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证明函

2024-07-29

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证明函(通用14篇)

1.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证明函 篇一

关键词: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就业,对策

随着全球化及社会新形势的发展,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在招生规模和学生数量上都取得了飞速地发展。截至2015年国内独立学院已达到275所。然而, 一方面, 由于高校扩招, 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毕业;另一方面, 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毕业生“三本身份”存在着一定的歧视与偏见, 以及独立学院毕业生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也存在一定的缺陷[1]。这些原因导致我国独立学院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始终处于令人担忧的状态, 就业问题也显得特别突出。怎么做才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成为独立学院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就业反哺教学, 为社会、学校、家庭帮助他们就业提供建议, 笔者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独立学院2010届-2015届所有491名英语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 其中422名毕业生已就业, 包括2010届毕业生48人, 2011届毕业生84人, 2012届毕业生91人, 2013届毕业生82人, 2014届毕业生54人, 2015届毕业生63人。

1.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QQ及电话调查法、访谈法、学校资料查询法等研究方法, 对该独立学院2010届-2015届所有的422名已就业的英语专业毕业生的毕业去向情况进行跟踪调查。

2 结果与现状分析

2.1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分析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毕业年度年终就业总体情况见表1,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在毕业年度所有491名毕业生中, 422名毕业生已经找到了工作, 占被试人数的85.9%, 就业前景良好;毕业年度待业状态人数69, 占被试人数的14.1%。

2.2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区域分析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区域情况祥见表2。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在所有422名被试中, 有270名同学就业于安徽省;有69名同学就业于江苏省;有44名同学就业于浙江省;有36名同学就业于上海市;有3名同学就业于北京市。总体来说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去就业区域呈现多元化, 不过大多数仍在安徽省就业。

2.3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单位性质情况分析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单位性质情况详见表3。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在已就业的422名学生中, 有292名学生在其他企业中就业, 占该人数的69.2%;有52名学生处于灵活就业, 占该人数的12.3%;有20名同学升学, 占该人数的4.7%;有16名同学在三资企业就业, 占该人数的3.8%;有11名同学在国企就业, 占该人数的2.6%;有9名同学在教学单位就业, 占该人数的2.1%;有7名同学考研, 占该人数的1.66%;有4名同学在基层项目就业, 占该人数的0.94%;有4名同学在事业单位就业, 占该人数的0.94%;有3名同学在医疗单位就业, 占该人数的0.71%;有2名同学在机关就业, 占该人数的0.47%;有2名同学入伍, 占该人数的0.47%。总体来说,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所在单位性质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大多数在三资、国企以及外企、教育机构等其他企业灵活就业, 能进入高等学校、机关、事业单位就业的很少, 很少有同学到国家和地方基层项目、部队中就业。

2.4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就业趋势分析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就业趋势见表4。由表中数据不难看出, 该学院2010届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为100%, 2011届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4.38%, 2012届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为87.91%, 2013届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为87.23%, 2014届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1.55%, 2015届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为100%。值得指出的是该独立学院2010届-2013届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出现了下滑趋势, 但是自2014年后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呈现上升趋势, 表明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可能会维持其热门专业状态。

3 就业对策

3.1 按照市场需求, 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很多用人单位都希望毕业生走上岗位就能马上投入工作, 为企业创造效益, 不愿意看到毕业生花时间去适应工作岗位。因此, 各独立院校要想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市场竞争力, 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独立学院英语课程要改变过去沿袭普通高等教育那种注重专业理论知识教学, 注重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轻视实践操作的高分低能的教育模式, 要突出一个“独”字, 要有特点, 努力培养真正有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2]在课程设置方面, 学院除了要开设基础课保证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 还应开设职业技能课,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如上述调查发现, 大多数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是企业, 多数是外贸企业。因此, 学院可在原有课程体系中加入外贸相关课程及实践环节。

3.2 推进基地建设, 促进校企合作与实习实践

加强校企合作, 推进就业基地建设是促进就业市场开拓, 开发教学、就业实践基地与深度教学合作的重要环节。一是, 通过校企合作与企业建立就业基地, 企业在人才招聘过程中优先考虑合作院校, 学校也根据企业需求, 直接推荐适合企业需求的优秀毕业生, 促进毕业生就业。二是, 建立教学实践基地, 学校根据专业实习需要, 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类型企业, 利用企业资源, 实现教学认识环节及动手实践环节的安排。三是, 利用学生在企业实习时机, 开展毕业设计指导或直接参与企业项目改进课题, 由学校老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 促进学生理论知识转化。四是, 开展“产学研”合作, 促进校企优势资源转化。学校还可以通过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方式广泛吸收企业、事业用人单位参与专业规划、课程调整, 尽可能的为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创造有利条件。

3.3 加强就业指导体系建设

很多学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仅仅停留在大四毕业前夕, 这种就业指导体系存在很大的弊端。短期的指导教育工作往往对就业没有起到预期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高校指导工作明确教育对象范围, 把大学4个年级的学生都划入到就业指导的对象中去。就业指导教育应该是贯穿整个大学过程的教育, 不同阶段的学生需要不同程度的就业指导。学院应建立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帮助学生明确就业发展方向、开展具有实际意义的指导工作、如简历制作、模拟面试等, 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王艳萍, 罗筑华.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以南华大学船山学院为例[J].出国与就业, 2012 (3) :91-93.

2.毕业生就业证明函书写规范 篇二

_____安徽工程大学(手写)__________(校):

经研究,同意接收(录用、聘用)贵校 201届(研究生、本科、专科)纺织工程(写全称,手写)专业毕业

生蔡末末 手写(男、女(划一杠)))到我单位岗位工作,特此证明。

(单位性质:机关□科研设计单位□高等教育单位□中初等教育单位□医疗卫生单位□其他事业单位□金融单位□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其他企业□)勾一项

(签章)公司章

二○一年月日

接收单位具体地址: 公司具体地址邮编:公司邮编 人事部门负责人:写上固定电话:写上移动电话:写上传真:写上用红色标出的公司填

确认意见:

毕业生本人签字: 自己签名写上 年 写上 月写上日(固定电话: 写上移动电话:写上)绿色的自己填写

辅导员签字:年月日

院(系)负责人签字院(系)(公章)年月日

3.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证明函 篇三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证明函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经研究,同意接收(录用、聘用)贵校2012届专科专业毕业生(男、女)到我单位 作,特此证明。

