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阅读教学模式(共9篇)
1.低年级阅读教学模式 篇一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内容提要:阅读能力是影响一个人发展的重要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大量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有效地培养儿童的个性;提高儿童的自我教育能力。本文通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当前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语文阅读教学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作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极为重要的任务,在学生语文学习的第一阶段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第一阶段对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技巧及阅读内容的指导为学生今后的语文阅读学习指明了方向。阅读教学也与写作、读写和口语教学等密切相关。《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一个人阅读面的广泛与否、阅读水平的高低与他的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写作水平及口头表达能力的高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尽早地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是当前我们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措施。而低年级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培养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联系我们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发现其中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时分配不合理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中经常出现上课不专心、回答问题不正确、理解不透彻等现象。很多老师认为:低年级语文教学应该以识字教学为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够重要,以至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识字教学摆在至关重要的地位,甚至不惜花上大部分时间来识字写字,而用较少时间让学生来感知、理解课文。并且是把识字教学放在第一课时,待学生会认会写生字了,再让学生去感知、阅读课文。这种不合理的课时分配久而久之便抹杀了学生阅读、探究新课文的积极性,以至于学生在以后的语文阅读会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
(二)教师唱独角戏
低年级学生“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的性格特点导致了语文阅读教学难以驾驭,师生互动比较困难,因此,我们一些教师仍按“老一套”讲课:首先教师把课文中出现的生僻、重点字词找出来,让学生朗读背诵;再次,教师就课文的重点内容给学生进行讲解;最后,学生就课文的重点段落进行背诵。教师在一味进行讲解的过程中也不就重要问题进行提问,使得学生成为知识的奴隶。教师把本来可以生动活波起来的阅读教学变成了生硬的灌输式的讲解与背诵,学生的地位得不到认同,这就使得阅读教学毫无生趣,学生消极怠学,在课堂上常常昏昏欲睡,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三)不重视阅读技巧的培养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了好的阅读技巧才有助于学生在当今知识社会、信息社会的背景下生活、工作并实现终身学习。但是,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不注重阅读技巧的培养,只满足于给学生讲解某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某一段话的含义,长此以往,学生只对已经学过的课文内容记忆深刻,但是自身的阅读能力却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
(四)阅读氛围不好、效果不显著
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影响,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一开始就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多数学生读书积极性较低,把课内阅读当作一项艰巨的任务;不少学校因缺乏资金或受条件限制,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藏书少、旧,没有开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受限;很少有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在教师布置的课外阅读中也只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感受不到阅读带来的快乐,体会不到阅读给学业带来的效益,看不到通过阅读带来的思想进步;因此,小学低年级生的阅读氛围不好、阅读积极性不高、课外阅读量少,将导致其口语交际能力、作文能力较低,也将极大地影响阅读教学的效果。
二、解决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问题的措施
针对上述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想改革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的现状,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把听、说、读、写、思、画等巧妙结合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把听、说、读、写、思、画等巧妙结合,相互渗透,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就会活起来。
1.图文结合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通过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
2.读思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读说结合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说话态度和语言。”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课堂教学应顺应孩子的天性,从孩子的爱好和兴趣出发,设计教学方法。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4.读画结合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记忆材料是以视觉加工为主,孩子更喜欢生动直观、色彩缤纷的图画、图片,想象、描绘自己心目中的世界,神秘的星空,太阳初升的草原、山村、森林、大海等,在孩子的笔下,变得多姿多彩,充满生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视觉感知,鼓励他们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去看、去描、去画。这里讲“画”有两层意思:一是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优美句段;二是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这也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合理分配课时,将阅读教学放在举足重轻的地位 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可以一改第一课时的“识字教学”为“阅读教学”,先让学生跳过一些生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大概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针对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往往比较笼统,不够精确”的性格特征,设计一些比较笼统且易于让学生判断的问题让学生来回答。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下册《小白兔和小灰兔》这篇文章时,第一课时,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读完之后,再问学生是喜欢小白兔还是喜欢小灰兔?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小白兔。接着再问:同学们为什么喜欢小白兔?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因为小白兔勤劳,它能自己种菜;而小灰兔懒惰,坐吃山空。小白兔懂得感恩,它收获了大白菜后不忘送菜籽给它的老山羊„„这样的问题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通过阅读,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有了判断和取舍的能力。
(三)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
在阅读教学中,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是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也是培养学生阅读技巧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如何改善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呢?
