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人物的精神

2024-09-05

写出人物的精神(通用8篇)

1.写出人物的精神 篇一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写出人物精神

备课人陈思雨 审核人 刘荣 授课人

【教学目标】

1、尝试观察人物特点,了解人物精神。

2、学会选择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

3、初步掌握抓住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精神的方法。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抓住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精神的方法。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抓住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精神的方法。

【课时安排】

3课时。【课时分配】

建议第一、二课时进行作文指导与写作,第三课时进行批改、评讲、修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语文课本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们各有特色,各具性格,给我们这些小读者留下了深刻而鲜明的印象。而我们学生笔下的人物形象往往都是千篇一律,如:老师都有着满头白发,小伙子都是浓眉大眼,人物缺少活动,缺少人物特征,所以针对学生刻画人物形象的单一性,空泛性,我设计了这节课的主题:观察人物的特点,写出人物个性,我确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去体现人物的人性特点。

同学们,老师曾经也给同学讲过写人作文的基本步骤,现在我们回忆一下:

第一、细心审题,弄清题意。

(审题)

第二、确定好所写人物的思想品德。

突出人物性格、思想品质,反映人物心灵(立意)

横山县第二中学语文备课组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第三、依据要表现的品德选择一个或几个具体事例进行具体描写。选典型的材料:最能说明人物性格、思想品质,反映人物心灵的材料。

(选材)第四、据所选材料的情况,按时间或材料类别布局。采用多种手法描写人物: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选择最能表现突出人物形象的来写

(布局)

第五:修改、交流欣赏。(总结全文,点题照应)(点题)今天,我们一起继续探究如何写好人物作文。

二、技法点拨

1、选择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精神 《邓稼先》

典型事例人物精神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

② 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功勋卓著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没有私心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最高奉献

⑥一封短短的信。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朴实 ⑦1982年,“我不能走”。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责任心强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典型事例人物精神 苦读写作《唐诗杂论》;

李公朴遇害后大无畏的参 一心救国救民的爱国精神 加群众大会。

《回忆鲁迅先生 》 典型事例人物精神

关心帮助青年。生活平凡随意、踢鬼、谈鬼。为人宽厚仁爱,带病坚持工作。待友真诚悉心,意志坚定

2、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鲜明,事情生动,主题更明确

我们知道写人有一些常见的方法,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生态描写等。通过这些描写,可以穷形尽相,尽显人物之形:还可以以形写神,使人物之神跃然纸上。比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写闻一多“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刻画出闻一多参加游行时的外貌特点,令人感受他的大无畏精神。我们在写作文时,可以抓住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再如本文中,闻一多先生钻研学问时专注认真、锲而不舍的精神就是通过他头发凌乱、书桌上横山县第二中学语文备课组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众物腾怨”等细节来表现的。再如《回忆鲁迅先生》一文,通过对鲁迅日常生活中一些琐事的细腻描述,展现一个伟大人物的平凡生活,让人看到了更富人情味、更加真实的鲁迅先生。

3、可以借助一些写作手法来加以突出、强调

如对比、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等,都可以起到揭示和凸显人物的精神的作用。如《邓稼先》一文,将邓稼先与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进行对比,鲜明的表现邓稼先忠厚朴实的气质和毫无私心、甘于奉献的品质。

4、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如《邓稼先》一文中,“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就深刻而准确的点出了邓稼先的精神品格。又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对闻一多先生的一生做了高度的评价,也是对全文的总结。这些精彩的抒情和议论,提炼了人物的精神品质,也对文章的主旨起到了升华的作用。不妨细细揣摩,写作时尝试模仿。

三、写作实践

课本写作实践三

四、学生互评、推荐优秀作文、教师点评

板书设计

写出人物精神

选择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精神

人物描写

细节描写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横山县第二中学语文备课组

2.写出人物的精神 篇二

其实, 在我11年的记者生涯里, 回想我采访过的众多人物, 却是普通人留给我印象最多, 在读者中反响最大最好。当然, 不是所有的小人物都有采写的价值, 如何选定我们要采访的对象, 如何深入挖掘采访对象, 如何把小人物写出大影响, 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 不断学习, 不断思考的。

一、如何选择采访小人物

选定需要采访的小人物, 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小人物如果没有他独特的经历或是独特的故事、独特的思想, 记者就是再妙笔生花, 也写不出什么好报道来。选好采访对象, 需要记者深入基层, 去街道, 去社区, 甚至在别人聊天时, 都要时刻留意谈话是否具有新闻点。例如, 我有一次去街道采访贫困母亲, 在看册子时有一个贫困母亲的情况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和丈夫同时身患癌症, 而在不久前, 他们又刚刚复婚。当时, 记者的敏感性让我感觉这里一定有故事。去了后, 我才知道, 这个贫困的家庭里真的有着一段极其罕见的真情故事。十年前, 身患癌症的妻子因为同时还有严重的妇科病, 不忍拖累丈夫, 决然强迫丈夫和自己离婚。而痴情的丈夫在离婚后也一直未娶。没想到, 十年后, 丈夫也不幸患了癌症, 妻子得知后, 为了在两人的最后岁月里, 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 为了在短暂的生命里相携相伴, 把最后的爱情进行到底, 这对普通但却不幸的夫妻俩决定复婚。在经过了近三个小时的采访后, 记者含泪写下了一篇4500字的特别报道《大连绝症夫妻, 生死线上重走爱的旅程》, 给读者讲述了这个普通人但却罕见的感人故事。稿件见报的第二天, 报社的电话就响个不停, 在短短的一个星期里, 这对夫妻就接到了捐款2万多元, 他们二十多年都未联系的大学同学还专门为他们重新聚会了一次。

后来, 这篇报道因为感人和起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 得到了众多同行和报社的认可, 不仅被多家报纸转摘, 还被央视作为专题报道。在我看来, 这是一个成功报道小人物的特别报道。

二、要抓住人物或家庭的闪光点深入挖掘

在所有的人物采访中, 采访小人物可以说是最难的。因为他们不像名人或明星那样, 有着诸多的参考资料或明显的特点, 可以让记者在采访中有的放矢。另外, 在采访时, 因为很少或从来没有接受过采访, 小人物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领会记者意图的能力都是不太理想的。这些都会增加记者的采访难度, 有时候, 采访了很长时间, 往往不能切入正题或是得到记者需要的信息。因此, 在采访小人物之前, 同样需要记者做一定的准备工作。

第一, 应该到社区向相对理解他们情况的社区工作人员或是街坊邻居们先了解他们的大概情况;第二, 在采访中, 要有引导地提出自己的问题, 并给以一定的提示;第三, 在采访对象讲述时, 记者应该专注地听他们说的每一件事情甚至每一句话, 因为在被访者的话里, 往往就隐藏着非常重要的新闻点, 而被访者自己往往不知道。

