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计划

2024-09-06

班主任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计划(精选8篇)

1.班主任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计划 篇一

一、培训目的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自觉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及心理辅导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促使他们健康发展。

二、培训对象

全体在职教师。

三、培训形式

1、选派1名对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及心理辅导方法和技巧的老师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

2、在继续教育中心的指导下组织校本培训,主要采用听讲座、教研组研讨和实践的方式,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和作业,并进行测试。

3、开设心理健康咨询的实践活动,由骨干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

4、由骨干教师在全校教师集会上开设心理辅导讲座、开设心理咨询室。

四、组织与管理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属全员培训,培训内容、学分和考核列入教师继续教育系列,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

1.组织者和责任者

分管校长直接领导,由教导处主任组织实施。

2.培训工作分工

教导处是开展本次培训活动的组织实施者,具体负责包括培训教师、发放资料、学分登记、检查考核等各项组织、检查和评价工作。受培骨干教师负责培训实施工作。学校将妥善安排好本学点教师的培训时间,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即教学工作与培训学习的关系,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关系,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的关系;做到四个落实:即组织工作落实,培训计划落实,制度措施落实,考核总结落实;做到五个到位:即思想动员到位,教材到位,培训时间到位,督查措施到位,完成任务到位;建立并管理本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项业务档案,确保培训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

五、考核评价

考核分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两部分,各占总学分数的50%。

1. 过程评价

以学校集中培训实际活动为基础,(要求在24学时以上),主要通过对其平时学习表现、学习态度、作业情况、出勤等的观察记录,给出恰当的培训过程评价。

2.成果评价

要通过考试的方式来进行,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

实践能力主要考核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提高的水平和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能力。在培训结束时,每个教师都要上交心理健康教育个案一篇。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两部分的综合,就是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的最终成绩,分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

2.班主任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计划 篇二

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导者, 教师本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就是一项教育能力指标,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其教育教学行为以及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就必须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因此, 对教师心理进行系统的研究, 可为教师教育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本文将对近几年来的职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状况进行探讨

一、职校教师的心理研究概况

(一) 当今职校教师的心理状况

1. 随着教师职业的专业性不断增强和新课改的深入开展,

新型师生关系的产生, 教师面临着更多的压力, 尤其是职校班主任心理压力更大。因此, 职校班主任教师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2. 职校教师与普教系统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

近年来, 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高发人群。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课题组经过抽样检测后的研究结果为:51.23%的中小学教师有心理问题, 其中48.74%有中轻度心理障碍, 2.49%已构成严重的心理疾患。

(二) 关于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方法

1. 目前调查所用量表以SCL90为主, 另外还有一些作者在研究中采用自编量表。

2. 常用方法是对比研究。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他行业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对比。赵国秋, 王义强 (1996) 等进行了中国教师与医务人员职业心理紧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3. 对某一地区的教师进行调研。

如张炳耀 (2005) 在天津中等职业学校抽样调查;或跨地区、跨文化比较, 如王玲等 (1994) 的研究。

4. 对于职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

教师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 疲于奔命。周如俊 (2005) 对职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进行分析, 认为现在教师多角色, 学生管理难度大, 职校教师成就感低, 工作环境相对封闭是教师倦怠的原因。

(三) 研究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迄今为止, 对于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仍未明确。国内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研究的局限性很大, 很多研究仅仅限于某一类学校, 不能进行有效的推广。如:机工类学校的情况不能类推到医药类的学校。

(四) 职校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

1. 职业观念:职业倦怠、态度偏差等。

2. 人际关系:人际敏感、沟通不良、自卑、嫉妒、盲目攀比等。

3. 抗挫能力差:遇到任何挫折, 不是客观分析其原因, 而会将挫折不合理扩大。

4. 心身疾病: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等。

二、职校中班主任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一) 影响班主任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1. 职业因素:劳动强度大, 社会回报低。经常加班工作, 报

酬却未与社会上的其他职业相挂钩:付出后结果难以预期, 如为学生尽心尽力, 但是学生仍经常出现突发状况;文人相轻, 同事之间竞争压力过大;出现了压力也找不到宣泄的渠道等等。

2. 社会因素: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同时, 班主任教师还承担着父母、知识源泉、朋友、发泄对象等角色。面对社会期望、家庭角色、社会地位、教育体制的变革, 如果班主任教师不能及时调整心态, 便会影响其教学工作。