1.利用现实生活情景,激发阅读兴趣
在导入新课时,我们可以利用现实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学习小学二年级上册《秋天的图画》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进行这样的情景导入:“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啊?外面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啊?”学生就会积极回答,课堂气氛就会被调动起来。在这基础上,教师就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趣:“你们想不想去感受一下秋天的美景呢?”学生也会积极响应,这时,教师就可以直接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一篇生动描述秋天美丽景色的文章,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新课标指出“语文即生活”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情景进行阅读,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的多姿多彩。
2.在精读的过程中创设教学情景
在精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图文结合,实现文字语言与画面之间的转换。比如在学习《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看课文中的图片,认识黄山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石头,教学生在语言和生动画面之间进行转换,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主动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画面中再次感受文章所描写的内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利用提问促进师生互动
提问是促进师生互动、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的重要方式,所以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结束后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互动。教师所设置问题应该坚持三个原则:第一,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挑战性;第二,问题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思考能力;第三,问题要有一定的广度,具有开放性,学生可有一定的发挥空间。比如,在讲《秋天的图画》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说是‘稻海’是翻起金色的波浪而不‘稻田’是呢?”这个问题既有一定的难度,又有一定的针对性,有的学生回答说:“只有大海才会翻起波浪。”这时教师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引导:“那为什么说是‘稻海’而不说是‘大海’呢?”于是,又有学生说:“因为一眼望去,稻田就像大海一样广阔无垠,所以说是稻海。”此时,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对,中秋季节,稻子成熟了,变成了金黄色,秋风吹来,一望无垠的稻海随风飘舞,就像掀起了一层一层的波浪。”这样,学生既懂得了课文中为什么要用“稻海”这个词语,又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且感受到了秋天田野一派丰收的景色,收到了良好的阅读效果。
(四)加强阅读技巧的培养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技巧,而不是一味对阅读内容进行讲解。比如:在讲授某一篇文章的中心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难忘的一天》这篇课文,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可以先提个问题:“我最难忘的一天是哪一天?我为什么难忘那一天”,学生很快就从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找到了答案。在讲授某一段的段落大意时,教师便可以教学生如何去找本段的中心句,如何概括段落大意,如何读懂本段的大体意思;教师在给学生分析某一字词句的含义时可以让学生组词、造句,既加深学生对某一字词句的理解,也提高运用知识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技巧,其阅读能力才会得到提高,其语感、听话能力、读写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才会真正得到提高。
(五)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在小学低年级,阅读没有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足够重视。学校图书馆中可供低年级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非常有限,但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教师可以发动每位学生为班上捐献一本课外读物,建立一个班级图书馆,学生在业余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当然,教师也要跟同学们一起阅读,然后,在每周的口语交际课时,可以就某本书的内容进行交流。久而久之,班上便会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学生也会慢慢喜欢上阅读,感受到阅读的乐趣,阅读能力也会得到有效提高。
总之,小学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及终身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学语文”最终目的是“用语文”,我们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认真落实新课标理念,让学生沉下心来阅读,让教师静下心来教阅读,少一些浮华和形式,潜心会文,真正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学习语文,感悟语文,与文本进行心灵的交流,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相信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一定会有更大的突破,更加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提高。
参考文献:
[1]殷金凤.探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J].阅读与鉴赏,2011,(3).[2]陈丽莉.阅读教学:文本与心灵的桥梁[J].阅读与鉴赏,2011,(10).[3]陈玉琴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11,(11).[4]岳焕玲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改革[J]现代阅读,2011,(12).[5] 王雪莹.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8).[6] 夏北媚.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体验性学习[J].考试周刊.2011(09).[7] 黄贤芳.让体验拨动学生的心弦——对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0(34).[8] 温小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训练的策略[J].中国教师.2010(S1).[9] 林玉洁.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再思考[J].新课程(教师).2010(08).(山陈丽莉.阅读教学:文本与心灵的桥梁[J].阅读与鉴赏,2011,(10).[10]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2.低年级阅读教学模式 篇二
一、图文并茂让学生想读
如一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动画、音像等。一年级学生处于阅读的起始阶段,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等, 让学生先看图, 跟图上的事物交上朋友, 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 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说说图上画的什么, 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学生觉得很有趣, 读起来很轻松、很快乐。如在教学《蘑菇该奖给谁》一课时, 我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 再说说插图中介绍了小黑兔和小白兔都和谁参加比赛, 兔妈妈为什么把蘑菇奖给小白兔。由于学生已经预习过, 再加上课文的插图是故事情节的体现, 因此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 且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 看课文是怎样写小黑兔和乌龟, 小白兔和骏马进行比赛的, 他们的态度怎么样, 为什么兔妈妈把蘑菇奖给小白兔。学生感受到了小黑兔由得意、沾沾自喜到茫然若失, 再到恍然大悟的心理变化过程, 体会到了兔妈妈的和蔼可亲, 小白兔的喜出望外, 为朗读作了充分的准备。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 学生怎会不喜欢呢?
