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总结

2024-11-09

外国教育史总结(精选8篇)

1.外国教育史总结 篇一

外国语学院2010年团员教育评议总结

2010年,我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校团委的带领下,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学校党政工作中心工作,团委工作获得一定成效,同时,在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工作积极开展,涌现出一批工作成效突出的先进典型。为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在院团委组织工作中进一步形成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推动我院团委的组织建设工作再上台阶,在校团委的指引下,我院团委已积极开展了团员民主评议和共青团先进评选活动。现在,活动接近尾声,为了以后更好的开展此类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团员教育评议工作:

㈠学习教育阶段:(3月15日—3月28日)

外国语学院各级组织紧密围绕学校党政工作中心,以创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工作统领全局,认真学习联合会精神,围绕学校党政工作中心,广泛开展“弘扬‘五四’精神,共促科学发展”主题实践活动,通过进行团员组织生活、主题团日活动(外国语学院各级组织主要以“两会”为主题),开展学习、讨论、竞赛等,使得广大团员在生活、学习和实践锻炼中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努力为学校的发展和建设贡献力量。

同时,每个班级团支部都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开展“弘扬‘五四’精神,共促科学发展”的主题团日活动,认真学习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精神,了解学校在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比打算积极投身到石湖新校区的建设、学校更名大学等事业发展的重大活动中,展现我们广大团员青年奋发有为、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且,应学校号召,我院以班级团支部为单位,共有8个班级积极踊跃申请“最佳主题团日”的评比,经由院团委精心挑选,筛选出相对优秀的3个班级参加校级评比。

㈡自我小结阶段:(3月29日-4月4日)

我院每个团员结合自己一年来的思想、学习、工作等情况,对自己的政治素质、团员意识、学习

表现、品德修养、遵纪守法、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等情况进行了约1000字的书面总结,并且找出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㈢教育评议阶段:(4月7日-4月11日)

我院以各班团组织为单位,通过团员组织生活会、主题团日活动,组织团员召开民主评议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最后每个团员进行评议,肯定成绩,对不足的方面提出改进意见。

各班团支部结合团员的个人表现和小结,根据团小组的民主评议意见对团员作出评价。最后,外国语学院团支部结合学校要求和团员的自身表现最终比较选出:优秀团干部9名、优秀团员17名,学院共869位团员,经检验都属于合格团员。并且在此基础上,推荐陈颖杰、徐蕊两位同学为“青年五四奖章”候选人。

㈣上报总结阶段:(4月12日-4月18日)

经各班级团支部讨论推选出本单位的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外国语学院各班级团支部经统计,共上报了优秀团干部21位,优秀团员31位。最终,经过远团组织的考核,共选出优秀团干部9名、优秀团员17名,学院共869位团员,经考察都属于合格团员,同时,英语0913,英师0812,英语811申请“五四红旗团支部”,英师0812班申请“五四红旗团支部标兵”。

2.外国教育史总结 篇二

关键词:外国艺术设计教育,建立背景,教育模式,课程设置

如果把1919年格罗比乌斯在德国魏玛小镇建立包豪斯学校作为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开端的话, 发展至今已有了近九十年的历史。艺术设计教育的迅速发展, 推动了设计水平的迅速提升, 为我们创造了许多全新的生活方式。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全面的提高。经过了这近九十年的发展, 艺术设计教育也逐渐从在黑暗中摸索发展到了拥有的独立的体系, 学科建设较为完善, 教学方向明确的阶段。近些年, 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亦相当迅速, 各地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系科现已发展到了近千个。如此大的规模对于发展我国的艺术设计发展肯定是好的现象。但如果缺乏对艺术设计教育规律的正确认识, 盲目蛮干, 犯错误也就在所难免了。在避免犯错误的前提下, 我们有必要对国外设计教育进行研究, 发现艺术设计教育的规律和趋势, 借鉴其经验, 预防其失误, 以使我们都艺术设计教育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由于艺术设计教育所涉的方面相当庞杂, 一文难以尽述, 本文仅选择几个方面谈谈个人对国外艺术教育的认识。

从世界范围来看, 大多数国家的设计教育在发展初期都是在美术学院的基础上建立的, 先是根据新的社会需求而扩充建立设计系, 再进一步得到发展的。如英国最重要的设计学院——位于伦敦的皇家艺术学院。其最早是在1860年前后建立的工艺学校;美国的罗德岛设计学院, 其前身也是一所典型的美术学院;就包括作为艺术设计教育之发端的包豪斯学校最初也是建立在魏玛工艺与使用美术学校的基础之上的。而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社会对纯艺术的需求大幅下降, 而与经济发展相关的艺术设计却得到了高速发展。因此在多数学院内设计与美术教育逐渐本末倒置了。像一些著名的设计学院, 如美国的罗德岛设计学院、纽约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 其美术系都只有很少的二三十名学生, 已经变得可有可无, 而艺术设计教育已成为其支柱专业。这些学校却是因为其设计教育的优势而成为名校的。这亦体现了教育对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 教育的发展必须适应社会的变化。就美国的情况看, 现在几乎没有哪一所艺术学院没有开设设计教育, 就连一向最为前卫的加利福尼亚艺术学院, 也为了适应社会新形势而开设了动画设计等专业。这种基于美术学院建立的艺术设计教育, 必然有它的问题, 如它们的课程都是从绘画的素描变为结构素描、设计素描;从绘画的写生课变为设计色彩的分析课;从手工艺操作课程变为材料、结构分析课程等。这种方法对于平面设计来讲基本是适应的, 但是进入到与工程相近的工业设计时, 艺术的个人的、自由的、非常规的工作方式就成了不可避免的障碍。正是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 设计教育出现了第二种类型——理工型。

理工型艺术设计教育英应该是从1953年在德国建立的乌尔姆设计学院开始的。该学院认为设计师应该是科学型的, 设计教育应立足于科学的基础之上。他们认为设计教育训练的基础应该是市场学、研究能力、科学与技术、生产知识等五大方面。在课程设置中它们完全抛弃艺术课程, 而以各种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课程取而代之, 包括社会学、心理学、哲学、机械原理、材料学、人体工程学等, 基础课也是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为主。乌尔姆的建立和发展使世界的艺术设计教育形成两大体系, 一种以艺术为其依托, 一种以理工为其依托。理工型设计主要在工业设计和建筑设计方面获得发展, 艺术型设计主要在平面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插图设计等方面获得发展。

第二个大的特点是从全世界范围来看, 艺术设计教育与其它学科有很大的不一样。其它很多学科比如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都有一个各国大致相近的模式, 而艺术设计教育在世界各国却各有特点。甚至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 其艺术设计教育的模式也不太相同。这一现象其实是充分体现了艺术设计教育的特点。因为设计是为社会和经济市场以及不同的人服务的。而这些因素会因为国家的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生活习俗的不同而导致对设计的需求不同而造成艺术设计教育的各不相同。各国的设计教育也正是基于这个区别, 根据国家的不同、民族的不同、经济水平的不同、社会风俗的不同只对市场和社会需求的不同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艺术设计教育,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模式。一个国家的设计教育的发展自始自终是和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 如美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在1930年前后, 德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在1919年, 日本在1950年前后艺术设计教育开始发展,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艺术设计教育得到真正的发展。这都说明, 设计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同步性。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可以从这个国家的设计教育水平上直接反映出来, 反之也可以找到同样的答案。从这一角度来说, 任何想超越自己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来发展艺术设计教育也是不切实际的。当然, 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也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如日本现当代的经济发展就和其发达的艺术设计教育有密切关系;韩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也和其优秀的艺术设计教育有重要的关系。

