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与情感读后感

2024-07-04

理智与情感读后感(精选8篇)

1.理智与情感读后感 篇一

Book Reading

Jane Austen(1775-1817)

“Sense and Sensibility”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April 2010)

information about the writer: An English writer, who first gave the novel its modern character through the treatment of everyday life.Although Austen was widely read in her lifetime, she published her works anonymously.The most urgent preoccupation of her bright, young heroines is courtship and finally marriage.Austen herself never married.Her best-known books include PRIDE AND PREJUDICE(1813)and EMMA(1816).Virginia Woolf called Austen “the most perfect artist among women.”

Extract: 1.As these considerations occurred to her in painful succession,she wept for him, more than for herself.Supported by the conviction of having done nothing to merit her present unhappiness, and consoled by the belief that Edward had done nothing to forfeit her esteem, she thought she could even now, under the first smart of the heavy blow, command herself enough to guard every suspicion of the truth from her mother and sisters.2.But it was a matter of great consolation to her, that what brought evil to herself would bring good to her sister;and Elinor, on the other hand, suspecting that it would not be in her power to avoid Edward entirely,comforted herself by thinking, that though their longer stay would therefore militate against her own happiness, it would be better for Marianne than an immediate return into Devonshire.3.She received the news with resolute composure;made no observation on it, and at first shed no tears;but after a short time they would burst out, and for the rest of the day, she was in a state hardly less pitiable than when she first learnt to expect the event.My comments: The story in this book concerns two sister, Elinor and Marianne Dashwood Along with their mother and young sister, they were evict from their residence Norland Park after the death of their father, they moved to a country cottage offered by a generous relative with on other choice.Whereas Elinor is a sensible, rational creature, her younger sister is wildly romantic.I like both of the sisters very much.Elinor loves Edward not because his status and fortune but his excellent personality.When she heard Edward has engaged with Lucy, Elinor still tries her best to control her emotion and accept the fate.She doesn’t tell anyone about her sadness even her sister and mother just because she doesn’t want to bother them.Later, although Edward is abandoned by his mother and fiancée, Elinor still loves him the same as before.Finally they got married and find their happiness.As a female at that age of England, it is not easy to keep being sane.But Elinor does it, her love for her sister, mother and Edward are so pure and self-giving.Maybe this is one kind of female’s arousal.In contrast, Marianne just wants to find a husband who is not only

handsome but also gentle and charming.So she is attracted by Willoughby who is dashing and fiery, and she never pays attention to Brandon who loves her deeply just because he is much older than her.Unfortunately, Willoughby marries another girl who is rich, though he has engaged with Marianne.When Marianne is forsaken by Willoughby, she becomes self-abandon and tearful every day, which makes she becomes so silk that she almost lose her life.Finally, under her elder sister’s persuader, Marianne restrains her sensibility and marries Brandon.Although Marianne does not as sensible as her elder sister, I also appreciate her courage—to love the person she loves and express the emotion she wants to.Life is combined with sense and sensibility.Of course it’s never easy too distinguish one from the other.Half sense and half sensibility also is difficult to be balance, most times we just take everything for granted.As for the fact, that’s a king of life.Sense and Sensibility is absolute worth reading.The foremost of the book is that it still can direct people in the discussion of sense and sensibility, moral and criterion nowadays.It reminds us that choose to be sensible, we will be more mature.

2.理智与情感读后感 篇二

一、从这部书中看简·奥斯汀的母性形象

从这部书的整体分析来看, 简·奥斯汀实际上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书中母亲的憎恶。在这部小说中, 主人公埃莉诺的母亲达什伍德夫人是一个平庸且喜欢感情用事的人物, 她是一个普通且愚蠢的家庭主妇, 追求浪漫, 但是对生活却几近无知。尽管她和丈夫达什伍德先生已经有了三个孩子, 但是她性格中追求少女般浪漫的情怀依然像年轻的时候那样强烈。她在自己的丈夫不幸去世之后, 并没有积极地投入到全新的生活中去, 而是多愁善感, 反复哀伤, 整天把痛苦挂在自己的嘴边;在被自己的继子赶出家门后也没有用理智的心态去看待一切, 而且她追求少女般浪漫的无知的生活态度也影响了自己女儿玛丽安对待爱情的看法, 也给女儿带来了一定的痛苦。但是, 简·奥斯汀并不是不留余地地对母亲进行批判, 在女儿玛丽安结束和威洛比的爱情之后, 她表现出了一个母亲应有的对女儿的同情和关爱[1], 这也给了简·奥斯汀一些没有去毫无节制地批评她的感情用事和不理智的理由。

