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党群联络站”密切党群关系

2024-10-16

建立“党群联络站”密切党群关系(共10篇)

1.建立“党群联络站”密切党群关系 篇一

20xx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鹿寨县创新实施党建项目化管理工程,通过课题化、工程化、清单化、立体化的“四化”工作法,将党建项目融入农村经济发展、脱贫攻坚等工作中,累计投入专项扶持资金20xx多万元,打造党建项目69个。

“课题化”确定实施项目。将农村党建项目分为富民强村、美丽乡村、文化兴村、和谐家园、内力提升5大类近20个参考方向,并对有党员参与的项目适当倾斜。由各乡镇党委根据群众意见和发展实际,确立党建工作项目申报方案。由县委组织部开展实地走访,采取查资料、访群众、发问卷等形式,科学选题、精准立项,并与各申报单位签订落实项目责任状,确保项目选有方向、定有标准、干有目标。

“工程化”推进项目建设。党建项目立项后,各乡镇党委建立“五个一”工作机制完善项目方案,即一个项目由一名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包挂、一名组工干部联系、一套工作方案保障、一个党建示范点承接、一个协作单位配合;采取“五定”措施推动项目实施,即定事项、定目标、定人员、定责任、定时限;定期向县委组织部反馈项目进度、问题和总结。县委组织部根据反馈情况,结合基层党建工作督导机制,整体联动推动项目规范管理。

“清单化”核验项目成效。通过清单化方式把组织工作目标、节点把控、跟踪反馈、责任落实等有机结合,实现既注重实效,又兼顾过程,定量与定性相统一。采取“五查两访一评”办法,即查档案资料、查保障措施、查任务落实、查问题短板、查后续安排,访参与党员、访受益群众,列出核查清单,组织党员群众对本年度建设项目进行分类核查,对照历年建成使用项目情况,全面客观评价项目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综合效益。

“立体化”宣传党建品牌。利用标语、公开栏、信息网络等宣传媒介,广泛宣传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实绩,赢取广大党员及群众的认同、支持和参与。注重发挥示范效用,优中选优,选择有代表性、可复制、可推广的项目经验,如“党员帮扶带动提升?桑蚕养殖科技含量”党建项目化工程等,以经验交流会或现场观摩会等形式在全县推广、向上级推荐。

2.密切联系群众 改进党群关系 篇二

关键词: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法;改进党群关系

一、要充分认识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目的意义

要更好的做到密切联系群众,首先要认识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加强和改进各级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关系,有利于调动职工参与矿井改革发展、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矿井安全、稳定、科学发展。全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平煤股份十三矿党委积极探索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方式、方法,通过上党课、举办党员干部培训班等形式认真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充分认识密切联系群众的目的意义。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感情上更深地融入职工群众,在生活中更多地贴近职工群众,在工作中更好地服务职工群众,不断增强奉献意识和服务意识,改进党群关系。

二、要建立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方法

要更好的改进党群关系,进而克服党员干部作风上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必须构建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平煤股份十三矿党委为进一步改进党群关系,结合单位工作实际制定“五六七八”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工作法,明确了各级党员干部的工作方法及内容。一是普通党员要做到“五及时”。即:及时向职工群众传达党组织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及时对身边出现思想波动的职工进行谈心;及时将职工的困难向组织反映;及时将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组织;及时制止身边的违章行为,做到党员身边无“三违”。二是副科级以上中层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开展“六必访、七必谈”工作(“六必访”:婚丧嫁娶必访,家庭发生矛盾必访,生病住院必访,家庭有困难必访,缺勤旷工必访,本人和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必访。“七必谈”:职工思想波动必谈,受到批评处分必谈,人际关系紧张必谈,工作变动必谈,新职工入队必谈,完不成工作任务必谈,发生“三违”必谈)。三是副总师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八个一”。即:每月至少参加一次所包单位班前会或班后会;每月至少深入一次所包单位的工作现场;每月至少与职工谈一次心;每月帮助职工群众解决一件实际问题;每季度结合自身岗位为所包单位职工上一堂形势任务教育课;每季度至少参加一次矿组织的义务劳动;每季度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并至少撰写一篇调研报告;每半年至少走访一次结对帮扶对象。

三、要建立推行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法的措施

密切联系群众是否能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推行,必须有强力的措施支撑。平煤股份十三矿党委为大力推行“五六七八”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法,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工作督促机制。一是由矿组织干部科负责,在普通党员中推行“五及时”,日常指导各基层党支部督促本单位党员按照“五及时”内容认真开展工作,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党员(安全)责任区”活动考核范畴,健全党员“五及时”工作台账。同时,建立考核制度,将此项工作纳入月度考核,每月对未认真落实“五及时”的单位进行处罚;二是由组织干部科、宣传科负责对副科级以上中层党员干部开展的“六必访、七必谈”工作进行月度考核。对未认真落实“六必访、七必谈”工作的单位进行处罚。三是由组织干部科牵头,纪委、办公室参对副总师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的“八个一”工作进行考核,对未完成“八个一”工作的党员干部,每缺一项罚款500元。

四、要严格落实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法

密切联系群众的效果好不好,关键在于工作落实上。平煤股份十三矿各级党员干部为进一步改进党群关系,自建立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工作法至今,按照“五六七八”工作法要求,认真开展“五及时”和“六必访、七必谈”及“八个一”等工作。基层党支部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建立普通党员的“五及时”工作台账和副科级以上中层党员干部的“六必访、七必谈”工作台账,并制定相关促进工作机制;矿副总师级以上党员干部建立“党员领导干部结对帮扶”对象,每年至少两次对其进行帮助,初步形成了各级党员干部的密切联系职工长效制度。

一年来,平煤股份十三矿党委在全矿党员干部中推行“五六七八”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工作法,使党员干部进一步掌握了贯彻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提高了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与职工群众同甘共苦的自觉性增强了、感情更深了。同时职工群众也普遍感觉到,接地气、办实事的党员越来越多了,能掏心窝子说话的党员越来越多了,形成了党员干部作风扎实、矿井安全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3.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思考 篇三

(任金梅)

党群干群关系是我国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一对关系。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和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建党90年来,我们党带领广大群众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成功的致胜法宝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当前,党群干群关系总体上是健康和谐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矛盾。要正视这些问题和矛盾,采取有效方法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一、当前党群干群关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党群干群关系的特点。一是面上和谐,点上复杂。从大方向上看,群众对我们党是衷心拥护、高度信赖的,党群干群关系始终是融洽、和谐的。但是从微观来看,在局部地方、特殊时期、特定环境和具体工作上仍然存在疏远、紧张甚至冲突的情况,人民群众对一些具体问题、政策措施、干部个体等方面,则较多地存在不理解、不信任、不融洽等现象。二是中央获肯定,基层有杂音。人民群众对中央制定的诸如减免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等惠民政策给予了高度评价,但是对这些政策在基层的贯彻、执行和落实,却存在“中央政策好,中间有截留,基层多走样”的不满和忧虑,甚至一些群众的利益诉求未得到合理或及时解决,出现了集体上访、越级上访、跨区域串联上访等,个别地方因处理不当还发生冲突。

