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复习备考计划

2024-07-28

高三物理复习备考计划(8篇)

1.高三物理复习备考计划 篇一

“决胜高考,再创辉煌”高三物理备考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学校和年级“决胜20xx年高考,再创灵中高考辉煌”的奋斗目标,以各阶段教学增分为主线,把握考纲要求,努力提高复习备考效率,全面完成高考目标。

二、情况分析:

1、教师情况:授课物理2班和物理5班

2、学生情况:学生的物理基础较差,知识不扎实,数学的运算能力很差,所以在物理的解题能力较弱。

二、备考依据:

以高中7本物理课本教材、《高中物理学科考试大纲》为主,结合课外复习辅助教材《普通高中新课程总复习指导》。

三、备考策略——夯实基础,构建较为全面的知识网络。

1、物理学科高考涉及7本书的内容,且高考考试内容全面,考试题每年都不重复,与实际生活,现代科技联系较为密切;

考题形式多变,但都离不开教材,因此一轮复习的重点就是全面夯实基础,复习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省时性。对于重点知识要讲深讲透,而非重点知识少讲略讲,难度大且超出我校学生实际能力范围的知识容干脆不讲。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2、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注意不同知识点的的联系,构建好基础知识的网络体系。

3、二轮复习采用专题模式,主要是强化主干、构建体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4、注意收集学生在复习考试中的得失分情况,培养学生良好的审清,做题习惯;

5、第三轮复习则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文综套题训练,查缺补漏

四、物理复习时间安排:

1、第一轮复习(20xx年8月21日—20xx年3月30日)

必修一(20xx年9月—11月)必修二(20xx年12月)选修3-1,3-2,3-5(20xx年1月—20xx年4月)

2、第二轮复习(20xx年4月初—5月下旬)——实验专题复习,计算专题

3、第三轮复习(20xx年5月)——综合模拟训练,查漏补缺。

五、具体措施:

1、立足课本,面向全体学生,钻研课标。考纲和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建立网络,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覆盖面广。

2、认真分析近三年的考纲,把握考纲变化,把控好复习备考中的教学难度。

3、全面了解课标,把握重点。

4、认真落实面批面改,周周清的复习方法,并做到精选,精讲,精评,提高复习效率。

5、注意每周总结教学得失。

6、认真研究近5年高考海南卷试题,并注意结合我校高三学生的实际水平,将心得体会渗入到平时的选题,讲题,对学生的面批面改之中。

通过对近五年的海南卷高考题进行研究,要求将高考题做全、做透、做通。要注意搜集高考信息,了解高考动态。

7、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①备课: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要在钻研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备课,要在把握高考方向的基础上备课,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备课,要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备课。加强与上届高三物理教师的沟通,发挥集体的智慧。

②上课: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上好第一堂课,上课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优势,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因材施教,补差提优,要做到讲练结合。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8、加强与外校高三教师的联系,收集外校高三教师对高考复习备考的方略。完善自己的复习策略。

2.高三物理复习备考计划 篇二

1 紧扣“考”点

就是紧扣考纲, 明确考什么的问题.《数学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对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 都做出明确的规定, 对于考查的知识内容要求考到什么程度均有明确的规定.新课程高考考什么:以“知识与能力”为主干, 以“过程与方法”为主线, 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旨, 考知识模块, 考数学能力, 考思想方法, 考个性品质.紧扣考纲, 首先要明确考点的层次要求, 了解层次的内容, 能正确理解就行, 不必做探究和拓展;理解层次的内容, 对常考点, 要做到深刻领会, 准确表述, 正确运用;掌握与灵活运用层次的内容, 属于主干知识, 要熟能生巧, 灵活运用.紧扣考纲, 其次要结合近几年的考题进行对照, 须对近两年的新课标卷的试题, 标注具体的考点、能力要求、层次要求、命题的立意, 以做对照比较研究, 进一步明确高考的具体方向.2 立足“基”点

高考试题, 都是“题在书外, 理在书内”, 都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 分值约占总分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对此类问题的复习原则是战术上要重视, 对基本知识、运算、方法、题型和图形要做到读时脱口而出, 用时信手拈来, 复习时不要以为其简单, 学生易掌握, 一语带过.这可能会造成学生对该知识点及其相关的题型、方法留下漏洞隐患, 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教师应强化此类题目涉及的知识点和方法的准确记忆, 熟练操作, 达到会而必对.

例1 (2014年全国卷Ⅱ第5题) 某地区空气质量检测资料表明, 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是0.75, 连续两天为优良的概率是0.6, 已知某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 则随后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是 ( ) .

(A) 0.8 (B) 0.75 (C) 0.6 (D) 0.45

试题解析本题着重考查考生应用概率、条件概率及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试题设计了几个事件, 要求考生能分析清楚各事件间的相互关系, 利用事件间的关系及相应计算公式解决概率的计算问题, 该题对4个选项精心设计, 如果考生没有很好地理解条件概率的意义, 认为试题就是求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 或者虽然理解了条件概率的意义, 但认为各天的空气质量状况相互独立, 就会认为选项B正确;如果考生认为试题就是要求某天及随后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 就会认为选项C正确;如果考生认为试题就是求某天及随后一天的空气质量连续为优良的概率且两天的空气质量状况相互独立, 就会认为选项D正确.通过对4个选项的精心设计, 该题很好地达到了考查考生对事件、事件的相互关系、条件概率及事件概率的计算的理解与掌握程度的目标.

3 谨防“错”点

有些题目看似简单, 易于入手, 但往往由于忽视对隐含条件的挖掘, 造成失分.解题中对问题的隐含条件挖掘越多, 学生辨认隐蔽和谐关系的洞察能力就越强.

例2 (2012年全国卷第7题) 已知α为第二象限角, 且, 求cos 2α ( ) .

错解 (sinα+cosα) 2=1+sin 2α=1/3, 即sin 2α=-2/3.

不知取舍.

且α为第二象限角, 所以

即2α为第三象限角, 所以

反思本题易错原因在于对条件挖掘不充分, 放大了α 角的范围, 导致所求值的增加, 若是填空题, 得分率可能还要低.防止或减少出错的主要方法是进行变式教学, 如:其他条件不变, , 则应挖掘出;或其他条件不变, 角α 变为第一或第四象限呢?这样, 把每个条件都挖深挖透, 把每个条件都用尽用活, 会加深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深入细致的理解, 同时也培养了思维的严谨性, 遇到此类问题 (如基本不等式条件的运用等) 会多问几个为什么, 避免出错.