从小说中简·奥斯汀对于达什伍德夫人的态度我们可以知道, 在整个《理智与情感》一书中, 简·奥斯汀自始至终推崇的观点就是人的一生不能被情感所左右, 而应该由自己的大脑来控制情感。作者对于有强烈的情感但缺少相应的理智的人不时地进行批评, 但是对毫无情感的人却是鄙夷和不屑的。简·奥斯汀追求的理想境界就是理智和情感应该相互平衡, 这样的生活才有价值和意义。

二、理智的喜剧

在这一部分不得不提女主人公埃莉诺, 她虽然年纪轻轻, 但是却头脑冷静。在对待爱情上, 她并没有像她同样年龄的女子那样, 对爱情比较疯狂, 一旦陷入爱情就无法自拔, 完全被爱情冲昏了头脑, 做事不经过大脑。埃莉诺是个理智在自己生活中占上风的女子, 首先从她的择偶标准就可以看出, 她追求的不是外貌, 不是家境, 而是内心和品格。她爱上了爱德华之后也是这样, 并没有完全陷入爱情的甜蜜之中, 还保有自己的理智;在和爱德华分手之后, 她虽然悲痛, 但是还有理智, 自己的行动做事还是由理智所支配, 在悲伤之后重拾自己, 像往常一样交际应酬。最终, 她收获了爱德华的感情, 收获了真正的爱情。她的生活可以说是一部由理智所主导的喜剧。当一个人能够清醒地看待自己所遭遇的坎坷和挫折时, 就能够将一切的悲剧转化为喜剧。

三、感情的悲剧

这里主要提到的是埃莉诺的妹妹玛丽安, 玛丽安和她的姐姐在小说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玛丽安是一个感情极其丰富, 心思极其细腻的女子, 她比较多愁善感, 在爱情上一味地追求浪漫, 甚至把浪漫作为择偶的关键标准。在和浪漫多情的威洛比认识并相恋之后, 她就无法自拔地陷入了对爱情的盲从之中;在威洛比抛弃她之后, 她难忍悲伤, 于是一蹶不振, 自暴自弃, 甚至差点结束自己的生命。由于她太过于感情用事, 忽视了自己的理智, 导致她经历了如此的悲剧。但是后来也能够正视自己的错误, 在姐姐的教导下找到了爱情。在她身上, 简·奥斯汀想要说明的是, 一个人如果做事缺乏理智, 只凭感情用事是不行的。那样会让自己的生活一团糟, 使自己陷入僵局之中。所以, 在感情用事之前还应该有必要的理智, 这样理智和感情相互配合才算完美[2]。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明白, 在小说中, 几大主人公的性格和遭遇都论证了用理智生活的人是喜剧, 用情感生活的人是悲剧这个论点。作者一再强调, 生活不应该只有感情, 感情固然是生活不可或缺的, 但是, 生活还应该有理智, 不要让情感来左右生活, 那样生活就会变成一场悲剧;自己的行动应该由自己的大脑所支配, 这样的生活才算是喜剧。全书虽然描写了两姐妹不同的遭遇, 但在最后都是理智占了上风, 作者给她们安排了美满的结局。小说以喜剧开场, 中间穿插了姐妹俩的生活遭遇和作者对待感情和理智的态度, 最后又以喜剧结尾, 让人不得不感叹这部小说的巧妙之处。

摘要:简·奥斯汀是十九世纪英国杰出的小说家, 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有影响力的女性作家之一, 她最著名的小说有《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爱玛》等, 为我们了解英国文学提供了契机和途径。本文着眼于她的《理智与情感》这部小说, 在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爱情、经历的挫折和不幸遭遇之后, 提出了用理智去生活, 那样生活才会像一场喜剧;而用情感去生活, 那么生活就会变成一种悲剧的论点, 并且用这本小说去论证这样的观点, 带给人们一些思考。

关键词:简·奥斯汀,《理智与情感》,喜剧和悲剧

参考文献

[1]李永霞.演变的憎恶——奥斯汀三部代表作中母亲形象的解读[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 (04) :27-28.