前面我们谈到世界各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由于艺术设计教育的特殊性, 要建立一个一劳永逸的固定模式, 来应对世界各国的艺术教育实践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各国在发展自己的艺术设计教育的时候必须根据自身的社会、经济、文化等相关具体情况、实事求是, 找寻自身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之道, 任何对外国艺术设计教育模式的简单拷贝都不会取得好的结果。

当然由于同处在一个历史时期, 加上当今世界一体化的明显趋势, 各国艺术设计教育模式的共同趋势也相当明显。从设计教育的内容来看, 各国有大体一致的区分:一般分为工业设计 (含交通工具设计和工业产品设计等) ;平面设计 (含包装设计, 书籍设计, 企业形象设计等) ;环境艺术设计 (含室内设计, 展示设计等) ;广告策划与广告设计;插图设计;摄影 (商业摄影与艺术摄影) ;影视多媒体设计;纺织品与服装设计等一些专业。从课程的设置来看一般都包含理论课程、基础课程和设计专业课程三个部分。理论课程包括:设计理论、现代设计史、平面设计史、世界艺术史、建筑史、哲学、美学、市场学、消费心理学、人机工学、工程学、材料学、美术理论、社会学、设计伦理学、生态学等课程;基础课程包含造型基础 (素描、设计速写、平面分析、立体分析、材料分析、色彩理论与实践方面课程) 、效果图基础、模型基础、摄影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专业课程一般根据不同的专业设置专题设计课, 大多数学校采取和企业合作或进行具体项目的方案设计, 这种方式既可以创收, 又可避免设计教育的纸上谈兵、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现象。

这里我还要提到的是, 国外大多数的艺术设计院校对理论课的教学相当重视, 开设了大量的各方面的理论课, 以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和全面的素质。如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设计本体的正确认识、设计与经济和社会的关系、对消费者心理的把握、与他人的合作精神等等。如美国洛杉矶的艺术中心设计学院, 该校要求学生在校期间理论课要修满45学分, 而毕业要修满的整个学

谈谈儿童美术培训

周湛清 (扬州职业大学艺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0)

摘要:儿童美术培训是目前社会上很热门的一项培训, 从少年宫到社会各式各样的培训机构都开设有儿童美术培训课程, 但这些培训机构鱼龙混杂, 良莠不齐, 本文试图从培训机构、教师、家长等几方面来解剖儿童美术教育市场混杂的原因, 让广大家长能有一个正确的选择。

关键词:美术;培训;培训机构;兴趣;误区;方法

又是一年暑期到, 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一般林立于街头, 而家长和孩子们更如辛勤的蜜蜂一般穿梭于各式各样的培训班之间, 其间辛苦自不必言表, 而收效如何, 各有得失。就儿童美术培训而言, 常常有很多家长很是纳闷:“我的孩子本来很喜欢画画的, 为什么上了培训班以后反而不喜欢了?”或者:“我的孩子本来画得挺好的, 上了培训班以后反而不乐意画了?”更有家长觉得:“我的孩子在培训班上画得特别好, 能跟老师画得一模一样, 可一离开老师, 回到家就什么也画不出来了。”究其原因, 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培训机构的误区

1. 师资选择的误区

很多培训机构从事儿童美术培训, 但从业人员儿童美术教育的专职人员, 而是一些美术院校的学生或老师, 甚至是一些会画两笔以画家自居的社会闲杂人员。我们常见的状况是某某美术培训机构打出的牌子是某某美院教授、某某知名画家或某某美院高材生主讲。殊不知美术教育不等于画画。美术教育特别是儿童美术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需要专门从事儿童美术教育的研究人员, 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进行课程安排和教学, 而不是参照一两本书, 做几回示范, 手把手教孩子怎么画的像就成。很多培训机构以为我们所聘的老师画得很好, 甚至不惜重金高薪聘请所谓的画家, 但从儿童美术教育的特点出发, 教师画得好固然重要, 但不懂教学方法与规律, 顶多也只能算是个工匠作坊式的师傅带徒弟的传统的教学模式, 这样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的, 仅仅也就只能培养有一定造型能力的匠人, 而不能培养出对美术有一定理解与造诣的艺术人才。要知道美术教育的根本作用不仅仅是在于教会孩子画画, 更重要的是在于培养孩子审美能力, 通过系统的美术学习来培养孩子的发现美、表现美乃至创造美的能力, 这才是我们美术教育的初衷。

2. 人员使用的误区

分是136学分, 理论课占到了三分之一的比重。它们以把学生培养成有高尚的思想文化境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敏锐的市场经济意识、以及对设计本身有准确把握作为自己的培养目标。而目前我们的设计教育似乎更多地停留在艺术设计的技能层面, 设计以及相关理论课的教育似乎处在一个可有可无的地位。当然, 理论课程本身的问题亦不容忽视, 现有课程的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法、课程的作业方式、考核方式却亟待进一步的改革。从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来看, 国外一些知名的院校的更注重的是设计的思维方法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而我们更多注重的是基础技能的训练, 比较忽视学生掌握技能之后应该如何发展, 割裂艺术设计基础教育与专业设计创新之间的联系。从专业课程的设置来讲, 国外的艺术设计教育更注重同社会实际需要的对接, 一是直接将社会、企业的项目用于艺术设计教学, 二是将设计一线的设计师请进学校进行教学, 这和我们国家目前的状况很不一样, 我们大多是用虚拟的、假想的、或者是设计竞赛的项目用于课堂进行教学, 再就是教设计的老师几乎不以设计为职业, 教师就是纯粹的教师, 几乎不太做设计项目, 甚至是不会做。这个问题就大了。而国外则不是这样。以美国的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为例, 她拥有400多名教员, 但有360名是兼职的, 这些兼职

很多培训机构是以业绩来考核教师的。所谓业绩, 美术和其他学科不同, 没有一个一是一, 二是二的明确的评分标准, 不好量化, 于是大部分的培训机构经常以学生的数量和家长的满意程度来衡量教师的业绩, 这就造成了绝大部分的培训老师为了投学生和家长的所好, 教一些容易出成绩, 看上去很实用的一些技法和技巧。殊不知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和方法违背了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 扼杀了孩子的独立观察和思考, 这种行为无异于饮鸩止渴, 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前面家长所提的孩子离了老师不会画画的情况。再者, 很多培训机构的教师流动性很大, 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教学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更有培训机构为了让家长和学生接受新老师, 都会一味鼓吹新来的老师画得是多么多么的好, 是位了不起的画家, 比以前教你们的那个老师画得好多了等等前后自相矛盾的话, 这往往又把家长和孩子又一次引入美术就等于绘画的误区。

3. 课程设置的误区

有很多的培训机构在课程设置于安排上没有一个总体的定位与思考。由于从业人员和决策者自身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不足, 往往一味的满足家长与社会的需求, 不能科学的从儿童生理与心理需要出发设计和安排课程。我们经常看到某某培训机构开设素描班招收的孩子甚至包括6、7岁的孩子, 而家长以为对美术有一知半解的了解, 认为素描是更高级的绘画形式, 不顾孩子的生理与心理的发展特点, 坚持让孩子学素描, 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很多孩子在过早的学习素描以后反而不喜欢画画了。稍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儿童绘画和成人绘画完全是两回事, 儿童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原因是画不出成人绘画的, 而成人也是画不出儿童绘画的那份纯真与质朴。素描是一门相对理性的学问, 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与空间抽象的思维能力, 而低龄的孩子的思维特点是具象思维, 他们对一些专业词语与技法的理解与掌握存在着难度, 因此也大大制约了其对知识的掌握, 再加上素描是一项技术训练, 要训练孩子手、眼、脑的协调能力, 而低龄孩子由于骨骼和肌肉的发展还未完善, 不能有一些相对精细的动作, 所以过早的进行素描训练往往是弊大于利的, 久而久之, 带来的后果便是孩子丧失了对美术和绘画的喜爱与执着。