4 用活“形”点

就是用好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方法, 其特点是具有直观性、灵活性、深刻性, 并跨越各科的知识界限, 有较强的综合性.主要途径有:①“形”转化为“数”, 即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②“数”转化为“形”, 即根据给出的“数、式”结构特征, 构造出与之相应的几何图形, 用几何方法解决代数问题;③“数、形”结合, 即用“形”研究“数”, 用“数”研究“形”, 相互结合, 解决问题.

例3 若a, b, c均为单位向量, 且a·b=0, (a-c) (b-c) ≤0, 则|a+b-c|的最大值为 ( ) .

解设a= (1, 0) , b= (0, 1) , c= (x, y) , 则x2+y2=1, (1)

根据 (1) (2) , 可知c= (x, y) 对应的点在弧AB上, 而 (3) 式的几何意义为点P (1, 1) 到弧AB上点的距离, 如图1, 其最大值为1, 最小值为.

5 巧用“变”点

就是问题中的变量或含有需讨论的参数的, 或问题中的条件是分类给出的, 或解题过程不能统一叙述的, 或在几何问题中, 几何元素的形状、位置的变化需要分类讨论的等, 同时, 应防止见参数就讨论的轻率做法, 能整体解决的就不必分类讨论, 使分类讨论用的更为合理.事实上, 每年的高考试题都涉及分类讨论的思想.

例4 (2012年全国理科卷第20题) 设函数f (x) =ax+cos x, x∈[0, π].

(Ⅰ) 讨论f (x) 的单调性;

(Ⅱ) 设f (x) ≤1+sin x, 求a的取值范围.

解析 (Ⅰ) 求导后依据当x∈[0, π], 知sin x的范围, 需对a分类讨论, 分3种情况a≤0, 0<a<1, a≥1求单调区间;

(Ⅱ) 根据 (Ⅰ) 所得单调区间, 依a的取值范围, 再对x当分属不同区间进行讨论, 这是当解题过程不能统一叙述时, 根据需要进行的讨论. (详细解题过程略)

6 分解“难”点

就是将一个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分解 (或分割) 成若干个基础性或比较易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这些分解问题的解答来实现解决原问题的解题策略.其核心思想是转化与化归.

例5 (2015年全国理科卷Ⅱ第20题) 已知椭圆C:9x2+y2=m2 (m>0) , 直线l不过原点O且不平行于坐标轴, l与C有两个交点A, B, 线段AB的中点为M .

(Ⅰ) 证明:直线OM的斜率与l的斜率的乘积为定值.

(Ⅱ) 若l过点 (m/3, m) , 延长线段OM交C于点P, 四边形OAPB能否为平行四边形?若能, 求此时l的斜率;若不能, 说明理由.

解析 (Ⅰ) 可转化为分别求直线OM与l的斜率, 直线l的方程依题意可设出, 将其与椭圆的方程联立, 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点M的坐标, 进而求出直线OM斜率 (或用点差法) , 可证.

(Ⅱ) 可转化为当四边形OAPB为平行四边形时, 求直线l的斜率.就要充分挖掘平行四边形的隐含条件:对角线互相平分, 即点P的横坐标是点M横坐标的2倍 (对称) .即转化为求点P, M的坐标的问题.若点P的横坐标是点M横坐标的2倍的方程无解, 则四边形OAPB不是平行四边形, 问题解决.

7关注“新”点

就是关注近几年各省市高考试题中创设了哪些题型或问题情境新颖的题目, 在教学或试卷讲评中有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数学问题进行 “观察、猜测、抽象、概括和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 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

例6 (2014 年新课标理科卷 Ⅰ 第14题) 甲、乙、丙3 位同学被问到是否去过A, B, C3 个城市时, 甲说:我去过的城市比乙多, 但没去过B城市;乙说:我没去过C城市;丙说:我们3人去过同一个城市.由此可判断乙去过的城市为______.

解析甲说没去过B, 乙没去过C, 3人同去过同一个城市, 所以3人同去过A, 所以乙至少去过A;若乙再去城市B, 甲去过的城市至多两个, 不可能比乙多, 矛盾.由此可判断乙去过且仅去过A城.对逻辑问题的考查可谓首次出现, 无独有偶, 北京文科卷第14题也出现了这样的考题, 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8训练“算”点

《考试大纲》中对能力的考查, 强调“以能力立意, 以思维能力为核心, 全面考查各种能力”.运算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 包括对数字的计算、估值和近似计算, 对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 对几何图形各几何量的计算求解等, 以含字母的式的运算为主.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 首先多给学生留有思考动手的时间,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做, 充分参与到解题的思考和解答中, 在做中学, 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其次, 要精讲多练, 充分暴露思维过程.精讲要突出“导”而不是“灌”, 讲审题分析, 引导学生思维, 如何调整思路, 如何选择方法.让学生尝试探究, 先练后讲;多练, 练思维, 强化运算的合理性、准确性、熟练性、简捷性.要注意在巡视中收集信息, 指导解题方法, 必要时演练, 逐渐提高运算能力, 克服“会而不对, 对而不全”的不良做法.同时, 还要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依据统计或统计案例中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并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 例如2014年全国理科卷Ⅱ第19题等.

9 反思“弱”点

高三数学复习过程中, 会进行阶段性的模拟检测, 它起到“窗口”的作用, 就该阶段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 教师根据试卷解答情况, 对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方法、能力和学习品质进行认真反思分析, 查找存在错误弱点的原因, 是知识的理解掌握存在漏洞, 还是学习方法不到位;是审题分析思路不清, 还是解答不严谨, 书写不规范;或是心理素质方面的问题等等.因人而宜, 拿出合适的补救措施.同时, 教师还要对自己的教学管理进行反思, 在后面的教学中补什么, 强化哪些方面, 怎样有针对性的分层次把考试中反映出来的问题逐步解决, 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 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

10 激发“乐”点

就是快乐学习, 乐而知之.高中数学新课程倡导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是一个亮点, 是课堂教学中显性与隐性、可量化与不可量化、有形与无形的有机补充与统一.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反思:为什么同一个班的学生, 不同的教师上课, 学生的学习情绪迥然不同?这就是教学艺术, 是教师调节情绪的艺术, 是一种“阴转晴”的艺术.教师如何将数学看似枯躁无味的学术形态的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的内容, 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都离不开以情感作为润滑剂与催化剂.在教学中, 要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能“动之以情”, 教师自己首先要有丰富的情感, 具有积极的情绪感受, 拥有对知识的渴求, 对真理的执著, 在课堂上将这些丰富的情感融入言传身教之中, 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去感染学生, 用亲切和蔼的表情, 真挚温和的语调去诱发学生, 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 使他们学会热爱生活, 乐于学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教育部考试中心.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理科)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3.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策略 篇三