3.情感与理智 篇三

在人类一切事业中,情感都是原动力,而理智则有时是制动器,有时是执行者。或者说,情感提供原材料,理智则做出取舍,进行加工。世上决不存在单凭理智就能够成就的事业。

所以,无论哪一领域的天才,都必是具有某种强烈情感的人。区别只在于,由于理智加工程度和方式的不同,对那作为原材料的情感,我们从其产品上或者容易认出,或者不容易认出罢了。

情感和理智是一对合作伙伴,如同一切合作伙伴一样,它们之间可能发生冲突。有几种不同情况:

其一,两者都弱,冲突也就弱,其表现是平庸。

其二,双方力量对比悬殊,情感强烈而理智薄弱,或理智发达而情感贫乏。在这两种情形下,冲突都不会严重,因为一方稳占支配地位。这样的人可能一事无成,也可能成为杰出的偏才。

其三,两者皆强,因而冲突异常激烈。然而,倘若深邃的理智终于能驾驭磅礴的情感,从最激烈的冲突中便能产生最伟大的成就。这就是大天才的情形。

通常认为,理性和情感是两种不同的心理能力,它们各在其位,各司其职。一般来说,理性还往往被看做高级的能力,享有真理在握的荣誉,而作为低级能力的情感则被看做对真理的干扰。因此,历来理性一直被视为学术研究的基础,而情感则最多只能成为艺术表现的对象。然而,事实上,人的心灵生活原是一种混沌,理性与情感的划分只具有十分相对的意义。

柏拉图把人的心灵划分为理性、意志、情感三个部分,并断定它们的地位由高及低,判然有别,呈现一种等级关系。自他以后,以理性为人性中的最高级部分遂成西方哲学的正统见解。后来也有人试图打破这一正统见解,例如把情感(卢梭)或者意志(费希特)提举为人性之冠,但是,基本思路仍是将理性、意志、情感三者加以排隊,在其中选举一个统帅。

能否有另一种思路呢?譬如说,我们也许可以这样来看:在这三者之间并无高低之分,而对其中的每一者又可做出高低的划分。让我来尝试一下——

理性有高低之别。低级理性即科学理性、逻辑、康德所说的知性,是对事物知识的追求,高级理性即哲学理性、形而上学、康德所说的理性,是对世界根本道理的追求。

意志有高低之别。低级意志是生物性的本能、欲望、冲动,归根到底是他律,高级意志则是对生物本能的支配和超越,是在信仰引导下的精神性的修炼,归根到底是自律。

情感有高低之别。低级情感是一己的恩怨悲欢,高级情感是与宇宙众生息息相通的大爱和大慈悲。

按照这一思路,人性实际上被分成了两个部分,一是低级部分,包括生物意志、日常情感和科学理性,一是高级部分,包括道德意志、宗教情感和哲学理性。简言之,就是兽性和神性,经验和超验。丝毫没有新颖之处!我只是想说明,此种划分是比知、情、意的划分更为本质的,而真正的精神生活必定是融知、情、意为一体的。

■编辑张金余

E-mail:beiyuan98@126.com

4.理智与情感读后感 篇四

学妹最喜欢的小说,说揭露了很多人性的丑陋面。如果你想了解一个人就去了解她喜欢的小说电影和音乐,所以我就行动了,否则像我这般挑剔(懒惰)的人怎么会看评分只有7.9的小说。不过总比喜欢看无聊的杂志好一万倍。

全书基本就是在描述两姐妹的整个恋爱择偶历程,有坎坷有成长。不过整部小说的元素不外乎舞会晚会聚会,她去她家拜访,他去她家拜访,农村到城市城市到农村,他忽然要离去,他又不期而至,他俩订婚了吗,他俩决不能订婚,他俩怎么订婚了,不用干活都活的那么潇洒,当然了,我知道靠的是继承的财产,但是请允许我不喜欢在小说里看到那么多因为财产而生的情感纠葛。威洛比没钱还自私虚荣无节制,最后背弃真爱傍富婆,露西一心只想攀高枝,攀到哪枝算哪枝。爱德华善良怯懦没啥眼界却又无比固执,违背母亲意愿被逐出家门,朋友设法帮助他让他和露西过上好日子,约翰夫妇希望俩妹妹飞上枝头变凤凰就更不必说了。所有这些更像是街头巷尾八卦的那些生活琐事,缺乏感染力和生命力,无法直击内心。倒是姐妹俩的性格着墨很多,姐姐一直的理智隐忍克制,妹妹初始的率性感性理想化到后来的成熟稳重,但是对白冗长(我懂,英国人吵架的时候都像是在读莎士比亚),尤其姐妹间的对话总是说教,再加上最后的结局总给人一种童话故事或者动画片的感觉,毫不夸张的说,冰雪奇缘是这本小说的缩略版。

