转到了社区, 有的寄放在劳动市场, 有些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甚至被劳资人员拿回家保管, 几乎处于无人管理的状况, 许多退休人员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档案究竟在何处。如此分散、零乱的管理, 既危害了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的安全性, 也影响了档案的权威性。

(三) 广泛应用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的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档案利用主体范围不断扩大, 出了企业与退休人员及其直系亲属外, 还包括公检法机构、医保部门、公证机构和社区等等。退休人员企业改制、核查待遇、参加医保、工伤鉴定、办理房改、财产继承、更名、大批量拆迁、领取采暖费等都需要查询档案, 退休人员档案作为这些真实记录成为业务办理不可或缺的原始依据, 其基础性地位和服务性功能非常重要, 关系民生。

二、长春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退休人员人事档案是保障退休人员权益的依据, 为实现社会保险对参保人员“记录一生, 服务一生, 保障一生”的目标, 避免企业管理退休人员人事档案失误、影响其合法权益, 减轻企业社会管理负担, 长春市于2004年成立了退休人员档案管理中心, 对全市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并提供档案查询及出具档案证明等服务。档案中心占地1000平米, 目前纳入中心集中管理的38万卷退休人员档案电子影像采集工作基本完成, 其电子影像档案可即时查询, 一个工作人员一台电脑对应一台打印机, 普通业务3分钟办结。

(二) 存在问题:

1.数字化不完全, 办公区和库房无法完全。刚开始扫描时是根据查档需要进行扫描的, 重要的和经常查询的要件扫了, 调资表和其他一些表格没有扫描, 现在需要用时还是需要人工调档复印。

2.不能通过内容检索归类。如同一个单位的人都要复印退休表, 不能把这些人的退休表放在一起打印, 而是得调出一个人, 打一份表;

3.不能完全资源共享。由于档案的保密性, 档案资料不能共享;且由于各行政部门之间没有联网, 退休人员办事时还是需要到档案中心查档;

4.安全问题。档案扫描后变成数字档案, 网络化的发展使得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无孔不入的网络黑客和计算机病毒给数字化档案的安全、保密工作带来了隐患。

三、完善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对策和几点建议

(一) 加强库房建设

长春市退休人员档案中心已经按照“八防”建立了档案中心, 但由于近年来退休人员越来越多, 库房容量已经饱和, 满足不了日益增加的退休档案, 需要增加面积, 合理规划。

(二) 加强档案数字化, 提供先进的软、硬件设备

现在大部分退休档案已经扫描完成, 除了把剩余部分扫描完之外, 应开发一套人工干预少、效率高、易查询、易保存、成本低、实用通用的档案管理软件, 设计出更方便、功能更多的检索目录。

(三) 加强退休人员档案安全体系建设

档案安全是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生命线, 尤其是实现档案数字化后, 更要在档案实体、档案管理制度和设施配备以及网络方面加强管理, 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可靠性。

(四) 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和价值在于利用

充分利用现在的网络技术, 按照《档案法》和《保密法》等规定的要求, 处理好保密与公开的原则, 在保障信息安全与保密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实现信息公开和资源共享, 让各行政部门办公时可由网络检索到相关资料, 避免反复复印而造成的纸张和人员浪费, 走群众路线, 减少百姓办事的步骤和路程, 真正做到服务“一站式”。

四、做好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现实意义

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工作是社会化管理的基础, 合理管理企业退休人员档案, 有利于养老保险的相关福利待遇的执行, 有利于人员关系查找, 有利于退休人员档案价值的发挥, 关系到退休人员晚年生活的管理, 能够维护参保人员的合法利益, 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能够促进经办业务的顺利开展, 提高经办机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是落实民生工作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表现。

参考文献

[1]于斌.探析当前退休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时代经贸 (下旬刊) , 2008.

[2]冯惠玲.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管理的共存与互动.中国档案, 2003.

