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反思

2024-06-20

2011年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反思(共11篇)

1.2011年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反思 篇一

2011-2012第二学期期末 教学反思

武安市第一中学信息技术组 许文利

一、重组教材激发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讲powerpoint时,我先播放中央公益广告“family”,唤起感恩,然后通过搜集素材找到一个感恩故事,从故事入手让学生学会让文字,图片动起来的效果,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还对学生进行了感恩教育。

二、针对学情化繁为简。

给中学生上vf课是件比较困难的事,学生对数据库几乎没有了解,更谈不上让他们去编辑数据库。给vf知识的讲解带来很大困难。通过实践,我找一些较贴切且又能让学生感兴趣,能轻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效果比较好。那就是与实际相联系,从学生感兴趣的成绩入手,通过认识成绩的输入——编辑——输出这样的过程,从而掌握vf中的相关知识点。

三、教学方法生动灵活。

如果仅仅口头讲授知识,显得比较枯燥,学生会没有兴趣,课堂效果肯定不理想,必须要采取用特殊的方法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不是单纯讲解,而是侧重于各种各样有趣的视频、图片等。这种由静变动的教学手段直观、形象、清楚,易于控制进度、重点的地方可以反复演示方法,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使之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之中,完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排除了心理障碍,大大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上机时,我又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多一些求知的欲望,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由于我这种新理念、新意识,学生们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逐日增强。

四、精讲多练加深印象。

精讲多练就是多一些上机操作的时间。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习,学生自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我在做“网页制作”练习时,采用了展示优秀作品——点评——讲解——实践这样的授课过程,首先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利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具体讲解知识点,最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变理论为实践。

每节课的开始,我都会让学生讲讲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操作技巧。逐渐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和荣誉感,同时也给别的同学树立了学习知识的好榜样。对操作不理想的人,我解决的办法因人而异,有时我个别指导,有时让小组长指导,有时让他观看其他同学的精彩作品,他们一点点进步,当听到老师鼓励赞扬的话语时他们的脸上就会露出开心的笑容。

五、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能力是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高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每实践一步,都要经过自己大脑的思考和自己的亲自操作,学生还要根据具体情况随时修正和调整自己的计划、行动和方法,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就落实在这些实践过程之中。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设计学生进行研究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亲自体验获取、传输、处理、发布和应用信息的全过程,同时体验创新;在指导学生交流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交流作品,还要让学生交流完成作品的过程和方法;在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时,不仅要看学生完成任务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总之教师要从多方入手,使学生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学会创新。

六、加强教学评价,多肯定学生。

在学生自由创作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活动给予恰当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掌握教学内容,达到良好教学效果。也使学生更客观地评价别人的作品。让不同水平的同学在活动中都能有所发挥和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解决自身生存中所遇到信息问题,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思想意识上明确了信息技术教学目的是信息技术教学成败的关键,提高学习兴趣是必要的手段,培养信息技术素养是根本。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非常重要,以这个目的指导我们备课、上课,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和显著的成绩。

以上只是我平时教学的几点体会,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会有越来越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总结出来。

2.2011年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反思 篇二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英语教学;网络资源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资源运用的必要性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目标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他们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小学英语教学时,教师应利用情境和对话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多媒体和网络则是学生在主动学习、协作探索时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小学英语课程的各项目标要求。

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改变了小学英语教学思路

信息化教学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有很大差别的全新的教学思路。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一般还是强调刺激——反应,教师的作用只是起到一个外部刺激作用,常规的教学思路是以教学为中心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的位置上,学生成了知识灌输的对象。

运用网络课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生间的交流是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英语的常规教学,学生的知识信息主要来源于教师。学生的学习交流一般都是在课后与放学后的时间内,教师教会学生上网查阅与课文内容相符的课外资料,这样学生既增强了运用英语的能力,还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查阅中也使学生对英语越来越感兴趣。

我们将“一百易e”网络课件安装在服务器上,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课内或课外通过访问校园网站,可共享该课件资源。该课件提供了多个学习生活场景,如:In the park,On a farm,My home,Near the beach,In the zoo等。学生如果点击“My home”按钮,就进入“家庭”的场景,家庭的场景呈现在眼前,有的在看电视,有的在读书,有的在玩耍,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只要学生用鼠标随意点击人物,相应的单词和音标就会出现在屏幕中,读音会通过耳机传出。学生可以一边看着单词和音标,一边听着标准读音来自学单词。同时,如果你选择了对话原文按钮,屏幕上就会自动出现中英对照的对话原文以供参考。学生不仅能逐句跟读,而且还能扮演不同角色做配音练习。网络课件的教学,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有利于提高对话教学的实效,使学生在掌握更多词汇的基础上,更灵活地运用对话。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图形、静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信息具有集成处理的能力,使教学手段趋于全方位、多层次,创造一个更适合学生学习的开放的探索式学习环境。它能加速学生的感知过程,促进认知的深化理解,增强记忆和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以上分析,我对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有如下认识。