例如, 在一次采访一个普通的老人时, 线索人提供的是老人二十年如一日地无偿资助并帮助别人养育一个孩子的事情。但在采访中, 记者发现老人终身未婚, 就问了一个为什么。老人随口就说了自己曾经被错判入狱十几年的事情。说到这里, 老人顺口说了一句“我和张志新还睡过5年多的上下铺。”就是这一句话, 顿时引起了我的极大注意。张志新案作为建国以后辽宁历史上最大的冤假错案, 一直备受世人关注, 而当时, 又恰逢张志新烈士逝世30周年之际。因此, 这个受访者无意中说出一句话其实是一个见证了当时那段扑朔迷离历史的重要人物, 当然, 也具有着很大的新闻价值。在经过了两次采访后, 我写出了也是4000字的特别报道《在大北监狱, 她曾和张志新上下铺5年》。这篇报道出来后, 也同样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还有的小人物, 人虽微小, 但影响不小。如2009年11月我采访的留日女孩李琳的稿件《一张千里迢迢送来的毕业证书》, 讲述的是大连农村女孩李琳在日本留学时, 以其善良、刻苦赢得了日本师生的尊敬。后来, 李琳不幸得了白血病, 没有能够完成学业, 年轻的生命就已逝去。日本校方在感动之余, 专门派人给逝去的李琳送来了一份特殊的“毕业证书”。这则读起来非常感人的新闻获得了全国晚协2010年度“赵超构新闻奖”一等奖, 当时, 同获一等奖的作品大多为一些突发大事件等, 以一个小人物为主题的新闻获得一等奖很少见, 但也足以证明小人物可以写出大文章。

三、如何把小人物写出大影响

在几年前, 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有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栏目: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那时, 一个个普通的小人物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曾经牵动着无数观众的眼球, 这在当时曾经掀起过很高的收视率。而作为平面媒体, 尤其作为一份办给老百姓看的报纸, “关注身边人的生活, 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就应该是报纸最主要的取向。

但要把小人物做成大影响, 并不仅仅是把稿子写好就可以了, 还需要把报道后的反响及小人物的命运改变的后续报道及时跟上。因为只有这样, 才能给读者一个明确的反馈, 报道才能和小人物紧密地互动起来, 才会有更多的有故事的、生动鲜活的小人物主动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出现在报纸上, 才能得到社会上绝大多数读者的认可和共鸣。也只有这样, 才能把小人物做成大影响, 让老百姓, 让读者真正认可你的每一篇报道, 让每一篇报道都有较大的反响, 让有关小人物的报道慢慢形成大影响。■

3.写出人物的个性 篇三

写人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写出人物的个性。人与人是千差万别的,百人百面孔,千人千性格。千人一面是人物描写中的败笔。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不善于观察的缘故,不善于发现和抓住人物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实际上人在外貌、语言、动作方面都是有很大差异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差异都源于性格的不同。因此,只有抓住人物思想性格的不同,才能发现同中的“异”,才能确定写这个人的什么语言、动作,从而刻画出活生生的“这一个”来。另外,人物的描写应注意不要过于集中,要分散到情节展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去写,才能不显突兀,生硬。在这样的描写中,才能真正写出人物的个性,人物的形象也才能逐渐鲜明丰满起来。

【范文】

我的老师

□李佳莘

她在满天繁星中,是那最璀璨的一颗。

——题记

我曾经有一位老师,名字很美,叫柳染暮。

她名字美,人也美。身高一米七,皮肤白皙,黑色卷发长及胸。她总爱穿绿色的衣服,绿色的衬衣,绿色的裤子,绿色的风衣,绿色的高跟鞋,站在那里,如风姿绰约的一株柳。这样美丽而生机勃勃的女子,却是教最没有吸引力的科学课的,据说她大学学的是电学,造诣高到可以拆装冰箱。

不过她的性格可和她明艳照人的外貌不符。柳老师就是个话唠,一开口根本停不下来。她可以说是个通才,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能谈。她能从薛定谔说到最新的网游,也能将世界杯某个队的进球分析上两个半小时,更有甚者,传闻她曾经花半天时间和一位顶级大厨谈论三文鱼的切法。据她自己讲,大学时代被家里人逼着相亲,硬是靠说话吓走了不少看不上眼的人。但我知道这不是真正的原因,那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柳老师是跆拳道黑带,可以对天狂啸“我要打十个”的那一种。然而这并不妨碍她“静若处子”。我只见她哭过一次——那一次是她的姐姐遭遇车祸,正在做手术。她收到短信后只是淡淡地抽抽鼻子,镇静地走出办公室,才终于红了眼眶,哭得像一枝带雨的梨花。

有一次课下时,一个男生很大声问老师有没有择偶标准。“啊有的”,正在听歌的老师想了一会儿回答,“个子要高……”另一个明显知道某些内情的女孩子,不怀好意地笑着问:“那青藏高原呢?”柳老师语气戏谑地说:“最多给他唱个呀啦嗦。”

我印象最深的一节课就是她教的最后一节课。那天阴云滚滚,大雨如注。潮湿的气息在空气中氤氲。她严肃地关了灯,放了一部电影。电影名字早已记不住了,但情节却记得:一个银行家被陷害杀妻,因此获罪入狱。他坚持用鹤嘴锄挖了二十多年的地道,最终他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气,开着白色的跑车奔向了没有回忆的太平洋。看完电影她认真地说:“请大家记住一件事:自由从不是哲人或疯子的幻想,而是属于所有人的希望。”说完她便提起伞出门去,好看的绿色身影渐渐淹没在无边无际的雨帘中,让所有人瞠目结舌……

如今再看她的博客,得知她早已辞了工作,满世界跑。照片上的她站在爱琴海独有的蓝顶房子边,穿的仍然是绿色的衣服,挂在她的德国青藏高原的胳膊上,笑得灿烂洒脱。

这就是柳染暮,这就是我的老师。

后记:浩繁的美中有她的席位!

【简评】

4.写出人物的精神 篇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人物的个性,理解人性美的内涵。2.学会用典型事例来凸显人物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运用典型事例凸显人物精神。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人物描写方法已经能够判断,但是,在作文中如何运用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精神风貌却不得要领。很多学生写作,特别是写人叙事的文章,不知道写什么,也不知道怎样去写,而且写出的文章语言空洞贫乏,不生动。特别是在人物描写中,只是笼统地描写人物,写不出人物特点。虽然一部分学生知道什么是细节描写,但不清楚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在写作中也并不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去刻画人物形象。本节课的意图就是教给学生细节描写的方法,让学生在写作中学会灵活运用。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本单元学习运用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写事离不开写人,写人的什么呢?写衣着,写相貌,写言谈,写举止,写行为„„写这些具体的细节是为了表现什么呢?最终都是为了表现人的思想个性,表面的言谈行为等都是为了反映人物独特的精神内涵,尤其是弘扬人物美好的人性。

二、话题探讨

什么是优美的人性呢?让我们来看下面一篇作文片段,思考:文中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形象?文中的父亲有那些品质?

父亲,还记得吗?曾经我们的家是那样的穷,妈妈没工作在家,您一个人在外面风里来雨里去,每日拿着那一点微薄的工资养家,可您从不厌倦。那日,您下岗了,妈妈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垂泪,她不知道以后家里的日子要怎样过下去。父亲,我亲爱的父亲。您走到妈妈身边,握着妈妈的手,一字一句地说:“别哭,天塌下来我顶着,我一个堂堂男子汉,难道连个家都养不活?”是的,以后的日子,您早出晚归,靠着健康的体魄和别人一些微薄的资助,您重新开始,在险恶的商海中摸爬 1 滚打,不知疲惫。每次看到您(熬红的)双眼,(苍老的)面容,(日益增多的)白发,妈妈眼里总是蓄着泪水,而我总是一次次告诉自己,长大后要像父亲一样坚强。

注: 行动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词、(形容词)、副词

文章通过细致的语言描写、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写出了一个面对困难,毫不屈服的父亲形象。刚毅坚强、毫不屈服等都是父亲身上闪光的品质,这些美好的品质就是优美人性的表现。

美好人性的含义非常广泛,例如:热爱祖国、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勇于奉献、敢于斗争、正直敬业、乐观向上、忠厚勤劳、幽默风趣、富有爱心、为人谦和、朴实善良、同情弱者、真诚守信等等。我们写人就是要用敏感的心灵去感受,去发现,去描写人性的光辉。

三、写法借鉴

怎么在写作中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呢?

