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2024-08-07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共8篇)

1.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篇一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简历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简历本文由大学生个人简历网为您详细提供。在阅读本文时请参考阅读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简历模板为写简历同时作为模板资料,现在大学生个人简历网提供一份电子科学与技术类专业应聘个人简历为参考,注意在求职中写个人简历时请以自己的真实情况填写。

 基本信息    个人相片
姓 名:   性 别:
 
 
民 族: 汉族 出生年月: 1988年9月11日
证件号码:   婚姻状况: 未婚
身 高: 171cm 体 重: 54kg
户 籍: 广东湛江 现所在地: 广东湛江
毕业学校: 广东海洋大学 学 历: 本科
专业名称: 电子科学与技术 毕业年份:  
工作年限:   职 称:  
 
求职意向  
职位性质: 全 职
职位类别: 电子/电器/半导体/仪器仪表

 

技工-普工

质量/安全管理-质量检验员/测试员

 

职位名称: 实习生 ; 技术员 ; 工程师
工作地区: 湛江市霞山区 ; 湛江市赤坎区 ; 湛江市麻章区
待遇要求: 可面议 ; 需要提供住房
到职时间: 三天内
 
技能专长  
语言能力: 英语 CET4 ; 普通话 标准
计算机能力:  
 
教育培训  
教育经历:
时间 所在学校 学历
9月 - 207月 广东海洋大学 本科
培训经历:
时间 培训机构 证书
 
工作经历  
 
所在公司: 湛江华丽金音影碟有限公司
时间范围: 3月 - 204月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 电子、微电子技术
担任职位: 实习生
工作描述: 了解光盘生产过程以及研究LED光固化过程及原理
离职原因: 实习期满
 
所在公司: 桂林漓江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
时间范围: 6月 - 207月
公司性质: 国有企业文章来源于www.Yjsjl.org大学 生个人 简历网
所属行业: 电子、微电子技术
担任职位: 实习生
工作描述: 微波通信的运用以及PCB板的生产流程
离职原因: 实习期满
 
其他信息  
自我介绍: 熟悉计算机操作以及办公软件的使用,对于计算机软件都有很好的领悟能力;

 

能够熟悉运用protel 设计电路和PCB板设计,了解PCB板工艺制作过程;

能够熟悉使用电烙铁进行焊锡;

了解LED工艺制作流程以及LED发光特性及原理。

诚实守信、做事稳重、有责任心、富有时间观念,富于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以及企业忠诚度,善于沟通交际,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不怕吃苦,拥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愿意从基层做起。

 

发展方向: 本人乐意到与本专业相关的.事业单位,管理部门,教育部门,及外资企业,亦乐意到其他能发挥个人才能的企业事业部门就业。
其他要求: 希望拥有实习或者培训的机会(时间由公司决定),以适应岗位的要求。
 
联系方式  
   

为您推荐了相关: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个人简历表格、电子电工技术专业简历、电子科学与技术类专业应聘个人简历模板

2.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篇二

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许多高校都开设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该专业将电子与信息系统、电子科学和无线物理学相互结合, 形成一个全新的新兴学科。由于其发展时间较短, 因此许多高校内该专业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1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原则

1.1 坚持以需求为主要动力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型专业, 其内容必须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并能够广泛运用与社会实践中去。因此, 在进行课程设计、选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时都应当坚持以需求作为主要驱动力, 这样才能使专业建设得以长久广泛的发展,

1.2 以核心课程建设为中心

最近几年, 我国教育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是由于没有将课程建设作为核心, 导致在进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拼接式的教学手段。因此必须要求学校和教师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建立一个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的骨干课程体系, 并且要求改课程体系必须与教学大纲、教材等相配合。

1.3 加强实践环节

由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殊性, 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必须是能够掌握先进技术并具有专业电子信息技术知识和技巧的专业型人才, 因此学校必须通过课内外的各种渠道, 引导学生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 将所学专业电子信息与技术知识和技巧巧妙合理的运用于实践中去, 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2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口径宽, 并未突出专业特色

由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属于一门新兴专业, 目前仍然处于建设和发展初期阶段, 因此大部分学校对于该学科的课程设计上并未进行严谨的考虑。目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需要学习的课程主要有电子学与信息系统、信息与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无线电物理学等专业学科, 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宽泛, 专业口径过宽, 这就无法有效体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色。还有一些高校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 在课程设计时并未对该学科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安排和内容设计, 这些原因都导致大部分学校内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科学技术专业等理工学科之间没有很大区别。目前这种情况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未来发展将产生很大影响。

2.2 师资力量不雄厚

由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目前还处于建设与发展初期阶段, 其师资力量还十分欠缺。很多高校中真正具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的教师严重不足, 由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新换代速度十分快, 因此这些教师在为学生进行授课过程中并不能给学生传授及时有效的前沿知识。加上校内一些教师是刚毕业的学生, 在教学经验上存在严重不足, 校内师资结构也存在一定问题, 这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未来发展产生严重阻碍作用。

