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乡教学设计

2024-09-28

画家乡教学设计(精选9篇)

1.画家乡教学设计 篇一

《画家乡》教学设计

崇文小学教育集团永安路校区 李全爱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文中五个孩子以画画的形式介绍了自己的家乡,向我们展示了祖国蔚蓝无垠的大海,山清水秀的乡村,平坦宽阔的平原,一碧千里的草原以及现代化的繁华城市。课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说是一幅极具人文色彩、适合欣赏、领悟的风景画。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积累美的语言,获得美的享受。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贝、原”两个字。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目标:感受祖国的美,热爱自己的家乡。

三、学生特征分析:

1、2、思维处于半逻辑状态,一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需直观的语言表达欲望较为强烈,在课堂上不管是否想好,非常愿意表达图片刺激。

自己的想法,因此,课堂上要为学生语言发展提供良机,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3、课堂上注意力不持久,因此课堂设计要体现直观性、新颖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教法:将课文配以形象生动的课件,把学习课文变成一次有趣的旅游,在第一课时完成识字任务和写字任务时,凸显我集团相应的模式,并在识字时加入“我来提醒你注意”一环节。

2、学法:充分运用平时积累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做到“会说会用”,写字时结合“三看”写规范字。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祖国地图

2、祖国秀美山川的图片

3、“四步识字法”相应模式课件

4、课堂练习题

六、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祖国地图、各地风景图。生欣赏图画,感受祖国的美丽。

2、点透:祖国就是我们美丽的家。

3、板题,画家乡。生感情齐读课题。

(二)出示目标:我们的祖国多么伟大!我们的家乡多么美丽!孩子们,要想看到秀美的风光,我们先要认会这一课所有的生字。出示识字学习目标。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检查预习情况。

2、出示带拼音的词语,每组小组长领读。

那么宽kuān 鱼和虾xiā

赤着脚jiǎo 捡jiǎn贝壳bèiké

平原 yuán

奔bēn跑 又绿又密mì 一匹pǐ马 城市shì

楼lóu房 3.去掉拼音后,每组二号领读。那么宽

鱼和 虾

赤着脚

捡贝壳

平原

奔跑 又绿又密 一匹马 城市

楼房

4、出示单个汉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1)比一比,见——贝 四——匹(2)熟字加偏旁:却——脚(3)熟字减偏旁:愿——原

(4)熟字换偏旁,脸——捡 吓——虾

(5)猜一猜:一字生得怪,稻草用宝盖,你若看是见,便是有胸怀。(宽)

5、多种形式巩固生字(1)出示词语抽生认读(2)出示句子,巩固识字 1.涛涛赤着脚在海边捡贝壳。2.大海里有许多鱼和虾。

3.我看见一匹马在又绿又密的草原上奔跑。4.城市里有许多高高的楼房,还有宽宽的街道。

(3)通读全文 各小组自主商量读文方式,以小组形式分段读文(全组齐读、每人一句读、男女分句读、两两齐读)

(四)学习写字

1、分层出示写字学习目标

刚才在完成识字任务时,大家已经成功运用了我们学过的一些识字方法,认会了本课所有的生字,相信在写“贝、原”这两个字时,大家会表现得更出色!

2、出示“贝、原”在田字格中的规范书写,学生运用三看法观察结构、位置、特殊笔画占格位置。

3、老师一边范写一边强调注意事项。

4、学生描红,临写。

5、组织展示评价。特别注重展示书写不太规范的字,有针对性地对难写笔画进行指导。

(五)课堂练习,当堂验收 一.给正确的拼音打上“Ⅴ”

奔(bēn bēng)跑 宽(kuān kān)广 城市(sì shì)平原(yuán yán)一匹(pī pĬ)马 捡(jiǎn jiǎng)起

二、选字组词:

贝 见 宝()看()()壳()识 原 园()因()地()来()丁

七、板书设计

24、画家乡

(1)比一比,见——贝 四——匹(2)熟字加偏旁:却——脚(3)熟字减偏旁:愿——原

(4)熟字换偏旁,脸——捡 吓——虾(5)猜一猜:一字生得怪,稻草用宝盖,你若看是见,便是有胸怀。(宽)

2.画家乡教学设计 篇二

关键词:砂纸画,校本课程,教学过程

1.“砂纸画”的诞生:开发校本课程

我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经常看到学生对有色彩的美术作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对名画更是崇拜有加。目前, 美术课上学生正在学习传统的色彩基础知识, 那些美的色彩与绚丽的画面无一不在向人们展现世界的美丽, 无一不在表现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追求。那么该怎样开展研究性学习呢?怎样让学生学会寓色彩于更广泛的运用范围, 并了解其更丰富的含义呢?

在思考中, 一个灵感闪现了:何不运用砂纸与油画棒相结合, 形成一种特殊的绘画语言, 来学习色彩知识呢?

我在美术课教学中, 结合新课程标准重组教材, 把欣赏课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把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 开发校本课程, 首创“砂纸画”教学。让学生用油画棒在砂纸上临摹名画或写生创作, 色彩绚丽, 效果极佳。学生想象丰富, 表现独特, 画面多姿, 意境深远。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 既可以揣摩名画, 加深理解, 又可以发挥想象, 自由构想, 创造出更新的画面, 真可谓一举两得。在美术课教学中, 结合新课程标准重组教材, 把欣赏课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把学生当做教育活动的主体, 开发校本课程, 首创“砂纸画”教学。让学生用油画棒在砂纸上临摹名画或写生创作, 色彩绚丽, 效果极佳。学生想象丰富, 表现独特, 画面多姿, 意境深远。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 既可以揣摩名画, 加深理解, 又可以发挥想象, 自由构想, 创造出更新的画面, 真可谓一举两得。

2.“砂纸画”教学过程

“砂纸画”校本课程的实施以“砂纸画”为教学主题,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指导学生学习, 引导学生探究, 努力创新与实践, 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的具体做法分了如下几个步骤:

(1) 观察

在“砂纸画”教学中, “观察”是要求学生在未正式动笔作画之前, 对所描绘的对象进行分析、观察、分辨其特征。

砂纸画训练是一种视觉艺术, 是一种观察的结果。在砂纸画练习中, 应当始终把培养观察能力, 并使之趋于敏锐、准确和深刻放在首位。罗丹说:“对我们来说, 自然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素描写生的时候, 对物体的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就是常说的第一感觉, 因为这种新鲜的感受会给画着带来激励作用。把新鲜的感受与理性的分析结合起来, 通过反复实践, 从而提高观察力。

其次在砂纸画训练中, 始终坚持整体观察对象。从整体着眼, 从局部入手, 画整体时要照顾局部, 画局部时要考虑整体, 这是观察和刻画形象的原则, 它反映了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整体—局部—更完善的整体”, 我们一定要学会运用这个方法指导自己的观察和作画实践。

