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能力探索

2024-08-22

职业能力探索(共8篇)

1.职业能力探索 篇一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实践课程考核的探索

王伟

(嘉峪关市职教中心,甘肃嘉峪关,735100)

【摘要】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也是中等职业学校的特色之一。从2002年起,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发布以来,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近年来,各个中等职业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高低体现了中职学校学生培养的目标。各个中职学校也都在积极探索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办法。但是,目前许多中职学校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试都存在着模糊的认识。为此笔者就中职学生计算机实践课程的考核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字】中职 计算机 实践 考核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是保证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中职学生的就业素质,加强中职学校教学过程管理,改进中职学校实践性课程考核方式的重要举措。

一、中职学生计算机实践课程考核的现状

1.计算机实践课程考核的概念

中职计算机实践课程是以培养中职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应用能力为核心,以课程实验、实习实训等相关教学活动为主的课程。中职计算机实践课程的考核是为了考察中职学生对计算机实践课程中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应用能力采取的检查方式和手段。

2.职业学校计算机实践课程考核现状

(1)笔试计算机实践课程:目前很多计算机实践课程由于缺乏考核的依据,大部分笔试题型主要考察中职学生对计算机实践课程的理论知识部分的掌握情况,对于学生实践技能的考察较少。事实上,笔试也往往无法达到考核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

(2)机试计算机实践课程:

对于一些计算机实践课程,比如《计算机应用基础》已经有针对部分题型的成熟考核系统。比如office办公软件基本上都可以实现计算机自动随机抽题,windows环境下全真操作office办公软件,交卷后计算机自动判分的功能。但是对于部分题型,比如Internet Explorer的操作,Outlook Express的操作都还不太完善,只能实现虚拟环境下对于固定知识点的考核。这些题型其实考察的是学生对实践操作步骤的识记的能力,对学生实践能力考核的意义不大。还有一些计算机实践课程,比如《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基础》,《计算机网络》等课程,由于开发机试系统的难度以及题型的相对固定与实际应用的千差万别的矛盾导致实现这些课程的机试很困难。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IT行业对中职毕业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的提高,中职学校传统的考核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计算机实践课程考核的需要。

二、中职学生计算机实践课程考核的目的与原则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在计算机实践课程考核中应该重点考察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操作熟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为了达到中职学校计算机实践课程考核的目的,在考核中应注意以及几个原则:

1.公平性原则

在进行计算机实践课程考核时,首先应该考虑到考核的公平性。达到真实考察每一位学生掌握和应用计算机理论的水平,实际操作计算机设备的能力和熟练程度。因此要考虑质量、时间、综合效果等多个因素。

2.实用性原则

在进行计算机实践课程考核时,要注意考核的内容恰当,考核的难度适中,符合中职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为了与中职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实际相结合,考核时应该考虑实用性原则,使得考核能结合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项目和要求。

3.整体性原则

在进行计算机实践课程考核时,还应注意考核内容完成的整体效果以及各个因素的比例,合理评定考核成绩。比如:对于熟练性要求高的可以加大时间因素的比例等。中,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创新性原则

在进行计算机实践课程考核时,最后要关注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考核的内容给中职学生预留出足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在考核时能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制作出具有全新创意的作品,而不是千篇一律的答案。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一定创造能力的技术工人。

三、中职学生计算机实践课程考核的探索

1.过程性考核方式

在中职学生计算机实践课程考核的考核中,对于那些不便于考核的计算机实践课程可以平时实习、实训课程过程性评价的方式。根据学生完成作品的时间、质量等因素综合给出过程性成绩。这样,既可以减少中职学生在期末考试的时候盲目突击背诵知识点的现象,又可以加强对中职学生计算机实践课程教学的过程管理,提高计算机实践课程教学的质量。

2.小组合作方式

针对计算机专业各课程的不同特点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比如对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等课程,涉及到较多的理论知识,但是实践操作时可能往往需要多人同时合作才可以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多人合作完成项目是要考虑到各个组员的分工和完成情况。最后根据分工的难度差异,完成的质量和速度等确定出每一位学员的考核分数。

3.技能竞赛方式

对于可以参加技能竞赛的课程,可以通过技能竞赛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参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实施方案和细则,制定本门课程的技能竞赛方案,在学期末通过技能竞赛的方式让所有学生参加,按照获得的一、二、三等奖分别给出优、良、中等评价。

4.资格证书方式

为了鼓励中职学生在校期间获得计算机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于中职学生计算机实践课程的考核可以通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来考察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程度。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在计算机实践课程的考核方面还存在着很多困难,笔者在教学工作中结合实际一直在积极探索适合中职学校计算机实践课程的多种考核方式,以期提高计算机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马玉霞.对高职课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之思考[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12月