2.3 缺乏专业实践力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一门应用型专业, 其内容必须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 因此, 实验教学是该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部分。目前许多高校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安排了合理的实验课程安排, 然而实验课程只是单一的让学生按照实验教材进行一些简单的验证型实验, 记录相关数据, 填写实验报告。这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起了限定作用, 影响学生自主研发和设计的能力, 加上实习过程中一些工作做得不到位, 严重影响着学生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上的实验实践能力。

2.4 教学思路和方法存在不足

国内很多高校教师在进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讲解时, 只是一味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 对于学生如何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去等方面知识并未给出更多的研究和讲解。学生在学校虽然学习并掌握了专业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知识, 但对于如何科学合理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的相关能力却并未得到提高。此外, 一些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一味沿用以往教学经验, 并未结合课程实际和新技术发展对课堂教学思路和方法进行完善提高,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也存在严重不足现象。在这种教学环境下, 学生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并有得到一个有效引导, 进而产生排斥厌烦的情绪, 使得该专业的教学无法达到预定教学成果。

3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建议

3.1 加强专业方向建设, 突出学科特色

对于目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存在的专业口径过宽并未突出专业特色的问题, 可以在今后的课程建设中, 加强专业方向课程建设以突出该专业科学特色。针对该专业特点对一些基础特色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一些重点调整和改进。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必须加强计算机、信号与信息、电路与系统和电磁波这四个方向专业知识的学习。学校应当以这四个方面作为教学方向, 将培养学生对这几个方面知识进行运用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学重点, 并形成一个明确的教学系统体系。

3.2 提升整体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不足是限制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因此提高整体师资力量在专业建设中显得十分重要。首先, 学科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 为学生带来更加专业的教学。教师应当不断关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相关的信息并完善自身专业教学素质, 为学生提供更加有目的性的学科教学。其次, 学校应当资助教师进行学科专业知识的培训。很多高校教师并不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 使其无法进行全面科学的教学工作。因此, 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专业知识培训, 有效提高教师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的了解, 这样才能够使教师能够更加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活动。

3.3 强化学生实验实践能力, 强化对知识的运用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应当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为主。学校在进行教学过程中, 应当加大对实验的关注度, 重视实验教学, 同时加强实验室文化的建设。此外, 在学生实习期间, 学校要积极和社会企业进行沟通和联系, 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际机会。

4 结语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开设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然而由于其发展时间较短, 使得该专业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为更好的推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我们应当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对其加以完善, 不断促使该专业培养更多电子信息专业的人才。

摘要:本文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原则入手, 分析当前国内高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专业发展与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原则,存在问题,建设建议

参考文献

[1]许福永.关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的建议[J].高等理科教育.2011. (23)

[2]张丽英.普通高等学校电气信息类专业应走具有自己特色的道路[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 (11) :45-48

[3]孙越, 苏玉刚.深化专业教学改革, 提高自动化专业教学质量[M].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写作委员会.2012:33-36

3.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 篇三

【关键字】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 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5-00-01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根据教育部1998年7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原来的无线电物理学、电子学与信息系统、信息与电子科学三个本科专业合并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放在理学电子信息类一级学科下[1]。虽然,它归口于理科专业,但它又是一门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适应面广、历史较短而又发展迅速的新兴专业。我校于2006年开设了该专业,目前每年招生规模能稳定在150人左右,已初步形成了该专业的教学体系,为提高本专业办学质量,本文就目前该新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进行探讨。

1 我院该专业课程结构特点

跟传统专业一样,本专业分基础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两大部分。特点是减少了理论课的课时,增加了实验实践课时,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并使其协调发展。具体体现在:

(1)注重基础教育

开设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开设了普通物理,普物实验;加强英语和计算机文化训练,基本做到计算机课程四年不间断。这样,在数学、物理、英语、计算机等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强化专业基础理论与实践的训练

在总的学时减少的前提下,对专业基础理论课加强,如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都保证理论课时在60学时以上,实验课时在20学时以上。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能力,形成宽厚的专业基础。

(3)加强实践环节

该专业的实践实训时间是我院理科中最多的。除了每门专业课程都独立开设了相应的实验课程外,大一和大二暑期安排有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大二和大三都安排有两周的电子电工课程实践和专业课程实践;大四第一学期安排有8周的专业实习;第二学期安排有8周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撰写,八周的毕业实习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受到严格的科研训练,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综合设计制作能力、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等,使其了解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全过程。