(单位性质:机关□ 科研设计单位□ 高等教育单位□ 中初等教育单位□ 医疗□卫生单位□ 其他事业单位□ 金融单位□ 国有企业□ 三资企业□ 其他企业□)

(签章)

年月日

接收单位具体地址:邮编:人事部门负责人:传真: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确认意见:

毕业生本人(签字):年月日

4.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证明函 篇四

安徽省将举办2010届高校毕业生网上就业市场

为贯彻落实“积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精神,满足广大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最大限度地帮助201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我省将于2009年12月16日――2010年1月15日举办2010届高校毕业生网上就业市场。此次网上就业市场以安徽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信息网(www.ahbys.com)为平台,毕业生可登陆网上平台注册个人简历,查询职位需求信息;用人单位也可登陆网站发布招聘信息、搜索和筛选毕业生简历,本次网上就业市场有近600家用人单位发布需求信息。

5.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证明函 篇五

张德江指出,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是现代化建设中高素质的生力军。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工作的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还专门制定了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做了大量扎实细致工作,取得了积极效果。但也要看到,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普遍低于往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因此,必须全力以赴抓紧抓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张德江强调,现在到2009年高校毕业生离校只有3个多月时间,这既是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的关键时期,也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攻坚阶段。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开拓渠道,落实政策,搞好服务,扎扎实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要全方位开拓就业渠道。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要发挥带头作用,力争招聘人数不低于去年。要鼓励和引导重大科研项目单位和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聘用或吸纳高校毕业生。要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工作,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应征入伍报效国家。二要全面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有关配套政策和具体实施办法,力争在4月份全部出台,确保各项政策具有可操作性,使高校毕业生真正享受到政策的实惠。三要全面开展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高等院校要做好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政府有关部门要不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要加快实施毕业生见习计划,认真做好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要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严厉打击以职业介绍为名对高校毕业生进行欺诈、传销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

6.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证明函 篇六

就业见习工作是巢湖市人社局承担的一项民生工程。以来,巢湖市人社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有关会议精神,坚持以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为导向,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确保就业局势稳定。

一是推进见习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力量,建设一批就业见习基地,帮助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岗位培训和专业实践,通过就业见习丰富工作经验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20以来,巢湖市新建就业见习基地8家。

二是加大见习岗位开发。在巢湖市人社局网站按时发布见习岗位数量、岗位职责、岗位要求和见习时间等有关信息。见习岗位尽量适合毕业生实际,具有一定管理性、技术性和业务内容,有利于发挥见习毕业生的专业特长并提高其工作能力。巢湖市年上半年共开发就业见习岗位210个。

7.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证明函 篇七

(166名)

郭苏梅(女)合肥市人事局党组书记、局长、编办主任 宋玲艳(女)淮北市教育局人事教育科 杨超杰亳州市教育局干部人事科科长 郭玲(女)蚌埠市教育局人事科科长、副调研员陈玲(女)阜阳市人才交流中心科长 胡昌鹏蒋海宁庆和淮南市人才流动中心主任 马鞍山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市场部部长、工程师 巢湖市人事局人才中心主任、就业办副主任 汪成芳(女)芜湖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就业指导科 杨明星宣城市教育局人事科科长 王娟(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业指导办公室 李争鸣庆承松尉德芳沈鹏李金华曹义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学院 合肥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副教授 合肥工业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主任、副研究员 合肥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分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副教授 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分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副教授 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 米学芹(女)安徽大学历史系党委副书记、讲师 郭文豪笪久江宋彧 周伍方泓齐怀峰安徽大学研究生部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学工部部长、就业指导中心主任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党委副书记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 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 安徽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科员

汪凤莲(女)安徽农业大学管理科学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 朱绍友金春林

吴辰华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安徽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总支秘书、助理研究员 安徽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处主任科员、助教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讲师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总支书记

安徽医科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秘书、讲师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就业指导中心

安徽工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

安徽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

安徽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团总支书记

陈先玉王贵松邱志海王坤玉丁忠利张洪根董晓东祝红(女)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学生处处长、就业指导中心主任 崔跃武杨斌平琦张治理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 安徽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 安徽理工大学毕业生就业办公室秘书兼综合科科长 安徽财经大学学生处处长、教授 吴洁文(女)安徽财经大学商务学院党总支书记、高级政工师 吴永夺安徽财经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高级政工师 宋家荣(女)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政工师 李峰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生命科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 赵卫东(女)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副研究员 朱劲松季冬阳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信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讲师、安徽中医学院就业指导中心 马嬿(女)蚌埠医学院学生工作处 张春福郑勇超郑禹王茂涛刘宾蚌埠医学院药学系 皖南医学院党委副书记 阜阳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 阜阳师范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陈世庆黄警钟刘金斌黄炜王介石安庆师范学院招就处处长 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纺织服装系党总支副书记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机械工程系团总支书记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就业指导中心 余鸿(女)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就业咨询科科长、讲师 潘海燕(女)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指导科副科长 邓元张远兵杨仕勇徐忠东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安徽科技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 安徽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 合肥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党总支书记、王漪(女)合肥师范学院财务处处长、高级会计师 刘楠(女)合肥师范学院教学系 罗伟陈磊许江荣张文铁董承军皖西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系副书记、副主任 皖西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行政秘书 淮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党总支书记 淮南师范学院就业管理科科长 合肥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 黄晓云(女)合肥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党总支书记 童先军巢湖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副教授 朱定秀(女)巢湖学院历史旅游文化系党总支书记、副教授 李庆玖余富钧郑志华孙旭波张玉虎黄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黄山学院艺术系党总支书记 铜陵学院土木工程系党总支书记、副主任 铜陵学院专职辅导员、讲师 滁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党总支书记 师海荣(女)滁州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 赵雪峰宿州学院孟二冬文学院党总支书记 张雁凌(女)宿州学院外语系党总支书记

杨晓秋(女)蚌埠学院经济系副主任、副教授 刘晓敏(女)蚌埠学院理学系 洪为宝池州学院经济贸易系主任助理 王孝武 安徽新华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院长 苏荣萍(女)安徽新华学院商学院 谢艳平(女)安徽三联学院就业实训处副处长、高级工程师 孙宇宋立洪安徽三联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招生就业与系统建设办公室主任科员、工程师 宋丽华(女)淮南联合大学化工系党支部副书记 蔡军(女)安徽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外语系党总支书记沈永明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招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 陈谨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 郑萍(女)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副主任 李茵(女)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王利民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就业指导处处长 王德军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旅游英语教研室主任 金根木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书记 周宁(女)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辅导员、讲师 王世友 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就业指导处处长 傅彧(女)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电子信息系学生科科长 徐卫(女)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办公室副主任 梅灿华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系主任、书记、副教授 陈绪龙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处长、讲师 赵正清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党总支书记、政工师 王自红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政工师 李柯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就业处副处长、高级政工师 管卫东(女)淮北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党总支书记 宋斌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办副主任、副教授 张安东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主任

