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体实验教学理念

2024-11-14

五位一体实验教学理念(通用8篇)

1.五位一体实验教学理念 篇一

核心素养的校本化——宜春三中“厚德、博雅、志学、笃行”德育理念下的四位一体大德育体系

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核心素养的提出,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宜春市第三中学是一所创建于1980年的江西省重点中学,为了将核心素养课程化,落到实处,探索出了“厚德、博雅、志学、笃行”德育理念下的四位一体德育体系,以核心素养“落地生根”为目标,创新丰富德育课程,积极推进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发展,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一、四个维度、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体系

新时期,教育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社会对人才也产生了多元化的需求,宜春市第三中学审时度势,在“办可选择性教育,做最优秀的自己”办学理念下,积极探索特色创新德育理念:从“厚德、博雅、志学、笃行”四个维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创建学科课程、德育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大德育体系。

厚德,出自《周易》中的卦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应心胸宽广,增厚美德,容载万物。不以个人得失为主,重公轻私,谓之厚德。博雅,雅者,正也。意为学问渊博,品行端正。志学,出 自《论语·为政》,“十五而有志于学”。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志”为思想基础,“学”为行为方式,两者结合做到了“知行合一”。笃行,《礼记·中庸》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宜春市第三中学以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中心,精心设计了“厚德、博雅、志学、笃行”四个维度的目标,明确了学生的发展方向。

“厚德、博雅、志学、笃行”是如何体现核心素养的呢?“厚德”,聚焦学生自主发展的方向,培育学生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珍爱生命 等素养;“博雅”,聚焦学生文化基础的底蕴,培育学生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等素养;“志学和笃行”,聚焦学生责任担当的情怀,培育学生社会责任、国家认同、问题解决等素养。宜春市第三中学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校本化,增强了德育校本课程的目标性、针对性,提高了课程的实施效益。

基于“厚德、博雅、志学、笃行”的德育理念,根据学校德育的具体情况和办学特色,宜春市第三中学构建了学科课程、德育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大德育体系,形成了全员全时德育的良好氛围,完成了德育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检验,学校的德育工作具备了指导思想,体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厚德、博雅、志学、笃行”理念的实践创新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到:“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宜春市第三中学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将“厚德、博雅、志学、笃行”理念与德育实践创新暨学校“五大节日”结合起来,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进行了探索。

1.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

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冬暖花开,春回大地,书韵流芳,墨染锦年,君子厚德博雅;金秋送爽,驰骋赛场,君子弘志励学;夏临雨飞,万物生长,君子笃行致远。从学生核心素养出发,依据校情,结合学 校提出的四位一体大德育课程体系和学校深厚的“好人”德育文化,探索确立学校“五节”,即文化节、科技节、德育节、体育节和艺术节,以五大节日为主线,将全年活动、每季每月每周每天的活动贯穿其中,形成了德育的有机统一,发挥了整体大德育的良好效益。

2.充分挖掘德育课程资源,逐步探索德育课程化。

学校十分注重开发趣味化、体验性、个性化的德育课程资源,提升德育水平与效果。一年来,学校积极进行校园改造、绿化美化工程,建构环境课程,提升隐性课程的育人效果。学校成立综改办和课管办,加强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与管理工作,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积极营造独具特色的制度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发挥德育的作用。在认真执行国家课程的同时,宜春市第三中学还大力开发校本选修课程,目前有涵盖文学艺术、科技体育、美学文化等方面的校本课程近二十门,极大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通过选修校本课程,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

3.注重学科育人,让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伴随着教育的日益发展,传统的学校教育教学迎来了巨大挑战,面对新的形势,宜春市第三中学突破自我,主动出击,转向注重学科育德,从常规学科课程中挖掘“德、雅、学、行”的教育元素,予以强化,使基于核心素养的“厚德、博雅、志学、笃行”理念从课内到课外实现全覆盖、全渗透。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总书记来到历史文化名城山东曲阜,参观考察孔府、孔子研究院并同专家学者座谈。他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以学科教育为载体,结合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积极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播时代正能量。通过课本剧大赛、书画艺术大赛等形势,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三、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全力保障德育课程的实施

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德育教师队伍,是德育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为此,我校成立以书记、分管校长为中心,以班主任为主线,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为主要阵地的德育队伍,辅以学校政教、课管等部门的管理,使学校德育得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学校成立了青年教师发展中心,注重青年教师队伍的发展成才,锻造他们的阳光心态,为学校德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根和魂”,是学校德育的基础,为了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统一学校文化元素,学校面向全社会重新征集了学校标识的设计方案,积极推进宜春市第三中学VIS视觉识别系统建设工作,学校形象得到全面提升。人文三中,和谐三中的建设已提上日程,早日建成人文校园、生态校园、数字校园、平安校园、书香校园的目标也渐行渐近。

课程建设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也侧面体现了一个学校的德育水平。学校课管办的成立,加强了德育课程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对德育课程实施计划、实施方案、实施过程和结果的全程监督、评价,有力促进了德育工作的稳步发展。

学校四位一体大德育体系框架已经搭好,“厚德、博雅、志学、笃行”理念指引下的德育模式也愈见明晰,德育课程资源逐步被开发、丰富和完善,全体教师课程德育的意识也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得到加强,但是今天的德育仍然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困难,如何建立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标准,如何使学校的德育活动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学生,如何增强德育校本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将全面加强家长、学生、学校和社会几方面的沟通交流,落实新德育理念精神,让核心素养在宜春市第三中学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五位一体实验教学理念 篇二

为此, 笔者以“三标一体”教育质量管理模型为例, 探讨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更新教育观念, 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与“三标一体”教育质量管理模型

1. 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是在质量管理理论的指导下, 由一系列标准、程序、方法、措施等构成, 用以保证并提高质量的有机整体。按照ISO9000族标准的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由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以及测量、分析和改进四大板块构成。在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中, 过程方法和PDCA (计划—实施—检查—处理) 循环模型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控制十分有效。

2.“三标一体”教育质量管理模型

“三标一体”教育质量模型是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综合运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理论和方法, 突出以教学为中心的学校内部管理改革 (包括体系、制度、方法与技术的改革) , 形成逐步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教育管理模式。