2 该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口径宽,特色不突出

该专业是一门理工结合的交叉学科。它涉及知识面很宽,主要包括:无线电物理学、无线电波传播与天线、电子学与信息系统、信息与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目前大多数高校根据自身的教学优势,将其分为两个方向,学生从大三开始选修相应课程,这种培养模式比较有利于学生将来选择就业,向更高层次发展。但从课程设置来看,绝大部分院校的此专业与电子信息工程或电子科学技术,甚至与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差别不大,特色不够突出。

(2)师资力量不够雄厚

由于是新兴专业,加之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新器件、新技术等层出不穷,大多数院校有着本专业系统教育背景的教师少,刚从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稍多,但他们又缺乏系统的教学实践,所以师资队伍结构不太合理,师资力量不强。

(3)实验实践力度不够

尽管大多数院校很重视实验实践教学,在教学时间上也给予了保证。但课程实验内容过于单一,绝大多数是验证型实验,学生面对的是试验箱,连线、开电源、看现象、记录即可,缺乏设计型和研究型的实验项目和内容。特别是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上,和社会接触的力度不够,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不够。

(4)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有待改进

本科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思考问题,如何去解决问题。所以课堂教学中要加强网络资源的利用,扩大学生的视野,重视分析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思路,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学会研究,适时的结合现有的实验条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3 专业建设建议

(1)保证执行和管理力度

成立校级该专业建设和评审委员会,该评委会的成员要具有建设此专业的学术水平和能力,还应具有公正客观的高尚品质。应客观地就该专业的学科基础、专业方向、培养目标、专业人才规格、主干课程和教学计划、办学条件、科研方向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论证和评估,对该专业建设既起诊断作用, 又有导向和调控作用。

(2)突出特色,加强专业方向建设

教育部于1998年10月提出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四个知识点: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信息;电路与系统;计算机[1]。结合我校师资条件和具体实际,改革其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其分为两个专业方向:应用电子技术方向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方向(专业理论课程设置示例)。并加强对相关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应用性,使实践教学贯穿整个学程。

(3)具体落实实验、实践教学环节

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素养为目标,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实验室硬件到位,保证开放时间;加强实验室文化建设,改变实验考核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明确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和设计型实验的开放;制定工业见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等实践训练方案并严格执行;明确教师指导,建立学生科技活动小组与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健全校外实践基地,加强产学研合作。

专业理论课程设置:

(1)必修课: 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Protel DXP(自修)、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等

(2)限选课:应用电子技术方向:电子工艺学(自修)、电视技术、集成电路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DSP原理及应用;计算机与通信技术方向: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自修)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Java程序设计

(3)任选课(选修4门)电子测量与仪器、数字视频技术、语音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及应用、多媒体技术、数据压缩原理、局域网技术、卫星通信原理、光纤通信原理、移动通信原理

(4)提高教学水平

在师资力量不是特强的情况下,建议理论老师和实验老师不分开,即某专业课实验教学由该专业课的理论老师来指导,并进行“六个一”。每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就该专业课程建设或教学体会进行交流;每两周进行一次公开课,课后互相提出宝贵意见;每月进行一次学生座谈会,及时反馈学生对相关课程教学的见解;每学期至少和相关兄弟院校进行一次学术交流;每年暑期派老师去企业或实践基地进行一次生产实践;每两年进行一次校级以上精品课程建设。

4 小结

课程体系的结构和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不断改善和完整[2]。但如果我们提高了该专业建设质量,狠抓了教学环节,则我们的招生和就业就水到渠成,我们的高校就能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清海.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R].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2008.

4.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报告 篇四

在电子行业飞速发展、信息技术迅速应用的今天,面对着一个既与电子有关、又与信息有关的专业,没有人会怀疑它的前途,正式这种想法,让我充满信心的填报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这个专业。

刚进入大学时,我还不了解自己所填报的专业到底是学什么,将来要如何就业和发展的,脑袋里充满了疑惑和顾虑,然而正是陈主任开的专业概述课彻底解决了我的疑惑和顾虑。经过对陈主任的专业概述课的学习我了解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电路原理、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理论,具备设计研制和开发、嵌入式系统、集成电路软硬件系统设计的能力。能在电子信息以及与之相关的IT企业、教育与各种行政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工程开发、教学和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为本科专业。目录中分级情况为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微电子学和固体电子学。本专业和电气工程的区别为电子科学为理科系,弱电研究;电气为工科,强电研究。本专业应用范围是以电路和系统、嵌入式理论原理、信号与信息处理为基础,学习并掌握各种电子系统设计研制和开发,嵌入式系统设计,专业集成电路设计、这种信息的交换和传输,以及数字信号的处理等,同时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应用技术,掌握微电子集成电路技术及嵌入式原理技术,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对于我们2009级新电科人,学校制定了以培养计划特点为构制的一个更加合理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每一个模块化分地更加明确完善,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学时分配合理必修2010学时,选修490学时。实验设备更加完善,人才划分为应用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课分为必修、选修和公共必修,基础课为数学、物理、英语、语文;专业基础课为电路分析、电磁场、微波;重要课程的设置为计算机的应用和编程、工科数学分析;专业技术课8门:电路原理模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数字计算机技术、高频电子线路、EDA技术与应用。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为培养科技发展需要的不同类型的厚基础、宽口径、能动手的实践和创新型人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方向有两个,一个为专业集成电路设计,另一个为嵌入式系统设计。硕士电路与系统的方向为专业集成电子设计、嵌入式系统、信号处理和多媒体、智能控制基础。

