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同伴互助活动记录

2024-07-05

教师同伴互助活动记录(10篇)

1.教师同伴互助活动记录 篇一

小学教师同伴互助计划

进入新课改以来,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成为实施新课改的主旋律,如何提高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成为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仅要靠外部的渗透,更多的还要靠我们内部的自主提高、自我发展,由“输血”到“造血”,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依靠外部力量提高自己的模式,实现了教师的自主发展。因此,我校教师开展了同伴互助活动,制定的计划如下:

一、同读一本书,提高理论素质

新课改之后,新理论、新理念和新思想如同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有的教师一时难以接受,随着课改的进行,感觉到“越来越不会教了”、“越来越不知道怎么教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为重要目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是如何利用优秀的传统教学经验诠释新的课改理念;二是如何将新的教学理论变为可以操作的教学实践;三是如何将进入新课改之后的教学经验进一步提升,形成新的教学理论。第四,同伴互助发挥集体的智慧。同伴根据自己的实际,列出自己的读书计划,可以侧重某些专家的书籍,可以是某些教育理论书籍,可以是国外的一些优秀教育著作。善于捕捉先进的教育信息以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成果,将这些书籍作为自己学习的重要内容,力图通过学习和研究,形成自己的教育理论。同时让同伴和自己一起采用分散收集、集中使用、资源共享的办法,开展读书活动,提高自身以及同伴对象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二、课堂引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教师的中心工作是课堂教学。实施课堂引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是实施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落脚点,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实小为充分挖掘学校的师资资源,发挥集体的示范带动作用。教师要准备好示范课,每学期让同伴对象听取示范课3-4节。同时教师要开放自己的课堂,让对象经常到课堂听课。同伴要重点学习课堂设计、组织教学、双边活动、教师基本功等方面,有针对性的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经过听评课的磨练、业务理论的学习及个人的感悟,逐步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自己组织教学的能力,熟练开展双边活动,提升自己的教学层次,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为同学科教师上汇报课。每个阶段的活动情况,要及时收集、整理材料,系统归档。

三、问题引领,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

问题引领对于提高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发挥名师的带动作用,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为扎实搞好校本教研,我校准备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较好地落实了专业引领,达到了团队带动整体的目的。对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随时与同伴教师讨论,并留有问题诊断记录。随着理论学习,教学实践的深入,帮扶对象有了很深的体会,这时,要撰写有质量的学术论文或课题报告。这是经验的升华,也是对同伴互助一次全面的学习质量的检验。总之,教师素质的提高,可以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社会声誉、品牌效益的全面提高,可以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培训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希望与困难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坚信同伴互助的带动下,我们实小会焕发勃勃生机,早日成为规范加特色的现代化实验学校。

2.教师同伴互助活动记录 篇二

一、开展同伴互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有的教师缺乏合作意识, 缺乏互助的时间和空间, 有的同伴互助流于形式, 效果不佳, 有的学校缺乏互助的氛围, 人际关系紧张等。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1) 陈旧观念使部分教师缺失了合作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人相轻”、“同行是冤家”等弊病消解了现代教师的合作精神, 部分教师不虚心请教, 认为同行能会的我都会。 (2) 管理艺术的缺乏影响了互助氛围的形成。有的学校领导总是以上级自居, 脱离群众, 心胸狭窄, 处事不公, 消弱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影响合作氛围的形成。 (3) 旧有体制遏制了教师互助的愿望。评价制度是一根有效的指挥棒, 有些学校仅用学生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 激化了教师间的矛盾和竞争, 导致部分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经验有所保留。 (4) 时空局限减少了互助的机会。一方面教师工作繁忙, 缺乏开展互助的时间;另一方面, 大多数互助活动在办公室进行, 互助双方担心会影响别人或受别人影响, 从而放弃互助机会。 (5) 互助目标的随意、松散以及教师的理论水平影响了互助的成效。同伴互助可以是事先有具体、明确的问题有待解决, 然后邀请同伴参与来帮助解决问题;也可以先无特定目的, 通过参与同伴的一些活动, 来发现问题并提升自我。这两种形式都有各自的优点, 但如果每次的互助活动都缺少目的和计划, 就会影响互助的成效。此外, 有的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理论知之甚少, 了解不深, 在开展互助活动前又缺乏独立的思考, 这些也势必会使其互助作用受限。

二、解决教师同伴互助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1、营造合作性人际关系

(1) 讲究领导艺术, 创和谐人际关系。作为学校领导应做到心胸开阔、清正廉洁、开拓创新, 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 从教师的现实出发, 减少刚性的限制处罚, 增加柔性的关怀尊重, 同时, 经常开展教师们喜爱的活动, 让教师在活动中相互交流, 沟通情感, 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 才能带出一支热爱学校、团结友爱、踏实工作的和谐队伍, 使教师间积极主动的互助成为可能。

(2) 领导重视、支持并参与互助。国外有研究表明, 领导的关注是教师间同伴互助的保障条件之一。因此, 领导在引导教师之间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的同时, 也应经常参与教师的同伴互助活动, 并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支持。“上有所好, 下必甚焉”, 领导的信任、支持和参与, 都将对群体产生巨大影响, 形成宽松和开放的氛围, 建立起一种新的促进教师合作、发展的学校文化。