1.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英语,兴趣第一。正如英语中说的:“You can lead the horse to the river,but you can not make it drink.”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渴望时才愿意学。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呈现教学情景,使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生动、活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学、爱学,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2.能促使教师更多地进行反思

信息技术的运用需要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对教师本身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教师在自身的职业发展中,信息技术应是一门“必修课”,教师要选准起点、瞄准目标、不断探索、勤于反思,使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不仅是教学手段的改进,更重要的是它对教育教学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当然,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的整合教学并非是常规教学的全部,也不是每课都适宜使用,根据教学内容来更有效地把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之中,使之为教学服务,还有待更多的英语教育工作者进行研究和探索。我将进一步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寻找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探索小学英语的教学规律,优化小学英语的教学结构,为促进学生在技能、知识、情感、策略以及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和为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刘道义.小学英语教学特点与小学英语课面临的挑战[J].中小学英语活页文选,2001(8).

[2]王松美,林继玲.英语教育与素质教育[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3.

[3]张红玲.现代外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机辅外语教学[J].外语电化教育,2000(9).

[4]欧阳芬,黄小华.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技能的创新与发展[M].中国轻工出版社,2004-11.

[5]谭仁杰.做研究型教师[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3.

3.2011年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反思 篇三

刘 卉 2011年12月

第三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11月24日 ~2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600多名代表汇聚浙江省杭州第十四中学,共同研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应用问题。本次研讨活动由全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和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和杭州第十四中学承办,杭州建兰中学、杭州学军小学协办。

24日是到杭州第十四中学报到。25日上午,大会举行了简短的开幕式,全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郑增仪做了专题报告。之后,北大附中特级教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李冬梅,做了专题报告《奉献研究 创新境界》——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下午1:30,首先是教学观摩课(小学、初中、高中各2节课,三画面同时直播)。初中两节观摩课上的都非常精彩,充分体现了浙江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走在全国前列,展示了信息技术学科的“有效教学、高效课堂”。展示课之后,浙江省信息技术教研员魏雄鹰做了专题报告《浙江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江南大学教育技术系博士刘向永做了专题报告《国外信息技术课程发展趋势》。最后分小学、初中、高中段对六节教学观摩课进行分组评课、交流、研讨。我参加初中段小组,来自全国各地初中信息技术教研员和教师对卢华老师和裘鑫老师的两节展示进行讨论。大家各抒己见,讨论非常积极。

26日上午,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艺做专题报告《信息技术课程发展与课程内容探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郭芳做主题报告《信息技术教材教学活动设计》;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刘栋做专题报告《信息科技学什么》;中国美术教育数字美术教育中心副主任彭博做专题报告《数字美术的教学追求》。下午,教师代表发言,最后郑增仪理事长作了大会总结发言。

让我感触颇深的是北京的李冬梅老师的专题报告《奉献研究 创新境界》——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教育决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呵护、引导、守望未成年的学生健康、健全地成长,它需要奉献。奉献是什么?是超出金钱回报的付出,一个人只有把教育当成一种爱心的事业,全身心的爱学生,才会奉献。关于创新,李老师的观点我很赞同。她说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才能发现问题之所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才会有创新。创新的自信来自正确的认识。随着正确的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扩展,创新便会不断深入和全面。当我看到李冬梅老师的教学评价表的时候,我发现我付出的太少了,虽然现在能做到每个作业必看,但是对于每个学生的作业都有反馈我没有做到,而且把精力都放在了为了以后初三的中考应试,而忽视了教学的核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这方面我还需要纠正自己的观点。

关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几个关键原则

一堂成功的信息技术课,主要不是看讲课教师的表现有多优秀,也不是看课堂活动组织的多么热闹,而是看学生的思维是不是处于高度集中、高度兴奋状态,是不是快乐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是不是主动地思考,积极地动手实践。简言之,学生是不是真正学有所获。

