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实验指导

2024-08-25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精选8篇)

1.分析化学实验指导 篇一

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指导书

前言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门研究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的普遍原理和技术的工程学科。随着信息系统概念及应用的发展,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使人们认识到:信息系统建设过程是复杂的社会过程,系统观点是系统建设的重要思想武器,科学的开发过程和规范的项目管理要比开发技术本身更为重要,严格遵循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法论可以大大提高信息系统开发的成功率,显著减少系统开发和维护中的问题。

按该课程的特点,实验内容包括软件开发的两大方法学的专题训练,即结构化(生命周期学)的方法学和面向对象的方法学,通过对一个具体的信息系统项目,要求学生利用结构化软件开发技术或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技术完成对该项目的开发。因此设置四个实验项目,从项目开发的准备工作,系统分析过程,系统设计过程,到文档的整理和完善,覆盖软件开发的主要过程,此外又引入我国国家《计算机开发规范》,以规范技术文档的书写标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通过实验训练,达到如下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系统分析与设计原理,提高对实际项目的分析和设计能力,通过实验课程,熟悉和基本掌握软件开发方法学、软件开发的过程,文档资料的编写格式及规范,全面领会和贯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作风,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实验一:项目开发的准备工作--------------------1 实验二:系统分析过程----------------------------1 实验三:系统设计过程----------------------------2 实验四:系统文档整理----------------------------3

附录一:--------------5 附录二:--------------6 附录三:--------------11

实验一:项目开发的准备工作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验证性

一、目的与任务

目的:确定课题,组织组员,合理分工,熟悉软件开发环境,培养团队精神。

任务:学习软件开发小组的组织和管理,合理分工,将项目开发各阶段的任务明确,并熟悉相应的软件开发环境。

二、内容、要求与安排方式

1、实验内容与要求:

根据各组选择的课题,实行项目经理制,各组推荐一名组长,统一管理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并和理调整资源和负责项目全局;根据项目的难易合理分配组员的任务,对问题达成一直的看法;针对项目的实施,熟悉相应的软件开发工具的使用环境。

2、实验安排方式:

本实验为开放实验,各组可同时进行实验,每组2—3人。3.准备参考资料和阅读相关的国家有关软件开发的标准文档。

三、思考题

1. 2. 3. 项目开发首先要做的事是什么?

你认为该软件应具备的最重要的特性是什么。你认为怎样分工是最合理的?

实验二:系统分析过程

实验学时:4

实验类型:验证性

一、目的与任务

目的:确定项目的可实施性,在此基础上完成系统的逻辑功能模型的建立。任务:采用不同的软件开发技术,完成对项目的分析过程,给出系统的逻 1 辑功能模型,数据字典以及规格说明书。

二、内容、要求与安排方式

1、实验内容与要求:(1)结构化分析

明白项目的业务流程图,绘制数据流程图,编写数据字典,数据加工处理的描述,实体关系图(ER图),需求规格说明书。

(2)面向对象分析

弄清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绘制系统的用例图,书写用例规格说明;初步绘制系统的静态结构——类图;初步绘制系统动态行为——顺序图、协作图、活动图、状态图。最后利用Word写出系统的需求规格说明书。

2、实验安排方式:

本实验为开放实验,各组可同时进行实验,每组2—3人。

三、思考题

1. 2. 3. 4. 需求分析在软件开发中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分析系统流程图,流程图和数据流图的区别和各自的特点。怎样写合乎规范的数据流图和数据词典? 怎样组织对该工作的评审?

实验三:系统设计过程

实验学时:4

实验类型:技能性

一、目的与任务

目的:在实验二基础上完成系统的体系结构的建立和系统详细设计,并给出相应的规格说明书。

任务:认真分析实验二的结果,给出系统合理的体系结构,描绘系统结构图,并合理划分系统的各组成模块,最后给出系统的各部分设计规格说明书。

二、内容、要求与安排方式

1、实验内容与要求:(1)结构化设计

软件体系结构图(HIPO图或模块结构图)设计,模块处理流程设计,输出设计(主要指打印输出设计),存储文件格式设计(数据库结构设计),输入设计(主要指数据录入卡设计),代码设计,系统设计说明书

(2)面向对象设计

设计系统合理的体系结构;在Rational Rose环境中对实验二的分析模型进行细化、精化,使之成为计算机能够实现的物理模型。最后利用Word写出系统的设计规格说明书。

2、实验安排方式:

本实验为开放实验,各组可同时进行实验,每组2—3人。

三、思考题

1.系统设计和需求分析的关系是什么?两者必须先后关联吗? 2.怎样描绘系统的体系结构? 3.怎样绘制复合规范的流程图。4.怎样组织对设计阶段工作的评审?

实验四:系统文档整理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验证性

一、目的与任务

目的:系统运行和软件后期制作。

任务:总结软件开发中的得失,正确书写软件说明书和用户手册。

二、内容、要求与安排方式

1、实验内容与要求:

完善系统所涉及的程序框图,源程序,模拟运行数据,打印报表,软件使用说明书和用户手册等。

2、验安排方式:

本实验为开放实验,各组可同时进行实验,每组2—3人。

三、思考题

1.怎样合理选择软件开发的工具?

2.怎样进行用户说明手册和使用手册的编写。3.总结项目实施中的得失。

附录一:

实验要求

软件工程实验要求学生采用“项目小组”的形式,结合具体的开发项目进行设计。具体要求如下:

1. 班级按项目小组进行分组,每组不得超过4人

2. 每个项目小组选出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经理,由项目经理召集项目组成员讨论、选定开发项目

3.项目开的每项任务要落实到人且规定该任务的起止日期和时间 4.每个项目小组可以参照附录中给定的文档规范标准提供项目文档 5.题目自定或采用附录二中的题目

6.软件开发的方法学自定(结构化或面向对象的方法学)

附录一:实验题目

题目一:“教务管理系统之子系统——学院课程安排”

1. 系统简介

每个学期的期中,学校教务处向各个学院发出下各学期的教学计划,包括课程名称、课程代码、课时、班级类别(本科、专科、成人教育、研究生)、班号等;学院教学主管人员根据教学任务和要求给出各个课程的相关限制(如:任课教师的职称、上课的班数、最高和最低周学时数等);任课教师自报本人授课计划,经所在教研室协调任可,将教学计划上交学院主管教学计划的人员,批准后上报学校教务处,最终由教务处给出下个学期全学院教师的教学任务书。

假设上述排课过程全部由人工操作,现要求为上述过程实现计算机自动处理过程。2. 限定条件

(1)每位教师的主讲课程门数不超过2门/学期:讲师以下职称的教师不能承担学院定主课的主讲任务。

(2)学院中层干部的主讲课时不能超过4学时/周。

(3)本学期出现严重教学事故的教师不能承担下各学期的主讲任务。

(4)本系统的输入项至少包括:教务处布置的教学计划,学院教师自报的授课计划和学院定的有关授课限制条件。

(5)本系统的输出项至少包括:教务处最终下达全院教师的教学任务书和学院各个班级下各学期的课程表(可以不含上课地点)。

题目二:“学校教材定购系统”

1. 系统简介

本系统可以细化为两个子系统:销售系统和采购系统。

销售系统的主要工作过程为:首先由教师或学生提交购书单,经教材发行人员审核是有效购书单后,开发票、登记并返给教师或学生领书单,教师或学生可以到书库领书。

采购系统的主要工作过程为:若是教材脱销,则登记缺书,发缺书单给书库采购人员;一旦新书入库后,即发进书通知给教材发行人员。

以上功能要求在计算机上实现。2. 技术要求和限制条件

(1)当书库中的各种书籍数量发生变化(包括进书和出书)时,都应修改相关的书库记录,如库存表或进/出库表。

(2)在实现上述销售和采购的工作过程时,需考虑有关的合法性验证。

6(3)系统的外部项至少包括:教师、学生和教材工作人员。

(4)系统的相关数据存储至少包括:购书表、库存表、缺书登记表、待购教材表、进库表和出库表。

题目三:“机票预定系统”

1. 系统简介

航空公司为给旅客乘机提供方便,需要开发一个机票预定系统。各个旅行社把预定机票的旅客信息(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身份证号码(护照号码)、旅行时间、旅行始发地和目的地,航班舱位要求等)输入到系统中,系统为旅客安排航班。当旅客交付了预订金后,系统打印出取票通知和帐单给旅客,旅客在飞机起飞前一天凭取票通知和帐单交款取票,系统核对无误即打印出机票给旅客。此外航空公司为随时掌握各个航班飞机的乘载情况,需要定期进行查询统计,以便适当调整。2. 技术要求和限制条件

(1)在分析系统功能时要考虑有关证件的合法性验证(如身份证、取票通知和交款发票)等。

(2)对于本系统还应补充以下功能:

 旅客延误了取票时间的处理  航班取消后的处理  旅客临时更改航班的处理

(3)系统的外部输入项至少包括:旅客、旅行社和航空公司。

题目四:“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

1. 系统简介

每学年要对实验室设备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更新。其中:(1)对于已彻底损坏的做报废处理,同时详细记录有关信息。

(2)对于由严重问题(故障)的要及时修理,并记录修理日期、设备名、编号、修理厂家、修理费用、责任人等。

(3)对于急需修改但又缺少的设备,需以“申请表”的形式送交上级领导请求批准购买。新设备购入后要立即进行设备登记(包括类别、设备名、编号、型号、规格、单价、数量、购置日期、生产厂家、保质期和经办人等信息),同时更新申请表的内容。

(4)随时对现有设备及其修理、报废情况进行统计、查询,要求能够按类别和时间段等查询。

2. 技术要求及限制条件

7(1)所有工作由专门人员负责完成,其他人不得任意使用。

(2)每件设备在做入库登记时均由系统按类别加自动顺序号编号,形成设备号;设备报废时要及时修改相应的设备记录,且有领导认可。

(3)本系统的数据存储至少包括:设备记录、修理记录、报废记录、申请购买记录。(4)本系统的输入项至少包括:新设备信息、修理信息、申请购买信息、具体查询统计要求。

本系统的输出项至少包括:设备购买申请表、修理/报废设备资金统计表。

题目五: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系统简介和设计要求:(1)信息要求

本系统应该包含与人事管理相关的信息,如部门信息、职员信息,其中职员信息应该包含职员的基本信息(如职员的编号、姓名、性别等)职员的其他信息如(如:主要社会关系、奖惩情况等)。(2)功能要求

本系统的基本功能要求如下:  部门信息维护;

 职员信息维护(含职员的部门调整);  职员信息查询(不确定查询);  人事信息查询(如人才结构的统计查询) 用户管理(含用户权限的设置)

 辅助功能(如学历索引表、职称索引表的维护等)

题目六:工资管理系统的设计

系统简介和设计要求:(1)信息要求

本系统应该包含与工资管理相关的信息,如部门信息、职员工资信息,其中职员工资信息应该包含与支援工资相关的基本信息(如:职员的编号、姓名、基本工资、各种津贴以及其他应发工资项目,水电、煤气等各项扣款,以及公积金、会费等)、职员的其他信息(如工资调整情况)等。

(2)功能要求

本系统的基本功能要求如下:  部门信息维护;

 职员工资信息维护;  显示打印职员工资表;  打印职员工资发放表;  打印部门工资汇总表;

 用户管理(含用户权限的设置)。

题目七:毕业生管理信息系统

设计要求:(1)信息要求

本系统应该包含与毕业生管理相关的信息,如毕业生基本信息、毕业生就业信息、其中毕业生基本信息应该包括:毕业生的编号、姓名、性别、民族、籍贯、毕业时间、专业、政治面貌等信息;毕业生就业信息应该包括:毕业生的编号、就业时间、工作单位、工作性质、职务、地址等。