二、思维训练让学生悟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应该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世界多美呀》一课时, 我就采用了以读代讲, 以读促思, 在读中感悟的方式教学。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 想象小鸡孵化过程中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其次让学生自由讨论小鸡孵化的过程, 以及对周围世界认识的变化。在学生发言过程中让大家思考:你相信谁的话?为什么?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小鸡孵化的过程。这样在读中进行思维训练,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特别是在讨论小鸡孵化的过程时, 学生思维异常活跃, 各抒己见。
三、说话训练让孩子乐读
如果说“读”是信息的输入, 那么“说”就应该是信息的输出。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 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重视读与说的有机结合。如在教学《乌鸦喝水》的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时, 我让学生自由练读后, 指名一学生读, 读后, 我说:“你读得很认真, 只是听了你的朗读, 老师头脑中没有出现乌鸦到处找水喝的情景。大家想象一下, 乌鸦到处找水喝, 如果我们用望远镜看一下, 你会看到什么?”当学生的思维闸门一打开, 他们就涌现出许多奇特、丰富多彩的想象。有的说, 我看见乌鸦找了好多地方;有的说, 我看见乌鸦一会儿飞到树林里找, 一会儿飞到山上去找;有的说, 乌鸦一边找, 还一边说:“渴死了, 哪儿有水呢?”有的说:“水真难找哇!”这样, 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 使他们由“局外人”变成“局内人”, 体会了乌鸦口渴难耐而着急的心情, 这时再让学生读这句话时, 学生读得很投入, 读出了乌鸦非常焦急的心情。将读书、说话、情感陶冶三结合, 真可谓“一石三鸟”。
四、表演训练让学生喜读
喜爱表演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针对这一特点, 教师在创设情境、感情朗读的过程中相机诱导, 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体验表演的乐趣, 学生会越读越爱读。如在教学《四季》一课时, 学生提出喜欢读春天, 我就让学生读春天这一节, 学生开始只是平淡地读, 我相机引导:“小朋友, 我有个问题不明白?谁愿意帮帮我?”学生都表示愿意帮忙。我问:“草芽是什么?为什么草芽说我是春天?”学生帮助老师解决了问题, 也就知道春天, 小草芽刚刚从地里钻出来, 很高兴, 很自豪, 应读出既高兴又自豪的语气。学生试着读, 当我发现有的学生边读边做出了草芽尖尖的动作时, 就说:“这个小草芽不仅读出了高兴、自豪的语气, 还加上了动作, 好美呀!哪个小草芽还想读?”又有学生带动作读得很好, 这时许多学生都想边读边演, 于是我就顺水推舟说:“小草芽们一起带动作美美地读一读吧!”此时此刻所有的学生都站起来, 边读边和我一起双手合掌做起了“草芽尖尖”往上钻的动作, 又拍拍胸脯, 竖起了拇指说:“我是春天”。这时的学生好像都成为了小草芽, 已经完全沉浸在快乐之中了, 读书成了学生的一种美妙的享受。读后面两节的内容:“谷穗弯弯, 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雪人大肚子一挺, 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学生又鞠躬, 又鼓肚子, 边读边演, 感情完全融入其中, 兴趣盎然, 简直把人陶醉了。不知不觉中已经全会背这首诗了。表演使学生喜欢上了阅读, 帮助学生积累了语言。
五、画画训练让孩子美读
这里讲“画”有两层意思:一是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及优美句段;二是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这也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语文学科要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在教学《这儿真好》一课时, 我就让学生自读课文, 一边读课文, 一边在脑子里想象画面。读完后, 请六个学生一组共同创作这幅画。老师分发给各组有荒岛背景的画, 并准备各种图片素材, 如:小熊、各种动物、树供学生选用。学生有的贴图画, 有的在图上用彩色笔涂涂画画, 并将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贴在黑板上, 让学生进行评比谁画得最好。有的在荒岛上贴了许多树, 有的在地上画了许多小草, 有的在图上贴了小熊、小鸟、小猴, 有的在图上画了几座房子, 就像小动物的家。我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么画。看着这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听着学生的讲解, 我真为学生的理解和想象能力叫好。学生通过这种形式, 把抽象的文字转变成形象的画面, 再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的内容表达出来, 有效地促进了其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 我再让学生拿起书本来读, 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学生读得有声有色, 声情并茂。在读中结合画的训练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 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真可谓是“一箭双雕”。
3.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篇三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模式;教学革新
【中图分类号】G622
对于小学1-2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和写字是语文学习的重点,识字写字也是进行阅读学习的基础,通过阅读进行分散识字是一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学习的途径,对小学生的识字学习起到很好的作用,可以正确认字的同时,还能准确的判断字词的具体运用。另外阅读对低年级小学生还起到了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作用,是为将来语文的学习打基础的必要条件。
一、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现状及问题
课文是由词句组成,先是由词到句,再由句子组成断落,最后成篇。但是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并不是以这样的顺序来学习文章,一般都是关注文章的整体。因为在作者进行创作之前,都是有了要表达情感的欲望才开始写作,所以在写作过程中注重的是如何通过文字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1]。而教师在对课文进行教学时,是分解教学的形式,强调的是文章中包含的知识元素。这样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就产生了矛盾,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困难。即使对部分课文的教学方法转变成了注重整体的教学,但是在教学模式上教师却很难再有所创新,特别是性质类似的课文,教师的教学大同小异,没有什么区别,或者过于理论化,完全控制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对定义、概念、学习形式都有了自己的规划,全部灌输给学生,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处于一个热衷于探索的年龄段,也是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这种对思维禁锢性的教学非常不利于小学生的发展。对小学低年级的的阅读教育应重视起来,以新课标为基准,明确教学方向,对阅读教学模式进行科学有效的创新。
