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体验式教学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2024-06-19

谈体验式教学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共12篇)

1.谈体验式教学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一

关于实践教学在组合教学中的应用摘要:经验教学以美国为突破口,以情境为纽带,以思想为核心,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独特功能,并且在教学中常常能够得到双重效果。所以如何使用体验式教学唤醒学生的生活和生活经验;如何使用体验式教学唤醒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讲真话,吐痰真理;组成评价,如何鼓励和学生为主体参与唤醒学生写作激情的原则;如何使用经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找到美国,感受美国,创造美丽。【关键词】组成教学,生活经历,情感觉醒,主体参与,美学能力,培养人们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提示或灵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在特定情境下的体验式教学,由线索提供唤醒或激发智慧的作用。例如,处于问题情境的人将受到某种提醒或遇到某种事情的启发,从而可以顺利地解决问题。好,在组成 教学,如何让学生感到放松和快乐,不吐痰,身临其境或身临其境,唤醒他们的写作热情,提高他们的美学能力,让他们找到美国,感觉美国,创造美丽?nnI觉得你可以唤醒学生的生命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唤醒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讲真话,吐痰真理;唤醒学生写激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开始四个方面。首先,组成教学,唤醒学生的生活和生活体验在教学的组成中,我们必须刺激学生的生活经历,帮助学生采取美丽的写作画面。我们总是要求学生写一个真正的写作感,但学生经常在自己的人周围,东西,国王,事情就像没有插头,盲目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语言老师指导学生读这本书没有书,好的生活,唤起学生的爱生活,生活的体验。从习惯挖掘宝贵的东西,感伤的真相,从平凡的地方得到珍贵的东西,发现美丽。写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叶绍涛先生说:生活就像一个春天,文章就像一条小溪,充满丰富而没有用尽,自然流畅的流畅和溅出来打破文章不是一种点缀的生活,装饰,是生活本身。换句话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就是生活。如果你能唤起学生对某种生活的记忆,他们就会激发情感体验,并产生强烈的冲动。为了探索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的源泉,让学生写出自己最深的印象,最深刻的体验,而不是一般的日常故意虚构的故事,这种写作自然是一个独特,独特,可以移动的人。nn学生有丰富的生活,有强烈的表达动机,可以写论文。我们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些机会亲自体验生活,让学生有自己的感觉,自然写作有东西要写。例如:我在2011年组织班上观看中国人的活动仪式后,要求学生写一个观点,每个学生都写得很好。因为他们确实感动:刘伟,阿里穆,孟培杰,杨善洲他们的感动和照耀人的荣耀,让学生得到精神洗澡和洗礼。观看后,学生们不能等待记录他们的移动视图。40个孩子的每个作品也让我搬,这是2年学生写的整体水平面为最佳时间。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表达心的愿望,等待老师醒来。一旦这种愿望被唤醒,他就不会觉得没什么可写的了.nn一个好的语言老师,在关心生活的世界的学生的组成,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可以刺激生活经验的活力,使学生能真正回到世界的日常生活,帮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生活课程。这应该是我们所有语言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的理想境界。第二,写作教学,唤醒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讲真话,吐痰真实。例如:石玉军老师在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0期)的爱情为真,当自动写作教学案例时,老师抓住了三八的儿子写了自己的信来源,创造了一种氛围,打开心灵,表达自己内在的感觉,以及自己积极的情绪体验传导给学生,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情感。在老师的相机表盘上,醒来你不想也使用信的方式母亲谈自己的话吗?学生渴望倾吐写作冲动的心情出来。和老师传递真理,真理也指导学习生活的表达应该基于真实的话。随后,老师建立了一个开放,充满活力的新组成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亲自发信,读信,观察母亲的反应,过程的真实记录。随后由母亲的书面评论,与孩子写一个书面的情感交流。这个写作过程中,学生的感觉更深的牵引和释放,这个牵引和释放,实际上,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显示良好的感觉和灵魂。一封诚信的信,显示了孩子的感激之情,一段温暖的评论,表达是母亲的举动。通过这个组合教学,让学生理解移动母亲的心,我们必须写东西,说实话,表达真理。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找到生活的美丽,生活的乐趣,生活的味道,笔流出生活的个性,个性语言,显示无罪,无辜,童心。这种组合教学是真的,可以移动people.nn我在一个专门的歌曲,对母亲的组成的教学类的组成,首先指导学生阅读,增加积累,使学生在故事名人和母亲,着名的散文诗歌试图找出口味,认真思考研究,刺激自己的母亲 独特的爱的体验,独特的生活体验。学生认识到母亲对无私,宽容,包容的爱,他们对母爱的理解从不明白,由母亲照顾学会感谢母亲,每个学生因为他们真正写自己和母亲的独特故事,这写作是个性,触摸。第三,组成评价,鼓励学生和学生作为参与的主要原则,唤醒学生写作激情教师的热情鼓励学生的写作激情。组成评价应坚持鼓励和学生为主体的两个原则。教师不孤单一个人来评论文章,这样的变化往往是低效的。nn鼓励的原则是更积极,更多的赞美,更少的批评,不要嘲笑。在文章评论中,即使一些典型的问题不能指出,而是以真诚和诚恳的态度。好文章应该受到赞誉,并且可以在上课时阅读范文;和不好的文章不应该被责备。否则,这些学生很容易尴尬,因此失去他们对写作甚至语言的兴趣。由于缺乏写作的地方,我们必须分析通过,然后告诉学生改变方法。您不能对课程或玩笑课程发表评论。我们应该努力使学生,特别是穷学生体验到幸福的成功,使他们能够建立写作的信心,并使这种幸福和信心追求具体的行动。学生可以参与评估的组成,你可以采取分组的方法。将一类学生分成若干组,首先做几个训练,教学生如何评价组成,使每个学生对心理的评价原则。然后让学生先自我评价,写自己的作品的优点和缺点。然后由小组从这组优秀的工作中,让学生们都好,为什么说好的;坏工,坏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不好。在比较,让学生理解的差距和努力的方向。教师指导学生不必对所有方面发表评论,但是关于这一点的讲述必须准时,彻底,分析是合理的,这样学生不仅知道它,而且知道为什么。以这种方式,学生写完毕的文章,两者及时评论,使评论的有效性写作最大化。最后,老师再次评论,总结了论文的优点和缺点,要求学生阅读优秀作品的班级,找出自己的差距,学习其他文章的亮点。老师在这个组成评价中,不再是唯一的判断,而是第三判断。因为,这篇文章已经对学生自己进行了自我评价,小组之间互相 评论两个链接,老师只是看前两个评论是公平客观的,然后提出一些意见。经过反复的训练,学生的评委可以公平客观。因为每个人都是法官,所以在评价别人的文章的同时,也是一个学习过程。这个评价过程也可以唤醒学生的写作欲望和激情。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找到了美国,感觉美国,创造beautynn在组成教学,只要我们坚持文字到美国,学生的美学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变成丰富的情感,具有正确的审美和崇高的审美品味的人。生活中有许多好东西,如埋在地上的黄金,只有挖掘人的奉献才能挖掘出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生活在人心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去生活,挖掘美国。我们必须善于鼓励学生从美国熟悉的生活中挖掘出来,使他们能够享受美丽的美景,无辜和可爱的孩子寻找美国,到家庭的温暖品味美国,让他们深入人生体验和真实感受,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多彩,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你也可以带给学生自然 给学生捕捉大自然的美丽:巍峨高岳麓山,蔚蓝波浪湘江,五颜六色的野花,让学生通过自然的感觉,得到快乐,找到美国,感受美国,美美入text.nnWriting教学和阅读是不可分割的。我们也可以巧妙地拨打,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美丽。只有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尝文章中美丽的语言片段,让他们沉浸在美国的艺术领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抓住这个链接的阅读,适当的指导,美学感觉自然会流向学生的心。此外,你还可以鼓励学生阅读更多,阅读一些好书,你可以从美国的内容和形式学习知识,培养情感,刺激审美情感,理解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和美学能力最重要的是引导灵感,让学生在想象中创造美。学生有生命的发现和感知,也激发他们开始想象的翅膀,以获得美丽的感觉。在教学的组成中,创造了很多美容活动,如写作,适应故事。如果你教我的叔叔于乐,我让学生开始想象翅膀,写一个片段,努力移动,民主,语言等描述人们显示内心世界的方式。如果菲利普夫妇在邮轮上是肥胖的财富,他们的言行将是什么?我们的家人没有避开在Le的船,我们都清楚地认识对方,徒劳,会发生什么?余乐不是贫穷,而是回家,我们等到他在帐棚里,故事会怎么发展?学生很有兴趣,大胆想象,写了很多好的剪辑。这种培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协会,想象力,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再创造能力。简而言之,使用体验式教学在教学构成中,可以唤醒学生的积累生活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的热情,让学生真正回到世界的日常生活,用自己的生活历史记录。并感谢学生的写作和每一个亮点,鼓励学生写真理,表达真理;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协作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变成丰富的情感,具有正确的审美和崇高的审美品味的人。

