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组教学计划

2024-10-07

中学物理组教学计划(精选8篇)

1.中学物理组教学计划 篇一

终南中学理化生组教研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物理教研组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执行学校和教研组教学计划,搞好校本课程研发,继续开展对新课程新教材的研究,把课程改革作为教研工作的中心。认真学习新课标新教材,认真组织全组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提高每一位教师的课程理解水平和课程实施能力。使教研活动服务于每位教师、服务于每一课堂、教研成果受益到每位学生。加强教育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改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教科室组织的“建立信息库工作,完善多媒体辅助物理课堂教学的研究”的研究活动,加强高、中考复习工作研究,重视学生阅读理解、处理信息和科学探究能力等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工作目标

1.提升课堂研究的氛围。通过各种活动的研究来指导和提高本组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进行研究,最大程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组织本组教师学习如何评课,如何说课,如何鉴别一堂有效的课,并包括如何评价检测课堂教学效率(包括如何命题)。

2.组织指导好备课组活动,备课组做到教学进度统一、资料使用统一、作业布置统一,并做到每周星期一以备课组统一备课,备课组长要及时与长郡备课组取得联系,加强与长郡本部的教学合作。同时结合课题初步建设物理教学资源库,重点是备课和练习资源的建设。

三、工作重点:

(一)进行相关培训工作,更快地提升本组教师的教研能力

1.定期对本组教师进行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与培训,本学期重点学习《物理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教师如何做校本课题》等各类课程改革的材料,并用这些理论来指导平时的课堂教学。

2.突出案例培训,例如如何撰写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学论文等,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相关培训。

3.积极组织组内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参与中学物理教学论文和其他方面组织的论文撰写工作

(二)提升课堂研究的氛围

通过各种课型的研究来指导和提高本组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进行研究,最大程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组织本组教师学习如何评课,如何说课,如何鉴别一

堂有效的课,并包括如何评价检测课堂教学效率(包括如何命题)。

(三)教学资源建设

组织指导好备课组活动,结合课题建设物理教学资源库,一方面收集物理学科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资料(包括典型的案例集,配套练习集),另一方面整理出物理学科的教学资料(包括有主题性的课堂录像,开发的校本化的课程,富有学校自己特点的课堂设计方案,特别是每个备课组所积累的系统的拓展性的练习资料)。

四、具体措施:

1、每学期初制定好教研组工作计划,做到目标明确,职责分明,措施有效。

2、认真贯彻好教学常规,对备课、听课、评课作如下要求:备课具体要求:(1)钻研教材,年轻教师备详案,老教师备简案,但内容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有化解方法。重点突出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把知识教给学生。(2)加强集体备课,做到“三定”:定时、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听课:随机听课与研究性课相结合。评课:先提意见,再提优点,并要求每位老师归纳发表新的见解。

3.备课组认真组织好教材分析。换了新教材,教学目标、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学方法、课堂结构都要如何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些都需要我们一块探索、共同研究。

4.改进教师作业的批改方式,要求批改要保证质量,对后进生可提倡面批,对作业进行评定,针对性的给予批评和表扬,以此促进学生。

五、搞好拔尖辅后和培训工作:

建立以教练为主体,全体物理老师协助的拔尖辅后和培训机制,使物理教学真正的成为学校工作的亮点!

2.中学物理组教学计划 篇二

一、在备教法的同时备学法

在备课时, 不但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而且要精心设计教法和学法。从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出发, 抓住其特点, 在备知识、备教法的同时, 也要备学生的学法。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物理规律的发现与完善过程, 是人类运用创造性思维不断创新的过程, 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新方法是人类极其宝贵的财富。因此, 在教授物理规律时, 应重视物理规律发现过程的教学, 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科学家勇于进取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促使学生能够积极思维, 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二、在课堂教学中教授学法

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主要是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 自发掌握的。不过这样的学习方法带有很大的偶然性, 对学生来说差异很大。因此, 教师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活动, 教会学生学习, 指导学生掌握合理、科学的学习方法。

1. 指导学生学会听课

听好课和会听课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在中学阶段, 学生获取物理知识, 主要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这一途径。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水平评价很多, 但是对自己如何掌握教师的授课内容却很少思考。至于对物理学科课堂教学有哪些特点, 授课教师的授课过程又有什么特点, 自己应如何抓住其特点适应其教学活动, 并能准确高效地获取知识和能力, 就更少有人研究了。究其原因, 就是学生不会听课, 抓不住教师授课的要领, 听课时主次不分, 目的不明确。作为中学物理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 要适时地向学生说明物理教学的特征, 对提高学生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