高申海 巢湖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就业科科长 孙美兰(女)巢湖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就业(实习)管理处副教授 李玉荣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副主任科员、助理政工师 乔斌 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招生处副处长 刘传美(女)宣城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秘书、中级档案员 胡忠东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 陈辉(女)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纺织系党总支书记、工程师 胡坤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办副主任、讲师 丁晓田(女)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院招生就业处 何毅雷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院建筑工程系 张丽(女)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院现代经济管理系党总支副书记 王瑞溪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院招生就业处 鲁红媛(女)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生处招生就业科科员、讲师 吴耀华(女)合肥通用职业技术学院招就办 林本贵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处长、副教授 温安生 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处长 徐雯(女)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副处长 郑光贵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詹海朋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 尹良成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办主任 郑兆岳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系党总支书记 马莉莉(女)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赵秀文(女)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经济师柳春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就业办 尹景松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招就办副主任、讲师 车毅 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 经士湖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 徐之明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总支书记 戴国玉(女)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副科长

8.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证明函 篇八

一、“一帮一”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龙岗区“一帮一”工作由区委、区政府主导, 区委组织部、区人力资源局 (原劳动、人事部门) 共同行文实施。自2009年9月份推出以来, 已累计将252名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的户籍大学毕业生列为帮扶对象, 由区五套班子成员、街道及区属各单位班子成员负责结对帮扶。据统计, 除因入学深造、报名入伍、就业观问题等原因放弃帮扶资格外, 有222人实现就业, 其中5人自主创业。2011—2012年, 未列入帮扶对象但仍然提供帮扶服务的98名高校毕业生实现了自主创业。

二、开展“一帮一”工作主要措施

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一件重要工作, 解决一名高校毕业生就业, 就是为一个家庭送去温暖和希望, 对于维护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 培养龙岗各项事业的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龙岗区在“一帮一”工作中采取的具体措施是:

1. 帮好重点, 以困难家庭毕业生为帮扶主体。

一是明确重点。将毕业两年内仍未就业的户籍高校毕业生作为帮扶对象, 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列为重点帮扶对象: (1) 属“零就业家庭”的; (2) 家庭成员虽有就业, 但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我市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3) 父母一方属就业困难人员且目前仍未就业的; (4) 家庭成员中患有重大疾病致贫的 (重大疾病标准参照就业困难人员认定中所述标准界定) ; (5) 其他生活确实困难并经批准的。二是全面调查。充分发挥社区就业协理员队伍作用, 按照上述标准对辖区高校毕业生进行摸底调查, 建立“一帮一”援助档案, 做到不漏一户不遗一人。三是合理配对。按照“三个结合”的原则, 对帮扶对象和帮扶干部进行人员配对。在匹配中主要贯彻三条原则:帮扶对象户籍所在地尽量与区领导干部包点联系街道相结合、区直单位尽量与挂点联系街道相结合、帮扶对象所学专业尽量与帮扶单位管理职能相结合。四是目标管理。帮扶配对名单确定后, 责任单位和街道均就帮扶任务专门召开了帮扶工作布置会议, 认真研究制定帮扶措施, 并列入年度目标管理范畴;不少单位专门成立了高校毕业生帮扶工作小组, 建立了目标责任制, 为该项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了组织保证。

2. 帮转观念, 以推行“一、二、三”为主要手段。

在当前岗位较为丰富的情况下, 就业观问题实际上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障碍。因此, 转变择业观、加强就业观的辅导和矫正是促进上岗、稳定就业的前提:一是落实“一、二、三”要求。即帮扶干部要对帮扶对象谈一次心, 上门走访两次, 帮助推荐三个以上就业岗位。实践证明, 这“一、二、三”方式对于转变帮扶对象就业观念、规范帮扶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区检察院在接到帮扶配对名单后, 在第一时间与其负责的帮扶大学生取得联系, 当时该学生在东莞, 区检察院相关领导详细了解了其具体情况及就业愿望, 并几次面谈帮助其确定职业目标, 最终将其安排到区检察院工作, 并对其工作表现予以关心。区城管局负责的帮扶对象共5名, 根据对帮扶对象掌握的情况, 该局领导带领责任科室多次深入街道、社区协助解决就业, 同时结合该局的职能特点, 推荐他们到有用人意向的生产经营单位应聘, 并要求下属单位安排专业骨干对其实行“一对一”传帮带, 使其迅速适应新岗位的要求。目前, 5名帮扶对象已全部实现就业或创业。二是注重多形式教育。近年来, 龙岗区抓住“课堂、家庭、社会”三个集中点, 采取多形式的就业观辅导教育。例如, 区人力资源局以“开创崭新人生”为主题, 以座谈会的形式, 向100多名帮扶高校毕业生进行了生动的就业观和创业观教育;区财政局也组织帮扶对象进行了专题座谈, 帮助高校毕业生树立积极、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区总商会采取个别辅导、谈心等方式, 引导帮扶对象不挑不拣就业, 并提出就业“三要”目标, 即要敢于从事基础性工作, 要到基层就业, 要深入基层、服务基层。许多单位和干部不仅在寻找岗位上对帮扶高校毕业生给予扶助, 更注意从思想上进行帮扶。帮扶活动中, 不少干部抽出时间对帮扶对象进行约访谈心, 对其进行就业辅导并协助物色对口用人单位。统计局领导负责的3名帮扶对象分别属于坪地、横岗、龙城户籍, 该局领导召开专题会议对帮扶就业工作进行了研究讨论, 之后三位领导分别行动, 多次与街道社区和大学生本人沟通, 根据帮扶对象的专业特点和个人意愿, 积极向街道统计办和我区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推荐就业。目前, 该项工作已得到稳步落实。此外, “一帮一”活动开展过程中, 很多帮扶干部都定期与帮扶对象进行电话沟通和谈心, 了解其就业进展情况及思想动态, 在其迈向职场的道路上切实帮扶解困。不少区领导和部门领导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 热心进行就业辅导和协助物色对口用人单位, 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家长的高度评价。