2.谈体验式教学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二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法,企业文化,实践环境

企业文化被认为是营造企业绩效和满意度, 创造管理者和员工最佳行为品格和素质, 从而确保产出成功业绩和能力的科学, 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管理方式日益受到重视, 而企业文化类课程也相应地成为国内高校管理类专业中普遍开设的课程。

对于我校文化传播学院传播系而言, 从传播学专业创办之初, 就立足于应用性和差异化, 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 强调传播学的应用性与交叉性, 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我们把新媒体与整合营销传播确定为发展方向, 针对毕业生完成学业后, 大多数将走进企业, 从事营销传播类工作的情况, 传播系将企业文化建设课程设置为专业课, 在其前期学习了文化产业概论和公共关系学等课程的基础上, 进一步锻炼学生企业管理和建设的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主讲教师发现, 由于现行企业文化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能力方面稍显乏力。因此, 探索如何突破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提高教学效果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文化课程难以取得良好效果的原因

想突破教学中的困境, 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办法, 应当要先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

首先,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文化”这个概念很大, 显得很空泛, 难以具体理解;而文化管理被认为是成熟企业的管理模式, 是高端的管理手段与方式。要让学生们能够对企业文化与文化管理有充分具体的认识, 单靠寻常的理论教学加案例讲解的教学模式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其次, 从学生层面来说, 大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基本上是在校园里度过的, 作为接受知识的主体, 缺乏企业的工作经历和感性知识, 有些人甚至对企业连最起码的印象和概念也不具备, 给企业文化类课程教学增添了难度。

再次, 从教学层面来说, 企业文化作为一个新兴学科, 被引用中国本土的时间不长, 尚未形成完备的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体系, 还有很多尚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要真正把握企业文化的塑造真谛, 安排学生到优秀企业进行文化实习是最好的办法, 但目前的中国, 企业文化做得好的企业很少, 很多企业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企业文化的价值, 在建设的过程中也流于形式, 这给教学实践带来不少困难;另外,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健全, 导致一些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发展也同样不成熟, 曾经的榜样典型, 很可能过几年就没落消失在公众的视野中, 这又给企业文化课程的教学中的案例教学带来了尴尬。

二、体验式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将体验式教学法引入课堂中, 以组成创业团队、复现案例的情境等方式, 让学生体会企业文化建设的虚拟实际, 加强学生理论学习之外的感性体验, 从而突出这门全新课程的时代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以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有机结合, 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管理人才。

1.运用案例体验教学法

管理实践的无限性和管理者接触实践的有限性是一个很难协调的矛盾, 借用案例来延伸学习者亲身感知的边界, 可以有效解决这个矛盾。起源于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法,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中国使用, 其改变了课堂上呆板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 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应变和创新能力, 因而广受欢迎。企业文化的实践性决定了在教学中要经常性地开展案例教学。实际的教学中, 我们将具体案例的情境模拟到课堂上, 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参与分析,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内化知识, 还可以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设置虚拟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是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 引导学生把外在的社会认识变为内在的社会经验的过程。针对目前学生无法到优秀企业进行文化实习的实际情况, 我们可以设置企业文化教学的虚拟实践环节。学生以团队创业的方式, 模拟企业经营的实际, 开展本企业价值观提炼、企业领导人形象设计、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设计等体验式专题,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升学习效果。

3.完善科学的教学考核手段

针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缺乏亲身体验的缺陷, 数字化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给予弥补。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可以丰富学生接受信息的角度, 利用音频、视频资料, 进行现场模拟, 还原企业案例的现实, 尽可能的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同时针对企业文化课程考核不适用传统闭卷考试的问题, 体验式教学环节中的学生参与部分应加大评分比重。作为强调实践性为其特点的课程, 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时, 要把案例分析、模拟实践中学生的表现重点考核, 再结合学生理论掌握的情况, 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 这也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及激发他们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

三、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适当进行教学大纲调整

目前国内相关教材繁多, 内容重复, 结合教学实践以及借鉴其他高校企业文化课程建设的经验, 我们将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体系做出了调整, 目的是使教学内容更加紧凑充实, 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整个课程分成企业文化概说部分、企业文化构成部分, 企业文化传播部分, 跨文化管理部分, 各部分紧密相连, 层层递进。学生通过系统学习, 能掌握企业文化的内涵、构成要素、功能等基本理论, 同时还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参与企业的管理与经营, 有效在组织内外进行企业文化沟通传播。

2.多角度利用教学案例

利用案例库, 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理解性案例, 以此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的知识理论, 加深对企业文化现象与实践的认识;可以在章节后面配备对比性案例, 以利于学生对整章内容的把握;可以在一个专题完成之后, 配发一个综合性案例, 让学生能够对这个专题所涉及的基本理论融会贯通。

3.强化实践教学内容

我们的教学改革致力于提升学生的企业文化管理与运营实践能力和职业化素养。因此, 我们的教学以企业对文化管理和运营人才的能力要求为出发点, 从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都将加强实践内容, 通过案例情境复现和虚拟情景设置等方式设计课程体验实践教学模式, 并在课程的学时安排和学期考核中均加强体验式实践教学内容在课程教学中的比重, 力求以此提升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 努力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3.浅谈体验式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 篇三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探究;创新性学习