12.事业单位人员退休管理办法 篇十二

有关问题的宣传提纲

人社部发〔2010〕15号

经国务院同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科技部、国资委印发了《关于适当解决中央转制单位转制前退休人员待遇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4号,以下简称人社部发[2010]14号文件),在中央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补贴政策出台前,先行适当调整中央转制单位转制前退休人员待遇。这是经过反复研究采取的政策措施,对于适当缓解部分中央转制单位转制前退休人员待遇相对偏低的矛盾,平稳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央转制单位转制前退休人员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根据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发[1999]4号)精神,1999 至2000年,原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的242家科研机构、中央所属的178家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以及原建设部等11个部门(单位)所属的134家科研机构分三批进行了体制改革,从事业单位转为企业。中央科研机构和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主要分布在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煤炭、纺织、电信、化工等行业,自成立以来逐步发展壮大,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转制以后,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效益逐步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中央转制单位转制前退休人员过去长期工作在科研、生产、管理一线,为国家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单位转制过程中,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服从大局,以实际行动积极支持转制工作。

二、准确理解中央转制单位转制前退休人员待遇政策

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央转制单位转制前退休人员待遇一直高度重视,有关政策是明确的。有关部门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转制单位的实际情况。

1999年第一批单位转制时,科技部等12个部门《关于印发<关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的科研机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国科发政字[1999]143号)规定,转制前已经退休人员,原退休费计发办法不变,退休费发放和日常管理由原单位负责。由于执行过程中转制单位反映负担过重,2000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4部门《关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科研机构转制后有关养老保险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

[2000]2号、以下简称劳社部发[2000]2号文件)规定,转制单位从转制之日起参加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转制前已退休的人员,原退休费待遇标准不变,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调整按企业的办法执行,所需费用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

2001年,国家两次增加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退休费,企业退休人员只调整了一次基本养老金,转制前退休人员按劳社部发[2000]2号文件规定增加的养老金低于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反映较大,要求执行事业单位退休费调整办法。为此,经报国务院同意,2002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5部门《关于转制科研机构和工程勘察设计单位转制前离退休人员待遇调整等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2]5号,以下简称劳社部发[2002]5号文件)规定,有正常事业费的转制单位,从2001年开始,转制前退休人员退休待遇纳入国家统一的事业单位退休费调整范围,由财政部门按统一的补助标准和现有的经费渠道安排所需经费;没有正常事业费的转制单位,转制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按企业的办法执行,国家统一出台事业单位退休费调整政策时,转制前退休人员按企业办法增加的基本养老金与按事业单位办法增加的退休费的差额部分,由原单位视经济情况自筹资金解决。

劳社部发[2002]5号文件的规定,从政策上确保了中央转制单位转制前退休人员待遇与

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平衡,执行总体比较平稳。

三、正确认识部分中央转制单位转制前退休人员待遇偏低的问题

2006年结合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地方和部门自行发放的津贴补贴进行清理规范。考虑事业单位情况比机关更为复杂,单位分类和财务管理等配套政策尚未到位,先行开展了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相应对机关退休人员发放了补贴,一些机关退休人员补贴水平有所提高。由于事业单位没有同步开展规范工作,绩效工资没有全面实施,除义务教育单位、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外,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和相应的退休人员补贴政策没有出台,一些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补贴水平也相对偏低。同时,大多数省份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时,不同程度地考虑了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中央事业单位因隶属关系和经费渠道不同,其退休人员不能执行地方政策,部分中央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补贴水平低于所在地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另外,国家从2005年起连续六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有正常事业费的转制单位转制前退休人员不能参加调整,待遇偏低的矛盾相对比较突出。随着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规范津贴补贴工作的推进,其他事业单位将实施绩效工资,相应对退休人员发放补贴。待相关政策出台后,根据劳社部发[2002]5号文件的规定,中央转制单位转制前退休人员待遇偏低的矛盾将得到妥善解决。