一、复习中坚持“三步走”的策略

第一步是单元复习。这轮复习可以贯穿“以本为本,不离课本;以纲为纲,不离大纲”的精神,狠抓课本内容的掌握,力求知识系统全面,为学生打下良好基础,使学生认识到“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谈不上更深层次的提高。

第二步是专题复习。该轮复习应力求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整合知识结构,提高分析能力,把握重点难点,力求做到以点带面,点、线、面结合,使知识条理化、规律化。具体方法是:把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分成若干模块,列出大的结构、线索,例如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国别史等。要求学生用结构主义学习法,把一册书的结构、线索、重点难点整理在笔记本上,像研究作战地图一样每天细看,找到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实现知识的点—线—面全面掌握。

第三步是关注社会热点、焦点,查漏补缺。高考命题向来不回避热点问题,近几年的命题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有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时代特色。教师可通过网络关注学术研究动态,关注新闻,关注时事热点问题,关注国家的方针政策,通过电视多看跟历史有关的历史记录片,这样才能敏锐地去感受高考,才不至于走错方向。当今全球关注的一些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如台湾、反恐、军国主义、朝鲜和伊朗核问题、环保、科技、西部大开发、教育和税制改革、人类文化遗产的继承与保护、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等都是近年高考的亮点。在复习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把课本知识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同时充分挖掘高考信息,做好猜题押题工作。2003年的大陆政策、2004年的商鞅变法、2005年的丝绸之路、2008年的明清统一(土尔扈特回归祖国)这些高考内容我们都猜到了,从而为学生高考获胜助了一臂之力。

二、教学中做到“四精神”

1.团队精神。发挥历史教师的集体备课作用,做到资源共享。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正体现了这一点。

2.奉献精神。要求自己勤备课、勤钻研、勤下班、勤辅导,以“责任重于泰山”来警示自己,把高考摆在第一位,顽强拼搏,力求在教学上有所建树。

3.情感教学精神。教学中教师仅起引导作用,学生才是主体,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用一些名言警句来激励他们,如“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师不必不如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等,让学生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在能力,做到教学相长,各尽其妙。

4.精益求精精神。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在讲解中决不能泛泛而谈,而是要精讲精练,有的放矢,详略得当,力求恰到好处。如关于台湾问题可从两方面进行讲解,一是从历代中央政府与台湾的关系和采取了哪些有效管辖措施入手,二是从台湾今日现状之历史原因来分析,从而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

三、备考中确保“五到位”

1.复习中力求知识点到位。有位资深的历史教师曾说过“历史的学习要粗如大瓮,细如发丝儿”,粗是指知识的大要如树干,发丝指知识的细微如末梢儿。复习中要求学生把课本中的目录、插图、地图、彩页、注释、编写说明、大事年表仔细地研读,对课文的编、章、节、目、大小字部分的每一个标题、子目、段落、语句、措辞等仔细地琢磨、品味,对课本的每一个知识点认真篦梳几遍,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知识点。

2.训练中要求学生的速度和准确率到位。答题也是一种能力,审题是否准确仔细、文字表述是否通畅、逻辑是否严密,是考试得分高低的主要原因,要讲究科学和效率。训练中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观点的评价及背景、原因、性质、实质、作用、影响、意义等,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用历史术语准确作答,特别注意史料部分的掌握和理解,做到理论观点“毫不含糊”,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解答中要求学生的方法、步骤到位。考场如战场,要“有勇有谋”,谋略得当。这就要求考生答题时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坚持以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看问题,从人类文明演进的高度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更合理、更准确的定位。引导学生敢于对有争议的历史现象,大胆探索,求证历史,不拘泥于教材。注意文字表述的规范性,答题方法、步骤的到位性,注意纠错防偏,提升理性认识。

4.迎考时确保学生的心理素质到位。“每遇大事须静气”,许多学生会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而感到心神不宁,尤其看到教室的高考倒计时牌时更觉心烦意乱。教师可告诉学生这个阶段应该守住心灵,守住自我,应忘掉“距高考还有××天”,把高考当做一次期中、期末考试,以平常心对待,不要刻意强迫自己应该这样那样,同时把考试所需的各种证件、工具等必需品提前准备好,避免意外事情的发生,避免出现“打开课本都会,考试一片空白”现象的发生。

5.应试中力求学生的生物钟到位。按高考要求时间对学生加强训练,把学生应试生物钟调到最佳状态。提醒学生考前要保持充足的睡眠,用唱歌、听音乐等方式来放松自己,同时注意合理营养和饮食卫生,预防疾病发生,加强体育锻炼,养精蓄锐,从容不迫地参加考试,稳扎稳打,正常发挥。告诉学生考试时保持一种好心情、一个“冷”头脑和一颗自信心,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高三物理复习备考工作总结 篇四

高三物理备课组:刘忠智

转眼间,短暂的一学期时光又即将过去。本学期我执教高三3、10班的物理综合课,本人按照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试卷、讲评试卷,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为了以后能在工作中扬长避短,取得更好的成绩,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努力完成教学进度。

二、加强高考研讨,实现备考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本学期,物理备课组的教研活动时间较灵活。备课组成员将在教材处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法学法的设计、练习的安排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商讨,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商讨综合科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知识点和练习。二是针对物理课上的教学问题展开研讨,制定和及时调整对策,强调统一行动。另外,到外校取经,借鉴外校老师的经验,听取他们对高考备考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力求效果明显。三是多向老教师学习,多听他们的课,学习他们的课堂组织学习他们的教学思路,加强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水平

三、对尖子生时时关注,不断鼓励。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更要多给一点热爱、多一点鼓励、多一点微笑。

四、经常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让他们远离学习上的困扰,轻松迎战高考。

五、构建物理学科的知识结构,把握各部分物理知识的重点、难点

物理学科知识主要分力、电、光、热、原子物理五大部分。

力学是基础,电学与热学中的许多复杂问题都是与力学相结合的,因此一定要熟练掌握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以便在复杂问题中灵活应用。力学可分为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以及振动和波。

静力学的核心是质点平衡,只要选择恰当的物体,认真分析物体受力,再用合成或正交分解的方法来解决即可。

运动学的核心是基本概念和几种特殊运动。基本概念中,要区分位移与路程,速度与速率,速度、速度变化与加速度。几种运动中,最简单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可直接解决;稍复杂的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只要将运动正交分解为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后,再运用匀变速公式即可。对于匀速圆周运动,要知道,它既不是匀速运动(速度方向不断改变),也不是匀变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不断变化),解决它要用圆周运动的基本公式。

