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究竟是什么

2024-10-27

领导力究竟是什么(精选12篇)

1.领导力究竟是什么 篇一

“妈妈总是对我说,爸爸妈妈最爱我,我却总是不明白,爱是什么……”听着《爱我你就抱抱我》,我陷入了沉思:爱到底是什么?

爱的冷漠

这天晚上,我正在吹奏一首又一首的曲子,妈妈突然对我说:“我和你爸爸出去买东西,马上回来,你先睡觉。”

什么?抛下我!我正想张口反驳什么,妈妈已经离开了。“砰”一声关门声,他们走了,只剩下我一个人,我突然有一种寒冷、被抛弃、被忽略的感觉。哼!明知道我不敢睡还不鼓励鼓励我,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我的亲身父母……我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赶紧甩了甩头,甩掉这个想法。

看看闹钟,已经不早了,八点多了,我拖着沉重的步伐,走进卫生间,草草洗漱完,便上床睡觉了。

躺在床上,我惊恐地望着四周,生怕一闭上眼,妖魔鬼怪就会把我抓走,四周漆黑一片,使我联想到了恐怖场面,不禁下意识往被窝里缩了缩。

我不清楚过了多久,只知道醒来时天已放亮,那么快一夜就过去了?起初有些不相信,但看见闹钟指着六点三十五,立刻信了。我明白了爱,爱是冷漠。

爱的承诺

“唉,都怪我拖拉,现在该怎么办!”我望着辛辛苦苦查来的资料,有点欲哭无泪,打印店今天关门了,家里又没打印机,明天就要交了,这下完了!

爸爸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笑着说:“又要打印了吧?我今天正好去加班,那就顺便帮你打印了吧!?不过,在我下班之前提醒我,不然,你的作业……”

“ye!”我喊到,“一定会的。”

可爸爸刚离开不久,我便把这事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开始自顾自:看看小说,写写数独,折折千纸鹤。转眼间就到了晚上,我猛然才想起要提醒爸爸,可已经来不及,他已下班,我只好坐在沙发上,无奈地等待。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只觉得自己被推醒了,睁开双眼,看见爸爸递给我的几张纸:“你的资料。”

我看着爸爸许久才接过资料,我明白了,爱是遵守承诺。

爱的鼓励

我在小河边玩耍,在我的斜对面有一对母子俩,那位小弟弟似乎被石头绊倒了,摔倒在地上,那一跤似乎摔得不轻,疼得他哇哇大哭,旁边的母亲却和别的母亲做法不同,她只是站在一旁,用鼓励地语气说道:“你是最棒的!摔倒了要自己爬起来,不要哭。”小弟弟没有听懂妈妈的话,反而转过身来,做出要妈妈抱的姿势,母亲继续鼓励:“你是小男子汉,那要勇敢点,自己爬起来。”

小弟弟望着妈妈,转动了下眼珠子,然后双手撑地,一用力,便站起来了。母亲笑着和小弟弟走了。

我看着这一幕,明白了,爱就是鼓励。

“爱我你就陪陪我,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夸夸我,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夸夸我,爱我你就抱抱我……”或许爱,就是这样的吧!

2.领导力究竟是什么 篇二

说起来,X-37B是个不折不扣的小家伙。它长约8.9米,翼展约4.5米,起飞重量5吨多。它通过火箭发射升空,能够进入地球轨道飞行,完成任务后可以自行进入大气层,最后降落在跑道上。和过去的航天飞机相比,X-37B有不少优势,它个头小,能重复使用且成本相对较低,更重要的是,发射X-37B并不需要漫长的准备,而发射航天飞机就不一样了,那简直是痛苦的折磨。此外,航天飞机的安全性始终恶评不断,两次失事让美国人最终也不得不将其放弃。现在X-37B看起来在功能上似乎可以作为航天飞机的替代品,但实际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X-37B的特殊本领在于三点,即高速度、机动性和长时间巡航能力。所谓高速度,就是说它飞得快,X-37B装有一台火箭发动机,能产生3吨多的推力,在近地轨道上它能以25倍音速高速飞行,也就是说每小时能飞行25 000千米。此外,它还具有变轨机动能力,就是能够按照指令调整和改变自己的运行轨道,成为太空“游侠”。最后,它吃苦耐劳,能在轨道上连续飞行很长时间,最长可达270天,足足9个月!

现代战争特别强调情报与侦察,而侦察机和侦察卫星都是重要的侦察工具,但它们都有自己的弱点,侦察机很容易遭到敌方防空火力的打击,侦察卫星在过去一直是“没有天敌”的侦察装备,但近些年随着反卫星武器的出现和普及,它也不再安全。反卫星武器之所以能打击卫星,主要原因是卫星运行的轨道都是固定的,它们什么时候应该出现在什么地方,通过简单的轨道计算就能够推算出来。那么碰巧敌人手里有专门对付卫星的导弹武器,卫星的下场显然会很悲惨。而X-37B却能够成为很棒的战略侦察平台,它可以携带2吨的任务载荷,只要给它装上各种光学、雷达和红外传感器,它就能成为战略之眼,从轨道空间窥探敌方的军事机密。它能变轨,这就意味着它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突然出现在某一个美国感兴趣的地区上空,实施临时性的战略侦察。它飞行速度快,一般的探测设备难以捕获和跟踪它,即便被跟踪上了,由于它能改变自己的轨道,那么普通的反卫星导弹会立即丢失目标,不能发挥作用。不要忘记,X-37B的一项本领就是长时间在轨道逗留,这9个月时间里,足够它搜集大量重要情报,而不需要地面维护和燃料补充,这种能长时间值班的侦察兵,是美国人非常希望得到的。

X-37B能够机动变轨的能力含金量极大。能够机动变轨,就意味着它能快速灵活地接近本轨道或其他轨道上运行的航天器,比如接近其他国家的卫星。这样的能力具有的军事价值不言自明,一旦发生战争,X-37B可以在轨道空间里来回动作,接近敌国的军用卫星,用机载设备将其摧毁或破坏卫星上的关键零部件,让它们彻底失效。美国甚至还有人考虑过,用接近敌方卫星的方式将其俘获,更换指令组件后把它变成自己的装备,这就能做到敌为我用。如果X-37B真的具备了这样的轨道机动能力,那么它能干的事儿可太多了。