体验式教学,就是教师通过创设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呈现、再现或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经历过程中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灵性等去感受、体味、领悟,并产生情感、建构知识、生成意义、发展能力的教學观或教学模式。

一、体验式教学理论依据

1.现代学习观

现代学习观指出,学生学习是一种选择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学习,是一种社会性学习,是一种创新性学习。现代学习观强调学会学习:想学、会学、学得好、会用。

2.现代教学论

现代教学论在强调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还强调教学中学生的知识、情感、智能和谐统一,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和在实践中创新。

二、体验式教学操作过程

课题研究到现在,我已初步形成课堂教学模式:“体验入境—体验发现—体验探究—体验交流—体验创新”。力求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活动中体验、感悟,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社会价值观。

三、课程设计方案举例

以本学期所授的一堂课《家人的爱》为例进行阐述。

1.上课初始,体验入境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听同学们认真听,脑子里想象画面。看看谁能听懂这首歌讲了什么?(板书家人的爱)师小结:有爱的家才是真正的家。那么你的家里有爱吗?(设计意图:创设一种情境,引导孩子再现自己家庭生活,调动学生学习情感,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2.结合生活,体验发现

你的家里有爱吗?爸爸妈妈为你做了什么,让你感觉到了他们爱你。学生回答问题。(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独特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表达,在表达中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生活。)

3.引导读书,体验探究

结合读书进一步明确爱的含义。爱到底是什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六页,认真读书。谁能看懂家人的爱是什么?爱就是一个鼓励的眼神,爱就是一个重复的动作,爱就是一句叮嘱,爱就是一个微笑。(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表达自己对爱的理解。)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体验和感悟是人的智慧和品格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不同的阶段,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给学生一片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学习中感悟,充分感受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4.谈体验式教学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四

在现代教育理论中,体验式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应用前景,尤其在语文作文教学中,体验式作文教学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丰富学生的体验积累,为作文写作打好基础。本文以语文作文教学研究为出发点,以体验式教学方法为研究重点,分析体验式教学与语文作文教学的契合点,提出体验式教学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策略,为今后的语文作文教学提供技术支持。

一、指导学生立体化体验生活

(一)观察生活、感受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真情实感来源于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中获取写作的灵感。巧妙地引导学生去关心和发现生活中的每个细节,从对生活细节的思考中获得丰富的情感感悟,进而将这种感悟转变为文字表达出来。首先,教师发挥引导作用,诱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在对生活激情饱满的状态下获得丰富的感悟;其次,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去观察和发现生活,保持对生活高度的好奇心,才能触发敏锐的生活感悟能力。

(二)利用语文活动深切体验生活

就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而言,写作的本质是将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转化为文字形式,是用文字来记录和描绘生活,这就需要学生有真正的生活体验。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体验生活。体验生活的方式多样,科学合理的语文活动最具有针对性和效率性。在进行语文活动设计时,老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的生活状况,寻求与学生真实生活相一致的主题活动,通过开展综合性语文教学来帮助学生获取作文资源。开展的语文活动要将生活体验与作文学习目的整合在一起,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语文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

(三)通过阅读诱发生活体验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环境是有限的,其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也是有限的,这种情况下可借助书籍来丰富他们的视野和认知,利用书籍中丰富的信息来诱发学生多样化的生活体验方式。阅读能够使学生获得许多无法接触到的事物,冲破个人生活的局限,因此阅读是生活体验的又一重要途径。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可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通常为自由式阅读和指向性阅读两种方式。为了保证学生阅读的质量,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些有用的措施,比如设置一定课时的阅读课,创设阅读交流课,以小组的形式交流阅读体会和阅读感悟等。另外在作文教学中,应重视课本与读本的作用,在老师的引导下运用正确的方法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从而诱发学生的体验。

二、引导学生积累阅读体验和生活体验

(一)读书笔记 刘勰说:“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因此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不能单纯地为阅读而阅读,需要从阅读中汲取知识,从阅读中获得体悟,从阅读中获得写作的资料,这就需要学生养成记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在培养记读书笔记习惯的初期,老师应该充分考虑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情况,采用合理的方法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记读书笔记的方法和内容,比如规定统一的记读书笔记形式,规定完成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等。读书笔记中可以摘录名言佳句,抄录自己感悟较深的语句,并记录感悟内容,打动自己的原因等;也可在阅读完成后在读书笔记中作一篇自己的读书感悟。

(二)体验日记

体验日记有别于读书日记,读书日记是记录读书感悟和摘录名言佳句,而体验日记则是要求学生专门记录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感悟,以及对生活中发生事件的描述和体验等。生活体验的主体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等。在体验日记中,老师可以适当地降低要求,不必要求学生像写作文那样计较章法,可以允许他们自由发挥,充分发挥想象力,心里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然后老师制定一个合理的周期,引导学生同一整理。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积累生活体验和感悟,还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具有极大的帮助。

三、借助情境还原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一)营造情境诱发体验

情境在激发人的某种情感方面具有特定的作用,心理学认为,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教师营造情境时,需要了解到学生是否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然后才能运用多种手段营造作文教学情境,有目的地导演情境,有意识地制造材料,为学生制造一种场合、一种氛围,引起他们情感的波动,诱发和唤醒学生曾有的生活体验,激起学生写作的欲望,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

(二)语文互动中丰富生活体验

交流互动是获得丰富生活体验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巧妙地设计教学模式,引入师生或生生交流互动,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与同学分享和讨论各自的生活感触,这样可以使学生的生活体验更加深入深刻。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创建平等、自由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当好学生的听众和导师,让师生与生生之间始终处于热情、自由、平等的氛围之中,然后引导学生将交流互动的体验和感悟及时记录下来。这种更深层次的感受和认知往往能够成为他们写作的最好素材和资源。

(三)情境结束后指导学生完成作文的全过程体验

5.谈体验式教学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五

一、注重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渴望获取新知,并着力去研究、探索的一种意愿,常伴有积极、愉悦、满足的情绪体验。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驱动力。《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思维碰撞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例如,四年级“神奇的莫比乌斯圈”的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带来了“魔术表演”:先出示2个面、4条边的长方形纸条;将纸条首尾相贴,“变”出一个纸圈――拥有2个面2条边。学生的注意力一下被吸引,教师适时卖了个关子:“猜猜老师继续往下变,能把刚才那张纸条变成几个面?几条边?”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纷纷大胆猜测:“还是2个面2条边”“我认为会变出1个面1条边。”在教师再次“变出”一个莫比乌斯圈后,学生的好奇心再次得到激发:这个纸圈到底是几个面几条边呢?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用手上的纸条也照样子做个纸圈。接着,教师引发学生思考:“你有什么方法来验证这个纸圈是几个面,几条边?”经过小组交流,得出验证的好办法:在纸圈边沿的一个点上做个记号,用手指沿着边沿绕;在纸圈内也沿着宽画条横线作记号,从这个横线起,沿纵向画线条。在动手操作体验的过程中,学生惊奇地发现:用手指绕纸条边沿一圈,回到作记号的那个点;从另一个记号处画线条,最后也回到了出发点。学生惊喜地说道:“这个纸圈真的只有一个面,一条边呀!”在充满趣味的“魔术”情境中,教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莫比乌斯圈”的神奇,掌握其特点。在这里,从“猜测到验证”的数学思想也得到充分的渗透和体现。