2.职业能力探索 篇二

关键词:职业能力,教学方法,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一部分是由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改制而来,一些是隶属普通本科院校的二级高职学院或职教系独立而来,还有一部分是由中等职业院校升级而来。因此,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明显的普通教育的特征,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延续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采取班级授课制,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专业知识为主要内容,这就决定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以讲授法为主培养学生专业能力。

从学生学习现状来看,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比较差,而且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是高中毕业后参加普通高考被录取的,一部分是高中毕业后参加单考单招考试被录取的,还有一部分是中专、技校和职高毕业生参加单考单招考试被录取的。由此可以看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而且差距也较大。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学院”)自2006年起与戴姆勒东北亚投资有限公司和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合作,组建奔驰售后实验班,并于2011年9月成立戴姆勒中国汽车学院,为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和北京地区奔驰4S店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奔驰售后班的学生是由奔驰公司对报名学生进行笔试、实操测试与面试选拔出来的,但是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与动手能力存在较大差距,有些学生是汽车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有些学生是高中毕业生,没有任何专业背景,甚至还有些学生是文科类专业的毕业生。

一、职业能力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是具有专业教育特点的职业教育,这就决定了它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方法,并要在专业实践基础上形成专业观念、专业品格等在内的专业能力。同时,它也必须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以外的综合能力,即关键能力,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箱要,并继而实现自身的和谐发展。关键能力是指虽不具备专业特征,但对人的成功有非常大的作用,有时甚至起决定作用的素质,是对专业素质以外诸多素质的综合提法。与专业能力相比,关键能力的内涵和外延都更加丰富,它涵盖了观念、品格、方法、能力和非专业知识等层面的诸多内容,其中观念是核心,品格是关键,非专业知识是基础,能力和方法是重要载体。良好、全面的关键能力不仅是大学生立足社会、奉献社会的重要保证,也是个人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持续动力。

奔驰售后班以奔驰汽车技术为载体,帮助学生掌握关键能力是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奔驰售后班强调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包括:一是专业能力,系统学习和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二是关键能力,即非专业能力,主要包括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方法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是劳动者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重要手段,对方法能力的要求是科学的思维模式,强调方法的逻辑性、合理性;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特别是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对社会能力的要求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明确的道德意识,它强调对社会的适应性、行为的规范性。面对当前职业院校学生的自身情况,以及日趋增大的就业压力和生存压力,高校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在重视大学生专业素质教育的同时,要更加系统地培养大学生的关键能力。所以,奔驰售后班一直坚持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载体,注重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与就业岗位要求相适应,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

二、培养职业能力的常用教学方法

为应对当前学生的自身情况、日趋增大的就业压力和生存压力,高职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应主要体现自主性和合作性、强化实践性和应用性、强调多样性和综合性与突出探索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中学阶段的教学活动主要以教师为主,而高等职业教育应转变为以学生为主,教师的自学和群体合作相结合的模式,鼓励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能够将知识转化为产品或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不仅要表现在个别方法的改进与增减上,还表现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各种方法的选择与应用上。不但要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局部改造,还要进行整体创新,这主要表现在多样性与综合性相结合。探索性与创造性是指改变传统的过于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

1. 可视化教学法

教师向学生提问,让他们以简单的图画或文字的形式来回答,使学生将他们的准确和不准确的想法以简单、生动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可视化的过程中,每个学生不得不经历两个阶段,即参与思考问题和思考如何回答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并不是教师教学的可视化,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可视化,体现了行动导向教学以学生学习为主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展示成果,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问题的了解情况,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 魔术盒教学法

一个简单的盒子,盒内放一个物体,让一个学生在无法看到物体的情况下,通过双手触摸物体,然后用语言描述,其他学生在不做任何询问情况下,将该学生的描述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出来。

该教学方法还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触摸物体,并将其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出来。这不但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语言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通过描述和表达描述内容的过程,培养学生使用专业术语的习惯,还可以培养学生用手触摸物体来想象物体形状的专业能力。

3. 分组交流法

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各小组通过阅读材料等方式自主学习,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后,将结果以尽可能生动的方式可视化。该方法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不得不学习,不得不思考问题,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还将学生的读升级为说,使学生将所学的内容转变为自己的知识。

在使用该教学方法时,应注意学生自主学习的材料不要太难,如果材料过于复杂,教师应该立即停止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教师发现个别小组的工作不好,应及时对小组成员进行调整。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是培养学生和教师一样思考问题,而是使学生能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教师若给学生制定过多标准,将限制学生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表达方式。

4. 做标记法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养成在阅读材料上做标记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为学生要将重点内容标记出来,就不得不去认真地阅读资料,这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可以锻炼学生归纳总结、概括重点的能力。另外,通过学生做标记,教师不但可以观察到学生是否阅读了布置的内容,是否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而且可以通过学生所做标记判断学生对自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另外,对学生来说,对重要信息做标记,可引起注意,便于迅速查找某些重要信息。

5. 关键词卡片法

针对每一个主题,把关键词或专业术语写在卡片上。复习时,让学生抽取卡片,并用自己的话来简明扼要地描述卡片上的关键词内容,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归纳总结能力。