(3) 合理调配同伴。同伴互助的参与主体是教师, 人数可以是两个也可以多个。同伴的确认形式既有由学校用行政命令指定的, 也有自主合作的互助搭档。其中由学校安排的互助组多为同年级、学科的教师互助组、以促进新手型教师教学技能提高为目的的高带初教师帮扶组、由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中心学习组等。同组同学科的教师之间或师徒之间交流的机会、时间和话题相对集中, 开展互助的机会也更多, 因此, 作为学校领导, 应精心考虑, 合理安排年级组、教研组、帮扶组等人员, 使之形成知识结构、气质、性格、教学风格等互补的结构, 因为差异是互助的动力。

2、拓展互助时空

(1) 合理安排、充分利用时间开展互助。合作时间的保证也是教师间同伴互助的保障。学校应尽量优化工作时间安排, 增加教师同伴互助的时间。首先应给教师们安排固定的交流互助时间, 如:保证每周1小时以上的教研组交流活动时间, 对其他互助组也应以制度的形式确保其活动时间不被占用。其次, 可减少传达、发布信息式的会议, 代之以校内简报或公示栏宣传等形式, 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教师合作。在一些专题讲座中, 留出一定的时间安排教师交流、讨论。除了学校做出的努力外, 教师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随时随地开展互助活动, 不一定必须在专门的时间和地点进行。

(2) 利用网络资源, 拓宽互助的时空。教师在校内互助交流的时间、地点、对象有限, 有时人际关系也会影响互助质量, 因此,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解决这些难题, 添置电脑等办公设备, 建成校园网, 开辟教育信息平台、网上论坛等, 为教师广泛合作交流提供广阔的天地。教师通过网络, 可以提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疑惑或困难, 寻求帮助;可以就某个话题展开讨论, 发表观点, 提出建议;可以就各种各样的问题与专家或同行交流、咨询、质疑等, 增强自己的理论水平;还可在网络上与同伴一起进行设计教案、制作课件、选编习题等备课工作;甚至在假期, 学校也能在网上组织教研活动。这样, 同伴互助的对象既可是校内的任何一位教师, 也可是校外的同行或专家;互助的时间既可在工作时间内, 也可在工作之余;互助的地点由学校扩展到了网络这个无限大的空间。

3、增强互助活动实效性

(1) 创造多样化的互助形式。有人将同伴互助的基本形式归纳为三种:对话、协作和帮助。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造具体的活动形式。如:“对话”这一基本形式可以是信息发布会、读书汇报会、经验交流会、教学反思与交流会、课改沙龙或专题辩论会等, 达到教师间彼此交换信息和经验共享的目的;“协作”这一基本形式可以有合作备课、协同施教、教学研讨、案例分析、问题会诊、课题研讨等具体形式, 达到教师在互动、合作、互补共生中成长的作用;“帮助”这一基本形式可以有邀请同事进行课堂观摩与诊断、教师与专家对话、开展师徒活动等具体形式, 达到充分发挥骨干教师、教育专家等的传、帮、带作用。

(2) 注重日常的自我提高和反思。首先应在平时重视教师的理论修养, 让教师养成看书并作好读书笔记的习惯。教学理论素养提高了, 理论思维能力增强了, 教师间的对话、协作和帮助才更加容易, 也才能更深入地开展。其次, 互助前的自我反思也很重要, 它是教师开展互助的基础和前提。因此, 应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 让他们经常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形成自己对教学观念、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在此基础上的同伴互助才会真正产生思维的碰撞, 丰富彼此的思想, 提高对问题的认识。

3.同伴互助——教师成长的原动力 篇三

【关键词】同伴互助;师徒结对;园本研修;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42

所谓的同伴互助是建立在教师自我反思的基础之上,是指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同伴互助是园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以下是我在与同伴合作中的成长过程:

一、“新、老”师徒结对互助——新教师成长的快车道

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园长分配让我跟一位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搭班。第一年的任教中,我遭遇了很多彷徨。(1)在幼儿管理照顾中的彷徨。刚入幼儿园,我被安排在托班,起初我认为凭着自己的青春活力和良好的亲和力肯定可以胜任,但是现实给我沉重的打击:刚入园的托班孩子,他们就像我这个新手一样,有着许多的不适应。自己是否能胜任这群孩子,当我犹豫不决时,老教师似乎看出了我的彷徨心理,告诉我对于托班的孩子,一定要细心、耐心,当然也要有一定的方式方法。要将孩子当作宝藏,随时发掘他们的闪光处;对孩子的喜爱有时要放在心里,要树立一定的威信,这样才可以更好更有效地组织教学。只要你细心用心地去观察每一位孩子,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个好老师。(2)在教育教学中的彷徨。刚带班的时候,我认为自己的想法特别多,所以每次备课我总是积极调动自己的智慧细胞,想出各种有趣的游戏或者是新颖的开场等等,可事与愿违,这样实施的教学效果并不好,当时真的很郁闷,后来我索性就照搬老教师的模式,心想这样应该可以了吧,事实证明我又錯了,于是对于怎样备课?怎样进行教学活动,让我措手不及。幸好老教师及时指点了我,她的指导让我明白教学活动的安排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以及教材是否贴近幼儿的生活等多方面的因素,并不是一味求形式的变化。同时针对我在执教中出现的问题,老教师会经常细心地与我探讨,每一次的活动,我们都会经历从“发现问题——设计方案——行动——反思和总结——发现问题”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常常一个活动会进行多次教研。对于一课多研的活动,促进了新老教师共同成长。(3)家园工作中的彷徨。工作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家长们更信任有经验的老教师,经常与老教师探讨问题,这让我觉得自己被家长忽略了。于是在老教师与家长交流之后,我会主动去询问她家长有怎样的困惑,然后将自己的看法说给她听,老教师总是耐心地倾听,然后针对我的回答指出我的优点和缺点,并且将自己的处理方式说出来和我一起探讨。