二、注重体验,培养学生的能力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以探索活动为主的体验性学习对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在数学教材中,本身有很多需要学生体验的内容――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和时间单位的认识等。

例如,三年级“毫米的认识”一课是建立在学生认识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基础上,先让学生用直尺测量课本的长、宽、厚,发现不能用整厘米数来表示,从而引出:需要认识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接着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毫米,用手指比画1毫米有多长,再举例说出生活中接近1毫米长或厚的物件。学生取出准备好的银行卡、IC卡等,摸一摸、捏一捏其厚度,建立起深刻的1毫米有多长的表象。之后,还安排了让学生按指定长度(2毫米、3毫米„„)捏出书页厚度的活动,整个学习过程都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亲身体验、深刻感受,学生估测物件长度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经历―体验―探索”这一过程目标,要求每位教师在数学教学时应致力于注意学生的探究过程,注意学生学习体验,使学生真正投入到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去,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

三、注重体验,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其实质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展开数学思维活动,研习数学家们思维活动的成果,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结构向数学家的思维结构转化。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直观具体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体验学习,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先出示主题图,学生找出小明上学的最短路线,后借助动态的课件演示,让学生大胆做出猜测: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这个猜测做出初步判断:甲+乙>丙,甲+丙>乙,丙+乙>甲。接着教师出示了3组小棒:①5,9,7,②5,9,3,③5,9,4;让学生用上面的结论,猜测哪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并提出问题:“‘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个结论到底对不对呢?”学生带着这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教师提供的三组小棒:①4,5,6,②2,3,6,③4,2,6,动手展开实验,并完成表格。

在小组实验后,学生汇报归纳: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整个教学过程我们不难看出,教师独具匠心的设计。教师让学生经历了从生活场景中抽取数学原型,并大胆猜测。学生运用猜测的结论做出初步判断,然后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实验加以验证猜测,最后得出正确结论。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既向学生渗透了“猜测―验证”的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还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课末,教师还设计了一道思考题:“两根小棒长度为5厘米和9厘米,要围一个三角形,那第三根小棒最短是多少厘米?最长又是多少厘米(取整厘米数)?有几种情况?”再次促进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拓展学生的思维。整节课,因为教师注重体验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所以学生学得主动、有效,思维得到很大的发展。

6.谈体验式教学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六

紫阳中学初中部 王永学

现行初中思想品德(鲁教版)教材围绕《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其内容特点是:七年级讲述成长中的我,八年级着重讲述我与他人的关系,九年级讲述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教材内容是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主线,以学科知识为背景和支撑。内容混合编排,同时共进。把教学内容由学科知识这一条线索变成学生生活和学科知识两条线索,真正体现生活德育化,德育生活化。教材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围绕主题,通过各种情景案例和活动栏目,把要阐述的重点内容组织在一起,体现了课堂生活化,生活课堂化的教育理念。新课程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因学定教,因学施教,把学生作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教材主要是从学生“学”的角度进行整合内容,老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点拨、帮助学生学习。新教材把学科内容打破年级界限,把几块内容有机综合,融会贯穿在三年中进行。根据学生知识经验的增长和心理的发展过程,由浅入深地安排教育内容,使思想品德教育随学生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深化。根据教材的这些特点,我在近五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和实践了“体验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体验式教学过程的三个基本阶段

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相伴而生,相辅相成。那么,如何开展体验式教学呢,我们先看体验式教学(学习)的过程,包括三个 阶段:①亲历阶段:个体经历某一事情或某一情境阶段。②感悟阶段:个体对亲身经历的过程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或观点的阶段。③反思阶段:梳理感悟,反思、产生新的经验和新的意义建构阶段。在具体操作中,还可以采用以下形式 :一是游戏体验,二是角色扮演,三是情境体验,四是现实体验(社会活动)。

二、体验式教学的运用

所谓的“体验式教学” 是以体验为特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悟性等直观的感受、体味、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知识,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激情明理与导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价值观和教学方法。

运用体验式教学首先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这个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只有教师的“学生观”正确了,才能设计出符合学情的教学设计,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我有一下尝试:

(1)、只要学生自己会做的,就让学生去做。

(2)、只要学生能动手的,就让学生动手实践。例如:讲到《我们在行动》这一课时,我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 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资料。然后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确立一名负责人,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通过调查,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确定主题,如:“河流的变迁”“饮用水状况调查”及人为原因造成的水资源浪费和灾害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短小精悍调查报告,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我在课堂总是指出,我们安康市境内的汉江以及诸多小河流,已经列为国家的饮用水资源地,我们要坚决防止地域水源污染,节约用水,为保护水资源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因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3)、只要学生能思考的,就让学生在自我思考中获得体验。(4)、只要学生能讨论解决问题的,就让学生分组讨论。我在进行九年级思品总复习时,当复习到“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这节内容时,我采用分组辩论的活动方式,辩题为“依法治国”和“依德治国”哪个更重要”。把学生分为两组,正方观点是“依法治国重要”,反方观点是现代社会更需要“依德治国”。班里的每个同学为了辩论比赛,都积极搜集材料,由于事先准备充分,许多同学能拿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还有些同学能很好地联系八年级学习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在激烈的辩论中,学生得到充分的交流与讨论,他们不仅懂得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的”这一知识,而且还真正体会到了“自己是课堂的 主人”的乐趣。

(5)、只要学生自己能得出结论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得出结论。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做到起点低一点,面积大一点,问题梯度密一点,教学节奏慢一点,互动多一点,要求严一点。体验式教学的落脚点在于学生的体验学习,而“体验学习的重要价值不在于学生获得某种技能,学会某种操作方式,关键在于学生在活动中所获得的真实感受”。

三、体验式教学的基本要求 .强调个体亲身经历与自我认识,关注学生发展 2 .让学生亲身体验,彰显学生主体地位 3 .让学生在参与和交往中学习,变革学习方式

四、开展体验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设计得当,贴近学生 2 .注意引导,不断深化 3 .加强反思,领悟升华 4 .尊重差异,引导调控

7.谈体验式教学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七

目前, 不少高校虽然开设了普通话这门课, 甚至有些高校还把取得相应的等级证书作为普通话达标要求, 但是由于受到师资、教学条件等各方面的原因, 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并不尽人意, 下面就这门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谈谈笔者的看法。

1 普通话课程存在的问题

1.1 班额大、人数多

普通话课程除师范类院校外, 在许多高校是作为一门全校公选课开设的, 因为是全校公选课, 加之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普通话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所以选修这门课的学生很多。由于选修人数众多, 而普通话授课教师有限, 因而在许多学校都是大班上课, 据了解人数少的班级, 大约有七八十学生, 多的甚至到了一百八十人。造成了个班额大、人数多的局面。在这种环境下, 教师只有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教学内容勉强讲授完毕, 各种特色练习项目根本无法进行, 这就造成了“以教师讲授为主, 以学生练习为辅”的单一教学模式。