3. 帮拓渠道, 以实现人岗匹配为根本目标。

在当前市场就业条件下, 帮助毕业生寻找岗位不难, 但要实现稳定就业才是我们追求的根本目标。为此, 龙岗区人力资源局把“人岗匹配”作为“一帮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想方设法拓展岗位渠道。在继续鼓励、支持、引导社会职介机构提供社会岗位的同时, 仍然把公益性职介机构作为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二是群策群力开发公益性岗位。为促进辖区内毕业生就业, 很多街道主动配合区相关责任单位及区领导, 在推荐户籍高校毕业生就业、挖掘街道社区公益性岗位方面不遗余力。帮扶工作开展以来, 龙岗区各街道办积极配合各责任单位及区领导, 把“一帮一”帮扶活动作为一件力促民生的好事实事来抓, 在推荐本街道户籍大学生就业、挖掘街道社区公益性岗位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各单位及领导也充分利用街道组织部门的作用, 加强与帮扶对象所在街道办的协作力度, 统一思想, 密切合作, 想帮扶对象之所想, 急帮扶对象之所急, 群策群力帮扶大学生就业, 确保“一帮一”帮扶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例如, 在首批帮扶对象中, 龙岗街道户籍的高校毕业生有24名, 全部来自困难家庭, 多为低保户、父母就业困难或零就业家庭, 为此, 街道领导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在力促用人单位提供适合大学生的工作岗位的同时, 经过多方探讨协调, 拿出了一批协管、协理类岗位采取劳务派遣的方式解决大学生就业, 有21名帮扶对象被安排到该街道市政服务中心或街道执法队 (其余3名主动放弃推荐) , 开启了自己新的人生旅途。三是千方百计匹配安置岗位。深龙组通[2009]58号文件在人员配对原则上, 要求尽量考虑帮扶对象所学专业与区属单位管理职能相结合, 但由于目前大学学科的丰富程度远远大于区属单位的业务职能范围, 所以有很多帮扶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其责任帮扶单位所需的专业不相匹配, 给岗位安排工作带来困难。针对这一问题, 帮扶干部在认真了解帮扶对象所学专业之后, 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 想帮扶对象之所想, 急帮扶对象之所急, 努力克服困难, 多方协调, 在推荐岗位方面既注意帮扶对象个人兴趣, 又注重帮扶对象所学专业, 尽可能达到岗位、专业、兴趣三统一。例如, 区直机关工委充分利用挂点联系坂田街道的优势, 在充分了解帮扶对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 与该社区领导就帮扶工作进行沟通、协商, 从全面了解该街道辖区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岗位空缺情况和工作类型性质, 到具体分析帮扶对象的专业、特长、就业意向及职业规划, 形成了初步的就业帮扶方案和就业定位。有些单位与企业接触较少, 岗位开发有一定难度。但帮扶干部仍然努力克服困难, 密切结合帮扶对象的自身特长, 积极关注用人单位的就业信息, 尽可能促进其早日就业。旅游局负责的帮扶对象是大鹏街道的两名毕业生, 其专业与旅游局职能毫无关联, 在与其进行了亲切交谈之后, 该局领导根据其就业意向初步选定了几家用人单位, 带着他们先后上门走访并极力推荐, 最终两名大学生分别被鹏城社区及金沙湾旅游度假区招用。区职业训练中心注重提升帮扶学生职业技能, 根据3名帮扶对象的专业特长和自身技能对其加强就业指导, 推荐其参加针对性就业技能培训, 提高就业能力。实践证明, 列入“一帮一”的帮扶对象, 目前在岗情况较为稳定, 没有出现群进群出的现象, 使高校毕业生在迈向职场的道路上迈出了踏实和稳定的第一步。

4. 帮扶创业, 以引导建功立业为提升方向。

在实施“一帮一”过程当中, 帮扶干部发现有创业意愿和创业素质、创业条件的好苗子就积极引导帮扶对象走自主创业之路, 并提供尽可能的创业帮助。一是延伸“一帮一”新链接。帮扶干部利用自己的优势, 积极推荐热心的成功企业家作为青年创业的带路人, 悉心指导青年创业。例如, 一些街道组织举办创业青年和企业家联谊活动, 增强友谊, 加强信息互动, 帮扶解决青年创业者的实际困难。二是探索“一帮一”新办法。近年来, 龙岗区通过举办创业大讲堂、培训讲座、创业项目推介会等形式, 不仅在激发了高校毕业生创业热情上下功夫, 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创业帮扶“一条龙”扶持机制, 在区、街、社区建立创业服务窗口。尤其是去年推开的“创业加油站”建设, 将政策指导、创业指导、项目服务作为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有力支持体系。仅2011年, 龙岗区就扶持了308名户籍人员实现创业, 其中高校毕业生72人。三是构建“一帮一”新平台。开展“一帮一”工作中, 注重发挥创业孵化基地的作用, 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构筑新平台。特别是结合旧城改造和产业升级, 引导和协助创业高校毕业生主动参与市场竞争, 投入新型产业, 并给予创业青年优惠的入驻条件。目前, 龙岗区已认定了8家创业孵化基地, 其中参与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已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

三、“一帮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一帮一”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但在帮扶过程中, 我们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一是就业期望太高。很多户籍毕业生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大型企业及公益性岗位作为首要就业目标, 图舒适贪安逸, 情愿呆在家里也不愿意投身民营企业, 如果要去民营企业也必须有较高的薪酬。

二是“等、靠、要”思想严重。很多大学生自认为是“天之骄子”, 因此不愿主动寻找就业、创业机遇, 而一味依靠父母帮助或等待政府安排, 对现实缺乏了解。

三是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不完全匹配。不少企业过分注重实用性, 喜欢招聘一些有丰富工作经验、能够直接给单位作出贡献的人才, 而不愿意招用应届毕业生进行锻炼实习, 这样就减少了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四是帮扶工作对口就业难度大。帮扶单位所能解决的就业岗位与帮扶对象所学专业很难一致, 给帮扶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五是个别单位对帮扶工作的重视不够。某些干部因工作忙碌等因素, 对帮扶对象缺乏关注和主动交流, 影响了帮扶工作的进度。

四、几点建议

笔者认为, 抓好大学毕业生促进就业工作是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一件重要工作, 对于维护社会稳定, 培养龙岗新一代各项事业的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回顾和总结一年来的“一帮一”工作, 特就今后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1. 继续提高各级党政组织领导的思想认识。