“三标一体”教育质量管理模型的主要内容包括五个部分:一是理念系统;二是制度系统;三是监控系统;四是改进系统;五是技术支持系统。

如果以一辆高性能轿车的运行来比喻的话, 在“三标一体”教育质量管理模型中, 理念系统好比是“方向盘”, 起着导向作用, 至关重要;制度 (文件) 系统好比是“交通图”, 规定了运动的规则、路线和相互间的联系;监控系统好比是“仪表盘”, 实时反映各种状态;改进系统好比是“维修站”, 及时调整状态, 处理问题, 并为改进整体设计提供思路;技术支持系统好比是“高速路”, 是保证整个模型及其信息处理及时、准确、高效运转的载体。

这个模型真正实践了以学生为本的先进教育理念, 从理论和实践上确保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二、运用“三标一体”教育质量管理模型创新体育教学理念

笔者在体育课教学中, 全面运用“三标一体”教育质量管理模型,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笔者认为,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必须牢固树立教育即服务的教育本质观、学生满意的质量观、全程控制的教学质量观和可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观等体育教学新理念。

1. 教育即服务的教育本质观

传统的体育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把教师放在领导者的位置上, 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教师至上的倾向。

“三标一体”教育质量观认为,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活动, 不仅仅是书本意义上的“培养人才”的活动。从理念层面上来讲, 就是“教育即服务”。学校的产品应该是学校主要教育活动或过程的结果, 是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服务。具体而言, 学校的产品包括在教学工作、学生工作、科研工作、校务管理、后勤保障和党建工作六个方面的活动 (过程) 产生的结果。教师的教育行为与演员、医生、导游、信贷员一样, 提供的是服务消费, 教育活动就是教师向社会、家庭或社会个体提供用于提高或改善人的智力素质和思想理念素养的非买物性社会成果的活动。教育服务具体体现在教师的备课、讲授、辅导测试、批改作业、答疑, 以及与学生交流和沟通等一系列循环工作为典型内容的各项活动中。

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 我们更加重视学生的参与;更加尊重学生的发展权利与需要;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具体的教育情境, 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领域的各种有意义的背景, 选择教学内容, 处理教学内容, 变革学习方式。教学中, 坚持精心准备, 细心讲解, 准确示范和耐心辅导, 尽最大努力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 致力于使理论和技能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个体有意义的探究行为, 成为学生自我意识、态度、兴趣、价值的自我建构过程。

2. 学生满意的教学质量观

传统的教育质量观, 强调由学校决定质量、教师决定质量, 常以知识掌握、教育目标的达成作为标准衡量教育质量。

“三标一体”教育质量观认为, 教育质量的高低由学生决定, 满足学生需要和让顾客满意是教育质量的终极标准。因此, 把学生、家长、用人单位、政府和社会作为学校的顾客, 努力满足其合理需求, 尽可能使他们满意。这样, 学生成为学校的“第一消费者”, 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以及正常的休闲娱乐的多元需求是否得到满足, 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依据。不断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 就是提高教育质量。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更注重从学生需要出发, 从学生发展出发, 着力研究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手段的更新, 更注重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和心理特点, 因材施教, 区别对待;注重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专业培养;通过目标管理、测试、满意度调查, 多渠道收集学生的教学建议, 改进教学方法、手段, 不断满足学生的要求, 持续提高教学质量。

3. 全程控制的教学质量观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 教学过程实质上只是一个有效传递内容、忠实实施既定课程计划的过程。

“三标一体”教育质量观将教学过程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次和若干环节。每个环节即一个教学过程, 不同的过程之间相互联系, 并发生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 由此构成教学过程网络。稳定地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首先, 取决于如何控制“教育生产”的每个环节、每个因素, 特别要控制好关键过程、关键环节。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 我们始终把学生作为关注焦点, 把学生的满意作为教学的目标, 把教学适应学生发展需要当作教学的归宿。为此, 需要把教学活动分解为若干环节, 将每个环节作为一项管理活动进行PDCA (即策划、实施、检查、处置) 的不断循环。这样, 教学的全过程都被置于有效的监控之中, 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就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

4. 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观

“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在“三标一体”教育质量管理模型中, 这句话被置换为“持续改进”。持续改进不但是其基本原则, 也是其先进性和生命力。具体来讲, 主要采取日常检查、目标管理、学生和老师满意度调查等方式, 及时发现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反馈信息, 通过分析原因, 找准问题和差距, 及时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 使教育质量的改进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

在体育教学中, 我们坚持每次课后小结, 及时总结本次课的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练习是否到位、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偶发事件处理是否得当等。让教师在总结中反思, 在反思中提高;通过日常教学过程中的测试、目标管理、学生满意度调查等方式收集反馈信息, 及时发现教学中的各种“不符合项”;通过分析原因, 找准问题, 及时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 运用P—D—C—A方式循环, 使教学质量的改进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

三、结论

1. 树立教育即服务的理念, 做好教育服务工作

“教育即服务”理念的确立, 是对传统教育思想的颠覆。践行这一理念, 需要全面革新传统教育教学方法, 需要切实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落实服务工作。

2. 坚持“以学生满意的质量观”, 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

“教育质量”即“顾客的教育要求得到满足的程度”。教育质量的高低, 实质是学生满意程度的差别。不断提高并满足 (所有) 顾客要求的能力的过程, 就是提高教育质量的过程。

3. 产品质量不仅表现为结果的质量, 也表现为过程的质量

任何结果都是过程的产物, 因而, 控制产品的质量可以转换为控制过程的质量。控制教育教学质量尤其需要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的控制。

4. 树立持续改进的思想, 建立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内在机制

通过日常检查、目标管理、满意度调查等方式, 可以及时发现“教育生产”中各种“不符合项”;通过分析原因, 及时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 方能使教育教学质量的改进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

参考文献

[1]张海鹰.高职院校引入ISO9000标准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考.北方论丛, 2005 (6) .

[2]李天福, 牟延林.“三标一体”管理模式促高校依法治校探析.教育与职业, 2005 (35) .

[3]李德全.从传统教育模式到目标教育模型.教育探索, 2005 (1) .