3. 个人因素:

班主任教师本身的人格特征, 教师的自我认识、自我认同程度、教师的个人成长经历。目前对于优秀班主任教师应该具有的人格有以下看法: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喜欢的教师的前五条品质是: (1) 热爱、同情、尊重学生; (2) 知识广博, 肯教人; (8) 耐心温和, 容易接近; (4) 实事求是, 严格要求; (5) 教学方法好。

(二) 维护职校班主任教师心理健康的措施

1. 当今班主任的心理状况。

复杂的社会压力, 缺少社会支持系统。教师的社会支持系统, 不应该仅仅是我们以往所认为的学校物质条件或教师的荣誉地位, 它应该是一个涵盖着与教师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学校、家庭、社会的物质与精神支持系统, 能使教师处在一个更富有支持性条件的立体的社会网络之中。

校园人际关系状况。教师并非圣人, 同事间的竞争, 人际沟通中的矛盾, 都会为他们带来负面的情绪。作为教师本身, 或校领导, 都有义务协调教师的人际关系。

学习调整情绪的方法。境由心生, 教师应该保持积极平和的心态, 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 从而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

2. 从两方面入手, 改变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首先, 调整教师的认知倾向。不少中职的教师面临相同的问题, 如在课改的背景下, 如何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当初踏上工作岗位, 对岗位职责仍然不甚了解, 如今在明确了自己的任务、有了奋斗目标以后, 学校可以统筹安排, 通过职后教育, 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对教师进行完善, 缓解其压力, 改变外部环境。

其次, 作为社会的人, 教师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学校环境是教师心理变化的催化剂, 作为校领导, 应该为教师营造一个充满凝聚力、活力的空间, 为教师提供一种能让心灵健康发展的校园氛围。

参考文献

[1]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2]刘春生, 徐长发.职业教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朱敬先.健康心理学.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 2002.

[4]石林, 冯蓓等.教职员工的工作压力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3.

3.班主任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计划 篇三

关键词:心理健康;个案;主题教育法

目前,高中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高中生全面发展的瓶颈。高中生因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家庭及个人因素造成精神迷失、无理想信念、无发展目标等严重的心理问题。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应积极发挥学校教育尤其是班主任的作用,对高中生心理问题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作为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班主任不仅仅是班级各学科老师的协调者,班级秩序的管理者,班级总体学习成绩的督促者,更应该是一个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要发挥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时间长,掌握情况多等优势,及时发现学生群体或个体的小问题,小毛病,通过分析这些小问题,小毛病,达到能了解、熟知学生的想法,以预测出学生下一阶段的做法。及时对学生群体和个体进行心理干预,避免出现恶性事件,起到“治未病”的作用,这些是班主任不可推卸的责任。下面,笔者就高中班主任如何在教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以下几点粗浅的探讨。

一、个案研究法

建立学生个人档案,内容包括:(1)家庭环境、接触人群、兴趣爱好、特长等自然情况。(2)通过同学等经常性接触人员了解学生校外经常出入场所等有效信息,及时关注学生言行,记录日期。(3)为更好地了解学生情况,周期性地对学生进行家访,通过与学生家长的交流,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情况。(4)对重点目标通过谈心、谈话方式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

通过以上了解的情况定期记录,以达到掌握学生个体思想动向,不放过任何心理上的变动反应到行为上的“突发”变化,通过单独谈话、谈心的方式在问题萌芽时把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化解于无形。

比如,笔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曾有一个高二年级女生忽然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如,开始留长发;早上不吃早饭,中午吃得很少,与好友说要减肥;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上课偶尔走神、成绩有所下降等。在与该生家长和其好友沟通后,笔者得出了该生对同班某男生产生了朦胧的情感。经过几次谈话,笔者把学业、未来和情感三者关系摆在了她面前,经过她自己的衡量和判断,她做出了搁置情感、把握学业、创造未来的决定。最终圆满地解决了一个青春期情感困惑问题。

所以通过个案研究法,记录、研究某个体学生,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出现的心理问题或困惑。

二、群体主题教育法

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仅仅能针对心理问题突出的显性个体和小团体,而有很多具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并不呈现显性特征,更多为隐性心理问题,这类隐性问题一旦发展往往会发生大问题抑或恶性犯罪事件。这类恶性事件给我们敲响警钟,我国心理健康问题和违法犯罪正逐渐低龄化。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担起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等。