教学设计中要遵循的第一条原则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高效主动的学习。在这里,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和实践性原则是密不可分的。

要真正做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需要教师下很大的功夫。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就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怎样进行教学设计才能把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上?首先,要给学生做的时间,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信息技术教学并不排除必要概念和原理的学习,如信息、信息特征、信息技术、分辨率、等概念,因特网工作原理等,但更多的信息能力、信息素养需要通过大量的上机实践来培养。由于国情所限,学生目前还不可能通过课后作业来巩固课堂所学,这就需要把课上学习和课后巩固均放在课堂上来统筹设计,如果课堂上只是设计一些几分钟即可完成的小任务让学生动手实践,只能起到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熟悉作用,并不能达到巩固和熟练的程度。所以,教学设计时首先要保证学生课堂上的实践时间,一定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实践,没有老师的切屏和讲解。

经常有老师说,课堂上给学生实践的时间多了,势必减少了教师讲的时间,教学内容讲不完怎么办?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许多老师都反映初中新课程教学内容太多,讲不完。新课标规定每周2课时,是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时间,没有把课外巩固时间算在内,且不说每周上不到2课时,就是上足了2课时,也没有给做作业留下时间。其实,在目前教学内容不变的情况下,这个问题还是有解决办法的,那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把教学内容写在网页或文档中,课堂上只讲重点,突破难点,符合学生心智水平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看书,根据书上的步骤独立完成课堂任务。

其次,要给学生想的空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只给学生时间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的大脑飞速转起来。课堂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意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时机,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精心设计实践内容,放飞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使用所学内容做自己感兴趣、熟悉的事,实现自己想实现的愿望。这里所指的实践内容不是零零碎碎的小练习,应该是一个相对完整、内容丰富而又充满想象空间、有一定挑战性的实践。设计海报、呈现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教学设计时只要在最终作品的功能上、知识技能的应用上给出具体要求即可,内容完全由学生自己想象发挥。这种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实践内容才能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才能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深水池”里学游泳。

第三,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有了时间和空间,并不是每位学生就可以创作出好作品,好的创意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一点点培养。创新从模仿开始,所以,除了时间和空间,还要为学生提供典型的范例和丰富的样例,开拓学生的思路,打开学生的创意之门。同时,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实践内容,还需要提供大量的素材。这些都需要在教学设计阶段设计、准备。范例要典型,样例要丰富多彩,素材要精挑细选。如设计“制作海报”实践内容时,一定要有典型的海报范例,还要有丰富的创意独特、应用各种技术的样例,以及大量的名片背景、线条、边框、图标等图片素材。

4.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四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型学科,它的设置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初步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一些简单知识,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要具备生活实践性,让学生不仅能感觉到生活就在身边,而且感觉到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一、教学内容要具备生活实践性

由于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技术教学的媒介,能演示多变的图形、动听的音乐、绚丽的色彩,强烈刺激着学生的视听感官,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学生有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逻辑思维过渡。但学生形象思维较活跃。对于一些抽象的、枯燥乏味的知识使学生散失学习的兴趣,没有这样的兴趣,快乐学习就无从谈起,教学中要选择学生身边比较贴近的生活事例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引起注意,培养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课中能借助Internet这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以及计算机本身具有强大的计算、辅助、管理等功能。这样教学课堂中根据学生爱玩的特点,指导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扩展他们学习电脑的兴趣;利用学生好胜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会边动手,边观察,边分析,启迪他们在实践中进行科学的思维;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认真听取学生发表的意见,并放手让学生大胆试一试。

三、教学内容应注重学生开放性

在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标的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好,就进行能力方面的训练。可以把自己的某个方面的能力提高很多;有的学生则在某方面的基础知识比较差,就在基础知识多下功夫。

四、整合学科,多面发展。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开放,不同的教学内容造就了独特的思维方式,保持学生的个性,给今后创造力的发挥留下潜力。“授人以鱼,未若授人以渔”。在我们的教学内容中,既注重传授知识,又注重让学生理解电脑独特的思维;不公会使用电脑,还时常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这个程序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思路。

5.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五

一、课堂上值得今后教学借鉴的地方:

1.“任务驱动,先学后教”

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充满神秘感,是课堂出彩的地方,也是学生喜欢的教学模式。学生对logo语言的兴趣是很大的,如何抓住学生的兴趣,调动课堂积极性,是每节课课前都要思考的问题。本节课绘制的图形是丰富多彩的,却是需要学生动脑思考,动手练习的,不能让学生产生厌倦感,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发现规律,找到重复图形的魅力。