除了作为侦察兵,X-37B绝对具有成为战略杀手锏的潜质。我们知道,现代战争中,远程打击武器无外乎轰炸机和导弹,轰炸机远程飞行平均速度不会超过2倍音速,飞行10 000千米至少需要6个小时左右,如果飞行更远的距离就需要更长时间,十几个小时也是常事。而导弹里,一般巡航导弹的速度还没有音速高,攻击3 000千米以外的目标,导弹要飞行3个多小时。如果在这段时间里,敌人发觉或者临时转移,那还是有充足的时间,等到轰炸机和导弹接近目标,也许目标早已人去楼空。弹道导弹的速度倒是够快,一般飞行速度都能达到6到7倍音速,也就是每小时7 000千米,但它发射时动静很大,会有很强烈的光学和红外信号,很容易被敌人探测,而且弹道导弹的大部分弹道是预先设定的,即便是有些导弹能做些机动,也很有限,容易遭到反导武器的拦截。再看看X-37B,整一个优良的超级战略打击平台!它每小时能飞行25 000千米,也就是说它能在一小时内飞到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那么如果把它的任务载荷变成武器弹药甚至是核弹头,那不就是一种超级武器么?

普通的弹道导弹容易被探测和拦截,而X-37B就没有这样的问题,你可以给它装上弹药发射到空中在轨道值班,一旦有需要就可随时激活,命令其机动变轨并攻击既定目标。这样一来,敌人根本无法预测X-37B的攻击轨道,更不知道它会在何时从何方向发起攻击。而这样的武器飞行10 000千米,顶多需要20多分钟,敌人几乎没有反应时间,能够确保有效摧毁。

美国人一直热衷于反导系统的开发,现有的陆基反导系统和海基反导系统在对付飞行中段的弹道导弹时常不能做到百发百中,而要在导弹发射不久后的助推段加以摧毁,美国目前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手段。而现在X-37B无疑为中段反导乃至助推段反导弹提供了一种很好的选择,如果X-37B能搭载小型高能激光武器,那么凭借其高速飞行能力和机动变轨能力,完全有可能从空中对导弹实现精确高效毁伤,等于在轨道空间建立了可靠的反导拦截系统。

3.基因究竟是什么? 篇三

一个简单的说法是:微软是一个软件公司,而不是互联网公司。面对互联网的潮流,这家公司缺少所谓的“互联网基因”。不过这个说法失之简单。互联网基因实在有点玄妙,到底什么是互联网基因,或者再问得深一点,到底什么是基因?

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在1995年就写过《未来之路》,虽然对互联网的未来有些地方说得并不准确,但这并不意味着比尔·盖茨没有认识到互联网将会是一股不可抵挡的大潮。同样的,比尔·盖茨在微软鼎盛时期也说过,微软离破产只有18个月——这句话充分证明了他是一个有风险意识的人。作为微软的当家人,又看到了互联网,又有风险意识,怎么就说微软不具备互联网基因呢?

微软的确是靠软件业起家,无论是Windows还是Office都是当之无愧的本领域的成功者,不过,成功带来了两个后果:其一、微软对软件在利润上依赖极重,谷歌可以搞一套免费的在Web上使用的office套件,微软绝无可能;其二、软件部门由于提供主要的收入来源,他们的话语权就很大,出于保护本部门的利益(有时候也是因为考核指标所逼迫的),他们会变相地去对抗比尔·盖茨的一些想法的实施,这种对抗在话语权的帮助下获得了成功,也让微软在固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偏离了互联网的方向。

早期的互联网是AOL主宰的,这个公司的商业模式其实是收费服务:用户必须缴纳接入费用才能获取AOL的内容。雅虎出现后,真正证明了互联网是可以用广告作为商业模式的。而微软在互联网上的套路是偏AOL的,谷歌则是继承雅虎的衣钵。

AOL虽然给用户免费内容,但在入口上设置了收费的栅栏。早期的浏览器Netscape也打算用这个商业模式。微软敏锐地意识到浏览器的作用,利用免费加捆绑的方式,迅速让IE成为Netscape的替代者,但再往下,微软就不知道怎么办了。因为这个销售软件为主的公司,从来没有玩过广告的手法,既有的精英人才只是精英在软件售卖上,渠道铺设上,除非微软大动干戈,剥离出一个专心致志搞“免费+广告”的互联网公司,并且重新招募一批人马。这招棋在今天看来也没什么,但在当时的情形下,委实有点险。因为既有的软件部门不太会全力投入资源支撑这个新公司,于是这个公司其实与硅谷里太多的Startup项目没什么区别,并无太大的胜算。

其实公司总是要死的。有的死于主事者的脑袋发热做了错误的选择,而有的,则死于自己过去成功的模式上:时代变了它变不了。传统行业里,迭代的速度不快的原因在于它们的周遭环境其实不会剧烈变化,但信息世界里,则完全不同。摩根斯坦利曾列举过最近四十年里在信息世界里的每十年的巨头,大概只有IBM一直在榜上。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原因就在于:这个时代,躺在过往成功道路上,大概只能吃十年。

微软的未来会怎么样?有一定的迹象表明。它的娱乐部门正做得风生水起。这个部门的套路和它过去的软件部门是一致的:售卖模式,无论是售卖Xbox机器还是售卖里面的游戏软件。另外一个迹象在于,当微软的Win8借鉴了苹果的应用商店模式后,它会对各路软件的分发和变现有着更强的操控力。要说微软即将衰落,还为时尚早。

4.婚姻究竟是什么 篇四

婚姻究竟是什么? 婚姻就是个压力锅!已经有8年婚龄的我,对于这个问题张口就有答案。

大多数女人婚前是仙女,婚后是女仆;婚前是美食家,婚后是女厨子;婚前就想找个肩膀靠靠,婚后发现自己是很多人的依靠;婚前是月光族,婚后是理财师……

为什么说婚姻是个压力锅呢?因为除了婚姻,没什么事情能够让一个女人这么快速地成熟,能够这么快速地成为一个全方面的、多元化的、立体式的人才。

结了婚的女人不但各种技能瞬间提升,而且胆子也大了许多。

婚前加班晚了一点儿,我便不敢一个人回家,非得让男友过来接。

但婚后,不论是寒冬还是酷暑,我都能够带着儿子风风火火闯九州,“母爱”已经成为一种气质,一般无实力的歹人都不敢近身。

有些女人会说:“我想结婚是为了被人疼的。”我一听这话便乐,谁不是抱着这个想法走进婚姻的?