在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可以通过举行主题教育活动方式促进、养成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班主任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心理暗示。方法如下:

1.召开心理主题班会

在主题班会组织策划中,班主任对组织者、策划者提出尽量设计出让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的活动。同时,在会前,可以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对多数学生感兴趣、有困扰的问题归类总结,做到心中有数,积极向老教师和心理专家求教解决办法。在班会结束时进行推心置腹的问题解决方式的总结。

2.通过主题黑板报、手抄报和每天早自习、晚放学呼喊口号等方式进行心理暗示

聪明的班主任一定懂得“润物细无声”的道理。黑板报是班级宣传的主阵地,班级在完成学生处、团委布置的板报任务之后,一定要有“自留地”,争取每学期自己设置“心理健康教育”“法制宣传教育”等主题板报。

手抄报要用小组协作的方式制作,不仅可以发现学生统筹规划、书法、绘画的才能,同时能使学生在小组协作制造手抄报过程中正确认识自己在小集体中的地位,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机会和能力。

班主任要精心挑选出有关立志和理想口号,组织学生在早自习、晚放学时呼喊口号。进行这种积极的群体自我暗示,可以增强群体和个体提升自信,消除紧张、消极情绪,集中注意力等。

3.利用征文、周记等主题作文形式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

在主题作文中能及时发现学生群体心理问题中的共性问题,通过周末班级总结会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与群体进行沟通。

当然,除此以外,还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渗透心理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契机,掌握一定的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班主任老师只要在教育工作中用爱、用心,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使自己的弟子成为合格的公民。

参考文献:

于森,陈伟.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师,2013(33).

4.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计划 篇四

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个体能全身心地投入本职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并从工作中获得满足和乐趣。就教师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既迫切又重要,要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就必须认同自我身份,不为外界对教师的评价所动,不为教师的经济、政治地位的变化所动。做一个工作踏实、知识渊博、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者。

二、团体方案

(一)团体名称:教师生涯发展团体。

(二)团体目标:

1、让教师感受个人职业生涯的经历;

2、澄清影响个人生涯发展的动力和阻力;

3、确立职业发展的自我目标;

4、增强年轻教师的集体归属感

(三)团体性质:发展性团体。

(四)团体对象:学校领导、班主任、普通教师等。

(五)团体规模:20人。

(六)活动时间:2小时。

(七)主持人:两名

(八)活动方案

第一次活动:了解活动并彼此相识

1.签承诺书

(1)主持人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意义和目的。

5.班主任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计划 篇五

——郴州心理健康3班培训工作总结

永兴县教师进修学校 马庆桂

一年一度秋风劲,又是丹桂飘香时。伴着中秋的气息,2011年9月19日我们来自市六中、永兴、安仁的61位老师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走到了一起,组成了“2011国培--郴州心理健康3班”,我们一起度过3个月的时光。3个月的日子,在人生的长河中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但对来自不同县、乡的各位同仁来说,绝对是一段值得回味的岁月、值得珍惜的缘分。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本班培训工作都开展得比较顺利,绝大部分学员能积极参培,按时完成各阶段的学习任务。下面就培训班的学员学习情况和辅导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如下:

一、班级学习情况:

(一)、班级基本情况:

我班共有61名学员参加本项目学习,分别来自市六中及永兴、安仁两县各中小学一线教师。学员素质参差不齐,年龄结构跨度大(从二十多岁到五十岁),学识水平也有高有低,而且部分学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差,适应远程教育难度大,缺乏远程培训的基本条件(有的没电脑,有的没网络)。

(二)、学员学习情况:

学员绝大部分学习积极性很高,和他们电话、短信、QQ联系几次后,很快都能正常进行网络学习了,有不少学员主动联系辅导老师进行各方面咨询,学习很主动,少部分学员因学校工作太忙而没有跟上学习进度,通过辅导老师的督促,他们也能逐渐跟上来了,到最后都已经圆满的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辅导工作情况:

(一)工作任务下达后,本人很快投入了开班的各种准备工作,到培训班开班前,已经熟练了学习的平台和管理平台的各种操作,同时也及时通过2011国培心理健康管理QQ群取得了联系并进行了信息沟通,及时下载了学员的名册及联系方式,保证了辅导工作紧张但有序的进行。

1、通知学员参培:

本次培训没有举办集中的开班典礼,而是印制了详细的通知单,在校长会议上强调培训要求并下发了通知单,将学员参加培训学习的详细步骤和培训结业标准及评优条件一并告知各学校和每位学员。和学员联系并通知他们跟进学习培训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作,即使如此,还有相当一部分学员都要电话告知他们学习班的开班时间、培训网址和进入方法、怎么加入班级QQ群、怎么联系老师,还要告诉他们要怎么学、怎么选课、怎么看视频、怎么做作业等等,明明班级有简报和快讯,但就是不看,就是要问。有很多学员都不怎么懂电脑,并且有极少数的还不肯学,这

时还要给他做思想工作。打电话、发短信,这份工作的工作量真的是太大了,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11月20日,当时班上只有两三个学员还没完成网络学习阶段的任务了(统计时间是截止到20日晚上12时),其他的学员,都已经沟通好了,就一个学员一直没接电话,我从早上打到下午,从座机换到手机,共打了20多个电话,终于打通了,也说服了该学员答应了当天做完剩下的作业,保证了全班全员合格。

2、学习辅导:

⑴技术辅导:绝大部分学员能够根据通知单自主地及时地安排好自己的学习,但是也有部分学员就是不看操作手册,只能打电话,或发QQ,解决问题,晚上忙到11点是很正常的事情,有时候周末还得下乡辅导,我自己到过碧塘中学、黄泥中学、和塘门口中学,手把手地教了几个老师怎么上网操作,有的学校太远了,没时间去,我会叫我的朋友或其他熟人帮忙代教,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颇得学员的喜爱。

⑵课程辅导和促培:首先,本人认真地学习了网络资源的所有课程,然后及时出简报、、批改作业、写评语,以及及时答等,不厌其烦地督促学员跟上培训进度,积极参与学员和班级的学习研讨活动。尽管学校其他的工作很多,有时候还要受到一些委屈,但本人从未向学校诉过苦,也从未打过退堂鼓,给学员的印响是“马老师一直很有激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不管工作中遇到

了多少困难,这个班所有的促培工作我都没有采取利用上级领导进行行政威压的手段,全部都是自己和学员交流解决。对于这点有些同事觉得不理解,通过学员的上级领导促培,该少打多少电话啊,但学员很认可,我觉得这也就够了。

(二)、工作成绩:

本次培训全班61人,全部100%结业。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本班发布班级公告13次,班级简报7期,按要求布置了6个作业,并且全部批改了学员上交的作业,所有学员一起完成提问答疑220篇、班级沙龙125个,吸引了王小凤等专家到班级答疑,上传班级资源27条。所有学员按要求完成了学习任务,被评为特优班级。

学员中表现较好的很多,特别是谢惠民、朱良泽等老师,每阶段的学习都是最早完成的,尤其是谢惠民老师,年纪是我们班最大地(50岁),但学习态度堪称楷模,很不容易;而沈倩等几个学员不仅学习任务完成得好,在群里也很活跃。

总之,本人感觉本次培训班各项工作做得还是很不错的,顺利完成了规定的学习和辅导任务,实现了班级开学时定下的 “不抛弃、不放弃,争取全员合格” 的目标;学员通过学习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对于他们的教学实践带来了很好的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对于本人的工作和专家团的课程讲解都表示了高度的认同。另外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本人还得到了郴州地区技术员李建

庄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特别提出感谢。

6.小学教师健康教育培训活动计划 篇六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健康水平和教育能力,以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培养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根据教育局下发的有关规定,我校积极开展对全校教师的健康教育培训活动,特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局文件要求,我校将积极创造条件认真开展教师心理维护工作,通过心理专家讲座、教师心理情况调研、体验式团体辅导等方式促进教师人际关系的和谐、缓解教师工作压力、让教师体验到职业幸福感。

二、培训目的:

通过健康教育专题培训等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广大教师了解心理学基本理论及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表现,掌握针对健康问题进行辅导或指导的手段和方法,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自觉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及心理辅导方法和技巧来帮助自己和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促使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教师之间的和谐互助,同时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培训对象: 全体教师

四、培训时间:

每月至少一次

五、工作安排:

(一)、健全组织,成立培训工作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由校长室、党支部、教导处和心理咨询室全体兼职老师具体负责落实培训工作。