四、准确把握解决部分转制前退休人员待遇偏低的政策考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符合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各自特点的分类管理制度逐步确立和完善。与此相适应,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实行不同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和退休养老政策。中央转制单位转制前退休人员待遇,按单位有无正常事业费执行不同的办法,有正常事业费的,由财政安排资金执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政策;没有正常事业费的,可由原单位自筹资金补齐按企业办法增加的基本养老金与按事业单位办法增加的退休费的差额。在待遇水平上与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一致,而不是执行机关退休人员的待遇政策。

解决中央转制单位转制前退休人员待遇问题,总的要继续落实劳社部发[2002]5号文件的规定,按照中央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补贴政策,妥善加以解决。一方面,继续加紧研究中央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和相应对退休人员发放补贴的政策。由于中央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现行补贴情况复杂,差异较大,经费渠道不规范,出台中央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补贴政策需要一个过程。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尽快出台。另一方面,考虑转制前退休人员的特殊情况,为体现照顾,在中央事业单位补贴政策出台前,先行采取措施,适当提高其待遇水平。人社部发[2010]14号文件主要做了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是执行范围。原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的242家科研机构、中央所属的178家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以及原建设部等11个部门(单位)所属的134家科研机构(以下简称中央转制单位)中仍执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财政部、科技部、建设部关于转制科研机构和工程勘察设计单位转制前离退休人员待遇调整等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

[2002]5号,以下简称劳社部发[2002]5号文件)的转制前退休人员。

二)是补贴水平。从2009年1月1日起,适当增加在京中央转制单位转制前退休人员补贴。从2009年1月1日起,京外中央转制单位转制前退休人员参照执行所在地政府在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时统筹考虑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的政策。

三)是经费政策。所需费用按照劳社部发[2002]5号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考虑到个别没有正常事业费的转制单位比较困难,对这项政策与近几年企业基本养老金调整水平的差额部分所需经费,可以在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予以酌情考虑。

四)是转制前退休人员今后的补贴政策。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中央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及退休人员补贴的政策。相关政策实施后,由中央管理的中央转制单位转制前退休人员按照中央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补贴政策及劳社部发[2002]5号文件规定的待遇调整办法执行。

五)是组织实施。由中央转制单位的主管部门协调,各有关中央企业(有关单位)按原渠道申报实施,由中央管理的有正常事业费的转制单位,主要由科技部和相关部(单位)协助落实。划归地方管理的转制单位由地方落实。

五、切实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解决部分转制单位转制前退休人员待遇偏低的矛盾,当务之急是落实好人社部发

[2010]14号文件,并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这次先行适当解决中央转制单位转制前退休人员待遇问题,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转制前退休人员的关心和照顾。有关部门、地方和单位要深刻领会,认真落实。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把落实人社部发[2010]14号文件作为保持转制前退休人员稳定的一项重大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把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及时落实到每一位转制前退休人员。转制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投入精力抓好转制前退休人员维稳工作,切实履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政治责任。

二要明确责任,狠抓落实。中央转制单位的主管部门、相关地方要发挥协调作用,督促各有关单位抓紧落实。各单位人力资源(人事)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积极工作,根据文件精神和有关要求拟定具体落实办法和措施;财务部门要做好经费保障工作,及时将相关政策所需经费落实到位,确保尽快将补贴发到转制前退休人员手中。

========================

人社部发[2011]2号

在京中央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补贴标准:

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人

正司局级3120元教授级职务2980元高级技师2100元 副司局级2830元副教授级职务2460元技师1950元 正处级2590元讲师级职务1980元高 级 工1780元 副处级2340元助教级职务1630元中 级 工1620元 正科级2100元技术员1530元初 级 工1530元 副科级1860元普 通 工1520元

科员1630元

办事员1530元退职人员1520元

=========================

关于规范京外中央事业单位

退休人员津贴补贴的通知

人社部发[2011] 3 号

经国务院同意,从2010年 1 月 1 日起,规范京外中央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津贴补贴。现通知如下:

一、规范京外中央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津贴补贴的实施范围,限于党中央、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及其所属事业单位中的京外单位和党中央、国务院各部门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各民主党派中央、各人民团体所属京外事业单位执行事业单位退休费制度的退休人员(含仍由中央管理的京外中央转制单位转制前

退休人员)。

二、全面清理部门和单位在国家统一政策外自行向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发放的各种津贴补贴基础上,取消资金来源违法违规的项目,将京外中央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执行的津贴补贴项目(包括生活补贴、节假日补贴等其他收入,不含国家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和改革性补贴)统一归并为“退休人员补贴”。

三、京外中央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执行所在地政府规定的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补贴标准。现行津贴补贴实际发放额低于所在地政府规定的事业单位相应层次退休人员补贴标准的,执行所在地政府规定的事业单位相应层次退休人员补贴标准;实际发放额高于所在地政府规定的事业单位相应层次退休人员补贴标准的,由单位采取一次性冲销或分步冲销的办法妥善处理。所在地政府尚未规范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津贴补贴的,京外中央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参照执行所在地政府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时统筹考虑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的政策。

四、今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调整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补贴政策和标准,应同时抄送所在地京外中央事业单位。

五、规范京外中央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津贴补贴所需经费,对财政补助事业单位,原水平部分,按照事业单位性质由现行经费渠道解决;新增水平部分,在扣除现有经费渠道、动用结余、部门预算调剂后的经费缺口,结合单位现行财政补助水平情况通过部门预算管理有关程序申报解决。其中,在职人员政策外津贴补贴奖金(或绩效工资)平均水平相当于退休人员统一规定补贴平均水平2.5倍以上的单位,所需经费自行解决。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自行解决。

六、规范京外中央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津贴补贴后,各单位一律不得在统一的退休人员补贴之外自行发放津贴补贴,不得自行提高退休人员补贴标准和扩大实施范围。对违反国家政策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13.事业单位人员退休管理办法 篇十三

关于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增加离退休费的通知

{发布单位 }国务院

{发布日期 }1995-12-08

{生效日期 }1995-12-0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决定,1995年9月30日前的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从1995年10月起适当增加离退休费。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离休人员按同职务在职人员晋升一个工资档次的增资额增加离休费,每月低于25元的按25元增加;退休人员按每月20元增加退休费。

依照国家规定退职的人员,按每月15元增加退职生活费。

二、增加离退休费和退职生活费所需经费,按现行资金渠道解决。由财政开支的,按现行财政体制分别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负担。

三、这次增加离退休费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离退休人员的关心和照顾。由于这项工作政策性强,涉及每个离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加强领导,严格执行政策,注意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把这件好事办好,促进改革、发展和稳定。

14.如何做好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 篇十四

离退休人员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是不同社会建设时期的创业者和奠基者, 都曾为建设新中国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做出过巨大贡献。没有他们, 就不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 既是行政工作又是服务工作, 因此, 做好离退休人员工作, 是尊重党的历史、尊重国家的发展进程、尊重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 是践行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做好离退休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新老员工交替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的现实需求。尊重老同志、爱护老同志、心系老同志, 是我党的光荣传统, 也是新形势下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广大离退休人员在宣传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关心和教育下一代等方面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 企业一直将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并加强领导力度, 但随着企业的发展、改革的深入, 如今离退休工作面临着一些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任务。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牵涉面广、政策性强、管理服务对象具有显著的个性特点:退休老人人数逐年递增, 并处于“双高期” (高发病期、高龄期) ;离退休人员生活、居住的分散性, 给管理、服务、组织活动等方面带来不便;随着近年来单位退休人员猛增, 活动场所的使用量及面积不足、设备陈旧、配套设施不足;部分从事离退休管理工作的人员受社会上一些偏见的影响, 缺乏工作的积极性;企业离退休管理是靠企业下拨经费维持, 但由于退休人员逐年增加, 经费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致使活动经费严重不足;在经济飞速发展、就业竞争激烈的大趋势下, 很大一部分精通专业技能的离退休老人想为社会贡献余热, 提供智力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愿望受到限制;随着离退休人员的年岁越来越高, 身体机能逐渐减退, 参加各种活动的积极性明显不高;离退休老人的不稳定因素较多也较突出, 主要体现在部分离退休人员的子女就业与否、住房老旧、养老金待遇低等问题, 给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带来了很多难题。