二、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
1、字词掌握
对于识字写字能力培养途径的创新,可以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入手[2],因为识字练字和字典的使用都是比较枯燥的学习,学生有了学习动机才会主动的去学习汉字,而不是把阅读中的识字当做一种任务,形成学习负担。例如对《春雨的色彩》一课的学习:“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地落在地上......田野里,一群小鸟正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春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选自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第二课)。这篇课文较其他课文来说篇幅较长,其中包含的生字很多,将每个生字都按部就班的依次教授给学生,难免会降低效率,很难使学生全部掌握生字,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开始将三个生字写在黑板上,鼓励学生用最快的速度在课文中找出这三个生字,并给予速度快的学生一定的奖励,例如生字“趣、颜、滴”这三个字,这三个字在课文中位置比较分散,可以帮助学生阅读全文,学生在比赛性质的阅读中找到了乐趣,不会觉得文章过长产生厌学情绪,也不会因为生字数量的增多而产生压力。在找字的过程中通读了句子,了解了字的字形和读音。
2、朗读
阅读课往往都是从教师或者学生的朗读开始,教师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重点是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字音的掌握以及情感的表达方面[3]。对于朗读能力的培养方式,也可以采用一定的创新手段,要以带动学生的朗读情绪为目标。以古诗的朗读为例,故事朗读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它不同于其他口语化或者简单易懂的文学文章,对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教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本文提出一个“手口并用”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朗读或背诵的同时,将诗句中所描述的情境或景色画出来,例如古诗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选自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肯定是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进行诗句节奏的安排,画画的过程就是学生对诗句中事物认知的过程,例如最后一句“早有蜻蜓立上头”学生会在画画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将蜻蜓画为重点,在朗读的时候也同样把强调放在蜻蜓一词中,所以“手口并用”是小学生学习古诗的有效方法。
3、理解
对课文的理解是基于识字和熟读的基础之上的,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通俗易懂,在准确做到了以上两点之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不难了。重点是看学生愿不愿意去理解,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时教师的方式也很重要,直接灌输式的“协助”学生理解是不可取的方式。本文认为“向学生提出问题”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提问方式可以从课文情节入手,也可以从某几个字词的意思入手,都是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有效途径。
三、结束语
新课标认为:“对于语文的学习,真的主导者应该是学生,语文教学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觉性。”,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希望广大语文教师遵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探索不同学生所适合的不同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以学生在阅读中展现自我个性为教学目标,将学生推向课堂的主体。
参考文献
[1]曾光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六法[J].云南教育.2011,32(07):28-29
[2]包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几个重点环节[J].甘肃教育.2012,45(09):76-77
4.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 篇四
绥芬河市教师进修学校
苏晓青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 1.激发阅读兴趣; 2.培养朗读能力; 3.落实字词句训练; 4.学习默读,重视语言积累。
从目前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有两个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不少老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忽视字词教学;二是字词教学与阅读相分离,先集中识字词,再进行阅读分析,不能正确把握阅读教学中识字教学的规律。
如何把读的训练与字词句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以读书训练为经,贯穿始终;以字词句训练为纬,读中落实。其操作程序为:读通课文,抓“识读”“识写”结合,落实感知大意(读懂课文),抓重点词句的理解,落实入境悟情(熟读课文),抓精妙语言的强化,落实积累运用。
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可确定为五项
①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③培养理解词句的能力;④培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⑤突出段落训练。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存在三大误区:
一是标注词语,暗示重音;二是先定感情,然后再读,结果学生把朗读当成拿腔捏调、矫揉造作或无病呻吟的表演;三是机械重复,不求发展。学生读的遍数不少,但看不到学生在读中认知与情感的发展。
第二学段的朗读指导必须把握以下三点
第一,减少烦琐分析,把读书权交给学生。
第二,在有感情朗读的指导上,要充分发挥教师范读作用。
第三,抓赛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如何把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训练落实到实处呢?