(一)如何选材

1.平面人物的选材

平面人物的选材,就是选取二、三件事表现一个人某个方面的个性特点和本质,其他所选取的性格特征不吻合的一律摒除。

借鉴实例 :巴尔扎克《守财奴》

①争夺梳妆匣:

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什么东西?”他拿着宝匣往窗前走去。“噢,是真金,金子!”他连声叫嚷,“这么多的金子!有两斤重。啊!啊!查理把这个跟你换了美丽的金洋,是不是?为什么不早告诉我?这交易划得来,小乖乖!你真是我的女儿,我明白了。”„„

②临死抓金子:

本区的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的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地动了一动。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以下最后的努力要了他的命。他唤着欧也妮,欧也妮跪在前面,流着泪吻着他已冰凉的手,可是他看不见。

两件事共同反映了人物的一种个性:守财奴的贪婪

2.立体人物的选材

立体人物就是从不同侧面来表现人物某些重要的个性特点。选材时,就要选用几件事来表现一个人物的几个方面的个性品质和特点。

借鉴实例:《我的爷爷》

“爷爷,我走了。”我说道。“娃,你等等。”爷爷一手撩起衣角,另一手往腰兜里插,许久,爷爷颤颤地从兜里拿出了一大叠钱。“娃,”他整了整手里的钱,说道,“这里刚好200元,你拿去,可要好好读书呀。”“不,爷爷,我不要。”我打量着爷爷,他(憔悴的)脸显得更加黑瘦,手上的褶皱更加明显。爷爷又一次把钱塞在我的怀里,“娃儿,拿着,你要珍惜呀。”我接过这沉甸甸的钱,再也忍不住了,“哇”的一声哭了起来,“爷爷——”

我家穷,父亲老早去当兵了,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由爷爷张罗。抽烟是爷爷唯一的嗜好,也是他打发烦闷的一种方式,可为了节省钱,他连划一根火柴也舍不得。

一次,爷爷烟瘾上来了,拿着烟草,用纸条一裹。“爷爷,给你。”我顺便把火柴盒递了上去,爷爷笑了。“傻孩子,那多浪费啊!”说着爷爷从烟盒上撕下一个白条,靠近油灯,接上火,白条卷了起来。白条上的火焰并不那么旺,烟又不那么好点,火焰儿慢慢地向手边靠拢,爷爷使劲地吸着,已经烫手了,爷爷全然不顾,依然使劲地吸着。烟呀!你快点着呀!直到烧着爷爷的手,烟才点着„„

人物性格:爷爷送钱体现了爷爷对孙儿的爱,爷爷舍不得用火柴反映了爷爷生活的节俭,不同的事件从不同角度反映爷爷的性格。

(二)如何描写

1.写好肖像,以形传神。

写作实例: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却一根根精神抖擞的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2.写好心理,倾诉心声。

人物思想性格的塑造离不开内心世界的描写。可以直接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写人物怎么想,怎么感觉;也可以间接地借助人物的外部表现如语言、动作、肖像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一般用第一人称写文章,较多直接进行心理描写,但要注意不能只说一些浮泛的空话,诸如“我感到很高兴、我感到很懊悔、我感到很温暖”之类,要能把内心深处的精妙倾诉出来。

借鉴实例:《儿子眼里的父亲》

七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十四岁:好像有时候说得也不对„„

二十岁:爸爸有的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二十五岁:‘老头子’一无所知,陈腐不堪。

三十五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百万富翁了„„

四十五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

五十五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在话,他的看法相当高明!

六十岁:可怜的爸爸!你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赏析:这一段独白把“儿子”“父亲”两个形象表现十分鲜明,反映了由幼稚到怀疑,到年少气盛不可一世,到尊重现实事求是的心理发展过程,寓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我们在作文也可以经常运用心理的变化来表现人物。

3.写好行动,扣住细节,形神兼备

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是他思想性格的具体表现。行动描写生动,能准确地传神,达到形神兼备的佳境。写人物切忌空洞地叙说,不要你去下评语,写什么“他是一个诚实的人”“他是一个道德不好的人”“他是一个热心的人”之类的话,要让人物自己的言行来表现自己的性格特点。

4.写好环境,以景写人。

5.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写人物可以直接写他的言行举止,有直接写人物表达不出他的精神,也可以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清朝人刘熙载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四、写作练习

请留心观察身边的亲人或者同学,然后运用所学的方法写一篇写人叙画的文章,要求运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结束语

5.写出人物的个性教案 篇五

一.导入

苏州的西园是一个佛教名寺,最出名的要算那五百罗汉了。在众多的罗汉中,有几位是不容易让人忘怀的。如弥勒佛、济公**,还有观音菩萨。即使我不加任何描述,大家还是能够想像得出这三尊菩萨是怎样一副容颜。想到弥勒佛那世间无二的大肚,那望之可亲的笑容,很容易联想起一副对子: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世上可笑之人。许多人,包括从未游过西园的人,甚至只要一见到“弥勒佛”这三个字,便能发出会心的微笑。其中奥秘何在?至于济公,我们只要闭上眼睛,片刻间,身穿破衣,手摇破扇,踢趿着破鞋的疯和尚就会自由自在地跑到我们面前,冲着大家扮出一张令人啼笑皆非的鬼脸来。这又是因为什么?西园的观音菩萨也算是一绝了,在众佛中她是最高大的一尊,也是最奇特的一尊——她有一千只手,而且每只手掌上都有一只眼睛。但不管她如何奇形怪状,有一点在大家的眼中乃至于心中是不会变的,她的神情气质是永恒的悲悯世人的慈善。怎么会这样呢?

这一切似乎很奇妙,其实不过是塑像大师以他高超的技艺创造出了人物的独特面貌,而这一富有个性的特征又在一个个传说故事中不断得到强化,于是他们的形象也便随之深入人心,于是他们的特点也便固定下来,于是从一颦一笑中我们也能区分出谁和谁来。其实塑像大师能做到的,我们用笔同样也能做到。要让人物栩栩如生地走到我们笔下,关键在于要写出人物的与众不同之处。

二.述要

有这样一个人,个子不高不矮,身体不胖不瘦,脸色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巴不宽不窄,耳朵不圆不长-------你猜他(她)是谁?

又有这样一个人,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领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提一柄九齿钉耙 ------你道他(她)又是谁?

对于前者,恐怕你苦思冥想也得不出个圆满的答案来,都是,又都不是;而对于后者,相信你一定会脱口而出:猪八戒!