但婚后,就成了“很多人要你疼”了,老公、儿子、父母和公婆一个都不能少,疼着疼着就把自己疼成了女汉子。

这么说可能有点绝对,但至少我周围的很多人是这样生活的。

但大家也不必因此对婚姻就心生恐惧,因为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在这个压力锅里,竟然都活得有滋有味。

当你想喝口水,有人倒,累了,有人帮着按摩肩膀,心情不好,也会有一个“人肉沙袋”免费提供,不管离家有多远,总有个地方、有些人让你牵挂,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一想到还有个归宿,心里总是踏实的。

这便是婚姻吧,它不是那么单纯好或者不好,它有苦有乐,有酸有甜,有压力,也有动力,这个“压力锅”里的食物,也许不是那么完美,味道却是极好的`。

5.尊严究竟是什么作文 篇五

经常会怀疑,尊严究竟是什么。不知为什么,总感觉,呵,自己的尊严永远好像是被别人践踏在脚下一样,自己,说到底,好像只不过是个傀儡吧!

经常还会羡慕,那些可以保留自己尊严的人,即使,丢了自己的饭碗也在所不惜,目的,只是为了保留自己的尊严而已。

我不是伶牙俐齿的女孩,我是一个不善言谈的女孩。别被你们眼前的我所感到佩服,其实,那只是我装的坚强而已,我的心不知被你们伤的有多少伤口,不过,你们似乎都没有感觉到,一样的尖酸刻薄,一样的,践踏我的尊严。

我,说到底,只不过是一个很单纯的孩子,请不要带着想利用我的心踏入我的心灵。我会是非不辨的,请不要在我带着笑脸迎接你成为我的朋友,而你也笑吟吟的回应的时候,不要再下一秒跟我翻脸,其实,表面再怎么坚强的孩子都是脆弱的,我是经不起你们这样的友谊的。

亲爱的朋友,能不能静下心来听听我的心灵呢?感受一下很可怜很可怜的我好吗?可不可以不在上我的心了呢?

朋友,可不可以不再和我吵架,你的话太过于尖酸刻薄了!别人说你直白,你却从没有感受到别人脸上的那一丝丝的苦涩,而带着得意的`微笑。你太过于骄傲了,只要是你讨厌的人,你就会把所有的脾气发在他的身上,而你却没有察觉到他被践踏尊严后的悲伤,当别人劝你的时候,你也会毫不犹豫的把气撒在那个人的身上,包括我和你的朋友。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你的话究竟带给了我们多少伤害,我们只能在私底下悄悄议论,而见了你我们还得恭恭敬敬的,因为,我们害怕你的那尖酸刻薄的话再次伤了我们。

有时候你会很善解人意,但更多的时候你是误解我们的意思。很活泼的朋友突然不说话了,我和朋友们打赌谁能让他再笑起来,可是你却说我们他应该有自己的秘密,他不想和别人说他的秘密而已,可你后面的话却让我很伤心,你说谁都有秘密,我也有过,不要为了赌注的输赢而伤害别人。可是你却忽略了一件事,我也是有秘密的人,我明白那样有多么难受,所以,我才想让他再次笑起来。的确,我知道我这样不好,但是我是真正的想让他能说话,而不是为了赌注的赢输。

亲爱的朋友,请不要再那样欺负我们了好吗?你总认为自己比我们小,我们就应该承受你的践踏,可你却没有发现我和那些人变得有些讨厌你了吗?他们都不喜欢你,因为你的“直白”,你的不懂得爱护你的朋友的心。而且,请不要再借着朋友的名号随意copy,因为那是我们幸幸苦苦劳动得来的,可不可以不要盗取?而且可不可以不要在我们不借给你的时候说三道四的,那样我们的尊严会很受伤害的。

6.i7-920究竟是什么? 篇六

逛dell outlet的时候一直有个疑问,有一些M17xR2的处理器是Processor:Intel Core i7-920Processor(8MB L3Cache,1MB L2Cache,2.66GHz),这看起来是桌面版的U,但笔记本主板怎能上台式U呢?何况功耗还是130W的。M17x R3的电供有250W,我想R2的.供电更高,这没什么奇怪i7 920是上一代的U了,现在U不是瓶颈,一些笔记本的U轻松超越桌面型的CPU.饿。应该是920xm吧。可能是写错了。

笔记本的U轻松超越台式U.如果是同级别,那是不现实的。==

刚上网查了一下.

920xm跟920同为8M L3缓存。

不过920xm主频为2.0ghz,turbo到3.2ghz

台式920主频为2.66GHz,turbo到2.93GHz.

你上面的数据很明显是台式920。

920跟920XM不是同级别的东西啊。毕竟一个是普通版,一个是至尊版。而且笔记本能上台式CPU的只有蓝天的X7200笔记本。

额。LS的的都说了。你就不要乱想了,R2是210W/240W(R3是240W),i7-920和i7 920xm根本就不是同一个东西这种配置已经在outlet出现很久了,n多R2都是这种配置的,应该不是写错R2的配置都是笔记本U,920是1366接口,920XM如果我没记错,是989接口。

那个OUTLET如果不是写错,那就是硬改了CPU卡座。还有BIOS,主板等等等等等。这个可能性等于0.==

另外M17R2的PSU最高为240W,一张5870M显卡就需要50W,两张交火满载绝对大于120W了。如果再超频一下,130,140W都是很正常的。

台式920额定是130W,满载估计要140W左右。就算你完全不超频,跑个大型游戏单CPU+显卡就要250W以上了。

额定240W的变压器估计短期最大输出功率能到260W左右。

7.拳击究竟是运动还是生意? 篇七

那么,拳击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当推广人和经纪人为某些事情开脱时,他们的说辞常常是“这是一门生意”。按照这个荒谬的逻辑,医院也不是医疗机构,而成了一门生意;公共汽车不是交通工具,成了一门生意;学校也不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也是一门生意。

拳击首先是一项运动,考虑到它的产品拳赛是可以用来销售和赚钱的,因此它也是一门生意,但是最核心的本质应该是它的运动竞技性而非商业性,这一点推广人、经纪人和拳手千万要弄清楚。

还有一点就是既然拳赛是可以赚钱的商品,那么它便具有商品的属性,要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并达到消费者的满意度。

打个比方,如果你在商店购买一台洗衣机或者一台电脑,结果拿回家发现不好用,此时你会选择和商家理论,要求退货或者换货。同理,拳迷花钱购买门票或者PPV就是希望看到理想的拳赛,当推广人、经纪人和拳手没有提供给他们想要的拳赛时,他们或许无法要求退票。但是他们会用拒绝再次观看作为回应,这就直接导致了观众数量减少、票房收入缩水、PPV购买量下滑。

放眼看一看,刷战绩、错误配对、协议体重、畏敌避战、推脱延迟、药检失败等等,由于过分商业化滋生的这些拳坛乱象已经严重影响了原本很容易售卖的体现智慧与力量博弈的拳赛的质量,此时你们还能责怪拳迷呢?还有什么资格要求拳迷继续掏腰包呢?