二、党群干群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诉求畅通机制与群众诉求愿望间产生不协调发展态势。干群

二、我们党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历程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同时,也奠定了党同人民血肉联系的坚实基础。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继续巩固和发展了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党领导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党群干群鱼水深情得到恢复和加强。

纵观90年来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对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认识都是清醒深刻的、行动都是一以贯之的,这也是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原因。从90年的生动实践中,可以得出我们党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基本经验:一是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二是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的机制制度。三是必须始终坚持加强作风建设,以优良的作风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四是必须始终坚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决清除腐败这个脱离群众最大的危险。五是必须始终坚持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带动全党上下形成密切联系群众的良好风气。

三、正确分析党群干群存在问题的原因

1.认识存在偏差,距离疏远情感。“办公条件越来越好了,但群众办事却越来越难了;高速公路越修越长了,干部和群众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手机汽车越换越高档了,干部和群众的联系却越来越少了……”这句顺口溜,虽然多少有些夸张的成分,但也从某种程度上道出了干群关系。一方面党群干群之间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较大分歧和差距,群众意愿和党的意图、干部的工作指导思想之间还很难达到有机统一;另一方面,干部在政治资源上、社会交往上和经济收入上与普通群众拉开了距离,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处在弱势的群体与干部缺乏感情上的认同,干群之间的感情也渐渐疏远。

2.基层组织难以作为或无所作为。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入,基层组织对群众的管理职能逐步淡化,而服务群众的职能却日益增多,这种“有职无权”的状况,不仅削弱了基层党员干部工作的积极性、能动性,也使他们感到“有心无力”,造成缺位失位。再加上少数干部宗旨意识淡薄,不关心民情民生,漠视群众疾苦的不作为行为,造成一些群众对基层党组织产生了信任危机。

3.社会思想道德教育滞后。长期以来整个社会思想道德教育的滞后和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部分群众素质较低,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大局意识、法制意识淡薄,个人主义、私利观念严重。这也是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和矛盾增多的重要原因。

四、新时期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思考

创新观念 胡锦涛同志多次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把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当做执政用权的第一信号,及时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紧迫的问题,切实把群众的每件小事都办实、办成、办好。一要打造零障碍沟通平台。我们要通过“评议、听证”、“公示公告”、大众传媒和文化娱乐活动等方式,拓宽民主渠道,密切党群、干群双向交流,实现“官意民心”高度契合。二要构建零角度服务理念。要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生产生活难点热点问题,提供“信得过”服务,以诚换心,以服务换情针,对不同群体进行个性化的释疑解惑,防止和克服思想教育“一刀切”。三要创设零距离组织体系。要借助网络平台使基层组织和党员向社会各种组织、群体渗透辐射,拓展工作渠道,直接融入群众组织、社会群体及社区单位之中,听民声,动真情、办实事。

4.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工作汇报材料 篇四

__乡地处城郊,交通便利,信息发达,群众思想活跃,社情民情较为复杂。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做到亲民、爱民、富民,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摆在突出位置,创新载体,多措并举,构筑起融洽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有力地促进了全乡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现将有关情况汇

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始终坚持深入群众,不断转变工作作风

我们结合“三个代表”学教、先进性教育、思想作风纪律整顿等活动,创新载体,在党员干部中掀起争当“七个员”的活动,要求广大乡村干部当好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员、科技致富的信息员、产业发展的技术员、招商引资及工农业产品的推介员、公益事业的组织员、党委政府与群众感情的联络员、纠纷矛盾遗留问题的调解员,在广大乡村干部中大兴察民情、说实话、办实事之风。

(二)始终坚持突出发展,不断改善群众生活

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兴工富乡”发展战略,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以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改组、改制、改造乡村集体企业。加强引导和管理,巩固发展原有企业。大力招商引资,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兴办工业企业。工业经济的发展也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提高了农民收入。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围绕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通话、通路、通电等实际问题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争取上级投入,引导和发动群众大兴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

(三)始终坚持依法执政,不断健全民主管理

我们从实际出发,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大力推广“民主执政”,构建和谐__。一是狠抓政务、财务公开,切实维护群众的知情权;二是认真落实村民自治,保障群众的参与权和自我决策权;三是尊重民意,维护群众的选举权;四是接受监督,维护群众的监督权。

(四)始终坚持反腐倡廉,不断纯洁干部队伍

我们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达到群众满意、组织满意的效果。一是加强教育,构筑廉洁自律的思想防线。狠抓对乡村干部的学习教育,使反腐倡廉、廉洁自律入脑入心,让每一名党员干部警钟长鸣。二是加强管理,构筑遏制腐败的制度防线。积极完善制度,有效加强管理,防止滥用权力、贪赃枉法等腐败问题的发生。三是加强监督,构筑整体监督的社会防线。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以及群众监督的作用,建立举报机制,调动全社会参与反腐败的积极性。

二、初步成效

以“七个员”为主的一系列活动及卓有成效的多项措施,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有效地促进了全乡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改进了作风,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

几年来,全乡的农业特产税未按人头摊一分钱到农民,村级转移支付、社会保障资金、弱势群体的照顾坚决到位,五保户生活费、医疗费乡按标准足额发放到人,取得了群众对党和政府工作的认同。2003年8月1日凌晨,韶山灌渠长丰支渠垮堤50多米,我们全力以赴,冒高温、顶酷暑、白天晚上连续工作,在市政府和水利局的支持下,需要5天的工程3天就完成了,使面临旱魔威胁的2000多亩禾苗得到了及时灌溉,群众赞扬不已。2004年除夕夜,横洲村两台变压器烧坏不能供电,全村一片漆黑,群众心思可想而知,我们及时报告、协调。在市政府领导及市电力局的亲自参预下,我们组织干部群众紧张奋战到深夜11点,换好了变压器,送去了光明,让群众欢度除夕,喜迎新年。2005年6月1日的洪水,根据天气预报,我们及早部署,5月31日就组织全体乡村干部上涟水河堤巡查、处置问题,比水府庙水库打开所有闸门提前24小时工作到位,从而把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心里装着群众,就能时刻想到群众,为群众谋利、办实事。几年来,我们通过各种途径,争取各级支持,33个村已有29个村基本完成了农网改造;通乡公路硬化8公里,村级道路硬化30公里。节水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湘潭__两级建整扶调工作、小康示范村建设、能源项目沼气池建设,等等,全乡共争取投入2000多万。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只要我们真正为群众办实事,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工作就能取得实效。向韶村1组1996年责任制调整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落实,我们组织专门班子,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真心实意地帮他们克服重重困难,解决各种困难及矛盾,经过1年多的努力,终于在2004年4月把责任田分好到了户。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不仅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让人民群众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实惠,而且更加密切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政通人和,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发扬了民主,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