1.2 学生普通话口语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生源地域的不同, 很多高校都是全国招生, 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口语水平差距很大。普通话标准的, 稍加指导能达到一级乙等的水平, 不标准的, 完全是方言土语。教学班一般又都是按自然班级分班。这样, 由于生源地域语言的差异, 加上学生自身的能力不同, 造成了学生口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的现状。同一个班级内, 优秀的可以达到普通话一级一等水平, 差一些的甚至不能达标。在这样一种良莠不齐的情况下, 教师难以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口语水平的学生进行教学, 往往会顾此失彼。

1.3 课时时间有限

一般来说, 作为选修课, 普通话课程很多学校都集中在一个学期上, 课时大多只有20课时, 多一些的也不过30课时。课时很有限, 同时学生还要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 所以, 教学内容几乎都会偏向语音、词汇、语法, 并且将它们作为单项训练加以机械地实施, 语音训练尤甚, 完全忽略了口语综合表达能力的培养, 勉强维持普通话水平测试对普通话语音教学的要求。

总之, 现在的普通话教学, 为了在有限的条件下, 更有效的达到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通过的目的, 更多的是对语音词汇语法的操作训练, 按部就班地进行声、韵、调的练习, 而对于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的提高却缺乏时间和精力有针对性的进行。学生在这样一个学习环境中, 虽然普通话成绩有一些提高, 但一旦进入综合表达, 就心情紧张, 逻辑混乱, 语无伦次。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语综合表达能力, 恰恰是普通话课程的教学目的之所在。因此, 面对这样的状况, 对教学内容和手段进行改革迫在眉睫。

2 互动合作式教学模式在普通话教学中的运用

自交大开设普通话课程以来, 笔者便担任了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和其他老师一起一直在积极探索适合大学生普通话课程的教学模式。在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下, 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 近年来逐步确立了“互动合作式”的教学模式。

所谓“互动合作式”的教学模式, 即依据社会互动理论, 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影响。20世纪70年代初人文主义心理学家和社会语言学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提出在语言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思想。互动合作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主要目的, 以互动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 它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互动来促进学习, 共同达成教学目标。教师主要起组织、指导、引导、评价、咨询等作用。互动合作学习 (cooperativelearning) 起源于美国, 并于上一世纪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发展成为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实践证明, 互动合作教学是目前比较新颖并且实用有效的教学模式。

普通话口语教学的中心是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 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参与者。他们的心理需求、情绪状态、能力水平等, 都是教师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重点。在班级教学中,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无视这种差异, 会加重或助长学生个体间的可变差异, 完不成最基本的教学目标;不公平地对待这种差异, 学生会因被忽视或轻视而不满。互动合作的教学模式, 重点强调教学各动态因素之间的立体互动合作, 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 同时也不排斥否定其它形式的学习。依据互动合作教学的理念, 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将学生分层分组, 学生按各自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群体, 能够加强学生的内在激励,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 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满足, 从而高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首先, 第一步对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进行分析,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分成不同的合作小组, 这样, 大班级就化整为零, 解决了班额大, 人数多, 教师不够用的问题, 确保做到因材施教。

第二步, 教师根据每个小组的实际情况, 对症下药, 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容易达到的“阶梯式”的教学目标, 明确合作学习的方法和要求, 布置学习任务。这样既可以避免优生吃不饱、又能避免差生消化不了,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 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第三步, 将有限的课堂延伸到课外。普通话课程课时很少, 必须在课外下大功夫进行练习。但是没有组织, 没有材料, 仅仅靠着书本, 有多少学生愿意下此工夫呢?因此在教师指导下,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非常必要的。如果采取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个体与群体的合作, 甚至也可以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争, 那么学生在合作、友爱、开放的环境中互相学习, 或着重于练习语音、词汇、语法, 或着重朗诵、演讲、辩论等训练, 就可以将学生由被动变主动, 激发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由于“互动合作式”的教学模式已经突破了课堂, 涉及多方面资源, 需要人力和物力支持, 所以要积极创造条件, 加强同学校或各学院教务处、学生处、团委、普通话课程教师之间的配合与联系, 大力营造校园学习普通话、说普通话氛围。例如可以利用校园宣传栏, 张贴一些推广普通话宣传画;或者利用普通话宣传周机会, 开展广泛参与、形式多样的推广普通话活动。

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 “互动合作式”的教学模式的运用, 既弥补了普通话课时的不足, 又能够使学生各学所需, 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 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 结束语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普通话表达能力为目的的普通话课程, 既要求教师在有关理论的基础上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 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口语技能训练, 使学生在训练中掌握普通话语音、词汇和语法, 同时更应该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语综合表达能力。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教学实践与研究表明, 如果教师能够科学地掌握从设计到操作到反馈的各个环节, 互动合作式教学模式完全能成为提高高校学生学习普通话的效率, 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普通话的浓厚兴趣。当然这种模式也不是完美无缺, 这就需要参与者继续探索, 使其更加完善, 更加科学, 更加实用。

参考文献

[1]李孝英.大学生普通话应用教程[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7.

[2]于慧.关于普通话教学方法的思考[J].泰安师专学报, 1997 (1) .

8.谈体验式教学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八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电工学 运用

体验式教学法就是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创新等主体精神为目标,以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特点,以学生自我体验为主要手段的学习方式。体验式教学法有助于改善教学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大有帮助。

一、体验式教学法的构想

由于技工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缺乏兴趣,感知慢、理解难,学习自觉性差,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极易使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体验式教学法强调身体力行的“体验”,让学生从亲身的感受中去学习和领悟。这样,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会感到无所事事,也就不会产生厌倦。所以体验式教学法十分适合技工院校理论课的教学。

二、体验式教学法的教学过程

体验式教学法要求教师根据所讲授的不同内容,设计出不同的体验场景,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中内化知识、升华情感、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其教学过程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创造场景,启动体验

体验的产生,首先源于学生对体验对象的切身感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创设场景,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在电工学“直流电路及基本物理量”的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安排的:先让学生连接直流电路,认识电路的组成,然后让学生归纳总结电源、开关、导线、电灯的作用,讲述通路、开路、短路的特点。接着让学生认识电流表、电压表,老师进行电流表、电压表的测量方法的示范操作,交代使用的注意事项。最后让学生去测量电流和电压。原来对电流、电压的概念不是很清楚的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印象就十分深刻了。

2.设计问题,激活体验

这个过程要求教师事先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场景模拟、主动参与等方式来探讨自己的认识和感受,从而使学生对知识进行初步的构建,同时教师要通过活动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这一环节,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展现。

电工学“直流电路及基本物理量”的教学中,电流方向的教学是难点,笔者让学生用电流表去测量电路的电流,分别用安培表的+3A挡接线柱与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相连,看看安培表指针的偏转方向,从而让学生体验电流的方向,做后让学生自己总结。接着让学生在直导线旁放一枚小磁针,看通电后小磁针的偏转情况,问学生:如果改变电源的正负极性,小磁针的偏转方向会变化吗?学生都争着去尝试,结果很明显,小磁针的偏转方向变了,最后让学生总结并交流。通过这样的场景创设,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也增强了。