你们可以欺骗消费者一次获得短期利益,但是下一次他们绝对不会再回来购买你们的商品,而且还会告知周围人也不要买你们的商品。而如果你们以诚相待,那么他们或许还会再回来,而且你们甚至会因此得到更多的顾客。这并不是什么深奥的科学理论,这是最基本的经商之道,广大推广人、经纪人以及拳手不会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吧?

8.BIM究竟是什么? 篇八

何关培: BIM就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中文叫建筑信息模型,简称BIM 。B(Building 建筑)定义了信息模型的服务范围——建筑物或者说工程项目;没有I(Information 信息),BIM就蜕变成了几何造型或者三维可视化;没有M(Modeling 模型,以三维为基础的多维),BIM就蜕变成了建筑信息图形、建筑信息表格或者建筑信息文件了。因此,模型(三维)和信息是BIM的必要条件。BIM概念的提出和相应技术的研究应用起始于上世纪70~80年代,但BIM的流行和大量工程使用却是从本世纪初才开始的,这里有新技术本身发展和成熟周期的原因,但非常重要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互联网的普及。

《楼市》杂志: BIM到底能干什么,又是如何实现的?

何关培:BIM承担着支持建设项目生命周期所有阶段所有参与方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使命,美国buildingSMART联盟总结了BIM在项目规划、设计、施工、运营阶段的25种应用,国内同行也根据自身的实践和中国行业特点对BIM可能的应用做了不同形式、不同数量的总结工作。无论是国外专家总结的也好、还是国内同行统计的也罢,这些BIM应用有几个共同的特点: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覆盖所有项目参建方;不是一个软件能做的事情;没有BIM以前这些事情也都在做,只是用的方法或工具不一定相同。

BIM跟其他技术或工具的不同在于既能在模型中操作信息,又能在信息中操作模型,是模型和信息的同体。通过项目生命周期中不同参建方之间的数据互用提供参建方之间更好的沟通和协同,提高效率和质量,当然,决定因素还是人。

BIM的目的就两点:第一,数据产生的第一时间收集数据,不是第一时间收集数据容易产生变异;第二,后续环节可以方便使用前面环节已经收集的数据,避免错误,减少重复劳动。简单地归纳成三句话:模型是基础,信息是灵魂,管理是关键。

《楼市》杂志:在建造中,BIM是过程还是模型?其核心价值是什么?

何关培:BIM是利用数字模型进行建设项目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要生产的那个产品(建筑物)的数字模型。BIM实施的过程是利用建筑物数字模型里面的信息在设计、施工、运维等各个阶段对建筑物进行分析、模拟、可视化、施工图、工程量统计的过程。其核心是信息,一个创建、收集、管理、应用信息的过程。BIM模型的核心不是模型本身(几何信息、可视化信息),而是存放在其中的专业信息(建筑、结构、机电、热工、声学、材料、价格、采购、规范、标准等)。因此,BIM既是过程也是模型,但归根结底是信息,是存储信息的载体,是创建、管理和使用信息的过程。

《楼市》杂志: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建筑行业赋予了BIM怎样的使命?

何关培:所有发达和比较发达的国家,都把GDP的一个很大比例投资在固定资产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更新、拆除等工作上,在这个过程中,很大比例的工程建设项目遭遇到工期拖延、造价突破预算的问题,要求全球工程建设行业提高工作效率的压力越来越大。美国有关部门的研究表明,建筑业的无效工作(浪费)高达57%,而制造业的这个数字是26%,两者相差31%。

如果建筑业通过技术升级和流程优化能够达到目前制造业的水平,按照美国2008年12800亿美元的建筑业规模计算,每年可以节约将近4000亿美元。 我国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为10万亿人民币左右,其中60%依靠基本建设完成,生产效率与发达国家比较也还存在不小差距,如果按照美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资料来进行测算,通过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升可以节约的建设投资将是惊人的。

美国建筑业用户圆桌会议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如下四条建议。1. 业主的领导力:业主在项目早期通过信息共享驱动所有项目成员的协同作业, 快速、高效、成本预算内实现的建设项目;2. 集成项目结构:包括设计师、承包商、供应商、制造商、运营维护人员在内的所有项目成员,使用统一的系统化方法做项目;3. 公开信息共享:项目协同作业必须以公开、及时、可靠的信息共享作为基础。4. 虚拟建筑信息模型:这个就是BIM。尽管发展过程中出现过若干不同的名词,例如数字建筑(Digital Building)、虚拟建筑(Virtual Building)、建筑产品模型(Building Product Model)等,但是BIM经过近十年的应用,已经成为能够全球工程建设行业公认的标准术语。

2007年美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颁布的美国国家BIM标准,目标是到2020年为美国建筑业每年节约2000亿美元。这就是行业赋予BIM的使命。

9.《科学究竟是什么》读书心得 篇九

从全书的章节安排看,既有历史逻辑顺序,又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主”到“次”。文中既有基本概念的阐释,又有基本方法的指导。既说明了“为什么”,又告诉我们读者应“怎么样”。

“科学课”是由“自然课”脱胎而来。相比而言,两者又有什么不同呢?从课改开始时就有这方面的讨论和争执。我也曾经在与人争论过。可是究竟从本质上有什么不同呢?科学之所以成为新事物的优越性体现在哪里呢?在书中,作者在第十章详细地分析了现代国际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过程。既有横向的对比,又有纵向的剖析。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以“学科为中心”的阶段到60年代至70年代末的反思阶段,从八九十年代的多元思潮论争的时期到90年代以来改革的新阶段,科学教学在波折中乘着时代的列车“与时俱进”。