(2)功能要求

本系统的基本功能要求如下:  毕业生基本信息维护;  毕业生就业信息维护;

 毕业生就业情况查询(不确定查询);  按专业划分的就业情况统计;  用户管理(含用户权限的设置)。

题目八:建立一个分布式、互动式的远程教学平台

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提供比较完整的教学解决方案。其主要功能包括通知发布、参考资料发布、电子课件发布、学生作业提交、帮助教师批改学生作业、帮助学生复查批改后的作业。

题目九:开发一个基于WEB的网上机票查询和销售系统

该系统可以录入航班和机票信息,用户可以查询航班时刻表、查询机票可用信息和机票折扣信息,用户可以通过WEB订票。

题目十:开发一个基于WEB的网上投稿系统

该系统可以接受作者的电子投稿,以及作者信息(如姓名、单位、通信地址、电话、E-Mail等)注册,并能供投稿人查询稿件处理情况,以及在稿件处理后(退稿、录用、修改后再审等),能自动发送E-Mail通知投稿人。

题目十一:开发一个基于Web的BBS系统

包含一般BBS所具有的功能,如用户注册、用户信息管理、发贴功能、贴子管理、主题词查询、用户信息修改和查询等。

题目十二:开发一个基于Web的网上书店

该系统可以分类录入书籍和相关信息(如名称、页数、出版商、摘要、目录等),用户可以注册、登录,注册用户享受打折服务,所有用户都可以查询、浏览书籍。注册用户可以定购书籍并查询订单。

附录三:

软件开发文档指南 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目的是:说明该软件开发项目的实现在技术、经济和社会条件方面的可行性;评述为了合理地达到开发目标而可能先择的各种方案;说明论证所选定的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内容要求如下:

1.1 引言

1.1.1 编写目的 1.1.2 背景

1.1.3 定义

1.1.4 参考资料

1.2 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1.2.1 要求

1.2.2 目标

1.2.3 条件、假定和限制

1.2.4 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1.2.5 评价尺度

1.3 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1.3.1 数据流程和处理流程

1.3.2 工作负荷

1.3.3 费用开支

1.3.4 人员

1.3.5 设备

1.3.6 局限性

1.4 所建议的系统

1.4.1 对所建议系统的说明

1.4.2 数据流程各处理流程

1.4.3 改进之处

1.4.4 影响

1.4.4.1 对象设备的影响

1.4.4.2 对软件的影响

1.4.4.3 对用户单位机构的影响

1.4.4.4 对系统动行的影响

1.4.4.5 对开发的影响

1.4.4.6 对地点和设施的影响

1.4.4.7 对经费开支的影响

1.4.5 局限性

1.4.6 技术条件方面的可行性

1.5 可选择其他系统方案

1.5.1 可选择的系统方案1

1.5.2 可选择的系统方案2

……

1.6 投资及收益分析

1.6.1 支出

1.6.1.1 基本建设投资

1.6.1.2 其他一次性支出

1.6.1.3 非一次性支出

1.6.2 收益

1.6.2.1 一次性收益

1.6.2.2 非一次性收益

1.6.2.3 不可定量的收益

1.6.3 收益/投资比

1.6.4 投资回收周期

1.6.5 敏感性分析

1.7 社会条件方面的可行性

1.7.1 法律方面的可行性

1.7.2 使用方面的可行性

1.8 结论 2 项目开发计划

编制项目开发计划的目的是用文件的形式,把对于在开发过程中各项工作的负责人员、开发进度所需经费预算、所需软、硬件条件等问题作出安排记载下来,以便根据本计划开展和检查本项目的开发工作。编制内容要求如下:

2.1 引言

2.1.1 编写目的 2.1.2 背景

2.1.3 定义

2.1.4 参考资料

2.2 项目概述

2.2.1 工作内容

2.2.2 主要参加人员

2.2.3 产品及成果

2.2.3.1 程序

2.2.3.2 文件

2.2.3.3 服务

2.2.3.4 非移交产品

2.2.4 验收标准

2.2.5 完成项目的最迟期限

2.2.6 本计划的审查者与批准者

2.3 实施总计划

2.3.1 工作任务的分解

2.3.2 接口人员

2.3.3 进度

2.3.4 预算

2.3.5 关键问题

2.4 支持条件

2.4.1 计算机系统支持

2.4.2 需要用户承担的工作

2.4.3 需由外单位提供的条件

2.5 专题计划要点 3 软件需求说明书

软件需求说明书的编制是为了使用户的软件开发者双方对该软件的起初规定有一个共同的理解,使之成为整个开发工作的基础。编制软件需求说明书的内容要求如下:

3.1 引言

3.1.1 编写的目的 3.1.2 背景

3.1.3 定义

3.1.1 参考资料

3.2 任务概述

3.2.1 目标

3.2.2 用户的点

3.2.3 假定与约束

3.3 需求规定

3.3.1 对功能的规定

3.3.2 对性能的规定

3.3.2.1 精度

3.3.2.2 时间特性要求

3.3.2.3 灵活性

3.3.3 输入输出要求

3.3.4 数据管理能力的要求

3.3.5 故障处理要求

3.3.6 其它的专门的要求

3.4 运行环境规定

3.4.1 设备

3.4.2 支持软件

3.4.3 接口

3.4.4 控制 4 数据需求说明书

数据要求说明书的编制目的是为了向整个开发时期提供关于处理数据的描述和数据采集要求的技术信息。编制数据要求说明书的内容要求如下:

4.1 引言

4.1.1 编写目的 4.1.2 背景

4.1.3 定义

4.1.4 参考资料

4.2 数据的逻辑描述

4.2.1 静态数据

4.2.2 动态输入数据

4.2.3 动态输出数据

4.2.4 内部生成数据

4.2.5 数据约定

4.3 数据的采集

4.3.1 要求和范围

4.3.2 输入的承担者

4.3.3 处理

4.3.4 影响 5 概要设计说明书

概要设计说明书可称作系统设计说明书,这里说的系统是指程序系统,编制的目的是说 15 明对程序的系统的设计考虑,包括程序系统的基本处理流程、程序系统的组织结构、模块划分、功能分配、接口设计、运行设计、数据结构设计和出错处理设计等,为程序的详细设计提供基础。编制概要设计说明书的内容要求如下:

5.1 引言

5.1.1 编写目的 5.1.2 背景

5.1.3 定义

5.1.4 参考资料

5.2 总体设计

5.2.1 需求规定

5.2.2 运行环境

5.2.3 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5.2.4 结构

5.2.5 功能需求与程序的关系

5.2.6 人工处理过程

5.2.7 尚未解决的问题

5.3 接口设计

5.3.1 用户接口

5.3.2 内部接口

5.3.3 外部接口

5.4 运行设计

5.4.1 运行模块组合 5.4.2 运行控制

5.4.3 运行时间

5.5 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5.5.1 逻辑结构设计要点

5.5.2 物理结构设计要点

5.5.3 数据结构与程序的关系

5.6 系统出错处理设计

5.6.1 出错信息

5.6.2 补救措施

5.6.3 系统维护设计 6 详细设计说明书

详细说明书可称作程序设计说明书。编制目的是说明一个软件系统各个层次中的每一个程序(每个模块或子程序)的设计考虑,如果一个软件系统比较简单,层次很少,本文件可以不单独编写,有关内容合并概要设计说明书。对详细设计说明书的内容要不得要求如下:

6.1 引言

6.1.1 编写目的 6.1.2 背景

6.1.3 定义

6.1.4 参考资料

6.2 程序系统的组织结构

6.3 程序1(标识符)设计说明

6.3.1 程序描述

6.3.2 功能

6.3.3 性能

6.3.4 输入项

6.3.5 输出项

6.3.6 算法

6.3.7 流程逻辑

6.3.8 接口

6.3.9 存储分配

6.3.10 注释设计

6.3.11 限制条件

6.3.12 测试计划

6.3.13 尚未解决的问题

6.4 程序2(标识符)设计说明

…… 数据库设计说明书

数据库设计说明书的编制目的是对于设计中的数据库所有标识、逻辑结构和理结构作出具体的设计规定。其内容要求如下:

7.1 引言

7.1.1 编写目的 7.1.2 背景

7.1.3 定义

7.1.4 参考资料

7.2 外部设计

7.2.1 标识符和状态

7.2.2 使用它的程序

7.2.3 约定

7.2.4 专门指导

7.2.5 支持软件

7.3 结构设计

7.3.1 概念结构设计

7.3.2 逻辑结构设计

7.3.3 理结构设计

7.4 运用设计

7.4.1 数据字典设计

7.4.2 安全保密设计 8 用户手册

用户手册的编制是要使用非专门术语的语言,充分地描述该软件系统工程所具有的功能及基本的使用方法。使用户(或潜在用户)通过本手册能够了解该软件的用途,并且能够确定在什么情况下,如何使用它。具体的内容要求如下:

8.1 引言

8.1.1 编写目的 8.1.2 背景

8.1.3 定义

8.1.4 参考资料

8.2 用途

8.2.1 功能

8.2.2 性能

8.2.2.1 精度

8.2.2.2 时间特性

8.2.2.3 灵活性

8.2.3 安全保密

8.3 运行环境

8.3.1 硬设备

8.3.2 支持软件

8.3.3 数据结构

8.4 使用过程

8.4.1 安装与初始化

8.4.2 输入

8.4.2.1 输入数据的现实背景

8.4.2.2 输入格式

8.4.2.3 输入举例

8.4.3 输出

8.4.3.1 输出数据的现实背景

8.4.3.2 输出格式

8.4.3.3 输出举例

8.4.4 文卷查询

8.4.5 出错处理与恢复

8.4.6 终端操作

操作手册

操作手册的编制是为了向操作人中提供该软件每一个运行的具体过程和有关知识,包括操作方法的细节。具体的内容要求如下:

9.1 引言

9.1.1 编写目的 9.1.2 背景

9.1.3 定义

9.1.2 参考资料

9.2 软件概述

9.2.1 软件的结构

9.2.2 程序表

9.2.3 文卷表

9.3 安装与初始化

9.4 运行说明

9.4.1 运行表

9.4.2 运行步骤

9.4.3 运行1(标识符)说明

9.4.3.1 运行控制

9.4.3.2 操作信息

9.4.3.3 输入-输出文卷

9.4.3.4 输出文段

9.4.3.5 输出文段的复制

9.4.3.6 启动恢复过程

9.4.4 运行2(标识符)说明

9.5 非常规过程

9.6 远程操作 10 模块开发卷宗

模块开发卷宗是在模块开发过程中逐步编写出来的,每完成一个模块或一级密切相关的 20 模块的复审时编写一份,应该把所有的模块开发卷宗汇集在一起。编写的目的是记录和汇总低层次开发的进度和结果,以便于对整个模块开发工作的管理和复审,并为将来的维护提供非常有用的技术信息。具体的内容要求如下:

10.1 标题

10.2 模块开发情况表

10.3 功能说明

10.4 设计说明

10.5 源代码清单

10.6 测试说明

10.7 复审的结论 11 测试计划

11.1 引言

11.1.1 编写目的 11.1.2 背景

11.1.3 定义

11.1.4 参考资料

11.2 计划

11.2.1 软件说明

11.2.2 测试内容

11.2.3 测试1(标识符)

11.2.3.1 进度安排

11.2.3.2 条件

11.2.3.3 测试资料

11.2.3.4 测试培训

11.2.4 测试2(标识符)

……

11.3 测试设计说明

11.3.1 测试1(标识符)21

11.3.1.1 控制

11.3.1.2 输入

11.3.1.3 输出

11.3.1.4 过程

11.3.2 测试2(标识符)