二、“新、新”师徒结对互助——年轻老师共同成长的互动力

在独立带班一年后,由于幼儿园制度的调整,园长又让我这名刚走出新教师之路的年轻老师去带一名新教师。这给我的工作又带来了一次挑战。在与新教师的合作之中,我们双方彼此都成长了。

新教师刚来我班上时,在她身上印现出了我当初作为新教师的身影。我知道新教师刚参加工作时,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每次出现问题,都会对新教师心里产生一定的阻碍。所以当她因第一次面对调皮的孩子束手无策而哭泣,第一次因开课失败而弃奈,第一次出现与家长沟通不知道说什么时,我主动地与她一起分享了我当初做新教师时的一些相同情况。让她知道其实每一个新老师都是从措手不及中成长起来的。我们经常会聚在一起面对面地进行心理疏通,当班级管理常规出现问题时,我们会一起反思找出问题的根源,然后商讨各种方案赋予实践,一套套的方案,一次次的实践中,让我们体会到制定合理的班级常规的重要性。当面对个性超强的孩子时,我们又会彼此想出各种点子,如何来对付个性特异的孩子。当要上公开课时,我们又会奔头去找出各种教案,然后一起分析,针对班级孩子情况,针对老师的性格特征,选出一堂适合孩子也适合老师的好活动。当面对孩子们出现两面性,即在我主班时,孩子们会比较遵守班级常规,而当新老师主班时,孩子们会比较调皮,经常违反班级常规,于是我们又一起进行了反思,彼此沟通分析了我们两人带班的情况,分析反思后终于找出了问题的根源。其次,新教师对于一日生活的教育环节惯穿得不够细致,每次结束了上一个环节后,就没有交代清楚下一环节要干什么,所以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孩子们在新教师面前表现得凌乱,不遵守规矩的情况。

3、“教师群体智慧”——幼儿园园本教研的精神支柱

教师的集体智慧是促进园本教研开展的精神支持,也是园本研修的不竭动力。与平行组及课题组老师在一起,我们经常会有针对性开展一些研讨活动,针对某一个问题,大家彼此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有时我们在随机地闲聊中也会讨论到一个共同话题,大家互相进行智慧碰撞会产生很多的火花,彼此可以吸取经验,取长补短。教师之间的集体智慧,会让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少走很多弯路,尤其是在讨论集体备课,上公开课及个性超强孩子的困惑问题时,经过大家的讨论,会把问题更简单化的解决了。这种在幼儿园中不特定的教师与教师之间通过互相观摩、共同合作等方式,在教学基本功、教育教学理论或实践上的相互学习、共同分享、共同提高的互动模式,它既体现在各种集体活动中(如:园本教研)的活动反思交流、集体备课、研讨课后的评课等,也常常体现于教师们在各种场合中的即兴的就某个教育问题而展开的讨论和交流。教师们在同伴互助的过程中,常常会从别人那里学来许多优秀的实践教育经验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也常常会在此过程中生成许多新的观念,冒出许多有创意的见解。这种发生在教师间的随处可见的同伴互助,既有利于优秀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积累和传播,又有利于教师群体观念、知识的更新,还有利于解决教育教学中所遇的共同难题,是幼儿园同伴互助的又一极好形式。

参考文献:

[1]《校本研修专论》——中小学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专业发展研究,2000

4.同伴互助(范文) 篇四

摘要: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教师必须通过专业发展更新自己的专业结构和内容。作为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之一的同伴互助有助于教师把培训获得的知识、技能向课堂及教学行为的转化。小学教师同伴互助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学科教学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专业化

同伴互助

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人们越来越清楚认识到,教育创新必须与教师的发展同步。因此,教师专化成长就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中心主题之一。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名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校本教研中的同伴互助是促进教师专业化长的有效途径,同伴互助是校本研修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有效策略。更重要的是,同伴互助有助于突破学校中教师之间的相互隔绝,形成一种相互协作、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新型的学校文化,而这种新型的学校文化又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

一、同伴互助的含义

同伴互助对应于英语中peer coaching。与peer instruction(同伴指导)、peer supervision(同伴监督)等是同一概念的不同提法。关于同伴互助的界定,学者们的看法不一。Galbrait等(1995)认为,同伴助是一种增进归属感与改进教学的专业成长过程。教师通过经验分享,提供反馈、支持与协助的过程来达

到熟练旧技巧、学习新技巧、解决教学问题等目标;Minor和Preston(1991)认为,同伴互助是教师通过共同阅读与讨论、示范教学、各种有系统的课堂观察与反馈等方式,彼此学习新的教学模式或改进既有教学略,进而提升学生学习成效,达成教学目标的历程。

综上所述可知,同伴互助是两个或多个教师同伴一起组成的伙伴关系。它立足于教学实践,其价值诉求在于通过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它倡导协作交流与互动,是教师共同进步的一种手段;它的最终目的是让教师改进或建构新技能,提高教学绩效。同伴互助具有互惠的共同体、交互活动和多元化评价等特征。