从本书的题目看,作者试图通过与科学教育有关的多个方面的阐释来揭示科学的本来面目。但是对本书通读下来,却发现,我们仍没有弄清科学究竟是什么。我只是在作者的带领下逐步认识到科学需要实事求是,科学教育需要亲历探究。

实际上,作者也无意在“科学”的名词上纠缠不清。她只是想通过对科学史的回顾,对科学相关外延概念的描述使教师们对科学教学有个清晰的认识。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一条全新的理念“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探究使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通常我们把能体现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细化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和“表达与交流”等若干个项目。在本书中作者着重选择了一些进行详尽地说明和指导。

探究首先从问题开始。对于问题,老师熟悉,学生也司空见惯。可是问题和问题还是不同的。有真科学问题和假科学问题之分,有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之分。而这些在我看到这本书之前是根本没有的概念,我就觉得学生提了问题,能解决的就给解决掉,不能解决的,课后再想办法解决。而实际上课时也遇到了很多让我困惑的问题。有的学生的问题不着边际,有的根本不值一提。如何对待这些问题让我很伤脑筋。现在我知道了,有的问题是需要避免的,有的问题还需要进行老师的“编辑”。一堂课往往是由问题开启,也往往是由一个问题结尾。问题对一节课来说真的太重要了。虽然看了张老师的指导,可是真的面对学生问题的时候,还是不太自信啊!

有了问题以后,就开始就问题进行研究了。在书的第三章特地提到了假说在科学探究中的地位。我也觉得假说在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假说就像是一个作家在创作之前打的腹稿,也像一个工程师在设计图纸前的一个粗略规划。假说对后面的实验研究验证有着明确的指引作用。而一个科学素养高的人提出的假说也一定具有更加合理可行的成分。假说是有一定的现实依据的,没有根据的推断只能是“胡说”。在课堂教学中我也曾听到一些课上,有老师觉得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应该包含假说这个环节,于是在他的课上假说成了必不可少的一步。其实这大可不必。假说应该根据学生的思维特征来确定它的位置。在很多时候干脆就没有假说的必要,因为事实就很明显地摆在眼前,由不得去怀疑,用不着去验证。所以还是“不要为假说而假说”!

在科学探究中,观察是最常用得一个术语。正如书中说的那样,实验也是一种观察,只不过是“借助于仪器得观察”。对它的重要性,没有必要赘述。三四年级的科学课上着重训练的就是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让我们去课堂上践行它吧!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科学就是那些精密枯燥的仪器,就是那些散发着异味的化学试剂,就是那些看不明白的公式。其实就我们小学科学教学来说,给科学教学一点人文气息是很需要的。正如书中说的“科学与人文是可以融合的两种文化”。在课改进入到第五个年头的今天,科学教学正在强调与人文的结合。比如,课标提出的“学生是科学探究的主体”,不就是很好地体现了人文的精神吗?在人文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合作”是个曾经热得发烫得字眼。虽然现在逐渐冷却,可是合作的重要性还是很明显的。我们不排斥竞争,因为竞争能促进发展,但我们更需要合作,只有合作才能由更大更快的发展。比如我们的QQ群,那么多来自天南海北的素不相识的老师在一起交流,互相帮助,不就是很好的合作吗?由理由相信,由这样善于合作的科学老师,一定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在探究科学奥秘的同时,逐渐具备完美的人文精神。

这本书,我连续读了两遍。读过以后,我问自己:科学究竟是什么?我没有从书里找到一个标准的答案,可是我却有了新的理解:科学就是用真理来熏陶学生,科学教育就是用思想和方法去武装学生,科学教学就是用我们的每一个40分钟给学生亲近科学、走进科学、体悟科学的空间。

10.领导力究竟是什么 篇十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授 课 人:

教学目的:通过讲述五四运动产生的背景和过程,帮助广大共青团员更好的了解当代青年身上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帮助大家牢固树立爱岗奉献,报效祖国的信念。

授课要点:“五四”运动产生的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在现代历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授课内容:

“五四”这个名词是当代中国人尤其是读书人十分熟悉的一个名词。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五四”的理解却存在着诸多误区,我认为这些误区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个误区是将“五四”狭隘化,一提到“五四”,就想到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上街游行,并且火烧了赵家楼那一幕。第二个误区是将“五四”单一化,或者说做“一元化”的理解,即把“五四”理解为全盘“反传统”、“反儒家”的运动,仅仅是打倒“孔家店”、反对文言文、反对旧文化的运动。第三个误区是把“五四”政治化,即把“五四”与后来发生的各种政治思潮、政治运动、政治斗争片面地捆绑在一起。

那么,真正的“五四”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真正的“五四”首先是一个时代的概念。“五四”绝不仅仅是指1919年一批学生上街游行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它实际上代表了近代中国一次重大的变迁,其起止日期大致从1914年、1915年开始,到1924年、1925年落幕,前后大约十年这样的一个历史过程。这可以看作是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重大时期。期间,中国发生了许多事情,不仅仅局限于政治层面,也不仅仅局限于文化层面。

我们知道,现在讲“市场经济”,讲“发展民营经济”。实际上,近代以来中国民营经济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就是在1914年到1921年,这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经济得到高速发展的时期,持续了大约六七年的时间,“民营企业”、“民营银行”都是在这个时代蹿升起来的。因而“五四”不仅是政治的“五四”,也是经济的“五四”。“五四”还是社会的“五四”。

那时,“个性解放”、“婚姻自由”、“恋爱自由”等话题在公开的报刊上都有广泛的讨论。所以,我想说,“五四”完全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各种不同的思潮、不同的主义、不同的主张、不同的理想,都获得了空前的同等表达的机会,无论是独立的个人主义、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还是国家主义等等,真正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这个意义上,“五四”更主要的不是反传统,而是引入新思潮,引入各种各样的思想资源。

记得历史学家陈寅恪讲过这样一句话:中国的书虽多,不过基本的只有几十种而已,其它不过翻来覆去,东抄西抄。这几十本书基本上都是先秦时代的创造,包括《论语》、《老子》、《庄子》、《韩非子》、《孙子兵法》等,这些著作都出现在中国第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那个时代,不同的主张、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学说、不同的社会理想都有同等的表达机会,所以创造了思想和文化的繁荣。