首先,要从抓分段和概括段意入手,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要在学会分段、归纳段意的基础上加以训练。因此,教师先要求教给学生如何分段、归纳段意的方法。
其次,要教给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合并段意法,这种方法适合于任何文章。
此外,还有扩充题目法,抓中心句法,“六要素”归纳法等。通过一次次扎实有效的训练,使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能达到“抓住重点,语句通畅,语言简洁”的目标。
提高第二学段“段落”训练的实效,必须把握以下四点:
第一,根据课文特点,突出训练重点
重新重视段落教学,不要逢课就进行自然段的训练,分析段内句之间的关系,不必逢课必进行分段、归纳段意的训练,而是要根据课文的特点,突出训练的重点。比如,有的自然段不多,可以按自然段教学;有的只需抓重点自然段;有的自然段的段式结构明显,(如,总分段式、承接段式、因果段式、并列段式),可引导学生分析段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还有的只要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段落即可。既要强化段落训练的意识,但又不能面面俱到。
第二,分析写法,读写结合
在中年级的段落训练中,要特别关注作者是采用怎样的表达方式把某个意思有顺序、具体地表达出来的。其操作程序为:先品析精彩段落的构段方式,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仿写练习,使读写训练落实到实处。
第三,改进教法,优化教学流程
为了体现中年级教学的年段特点,增强段落教学的目标意识,在初读课文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标上自然段的顺序,并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在深入理解课文时,先引导学生交流阅读感受,并提出疑难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带着这些疑难问题从相关的自然段中寻找答案。
第四,教给方法,培养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既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也是段落训练的重点。在段落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会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这需要教师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比如,对事实信息的筛选:记事的段落,要筛选的事实信息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事;写人的段落,要筛选的事实信息是写了什么人、这个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特点;写景状物的段落,要筛选的事实信息是什么景或物、什么特点。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来筛选主要信息。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引用通畅、简洁完整的语言将主要信息归纳出来。
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定位在“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落实篇章训练”上。具体的指标是:
1.学会预习课文,养成预习的习惯;2.领悟文本的表达方式;3.初步掌握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4.学会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5.学习浏览,拓展阅读。
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逻辑起点在哪里呢?
阅读教学应该从检查、交流学生的自学结果开始,从检查预习中了解学生哪些学会了,还有哪些困惑的问题,并根据学生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设置准确的教学目标。新课的教学,应该从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开始,在引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重点指导学生学习新的阅读方法,这就是高年级阅读教学与中年级阅读教学根本的区别所在。
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特点的教学策略。(1)抓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2)整体入手,长文短教,提高实效。
(3)教给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步掌握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深刻的重点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在教学时,要把这些文体阅读的要求与方法贯穿于相应的文体教学之中。
学会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5.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交流 篇五
摘要:低年级课外阅读具有多元性的特点。丰富的阅读内容,生动的图画,使孩子们喜欢上了课外阅读。借助拼音阅读、亲子共读和师生共读等多种形式又解决了孩子识字量少、读书难的问题。而丰富多样的交流方式,又让孩子们乐于将自己的阅读收获与他人共享。阅读内容的多元性,阅读方式的多元性和交流方式的多元
性,使得孩子们乐于阅读,乐于交流。课外阅读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也丰富了他们的人生。
关键词:课外阅读 多元性 内容 交流
从上学期起,学校进行了有关阅读课题的实验。我所任教的一年级推荐的阅读书目是:《小猪唏哩呼噜》、《猜猜我有多爱你》、《母鸡萝丝去散步》、《安徒生童话》、《爱心树》、《三毛流浪记》等。通过一学期的阅读实践,我觉得低年级课外阅读内容丰富、方式多样,一学期下来,多元的阅读,让孩子们和我一起享受着阅读带来的乐趣……
一、阅读内容的多元性。
一年级孩子的课外阅读,是一张白纸。这时适合低年级段孩子阅读的课外书多种多样,有内容短小的童话故事书,如《安徒生童话》《小巴掌童话》等;有图文并茂的儿童绘本,如《猜猜我有多爱你》《爱心树》等;有知识丰富的科普书籍,如《十万个为什么》等;有富有童趣的长篇童话书,如《小猪唏哩呼噜》等。丰富的阅读内容,生动的图画,让孩子在课外阅读中,乐此不疲。
二、阅读方式的多元性。
根据一年级孩子刚入学的特点,在阅读方式上,我引导孩子采取了多种形式。
一年级孩子认识的汉字不多,我让孩子阅读注音版的书目。阅读让孩子的汉语拼音越学越好,识字量越来越大,同时也帮助孩子走进了神奇的阅读世界。
根据一年级孩子阅读还缺乏独立性的特点,我倡议家长与孩子亲子共读。在家长的帮助下,孩子不仅能够流畅地读完整本书,而且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直接与家长进行交流,表达自己最初的阅读感受。
师生共读,这也是我常采用的一种方式。有时我会利用阅读课读书给孩子们听,我声情并茂的朗读带着孩子们走进了美好的阅读王国,孩子们在享受着阅读带给他们的乐趣。有时,我会和孩子们一起读书,我们一起扮演者书中的角色,我们一起感受着角色的喜怒哀乐。每到这时,我就会看到孩子们如林的小手,“老师,我来做小猪……”、“老师,我来读大狼先生……”、“老师,我来做花花……”孩子们阅读的热情,充满了整个课堂,我被感动着……孩子们阅读时稚嫩的童声,更是让我也走进了一个纯真而美好的童话世界,我也在享受着……
三、交流方式的多元性。
每读完一本书,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交流阅读感受了。我们的交流方式多种多样:采用最多的就是读书交流会,可以边读边交流,也可以读后交流;其次还采用了读书故事会、读书表演会等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交流方式。
l 师生共读,边读边交流:如《母鸡萝丝去散步》交流片段:
……
师(指着绘本上的图画):哈,狐狸被蜜蜂蛰得四处逃窜,头上还鼓起了很多大包,此时,它会说些什么呢?