二、同伴互助的类型

同伴互助在活动形式上有组织型和自发型两种类型。

(一)组织型

组织型是指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研讨活动。这种形式是多样性的,比如,学校组织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教学研讨,集体备课,参加教研沙龙等。

(二)自发型

自发型是指教师本人主动与教学伙伴(或学校管理者或同仁或专家)进行研讨,这种研讨不拘时间、不拘地点、不拘形式,可随时发生,也可随时结束。实际上,这种形式的互助是大量的,具有经常性的特点。比如,同级教师互相听课评课,或是师徒结对学习等。

三、同伴互助的主要方法

同伴互助的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合作,其基本方法、形式有:专业对话、协作、帮助这三种。

(一)专业对话

专业对话是指教师在专业领域对教学活动涉及到的各种问题,与同事们进行交流、切磋研讨,对一些问题相互理解,达成共识。专业对话是借助他人力量和团体力量的较好形式。教师之间多项互动、智慧共享的“对话”是“研究共同体”的有效运作机制。研究表明“教师间的广泛交流是提高教学能力最有效的式”。对话的过程,是教师从各自理解的原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通过多向多次的互动所达成的一种视角交融, 而视角交融的结果是教师认知结构的不断改组和重建, 从而产生与创造新的知识、新的理念。对话的过程实质也是一种学会教学、学会研究、学会合作的过程。教师进行最多的是校本专业对话,对话的方式主要有

1、信息交换

教师通过一些媒介把自己的信息拿出来共享,以此扩大自己的信息量,提高认识,方式一般有信息发布会、读书汇报会等。

2、经验共享

教师通过分享经验,借鉴他人的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分享经验的途径有举行经验交流或经验总结会,让大家把自己的成功事例和体会,失败的教训和感想与同事分享、交流。

3、深度会谈(课改沙龙)

深度会谈可以是有主题的,也可以是无主题的。它是一个自由的开放发散过程,它会诱使教师把深藏于心的甚至连自己都意识不到的看法、思想、智慧展示出来、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同时也是最具有生成建设性的,它会冒出和形成很多有价值的新见解。

4、专题讨论

组织教师围绕某些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种意见和看法,丰富彼此的思想,共同提高对问题的认识。例如,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专题研讨会。

5、网上对话

教师通过英特网与同行、专家交流、讨论。可先收集一些新课程改革中的话题放在网上,使教师对话更具针对性;网上对话的形式可定期开放,甚至每周都有这种沟通。

(二)协作

协作指教师寻找伙伴共同承担责任完成对某个问题的研究任务,既有共同的研究目的,又有各自的研究责任。协作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第一要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第二要发挥每个教师的作用,每个教师都要贡献力量,彼此在互动、合作中成长。在合作中,教师思想交流是自由的,许多实用和创新的想法正是在合作中生成的,他们在合作中不

断受到一些启发。教师协作的方式有以下两种:

1、集体备课

关于集体备课,根据目前各学校的实际情况,至少可以给出以下两个界定:其一,所谓集体备课,是指相同学科、相同年级教师之间,就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练习测试等内容进行商量和讨论的过程。其二,所谓集体备课,是指将学校教研组或备课组教师组织到一起,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对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练习测试等内容进行讨论,讨论时有主持人、有记录人,记录人或主持人将讨论结果综合起来,写成教案,分发给组内其他教师,其他师则以这个教案为基础,再补充些自己的看法,最后形成一个完整教案的过程。

2、听课评课

所谓听课评课,是指学校内或学校外教师间相互听课和相互评课。课堂是教师的工作间,是教师生命呈现的主要场地,教师的知识、能力,甚至人生态度等,绝大部分是通过课堂教学表现出来的,教师间相互学习,主要是学习课堂教学的知识、技术、经验、机智和艺术;教师间相互帮助,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帮助。因此,在教师互助中要特别重视听课和评课。

(三)帮助

帮助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指导新任教师或教学能力需要提升的教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使其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一般教师间帮助的方式有师徒结对。师徒结对,也就是师傅带徒弟,即中老年教师收青年教师做学徒,青年教师向中老年教师学习教学经验的一种教师之间为了提 高专业水平而进行互帮互助的合作学习形式。师徒结对活动是促进同伴互助,促进教师共同成长的有效策略。“师父”要关心“徒弟”的成长,要通过传、帮、带指导他们钻研教材,备好课和上好课。“徒弟”应虚心向“师父”学习,多听“师父”的课,用“师父”的宝贵教学经验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在有经验的老师的指导下,青年教师会成长的更快。

三、同伴合作的策略

(一)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1、培养终身学习意识

我国的基础教育是一项关系下一代,关系民族未来的宏伟事业。实施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与广阔的文化视野。特别是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学生获得教育信息的渠道多元化,这样,社会、学校、家长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就决定了教师必须终生学习,不断提高和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的教学理念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2、以典型引路

要注意发现并树立本校教师互助的典型,介绍他们的互助经验和效果,让教师身边真实的典型来影响教师。以此强化教师的主体意识,变“要我互助”为“我要互助”。

(二)营造合作性人际关系

1、讲究领导艺术,创和谐人际关系

一所学校只有创设了人际关系和谐、管理制度民主、学术氛围浓厚的环境,才能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助。因此,作为学校领导应做到心胸开阔、清正廉洁、开拓创新,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从教师的现实出发,减少刚性的限制处罚,增加柔性的关怀尊重,同时,经常组织开展教师们喜爱的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相互交流,沟通情感,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带出一支热爱学校、忠于职守、团结友爱、踏实工作的和谐队伍,使教师间积极主动的互助成为可能。