二、教师与学生的误区

1. 教师教学方法的误区

我们常见的美术培训班的授课方式是老师给出一幅画得精者大都是有突出成就的设计师, 甚至是设计大师。这一体制, 不仅使学校拥有一流的艺术设计教育师资, 而且还因为不必每月为他们付薪水而减轻了学校的经济负担。

总的说来, 世界各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和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水平是相当的, 由于社会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艺术设计教育呈现一个百花齐放的局面, 各国情况相当复杂, 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短短一篇文章甚至连皮毛也难以触及, 以上仅是一个对外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印象而已。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2].袁熙旸: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3].陈瑞林.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史,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3.外国家长对孩子的理财教育 篇三

春节将至,这也是很多小朋友最喜欢的节日,因为他们不但会得到许多好吃的、好玩的,还有新衣服穿,最重要的是他们会得到亲朋好友给的压岁钱,一夜之间成为了“小富翁”。这笔钱该怎么花,如何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想必是许多家长头疼的难题。外国家长对孩子的理财教育有什么高招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美国人传统、保守的思想较少,在生活习惯上也不墨守成规。同样,在子女理财教育方面。习惯花未来钱的美国人也与其他国家颇有不同。美国父母希望孩子早早就懂得自立、勤奋与金钱的关系,把理财教育称之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对于儿童理财教育的要求是:3岁能辨认硬币和纸币,6岁具有“自己的钱”的意识。他们有一句口头禅:“要花钱打工去!”美国小孩会将自己用不着的玩具摆在家门口出售,以获得一点儿收入。这能使孩子认识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里,也应该有工作的欲望和社会责任感。

现代美国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少,但父母投资在子女身上的费用却愈来愈多。有感于孩子未来面临的挑战有增无减,美国的大多数家长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因此,除了让子女具有良好的学历与一技之长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子女的理财智商,培养一个可以经济独立、财务自由、创造财富、面对未来的成功者。在美国,即使非常富有的家庭也不会随意给孩子零花钱。洛克菲勒家族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10亿美元财富的美国富豪,尽管很富有,但从不在金钱上放任孩子。洛克菲勒认为,富裕家庭的子女比普通人家的子女更容易受物质的诱惑,所以他们对后代的要求比寻常人家更加严格。家族中流传的“14条洛氏零用钱备忘录”,即家长每周给孩子零花钱1美元50美分,最高不得超过每周2美元,而且每周核对账目,要他们记清楚每笔支出的用途。领钱时要交给家长审查。如果钱账清楚、用途正当,下周增发10美分,反之则减。洛克菲勒通过这种办法,使孩子从小养成不乱花钱的习惯,学会精打细算和当家理财的本领。

日本:从小便知柴米贵

在日本,理财教育是从娃娃开始。日本人认为,国民素质的提高取决于教育,所以他们十分注重培养青少年的理财意识,使孩子们熟悉理财、亲近理财和热爱理财。

日本人讲究家庭教育。父母从小要求孩子遵守原则,比如自立更生、不给别人添麻烦等。在金钱管理方面,他们教育孩子不能随便向别人借钱。主张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用钱。在给孩子买玩具时,无论高收入的家庭,还是低收入的家庭,都会告诉孩子玩具只能买一个,如果想要另一个的话就要等到下个月。等孩子渐渐长大后,有些家长会要求孩子记录每个月零花钱的收支情况,那叫“零花钱小账本”。在日本,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小钱包,如果他们节省使用。加上每年得到的压岁钱,那么几年下来,就是一笔不小的储蓄。

日本的学校不仅把理财教育摆在了重要的位置上,而且率先将它付诸实践。世界最大的民间非盈利机构——青少年成长中心,在日本教育部、品川区政府和世界顶级金融机构——花旗集团的资助下,首次在日本办起了一个“学生城”。鬟华的商业街被搬到了学校里,学生们在其中的银行、便利店、公司中努力“工作”,作为社区一员,一丝不苟地履行着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在工作中让孩子们对大人的世界、赚钱的甘苦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将来的科学理财打下坚实的基础。

英国:能省则省理性消费

英国人给人们的印象是过于保守,这种作风在理财教育方面则表现为:英国人更提倡理性消费,鼓励精打细算。所以,英国人善于在各种规定里寻找最合适的生活方式。

作为发达国家。英国人的这种精打细算不完全是为生活所迫。虽然英国税率和物价都很高,但是人们的生活水平并不低。英国人的平均工资折合人民币计算,每人每月能挣3万多元。尽管如此,他们认为能省的钱不省很愚蠢。尤其善于理财的英国女性,年轻的时候,她们积蓄钱财。省吃俭用,热衷于在各地购买房产。退休后,把多余的房产出租或出售,获得大量收入。

4.外国教育史 篇四

1.城市学校3.苏格拉底教学法

5苏 格 拉 底 教 学 法 6 骑 士 教 育 7 教 育的要素及相互关系。8在人的发展中,哪四个方面的因素是最重要的?每方面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3评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12年1、教 育 的 基 本要素有哪些?他们基本在教育中的作用是什么?

3、夸美纽斯教思想的主要观点。

4、例举五种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师大2011年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苏格拉底法道尔顿制杜威教育思想

华南师范

斯巴达教育的特点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12年.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

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332教育综合真题

1、《理想国》

2、终身教育

二、论述题评述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课程改革3.苏格拉底法4.《初等教育法》2.试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中小学的课程改革

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

名词解释:终身教育人文主义教育特征评 述 简 述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 12年人文赫尔巴特

华东师2010、骑士教育

6、《莫雷尔法案》

天津师大教育硕士10

5.苏格拉底方法6.《1988年教育改革法》2.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3.简述美国公立学校运动的主要内容

华中师大2010

5道尔顿制3

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评述

12年4讲授法、赞科夫的发

展性教学理论

陕师大11年

苏联的《国防教育法》5贝尔—兰开斯特制

首都师范大学2011

赫尔巴特对教育学的学术贡献 3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以及教学意义

西南大学2010

“苏格拉底法3.近代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主张有哪些?2.终身教育思潮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联系我国实际加以举例阐述。

曲阜师大

4.简述1958《国防教育祛》的基本内容和意义5简述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影晌理论。6简述裴斯泰洛奇的要素教育论

北京师范12

3贝尔兰卡特制恩物

南京师范大学2012

5.外国教育史简介 篇五

1.研究史前时代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答:原始社会是没有文字的时代,对原始社会的研究,只能依靠古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学、古生物学、古气候学等多种学科所提供的材料。

2.述评关于教育起源的几种的主要观点。

答:(1)生物起源说:法国利托尔诺,沛西能

认为教育是一个生物学化过程,认为动物界亦有教育,教育起源于生物冲动,将教育看做是扎根于本能行为和种族生活的天生、自发的表现。评价:教育的生物起源说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它的提出虽有一定的经验基础,但其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仅仅着眼于外在行为,未能从内在目的的角度来论述教育的起源问题,未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和动物养育行为之间质的差别,把教育的起源问题生物学化。

(2)心理模仿起源说:美国孟禄

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公社中儿童对成人的本能的无意识的模仿。

评价:这种观点实质上和生物起源说无本质差别。因为如果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的话,那么这种“无意识”模仿不是获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是先天的不是后天的,即时本能的,不是文化和社会的。