(2) 思考

思考也就是从认识到理解的过程。我们画一物象, 在观察的同时, 就要考虑如何在一张砂纸上再现它的原貌, 将复杂的形体及相互的构成关系, 抽象概括成单纯的几何形体, 怎样把概括的几何形体还原到具体物象的特征上, 物体的虚实变化在哪些地方体现, 质感色调如何处理, 空间感与立体感怎么表现, 如何巧妙地利用砂纸的底色为画面服务, 等等, 是学生在观察中应思考的一系列问题。

(3) 引导

引导, 也就是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 它包含着多层意思:一是画前的理论导向。当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以后, 教师就结合实物引导学生分析:这组物体有什么特征?结构特点是什么?在明度上有什么变化?在色彩倾向上应以什么为主调?等等。根据学生的思考回答, 教师再做补充说明, 用理论做具体的分析, 使每个学生明白以后再动手练习;二是根据实物演示绘画步骤。对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 一步一步操作说明, 并提出应做到的常规要求;三是练时的技巧指导。学生作画时教师始终处于辅导地位, 用过硬的技能技巧纠正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各种差错。

(4) 练习

叶圣陶说:“教师之为教, 不在全盘授予, 而在相机诱导, 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 领悟之源广开, 纯熟之功弥深。”学生经过“观”、“思”、“导”之后, 随着学生在知识方面的积累, 引导他们把学到的一些知识、技巧、运用到课堂作画中, 这也是整堂课教学效果的巩固优化阶段。学生通过教师导引, 在形象思维中有了一定的概念, 现在可以在练习中用刚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践。练习中如果碰到难处, 教师就要及时帮助学生渡过难关, 消灭学生练习中的一些“拦路虎”。教育学生写出从理性出发, 即用色、用线要问原因效果, 线条的粗细浓淡、曲直刚柔, 要根据对象体形的组织结构和形象的神态感觉, 不能脱离对象, 凭主观或手的运动节奏随意挥洒。

(5) 评讲

它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让学生评。在一节课中的目标基本实现以后, 让每个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摆放在教室的四周, 使每个人都详细地分析每幅画的优劣处, 相互之间提意见找问题, 并发表自己的修改意见。第二步,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归纳, 对独到的见解给予充分肯定, 大加鼓励, 对有问题的画面, 引导他们详细观察, 对探究性表现手法, 引导大家思考, 对本节课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提出修改方案, 个性问题个别辅导。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美术知识, 又掌握了绘画技巧, 不明白的地方通过交流比较清楚了。经过评画, 把学生的思维又带到一个新的高度, 同时使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能得到提高。

(6) 修改

经过评讲以后, 让学生根据别人提出的问题多观察、多比较、多思考, 找准主要问题, 找到解决办法。根据画面主次的需要, 对主体部分做进一步刻画、充实, 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使之更服从整体的主次虚实关系。修改调整中教师多帮助学困生渡过难关, 使每个学生都保持激昂的学习情绪。

(7) 小结

在一堂课即将结束时, 教师就对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 以及学生学习情绪、学习纪律、学生作业等情况进行总结, 对学生多用鼓励、表扬、奖励和暗示的手段, 再次激起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兴趣, 让每个学生在心理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 自始至终有一种很想画和画不够的感受, 使美术课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 时刻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旺盛的绘画精力。

3. 校本课程“砂纸画”的展示与交流

作为校本课程的“砂纸画”教学, 举办画展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 每个学期我都会和学生共同举办师生美术作品展。在师生画展中, 学生将自己几个月来所制作的最美的“砂纸画”作品展示了出来, 形式多样、个性鲜明、绚丽多彩, 他们谁也不想放弃这些展示自我的机会, 人人都有作品参展, 互相观摩交流, 气氛热烈。他们在诠释作品时表现出的自信, 俨然有艺术家的风范。在学生自主的探索实践活动中, 我欣喜地看到他们身上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及合作精神与责任意识。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的综合能力令我对他们刮目相看。学生的制作或许显得稚嫩, 但我从中发现学生对周围的事物有他们自己的想法, 并有着强烈的表达愿望。因此我们应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创新与实践机会及更多的展示空间。

通过师生画展这一活动形式来发掘学生自身的潜能, 以点带面, 培养学生敢于追求美, 勇于创造美的精神。这正是美术课程新标准的区别于传统教材教法的根本所在, 也是当前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于校本课程“砂纸画”的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在课题的开展与实施中逐步变得清晰, 明朗起来。为此, 我撰写的论文《谈谈“砂纸画”》已荣获全国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并发表于《中国教育科研成果汇编》一书中。常州电视台、常州教育电视台对此创新与实践活动作了专题报道, 常州日报发布获奖消息, 并做了深入采访报道。学生的砂纸画作品在全国中小学生书画竞赛中荣获金奖。我创作的砂纸画作品《大海》也在由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教师书画竞赛中荣获﹙专业组﹚一等奖, 我也荣获优秀辅导教师荣誉称号。我编著的《谢伟砂纸画教程》荣获全国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已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全国新华书店发行, 同时我被吸收为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

如今, 所任教的常州市丽华中学已被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授牌“谢伟砂纸画教学创研基地”。砂纸画教学获全国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全国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 全国优秀校本教材一等奖。获首届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砂纸画教学现已成为我市重点课题之一, 获得了可喜的成果。

“砂纸画”教学是我校本课程中的一朵艺术奇葩, 得到了校领导和全校师生的精心呵护。校本课程“砂纸画”的开发才刚刚起步, 尚有不少困惑, 还有待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以便进一步地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孙建平.赵无极中国讲学笔录.广西美术出版社.

3.画家乡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新词。

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祖国的美丽。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学习运用语言,表达对自己家乡的热爱,鼓励学生用画笔画出自己的家乡。教学重点:

感受美丽景色,欣赏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力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升华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

画中感悟,品读文本,积累运用语言。

教具准备:课件(平原、草原、城市美丽图片,课文插图等)教学方法:运用游戏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图文结合。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回答)今天我们要做飞机去几个小朋友的家乡去看看?你们想去吗?可是我们先要赢得我们的机票啊?你们有没有信心? 二. 巩固旧知

我们赢得飞机票的第一关:复习我会认的生字。第二关:取掉拼音认读。

第三关:回忆一下五个小朋友的家乡都在哪里? 三.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同学们都很厉害,现在我们拿着机票,登机去我们的第一站:涛

(一)涛涛的家乡

1.看图,涛涛的家乡在哪里?(海边)2.看图,图中有什么?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3.你们觉得涛涛的家乡美吗?美在哪里?

4.指导朗读句子:读好“那么„„那么„„”的句式,并让学生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仿写。

5.这么美的地方,怎么能让人不喜爱,不向往!请美美地把这一段课文读给大家听,感受涛涛快乐的心情。

(二)山山的家乡

1.引读这一自然段。山山的家乡在山里。他画的山那么高,水那么清。房前屋后都是又高又大的树,画上的山山,提着小竹篮,正要到树林里去采蘑菇呢。

2.听你们这一读啊,觉得山山的家乡真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真是个鸟语(花香)的地方!