各村都订立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组工作管理办法,并落到实处,定期搞好村务、财务公开,如新塘等村村级财务和管理办法就是,村主任当出纳管现金,资金怎么用,用多少,村委会提出方案由村财务清理小组按权限凭发票审核签字报销,大额开支则要经过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改变过去由干部说了算的做法,让村民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在修建公路及兴办其他公益事业时,都由村民推荐成立领导小组,并保证其中有一定的村民代表或党员。领导小组中的干部负责组织指挥、协调矛盾、解决问题、提供服务,即“干部管事”,领导小组中的村民代表或党员的主要职责是代表群众管钱、管物、管账,即“群众管钱”,使群众在管理中发挥了难以想象和不可替代的充分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桥村村道的硬化就是按这一模式运作的,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响和社会效果。2005年的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乡党委严格依法依程序,根据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周密部署,认真组织,33个村全部进行了直接选举,在要求严格、竞争激烈、情况复杂的状况下顺利完成了任务。花亭村是皮革工业园所在地,工农关系一度紧张,实际问题未予解决,村民对村级财务反映强烈,竞争气氛又相当浓厚,选举难度可想而知。乡党委政府认真把握,循序渐进,先落实财务清理,再做好群众工作,历时整整半年。5月底启动选举后,所有乡干部又全力以赴,到全村家家户户上门宣传、发动3次以上,使群众积极参与,连80多岁的老人都不让人代写,非要自己填写选票,在厂打工的人全都请假参加投票,参选率达到了98,所有参选候选人得票全部过半,一选即成。工作到位,群众非常中意自己选出的人,纷纷表示乡党委政府公道,为他们村做了一件大好事、大实事。通过民主执政的推广和实施,现在,我们__乡的民主气氛较为浓厚,民主决策、民主管理逐渐普及,人民群众的主人翁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三)促进了工作,各项指标明显增长

目前,全乡共有工业企业107家,初步形成了铸造、皮革、电工电器、食品加工、建筑建材五大支柱产业,构成了初始的工业发展格局。工业产值逐年上升,财政税收稳步增长,国地两税从2001年的480万,增长至2002年620万、2003年730万、2004年1003万,突破千万大关,2005年更是历史性地达到1315万。工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通过几年的结构调整,全乡形成了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小水果基地、大棚菜生产基地、特种水产品养殖基地、冬季白菜苔和韭菜生产基地以及黑山羊养殖基地,以基地带农户,以基地促开发,以基地联产业,农村经济呈现出勃勃生机。工业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农村城镇化,现在全乡工业企业基本布局在以长丰为中心、半径2公里的区域内,工业的集聚无疑为城镇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与前提,而随着城镇功能的不断完善和强化,又将对工业的发展、提升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形成工业带动城镇、城镇提升工业的良性互动。

5.建立“党群联络站”密切党群关系 篇五

新年伊始,江滨社区党务公开工作在2009的基础上,继续做好每一件为民办实事、各项活动信息的公开工作,如:今年1月份,临近春节,社区干部积极筹措资金,到困难家庭助贫,到贫困党员家中慰问。春节前夕,社区干部参加全镇大扫除,清理垃圾死角,并召集辖区内的中学生一起参加劳动,体验社会实践活动。又如:社区党总支于古历12月23日举办一年一度的春节党员团拜会,全体党员欢聚一堂,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

社区开展的各项活动都与居民群众息息相关,我们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公布于众,增进了社区与民众的关系,充分发扬党的基层组织为民服务的光荣传统,同时提升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度。

6.在“两个六点半”中密切党群关系 篇六

“两个六点半”;群众工作;创新

面对上海郊区农村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金山卫镇党委建立健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制度,以“修复鱼水之情,密切党群关系”为主题,以“两个六点半”为载体,主动适应群众作息习惯,主动占领宣传引导群众工作阵地,探索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金山区委因势利导,成功将这一先进工作法在全区124个村全面推广,取得良好成效。

一、探索背景

时代的前进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作为精神动力,更需要党员干部能够及时有效地深入群众、面对群众、服务群众。面对纷繁复杂、日新月异的社会变迁,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形成多样化的局面,党组织如何对农村社会主流思想文化进行有效引领,是一个回避不了的现实话题。实践中,农村社会往往存在以下几个亟需关注和解决的倾向性问题:

一是宣传教育的方法和效果日渐式微。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村居民的物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党在农村的宣传思想教育效果越来越弱。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传统宣传手段不断被弱化或挤出,纸质媒体订阅数量越来越少,从前农村里的大喇叭早已告别了电线杆;另一方面是不少农村基层干部不会用或不善用现代宣传手段,而许多农村居民不会用或舍不得用网络电脑等,依然依赖电视获取信息。此外,由于缺乏做群众工作的有效方法和机制,也往往导致基层干部缺少主动面对群众的勇气。

二是群众对组织的依存度逐步减弱。过去,农村的生存环境相对闭塞,群众的生产、生活大多依赖于农村基层组织。而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化,一方面土地流转驱使劳动力不断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逐步向去农业化转变。另一方面各类服务惠民政策呈现透明化、刚性化,各类村务的公开透明,使广大村民不去村委会也能了解各种涉农信息,由此导致农村群众对于组织的依存度越来越低,村民与组织的密切关系逐渐淡化。

三是城镇化导致交流沟通越来越少。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导致人口快速流动,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村民外出务工,并将家安在城区或市区,尤以年轻人居多,而留守的则以中老年人为主;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导入,在农村租房的人不在少数。无论对搬走的农村人、留守的中老年人、住进农村的外来务工人员,还是动迁安置后的小区居民,周围的陌生人越来越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则越来越少。这种现象,在农村动迁小区、农村社区也普遍存在。

四是村干部工作方式有机关化的倾向。“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当前,村委会已俨然成为庞大网络化社会治理的基层终端,大量的社会治理台账数据要求网上上报,让村委会的工作变得日益繁重。村两委班子人员有限,不少还居住在镇上、城里,和机关干部一样,早出晚归。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村委会需要解决农村群众和村集体的实际问题,然而机关化的工作模式导致村居干部无暇接触群众、了解民情。

上述四方面问题,让群众和基层党组织的感情距离变远,让群众和党组织的心理距离变远,让各种政策和群众的结合度变低。但是,农村社会依然是“熟人社会”模式,拥有相对稳定的人口结构和固定的聚集场所是农村社会的一大特点,而茶馆和广场(晒谷场)正是群众最集中的区域,早晨六点半和傍晚六点半是村民们交流互动的固定时间。可是,如果不进行正确引导,两大场所也会逐渐失去其原本的功能,往往会成为非法传销活动点、赌博迷信滋生点和群众牢骚聚集点。

有鉴于此,金山卫镇对原有的35家茶馆和30个晒谷场进行柔性改造,在群众牢骚最多的地方开展工作,打造茶馆、广场“两个六点半”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载体和思想宣传工作阵地,寓群众工作于群众喜闻乐见的乡村场所,使其成为集教育宣讲、民情沟通、为民办事、健身娱乐、放松休闲为一体的多元化平台。