那个时代是个乱世,乱世的好处是没有“天下定于一尊”的标准,到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中国的文化基本上被归结到了儒家这一宗上,而且长期以来对儒家进行不断的一元化的、政治化的解释,这使得我国文化的创造力受到极大的限制。从那以后,中国的读书人几乎都是在儒家的轨道上按部就班,最多有一点“儒道互补”,“儒”是主体,“道”是补充。这种格局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大约两千年,实际上,中国社会在文化上已停滞了,“百家争鸣”的时代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那一刻就结束了。

“五四”迎来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百家争鸣”时代。为什么在“五四”这个时代会再一次地出现“百家争鸣”?这是有历史大背景的。这个大背景就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西方列强虎视眈眈,中国这个民族要在世界上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那么,我们找到的第一条出路是什么呢?从历史教科书中可以知道,第一条出路叫“师夷长技以制夷”,就是学习人家的技术——坚船利炮,你有枪,我也有;你有炮,我也有;你有军舰,我也有。这一步我们学的是人家的技术层面,产生了洋务运动,包括建立了北洋舰队。

但是,我们虽有了相同的舰队,相同的炮,在甲午战争中却惨败于一个蕞尔小国、一个从未被放在眼里的岛国日本。在此情况下,中国有识之士,朝野上下,开始寻找新的出路,开始在技术之外寻找新的资源,这就产生了“戊戌变法”。这个“戊戌变法”真正的高潮只有103天,所以也称“百日维新”。这条路还是没有走通。

接着又蒙受了八国联军占领北京这样的民族耻辱。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耻辱。连不可一世的慈禧太后都仓皇出逃,颠沛流离到了西安,一路上饱经风霜之苦。这种苦是深宫之中养尊处优的她没有经历过的。吃了这样一番苦头,到了1900年,她决心接过光绪帝在1898年变法的衣钵,开始了“晚清新政”。在教育方面,她推行了包括废除科举制度、设立新式学堂等一些新政。

今天我们的学校,就是在慈禧那个时候开始的。这些新式学堂奠定了近代中国教育向西方学习的模式,奠定了基本的学制——小学、初中、高中。她还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特别是1906年搞了一个“预备立宪”。当时她搞宪政当然是有各种原因,比如迫于压力,为了挽救清王朝摇摇欲坠的命运,可能带有欺骗性,但无论她有什么样的动机,从客观上,她实施的新政推动了中国从一个古老的专制国家开始向近代国家转型。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但是,当时中国外有民族危机,内部更是矛盾丛生,种种问题,最终导致慈禧死后不到三年,武昌一声枪响,一场小规模的革命就把大清王朝颠覆了,而且把绵延了两千年的帝王一统江山的模式一夜之间翻了个个儿。从此之后,任何人,不管是袁世凯还是张勋,无论是什么人想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称王称帝,不可能得逞了。我们知道袁世凯称帝只有83天,张勋复辟只有12天,也就是说帝王一统山河的模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行不通了。“五四”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出现的。

那么,“五四”的主题是什么?我们知道“五四”运动有一个标志性刊物,叫《新青年》杂志,它创刊于1915年9月(最初叫《青年》杂志),与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差不多同时,在太平洋的彼岸的美国,一批留学生在1914年成立了叫“中国科学社”的小团体,创办了一家影响非常深远的(尤其对自然科学)《科学》杂志,这个《科学》杂志与《新青年》杂志遥相呼应,比翼双飞。两个不同的杂志,不同的定位,它们追求的东西却是相通的。

我们知道后来陈独秀把《新青年》杂志的主题概括为“德先生,赛先生”,“德先生”就是民主,“赛先生”就是科学。实际上,科学的观念更多是由《科学》杂志、“中国科学社”来阐述的,陈独秀阐述更多的是“德先生”,他打出的旗帜主要是“德先生”。

由于《新青年》、《科学》杂志的出现,中国年轻一代的读书人,或者说年轻的知识分子们开始寻找新的道路。这是现代中国的一个新起点。因此,从根本上说,“五四”就是重新寻找方向,重新为中华民族定位。这个起点对于中国人、对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起点。正是在这个起点上,我们的前辈们开始把古老中国带入现代文明社会之中。

思考与讨论:

11.个人品牌究竟是什么 篇十一

每个人都能建立起自己的个人品牌。一提到个人品牌,我们往往就会想到明星,想到名人,以为只有他们才有资格谈个人品牌,只有他们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个人品牌。其实这是个误解。名人或者明星有自己的公众影响力,就是名气,但是这个并不是我们要说的个人品牌。每个在社会上工作的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定位,都有自己的影响范围,那么个人品牌就是每个人都应该看重的,因为它是实现个人价值的良好途径。

个人品牌的建立,一方面显示个人工作技能的高水平;另一方面是个人品行的证明,也就是说既要有才也要有德,做一名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只要具备这些,就可以建立起你自己的个人品牌。

建立了个人品牌,就说明一个人的做事态度和工作能力是有保证的。企业使用这样的人时是可以放心的。品牌的形成是一个慢慢培养和积累的过程。个人一旦形成品牌后,他跟职场的关系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像一个企业一样,如果有了品牌,它做任何事就会相对容易一些。

品牌即差异。一家动物园的饲养员很有爱心,也很勤快。他为了让自己饲养的小动物生活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把它们的栖息地打扫得干干净净,不管是小动物的粪便还是枯枝落叶,他都一一扫除。不料这些小动物们并不领情,反而变得吃不好睡不着,整天萎靡不振,烦躁不安,甚至莫名其妙地死掉了。后来,专家研究发现,每种动物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习性,有的动物在只有看到自己的粪便时才会感到安全,有的则是闻着浑浊的气味才能够健康成长。饲养员的统一清洁反而破坏了动物的这种不同的需求,影响了动物的健康成长。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生活习性,“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发挥各自的天性所长,就是保持各自的特色。

其实人也是这样,每个人生下来就有高矮胖瘦的差别,其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也各不相同,这就奠定了每个人不同的生活习惯和做事风格,结合各自不同的职业目标和人生理想,会形成风格迥异的个人品牌。要承认人是有差异的,正视人的差异,这才是科学的唯物的。首先,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证明,人的先天禀赋是不同的;其次,人的后天发展是有差异的。人的差异性除了先天遗传因素外,主要是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在大体相同的教育和环境下,个体发展的差异主要决定于其对教育和环境的领悟、体验,以及由此而做出的选择和主观努力。