(3)劳动起源说:这种观点是十月革命后苏联的一些教育史和教育学家的观点,尤其是苏联米丁斯基,该学说以恩格斯的著作为依据

认为教育从人类生产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时候就开始了。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延续,就必须把生产经验和技能在劳动中传递给新生一代,教育就是基于生产的需求、基于人类生存而生产的。同时认为,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特点之一就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的语言为条件的。语言和教育都是同时在劳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2.论述史前教育的主要特征。

答:(1)对教育无阶级性,教育权平等,对儿童实行公有公育。

(2)教育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

(3)教育尚未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

(4)教学方法是口耳相传

第二章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育

1.论述学校产生的原因、条件及世界上最早的学校。

答:学校教育史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仅仅是奴隶主阶级为维护自己政权的需要而设立的。

剩余产品的出现、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间接经验的积累,文字的产生,是学校产生的三个条件。

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宫廷学校是人类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古老的学校。

2.述评东方文明古国教育的概况及其在世界教育史上的地位。

答:古代东方国家最早的学校类型主要是宫廷学校、寺庙学校和文士学校等,学校也开始有了专职教师、固定的学生和专门的教材。但教师职业不稳定,尤其在初期的学校中,教师专门化程度较低,主要以祭祀、官吏和文士为师;大多数学校设施简陋,进行个别施教,尚未形成正规的教学组织形式;教育内容包括智育、德育及宗教教育等,但宗教色彩浓厚;教学方法注重书写和背诵,体罚盛行。

3.古埃及学校有哪些主要类型?古埃及教育对西方教育有什么影响?

答:宫廷学校、职官学校、文士学校、僧侣学校。

古埃及文化教育通过希腊化对西方文化教育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影响。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对西亚腓尼基字母的产生发生过重大的影响 国文字,如英文,发文,意大利等。

希腊的数学、科学、宗教和神话很多是从古埃及传入的4.简述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教育在世界教育史上的地位。影响希腊文字,古代希腊文字又衍生出拉丁文,从希腊文和拉丁文衍生出各

答:亚述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历史是悠久的,甚至可能早于埃及,或至少与埃及同时有了学校的,是人类最初的学校教育的摇篮。

5.种姓制度对古印度教育有什么影响?

答:种姓制度是保护贵族剥削阶级的工具,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种姓制度以及婆罗门权力高于一切是一度文明发展的突出特征之一,印度历史上的一切思想形态、教育组织等无不打上这一烙印。古代印度的教育就是以维系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的。在四个种性制度中,婆罗门垄断了文化和教育的特权。其他种性不得从事教育活动,首陀罗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

6.简述古印度的“古儒”学校。

答:公元前8世纪,出现了一种办在家里的婆罗门学校,统称“古儒学校”。在此类学校中,教师被称为“古儒”。儿童学习的内容主要为《吠陀》。古儒学校的课程内容以神学为主,但涉及广泛的知识领域。在古儒学校了,体罚是常用的手段。

7.佛教教育和婆罗门教育有什么不同?

答:婆罗门的教育视为了维持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教育对象主要是贵族种姓的子弟。佛教的教义是为了宣传众生平等。所以广大劳民人民成为信徒,扩大了教育对象。婆罗门教育内容主要是《吠陀》,教育机构主要是古儒学校,而佛教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佛教经典,寺院成为主要的学习场所。

8.古代希伯来人的教育与古代东方其他各国的教育有什么不同?

答:古代希伯来的教育不同于古代东方其他各国教育的地方是其浓厚的宗教神学气氛。以教育儿童接受“上帝”为开端,要求儿童一开始就要服从、信奉、敬畏上帝;注重品德培养胜于传授知识,尤为注意培养儿童谦逊、节制、仁慈和诚实的品质,各种形式的教育目的都是为了向学生灌输神学知识了律法伦理。在希伯来人看来,掌握世俗知识的目的在于为宗教神学服务。无论是其前期的家庭教育还是后期的学校教育,都极不重视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对人文知识的传授。

第三章古代希腊教育

1.简述古代希腊教育发展的主要阶段。

答:古代希腊文化教育的发展大致通常划分为荷马时代、古风时代、古典时代和希腊化时代四个历史阶段。

2.试比较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异同并分析其成因。

答:相同点:都是为奴隶主统治服务的,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和政治色彩;学校教育已脱离生产和生活过程,成为一项专门的活动;在战争频繁地

奴隶制时代,都重视军事和体育。

不同点:斯巴达,教育被视为国家的事业,因而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注重军事教育而忽视文化教育;品格教育强调集体性压抑个性;重视

女子教育。

雅典,倡导并践行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构有私立和国立两种,制度化程度较高;教育和生活紧密结合;不重视女子教育。

成因:由于二者的地理环境、政治和经济制度以及民族传统的差异决定的。

3.雅典的旧教育和新教育有什么区别?

答:新教育时期最重要的变化时职业教师——“智者”的出现,当时雅典实行的是民主政体的制度,雄辩家是政治生活的主角,因此青年需要接受

4.简述希腊化时期雅典本土和亚历山大里亚教育的变化。第二:中等教育,由单纯的军事体育训练改为一种军事和学园教学结合的教育,埃弗比

第三:高等教育方面,亚里士多德所创办的吕克昂学园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的高等学府

而著称于世,此时又出现了很多学园,有了明显的发展。

亚历山大里亚城的博物馆具有大学的性质,很多青年来此次学习。

5.简述毕达哥拉斯的非功利教育价值观与和谐发展思想对后世希腊教育思想的影响。

答:毕达哥拉斯的非功利教育价值观与和谐发展的思想对后来希腊教育思想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黑格尔说毕达哥拉斯是希腊的“第一个民众教师”。他不是一个政治上的立法者,而是一个以教师为业的公众教师。首先,他的学说不仅以说服人

为满足,而且要安排人的整个道德生活。其次,他从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引进了数学,把数学交给希腊人。他与她的学生所从事的数学的教学和研究促进了人的思维能力的提高。

6.简述智者对西方文化教育的主要贡献。

答:第一:智者关心社会政治和人的道德问题,希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人和社会的变化是从智者开端的。

第二:智者的活动适应了当时希腊社会的需要。

第三:智者们致力于文法、修辞、逻辑的研究和教学,使这三门学科得以建立和发展,并成为此后2000多年西方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7.普罗塔格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思想评述。

答: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被黑格尔认为是一个伟大的命题。但普罗塔格拉仅仅停留在承认感觉的矛盾上,并把这种因人而异的矛盾当做真理、当做衡量万物的尺度,就必然走上了否定客观真理的道理。

8.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思想评述。

答:“美德即知识”是他的道德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即道德与知识的同一性问题。这个命题表明,美德的本性是知识,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

是同一的。在他看来,无人自愿为恶,人们由于无知才做错事。“美德即知识”明确肯定了理性知识在人的道德行为中的决定性作用。这就在古代希腊以致整个西方哲学中首次建立起一种理性主义道德哲学,赋予道德价值以客观性、确定性和普遍规范,对后来西方伦理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他成为著名教育思想家的先驱。

9.苏格拉底方法的述评。

答:为了有效地传授知识,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苏格拉底提出了他著名的教学法——“苏格拉底方法”。即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

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题甚至辩论的方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由于苏格拉底把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因此苏格拉底也被人们称为“产婆术”。这是一种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它有助于激发和推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0.简述苏格拉底在西方教育史上的地位。

答:苏格拉底将哲学的主题从自然转到人,并促使古希腊的哲学、科学和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他一方面和智者一样顺应历史潮流,主要