6. 学习卡片法

将关键词汇或者专业术语写在卡片上,并将其主要内容写在卡片的背面,并将一个主题的关键词汇卡片整理在一起,便成为该主题的复习材料,形成关于该主题的一个小图书馆,非常便于随时查阅。

7. 轮岗学习法

将一项复杂的工作任务分解成小单元(这些小任务相对是独立的,内容不同,但每个任务之间都是有内在关系的),将学生分成相应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学习一个小单元,在规定时间后,按一定顺序轮换工作任务,直至每组都完成各个小任务为止。

该方法在国内人数较多的班级内应用时,我们可以先将班级分成两大组,然后每大组再分若干小组,两大组同时进行相同内容。

8. 角色扮演法

在专业课的讲解过程中,当学生自主学习或教师讲解后,可让学生扮演一些系统组成部分,共同演艺所学内容。该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例如,在讲解发动机工作原理过程中,可令一人演活塞、一人演火花塞、气门、空气、燃料等,由学生自己组织扮演的一台发动机就可以工作,在该表演中,学生可利用动作、声音、表情等充分表演,使表演生动逼真。

9. 引导课文法

引导课文法就是利用经过教师精心组织的(不是传统的课文)课文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教学方法。引导课文法在应用过程中,具体分为六个步骤,每个步骤既是独立的,又是彼此相互连接的。(1)获取信息。学生通过处理教师所提供的课文获得核心问题,并通过其他渠道收集广泛的信息,了解核心问题的本质,为下一步做充分的准备,便于能够独立进行每个工作步骤。(2)制订计划。通常以书面形式拟订工作计划,计划是为行为准备服务的,是具体工作的进程安排。(3)决策。这一过程通常教师参与,以便最终作出科学、正确的决策。(4)实施计划。该阶段又称实质性阶段,其中包括工作与检验互相交替,不断反馈,调整进度和修订方案。(5)检验。既要在整个实施过程中不断检验产品或部件的质量、准确性等,又要在实施终结时,将产品同委托要求进行比较,检验质量与规格相符程度。(6)评价。通常以教师和学生的谈话方式进行评价。

1 0. 展览馆画廊复习法

把各学习小组的关键词卡片或其他的可视化成果图张贴于专用展示板、教室的墙壁上,这是一种固化学生既有学习成果的方法。学生每天在这种环境中,实质就变成了一种自动化的复习。学生可以通过展示图复习或向其他学生阐述有关内容。教师也可以指定个别学生向其他学生阐述逻辑图中的相关内容。通过这种方法,实现学生学习环境的“空间扩大”和“时间拉长”。

1 1. 轴承法

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并相对站(坐)于圆内圈和外圈。(1)在规定的时间内,外圈学生向对面内圈的学生报告所读到的文章内容,内圈学生仔细倾听并掌握其中的信息。(2)经过一段时间后,由教师发出座位变动信号,外圈顺时针方向移动一个座位,内圈逆时针方向移动一个座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内圈向对面外圈学生继续叙述刚刚所听过的信息,外圈学生判断信息的准确度。该方法是内外圈的角色可以互换,内外圈旋转的座位可以随时变动。轴承法有助于互帮互学,大面积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度,提高教学效率。

1 2. 学习游戏法

当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完成设计好的小游戏,待学生放松后引导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某一点上。此方法常用于任务开始前,或长时间学习工作以后注意力下降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做健脑操等,使其身心得到放松,并恢复注意力。通过此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整和自我监控。另外,通过精心设计的小游戏还可以培养学生很多的非专业素质,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乐趣无穷。

三、效果反馈

奔驰售后服务实验班自2006年成立以来,在新的教学方法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受到了企业热烈欢迎与密切关注。每届毕业生均供不应求,每次就业率均为100%。目前奔驰售后服务实验班拥有三届毕业生,共66人,全部在奔驰系统内工作,其中从事奔驰汽车维修接待工作的占4.7%,维修与保养工作的占76.7%,从事保修工作的占7%,从事调度工作的占4.7%,从事配件管理工作的占2.3%,从事工具管理工作的占4.7%。学生在企业的出色表现增加了奔驰企业对学院的信赖,经常有奔驰企业邀请学院资深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管理,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参与企业员工培训等工作。这也大大拉近了学院与用人单位的关系,为进一步加深校企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由于奔驰与学院合作的成功,目前他们正在进一步扩大与中国职业院校的合作,并已经和福州、上海与广州等地的职业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

[1]卢红学.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发展与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13):49-52.

[2]何文明.职业教育呼唤教学方法大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9,(35):16-18.

[3]周建忠,郭爽.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3):146-147.

[4]王德华.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微观考证[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29):92-95.

[5]仇兆波.高职教育教学方法探析[J].教育与职业, 2009,(21):129-130.

[6]刘建美.高职汽修专业“任务导向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研究与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29):54- 57.