二、主要做法

金山卫镇党委以“修复鱼水之情,密切党群关系”为主题,确定2013年为全镇的“党建工作年”,将“两个六点半”作为其重点项目进行实施。在总结塔港村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从规范管理、打造队伍、引导服务、创新方式、完善制度等五方面下功夫,确保“两个六点半”、两大阵地有效发挥作用。邻里纠纷、困难诉求、建议意见等通过茶馆、广场得到反映,均能及时反馈或解决。一年来,全镇14个村有效解决各类纠纷648件,对化解矛盾源头、舒缓村民情绪也起到积极的作用,达到“大事化小事,小事不出村”的良好效果。

一是以完善自治管理模式为目标,因地制宜强化阵地建设。开展“两个六点半”阵地建设的最终目的在于恢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自治功能,密切党群关系。围绕这一目标,金山卫镇从组织、引导、教育和服务四方面下功夫,加强两大阵地的硬、软件建设,确保其成为有效沟通、解决矛盾纠纷、传达政策方针、收集意见建议、评议村务工作、开展文化活动的有力抓手。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拓展”的工作思路,制定“六进茶馆”和“八个一”广场工作标准。“六进茶馆”,即图书报刊进茶馆、宣传宣教进茶馆、民情沟通进茶馆、调解娘舅进茶馆、远程教育进茶馆、评议公示进茶馆。“八个一”广场,即一个场地、一个领舞台、一排露天座椅、一套灯光音响设备、一个宣传栏、一名领舞人员、一名管理人员、一名轮值干部。自从有了“六进茶馆”和广场舞这“两个六点半”的群众工作阵地,村民之间的沟通交流频繁起来,打麻将和打牌的村民少了,邻里关系更和睦了,家庭矛盾少了,大大降低了镇村干部的工作难度,进一步提升了和谐稳定、乡风文明的群众自治效果。

二是以基层队伍建设为抓手,发挥农村骨干“末梢畅通”作用。金山卫镇各村结合自身实际,成立了由村干部、老干部、分支部书记、党小组组长、医务人员组成的宣讲团,定期在茶馆进行政策宣讲,内容涵盖法制宣传、形势教育、村务工作、新闻趣事、医疗保健、生活常识、食品卫生、交通文明安全等,都与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息息相关;充分挖掘民间才艺达人,组成文艺小分队,定期送文化进阵地;积极发挥退休老党员、老教师、老军人、老模范的余热,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和“老娘舅屋里厢”信访调解协会,收集意见、排查矛盾、调处纠纷;充分发挥农村“三支队伍”(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妇女小组长)作用,通过宣讲,第一时间将区镇政策精神传达下去,避免误解,争得理解,也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直接面对村干部的机会,打通沟通渠道,畅通“神经末梢”,有效地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注重引导和服务并举。镇党委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在茶馆中设置文化角、报刊角、图书电影角,特别是将村会议室里使用率很少的报刊、杂志、书报架、远程教学站点等,迁移到茶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做不做、议一议,好不好、评一评”为抓手,引导村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抒发己见,积极参与村务管理及时解决村民需求;利用茶馆、广场这两个平台,动员调解工作室的专职调解员和村民志愿者,在开展活动、日常交流过程中,及时捕捉群众关心的问题、关注的话题,将隐形的、潜在的矛盾遏制于萌芽状态,将现有的、趋于激化的纠纷在工作时间之外、以柔性的方式予以解决,从而使村干部能够脱开手,抓好村级经济建设。通过“做不做、议一议、好不好、评一评”为抓手,引导村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抒发己见,积极参与村务管理及时解决村民需求。

四是以喜闻乐见为追求,采用灵活多样的宣传教育方式。针对宣传思想工作“不接地气”的问题,金山卫镇党委不断探索用群众的话语形式娱乐方式,一改说教、灌输的宣传方式,以茶馆为主要阵地,开展寓教于乐的宣教活动。各村先后建立起了以村干部、老党员为主体的宣讲志愿者队伍,偶尔还邀请枫泾镇的“故事大王”唐秀芳来宣讲,所讲的内容涵盖了国家政策、安全、卫生、健康知识、法制等诸多方面。如今,每天早上六点半相约茶馆听宣讲,也成为许多村民的好习惯。镇党委还定期在茶馆、广场举办专题讲座、知识竞答、《田山歌》广场舞比赛等,宣教的内容紧贴村民实际。全镇14个村先后举办各类活动1200余场,形成“康馨舞蹈队”、“星火廉政宣讲团”等50余个社区文化团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村民文明素质。

五是以务实管用为根本,完善群众工作制度。一是形成了专门的配套制度。村层面,成立了以党总支书记为组长的“两个六点半”工作领导小组,本着务求管用,方便易行的原则,制定工作实施标准,健全长效管理机制;镇层面,“两个六点半”被纳入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实事项目,确保了工作有人抓、管理有人盯。二是确保了现有制度的执行效率。由于“两个六点半”工作延伸至8小时以外,镇村干部渐渐形成了“朝五晚九”的工作习惯。原先占用工作时间的一些调节宣讲工作,在“两个六点半”里得到了化解,从而也保证了“八点半”之后的工作效率。同时,在“两个六点半”里收集的意见建议,往往为村两委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了思路和借鉴。镇上的党员干部,也结合分管的条线工作,定期到茶馆、广场开展工作。不少村干部都说:“两个六点半”,保证“八点半”。

三、工作启示

“两个六点半”群众工作法是新时期农村工作的思路创新、方法创新和制度创新。概而言之,其特征主要体现在“准、好、实”三个方面:一是理念准。变坐等群众来找干部的传统习惯为干部主动去找群众,通过组织、引导、教育、服务四个方面的工作内容,化被动为主动,使得党员领导干部更接近群众、更好解决问题。二是形式好。茶馆和广场两个阵地建设,把过去固有的场所通过细微、柔和的方式加以改善和利用,潜移默化地引导老百姓形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而这也是顺应了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需求。三是效果实。将党的工作和人民的生活、自我素质的提高紧密相连,使理论宣传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两个六点半”工作法是金山区构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重要形式,在全区得以推广以来,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方便走进百姓、愿意参与沟通、更加贴近群众,村民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以持续、健康、有序的推进。从全区实践过程来看,主要体现出以下“四个新”:

一是“两个六点半”是新时期群众工作方式的新探索。“两个六点半”打破工作时间、地点的局限,化被动为主动,利用休息时间深入群众集聚场所,通过喝茶、跳舞、聊天的形式,增加干部和群众、村民与村民间交流沟通的机会,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群众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参与、沟通和协商过程中聆听群众观点、体现群众声音,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涌现的先进方法。