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有几门很关键的专业课程是:电路分析;模电,数电,信号与系统,(这些都是考研的课程)。考虑到要好找工作的,那么就单片机,c语言,微波技术,高频电子线路比较重要了。虽然大一的时候我们不会学到这些,但是这是很重要的课程,关乎我们今后的发展,所以在大一学好基础课,打好基础,大二一定要把专业课学好!

经过专业概述的学习,我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有了深刻的认识。在今

后的学习中我会制定明确的目标,把握住学习的方向。主要的想法如下:

在公共基础课的学习方面我会加强对线性代数、工科数学分析和英语的学习。它们是以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起初我们不了解它们到底有什么用处,所以重视程度不够;而在听过陈主任的介绍之后,我们基本已经了解了它们在今后学习中的用处,我会重视这些公共基础课,在大一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在两科数学的学习方面我们已经基本适应了大学的授课方式,也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课上认真听讲,记录好老师所讲的内容,紧跟老师的节奏,在遇到没听懂的问题时做好标记,课后自己再补上,争取在上课时间不遗漏任何一个环节;在大学里我们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这些时间我们可以做许多事情,但首先还是应该拿出课下的时间多回顾回顾老师上课讲过的内容,上课没听懂的问题一定要当天解决不能推到第二天。作业也是一样,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其实大学的作业并不多,很多同学反映作业多主要原因是当天的作业不能完成,最后攒到星期天一起写,所以感觉作业多,不知道怎么写,所以作业必须当天完成。

英语的学习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重点在于平日的积累,不能指望突击。大学的英语学习与高中有着很大的不同,老师不会每天督促你背单词和课文,这些都要靠自觉。平日课堂上多学习老师分析课文和理解课文的方法,听力课也必须抓住老师分析短文的方法。在老师提出问题后积极回答,锻炼自己的口语,老师组织同学讨论时积极参与,一来可以锻炼口语,二来可以和同学交流想法,也是了解同学情况的一种不错的方式。在平日里除了完成作业外还要有计划的背一些单词,多读课文重要的句子要背过,听力必须天天练习,一旦放下就会出现听不懂的现象。所以每天可以把大段的时间来学习数学,小段的时间挤出来学习英语效果会更好。

其它人文课程虽然不需要下太大的功夫但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它们可以拓宽知识面,使你拥有自己的想法,这样可以帮助你更快的融入社会,不至于在将来成为一个只懂专业其它什么都不了解的人。

学习电子和信息方面的同学,都普遍反映专业课会让你听着感觉云里雾里的,这就需要我们提前做好准备,在假期或者空闲时提前接触一些专业方面的书籍,做好专业课的预习工作对专业课做到心中有数,学习它们时也要比学习现在的基础课更加努力才行。

5.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论文 篇五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论文

记得刚开始这门课程的时候,我对它既充满了憧憬,同时又有些迷惘。憧憬的是,读完了十二年的初等教育,如今终于可以学自己想学的专业课了,这与自己的未来息息相关。同时迷惘的是,虽然填报志愿时已经对这个专业有所了解,但仍然对它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发展方向感到一无所知。就这样,我开始了专业课的学习。虽然大一的专业课仅仅只是一些相关技术的概论,但我仍收获颇丰。下面就谈谈我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这个专业的认识吧。

一、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未来发展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从事以下领域的研究:通信与广播电视、厘米波与毫米波技术、传感与自控、雷达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超导电子学、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及集成电路系统的研究、微电子技术、电子离子光学与计算机辅助设计、信息显示、光电子技术和真空微电子学、传感技术与应用系统等方向。

专业基础课程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计算机编程语言、英语、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

专业主干课程为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路、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微机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理论、数字图像处理、信息论基础等。

如今我们身处的这个信息时代,当然不能缺少信息科学与技术这方面的人才,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专业前景也是不错的。电子行业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迅速应用,使以它们为代表的“知识经济”大潮席卷全球,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所有国家概莫能外。展望未来,电子产业(包括方兴未艾的光电子专业)还将继续站在世界技术发展的最前沿,一如既往的带动全球经济的发展。我国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曾经在“信息技术与微电子产业发展研讨会”上表示,未来10年是我国发展微电子产业的关键时期,国家将微电子产业作为重中之重,优先扶植发展。而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科技产业及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无疑是国家加速结构重组进程的重要手段。现在电-1-