3.五位一体实验教学理念 篇三

【关键词】机械制图;创新理念;一体化教学改革

1.技师机械制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技师院校设置机械制图课程,能培养学生的空间形象、识图和画图等能力,从而深入研究所学的专业。当前教学中存在问题有:教学是双边活动,就教师而言,首先,从教学内容看,教材容量较多,理论繁杂,课程进度紧,导致教师不能深入教授,学生一知半解。教学中缺少实践锻炼,理论不能更好联系实际,学生工作后不能直接上岗。其次,教学形式上,教具落后。传统的教具如黑板、模型、挂图等,基础较差的技校学生理解、想象起来都很吃力,因此課堂时效性差。教法单一,不适应新课改的理念,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好。就学生而言,对图纸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意考试分数和机械的操作等,忽视识图、制图精准的重大意义。此外,学校的配套设施、场地、软硬件条件等陈旧,无法适应、更新。

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理论和实习教学的方法,已很难适应现在生源素质的要求,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社会的进步迫使教学方法的变革。如果说以前教学受条件限制,缺乏器材场地等因素的制约,那么这几年随着国家对技工教育的大力投入,许多学校已经具备了开展一体化教学的条件。而注重实用,招之能用是用工原则的大势所趋。

2.如何在创新理念下探索机械制图教学一体化改革

2.1创新课程设置,使教材内容、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实际效果一体化

《机械制图》、《Auto CAD》与典型零件测绘结合的教学内容要体现行业实用和够用的原则。根据不同行业应用需要选择教学内容,坚持“必须、实用、够用”的原则,突出行业应用性和岗位的针对性,体现职业应用的特色。如先从学生熟悉的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基本形体的图纸绘制,以熟悉投影原理、图幅标准、线型使用、尺寸标注等机械制图基本常识,然后,以实际生产中机械零件的常用结构类型为依据,设置轴类零件识读与测绘、盘类零件识读与测绘、叉架类零件识读与测绘、箱体类零件识读与测绘等实训项目,如可选普通减速器为典型任务,再以减速器分解为许多子任务。这样通过零件测绘与总装配图的实训,使学生熟悉各类零件的常见结果、常用表达方法和绘图要点,熟悉公差与配合的概念,最后设计简单产品的装配测 绘。达到系统培训学生的目的。

2.2创新教学手段,使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学一体化

现在企业生产已基本不用手工绘图,已全面普及了计算机绘图。把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结合起来上,把一部分手工绘图练习用计算机绘图替代,强化计算机绘图能力,使课程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零距离。计算机绘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典型软件AutoCAD的操作和应用。例如:在“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结束后,讲授“第二章AutoCAD基本知识”,介绍AutoCAD软件的基本操作、绘图界面及用AutoCAD绘制平面图形的操作方法。在讲授完“正投影和三视图”理论之后,即可插入“用AutoCAD绘制三视图”的教学,计算机绘图的内容、深浅度与制图理论教学同步。需要指出的是,计算机绘图融入机械制图教学,并非用计算机绘图完全代替手工绘图。手工绘图不仅包括动作技能训练,还包括智力技能训练(主要成分是思维训练)。绘制草图是这方面训练的较好方式,能迅速、形象、整体地记录头脑中各种思维的结果。因此,应加强草图训练。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一体化。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其应用可贯穿整个制图教学过程。

2.3新教学方法,使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一体化

以往的技师机械制图教学,一般是教师讲授为主,为了让学生就业时掌握更多技能,教师不辞辛苦,一堂课从头讲到尾。学生基本是开头认真,中间糊涂,结尾睡着。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积极性和兴趣很难调动起来,潜力和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因此教师要起到主导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根据这门学科学生实现目标较多的特点,可以采用高中教学中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分成几个学习小组,由学生选择模型、共同分析图形、了解结构、探究绘图的方案、讨论注意事项,各组选出发言人总结陈述观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巡视、启发、协助、发现问题、答疑解惑,最后总结归纳知识点,对重难点或学生解决不好的问题予以点拨。技校的学生更侧重动手和实际工作能力,这种现代教学方法与学法,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沟通、动手、应变等能力,为将来顺利上岗就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2.4创新教学场地,使教学地点(教室、制图室、多媒体、计算机绘图)一体化

传统的机械制图的教学场景一直都很单一,一般都在普通的教室里上课,有些条件好的学校可以在多媒体教室。这样的教学场景与学生即将从事的工作没有直接的关联,导致学生毕业后到企业还需重新培训。因此,根据工学一体的要求,学校结合学生毕业后工作的实际情况,改传统单一的教学地点为多场地教学特别是参观工厂、工厂实训和开展与工作密切相关的教学工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学到工作知识,受到企业的欢迎,就业率、满意度均大幅度提升。

2.5创新教学评价方式,使机械制图的过程和结果评价一体化

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传统评价方式仅限于考试成绩,这对应试型或理论性人才的培养有必要,但是对技校学生明显片面。教学评价标准应该包括专业、考试等成绩外的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我管理、沟通协调等综合能力。教学评价不能只看考试结果,还必须与教学过程相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各学习小组及每个学生的表现、参与态度及能力,看到学生的不足和进步状况。每学期可以周评、月评、相结合,在动态中不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和调整,每个阶段从个体到整体都有所收获和改进。期中和期末再形成书面化的材料,由学生自评,上交作业或总结,教师再做主要评价。这样就让学生对制图水平真正重视并能实现提高。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节省教学资源。

当然,要实现机械制图的一体化教学的良好效果,需要国家对技师教育的投入,如学校教学场地和配套设施的建立,现代化综合性教室和模型的投资等。技师院校本身要注重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安排进修和培训,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理念不断提高,为机械制图教师创造出良好的学术研究和教法理论创新的氛围和平台。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完善自己,掌握新技能,更好的实现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学改革目标,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范红.巧用多媒体技术整合机械制图教学[J].华章,2011(10):165.