龙岗区是一个工作岗位十分丰富的地区, 理论上讲不应该成为几百名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地方, 之所以存在户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某种程度上说明区内的一些基层党政组织的领导对这项工作较为忽视, 认为在市场就业机制的情况下, 采取措施帮扶就业没有必要。因此, 继续强调和督促党政领导加强和重视这项工作势在必行, 这是充分调动各类资源扶持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前提条件。

2. 大力落实相关的高校毕业生扶持政策。

2009年4月, 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粤府办[2009]34号) , 该文件就岗位开发、就业扶持、补贴发放等工作作了一系列原则性规定。深圳市人民政府也于2011年印发了《关于促进我市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工作的通知》 (深府办[2011]33号) 文件。为此, 建议区政府结合龙岗实际, 在全面落实相关政策的基础上, 就全区近三年户籍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定特殊措施, 采取“促、扶、补”等措施, 力促消化沉积的未就业大学毕业生。

3. 采取多种形式, 加大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观教育力度。

就业观教育是当前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一项基础工作, 尤其是择业观的辅导和矫正是稳定就业的前提。为此。从现在开始, 区、街道、社区及相关单位要建立一种常态协作机制, 着力抓好“课堂、家庭、社会”三个点的多形式就业观辅导教育, 为今后顺利促进就业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4. 把扶持创业作为当前促进大学毕业生成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建区以来, 龙岗区40~60岁劳动年龄段当中涌现了一大批工作骨干和民营企业家, 随着年龄的增长, 一大批民营企业迫切需要新生代的参与或接班, 而新生代普遍对创业感兴趣, 有一批已经跳入商海。为此, 制定有针对性的扶持创业措施, 建立各类大学毕业生创业基地, 是通过扶持创业带动就业的一项重要捷径, 应认真研究和大胆探索。

5. 加强公益性岗位的管理和置换力度。

目前, 龙岗区的公益性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问题, 一些单位的责任意识比较薄弱, 户籍居民按比例就业原则尚未得到充分贯彻。今后, 要进一步加强公益性岗位的申报和审批工作, 拓宽岗位覆盖面, 对有条件安置户籍居民的公益性岗位坚决腾岗清岗, 安置岗位向户籍大学毕业生特别是困难家庭大学生倾斜。通过区、街道两级的联动和配合, 形成一个优先解决本户籍人员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社会氛围, 力求“安置一名毕业生, 稳定一个小家庭”。

6. 加大毕业生见习基地建设, 通过专业实践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近年来, 龙岗区人力资源部门推出了青年见习活动, 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一个体验就业、积累经验、增长技能的良好平台。各部门及街道、社区应当更有效地运用好这批见习基地资源, 因地制宜, 大胆创新, 将扶持重点企业与建立见习基地相结合, 加大见习基地建设, 着力开发有利于大学生发挥专业特长的见习岗位, 并鼓励见习基地接收优秀见习大学生就业, 把服务大学毕业生落到实处。

7. 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

9.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证明函 篇九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经研究,同意接收(录用、聘用)贵校2012届(研究生、本科、专科)专业毕业生(男、女)到我单位岗位工作,特此证明。

(单位性质:机关□科研设计单位□高等教育单位□中初等教育单位□医疗卫生单位□其他事业单位□金融单位□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其他企业□)

(签章)

二○年月日

接收单位具体地址:邮编: 人事部门负责人:固定电话:移动电话: 传真:

确认意见:

毕业生本人签字:年月日(固定电话:移动电话:)

辅导员签字:年月日

院(系)负责人签字院(系)(公章)年月日

10.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证明函 篇十

甲方

(学生)

基本

信息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年   月政治面貌 学号 毕业时间

年             月培养

方式 专业 学历 学制 家庭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E-mail 学校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学校联系部门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乙方

(用人单位)

基本信息单位名称 单位隶属 联系人 联系电话 E-mail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单位性质□  国家机关(公务员)    □国家、地方基层项目  □部队

□  高等学校              □其他教学单位        □医疗卫生单位  □其他事业单位

□  国有企业              □外资企业            □民营企业      □其他企业档案接收单位名称

11.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研究 篇十一

我国高等教育逐年扩招, 高校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在高等教育“入口”不断拓宽、“出口”不畅的大背景下, 高校毕业生面临着空前的就业挑战。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主要表现出供大于求的现象, 就业结构性矛盾突显, 东南部发达地区、劳动力需求形势较好。而中西部地区, 尽管有较大的用人需求, 但因为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 往往招不到合适的人才, 出现“有地方没有人来, 有人没有地方去的”的现象。这给刚踏入社会、缺乏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造成了就业问题。毕业生整体的求职成本和时间在扩大和延长, 薪酬水平均有所下降, 中国社会整体就业形势严峻。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一) 就业指导服务不完善

很多高校毕业生就业时感到很困惑, 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 对自身的定位不准确。因此, 高校应当将就业指导工作作为高校毕业生工作的重点。在日常教学计划中增设就业指导、心理辅导、人生规划等课程, 让就业指导课程贯穿大学生平时学习和生活的全过程。

(二) 大学生综合素质薄弱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实现就业的根本。大部分毕业生没有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专业和未来的职业规划, 只是盲目的从众。现在的毕业生中越来越多的是独生子女, 往往以个人为中心, 对家庭的依赖性很强, 在校期间忽视了自身潜力, 缺乏社会实践锻炼, 独立意识淡薄, 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 择业期望值过高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 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思维方式等方面已变化的影响下, 新的价值取向的形成和经济效益原则深深地影响着现代大学生的择业观, 导致大学生择业的期望值过高。一些高校毕业生宁可成为大城市中的“漂族”, 也不愿意到二线城市和基层就业;多数高校毕业生希望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 有的为了追求高薪待遇甚至不惜放弃专业。西部地区、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大学生就业的意愿不高, 直接与就业需求产生矛盾, 增加了西部地区、基层就业的难度和不平衡性。

三、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一) 积极组织高校招聘会

高校要发挥毕业生与用人企业的桥梁作用, 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针与用人企业积极地建立密切联系, 通过网络等多途径给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 积极组织开展高校招聘会和校园宣讲活动, 让毕业生和用人企业直接面对面进行双向选择, 为学生搭建与企业的交流平台。