生1:它一定会说,这个坏母鸡,我上了它的当了!哎哟、哎哟,疼死我啦!(孩子一边说,一边捂着脑袋,装出一副痛苦的样子。)
生2:它会一边逃跑一边大喊:这个臭母鸡,我被你害惨了!都怪我,我光想着吃母鸡汤了,怎么就没想到这些呢?(孩子一边大声地说,一副后悔莫及的样子。仿佛他就是上当的狐狸。)
师:瞧,母鸡萝丝在得意洋洋地散着步,她会怎么想呢?
生1:她一定会得意洋洋地想:哼,狡猾的狐狸,活该!也有你倒霉的时候!(孩子扬着头、不屑地说。)
生2:哼,看你下次还敢不敢做坏事!(小家伙叉着腰,指着前方说,仿佛她指的就是坏狐狸。)
生3:母鸡萝丝一定会说:哈,这个坏家伙,谁让你不安好心!坏心肠的人一定不会有好下场!(孩子一副很开心的样子,好像惩罚狐狸的不是母鸡萝丝,而是他自己。)
l 师生共读,读后拓展:如《猜猜我有多爱你》阅读交流片段:
我和孩子们一口气读完了整本绘本,孩子们还沉浸在小栗色兔子和大栗色兔子的母子亲情之中。我决定趁机进行阅读拓展。
师:孩子们,小栗色兔子和他的妈妈已经将爱延伸到了月亮上,甚至更远、更远……让我们永远记住它们之间的这份爱!生活中,你最爱谁呢?你能:像这两只兔子一样表达出来吗?
生1:我爱我的弟弟,从这儿一直到遥远的乡下。(孩子两眼闪着光彩,也许,她看到了她的可爱的弟弟,还有那遥远的乡下。)
生2:我爱我的妈妈,从这里一直到宇宙里。(孩子做了一个拥
抱宇宙的姿势,在他的心目中,他爱妈妈的程度就像妈妈爱他的胸怀一样。)
生3:我爱老师,从教室里到月亮上,再到火星上,再回到地球来。(平时较内向的小姑娘,这回声音很响亮,她一边笑眯眯地、深情地望着我,一边极力地做着手势,表达着她对我的爱。)
生4:我爱我们班所有的老师,从教室到月球上,再到火星上,再绕
地球一亿圈,再回到这里来。(另一个活泼的女孩子趁机说道,也许她觉得此时只有用“一亿圈”这个在她看来足够大的数字才能表达出她对所有老师的爱。)
……
爱从绘本上延伸到了教室里,爱从栗色兔子母子延伸到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l 学生个体阅读,读后交流:如《小猪唏哩呼噜》阅读交流片段:
师:读完了《小猪唏哩呼噜》上册,你喜欢唏哩呼噜吗?为什么?
生1:我喜欢唏哩呼噜,因为他很聪明,他能用和学大狼先生说话的方法吓跑大老虎,完成送鸭蛋的任务。
生2:我觉得小猪很能干,他帮助狐狸掌柜清理了一院子的垃圾,所以,我很喜欢小猪。
生3:小猪也很孝顺,他为了给妈妈买蛋糕,先帮老山羊卖萝卜,又帮狐狸掌柜打扫院子,吃了很多的苦,我很喜欢他。
生4:我喜欢小猪是因为他不管做什么事都先为别人着想,从来都不为自己着想。
……
师:你一定对这本书里的其他小动物,还有很多想说的话。你最想对谁说什么?
生1:我想对月牙熊先生说:月牙熊先生,你想吃小猪唏哩呼噜是不对的,因为每个人都有生命。如果别人吃了你,你妈妈也一定会伤心的。
生2:我想对大狼先生说:大狼先生,小猪救了你的三个孩子,你可不能再想着吃小猪了。
生3:我想对花花说:花花,你帮助唏哩呼噜系裤子,帮助猪太太抽毛毯、晾衣服、抓耗子,你真是个好孩子。
生4:我想对象博士说:象博士,小猪唏哩呼噜帮你做了那么多的事,可你每顿饭只给他吃两粒煮蚕豆,你也太不应该了!