研究社会和人的问题,特别致力于伦理道德问题;另一方面,他坚决反对智者的感觉论和怀疑论,反对他们的相对主义,大力提倡理性。他提出的“美德即知识”揭示了道德与知识的同一性,他的苏格拉底方法被视为后世西方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渊源。在苏格拉底的影响下,他的弟子柏拉图和再传弟子亚里士多德构筑了博大精深的哲学体系和教育体系,开创了古典希腊文化和教育的最光辉灿烂的全盛时期。

11.简述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

答:柏拉图以其社会政治观为基础,在《理想国》一书中,构建了一个培养“哲学家”和军人的教育体系,其中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

(1)论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柏拉图主张教育从幼年开始,教育内容主要是讲故事,并且要慎重地选择故事材料。初等教育分为音乐教育和

体育,用体育锻炼身体,用音乐陶冶心灵。同时柏拉图也注意到游戏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2)论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到了14岁的少年可以进入体操学校学习3年的体育。17~20岁的青年人除了继续接受音乐教育外,还应学习初

步的科学知识,包括算术、几何、天文。一般到了20岁,少数优秀人继续深造,开始学习哲学。学完5年,还要取得实际工作的经验。这样到了50岁,他们就可以成为最高统治者——哲学王。

12.柏拉图在晚年的《法律篇》中教育观有什么变化?

答:他在《法律篇》这篇作品中所反映的教育观发生了下述变化:第一,由选举产生专门负责教育的官员,任期5年,其在新制度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第二,对学校的兴建和专职教师都有了明确的规定;第三,更具体地规定了早期教育的步骤和内容;第四,首次提到了强迫教育,规定所有公民的孩子到一定年龄必须接受学校教育;第五,详细介绍了埃及人“寓学习于游戏”的经验,同时也对儿童实行更为严格的管理;第六,在课程设置上,取消了哲学课程,最高级的课程有3门,即算术、天文和几何。

13.简述柏拉图在西方教育史上的地位。

答:柏拉图的教育学说吸收了当时希腊城邦尤其是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经验,并以自己的理念论哲学为理论依据,建立起恢宏博大的教育思想

体系,几乎涉及教育领域中的所有重要问题:国家负责办理教育;论述了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到中高等教育各阶段的教育内容和方法;确定了“四艺”;提出重视女子教育及男女平等的教育思想。柏拉图的教育学说对后世西方教育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西方教育学说的重要思想渊源。

14.简述亚里士多德教育观点的基本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讨论教育问题,重视城邦对公民的教育作用,他的政治学被称为“教化伦理学”。

(1)伦理学和教育:

(2)政治学和教育:他深刻认识到教育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只有公民品德良好,城邦才是良好的。良好的城邦必须建立在每个公民都具有

良好的品德的基础上,整体的善事从每个个人的善而来的,因此他十分重视教育的问题。

(3)“白板说”与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人的灵魂正如一本空白的书,所以能接受对象知识。

(4)形式——质料说、潜能——实现说与人的发展观:人的发展是一个有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过程,由潜能变为实现的条件就是教育。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第一,他首次提出教育必须适应自然的思想。第二,他是后世“外铄论”和“内发论”两大思潮的渊源,论证了以美育为重点的德智美和谐发展的思想。第四,他所倡导的自由教育对西方后世的精英教育亦有重要影响。

15.简述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观。

答:

17.论古代希腊教育在西方教育史上的地位。

答:古希腊教育是西方教育的源头和开端。

第四章古代罗马的教育

1.简述古罗马教育在西方教育史上的地位。

答:

2.简述共和后期的文化冲突与交融及其对罗马教育的影响。

答:罗马征服意大利后,经过长期的政治统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意大利逐渐罗马化,另一方面罗马也吸收了外来文化,尤其是被希腊文化所吸引。罗马人在吸收许多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独特的拉丁文化。在以希腊文化为主体的外来文化与罗马固有的传统文化冲突的过程中,罗马的学校教育逐渐发展起来,最早的学校几乎是外国语学校,教师是希腊人用希腊语教学,教材也是希腊人的作品,后来罗马人建立起拉丁文法学校和拉丁修辞学校,用本民族语进行教学。因此,罗马教育不是希腊教育的简单继承。在文化冲突与交融的过程中,罗马逐渐创造性地发展期具有本民族特点的学校教育。

3.罗马帝国时期教育制度的发展有什么新的特征?

答:国家重视发展教育,逐步建立了一套为帝国统治服务的国家教育制度:第一,学校承担起培养各级官吏的任务。第二,罗马皇帝在罗马本土和各行省鼓励兴办学校。第三,教师的工资一部分由国家支付。第四,皇帝采取了一些控制教育的措施,包括对建立学校的控制和对教师的监督。

4.简述西塞罗《论雄辩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答:在西塞罗看来,雄辩家应具备的条件是掌握广博的知识还要掌握雄辩的技巧,在品德方面雄辩家必须是一个好人。对于雄辩家的教育,西塞罗非常重视天赋发挥的作用,也同时重视后天的学习和实践。练习方法有模拟演说,练习写作。

西塞罗积极倡导雄辩家教育,并使雄辩家成为有教养的人的标志或代名词。昆体良继承并发展了他的雄辩家教育理想以及关于天性与教育的思想。

5.简述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答: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最高道德修养的演说家。作为一个雄辩家,具有广博的知识与一定雄辩才能固然重要,但高尚的德行比出色的雄辩才能更为重要。对于雄辩家的教育,雄辩家的培养分为家庭教育、初级学校、文法学校及雄辩术学校四个阶段。倡导因材施教,十分重视教师的作用,坚决反对体罚。这本书,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专门研究教育理论的著作。

6.昆体良教学法思想评述。

答:教学法思想:教师应德才兼备、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因材施教、反对体罚学生、教师要俯就学生的能力、启发诱导和提问解答、防止学生疲劳过度。

在西方古代和中世纪的教育家中,就教学法而言,几乎没有任何一个人像昆体良那样给后代以深远的影响。人文主义者和夸美纽斯因为有了昆体良而启发了思想、增长了智慧;昆体良因为有了人文主义者和夸美纽斯而得以被人类所赏识。

7.奥古斯丁教育思想述评。

答:教育目的:培养对上帝充满信仰、虔诚的基督教徒以及能为教会忠心耿耿服务的教士。教育的内容:《圣经》,也学习古典文科,“七艺”可

以作为理解《圣经》的工具。认为儿童是邪恶的重视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影响,学习《圣经》。重视青年人的伦理道德教育。

第五章西欧中世纪教育

1.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发展受到哪些重要历史因素的影响?