(二) 加强校企合作, 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的增加, 就业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 毕业生已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高校要主动把用人企业请进来“推销”毕业生, 并且将高校与企业各自资源优势相结合, 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和建立就业基地。从思想上转变毕业生择业的盲目性和从众性, 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去, 搭建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广阔平台, 开拓毕业生基层就业渠道。

(三) 高度重视就业指导与咨询服务

在就业压力日趋严峻形势下, 高校要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 增加专门的辅导课程, 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作为重点。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各类活动, 如职业规划大赛、职场模拟比赛等, 激发大学生的就业热情;同时, 高校开展系列专题讲座, 邀请相关专家、企业家走进校园;为毕业生开设仪表仪态、求职面试、市场需求、心理指导等与就业有关的课程, 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就业指导, 为实现就业提前做准备。

(四) 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择业观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高校毕业生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就业需要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值。在校期间, 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 对职业的选择要结合所学专业和兴趣爱好等因素。改变毕业生对基层的认识, 让他们意识到基层将拥有更多的创业机会。毕业生要改变择业观念, 面对现实, 主动顺应时代需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五) 开展创业教育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形势下, “创业教育”作为一个教育理念提出。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有所区别。创业教育除了课堂知识的灌输, 同时需要构建完整的创业教学模式, 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控制好创业教学、创业培训、创业模拟、创业实践等关键环节, 培养学生的创业才能。创业教育模式不仅解决个人就业问题, 减小创业企业成本, 而且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

大学的不断扩招, 使得我国社会对于高等人才的需求由缺乏变成满足再到供大于求。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成为家庭、社会和国家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高校既可以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加强校企合作, 也可以通过增强就业指导服务和创业教育, 加大学生的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黄秋婷.试论括宽高校毕业就业门路的主要经验与做法[J].科教导刊, 2012.

[2]王林雨.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策略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12.

12.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证明函 篇十二

服务月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人事部、劳动部《关于积极做好2008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和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精神,根据学校就业指导中心《2008届毕业生网上招聘月活动的通知》精神,我系对开展2008届毕业生就业网上市场服务月活动特制定如下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精神,认真实施《就业促进法》,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为目标,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紧密结合社会形势和专业实际,强化对毕业生的指导和服务,千方百计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各项措施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二、活动时间

2008年3月28日至4月28日

三、组织成员

组长:朱锐汪洪杰

副组长:郑萍

成员: 欧元丽丁丁刘岩代祥龙胡吉芬高梅梅郭卫红张海岩

四、活动内容

1.加强领导,宏观把握就业工作的进程

护理系就业组织成员及全体工作成员要在就业工作上认识一致,思想统一,以便对就业工作进行宏观调控。根据学校就业指导中心“2008年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就业网上市场服务月”活动的通知精神和当前就业形势,召开会议,明确分工,落实责任。采取畅通信息,广揽信息,畅通渠道,拓展市场,建立基地的战略方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满足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双向需求。

2.组织学习,领会就业政策精神

组织辅导员学习《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

等文件、通知,深刻领会就业政策精神。同时,结合实际帮助08届毕业生正确地认识和解决毕业生就业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分管系部就业工作的领导将召开布置专题就业工作会议。部置辅导员在毕业生中进行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就业程序指导,如何投递求职材料,如何进行网上求职和咨询,如何参加面试和签定就业协议等。期间,要求辅导员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3.通过QQ群、校友录等途径,向毕业生传达通知内容,提供快捷就业信息

辅导员通过QQ群、校友录等,为学生及时发布就业信息,为学生提供信息平台,以便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就业信息动态;利用校就业网站系部板块,发布最新就业方针和政策,使毕业生把握正确导向;建立系部就业信息登记簿。及时发布就业信息,达到就业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另外,系部定期统计、排名、公布就业率,辅导员建立未就业毕业生档案,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

4.组织毕业生参加网上人才交流会

积极做好宣传工作,正确引导毕业生网上求职和咨询,组织毕业生了解网上查询就业信息方法。

5.加强心理咨询,帮助毕业生进行正确定位

随着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也较普遍。为了减轻学生的就业压力和心理负担,系部在开展就业指导教育以外,将注意利用心理咨询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心理及自我定位的辅导,帮助学生做好职业选择,使学生加强自我了解,提升在求职过程中以及今后走向社会的心理承受能力。服务月活动期间,系部以系主任为责任人,辅导员为主体的心理辅导团队,及时汇报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由此引发的言行错位现象,及时解决学生在就业过程遇到种种不能解决的问题和引发的心理障碍,积极加以引导和疏通。如遇到解决不了的心理问题,将积极联系校心理门诊,为学生排忧解难。

6.着重强调毕业生就业指导及安全教育

系部将积极做好宣传工作,组织毕业生了解毕业生网上查询就业信息方法,组织毕业生应聘相关单位,同时加强毕业生网络使用安全教育,确保毕业生安全就业。

7.做好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

做好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与招聘单位保持联系,向用人单位提供相关支持和帮助。

13.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证明函 篇十三

(195名)

省直部门(9名)

王 许 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科员 张 军 鲍 勇 吴旭东 夏 季 钟奕辉 何祥森 孔德祥 孙 昊 市(10名)

黄东皋 朱 静 李继林 马 萍(女)段新德 朱正道 葛天春 刘兴荣 孟 华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就业处干部 省教育厅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 省公安厅治安警察总队主任科员 省民政厅人事教育处主任科员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促进处科员 省地税局副处长

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处处长 共青团安徽省委学校部主任科员 合肥市人才服务中心就业指导部部长 宿州市人才中心副主任 亳州市教育局干部

蚌埠市教育局人事科副主任科员 阜阳市太和县人才中心主任 淮南市人才流动中心综合部副部长 马鞍山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毕业生部主管 芜湖市人才服务中心主任

池州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综合科科长

—1— 洪丽红(女)黄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科副科长 高校(176名)

曹威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 吴 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党总支书记 凌 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招生就业处科员 李宏伟 张显东 何庆领 贾殿坤 宋玉茹(女)李 芸(女)孙 亮 王 玮 牧运前 顾 凌 汪俊武 汪贻洋 周建国 张令峰 孙 辉 任 琪 鞠 宁 汪江平韦良德 吴文兵 王青山 合肥工业大学资环学院院长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 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党委副书记 合肥工业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科长 安徽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辅导员 安徽大学就业中心科长 安徽大学专职辅导员