4.五位一体实验教学理念 篇四

××中学大力实施以导学、展学、固学、拓学和评学“五位一体”教学模式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改革。

“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变传统教学教师的“独霸课堂”、满堂灌,为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强化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坚持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基本原则,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高效提问、贯穿学教的教学思想。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量力而行,稳步推进。他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是专家引领。一方面邀请省内外课改专家到校为一线教师做专题讲座和课改示范课;另一方面,由学校业务领导对本校一线教师做校本培训,更新观念,推广成功的演练课经验,为深化课改纠偏引路,确保课改能健康发展。二是鼓励教师积极进行课改实践和尝试。自启动课改以来,学校为教师推进课改搭建平台,做到人人参加、各个上阵。每学期做二至三节课改演练课,做到课前有导课,课上同组教师全员听课,课后领导同行认真评课,课后有反思,并写好二次教案。三是制度保证。学校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课堂教学改革奖励措施》,对在课改中大胆尝试,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在评定职称、评先选优、一评三考和提拔干部工作中给予优先考虑。

5.“四位一体”阅读教学法 篇五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积累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写作能力有着重要作用。而目前相当一部分阅读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以教材为中心式。这种课堂把“教材”误认为是教学的全部,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学这篇文章”,教学的过程是“解析这篇文章的内容”,教学的结论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二是以教师为中心式。这种课堂往往采用“谈话法”教学,先由教师预设好结论,然后千方百计把学生往结论上引,这其实仍然是一方强行灌输、一方消极接受的方式,与阅读作为一种对话的本质背道而驰的。三是以写作为归宿式。这种课堂或离开思维内核,排除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孤立的品味语言,以求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或进行浅表的读写结合,仓促的以读带写,“立竿见影”的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仿写。四是以考试为终点式。这种课堂将所学课文按考试阅读模式训练,更有甚者,将课文编成考题,指导学生不读全文,只对应的找出考题涉及的内容。

上述种种阅读方式,完全忽略了学生在阅读中富的情感体验和创新潜能的开发,背离了新语文课程理念,背离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是冒阅读之名而无阅读之实的“阅读”方式。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索实践了“四位一体”阅读教学法,即教师阅读指导到位、学生自主阅读到位、学生阅读探究到位、课外拓展提高到位,实现读、思、说、写的一体化,达到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目的。

二、解决的措施

(一)教师阅读指导到位。教师既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一般说来,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他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对学生起着导向作用,但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阅读教学中,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点来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

1、阅读方法指导到位。(1)圈点批注法。这是阅读教学最常用的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预先设计好的符号,对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的重点内容如字词句及有问题的部分进行圈点批注,这样可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记忆。(2)信息筛选法。就是阅读时指导学生结合文本文体或相关知识,舍弃不重要的部分内容,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收到披沙拣金之效。如学生阅读完一篇小说后,结合小说三要素进行信息筛选:小说中有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小说的故 事情节如何,环境怎样,环境描写有何作用。把这些主要信息筛选出来后,就可以进一步的分析了。(3)问题扩展法。问题扩展法就是要求学生对文本提问题。著名语文教育家魏书生老师就鼓励学生对所阅读的文章提问题。就像他说的:“一篇文章并不局限于几个问题,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提很多问题。”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后,学生“菲利普夫妇”产生了多种看法,有批评,有理解,有同情,学生对人物的认识和评价呈现多元化,展示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2、“话语”情境阅读指导到位。以学生为中心,营造宽松的话语情境,鼓励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轻松阅读,自由表达。在指导学生阅读中,常常营造商讨式、征询式的话语情境,如“你怎么理解的”、“说说你的理由”、“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等等,在这种“话语”情境中,学生在学习中有“自我感”和“亲历感”,学生的生活体验、独特感受也受到了充分的尊重。

3、阅读、研讨活动到位。开展读书辩论会。围绕单元或专题,找准辩论题,充分准备,分组争辩,不求标准答案,但求主动参与。如在学习《愚公移山》一文后,我提出一个问题:你怎么看待愚公搬家这件事?全班学生分成了甲乙两方:甲方认为愚公需要搬家。乙方认为愚公不需要搬家。为此,甲乙双方引经据典,展开辩论,加深了对本文的认识,活跃了学生思维。开展读书挑战赛。围绕单元内容,各自读书,小组出题,挑战提问。举行读书故事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或寓言、或童话、或散文、或诗歌、或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开展讲读比赛。选择同一文本,自当老师,上台先读后讲析。比一比谁读得好,谁能讲出道理。进行听读欣赏。自录配乐颂读磁带,全班放录,大家欣赏评议。这些活动丰富多彩,读说结合,学做合一,深受学生欢迎。

(二)学生自主阅读到位。《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求学生能够“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新课标的这些要求给我们语文老师一个全新的定位,那就是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获取最真实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1、学生独立阅读到位。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所以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打破“讲读”模式,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读书和思考。学生通过读书,发现问题,知道哪些问题已弄懂,哪些问题没弄懂,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 望。如写景抒情类散文《济南的冬天》、《春》等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可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等,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把自己融入大自然中,犹如亲临其境,文中一幅幅生机盎然的画面跃然呈现在眼前。

2、学生独特感受到位。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在阅读实践中,注意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个性的反应,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的内容和表达另作设计等。如学习了《孔乙己》一文后,我布置了续写《孔乙己走了之后》,传统的看法是孔乙己离不开一个“死”字。然而,班上不少学生却以不同的方式让孔乙己继续活了下来,入情入理,体现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3、学生动笔动脑到位。阅读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把握文本、理解文本,扩大自己的知识积累。我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人手一本阅读笔记、一本随笔、卡片若干,并且规定阅读时必动笔、动脑。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定期评选优秀读书笔记、最佳问题卡片,开展随笔漂流等活动,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在全班展示,互相之间学习借鉴。

(三)学生阅读探究到位。英国哲学家培根有句话说得好:你有一只苹果,我有一只苹果,一交换,仍然一只苹果。但是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一交换就是两种思想。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中探究,探究中合作,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交流,实现智慧共享、共同提高的效果。

第一,用小组合作进行探究。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们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培养学生对文本进行积极深入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小组长负责整个探究活动的组织、协调,并组织和总结组内同学的探究成果。探究时,主要采用辩论式、帮扶式、中心发言式等办法,确保每一次探究活动,人人都有探究经历,人人都有发言机会,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解决需要探究的问题。

第二,用“真问题”引导探究。新课标理念要求教师发挥好“导演”的作用,灵活挖掘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围绕有价值的问题深入探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注意“两问两不问”:文本中有明显答案的不问,过于简单的问题不问,这些问题没有探究的价值,不能引起学生深入思考,不能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可以算作“假问题”,只会白白浪费学生宝贵的课堂时间。我们提问的是那些能引发学生思考,能对学生思维进行训练的“真问题”。(例子待举)