……

11.4 评价准则

11.4.1 范围

11.4.2 数据整理

11.4.3 尺度 12 测试分析报告

测试分析报告的编写是为了把组装测试和确认测试的结果、发现及分析写成文件加发记载,具体的编写内容要求如下:

12.1 引言

12.1.1 编写目的 12.1.2 背景

12.1.3 定义

12.1.4 参考资料

12.2 测度概要

12.3 测试结果及发现

12.3.1 测试1(标识符)

12.3.2 测试2(标识符)

……

12.4 对软件功能的结论

12.4.1 功能1(标识符)

12.4.1.1 能力

12.4.1.2 限制

12.4.2 功能2(标识符)

……

12.5 分析摘要

12.5.1 能力

12.5.2 缺陷和限制

12.5.3 建议

12.5.4 评价

12.6 测试资源消耗 13 开发进度月报

开发进度月报的编制目的是及时向有关管理部门汇报项目开发的进展和情况,以便函及时发现或处理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般地,开发进度月报是以项目组为单位每月编写的。如果被开发的软件系统规模比较大,整个工程项目被划分给若干个分项目组承担,开发进度月报将以项目组为单位按月编写。具体的内容要求如下:

13.1 标题

13.2 工程进度与状态

13.2.1 进度

13.2.2 状态

13.3 资源耗用与状态

13.3.1 资源耗用

13.3.1.1 工时

13.3.1.2 机时

13.3.2 状态

13.4 经费支出与状态

13.4.1 经费支出

13.4.1.1 支持性费用

13.4.1.2 设备购置费

13.4.2 状态

13.5 下个月的工作计划

13.6 建议

14 项目开发总结报告

项目开发总结报告的编制是为了总结本项目开发工作的经验,说明实际取得的开发结果以及对整个开发工作的各个方面的评价。具体的内容要求如下:

14.1 引言

14.1.1 编写目的 14.1.2 背景

14.1.3 定义

14.1.4 参考资料

14.2 实际开发结果

14.2.1 产品

14.2.2 主要功能和性能

14.2.3 基本流程

14.2.4 进度

14.2.5 费用

14.3 开发工作评价

14.3.1 对生产效率的评价

14.3.2 对产品质量的评价

14.3.3 对技术方法的评价

14.3.4 出错原因的分析

2.分析化学实验指导 篇二

一、重视实验辅导,保证学生化学实验效果

尽管初中生具备一定化学学习基础,但是其知识储备量还不够多,实际操作能力也不够好,甚至很多学生在进行厨房小实验时,不知道实验要用哪些材料,不明白实验的目的,不清楚实验的操作要点,也不懂得如何深入剖析实验的表面现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化学厨房小实验是没有实际意义和价值的,因为学生无法从中学到有用的化学知识。由此不难看出,为了充分保证学生进行化学厨房小实验的效果,教师要重视并做好实验辅导。

例如,在让学生进行铁生锈实验时,教师要告知学生这个实验要用到的器材主要有铁钉、蒸馏水、试管和塑料瓶,实验的目的是弄清铁钉生锈的影响因素,告诉学生实验过程中有些安全注意事项,并敦促学生及时进行实验记录,强调在实验结束后要写好实验报告和小论文。同时,为了避免学生形成过度的依赖心理,在明确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要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发言或小组讨论,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充分做好实验准备,另一方面教师也能够从中了解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此外,教师有必要在进行实验辅导之前,以实际教学情况和需要为依据制定好实验研究计划,适当增减实验次数,合理挑选实验器材,以充分保证化学厨房小实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二、安排有趣实验,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热情

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做好化学厨房小实验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教师可以在要求学生做好教材实验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有趣的化学厨房小实验。

例如,“铁树开花”实验:选择几条长度相等或者相近的细铁丝,把它们的下端都拧到一起,然后插到木制暖壶塞中,并将其一起放到表面光滑的玻璃中间,再把铁丝的上端分开,使之变成类似树枝的样子,然后选取若干棉花团,并将其蘸上酚酞试液、绑到铁丝上面,等到简易的“花树”制成后,将浓氨水滴入玻璃,迅速盖好玻璃杯,不用多久,棉花团就会渐渐由白变红,仿佛之前那株平平无奇的“铁树”开满了红花。实验原理:浓氨水呈碱性,也有挥发性,而酚酞是一种重要的酸碱指示剂,当挥发的氨气和棉花团蘸上的酚酞试剂相遇,酚酞会变红。涉及初中化学知识的有趣化学厨房小实验还有很多,如“焰色反应”、“番茄电池”、“喷雾作画”和“白糖变黑雪”等实验,这些小实验有较强的趣味性,加上操作步骤十分简单,学生基本上都很有参与热情,愿意自己在家动手进行实验。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化化学理论。

三、开展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一般来说,在课堂中开展化学实验时,都是教师在讲堂进行实验演示,学生坐在座位上观看实验过程,这样学生很难真正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同时,即使有学生自主实验环节,学生也基本都是直接按照教师教授的步骤来完成实验操作,这样学生没有积极思考,不知道如何通过个人努力独立完成化学实验,因此教学效果难以保证。而化学厨房小实验是一种探究式实验,能够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在教授学生如何借助专用的化学药品、器材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后,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式化学厨房小实验。同样都是制取二氧化碳,但是,将实验材料更换成生活中常见的吸管、汽水瓶、食醋和鸡蛋壳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积极思考、认真观看、仔细记录、全面分析,以便既能够充分运用课堂中所学的化学知识和实验要点,同时也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探索出全新的制取方法和操作步骤。如此一来,学生既可以通过自主探索进一步巩固、深化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同时也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科学探究能力。

四、充分运用厨房材料,提升学生创新意识

通常,开展化学厨房小实验是无法使用专用化学药品和器材的。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厨房材料来进行实验操作,以便学生能够树立创新思维和意识,养成勤思考、多动手的好习惯。

例如,当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掌握了二氧化碳制取方法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家中的白醋、塑料瓶、纯碱粉末、玻璃瓶、细线和吸管等材料来制作简易的灭火器:首先,在塑料瓶中装入一定量的白醋,然后在小玻璃瓶中装入适量纯碱粉末,并用细线将玻璃瓶套住,系在塑料瓶的上端,再将吸管剪短到适宜长度,将其插入塑料瓶盖中,然后迅速将瓶盖拧紧,使塑料瓶倒立起来,等到两种物体有效混合以后,在吸管中会有许多夹杂泡沫的液体喷出来,此时将一支正在燃烧的蜡烛放到塑料瓶附近,蜡烛会马上熄灭。这样学生利用寻常可见的厨房材料来进行化学实验,一方面可以实现废物利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巧用数据分析指导化学中考备考 篇三

关键词:化学中考;化学中考备考;中考化学年报

阳春三月,各科教学开始进入中考备考阶段,如何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及提高教学效果,是中考备考策略的重中之重,有的放矢才能稳操胜券。

我校备课组结合广州近三年中考化学年报,以《广州中考指导书》及《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为纲,把中考化学试题按知识模块把题目、分值等进行拆分,分析命题特点,从数据中获得启发并归纳命题基本趋势。并结合我校应届学生成绩情况,分析学生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中考备考。

一、结合年报分析近三年(2011~2013)中考化学试题

1.近三年试题模块内容、分值分布比例情况分析:(表1)

从以上的数据分析中,我们能准确地获知近三年中考题在每个知识模块的分布情况及在总分所占分值比例,化学学科基本思想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常见物质和化学实验总分所占比例在70%左右,而且这三部分内容所点比例基本保持稳定。它们是中考备考的重点,要立足基础、兼顾选拔、深挖教材内容背后的化学原理和学科思想。这类题目量大但核心知识清晰,不需要作过多拓展,关键是指导学生掌握核心内容,学会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有利于帮助学生从题海和大量记忆中抽离出来。备考要重视考试大纲中对学生能力考查的要求,如化学学科基本思想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中: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对实验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具有初步的实验条件控制意识,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方案设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有关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元素语言表述处理结果。通过表1,我们也能大致分析2014年中考的模块知识分布及各自所占分值比例发展的趋势:(表2)

由表4可见广州中考的方向,既要实现初中生毕业学业水平考查要求,又要满足各校之间对学生进行筛选的选拔性需要。在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上,保证了学生的基本分,因此对中小学生来讲,保分就是要严抓基础,做好化学学科基本思想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常见物质和化学实验的复习。并从选择题中确定立足点,保证选择题均分在38分左右,具体细化到:方程式的书写、常见物质的性质、化学实验操作知识点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学科素养。而从这三年较难题的分值分布,明显在较难题上增加了分值,要让优秀学生从选拔赛中脱颖而出,较难题拿分是培优的突破口。教师从大学科观的角度培养优秀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让学生学会灵活调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在课堂上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学会“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的知识迁移,体现书本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结合我校上学期期末区域统考综合分析学生(500人)现状

对我校学生考点得失分情况分析,从数据统计每个学生对知识要点的掌握程度,再结合表1、表5,我们做出对学生物质分类、微粒观、化学计算三大知识要点侧重复习的有效指导。如,微粒观的知识点主要在考查物质的元素组成和微观构成方面的认识以及读图能力。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建立微观、宏观和粒子符号之间的联系,明确宏观是指可观测、可感知的事物,是大量微观粒子及其行为“汇合”在一起才能表现出的性质,尝试学生自己画原子、分子、原子团及化学变化等微观示意图。

三、2014中考备考策略

1.部分目标

2.具体措施

(1)整体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结合五张分析表,有所侧重地复习各大知识要点,把握好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的教学比例。

(2)研究学生,分层辅导

做好每一个学生的教学辅导工作,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层层落实,人人过关。例如,在练习中重视化学用语、物质分类、微粒观、化学计算等,控制好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比例,促后进生合格率,增尖子生优秀率。对全体学生提供教师自编选择题,冲刺38分;对年级前一百名的学生,另外提供自编套题,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备考后期,专门为后进生提供专项

辅导。

(3)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在总复习中要重视信息反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区域性的模拟考来反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预期目的是否符合,让教学的信息反馈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3.阶段性成果

在区域性第一次模拟考中,以超区域均分15.81分排区域第一名,我校学生(500人)化学成绩情况:

四、分析总结

从区域性一模成绩来看,我校中考备考策略是有效的,可见有效的数据分析对备考方向指导的重要性。

但我们也从学生知识要点细分得分的情况分析(按以上五张表的模式统计),又看到不足与改进的方向,我们再次调整教学计划,进行下一阶段的复习。

从不断复制的模式中,我们不断地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水平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做到中考备考可量化,从中体验数据分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指导书,2014-03.