3.交流感悟,升华体验过程

当学生积累起许多杂乱的感性的“体验”后,还要经过沉淀、浓缩,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深入的思考,认真的探究,把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论的高度。通过这一环节,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水平更上一个台阶,这是体验式教学升华的过程。

电工学“直流电路及基本物理量”的教学中,端电压和电动势、电位和电压的区别又是一个教学难点。学生往往认为电动势就是端电压,不明白电动势只存在于电源的内部,而端电压则是电源加在外电路两端的电压,只有在电源开路时端电压才等于电动势这个道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让学生用电压表去测量电动势和端电压,通过测量学生才明白电动势和端电压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的物理量。接着让学生用电压表的负接线柱接电源的负极,用正接线柱接电路的各点去测量电压,同时告诉学生,这个电压值就是电路中各点的电位。测量以后再让学生去讨论、交流电位和电压的区别,原来很难理解的概念,通过学生的深入体验以后,问题就很快解决了。

4.归纳总结,实现知识迁移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体验的知识进行总结,抓住学生的共鸣点,从而使学生的个体体验行为成为群体行为,从而使学生达成共识,提炼出知识要点。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拓展视野,让学生主动在学习中体验所学的知识,这是体验式教学的关键。

电工学“直流电路及基本物理量”第四课时的教学,笔者是这样安排的:归纳安培表和伏特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说说在安培表测量电流的过程中指针反转对安培表的损害情况,在用伏特表测量电源端电压时,为什么端电压与电源的电动势很接近?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同时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点评,最后老师做总结,深化课题。最后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电流、电压产生的原因的小论文,从而让学生产生新的认识,达到螺旋式上升的目的,同时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

三、体验式教学法的探究

体验式教学法由于运用了多种教学场地,动用了更多的教学设备,所以体验式教学管理比常规的课堂管理要困难得多,特别是体验式教学法有实践等体验活动的环节,故其管理的内容也比常规课堂管理要丰富得多。

1.教学资源问题及对策

要做好体验式教学,必须具备相关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学必需的教材、设备、仪器、工具、场所等。目前体验式教材比较少,教师应自编教材,也可以对现行的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采用模块划分的方法,制作课件。对于设备,必须引进当今具有代表性以及合乎本校实际教学需要的设备;对于教具,应尽可能对现有教具进行整合,尽量自行解决;对于教学场所,应该充分利用实验室、实训室、实习工场,同时可和企业联系,利用企业的生产车间进行实训。这样一方面满足了本校教学的需要,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动手能力和教科研能力。

2.教学评估问题及对策

体验式教学最终成绩的评定应是由多方面构成的,既要有理论考试的卷面成绩,又要有体验环节的成绩,还要有平时作业成绩。卷面成绩应以基础知识为主,在出卷之前,教师要充分估计学生的实际水平,防止所编试题难度过高或过低,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体验环节的成绩应该结合体验活动中的表现及参与程度来给分。平时作业成绩,教师要认真记录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给予打分。总评成绩中卷面成绩宜占30%,作业成绩宜占30%,体验环节的成绩占40%。这样可以淡化考试,突出体验的环节。

总之,体验式教学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它力求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学习有关知识,领悟科学的奥秘,实现“自我教育”。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从而使教学目标在学生主动、积极的体验中,生动、活泼地完成。体验式教学的效果在于以实验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激发兴趣为核心,因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有着独特的作用,教学也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大卫·库伯著,王灿明,朱水萍等翻译.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与发展的源泉[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8.

[2]邵展图.电工学(第五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

9.谈体验式教学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九

(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 吴水华 225006)

一、体验式学习的内涵与设计实施

1.体验式学习的理论基础

体验式学习主要是整合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社会心理学家大卫·科尔布的“体验式学习圈”、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以及其他学者的理论而形成的学习框架。大卫· 科尔布的体验式学习模型是体验式学习理论的代表。科尔布认为学习不是内容的获得与传递,而是通过经验的转换从而创造知识的过程。体验式学习注重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或模拟的情境和活动,让学习者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感受并进行交流和分享,然后通过反思再总结并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应用到实践中。体验式学习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体验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体验式学习设计的首要工作是建立团队规范(或称游戏规则),它是引导学生行动的准则,也是保障学生权益的重要依据。团队规范不仅规定个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还有舆论导向的作用,破坏规范者不能被团队所接受。对团队目标和规范的认同会有效提高学生对团队的归属感。因此,团队规范的建立既要考虑到团队的整体性,又要考虑到个体的独特性。第一,明确团队目标。在《聚落》教学中,学生被分成6个小组,提供给每个小组的体验环境不一样,因此,每个小组必须根据不同的环境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讨论,明确团队目标。第二,发扬个体长处。同一小组中,不同组员各有所长,在体验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就不仅相同。如在房屋设计环节中,画简图就由本组由有绘画特长的同学担任,分析房屋设计理念则由语言能力较好的同学担任。第三,体验互助合作精神。小组成员学习能力可能参差不齐,在体验学习过程中设立对小组成员活跃度和参与度的考量,以此鼓励小组内部能力较强的同学对能力较弱的同学进行帮助,并鼓励他们尽可能多的参与到体验、分享、展示的过程中去。第四,学会相互尊重、理解。在体验活动中,组内或组间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教师在调解矛盾的同时应适当予以引导,让学生通过体验活动学会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体验式学习要求调用多重感官参与学习,主要采用的学习方法包括:小组研讨、尝试会谈、情景活动、角色扮演、知识竞赛、课堂辩论、课堂游戏等。其中常用的角色扮演法,即通过行为模仿或角色替代,使学生受触动而领悟,应用效果尤佳。

二、体验式学习在地理课堂中的运用 初中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与体验式学习原理有相一致的取向,因此在地理课堂中尽可能创设模拟或真实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体验式学习的平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最终有效提高地理课堂效率。地理教学中常用的体验式学习方法有以下几种。

1.角色扮演体验式学习

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学内容的特点,有时候可将整堂课创设为一个完整的模拟情境,让学生在整个情境中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贯穿课堂始终,完成一堂课的体验式学习。

例如七年级上册《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的教学,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对本节内容分析,创设模拟特战队员(学生分组扮演)野外生存的情境。“特战队员”通过角色扮演模拟体验在特定的环境下完成以下四项任务:

任务1——设计房屋,安营扎寨。队员被空降到不同环境(北极圈附近、内蒙古草原、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双版纳、新疆沙漠附近)中,要求组员根据所处环境,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适合环境的房屋并画出简图。接下来请小组展示房屋设计简图,并对设计图进行相关说明。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很容易理解平时所见到的不同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间的密切联系。

任务2——选择物品,自给生产。给组员提供一系列的物品(主要引导学生设计简单原始的农业生产活动),组员根据本组所处的环境挑选合适的物品,设计适合本组所处环境的生产活动。组员介绍本组的主要生产活动,并根据生产活动为本组所在的聚落命名(乡村聚落的类型)。

任务3——选择地点,物品交换,城市形成。根据所给示意图,选择便于所有小组共同往来的聚落所在地进行产品交换。最终这个便于大家到达的聚落会发生演变(乡村——城市)。经过本环节学生大致了解聚落发展演变的基本过程,同时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经验,比较乡村和城市的差异。