[7]袁三梅,周坚.论行动导向教学与职业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133-134.

3.职业能力探索 篇三

【关键词】高职英语 “职业能力” 培养

1.引言

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培养的过程中,“职业能力”是其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工作存在一定的不足,以至于“职业能力”的培养遇到一系列的问题,降低了学生培养的效果。“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院校的特点和重点,同时也是开展高职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外来文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对于人才的英语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英语专业教学工作中,其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仍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下文对于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的不足

第一,教学过程中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由于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与普通高校有很大的区别,其主要以培养学生实用性技能为主。大多数高职院校虽然已经设立的相关英语专业,但是课程设置上依然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课程设置目标不够先进,对于英语教学工作的目标没有一个科学的规定,教学计划制订过于死板,逐步出现了与高职教育目标脱离的现象。教学过程对于“职业能力”培养没有科学的规划,严重制约了后期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第二,英语教学模式不够完善。由于英语教学模式不够先进,其对于学生的教学过程主要采用陈旧、单一的模式,提高了学生对于教材与教师的依赖程度,难以达到对于自身能力发展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单一教授的方式,通过说教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完成英语知识的讲解。这种教学模式,不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英语能力,学生也缺乏足够的“职业能力”成长机会。

第三,相关教学投入不足。很多高职院校由于自身投入有效,英语专业的教学设施不够完善,整体教学水平相对落后,缺乏完善的教学资料和相关设备,难以满足新时期教学工作的具体要求,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另外,教学投入的不足,也造成了师资队伍水平不足,人员流动过大,教学水平也有待更好的提高。

3.提高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对策

第一,构建完善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职业化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标准,并且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高职院校要构建合理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并且对教学课程内容进行改革,结合本学校专业特点,有效地提高课程教学的实用性。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加强相关“职业能力”训练的建设,对于社会岗位对人才的能力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服务学生能力的发展与成长,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专业技术能力、语言能力、计算机能力等多方面能力进行培养。

第二,创新教学模式。英语属于语言类学科,其自身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属于一种语言技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对于这一问题进行重视,转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创新,有效地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在新教学模式推广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模拟实训的内容,对于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通过对于不同环节的重新设计,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到真实的英语应用环境,完成“职业能力”的成长。另外,高职院校可以积极地与其他校外企业进行联合,通过建立校外实习项目,让学生积极地进行参与,增加学生与真实工作岗位基础的机会,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成长水平。

第三,加强教学投入。教师是教学工作中的主要组织者,并且其自身需要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和素质水平。在开展教学工作中,高职院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保证整体教学质量。高职院校管理者要积极地引入优秀的教师人才,并且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通过定期地组织教师去实际企业进行考察和锻炼,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后续教学工作的合理性与实效性。

第四,实现科学化的评价。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并且针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进行评价。传统评价只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其难以真正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检验。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评价,并且将期末评价与学习过程中评价相结合,采取开闭卷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进行综合的考核,保证学生具有足够的英语运用能力。只有保证评价体系的完善与和合理,才可以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劳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的考察。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并且其能力职业培养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特色化目标。在开展高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围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开展,大力地推进素质教育。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中,要针对教学过程中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英语教学模式不够完善、相关教学投入不足等问题进行重视,采用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提高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刘一卉,彭宣红,戴日新.论第二课堂中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职业应用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9(17).

[2]刘惠霞.“职业能力”:高职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立足点[J].中国成人教育,2010(09).

4.职业能力探索 篇四

摘 要:本文结合我校幼师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实际,探索建立以课程体系、测评体系和实践体系为基础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形成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完善我校特色的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幼师培养模式。

关键词:幼师生 职业能力 就业导向 课程设计

一、幼师职业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的幼师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突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师范特色,我们学校创新了幼儿师范教育的“合格+特长+证书”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永州市培养了大量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等优点的幼儿园教师。

1、坚持“育人为本,质量为先,弘扬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质量为先是教育教学永恒的主题、学校发展的核心任务,弘扬个性是现代学生观和学生成才观的重要内容,全面发展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追求目标。我们坚持“育人为本,质量为先,弘扬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就是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幼师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幼师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坚持学习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修养相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提高学生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相统一,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加强职业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坚持“学生成才,家长满意,政府放心,管理科学”的.管理理念

学生成才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家长满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民意基础,政府放心是学校办学的重大责任,技术先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手段,管理科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要保证。我们坚持“学生成才,家长满意,政府放心,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的管理理念,就是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要加强学校与学生家庭的联系,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手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善教学条件与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二、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幼师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1、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载体,也是落实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传统的幼师专业的课程体系往往被分割为基础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和实践活动课等,这种分法会造成教学过程条块状现象,而职业能力培养也往往重视在某些技能课之中。我们认为,职业能力培养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但要重视专业技能课而且也要重视基础文化课,不但要重视专业理论课,更要重视实践环节,因此,要全面、系统地培养幼师生的职业能力必须构建以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1)合理组合和优化课程