教学通过普通绘制正方形,用repeat绘制正方形,正6、10、15、20边形的绘制来逐步掌握repeat基本命令格式,一个个图形的变化,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绘制圆的图形,当屏幕上出现无数线条时,很多同学都会惊讶,这就是他们的好奇心的激发,为什么会这样?是急于给出答案,还是让他们继续思考,显而易见让学生的脑筋转动起来,让他们去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线条,想一想6、10、15、20边形绘制出的效果。多让学生去观察,给他们思考的时间,他们会给我们很多惊喜。

2.发现规律

(1)观察命令,思考规律

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习观察图形,用课件展示命令,帮助学生进行对比,总结规律,找到问题的突破口,突破教学重难点。

绘制出正四边形后,课件展示命令repeat 4 [fd 100 rt 90],提问:相同的命令重复了几次,每次旋转了多少度?

再继续绘制,给出正6、10、15、20边形的命令,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通过命令的比较,学生对比观察,思路清晰。

(2)动手实践

通过绘制对比图像,还可发现,随着边数越来越多,虽然步数未变,但图形会越来越大,因此绘制圆形时,步数如果还是20,就会导致屏幕绘制不下,出现无数线条。思考如何绘制圆,帮助学生思考。

3.提高练习,自我拓展

基础命令是每一位学生本节课的基本练习,完成的同学都很期待自己能画出更丰富的图形,提高、拓展练习部分就给了他们机会,有部分同学,提高练习能通过交流合作思考完成,也有的同学,直接去绘制出了多角星形,在课后小结交流时,他们能很好的总结出一些规律,帮助其他同学了解repeat命令。

二、不足之处

1.转角角度是直接给学生的,学生很容易的就找到了规律。绘制图形时,试一试考虑先绘制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八边形,通过小范围的数据变化,思考转角角度的计算公式。

2.课后小结

(1)请你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命令?

(2)说一说你是如何记住repeat重复命令的格式的,有什么好方法和大家分享吗?

第一个问题属于不用思考的题目,问的不好,可以直接点题复习。第二个问题,对repeat命令的格式记忆有一定的帮助。学生各抒己见,说了自己对repeat命令的看法,相信他们自己小结出的内容更有利于他们提高。

6.2011年市教学评估总结 篇六

2011年11月28日下午,市教科所钱所长一行三人,在县教育局郝局长和教研室马主任的陪同下,对我校进行了教育教学评估检查,现总结如下:

各级领导听取李新同校长的汇报后,随机按课表进行了听课。所听科目为:七年级数学,九年级物理,八年级思品。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气氛浓厚,学生展示大胆、从容。尤其是“当堂检测”环节,在课堂上对新授知识进行了巩固、提高。下课后,即刻分组进行了教研活动——课例研讨。各组老师根据教研主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教学环节中出现的困惑出谋献策,教研活动热烈而有效。

数学教研活动从下午3:30一直持续到下午5点多,期间,市级领导还对学校档案文件进行了检查指导。

此次评估,钱所长肯定了我校的课改方向是对的,并鼓励全体教师继续走课改之路。

钱所长留下了宝贵的指导意见:有效的高效课堂应在规定的45分钟之内。第一、学生动起来,要动到实处。

学生不能因为动而动,不能只看表面热闹。动,是因为有必要动,也要动之有序,动而不乱。

第二、引导全体学生都积极思维。学生应该在思维,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探究与合作,此环节也要引导好学生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再合作,再探究。

第三、重难点的突破

对于所教学的内容得分重难点,教师要花心思设计教学环节,也就是利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带领学生去感悟重难点。

第四、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让每一节课高效化。

7.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篇七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教师:肖义文

夸美钮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课堂教学。

1、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既然学生爱玩游戏,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意。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这是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的.相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要学习的基础知识比较多,学生对相对枯开阳县毛云乡中心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档案资料

燥的基础知识却普遍感到乏味,学生虽对计算机的兴趣值颇高,但对教师讲起理论知识却不感兴趣,任凭老师费尽口舌、筋疲力尽,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仍似是而非,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二、精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

既然学生对计算机感兴趣,那么,在讲授基础知识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的计算机、大屏幕、投影机,即可以进行重难点的讲解又可以进行示范演示。课堂上演示我们在课前精心制做的PowerPoint幻灯片、Flash动画等课件,配以优美的音响效果,学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教学上来。教师再也不用为维持课堂纪律而花费过多的时间,完全可以把精力放在课堂教学的现场发挥之中,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技能。