答:西欧中世纪教育受到封尘制、基督教会和基督教文化、新兴城市发展和阿拉伯文化在西欧的传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2.简述基督教会和基督教文化对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影响。

答:一方面,基督教会在西欧中世纪早期承担起对蛮族的启蒙教育,基督教逐渐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其世界观和教育观对中世纪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基督教会作为一个国际性的组织,在西欧中世纪举去足轻重的政治力量。

3.简述《本尼狄克教规》及其教育意义。

答:《本尼狄克教规》的编著者本尼狄克,共73条,规定道士必须遵守严格的教规,宣誓保持清贫、贞洁和顺从,甘心过清苦而勤勉的生活;主张修士不敛私财、辛勤劳作和读书学习。修士每天要做7次祈祷,向上帝忏悔自己的邪念和罪过,不许贪图享乐并保持谦卑。教规成为后来被所有的西欧修道院所采用,学习生活后来成为本尼狄克式修道院的共同特征。

4.简述“七艺”的内容和意义。

答:“七艺”是西方教育史上对七种教学科目的总称。“三艺“——文法、修辞、辩证法,“四艺”——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合称为“七艺”,成为中世纪学校教育的科目。七艺教育延续了古代文化,并为大学的产生和发展作了必要的准备。

5.简述西方修道院制度在在教育史上的地位。

答:在中世纪初期修道院成了教育的实际承担者和主要的文化中心,延续和保存了古典文化,使得基督教文化得以传播和确立。但是到了中世纪中

期以后,随着修道院数量的众多和所辖田产的扩大,修道院和教会成为藏污垢纳的地方,最终导致宗教改革的发生和基督教会的再次大分裂。

6.简述查理曼大帝的教育改革。

答:具有雄才大略的查理曼大帝深刻意识到文化建设对封建统治的重要性,继续以较大热情在全帝境内鼓励教育、兴办学校、招聘学者、讲授七艺,西欧的文化从此开始缓慢复兴。首先,查理曼发起了基督教化运动,这是一个试图以武力征服为前提的基督教的一体化运动,他邀请学者参与教会的改革工作,颁布法令要求修士们学习知识以提高修养,并在教区内设立学校,让儿童学习识字阅读。再次,他还力图振兴宫廷学校。

7.西欧中世纪骑士教育制度述评。

答:骑士制度以封臣制为基础的。骑士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诚、勇敢、服从、贞洁、礼貌、谦逊、仁慈的骑士。骑士教育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家庭教育,进行身体的养护,和初步的宗教、道德教育。第二阶段,侍童教育阶段,将儿童送到封建贵族家里充当侍童,学习各种礼仪和弈棋、弹琴、唱歌、识字、吟诗等,此外还有宗教教育以养成对宗教的虔诚。第三阶段,为侍从教育阶段,继续学习贵族礼仪,并主要照顾主人的日常生活,并要学习武士技能。

8.简述“骑士七技”。

答:“骑士七技”是西欧中世纪骑士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和吟诗。前5项为训练一个强壮、能征善战的武夫所必需的;下棋是为了发展机智、沉着、判断情况和布置攻防的能力;而吟诗是为了培养歌颂武功、效忠领主和献媚贵妇的才能。

9.简述经院哲学及其与中世纪大学的关系。

答:经院哲学作为基督教哲学在本质上是为信仰服务的,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共相和属相、一般与个别之间的关系问题。经院哲学对中世纪教育影响巨大,它与中世纪大学的关系密切,是当时大学的灵魂。经院哲学是基督教文化的一部分。而大学又受制于教会,所以大学轻蔑自然、经验和社会现实,崇拜权威,信仰教义,这使其教学内容贫乏,与现实隔绝,教学方法繁琐、死板,充满形式主义。这些就是后世西方思想家所不断抨击的“经院习气”。

10.西欧中世纪大学述评。

答: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与城市经济的发达、阿拉伯文化的传入、经院哲学的发展和学者游历讲学的传统等都有密切的关系。著名的大学有:萨

勒诺大学,以医学见长;波隆那大学,以法学著称;巴黎大学,以神学闻名。后来中世纪大学都分为文学,法学,医学和神学四个院。管理类型有学生大学(波隆那大学)和教师大学(巴黎大学)。

11.简述西欧中世纪后期城市学校的兴起及其发展特征。

答:随着商业的发达和城市的繁荣,新兴市民的势力也逐渐壮大,他们自己设置学校提供世俗教育。有拉丁文法学校,服务于城市自由民的兴趣和爱好。也有用本族语教学的小学,教授在商业生活中所需要的读和写。发展特征:世俗性,自治。

12.简述中世纪的艺徒制及其在西方职业教育史上的地位。

答:儿童和师傅签订契约:在学期内,要绝对服从师傅的命令,不得擅离职守,保护师傅等,师傅也要不加保留得将最好的技艺传授给徒弟,向学

徒提供食宿和衣着。学业完成后,由师傅和行会鉴定其成就,获得师傅称号,可以收徒,也可以独立创业。

西欧行会的艺徒制开了西方教育史上职业教育的先河。

13.中世纪行会在发展城市教育方面的贡献。

答:行会在办学事业上也起过积极作用。行会为了本行会会员子弟能受到必要的文化教育,对于行会办学颇为热心。欧洲各国在行会的推动下,兴

办了很多学。现代德国著名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从手工业行会教育发端的。

第六章拜占廷和阿拉伯的教育

1.简述拜占廷文明的基本特征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答:宽容的民族政策;拜占庭的法律史罗马传统的延续和发展;拜占庭具有东方专制特征;拜占庭文明的另一最主要的特征是人与上帝的关系。拜占庭人抱有这样的信念——人可以直接和上帝对话。由于拜占庭存在着强大的世俗政权,具有从古代继承下来的比较繁荣的城市和比较发达的工商业,并继承了希腊古典文化遗产,所以拜占庭的世俗教育发达,重视法学教育,世俗教育体系和教会教育体系长期并存。

2.简述拜占廷文明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答:拜占庭帝国成为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直接继承者,它是西方文明的一部分,又影响了近代西方文明,尤其是斯拉夫文明的形成。作为中世纪史的构成要素,拜占庭文明在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之间我了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拜占庭文明不仅与西方文明的关系源远流长,而且与东方文明联系密切。

3.试比较拜占廷与同一时期西欧教育的异同。

答:

4.试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一般特征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5.简述《古兰经》和《圣训》对阿拉伯教育的影响。

6.简述阿拉伯的教育机构“昆它布”。

7.简述拜占廷和阿拉伯文化教育在世界教育史上的地位。

6.外国传统文学总结 篇六

ωκεαν?? Henry Fielding 菲尔丁 Realist novelist, the founder of English realistic novels; The History of Ton Jones, a Foundling 《弃儿汤姆-琼斯》 Sentimental 伤感主义 novelists

Samuel Richardson 理 查森, Laurence Sterne 劳伦斯-斯特 恩, Oliver Goldsmith 格尔斯密 William Blake Pre-romantic poet;浪漫主义诗人 布莱克 Songs of Innocence 天真之歌》 eg. The 《 : Lamb; Songs of Experience《经验之歌》: eg. The Tiger, London, the Chimney-Sweeper Robert Burns Pre-romantic poet; 彭斯 The national poet of Scotland; 苏格兰 民族诗人 A Red, Red Rose《一朵红红的玫瑰》; Auld Lang Syne《美好的往日》 ; My heart’s in the Highland 我的心在高 《

原》

7.外国留学生教育中班主任工作探讨 篇七

一、留学生教育工作的复杂性

留学生教育是培养亲华友华国际友人的重要力量,当属国家大外交范畴,是外事工作、统战工作、隐蔽战线工作的组成部分。留学生管理工作,主要可分为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和生活管理三个部分。其中行政管理与生活管理中的日常性事务、教学管理主要在学校内部完成,而行政管理、生活管理中的部分工作则涉及到政府、社会的多个方面。多年来,从政府部门到学校都建立了相应的配套机制和管理制度。但随着留学生人数的增加,国别、层次的扩大以及其他多种综合因素的相互交织,仍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和矛盾。那么,作为留学生管理主体的学校,如何“把握”留学生教育则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二、班主任在留学生教育中的作用

班主任,简单说就是在学校职能部门指导下,由学生工作部门直接领导,全面负责一个教学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人员。在留学生教育工作中,班主任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对于留学生是免修的。同时,留学生管理,是一项与横向和纵向都有联系的工作,既不能采取简单的制度约束,也不能放任自流。从横向来讲,留学生管理涉及教学管理,生活服务,日常事务,行政审查、审批等不同部门;从纵向上来讲,则可直接与国家外交事务联系起来。因此,必须要有专人,即班主任来真正“把握”留学生。