(引导学生用四字词语夸夸山山的家乡:山山的家乡柳绿花红。山山的家乡莺歌燕舞„„)同学们真了不起,小脑袋里有这么多的好词,夸山山的家乡夸了这么久。有个小朋友都等不及了,你们听,她在说什么?

(三)平平的家乡

1.平平向我们发出了邀请,我们赶紧去吧。

2.正在田野上奔跑的小女孩就是平平,平平的家乡有什么?(有金黄的稻子,雪白的棉花,还有一大片一大片碧绿的菜地。)3.补充句子屋前的鸡、鸭那么,那么。

屋后的翠竹那么,那么。

奔跑的小女孩那么,那么。

(四)青青的家乡

平平的家乡真美,我们真想和平平一道在平坦而宽广的平原上玩个够。可是,你们听,有人骑着骏马来接我们了。(响起马蹄声),她就是谁?(青青)青青的家乡在哪?(草原)那就让我们一起骑上骏马到草原上去走走吧。

1.看图,草原大吗?你从哪个词语知道的?(一眼望不到边)还有什么也一眼望不到边?

2.草原的草长得怎么样?(又绿又密)看哪,这些又绿又密的草把谁吸引过来了?(羊群)青青正在干什么? 3.骑在高大的骏马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在碧绿的大草原自由自在地奔驰,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啊。

(五)京京的家乡

我们也想继续和青青骑着马儿,赶着羊群吧。别,赶紧从马上下来吧,跟青青告别。我们还得去一个地方呢,那是谁的家乡?京京在哪?(城市)

1.引读第六自然段:这些城市都那么(美),都有宽宽的(街道),高高的(楼房),还有(一座座街心公园)。那个正(跑向科技馆的小男孩),就是(京京)。2.如果你是京京,怎么给大家介绍你的家乡? 四. 巩固知识点 五. 拓展

学习了课文后,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祖国的广阔和富饶,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也自己的家乡,你们能像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一样画画自己的家乡吗?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画一张自己家乡的画,并仿照课文给自己画的家乡配上文字说明。六. 作业 七. 作业布置: 1.完成画家乡这幅作品 2.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八.板书

涛涛

海边

捡贝壳

山山

山里

采蘑菇

平平

平原

奔 跑

青青

草原

骑马赶羊群

京京

城市

跑向科技馆 教学反思:

《画家乡》一文以五个孩子画自己的家乡为内容,向小朋友们展示了我们祖国清新美丽的山水。课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说是一幅极具人文色彩,适合欣赏、领悟的风景画。教学本课,我根据课文特点,以插图设计教学主线,体现课堂教学的形象性、情感性、创造性。课文插图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增加课本的形象性而精心绘制的,利用插图来组织教学显得新颖别致,符合学生的心理,能给教学增色不少。根据课文段落的特点,可以让学生结合图,挑自己喜欢的段落加以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精神。回顾这课教学,我觉得这几点可以总结:

一、阅读方法的指导

本课重点内容有五个自然段,我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涛涛的家乡。这么美的地方,怎么能让人不喜爱,不向往!请美美地把这一段课文读给大家听,感受涛涛快乐的心情。接着指导朗读句子:读好“那么„„那么„„”的句式,并让学生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二、学习能力的培养

1、遣词造句的训练。课文中“„„那么„„那么„„”这个关联词语,多处出现。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让学生练习说话,要求学生能说出一种景物的两个特点。如:“花儿那么香,那么美。”教学第二自段时,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山那么高,水那么清。”与第二自然段不同在于,只写一种景物的一个特点。然后,让学生练说。此外,课文的第二幅图中,还有一些景物没有描写,我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又__又___”和“那么”等词语说说图中的其它景物。有学生说: “村外的小河,那么长,那么清。”也有学生说:“河里的小鸭子,又多又可爱。”

2、积累语言的能力。文中的好词佳句很多,在学完课文时,我让学生说说:最想写下来的词和句子。如“金黄的、雪白的、碧绿的”等等,又如“宽宽的、高高的”等等。我还让学生说说同类型的词语。

3、模仿写话。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家乡。课后布置学生画家乡,并学着课文第二到第六自段其中一自然段的样子,给自己的画配上一两句话,要求能用上本课中学到的词语。结果,孩子们写得有模有样,特别是我们班魏佳琪,最后一句是这样写的:那个在大树下跳皮筋的小女孩就是我。整段话模仿得入情入境。

4.画家乡教学设计 篇四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原、贝等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运用语言,表达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4.鼓励学生用画笔画出自己的家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瞧,这是什么?(出示中国版图)这是我们中国的版图,它就像一只大公鸡。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到处都生活着祖**亲的各族儿女。有的生活在城市,有的生活在乡村。有的在山区,有的在草原,还有的在沿海呢!

今天,我们班上来了几位小画家,他们都画下了自己美丽的家乡。(板书:画家乡)想看看吗?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请大家一边看大屏幕,一边听老师范读。想一想,这五位小画家分别来自哪里?你认为谁的家乡美,美在哪儿?

2.自由说,初步感知课文。

3.引导学习第2自然段。

(出示第一幅图)瞧,这就是涛涛的家乡,说一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涛涛到底画了什么呢?把这部分读一读。

朗读感悟:

a.引导读出两个那么,感受大海的美及对大海的喜爱,并用那么……那么说话。

b.引导读第二句话,抓住满字,感悟鱼虾很多的样子。

c.画上的涛涛在干什么呢?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高兴)

d.全班齐读第2自然段。

e.此时此刻,你想对涛涛说点什么吗?

f.假如你是涛涛,怎样向其他小朋友介绍你的家乡呢?(学生自由介绍)

4.合作学习第3段。

(出示第二幅图)分四人小组学习第3段。按照前面的学习方法,看图感情朗读,说说山山都画了什么,作导游介绍,然后进行展示。(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重点指导两个那么又高又大的树等词语)

全班感情朗读。

5.选择喜欢的部分自学。

还有平平、青青和京京的家乡没去,小朋友,最想去谁的家乡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仍然按照刚才的方法进行自学。

全班交流自学体会。

6.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

实践活动

1.引导学生画出自己的家乡。

五个小朋友的家乡多美呀!我们的家乡也很美,请大家拿出纸和笔,用绚丽的色彩来画一画自己的家乡吧!(学生画家乡)