第三,关注差异面向全体促进探究。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教育的首要原则。怎样能做到关注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小组间的生生互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一差异。如朗读指导时,我让小组内不同水平的成员做好分工:优秀生指导其他成员应该怎样读,讲解为什么这样读,并进行示范阅读,其他成员学习、展示。又如学生分组交流、探究时,小组成员人人陈述自己的学习成果,不懂之处在小组试着解决,仍不明白的问题向别的小组请教。在这样的氛围中,每一个学生都是小组活动的主人,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合作意识也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培养。

(四)拓展提升到位。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过程的一部分,不应该把它当作一般意义上的扩大阅读。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广泛阅读,引导学生阅读中外名著、时文名篇,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

1、让学生走进阅览室。众所周知,随着21世纪的来临,知识经济的大潮正想人们讯速袭来。这是一场无声的革命,他将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这一切信息,光靠教师的指点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每周有固定的时间走进阅览室,凭自己的意愿来广泛浏览感知,便很容易触摸到时代发展的脉搏,产生一种知识的“饥饿感”。开设阅览课过程中,我给学生预先安排了几个阅读板块:经典美文赏析、文学名著、古典诗词等,结合日常教学进程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如学习小说专题,我就让学生进行文学名著阅读,主要选择古今中外的一些名家作品,如中国的四大名著、老舍、巴金的小说,还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同时要求学生阅读中积累读书卡片,引导学生编写“一周文化新闻点评”、“本月大事汇编”等信息摘录。

2、广泛开展语文主题阅读。语文主题阅读强调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综合,我们在阅读课内文章《中国石拱桥》一文时,在用好《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同时,还要求学生在课外搜集一些有关桥的文章或知识,很短时间,学生便搜集出了一大堆文章和图片:《北京立交桥》、《杨州五亭桥》、《苏州宝带桥》、《厦门跨海公路桥》、《大渡桥》、《侗家风雨桥》、《灵江浮桥》、《武汉长江大桥》等等,这样,学生通过阅读,不仅对桥的知识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而且还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阅读兴趣大增。

3、利用好各种传媒信息。学生除阅读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之外,我们还指导和监督学生进行网络阅读,通过这些途径来拓宽阅读面,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4、以读促写,以写促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随着学生阅读面的扩大,信息量的增加,知识学养、审美愉悦、性灵陶冶达到一定量的积累,写作上的“蓄势”自然也准备就绪。于是,我们因势利导,让学生结合文本,写读后感或续 写文本,加深对文本的整体感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学习了《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后,布置学生续写《我的叔叔于勒》,要求把握住菲利普夫妇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学生的写作兴趣很高,对菲利普夫妇的描写很到位。随着写作兴趣的激发,又使学生加倍感受到知识储备的不足,这又反过来促使他们的阅读,这种双向的努力,构成了一个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良性循环。

三、研究取得的成效

“四位一体”阅读教学法着力避免了当前部分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非阅读”现象,无论从学生阅读空间、阅读形式还是从阅读思想上,都努力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努力接近阅读的本质,有效促进了学生“读—思—议—写”一体化纵向发展,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首先,“四位一体”阅读教学法,注重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高效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语文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其次,“四位一体”阅读教学法注重学生自主阅读感受与体验,能够激发学生个体的学习潜能,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质疑与批判精神,增强阅读能力的同时又训练了思维。

第三,四位一体阅读教学法有效拓展了学生阅读空间,体现出生活即阅读、处处皆阅读的思想,实现了课内与课外、阅读的有效对接,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每学年,学生阅读量达到300万字左右。

第四,“四位一体”阅读教学法既注重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横向思维,又注重了学生个体的纵向思维发展,实现了读-思-议-写一体化,实现了读和写的有机促进。各级各类征文比赛中,所教班级参赛学生获奖率达50%,老师也多次获得优秀指导奖。

第五,“四位一体”阅读教学法成效明显。经过近几年的比对,采用“四位一体”阅读教学的班级,阅读成绩高于其它平行班8%左右,作文得分大约高出5%,语文中考成绩比较突出。

6.初中数学三位一体教学探究与实践 篇六

灵武英才学校 张银

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我们要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程理念,探究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创建充满生机活力的新课堂,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一、新课程唤起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认真学习,不断反思,积极改进,查出了长期困扰课堂的弊端:不少教师不是按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开展教学,而是习惯于把教学过程归结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上课做不完,课外继续练,在大量反复操作的基础上达到掌握的目的。教学上更是轻过程,重结论,单纯依靠重复操练的“经验性”教法,忽视概念教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重视学生学习习惯,数学素养的培养,还有不少应试教育的印记。教学评价时,主要看结果,即分数的高低。这些不良的做法明显加大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抹杀了学生的数学学兴趣。新课程的实施让我们又一次觉察到问题的严重性,我们认真学习,加强反思,积极改进教学。我们尝试、探究、实践了初中数学“三位一体”教学,何谓“三位一体”,即课堂上运用“学案导、学、练”,课后进 行周测查,每月组织月考评。通过三年的教学探究、实践、反思、交流,已初步取得成效。永威模式下的初中数学“学案导学练”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变革,以学生的自学为基础,以师生互动为手段,以发现问题,自我探究为主线,以学生多种能力的养成为目标,较好地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永威模式下的初中数学“学案导学练” 教学的精髓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不仅着眼于当前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而且注重于能力的开发和长远的发展。其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习的基础;培养创新思维是学习的核心;教师的导学是学习的前提;讨论质疑是学习的方法;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是保证。

二、新课程唤起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有些学生是上课一听就懂,但是课后完成作业就不知如何下手,甚至过几天就忘,这是常理,因为这些学生的学习处于知识表面,能听懂,但不能单独完成作业,没有把知识转化成能力;技巧和方法单一,思维不灵活;知识的深度、广度、拓展严重不够,完全停留在纯基础层次,造成学生的思维局限,创新能力低,这是没有及时巩固、加深、拓广的缘故。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一问题,时间长了,就会造成两极分化,严重时,部分学生就会掉队。实践证明:学生不能只掌握学习内容,还要检查、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要让学生知道自己该如何学、如何巩固、如何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评价。为了能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我实行了每周一测查。主要是诊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周测及时有效的解决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和遗忘的现象,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有效可行。另外,学生的数学知识也不是散乱的一盘宝珠,必须让学生把它穿成美丽的项链,将它放在脑海的深处,随时能够展现出它的魅力,这就需要月考完成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梳理、记忆、整理、复习、巩固,进一步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深化和综合应用。月考能检查教师和学生近期的教与学的效果,帮助教师和学生及时发现教与学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促使教师和学生共同改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在每次月考前都可以给自己定一个学科考试目标,这样有利于自己考后及时找出目标差距,然后分析造成目标差距的原因,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补救。通过对初中数学“三位一体”教学的探究与实践,以初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将教学经验和大家共同分享,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帮助和指正。