开阳县毛云乡中心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档案资料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教师:肖义文

学生最爱上什么课,就是我所教学的:信息技术。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我的教学内容中,既注重传授知识,又注重让学生理解电脑独特的思维;不仅要会使用电脑,还时常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这个程序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思路。在课堂上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作出别出心裁的答案。学生智慧的激活,会反作用于教师和其他学生,使其能在更高层次上积极思维,从而在师生、学生间积极思维的互动中,不断闪耀出智慧的光芒。师生可从中尽情地去体验教学创造美的乐趣,并可获得教案目标之处的收获。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关注知识的结构和学习学习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和获得的能力的迁移,使这些结构具有适度的灵活性。让学生成为主角。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入主体角色,主动地去发现学习从而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这就要求在一节课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自由,赋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选择方法是自由的。创建多向的交流环境,学生可以问教师,也可以互讨论,还可以查资料来解决。我们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教室是你们开阳县毛云乡中心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档案资料 的,电脑是你们的,老师只是你们的学习伙伴,能学到多少知识,全看你自己的了。

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堂课下来,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状况,根据自己的选择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真正成课堂的主角。学期末我还让学生尝试,自己给自己的作品打分,学生的诚实、信心也是我所教学的体现。

教学的确是一门艺术,而且这门艺术又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即教师又要赶进度,又要尽量把课上得生动,的确很不容易。你可以尝试着课前先告诉他们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可以解决哪些问题,把这个结果通过实例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调足他们的胃口,然后再上课,这样他们也许会更有兴趣,同时,听课时也更有方向感。还有,可能的话课下跟学生多交流,可能会更知道他们的想法。其实,有时候学生对信息课不重视,也不完全是课业负担的问题。

总之,我觉得只要付出总是有回报,看到学生获奖的高兴,也是我的成绩的认可,当然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我去做,有更多的学生正渴望老师用知识去浇灌。

开阳县毛云乡中心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档案资料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教师:肖义文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营造好的课堂气氛,还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究,还要注重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的实践活动,为信息技术教学营造“宽松、主动、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现浅谈如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几点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演示讲解的教学设计,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直观性,有关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仅凭老师的口述,学生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应精心选择使用多媒体数据,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创造民主、轻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利用发现探究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获得知识,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被动的接受者。其教学设计为:简述操作要领→操作尝试→启发引导→操作学习→反馈指导→巩固练习→归纳总结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方法,一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二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如在学习word制作表格时,学生学起来很简单。但是否很简单,通过布置一个任务(制作课程表),学习效果就一目了然了。至于巩固练习和归纳总结,道理是很显然的。这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操作时间密切结合的教学设计。开阳县毛云乡中心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档案资料

三、构建“主体-互动-探究”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先布置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自主的参与教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必要的社会性品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使学生智力得到较好的发展。例如布置任务:应用FrontPage软件制作个人网页,链入班级主页。在大多数学生基本完成任务后,从学生制作的网页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学生自己介绍演示,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发表意见、看法,实现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教师在此过程中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为目的,适当的引导讨论方向。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主动研究,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并通过师生交流的互动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学习,达到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实现学生主动发展的目标。

开阳县毛云乡中心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档案资料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教师:肖义文

以前我总得信息技术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上课时,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再照着“葫芦画瓢”。其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你还没有讲完,他就会操作了;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还没有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更有部分学生走神了,压根没有听见你在说什么。这种方法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以下方法可以尝试:

一、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则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学生对计算机早已有着浓厚的兴趣与神秘感,渴望更深层次的了解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幻想自己有一天能随心所欲地操作计算机,在计算机上作动画,上网聊天等等。信息技术课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今他们已梦想成真,终于能够直接动手操作计算机了,较多的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空间,这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好动心理。但是,如果课堂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是“学”跟着“教”走,只要“我说你做”就可开阳县毛云乡中心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档案资料

以了,而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仍按以前的做法,学生很容易在新鲜感和兴趣感过去之后产生枯燥的消极想法。所以在教学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学生们边学边练,很快就攻克了本节的难点。用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创设和谐氛围,保持学习情趣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