2.回家向爸爸妈妈介绍自己的画。

《画家乡》教学反思

《画家乡》一课文中五个孩子以画画的形式介绍了自己的家乡,向小朋友们展示了我们祖国清新美丽的山水。读着《画家乡》,好象置身在一座百花盛开的大花园里旅游观光。你看,那浩瀚的大海,掀起万倾波涛,海底蕴藏着丰富的宝藏。你看,辽阔的平原,像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茫茫草原一碧千里,别有风光。你看,连绵群山,威武雄壮;一座座现代化城市,高楼大厦耸入云霄。你将再次感受到我们祖国是那么伟大,它像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东方,像一只高昂着头的雄鸡在放声歌唱。课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说是一幅极具人文色彩,适合欣赏、领悟的风景画。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积累了美的语言,获得了美的享受,培养了美的情操。一幅幅的优美的画面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祖国的美丽与家乡的可爱,更激发了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使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想拿起笔去画自己的家乡。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有兴趣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言,识字、写字,画一画自己的家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孩子要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激发阅读兴趣在低年级教学中是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结合课文插图,向孩子们展示了祖国各地的秀丽风光,把学习课文变为和小画家交朋友到他们的家乡去游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孩子们去祖国各地游览、观赏。这时,读课文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而是一次有趣的旅游。学生在愉快的读书活动中走进了文本,感知了课文内容。这样既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又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兴趣。

5.画家乡教学设计 篇五

1、认识“宽、虾、捡、贝、壳、脚”6个字,会写“贝、虾、跑”3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感知全文。

3、研读课文第2自然段,感受涛涛的家乡大海的美。

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会写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朗读感悟课文第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导入:

1、我们班很多小朋友都生在大洋,长在大洋,大洋呀,就是我们的家乡。大洋是避暑的好地方,到了夏天,我们的家乡还吸引了不少游客呢,看来,家乡值得称赞的地方还真不少呢,看老师把这两个字写下来。家乡

2、我们都爱自己的家乡,有5位小朋友跟你们一样,爱家乡,也爱画自己美丽的家乡。画家乡。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小朋友,你想了解5位小朋友画的家乡吗?让我们读读课文,把生字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小朋友读书真认真,老师要奖励大家,带你们到他们家乡去做客。准备

出现 哎呀,书上的小朋友说:“要去他们家乡玩先过生字宝宝这一关”,出示生字卡片。宽 虾 脚 捡 贝 壳,

3、读词语。宽广 鱼虾 脚下 捡贝壳

4、字宝宝越来越喜欢小朋友了,我们开着小火车进去。

5、小朋友真能干,字宝宝为你们敞开大门了,我们赶紧读读课文吧,让我们拿起笔,划出哪5位小朋友,他们的家乡在哪里?

6、学生反馈,师板书。

三、课中操

嗨嗨,你的家乡在哪里?我的家乡在海边,有鱼有虾又有滩。

嗨嗨,你的家乡在哪里?我的家乡在山里,有山有水又有树。

嗨嗨,你的家乡在哪里?我的家乡在平原,有鸡有鸭又有竹。

嗨嗨,你的家乡在哪里?我的家乡在草原,有马有羊又有草。

嗨嗨,你的家乡在哪里?我的家乡在城市,有高楼来有公园。

四、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出示图片,这是谁的家乡呀?涛涛的家乡美吗?他的家乡美在哪?请小朋友仔细去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出示句子,涛涛爱自己的家乡,(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生读。

(1)、生读,大海很宽很宽,有多宽呢?宽的望不到边。宽,有什么办法记住呢?(把看见的东西全都包括在里面了,连水草都在内。)

(2)、再读句子。

(3)、齐读。

(4)、那么 ,那么 。

3、出示句子,涛涛还画了,(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生读。

(1)、说说知道了什么?鱼和虾怎么样?哪里看出多?

(2)、记住“虾”这个形声字。

(3)、个别读

(4)、男女赛读。

4、出示句子,(那个在海滩上赤着脚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

(1)、生读,师读,自由读。

(2)、看图,涛涛在还边捡了许多贝壳,你们见过贝壳吗?海边的贝壳真美呀!

我们把“贝”字送入田字格。

(3)、让我们也来当回涛涛,去海边捡捡贝壳。用什么“捡”贝壳呀?

(4)、动作,这一只张开的手就像“捡”。

(5)、小朋友平时用小手捡过什么?

5、涛涛画的家乡这么美,齐读第二自然段。

五、复习生字

小朋友读书这么棒,字宝宝又被吸引出来了。齐读。宽 虾 捡 贝壳

六、书写生字

读着读着,生字宝宝有点累了,想回家休息。特别是“虾”急着 “跑”回家,让我们送送它。

(1)、观察田字格中的虾和跑。说说你的发现。注意起笔和关键笔画的位置。

(2)、提醒学生注意结构。

(3)、请用1秒钟记住它。

(4)、提醒学生坐端正,老师带着大家写。

(5)、生写。反馈、评价。

七、小结

这堂课,我们欣赏了涛涛画的家乡,下次课,让我们去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样画家乡的?

板书: 画家乡

涛涛 海边

山山 山里

平平平原

青青 草原

6.谈色彩画理论课程教学 篇六

一、绘画与色彩

色彩大师伊顿曾经说过:“色彩就是生命, 因为一个没有色彩的世界, 在我们看来就像死了的一般。”大师的话一语中的。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 不能没有色彩, 没有色彩是的世界是难以想象的, 也是难以让人接受的。在绘画中, 色彩既是一种语言, 也是一种表现手段。世界一切事物在绘画作品中, 一般都是是由两个因素形成的, 一是形, 二是色, 这两个因素中, 从视觉而言, 人们首先感觉到的就是色彩。色彩对于形态有很大的作用, 绘画时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到色彩的运用, 因为色彩对于刻画形象、烘托气氛、表达情感等都具有独特的作用, 是其他绘画语言所不能代替的。因此, 色彩运用得好就能使作品增加光彩, 具有更大的艺术感染力。

从具体的色彩使用而言, 色彩画虽然离不开颜料, 但用颜料的画并不全是色彩画。色彩画离不开素描, 但色彩画不等于用颜色画素描。色彩画离不开再现自然色彩, 但色彩画并不能用颜料拷贝自然色……由此可见, 色彩画的实践与理论都给我们留下了研究、开拓的空间, 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其中, 挖掘与创作出优美的色彩画。

二、写生与临摹

我们知道, 学习绘画的主要途径就是写生与临摹。色彩写生是向自然学习色彩 (最直观的、直接性的) , 又称师法自然;色彩临摹是向前人学习色彩 (间接性的) , 即所谓师法古人。作为刚学色彩画的人来说, 应该以写生为重点和基础, 以临摹为辅助, 并通过临摹更好地进行色彩写生与创作。

色彩临摹是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方法, 对提高自己的色彩感受能力、写生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地说, 临摹色彩画, 就是学习、研究他人长期实践而获得的宝贵经验。

如:对色彩的观察方法与表现方法;色彩的构图与组合等。如果一味的追求通过自己的写生去体会、感悟, 掌握色彩表现方法的进度就有点慢, 甚至还会走很多弯路, 或路子走错, 如果不能及时的意识到错, 一直的走下去, 就会养成一种错误的习惯模式而不可自拔。