麦当劳是世界最大的快餐连锁企业。它的作业程序规范统一,在全世界都是一致的。但即便在这样严格的工作程序中,员工仍能够保持自己的个性。这得益于麦当劳一贯秉持的用人哲学:如果一个企业中,有两位主管的想法是一致的,那其中一名便是不必要的。麦当劳鼓励员工提出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强求所有员工意见一致。

麦当劳的总裁克罗克是一个温文尔雅的绅士,他一贯穿着讲究,彬彬有礼。但对于为麦当劳做出贡献的人,即使在衣着谈吐尚不符合克罗克的审美标准,他同样给予重用。比如设计出了麦当劳叔叔这个脍炙人口的形象的长发披肩的克莱恩,他作为公司的广告经理,却可以和总裁形成个性对比鲜明的个人品牌。克罗克对自己的员工充分尊重,不但给他们能够充分发挥特长的位置,而且连同他们的个性一起接受下来。由此也可以看出塑造一个与众不同的个人品牌有多么重要。

企业内的每个员工拥有不同的学识、才干、天赋和不同的思维方式,才能够形成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正因为员工的个性不同,擅长的专业也不同,才使得企业内部的各项工作都能够找到最合适的人选,使各项工作得以正常运行。管理者尊重员工的差异性也就是承认了员工的独一无二,认同了员工的不同于他人的价值所在,这也满足了员工被肯定、被尊重的心理,从而激发起员工的工作热情。同时,也为每个员工的风格各异的个人品牌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12.领导力究竟是什么 篇十二

7月初,徐挖约翰迪尔的生产线已经呈现出这样一派设备停转、工人轮休的场景——难以想象,在新世纪伊始的几年里还曾经是挖掘机行业本土企业第一品牌,并多年处于本土挖掘机品牌第一梯队的这家企业如今竟是这样一番天地。

“如果企业不行了怎么办?”面对这样的问题,徐挖约翰迪尔的一名员工坦言,“大家都在观望,企业要是‘黄’了的话,大家都希望能拿到一笔赔偿金。”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种情景的发生?“坚决捍卫民族工业,坚决反对恶意收购”、“徐挖给力,迪尔浮云”——前不久在徐挖约翰迪尔发生的“条幅门”事件似乎将矛头指向了徐挖约翰迪尔的外资方——美国约翰迪尔公司。

是联合管理,还是各自为政?

2008年6月,约翰迪尔以3.2亿元的价格收购徐州徐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50%的股份,双方合资组建了徐州徐挖约翰迪尔机械有限公司。按规定,双方各持股50%,经营权3年一轮换。董事会由4名成员组成,双方各占2席;2008-2011年,首先由约翰迪尔派人出任董事长及首席财务官的职务;徐挖派人——也就是之前提到的陈刚出任总经理,由中方行使经营权。2011年6月,双方交换经营权。

“除了资金注入以外,双方合资这件事最吸引徐挖的,是约翰迪尔的管理能力,”陈刚如此坦言。他认为,作为世界机械行业巨头的约翰迪尔,当时已有1 71年的经营历史,在机械领域所取得的成绩足以说明其拥有卓越的管理能力。

然而,令他感到遗憾的是,约翰迪尔对合资公司似乎并没有给予太多的管理协作,约翰迪尔只是在徐挖原有架构上为每个管理岗位派出了一名副手,几乎未改变企业原有管理结构,而且,这些副手似乎都没有明确分工,没有实权。

但是,2011年6月,双方交换经营权时,原来由约翰迪尔派至徐挖约翰迪尔的副总经理范兆祺出任总经理之后,在并未与当事人沟通的情况下,对中方管理团队进行了一番“清洗”,包括研究院和生产等核心部门的中方管理人员并未出任副职,而是改任项目经理等职务,完全远离了原有管理岗位。因此,这便引发了之前提到的“条幅门”事件。

是理念不合,还是各打算盘?

徐挖约翰迪尔成立1年后,约翰迪尔便表现出较为强烈的控股欲望。多次提出希望中方出让部分股权,然而中方并未答应。随后,在双方连续2次共同注资后,约翰迪尔终于取消了第3次继续注资的计划。

这对于合资公司的打击是巨大的——原本计划的工厂整体改造项目不得不停滞,生产只能维持原状、外方研发团队不辞而别。约翰迪尔一方更是接连爆出两条劲爆新闻:其一是,约翰迪尔已经以双方理念不合为由在香港就双方的合资问题提请仲裁,但这则消息的后续是指出约翰迪尔只是提出仲裁,并未进行任何后续程序操作;其二是,有传言称,约翰迪尔在天津的公司的经营范围中,增加了挖掘机这一项,这会让人们联想到约翰迪尔是否还愿意在徐挖约翰迪尔身上投入太大精力。

“事实上,合资之后,双方在对企业的经营理念上确实大不一样。”陈刚说,约翰迪尔对于在农业机械领域的地位不亚于卡特彼勒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地位,对于约翰迪尔来讲,其在中国的挖掘机事业仍属一片空白,他们希望采取的姿态是与卡特彼勒看齐。因此,他们对于代理商的资质审查尤为严格,但是这对在当时刚展现出崛起势头的中国挖掘机行业来讲,是根本不现实的事情。不仅是这一点,在经营上,双方的观点常常难以取得一致。

因此,给人的感觉便是——约翰迪尔放弃了与中方共同经营合资公司的打算,约翰迪尔也多次向中方表示希望能够控股合资公司。这样就不难理解,在未能实现控股的情况下,在得到经营权的这段时间内,他们选择了用自己的经营团队来实现对合资公司的掌控。

是诚意合资,还是恶意并购?

