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梯作文

2024-07-13

人生如梯作文(精选2篇)

1.人生如梯作文 篇一

一、审准题意———“千古文章意为高”

“意犹帅也 , 无帅之兵 ,谓之乌合。”立意之于文章,就好比将帅之于三军;无好立意,很难成就华彩篇章。当年苏轼的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就以高端恢弘的立意, 汪洋恣肆的文笔, 赢得了考官欧阳修的赞叹。希盼我们的学生能在习作过程中悟出最佳立意, 练出潇洒文笔,遇到自己生命中的“欧阳修”。

那么,如何“悟出”最佳立意呢?

(一 )明确要求 ———画 竹必成竹在胸

1. 准确、鲜明。 要准确把握材料内容, 明确材料感情倾向。材料定的什么调子,我们就按此唱歌, 而且要唱得响遏行云;材料给画个什么圈子,我们就要在此圈子里跳舞, 而且要舞出个性,舞出华彩! 有人说高考作文就是“戴着脚镣跳舞”但是我 们照样能 舞得靓丽 精彩!

2. 深刻、精到。无论作文材料以何种形式出现, 它都会反映深刻的生活内涵。而我们必须恰当对接生活, 合理展开联想, 显示出自己的领悟生活能力和哲理思辨水平。

3. 健康、向上。作文好比心灵的展现, 能折射出人的内心世界。只有思想积极向上,才能写出思想健康的作文。正所谓“品高文自胜”。作家余华说过:“写作者的使命不是发泄 ,不是控诉或揭露, 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

(二 )方法导引 ———批隙导窾中肯綮

1. 抓 关键句 。 找出材料叙述中关键词语或议论性句子,考虑立意。

如2012年高考语 文新课标卷“船主与油漆工”的材料中两次出现“顺便”,立意扣住“举手之劳”是对题的;2012年大纲卷“甩掉外衣和鞋袜”多次出现,立意“甩掉包袱,轻装前进”也不难。

2. 抓感情倾向。根据材料叙述中对角色所用词语的感情色彩或者角色的不同结果,把握材料的感情倾向。例如2014年唐山市三模作文:

烈日炎炎。农夫在田里紧张地忙碌着,一位过路的商人站在树阴下, 对农夫喊:“天太热,凉快会儿吧!”农夫依旧忙碌着。商人又说:“我跑过很多地方,有的地方选用优质的种子,有的地方使用特殊的肥料,你也应该学学人家的做法。”农夫说:“再好的种子,再好的法儿,也得干呀! ”说完,他又开始忙碌了。

材料中农夫的话里包含的成功因素有二: 一是好的“种子”“法儿”, 包括资质禀赋、方法途径等;二是“干”,即踏实勤奋的实干精神。农夫虽没有否定“种子”“法儿”,但是明显更倾向于“干”,“干”最重要,也最根本。

准确立意: 1只有耕耘才有收获。2方法途径固然重要但勤奋努力更重要。

3. 辨明关系。材料中的角色有时不止一个, 要抓住不同角色的不 同象征意 义辩证来写,避免偏颇。

如2013年高考新 课标卷“切割师为商人切割钻石”的材料,也要扣住“风险”“顾虑”谈“勇气”,才是最佳。而2014年高考新课 标卷“山 羊过独木桥”,则要扣住“竞争”谈“规则或者“共赢”。

4. 由果溯因。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本源,就能找到最佳立意。如2013年唐山一模作文试题:

四川某县理科状 元刘宁考入国内名牌大学。 大家都觉得他会有一个好前途。刘宁大学毕业后,不断应聘辞职,不是嫌累就是嫌待遇低, 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他觉得像大多数人一样,工作、结婚、生子挣钱、养家,很无聊,没意思。他开始沉迷网络,四处流浪。父亲不理解,儿子毕业于名牌大学本身能力也不弱, 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对于刘宁的悲剧, 你有什么感想?

刘宁悲剧形成的原因可能很多,但材料已经告诉我们,刘宁的悲剧主要是由他个人造成的。他觉得普通人的生活很无聊,不愿意做普通工作,嫌这怨那。所以,这次作文的最佳立意是剖析刘宁个人的“缺陷”。

准确立意:

1成功源于踏实2登高须自卑3找准自己的位置

5. 由物及人。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 进而联想到与材料紧密相关的社会现象、人生哲理,提炼出最佳写作角度。请看下面的材料。

诗人看见果农将还未成熟的苹果摘下打包,问道:“苹果还很生涩,怎么就摘了? ”果农说:“熟透的苹果, 没运到远方就腐烂了;生涩的苹果可以在路上成熟。”诗人说:“你讲得真好! ”