这两个人,为什么前一个猜不出,后一个一猜就中呢?关键就在于前者只简单介绍了人物的外貌,没有写出特征,更没有写出人物的个性,后者则不然。

许多同学认为要写出人物特征,最简单的方法便是从人物的肖像描写入手,千人千面,人的外表是很少有雷同的。这样想不可谓不聪明,也不失为记叙人物、表现人物特点的一条终南捷径。方法人人能想到,但要真正做到却很不容易。“不----不-----”的公式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红扑扑的小脸蛋”“乌溜溜的大眼睛”一类的大众化脸谱同样也写不出人物的个性。因为人是立体生动的,不是呆板的模特,他有思想,有特定的品质,有异于他人的行为和习惯,“形”与“神”应该是和谐统一的,在形象描写中能体现出人物的神采,在对人物精神的阐述中能使人物的音容笑貌更加具体,在“形”与“神”的互现中,人物的个性也就凸现出来了。八戒丑陋的外形下带着他的憨态,憨态的骨子里刻着“馋”、“懒”,也刻着“情”、“义”,恐怕这就是他立体生动的原因。

这样看来,要真正把握人物的整体风貌,光写外貌是不行的.,还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表现人物。

仍以猪八戒为例。虽然孙大圣的勇猛和机智夺走了读者许多的视线,但这不妨碍我们喜爱猪八戒。当然,他并不美,与孙悟空的小巧机灵一比,他愈发显得笨拙;他的武艺不错,但在金箍棒的威力下,他绝不敢逞强(高老庄的一场厮杀除外);他的心眼似乎也不能说很好,在沙和尚的老实忠厚面前,他的懒惰与自私是藏也藏不住的。但就是这么一个缺点多多的人,他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人间的烟火味,一种属于凡人的个性特征。他的这些特点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清的,作者就用多个事例来具体地描绘给我们看。因此,我们才看到了这样一个猪八戒:在高老庄,变身为壮汉的他食量大如牛,一人可抵好几个庄稼汉,你能说他不是一个勤劳的好农民吗?奉师命去寻找食物,他美滋滋地吃了一顿大西瓜,然后懒洋洋地睡了一个好觉,这样一个八戒,怎能逃脱“馋”和“懒”的评语!孙猴子被赶回了老家,八戒不也是依依不舍?大师兄不在的日子里,师傅有难,他不也是奋不顾身与妖魔斗得天昏地暗?这样一个八戒,不也是有情有义?当然,我们也忘不了他在三位菩萨变化而成的美女面前,丑态百出,这不又是一个活脱脱的好色之徒?--------就是通过众多的事例,从多个方面,写出了一个世俗的、有着人间男子的大多数优缺点的八戒。

事例有了,但如果不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并合理利用的话,那么我们的文章可能无力承载浓厚的情感,无法很好地表达自己,更谈不上去感动别人。拿一把放大镜,定格住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瞬间表现,人物便会因此而生动立体。还是谈一下我们熟悉的猪八戒。当调皮的孙悟空抖出他私设“小金库”的隐私时,他嘴里嘀嘀咕咕地发着无意义的牢骚,一边很不情愿地从大耳朵中掏出几钱银子来,这样一个细节让我们无法忽视,无法不发出会心的微笑。好了,该到小结的时候了。写好一个人物其实不难,关键是要写出人物的个性;写出人物的个性也不难,综上可概括出“三诀”:1。形神并举;2。多管齐下;3。微处动情。

三.点拔

父亲的爱

(美)E·Bombeck

爹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他只是每天上班下班,而妈妈则把我们做过的错事开列清单,然后由他来责骂我们。

有一次我偷了一块糖果,他要我把它送回去,告诉卖糖的说是我偷来的,说我愿意替他拆箱卸货作为赔偿。但妈妈却明白我只是个孩子。

我在运动场打秋千跌断了腿,在前往医院途中一直抱着我的,是我妈。爹把汽车停在急诊室门口,他们叫他驶开,说那空位是留给紧急车辆停放的。爹听了便叫嚷道:“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

在我的生日会上,爹总是显得有点不大相称。他只是忙于吹汽球,布置餐桌,做杂务。把插着蜡烛的蛋糕推过来让我吹的,是我妈。

我翻阅照相册时,人们总是问:“你爸爸是什么样子的?”天晓得!他老是忙着替别人拍照。妈和我笑容可掬地一起拍的照片,多得不可胜数。

我记得妈有一次叫他教我骑自行车。我叫他别放手,但他却说是应该放手的时候了。我摔倒之后,妈跑过来扶我,爸却挥手要她走开。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要给他点颜色看。于是我马上再爬上自行车,而且自己骑给他看。他只是微笑。

我念大学时,所有的家信都是妈写的。他除了寄支票以外,还寄过一封短柬给我,说因为我没有在草坪上踢足球了,所以他的草坪长得很美。

每次我打电话回家,他似乎都想跟我说话,但结果总是说:“我叫你妈来听。”

我结婚时,掉眼泪的是我妈。他只是大声擤了一下鼻子,便走出房间。

我从小到大都听他说:“你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回家?”“汽车有没有汽油?”“不,不准去。”爹完全不知道怎样表达爱。除非------

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

生:老师,这篇文章读上去好像平平淡淡的,没有什么特色。

师:的确,它的文字相当朴实,但朴实之中却蕴含了真情。

生:正像题目所说的,是写了父亲对儿子的爱。可是文中写了太多的事例,它们之间好像也没有太大的联系,是不是显得太散?

师:作者是写了多个事例,“偷糖”、“受伤”、“生日”、“拍照”、“学车”、“家信”、“电话”、“结婚”等。应该说这都是一系列的生活琐事,作者没有采用一般人对父爱的正面歌颂的写法,而是在琐事中用看似有些抱怨的笔调来写父亲的爱。写的这些事,多是多,但却未必散,仔细读一下,文章自有它的纲目在。

生:作者一开始就说“爹不懂得怎样表达爱”,结尾又说“爹完全不懂得怎样表达爱”,是统率全文所有事例的,这和《琐忆》有相通之处的。

师:很好,看出些门道来了。多管齐下,并不是非要表现人物的不同侧面,也可以是就一项特征进行不断的强化。本文作者想再三强调的是什么呢?是父亲深沉的,不显山露水的爱。文章最后一句很重要,“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

生:哦,这句话才是全文的总纲。我明白了。但是有一点我很疑惑,老师说过细微之处最能展现人物的风貌,也最能打动读者的心,可文中似乎没有详细的细节描写呀?

师:首先要帮你纠正一个观念,细节不一定都要进行浓墨重彩的描写,动情的瞬间有时不需要太多的语言来解释,这就是“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手法,达到作者的目的就行了。我们可以看一下“电话”这件小事,“每次我打电话回家,他似乎都想跟我说话,但结果总是说:‘我叫你妈来听。”这既是一个事例,也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父亲想说什么却欲言又止,他想表达对儿子的关心与爱,却不习惯直白的表达,正好反映出父亲之爱是含蓄而又深沉的。

生:我明白了。父亲写信给儿子,表面上是在说他的草坪,其实是在想念儿子,留恋那些儿子在家踢足球、在自己身边的日子。

师:你能触类旁通,不错。作者用简炼的语言写出了生活中看似平凡却感人至深的细节。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但你注意到了本文的另一个特点了吗?

生:是不是作者在写父爱的同时,也写了母爱,把两者进行了对比?