2007年,徐挖挖掘机销量为500台,而合资之后的徐挖约翰迪尔在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的销量分别为512台、440台和650台,基本可以说是原地踏步。与此同时,中国挖掘机市场年销量已经从2007年的6万台激增至2010年的17.9万台。

与此同时,2007年,徐挖的净利润为3 000余万元,合资之后的第1年,也就是2008年,在销售收入增加的情况下,徐挖约翰迪尔却由盈转亏,全年亏损超过1 000万元,随后的2009年和2010年企业仍持续亏损。

几年来,三一重机、柳工、徐工、厦工、福田雷沃重工、山重建机等企业轮番上阵,不断构建与外资品牌对垒的行业新格局。特别是三一重机,继2010年实现销售1.4万台的前提下,2011年将目标直接锁定在3万台,大有带领本土挖掘机企业扛起复兴大旗的气势。曾经的行业第———徐挖,已经被“淘汰”出本土品牌的第一阵营。

这时,人们不禁想到,在中国机械行业中,曾经发生过多起恶意并购事件,那些外资企业的路径无一例外都是先收购部分股权,然后对企业不管不问甚至阻挠企业发展,至使企业陷入亏损境地,最终以较低价格实现全盘接管。

试想从2009年开始,约翰迪尔一方就多次提出对合资公司进行控股,并在提出控股要求遭到拒绝后停止了第3次增资计划,这确实会让人们认为,约翰迪尔与中方的合作本身就缺乏诚意,只是为了最终并购做的铺垫。

是彼此退让,还是剑拔弩张?

2011年3月,约翰迪尔为中方开出的条件是,以1.65亿元收购中方50%的股权,随后这个数字被上调至2亿元,而且这其中还包括合资公司应付给中方的账款1亿多元,也就是说,约翰迪尔实际上将从自己腰包里拿出不超过1亿元。与当年3.2亿元购得的50%股权相比,这个价格显然缩水得厉害。但约翰迪尔表示,这个价格是由安永会计师事务所通过一系列市场评估给出的,并非自己的随意出价。

然而,中方拒绝出让自己持有的50%股权,随后,他们提出了自己认为可以出让50%股权的价格,但这个价格事实上是约翰迪尔无法接受的—-15亿元;而且,中方还多次表达了通过和谈的方式解决双方矛盾,继续共同经营合资公司的愿望。因此,可以说约翰迪尔想要兵不血刃地收购中方这50%股权几乎是不可能的。

5月,双方召开合资重组谈判会,中方提出了自己的3点要求,一是和谈,中方可以将下一轮经营优先权交给约翰迪尔,也就是说,约翰迪尔可以保持经营权到2017年;二是如果约翰迪尔执意“分家”的话,价格需要重新商定,同时约翰迪尔需要按合资章程将-9系列挖掘机的全套技术无条件交给中方;三是如果约翰迪尔坚持价格低于2008年双方合资时的价格,中方可以考虑收购约翰迪尔手中持有的50%股权。

这对于约翰迪尔来讲就像是3把利刃,将其全盘控股徐挖约翰迪尔的打算拒之门外,尤其第3条,更像是在尖锐之中隐藏着一丝嘲讽意味——无论如何,约翰迪尔都不可能成为这场争斗的赢家。

是图谋已久,还是发展使然?

约翰迪尔在并购方面似乎确实存有可指责之处——曾经在行业内轰动一时的“佳联合资案”中的外资并购方正是约翰迪尔。

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1946年建厂,是佳木斯市工业的摇篮,鼎盛时期,与四平、开封、新疆联合收割机厂并称四大联合收割机厂,其大型联合收割机的市场占比曾一度高达95%。20世纪80年代,佳联开始引入约翰迪尔技术从而与约翰迪尔建立了联系。随后约翰迪尔提出先合资再最终独资控股的方式与佳联合作但遭拒绝。1997年,事情发生转机,双方终于签订合资合同,约翰迪尔要求对佳联实行资产剥离,债务转给老佳联之后,对其优良资产重组成立合资公司,外方占股40%。随着企业的深度运营和老佳联深陷债务的沉重包袱而不得不进入破产程序,2004年,约翰迪尔完全控股佳联,使合资公司变成了外资独资公司。

当时,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一位专家曾说过:“我们不能无视这样一个事实,中国惟一能够生产、并且掌握了大型联合收割机核心技术的企业被跨国农机大鳄吞噬。约翰迪尔从此垄断了中国大型联合收割机市场,实现了他在中国的产业布局。”

徐挖一方不可能对于此事一无所知,在合资之时,中方是否准备好了应对措施,或者是否被眼前的某些现实利益所遮蔽,我们尚无法得知。但最终走到今天,想必并非是一种完全没有征兆的巧合。

我们不得不说,徐挖在当时似乎处于与佳联相似的地位,然而两家合资企业的发展轨迹并不相同,所以从具体操作层面来看二者并无可比性。况且现在的社会经济环境也与当时大不相同,恶意并购的事件不会轻易发生。然而约翰迪尔在这两个案例中都提出了最终独资控股的方案,“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今日再度回顾“佳联合资案”,似乎也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是各咎其责,还是无人担责?

“企业(徐挖约翰迪尔)这几年实际上是被耽误了”,有业内人士如此感慨徐挖约翰迪尔的境遇。不仅是外地的本土挖掘机品牌顽强崛起,就连徐州当地也有一批挖掘机企业在吐露新芽,而徐挖却如这行业春天里的明日黄花,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反而停滞不前,甚至是在退步。

无论是否是理念不合的原因导致了双方的各不相让,企业停产已是不争的事实。更为严重的,便是企业内人心惶惶,近年来,已经有相当一批职工离开了徐挖约翰迪尔。徐挖约翰迪尔被估价变卖然后合资双方分家的可能性也不是不存在,但是这是谁都不想看到的结局。然而双方持续互不相让,事情始终无法解决,徐挖约翰迪尔将越拖越垮。

如果由一方收购对方手中50%的资产呢?目前看来,中方是不会轻易放弃这50%股权的,约翰迪尔也只能慎重为之;那么,如果中方得到100%的股权呢,“已经大伤元气了,”陈刚这句评论似乎让因为“条幅门”而义愤填膺的人们也只得冷静下来。

是否仍能继续合作?约翰迪尔是否会接受连续6年的经营权,在此期间完全按照自己的理念对企业进行改造?这些仍需谈判的事情何时才能知晓我们只能静静期待双方谈判的结果。虽然说目前双方给人的感觉都已经是难以回到谈判桌前心平气和地交谈,但事情并非全无转机,至少中方的第一条要求,对约翰迪尔并非一点吸引力没有。

上一篇:动量 冲量 教案下一篇:商务英语专业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