2、合理调配同伴

同伴互助的参与主体是教师,人数可以是两个也可以多个。同伴的确认形既有由学校用行政命令指定的,也有自主合作的互助搭档。其中由学校指定安排的互助组多为同年级、学科的教师互助组、以促进新手型教师教学技能提高为目的的高带初教师帮扶组、由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中心学习组等。作为学校领导,应特别重视年级组、教研组、帮扶组等人员的安排,因为同组同学科的教师之间或师徒之间交流的机会、时间和话题内容相对更集中一些,开展同伴互助的机会也更多一些。组内教师间的差异是互助的动力,因此在人事安排时要精心考虑,合理调配小组成员,使组内形成知识结构、教育教学经验互补,气质、性格互补,教学风格互补的互补性结构。

3、建立利于互助的评价制度

要促进教师主动开展互助活动,必须改革以往较为片面的评价制度。在评价内容上,要由单纯的教学成绩评价转向教学成绩和教学过程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既看工作过程,也看工作态度;既看课堂教学,也看教研活动;既看优生比例,也看转差效果,其中,工作态度、合作、协调能力、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成绩应成为评价教师的主要方面。而评价一个集体,如教研组是否先进,要将组内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业绩和协作精神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这样的评价,才能引导教师以集体竞争取代单纯的个人竞争,形成

“组内合作,组外竞争,校内合作,校外竞争”的生动局面,从而达到教师间积极互助,共同提高。

4、利用网络资源,拓宽互助的时空

教师在校内互助交流的时间、地点、对象有限,有时人际关系也会影响互助的质量,因此,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解决这些难题,添置电脑等办公设备,建成校园网,开辟教育信息平台、网上论坛等,为教师广泛合作交流提供一片广 阔的天地。网络资源的利用可以使教师的“同伴互助”产生质的飞跃和提升。

综上所述,同伴互助是一种典型的依托群体支持的个体活动,是同事之间合作进行的协作性反思。它既是校本研修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有效策略。更重要的是,同伴互助有助于突破学校中教师之间的相互隔绝,形成一种相互协作、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教学研讨氛围,有效地促进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实践证明,同伴互助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1] 黄甫全:《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培训》,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朱宁波等:“校本教研中的教师同伴互助”,《教育科学》2005年第10期

5.“同伴互助,高效课堂” 篇五

第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通过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晨会活动;宿舍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美术兴趣小组;体育兴趣小组;手工兴趣小组等各种展示平台。为学生营造了“家园、花园、学园”式的校园环境,创建自主、互助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自信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第二、引领教师走专业化成长的道路。

学校工作中,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教师的素质,教师素质的提高,不仅仅是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更主要的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就目前条件下我们认为通过校本培训是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因此我校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继续重视做好校本培训工作。在校本培训中我们坚持立足本校实际,面向全体教师,以实施素质教育为重点,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目标,构建了自主对话式校本培训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而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学校领导重视、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为确保校本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将继续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教研室、教务处、教研组、骨干教师共同参与的培训管理机构,建立了分管副校长直接抓,教研室具体负责,教务处协助工作,骨干教师承担任务的工作机制。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很好的措施,由教研室具体负责,校本培训与教研活动自然而然地挂上了钩,避免了培训、教研互不沟通,挤占时间,浪费资源的不良现象。从我校实际出发制定了我校的《校本培训管理制度》,培训做到四固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培训人、定培训次数,规范的管理,有效的加强了教师的培训意识和工作热情,保证校本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立足学校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培训

经过培训总结使我们认识到校本培训工作一定要立足于学校的实际及教师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培训效果。根据我校师资队伍的现状,我们在注重实效的基础上,将重点开展了以下形式的培训工作:

1、师德培训

为了加强全校教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树立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淡泊名利的大教育思想,除了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外,在学校党支部的带领下,将在校内广泛开展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学习,并在全校教职工中开两项体验活动:一是参加家长会的体验;二是在教学中常与学生换位思考;同时积极配合教育工委、教育局开展“亮岗履职、爱生乐教”师德建设年活动,强化教师的责任心,通过师德培训与学习,教师更加爱岗敬业,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2、教育理论培训

听课、评课是教师工作中经常进行的一种教研活动,也是教师自我提高、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为了提高我校广大教师的听课评课水平,我校在以后的时间里专门组织一次《怎样听评课》的校本培训,聘请专家指导,实实在在的从如何听课、如何评课、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等三方面进行讲解,为广大教师做专业引领。通过类似的培训,使全体任课教师的听课、评课水平都有所提高,直接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3、教学能力和教育行为培训

为了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在教务处的安排下,全校教师将开展每学期每人上好一堂教学研讨课活动,在此基础上推出学校骨干教师观摩课等活动,现在全校四十多位教师能都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此项活动最大的受益者是教师。另外学校还继续与县进修学校紧密联系多形式、多途径的多派教师外出学习创造各种培训机会,外出教师培训回来后,必须把所学内容为本教研组教师进行二级培训,做到一人培训,全组受益。

4、教育科研能力培训

本着科研兴校的思想,在市教科所和县进修学校的指导下,我校将围绕“同伴互助,高效课堂”主题及《建立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推广制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市级课题,由分管副校长和教研室负责人分别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对教师进行教育科研能力的培训,要求教师进行学以致用的探究。在学习中反思,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及时发现自身教学行为上的得失问题,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实践中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5、教学基本功培训