师:正是。作者述事,看似处处在与母爱进行正反对比,实际上是在说明父爱往往是另一种表达形式——寓爱抚于严格,是对母爱的补充。

生:老师,我还有一个建议,在文章加上一些人物肖像描写会不会更好些?

师:我说过,形神并举,更能体现出人物的精神面貌,但并不是每篇文章都有进行肖像描写的必要。本文的写作主题是“父爱”而不是单纯的“我的父亲”,人有千面,但爱是共同的,这种爱的方式是有普遍意义的。结尾一句,作者以猜测的口吻写父爱,正好揭示了一般人对严父之爱暂时不易觉察到的共同规律。这也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相对于主题而言,父亲的外貌是可有可无的,而对于这类内容应该是能省就省。

生:老师我明白了,要真正写出人物个性应该灵活运用你所说的方法。

四.反馈

写身边一个真实的人物,要写出他(她)的个性,题目自拟600字以上。

例文(仿宋体排印部分):

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 谢奕韬

开学过来,听同学说阿荣调走了。我呆了呆,心里有股莫名的惆怅。

阿荣是我们的语文老师,有一次看电视散文,听到电视里的人深情的说着“阿隆走了,留下了他的芦笙。”“隆”和“荣”音很近,于是我们便叫他阿荣。

(阿荣不潇洒,与时髦的“酷”更是沾不上边,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又有什么?我是聪明绝顶的。”我们看他毛发萧条的脑门,纷纷表示赞同,有些同学还不忘强调一下,“对!聪明绝顶!”对这颇有些不恭的调侃,阿荣只憨憨一笑。)

(听阿荣的课是最舒服也是我们最投入的时候。他的课文只讲那么十分钟,剩下的时间,便和我们海阔天空的侃。)期中考试我们的语文成绩在年级里是垫底的,为此,我们的班主任颇有微词。可阿荣并不在乎,用他的话来说,“别急,别急,语文急不来,看以后!”(于是,课堂上依旧谈他的“山海经”,从孔子的苦恼到朱容基的口才,从《诗经》到流行歌词,我们乐此不疲的听他扯上一番,便心满意足的下课了。)

阿荣的文采很好,时常发表文章,有时还拿上几篇到班级里来“献一下宝”。这时我们总免不了要问他拿了多少稿费,他也免不了要说出一个让我们心动的数字,我们当然也免不了要他请我们“搓”一顿。可每到这时,他总是一笑了之,于是我们就开始骂他,“小气,抠门,怪不得头发这么少,原来每天都想着怎么攒钱,头发就这么被愁掉了”。(逼得急了,阿荣也只是摸摸光亮的脑门,憨憨地陪着笑,“别急,别急,等以后,下次,下次一定请”!)

(阿荣好像从未大声疾呼“要重视语文,要多读书”之类的话,可每逢有什么演讲赛、征文赛、辩论赛什么的,我们总能拿出一个令许多老师大跌眼镜的好成绩。可阿荣从未表示过惊奇,常常是平淡地说,“我们又有一位同学的文章上报了。”但就是这个“又”字,令我们全都明白了,阿荣正得意着呢。)

阿荣很少谈自己的家事,可有一次不知怎的触动了他的思家之情,竟然激动的连课文都不讲了,便开始谈他老婆的创业史。一开始讲的并不是很精彩,大家听的也不是很认真,可当他讲到他老婆现在开了家饭店,而且是颇有声名时,大家的精神为之一振,个个眼中放出奇异的光,仿佛是饿了三天的老鼠看见了一块面包,短暂的可怕的停顿之后,教室里立刻闹成一团,拍桌声、砸书声、叫喊声,声声入耳;桌子在颤抖、窗户在颤抖、教室在颤抖、阿荣也在颤抖,“去搓一顿!”这是人耳唯一能分辨的内容。

(现在想来,那次我们正处于期中考试过后的低潮期。阿荣成功地转移了大家的不快,他那个从下岗女工到女老板的妻子也帮了大家不少。最起码,我是在一塌胡涂的成绩中爬起来了。回头想想,只会憨憨笑的阿荣好像挺有心计。)

细细数一下,阿荣已不止欠了我们一顿饭了。于是我们常念着他,时常来一句“阿荣走了,留下了他的学生”。(当然,那时我们并不知道阿荣真的会走。)可见我们是多么的爱阿荣。当然,还有那几顿饭。

想到这儿,我的口水就会不自觉的流下来,并幻想着在酒桌上将阿荣灌个大醉,(最好是在送他回去的路上,能得意的听到他说“我没醉,下回还是我请”。)

可这得意的一刻至今没有实现。现在阿荣真的调走了,心里的失落当然不止那几顿饭,最重要的是,少了一位能令我们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老师。

明天就要开学了,不知新的老师是什么样的,更不知他家是否也开饭店。总之,阿荣永远不会被取代。

(阿荣,一路走好!)

五.提高

应该说《阿荣》是一篇很不错的文章,特别是作者的语言,平实简炼,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刻意设计的情节,一切都是那么真实。阿荣是一个平凡的人,而不是一个大家想象中的,概念中的老师。这样的一位老师不但能获得他的学生的爱戴,也让大家充满了向往。因为他可以和大家做朋友,不会为了保持所谓的“师道尊严”而拒学生于千里之外。老师与学生和谐相处,没有“代沟”,写出了老师“阿荣”的人情味,应该说这是本文最成功之处。

可是仔细读下来,这篇文章还是有些小小的遗憾。请同学们为作者指点一二。

生一:阿荣应该是怎样一副模样?我想象不出,只知道,他大概是个“聪明绝顶”的人,文中第四段提到过一次,他的头发很少,除此以外,什么都没有。我想如果能像老师说的那样,做到形神并举,阿荣的形象会更生动。我建议,作者可以在开头加上几笔人物肖像,不要全,只要写出他的特点就行了,最好是能和同学们的“骂”相呼应。

生二:应该说在现实生活中,阿荣这样的老师肯定会引起争议。班主任会对阿荣上的课“颇有微词”,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仔细想想,阿荣除了会“侃”,还教给了学生什么呢?虽然文章最后提到,阿荣是一位“能令我们学会做人的老师。”可这一句话显得太单薄,也显得很突然。我想毛病可能就出在没有具体的事例来证明。所以我建议,作者可以增加一个事例来反映阿荣在这一方面对学生的影响。

生三:在文中,阿荣一直没有开口说过话,是不是也可以让他说上几句,从语言上表现出他的个性特征来呢?当然,不管如何改,希望不要丧失平实的语言风格。

根据同学意见和建议,作者对《阿荣》一文作了修改,主要是增补,修改稿见上,括号里的内容为修改部分。

六.激活

要求学生从《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骆驼祥子》、《呐喊》、《子夜》、《家》、《雷雨》、《围城》、《鲁滨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哈姆雷特》、《唐·吉诃德》、《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复活》等中外名著中找出一两段写出了人物个性的文字来介绍给同学,让他们猜猜他(她)是谁。最好能加以表演,可用综艺游戏的形式来开展。

七.创新

6.指导外貌描写,写出人物的“魂” 篇六

一、点面结合,有主有次

在描写人物外貌的时候可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先整体描写人物的外貌,而后截取人物最引人注意的点,进行局部描写,这种点面结合、有主有次的描写方法能给人物增色不少。