三、“学案导学练”是激活课堂的金钥匙

在课堂教学中,永威模式下的初中数学“学案导学练”的优势在于它的适用性、可操作性、可调性、灵活性,能够达到面向全体,教师教有目标,学生学有方向,核心是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永威模式下的初中数学“学案导学练”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时间和空间。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多,参与度高,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多,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机会多,真正落实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学生会的教师不讲,个别学生有疑惑的问题,学生帮助解决,共性的问题教师启迪,师生互动解决。通过实施永威模式下的初中数学“学案导学练”,能真正落实:(1)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2)把讲解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3)把思考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4)把预设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5)将评价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永威模式下的初中数学“学案导学练”能够真正落实分层教学和成功教育低、小、多、快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上分层要求,分类设计,评价上更是分层评价,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实施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指导,不仅根据学生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法,设计不同的练习,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分层评价,分类作业,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一)永威模式下的初中数学“学案导学练”的设计环节及其设计意图 在永威模式下的初中数学“学案导学练”中,我们设计了如下七个环节:

1、课前导学。要求学生在上课前或铃响后用2-4分钟的时间自主完成。课前导学的设计是对本节课所用到的已学知识的复习巩固,是以旧引新,是在旧知识的复习中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努力做到复习铺垫有“高效度”,以旧知引入新知,短时高效,平中有奇。

2、出示学习目标。目标是本节课的抓手,目标要达到:精炼、简明、清晰、明确、完整、易于学生理解,具有可测性和达成度,不能超越或低于课程标准的目标,从而切实落实依标扣本。目标还具有导向、统帅、指导的作用,是教学的灵魂。教师的教学、测评依据目标,学生的学习围绕目标,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航标,是教师设计“学案导学练”的根本。学习目标需要教师充分的展示给学生,学生不理解时,教师可以给学生释标。让学生心中有目标,带着目标学。

3、自学指导。学生按照导学提纲的要求进行自学。导学提纲已经为学生指出了学习的内容、要求、方法和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便于学生依据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便于学生发现问题,依据指导,自主的解决问题,提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指导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样学,如何学,真正达到依标导学。自学后,教师给学生进行成果展示交流的机会,比如:数学概念理解了吗、性质、规律会用吗?公式记住了吗?例题看懂了吗?找到自己不会的问题了吗?此时学困生是特别关注的对象,问题有学生帮助解决。

4、课堂检测。分为检测

一、检测二。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学习的学习状况。

检测一:主要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层次性的课本类基础题,达到 面向全体,围绕目标,全体学生都能完成。让学生先自主完成,尝试成功。问题主要有基础薄弱的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纠错、帮助,让学困生达成基础目标。师生可用分数评价,以此找优点,查不足,养成良好的习惯。

检测二:对本节课的知识做适当变形、综合进行检测。学生在初步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变形,再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变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数学思维的能力。学生先独立完成,有问题,先有学生纠错,学生讲解,疑难问题,教师精讲,当堂检测,5、达标测评。学生学完本节课的知识后设计测评题,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当堂测评。搞清哪些学生已经完成学习目标,哪些学生今天课堂还存在问题,为课后对学困生进行指导和课后分层、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奠定基础。

6、课外拓展。主要是学有余力的学生的课后思考题。学生学习本节课后、设计几道综合的、变式的较难的习题,使学生在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加深和拓展。拓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钻研数学的兴趣。

7、课后作业。根据课堂学生的达标情况和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作业设计。作业布置做到多样性、典型性、层次性、针对性,让学生课后完成,这部分练习主要是中等学生和学困生完成,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完成学习目标。

(二)永威模式下的初中数学“学案导学练”一节课设计

下面将北师大教材,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相似图形》中的一课时“学案导学练”展示给大家,和大家共同分享,敬请指正。第四章相似图形

比例的性质-----合比性质和等比性质

一、课前导学

1、已知3,则

2、若abxyz357abab=。b,则xyzxyz=________.abcacab则1 即 dbdbd3、1=,+1=,若

二、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合比性质和等比性质。

2、会应用比例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一 cd认真看课本P105-106页,例2中的两个问题。如有疑问,可与同桌小声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5分钟后比谁看懂了例题,并能找出其它解决例2中两个问题的方法,谁能发现问题中的规律。

四、检测题 检测一

abcd 和的值。bcacabcd2、请你由推导出=

bdbd1、求要求: 1、6分钟内独立完成。

2、仿照例2。

3、字体工整。归纳: 如果 abcabcd,那么=(用2分钟)理解、记忆合比性质)。dbd6 自学指导二

你能用前面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吗?试试看。

1、已知abceace的值。=3,求dfbdfabceacea= ,推导出dfbdfb2、请你由已知5分钟后,比一比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你发现了生么规律。归纳等比性质: 如果abcm„(b+d+„+n≠ 0)先补充完整,然后(用2分钟)理解、记忆dn合比性质。检测题二(6分钟)

1、已知:ac==(b+d+f≠0),求下列各式的值。

bdef23(1)eface(2)fbdfA2、如图,点D,E分别在AB,AC上,且

ADAEDE2,ABACBC3DB则△ADE的周长 =。△ABC的周长

五、达标测评

1、已知,则ab34abab, bbEC2、ace1已知,且ace3,则bdf____bdf

2六、课外拓展

1、已知:ac==2(b+d+f≠0)求:(1)bda2c3ea5e(3);(4)b2d3fb5fefacebdf;(2)

acebdf;