[2]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广州市初中学业考试质量分析,2014.endprint

摘 要:每年三月之后,广州各中学都基本进入备考状态,如何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及提高教学效果,是中考备考策略的重中之重,有的放矢才能稳操胜券。结合广州近三年中考化学年报,以《广州中考指导书》及《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为纲,把中考化学试题按知识模块把题目、分值等进行拆分,分析命题特点,从数据中获得启发并归纳命题基本趋势。结合我校应届学生成绩情况,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中考备考。

关键词:化学中考;化学中考备考;中考化学年报

阳春三月,各科教学开始进入中考备考阶段,如何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及提高教学效果,是中考备考策略的重中之重,有的放矢才能稳操胜券。

我校备课组结合广州近三年中考化学年报,以《广州中考指导书》及《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为纲,把中考化学试题按知识模块把题目、分值等进行拆分,分析命题特点,从数据中获得启发并归纳命题基本趋势。并结合我校应届学生成绩情况,分析学生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中考备考。

一、结合年报分析近三年(2011~2013)中考化学试题

1.近三年试题模块内容、分值分布比例情况分析:(表1)

从以上的数据分析中,我们能准确地获知近三年中考题在每个知识模块的分布情况及在总分所占分值比例,化学学科基本思想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常见物质和化学实验总分所占比例在70%左右,而且这三部分内容所点比例基本保持稳定。它们是中考备考的重点,要立足基础、兼顾选拔、深挖教材内容背后的化学原理和学科思想。这类题目量大但核心知识清晰,不需要作过多拓展,关键是指导学生掌握核心内容,学会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有利于帮助学生从题海和大量记忆中抽离出来。备考要重视考试大纲中对学生能力考查的要求,如化学学科基本思想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中: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对实验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具有初步的实验条件控制意识,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方案设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有关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元素语言表述处理结果。通过表1,我们也能大致分析2014年中考的模块知识分布及各自所占分值比例发展的趋势:(表2)

由表4可见广州中考的方向,既要实现初中生毕业学业水平考查要求,又要满足各校之间对学生进行筛选的选拔性需要。在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上,保证了学生的基本分,因此对中小学生来讲,保分就是要严抓基础,做好化学学科基本思想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常见物质和化学实验的复习。并从选择题中确定立足点,保证选择题均分在38分左右,具体细化到:方程式的书写、常见物质的性质、化学实验操作知识点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学科素养。而从这三年较难题的分值分布,明显在较难题上增加了分值,要让优秀学生从选拔赛中脱颖而出,较难题拿分是培优的突破口。教师从大学科观的角度培养优秀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让学生学会灵活调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在课堂上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学会“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的知识迁移,体现书本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结合我校上学期期末区域统考综合分析学生(500人)现状

对我校学生考点得失分情况分析,从数据统计每个学生对知识要点的掌握程度,再结合表1、表5,我们做出对学生物质分类、微粒观、化学计算三大知识要点侧重复习的有效指导。如,微粒观的知识点主要在考查物质的元素组成和微观构成方面的认识以及读图能力。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建立微观、宏观和粒子符号之间的联系,明确宏观是指可观测、可感知的事物,是大量微观粒子及其行为“汇合”在一起才能表现出的性质,尝试学生自己画原子、分子、原子团及化学变化等微观示意图。

三、2014中考备考策略

1.部分目标

2.具体措施

(1)整体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结合五张分析表,有所侧重地复习各大知识要点,把握好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的教学比例。

(2)研究学生,分层辅导

做好每一个学生的教学辅导工作,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层层落实,人人过关。例如,在练习中重视化学用语、物质分类、微粒观、化学计算等,控制好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比例,促后进生合格率,增尖子生优秀率。对全体学生提供教师自编选择题,冲刺38分;对年级前一百名的学生,另外提供自编套题,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备考后期,专门为后进生提供专项

辅导。

(3)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在总复习中要重视信息反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区域性的模拟考来反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预期目的是否符合,让教学的信息反馈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3.阶段性成果

在区域性第一次模拟考中,以超区域均分15.81分排区域第一名,我校学生(500人)化学成绩情况:

四、分析总结

从区域性一模成绩来看,我校中考备考策略是有效的,可见有效的数据分析对备考方向指导的重要性。

但我们也从学生知识要点细分得分的情况分析(按以上五张表的模式统计),又看到不足与改进的方向,我们再次调整教学计划,进行下一阶段的复习。

从不断复制的模式中,我们不断地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水平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做到中考备考可量化,从中体验数据分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指导书,2014-03.

[2]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广州市初中学业考试质量分析,2014.endprint

摘 要:每年三月之后,广州各中学都基本进入备考状态,如何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及提高教学效果,是中考备考策略的重中之重,有的放矢才能稳操胜券。结合广州近三年中考化学年报,以《广州中考指导书》及《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为纲,把中考化学试题按知识模块把题目、分值等进行拆分,分析命题特点,从数据中获得启发并归纳命题基本趋势。结合我校应届学生成绩情况,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中考备考。

关键词:化学中考;化学中考备考;中考化学年报

阳春三月,各科教学开始进入中考备考阶段,如何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及提高教学效果,是中考备考策略的重中之重,有的放矢才能稳操胜券。

我校备课组结合广州近三年中考化学年报,以《广州中考指导书》及《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为纲,把中考化学试题按知识模块把题目、分值等进行拆分,分析命题特点,从数据中获得启发并归纳命题基本趋势。并结合我校应届学生成绩情况,分析学生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中考备考。

一、结合年报分析近三年(2011~2013)中考化学试题

1.近三年试题模块内容、分值分布比例情况分析:(表1)

从以上的数据分析中,我们能准确地获知近三年中考题在每个知识模块的分布情况及在总分所占分值比例,化学学科基本思想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常见物质和化学实验总分所占比例在70%左右,而且这三部分内容所点比例基本保持稳定。它们是中考备考的重点,要立足基础、兼顾选拔、深挖教材内容背后的化学原理和学科思想。这类题目量大但核心知识清晰,不需要作过多拓展,关键是指导学生掌握核心内容,学会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有利于帮助学生从题海和大量记忆中抽离出来。备考要重视考试大纲中对学生能力考查的要求,如化学学科基本思想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中: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对实验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具有初步的实验条件控制意识,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方案设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有关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元素语言表述处理结果。通过表1,我们也能大致分析2014年中考的模块知识分布及各自所占分值比例发展的趋势:(表2)

由表4可见广州中考的方向,既要实现初中生毕业学业水平考查要求,又要满足各校之间对学生进行筛选的选拔性需要。在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上,保证了学生的基本分,因此对中小学生来讲,保分就是要严抓基础,做好化学学科基本思想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常见物质和化学实验的复习。并从选择题中确定立足点,保证选择题均分在38分左右,具体细化到:方程式的书写、常见物质的性质、化学实验操作知识点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学科素养。而从这三年较难题的分值分布,明显在较难题上增加了分值,要让优秀学生从选拔赛中脱颖而出,较难题拿分是培优的突破口。教师从大学科观的角度培养优秀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让学生学会灵活调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在课堂上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学会“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的知识迁移,体现书本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结合我校上学期期末区域统考综合分析学生(500人)现状

对我校学生考点得失分情况分析,从数据统计每个学生对知识要点的掌握程度,再结合表1、表5,我们做出对学生物质分类、微粒观、化学计算三大知识要点侧重复习的有效指导。如,微粒观的知识点主要在考查物质的元素组成和微观构成方面的认识以及读图能力。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建立微观、宏观和粒子符号之间的联系,明确宏观是指可观测、可感知的事物,是大量微观粒子及其行为“汇合”在一起才能表现出的性质,尝试学生自己画原子、分子、原子团及化学变化等微观示意图。

三、2014中考备考策略

1.部分目标

2.具体措施

(1)整体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结合五张分析表,有所侧重地复习各大知识要点,把握好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的教学比例。

(2)研究学生,分层辅导

做好每一个学生的教学辅导工作,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层层落实,人人过关。例如,在练习中重视化学用语、物质分类、微粒观、化学计算等,控制好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比例,促后进生合格率,增尖子生优秀率。对全体学生提供教师自编选择题,冲刺38分;对年级前一百名的学生,另外提供自编套题,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备考后期,专门为后进生提供专项

辅导。

(3)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在总复习中要重视信息反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区域性的模拟考来反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预期目的是否符合,让教学的信息反馈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3.阶段性成果

在区域性第一次模拟考中,以超区域均分15.81分排区域第一名,我校学生(500人)化学成绩情况:

四、分析总结

从区域性一模成绩来看,我校中考备考策略是有效的,可见有效的数据分析对备考方向指导的重要性。

但我们也从学生知识要点细分得分的情况分析(按以上五张表的模式统计),又看到不足与改进的方向,我们再次调整教学计划,进行下一阶段的复习。

从不断复制的模式中,我们不断地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水平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做到中考备考可量化,从中体验数据分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指导书,2014-03.

4.水化学教学实验指导 篇四

目录 碱度(酸滴定法)----------------2 总硬度(络合滴定法)----------3 钙和镁(络合滴定法)----------4 溶解氧(碘量法)----------------5 化学耗氧量(碱性高锰酸钾法)-----------------------------6 亚硝酸盐(磺胺-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7 活性磷酸盐(磷钼蓝法)-------

实验一 总碱度(酸滴定法)

一、方法原理

用标准HCl溶液直接滴定总碱度。以HCl溶液滴定水样,使HCl与水样中的弱酸阴离子,如OH、CO32-、HCO3-等全部反应,此时pH约为4.3,临近终点时加热驱除二氧化碳,以甲基红—次甲基兰混合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

二、仪器及设备 实验室常规设备

三、试剂及其配制

1.HCl标准溶液(0.01mol/L):0.9mL浓HCl用除去CO2的纯水稀释至1L。2.Na2CO3标准溶液(C1/2Na2CO3=0.01000mol/L):称取0.5300g无水碳酸钠(AR,于180℃烘2h),以除去CO2的纯水溶解并在1000mL容量瓶中定容。

3.甲基红—次甲基蓝混合指示剂:0.032g甲基红溶解于80mL95%的酒精中,加入5mL0.1%的次甲基蓝酒精溶液,滴加NaOH溶液(0.02mol/L)至指示剂溶液呈浅褐绿色。

四、测定步骤

1.盐酸标准溶液的标定

移取Na2CO3标准溶液25.00mL于锥形瓶中,加入甲基红—次甲基蓝混合指示剂3滴,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绿色变为玫瑰红,加热驱除CO2,玫瑰红褪去,待稍冷却后继续滴至玫瑰红即为滴定终点,记下消耗的HCl标准溶液体积V(mL,双样标定取平均值),按下式计算HCl标准溶液的准确浓度:

CHCl=(0.01000xV Na2CO3)/V(mol/L)2.水样的测定

移取水样50.00mL于锥形瓶中,加入甲基红—次甲基蓝混合指示剂6滴,滴定至溶液呈玫瑰红(临近滴定终点加热驱除CO2),记录HCl标准溶液的总消耗量(mL,以T表示)。

五、结果计算 1.总碱度

A=1000 · CHCl · * T / V水

(mmol/L)

六、注意事项

1.配制溶液的除CO2纯水是用纯水经煮沸驱除CO2后冷却制得的。2.水样中OH-、HCO3-不能共存。

3.作为总碱度单位的mmol/L,均以折算为单位电荷的离子量作为基本单元(如HCO3-、1/2CO32-、OH-等),碱度的单位也可用德国度。

4.海水一般只测定总碱度。

实验二

总硬度(络合滴定法)

一、方法原理

水的硬度是指一升水样中含二价及二价以上金属离子的含量,通常水的总硬度主要由Ca2+、Mg2+组成,其测定采用络合滴定法。在pH≈10的氨缓冲液中,以铬黑T为指示剂,用标准EDTA溶液直接滴定水中的Ca2+、Mg2+总量。在等当点之前,Ca2+、Mg2+和铬黑T形成紫红色络合物;当等当点到达时,游离出指示剂,溶液呈现蓝色。滴定时反应如下:

等当点前

Ca2++H2Y2-→CaY2-+2H+

Mg2++H2Y2-→MgY2-+2H+ 等当点时

Mg-铬黑T+ H2Y2-→MgY2-+2H++铬黑T

(酒红色)

(蓝色)

此滴定需要有Mg2+存在,变色才敏锐。为了使测定适用于缺镁水样,可在氨缓冲液中加入Mg-EDTA盐,利用置换滴定法提高终点变色的敏锐性。

二、仪器与设备

锥形瓶、酸式滴定管、移液管、量筒等

三、试剂及其配制

1.EDTA标准溶液(C1/2EDTA=0.1000mol/L):准确称取在105℃下烘干的EDTA-Na2(基准级)18.60克于小烧杯中,先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后,转入1000毫升容量瓶中,稀释定容。