如果由学生工作部门的管理人员来担任班主任,从目前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只能是多个班级配备一个班主任,类似于中国学生的年级辅导员。另外,由于部分留学生除了到课堂上课以外,和管理人员接触较少。众多复杂的因素,使得管理岗位的班主任很难随时掌握留学生各方面的动态,从而削弱了管理部门对留学生的掌控力度。有的学校甚至出现个别学生长期旷课,在社会上打工等情况,而管理部门根本不知道。

留学生的管理,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时时刻刻紧密联系他们,对留学生要区别对待,了解他们的心理,既要严格要求,按章管理,又要处处去关心、帮助他们。能够与留学生走得如此近的人,只有他们的任课教师。因此,由任课教师兼任班主任工作,将会给留学生的学生管理带来极大便利教师尤其是承担课程教学时数较多的教师,几乎每天都会与学生见面,这样就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各方面的动态,及时发现、处理问题。教与学的特殊关系,使得留学生接触最多的人是任课教师,最信赖的人往往也是任课教师。留学生有什么意见和苦闷,比较愿意向自己喜欢的任课教师倾诉。

三、完善教师兼任留学生班主任工作制度建设

哈尔滨工程大学于2005年起实行任课教师兼任班主任工作模式,在留学生管理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制订了留学生班主任工作规则,坚持采用班主任由各班任课教师担任的模式。聘用时,采取个人申请与学院任命相结合的办法。原则上,承担课程教学时数较多的任课教师必须承担班主任工作。

1. 学生日常管理

(1)留学生正式上课的第二周内,组织本班学生见面相识会。

(2)留学生正式上课的第二周内,完成本班级通讯录,并将电子版交留学生工作相关科室备案。

(3)每天至少进行一次考勤,对经常缺课或迟到、早退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对屡教不改的学生,及时将相关情况报告至留学生办。每月的考勤表送交留学生办存档。

(4)经常与留学生接触、谈心。要求每学期至少与本班每位留学生谈心一次。

(5)负责本班学生的一般性请、销假。

(6)节假日,掌握本班学生动态,相关情况报留学生办备案。

(7)协助学院相关科室,完成下发通知等与留学生的沟通性工作。

2. 协助组织学生活动,处理突发事件

(1)组织本班同学积极参加学院统一组织的各项留学生活动,组织排练节目等。

(2)组织本班同学积极为留学生杂志投稿。

(3)协助留学生办处理突发事件。在得知发生突发事件后,必须第一时间到达现场。

3. 学生日常关怀

(1)负责向过生日的同学赠送小礼品。

(2)协助有关科室对生病学生及时送医院诊治代表学院探望生病学生

(3)对学习上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及时了解情况,报教研室、教务办,并协助制定帮促方案。

4. 日常教学信息反馈

(1)及时向教研室、教务办反馈本班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例如,对课程设置、教材选用、任课教师、教学设施的意见和建议)。

(2)承担本班级任课教师团队组长角色,随时了解并协调本班级各门课程的教学进度,发现问题及时报教研室主任。

(3)每学期,对于本班开设的课程,每门课至少听课2个学时。

(4)对于申请调整学习层级的学生,进行汉语水平认定,并提出建议。

(5)每学期末,统计本班学生下一学期是否继续在校学习。对于继续在校学习的学生,建议其应学习的层级。相关情况整理后,将电子版报教务办、留学生办。

为了确保班主任工作落到实处,对于班主任教师工作,学院除给予精神奖励外,每月给予一定的班主任工作补贴。

每学期开学初及学期末,统一组织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例会由院长主持,教学管理部门、留学生工作部门、公寓管理部门、全体教师、全体班主任参加。

四、几点建议

1. 加大宣传力度,让全体管理人员、教师都明确留学生教育的意义。留学生教育,从短期、局部看,似乎有些得不偿失。但是从长远看,留学生教育所产生的政治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无法估量的。

2. 明确工作原则,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留学生管理必须要明确工作原则,对于留学生在学习、生活上要给予关心照顾,但不能使其有优越感,更不能接受其过分、无礼要求。留学生的身份首先是学生,那么作为学生就必须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3. 留学生工作有其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细心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这样才能把留学生的每一项具体工作,做细、做实、做透。因此,在留学生工作中,要划清工作界面明晰岗位职责

摘要:目前,发展留学生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华留学生数量大幅增长。如何加强留学生的管理已经成为留学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留学生教育工作十分复杂,班主任在留学生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留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制度建设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核心。

关键词:教育,留学生,班主任

参考文献

[1]李艳.地方高校外国留学生管理策略浅析[J].学术探索,2006(5).

8.外国教育史总结 篇八

关键词 外国教育思潮 语文教育 回顾 反思

中国现当代语文教育是在一个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发展演进的,其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呈现出非常复杂的态势。在这些因素当中,外国教育理论思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外国教育思潮对中国语文教育的影响是深刻而复杂的,其间伴随着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融合,交织着模仿与创造。语文教育的现代发展,既不同于西方的教育教学发展模式,又扬弃了中国传统的语文教育教学方式,凸显出自身的特点,其中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记取。从1904到1949年,我国语文教育深受日本、德国、美国等国教育理论思潮的影响,在课程教材教学上表现出一些崭新的特点,从传统迈入现代;建国后到“文革”前,我国全面学习苏联教育经验,语文教育发生重要变革;改革开放以后,广泛学习借鉴多国教育经验,同时我国语文教师和研究者有了更多的创造。

历史证明,在人类历史迈入21世纪的今天,闭关自守、故步自封,是不可能创造高质量的教育的。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在接受外来影响与保持民族特色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在学习外国教育经验的同时坚守自己的民族本位。回顾一百年来外国教育理论对中国语文教育影响的历史,探讨外国教育思潮对中国语文教育影响的方式、途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正确地处理借鉴与创造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20世纪前期外国教育思潮对语文教育的冲击

20世纪前期,中国语文教育发生了深刻变革,一系列有重大意义的变化在这一时期发生,如语文单独设科、白话文的引入、国语科的设立、单元型教材的产生等。这是一个革故鼎新的时代,也是外国教育理论思潮对语文教育产生深刻影响的时代。外国教育理论思潮以多种方式传入我国,对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了这样那样的影响。概括而言,20世纪前期对语文教育产生影响的主要是赫尔巴特教育学说、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等理论。它们在不同时期对语文教育产生着较为显著的影响,从1904年到1920年代,以赫尔巴特教育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理论对我国语文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从1920年代末到建国前,美欧进步主义教育思潮对我国语文教育影响甚大。当然,它们之间的区分不是泾渭分明的,在进步主义教育思潮传入我国之后,赫尔巴特教育理论依然对我国产生着影响,只不过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更大。