安徽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副书记

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 安徽师范大学学生工作处科长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新闻系主任 安徽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 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辅导员 安徽农业大学团总支书记 安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辅导员 安徽医科大学就业中心秘书 安徽工业大学数理学院书记 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书记 安徽工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

—2— 徐育军 安徽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 程秀霞(女)安徽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秘书 徐泽绵 安徽理工大学就业工作处科长 青 璞 安徽财经大学就业中心副主任科员

夏光兰 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秘书 田向阳 唐 勇 马 伟 许晓燕(女)巩海龙 闻宏山 裴丰庭 唐传莉(女)韩 军 陈旭阳 房正宏 徐朝东 郭 祥 鲍硕来 余江舟 胡长新 谢景慧(女)居 洋 何玉宏(女)李 伟 马智鑫 淮北师范大学就业中心副主任 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党总支书记 淮北师范大学校团委副书记 安徽中医学院护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安徽中医学院针灸骨伤临床学院团总支书记 蚌埠医学院学生处处长 蚌埠医学院临床学二系副主任 皖南医学院系党总支书记 皖南医学院系党总支副书记 阜阳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 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党总支书记 阜阳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处主任科员 安庆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处副科长 安庆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安庆师范学院团总支副书记

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 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 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辅导员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土木学院党总支书记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就业指导中心

—3— 杜小明 安徽科技学院招生就业处秘书 陈君君 安徽科技学院辅导员

孙淑兰(女)合肥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党总支副书记 俞小和 合肥师范学院中文系党支部书记 肖云刚 合肥师范学院数学系辅导员 陈可东 周 刚 罗 群 杨绪武 董承军 黄晓云(女)汪 泰 金 晶(女)戎 渊(女)杨永梅(女)孙国超 吴海龙 王小婷(女)李道琳 王卫林 徐连军 倪 翎(女)程志龙 方 文 谢杨梅(女)张大勇 皖西学院专职辅导员 皖西学院专职辅导员

淮南师范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

淮南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系党总支副书记合肥学院学生处处长

合肥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党总支书记 巢湖学院体育系系 巢湖学院辅导员 黄山学院专职辅导员 黄山学院专职辅导员 铜陵学院学生处副处长 铜陵学院工商管理系辅导员 滁州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科长 滁州学院音乐学院党总支书记 宿州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 宿州学院体育学院党总支书记 蚌埠学院就业办主任 蚌埠学院文教系副书记 池州学院信息传媒系党总支书记 池州学院教师

安徽新华学院动漫学院辅导员

—4—

虞海霞(女)安徽新华学院招就办职员

魏雅萍(女)安徽新华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辅导员 詹小旦(女)安徽三联学院系副主任

陈勤俭 安徽三联学院交通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 宋家荣(女)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副院长 邓 虹(女)李春保 徐 杉 程向阳 王 睿(女)焦丽娟(女)万继军 何华明 高 霞(女)何 飞(女)李宝军 翟笃辉 张 宇(女)毕 波 谷 燕(女)陈 琪(女)季慕寅 王 伟 朱正飞 黄文汇 夏晓新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党委副书记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专职辅导员 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安徽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计算机系党总支秘书 安徽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政工师 淮南联合大学党委书记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副主任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技术系主任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就业干事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辅导员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处处长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科员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就业中心主任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理工系副主任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党总支副书记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党总支副书记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科员 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副院长 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团总支部副书记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副处长

—5—

张明群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系主任 张金寿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系党总支书记 郭兴军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招就办主任 韦建国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招就办科员

郭三文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党总支书记 冯国斌 何平肖艳丽(女)陈东旭 吴红勇 马先斌 张俊娜(女)梅亚松 汪立超 徐云龙 刘 洋 杨 柳 徐 宏 张 铮(女)朱宜娟(女)陈国玖 陈 纲 马文惠(女)李一峰 赵 灿 张俊峰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党总支副书记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党总支书记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就业处干事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处长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实训室主任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科员 巢湖职业技术学院招就处处长 巢湖职业技术学院副处长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池州职业技术学院科员 宣城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副科长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系党总支副书记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副处长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党总支书记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处长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干事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系党总支书记

—6—

陈耀祖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科员 朱玉璋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系总支副书记 杨 艳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法律二系就业干事 李小伟 合肥通用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系团总支书记 汪 莉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团支部书记 王 珏(女)薛文生(女)张国伟 郑光贵 朱文杰 张俊武 郑 勇 翟文胜 曹晓军 胡彩红(女)柳 春 尹景松 车 毅 储根华 丁 浩 朱志宏 童宣义 杨建平(女)王永平(女)刘艳彩 张成龙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机械工程系主任辅导员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处长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新闻系主任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就业科长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办副主任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系副书记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招就处副处长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系党总支书记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就业科长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副主任 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就业中心主任 安徽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系党总支书记 安徽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系党总支书记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党总支书记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办科员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雪岩贸易学院党总支书记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辅导员 安徽公安职业学院学生处就业干事

—7—

汪莉英(女)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资源与环境系总支副书记 韩成文 安徽审计职业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叶海精 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系党总支副书记 熊义凤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主管 程秀峰(女)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外语系主任 荣红光 傅 联 苗利萍(女)张 辉 陈一草(女)彭玉马 谢乐刚 王云芳(女)王宏美(女)徐桂香(女)王 娜(女)陈寿宝 梁 兵 王宝坤 丁美双(女)刘 斯 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办科员 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系书记 徽商职业学院就业干事

万博科技职业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科员 万博科技职业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科员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副主任 合肥经济技术职业学院 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安徽外国语学院

安徽外国语学院招生就业办主任助理 合肥财经职业学院就业创业中心干事 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就业干事

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 蚌埠经济技术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 合肥共达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旅游职业学院外语系副主任

14.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证明函 篇十四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困难群体,就业指导

目前, 高校校园中存在的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问题显得非常突出, 并己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对此, 早在2009年l月, 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国办发 (2009) 3号) , 要求“采取更有力的措施, 特别是组织开展就业援助系列活动, 强化对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以及关停企业失业人员的就业援助”[1]。各级政府和高校也积极行动, 在帮扶就业困难大学生就业方面, 作出了一定的成绩, 但还是有很多的缺点, 如经济资助是就业困难大学生帮扶的主要侧重点, 但是由于就业方面的促进措施跟不上学生的实际就业需要, 政府的帮扶主体单一, 社会参与少, 涉及大学生就业的部门或组织还不能形成一种合力等。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定义