.bcacab,求k的值 abc7

2、已知a、b、c为非0的整数,k

七、课堂作业

必做题:课本P107页3题,108页4题。选做题

acbba-bcd=3, 求(1)(2)(3)(4)bdabcdacac2a3c(5)(6)(7)

bdbd2b3d已知

四、数学周测查是提升学生学习的催化剂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但是课后复习、巩固、拓展、测查也是不可忽视的。古人云:“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是说教师既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好好学习,又要让他们在课外善于自学(自己明白做什么,如何做,并主动去实践),同时也应对他们加强监督和引导。数学周测查就起到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自查,自纠,复习巩固。它不仅起到以测代练的作用,而且能让教师、学生通过测试,发现自己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都得以发展和提高。教师通过周测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个性问题和共性问题,查找问题的原因,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数学周测查既是对学生艰苦学习过程的一种肯定,也是对教师辛勤工作的一种肯定。学生考好了,说明他们在这一周学习是认真的、有效的,教师不要吝啬自已的语言,应大张旗鼓地给予表扬,这样激励学习好的学生,同时对没有考好的同学来说也是一种鞭策,有效的鼓励能让学生持续较长的时间。对于教师来说,考好了是对自己教学方法、能力的认同,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同时应总结教学经验,指导以后的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

周测查主要是教师利用周末的时间对学生一周所学知识进行测查。主要利用周测卷,测查的方法可以利用课堂一节课,或者学生周末在家自测,周一上交,教师及时批阅,帮助学生查找问题,找出问题学生,课余指导,防止学生 掉队,为学生更有效的学习奠定基础。只有老师重视周测查,认真命题、严格考查、认真评卷,紧跟学生,学生通过测查见了实效,学生才会真正重视周测查的目的及意义。教师要贯彻“精出题、严考试、细改卷、重评讲”的原则,要认真选题,选题时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要适应学生实际水平;题量要合适。首先,应充分体现本周数学所学核心知识,以基础题为主,课本及其配套作业中的重要题型要有所体现,这样能保证学生平时的作业质量;其次,应有一定的创新,有一两题可“源于教材”,但高于教材,是教材中题目的引申和拓展,这样鼓励学生重视课本,钻研课本,题量要适当,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获得较满意的成绩,有利于学生查找、反馈作业中的问题,及时反思,不断进步。设计试卷要做到:试卷的整体结构要合理,题型配置应得当。客观题应设计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主观题应设计计算题、作图题、解答题、应用题、证明题、探究题等。题量设置应适当,一份测试卷的题量应控制在20个以内,强调知识覆盖一周所学知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要给学生留下较充足的思考时间,留下较宽裕的展示思维过程的空间,这样可以有

一、两个较为灵活的试题去考查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探索知识、掌握知识的能力,考察学生的潜能。内容比例要恰当,根据本周所学内容,依照课程计划,课时比例,确保考试内容的比例。试卷的能力考查要明显,命活题反映不同学生不同的思维水平,最后一小题可出灵活一些,较难一些。试题难度应渐进。一是难度要讲究渐进。小坡度,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三者比例7:2:1。二是各个题中也应该讲究渐进,填空题难度也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实践证明,数学周测查的使用对学生已学知识的复习、巩固、拓展,加深理解、记忆、解决疑难问题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对学生后续的学习起到了铺垫、激励、引领的功效。

五、月考是学生实现自我目标的强心剂

学生的学习经过了课堂的初步学习、课后的巩固提升、一周的测查回顾反思,已经初步达成知识框架,形成知识脉络,但此时的知识掌握不牢固,第一,知识比较散乱,没有知识体系,缺乏综合性,还有些知识比较单一,还需进一步学习,消化、理解、吸收。有些知识还需应用于生活当中,感受其实际价值,加深对知识的融会贯通。第二,经过近一个月的学习,知识不断积累,学的多了,有些知识杂乱无章,学生没有头绪,如果不及时复习、整理、消化,学生就会遗忘的多而且快,时间再长,就会遗忘更多,严重时,两极分化就比较明显,学困生队伍加大,教学就难以进行。第三,学生的学习是需要经过阶段性反思,需要整理消化的时间,还需要教师再次指导,帮组梳理知识,形成知识链,进一步理解吸收。第四,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更需要教师的督促引导,自己不会查找问题,不会查漏补缺,不会复习,月考前教师可用两到三节课的时间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回顾,或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都会使学生收获知识,因此,月考在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是教师改进教学,学生不断进步,实现自我目标的强心剂。

月考自我校建校以来一直使用,到现在已经十年了,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备受家长、教师、学生的青睐,在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扎实的基础知识、浓厚的学习氛围,成效日渐凸显。月考和期中考试都是学校统一组织,年级交叉命题,流水阅卷,学校总体对各班进行成绩汇总、分析,教师再对所任班级月考成绩进行分析,同时年级组还要组织对各科进行分析,使得月考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奠基石。

每学期学校共组织四次考试,月考两次,期中考试,期末统测。月考前,每位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出月考目标,通过月考检测自己的目标,查找出 学习中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改进。各班根据月考成绩,评出单科第一名,班级前六名,进步之星,优胜小组,颁发奖状,张贴表彰。学校每学期将四次考试成绩汇总,评出英才之星特等奖十名,各班根据四次考试成绩汇总评定英才之星一、二、三等奖及英才之星进步奖,开学后学校请来英才之星学生的家长,对学生进行表彰奖励。通过月考的各项综合评价,大大激发了每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竞争意识、学习自信心明显增强,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

7.五位一体实验教学理念 篇七

机械专业是一门实践型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在机械专业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并结合校企一体化模式,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通过实施校企一体化模式培养机械专业学生的探索与实践,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知识应用能力。当前很多高职教育中,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够,依旧采用比较传统的方式方法,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成为理论型学生,对各种实践知识要点掌握不够。

1校企一体化模式应用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从工作领域看,高职学生毕业以后主要从事技术、生产、服务等领域的工作;而不是从事科学研究和专业领域的开发、设计工作。那么培养的人才类型应该是技术技能型或操作型的人才;不是研究、设计型的人才。由于当前所招高职学生素质较低、学生层次不齐。因此,学校首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德、思想素质,并要求学生注重自身形象,展现出良好的精神状态。其次,还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只有具备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通过用人单位的层层筛选与考验,才能有立足社会的技能。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服从意识与组织观念,让学生明白在工作的过程中自己只能去适应环境,而不能让环境来适应自己。同时还要有团队协作精神,有可塑性和发展潜力,能为企业发展创造价值。校企一体化模式对于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高职学校应注重校企一体化模式的应用,将人才储备和培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为今后学校规模发展创造条件和打好基础。