针对市、县各学科开展的片段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针对教师实际,学校将不定期开展一些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如教师演讲、板书设计、钢笔字、粉笔字等竞赛活动,并选择好作品展出,调动教师积极性。

第三、建立互助小组。在“同伴互助,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学习任务主要在小组内完成,班级管理也是以小组为单位。因此,小组建设对于新的教学模式具有重大的意义。小组划分应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原则,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

(1)男女比例分配要适中。要想让小组的效益最大化,还必须注意小组内成员的性别搭配,也就是男女生比例要合理调配好。这样做有几点好处:一是思维的互补性。一般情况下男同学抽象思维较好,敢想敢做,思维跳跃性大;女同学形象思维较好;男同学粗心大意,女同学细心认真。这样男女同学搭配,会让他们在各方面的工作中都有一个很好的互补。二是便于竞争。小组学习既竞争又合作,如果男女比例搭配合适,老师可以在小组评比的基础上再开展男女生比赛,以此来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2)学生性格搭配要互补。在分组时,老师应该注意学生性格的差异,尤其是开放性的课堂,如果不把外向内向性格的同学搭配好,那么小组的同学在课堂中便不能很好的配合,让各小组都能抢到展示的机会。所以老师必须把外向的同学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织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外向的同学带动内向的同学,从而得到更好的提升。作为老师更应该不断对同学进行指导,让他们在课堂中能够充分的展示自己,把自己亮丽的一面显示出来,只有展示才会有提升,因为这样你才会得到不断的完善。

(3)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要结合好。同伴互助式教学,有助于同学间的互帮互助,那么作为班主任在排位时更应该注意,在同一个小组内,应该让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各科都有带头人,不能都偏某一学科,否则容易造成交流时无人交流,帮扶时没有优生可进行指导。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学科成绩,把各小组的同学根据学科优势和劣势进行合理的微调,这样更便于帮扶与交流。

(4)座位的安排要合理。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是同伴互助学习最好的效果,作为教师应该为同学们创设这样的机会,因此在座位的安排上应该有所规划,从而让学生会在同一小组内,优生可以相互探讨,后进生也可以非常容易的请教优生。一般来说,我们座位的排布是优秀生居中(通常是正副组长),中等程度和待转化生同学在两边,这样优生与优生可以随时交流,优等生与待转化生同学也可以随时进行交流。

(5)阶段性随机调整。小组内成员固定好后,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评比,也许会因为当初小组初建时无法预设的情况,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小组之间的实力出现一些问题,这时老师就应该及时的进行调整。该协调的协调,如果协调还不行,就应该考虑对小组成员进行调整。决不能怕麻烦,任其自由发展下去。第四、培养一批“小老师”。每位科任教师根据自己本学科的情况培养一批学习优秀、乐于助人的“小老师”。“小老师”有自己的职责,是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让“小老师”在小组或者全班充当“教”的角色,随时随地的帮助身边的同学,同时又在教中学,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找到快乐,也能不断提升自己。

第五、坚持做好七年级学生的衔接教育工作。主要通过开主题报告会、家长会、年段学生会、寄宿生大会、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及日常行为习惯等,以逐步适应“同伴互助,高效课堂”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和初中阶段的生活

第六、继续开展“半日教研”活动,促进教学管理上水平。1.推门听课,查看作业,与教师面对面,交流情况,发掘亮点,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2.加大常态调研监控力度,促进学校规范管理上水平。

第七、依托各教研组,增强教研活动实效性。加强教研组管理、建立并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做好集体备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的重要环节。因此我校制定相应的备课要求,定期检查备课情况,展示优秀教案,集体备课中要求做到“四定”、“五有”、“六优化”:即:“四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定时汇报反馈;“五有”即有准备,有专题,有记录,有学法,指导,有后进生转化措施;“六优化”即优化教学目标,体现整体性;优化教学内容,体现科学性;优化教学结构,体现顺序性;优化教学方法,体现启发性;优化教学手段,体现趣味性;优化师生关系,体现和谐性。坚持备课组成员相互听课,推广“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的方法,来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

第八、发挥“十佳名师”和“教研组”作用,扩大优质资源辐射面,各教研组在开学前都要制定好活动安排表,使活动开展更有计划性和实效性,以更好地发挥组内优质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名师在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教学研究上的引领作用,全面优化名师的辐射功能。

6.同伴互助协议书 篇六

为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带动年轻教师、新分配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使年轻教师、新分配的教师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 试与评价等方面得到提高,特别在课堂教学方法上尽快得到转变,加强同科目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骨干教师与年轻教师,新分配教师签定此协书,确定同伴互助关系。骨干教师职责:

1、指导年轻教师设计教案。

2、深入课堂听课,进行点评指导,且指导听课不少于5节。

3、给年轻教师提供示范课(不少于4节,每月一节),让年轻教师通过课例学习转变课堂教学行为与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4、指导年轻教师合理进行辅导与学生评价。

年轻教师职责:

1、主动学习骨干教师的备课方法与模式。

2、深入骨干教师课堂听课,学习课堂教学方法,每学期学习听课不少于5 节。并主动请骨干教师听课,虚心倾听骨干教师的指导点评,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3、认真学习骨干教师辅导的策略,评价的手段。