子信息产业对GDP的贡献也逐步提高,邮电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就由1994年的1.10%上升到1998年的3.03%。电子信息产业已经逐渐成为我国最大的产业,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成长的主要动力。所以也形成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本专业也成为了最热门的专业,每年录取分数最高的就是电子信息类专业。

麻省理工学院是世界上最早开设电子信息学专业的学校,并且一直与世界最新科技发展保持同步,取得了许多科技成果,培养出了许多著名人士,例如我国sohu的总裁张朝阳就是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我国最早开设本专业的是清华大学,并且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我国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1999年招生34342人,占招生人数的2.24%,并且每年的招生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二、本专业在国防及国民经济中的应用

毋庸置疑的是,信息技术无论是在国防还是国民经济中都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据我比较了解的通讯行业和信息产业来说,人们常用一日千里来形容。

在通讯行业中,十几年前手机还是人们炫耀的资本,计算机还是不为人们所熟识的陌生物,但是今天,手机和计算机已越来越多地走入寻常百姓的家庭,渐渐地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这期间,微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模拟电路、以及集成电路系统等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十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光令人们诧异,更让人们看到未来的希望,下一个十年会是什么样,没有任何人可以精确地做出预测,因为发展的速度大大超出人们的想象。

而信息产业可谓是国家鼎力支持的一个产业,几年前部委改革时就单独成立了一个信息产业部,而且信息产业部的地位一步一步地在提高,这当然不是国家行政干预的结果,而是政府积极适应市场的一种行为。国家已经预见到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而且预见到信息产业在未来经济地位中重要作用,所以国家积极调整政策,以顺应这种发展的趋势。国家对信息产业的大力扶持可以说就是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毕业生的最大鼓励与帮助,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市场做大了,信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自然也就增多了。虽然从根本上来说是市场自发运作的结果,但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也是功不可没。对于高速发展的信息产业来说,人才可说是必不可少的润滑剂;同样的,迅速扩大的信息产业市场也为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

毕业后从事任何与电子信息通信领域相关的工作,就业前景广阔,社会需求量大,可以成为:

通信系统设计工程师——各种有线及无线通信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工作;

电路设计工程师——各种电子电路、设备及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工作;

计算机开发人员——计算机应用领域的软硬件开发

信息技术已是经济发展的牵动力量,而在关系到一国生死存亡的军事领域,电子工业更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现代战争越来越向高技术、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电子战已经成为杀伤敌人的一种强大手段。任何国家都不想在全球的信息战中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比较有“实力”的国家,对于信息技术的投入都非常大,即便是非常“烧钱”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国家也不惜重金投入,以期在新时代经济及战略争夺中居于主动地位。下面我就谈谈本专业在当代军事高技术中的应用。

当代军事高技术主要可分为六大类: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海洋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主要在信息技术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例如军用微电子技术,其核心是集成电路技术,是使电子元器件及由它组成的电子设备微型化的技术。随着微电子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做出的集成电路芯片也越来越小,集成度和性能越来越高,这使军用电子设备水平不断提高,更加小巧,灵活和精确。除此之外,由于在各种现代武器系统中,雷达仍是信息获取和精确制导领域中最重要的装备。特别是在广大的作战地域内,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取各种目标信息,雷达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破坏了雷达工作,也就破坏了整个武器系统的重要信息来源,很可能使其成为“聋子”、“瞎子”,这对于取得军事的优势,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凭借高科技的优势,从战争开始前数周到战争结束,对伊军整个地区进行了连续不断的电子侦察和强大的电子干扰,不仅使伊军所有的雷达都无法正常工作,通信中断,指挥失灵,甚至成为各种反辐射武器直接攻击的靶源,损失惨重。这场战争仅持续两个月,双方的人员损失分别为百余人比数十万人,开创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也充分展示了现代高科技战争的威力。

三、我对本专业的认识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路、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微机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理论、数字图像处理、信息论基础等。

主要专业实验:

普通物理学实验;电路分析实验;模拟电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高频电路实验;单片机应用实验;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EDA实验;DSP实验等。