(二)、建立并严格考勤制度,不得无故缺席。

(三)、精心设计培训内容,做到根据教师的需求安排培训内容。3月、4月:

1.给教师和家长做报告《陪孩子成长,做幸福家长》。

2.组织教师观看电影《辛亥革命》。5月:

1.观看录像《杨小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撰写心得体会。2.观看电影《雨中的树》。3.学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6月:

1.学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教师自学有关心理学基本理论及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表现,掌握针对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辅导或指导的手段和方法。3.教师羽毛球比赛,锻炼身体,愉悦心境。

7.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篇七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原因,策略

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 不仅躯体、生理健康, 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近几年,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 素质教育被提上了教育日程。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方面和谐发展, 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 达到整体优化效果。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但长期以来, 人们对孩子的关注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 而忽略了与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致使学生在发展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诸如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有关研究表明:心理发生变化的高发区在青春期。中学生存在问题令人触目惊心, 学校里学生的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 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 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 但与学生素质不高, 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有极大的关系。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教育, 而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由此可见, 心理健康发展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班主任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 是决定班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成败的关键, 班主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那么, 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下面我从原因和策略两方面谈谈认识。

一、分析原因

1. 生理、心理原因。

(1) 医学研究证明, 现代青少年学生生理发育提前而心理发育不足, 造成兴奋与抑制失调及身心功能失调。由于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导致心理上的波动起伏, 常呈现周期性的大幅度变化并难以预测, 而且他们的情感周期没有规律, 容易在心理上产生不适应。

(2) 青少年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增强, 心理上的独立性渐趋成熟。但因社会阅历不足, 他们的愿望与现实会产生矛盾, 容易造成主、客观脱节。同时, 青少年学生的神经系统大多为不均衡型与弱型。不均衡型神经活动表现为两极化, 忽强忽弱。而弱型则表现为抑郁和内向。这两种类型的神经系统都较脆弱, 对外部环境的刺激和变化不能应激适应, 造成心理障碍。

(3) 青少年学生个性倾向还未完全定型, 人生观、世界观与社会观、道德观还不稳定, 有很大的可塑性。思想幼稚, 容易把一切都理想化, 对人生道路的挫折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 一遇挫折, 就易产生心理障碍。

2. 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原因。

(1) 家庭教育不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它是人生长发育的温床, 又是塑造情感、意志、性格、品德的场所。每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都或多或少地打上了家庭的“印记”。据我所知, 农村许多家庭缺乏文化氛围, 有的家长工作之余忙于喝酒, 赌博, 或忙于发财致富, 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 导致孩子放任自流, 走向堕落;有的家长品行不端, 行为放纵, 对孩子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更有许多家庭对独生子女采取娇宠态度, 使孩子娇生惯养, 受不得半点艰辛, 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 出现偏激行为。即使对子女严格要求的家长也有不少总想把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子女, 而对于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其实, 家长的文化水平, 家长的个人修养, 家长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与否, 家长错误的教育态度和方法, 都易造成青少年学生不良的性格倾向。

(2) 学校教育失衡。有部分教师对青少年学生或偏爱, 或歧视, 或处事不公, 或谴责过多过重, 不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自尊心, 这些都易造成学生的心理障碍。

(3) 社会的负面影响。社会上的不良风气, 低级庸俗生活方式的耳濡目染, 流氓团伙的吸引, 以及各种有害思潮的影响, 还有各种不正确的社会舆论的压力, 都会引发心理障碍。

二、寻找教育策略

1. 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学习, 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教育工作者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足够的水源。因此, 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就要加强现代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的学习, 特别是要了解掌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及规律, 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备知识和技能, 正确地帮助和辅导学生, 积极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果班主任没有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 那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了纸上谈兵。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有这样一段话:“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与个性的形成, 只有个性才能养成个性。”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注定是学生品质形成的榜样和心理保健医生。班主任的情绪、情感、个性和意志品质对学生起着强烈的感染作用。一个公正、民主、乐观的班主任, 易于培养具有情绪稳定、态度积极、待人诚实、坦率的学生, 反之, 一个作风专制的班主任, 容易造成学生紧张、焦虑、冷淡的性格。

2. 发挥班会家长会的主阵地作用。

班主任是学生最知心的朋友, 班会又是主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班主任利用班会课, 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讲授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知”是“行”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知识武装学生的头脑, 学生的心理世界永远是混沌的, 行为往往是盲目的, 一遇到心理困扰便显得无所适从。