4、师徒要有记录,有反思。

共同职责:

同科目教师之间互相学习、相互交流,多进行“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三个方面的落实情况的探讨与研究。

教师签名:

学校盖章:

7.教师同伴互助活动记录 篇七

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形式,同伴互助、专业切磋、合作交流都非常有利于教师的成长。

一是集体备课。以年级组为单位、以同科目为小组的集体备课,每次都要由中心发言人准备具体内容,预先填好备课记录,与同组教师共同分析教材,明确各章节各课时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寻找教材内容与日常生活的交叉点,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选择教法与学法,制定出每节课的教学方案,仔细设计教学环节,多安排有趣的学生活动。凝聚集体智慧,优势互补,实现教师的共同提高。

二是互听互评。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课后,上课教师就教学思路、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进行总结、反思;听课教师对上课教师的优点与不足进行评议,同时提出建议。听课,评课,交流,既可以切磋教学方法,又能够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各自今后的努力方向,每位教师都能从中受益。

三是以老带新。利用老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人生阅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助力新教师的成长。如,传师德,培养新教师高尚的思想觉悟;帮教学,通过听课、观察教学过程,发现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带科研,转变新教师的观念,鼓励新教师参与学校的科研项目,提高新教师的科研水平。以老带新中,新教师的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也会影响老教师,在互补中扬长避短,实现新老教师的共同进步。

四是专题探讨。针对大家在教学中的困惑,筛选出共性问题,选择一些专题进行研讨,让教师各抒己见,提出解决策略。专题可以是课程统整、学科整合、教学策略、学困生的教学等。通过专题研讨,帮助教师明确现阶段新课程教学的重点和应注意的问题,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和科学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五是课题研究。课题研究中,单个教师的力量很薄弱,不仅实验数据不够充实,而且研究时间有限,对问题的分析可能不全面、不深刻。同伴互助式的课题研究能够弥补这些不足。几个教师组成课题组,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同事进行深层次的研讨,实现教研资源的互补和共享,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同伴互助依托群体支持,有助于打破教师之间的隔膜,形成一种相互协作、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教学研讨氛围,促进教师在互补共生中快速成长。

8.“趣味语文”同伴互助学习小组 篇八

互助学习小组的形式,通过在小组活动中发挥每个青少年在不同领域的学习特长,取长补短,互帮互助,从而提升青少年自身的问题解决、朋辈协作、沟通交流等各方面能力。

2015年2月4日到6日,为了提升社区青少年语文学习积极性,培养青少年同辈群体之间的互助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善社会服务中心联合江村社区举办了“趣味语文”同伴互助学习小组活动。

学习小组活动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语文基础知识趣味课堂,设置“我们拼了”,“成语擂台”,“汉语听写能手”,“谁是故事王”等环节。第二部分知识面拓展,包括参观消防科技馆及古龙酱文化园等环节。

活动一开始,同学们根据社工的引导分成了8个小组,通过激烈的探讨,纷纷选出了小组组长,取队名以及团队口号。当社工报到每一组时,每组成员齐呼队名和口号,都不干示弱,希望能够在本次活动中发挥出团队最好的水平。在社工介绍本次活动主要环节后,每个小组立刻开始“排兵布阵”,但如何可以让自己的小组可以发挥最大的优势呢?这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难处。社工引导同学们需要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优势,这样才可以发挥团队最大的力量。此后,小组成员们开始讨论各自在语文学习中各自擅长的部分,根据活动环节,安排小组成员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做代表,其余组员齐心协助。通过“我们拼(音)了””成语擂台”“汉语听写能手”,“谁是故事王”等几个环节的趣味比拼,每个小组都表现出良好的团队精神,最终第七组以微弱的优势取得了最佳团队奖。

此外,本次活动还将课堂内外相结合,参观消防科技馆,模拟逃生技巧,了解消防知识;游古龙酱文化园,亲手制作酱油,了解酱油制作过程。拓展知识面,提升学习动机。

9.教师同伴互助活动记录 篇九

尊敬覃晓茜老师,亲爱的各位成长团成员好,很高兴在这里为大家作宣传队的工作总结。因为上学期我不在任,不了解上学期的工作内容,所以在这里我主要总结这个学期的工作。

1、新学期一开始,我们宣传队需要努力完善成长团的新浪微博和心理咨询中心的网站的管理制度。在关于成长团的微博这方面,我交给我们队的黎秋霞来管理,成长团的每次重要活动都在微博上有更新,以便与大家一起分享活动中的喜悦;在心理咨询网站这方面由我来管理,网站的更新基本上和微博是同步的,这学期记录了关于成长团招新,心理杂志招编辑,“5.25”系列活动的动态。虽然我们的微博不是经常得更新,但是因为这个微博和网站是代表成长团和心理咨询中心的,不代表个人,所以在发表任何信息之前都需要慎重考虑是否会对成长团和咨询中心造成影响。

2、3月底宣传队需要为心理杂志的制作招编辑做准备。首先我们需要制作招新展板,但是因为我们对展板的内容编辑及排版设计缺乏经验,修改了几次也一直没有做出理想的展板出来,最后在覃老师的帮助指导下才完成了展板的设计。不过最后展板展出时,没有做其他的大方面的宣传工作,导致招新效果不是特别理想。

3、6月15号,我策划好的成长团庆功宴在这天举行了,我们是先去玩密室逃脱再去吃饭。本次庆功宴进行的比较顺利。庆功宴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大家能相互认识,二是玩的开心。在大家能相互认识这方面我觉得做的还不错,密室逃脱是团体游戏,玩这个游戏时大家