设计幼师专业课程既要考虑幼儿园的活动课程的需要,又要根据职业能力要求确立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同时,还要注重幼师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和职业选择需要。因此,我们可以把原来的课程结构设计为“专项知识和技能、通用知识和技能、基本知识和技能、思想政治教育和选修课程”等模块,把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个性心理品质等各类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要体现实用、够用和会用的原则,将原有繁杂的课程整合为几门课程,并确立为艺术与技能、社会与适应、科学与能力、心理与健康、语言与交往、教育与科研、生涯与潜能开发等课程,从而突出职业能力教育要求。

(2)课程内容与教师资格证书结合

幼师生就业的主要目标是在幼儿园从教,这就要求幼师生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

因此课程设计要把教师职业标准中的知识和技能融入相关课程之中,同时要形成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并将教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和技能等级考试内容折算成相应学分,纳入总体教学计划中,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证书标准有机结合,用证书考试推动职业技能的培养。

(3)增加实践模块的课时量和课程类型

学生的职业能力只能通过不断实践锻炼才能提高。如弹、唱、跳等基本技能基础差,不增加这些技能训练时间是很难学到技能的。在这方面可开展一些课外兴趣小活动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实践课程的类型上,可开展各类见习、实习活动,还可针对家庭、社区开展各种社会调查、学前教育社会咨询、临时寄托办、亲子活动等实践,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2、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人才评价体系

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也是判断幼师专业建设是否符合职业教育宗旨和满足社会需要的重要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有助于检验人才培养的效果,并可以从中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从而进一步推动专业建设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幼师专业应根据这一理念在开展普通话、弹琴等操作技能的等级考试外来构建得到幼儿园和业内人士认可的幼师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3、建立以职场训练为主体的教育实习体系

教育实习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师范生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的操作技能,而职场训练的主要目的则不仅在于帮助师范生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技能,而且在于帮助师范生全面把握职场中的教师职业。因此,幼师生的教育实习必须在开放的职场中得到实际训练。

(1)完善幼师生实习实训制度基地与建设

要积极开展与幼儿园的合作交流。近年来我校已与十多所幼儿园建成了合作关系稳定的幼师生实习基地。一方面,合作幼儿园可以为我校培养幼儿教师提供教育实践经验的指导,促进我校进行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另一方面,可以在实践中改进本专业的教学和管理,促进幼儿教育专业的发展。

(2)推行观察性实习实训

如开设学前健康教育、心理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教育期间,可每周安排一定时间的见习活动,让学生了解幼儿园,了解儿童的身心特点,深化认识能力的提高。职场训练的重要目标,是帮助幼师生做好入职准备,所以在职场训练中,幼师生要对幼儿教育进行研究。学校应安排假期社会调查、教育咨询、办临时寄托班等活动,还可以提高幼教科研方法、撰写教学心得、邀请幼儿园资深教师来我校讲学并提供实习指导。

(3)安排幼师学生到实习基地顶岗实习进行角色扮演

为了将职业能力培训活动贯穿整个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顶岗实习进行角色扮演,以加强学生的师范技能训练;可组织学生深入幼儿教学课堂进行教育观摩和见习活动,使学生了解幼儿教学现状,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幼师生在毕业前进行实习,是一种角色扮演,角色扮演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实习的成败和职业能力的达成度,这就要求我们做好实习的管理与指导工作。

三、结束语

幼师专业是我校的重要专业,也是省级骨干示范专业,近年来为国家培养了数千名合格的幼儿教师。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初步形成了“四段”渐进培养模式,即学习成型段、技能过级段、工学结合段、顶岗实习段。我们培养幼师生的职业能力,要实实在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各项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与提高。要重视培养和造就一支有志于此的有能力、有热情、有方法并热爱幼儿教育、能深入幼儿园并与幼儿园保持联系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李玉《由“幼师生职业能力培养”讨论课引发的思考》.教育探索,第2期。

2、刘民欢《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幼师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月。

3、贺达《徐州幼儿高等师范学校学生职业能力调查报告》.网络财富,第12期。

5.职业探索报告格式 篇五

职业探索报告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研室

2013年10月9日

正文(第2页开始):

题目标题加粗(题目字体为三号黑体字加粗)。

正文:四号宋体字,行距为固定值26磅。

举例:

目录

一、职业生涯探索之家庭环境许可性分析

二、职业生涯探索之专业知识许可性分析

学院环境 XX专业的专业优势 本专业就业率与从事XX行业的比例

三、职业生涯探索之社会环境许可性分析

目标行业发展状况目标地域行业发展环境人才需求预测

四、职业生涯探索之职业素质能力可行性分析(招聘信息分析)

五、职业生涯探索之实践探索

六、职业生涯探索之生涯人物访谈

七、职业生涯探索之目标确认

附录

1.人物访谈(具体访谈经过)