2.氨缓冲溶液(内含Mg-EDTA盐):溶液A——20gNH4Cl固体溶于纯水中,加入100ml浓氨水并稀释至1L;溶液B——0.25gMgCl2·6H2O溶解后于100ml容量瓶中定容,然后用干燥洁净的移液管移取50.00ml溶液,加5mlNH3-NH4Cl溶液,4滴铬黑T指示剂,用0.1mol/L的EDTA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紫红色变为纯蓝色为止,取与此等体积的EDTA溶液加入容量瓶中与剩余的MgCl2溶液混合,即成Mg-EDTA盐溶液。将溶液A与溶液B混合即得含Mg-EDTA盐的氨缓冲溶液。

3.铬黑T指示剂(0.5%):0.5g铬黑T固体溶于100ml纯水中,于棕色瓶中保存。4.标准锌溶液:用表面皿精确称取0.31—0.35克(W)基准锌粒(片),转入150毫升锥形瓶中,盖上一个内外壁均洗净的小漏斗,通过小漏斗往锥形瓶加1:1盐酸3毫升,注意使酸溶液充分同锌粒接触(必要时可加少量纯水)。待全部溶解后,用纯水冲洗漏斗内外壁,将锥形瓶内的锌溶液小心转移到500毫升容量瓶内,并定容至刻度。该液准确浓度依式

C1/2Zn2+ =32.69500计算。W10005.氨水(1:1)

6.EDTA溶液的标定:吸取20毫升标准锌溶液于锥形瓶中,加纯水30毫升。滴加1:1氨水,使有氨味后再加氨缓冲溶液1毫升及铬黑T指示剂少许(溶液有明显的红色即可,不宜过多)。以EDTA溶液滴定,溶液变纯蓝色即为终点。按下式计算EDTA溶液的准确浓度:C1/2EDTA = C1/2Zn2+V1/V’

式中:V1——锌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滴定消耗EDTA-Na2的体积(mL)。

四、测定步骤

1.取25ml水样于锥形瓶中。

2.加入9.7ml氨缓冲溶液,3-4滴铬黑T指示剂,摇匀。

3.用EDTA-Na2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紫红色变为蓝色,即为滴定终点。记录所消耗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数V(双样滴定取平均值)。

五、结果计算

HT=C1/2Ca2++C1/2Mg2+=(C1/2EDTA×V×1000)/V水样(mmol/L)

六、注意事项

1.络合反应速度较慢,因此滴定速度不宜太快,尤其临近终点,更应缓慢滴定,并充分摇动。若室温太低,应将溶液略微加温到30——400C。

2.水中如含有较多的碳酸氢根,加缓冲溶液后可能由CaCO3沉淀析出,使测定偏低。如滴定到蓝色后溶液很快又变紫红,则表明可能有CaCO3沉淀生成。这时应另取水样加1∶1 HCl酸化(刚果红试纸变蓝),加热煮沸以驱除CO2,然后再作测定。

3.测定时,溶液中加铬黑T后,如果指示剂显色不明显(不显酒红色),或滴定时等当点变色不明显,这可能是因为水中含有Cu2+、Zn2+、Co2+、Ni2+ 等离子所产生的干扰。这时可另取水样,加缓冲溶液后再加10%Na2S和10%盐酸羟胺各0.3ml,可以消除干扰。

4.一些重金属离子对铬黑T有封闭作用,可用下法消除:在加入氨缓冲溶液和铬黑T指示剂之前,先滴加EDTA标准溶液(不能过量),然后再加缓冲溶液和指示剂,并继续滴定至终点(这样测定的结果也包括水样中的重金属离子)。

5.如果水样的总硬度太低,滴定水样可加倍移取,但缓冲液及指示剂加入量亦应加倍。

实验三

钙、镁

(络合滴定法)

一、方法原理

采用EDTA容量法测定天然水中的钙,镁含量由水中总硬度与钙的含量计算而得。天然水中钙镁总量的测定即为总硬度的测定,在pH为10的氨缓冲溶液中,以铬黑T为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直接滴定;另取一份水样,加入氢氧化钠,调节其pH>12,Mg2+即成为Mg(OH)2沉淀,不为EDTA所络合,不干扰钙的测定。采用钙红指示剂,钙红与Ca2+生成酒红色络合物,并且不如EDTA-Ca稳定,而游离钙红指示剂在pH>12的条件下为蓝色,可利用溶液颜色的变化指示终点的到达。滴定时反应如下:

Ca2++H2Y2-→CaY2-+2H+ 等当点时

Ca-钙红+H2Y2-→钙红+CaY+2H

2-+(酒红色)(蓝色)镁含量一般由钙、镁总量与钙含量之差来计算。

二、仪器与设备

锥形瓶、酸式滴定管、移液管等。

三、试剂及其配制

1.EDTA标准溶液(C1/2EDTA=0.1000mol/L): 准确称取在105℃下烘干的EDTA-Na2(基准级)18.60克于小烧杯中,先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后,转入1000毫升容量瓶中,稀释定容,浓度标定同总硬度。

2.氢氧化钠溶液(50%):称取50g固体氢氧化钠,溶于50ml蒸馏水中,冷却后稀释至100ml。

3.钙试剂(0.5%):溶0.20g钙试剂羧酸钠(C21H13O7N2SNa)于40ml50%的丙酮溶液中。4.三乙醇胺溶液(1:10)。

四、测定步骤

1.取25ml水样于锥形瓶中,加入2ml三乙醇胺溶液,摇匀,以蒸馏水稀释至95ml混匀,加入5.0ml氢氧化钠溶液,摇匀后加入6滴钙试剂(以溶液呈现明显的紫红色为准),立即以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刚由紫红色变为稳定的纯蓝色,记录EDTA溶液的用量V1。

2.取25ml水样于锥形瓶中,加入2ml三乙醇胺溶液,摇匀,以蒸馏水稀释至95ml混匀,向锥形瓶中滴加体积为90%V1的EDTA标准溶液,再向锥形瓶中加入5.0ml氢氧化钠溶液,摇匀后加入6滴钙试剂,继续以EDTA标准溶液滴至溶液由紫红色变为稳定的纯蓝色,记录总的EDTA溶液的用量V2(双样滴定,取平均值)。

五、结果计算

1.钙含量 C1/2Ca=(C1/2EDTA×V2×1000)/V水样(mmol/L)

2+

ρ

ρ

六、注意事项 Ca2+

= C1/2Ca×20.04(mg/L)

2+

2+

2+

2+2.镁含量 C1/2Mg=HT-C1/2Ca(mmol/L)

Mg2+

= C1/2Mg×12.15(mg/L)1.如果Mg(OH)2沉淀太多,将使滴定终点变色不明显,此时可少取水样,稀释后测定。2.水中如果含有较多的碳酸氢根,加入NaOH后将生成碳酸钙沉淀,使测定结果偏低(终点后蓝色又很快变紫色的现象表明有碳酸钙析出)。此时应另取水样,以盐酸酸化(以刚果红试纸变蓝为准),加热煮沸2-3分钟,以驱除CO2,冷却后先用适量NaOH中和到刚果红试纸变红后,再进行测定。

实验四

溶解氧

(碘量法)

本法适用于大洋和近岸海水及河水、河口水溶解氧的测定。

一、方法原理

用锰(Ⅱ)在碱性介质中与溶解氧反应生成亚锰酸(H2MnO4),然后在酸性介质中使亚锰酸和碘化钾反应,析出碘(I2),最后用硫代硫酸钠(Na2S2O3)滴定析出的I2的量,其反应如下:

溶氧的固定:MnSO4+2NaOH—Mn(OH)2↓(白色)+Na2SO4 2Mn(OH)2+O2——2H2MnO3↓(褐色)

酸化:H2MnO3+2H2SO4+2KI=MnSO4+I2+K2SO4+3H2O 滴定:2Na2S2O3+I2=2NaI+Na2S4O6 合并上述各式得:Na2S2O3 相当于 1/4O2

即滴定每消耗1摩尔的Na2S2O3,相当于水中有1/4摩尔的O2,也即相当于水中有8克的O2。

二、仪器及设备

1.棕色水样瓶(容积125mL左右的棕色瓶,瓶塞为锥形,磨口要严密,容积须经校正)

2.碱式滴定管 3.移液管及吸管 4.碘量瓶 5.温度计

6.一般实验室常备仪器和设备

三、试剂及其制备

1.硫酸锰溶液:称取240g硫酸锰(MnSO4•4H2O)溶于水,并稀释至500mL。2.碱性碘化钾溶液:称取250g氢氧化钠(NaOH),在搅拌下溶于250mL水中,冷却后,加75g碘化钾(KI),稀释至500mL,盛于具橡皮塞的棕色试剂瓶中。

3.硫酸溶液(1:1):在搅拌下,将50 mL浓硫酸(H2SO4,ρ=1.84g/mL)小心加入同体积的水中,混匀。盛于试剂瓶中。

4.硫代硫酸钠溶液(CNa2S2O3=0.01mol/L):称取2.5g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用刚煮沸冷却的蒸馏水溶解,加入约2g碳酸钠,稀释至1L,移入棕色试剂瓶中,置于阴凉处保存。

5.重铬酸钾标准溶液(C1/6K2Cr2O7=0.0100mol/L):称取K2Cr2O7固体(AR,于130℃烘3h)0.4904g,溶解后在1000mL容量瓶中定容。

6.碘化钾溶液(10%):将5g碘化钾(KI)溶于水中,并稀释至50mL。

7.0.5%淀粉溶液:称取1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搅成糊状,加入100mL煮沸的蒸馏水,混匀,继续煮至透明。冷却后加入1mL乙酸,稀释至200mL,盛于试剂瓶中。

四、测定步骤:

1.Na2S2O3溶液浓度的标定

移取K2Cr2O7标准溶液20.00mL于250mL碘量瓶中,加入KI溶液5mL和H2SO4溶液2mL,盖上瓶盖混匀并在暗处放置5min,加纯水50mL。以Na2S2O3溶液滴至淡黄,加入淀粉溶液1mL,继续滴至溶液呈无色为止,读取滴定管读数V(双样滴定取平均值),依下式计算Na2S2O3溶液的准确浓度: CNa2S2O

3=(C1/6K2Cr2O7×20.00)/V(mol/L)

标定时发生的反应如下:

K2Cr2O7+6KI+7H2SO4 = 3I2+Cr2(SO4)3+7H2O+4K2SO4 2Na2S2O3+I2=2NaI+Na2S4O6 综合上述两式,得Na2S2O3 相当于 1/6 K2Cr2O7 2.水样的分析

①水样的采集

采水器出水后,立即套上橡皮管以引出水样。采集时使水样先充满橡 皮管并将水管插到瓶底,放入少量水样冲洗水样瓶,然后让水样注入水样瓶,装满后并溢出部分水样(约水样瓶体积的一半左右),抽出水管并盖上瓶盖(此时瓶中应无空气泡存在)。

②水样的固定

打开水样瓶盖,立即依次加入MnSO4溶液和KI-NaOH溶液,(加液时移液管尖应插入液面下约1cm处),塞紧瓶盖(瓶内不能有气泡),按住瓶盖将瓶上下颠倒不少于20次,静置让沉淀尽可能下沉到水样瓶底部。

③酸化滴定

小心打开水样瓶瓶盖,将上层澄清液倒出少许于碘量瓶中(切勿倒出沉淀),于水样瓶中加入H2SO4溶液1mL,盖上瓶盖摇动水样瓶使沉淀完全溶解,并把瓶中溶液倒入碘量瓶中,以Na2S2O3溶液滴至淡黄,加入淀粉溶液1mL,再继续滴至无色,倒出少量溶液回洗水样瓶,倒回碘量瓶后再继续滴至无色为止,记下滴定管读数V1。