二是“两个六点半”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阵地。“两个六点半”把农村原来的一些场所加以改善利用,以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形式传导着社会正能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阵地上认知、传承和践行,在春风化雨中让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牢牢占领乡村社会,并渗透到为民办好事、办实事中。“两个六点半”的有效宣讲和引导,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改革发展所带来的实惠,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三是“两个六点半”是深化党员群众创先争优的新载体。“两个六点半”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群众,让广大党员干部和一些乡村能人、社会贤达、热心人士有了服务群众、回报社会的平台。若干本村本土出生的企业家,通过提供茶叶、捐献桌椅、茶馆慰问等形式,反哺家乡;一些热心人士通过接触、交往,共同开展兴趣活动,成立了各类活动团队,凝聚起了周围群众;不少镇的党委书记也经常一大早就光顾茶馆,和农民群众一起聊天,“化干群关系为茶友、舞伴关系”,在家长里短中拉近干群距离、融洽党群关系,也进一步带动了干部作风的有效转变。

四是“两个六点半”是创新乡村治理的新路径。“两个六点半”为村民与村委会、镇政府之间搭建一个良性互动的公共空间,便于相互沟通、理顺情绪,易于形成团结协作、建设美好家园的共同愿景。通过“六进茶馆”,使得党务公开、村务公开更为透明,还往往倒逼村干部形成民主决策的思维模式。“村里的事让村民议一议”,在茶馆里摆“龙门阵”,已成为村干部开展重要工作之前的必修课。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也锻炼培养一批会做、善做、能做基层工作的干部群众,加强了基层工作力量,进一步提升了党领导下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水平。

作者程艳为金山区委党校教师;朱瑛为金山卫镇党群办主任;陈勇为金山区委组织部组织二科科长

7.建立“党群联络站”密切党群关系 篇七

王永泉

内容提要新形势下党群干群关系至关重要,党群干群关系密切与否直接关系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目前,从总体上讲,党群干群关系的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党员干部能够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团结带领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党员干部同群众的关系处理得不好,致使党群干群之间的亲密感情变得生疏起来。新时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必须要加强学习和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坚持群众路线,改进工作方法;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廉洁自律,做个好官。

关键词群众路线 党群关系 干群关系,“四风” “中国梦”

新形势下党群干群关系至关重要,党群干群关系密切与否直接关系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正如总书记讲的“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

当前,全党自上而下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解决突出问题,保持清廉本色,使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对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纯洁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性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

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传家宝。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总结党执政的经验时指出:“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从党员队伍的组成看,他们都是群众中的优秀分子,来自群众之中;从我们党从事的事业看,一切工作都是为了群众,没有党的私利;从党依靠的力量看,每项工作,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

(一)党90多年的光辉历史,就是一部密切联系群众不断取得胜利的历史

在这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党取得的每一个胜利都与人民群众的支持分不开。人所共知的延安时期,与当时蒋介石所控制的大城市相比,延安在山沟里,穷得不得了,但是大批人才越过几道封锁线跑到延安。著名的人物有丁玲、郑律成、冼星海、聂耳、艾青、萧军、1

萧红等。当时有评论说,延安不仅是共产党的根据地,也是中国的一大文化中心,这就是共产党的吸引力,因为她代表了抗日救国的正义事业,代表了人民群众的给本利益。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陈毅元帅曾深情地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区人民用独轮小车推出来的。张学良将军晚年在分析国民党打不过共产党的原因时谈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国民党缺乏信仰,国民党不得民心,把老百姓逼得都当共产党了,老百姓和共产党站在了一起,国民党就陷入了被动挨打的汪洋大海之中。实践反复证明,什么时候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干群关系密切,我们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群众路线执行得不好,党群关系受损害,我们的事业就遭到挫折。邓小平在分析“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时,认为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背离了群众路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要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党的执政地位能不能得到巩固,党和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赢得人民群众最广泛的认同。党的十八大顺应人民的新期待,将开展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写入报告,可谓恰逢其时。现在,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正在轰轰烈烈的有序开展起来,总书记的讲话更是深入人心。

实践证明,不管是取得执政地位还是巩固执政地位,党群干群关系都是最终决定的因素。

(二)国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兴衰成败的教训提醒我们必须密切联系群众

前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执政70多年。但执政以后,逐渐脱离了群众,同时也逐渐失去了民心。

苏联共产党党员人数曾达到1900多万人时,混入了太多的投机分子。他们入党的原因不是信奉马列主义,而是渴望荣华富贵;入党的目的不是在人民当中起到表率作用,而是谋得一官半职。党和国家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他们却袖手旁观,甚至落井下石。

1989年10月,苏联一个社会机构曾经进行过一次抽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苏共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的竞占85%!脱离群众,背离民心,这样的政党垮台是正常的,不垮台反而不正常了。

再说东欧的罗马尼亚,罗马尼亚共产党领导人齐奥塞斯库大搞家族统治,他的亲属大都担任要职,每当重要集会,主席台上就座的既有老两口,又有小两口,还有其他亲属,这种政治上的腐败严重脱离了群众,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反对派正是利用人民群众对党内现象的不满,步步紧逼,最后夺取了政权,齐奥塞斯库夫妇逃出首都后,四处寻求庇护,然而四处碰壁,最后,被一个地方的民兵抓获,交给了军方,夫妇双方被判死刑,执行了枪决。苏联和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衰亡,政权丧失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党群干群关系的紧张是导致共产党垮台,政权丧失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苏东的教训充分说明党群干群关系是执政党的生命。

相反,古巴共产党政权坚如磐石,压而不垮?其原因就是古共坚持革命的理想和信念不动摇,坚持党的宗旨,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不动摇。古巴共产党提出的要“建设一个钢铁般的坚强的党”,“古巴宁可沉入大海,也决不改变航向”的响亮口号非常鼓舞人心。

(三)密切联系群众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

对于执政党来讲,没有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党的政治理念、路线方针政策就得不到认可和实施。同时,党群干群关系出现了问题,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据有关部门统计,当前,全国上访案件中70%—80%是由党群干群矛盾激化引起,部分地区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已是不争的事实。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群干群关系就是我们共产党执政的基础,这个问题如不能有效解决,将动摇我们的执政地位。

二、党群干群关系的现状及党群干群关系疏远的原因剖析

(一)党群干群关系的现状

目前,从总体上讲,党群干群关系的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党员干部能够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而团结奋斗。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党员干部同群众的关系处理得不够好,致使党群干群之间的亲密感情变得生疏起来,在一些地方,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鱼水关系、水乳关系、土壤与土地的关系,开始变成了“蛙水关系”、“萍水关系”、“油水关系”,甚至是“水火关系”。众所周知,近年来,国内一些地方接连发生一些重大群体性事件、重大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事故,在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大案要案也屡见不鲜。