2.目标地域目标岗位招聘信息

前言

一、职业生涯探索之家庭环境许可性分析

二、职业生涯探索之专业知识许可性分析

学院环境

XX专业优势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与从事XX行业的学生比例

小结:

三、职业生涯探索之社会环境许可性分析

目标行业发展状况

目标地域行业发展环境

人才需求预测

小结:

四、职业生涯探索之职业素质能力可行性分析(招聘信息分析)

小结:

五、职业生涯探索之实践探索(实践经历、心得)

六、职业生涯探索之生涯人物访谈(访谈对象、心得)

七、职业生涯探索之目标确认

附录

1.人物访谈(具体访谈经过)

2.目标地域目标岗位招聘信息

报告撰写人:

6.职业能力探索 篇六

改革开放后, 我国的法学教育迅速发展, 设立法学专业的院校由最初的2所发展到600多所。 (1) 招生规模急剧扩大的同时, 毕业生的能力却因达不到法律职业的要求而被广为诟病。曾任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的朱苏力教授曾感慨道:“中国精英法学院的毕业生, 即使在智力和潜能上毫不逊色, 但在职业技能掌握上……却很难同美国精英法学院毕业生相比。” (2) 由此可见, 中国法学学生与国外学生的差距不在智力上而在职业技能的掌握上。传统法学教育重法理, 轻实践的特点导致法学学生职业技能较差。近年来法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局势 (3) 迫使法学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法学教育模式的问题, 加强培养法学学生职业技能得到了大批法学教育工作者的认同, 中国法学教育面临着从“数量为主”到“质量优先”办学模式的转变。

1 法律职业能力的界定

法律职业能力 (技能) 是法律工作者从事相关法律工作必须具备的能力。法律职业能力包括哪些能力?以培养学生法律职业能力著称的美国给出的比较统一的说法是:像律师一样思考。由于美国法学院受到美国律师协会严格管理 (4) , 美国法学院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律师。因此, 判例教学法、法律诊所等锻炼学生思维和职业技能的方法在美国被大量使用。具体到法律职业能力包括哪些内容, 中外学者各有归纳。 (5) 笔者根据多年的法学教学经验和律师实践, 撇除课堂无法实践的人际交往能力, 将法律职业能力概括为: (1) 搜索相关法规和案例的能力, 即搜索查询能力; (2) 归纳案件争议焦点的能力, 即归纳能力; (3) 分析案件及将案件固定为法律文书的能力, 即法律分析能力及文书书写能力。并以上述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 总结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法, 称为数据库教学法。

2 法学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路径探索———数据库教学法的应用

2.1 初建法规、案例数据库, 培养学生法律职业能力之一———搜索查询能力

我国传统法学教育课堂上使用的案例和法规都由老师提供, 学生不仅学习被动, 而且从未意识到搜索查询能力和积累案例、法规资料的重要性, 而这些能力对于未来从事法律职业相当重要。为了培养学生的查询搜索能力, 美国法学院有一门必修课, 叫做Legal Research and Writing, 其主要是向学生讲授法律资料、法律信息的情况, 包括如何查找案例和有关立法, 查找书面法律出版物和网络上的法律信息资源。这源于美国是判例法国家, 但培养搜索查询的能力对于对于我们成文法国家也同样需要。而我国没有相关课程, 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 我们只能考虑将搜索查询方法穿插于日常教学中。

为了培养学生的搜索查询能力, 笔者以建立法规和案例数据库为指向, 让学生在学习过课程章节后, 针对章节内容收集相关案例, 课程内容全部学完, 形成总的案例数据库。法规数据库则由学生在学期开始时就进行整体收集建立。最初形成的案例数据库比较杂乱, 需要对案例进行分类, 可以按收集时的课程章节分类, 这种分类方便学生按课本章节内容查找案例;还有种方法就是按民事案由进行分类, 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和法律实务直接接触。

数据库教学法的优势在于: (1) 自建数据库便于教学。国内的法律资料数据库, 如, 北大法宝等, 内容过于繁复, 不太适合教学。自建数据库内容简短, 和课程章节结合紧密, 便于教学。 (2) 自建数据库使学生学习变得主动, 教给了学生搜索查询法律资料的技能, 便于学生养成积累案例法规资料的职业习惯。

在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中, 老师的作用在于:教给学生收集法规、案例的方法、途径;帮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类, 案件归类较难, 需要对案件有深入理解。

2.2 整理数据库资料, 培养学生法律职业能力之二———归纳能力

法律实务工作要求从业者能迅速概括案件事实, 找出争议焦点, 即要求从业者有极强的归纳概括能力。而我国法学日常教学对学生这方面锻炼较少, 学生常常废话连篇、词不达意, 概括归纳能力急需提高。对案例数据库的整理可以达到此目的, 具体方法是:

(1) 让学生对案例资料进行案情提炼, 提炼内容可以书面形式进行, 也可口头进行, 案情表达应在不失本义的情况下用最少的字数表达; (2) 归纳争议焦点。争议焦点的归纳对于分析案情特别重要, 需要学生准确把握案件争议, 归纳也要力求简洁; (3) 对案件进行简要法律分析。这种练习可课堂口头进行, 也可作为课下作业让学生完成。对案件的分析应做到法律适用准确, 条理清晰, 文章简洁。通过这种方法反复练习, 学生归纳、捕捉重点信息的能力将会大幅度提高。法规数据库的使用主要是学生课下阅读, 让学生掌握课程的背景法规知识。

2.3 分析使用数据库案例资料, 培养学生法律职业能力之三———案件分析及文书书写能力

分析使用案例库资料使我们想起判例教学法。判例教学法产生于美国 (6) , 是通过分析判例给学生提供运用法律知识、解决法律问题的实战机会。判例教学法为美国培养了大量杰出的法律人才。

判例或案例教学法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 受到了法学教育界的高度重视。然而, 案例教学法的使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学者认为:目前中国法学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只在有限的功利和不甚合理的意义上发挥作用。 (7) 笔者观察课堂中的案例教学法, 发现其有这些问题:案例分析重实体法分析, 轻程序法分析, 实体法课程和程序法课程老师割裂案例的实体法和程序法分析, 学生无法实现实体法、程序法知识的衔接;重案例直接相关法条的运用, 轻案例其它背景法条的分析, 学生缺乏对相关法条分析整合的能力。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 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其外在体现———文书书写能力, 笔者建议按下列方法使用案例数据库: (1) 学生案例分析的结果应以法律文书或分析报告的形式呈现。法律文书形式锻炼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2) 对法条的使用, 建议学生自己收集案例相关法条, 老师不主动提供, 让学生在寻找相关法条的过程中跨越单个法规的局限。 (3) 对学生的回答不断质疑, 让学生学会思考, 学会对自己、对权威质疑。 (4) 上文中提到的学生思维局限的问题是对法学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法学专业应开设社会学、公共管理学等相关课程, 弥补法学专业学生视角的缺失。

3 职业能力培养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

打造理论扎实, 实务能力强的法学专业学生。加强法学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法律职业对大学教育提出的要求, 也是大学法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但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建立在对知识的系统掌握之上, 因而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依然不能被偏费, 建议传统教学法和职业能力教学的时间安排是三比七, 甚至四比六。职业能力教学和传统教学的配合加深了学生对法律基本知识的理解, 教给了学生职业技能, 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了综合能力, 使学生在走入社会后能够尽快适应实际工作。

参考文献

[1]苏力.中国法律技能教育的制度分析[J].法学家, 2008 (2) .

[2]胡晓进.美国律师协会的法学院设置标准[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1 (11) .

[3]王竹青.美国诊所式法律教育的演进[J].比较法研究, 2012 (2) .

7.职业能力探索 篇七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现代企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企业除了要求劳动者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更注重劳动者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阵地,加强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应对这一变化的根本途径。

一、综合职业能力的内涵

职业能力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实践能力,由基本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组成。综合职业能力是一个人能胜任职业活动的主观条件,是指个体执行或完成职业活动或成功地适应职业活动中发生特殊情况的表现,而且是可以由个体自由控制并受动机影响的表现,是人具有的职业素质的外化。劳动者综合职业能力的高低,往往集中通过实践能力的高低得以体现。劳动者的职业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的关系亦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职业素质是潜在的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是职业素质的外在表现。

二、中职学校为什么要重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1.从中职学校的办学目标上看

国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大量的高素质的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问题,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作为中职学校,应该重视劳动技能培训,不然就失去了职业学校的特色。但如果认为中职教育的办学目的就是岗前培训、要学生掌握一技之长,这种理解就是片面的、错误的。综合职业能力关系着学生将来的就业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所以中职学校要在重视专业技术教育的同时,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2.从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上看

当前,信息科学技术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生只有综合职业能力强,才能不断更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综合职业能力比单纯的专业技能更加重要,是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应该重视的方向。

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学校新购买的实训设备三五年就会落伍。学校除了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到生产一线去学习最直接、最实用的劳动技能,还应该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据调查显示,用人企业并不把专业技术作为录取新工人的唯一条件,有的企业录用学生并不过问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看学生的综合素质。中职学校办学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的需求就是学校的办学目标,所以更应该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3.从毕业生对综合职业能力的诉求看

通过对我校300余名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发现有49.1%的学生感到交流与沟通能力还需加强,68.8%的学生渴望提升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52.9%的学生耐挫能力不强,64.3%的学生还缺乏创新与创造能力。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毕业生渴望学校能开设增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相关课程,以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

三、如何加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1.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从课程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

目前,中职学校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比较差,按照以往的课程体系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睡觉的现象很普遍。如果不进行从课程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就等于浪费国家的教育资源。课堂教学和实操教学环节,要重视教学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设计。传授知识、方法的同时,还要把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作为教学目标,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同时要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在专业课和基础课中渗透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如创新能力、自我约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等都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