任务4——聚落发展,聚落规划。随着聚落规模的扩大,聚落的房屋会逐渐增多,请组员合作讨论如何根据聚落所处的环境对本聚落新增的房屋进行合理的布局,并描绘聚落最终的基本形态(团块状、条带状)

通过模拟体验,学生不仅认识到了环境对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而且对原本陌生的关于聚落形成及发展的相关知识有了具体、直观、深刻的理解。

2.知识竞赛体验式学习

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地理学科有很多地理小常识,如果对小常识进行简单机械的记忆,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效率低下。针对这一现象,可根据电视上的《开心辞典》、《一站到底》等比较受欢迎的节目开展相应的知识竞赛,这样便能让学生在“赛中学”、“学中赛”,寓教于乐,极大地激发其学习热情,成为积极主动的知识探求者,在“我要学”、“我爱学”的氛围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愉快地接受知识,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学习的种种乐趣。

3.课堂辩论体验式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著的《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中明确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这就是说,教师不要把自己的见解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而是把矛盾交给学生去讨论。例如“人口增长快好,还是慢好呢?”“北京的四合院是拆还是留?”等问题可交由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辩论。

4.课堂游戏体验式学习

针对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通过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玩中体验、感悟地理知识,可以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如“经纬网”与“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的知识历来是初中教学中的难点,前者抽象,后者枯燥。针对这两课内容,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竞赛比传统的教学效果好很多。

在“经纬网”的教学中,教师首先组织学生进行基本原理的学习,然后将学生带到室外广场(用石灰画好局部经纬网),学生分组抽签进行游戏竞赛,如通过“寻找地标”、“查找路线”、“播报地标”等游戏项目加深对经纬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在“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的教学中,利用中国政区拼图进行多种形式拼图竞赛游戏,能够加深学生对中国省级行政区分布的识记。

三、体验式学习对师生的要求

1.体验式学习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在体验式学习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如领导者、协调者和教练者等等。首先,教师既是教练,又是学员。在体验式学习中,教师要制定活动目标和活动方案,机智地创设情境、引导讨论、提炼精髓和延伸主题,无一不需要教师具备较好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智慧。同时,这类活动特别强调全体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为了较好地维护团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气氛,教师又要降低自己的高度,做学生的学习伙伴,要能够设身处地理解学生,并把这种理解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让学生知道。

其次,教师既是“局内人”,又是“局外人”。体验式学习中,分歧和碰撞是经常发生的。教师既是“局内人”,能敏锐地洞察学生的思维与情绪的变化,分析、判断学生真实的声音,引导鼓励学生更具体、更明确地提供信息和表达意见。而在表达时,又要充当“局外人”,尽量避免主观意见介入,力求公正性和客观性,使学生感受到充分的关心与尊重,有助于他们进行更深入的自我探索。再次,教师既是团队的中心人物,又要以学生为中心。作为体验式学习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教师必然是活动的中心人物,然而活动的主体毕竟是学生,这就决定了教师要善于运用领导技巧(包括反应技巧、交互作用技巧、行动技巧等)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欣赏、观察、参与的态度和行动,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和活动的热情。

2.体验式学习对学生的要求

10.谈体验式教学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十

摘要:本文阐述了情景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及作用,提出了构建情景式教学模式的几个问题,包括如何设计情景式教学模式、如何合理的安排情景模式、如何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以及情景式教学模式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应该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课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时刻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尤其是身体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更应该对他们多进行关注,以此来激发和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帮助他们积极投身到体育活动当中去,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差异 情景 教学模式 设计 关注 健康

【中图分类号】G807.4

1.问题的提出

学生的个体差异已经越发明显,而对于身体素质不同的学生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应该也是有所不同的。尤其对于身体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给他们找出一种适合他们并让他们感兴趣的学习方法是十分关键的,因此提出情景式教学模式,目的是让每个人都在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中不断提高自己。

2.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并通过上课实际操作。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情景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情景是指交际活动的社会情景,成功的课堂教学应为课堂内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东西。而情景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图片、录音、电视、投影、实物以及其它教学用具把教学内容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通过设置某些场景,把枯燥乏味的知识,变为生动的活动项目,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得更容易,更透切。情景式教学可以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设置不同的情景模式。

3.2情景式教学模式的作用

1.情景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在情境中扮演某个角色,这种身体力行方法,有利于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师生交流,使得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2.情景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帮助那些身体素质较差以及对体育锻炼缺乏兴趣的学生,通过为他们设置情景模式,让他们能够在比较适合他们的环境里进行体育锻炼,而且每个情景是针对水平相当的学生制定的,所以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信心。

3.情景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责任,所以学生们就会尽全力去完成,有的靠自己,有的靠团队,这样又会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3.3情景式教学模式的构建设想

(1)按兴趣爱好分组。把爱好相同,技能不近相同的学生分在一组。例如在田径教学单元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选择,可以分为跑、跳、投三组。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挖掘他们的运动潜能,这也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

(2)按技能水平分组。把技能水平相当但爱好不一定相同的分在一组。例如篮球投篮教学中,可以把投篮较准的分在一组,把投篮不准的也分为一组,这样教师可以利用较短的时间对准的一组进行辅导,而把更多的时间放到不准的一组的辅导上,从而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3)按技能水平好坏搭配分组。就是把体育技能、爱好均不同的人分在一组。这种分组目的就是扩大组内差别,让技能好的帮助技能差的,让兴趣浓的带动兴趣淡的,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改善同学之间的关系,最终提高学习效果。

(4)随机分组。这种分组一般采用随机报数和自由组合,通过报数随机分组可以达到各组间实力差不多的局面,便于开展小组教学比赛或游戏;而自由分组可以是爱好相同、关系好的同学分在一组,它们之间的配合会更默契。这种分组适合于球类比赛或一些趣味性游戏。

4.结论与建议

通过情景式教学发现很多身体素质较差的同学经过一段体育课学习之后,身体素质不同程度的有所进步;一些以前不喜欢体育锻炼的同学渐渐参加到体育锻炼中去。但是还是存在个别同学在体育课上不积极的现象。根据出现的这种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1.运动量和强度要适量。教师在安排内容时要照顾大多数人,不能让大多数人很轻松的就完成任务,更不能让大多数人无法完成任务。同一节课,同一个内容,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同,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如行进间投篮练习,技术好的学生10个最少得进7个;技术差的学生10个最少得进4个。这样才符合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在能力范围内努力完成任务。

2.设置情景后教师要加强监督和指导,不能让一些学生偷懒,否则这种模式就失去了意义。

3.不要只有一个评价标准,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激发他么的潜能,使他们不断进步。

4.教师可以适当的和差生分在一组,这样能激励他们,让他们看到老师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而且始终在为他们服务。

参考文献:

11.体验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篇十一

中图分类号:G633,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4-0064-01

体验式教学是在生物学科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动手、调查等实践领悟而获得知识或技能的教学方法。在生物课中运用体验式教学的优势在于,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掌握的过程。改变了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只需认真听讲,抄要点即可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要求学生发挥主动精神,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发现知识,发展思维,在掌握和巩固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取向,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问题——探究”中体验

课程与教学论指出:以教学中的问题为中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找到答案。“问题一探究”的体验,重点是引导发现,由于学生要亲自发现事物的规律,他们往往会形成一定的兴奋感,从而提高学习的动机水平。

在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指导者,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目的,首先要提出问题,把假设、验证的过程交给学生去探究,教师宏观调控教学过程,通过学生的探究体验,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主动地发现和领悟知识,完成对新知识的构建。如在进行《血管》一课的教学时,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设计了如下问题:

(1)为什么用尾鳍色素少的小鱼?换成尾鳍色素多的行不行?