五、结果计算

1.可按下式计算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 DO(mg/L)=(CNa2S2O3×V1×8×1000)/(V水样瓶-2)式中

DO — 水样中溶解氧的浓度(mg/L)CNa2S2O3 — Na2S2O3溶液的浓度(mol/L)V1 — 滴定水样时用去Na2S2O3溶液的体积(mL)V水样瓶 — 水样瓶的容积(mL)2.将水样中的溶解氧换算为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mL)DO(ml/L)= [(CNa2S2O3×V1×8×1000)/(V水样瓶-2)] / 1.4292(mg/L)=5.598×1000×CNa2S2O3/(V水样瓶-2)(mg/L)3.溶解氧饱和度 DO% =(DO/DOs)×100% 式中: DO — 水样中溶解氧的浓度

DOs — 相同温度和含盐量条件下水体中溶解氧的饱和浓度

六、注意事项

1.采样后须及时固定并避免阳光的强烈照射;水样固定后,如不能立即进行酸化滴定,必须把水样瓶放入桶中水密放置,但一般不得超过24h。

2.水样固定后,沉淀降至瓶体高一半时,即可进行酸化滴定。

3.滴定临近终点,速度不宜太慢,否则终点变色不敏锐。如终点前溶液显紫红色,表示淀粉溶液变质,应重新配制。

4.水样中含有氧化性物质可以析出碘产生正干扰,含有还原性物质消耗碘产生负干扰。

5.在碱性碘化钾中配入1%NaN3(叠氮化钠),可以消除水样中高达2mg/L的NO2--N的干扰,此为修正碘量法,常应用于养殖用水中溶氧测定。

同一水样的两次分析结果,其偏差不超过0.08mg/L(或0.06ml/L)。

实验五

化学需氧量(碱性高锰酸钾法)——综合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烘箱与电子分析天平的使用。2.加强化学试剂配制的训练。

3.掌握碱性高锰酸钾法测定化学需氧量的原理、步骤、数据处理、注意事项与结果的讨论等。

二、方法原理

碱性条件下,向水样加入高锰酸钾以氧化水中有机物。将有机物以“C”来代表,则反应式如下:

4MnO4-+ 3“C”+ 2H2O = 4Mn2++ 3CO2↑ + 4OH-KMnO4--->4MnO2↓

加硫酸于溶液使呈酸性,加入碘化钾与剩余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发生反应: 2MnO4-

+ 16H+ + 10I-= 2Mn2+ + 8H2O + 5I2 MnO2 + 2I-+ 4H+ = Mn2+ + 2H2O +I2 最后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碘: 2Na2S2O3+I2=2NaI+Na2S4O6

三、仪器及设备

烘箱、电子天平、称量瓶、碘量瓶、锥形瓶、移液管、滴定管、加热板等实验室设备

四、化学药品

氢氧化钠、浓硫酸、重铬酸钾、高锰酸钾、碘化钾、硫代硫酸钠、碳酸钠、可溶性淀粉

五、实验步骤

1.溶液的配制

1.1接通烘箱电源,舀取一定量的分析纯重铬酸钾于称量瓶中,打开称量瓶盖,于105-110℃烘干3小时,取出后加盖,置于干燥器中冷却(提前进实验室)。

1.2将万分之一电子分析天平置于稳固、干扰少的实验桌面上,检查干燥剂,确保其具备一定的干燥性能。接通电源,预热20-30分钟。

1.3氢氧化钠溶液(50%)的配制:称取50g分析纯氢氧化钠,溶于少量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00mL,盛于试剂瓶中。

1.4硫酸溶液(1∶3)的配制:在搅拌下,将50 mL浓硫酸(H2SO4,ρ=1.84g/mL)小心加入150mL的水中,混匀。盛于试剂瓶中。

1.5重铬酸钾标准溶液(C1/6K2Cr2O7 = 0.01000mol/L)的配制:称取0.4904g烘干冷却后的重铬酸钾于烧杯中,加少量水溶解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摇匀。1.6高锰酸钾标准溶液(C1/5KMnO4 = 0.01mol/L):称取0.32g高锰酸钾,溶于水中,煮沸10—15分钟,冷却后稀释至1000mL,摇匀。

1.7碘化钾溶液(10%)的配制:称取10g碘化钾,加少量水溶解后移入100mL容量瓶中定容至标线。

1.8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CNa2S2O3=0.01mol/L)的配制:称取2.5g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用刚煮沸冷却的蒸馏水溶解,加入约2g碳酸钠,稀释至1L,移入棕色试剂瓶中。

1.9淀粉(0.5%)溶液:称取1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加入100mL煮沸的蒸馏水,混匀,继续煮至透明。冷却后加入1mL冰醋酸,稀释至200mL,盛于试剂瓶中。

2.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标定

用移液管移取10mL(V重铬酸钾)重铬酸钾标准溶液于碘量瓶中,加1mL1∶3硫酸。立即加入4mL碘化钾溶液,塞好瓶塞,摇匀,在暗处放置5min,打开瓶塞,沿壁加入50mL蒸馏水稀释,在不断振摇下,以硫代硫酸钠溶液滴至溶液呈淡黄色。加入1mL0.5%淀粉溶液,继续滴至蓝色刚好消失为止,记录硫代硫酸钠的消耗量V1(双样测定,取平均值)。

3.高锰酸钾溶液的标定

以高锰酸钾溶液(V

高锰酸钾)代替上述重铬酸钾溶液,其余步骤同上,记录硫代硫酸钠的消耗量V2(双样测定,取平均值)。

4.水样测定

4.1 水样取样量V水样的确定

①吸取水样V水样,加蒸馏水稀释至约100mL,加0.5mL氢氧化钠溶液及10.00mL(V3)高锰酸钾溶液。

②加数粒玻璃珠或沸石于锥形瓶中,在瓶口加一小漏斗,并用大火均匀地将瓶内溶液加热至沸,从开始冒大气泡(沸腾)算起准确煮沸10分钟,立即取下。此时溶液应为淡红色,若溶液的红色消失,表明所取水样中有机物含量过多,应重新减少取样量,直至加热后溶液可保持淡红色为止。

4.2 碘化钾量V碘化钾的确定

立即取下锥形瓶,迅速冷却至室温,加入5mL1∶3硫酸溶液和不同体积的10%碘化钾溶液,摇匀,此时溶液红色应褪尽。若红色未褪尽,表明加入的碘化钾不足以完全氧化溶液中剩余的高锰酸钾,则必须提高碘化钾的加入量,直至红色可褪尽为止。

4.3 硫代硫酸钠滴定

待反应剩余的高锰酸钾颜色褪尽,立即在不断振摇下,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淡黄色,加入1mL0.5%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记下硫代硫酸钠溶液消耗量V4。

六、结果计算

1.硫代硫酸钠浓度的计算

CNa2S2O

3=(C1/6K2Cr2O7×V重铬酸钾)/V1(mol/L)2.高锰酸钾浓度的计算

C1/5KMnO4 =(CNa2S2O3×V2)/V高锰酸钾(mol/L)2.水样化学需氧量的计算

COD=(C1/5KMnO4×V3-CNa2S2O3×V4)/ V水样×8×1000(mg/L)

七、讨论

根据测定结果,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面水水质标准》,仅考虑COD一项,分析该水样为几类。

八、注意事项

1.取水样时,应摇匀后吸取。若用稀释水,则应做稀释水的空白滴定,以便从水样中减去稀释水耗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体积。

2.水样中含无机还原性物质较多时,应在不加热煮沸情况下,按本法测定这些还原性物质(如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的数量,并将测定值从需氧量中减去,才是水样中有机物的需氧量。有文献报道,在含铁量为0.1—0.2mg/L、亚硝酸根为0.1mg/L及硫化物为0.1—0.2mg/L以下时,可不予考虑。

3.水样加热完毕,应冷却至室温后,再加入硫酸和碘化钾,否则会因游离碘挥发而造成误差。

4.若水样中有高价金属离子存在,由于在酸性中它可能把碘离子氧化成游离碘,从而使滴定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溶液增加,导致COD值偏低。

5.本法适用于海水。

实验六

亚硝酸盐氮(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一、方法原理

在酸性介质中亚硝酸盐与磺胺进行重氮化反应,其产物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生成红色偶氮染料,于543nm波长测定吸光值。光电比色在0—0.25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最低测定浓度为0.001mg/L。

二、仪器及设备

1.分光光度计及配套比色皿 2.具塞比色管

3.容量瓶、移液管等常规实验室设备

三、试剂及其配制

1.磺胺溶液(10g/L):称取5g磺胺(NH2SO2C6H4NH2),溶于360mL盐酸溶液(1:6),用水稀释至500mL,盛于棕色试剂瓶中,有效期为2个月。

2.盐酸萘乙二胺溶液(1g/L):称取0.5g盐酸萘乙二胺(C10H7NHCH2CH2NH2·2HCl),溶于500mL水中,盛于棕色试剂瓶中于冰箱内保存,有效期为1个月。

3.亚硝酸钠标准贮备溶液(100mg N /L):称取0.4926g亚硝酸钠(NaNO2,于110℃烘干),溶于少量水中后全量转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标线,混匀。加1mL三氯甲烷(CHCl3),混匀。贮于棕色试剂瓶中于冰箱内保存,有效期为两个月。

4.亚硝酸钠标准使用溶液(1mg N /L):取1mL贮备液于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 稀释至标线,混匀。临用前配制。

四、测定步骤 1.绘制标准曲线

① 取6个50mL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0、0.25、0.50、1.00、2.00、3.00mL亚硝酸钠标准使用溶液,加水至标线,混匀。标准系列各点的浓度分别为0、0.005、0.010、0.020、0.040、0.060mg/L。

② 每个比色管中各加入1.0mL磺胺溶液,混匀,放置5min。

③ 在每个比色管中加入1.0mL盐酸萘乙二胺溶液,混匀,放置显色5min。④ 选543nm波长,2cm比色皿,以蒸馏水作参比,测其吸光值E。其中零浓度为标准空白吸光值E0。

⑤ 以吸光值(E-E0)为纵坐标,浓度(mgN/L)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序列号

亚硝酸钠标准使用液体积(ml)亚硝酸盐氮浓度(mgN/L)吸光度值E E-E0 0.00 0.00 E0 0.25 0.005 0.50 0.010 1.00 0.020 2.00 0.040 3.00 0.060

2.水样的测定

① 移取50.0mL已过滤的水样于具塞比色管中。

② 参照标准曲线制订过程中的步骤②—④,显色并测定该水样的吸光值Ew。③ 量取50.0mL澄清水样(如水样较浑浊需经过滤),参照上述步骤④测量由于水样浑浊引起的吸光值Et。

五、结果计算

水样由亚硝酸盐氮引起的吸光值可依下式计算:En = Ew–E0-Et,由En查标准曲线,得该水样中亚硝酸盐氮的浓度。

六、注意事项:

1.水样可用有机玻璃或塑料采水器采集,经0.45μm滤膜过滤后贮于聚乙烯瓶中,应从速分析,必须在12h内测定完毕;水样加盐酸萘乙二胺后,须在2h内测量完毕,并避免阳光照射。

2.水样需过滤时,滤纸中常含有不可忽略的亚硝酸根,水样过滤后时结果偏高。使用前应用纯水淋洗滤纸,并检查有无NO2,若有则应淋洗到无NO2后才开始过滤水样。

3.本法的显色速度与显色过程与水的温度有关,若水温太低(低于10℃),可在水浴中温热反应。要注意各管受热一致,温度相同时,颜色稳定后可保持十多个小时不变。

4.标准曲线每隔一周须重制一次,当测定样品的实验条件与制定标准曲线的条件相差较大时,如更换光源或光电管、温度变化较大时,须及时重制标准曲线。

5.无氮海水可模仿人工海水配方以化学试剂配制,也可取低氮澄清海水,放入海藻置于阳光下照射数日除氮。

--

实验七

活性磷酸盐

(磷钼蓝法)