据调查, 目前农村孩子的父母, 绝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 很少学过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 班主任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等方式, 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 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让家长了解,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 学生情绪反常, 行为多变, 对此要有心理准备, 不能因此不尊重, 不理解他们。对学生教育既要鼓励, 又要批评, 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规律。

3. 营造心理健康环境,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 营造良好的班风。中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在学校, 良好的班风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至关重要。如果一个班级中学生学习紧张有序, 同学团结友爱, 老师待人和蔼, 到处充满着民主、平等、宽松、和谐、友爱的气氛, 那么, 学生就能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 就会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人和事, 就会感到快乐安全, 个别学生暴躁好斗、胆小怕事、缺乏自信等不健康心理就能得到抑制和改变。

(2)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作为班主任, 我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第一, 班主任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决定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深层原因是教师的学生观, 如果教师认为学生天生怠惰、不愿学习, 并且不愿意服从教导, 那么, 教师就会强制学生接受教育, 认为对学生的管理越严格越好, 因此, 他所选择的必然是专制的办法, 他与学生建立的关系也就不可能是平等民主的。如果教师认为, 学生是有学习愿望的, 也是有学习潜能的, 那么, 他就会认为自己的责任在于给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 总会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 在对学生的因势利导中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 班主任要相信学生。我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囚犯外出修路时捡到一沓钱, 马上交给警察, 警察用轻蔑的眼光看着他, 戏谑道:“别来这一套, 偷, 你还来不及呢。”当夜, 囚犯越狱而去。在逃亡的火车上, 他万念俱灰, 呆呆地靠在车窗旁, 这时, 一位姑娘走过来, 发现门扣坏了, 轻声地对他说:“先生, 请帮我修修门好吗?”囚犯一愣, 望着姑娘信任、期待的眼神点了点头。到了下一站, 囚犯下车去警察局自首了。在这个故事中, 囚犯的不同抉择, 不是因为警察与姑娘身份不同, 而是因为他们的态度不同。警察的不信任使囚犯感到了绝望和被遗弃, 而姑娘的信任又让他升腾起尊严感、自豪感, 产生一种自爱、自律的强大力量。学生又何尝不是如此?班主任的信任是师生间感情交流的入口, 是建立师生关系的基础。因此, 班主任必须相信学生, 尤其要相信那些有缺陷的学生, 不戴“有色眼镜”看他们, 给予他们信任和期待, 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进步因素, 产生自信和力量。

第三, 班主任要热爱学生。中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爱的共鸣, 是心与心的呼唤。它需要班主任从情感上热爱学生, 从生活学习的细微之处关爱学生, 尤其是身处逆境的孩子, 班主任要用自己的热情温暖他们, 不失时机地给他们一个微笑、一句安慰, 让他们时刻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相信班主任用自己高水平的情商给学生“细无声”的“滋润”, 会使其产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情感效应, 从而促进其情感的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第四, 班主任要示范学生。“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是教师熟记于心的校训。教师要做人的楷模, 就应当在方方面面、处处事事做出表率。每学期开学, 我都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用整洁芳香的教室迎接学生的到来。其实, 班主任亲自打扫教室应该很平常, 劳动量不大, 身体也能承受, 但其效果与影响力远胜于劳动本身。它的意义在于, 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一面, 这种身体力行的示范就是一种无声的表态, 一种目标的定格, 也是一种在起初就开宗明义地面对班级、面对学生的承诺:师生是平等的, 地是可以扫干净的。无数经验证明, 身教重于言教, 无声胜于有声。

总之, 班主任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任重而道远。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们将面临更多的问题和挑战, 需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创新, 为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而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6, 3月刊.