这则材料中, 要重点理解画横线处两句话的象征意义。由物及人,“熟透的苹果”比喻“成熟 的事物” “成功的 人才”等;而“生涩的苹果”比喻“新生的事物”“年轻的人才”等。

立意示例:(1)成熟的人才有其不足的一面。比如衰败、老化、固守等。

(2)年轻人才可以在过程中逐步完美。

(3)辩证地对待人才 ,科学地使用人才。

以上技巧要综合运 用 ,全面把握材料寓意, 可慢慢消解“审题恐惧症”。

二、 写好段落———丰腴饱满亮人眼

一篇好文章对段落的升格要求是:

(一 )开头段———简洁凝练快入题

人们用成语“三纸无驴”来形容写文章啰嗦,入题慢;在这里,我们主张“一纸有驴”,甚至“一行有驴”! 例:

面对突如其来的考试,也许你能安然应对; 面对横生的挫折,也许你能泰然处之;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考验,也许你能从容不迫。然而,面对那摩登时尚的高档玩具,面对那丰盛可口的美味佳肴,面对那新潮华贵的时髦服装,面对那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你能不怦然心动吗?

是啊,芸芸众生,有几人能清心寡欲,不为诱惑所动!

(二)中间段

1. 写 饱满 ———有 枝有叶有血有肉

《精神的自救》:活在当下 ,要想找寻 属于自己 的瓦尔登湖,就必须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使自己不被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同化。史铁生20岁时得知自己永远无法站立行走, 他曾想过结束自己的生命。但他终于清醒, 及时进行了“精神的自救”, 于是他顽强地活了下来。/他知道:人,一定要靠自己! 他是中国少 有的坚持 写实的作家, 他的作品几乎全部建立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之上, 他对哲学的思考为自己的精神空间提升了高度。 //相比其他当红作家, 我愈发觉得史铁生精神的伟大。而那些曾经极具影响力的作家们,最终在这个充满诱惑的年代里被物质同化了。他们的笔下已不再是文章,而是商品!沦落为“写手”的他们失去了自我的精神力量!

本段中写到第一道斜线处就已经扣题了,写到第二道斜线处也有升华了;但是,只有写到最后才真正称得上是“饱满”!

2. 写 深刻———有 思想有眼光有深度有高度

考场上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 给心灵插上翅膀。比如写“眼泪”:

“眼泪”:一个会流泪的人 ,灵魂是清澈的。

回望历史, 我们无法躲避他们脸上长流的泪水。那泪,包含了人生诸多的坎坷, 包含了时代留下的痕迹, 包含了中华文明蹒跚的脚步。你看,李煜总在哭, 哭声中是他感叹朱颜改的悲哀;陆游总在哭,哭声中是他北国久失的无奈; 杜甫总在哭, 哭声中是他渴望国强的期待;李白总在哭,哭声中是他一醉千年的姿态。

泪,飘洒。你听,阮籍的“天下无智者,使竖子成名”的穷途之哭,那是魏纷乱的愤恨之泪;你听,李清照的“梧桐落,又还秋风又还寂寞”的悲泣,那是南宋败落的无奈之泪。泪,记录了一个时代。

原来,小小的一滴泪,却滋润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原来小小的泪滴, 使我们看见过去与未来。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

点评:由眼泪触发联想,发掘古代文化人士眼泪的内涵探寻中华 文明蹒跚 的发展道路, 体现出厚重的历史文化内蕴。

3. 写 文采 ———有 修辞有整句有名言有诗意

《根本》:秦月汉关 ,自古以来就没有少过浪迹天涯客居异乡的游子。从“床前明月光”到“遍插茱萸少一人”,从“衡阳雁去无留意”到“路遥归梦难成”从“江枫渔火对愁眠”到“断肠人在天涯”。也许对于侨居异国的华夏儿女们,在璀璨星空中唯有牛郎织女的故事才显得星光闪亮;在群山万壑中,唯有竹林茅舍才显得诗意盎然; 在晨曦的原野中,唯有笨拙的老牛才显得纯朴可爱。

浓浓的诗意,古朴的意境流淌在血脉里的悠悠深情,都深深地浸润了读者的心灵……

(三)结尾段

好结尾———耐人寻味显深度

例一:

当苹果砸向牛顿 的时候世界有了万有引力定律;当“苹果”铺天盖地砸向我们的时候我们该何去何从? ……

好结尾———遒劲阳刚显力度

例二:

对着生活微笑, 不应该有陆游“梦断香消四十年,犹吊遗踪一泫然”的悲凄,不应该有纳兰“萧萧几叶风兼雨”的无奈学习刘禹锡吧,沉舟侧畔,却能想到千帆竞渡;病树前头,却能看到万木争春!