(二)党群干群关系疏远的原因剖析

党员干部同群众之间关系出现的各种问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宗旨观念淡薄,理想信念动摇,缺乏公仆意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永远不变的宗旨。在我国,党员干部是公仆,是人民的勤务员;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仆为主人服务,天经地义,是应尽的本份。但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却颠倒了主仆关系。有的党员干部不清楚自己手中的权力是谁给的,有的党员干部对群众感情不深,甚至冷漠无情,对群众的疾苦、群众的呼声不闻不问,熟视无睹。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一些党员禁不住诱惑,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有的认为,现在发展市场经济,讲理想不如讲实惠。有些党员干部,讲到理想信念,就觉得虚无缥缈,理不直,气不壮。

王伯祥之所以离开县委书记岗位18年,人们仍念念不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坚信:老百姓的事情比天大,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杨善洲之所以能做到坚守一辈子,就在于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信念从未发生过动摇;一代医学宗师吴孟超九十高龄依然站在手术台上,他恪守的就是这样一个信念。

2、不重视政治理论学习

这些年党中央一直非常重视政治理论学习,但部分党员干部并没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把理论学习和改造世界观看成业务工作的附属品、点缀品,看成软任务,说的多,做得少,口口声声说要加强学习,可在实际上却始终静不下心来,书架上的书倒是摆了不少,可那是给别人看的,即便是学习了也是流于形式,不做笔记,也不加思考,更谈不上坚持不懈的学习指导工作。结果导致了部分党员干部政策理论水平不高,在思想上对一些基本问题产生糊涂认识。对工作产生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3、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盛行

有的党员干部作风粗暴,方法简单,不善于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动辄强迫命令;有的党员干部为群众办事态度蛮横,对正常的签字盖章百般刁难;有的作风漂浮,官僚主义严重,不深入群众,不深入基层,调研工作,走马观花。不了解民情,不解决问题。有的不从实际出发,违背群众意愿,以牺牲群众利益来片面追求个人政绩,甚至弄虚作假,虚报瞒报,骗取荣誉等等。

为此,习近平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解决形式主义,有利于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解决官僚主义,促使党员领导干部接地气。解决享乐主义,进一步激发艰苦奋斗、干事创业的决心。解决奢靡之风,使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保持清廉本色。”“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四风”问题解决好了,党内其他一些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有了更好条件。”

党员干部自身存在的上述问题,严重脱离了群众,降低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疏远了党群干群关系,破坏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如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当前,党员干部的现状,急切的要求我们必须改善党群干群关系,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措施,进一步如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对我们党员干部自身来讲,重点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一)加强学习和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按照中央的要求自觉地加强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党员干部应该学什么?业务、法律、经济、科学技术自然要学,但最根本的是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总书记领会习近平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提高政策水平。要通过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

(二)坚持群众路线,改进工作方法

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是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科学的领导方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相信群众就是党员干部必须充分发扬民主,畅通渠道,广纳良言。一切依靠群众,就是运用群众的力量来推进我们的事业。党员干部在执行政策时,一定要把党和政府的政策原原本本讲给群众,把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明明白白告诉群众,把发展前景清清楚楚介绍给群众。让群众知情。在具体决策时,一定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在抓各项工作落实的过程中,一定要细心体察群众的情绪,努力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让群众从心底里接受我们,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向人民群众学习。人民群众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要想当先生,首先要当学生。中国许多重大改革都是源自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例如,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邓小平把这一功劳写在广大农民身上,他说:“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再比如上个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迅速崛起,也是中国农民的创造。

第三,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党员干部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给群众,送到群众的心里,团结带领群众干事创业,除了靠过硬的政策水平外,还要讲感情,血浓于水。我们有些党员干部同群众的矛盾就是因为我们自身不愿、不敢、不会与老百姓沟通,进不了家门,结果矛盾越来越深。如果能坐到一起,很多的问题都能够解决。

(三)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好事

群众是最讲实际的,他们往往通过自身利益是否得到维护,来评判我们党员干部的工作业绩如何。什么是最实在的利益?就是真正“得到的”、“看见的”好处。群众利益大到参政议政、增加收入、盖房子、娶媳妇;小到用水、用电、看病上学等。但对党员干部来说,群众利益无小事。中国有句古话,叫“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我们党在战争年代之所以能够赢得民心,夺取胜利,就是坚持了不忘解决群众的小事,小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谁丢掉百姓的“小事”,谁就要被百姓丢掉。

(四)廉洁自律,做个好官

台湾《旺报》指出,习近平今年重回西柏坡谈“两个务必”是强化整顿“四风”,也就是表明中共执政为民,从严治党。其执政是走群众路线,党内绝不允许官僚、腐败等不良分子有藏身之地。

群众最喜欢的是两袖清风的干部,最反感的是不干不净的干部。

党员干部除了要加强学习,严格自律外,还要自觉接受监督。目前,最紧要的是接受群众的监督。权力运作过程的公开是群众监督的最有效的途径,“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权力运作的暗箱操作会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只有“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能预防腐败。只有工作过程公开,群众才有可能提出意见和建议,政策决策才能真正反映民意,才能杜绝权力腐败。

总之,党员干部要认真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在任何时候,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相信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中国共产党只有真正做到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就能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科左中旗委党校教师 讲师 王永泉

手机号***党史党建

8.建立“党群联络站”密切党群关系 篇八

相比30年前,时下的农村正经历重大转型,经济社会结构已经发生改变,与农村相关的人口、土地、农业、教育、感情等都出现了诸多变化。随之改变的还有干部与群众的关系:路越修越好,干部下基层却越来越少;电话越来越多,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却越来越远„„ “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干部脱离群众倾向日益突出,严重威胁我党执政基础。为解决这个问题,中央将社会管理创新提上日程。在此背景下,从2008年开始,重庆率先探索建立“书记接访、成员走访、办理答复”三项制度,把联系服务群众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基层干部的刚性职责,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随着探索步入“深水区”,2009年,重庆在全市机关干部中普遍开展“三进三同”、“结穷亲”党性作风实践锻炼;2010年,全面开展“三项治理”工作,以期从制度层面解决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三项制度”、“三进三同”、“三项治理”,看似举措各有不同,但落脚点是一致的。市委党校有关专家认为,“三个三”层层递进,意在根治干部脱离群众的病症,加强干部党性作风建设。“三项制度”推动基层党建“落地生根”

家住南岸区上新街马鞍山片区的市民尝到了“三项制度”的甜头。得益于社区书记现场办公,该片区曾经遍布垃圾的社区公共活动场所,从今年开始变得干净整洁,许多社区居民都在这里休憩、打球。“过去遇到这种问题,不知道该找谁解决。”不少市民这样抱怨。事实上,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基层生产组织由高度集中向多元分散转化,做好群众工作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

市社科院有关专家认为,正是基层党群干群关系出现裂痕,特别是一些地方少数基层干部粗暴的工作态度、简单的工作方法和存在的腐败现象,降低了在群众中的威信,以致群众信远不信近、信高层不信基层、找大官不找小官。

2008年以来,重庆实施以“党组织书记每周一次接待群众、党组织班子成员每年两次进家入户走访每户群众、群众意见定期办理反馈制度”为内容的“三项制度”,被寄予了突破干部和群众之间的隔阂、重新搭建党群干群“连心桥”的厚望。