对于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本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择业面还是很广的。一般来说作为对口行业,朗迅、贝尔、西门子等外资企业,华为、中兴等民营企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国有企业,是毕业生的首选,由于这些行业的高成长性及高额利润,所以公司员工的薪金也十分优厚,因而这部分企业备受毕业生的青睐。除了公司以外,毕业生还有很多会到相关的银行、邮电等部门从事工作,这些行业有些虽不是以电子通信为主导的,但这些技术对其又是不可或缺的。毕业生还可在政府部门、高校从事管理或教学工作。而对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专业的毕业生来说,还可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各种电子部件、设备、以及系统的研究、开发、设计、试验、制造、维护和管理工作。除了就业以外,毕业生还有一个选择就是考研。如果想要对本专业有更深的研究和发展,考研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读研能让你成为本专业的人才,而不是仅有浅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本专业虽然就业市场一片看好,但仍有几点问题是需要注意的:一是有些该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以后准备选择继续深造,但又害怕考不上研究生而没有退路,所以就与某些小公司草签了协议,结果到真的没考上研究生时,又无法摆脱自己造成的这种束缚,所以被逼到去做出一种艰难选择的地步,那就是要么交高额违约金而另投一家好的公司或是被迫寄身于这家小公司之下。请千万注意这个

问题,以免给自己留下很大的麻烦。二是考研时为过多的利益所诱惑而前功尽弃。前面说到考研对本专业来说也许不是最理想的选择,但也不能一概而论,考研对许多立志搞研究的同学来说毕竟还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关键问题是一旦立志考研了,就一定要坚定信念,千万不要为周围的小利所诱惑。因为信息产业高利润的特点,所以诱惑很多毕业生直接走上工作的岗位,而对于那些立志考研的人来说,就一定要经受得起这份诱惑,否则今天想考研,明天想找个高收入的工作,结果到头来很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三是毕业时一定要有一个长期的计划。这一点对于那些直接择业的人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当你面对金钱的诱惑面对利益的冲突时,就很难再以平常的心态来面对。为了做到有备而来,建议毕业生在毕业以前先做好一份人生计划,计划的年限越长越好,这份计划将来到底能实现多少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给了你一个宏观的引导;计算的细节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修补,这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可以使你不光看到眼前的利益,更能看到长远的目标。

四、在本科阶段如何学好本专业

本科生通过学习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能系统地掌握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获得计算机、电子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及应用方面初步的工程实践训练;本专业教学重在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应用技术和实际应用与开发能力的培养。

应做到以下具体几方面:

(1)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学好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等基础学科;

(2)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英语),达到大学英语六级水平,并具有一定的译、听、说和初步的写作能力;

(3)掌握模拟和数字电子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分析方法、实验技能与方法;

(4)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方向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适应较宽技术领域内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相关工作。掌握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的理论和技术,具有

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5)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具有初步的软、硬件的开发能力。了解国家有关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6)掌握计算机编程语言,具有初步的编程能力;

(7)了解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 ;

(8)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9)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和 科学素质,较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创新精神。

2.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祖国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协作诚实守信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生活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和军事训练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具备一定的美育修养,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6.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习总结 篇六

时间过的真快,一周的专业实时课就要结束了。通过这短短一周的实习,让我对我的专业课程有了整体上的了解,加强了对专业的兴趣爱好,也学到了许多知识。

本专业就业前景广阔,发展方向多,大概有四个方向:一.硬件方面发展;二.软件方面发展;三.通信方面发展;四.考研;目前,经过我的初步思考,感觉对软件方面兴趣较大,而且听计算机老师说过学习软件编程很有作用,如果学得精,将来薪水也会很高,当然对于硬件我也有兴趣,可以作为辅助学习,但目前自己并没有考研的打算,只是一心想着把自己喜欢的专业知识学好,然后出来赚钱。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学习的课程有电路分析原理、电磁理论、天线原理、电子线路、数字电路、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基础、单片机、信号与系统分析、ARM嵌入式系统等。电阻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电子元件,但只是知道它用处很广,并没有深入了解,见过这次的实习,让我对电阻的认识有了提高。用电阻材料制成的、有一定结构形式、能在电路中起限制电流通过作用的二端电子元件。阻值不能改变的称为固定电阻器。阻值可变的称为电位器或可变电阻器。实际阻值与标称阻值间允许的最大偏差,以百分比表示。通过老师精美的PPT课件介绍,我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电阻。保险电阻在正常情况下起着电阻和保险丝的双重作用,当电路出现故障而使其功率超过额定功率时,它会像保险丝一样熔断使连接电路断开。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光敏电阻是电阻的阻值随入射光的强弱变化而改变,当入射光增强时,光敏电阻值减小,入射光减弱时电阻值增大。当然,最有趣的是,我知道了各种色环电阻的识别方法。此外,我还学习了电容,电感,电位器的多种电子元件。

电路仿真,是EDA(电子设计自动化)的一部分。电路仿真软件有Protel、Multisim、Proteus、MATLAB等,Multisim可以进行复杂的模拟仿真,绘制电路原理图;Protel可以进行简单的模拟与仿真,但具有强大的PCB设计,绘制电路原理图;Proteus可以进行单片机和ARM的仿真。MATLAB则用于信号与图像处理、控制系统设计的多方面功能。