聪明的同学就应该既要向自然学习色彩, 以客观对象为师, 去发现色彩的美, 表现色彩的美, 同时更要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 通过学习、研究 (看画、临摹画) 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有些同学认为最时髦的东西就是极力反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模式 (包括现有的一些色彩画作品) , 有的学生视现有文化艺术是一种束缚与包袱, 甚至觉得在今天文化发展的环境中是一种错误, 应该生存生在一种没有传统文化艺术的环境中……其实, 这就是不善于利用、借鉴、学习前人文化艺术的具体表现。学习色彩画, 也需要临摹和借鉴前人好的东西, 如果封闭自己, 完全靠自己摸索色彩规律及表现方法, 就象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来创造世界上最先进的事物一样可笑。学习色彩也是一样, 千万不要觉得现有的东西都不好, 而应该善于利用现有的知识提高自己, 缩短学习掌握色彩规律的技能, 少走弯路。

当然, 临摹画不是为了临摹而临摹, 更不是照葫芦画瓢。临摹的目的是为了更快的提高自己的写生能力, 更快的掌握色彩的规律和表现技巧。当色彩写生画了一段时间无法深入和提高时, 必要的临摹也许就是最好的提高自己的方法, 但是必须注意:对所临摹的色彩画要有选择, 最好是临摹一些好的色彩原作和印制较好的印刷品, 如临摹较差的作品会使得其反。另外也可以用水彩或水粉工具材料临摹油画作品, 以拓展自己的审美和表现技法。当做画水平到一定程度时, 也可以抛弃临画这个手段, 甚至超越自然色彩限制, 去描绘具有自己风格的色彩画。

三、感性与理性

色彩画是凭直观感觉去画, 还是凭理性地理解去画?每次在讲到这个问题是, 很多同学都说:“素描是比较理性的, 色彩完全是靠感觉。”其实, 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也是不科学的。不管是色彩还是素描, 既需要理性去分析, 也需要感性去认识, 二者都需要在感觉的基础上用理性来驾驭, 而在理性驾驭之中又要追求用感觉的东西来表现。二者共存互生、紧密相连而缺一不可。

作为一个绘画者必须有敏锐的色彩感觉和分辨能力, 从生理因素上看, 还包含一定的天赋成分。尽管如此, 在强调感觉的时候也不要忽视理性的指导, 在很多时候色彩现象仅凭直觉是很难分辨别的。例如, 一块淡兰色衬布, 在阳光照射下受光部偏暖, 那么它的背光部分必然会偏冷, 而这样的冷暖变化是很微妙的, 如果我们了解光源色、冷暖以及环境色等关系, 就能很快的扑捉到。相反, 我们就很难分辨出来这种冷暖的变化。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 掌握规律不仅要靠实践, 更需要用理性来分析, 仅凭感觉, 很容易走入误区。靠理性灵活地掌握色彩规律并把握住准确的色彩关系, 就等于进入了色彩画大门, 迈开了第一步。

有些同学认为:学习素描、色彩没有什么技巧, 就需要多画。其实这是一种很偏面和不正确的说法。比如素描中如何表现虚实、远近、体面的转折等?虚到什么程度, 虚不等于无;实到什么程度, 实不等于死。都有具体的技巧、手段和关系, 并不是多画就可奏效。色彩学习也不例外、尽管每个同学在色彩感觉上存在一些差异, 但这不是主要的, 色彩的感觉可以通过多画、多临摹, 通过色彩规律的理性分析来掌握。

四、主观与客观

这里所说的主观与客观问题是两个方面:一是主观画者与客观景物关系, 二是主体人所画的色彩画面与客观景物关系。

其一, 主观画者与客观景物关系。首先主体人在客观观察色彩时必须整体去观察其色调, 然后进行局部比较, 扑捉它们之间的关系。不能只做局部观察、比较地观察和凝固不动的观察。其次, 客观景物和主体人是一种平行关系, 即画者不能被动的被客观景物牵者鼻子走, 绘画不是追随自然, 而是和自己平行的工作着。客观景物中的色彩, 只是给我们提供一种色彩关系状态, 主体人应注意这种关系, 但不将客观色彩的固有拷贝, 而是要求画者要积极、自由地与客观景物色彩处于平衡状态 (或做其主人) , 不能被动的做客观景物的奴隶, 被对象的固有色牵着鼻子走。做画的人首先要有自信心, 跳出客观景物色彩的束缚, 才能轻松的画准、画好色彩关系。

其二, 主体人所画的色彩画面的色彩与客观景物的色彩关系。色彩绘画, 并不具备可以用来传达自然色彩的实际力度和亮度的手段。色彩颜料看起来是鲜艳的, 其实, 他们比实际物体的色彩和亮度要弱的多。摆脱这种矛盾的出路在于调整光色的“比例”, 也就是说, 当不可避免地要背离每种单元色的绝对色彩特性时, 要真实的表达光色关系和“光色对比”。如果这些关系合乎逻辑, 与自然不矛盾, 那么, 就能达到和谐并能真实地传达出自己对自然的印象。由此可见, 色彩不能照抄, 而要根据自然进行创造。由此可见, 色彩艺术并非是现实本身, 而是现实的反映, 即“用不相似的东西表现相似”的感觉。

色彩写生也是这样, 色彩画面中的色彩与客观景物中的色彩可以不同, 可以跟客观对象色彩有一定的距离, 但画面上的整体色彩感觉必须跟客观整体感觉相似或相近。这就是说, 色彩写生中的色彩, 是相对客观景物的色彩关系性, 这种相对关系性处理的好, 就会轻松达到与客观物象相似或一样, 而不是每一笔颜色与对象绝对一样。例如一组以白色布作为背景、垫布的静物, 画面百布上可能会有很丰富的色彩变化 (冷暖与色相变化) , 但只要整体上找到了白布的感觉, 就等于抓住了色彩关系和规律。初学画画的同学则会认为你把白布颜色画错了, 这是不注意关系, 局部的比较固有色而造成的, 若用这样的方法组成一个色彩画面, 必然是局部色彩“绝对的真实”而整体色彩效果却很差。

五、眼与手

色彩画是一种视觉艺术, 它的形成一是靠眼睛去发现, 二是靠手法准确的去表达这种色彩关系。然而, 每当我们的色彩画面不理想时, 大部分同学就会片面的认为——“画坏了!色彩关系没画准!”而往往不说是因为看不准而造成的。其实这是极大的偏见与错误。色彩画坏的更多原因是因为眼睛看不准或观察的方法不正确, 就像看不清楚路一样。怎样才能找准方向、走向正确之路呢?