力学中最为复杂的是动力学部分,但是只要清楚动力学的3对主要矛盾:力与加速度、冲量与动量变化和功与能量变化,并在解决问题时选择恰当途径,许多问题可比较快捷地解决。

振动和波是选考内容,这一部分是建立在运动学和动力学基础之上的,只不过加入了振动与波的一些特性,例如运动的周期性(解题时要注意通解,即符合要求的答案有多个),再如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等等。

电学是物理学中的另一大部分,可分为:静电、恒定电流、电与磁、交流电和电磁振荡、电磁波5部分。

静电部分包括库仑定律、电场、场中物以及电容。电场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但是电荷在电场中受力和能量变化是比较具体的,因此,引入电场强度(从电荷受力角度)和电势(从能量角度)描写电场,这样电场就可以和力学中的重力场(引力场)来类比学习了。但大家要注意,质点间是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而点电荷间有吸引力也有排斥力;关于电势能完全可以与重力势能对比:电场力做多少正功电势能就减少多少。为了使电场更加形象化,还人为加入了描述电场的图线———电场线和等势面,如果能熟练掌握这两种图线的性质,可以帮助你形象理解电场的性质。

场中物包括在电场中运动的带电粒子和在电场中静电平衡的导体。对于前者,可以完全按力学方法来处理,只是在粒子所受的各种机械力之外加上电场力罢了。对于后者要掌握两个有效的方法:画电场线和判断电势。

恒定电流部分的核心是5个基本概念(电动势、电流、电压、电阻与功率)和各种电路的欧姆定律以及电路的串并联关系。特别强调的是,基本概念中要着重理解电动势,知道它是描述电源做功能力的物理量,它的大小可以通俗理解为电源中的非静电力将一库仑正电荷从电源的负极推至正极所做的功。对于功率一定要区分热功率与电功率,二者只有在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时才相等。欧姆定律的理解来源于功能关系,使用时一定要注意适用条件。

电与磁的核心是三件事:电生磁、磁生电和电磁生力,只要掌握这三件事的产生条件、大小、方向,这一部分的主要矛盾就抓住了。这一部分的难点在于因果变化是互动的,甲物理量的变化会引起乙物理量的变化,而乙反过来又影响甲,这一变化了的甲继续影响乙……这样周而复始。

交流电这一部分要特别注意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电压、电流、电功率的因果关系,对于已经制作好的变压器,原线圈的电压决定副线圈的电压(电压在允许范围内变化),而副线圈的电流和功率决定原线圈的电流和功率。

电磁振荡、电磁波部分的难点在于l c振荡回路中的各物理量变化,只要弄清电感线圈和电容的性质,明确物理过程,掌握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问题就不难解决。

在物理学科内,电学与力学结合最紧密、最复杂的题目往往是力电综合题,但运用的基本规律主要是力学部分的,只是在物体所受的重力、弹力、摩擦力之外,还有电场力、磁场力(安培力或洛仑兹力),大家要特别注意磁场力,它会随物体运动情况的改变而变化的。

六、高三复习策略

1、全面复习,打好基础,降低难度,以不变应万变。高三复习要设法落实每一知识点,强化学科双基,只有强化双基才谈得上能力,谈得上多元目标。由于时间紧,带领学生复习应重在概念、理论的剖析上,侧重在核心和主干知识的基础上,落实每一个知识点。

2、指导学生,学会复习,提高能力。学生应自觉编织知识网络,自己总结,强化用已学知识解决未学问题,再进一步提高到用新学知识解决未学问题。理综物理考试虽然考查得比较基础,但题目比较新,基本上是没有做过的原题,故学生应该掌握总结、检索、迁移、演绎、推理和归纳等学习方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3、创新、质疑,强调联系实际,强化实验。建议在高三复习阶段重做高中阶段已做过的重要实验,开放实验室,但不要简单重复。要求学生用新视角重新观察已做过的实验,要有新的发现和收获,同时要求在实验中做到“一个了解、五个会”。即了解实验目的、步骤和原理;会控制条件(控制变量)、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会解释结果得出相应结论,并会根据原理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以实验带复习,设计新的实验。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明确认识结论、过程和质疑三要素,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打下基础。学会正确、简练地表述实验现象、实验过程和结论,特别是书面的表述。在日常生活中多视角地观察、思考、理解生活、生产、科技和社会问题,学会知识的应用。

4、严格规范,认真审题,减少失分。例如计量单位规范、实验操作规范、学科用语规范和解题格式规范。

5.高三语文复习备考计划 篇五

一、高三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与原则:

1、立足于学生的“学”来抓备考。把主要任务确定为控制与诱导学生的情绪,帮助学生构筑语文知识和能力体系,帮助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对学生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把职责的根本确定为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的学习和复习,力求让学生由“学习”变为“求知”,以此实现语文成绩的显现。

2、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抓备考。少一些功利色彩,多一些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身的语文学习习惯,关注自身的生活态度。提倡“以汪洋恣肆之笔,写济世为民之文”。鼓励学生思考人生,洞察社会,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放眼宇内,面向未来。

3、立足于母语教学的特点抓备考。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早晨自习,力求书声朗朗;课外阅读,讲求读思结合;推荐时文美文,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评点新闻杂论,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通过持之以恒的积累,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滋养学生的良好语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高三语文三轮复习的侧重点:

一轮复习——搞梳理,重积累。二轮复习——抓重点,补缺漏。三轮复习——用术语,讲规范。

三、高三语文教学的基本策略:做到“六化”

“序化”,即掌握了知识的主次、先后、纵横、上下等等关系,使原有的知识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序列化结构组块,牢牢地储存在记忆的仓库中;“类化”,就是将复习地知识采用类聚法归类,达到“一道题,一组题,一类题”的效果;“细化”,就是将复习知识细分,做到全面不遗漏;“深化”,即合理适度地向知识的纵向拓展,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知其所以然;“活化”,就是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增强情境性,精选鲜活的例题进行讲解,加强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精化”,一是指复习内容要精,二是指善于将知识梳理归纳,做到“纲举目张”,以便“厚积”能“薄发”。

四、高三语文教学的基本思路:

1.合理规划

(1)第一轮复习(2011年9月-2012年3月上旬)全面复习打基础——“地毯式复习” 将考纲知识点细化、全面化,语言基础知识天天做一点,一月轮一遍,反反复复几个来回。

对高

一、高二学过的文言文,必须重读,凭借“温故”,达成“知新”。不是读一遍,而是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读三至五遍,甚至多到六七遍;不是突击读一阵子,而是天天读,坚持不懈。养成“硬读”的习惯,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要借助于工具书和有关试题理解文本,因为撤除一切依赖,直接进入文言语境,容易形成文言语感,掌握文言模式,提高解读能力。现代文阅读题必须精心选择,近几年高考试卷上的阅读题,应列为首选。练习过后,必须认真评讲,组织学生讨论,讨论的重点不是错在哪里,而是为什么会错,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容易出错,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弥补、纠正等。多读是基础,做阅读题还牵涉到答题的技能,一味试误不能真正提高应试能力,要以读为本,打好基础,正确训练,熟以生巧,才能从容应战。古诗鉴赏要善于建模,分四个层面推进。作文重在思维启迪和文体、语言的优化。