一、方法原理

水样中的活性磷酸盐采用磷钼蓝法测定。活性磷酸盐在一定的酸性条件下可与钼酸铵作用,生成淡黄色的磷钼酸铵,但磷钼酸铵发色能力弱,在通常的磷浓度下显不出黄色来。磷钼酸铵可被还原剂(氯化亚锡、抗坏血酸、亚硫酸钠等)还原成发色能力很强的蓝色化合物——“钼蓝”,还原后的溶液在690nm处有较大吸收,可用比色法分析。

二、仪器及设备

1.分光光度计及配套比色皿 2.具塞比色管

3.容量瓶、移液管等常规实验室设备

三、试剂及其配制

1.硫酸溶液(1:2):在不断搅拌下将浓硫酸缓缓倒入同体积蒸馏水中,冷却后盛于试剂瓶中。

2.酒石酸锑钾:溶解6g酒石酸锑钾于200ml水中,贮于聚乙烯瓶中,溶液变混浊时,应重配。

3.钼酸铵溶液(10%):称取5g钼酸铵固体[(NH4)6Mo7O24·4H2O],溶解后稀释至50ml,若溶液浑浊应取其澄清液贮于聚乙烯瓶中。

4.钼酸铵—硫酸混合试剂:45ml钼酸铵溶液与200ml硫酸溶液混合,加入5ml酒石酸锑钾溶液,混匀后贮于聚乙烯瓶中,此溶液避光保存可稳定数日,如发现混浊须重新配制。

5.抗坏血酸溶液:溶解20g抗坏血酸(C6H8O6)于200mL水中,盛于棕色试剂瓶中。此溶液4℃避光保存,可稳定1个月。

6.磷标准贮备液(0.2mgPO43--P/mL):称取KH2PO4(AR,于115℃下烘1h)0.8790g溶于蒸馏水中,并转入1000ml容量瓶中定容。

7.磷标准使用液(0.004mgPO43--P/mL):移取2.0ml标准贮备液于100ml容量瓶中定容。

四、测定步骤 1.绘制工作曲线

①取6个50ml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0、0.50、1.00、1.50、2.00、2.50ml磷标准使用液,加水至标线,混匀。

②分别加入钼酸铵—硫酸混合试剂1ml,混匀后放置3min;再分别加入抗坏血酸溶液1ml,混匀后显色10min。

③用分光光度计在690nm波长处,于比色皿中对照蒸馏水测定上述溶液的吸光度E值(其中试剂空白吸光度为E0)。

④在坐标纸上,以吸光度E-E0为纵坐标,磷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得工作曲线。

序列号

磷标准使用液体积(ml)浓度(mgPO43--P/mL)吸光度值E E-E0 0.00 0.00 E0 0.50 0.04 1.00 0.08 1.50 0.12 2.00 0.16 2.50 0.20

2.水样的测定(双样测定,取平均值)①取50ml水样于比色管中。

②参照标准曲线绘制过程中的步骤②、③,显色并测定该水样的吸光度值Ew。③另取澄清水样50ml,加入1.00ml硫酸溶液后混匀,参照工作曲线绘制过程中的步骤③测定由于水样浑浊引起的吸光度值Et。

五、结果计算

由水样的测定值Ew-E0-Et查工作曲线,得该水样中活性磷酸盐的含量。

六、注意事项

1. 显色后须在30min之内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值,30min之后溶液的颜色将逐渐减退。2. 水样的含盐量对磷钼蓝的显色有影响。对于海水样品,上述从工作曲线上查得的数值尚需乘以适当的校正系数Ks,才能获得海水样品中活性磷酸盐磷的实际浓度。

5.分析化学实验指导 篇五

一、考试方法

1、考试前学生完成实验考核试卷的理论问答题部分(开卷);

2、操作部分单人单桌,按学号分组,20人一组,进入实验室时抽签,抽到几号题目,做几号题目;

3、要求现场操作,当堂完成试卷的操作部分(不用写实验目的、仪器名称,只写实验步骤、画电路图、记录结果、波形、写总结);

4、考试时间一小时;

5、考试时只允许带笔、尺子、实验考核试卷。

二、评分标准

6.实验指导部分教案 篇六

实验一 自变量的范围和间距

(一)目的:通过对皮肤两点阈的测定,学习确定心理实验中变量范围和间距的方法。

(二)材料:两点阈量规、遮眼罩、记录纸。

(三)程序:

(1)主试者选定被试者的左手背(A区)与前臂背面为测量区,前臂背面又分为二个区(B、C区),本试验取A、C两个区。测量前,在各区内标上蓝印或划出圆圈,刺激在圈内进行。

(2)在使用两点阈量规时,必须垂直接触皮肤,对两个尖点施力均匀,接触时间不超过2秒钟,先在自己手上练习几次,再在被试者的非测验区练习几次。

(3)实验序列的长度和起点,可根据初步测验后确定,大致在7~15毫米的范围内取5个点,每步变化在1毫米左右。每种间距做20次,顺序随机安排。本实验记录用纸一

刺激代号相对应的实际刺激值

(4)每隔100次,休息5分钟。被试者有时产生一种持久的两点后象(即使只有一点或距离很近的两点刺激,也有感到两点的印象),此时应给予休息,使其恢复两点的标准。每隔数十次,可插入一次一点刺激,测验被试者是否有这种后象。

(5)主试者对被试者的指示语必须这样说明:“在排除视觉的条件下,当被试者感觉到是两点时说‘二’;当被试者感觉到一点时说‘一’;当被试者不能确定感觉到的是几点时说‘不’”。本实验记录用纸二

被试者反应记录表(6)主试者在每次刺激前先发出预备信号:“注意”。在被试者作出反应后,要记录下来。

(7)在全部测量完毕后,在记录中挑出有“不”的序列,再重复那些序列,获得确定的判断。

(四)结果:分别求出左手A区和C区的两点阈限,并对两均数的差别进行考验。

(五)讨论:

(1)说明身体部位不同,触觉有差异,两点阈值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触觉感受性的大小。(2)如果要测定皮肤某部位的两点阈限,自变量的范围和间距应如何安排? 实验二 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确定(练习对学习的影响)

(一)目的:

(1)通过动作学习的过程了解心理实验中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方法;(2)学习使用触棒迷津。

(二)材料:触棒迷津、小棒、遮眼罩、秒表、记录纸。

(三)程序:

(1)三人一组,被试者带上遮眼罩,用小棒走迷津(实验前被试者勿看迷津,也勿用手触摸迷津)。主试者对被试者的指示语必须这样说明:“在排除视觉的条件下,尽快地学会用小棒走迷津,中间不要停顿,要积极运用动觉、记忆和思维,争取早些学会”。主试者把小棒放在迷津的入口处,然后让被试者用优势手拿住小棒,手臂悬空。

(2)被试者手执小棒静侯。主试者在每次开始前2秒钟,先发出“预备”口令,主试者再说“开始”时,被试者才用小棒走动。在发出“开始”口令的同时,主试者开动秒手表。

(3)被试者在走迷津的过程中,凡进入盲巷一次就算出错一次,主试者记下错误次数。(4)当被试者的小棒进入迷津终点,主试者立刻说“到了”,同时停秒表,记录走一遍迷津所用的时间(秒)。再做下一次的准备工作。

(5)学习遍数因被试者而异,均以连续三次不出错为学会的标准。(6)若被试者在学习途中感到疲劳,可在某次走到终点后休息几分钟。

(四)结果:将每次走迷津所用的时间和错误次数列成表格(见下页)。本实验记录用纸

注:学习遍数因被试者而异,均以连续三次不出错为学会的标准,学习遍数超过15次者可自行加行。

(五)讨论:

(1)本实验中自变量是什么?为什么在实验前要对所用的自变量提出一个操作上的定义?

(2)本实验用什么作因变量的指标?它的作用是什么?(3)本实验控制了那些变量? 实验三 广告悦目测定

(一)目的:学习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判断哪种广告较美,分析其原因,并为实际广告部门提供资料。

(二)材料:选定和制作10张典型广告幻灯片。

(三)方法和程序 使用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来测定哪张广告较美。

1.对偶比较法。此法最早由寇恩(Cohn,1894)在他的颜色爱好的研究中介绍出来。这个方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地呈现,直到所有的广告都被比较过为止。如果每一个广告和另外的广告逐一配对;则配出对的数目是n(n-1)/2,10个广告则为45对。为尽量排除空间误差,在同一个广告组成的配对中,该广告在左和右面的位置各半。被试者的任务就是在两个广告中进行选择,确定哪个广告较美。

2.等级排列法。这个方法是10个广告同时呈现,让被试者按他的判断标准,把10个广告排列成一个顺序。被试者可以反复比较,只要最后排出一个美丑的等级顺序就可以了。然后把许多人对同一广告评判的等级加以平均。

3.在记录上述结果的同时,务必详细记录被试评定广告美→丑的理由,以供分析时参考。

(四)结果:整理结果填入记录纸(表10-16,表10-17,表10-18)

(五)讨论:

1.对本实验所得量表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心理学依据。

2.在本实验中,为什么要随机改变左、右的位置,为什么对每对广告要有间隔? 3.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用于实验中还存在什么问题?

实验四 简单反应时间实验

(一)目的:学习对视觉与听觉简单反应时间的测定方法;比较两种简单反应时间的差别。

(二)材料:简单反应时间测定装置。

(三)程序: 1.预备实验

(1)接通仪器电源,主试者拨动信号发生开关,在光或声刺激呈现的同时,计时器应立即进行计时。(2)练习操作,刺激呈现器放在被试1公尺处。被试以右手食指轻触电键。主试者在发出“预备”口令后约2秒呈现刺激。被试者当感觉到刺激出现时,立即按压电键。计时器停止计时,主试者记下成绩。练习实验可作2~3次。

(3)为防止无关刺激的干扰,主试者与被试者可分隔在两个操作室中进行实验。2.正式实验

(1)刺激呈现按视——听——听——视方式安排,每单元各作20次,总次数为80次。

(2)同预备实验。

(3)为了检查被试者有无超前反应现象,在每20次中插入一次“检查实验”。如被试对“空白刺激”作出反应,主试者根据反馈信号灯提供的信息须宣布此单元实验结果无效,重做20次。

(4)做完20次,休息1分钟。一被试者测完80次后,换一被试者进行实验。

(四)结果:

(1)计算个人视觉与听觉反应时的平均数及标准差。(2)检验全体被试两种简单反应时是否有明显差别。

(五)讨论:

(1)根据实验结果说明视与听感觉道简单反应时的差别及其原因。(2)根据实验结果说明简单反应时是否受练习的影响。实验五 选择反应时间实验

(一)目的:学习测定视觉选择反应时间的方法,了解选择反应时间与简单反应时间的区别。

(二)材料:选择反应时测定装置。

(三)程序: 1.预备实验

(1)接通仪器电源。主试者按预先列出的程序操作信号呈现开关,发出“红”、“黄”、“绿”、“白”四种不同光刺激。

(2)被试者以右手食指作按键状,当感觉到某种色光时,立即按压相应的反应键(即被试对四种不同的刺激相应作出四种不同的反应)。计时器记下时间,练习实验可作4~5次。

2.正式实验

(1)四种色光刺激各呈现20次,随机排列。

(2)主试者呈现刺激与被试者反应方式同预备实验。如果反应错了,计时器不计时间,主试者根据反馈信号灯提供的信息,安排被试者重作一次。

(3)每做完20次休息1分钟。一被试者测完80次,换另一被试者进行实验。

(四)结果:

(1)计算个人不同色光的选择反应时的平均数、标准差。(2)比较全体被试者对白光的简单与选择反应时的平均数差异。

(五)讨论:

(1)本实验结果是否与前人实验的数据一致?原因何在?(2)举例说明反应时实验的实际应用意义。

表: 对四种色光的选择反应时实验记录(反应时单位:毫秒)被试姓名: 主试姓名: 实验时间:

综合实验:认知方式测量

(一)目的:掌握棒框仪的使用方法;通过实验,认识棒框测验在认知方式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利用镶嵌图形测量认知方式

(二)仪器:棒框仪、镶嵌图形图

(三)程序:

1.令被试者端坐在仪器前,双眼紧贴观察孔。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情况(休息除外),暗适应5分钟后,开始施测。要求实验过程中头部始终保持正直,一定不能随框的倾斜而倾斜。为了做到这点,可用下额托将头部固定。待被试者坐好后,施测者陈述指导语:“注意看框和棒,并将棒调节与地面垂直,时间不限。当你认为棒已调至与地面垂直时就报告垂直了,并且每次判断垂直的标准要一致”。施测者在被试者报告调至垂直后,记下调节的误差数(所调的角度与真正垂直之差数),不计正负号,只取误差的绝对值。正式实验前可让被测者练习1~2次,让其掌握方法,施测时还有二个应注意的问题:一是施测者调节框和棒的倾斜角度的过程不能让被试者看到,可采用两个方法:在施测者调节时,将仪器后面进光部分遮上;另一方法是可让被试者闭目,待施测者调好后再让被试者自己调节。二是仪器的光源要在一项研究中保持一致。因框棒的不同亮度,对垂直判断的误差大小是有影响的。

2.实验过程要求主试者调节框的度数。让框从0°开始,每3°为一个梯级,直至45°。即框安排的度数分别为0°、3°、6°、9°、12°、15°、18°、21°、24°、27°、30°、33°、36°、39°、42°、和45°。框倾斜的度数,随机呈现。每个度数上,随机测验四次,二次要求被试将棒从顺时针方向调至垂直,二次由逆时针方向调至垂直。取四次的平均数为该倾斜度的平均误差数。

3.运用镶嵌图形测量被试的认知方式。

(四)结果

1.分别整理框的各倾斜度的平均误差数。

2.以框的倾斜角度为横坐标,以被试调节棒的平均误差数为纵坐标,绘制棒框测验曲线图。

3.根据被试的反应给被试镶嵌图形测验打分。

(五)讨论

1.比较框的各倾斜度的平均误差大小,根据自己实验结果,看哪个倾斜度的平均误差数较大。并和前人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2.根据本实验结果,并结合平时自己的认知方式特点,分析自己是属于场依存性还是属于场独立性认知方式。

3.两种测量的结果一致吗,为什么?

7.分析化学实验指导 篇七

关键词:化学实验,安全,亲身体验

现代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 就是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 所以, 中学化学教学中, 要把强化实践环节作为教改的永恒主题。实验教学既是一种科学实验, 又是教学实践。学生既要通过实验论证和升华理论知识, 也要通过实践来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活动, 才能使他们成为手脑并用, 身心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 正确指导学生进行学生实验尤为重要。在实践教学中, 我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安全实验, 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要确保实验成功, 首先要注意实验安全, 而安全试验的关键是按照操作规定进行实验。在首次进入实验室时, 教师应强调实验的操作规则, 在实验前熟悉操作规定, 并按规定进行实验, 切不能让学生违反操作规定, 要向他们讲清违反操作规定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例如, 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实验完毕时, 应先把导气管移出水面, 再撤酒精灯。若先移酒精灯, 还未来得及取出导气管, 水就会沿导气管倒流入试管, 引起试管炸裂。而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 必须在集气瓶中预先装入少量水或细沙, 以防止受热不均而导致集气瓶炸裂。

要做到安全实验, 在平时就要为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初中学生好奇心强, 对什么事物都要亲身体验, 教师必须为学生灌输安全意识, 即实验室内的任何药品切不可轻易触摸, 更不能轻易品尝, 一定要遵守三不原则 (即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药品的味道) 。在做粗盐的提纯实验时, 一定不能让学生品尝已经提纯的食盐, 因此时提纯的食盐中还含有许多杂质, 很可能对学生身体造成伤害。另外, 还要教会学生对突发事故的处理, 如酒精灯内酒精洒出, 在桌面燃烧, 此时不用慌张, 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浓硫酸溅到皮肤上, 应先用布擦干, 再用大量水冲洗, 然后涂上碳酸氢钠溶液。若发生其他自己无法解决的事故, 无需惊慌失措, 应立即向老师报告, 按照老师的指导处理。

二、要确保实验成功, 准备工作不可少

要确保实验成功, 老师还应预先做好准备工作。如, 在学生实验操作前, 教师要从实验本身的特点和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 采取启发讲授模式, 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 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知识, 并启迪学生遵守一定的要求并把握实验的操作要领等, 以消除学生对实验的恐惧心理, 解决实验中的知识、思路、方法、操作等方面的障碍。教师的具体操作是: (1) 阐明实验目的, 导入学生实验。任何学生实验都是在一定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的支配下开展的, 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是进行实验的关键。因此, 在学生动手前,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明确实验的关键和注意事项, 从而使学生的实践活动沿着既定的教学目标得以顺利进行。此时教师的指导并不意味着教师一味的讲授, 一定要简明扼要, 点明主题, 揭示实验的关键, 同时还应采用诱导的方式, 引导学生去想问题, 自发地、主动地去探究、领会其中的奥秘,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2) 还要强调操作要领。比如,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 应强调试管的均匀预热, 排水法的正确操作等。另外, 要提醒学生在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 如我们前面提到的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 必须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或细沙, 以防止集气瓶炸裂。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 老师必须给学生讲明实验药品的取用原则, 必要时可由老师分配药品。一来, 可以控制药品的用量, 二来, 可以防止学生错把木炭粉当作二氧化锰加入试管与氯酸钾混合, 如果药品中混入了杂质, 有可能引起试管被炸裂。

有的实验可以不再是让学生简单地、机械地去重复演示实验, 而是要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创新, 通过实验探索规律、发现真理。例如, 我们在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 在寻找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时不要直接地将结论告诉学生, 然后再进行验证。教学时可先准备如下几组实验: (一)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二) 纯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 (三) 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四) 石灰石与浓盐酸反应; (五) 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依次分别做这五个实验, 从观察反应速率、反应物的状态, 酸的浓度, 对实验的影响几方面让同学们共同讨论:在实验室条件下制取二氧化碳选用哪组实验最合适, 并且分析排除另外几种的原因所在。经过学生的讨论和争论之后, 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实验室应用石灰石 (或大理石) 跟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最适合。这样不仅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探究能力, 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 提高了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体验了探究实验的快乐, 让学生学会了对比实验和优化实验的方法, 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此外, 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中产生的垃圾如火柴梗, 纸屑应放入指定地方, 废液倒入废液缸。实验结束时, 按要求清理仪器, 搞好桌面、地面卫生。

实验完毕后, 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总结, 针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出点评, 特别是多数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更要及时纠正, 以促进学生的实验认知及技能得到提高。

三、正确的实验态度, 也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学生开始动手实验时, 教师应该首先从实验态度进行引导, 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中来, 这也是很关键的。有的学生心存恐惧, 不敢动手, 这就更需要做好引导, 消除学生对实验的恐惧心理。在我们山区中学, 属于大班额教学, 平均每班学生都达到了60~70人。学校条件有限, 不能达到人手一台实验仪器进行实验。而有的学生就会浑水摸鱼, 由积极的同学一人包揽所有工作, 自己在一旁玩耍。由于学生实验是由学生自行进行的, 而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层次也各有不 (下转第159页) (上接第158页) 同。因此, 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就各种各样, 教师难以在课前全面完整地加以预测。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学生实验操作之中巡视指导, 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对于实验中不同的问题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指导:对于实验操作上个别的问题, 宜结合学生操作情况给予个别指导;对于普遍性的问题, 则宜集中点评, 指出错误的原因、演示规范操作、提示操作要领;对于动手能力差的学生, 应该作为巡视检查的重点对象, 教学中既要耐心细致地给予指导, 又要要求学生耐心细致、努力完成实验;对于实验观察中的问题, 则要引导学生结合实验目的要求, 分析思考实验观察要点和重点, 做到全面观察又重点突出, 并通过实验培养同学们的合作精神。

8.怎样指导学生化学实验 篇八

学生实验是在学生完成某一单元教学内容后,在教师组织指导下由学生亲自完成的课堂实验,使学生获得直观的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把难以理解的化学知识或现象更好地理解、巩固为所学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中学化学教学实际来看,学生实验还具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巩固和运用双基、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培养学生优良个性品质等功能。这些功能的发挥是在教师精心组织与指导下实现的,离开教师的指导,势必降低学生实验的教学功效。从这个角度来看,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成为提高实验效益的前提和关键。

对于学生实验的指导,从内容上看主要集中体现在实验知识、实验技能和实验思维等三个方面。例如在实验知识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性能以及得到什么样的实验结论等内容;在实验技能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认识实验仪器、掌握实验仪器的操作规则、实验操作步骤、正确观察、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等;在实验思维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实验的科学方法,做到学会观察、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学会推理、学会误差分析等内容。

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贯穿与学生实验的整个过程之中。由于学生实验不同环节的要求各有所不同,因而教师的指导也各有侧重。下面结合学生实验的各个环节来谈谈教师的指导:学生实验操作前,教师要从实验本身的特点和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启发讲授模式,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并启迪学生遵守一定的要求出把握实验的操作要领等,以消除学生实验中的知识、思路、方法、操作等方面的障碍。教师的具体操作是:1)阐明实验目的,导入学生实验。任何学生实验都是在一定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的支配下开展的,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是进行实验的关键。因此,在学生动手前,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实验的目的与要求,明确实验的关键和注意事项,从而使学生的实践活动沿着既定的教学目标得以顺利进行。此时教师的指导并不意味着教师一味的讲授,一定要简明扼要,点明主题,揭示实验的关键,同时还应采用诱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想问题,自主地揭示实验中心内容。2)演示操作,引路示范。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有实验仪器和操作属于学生首次接触或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教师要为学生作出操作示范,并结合操作点明操作要领及禁忌事项。这是确保实验安全、顺利进行的根本。这阶段要求教师的操作要规范准确、能见度高,提示语要简明扼要、抓住关键,以利于学生观察、模仿和记忆。如上述学生实验,对于配置操作步骤用“一算二称(量)三溶四移五定六摇”归纳,以利于学生整体上把握和记忆。

学生开始动手实验时,教师应该首先从实验态度进行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中来,这也是很关键的。特别是某些存在一定危险因素的实验,消除学生对实验的恐惧心理。其次,要从实验技能和实验思维两个方面去导,以确保学生规范地进行实验,做到操作明确、观察有序、记录科学等。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对于实验中不同的问题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指导:对于实验操作上个別的问题,宜结合学生操作情况给予个别指导;对于普遍性的问题,则宜集中点评,指出错误的原因、演示规范操作、提示操作要领;对于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应该作为巡视检查的重点对象,教学中既要耐心细致地给予指导,又要要求学生耐心细致、努力完成实验;对于实验观察中的问题,则要引导学生结合实验目的要求,分析思考实验观察要点和重点,做到全面观察又重点突出。

学生操作结束后,要在实验思维方面加强指导,及时把学生的思维实验操作中引导到实验总结中来。具体内容有三个方面:1)根据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事象,进行归纳处理,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2)根据实验操作的体会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推理演绎、获取规律性知识;3)针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实验的改革与创新。

上一篇:个人所得税优惠核准下一篇:大学班级辩论赛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