有学生在写《最亲爱的妈妈》的时候,花费了大量笔墨描写妈妈的头发、眼睛、鼻子等部位,虽然描写十分细致,但是却并未展现出人物的神韵。在接受了指导之后,该学生改变了写作方法,着重描写妈妈的头发,而其他地方则一笔带过,有主有次地进行了描写:“我的妈妈生有一张鹅蛋脸,一双明亮的眼睛好像天上的星星,妈妈在我心中是最漂亮的。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妈妈的一头黑发里却夹带着很多银丝,银白色的头发在如同瀑布般的长发里显得特别扎眼。仔细看可以发现,那些白发并非全白,而是在根部出现了白色,发梢的地方还隐隐闪着黑色。”这段描写详细地介绍了母亲的头发,有主有次,并且和文章后面的叙述相互呼应:该学生写到母亲的白发是因为操劳家务、操心自己的学习而变白的,并表示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要再让妈妈增添“烦恼的白发”。

二、工笔细描,突显特征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如果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这句话简单扼要地讲出了要抓住人物特点的描写方法。通过工笔细描的方式能够突显人物特点,避免在外貌描写中出现千人一面的现象。

有一名学生在写《我的同学》一文的时候,刚开始只是简单地描写同学是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却并未详细地描写该女生的外貌,这很难让人对主人公产生整体的印象。在经过指导后,该学生抓住了女同学的眼睛进行描写。“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话一点都不错。她的眼睛清澈明亮,好像两个荡漾着清波的水潭,给人深沉的感觉。她很喜欢思考学习中的问题,每次思考的时候,眼睛总是凝视着远方,乌黑的眸子里闪烁出点点光芒,我知道,那是求知的光芒。”紧接着该学生便开始描写该女同学如何刻苦学习,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练习珠心算,并且在全校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事迹。对于女同学“眼睛”的细节描写突显了人物的特征,让该人物增色不少,使阅读者对这名女生有了深刻的印象。

人物外貌描写有很多方面,作者在写作的时候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时候就要借用一双“慧眼”,找到人物最具有特征的地方,对其进行放大描写,这样才能让人物变得栩栩如生。

三、妙用修辞,形神兼备

在人物描写的过程中,适当地使用修辞手法也是十分重要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够让人物变得形神兼备,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这方面的专项训练,给学生展示一些未用修辞的句子,然后让他们尝试加入修辞手法,进行扩写,补充细节,让人物外貌变得更加丰满。

一名学生写作《运动场上的精灵》一文,描写了班级里的一名同学虽然生来瘦弱,体育成绩不理想,但是却不甘落于人后,每天放学后都去操场上锻炼身体,最后慢慢地赶上了其他同学,表达了自己要向该学生学习的想法。在描写人物的时候,该学生很好地展现了同学在运动场上的坚忍不拔,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在描写外貌的时候过于简单。教师将作文中的若干句子摘录了出来,让大家尝试为作文润色,尝试加入修辞手法。如“他身材瘦弱,在班中是最矮小的”,有学生将其修改成“他身材瘦弱,好像一根青竹竿一样,在班中是最矮小的”,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让形象更为鲜明。又如“他的头上满是汗珠,衣服也已经湿透了”,有学生改成“他满头是汗,如同打开了水龙头,衣服也已经被汗水湿透了”,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展现了该学生在运动过后的状态,让外貌描写更为鲜活灵动。

适当的修辞手法能够给人物形象增添光彩,能让人物变得跃然纸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充实整篇文章。

这个世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同样也没有两张完全一样的面孔,在描绘人物外貌的时候,要由表及里,通过外貌描写展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指导小学生掌握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尝试写出人物的特点,适当使用修辞手法,这些策略都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进行人物描写,展现出人物神韵。

7.写出人物的精神 篇七

教学目标:

1.观察人物特点,了解人物个性。

2.通过本次习作指导,教会学生恰当使用各种描写方法,“写出人物个性”。

3.把握人物外在特点和人内在精神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教会学生恰当运用一种或几种描写手法,揭示人物个性。

教学难点:有创意的表达,通过细节描写反映人物个性。

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但是反映到同学们的作文中却几乎是“千人一面”的作文,也很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如何让我们所写的人物活起来,动起来呢? 本堂课通过我们学过的文本,学习仿写人物。

叶圣陶先生说过:描写人物,假若只就人的共通之点来写,则只能保存人的类型,不能表现出某一个人。要表现出某一个人,须抓住他给予我们特殊的印象。

1、怎样观察人物的特点,品析人物的个性?

2、人物的个性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突出人物个性? 二.探究学习

(一)第一驿站:外貌描写

1.首先,我们来个小测验,测测大家的观察力如何?请大家欣赏下面的图画,认真观察,猜猜图中的人物分别是谁?(投影图片)

学生自由归纳,教师解答。

同学们如何通过几幅静态的图片来确定人物的呢?

明确概念:通过人物具有独特个性的外貌。外貌描写就是对人物的面容、神态、表情、衣着、姿势等的描写。下面就请大家根据静态的文字来猜猜人物吧!

2.猜猜他是谁(投影图片)学生归纳猜测。

这段文字中的鲁迅和前段文字所描写的鲁迅有何不同之处? 学生归纳。

3.看文猜人,请同学看下列例文,分析人物的性格和作者描写中侧重的部分。学生归纳、分析。

4.归纳知识点:①抓住特点,描写重点,体现个性。

②要使描写生动,可恰当运用修辞。③描写要有一定的顺序。

(二)第二驿站:语言描写

1.明确概念:语言描写是对人物对话、独白及语气的描写。恰当的语言能生动地表现说话人的个性。

2.例文分析:分析人物性格。(投影图片)

学生归纳性格,文词,要求。

3.归纳知识点:①人物的语言必须个性化,符合人物独特的身份地位年龄等。

②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等。③语言要简洁,不能拖泥带水。

(三)第三驿站:动作描写

1.明确概念: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等叫做动作描写。

2.小练笔:“你在吃 一枚还没熟透的青柠檬„” 请以行动描写为主,写出具体情景。要求50字左右。(投影图片)

3.学生展示习作,教师点评。

4.教师示范范文,点评要点,归纳知识点:①动作描写中动 词的运用要准确。

②动作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

(四)第四驿站:心理描写

1.明确写作方法:看、听、感、想、做(投影图片)

2.小练笔:我们以『晚上怕看家』为例子来练习。

3.劣文展示,反面提出写作要点。

4.写作引导:那时候我的眼睛看到什么﹖

我的耳朵听到什么﹖ 我的心里感到什么﹖ 我的脑里想到什么﹖ 我有没有动作﹖

5.学生展示习作,教师点评。归纳要点:①人物心理应符合人物年龄。

②人物心理应符合具 体情况。

6.(播放动画片)观察动画,体会人物性格。学习外在观察与内在性格之间的学习方法。

三.归纳总结:

1、人物描写的方法。

2、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学生练笔。

8.写出人物的精神 篇八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堂写作课,学习怎样写出人物的个性(板书“写出人物的个性’)。那什么是人物的个性呢? 生:我认为是人物独有的特点。(师板书‘独有,’)师:是的,所谓的个性就是一个人区别于另外一个人的独有的特点。请大家从学过的课文中列举例子,说说课文写出了人物怎样的鲜明个性。