(2)第二轮复习(2012年3月上旬-2012年4月下旬)

重点复习上台阶——“专题复习”(将知识点收拢,纲举目张,针对性完善,化知识为能力)

重锤敲打阅读和语用两题,化大为小,模糊的知识清晰化,清晰的东西条理化,条理的东西简约化。

作文开始段,深入分析段,文采段等亮点的设计,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风格和特长。

(3)第三轮复习(2012年4月下旬-2012年6月初)综合训练攀高峰“补漏式复习”(针对性训练)

前期继续查缺补漏,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和应试技能,多方收集考试信息,精心编选试题,强化训练;后期适度训练,注意学生的心理调试。适当回归基础,大量补充时文。

2.研究高考。

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考试说明》、高考真题、高考试题评价报告都是研究的重点。高考试题这条鱼再大,也游不出考试说明这口缸。要特别注重研究近五年特别是近三年的高考考题。高考考题是对考纲的最直接的阐释,任何“题典”“题霸”“题库”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更何况其间所透出的不同风格和暗含的改革发展信息,也都值得我们倍加关注。在高考试题研究上“五找”:①对历年高考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②对近三年高考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③对相同考点的试题对比研究找变化;④对不同模式的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⑤对各地调考试题集中研究找信息。“操千琴而晓声,观百剑而识器”,从众多的典题中,品位领悟、把握高考真谛和命题趋势。研究高考发展趋势和变化,从历年高考试题和各种资料中精选一些典型的题目,整理出一套精要实用的复习资料。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把学生的精力和时间集中在考点上,提高复习效率。

3.精选资料。

用好《创新设计》,用足用透最近3年的高考语文试题。近几年高考试题学生至少做三遍。第一遍,成套做,了解高考考点;第二遍,分类做,研究解题步骤;第三遍,重点做,掌握答题技巧。专题复习时,以高三老师自己所选试题为主,以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精讲精练。

在精讲精练上下功夫。精讲,指讲重点,讲关键,启迪学生思维。“学会、教会是基础;会学、会教才是关键;总结、反思是提高;求异、创新才是目的。”精练,从老师层面讲是指所讲的内容要精选精编。无论内容、数量,还是难度、梯度都要反复推敲。从学生层面讲是要力求把每一次训练都当作高考来对待。

5.注重落实。

力求让学生“每一节语文课都有事做,每做一步都尝到甜头”。细化复习内容,化虚为实,化大为小,督检到位,反馈及时,确保落实。要求学生准备一个错题集、一个摘抄本。改变传统的做题方法,平时用铅笔答题,考后用红笔纠正错误。语言基础知识我们分解到每周的早自习,一周落实一点,一周进行一次检测,持续进行,形成序列。

6.以考促教。

认真对待每次考试的命题、制卷、阅卷和讲评,尤其是要抓好月考和每次模考。每次考试命题要做到科学有效,思路清晰,意图明确,亮点纷呈;阅卷做到公平公正,标准统一;讲评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特别是注重细节的研究。如学生最大问题是什么?最常见的失误有哪些?学生错误答案从哪里来?为什么会这样答?并根据这些思考注重答题过程和方法的指导,特别要指导学生如何审题,仔细阅读题干和题肢,领会命题意图,使学生答题做到思路清晰,要点醒目,术语准确,书写规范,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全面提升学生的应试技能。同时,注重考后错题更正情况的反馈,善于利用每次考试反省、调整和指导复习。

7.重视作文。

专人负责,心中有数,胸中有纲,指导有法,训练有序,讲评有得。其一,单周练随笔,双周练考场作文。定期编印“考场作文选编”。其二,坚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使学生把握时

代脉搏,感受时代精神,拓宽写作视野,指导学生注重生活积累、认识积累、文化积累。坚持“作文素材”的积累摘抄,指导学生进行专题性的素材积累,在课外分类整理教材中的经典素材、报刊杂志中的新颖素材、影视中的鲜活素材以及学生自己作文中的名言警句类素材。其三,分步骤进行专项训练。以学生考场作文为例子,进行全年级作文讲座。如,如何审题,如何选材,如何表达,如何开头结尾,如何安排结构等等。其四,在注重讲评的同时坚持个别辅导,面批面改。有的放矢地指导求学生处理好表意深刻与内容充实、材料丰富与结构严谨、注重文采与表达流畅、注重创新与偏离题意的关系。

8.集体研讨。

发挥整体优势,集合大家的力量。板块分工:

冯世雄:高三复习备考整体规划,复习进程调控,专题训练设计或安排,现代文阅读的选题与教案设计。

王庆:高三作文训练设计与落实。

白延林:早读计划安排与落实,语言基础和语言运用板块的复习规划与落实。

郝艳峰:诗歌鉴赏板块的复习规划及试题精选,美术考生语文学科补习方案的制定与落实。

王媛:优秀时文的挑选与推荐,作文素材编撰规划与落实。

李改改:学生课外阅读安排与落实,《考试报》优秀栏目推荐,历次检测试题的试做与筛选,高考真题的筛选。

高彩娥:抓语言运用部分经典试题和新题型的筛选,高秋燕:完成历次检测试题的试做与校对,高考真题的筛选与推荐。

刘文化:负责高三学生语文学法的指导与语文活动的组织。

做到三个统一:统一资料,统一进度,统一打法。好资料,大家分享;好做法,立即推广;好作文,统一打印;重难点,集体攻坚。

(工作月安排另附)

高三语文备课组

6.高三语文复习备考计划 篇六

为迎接20xx年高考,实现高考预期目标,我们本着“认真落实《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透彻把握《考试大纲》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原则,本着“注重积累,夯实基础,放慢进度,细处入手”的复习理念,力求做到指导有针对性,训练有实效性,复习有整体性。鉴于此,对迎接20xx年高考,我们对语文复习备考有如下几点设想:

一、复习的时间安排

语文复习分为三轮:第一轮(20xx、9—20xx、3、20):重在全面复习,夯实基础;第二轮(20xx、3、21—20xx、4、30):紧扣重点复习,查漏补缺;第三轮(20xx.5.1—20xx、6):重在强化训练,提高实战能力。