当然,很荣幸的是我们班主任专门为我们介绍了Protel软件的使用,经过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Protel是个庞大的EDA软件,安装内存比较大,在公司和学校使用的广泛,如果学好它对将来就业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我记忆里面,感觉最有趣的是电路连接布局、元器件焊接练习,这是我第一次这么清楚的面对这些大的电子仪器,刚开始进实验室就感觉好新奇的样子,但是很多电子器件的不认识,老师详细和我们介绍了万用表的使用方法,怎么测直流电压,交流电压,直流电流,交流电流,当然最有趣的是蜂鸣器的使用。最后我还进行了元器件焊接练习,刚开始时,有点紧张,听老师说那个焊接器的温度有300到400度,感觉有点危险,所以焊接第一个电阻的时候我的手一直在发抖,导致焊接的很不规则,最后老师来指导了一下,经过近距离的观看和自己的反复琢磨自己终于找到了感觉,后面焊接的几个电阻元件都比较成功。

就这样,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实习结束了,下面说说我在实习期间的收获与感受:

7.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篇七

一、我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实践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我院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实行“3+1”的培养模式,即前三年在校内学习相关的理论和实验,最后一年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训。在校内的课程安排中,理论与实验课程的比例为1:1,实验课程不仅有一门课程的独立实验,也有多门课程在一起的综合实验,所有的实验均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在校外,由实训基地聘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工程师进行上课,真实案例讲解。通过这两方面的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具备实际项目的开发经验。

“3+1”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虽然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培养出来的电子人才的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在校内实践能力差的同学,通过最后1年的实践,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且学习比较吃力。如何有效提高在校内“3”年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普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校企合作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由于校内教师资源有限,双师型教师比例不够,再加上实验室条件的限制,导致实践教学的效果不理想。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确实需要企业在人力、物力上提供支持,确保培养出来的电子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达到误差最小。因此找到一个与自己专业对口的企业是首要任务。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包括电子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两项内容,培养出来的学生需要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科学及电子信息产业等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工作。针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希望寻找“中兴通讯”作为合作伙伴。中兴通讯是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上市公司,中兴通讯已全面服务于全球主流运营商及企业网客户,智能终端发货量位居全球第六及美国前四,并被誉为“智慧城市的标杆企业”。因此,中兴通讯是与我专业人才培养对口、实力强大、技术先进、研发能力极强的大型企业。对我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

1、校企合作明确人才具体需求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标准要与社会需求、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相对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和多方面的,本科培养需要覆盖全产业链用人的需要,满足各类岗位需求,包括研发、市场、工程和管理等工作岗位类型。要求毕业生具备这些岗位需要的基本知识、专业能力及基本素质,能够在工作中快速学习、快速成长、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具体岗位和能力要求如图1、表1所示。

2、校企合作共建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比较宽泛,专业核心课程及实训课程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具体需求,因此,需要结合电子相关岗位的岗位需求与企业合作共同修改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对电子相关岗位需求的分析,可以得知企业对电子专业人才的知识需求与能力需求。因此,构建了基于技术技能本位的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专业知识结构及相关技能课程关系如下图2所示。在计算机知识、电路与电子学知识、网络与通信知识基础上构建专业基础知识主线,结合工作过程由具体课程对知识原理、工程设计、配置调试、应用科研专业知识与应用主线的每个环节进行支撑。专业知识主线符合通信运营商业务运营现状,满足移动和固网融合、全程全网的专业知识要求,主要专业课程如图3所示。

3、实验实训环节的改进

实验、实训环节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备环节,目前的实验实训项目多数为基础性的知识点验证,学生对知识的深度把握不够,不能将知识灵活的应用到实践中去。

通过与企业的探讨,对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关注点从原来的实验项目转变为实践能力知识点,将培养学生需要完成的专业实践能力分解为若干个知识点,形成完整的实践能力知识体系,为学生设计提供远多于实践学时要求的实验项目,体现基础型→提高型→挑战型不同程度。实训平台结合专业知识应用主线,体现实践能力培养的连贯性。实训平台设置与工程实践教学环境匹配,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方式,如认知实践课、课程设计、专业实训、应用科研实验等。实践教学平台如图4所示。

实验实训内容也由原来的基础性实验扩展到了具有应用价值的综合性实验项目,如XPON光接入网络实验系统、光传输系统实验系统(SDH)、PTN分组光网络传输实验系统、视频会议实验系统等。

4、校企合作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质量

校企合作不仅在学生的培养上具有优势,对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也提供了一定的机制。

(1)行业项目顶岗培训

开放行业信息化项目资源,让高校师资与企业应用科研人员一起参与应用科研开发,并参与到工程交付环节,以实际的岗位和工作进行定岗培训。

(2)校企共建科研团队

由企业工程师与学校教师一起共同承担科研任务,共同研发科研产品,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3)提供科研培训

针对高校的师资在技术层面的科研能力及科研管理进行系统化培训,由企业组织师资在每年的暑期到企业进行科研管理能力培养。

四、结语

以校企合作的方式促进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不仅保证了实践教学的效果,也促进了师资水平的提高。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企业百分之百的参与实践教学的方方面面,如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践课堂教学、实验室建设等,保证了实践教学切实以项目驱动、真实案例授课讲解。以这样的方式在校培养三年,使得学生已经具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人才质量。再通过大四一年的企业实训锻炼,使学生在能力、素质上又有了很大的进步。这种四年不间断的实训实践,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兴芬.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内涵建设及其管理机制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09:117-119+122.