20世纪初期,经历了甲午战争的失败和辛丑赔款的耻辱,不少有识之士认识到了闭关锁国的危害,开始把目光投向了西方。中国最先学习的是日本,因为日本离我国最近,又具有较为相似的传统。一批留日学生回国后大力宣传日本教育理论并用于教育实践,很多知识分子也热衷于介绍日本教育学说,当时影响甚大的《教育杂志》就大量登载日本的教育理论,社内同仁以“天民”的笔名编译、发表了大量介绍文章。这一时期,国内不少学校延请日本教员到校任教,直接进行示范和指导,如江苏省通州师范学校和浙江省春晖中学。可以说,20世纪初到1920年代,是中国的语文教育受日本教育学说影响最深的时期。应该看到,日本教育理论是在西方教育理论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我国所学习的日本教育学说有很大一部分移植自西方,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赫尔巴特的教育学说。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为教学确立了一个程序,有助于教学活动更科学地开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对西方教育理论的学习更加广泛和深入。新文学革命和“五四”运动对西方教育思潮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德先生”和“赛先生”日益为人们所熟知。《新青年》《教育杂志》《中华教育界》等刊物大力译介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理论,对教育界人士起到了启发和引导作用。“自学辅导主义”、“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等都是在此时期传入我国的。胡适、陶行知、刘半农等留学欧美的学者回国后大力鼓吹西方尤其是美国的教育学说,用西方的观点、视角来审视中国的教育现实,提出改进的方法并进行实践。孟禄、杜威更是直接到中国讲学,宣扬实用主义教育理论。20年代归国留学生廖世承、陈鹤琴、俞子夷、艾伟等积极开展汉语、汉字教育实验研究,为汉语言教学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引进外国理论的初期,我国现代教育理论尚处于起步阶段,模仿、借鉴是不可避免的。许多改革者抱着变革旧教育的信念和虚心学习的态度,大胆改革旧有的教材教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草创时期的粗疏,改革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在引进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之后,语文教学重视教学程序的设计,重视对课文的分析,却忽视了传统语文教育的宝贵经验——诵读,致使教学质量下降。当时有研究者指出,“旧时读书背诵,并非不好,其不好之点,乃在只能背诵而不能理解。至于已经有理解,而不能背诵,则还是不能受用”[1],可谓切中肯綮。

外国教学法传入本国以后,往往需要经过一定的变通和本土化。“自学辅导法”在中国的发展就说明了这一点。“自学辅导法”是西方国家小学的教学方法之一,1914年传入我国。刚一传入,它就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并在一些城市的小学试行。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教育界对这一教学法进行了反思,肯定了这一教学法的合理之处,“教育者对于被教育者于授与知识技能时,不采注入的方法,尊重儿童自我发展之能力,加以指导或暗示,以辅导被教育者之自我发展,是谓辅导”,同时,他们也批评它“绝对之放任主义,则将教育者之教育能力全部抹杀,而完全置重于被教育者自我发展之性能,在教育上,亦难逃背理不经济之诮”[2]。这种认识是非常辩证的,对我们今天学习外国教学理论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外国教育思潮传入中国以后,有一个吸收、融合、改造的过程,正是在这种碰撞、对话的过程中,中国现代语文教育从传统迈入现代。

二、20世纪后期外国教育思潮对语文教育的影响

建国以后,由于意识形态的关系,我国语文教育受到了苏联教育理论思潮的全面影响。1950年,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上下)在我国翻译出版,全国掀起了学习热潮。凯洛夫《教育学》强调传统的教育方法和课堂教学的五环节结构,突出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正常教学秩序的建立,对建国初期稳定学校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我国的教学指导文件也学习苏联,由“标准”改称“大纲”。

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语文教学受到苏联教育教学理论的极大影响,教学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按固定环节授课,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一时期,我国翻译出版了大量苏联文学教育著作,这对于我国的文学作品教学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受苏联语言、文学分科教学的影响,我国于1956年进行了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编制了汉语、文学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了为期两年多的实验,由于政治的干预,这场实验仓促结束。之后,我国语文教学又恢复使用合科教材。1963年,苏联教学专家普希金听了北京师范大学实习生所上的《红领巾》一课,提出了改进意见,这些意见在国内引起很大的反响,后来形成“《红领巾》教学法”。这一教学法重视师生谈话,重视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苏联语文教育理论对我国语文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使我国形成了强调固定教学程序、重视基础知识传授和文学作品分析的传统。

我国学习苏联教育经验有深刻的教训和经验。汉语、分科教学实验是在政治的主导下开始的,又在政治的影响下结束。分科教学实验虽然没有进行下去,但是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学习他国教育经验,必须注意本民族的国情和汉语言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语文教育界有了更开阔的视野,吸收、借鉴了多国语文教育的经验。同时,我们更加注重对传统的继承,将对外国教育理论的借鉴与对传统的继承结合起来。布鲁纳的结构学习理论、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等传入我国并得到充分应用,对语文教育也产生重要了影响。例如,语文“目标教学派”就是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经过多年探索,在语文教育界产生了重要反响[3]。如果说“五四”时期对传统语文教育的经验批判多于继承,那么这一时期则是在深刻反思的基础上继承传统语文教育的精华。改革开放初期的语文教学,首先是一种“回归”,它回到“文化大革命”之前所确立的语文“工具说”,回到“双基”教学。众多的语文教师和研究者进行了丰富多彩的创造,提出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文教育理论。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能够广泛吸取世界各国母语教育的有益经验。洪宗礼老师主持进行了“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4],对世界多个国家的母语课程与教材进行研究,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有力地推进了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

三、思考与启示

我们要正确地对待外国的教育经验,用开放的胸怀了解外国教育理论思潮,同时要结合本国实际加以改造,重视本国教师的创造。

1.立足本土,有选择地予以吸收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具有悠久灿烂的文明,拥有丰富的传统语文教育的经验,这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汉语言具有自身的特点,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特色。对于别国的教育理论不能全盘照搬,必须坚持辩证的观点,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回顾现当代语文教育史我们可以发现,外国教育思潮对我国语文教育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当前语文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就有外国理论影响的痕迹。我们应该正视这种影响,只要这种理论是合理的,不管是中国固有的,还是取自外国的,都应该坚持。

20世纪初期引进的赫尔巴特学派的“五段教学法”,对于改变传统语文教学单一的教学方式、明确教学程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杜威进步主义教育理论对于我们认识儿童的经验和兴趣,重视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当代语文教育界提出的“三主”理论、“语文教学要与生活相联系”等观点,可以说与进步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某种内在联系。建国初期,“《红领巾》教学法”的推广,对于我们运用谈话法、合理分析文学作品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我们应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教育理论的精华,结合我国具体情况作出改造,有选择地予以吸收。

2.科学甄别,重视实验和本国教师的创造

借鉴外国教育理论和经验要立足于中国实际。在引进这些理论时首先要进行甄别、筛选,因为并非所有外国理论都适合于中国,应结合中国实际进行考察分析。

在道尔顿制介绍到中国以后,教育家舒新城、孙俍工等人率先在中国公学和东南大学附属中学进行“道尔顿制”教学实验,经过多年实验,他们坦承这种教学方法存在不足[5]。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是非常值得学习的。语文教育家廖世承、艾伟等进行的汉字教学实验,对我们认识汉语学习的特点有很大的帮助。通过教育实验,发现外国教育理论的优点与不足,对其适切性作出客观评价,是这些教育家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学习借鉴外国教育理论思潮要防止偏颇,比如只借鉴某国的教育经验,而对其他国家有价值的教育理论视而不见。要多了解一些教育理论思潮,在综合比较中选择适合于我国的教育理论,综合考虑国情、教育制度、社会情况等因素。在外国教育理论思潮对我国教育产生影响的过程中,本国教师的实践创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于漪、钱梦龙、魏书生、宁鸿彬等教师在借鉴他国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语文教育理论。

通过回顾可以发现,语文教学效果比较好的时期,往往是我们对外国教育理论加以改进、融合进我国教育经验的时期。学习外国教育理论应该立足于本国语言实际,吸收外国教育思潮中合理的成分,在实践中创造发展,以推动语文教育理论的科学化、民族化和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顾黄初,李杏保.二十世纪前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2] 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 张正君.当代语文教学流派概观[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4] 柳士镇,洪宗礼.外国语文教材译介[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5] 李杏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李军亮(1981-),男,河南林州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博士。]

上一篇:旧村改造经验典型项目简介下一篇:职工教育质监站工作总结及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