二、复习的具体措施

(一)第一轮复习:分专题训练,基础扎实到位。

1、对字音、字形、成语、语病、语言表达题等基础知识题,要通过系统的读、背,有重点的做笔记积累,然后通过相对应的训练(训练一定要有针对性,要达到一定的量,能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熟能生巧),去摸索和总结一些解题技巧,再用这些技巧去指导解题。

2、文言文的阅读,主要是实词的积累。虚词的运用、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和特殊句式等,也都进行强化训练。主要按以下思路、方法进行:实行两线共进法:即课本典型文章复习和知识点专题复习相结合,以知识点专题复习为主线,以课本文章复习为辅线。利用早读时间和课堂时间,合理进行分配,按专题知识点的顺序把大的目标量化,给学生制订具体可行的复习计划,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每复习完一块复习任务,老师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归纳总结,予以方法指导。还要有对应的练习,检测一下学生的复习情况。随时了解监督,随时把握解决。这样两线并进,有主有次,可以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率。

3、背诵默写部分每天早读有针对性的练习,教师要督促指导。逐步扎实地落实。

4、诗歌鉴赏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考什么,怎么考,即从哪些角度入手考查,会有哪些题型。然后重点从两方面去进行训练:一是从哪里入手鉴赏,二是怎样组织语言把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表达出来。

5、现代文阅读,应着重训练对文章信息的提炼及根据所知信息进行推论,应着重训练学生在总体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表达技巧。 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主要让学生把握题型,总结答题技巧,规范语言,通过反复训练,提高各种能力。老师应精选试题,对症下药。

6、选做题穿插在阶段性考试中分类型指导,一次解决一种类型。

7、作文训练分散穿插在其它知识点的复习过程中进行。每两周写一篇材料作文,并作讲评。每次最好解决一个问题。作文的训练打算分两步走。第一步,面向全体同学,着重训练在审好题的基础上找准切入点。写记叙文,要通过具体的人或具体的.事去点题,演绎主题。写议论文,要明确地摆出观点,运用充足的论据、恰当的论证方法层层深入地去论证。主要鼓励学生写议论文。在写

作时注意文题的拟定,开头和结尾的技巧。这样力保大部分同学能得保险分(42——45分)。第二步,对一些冲击高分层的同学,要求他们在此基础上增设文章的亮点,以求获得发展等级的高分。文章的亮点,可以是新颖的构思,也可以是深远的立意,还可以是曲折动人的情节,甚至可以是三两句散布在文中的富于生活哲理的精辟议论等。这样力求一部分同学能过50分。

(二)第二轮复习:重查漏补缺,巩固落实效果。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紧扣重点复习,查漏补缺。做几套综合、模拟试题,巩固或检测专项的掌握情况,加强“回头看”,有针对性地弥长补短,提高做题的正确系数。

(三)第三轮复习:施强化训练,提高实战能力。

1、以综合练习为主,加强资料的选用。

2、根据模拟考试和我校实际情况,进一步查漏补缺,强化薄弱环节。

3、考试大纲的重点内容强化复习训练。

4、考前应试技巧指导。

三、复习的几点要求

1、注重备考研究。要研究《高中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尤其要研究《考试说明》中所列的考项,要明确目标,逐项对照,务求落实;对《考试说明》中新修订的内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明确复习目标,调整总复习的训练思路。教师要研究近三年的全国省市的高考题,分析试题,寻找规律,总结教法学法,让学生学习也有个明确目标,“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2、强化合作意识。备课组要做到精诚团结,资源共享。在备课组中充分发挥有经验老师的带头作用,备课组要做到六个统一:统一资料,同一教学安排,同一教学内容,同一教学方法,同一教学时间,同一教学检测。每周一次集体备课,研究复习备考发现的新问题,交流复习备考经验。具体策略制订后,关键在于落实,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使之不断完善。这就需要全体成员全方位的团结协作,群策群力,搞好教学科研活动,实现资源共享,最后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的目的。

3、讲究复习方法。复习知识重要,复习方法更重要;师生要经常归纳各个知识点的规律性的东西,力求能举一反三。尤其是主观题的训练,不能只停留在教师宣布“参考答案”上,要让学生自己练,自己讲答题的思路,自己互相评价答题的优劣,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掌握答题的规律,以不变应万变。

我们在复习专题时,打破常规的复习顺序,把语言知识点的积累和语言运用结合起来,即把字音、字形、词语、病句等基础知识的专题复习与阅读、写作等语言运用专题复习穿行。这样既避免了单纯的语言知识积累专题复习的枯燥记忆,又保证了学生不间断的语言运用技巧的训练。有积有发,两者结合,相得益彰。同时,利用摘记、课前三分钟等方式来强化训练字音、字形、默写等属于识记的内容。

高三的阅读更需要老师做好阅读材料的精选和指导,不能放任自流。我们现初步设想,想利用每周一节晚自习的时间和课前三分钟,来加强学生的阅读与积累。

在第一阶段的复习中,至少每两周要进行一次作文训练(作文训练也可以和模拟考试同时进行)。此时的作文训练,教师一定要按照考试大纲对作文的等级要求进行分项指导。比如,第一次作文专门训练基础等级的“符合题意”。

第二次作文专门训练“符合文体要求”。这样第一阶段复习结束(一般应在20xx年3月份),学生应该能够对高考作文的各项能力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不管作文题目如何出,能够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手里有粮,心中不慌”第二轮复习中重点加强高分作文的技能性训练。

4、培养良好习惯。培养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教会学生自己制定语文学习的计划,科学安排,务必保证每天均有一定量的复习时间。培养书写工整规范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考试答题时力求字体工整,笔画清晰。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看报来开拓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学习别人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为写作积累素材,补充新鲜血液。培养勤于练笔的习惯:确保每周写一篇大作文,另外养成摘录的习惯。

5、用好《名师导学》,不能过于依赖资料,教师博选,学生精练,严格按照考点要求,狠抓落实,努力抓好各个考点,不贪多求快,力求一步一个脚印,逐一逐步达到目标。

6、关注高考信息。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勤于并善于搜索各种高考网络信息;积极参加省市区各项高考研讨活动,开展不同形式的备考信息交流活动;注重教师之间的交流,最大限度的获取有用信息以指导备考工作。

7、落实培优补差。针对语文学科的偏科现象,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的薄弱环节,查漏补缺,对症下药,采用不同的形式,一周至少集中辅导一次,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逐步使学生一步一个台级,弥补语文偏科的缺陷。

7.普通中学高三物理备考对策 篇七

一、普通高中的学生情况

普通高中的学生是校园里一个独特的群体, 他们中有部分学生是想上重点高中而又无缘于重点高中的, 有的是在初中就不努力学习而未能达到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又想方设法进来的“学困生”.总的来看, 到了高三阶段, 普通高中的学生有下面几种类型:

1.积极进取型

这类学生是普通高中的精英, 他们乐观向上, 有明确的追求目标, 在挫折面前不低头, 文化基础相对比较扎实, 上课认真听讲, 但往往是学科不平衡, 是老师心目中的本科培养目标.