“建立书记接待制度,就是为了畅通渠道听民声。”市委组织部相关人士说。与之相配套,党组织班子成员一家一户访民情,在“蹲点守摊”之余,主动出击,化 解部分困难群众的思想疙瘩和怨气,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而建立答复反馈机制,则与前两者互为前提,如果“有求不应”,群众就会对党组织失去信赖。

“三项制度”看似简单,却是对基层干部理念的剧烈碰撞、工作方式的根本变革。市社科院专家认为,“把联系服务群众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基层干部的 刚性职责,推动了基层党建工作‘落地生根’,也破解了基层干部考核难题。”“三项制度”实施后,从过去的“干部动嘴、群众跑腿”转变为“群众动嘴、干部跑 腿”,使基层党组织赢得了群众,提高了威信。市委书记***认为,此举看起来是个“笨办法”,其实是“真功夫”。为推动落实,市委全会先后两次作出决定,把落实“三项制度”作为全市“十大民生大事”之一,强力推行。

目前,我市已在8605个村、2308个社区党组织建立落实“三项制度”。三年来,全市共接待群众476.6万人次,走访群众4622万户次,覆盖 97.8%的城乡居民户;撰写民情日志4168页,建立民情档案21.6万册;共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366.4万件,帮助解决308万件;群众满意度达 96.5%。

30万∶430万 “三进三同”“结穷亲”的撬动效应

仅仅解决基层干部的干事态度、倾听群众声音,是不够的,更多深层次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2008年底,我市启动了大规模的10万市级机关干部“大下访”活动,对积难信访案件从根本上“釜底抽薪”。

与此同时,“大下访”也让重庆摸清了“家底”。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乡二元矛盾突出,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等问题仍会不断出现,届时,仅靠“大下访”清理积案,不过是“见火扑火”,无法根治。

市委市政府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农村的贫困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改变农村的贫困现状,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市委党校一位专家说,沉下去,才能了解突破口面前的难题;住进去,才能听见老百姓的心声。“三进三同”、“结穷亲”成为破题之举。2011年5月20日,武隆县桐梓镇繁荣村,日头正烈,繁荣村路口的坡地上一片忙碌。点播玉米、淋大粪„„这些农村“老把式”的活,一群年轻人干起来一点都不含糊。这30名来自我市司法系统的机关干部,从5月9日踏进繁荣村开始,就脱下 西装、皮鞋,在农田里扎了根。不断有村民过来招呼:“快坐下歇歇哟,这样的活,连我们自己的孩子都没干过„„”70岁的老支书李世荣感慨地说:“同吃同住 同劳动,让我们群众感到共产党的好作风又回来了。”

繁荣村是贫困村,位于武隆目前最贫穷的桐梓山片区,全村484户1868人,主要靠 种烤烟为生。情况从2009年开始好转,繁荣村成为市司法系统“三进三同”、“结穷亲”的“根据地”后,两年多时间,繁荣村基础设施迅速发展,金银花、生 猪、辣椒、糯玉米等产业渐成规模。去年,仅生猪养殖就户户增收2000多元。繁荣村的变化,不过是重庆开展“三进三同”、“结穷亲”以来的一个缩影。

从2009年开始,我市在全体机关干部中普遍开展“三进三同”、“结穷亲”党性作风实践锻炼。“三进三同”,要求各级干部“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与 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结穷亲”,按市领导每人3户、市管干部每人2户、区县管理干部每人1户、一般干部每个支部1户确定结对帮扶对象,做到机 关全覆盖,干部全参与。

两年来,全市机关干部近30万人次下到基层。从刚下村时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入不惯厕,到后来与群众同吃一锅饭、同喝一盅茶、同饮一碗酒,很多机关干部的思想行动发生了重大转变。不少机关干部表示,这是“补经历、补能力、补感情”的课堂,是“思想上的第二次入党”。

干部党性作风在基层得到锤炼的同时,“三进三同”、“结穷亲”的内涵不断丰富。

“三进三同”、“结穷亲”不但创设了干部群众相融相通的新平台,也成为各级机关干部围绕“五个重庆”、“民生十条”、“两翼”农户万元增收、缩小“三大差距”等中心任务,改善民生服务发展的新推手。

从两年的实践来看,重庆探索了一个经得起检验的“不等式”,近30万人次的机关干部俯下身子,用脚步丈量民情,受益的是430多万基层群众。30万∶430万,以“三进三同”、“结穷亲”为支点,重庆机关干部撬起了沉甸甸的民意。

据统计,两年来,全市机关干部为入住农户送去致富项目21.1万个,帮扶钱物18亿元,解决具体困难83.4万个。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增收17.83%。

“三项治理”纠不正之风 凝聚人心

广大干部走进基层沾地气,拉近了与老百姓的距离,但无法杜绝少数干部在办事过程中收受“红包”,吃拿卡要。如何从制度上约束机关干部及基层干部的行为,让干部既要干事又要干净,成为决策层关注的课题。

在“三进三同”、“结穷亲”实施一年后,2010年,重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三项治理”工作,意图从制度层面管好干部手中的权力。“三项治理”内容包含治理公务人员收送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简称“红包”)和领导干部超标准使用公务车、领导干部违规经商办企业等。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投资环境,绷紧了党员干部预防腐败的“弦”。

但究其本质,仍不离其宗:通过及时纠正治理不正之风,保持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现象广受诟病。部分党员干部利用节假日、婚丧嫁娶、新居落成等大肆收送“红包”,助长“人情风”、“关系网”;有的直接以权力、资金 入股经商办企业,为配偶子女、特定关系人违规经商办企业提供便利条件,与民争利;有的讲排场、比阔气,违反规定超标准配备使用公务车,奢侈浪费现象严重。“这些现象,都背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市纪委相关人士说,人民群众对这些问题深恶痛绝,如果不从严纠正和治理,就有脱离群众、丧失民心、动摇党的执政根基的危险。

对此,我市划定时间表,宽严相济:凡是在2010年6月10日前主动上交“红包”的,6月10日前自查自纠违规使用超标公务车的,9月30日前主动整改违规经商办企业的,一律从宽处理,否则一律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巴南区一位干部主动上交了“红包”,在案发后得到了宽大处理,他深有感触,“是‘三项治理’挽救了我。”

与此同时,我市强化监督检查,严肃查办典型案件,并强化标本兼治,注重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的规定》,从收支两条线、国库 集中支付、现金提取使用、会计管理和报销审核、审计、公示、责任追究等7个方面加强公款管理,从源头上铲除用公款送“红包”的土壤和条件。