就色彩画来说, 眼与手两者相比较, 眼睛更重要。我们常说的“眼高手低”, 因为凡是眼睛能发现的东西, 日后只要多练习, 手迟早都能表现出来;而不是“眼低手高”——如果眼睛发现不了美的东西, 那么手在巧也是表达不出来的。一般来说, 人们都是先通过眼睛来认识世界的, 然后才通过手来改造世界, 如果没有前者的视觉认知, 后者的手之改造也就无从说起。色彩画艺术更是如此, 我们都是通过眼睛来发现美、扑捉色彩镁的, 在此前提下才能通过手来完成与展现这种色彩美。这就要求同学们不要只强调手的训练而忽视了眼睛训练的重要性, 一定要研究视觉规律, 加强眼睛训练, 提高善于发现客观色彩美的能力, 缩短眼手之间, 色彩发现与表现之间的差距。

视觉色彩感受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 因此在这方面就有一个训练眼力的问题。眼睛不仅要“看”, 还要“见”。未经训练的眼睛往往是看而不见, 这就如同人们常说的“有眼不识泰山”, 而经过训练的眼睛才能“慧眼识珠”。由此可见, 要“见”是需要我们长期努力才可能达到的, 也就是说所谓“见”, 不等于有了眼睛、睁开眼睛就能“识珠”, 心和眼必须合作, 并经过一番努力, 才能看的到看准。光靠眼睛不行, 还得用脑、用心。要“见”就是不断的增加对于客观色彩与色彩画形式的感受经验, 经验丰富了, 见得多了, 就会见多识广。毕加索在现代画家中是一个多变的人, 有人认为这是源于他不断地探索, 但他不同意这个看法。他说:我不是在探索, 是发现。艺术的美不是实验、探索出来的, 而是要靠我们的眼睛去观察和发现大自然。一是发现美就去扑捉住它, 依靠技术艺术地把它表现出来。一个发现、一个扑捉、一个表现, 关键在于眼力与一般人不同。表现手法是可以探索的, 而美要去发现, 这取决于我们的视觉经验。因此, 同学们必须要掌握色彩美的元素即色彩的明度、色相、纯度、冷暖对比以及色彩面积大小、色彩空间对视觉所起的作用等。这就要培养我们对色彩的各种元素及关系的敏感性, 它是我们做画的武器, 对武器不熟悉就很达到预期的效果。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 人的眼睛在那一方面训练, 就会在那一方面特别的灵敏。比如一个苹果, 我们就会看到其造型、色彩如何, 并加以评头论足;常人就会想到是否干净, 口感可好……由此可见, 对哪方面训练, 哪方面就会十分敏感。我们经常画色彩画在看世界看到的就是色彩关系和美的色彩形式, 色彩美到处存在, 具有色彩艺术慧眼的人就能发现别人不容易发现的色彩美, 表现出别人不易表现的色彩美。

从我们对绘画色彩认识的过程来看, 绘画色彩的运用早于绘画色彩的理论, 绘画色彩的功利性早于色彩的审美性, 对绘画色彩的主观直觉感受性的研究早于客观理性的分析研究。而绘画色彩理论的形成则是经历了人们不断进行绘画色彩的实践才产生的。人们的绘画色彩独立性的审美感受经历了对色彩功利性的淡化而形成, 对绘画色彩的科学客观认识, 是在抛弃了主观直觉感受后进行客观理性分析而提高的。因此可以说, 人类对绘画色彩是从直观性、功利性为主的使用色彩, 而逐渐形成了以理性、审美性为主的使用色彩。

摘要:从我们对绘画色彩认识的过程来看, 绘画色彩的运用早于绘画色彩的理论, 绘画色彩的功利性早于色彩的审美性, 对绘画色彩的主观直觉感受性的研究早于客观理性的分析研究。而绘画色彩理论的形成则是经历了人们不断进行绘画色彩的实践才产生的。色彩对于形态有很大的作用, 绘画时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到色彩的运用, 因为色彩对于刻画形象、烘托气氛、表达情感等都具有独特的作用, 是其他绘画语言所不能代替的。

关键词:色彩画,理论课,教学

参考文献

[1]瓦尔特·赫斯著.宗白华译.《欧洲现代画派画论选》.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3.

[2]《造型艺术美学》第二期.浙江美院出版社, 1989.

7.《画家乡》教学设计 篇七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

2、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初步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爱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影视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揭提导入。

1、每个都有自己的家乡,(板书:家乡)有几个小伙伴的家乡特别美,他们还画了下来。(板书:画)齐读课题。

2、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的家乡。(观看家乡风景录像片)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就请教拼音娃娃。

(生自由读文)

2、检查学生认识生字的情况。

(1)把生字娃娃的帽子去掉,自由认读。

(2)下面我们就玩“捡贝壳”的游戏吧。(课件)生字娃娃躲到贝壳下面去了,谁读对了,贝壳就是你的啦!(开火车认读)

生字:宽脚捡壳贝虾

原奔密楼匹市

(3)齐读生字。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此环节的生字教学,充分利用电教媒体,让学生在“捡贝壳”的游戏中,激发学习的兴趣。)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你们想请哪几个同学来朗读课文?为什么?(指名分段读)

咱们给他们提点建议吧!你认为他们要怎么读?(有感情、看准拼音、读出语气)

大家仔细听,想想小伙伴的家乡在哪里?

2、指名说。

(板书:小伙伴的家乡在海边、山里、平原、草原、城市。)

3、你喜欢谁的家乡呢?(以下段落教学可以随学生汇报自由安排)

a.海边

(1)涛涛画的海边是什么样子呢?(自由地读读第2小节)

(2)这段有两个句子比较难读。(课件出示: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示范读。

(3)谁来当评委?(指名评)谁来读读?(指名读)我们来看着图背背这一句吧!

(4)海边有金黄的海滩,涛涛在海滩上干什么呢?我们一起读最后一句,感受涛涛快乐的心情。

(5)是呀,这么美的地方,怎么能不让人喜爱!那就请美美地试着和同伴一起背背这一段吧!

(6)能背了吗?好,我们来试一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学生学的过程。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让学生经历由读到背的过程。)

b、草原

(1)你喜欢谁的家乡?那大家一起看看草原风光吧!(课件播放草原景色)

(2)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

(3)这么无边无际的草原,课文里怎么写的?自由地读读第5小节。

谁来读读?(指名读)

读得多好!就请有信心读好的同学站起来一齐读读!(齐读)

c、自学平原、山区、城市三个小节

(1)我们一起领略了海边、草原的美,我们四人小组还可以坐上火车,到祖国的山区、平原或城市去旅游呢。

(2)小组商量你们喜欢去的地方!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里,以小组的方式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初步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

下面,小组就乘上“旅游列车”出发吧!

(3)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参与。

(4)汇报交流。(课件播放山区、平原、城市的风光)

好,旅游归来,让大家知道你们有什么收获吧!

汇报的形式多样,可以是读自己喜欢的一句、一段,也可以是小组齐读、男女比赛读、背读,还可以谈感受、自由评议等等。

(5)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到祖国的各处参观了,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美丽。现在我想和大家完整地读读课文。读到你喜欢的段落,可以站起来背。

四、拓展课文,课外延伸。

1、文中小伙伴的家乡很美,我们的家乡——湘潭也很美。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播放:湘潭风光)

2、你认为我们湘潭哪些地方很美呢?

3、湘潭韶山是毛主席的故乡,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美丽的韶山和蜿蜒的湘江相伴,新建的三大桥上的车子来来往往,雨湖公园是孩子们的乐园……那我们也选一个景点,把自己的家乡画出来吧!