5.理智与情感读后感 篇五

《理智与情感》中作者的这份冷静自制在人物和情节上可见一斑,光剧情就很值得玩味。爱德华,埃莉诺和露西的三角关系中,爱德华不算越格,埃莉诺无可指摘,这两人的言行基本符合绅士和淑女的规范,只是现实中这样两个人恐怕是注定无缘了。小时候看过95版的电影,爱德华是休格兰特演的,英俊迷人,木讷不善言辞,大体是好男人的印象,时隔多年来看书,倒是觉得书里的人逊色了,爱德华就是个普通男人,有绅士的基本品质,无特别过人之处。大多数男人对婚姻远没女人那么计较,有些人一时不查做出错误的决定,并不会修正,或者是责任,或者是懒惰。放在现实中,爱德华也就和露西这么无可无不可的一辈子过下去了。95电影中埃莉诺的扮演者是艾玛汤普森,我到现在还记得电影频道的主持人说演员年纪太大和原作不符。他大概也不知道汤普森是哪号人物。埃莉诺的这份克己也真是不像芳华正茂的少女,倒是挺符合汤普森的实际年龄。现实虽然没戏,小说终归是小说,一点巧合,一点意外,还是能促成一段缘分。

这里不得不提露西罗伯特这对。爱德华因为想和露西结婚,被母亲大人剥夺继承权,并以永久指定的形式,转给弟弟罗伯特。谁知最后娶了露西的是罗伯特,而且还享有不可剥夺的继承权。实在是很佩服奥斯汀阿姨想出这么个荒唐又符合情理的大反转。书里写作者认为他们将过上富裕的人生,完全没有附加任何强烈的道德判断,倒是认为像露西这样非常努力想要获取一样东西的人,最终总会成功。那口吻谈不上赞赏,但现实中的事大抵如此。

书名虽然是这样,奥斯汀似乎还是更赞赏理智一些。埃莉诺的理智没有造成悲剧,玛丽安的情感却需要第二次机会。威洛比作为典型的渣男没什么可说的。只是作者借埃莉诺的思考难得地评价了一番,“为了达到追求虚荣的可耻目的,他不惜损人利己,结果卷入了一场真正的爱情,但是对奢侈的追求,或者至少是由此引起的拮据,又要求他牺牲这真正的爱情”,还有“先前,他不顾道义,不顾情感,不顾一切利害关系,从表面上割断了这股爱情。可是现在,这种爱情再也得不到了,却又支配了他的全部思绪。”除开《劝导》,奥斯汀对道德评价不算太有兴趣,在她眼中事实就是事实。大概奥斯汀自己也觉得渣男太渣,让他受点良心上的折磨也算是符合标题后半”情感“的主题。还有其它一些渣男有所忏悔的桥段,在以后的小说里是看不到的,现实里也实在不多。凭奥斯汀的理智绝不会给他安排“出门给车撞死”此类大快人心却不符合常理的结局,威洛比最后娶了个富婆算是称心如意。典型的奥斯汀笔法。

6.理智与情感英文读后感 篇六

After watching the film Becoming Jane played by Anne Hathaway and reading the book Sense and Sensibility , I feel complicated because it seems that all in Jane’s life, she made a decision between sense and sensibility. The book could be regarded as her real story or someone else’s. Who knows? Love and sense are enemies at any age.

There was an important person in her career, the authoress Mrs Radeliffe whose novels were filled with romance, danger and terror, anything her life was not.

At that time, a woman’s dream of being an authoress was not so easy to come true. As if the writing a woman did not display the greatest powers of mind, knowledge of human nature, the liveliest effusions of wit and humour. And people thought having a wife with a literary reputation was nothing short of scandalous. But with an independent thought, she made it!

In her love world, there were two men. One was Tom Lefroy, a handsome, social guy but totally depending on his uncle. Another was Wisley, a booby having a respectable property of 20xxa year, in addition to even greater expectations as Lady Gresham’s heir. So Tom standed for love or sensibility and Wisley standed for money or sense.