2. 指导学生紧跟教师的授课思路

在教学活动中, 要善于结合教材设计疑问, 也可以由学生提出问题,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讲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教师也要巧设问题情境, 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调动学生积极思考, 并适时地引导、点拨学生。当发现学生有新思路、新方法时, 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有价值的思维方法。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又能增强学生学好物理学科的信心, 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在课外辅导中指点学法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 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除了课堂上的传授、示范外, 在课外的辅导中对学生的学法给予适时地指导和点拨是非常有必要的。

1. 安排预习, 培养自学能力

对于刚开始学习物理学科的初中学生来说, 还没有预习的经验和习惯, 这就要求教师先根据教材内容, 提出预习提纲和一些提示性问题, 指导学生预习, 使学生逐步掌握物理学科预习的方法, 然后让学生独立进行。指导学生预习, 关键是要教会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在预习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和努力解决问题的习惯。

2. 指导学生重视理解记忆

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要求学生必须准确无误地牢记在心, 但是随着学生所学知识的增多, 如何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长期保持准确的记忆就成为每个教师和学生值得深思的问题。教学实践证明, 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加强作业辅导,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做物理作业, 可以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物理知识, 掌握相应的技能技巧, 培养和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首先, 老师应注重指导学生要认真阅读并理解题意;其次, 根据题中所给的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 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最后, 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并且要鼓励一题多解, 从中选取最佳的解题过程, 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小议中学物理概念教学 篇三

【关键词】 物理概念 教学

中学物理概念,一般地讲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定义性地描述客观自然现象的某些属性。例如:机械运动、相对静止、弹性形变、磁场等。另一类是定量地描述客观事物的某些属性,即我们通常说的物理量。例如:速度、密度、比热容、波长等。不论是定性概念,还是定量概念,从认识的难易程度看,又可分为五种。一种是直接定义性的概念,它直接反映了事物的某些属性,比较直观,也容易理解。例如:长度、体积、平均速度等。第二种是抽象性的概念,它是通过观察分析不同客体的某些共同属性而建立起来的,需要有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才能建立。例如:机械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等。第三种是推断性的概念,它需要有较丰富的思维想象力,才能推断出本质,正确地建立起来。例如:惯性现象等。第四种是太抽象、相当费解的概念,需要具有更高的分析综合能力和足够的基础知识,才能建立起来。例如:能量、磁场等。第五种是形象性的概念,虽然比较形象,但又必须和模型严格区别开来。这种既要借用模型来理解,又要避免混淆的概念,难度是很大的。例如:光线、磁感线等。

由于物理概念有以上这些特点,再加上中学生的实践少,抽象思维能力低,分析综合能力不高,给中学物理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必须符合中学生的认识能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直观到抽象地逐步去建立。同时也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这些能力。从而,使他们掌握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这就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引入物理概念时,要注意直观性的教学原则

物理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引入物理概念时,必须坚持唯物论,以事实为依据。要反映客观现象的共同属性建立概念,就得首先将这些现象摆出来加以比较,然后再抽象出概念,并进一步挖掘它的作用和重要性。使学生感到不这样引入这个概念,就无法去了解这些事物的本质及规律性。当然,有些现象是大家熟知的,应主要以描述大量宏观现象为主,辅之以演示实验。例如:在引入机械运动之前,我们可以大量描述物体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的例子。有些现象在头脑中虽然也有印象,但还不够熟悉,则需要经过演示实验把现象再现出来,才能使学生看清楚,总结抽象出概念。而有些现象在同学们的实践中很少见,就更得做出演示实验,或让学生亲手去做实验,首先获得感性认识,然后再上升到理性认识。例如:电磁感应,只要做出实验,便知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从而激发学生们的探求知识的兴趣。

二、理解物理概念时,要注意启发式的教学原则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运用直观的方法引入概念,容易使学生接受。但是如果忽略了启发式的教学原则,不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光凭教师讲现象、做演示、下定义,还是不容易使学生理解的。必须在演示的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各种不同现象的共同点是什么,这些共同点反映了事物的什么属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并进行讨论。老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肯定什么是正确的,为什么正确,从而引出正确的概念,最后再给以严格的定义。仍以机械运动为例,我们可以先描述大量的同学们熟悉的实例:各种车辆在马路上行驶,各种动物在原野上奔跑,运动场上进行的各项运动,工厂里各种机器的运转等等。还可以演示物理小车在桌子上的运动。通过这些现象的描述和演示,引导学生们发现所有这些运动的共同点就是不同的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是机械运动的本质。这样,经过同学们自己的思考、发现、加工、抽象出的概念,就会理解得更深一些。