生:魏巍的《我的老师》中的老师,教学生写字,表现了老师慈爱负责的个性。

师:是的,这是通过具体的事件写出人物的个性。除了通过事件写人物之外,其他也还有许多细节也可以写出人物的个性。《我的老师》中有写出蔡芸芝老师个性的细节吗? 生:“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的细节,表现了老师的和蔼亲切。

师:很好,这个细节就是老师充满爱的个性动作。其他同学还能说说不同的例子吗? 生:动作描写也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如第五课《赵普》,他向宋太祖推荐人才,太祖不任用,他就反复推荐,气得太祖撕坏了他的奏章。他回去把撕坏的奏章粘贴好,第二天还是推荐这个人,最后太祖终于采纳了他的意见。这表现了赵普敢于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

师:有很多同学学习文言文只注意字词和句子的理解,这位同学从文言文中学习写作的手法,非常可贵。

生:还有外貌描写。鲁迅的胡子是‘隶体的‘一’字”,头发是根根直竖的,这就写出了鲁迅的个性。

师:反映鲁迅什么样的个性呢?(板书隶体“一”字)有人看过鲁迅的肖像吗? 生:看过。

师:你看过鲁迅肖像后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生:他很瘦,很严肃。

师:他的瘦削和严肃,表现了他的顽强、倔强与刚正不阿,像“隶体的‘一’字”的胡子,根根直竖的头发也是如此。除了具体事件、动作描写和肖像描写可以表现人物个性,其实一句话往往就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来。《‘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的主要人物是那位船长,他的一句话就能表现他的性格,有同学记得吗? 生:‘„„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个人救出去。”反映了船长的高度责任感和舍身为人的精神。

师:大家能举出语言表现人物个性的例子吗?(同学没有反映)《社戏》里面的双喜,大家还有印象吧? 生:有印象。当大人们迟疑不决时,双喜大声地说:“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这些话反映了他的聪明,也使得大人放心地让我去看戏了。

师:是的。双喜的这段话,可以说是个性化的语言,写出了他的聪明能干。因为消除一了大人们的所有顾虑,主客观的因素都作了考虑,确实见出了他的聪明能干,大人们相信他也是理所当然的了。其实还有一句很能见出个性的话——

生:在偷豆子吃的时候,他说:‘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这表现了他的纯朴善良。

师:通过上面的回忆学习,我们知道,写出人物个性的方法很多,事件叙述、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等等都可以表现出人物的个性。

下面就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来写出一个人物的个性。具体要求是:用8-10分钟的时间,通过一两个片断,写出一个你熟悉的人物的个性。大家首先要想想你准备写谁,还要想一想他的个性特点是什么。应该写自己熟悉的、印象深刻的人,这样才容易写出他的个性来。写身边熟悉的人可以,有同学愿意写我当然也行,但内容一定要具体。下面请大家开始写作。

(学生写作,老师巡视)师:好,时间到了,大家也都写得差不多了,没有完成的内容请课后继续写。写作文,动笔写是提高的一个途径,评价、批改别人的作文,和别人交流写作的感受,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下面就请同学们相互批改,前后座位的两位同学互批,一篇文章要经过两位同学的批改。只要你认为他能够写出个性就可以打优(80分以上),个性鲜明的可以打得更高,没有写出个性的可以打不及格。同座位的两位同学批改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认识,那种取一般化的折中做法最要不得,也就是最没‘个性”的表现,希望你们一定要坚持自己的认识,该打多少就打多少,坚持自己打分的标准。

〔学生互相批阅作文,老师巡视并解答学生的疑问)师:同学们大都批改结束了,我们来一起交流。有没有打60分以下的文章,也就是不及格的? 生:有。

生:〔读作文)‘他有着一张圆脸,两个黑葡萄一般的眼睛,镶在眉毛的下方。一张嘴巴里时不时地有东西在翻滚。他十分爱动,但也十分爱睡觉,他的睡相有趣极了,嘴巴在动,手里抓着东西,好像是大熊猫睡成一团。他爱吃,他什么都吃,也许是一头猪的转世„„”

师:好像还没有写完,认为他的作文不管怎么说还是可以及格的同学请举手? 生:我觉得他写得蛮好的。有肖像描写,而且还有动作描写,内容也比较集中„„

师:你能说出他写的是什么个性吗? 生:他贪吃爱睡。

师:对,倒的确写出了人物贪吃爱睡的特点。他是如何写出这个特点的? 生:一个是肖像,“有着一张圆脸,两个黑葡萄一般的眼睛,镶在眉毛的下方’,一个是细节,“一张嘴巴里时不时地有东西在翻滚”。

师:大家想一想,‘有着一张圆脸,两个黑葡萄一般的眼睛,镶在眉毛的下方”这样的肖像描写能表现“贪吃爱睡”的特点吗? 生:不能。

师:哪一处肖像描写就能呢? 生:“他的睡相有趣极了,嘴巴在动,手里抓着东西,好像是大熊猫睡成一团。”

师:对。‘好像是大熊猫”说他睡觉是“一团”的确能表现他特别能睡。大家能一起修改一下,使这个句子能更好地表现人物“贪吃爱睡”这个特点吗? 生:在“嘴巴”后面加一个词“一直”。师:“嘴巴一直在动”,嗯,改得不错,但还可以更具体一些,哪一位同学在嘴巴一直在动”后面再加一个句子,把这句话说得更具体一些,好吗? 生:加一句气总好像吃着什么最喜爱吃的东西”。师:非常好。

生:再加一句‘还发出咂巴咂巴的声音”。

师:真是太好了。其实还有一个句子可以改得更具体一些,哪个句子? 生:手里抓着东西。师:你能改一下吗? 生:手里总抓着一根火腿肠。(生大笑)师:是改得很好。但总是“抓着一根火腿肠”,是不是又过于绝对了,我想只要改成“手里总抓着吃的东西”就可以了。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大家再看看,‘有着一张圆脸,两个黑葡萄一般的眼睛,镶在眉毛的下方”这个句子应该怎样改呢? 生:应该突出他的胖,因为“贪吃爱睡的人都是很胖的。

师:是很有道理,不过具体的修改,就留给这位同学自己了。尽管这位同学的片段的确有些问题,但总的说,还是写出了人物个性特点的,所以我觉得应该在60分以上。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好,有没有两个人的评分差距比较大的?好比说我批优秀,他批良好一一这也正是有个性的表现,我最赞赏这样的同学。

(生提供作文)师:(接过作文片段):你们分别打多少分? 生:我打85分。生:我打75分。

师:差距是蛮大的。(读作文)“„„窗外是白茫茫的一片雪,突然马路上传来擦擦的扫雪的声音,一个人的身影映入我的眼帘。那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一看就像是个农民或者退休一人,穿着一身厚厚的棉衣,两只冻得发紫的双手紧紧地握着一只扫帚,一步一步地艰难地在扫着雪,白白的发丝已爬满了他的头发。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年龄很大的老爷爷,我急忙跑过去想劝他回去休息,他说:‘我已经老了,不能再为国家效力了,就让我在这里为大家服务吧。’老爷爷的精神很让我感动,我就跑回家拿来管帚,和老爷爷一起扫起了雪。一边扫雪,我还一边和老爷爷聊天。我起初不会扫,慢慢地就会扫了„„”后面还有都是写自己感受的,我们就不全读了。