好结尾———大气磅礴显激情

好结尾———升华境界上高度

例三:如果可以,我愿学杜少陵,“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如果可以,我愿学辛稼轩,铁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奔波一生,奉献国家,归来华发苍颜也心甘;如果可以,我愿做一只蝴蝶,飞过红尘陌上,舞过秀水明山, 装点那美丽的人间四月天!

本结尾体现了写作者心灵的成长与升华了的思想境界:奉献,燃烧,绽放生命,实现价值……

三、 抒好真情———豪华落尽见真淳

先看下面 的一篇学 生习作。

材料: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四川! 四川!

离析的天空布满着震后的黑暗。乌云聚拢着,拉扯着,把阳光撕了个粉碎, 恶狠狠地投到地上。望不尽,那绵延千里的废墟;闻不绝,那撕心裂肺对逝去亲人的呼唤! 当大地褪去昔日的美丽繁华, 只剩满眼废墟残渣的时候,四川何在? 希望何在? 难道四川就将在这个黑暗的日子里终结吗? 不能! 因为我相信:“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

但山重水复、一片沉寂的四川何来柳暗花明呢? 紧接着发生的事让我们疑虑顿消。我看到了从废墟中被扒出在担架上向救援队行少先队礼的小朗铮; 我看到了在黑暗中坚信光明, 让歌声唱响大地, 用一首《义勇军进行曲》给了无数人希望的许中正。还有七夜未合眼的总理, 还有远往灾区的十三位农民兄弟, 还有那一百二十万的志愿者。他们都坚信有明天就有希望, 他们都懂得人生这杯茶会苦,但不会苦一辈子!只要走过去,就是无尽的香甜!有如此之心,有如此之志,四川何愁盼不来柳暗花明呢?

我们中国人向来是最相信希望的。黄帝战蚩尤,是指南车在迷雾中指出了前进的路;八年战日本, 是民族魂给了我们胜利的方向。中华民族最善于发现黑暗中的星火。你一丝温暖,我一份光亮,乘以十三亿就是我们中国人永远也压不弯的脊梁!

中华民族最善于坚守绝境中的希望,绝处逢生有大爱,危难之中见真情! 当初日本的亡国灭种政策都未把我们打倒,如今的这点迷雾又怎能挡住前方的“桐花万里丹山路”? 现在,希望就是四川的指南车, 希望就是大中华的民族魂! 前方无路又如何,只要中国人还在,哪怕是踏着赤脚的鲜血, 哪怕是踏着满地的荆棘, 就算是踩着铺满同胞骸骨的路, 我们中国人也会勇敢地走下去, 因为哪里有希望,哪里就是天堂! 民族魂如此,我们何愁前方无路、四川无路?

死者已逝,请安息! 生者尚在,请坚信希望! 用民族的灵光驱散前方道路上的阴霾, 让那些灵魂在天堂的同胞们, 看到我们发现柳暗花明时的喜悦,给他们以 民族生存 发展的希望!

四川! 加油!

林清玄说 : “心美一 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由于作者在写作中倾注了满腔深情,写出了感情“井喷”之作,所以文章的深度、高度、力度全出,打动了所有读者。将《考纲》中“感情真挚,思想健康”体现得淋漓尽致,不愧为一篇考场佳作。

2.人生如梯作文 篇二

富有意味的是,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也一改往年总是在“人生哲理”里兜圈子的习惯,而将以往至多作为一种“点缀”的教育话题推上了“第一提琴手”的位置。在总共10套作文题(北京卷作文题为二选一)和北京卷的3则“微写作”话题中,与教育、学习、阅读相关的话题有6则,分量占到了一半;与社会、文化相关的话题共4则,比例明显下降;而往年的重头戏———与人生、生活相关的作文题只有区区3则。这样的命题比例,是很多人都始料未及的。这里面是否隐含着这样一个信息:关注教育,重视全民阅读,提升全社会的语文素养,会成为今后一段时间上上下下必须面对的一道重要课题?如是,倒堪称一件幸事。因为经济上去了,“软实力”跟不上,一样让人看低。

一、教育篇

“教育”是一个涵盖极广的概念,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人们一般特别看重学校教育,而对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性视而不见。其实,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养成教育基本上要由家长来完成。家庭教育的内容绝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多的是道德的培养、情感的熏陶和人生观的养成。家长对孩子日常行为、学业成绩的评价,每每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价值观和情感取向。今年全国Ⅰ卷中使用的作文材料是一幅漫画,这幅漫画通过对比的手法,直陈当前家庭教育中在教育评价方面存在的痼疾:

两个孩子参加考试,第一次考试,考100分的孩子受到亲吻,考55分的孩子被打耳光;第二次考试,原先考100分的孩子考了98分,结果被打耳光;而之前考55分的孩子得到了61分,结果受到亲吻。

这幅漫画构图简单,但形象地揭露了的我们的教育(其实不仅仅是家庭教育,甚至也包括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对孩子的教育评价简单粗暴、功利,甚至势利、只看分数不看能力等弊端。这种“评价模式”的具体特征是:对孩子的奖惩与考试成绩直接挂钩,且只允许进步,见不得起伏;考分至上,考分背后的各种因素被完全忽略,将分数视为孩子成长的唯一指征;宠溺与体罚充斥于教育之中,家长老师的情感完全被孩子的考分所掌控。这样的教育方式导致的后果是:破坏了对孩子成长的科学的评价机制,使本应致力于孩子全面发展的教育退变成一种简单的考试集训;弱化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丰富的情感交流,使二者之间的关系演化成一种分数与情感上的交易;让孩子变得想赢怕输,难以承受任何困难和挫折,甚至导致他们心理上的扭曲和变态。由此看来,最该做做这道题的是我们的家长和教师,而不是饱受这种教育之苦的孩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家庭教育已经不再是单兵作战,微信或QQ中的“家长群”将每位家长串联到了一起。今年北京卷“微写作”中的话题之一便是请考生对这种现象发表评论。如果这些“群”旨在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传递正能量,那自然多多益善;若成了相互攀比、炫耀或传递“伪科学”甚或“反科学”的所谓教育经验的园地,那不如取缔。

今年全国Ⅱ卷的作文题则继续关注教育,并且更为具体和细微———将话题细化到了“语文学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个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将“语文学习”与“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甚至与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联系上,真的是将语文这一“广谱性”的学科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按重要性排序刚好与上述材料中给出的顺序相反,应当是:生活、阅读、课堂。所以,这篇作文如果写靠上好语文课来提升语文素养,很可能流于平庸;而在生活中寻找素材,反而会活色生香。

这里又要说到北京卷“微写作”中的一则话题了:

高中阶段的学习最需要注意什么?请给即将进入高中学习的同学提一两条建议。

课堂固然重要,但任何一位优秀学子都不是单靠课堂打造的。“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不单语文学习如此,其他学科也是一样。

提升语文素养,生活是最大的课堂,而阅读则是一门终身必修的课程。今年京津两地的高考作文题不约而同地都选择了以“阅读”作为话题。北京卷“二选一”作文题中有一道是这样的:

书签,与书相伴,形式多样。设想你有这样一种神奇的书签:它能与你交流,还能助你实现读书的愿望……你与它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展开想象,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北京卷似乎更多地想在“读书之趣”上做文章——一张书签,可以跟你交流读书体会,可以帮你化解读书中的疑难与困惑,甚至帮你找到或为你推荐你想要的书籍……若是在古代,具备如此功能的应该不是“书签”而是“书童”;而在今天这样一个Wifi遍布到世界每个角落的时代,一台平板电脑、一只智能手机就完全可以满足这一要求了。考生们面对此题,估计很多人都会和我一样在脑海中浮现出电脑、智能手机的身影。

比较而言,天津卷的作文题就更为“时尚”一些,命题者似乎更懂得年轻人的心理,在阅读方式、阅读内容等方面表现得更为包容和开放: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纵使我们一部分人仍对传统的“青灯黄卷”的读书方式恋恋不舍乃至情有独钟,但是我们难以阻止电子书籍走进大多数人的阅读生活的脚步;我们不能因为电子书籍的一些弊病而完全否定它的优势,就像我们不能因为迷恋纸质书的墨海书香就无视它笨重和耗能的一面。如纸质书籍最终取代竹简木牍一样,电子书取代纸质书籍也会是一种必然趋势。所以,不拘泥于读书的形式,更看重读书的体验和收获,这应当是新时期每一个“读书人”的共识。以书店的售书量来考评国民阅读状况的时代可能已是一去不复返了。

二、社会篇

“直面现实,关注民生”,长期以来都是很多国家或地区高考作文的“主旋律”,但这一主题一直被有意无意地忽略着。纵使触及社会话题,亦是蜻蜓点水,浮于表面,很少会作深度切入。比如今年浙江卷作文题的选题就放在“如何把握自己与虚拟世界的距离”上: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经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你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可以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如何把握自己与虚拟世界的距离,这个话题算不上新鲜,最近这几年每年都有省市在高考作文中对这一问题作探讨,而且答案也了无新意———无非就是要拥抱现实,不能沉湎于虚拟世界,要保持与它的适当距离云云。纵然你可以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将来还能在虚拟世界里看病、看球、看新闻……但你一定要有一颗现实的心,要注意真切感受现实世界里的世俗风情、人间百态。除此之外,考生很难有什么新鲜见解。