三、形成概念要注意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所以学生对于物理概念的形成也是随着认识的深入逐步完善的。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也得随着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逐步地去建立,不可能一下子就学深学透。因此,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适可而止。例如:关于力的概念的教学,在初中阶段刚开始学习力时,就得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凭借肌肉的紧张程度的感觉中去认识。这样由认识人对物体有力的作用开始,进一步去认识物体对物体也可以有施加力的作用,进而去逐步认识重力、浮力、支持力、分子力等。所有这些力不可能一下子就能认识,而是贯穿在整个中学物理力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另外还应注意不同阶段要有适当的提法和深度。重力这个概念,在初中时只能提地球的吸引作用,只有到了高中学完圆周运动之后,才能应用关于行星运动的开普勒定律去说明它是万有引力。至于万有引力的本质是什么,已超出了中学学习的范围,还得留给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认识的空间。电场力、磁场力在初中阶段只能从实验事实说明在一定情况下是吸引力还是排斥力。只有到了高中,才能进一步去揭示电磁场的物质性质,从而引入电场力和磁场力的概念。在中学阶段对于力的概念是逐步加深的,面是逐步加宽的,符合中学生的认识能力。通过学习,可以给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巩固深化概念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物理概念初步形成之后,还需要逐步去深化。这里联系实际包括以下几个意思。第一要联系工农业生产实际。第二要联系日常生活工作实际。第三要联系最新科研成果实际。第四要联系物理实验实际。第五要联系综合练习实际。这样从多方面入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深度去反復接触物理概念,掌握它的全部准确内容、实质和适用条件及范围,才能使学生学懂弄通,运用自如。

4.中学物理组教学计划 篇四

关键词:学困生意志品质的培养物理教学教学实践

经过中考筛选后,尖子学生都进入市重点中学就读,而留在农村中学高中读书的这些学生,他们在高中入学考试时,物理基础较差,成绩较低,教学中除了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外;更应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来自农村中的学生学不好物理的原因之一就是意志品质薄弱,主要表现在缺乏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积极进取心和自制性。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农村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谈点体会。抓住学生积极的心理倾向,进行爱国主义和理想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1、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就是对祖国的热爱,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翻开世界史、自然科学史,有哪个国家的人民(包括科学家不主张爱国?又有哪个国家的人民不把爱国精神看作是一种伟大而崇高的心灵美呢?“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和巴斯德都说过此话。居里夫人说:“我们波兰人,当国家遭到奴役时,是无权离开自己祖国的。”她把自己发现的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取名“钋”,以纪念自己的祖国。

我国是文明古国,几千年勤劳智慧的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志士。且不说古代的四大发明,张衡的浑天地动仪,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祖冲之的圆周率,西安的兵马俑等科技文化珍品在世界光彩夺目,仅就新中国的诞生,像磁铁一般,吸引着海外许多炎黄子孙归心似箭,希望全力报效社会主义祖国。他们排除种种干扰,历尽艰险,他们的爱国壮举、思乡情怀催人泪下。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专家钱学森从1950年起就要求回国报效新生的祖国。但是美国当局百般阻挠和迫害,没收他的书籍,诬蔑他是“间谍”,对他审讯、监禁、关押到一个岛上,对他进行惨无人道的折磨和迫害,仅半个月,他体重就减轻了30磅。后来虽被科学界知名

人士保释,但他的办公室、住宅、信件、电话等都受到严密检查。这样被整整迫害了五年多,他没有屈

服,终于在祖国的帮助下,1955年获准回国。当接到可以离境的通知时,他激动得热泪盈眶。

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力排美国政府的阻挠,登上诺贝尔授奖台,用汉语作了一次激动人心的演讲,二千多名来宾为之震动。这是1901年诺贝尔奖问世以来,500多名获奖者中第一次用中国人民的语言在这里演讲。他要在这科学圣地抒发中华民族子孙的自豪感。

我国桥梁设计专家茅以升,他是我国钱塘江大桥的设计者。李四光的地质力学,他的科学论断对大庆、胜利油田的发现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并为地震预报指明了方向。他们都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结合教材和科学家的爱国情怀以及我国科技文化的辉煌成就,向学生进行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的教育,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在心理上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倾向性,逐步树立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而学好物理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1、2实例渗透。理想是意志行动的强大力量源泉,高中生正处在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时期,理想尚未明确。对来自农村的学生来说虽然基础差,但很朴素实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积极的心理倾向:物理学比较实用,常想学到能应用于日常生活的物理知识。他们从物理学的广泛应用和物理学家们取得成就的动人事迹中受到鼓舞,在心理上萌发一种将来在生活中有所应用和科学上有所贡献的愿望。