三、如何做好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

正确把握新形势是做好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开新局、立新规、树新风, 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思路。国家局党组提出谋划“三大课题”、提升“五个形象”的目标任务, 这对做好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 我们应把握大局势, 因事而谋、顺势而为, 使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更好地体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离退休管理工作牵动大局, 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都产生重要作用, 因此要从政治、生活、心理等多方面做好离退休老人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1) 要充分认识到做好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紧迫性, 要认识到为广大离退休老人做好服务工作是我们肩负的严肃的政治任务及光荣的历史使命。

(2) 要把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的“三个转变”落实到位。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应积极将“三个转变”的工作策略应用于这种急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实现“三个转变”, 首先要从基础建设上实现由抓基础、练队伍向全面升华转变, 要从管理上实现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提升, 最后是在管理服务工作中做到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的转变。

(3) 要把离退休老人的政治需求、待遇落实“到位”。可加强离退休支部的组织建设, 实践离退休党员担任离退休党支部书记;可组织离退休老人进行阅文阅报、通报情况、参观考察、组织相关活动和相关会议等各项举措, 把政治待遇全面落实“到位”。

(4) 要实施人性化管理、关心离退休老人的生活需求, 把生活待遇落实“到位”。要从离退休老人的精神、健康及生活便利等方面建立帮扶机制, 在老人遇到困难时积极给予帮助。

(5) 要把老年文体娱乐活动发展普及“到位”。根据老年人的身体情况、生理心理特点及精神需求,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使老年人在锻炼身体的基础上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6) 针对离退休老人在岗时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创建可使其发挥余热的技术平台。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使广大离退休老人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 落实科学发展观, 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7) 把退休老人的心理疏导工作落实到位。关注关心离退休老人的生活, 以情动人, 对有困难的老人提供帮助和服务, 对家庭生活十分困难的离退休老人给予一定的照顾, 针对大病困难的离退休老人给予大病救助, 要多上门、多沟通、耐心细致地做工作, 积极为老人们排忧解难。

(8) 要使为离退休老人工作的部门达到高效高能。要把为离退休老人服务的管理部门打造成学习型部门, 不断提高业务工作能力和水平, 切实加强实际工作, 把全心全意为离退休老人服务积极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面对新的历史起点, 做好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 要做到“做得更细、想得更深、抓得更实”, 细微之处见成效, 一点一滴显真情。要紧密围绕行业中心工作, 服务发展改革大局, 以更熟练业务、更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周到细致的服务态度全面做好离退休人员各系统的管理、服务工作, 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做出努力和贡献。总之, 只有有效准确地掌握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 找准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的难点、重点, 才能提高为离退休人员服务的效率和水平;只有时刻谨记“环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思路和原则, 才能将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才能把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做得更扎实高效, 才能不断促进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

摘要: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改革的不断深入, 退休人员的数量不断增长是不可扭转的发展趋势。离退休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 其身心必然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了解掌握离退休人员的实际生活以引起社会的关注, 并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引导、生活关怀工作, 对企业的安定团结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老年工人和因工、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的工人都曾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过贡献, 妥善安置他们的退休生活, 使他们愉快幸福地安度晚年, 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 也必将对在职队伍中的精干起到促进作用。规范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 使离退休人员能够发挥余热、安享晚年, 不仅是离退休老人的愿望, 而且是国家的美好愿望。

关键词:离退休工作,问题,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上一篇:红尘若梦-散文下一篇:英文新闻开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