Jane didn’t believe the saying “Affection is desirable, money is absolutely indispensable.” In other words, she gave up a splendid home, a comfortable life and chose Tom. But when she found their love will destroy Tom’s family, her sense told her to make the great decision to leave him to avoid a long slow degradation of guilt and regret and blame.

What a pity she can’t marry with the one who she doesn’t love even a loved one!

In her short life, Jane Austen wrote six of the greatest novel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Tom Lefroy had a successful career as a lawyer and named his eldest daughter Jane.

7.理智与情感读后感 篇七

消遣性接受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戏剧冲突感”, 是电影在叙事上的一系列情节对比组成, 《理智与情感》就是两种情绪的对比, 在这一正一反的对比中, 情节之间环环相扣、前后呼应, 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

两位女主人公性格迥异, 是理智与情感相互结合的两种不同表现, 艾连娜外表冷静但内心情感丰富;妹妹玛丽安外表狂野, 实则内心脆弱。影片中两姐妹一直处于对比中, 编导艾玛在改编中对于玛丽安与威力乐比那段悲剧性爱情的侧重描绘, 加深了玛丽安与埃莲娜的对比。电影剧本以大段篇幅描绘玛丽安与威乐比的恋爱场景, 轰轰烈烈却以悲剧结束, 而对埃莲娜和爱德华上校的情感描写只是在开头和结尾提及, 这种不平衡性加深了观众对于玛丽安这一角色的重视。西方社会重视悲剧, 故事以一种看似皆大欢喜的结局作为结尾, 电影更倾向于表现玛丽安对威乐比的悲剧性爱情的牺牲。按照本雅明的消遣性接受观点, 只有加强故事情节的对比性和戏剧性, 才能在抱着消遣态度观赏电影的观者心目中留下痕迹。

二、理智与情感思考

按照礼节与同父异母的哥哥一家人吃饭, 即使相互看不惯但还是要表现礼貌;上校知道却不愿说出威乐比的情况;还有爱德华年轻时的婚约, 这些都意味着社会的理智对于人的约束。埃莲娜与爱德华、上校对玛丽安、露西对爱德华的情感都是默默地付出。而玛丽安和威乐比可以看做是两个渴望摆脱理智束缚的角色, 他们都很喜欢莎士比亚, 都渴望戏剧性的情节在现实中上演, 摆脱社会秩序, 两人的恋爱就是现实版的莎士比亚戏剧。影片中提到了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心灵契合, 突破阻碍, 说变心就变心, 哪能算是爱, 哪能任凭泯灭, 不, 爱是永不褪色的印记, 纵有狂风暴雨……”她由苦苦坚持到被抛弃, 依然为威乐比辩解, 大病一场、结婚, 就像是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重新上演了一遍莎士比亚戏剧, 也算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完成了自己的愿望。影片结尾处是威乐比骑马在远方观望玛丽安结婚, 然后走掉的镜头。这是威乐比在内心对玛丽安的一种呼应, 电影其实并不是以玛丽安走向理智, 选择一个可靠而又殷实的上校结婚而放弃了自己的感性追求结束的, 她嫁给上校其实是对于威乐比生活放荡, 娶一个贵妇人的呼应, 两人的戏剧性爱情其实并未结束。

三、编剧的“期待视野”

简·奥斯丁作书于18 世纪末的维多利亚时代。李安的这部电影 (1995 年) 由艾玛·汤普斯编写, 获得了当年奥斯卡的最佳编剧奖。当时艾玛在1995 年与布纳格结束了6年婚姻, 现任丈夫是剧中威乐比的饰演者, 《理智与情感》对于她来说意义非凡。

约翰·伯格在《观看之道》中提过:“我们观赏往昔的艺术品, 不同于前人的方式。”苏珊·朗格有句名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读者都有属于自己的“期待视野”, 这种期待视野由艾玛所有的前见构成, 结合本人的具体情况, 她更容易把自己对于女性情感与婚姻的理解、对于故事情节的发展、对于电影时代人们观看方式的转变融合在作品改编中。比如电影中埃莲娜的形象并不像小说中那样的“极度理性”, 具有极强的自制力, 而是从冷眼旁观变成了冷嘲热讽, 显得更率直, 也更尖刻。她也不是18 世纪那种极度重视风俗礼仪的社会中性格极度隐忍的女性, 而是在艾玛笔下有意无意地具有了20 世纪女性的反叛思想。