8.画家乡教学反思 篇八

《画家乡》这篇课文中五个孩子以画画的形式介绍了自己的家乡,向小朋友们展示了我们祖国清新美丽的山水。课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说是一幅极具人文色彩,适合欣赏、领悟的风景画。根据课文特点,以插图设计教学主线,体现课堂教学的形象性、情感性、创造性。课文插图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增加课本的形象性而精心绘制的,利用插图来组织教学显得新颖别致,符合学生的心理,能给教学增色不少。

结合课文插图,先教学一个小朋友的家乡,再总结学习方法,然后用这种学习方法带学生学习另外一个小朋友的家乡,让学生熟悉这种学习方法,最后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剩下的小朋友的家乡。这样,不但让孩子能学习课文,最重要的是学习运用一种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学生获益不少。

这节课上我有一个延伸过程,我让学生画一画自己的家乡,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的家乡。以后要让学生多写写话,提高学生写话的能力。

9.论原画设计的演绎特性 篇九

一、原画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演绎特性

原画处于编剧、造型和分镜头之后, 中间画以及后期制作之前。脚本、角色和主题确定之后, 创作的接力棒就交给了原画。原画最初步、最基本的任务, 是要让角色们“动”起来。例:笔者的一次原画习作, 角色形象为习武之人手持棍棒从高处跳下。根据这个要求, 原画要根据引力、作用力和运动规律, 结合角色特性和道具等因素, 推演分解, 设计出一组动作, 分别描绘跳下、落地、稳住、立起等若干关键瞬间。此后, 将由动画人员根据这几幅关键帧, 并按照原画规定的秒数和帧数做中间画, 连接上下帧, 完成动作的平滑过渡。

一般认为, 原画做到这一步就可以了, 因为角色已经动起来了。但仅仅做到这一步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依据动画家诺曼.麦克拉伦的理论, 动画不是会动的画的艺术, 而是画出来的运动的艺术。艺术感染力很强的原画, 不仅能让角色“动”起来, 还要让情感“活”起来, 角色“演”起来, 个性张扬起来, 授予角色以生命。铺陈、推演、展现、升华, 必须始终贯穿于原画创作之中。原画创作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动态演绎、情感演绎、个性演绎的过程。只有通过演绎, 才能把文字形式的故事情节, 转换为视觉形式的动作表演;才能把静态的角色造型, 转换为有生命的角色人物;才能把心理活动的书面描述, 转换为生动形象的情感表达。

可见, 原画设计中, 没有演绎, 就不能称之为创作;演绎是否成功, 是动画作品能否成功的关键。原画的演绎特性十分鲜明、独特, 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认真研究。

二、原画演绎承担了对作品创意的铺陈、推演、展现、升华的作用

动画作品的创意, 源自脚本, 实现于原画演绎。原画通过叙事演绎、情感演绎和个性演绎, 对作品创意进行铺陈、推演、展现, 起着再创作、再深化的作用。

1. 原画通过叙事演绎, 指挥行动, 铺陈情节, 叙述事件

动画片剧情的发展, 基于事件;事件的构成, 来自情节;情节的描述, 分解于动作;动作的形成, 源于原画创作。若干张原画构成了动作和行为, 进而推演出情节、事件和故事。原画创作的叙事演绎功能, 作用明显, 影响极大。它把事件和情节安排在适当的时间轴上, 并且把角色及其行为分布在时间轴的若干关键瞬间, 达到指挥动作、铺陈情节、叙述事件和故事的目的。例如:《三个和尚》完全由片中角色们的动作来叙事, 依靠角色的行为推导主题。两个和尚挑水这一段戏的原画关键动作。

2. 原画通过情感演绎, 展现心理活动, 展开角色之间的情感交流

原画创作不仅仅要完成角色动作, 还要生动地展现出角色的情感。一部好的动画作品, 应该是形神兼备、神采飞扬, 喜怒哀乐呼之欲出, 角色心理活动充分展现。演绎情感的手法很多, 除了刻画表情, 借助肢体语言以外, 人们还经常通过场面和视角的布局, 节奏的控制, 以及夸张、虚幻、联想等特殊技巧的运用, 进一步强化、渲染, 把情感演绎到极致。例如:《狮子王》中老狮子王与小王子辛巴在悬崖巨石上探讨王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场面, 这样的拟人化的演绎, 准确贴切地把角色的内心感受和感情表达了出来。如图:

相反, 《樱桃小丸子》等一些动画片, 则过分地注重叙事, 只追求动作的结果和情节的发展, 不讲究情感演绎, 剧中人物表情机械, 说话时只是口部有动作, 而且也不注意口型表演, 仅仅是很单纯的一张一合的机械运动, 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也很僵硬, 极大地损害了艺术性和感染力。

3. 原画通过个性演绎, 塑造角色性格, 突出个性特征

动画片剧中的角色, 但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甚至成为标志, 制作成动画衍生产品广为流传的, 无不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塑造角色、演绎个性的任务, 贯穿于原画创作的全过程。原画创作人员根据前期的剧本和主题, 分析角色的性格、好恶和世界观, 构思角色独特的行为方式、举止习惯和情感表露模式。同样是欢笑, 有的毫无顾忌, 开怀大笑, 有的却掩口浅笑, 抑或莞尔一笑;同样是发言, 有的旁若无人, 口若悬河, 有的却要先偷瞄一眼他人, 再小心翼翼地说出。个性差异之大, 需要认真刻划、周密演绎。

例如:《魔神英雄传》里的西米可,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笑是她的标志性符号。微笑, 欢笑, 大笑, 狂笑, 甚至笑得眉毛都变成了八字……再加上她与身俱来的神奇忍术, 使得她在遇到艰难困苦时从不难过忧伤, 笑, 一直陪伴着她, 快乐地面对, 又成为一种坚定的力量, 让她一次次神奇化解了道道坎坷, 以至于观众一看到西米可这个角色, 快乐就禁不住从心里迸发出来。

综上所述, 原画的这些演绎功能, 对动画创作起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它通过动作、行为来展开情节, 铺陈叙事, 通过情绪设计来渲染情感, 升华主题, 通过角色刻画来张扬个性, 塑造形象。如果原画创作中注重演绎, 善于演绎, 作品就会自然流畅, 角色形象就丰满鲜活, 主题表达就更加明确, 具有震撼力。从这个角度来看, 动画作品的生命力、影响力, 关键取决于原画创作的演绎水平。正是这个原因, 原画创作人员会经常与编剧、分镜头人员讨论修改既定方案, 也会经常与中间画工作者交换意见, 讨论研究某个特定中间张的画法。围绕着如何演绎这个中心, 原画过程成了整个动画创作中承前启后的重要枢纽。

三、原画创作中合理运用节奏控制、视点转换、特技变形等演绎手法, 能有效增强艺术感染力

不同的创作团队、不同的艺术倾向, 其演绎思路、演绎风格会相差很大, 但尽管如此, 我们还是能发现, 最能影响原画创作效果的, 主要是节奏控制、视点转换、特技变形等演绎手法。