每班学生都在三十人左右,绝大部分同学上机操作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教师根本忙不过来,有时不免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同学的积极性,于是,在分组的基础上,我让几位先掌握的同学学当“小老师”,把他们分到各组去,这样即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压力,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因怕问老师问题而举步不前的现象,从而使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在这种分组情况下,教师并没有失去作用,我们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的计算机“特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同时,在同学互相辅导学习中增进了感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三、尝试以“任务驱动”的方法组织教学。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开阳县毛云乡中心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档案资料

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8.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八

信息技术五年级上第六课――“应用图片”

在本节课中,我的引导以及讲解过多,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想得少,说得少,这与我们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是不协调的。我是一个新老师,对于上课的时间以及节奏总是掌握不好,总是认为学生回答不上来问题所耽误的时间是一种浪费,所以对于新知识以及难题我总是不想让学生来回答,而是自己在上面讲解。其实,这是一种很错误的想法,第一,让学生说的过程中,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在脑海中整合的过程,这并不浪费时间;第二,学生回答问题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想问题并且进行表达,这样其他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第三,让学生回答问题可以检测他们的掌握情况,使教师心中有数。总而言之,让学生多想多表达,是十分有意义的,我以后一定要做到以学生为主。

应该更加入手的让学生进行自主式学习,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尝试操作”,自主探究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独立精神和协作品质。采用“任务驱动法”、“演示法”、 “半成品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学习的平台,使学生主动愉快的学习。运用图像、文字等多种媒体进行教学,吸引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提高教学效果。自主探究法、小组互助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互助的能力。模拟情境体验、感受,在模拟的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观,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9.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九

五年级的信息技术课最近开始学习了电子表格,说实话这种东西除了工作上的需要,一般人还真用不上,比如平时我们老师们除了统计考试成绩时候能用的上,其他方面用的几率太小了,但是却出现在了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课本上,而且还安排了好几个课时,真是匪夷所思。但既然课本上出现了,可能的确有他的作用,也许就是让学生初步了解部分办公软件的应用。

还好电子表格是我平时用的最多的办公软件了,但虽然用的多,也只是基础常用的功能用的比较熟练而已,要说所有功能全都懂,还到不了那个水平。再加上平时习惯使用Office20xx版本的各类办公软件,突然转为使用20xx版的,用起来就特别不舒服,好多按键自己还要找好些地方才能找的到,所以课前都会自己在教室的电脑上面操作一下,理清思路,万一上课的时候自己找不到那就尴尬了。

但电子表格对于学生来说确实没有多大的吸引力,面对这种条条框框的东西,好多学生上课时候听讲不认真,频繁出现上课交头接耳侃大山的。结果到练习阶段就不知道怎么入手了。于是最近几次课,我都会告诉学生稍后的练习我会检查,检查合格的话才能下课等等。但一旦把这种东西规定成了任务,虽然学生们练习的时候基本上能够完成布置的任务,但还是会扼杀许多孩子的积极性,有没有鱼和熊掌可以兼得的办法还希望各位能多提提建议。

10.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篇十

第1课认识画图软件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尽最大可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学生的热情高了,学习起来就比较轻松,上课的发言等教学行为也较放松,自然地就参与到了教学活动中来了。

但是本节课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学生自主练习时有个别学生把工具箱或颜料盒关闭了,不知如何打开工具箱或颜料盒。二是在这一节的课堂上,学生是很兴奋但还没有做到完全收放自如,对于课堂纪律的掌控我还需要努力去加强。

第2课《画规则的图形》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反思:教学导入可以出示图形或实物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些事物是椭圆形的、矩形的,便用学生思考更有利于学生创作。学生善于模仿,很容易因为老师的演示而产生思维定势,讲授“矩形”工具画小房子,只讲解矩形工具的基本功能,演示简单的图形的画法,要求学生用这些简单的图形组成他们想象中的房子,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学生创作中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利用“椭圆”、“矩形”工具创作出自己有创新的作品,在检测评价中鼓励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构思,学生之间互评说一说哪位同学的画最有创意?从中学到了哪些东西?那么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第3课《学画不规则图形》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在精心设计和全力上课后,比较满意的地方是:以游戏的方法导入,并贯穿课堂始终。

本节课是学习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并画出各种各样的的几何图形,能利用几何图形来创作自己的作品。考虑到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利用中国的传统游戏玩具“七巧板”来贯空课堂始终。

第一,因为七巧板是由七块不同形状、大小的几何图形构成都的,很适合做扩充教材。本节课是学习多边形工具的使用,而七巧板由七个几何图形组成,学生只要画出这些形状,基础上也就掌握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形成了操作技能。