今年全国Ⅲ卷出了一道颇具“正能量”的作文题,作文材料是一则先进人物事迹:

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颁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材料中的小羽的正面意义不仅在于她在自己的专利产品被假冒之后以德报怨、无私奉献、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行为,更在于她不凡的见识。她摧毁假冒伪劣商品、拯救花茶市场不是依赖于严查、防范或各种高压政策,而是公开工艺流程,拿出自己的专利与大家共享,以此来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规范市场。她的举措,拯救了产品,挽救了市场,也使自己成为当地致富的带头人。细想想,公开、共享与共同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它绝不仅仅在商界或企业界适用。

关注社会,自然免不了要关注那些渐行渐远的乡土文化。文化,是我们的先人留给这个世界、留给后人最珍贵的遗存,值得我们好好珍惜,悉心传承。这个任务,可谓任重而道远。北京卷的另一篇“二选一”作文题便是让考生借助刚去世的陈忠实先生的一篇散文(《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分析今年在春晚唱红的华阴老腔令人震撼的原因:

《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胸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说“老腔”已成一种“象征”,这种“象征”应该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一种古老文明的象征,一种不屈的生命的象征……让京城里的孩子分析千里之外的黄土高原上流传于民间,连当地年轻人都不怎么感兴趣的一种古老的曲艺形式“何以令人震撼”,多少有些为难考生了,但我觉得确有必要。华阴老腔是属于秦川大地的,更是属于中华民族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必要像珍惜祖辈的遗产一样去珍惜它。从这个意义上说,北京卷是在做一件功德无量的事,警醒我们要像关注物种消亡一样关注文化流失。

北京卷“微写作”中的一道题目也很值得赞许:

请以“荷”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中国号称“诗的国度”,可今天的高考作文写作要求中几乎都标明了“诗歌之外文体不限”。正是北京卷这一小小的举动,让人依稀看到诗歌的香火未断,传统文化的传承依然存有希望。

三、人生篇

人生与生活哲理的探讨历来是高考作文主题中最为活跃的板块,今年却突然变得有些寂寥。满打满算,也只有山东卷、江苏卷和上海卷上的3道作文题与此有关。而且上海卷的话题还与“社会”有很大的关联: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今天,随着人生观、价值观越来越趋向多元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变得更具个性色彩。这也随之带来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人们鲜明的个性让评价他人生活的“谈资”变得越来越丰富;二是人们的个性释放和对他人个性的尊重意识的觉醒,让这种评价他人生活的行为变得多少有些无谓和无聊。因此,我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行为的思考是:只要不违法,不有悖社会公德,不影响他人生活,每一种生活方式都应予以尊重;另一方面,只要议论者不侵犯他人隐私,不损害别人的名誉,不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我们也要有容得了他人评议的度量。

说到“个性释放”这一话题,就不能不谈到今年江苏卷提供的作文材料: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这则作文材料的后半截,与《格言》杂志卷首语中常见的那种“格言反说”颇有几分相似。命题者对“有话则短,无话则长”的解释很见机智。别人“已说的”“话多的”我无须赘言,因为人云亦云的陈词滥调不过是一种废话的堆砌;倒是别人无语或词穷时,正是我展示个人风采或陈述独到见解的时候。写这篇作文似可从“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这一角度挖掘,亦可从彰显个性和注重创新这两个方面切入。但是,角度一多,考生常常会不知如何下笔———这大概也是网上将今年江苏卷作文评为“最难写的作文”的原因。

最具诗意也最玄的应推山东卷的作文材料: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这只“旅程中的行囊”,所承载的应该是我们生命中必不可少的物件:既可以是务实有用的东西,诸如知识技能、处事技巧、健康体魄……这些乃人们安身立命的根本;亦可以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如理想信仰、良好心态、诗意情怀……这些是务虚的看似无用的东西。而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人们大多不会刻意准备,但它却可以濡养人的精神气质、意志情怀,会伴随你整个生命的旅程———无用之用,终为大用!

这篇作文总体来看稍显玄虚,玄想的东西偏多,不够具体实在。要想写好这篇作文,考生需要对自己的生命旅程有一个大致的设想,在踏进大学校门这一人生关口之前,为自己预定好行装。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马路上的车》及教学反思下一篇:xx年师德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