8.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 篇八

一、班主任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班主任承担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建立有凝聚力的班集体。在班级管理中,成功的班主任懂得像经营家庭,关心子女一样体察学生细微的心理变化,动用心育的原则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培养。这样既能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又能缓解学校教育的压力。在这样的班集体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有做主人的感觉,容易形成上进的,有凝聚力的班集体。在学校,一个好的班集体对学生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准确科学把握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类问题

在家长、学生眼中,学习是第一天职。尤其在当今社会,独生子女的普遍提高以及家长一直存在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与日俱增。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大往往会带来很多不良后果。其一,学习疲劳。学生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会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注意力不集中。

2.情绪与意志问题

中小学生最常见的是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不能控制;意志薄弱,感情冲动时无法控制自己、经不住外界诱惑, 优柔寡断。难以承受挫折,感情脆弱。动辄就离家出走,甚至寻短见。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难于应付挫折。当其情感冲动时,自制力较差,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当外界诱因强烈时,容易动摇。当学习中碰到困难,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表现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意志崩溃。

3、学生的人格问题主要体现

在性格方面上的因素,一般表现为:

(1)自私狭隘型。

常为一点小事而跟别人闹意见,斤斤计较,并且在很长时间内不能自解,甚至耿耿于怀;

(2)自大自负型。

自以为是,瞧不起人,缺少对别人的欣赏与尊重,且受挫能力差;

(3)自卑怯懦型。

这类人较为孤僻,不合群,做事优柔寡断,自制力差,易受暗示。学生的问题行为按其表现特点分为攻击型与退缩型。攻击型问题行为是一种目的在于使他人或自己受到伤害或引起痛楚的行为;退缩型问题行为是由挫折

起的逃避消极自暴自弃等。

4、青春期综合症

青春期综合症主要表现为:

(1)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发展,心理上也发生变化。一些学生情感上有了纠葛,情绪变得不安和烦躁,有时感到孤独忧虑和苦闷,亦称为青春烦恼。

(2)从某个时候起很快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意志,打不起精神听课,称为青春抑郁,还有青春期幻想与所谓的“早恋”的问题等。这些主要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尽管十分复杂,但由于中学生心理的可变性与可塑性、过渡性与动荡性等特点,因此只要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加以正确引导扶持、帮助和教育,这些学生所谓的心理问题是能够得以纠正与调整的。

三、积极主动地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如果没有班主任老师(辅导员)的积极主动的参与,没有他们作用的充分发挥,是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必须充分地重视和有效地发挥班主任的作用。

(一)以良好心理素质来影响

班主任对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心理素质高的班主任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系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成功地扮演班主任心理辅导的角色,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班主任与学生之间要有良好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感情关系,彼此才能产生亲近感、认同感,相互间的吸引力也就越大,学生也就愿意与班主任交朋友,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力也就越大。学生的身心虽然还处于发展时期,可他们渴望得到尊重、理解。因此教师不能无视于学生的个性,随意扼杀他们的个性。教师应当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学会选择,让他们在实践中自我锻炼、自我学习、自我成长。此外,“情”能拉近师生的距离、能感化学生的心灵。

班主任在实施心理教育工作中,应当注重情感教育,学会以情动人,以自己良好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

(二)营造宽松快乐的心理环境,重视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健康的心理来自健康的心理环境。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当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轻松愉快、和谐友爱的班集体氛围。让学生在“尊重、关爱、民主”的师生关系中,每天都用乐观向上的积极情感,学会生活,热爱生活,即使生活在困境中,也能挖掘生活的乐趣,并欣赏生活。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营造轻松快乐的心理环境:

1.在课室里悬挂名言书画,办好班报,以启迪心智。

2.设置竞赛栏、展示栏等评比台,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

3.设立“流动图书箱”,向学生推荐有益读物,和好书交朋友等活动,使学 生开阔视野,学会做人。

生活)都具有教育性。”教育使人得以追求自己的价值,并在追求价值的过程中实现价值。

三、结束语

教育是按照一定的教育主旨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成人”“成才”是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成人是指要成为有道德的人,而这样的道德只有在社会生活中才能得以践行。“成才”是指要成为掌握生活本领与技能的人,生活需要什么要的本领与技能,教育就要交给人相应的知识。由人之初开始,教育与人生同步,并且与人生同归,而人生得以实现的形式就是“生活”。因此,教育原本就是“人生教育”是“生活教育”。不管在什么时期,什么地方,教育都不能脱离生活而单独存在。

【参考文献】

[1]严元章.中国教育思想源流[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11:32-59

[2]十二所院校教育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2:227-228

[3]韦春林.论教育与生活的关系[J].科教导刊,2011,1:20-21

[4]王文凤.论教育与生活关系理论的历史回顾[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2:6-7

[5]胡德海.论教育根本于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J].西北师大学报,1995,9:71-73

[6](美)约翰?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6

上一篇:深圳医保报销规定下一篇:青岛农村商业银行2014校园招聘报名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