第二,用七巧板做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以实物七巧板来拼一些图案,来吸引学生;再用任务驱动法,来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了,就可以画出美丽的拼图。

第三,用七巧板进行德育教育。七巧板能拼成1600多种图形,栩栩如生,形象逼真,赞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发扬传统文化。

第四,用七巧板来创作作品。学生容易创拼出自己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想象力。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设计的很美,但总有不尽人意。尤其是学生的创造环节。本以为学生的想象力丰富无比,可以想象出更加丰富的形象,并画出来,但由于教师的引导不到位和学生自身的技能没有熟练,创作的作品不是很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品没有主题。也有一部分学生的作品比较令我满意,很优秀。

第4课《图形的复制、旋转》

教学反思:

上课伊始,我出示《小鸡玩耍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应用“任务驱动法”要求学生仿制《小鸡玩耍图》。学生带着任务,有目的地探索图形的复制、旋转,通过自行探究、教师引导、相互交流,顺利地学习图形的复制、旋转的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巡视过程中个别辅导,因材施教,表扬、鼓励与引导相结合,保持并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在学生完成自己的《小鸡玩耍图》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继续探索创新,在实践中熟练,在探索中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在探索实践中熟练掌握了操作技能。最后,展示

学生的作品,使学生通过成功的作品,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逐渐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

教师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是学生的参谋,不仅要组织引导学生,更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承担的任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探究,是主体发展性课堂教学必须经过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亲历探究过程的中介和桥梁。在一个教学主题的开始阶段,教师要创设一个求知、探究的环境和氛围,激发起学生探求真知的愿望和热情,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实践操作是巩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习,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要学习的知识。要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时刻保持良好的学习心境,提供更多表达、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培养他们协作学习的好习惯;通过鼓励学生大胆操作实践,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进而在探索中创新,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手段之一。

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氛围,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自由创造的才能。教师和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育与活动环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创新教育的学习与活动,消除他们的胆怯和依赖心理。老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并为其提供创造的机会和条件。要多给学生提出问题、设置情境,引导他们通过自己思考、操作以及与他人交往获得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要给个性发展以宽松的空间。注重个别辅导,循循善诱地帮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注重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不断维护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新兴起的课程永远是充满幻想和求知欲的,因此教师就要不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勤学好问,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掘他们内在潜藏的无限创造力,相信学生的创造力,留多一点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实践、探索、创新,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6课:认识小海龟的教学反思

这是大部分学生第一次接触编程语言,程序设计语言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是否保持或增强了。Logo语言的基本作图功能很有魅力,在学生第一次接触计算机程序设计时,要充分利用活泼可爱的“小海龟”,通过运用“fd”、“bk”、“rt”、“lt”等命令,指挥小海龟画图,当屏幕上出现自己设计的图画时,会激发学生的愉悦心情,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在教学中采取“创设情景,激趣导入”——“传授新知,分析体验”——“游戏巩固”——“接受任务,合作探究”四个环节从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第7课海龟画旗帜[教学反思]

本课分为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主要是学习海龟右转、左转、后退的操作命令及其简单的综合使用方法。

本堂课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采取“任务驱动”、“ 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每个环节都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导入环节,利用海龟画出的各种美丽图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拓展练习,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创新思维不够,以后可以经常利用学科中丰富的内容,为学生展示一些新知悬念,让学生课课从电脑上有新发现、有新收获,让学生感受到电脑中所蕴含的知识、技巧真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探索欲,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新鲜感和兴趣感。第9课《海龟画多边形》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这节课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把学生探究、质疑、发现、研究等活动凸现出来,在教学中,倡导学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同时生生评价,自我评价相结合,为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给予孩子积极的评价,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展示学生作品,给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增强了学生自信心。通过本课学习,我发现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是无可限量的,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敢于积极探索问题。孩子们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今后的课堂中,因更多的放手,给他们创造更广阔的自由空间。

不足之处:应重视生成,提高应变能力

1、在绘制正七边形时,没有太扎实,学生按教师引导的方法绘制出正七边形后,教师让学生绘制出正九边形,学生仍然把小海龟的每次旋转的角度计算出来,而不是教师想象中的360/9。在这一环节中,如果我让学生绘制完正七边形后,再绘制正十七边形,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

2、在课堂结束,学生们说学会了正多边形的绘制方法。我想升华本课,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本意是让学生评价自己很棒,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更喜欢电脑等。但一个学生却说:我没什么感受。现在回想,这个地方处理不好。如果当时我让这名学生再看看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的进步,然后再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可能效果会更好。