2校企一体化模式在机械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2.1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了培养更多实践型人才,加强高职院校人才水平的提升,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具体的工作中。机械专业教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对于教学模式的改革有很大的作用,也能为校企一体化奠定一定的基础。为了提高机械类人才的综合水平,提高学生对各种问题的处理能力,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教学管理模式,加强对机械专业教育教学的全面理解,提高机械专业实践教育的力度,使实践教育成为机械专业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高职院校的领导应该明确校企一体化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通过构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到对口企业实践。其次,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加强机械专业教学课程与实践之间的联系,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学习的机会。

2.2加强“校企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机械专业教育的主旨是要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习,能够应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对各种机械运用与维修问题进行解决。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要以企业生产要求为导向,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企业生产实际需要相适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重视教学一体化,而不是只注重对各种简单理论知识的学习。应该将实践教育当作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校企一体化教育的重视,来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目标。另外,要加强机械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实验教学力度,机械专业教学过程中要在课堂上提出一些问题,要设置更多开放性的问题和任务,由学生自愿组合成组,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并且进行问题的解答或任务的完成,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锻炼学生自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目标,为学生到企业实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3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

在当下的高职院校教育中,实施校企一体化,加强实践教育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校企一体化,共同加强实践教育不论对于高职院校还是对于对口企业来讲,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培训过程中要给学生以模拟和真实的产品维修训练,切实建立一批校企合作企业,落实学生定期在企业进行实践实训操作的训练,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搭建桥梁。

3结语

综上所述,机械专业是职业院校中的一个重要专业,如何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高职学校面临的问题之一。随着当前社会对实践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积极加强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校企一体化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渠道,在高职教育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应用。

参考文献

[1]孙红艳.建立高职校企一体化的合作机制[J].机械职业教育,2009(12).

[2]金华,杨小华.高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一体化实践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6(10).

8.五位一体实验教学理念 篇八

【关键词】文化建设;“五位一体”;十八大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较之经济和政治,其对一个国家发展进程的影响更深刻和久远。历史经验表明:一个民族复兴离不开民族文化的复兴,一个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必须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作为支撑。我们党历来重视文化的建设问题,在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便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2012年党的十八大再次将“文化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文化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我国新阶段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基于此,我们要切实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局部,扎实推进我国民族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大繁荣,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更高的阶段。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推进文化建设

鲜明而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是文化的基本特性之一,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言,在与社会主义苏联的竞争中,“如果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失利,我们所有的武器、条约、贸易、外援和文化交流将毫无意义。”可见,在软实力竞争中,一国的核心价值观处于核心及主导地位。对一个国家而言,其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质以及民族凝聚力等,都离不开国家的核心价值观这一精神支撑。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把核心竞争力提到重要地位,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从精神形态方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作为文化强国的首要目标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提升和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关键。因此,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必须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出发,在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的基础上,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主线,贯穿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主要包含四大方面,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所提出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党的十八大在已有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凝练,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诫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大层面,对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和高度的概括,为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共识提供了坚实的精神动力与支撑,更为进一步深化凝炼留下了空间。从国家层面上看,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是一个能凝聚起全体国民的认同力、凝聚力、感召力的宏伟目标,是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美好前景的昭示,对鼓舞人心、振奋精神有着积极的重要意义;从社会层面上看,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是保证人民群众基本权益的基础,符合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从个人层面上看,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个人价值和个人道德的普适要求,符合我国历来所追求的“仁爱德义”的品质追求。可以说,十八大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这“三个倡导”,层层联系,相互贯通,较好地代表了新时期人民大众的共同理想和追求,具有跨时代的历史意义。因此,我们应以十八大的论述为指导思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穿于文化工作的各个方面,加大力度,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着力塑造积极健康的民族心态,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构建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

2.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时俱进进行文化创新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是民族身份的象征,一个缺乏传统文化的民族,必然是一个肤浅的民族,而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造成文化根基的缺失,虽然在某些方面仍具备一定的价值,但在世界文化审美系别中只能处于落后位置。因此,我们要批判性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真正做到古为今用,融会贯通。但另一方面,若只是一味单传地固守传统文化而不能推陈出新,文化也就不能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失去了生机和活力。因此,我们要结合时代要求,从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出发,与时俱进地对文化进行创新。文化创新没有固定的模式、方法和途径,但也并非随意地标新立异,而是要遵循文化的发展规律,这就需要我们紧密结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战略要求,准确把握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

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可用“十大关系”对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进行概括,即:“人民对文化的基本需求与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的关系;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主旋律与多样化之间的关系;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发挥政府作用与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文化建设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促进繁荣与加强管理的关系;发展文化与运用科技的关系;调动现有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与培养更多创新型复合型外向型人才的关系。”而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除了要深刻把握文化发展内在规律以外,还要始终坚持和全面贯彻党关于文化建设的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即十八大报告中所强调的“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文化发展的方向,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指导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文化体制是文化制度的表现形式,我国现有的文化体制形成于计划经济年代,虽然已经进行了多年改革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两大突出问题,一是体制僵化,二是远离市场,因此,要发展先进文化,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必须积极地创新文化体制机制,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其关键,是抓好如下四大环节:一是重塑文化市场主体,这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要结合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和部署,大力推进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推进文化系统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大力培育并发展一批合格的文化市场主体;二是完善市场体系,彻底打破过去那种按照部门、行政区划及行政级次分配文化资源产品的传统体制以及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三是改善宏观管理,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加大对宏观调控的掌控能力;四是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府部门职能由“管微观”到“管宏观”转变,并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五是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同时,要不断健全和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发展壮大文化产业,通过文化产业这一重要渠道,传播思想文化,切实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

总之,文化建设不仅充分体现了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而且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文化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关系重大,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应学习并借鉴国际社会的成功经验,多方面多角度地加强对文化软实力的理论研究和积极探索,努力实现十八大提出的目标任务! [科]

【参考文献】

[1]彭尚德.用“五位一体”理念重视文化建设[J].管理观察,2013(1):128-129.

[2]陈立旭.以全新高度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3(1):11-14.

上一篇:XX中学书画展活动方案下一篇:中国能源外交战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