(2)观察鱼的其它部位行不行?

(3)用死鱼行不行?应该怎样保证鱼在观察中不死亡?

(4)通过观察你找到了几种血管?

(5)比较你观察到的几种血管中血液流动的速度。

通过设计问题,学生探究,使学生明白了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抽丝剥茧,层层探究。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一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因此,在课堂上应该有意识地、尽量多地为每位学生提供探究展示的机会,提供个性发展的舞台。

二、认知——归纳中体验

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探索式思维方法,能开发智力,拓宽思路,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需要对知识进行整合,整合知识的过程就是对知识进行系统认知过程,教师利用典型的例子,以直观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某一具体事物的特征,这是对“个”的认识;再根据对“个”的了解,推论分析整个“类”的特征,上升到“类”的认识;通过对“类”的认识再上升为对规律的认识。

教师首先需在教材的基础上,预先加工成以教材为参考,以课标为依据的教学知识体系,使其符合传授知识、教授方法、训练思维的教学目的;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也需要整理知识,需要开展积极的思维,对知识进行再加工,采用分类、排列等方法,对知识进行处理,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无序中找出有序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能高屋建瓴、居高临下的把握知识。

如《生物分类》的教学,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根据教材完成表格。

学生完成了这个表,对生物的分类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从中归纳出许多生物分类的信息:生物分类最大的等级是“界”,每个界都包括门、纲、目、科、属、种六个等级,并且依次从大到小,最小的等级是种,它是最基本的生物分类单位。等级越大,包括的生物越多,反之,则越少。

三、课外实践活动中体验

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周围的事物。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验证,从而达到进一步巩固知识为目的实践活动。它要求学生用心观察、搜集记录、整理分析他们所经历的体验,,从而获得种种发现,为自己学过的知识找到确凿的验证,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并将知识能够应用在生活中的目的。

如进行《菜青虫的取食行为》的教学时,我首先明确探究的问题:菜青虫的取食行为是先天行为还是学习行为,然后让学生制定自己的探索计划,要求学生到田野去,准备几种十字花科植物的叶,对菜青虫进行隔离饲养观察,做好观察记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课外实践活动往往需要逐步发生和逐步观察的过程,活动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能立即得出结论,但在学生的一步步观察体验中,心存悬念,其乐无穷,却能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应该提倡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相互合作,共同参与,让学生在充满合作的氛围中,去探索获得知识。可以分小组开展合作性探究活动,在开展小组合作时,我认真编设学习小组,按家庭住址分组,指定组长负责本小组探究活动的开展,集体交流时,以小组为单位,或小组成员先后分别汇报发言,也可以先由组长主要发言,其他成员补充。

12.谈体验式教学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十二

一、了解体验式教学模式

我们采用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必然是因为这一教学模式具有其他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 体验式教学模式之所以能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与其自身特点是密不可分的, 为了更好地运用这一模式来辅助体育教学, 提高教学效益, 我们首先应了解什么是体验式教学,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明确其概念和特点, 然后才能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更好地发挥这一教学模式的优势。课程改革的进行对各个学科都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 体育也是如此。众所周知, 初中生刚刚结束小学学习阶段, 开始面临一定的学习压力, 而体育课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压力, 放松心情, 可以说成功的体育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还可以帮助学生以更好地状态投入其他科目的学习中。那么到底什么体验式教学呢?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形式, 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及情感特点, 它所注重的是学生的亲历过程, 强调学生自主能动性, 尤其对于体育这样一门“动态”课程而言, 教学更不能走入群体性教学的误区, 体验式教学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同时也使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机会, 使学生在课堂中体验体育的魅力, 教师也能通过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这也是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此外, 体验式教学强调课堂互动, 这种互动不仅包括师生互动, 还包括生生互动。课堂互动是活跃课堂气氛, 加强交流, 凸显教学趣味性的有效途径, 学生可以在互动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拉近彼此距离, 而教师也可以在互动中发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体育学习。

二、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策略

1.分层分类教学, 满足个性差异。尽管体育教学属于群体性的教学活动, 但不同学生在身体素质、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性, 教师应接受并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机会。因此, 在初中体育课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需要实施分层分类教学,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体育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这也是我们运用这一教学模式的主要目标。具体来说, 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主体的层次划分, 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中得到锻炼, 例如在进行“接力赛跑”环节时,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划分100米接力赛和200米接力赛或100+200的混合接力赛, 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可以说, 教师的分层情况直接影响着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指导效果,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训练的针对性、反复性和简易程度, 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挖掘学生的个性特点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 使体育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2.营造愉快氛围, 突出主体地位。一堂高效的体育课需要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大胆的尝试和讨论, 为了实现构建高效体育课堂的目标要加强师生互动, 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想法, 使学生进行积极地体验, 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其次,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尝试, 尤其是一些难度较大的运动项目, 学生往往存在畏惧心理, 教师更要对学生加以鼓励, 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他们, 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学习,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例如教师在对某一运动项目进行语言讲解时, 应该在明确课堂学习内容的基础上, 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组织合适的语言表达, 加强语言讲解的合理性和针对性。此外, 教师还要通过语言讲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学习内容的热情, 尤其是在学习一些技术难度较高的运动项目时, 教师的作用体现的更加明显, 例如在篮球学习中, 教师在讲述“三步上篮”这一内容时, 可以先做示范再对示范内容进行详细的分解, 要求学生制定投篮线路。这一互动过程也是师生之间增进感情的过程, 有利于体验式教学优势的发挥。

3.引入体育游戏, 激发学生兴趣。体验式教学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更具趣味性和生动性, 教师要发挥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打造动态的课堂, 使体育课焕发生机, 同时也要为学生搭建个性发展的平台, 使学生能在体育课中得到放松, 充分体验运动的快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教师可以在初中体育课堂中引入体育游戏, 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和精力里全身心的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在进行课堂导入时, 教师可以利用“贴膏药”、“抢位子”等游戏吸引学生注意, 使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也为课堂教学做铺垫。需要注意的是, 体育游戏的选择也是有技巧的, 选择的游戏既要能够带动整体肌肉伸张, 使全身结构以及相关肌肉群和关节、器官得到充分的活动, 纺织意外出现, 同时, 体育游戏不仅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还要对学生的整体技能有所促进, 尽量在发挥专项性练习技术性的同时增强其趣味性, 这也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一大优势, 有效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需要教师不断研究, 切实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辉.浅谈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体育时空, 2015 (05) .

[2]夏玉静.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与评价, 2013 (10) .

上一篇:雾都孤儿作者及背景介绍下一篇:学习方位词的语言教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