第10课海龟画“田”字图教学反思]

其实本节课重点就是抬笔和落笔命令,只要方法讲清楚了,学生们就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一些练习的讲解(较难的)可以放在课后让他们自己练习。上课时多指导效果会更好。第12课海龟画彩色图形(教学反思)

1、作为一节单元复习课,教师首次尝试利用“学生调查问卷”的预设,从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出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薄弱环节和易错部分,再以“彩色世界”为切入点,作为复习课的主要内容。

2、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师采用“归纳命令”和“填色口诀”,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避免出错,也教会学生复习的方法。

3、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典型案例,做得好的展示表扬,给大家做范例;出错的让大家一起帮他找出原因,解决问题,共同进步。

4、在巩固练习中,教师选取教材中的某一练习题“三色灯”,适度放宽要求,目的是为了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使大家在练习中都有所收获,不会造成快的没事干、慢的来不及的被动局面。

5、本节课也暴露出很多不足:小奖品设置不够科学有效;学生的指法还需加强;调查问卷可以让学生直接上网独立完成;问卷题目的设置还需斟酌,加强针对性;各环节时间安排还应更加合理,教学总结不能缺少;展示外校学生的作品过于仓促,可以加以分析,便于学生课后拓展;小组合作没有很好体现,小班化的特点还需加强„„

第13课海龟画复杂图形教学反思

这里重复命令学生们刚刚吃透,紧接着就让学生们制作宝石花有点费力,要是用两课时效果就会很好,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积极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从而主动的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我打破了“教师先讲重复命令的功能和使用格式,然后学生套这一格式进行练习”的传统的教学方法,第14、15课教学反思

3、本节课基本上放手由学生自主探究、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和演示操作等,都是老师引导让学生动脑动手完成的,只要在操作中学生遇到困难我都及时通过板书向学生说明,然后再开始操作,集体练习操作,让学生个人上教师主机来给同学演示操作,提高大家的操作技能,很好地完成了每一个教学环节。

4、突出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的发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挖掘其潜力。在这节课做练习的环节中利用提问的方法,比如:在练习中想一想:用掌握的画正方形的方法能画三角形吗?怎么实现?这就是开动脑筋启迪思维。一个学生马上举手示意能完成。通过他开动脑筋输入Logo语言命令正确,小乌龟完成了三角形的操作,尽管命令写的繁琐,毕竟完成了操作任务。最后,我也很激动让全班同学掌声鼓励他。实际上这是下一课的Logo语言新命令HOME(回家)意思是让小乌龟回到了母位。对于信息技术课来说,学习方法很多,尽管用的命令不同,只要正确,就是创造性地发挥,因此也引其他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大家都做到了这点,对课堂教学是非常有利的。老师在课堂中就要激励学生敢于动脑敢于实践,这也是主动探究知识的良好体现,应当鼓励。在课堂上形成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创设这种学习氛围,有利于营造必要的情境,更加唤起求知的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本课不足之处:练习对个别学生定位太高,学生都有差异性,只要有小小的进步都要给予鼓

励。尊重了学生,课堂和谐。

11.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大全) 篇十一

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小学课程有所不同,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下是我对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些做法:

一、“先学后教”,巧用兴趣

学生对计算机早已有着浓厚的兴趣与神秘感,渴望更深层次的了解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幻想自己有一天能随心所欲地操作计算机,在计算机上作动画,上网聊天等等。信息技术课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今他们已梦想成真,终于能够直接动手操作计算机了,较多的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空间,这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好动心理。但是,如果课堂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是“学”跟着“教”走,只要“我说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仍按以前的做法,学生很容易在新鲜感和兴趣感过去之后产生枯燥的消极想法。所以在教学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学生们边学边练,很快就攻克了本节的难点。用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助手帮忙,促进和谐。

学生人数虽不算多,但绝大部分同学上机操作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教师根本忙不过来,有时不免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同学的积极性,于是,在分组的基础上,我让几位先掌握的同学学当“小助手”,把他们分到各组去,这样即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压力,也使“小助手”们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因怕问老师问题而举步不前的现象,从而使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同时,在同学互相辅导学习中增进了感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三、明确任务,探究新知。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不仅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探索欲,而且保了持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新鲜感和兴趣感。

上一篇:初三上册历史重点有哪些下一篇:学生我的成长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