随着高校大力地扩招, 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在逐年增加, 而毕业生中出现就业困难的人数也以同样的速度递增, 并迅速形成群体, 这部分人就构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主要是指在客观和主观方面都处于劣势的群体。客观原因是指在社会地位、经济背景、生活经历、身体条件、所在学校、所学专业、家庭政治等;主观因素则是指个人的思维模式、为人处世的能力、性格、心理等方面, 也可能是在某些方面表现比较差、认识不到位, 面试经常失败, 不能被各界认可, 最终被用人单位拒绝, 且工资不足普通大学生的平均工资。而针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形成原因以及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就必需对其进行研究, 分析它的特征, 并进行分类等[2]。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分类

1. 经济困难型。

虽然国家设立了8000元/人的国家助学金和5000元/人的励志奖学金, 这些钱对于高校中存在着大约25%的贫困生来说, 只能帮他们解决学费和部分的生活费。如果是农林类高校, 则贫困生的比例可能更大。事实上, 找工作需要大笔费用, 多则上千的服装费、交通费、电话费、打印简历费等, 总共算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繁重的经济负担使他们不得不考虑降低就业成本, 这样就会影响他们的就业进程。同时, 由于贫困毕业生对服饰、搭配、仪容等礼仪方面的知识及重视程度欠缺, 使其在职场中表现出来的气质远不如城市里长大的学生。因此在面试或实习时, 很容易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

2. 身体或心理不健康型。

衡量一个人健康的标准是肢体健全、智力水平正常和心理品质良好。当代大学生, 极少数学生是先天性或后天性肢体残缺, 绝大部分都是处于健康状态。但有相当部分的学生由于较差的心理素质影响, 使其过于担心自己的品格、气质与形象, 而不敢主动地去接触就业单位, 害怕走向社会, 从而影响正常就业。

3. 认知有偏差型。

有部分毕业生对公司有没有上市、名气是不是很大、工作岗位是不是比较轻松、工作环境 (只要是办公室环境和宿舍) 是不是比较好、工资薪水是不是很高、工作地点是否在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等等方面十分挑剔。这些严重偏差的就业观念, 使他们一方面不能客观认识自我 (眼高手低型) , 另一方面始终对现状不满。因此这类毕业生可能会频繁地跳槽, 也可能总是在没有目的和目标地找工作。

4. 学业不精、综合素质和能力差型。

有部分毕业生在校期间不重视学习, 专业科目成绩差。还有一部分毕业生是“书呆子”, 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综合素质和能力差。在应聘时, 前者会因为达不到用人单位的专业和成绩要求, 望而却步。后者则会自信不足, 紧张害怕、畏首畏尾, 不敢和招聘单位交流和沟通, 缺乏求职的技巧和经验, 从而导致求职失败。

5. 专业冷门型。

当前, 高校存在着对本科生的专业设置过细过窄, 人才培养模式远远滞后于社会相应产业的发展需求等现象, 出现了公司招不到人, 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尴尬局面。比如早几年, 有的专业如国际贸易、工商管理、法律、会计、中文、计算机技术等专业就业比较好, 很多高校大力扩招这些专业的学生, 只有考分比较高的考生也把进入这些专业, 导致需求远远小于人才供给, 很多当初信心百倍的毕业生最终被“剩”下来。另外, 有的专业如农学、食品工程、植物保护、林学等, 是传统冷僻性专业, 这些学生本身在学习的时候没有信心, 就业时又要承担比较大的就业压力, 根本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自己的就业之路。

6. 女士被排斥型。

除了师范类、音乐类、影视类、舞蹈类的女毕业生可能没有受到过多的社会排斥, 其他专业的高校女学业生就业压力非常大。招聘单位认为女生在工作思维、工作能力等方面和男生相比存在着一定差距, 工作几年后又面临着结婚、生小孩、带孩子等问题, 无形中使企业的成本增加了, 因此, 在可以选择的条件下, 单位不愿意招聘女生, 这就导致女大学生就业处于比较尴尬的局面。

三、毕业生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与指导策略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但会影响学生及家庭的切身利益, 更加会牵涉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 在服务与指导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方面, 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并且要根据不同对象和具体情况采取多种手段, 实施有针对性地指导, 来有效解决学生的就业难问题。

1. 重视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

为了使高校就业指导课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 不断探索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改进方法是有效降低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数量先决条件, 这样才能切实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的职业指导工作队伍必须是一支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队伍。他们既要有专业的形象指导师和就业技巧培训专家, 又要有丰富就业指导经历的心理学或法律方面的专家, 还要有企业人力资源经理、机关事业单位的人事部负责人等等。对于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体系不但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工作技能、求职技巧和处理突发事件等, 更加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中案例分析及角色互换的教学方法, 来提高他们认识和实践能力。

2. 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和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其次, 教育方法也要做到有针对性。例如, 对于家庭贫困的群体, 明确学生的经济困难程度、思想状况是工作的重点, 并且一定要鼓励他们认真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提醒他们人穷志不穷, 不要对学校的这种奖学金和助学金产生等、靠、要的心理, 要学会自立自强, 作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对于基础课和专业课成绩比较差的群体, 应该强调学习成绩在就业中充当很重要的角色, 用人单位不会看中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对于在就业中容易受到歧视的女大学生, 则需要坚定她们的就业自信, 多鼓励少打击, 让她们认识到困难是相对的、暂时的, 帮她们分析和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 尽可能扬长避短。

3. 多方面建立就业困难群体信息服务平台。

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和学院应该尽量收集就业困难学生的相关资料, 通过qq群、飞信、电子邮件、大学生论坛等建立就业困难群体信息服务平台, 来帮助这些学生就业。

4. 就业困难群体开展就业实习。

由于学生对职业世界缺乏了解, 使得他们在就业中容易出现挫折。去单位实习, 学生能更加真实、客观地认识职业世界。学校应该主动联系用人单位, 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在实习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同学, 很可能被用人单位留下, 大大提高了学生就业的机会。

5. 为就业困难学生开通绿色通道。

学校应该帮助学生多渠道收集就业信息, 构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平台, 使家庭困难学生尽量降低找工作的成本。此外, 社会为大学生开通就业绿色通道的意义非常重要。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途径很多, 例如学生能免费进入招聘会;职业介绍中介免费为学生服务;政府能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所需贷款、程序、税收等方面开通绿色通道。

参考文献

[1]刘春其.试论对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与指导[J]文化经济, 2010, (7) :181.

上一篇:公开“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活动感想下一篇:县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