……
在这节阅读交流课的最后,我对孩子们说:“要想了解接下来小猪和这些小动物之间还发生了什么事,请大家接着读《小猪唏哩呼噜》的下册。”“耶!终于可以读下册啰!”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了一片欢呼声。
当然,我们的《安徒生童话》故事会上,孩子们也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在稚嫩的童声中,孩子们讲述着一个个故事,也一起与故事中的人物感受着:他们一起喜欢着可爱的白雪公主,厌恶着凶狠的皇后;他们一起为窗沿上的那颗豌豆挽救了女孩的生命而欢呼,也为化作泡沫的美人鱼而流泪……
6.低年级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篇六
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或者在相似的虚拟情境中学习是一种理想的学习境界。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情需要,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把学生引进课文,引发自主,引向成功。
低年级阅读教学是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而文字符号本身较为抽象,它不像图画、实物可以直接引起视觉快感。这就给六、七岁的孩子的学习带来一些困难,因此,培养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至关重要。
教材所选的课文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富有现代气息。体裁多样,有儿歌、故事、童话、韵文等,很有情趣,深受学生喜爱。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这一特点和教师自身的感染力,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喜欢读书,主动读书,把读书视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要做到这点,首先要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处在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空间,他们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这是需要在课堂上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只有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的关系相处,积极主动配合,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由的、独立的、主动的探索心态。学生的心情舒畅了,求知欲才能旺盛,思维才会活跃、流畅。这样,学生的个体才能敢想、敢问、敢说,学生群体才有“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
7.如何做好低年级阅读教学 篇七
我国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曾经谈到这样一种情况,少数读写能力强的学生无一不是“课外阅读”的有心人,他们谈学习经验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通过持续而广泛的阅读,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的积累就会越来越深厚,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发展提高。所以,一年级的课外阅读是有质和量的要求。
一、关注需求———用兴趣引领学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在条件。阅读兴趣的产生,先必须激发学生有阅读的需要。
1. 由“听”入手,撩起阅读欲望
读书由“听”书开始。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精彩有趣的童话故事不仅给孩子们一片幻想的天地,也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还为孩子们走进知识的殿堂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一年级刚入学的儿童,识字极少,拼读还不熟练,因此不能自主地阅读课外读物。要想引导学生读书就得依靠老师或家长的帮忙。“听”给了孩子一个世界。通过听读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优美文字带来的愉悦,体验阅读的乐趣,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教师便可以诱导学生早读书、多读书。
2. 课内搭桥,激起阅读需求
教师重视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学生自然会多读课外书。而课外阅读的兴趣,以及得益的多少往往源自于课内阅读的点滴渗透。教师适当地把握课堂阅读教学的契机,渗透课外读物的知识点,便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增强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一年级的孩子一旦过了拼音关,他们即可借助拼音工具,自主地进行阅读。例如,在教学“温暖的家”这一单元时,为了进一步探究亲情的秘密,教师便引导学生在《三字经》朗朗上口的基础上大声地读。之后让学生阅读后交流: 你还了解了哪些知识? 孩子们一旦有所收获,便会乐此不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抓住课文的难点,对课外相关知识点的辐射,已经悄然激发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间接兴趣,自觉地迈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二、丰富读书活动———用情趣感染学生
一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应该选用内容浅显、活泼有趣的童话、寓言、故事、古诗和儿歌,这些内容不仅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而且短小精悍,利于组织活动。常用的活动主要有:
1. 朗诵会。朗诵包括朗读和背诵,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习普通话,提高朗读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对诗歌等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教师定期组织“朗诵会”,让学生将阅读情况进行展示,孩子们非常喜欢。一次,班级开展“小小故事朗诵会”,孩子情绪高涨,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早早地从课外书里选出相关诗歌,反反复复练,绘声绘色地读,结果活动非常精彩。这就是课外阅读的魅力。
2. 故事会。教师利用每天早读课时间,让孩子们轮流上台把课外阅读中看到的童话、寓言、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使全班的孩子每天都有一个新的故事听。这不仅要求孩子们在家要认真读故事,还要学如何运用语言把故事讲生动,以吸引他人。
3. 亲子共读。一年级一部分学生爱读课外书,懂得了不少的知识; 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一定的阅读障碍,只是看看画面,不读文字,收效不大。此时教师建议父母亲跟孩子共同选看一本书,共同探讨书本中的一个简单话题,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大大降低了孩子的阅读难度,保护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对课外阅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当然,教师指导家长选择图书,向家长传授和探讨读书经也必不可少。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及时评价———用成果鼓励学生
少年儿童的好胜心、荣誉感极强。及时地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不仅对已经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是个鼓励,对于还没养成习惯的学生也是一种促进。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的评价采用“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进行。班级创建了“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