2.安于现状型

这类学生占了一半的比例, 他们心态平和, 但缺乏坚定的自信心, 文化基础一般, 易满足于现状, 有的也肯花工夫学习, 但由于基础差, 学习不得法, 学习成绩平平, 这些学生需要老师用心去培养.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基础, 有针对性地给予方法和策略的指导, 使学生通过方法和策略的改善提高学习效率和复习效果, 进而增强自信心.

3.活跃好动型

这种学生聪明, 但不好学, 意志薄弱, 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 无确定的人生目标, 文化基础差, 刚进入高三时还想好好学, 但随着学习的深入, 难度的增大, 慢慢就听不懂了, 久而久之产生厌学心理.他们需要教师及时提醒与鼓励, 稳定情绪,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帮助他们重塑学习的信心.

4.自我放弃型

他们的特点是文化基础特差, 对困难和问题顺其自然, 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上课时身在曹营心在汉, 或干脆趴在桌子上睡觉, 很让老师头疼.

二、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

针对普通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 备考计划中也就有了不同于重点高中的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让极少数学生考上本科乃至重点大学;让大多数学生能有大学读;还让一部分学生顺利完成高中学业, 有良好的心态投入社会.对物理单科而言, 则在高考时让极个别学生能上100分甚至更高, 让大多数人能达到80分左右.

三、物理备考的实施过程

1.学习考试大纲, 明确考试的知识范围和对考生能力的要求

回归课本, 梳理基础知识.高考题目年年变, 但考查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一直都没有变, 学过的知识究竟有哪些?这就需要大家按照《考试大纲》中的知识体系, 把散落在课本中的知识框架整理清楚.

2.全面复习基础知识, 广泛撒网, 掌握知识结构, 扎扎实实打好力学基础, 以不变应万变

尽管近几年来教材在变, 大纲在变, 高考也在变, 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思路不会变, 它们是高考物理考查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 而主干知识又是物理知识体系中的最重要的知识, 学好主干知识是学好物理的关键, 是提高能力的基础.在备考复习中, 不仅要求记住这些知识的内容, 而且还要加强理解, 熟练运用, 既要“知其然”, 又要“知其所以然”.要立足于本学科知识, 把握好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 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一份高考题中难、中、易的题目比例是2∶5∶3, 我们要以容易的“3”这部分为重中之重.在单元复习时, 首先要求学生们自己分析, 归纳本单元知识结构网络, 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充实、完整, 使之系统化.其次, 要对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辨析, 对本单元的典型问题及其分析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归纳, 并着重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 然后对本章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训练.

3.狠抓重点知识

物理的重点知识年年考, 因此对同一知识点的能力考查必然会不断翻新变化, 可能今年考理解能力, 明年考推理能力或综合分析能力, 或以不同的情景或不同的角度设问考查同一知识点, 不少考题明显带有陈题改造的痕迹.复习时不要老盯着新题, 在题型的选择上不要浮躁和赶时髦, 不要盲目地强调热点问题, 而应该把注意力放在物理基本知识和物理基本规律上, 新题型再怎么变都离不开基本知识点, 要科学、有效地加以应用, 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 真正提高应变能力.

4.重视中档题、基础题训练, 建立自己的题库

坚持每天给学生做一道跟本单元相联系的往年高考题、模拟题中的中档题和容易题, 并在学生完成后最短时间内进行批改, 再要求学生把当时做该题的心得体会写下来, 如果做对了, 再想想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 这道题出题者的意图是什么, 与这道题相关的知识点自己懂了多少, 哪些还不懂, 对部分成绩好的学生还可以探讨一下该题还可以怎么考;如果做错了, 记下自己做错的原因, 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 以此提醒自己不再犯这类型的错误, 到第一轮复习完毕时也就积累了一本厚厚的“宝书”, 这还会是自己第二轮复习的最好的资料书.

5.加强实验复习

高考实验题的分值比例不断上升, 所以我们要重视课本中的实验, 高考的实验题都是以规定实验中的原理、方法和器材为基础进行命制的.与此同时, 我们也应该认识到, 课本中的实验仅仅是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可行的实验设计方案和操作规程, 但它绝不是唯一可行的, 也不一定是最佳实验方案.力学实验可以围绕打点计时器为中心展开, 电学实验可以以伏安法测电阻为中心展开, 着重从中领悟物理实验的设计思想、所运用的科学方法、规范的操作程序及合理的实验步骤.应从实际出发作合理的变通和大胆的改进, 通过改变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控制的条件、实验仪器等方法, 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思想方法、设计新的物理实验的能力.

6.加强限时训练

许多学生平时学习很用功, 做题一丝不苟, 解题过程一步不落, 题目也没少做, 可到考试时连做过的题目都丢分, 这主要是因为平时做题不限时间, 没有了时间上的限制, 精神很放松, 可以翻参考书, 可以今天想不通明天接着想, 可是考试时有时间限制, 精神一下紧张起来, 就会忘了公式, 用错了结论, 甚至条件都没看全, 就急着去推导、计算, 这又怎么能做对呢?所以平时一定要加强限时训练.

7.教学中注意分层, 个体指导, 并注意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普通高中物理班的人数不多, 但个体差异大, 所以有必要进行个体指导.课堂要做到让大部分学生学懂, 学透.课外再对个别基础好的学生额外辅导, 让他们有更大的提高.

由于高三阶段考试繁多.常有学生因为某次考试的失败而郁闷, 影响学习.这就需要我们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 从而提高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

8.提高应试能力

其一, 掌握解题技巧, 提高应试能力, 正确的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审题应严肃认真、耐心细致, 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的理解、对隐含条件的挖掘、对干扰因素的排除.

其二, 规范解题.指明研究对象, 受力分析;指明物理过程, 选定正方向和零位置, 写出物理量的相应符号.写出原始的物理公式的名称、条件和依据, 计算结果的表述要完整、规范.

解题过程要注意避免出现以下问题: (1) 随意设定物理量符号, 原题目有的要用原题的符号, 自设的符号要有说明; (2) 书写不规范的物理公式, 如将牛顿第二定律F=ma写成F=am; (3) 只写变形公式, 省略原始公式, 如用R=mv/qB代替qvB=mv2/R; (4) 通篇公式堆砌, 无文字说明.