能一起交流想办法逃出密室;不玩的时候可以几个人一起玩桌游等等。吃饭的时候覃老师叫大家围在一起自我介绍,聊天,这样也能互相认识。因此这个目的还是能达到了。不过在玩的开心这个目的没有达到,因为密室逃脱虽然很新颖,大家都没玩过,也就没有经验,大家分两组玩这个游戏都没有挑战成功,会有一点挫败感,没有挑战成功后的喜悦。而且在盛世鸿发海鲜酒楼吃的菜是提前几天就团购了的,真正来吃饭的人数又有些变动,菜量有点少了,大家可能没吃饱或是吃的不是很开心,所以以后订餐时一定要考虑好够量。还有整个庆功宴实施过程中也有些做不到位的:在集合时,负责人没有提前来等待,让准时到的人找不到负责人。玩密室逃脱的地方和吃饭地方安排得有点远了,一个在西大正门一个在西大东门,因此在赶路上也花了不少时间,又比较奔波劳累。所以活动前或是活动过程的每一件事都需要计划清楚,做得到位。

通过本学期的工作,我也发现了我自身的不足:

1、在每一件工作上,我没有与我们队所有队员沟通清楚,经常只把工作要求跟队里的一两个人说而已,这样如果这几个人突然临时有事的话,在工作上就缺乏人手,工作容易受到影响。

2、在写活动策划,细节方面,比如时间地点等的安排,没有仔细考虑清楚,让活动进行得不是特别顺利。

10.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 篇十

作者:报刊社点击:267次发表日期:2008-11-27

——在情境培训中获得校长专业成长

泉州第六中学吴鹏飞

【摘要】校长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情境培训的主题使自我反思有着明确的指向;现场考察基础上的集体“教育会诊”,展开“活学活用”的同伴互助以及专家的专业引领,理论指导,即可启发、帮助受训者进一步掌握更为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三者的有机整合使校长能在情境培训中获得专业的成长。

【关键词】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情境培训

参加福建省“十一五”第一期中学骨干校长培训班,经过第一阶段的集中理论学习,每位学员都带着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学校、自己的工作,开始了返回原单位结合工作实践开展课题研究的第二阶段学习。期间,福建教育学院又组织了中期的跟踪指导——情境培训,让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三位一体有机整合,有效促进了作为参训者的校长获得专业成长。

指向明确的自我反思。本人所在的泉州第六中学是一所有九十多年办学历史的老校,现有初中、普高、职高不同的办学层次和类别。结合学校的发展状况,我确定的是“如何通过人本化管理推进教师队伍建设”这一研究课题,希望通过学校教师队伍的现状、存在问题、关键症结的分析,寻找有效的管理对策,形成有推广价值的管理策略。以此为契机,进行的学校管理的自我反思指向是十分明确的。在接到进行跟踪指导情境培训活动的通知后,学校领导班子的成员进行了沟通,大家都认为这是展示学校办学成果并借助专家和同行的智力支持和帮助做好课题研究和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大好机会。于是,我们分别召开学校领导班子和部分教师专题会议,对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进行了交流,对学校的办学经验、管理思路和策略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形成了研究的中期报告并总结了学校多元化办学的情况。

同伴互助与专家引领。情境培训的首个环节是专家和同学们采用实地考察校园文化建设、深入课堂听取常态教学课、召开座谈会听取情况汇报等多种途径了解情况。泉州第六中学作为一个现场培训点,需要接受老师和同学的现场考察。与接受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工作评估不同,学校没有感到检查的压力,而是大胆暴露困惑和问题。在学校“自我反思”提供研讨素材的基础上,小组全体学员集中在一起,依据所学教育教学管理知识,围绕本校初中、普高、职高分类推进的多元化办学方略和管理的信任策略、发现策略、文化策略分步推出的多维激励管理思路进行集体“教育会诊”。同为校长,培训班的同学们无私地展开“同伴互助”,畅所欲言,活学活用,共同探讨了学校制度化建设,尤其是如何建立高效教师评价机制以应对评聘分开等现实管理难题,把“死”的理论变成“活”的研讨。“会诊”中,由于学员自身及所在学校情况不同,看问题角度不一,多次出现观点交锋和思维火花迸发的情况。省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处程灵副处长、莆田一中吴智园校长(特级教师)、泉州师院干训处王宏主任等专家进一步发挥“专业引领”,理论指导,帮助我们掌握更为科学的思维方式,还本清源。发达地区校长们的开拓精神、困难地区校长们的艰苦奋斗精神产生了真诚的共鸣,让参加培训的校长们又有了新的共识、新的努力方向。

“三位一体”帮助发展。校长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平时的自我反思往往只是局限于自身行为,缺乏先进理念、先进经验作为“支架”,难以发现理想与现实(教学设想与学生实际获得)之间的差距。校长之间的日常交流由于缺乏敞开自我的相互评论与合作学习,也难真正体现“同伴互助”。校长培训的“专家引领”又往往没有源于工作实际的共同问题,缺乏以案例为载体,只谈理论与原则,只罗列现象、抓不住关键事件,只有教育叙事、缺乏穿透经验的理论方式。而这次中期跟踪指导和情境培训,学员们通过实地观

上一篇:创意采访mv策划案下一篇: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的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