2.实行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就是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条件的实际出发,通过班级组织与教学形式的变化,创设“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环境,教师通过分层组织教学、改革教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经过努力达到教学目标。分层教学作为文化课教学改革的一种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所采用,它不仅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而且是适应生源现状的一种有效对策。学分制则从学生评价模式上给出了一种更有效的手段。所以,实行分层教学和学分制对中职学校而言,不论是从学校现状还是从学校发展来看都是值得推广的。

3.加强实践教学

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的中职学校实践教学,应打破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思维,改变实践教学过分依赖理论教学的现状,构建开放的“大实验实训”环境。实践教学应与理论教学相配套,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并且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不可偏废,做到有机融合,共同服务于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强化在实践教学中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围绕实践教学设备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在实践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模块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仿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4.在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及校园文化活动方面安排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内容

一是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学生重视自身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形成,是职业学校教育区别于基础教育、职业培训的重要标志,是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特色,也是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必要前提。因此,学校应通过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舆论引导和文化氛围,使学生不仅清楚综合职业能力的关键在于“综合”,即综合职业能力不是各子能力的简单叠加,而且要明确综合职业能力的具体内涵,并将其逐级分解为便于训练的子能力,结合所学专业,树立职业理想,形成良好的成才观。

二是以德育工作为抓手,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学校要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德育工作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基础和途径:首先,开设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三观”“三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业指导”“文明礼仪”等教育。其次,坚持利用每周的升国旗仪式及国旗下演讲活动,对学生进行主题教育。再次,坚持每周一次主题班、团会,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文明礼仪、诚实守信、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教育。

三是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是丰富和活跃学生课余生活、寓教于乐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参与各类活动培养和锻炼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要善于把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融为一体,起到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增长才干的目的。

学校还要重视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我校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组建以培养职业技能为宗旨的社团,如动漫团、电脑组装社、CAD设计社、电子电器维修社、装配线及测试社等;为有专门特长的学生组建以培养职业兴趣和个人爱好为宗旨的社团,如音乐社、街舞社、文学社、话剧社、书画协会、篮球队等;为有社会服务愿望和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学生组建以培养社会能力为宗旨的社团,如爱心社、青年志愿者协会等。

四是以职业技能、素质能力竞赛为手段,为学生搭建创优争先平台,强化综合职业能力。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素质能力竞赛活动,如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技能比武、素质能力比赛和“文明风采”活动,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增长才干,增强自信心,提高团队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另一方面对于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基本素质、奠定终身学习基础有着重要意义。

5.进行课程改革,把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纳入课程体系

为了加强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学校开发了“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课程。在分层教学中,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课程,因材施教。对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可加强基础课、专业课的学习,并辅以综合能力培养课程,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以此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对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可降低基础课与专业课的难度,加大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课程的课时,把能力培养放在更重要的地位,解决教与学脱节的问题,让学生由听得懂、学得会,逐渐发展成为主动学、乐于学,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8.职业探索推荐书目 篇八

希望大家在三周内读完并写出读书笔记一篇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探索自我、了解工作世界、把自己放到最合适的位置

《天才也怕入错行》 吉林人民出版社过自己热爱的生活、如何达到目标、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

《图穷对话录》光明日报出版社

《不必火星撞地球》 机械工业出版社

了解自己的性格,才能真正扬长避短了解他人的性格,才能顺利达成一致、性格类型在职场人际关系中的应用

《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中信出版社,怎样开始求职之旅?你能为世界做点什么?你最想在哪里施展这些技能?怎样获得自己喜欢的工作?

《职业指导》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盘点自我、为成功规划自己、职场与你、求职策略、聚焦未来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案例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汲取别人的经验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每个职业目标的背后,都寄托着一个美好的梦想、常见的问题,典型的案例,如临其境的对话

《就业宝典》中信出版社揭开性格类型的奥秘 适合,喜欢,有效 获得职业满足的公式内在,等级,运用,发展16种性格类型在职业中的表现典型代表,经验教训与忠告

《你的船 你的海》新华出版社

我到底想干什么?我到底能干什么?我到底为什么去干?我是水手还是船长?是“跳槽”还是“跳高”?

《拆掉思维里的墙》 中国书店出版社

限制我们的往往不是问题本身,而是我们对问题的看法、那些不合理的信念是如何挡住了你人生的发展、心理学+职业规划+人生哲学、完全“生活化”的举例与分析,让职业规划不再那么遥远与神秘

《决策与判断》 人民邮电出版社

以实验论文的方式来阐述注重结果得出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告诉你发人深思,原来经济学和社会学归根到底是心理学让你的决策和判断更理性

常用网站:

中国就业网http:///

上一篇:国庆演讲稿:祖国妈妈,我爱您下一篇:四年级下册语文《母鸡》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