9.建立“党群联络站”密切党群关系 篇九

党员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把密切联系群众摆在突出位置,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始终坚持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全力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群众利益,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党员干部一定要带着真心、带着感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管长远的事,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第一标准,以优良的作风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科学发展。做决策、想问题、办事情,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坚持从实际出发,说实话、报实情、做实事、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鼓励敢作敢当、敢试敢闯,狠刹“见利就上、见责就推”。要身先士卒,做出表率,多到困难多的地方去,多到群众意见大的地方去,为企业发展、项目建设、民生改善多做实事,多担责任,及时兑现向群众做出的公开承诺。对群众的事,该办的一定要办,能早办的绝不拖着办,暂时办不到的要创造条件办,对不该办的一定要有个说法,做到言而有信、言行一致。尤其要坚持把群众意愿作为“第一信号”,进行换位思考,多站在群众的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把民生置于优先位置,以不损害群众利益为“底线”。党员干部更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带头勤俭节约,带头过紧日子,严禁铺张浪费,真正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真正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共克时艰。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把主要精力用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用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用在改善民生上,始终把群众需求作为工作的第一追求,切实做到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党员干部要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从思想上增进对人民的感情,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认真听取和深入研究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只有这样,看问题、作决策才能符合实际,干事创业才能更有底气。领导干部应建立与群众直接联系沟通的渠道,自觉与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把求真务实体现到各项工作中去,真正使好思路、好政策、好措施落实到位、见诸实效,绝不能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坚持求真务实,是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之所在,也是新世纪新阶段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实现新发展的关键之所在。坚持求真务实,就要真抓实干,就要脚踏实地,在“真”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讲成效,在“细”字上下功夫,善于察实情、讲实话、用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要坚持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对于各项工作任务,都要紧紧咬住不放、一抓到底;对于每一个工作环节,都要力求严谨细致、一丝不苟。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一项一项地抓落实,一件一件地求突破,一步一个脚印地见效果,真正做到该管的事要认真管,该干的工作要主动干。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坚持实事求是,关键是付诸实践、见诸行动。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根据实际作决策,不唯书、不唯上,不盲从、不蛮干,真正做到摆正位子、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地抓好各项工作。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把心思和精力用到研究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上,用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上,用到研究解决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上,使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10.如何在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篇十

总书记在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全党同志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

习总书记把“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具有重大意义。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早在我党领导革命战争时期,就把党群干群关系定位为鱼水关系、血肉关系,第一次把执政党和人民群众定位为一种互相包含、你中有我的关系体,而非互相对立、互相牵制的矛盾体。基于这种相互依存,共同进步的价值追求,群众路线成为了我党克敌制胜、夺取政权的三大法宝之一。

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侵害群众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造成干群党群关系不断恶化,直接影响了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脱离群众的危险更加尖锐地呈现在全党面前,成为了我党在新时期面临的巨大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显得尤其重要。

一、当前党群干群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群众民主意识增强与决策不民主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维权意识明显 增强,参与和监督社会事务管理和政府决策的愿望日益强烈。而少数单位在作重大事项决策时,不征求群众意见,搞单位或个人说了算,引起多数群众不满意。少数基层村组织负责人在村级事务决策中,独断专行,以公谋私,剥夺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或者在作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决策时,虽然符合政策和法律规定,但工作不透明,未及时向群众公开,造成群众误解、猜测与不满。

(二)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目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矛盾不断被激化。农村征地补偿、房屋拆迁、企业改制下岗工人安臵、特殊群体利益维护、弱势群体生活保障等方面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由此引发的上访事件时有发生。

(三)惠民政策落不到实处。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民生方面投入,相继出台了全面免除农村义务阶段学杂费、取消农业税、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家电下乡工程、粮食直补政策、巩固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惠民政策,在局部地区,这些政策得不到很好落实,群众对教育乱收费,截留、挪用专项资金等问题意见很大,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党和政府公信力。

(四)贫富差距不断拉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低收入群体对收入分配制度不满意,对收入差距拉大和社会上出现的贫富悬殊、官场腐败等现象不满意,对住房、教育、就医、养老负担沉重不满意,随之导致了个别群众对党和政府产生不信任。

二、党群干群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当前,党群干群关系面临的各种问题,是由于决策不民主、制度不健全、方法不到位、沟通不及时而造成的。

(一)部分党员干部工作能力不强。少数党员干部对党和政府的工作政策法规不熟悉,业务能力不强,理论水平不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不足。不会解决矛盾、不善于解决矛盾,甚至不愿意解决矛盾,一味地推诿、逃避,激化干群关系。少数党员干部思想固化,不善于学习和总结,面对复杂问题束手无策,应对急难问题无所适从。

(二)部分党员干部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不依靠、不相信群众,甚至脱离群众;群众立场不坚定,甚至见利忘义,以权谋私;做群众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惯于发号施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部分党员干部自我定位不准,和人民群众的位臵关系错位。或作风漂浮,看似贴近群众,实则形同陌路,形成“油水关系”;或投机取巧,有利则投身基层,无利则远离群众,形成“蛙水关系”;甚至完全变质,视基层如畏途,视群众如雠仇,和人民群众关系恶化,势同水火,形成“水火关系”。

(三)群众诉求渠道不够畅通。在解决基层群众诉求问题中,有的地方机制不够健全,缺乏“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机制,导致个别地方出现“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现象,解决问题随意性大。群众诉求大多涉及民生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高,如不能及时得到有效解决,可能会发生越级访、集体访,易出现社会不稳定因素,导致党群干群关系紧张。

(四)人民群众自觉不自觉疏离了党和政府。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群众对党的感激之情、感恩之心,已逐渐为公民意识、主人翁意识所取代,认为是人民群 众作为劳动者和纳税人养活了党政机关及工作人员,对今天党领导社会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不再心存感激,而认为这是党和政府应承担的责任。受心态的影响,我们的党员干部认识不到其中的进步意义,认为是群众“不领情”、“不知足”,甚至是“不识好歹”,结果加剧了干群关系的疏离。

(五)思想道德教育较为滞后。由于长期以来,整个社会思想道德教育的滞后和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加之基层组织对群众缺乏经常性思想道德教育,部分群众思想与社会发展差距较大,致使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弱化,大局意识、法制意识淡薄,这也是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和矛盾加剧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对策和建议

(一)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把群众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维护好群众利益。

(二)必须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

(三)必须重视和关注民生。要在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环境、扶贫、教育等重点领域,不断优化为民办实事的机制,使 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成果。积极探索建立利益平衡和协调机制,妥善处理好社会各阶层和群体之间的关系,形成合理的社会利益机制,把两极分化、社会差别控制在适度范围,使各个社会成员都能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

(四)必须转变工作作风。坚持求真务实,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真正把心思用到为群众服务上来,切实增强为群众服务的本领。结合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切入点,着力解决“四风”方面存在问题,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把治理干部队伍的庸、懒、散作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突破口,促进党员干部时刻牢记肩负的重大责任,全身心地投入到服务群众的各项工作中。

(五)必须加强群众思想工作。只有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使党的政策为群众所掌握,决策和意图被群众所理解,党员干部才能取得群众信任。在决策过程中,要善于做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消除顾虑,统一思想,为决策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起到凝心聚力的作用。

上一篇:设备巡检作业指导书下一篇:小说阅读分析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