1. 填写《课外阅读记录卡》。《课外阅读记录卡》记录学生每天课外阅读的相关信息,但每学期内容各不相同。第一学期要求记录时间、书名或文章名、字数; 第二学期要求有所提高,要求每周积累两三个词语或背诵一首古诗。使用前给家长发一封告家长书,让家长明确《课外阅读记录卡》的意义,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协助学生如实进行填写。
2. 每周评选“阅读之星”
每周班级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记录卡》进行检查和统计,凡周内阅读字数在两千字以上的同学就将评为本周的“阅读之星”,每次有90% 以上孩子获得。再将“阅读之星”的名单公布到班级博客上。孩子经常缠着父母看班级博客,心里有抑制不住的喜悦。
3. 定期举行读书报告会。让学生展示自己一个阶段以来的读书清单,介绍自己最喜欢、收获最大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对学生的阅读效果作出及时、合理的评价,使学生的劳动得到认可,能够增加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继续阅读。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未来的接班人必须有丰富的科学知识,才能迎接世界的挑战,所以教师要从入学的第一天起,抓紧学习的指导。特别是阅读的起步,要教给他们从课内读的兴趣延伸到课外,让他们自己去阅读探求知识,培养他们主动阅读探索的兴趣。
摘要:一年级是学生学习的起步,可谓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孩子许多行为习惯的养成都在此时。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有待于我们教师去引导、去发现,才能勾画出宏伟的蓝图。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需求——用兴趣引领学生;丰富读书活动——用情趣感染学生;及时评价——用成果鼓励学生。
8.优化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篇八
一、阅读教学生活化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
二、阅读教学个性化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角色的扮演可以引导学生自由地朗读,自由地想象,自由地表达。学生有了自由,就有了灵性,就会冒出创新的火花,课堂上就会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爱探索、喜尝试是孩子的一大特点。于是,我设计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同桌之间一个扮演妈妈,一个扮演老爷爷,帮助孩子“尝试”各种角色。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让他们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从而促使学生真正地走入了课文的意境中,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对课文产生更深的理解。
新课程积极倡导阅读学习方式的个性化,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本篇课文,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自主质疑,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自读自悟的方式既能为学生提供自由空间,同时也能激发学生阅读个性化的独特体验。
三、阅读教学自主化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通过自读自悟,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交流研讨是培养和考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交流研讨的兴趣,培养学生交流研讨的能力。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读自悟的环节以后,我都设计一个交流的环节,用教师生动有效的课堂评价,学生充满个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的语言,挖掘学生心灵深处想法,对文本的主题进行升华,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支配时间,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阅读教学的升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确立新的阅读教学价值观——尊重差异,张扬个性,多元解读。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许多老师往往“走过了头”,把尊重等同于“放纵”,把张扬等同于“随心所欲”,更把多元理解等同于“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学生的理解与文本的价值取向相去甚远,而老师没有主观意见,没有核心理解,学生说什么都对,都给予肯定,从绝对的“书本中心”完全走向了绝对的“学生中心”。因此,我设计升华主题这一环节,让学生展开讨论:你认为文中老爷爷看到的应该是哪个儿子,为什么?难道其他两个儿子就不优秀了吗?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们理解正确的价值取向,理解三个儿子其实都很优秀,但是只有孝敬父母的才是“真正的儿子”,在学生心里激起思维的火花。同时也做到了正确处理“多元解读”与“尊重文本正确价值取向”的辨证关系。最后,为了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孝顺父母的心愿,我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使文本转化成一个基于真实的环境。在还原后的生活场景中,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为课文的学习提供生活的保证。
9.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篇九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固然重要,同样阅读教学也很重要。阅读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而且对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道德品质、意志品质的培养,都有重大的作用。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的角色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必须把握的重要一环。
培养阅读兴趣。要想真正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首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为学生营造一个处处是儿歌、句句见真情的阅读环境。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丰富的,特别是那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语言浅显、贴近学生生活、展现学生情感世界的儿歌、故事,因此,在教学中要利用教材的特点和教师自身的感染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注重教师的范读。小学生还处于初步学习阶段,有很强的向师性。因此,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语气、语速、语调等技巧,把课文读正确、读出感情。教师如果能经常给学生正确的、动之以情的范读,就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且能不断地提高读书的兴趣。
重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想像是智力活动的翅膀,是智力活动富有创造性的重要条件。一年级学生的想像丰富、独特,在阅读教学中,通过画、唱、演等形式来展现课文内容,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激发内心情感,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低年级阅读教学模式】推荐阅读:
谈低年级的阅读教学(综和教学论文)10-12
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08-20
小学一年级阅读教学计划-教学计划07-08
浅谈低年级绘本阅读的教学指导策略06-21
五年级阅读课慈母情深教学设计10-16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设计09-22
语文四年级阅读07-04
阅读训练四年级07-14
四年级课外阅读08-01
中高年级阅读推荐书目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