1. 掌控节奏, 根据需要突破时间限制, 达到强化细节、加深印象的效果

在原画创作中, 标注是原画人员的特殊职责。不仅要设计角色动作的起始画面和终止画面, 还要对这段过程进行标注。比如, 用数字规定这一动作经过多少秒, 其间中间画多少帧, 还要注明预备、缓冲、高潮、极限等细节。

标注的作用, 不仅在于精确地指导下一道工序中间画的工作, 更重要的是, 它授予原画人员充分调整和控制时间节奏的权力。成功的创作典范, 总是要依据故事情节和主题的需要, 合理控制节奏的起、承、转、合;或宽舒平稳, 或紧凑压缩;对极其重要的情节, 突破时空和引力的限制, 把时间推演拉长再拉长, 把节奏加宽再加宽, 把细节扩大再扩大, 从而达到强调重点, 强化感受的作用。

例如:《灌蓝高手》对节奏控制的运用。现实生活中的篮球高手们, 运球、传球、飞身上篮、灌篮, 整个过程只是很短的一个瞬间, 也许只有几秒。而《灌蓝高手》中的流川枫, 完成这一系列动作, 居然用了二十秒。虽然夸张, 但原画师放宽了时间节奏, 形成了震撼人心的特写。

2. 转换视点, 根据需要调整角度, 以营造情境、突出主体、吸引关注

不同的视点角度, 产生不同的情境和感染力。原画演绎中经常根据剧情的需要, 适时切换动画的视点。有时将视点拉近或推远;有时俯视鸟瞰;有时高山仰止。必要时, 切换为剧中某一角色的视点, 这样的感觉就好象以第一人称“我”来亲临现场, 有利于引起共鸣。原画创作时, 根据剧情和主题的需要, 精心设计场面元素的布置, 合理安排上下左右, 远近聚散, 接触包围, 构造出几何中心、引导中心、趣味中心, 让某一时段发挥着主导作用的角色处于中心位置, 给其较大的影响力和关注度。

例如:《名侦探柯南》中经常会有这样一种镜头, 借由某一段惊恐的尖叫声, 借由某一个角色惊讶的眼光, 把观众的注意力重点集中在另外的某一个场景上, 使那一个场景中的角色变成了令人关注的中心对象。

3. 合理特技变形, 突破常规极限, 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特殊感染力

动画片之所以为各个年龄层次的人群所喜爱, 其中一个特别的原因, 是特技变形运用得好。这一点《猫和老鼠》最为典型。该作品中的许多特技镜头, 比如, 猫被主人乱枪击中后喝的水从无数枪眼里喷出, 吞下了正在飞速运行的火箭, 以及由于吃下了特大食物而身体变成三明治模样等等, 极度夸张极度刺激, 既突破了常规极限, 又合乎清理, 既意想不到, 又不觉意外。这些演绎特技, 无论在戏剧小品里还是在电影里都是无法表现的。

四、原画的演绎特性需要符合生活规律, 形成创作风格

原画创作的演绎特性, 给原画工作人员开辟了充分的创作空间。一群角色、一段情节, 你可以这样演绎, 他可以那样演绎, 自由度相当大。但不同的演绎, 必将导演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既会产生艺术感染力的差别, 也有演绎是否成功的分别。表现不到位是缺憾, 演绎过火、过份也是败笔;动作行为中规中矩会显得平淡, 但夸张过度、超越规律也是失误。因此, 很有必要明确一系列标准, 提出若干基本要求和准则, 为原画创作的成功演绎提供参考, 也为检验原画演绎质量提供参照。基于宏观的考虑, 原画演绎除应紧扣主题、服务主题外, 还应符合以下两点基本要求:

1. 原画演绎必须符合规律, 才能合情合理, 让人心领神会

无论什么演绎手段和技法, 都要准确表达, 符合规律。首先是形体运动规律, 动态曲线、轮廓转折、体积起伏、运动节奏, 都应该体现运动学原理, 即使加入表演元素, 进行适度夸张, 也应该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其次是心理学规律, 角色的感知、情绪、意志、气质, 角色群体之间的沟通、交流、认同、对抗, 都应符合心理学的基本规律, 否则, 形象再好、画面再美, 也会让人觉得怪怪的。再者是动力学规律, 动态演绎中应准确把握作用力、反作用力和阻力, 动作设计时要充分理解力的传递过程, 正确设计关节运动、重心摆布和重量质感, 即使夸张、变形, 也应该符合规律, 合情合理。

例如:《猫和老鼠》中的两个主要角色经常因为夸张的变形而引得观众哈哈大笑, 尤其是那只想干坏事却始终吃亏的是自己的猫。如图, 猫与老鼠溜冰赛跑, 猫目中无人, 甚是高傲, 自认为溜冰的技术非常到家, 结果乐极后终于生了悲, 正是由于它骄傲了, 所以昂起头直起了身子还自以为是地拱手向观众致谢, 却没有发现前方一块突出的木版, 冷不防整个身子撞上去, 身子被撞的变了形, 然而变形却不是随意变的, 它也是非常有规律的, 一个竖条状的物体在高速前进时被另一个扁状物体阻碍, 可以想象的出竖型物的变形趋势, 我们借着这个趋势的走向, 更加夸张, 夸大其趣味性和真实性, 使作品更加风趣, 又不失依据。

2. 原画演绎应形成风格, 具有特色, 动画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才会更强

为什么演绎 (要服务于主题) 、如何演绎 (要符合规律) , 这两点把握好了, 原画的演绎就可取得初步成功。而真正反映演绎水平的, 则是特点和风格。没有特点就会平淡, 就缺少艺术感染力。但有特点并非就有风格, 若干特点必须互相映趣, 格调趋同, 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原画创作工作量相当大, 往往需要多人共同完成, 由此产生的原画指导, 就是负责协调的, 由他来指导演绎, 修正原画, 统一格调和风格。

例如:《白雪公主》中的主要风格是典型的美国好莱坞风格。原画在创作演绎主要角色时, 曾经请了当时的名演员来现场演绎剧中的情节。因此, 全剧角色生动鲜活, 表演精湛, 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如图:

结论

原画创作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调用各种演绎手法, 对角色的动态、情绪和个性的演绎过程。原画创作的演绎, 对动画作品的质量影响极大。优秀的原画师, 应该兼备导演、演员、画家、摄影师的功底。笔者建议, 原画创作人员应该注重演绎、善于演绎, 要加强动画理论的研究和生活的积累, 善于从电影、表演等方面中汲取营养, 认真研究把握演绎的规律, 不断提高演绎的能力和水平, 努力形成自己的演绎特点和风格, 更多地创作出动画精品, 为中国动画事业的发展做出较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华.《影视动画影片分析》.海洋出版社, 2008.

[2]贾否.《动画创作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上一篇:带有功字的成语及其解释下一篇:课程设计方案论证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