[2]张忠祥,范程华,张量,陈明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合肥师范学院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4,06:46-49+55.

[3]韦佳,倪杰,吴远征.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创建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03:207-210.

[4]黄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5:144-147.

[5]雷大军,黄铁铁,姚敏,曾晓华,董辉.应用型本科电工电子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08:178-180+219.

[6]沈忠华.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5,11:48-49.

[7]郭慧,贺杰.地方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梧州学院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4:55-57.

8.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篇八

摘要:从分析我国地方高校课程设计目前现状出发,针对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课程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电子专业 课程设计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需求的面向生产、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关键要解决学生理论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然而目前的情形是,大学培养的人才并不能完全符合社会的需求,动手能力地方高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实际操作能力、应用能力较差。基于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由于我校属刚升本科院校,属地方高校,由于多种原因使得学生整体素质较重点高校有一定差距。我院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创业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课程设计教学在我系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于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素质,形成职业岗位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1 现状分析

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电子系统、光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以及科学研究、教学和生产管理工作需要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该专业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其特点一是口径宽,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二是相关学科的渗透与融合性强,既有硬件也有软件,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大多数学生毕业后走向基层的工作岗位要求很快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因此,必須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然而受长期资金短缺和实验实习条件的限制,对我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单从实验和毕业设计来说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强课程设计的建设。

长期以来课程设计普遍存在几点不足:

其一,内容不合理,同一门课既不跟踪新技术发展变化又不根据学生实际能力、培养目标等因素多变,多年用一个题目

其二,设计题单调,几十个学生用同一个题目,抄袭现象严重,课程设计的效果不明显。

其三,教学模式单调,理论多而结合实际少。

2 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程设计是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各门学科一个综合性考察。课程实验与课程密切配合,目标单一明确,并有配套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指导书,而毕业设计持续时间长,各个学生都有不同的题目。毕业设计不能代替课程设计,而课程设计则是对毕业设计起到补充作用。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内容选择专业综合性课设内容既要结合前修课程,以巩固教学内容,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新颖性,因此我们考虑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选择本专业成熟的、有特色、适合教学的科研项目作为课设内容。课程设计中以老师提供选题和鼓励学生自主选题相结合。尝试在课程设计中内容上进行不同课程的交叉设置,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中以老师提供选题和鼓励学生自主选题相结合,鼓励学生自主选题就是鼓励学生自主思维,学生最终都要走向社会在各行业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因此老师都要鼓励学生自主选题,而不想自主选题的学生可采用教师的题目。

教师的指导充分体现个别答疑和集中讨论相结合的原则。在指导过程中对于普遍性的问题,我们主要采取大组集中分析讨论的方法。老师在其中主要起到引领的作用。同时要善于发现一些个别错误,并采用个别答疑的方法及时纠正。这种共性和个性问题的结合,合理地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确定学生题目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综合性 题目要尽可能多地涵盖本课程及相关课程的知识点,对于大纲中的重点和难点要尽量涉及,这样有利于知识的深化和扩展。

2)难易适中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心理特点、知识结构等因素,题目设计不合理。题目太难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太简单又达不到训练的目的。

3)实用性 提供实践平台供学生对比分析和试验,通过实践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的体会、理解, 有利于学生了解实际工程的特点,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对于发现抄袭者,可适当的给予扣分等处罚,从而避免偷懒和高分低能的出现。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教师起组织、引导、检查、把关、和解决疑难问题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指导教师每半天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避免消极怠工情况的出现。教师严格执行请假制度,对于缺席三分之一以上者没有成绩。设计成绩完全依照每位同学在设计中的表现,与理论课成绩无关,使同学清楚大家都在相同的起跑线上,面临同样的机遇和挑战。查阅资料、收集信息,锻炼了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解决一项难题、达到研究目标提出新设想、新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实验中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提高了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在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撰写报告,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

3 结语

培养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学科教育中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新知识、开拓新视野、增强新本领。利用实验中心先进的教学和科研设备、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人与物的最佳配置,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健,樊立萍.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20).

[2]李婧,高雅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1,(21)

[3]蒋业文,胡学骏.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优化[]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实验工作总结下一篇:2015年人力资源主要工作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