审题是解题的关键, 而解题的落点是书写的规范性, 表达的完整性, 这是提高高考成绩的一种有效方法, 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 真正会做的计算题不多, 为了保证会做的题不丢分规范解题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每年高考成绩公布后, 各种新闻渠道都会报道哪所中学出了高考状元、总分状元、单科状元, 他们的班主任是谁, 科任老师是谁, 使得该老师和学生同时成了名人.而作为普通高中教师的我们则没这么幸运, 我们付出的汗水不比重点高中的老师少, 高三一年, 我们师生共同奋战, 苦了, 累了, 一笑置之.虽然我们的学生没出状元, 但我们能将更多的学生, 甚至是原来无心向学或者放弃学习的学生送往大学这也是我们的收获.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重点中学是学生成就了老师, 普通中学是老师成就了学生.

摘要:教学要讲究因材施教, 由于普通中学和重点中学的学生基本情况不同, 普通中学的高考备考工作要有适应本校学生特点的思路和实施方法, 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高三政治复习备考的主要策略 篇八

一、研读考纲,明方向

1.理解考核目标和要求

(1)考纲就高考考查能力提出了四个考核目标和要求:

①获取和解读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②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③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

①能够根据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作出必要的判断。

②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③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

(3)描述和阐释事物

①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②能够利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理解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③综合阐述或评论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论证和探究问题

①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②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③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2.了解考试内容和范围

考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范围有221个考点,这是复习的重点,也是突破“知识关”的关键。

3.关注考点的变化

2014年考点的变化主要集中在必修1和必修3的第四单元。如:2013年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改为2014年的“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4.关注教材的变化

在教材的变化中,我们要着重把握知识点的变化。如:纸币的含义改为: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二、夯实基础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1.围绕考点,逐一梳理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把考点写在教材的相应位置,并引导学生结合教辅资料逐一复习;同时根据往年高考,找出核心考点,并进行拓展性复习。如:实践的概念、特点(中频)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高频)。

2.构建知识框架

知识框架的构建可以按学科、单元、课来构建,也可以按主体、知识元素来构建。

夯实基础知识,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坚持点、线、面的统一,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二是坚持懂、背、用的统一。要求学生一定要挤出时间反复背诵,使之记牢、记全、记清、记透。对于重难点,要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的思维层次,层层推进,将知识“问题化”,并通过相关题目进行巩固。

三、强化解题方法

解题方法可以分为选择题解法和主观题解法两大类,选择题常见的题型有:曲线类、计算类、推导类、漫画类等;主观题主要有:图表类、分析类、原因类、措施类等。

1.选择题解法

题型不同,解法也不同。曲线类是必修1中最常见的题型之一,一般有6种:需求曲线、供给曲线、需求弹性曲线、互补品和替代品曲线、纵横坐标无关的曲线、需求和供给变动曲线,其中最常见的是需求和供给变动曲线。解此类题要注意几点:一是要分清自变量和因变量;二是要判断正比和反比关系;三是要判断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四是要判断数量增减。

坐标图选择题解法:首先要明确纵轴和横轴所代表的变量,弄清自变量(引起其他数据变化的量)和因变量(被引起变化的量);其次根据教材原理或材料说明把握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数形结合,选择合理的选项。

2.主观题突破

(1)审题突破:材料分析

高考政治主观题总是以情景材料为载体的,而且近几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的情景材料在文字数量上逐年增多。因此,能否审清材料,提取出材料有效信息,就成为能否梳理出答题要点、解答好主观题的重要一环。要做好这一环节,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①归纳中心,明主题。针对设问尽量用最简短的语句归纳出材料的中心,明确材料围绕的主题。

②划分层次,找联系。对材料进行层次划分,归纳出层意,并弄清层与层之间的关系。

③抓住关键,理要点。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联系设问中所限定的课本知识进行推理,梳理出答题要点。另外还有“设问解剖”“主体定位”“意图揣摩”“角度挖掘”。

(2)答题模板:“原因”类主观题

“原因”类设问一般都以“原因”“为什么”“为何”等关键词为题眼,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造成某个问题的原因、出现某种现象的原因或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对策的依据。

解析“原因”类问题一般要有选择地答出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①必要性。应从基本规律、时代要求、现状等入手分析。如适应我国国情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价值规律的必然要求等。答题格式一般用:是……的客观要求,只有……才能……,是……的需要。

②重要性。应从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等入手。作答时一般要遵循从小到大、从近到远、由点到面的原则。从小到大:对个人对自己对他人,而后对企业对单位对集体,然后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的意义。由近到远:对目前的意义、对长远的意义。由点到面:由一个方面扩散到多个方面,由一个角度想到多个角度,由一个层次发展到多个层次来分析和组织答案。有时也要指出不这样做的危害。

③可能性。有时还要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也就是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注要分析主观条件、客观条件,内部条件、外部条件等。

另外,还有“体现”“依据”“辨析”“认识”“启示”类等主观题解法。

(3)规范答题:卷面书写规范

答题卷面規范的基本要求:

①答案要点化。即一定要用阿拉伯数字清楚地表明答题要点。有许多学生答题时,一题一个自然段,每个要点也不用序号标识,甚至连标点符号都没有,阅卷者看起来费劲,激不起给学生打分的热情。

②要点段落化。一个要点一个自然段,每段开始空两格,给阅卷老师一个清晰爽目的感觉,这也是防止失分的重要一环。

③段落序号化。即一个要点需用一个序号标志,常用序号形式为①、②、③等。

④卷面整洁化。答题应讲究卷面的整体性,在规定的位置答题,用统一颜色(黑色碳素笔)的笔迹,字的大小均匀,排列整齐有序(尤其注意答案的两边要整齐),整体上安排合理。书写尽量工整、规范,少连笔或不连笔。切记不要为求速度,书写不认真,字体潦草,甚至难以辨认,使阅卷老师产生厌烦情绪,不知不觉从严给分。另外,还有“语言表述规范”“答题思路规范”。

四、培养学科能力

1.高考题赏析

通过高考题赏析,理解高考题的命题方向、意图、方式、难易程度及答案的组织等,从而提高应试能力。

2.专题训练

我们可以根据高考的常考题型,选择一些专题进行训练,以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如:计算类、图表类、措施类专练。

3.易错点拨

对于学生易错、易混的知识点要进行重点的讲解和专门的训练;考试中的易错题要求学生在试卷上做标记或建立错题库,并不定期地复习。比如:质变就是发展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等。

4.热点聚焦

政治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高度关注时政热点,特别是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不仅试题的背景材料大多取材于时政热点,而且有些答案就直接来自于党和政府的报告。

五、其他注意事项

1.关注各地后期复习资料,查缺补漏

2.提高书写速度

上一篇:英语成果汇报会下一篇:妇联2019年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