师:我们请打85分的同学说说理由。

生:我认为文章对老爷爷的外貌描写很成功,也写出了他乐于奉献的精神,语言也很生动。

师:再请打75分的同学说说理由。

生:我认为她没有写出老爷爷的个性,所以应该打80分以下。

师:老师同意这位同学的看法。如果这个作文是我批的话,我会打75分。尽管小作者的思想觉悟很高,但文中老爷爷的个性还不是很明显。个性是一个人独有的特点,当然这也是相对的,但“为人民服务”一般还不能代表某个人物的个性。另外,写人的文章一定要集中地表现这个人物,后面写“我”的内容偏多了,未能集中地来写老爷爷这个主要人物。其实,我给75分左右,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我觉得这位同学所写的人物,可能没有这个人或者没有这件事,就是说我对事件的真实性有点怀疑。请问这位同学,有这样的事吗? 生:我听说过这样的事。

师:看来事情也不全是假的,但黄老师猜的也没有全错。同学们想一想,这个片段中,哪些内容让我们觉得不太可信。

生:不可能有这样的老农民,现在还有谁愿意义务扫马路上的雪呢? 生:这也不能绝对,但如果不交代具体的情况,老大爷这样做的确很危险,也会影响交通的,我想如果扫村口的路就比较可信。

生:老大爷的话,也不太可信,一个老农民不可能说“我已经老了,不能再为国家效力了,就让我在这里为大家服务吧。”

师:这很有道理,这很像一个英雄人物说的话,或者一个领导干部说的话。我想这与作者对这个人物不熟悉有关系,写文章适当的想象自然是必要的,但要合理,要切合人物的身份,描写人物的语言是体现人物个性很重要的方法,一定要能体现个性,切合身份。文章中有些细节,我觉得也可以推敲。我再读一读,大家再想一想是哪些细节。“那是一个七十多

岁的老人,一看就像是个农民或者退休工人,穿着一身厚厚的棉衣,两只冻得发紫的双手紧紧地握着一只扫帚,一步一步地艰难地在扫着雪,白白的发丝已爬满了他的头发。”——啊,有同学要发言。

生:离那么远,怎样可能看到“白白的发丝已爬满了他的头发”呢? 生:我觉得“一步一步地艰难地在扫着雪”也不准确或者不真实,因为老大爷并没有病。师:都有些道理。还有吗?还有一个细节需要推敲——看来大家都没有劳动的体验——啊,有同学发现了。

生:“两只冻得发紫的双手紧紧地握着一只扫帚,的“两只冻得发紫的双手,不真实。师:为什么呢? 生:那么远,看不到。

师:你的确发现了问题、可对问题的原因认识得不够准确。我想不是看不到,而是不可能。黄老师有过几年的农民经历,数九寒冬在冰天雪地里劳动过,不管多冷的天,只要在劳动,双手就不可能“冻得发紫”,而且一般说穿着“一身厚厚的棉衣”的可能性也不大。由这些可以看出,不写熟悉的内容,随意地写,或者人家怎么写就怎么写,很容易出现问题,所么黄老师一开始就强调要写自己熟悉的人。

师:有没有哪两位同学共同发现一篇可以打90分以上的优秀文章的? 师:(有同学举手)请你(批改的一位同学)读一下片段好吗? 生:“我的奶奶:奶奶是一位年近70的老人,她天天闲着没事,时常买菜烧饭,经常为楼下的阿姨们洗洗衣服。只要她一有事做就开心得不得了。所以她不是每天都有事做„„虽然她经常觉得自己很无用,常常一个人坐着发愣。奶奶觉得很孤独,在这样的环境中„„难道她要孤独地度过晚年吗?决不,因为还有我呢。奶奶很爱我,只要我去了她家,奶奶的脸就会变成一朵花,连那深深的皱纹也绽放开了。”

师:(问另一位批改的同学)你也给这篇作文打了90分以上,请你说说她这篇文章好在哪里? 生:能表现奶奶的善良和慈祥,我认为可以打90分。师:有没有认为打不到90分的? 生:我认为不应该打90分,因为奶奶的个性还不是很鲜明。奶奶孤独,爱孙女,不能算是她的个性。

师:〔对片段的作者)你的作文之所以能打动两位评委,是因为你的作文语言细腻生动。且融人了自己真实的感情。如果内容再集中一些,能再选取典型的事件来写出奶奶的特点,作文就会更好。大家想一想,如果内容要集中一些,你们说写什么比较好?爱劳动?帮助邻居?孤独?爱自己外孙女? 〔学生意见不很统一)师:黄老师说说自己的意见。我觉得从写个性的角度看,写爱劳动或者帮助邻居比较好,因为孤独算不上是个性,孤僻就是个性,不知这位同学的意思是哪一种? 作者(小声):孤僻。

师:如果你的意思是孤僻,那就和热心帮助邻居矛盾,一般说热心帮助别人的人,就不会孤僻。——好的,至于爱自己的外孙女,也是绝大多数外婆都会做到的,说个性也不够鲜明,所以我觉得写爱劳动或者帮助别人比较好。

师:有没有同学想借这个机会,主动把自己的文章拿出来让大家欣赏评价一下的? 生:(读自己的习作)‘他一头蓬乱的白发,一双眼睛充满着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长满皱纹的黝黑的脸,四肢瘦小,他的破烂的衣服显得那么的可怜又是那么的无奈。他成天向路边的行人乞讨,看到了谁,他都会不停地在说:‘好人就必得好报的。’他就是这样的热爱生活,对待生活。„„虽然他面对着不公平的待遇,可他仍然能够顽强地活着。”

师:请哪位同学评一评?认为可以得80分以上的举手。(部分同学举手)师:(面对一位同学)请说说理由。

生:前面写了乞丐的外貌,又有人物的神态描写,乞丐的身份很清楚。

师:我们今天是要写人物的个性,那么这个乞丐的个性是什么呢?他的身份很明确的,但个性是不是鲜明呢? 生:很鲜明,他“热爱生活”“顽强地活”。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他既然热爱生活就应该去自食其力,不应该只是靠乞讨过日子,可以去卖报什么的。他的热爱生活建立在不劳而获上的,我认为不好。

生:我想问她写出了乞丐的什么个性? 师:(面对作者)你现场“答记者问”好不好? 生:他的个性是“热爱生活”。生:“热爱生活”是个性吗? 生:我还没有写完

师:好,同学们,她的这篇文章可能是因为没有写完,所以个性还未能很好地

写出来,等写完了你们再交流。刚才有同学问“热爱生活”是不是个性?我们写作时,的确不要把那些共性的东西当作人物的个性来写,比如“热爱生活”就有一定的共性,因为热爱生活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品德。但个性的独特也是相对的,共同的品德每个人也有不同的表现。比如这篇文章如果能写出这个乞丐是怎么样热爱生活的,也就写出了他的独特之处。可惜现在还看不出。

师:下课之前,我想问一问,今天有没有写“我”的?这么多?太谢谢你们了!(让一男生自己读)生:(读自己的习作)“黄老师略显稀疏的头发,让我感觉到他是一位成熟的老大爷,椭圆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这让我感觉到他是一位开朗和蔼的老师。一身朴素的打扮,让我们感觉是那么的亲切,给我们似曾相识的感觉,我想„„”

上一篇:财务结算中心工作职责下一篇:七夕情人节快乐祝福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