四、关注社会风俗

李安在拍摄之前从未读过奥斯丁的小说, 电影删去了小说中大量的人物对话和内心独白, 只留下了几对主人公之间互相发生的故事, 符合英国趣味。此外, 导演尽量还原了奥斯丁小说中的写作环境, 在镜头中对英国乡村庄园、礼节风俗等都做了详尽的描绘, 对于编者设定的埃莲娜和爱德华充满浪漫气息的一吻做了删减, 有一种浓郁的英国乡村风格, 更加表明作者对于当时英国传统的尊重。

摘要:《理智与情感》是李安在其早期探索西方电影风格过程中的一部重要作品, 也是对简·奥斯丁小说最成功的一次改编。这是他第一次导演西方题材的电影, 大牌编导、演员聚集的阵容对于当时的李安来讲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本文从电影手法和改编主题分析该影片的创作特点, 探究李安的创作语言。

关键词:消遣性接受,戏剧冲突,理智与情感

参考文献

[1]沈渭菊.重塑经典--电影改编视阈下的《理智与情感》[J].甘肃社会科学, 2013 (07) .

[2]李容.《理智与情感》和奥斯汀的心灵风景线[J].电影文学, 2014 (05) .

[3]王静.解构电影《理智与情感》中的二元对立[J].电影文学, 2014 (11) .

[4]刘丰振.《理智与情感》中玛丽安的性格分析[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 (08) .

[5]熊卉.《理智与情感》中的女性形象分析[J].芒种, 2014 (07) .

8.理智与情感 篇八

我想单刀直入用最简单最直接的词来形容它们的不同性格:RAV4属于理智派,翼虎属于情感派。RAV4承袭了丰田的传统,有着理性的功能性与实用性,理性的车身用料,甚至带有些运动感觉的精准驾控也能让你感受到理性的一面;翼虎能让你更多感受到它情感的流露,包括用料十足但谈不上多精致的内饰、舒适柔韧的底盘悬架,甚至那还算强劲的动力也并不突兀。

性格——截然不同

如果你第一次进到RAV4车里,随手摸去几乎到处都是硬邦邦的材料,这的确很难让你感受到那种高档感。但别急,你们相处时间越长,你越能被它这种甚至斤斤计较的理性吸引而非排斥,因为它并不掩饰自己的实用路线,相反却有着简单的性格、日常的实用、驾控的直接。如果把它比作一个人,它就像一个没有心计、只求付出不谈回报的仆人。

如果你也充满理性地把RAV4当作生活中的工具,不论是代步还是出游,它总必兢兢业业完成任务。在此之外你便不要再有太多非份之想,比如硬要把它当作个生活伙伴,它就会有点不解风情了。

感性的翼虎完全是另外一个性格,它好像生来就要成为你情感上的寄托,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或看或摸,它都给你一种满足感。开在路上,它有厚实的发动机声响和舒适的悬架,车里触手可及之处也都是软质材料,几乎全方面的感官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如果你也有着对情感交流的渴求,那就让翼虎充分它的性格与优势吧。

理智地分配资源

丰田RAV4对内饰用料的稍显节俭不由让我想起一句话:很多事情的比拼都是在有限的资源前提之下的。

比如做汽车杂志,就有时间、人力、资金等很多方面限制,我们努力的方向也只能是在有限的资源之下能把杂志做到最好。厂家打造一款车不也是如此吗?不计成本肯定是不现实的,怎样分配有限的资源来打造最符合市场与品牌定位的车才是大学问。

显然,丰田把更多资源运用到了对新一代RAV4的外观内饰设计上,运用到了对新动力系统的匹配中,甚至还运用到了对底盘悬架的调校上。作为城市SUV的鼻祖,RAV4进一步把城市驾驶的简单性发挥到了另一个高度。它处处的实用让你几乎能忽略整个的驾驶过程和动作,相比之下豪华的质感或高档的用料也并不是那么必需的事了。

除了驾驶的轻松,它的理智更体现在这次升级换代的针对性上,它把上一代RAV4的两个短板统统解决掉了:沉闷的内饰改换成了富于层次甚至多配色的时尚风格,一跃成为级别之翘楚;4AT自动变速器也升级为2.0L的CVT和2.5L的6AT。

RAV4打造的是一个理智的车,它不追求某个方面的极致,但各方面的平衡让它朴实而实用。培养一名全能选手绝不比培养一名专项选手容易,从这个角度看,RAV4还是很见功力的,当然这也是丰田一贯的传统。

撩拨情感的心弦

在情感诉求上,翼虎也发挥了福特一贯的优势,也展示出了某种高档的质感。

翼虎那舒适中不乏支撑的底盘是它情感路线的典型体现,对路面坑洼的充分过滤让你能放松身心,弯道中的支撑又好像透露着一点挑逗。触脚可及的2.0T发动机力道不知道会不会让你想起路虎极光,它强劲而不突兀,在公路上无疑是游刃有余的,只是在越野路况里对动力的控制并不那么收放自如。

好在翼虎有着非常勤恳的四驱系统,不像很多城市SUV的适时四驱系统那样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前驱状态,从仪表盘上你可以看到它在快速起步时为后驱,巡航时为前驱,几乎所有时间它都在勤恳地分配着扭矩而不是只等驱动轮打滑才出来干预。这样的四驱系统让翼虎有更好的公路性能和越野能力。

翼虎的质感还来自发动机的厚重声音、温馨的内饰氛围、丰富的配置,甚至包括那并不精致的内饰。另外,我还要强调一下它的外形,尤其是紧凑中蕴藏肌肉感,用繁简适度的线条勾勒出的张扬前脸,如果说有什么缺憾,那就是尾部给人的印象远没有前面和侧面那么深刻。

有个性但不偏执

有个性不难,难在不偏执。

不论理智派或是情感派,只要不偏执,都会成为人们喜欢的类型。好在,RAV4和翼虎都把个性控制得不错,并没有过度或偏执。

RAV4的外观就不偏执于理智,甚至还让我们看到了激情的一面。它把上一代背在身后的备胎转移到了行李厢下,前脸采用了丰田的新脸谱,这样的变化让RAV4明显年轻和运动,你很难再把这两代RAV4的外形联系在一起。这种时尚更体现于RAV4的内饰设计,尤其是高配车型的双色搭配风格。

情感派的翼虎,也并未任由情感泛滥,它在公路上依然有着出色的驾乘稳定性,在弯中也提供了足够谨慎的支撑。2.0T的动力也保持着应有的冷静和淡然。

RAV4还在理智的上带有了些运动与激情。我也本以为RAV4不该和运动有什么联系,尤其是在赛道里有了并不太乐观的感受之后。这次,当我花更多时间在城市道路上驾驶和感受它后,我改变了很多看法。没错,即使你把换挡杆放在S挡,它能提供的激情也依旧有限;但关键是要激活这款2.5L车型的SPORT模式,这时它展现出的略带些狂野的驾驶乐趣相信能让绝大部分人满足。当仪表盘变成红色,油门响应立刻变得灵敏直接,那不太有质感的发动机好像也成为了另一种个性,加上更有力度的方向,瞬间它好像就年轻了十岁。

RAV4的运动也离不开它本就足够利落的底盘,虽然在利落中仍缺乏些质感,但如果你喜欢这种直接的操控感受,开完RAV4你可能会觉得翼虎的指向稍欠些精准。

但这不是对翼虎的批评,有2.0涡轮增压发动机做最强大的基础,有勤恳的四驱系统保证提速,它反到可以着重打造舒适和质感,这就塑造出了有综合高档质感的翼虎。

同中见异,异中有同

如果它们不是对手,RAV4和翼虎倒可以分享很多相同的价值观。外形上,它们都有着高高站立的姿态和流线的造型、时尚的气质;配置上,它们都有盲区警示、车道偏离警示、尾门自设定高度调节、全景天窗;驱动系统上,都给还算强劲的动力核心配备了有一定综合能力的四驱系统。

它们在更深刻的性格方面却截然不同。理智与情感,实用与质感,何取和舍,取决于你自己的性格。

比如我,我就承认自己对车常常会投入过多感情,我宁可让自己的车去报废也不想转给做暴力改装的朋友,在报废厂结束它的生命就像玉碎战场的战士,伤筋动骨的改装在我看来却像战俘式虐待而最终不能瓦全。显然,像我这样感性的人会选择翼虎,但它也会牵动你过多的精力。拿得起放不下的心态对我其实是种困扰,我也希望自己能更潇洒些把这些身外之物摆正它们的位置,但做起来却没有说得这么容易。

上一篇:3——4单元教学设计下一篇:优美文段摘抄及赏析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