这些心理倾向,有利于理想的树立。因此,教学中首先应使学生这些积极的心理倾向得到满足。

如“功率”这一节的教学时,上课一开始,教师要求同学回忆:坐在汽车上外出活动时,有没有注意到汽车在上坡或下坡的过程中,司机是怎样操作驾驶的?同学们议论开了,大部分学生通过回忆能说出汽车放慢了行驶速度,个别学生说,看到了司机通过操纵杆进行换档。此时教师要肯定学生成功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并鼓励学生去思考

下一个问题:司机为什么要进行换档操作呢?这个问题使学生感到新奇,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教师告诉学生“如果我们学好了功率这一节,就能知道其中的道理了。”由于问题来自于实际生活,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学生有学好知识的迫切愿望,同时也感到惊讶,想不到开车还有科学道理,做司机也要懂得物理学。进而学习“功率”知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应不适时机地介绍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物理和生产生活实际的关系,强化了学生积极的心理倾向。鼓励学生克服生活上和学习上的困难,培养学生的坚韧性

意志行动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离开困难,磨砺意志就成为一句空话。来自农村中学的学生,在生活上和学习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2、1克服生活上的困难。经调查统计,来自农村的学生,有一部分在生活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经济条件差,连基本的学杂费都交不上,即使考取大学,家里也拿不出昂贵的学费供子女上大学读书。学生家长认为孩子年龄还小,不适合到社会上参加工作,在家里也是闲着,把孩子送到学校里来是“看看脚”的。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绪消沉,对学习没有激情,对自己的要求当然不会很高。教师要积极引导,做好这部分学生的思想工作。首先,要鼓励他们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生活上的困难,努力学习,做一个有志气的、敢于与困难作斗争的好学生。向他们宣传国家的有关政策:对经济条件差的学生可以通过贷款方式念大学。其次,要让学生知道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不是一定要考取大学,进行“现代人才观”的教育,向学生阐明“职业无贵贱,行行出状元”的道理。再次,使学生明白现代生活离不开物理知识,物理学来源于生活、来自于实践,把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实际,用物理规律改造自然,其乐无穷,使学生消除消沉情绪,建立正确的价值观。2、2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来自农村的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主要是数学、物理基础很差,又加上学习方法不当,物理成绩提不上去。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当学生学习上发生困难时,教师应积极启发诱导,通过学生自己的能力,独立探索克服困难的方法和途径,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根据心理发展的情况,高中生的独

立意识很强,肯于独立钻研,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自信心,对他们来说,自己能看懂的内容,不喜欢别人再讲,自己会做的题不想问别人。为此,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给他们提供独立活动、克服困难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坚韧性。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阅读一些物理学史,使学生的意志品质从科学家们的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激励学生勇敢地排除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果断性、积极进取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机有“趋避冲突”现象,“趋”是追求成功,“避”是回避失败。彼此间发生矛盾,构成内心障碍,使外部行动陷入欲于不能、欲罢不甘的状态,这是产生优柔寡断的心理原因,同时来自周围环境非议的压力也是产生优柔寡断的很重要的因素。如在回答问题或板演时,由于过去未答好或出现错误而遭受同学的嘲笑,故产生想答而不敢答、想做而不敢做的心理,久而久之就会“前怕狼,后怕虎”,畏缩不前,缺乏锐意进取心。

因此,在教学中要认真钻研教材和物理学史,挖掘教材中丰富的德育内容, 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告诉学生失败乃成功之母。鼓励学生把甘苦、荣辱置之度外,丢掉“怕”字。

可以说,坚韧不拔、刻苦勤奋、锐意进取是所有科学家的共同优点,是事业成功的起点。居里夫妇用四年时间,不分寒暑,不分昼夜,不停地处理30吨铀矿渣,终于得到0.1克镭;法拉第历时十年,经过几百次实验,终于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物理教材中所阐述的自然科学原理都是自然科学家优秀意志品格的结晶。

经常介绍这些科学家经过无数次失败,却为了获取成功,为了追求自然奥秘,而表现出来的优秀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学生将起到潜移默化、优化心理素质的良好作用。帮助学生克服片面认识的个性特征,进行成功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制力

学生的冲突行动和消极情绪的产生,外因是来自家庭、社会中一些不良意志品质的影响,内因是学生未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片面个性特征,有的学生对自我弱点缺乏认识,在学习中对困难估计不足,认为自己一学就会,题目一看就知道该怎么做,表现在看书不认真、练习时马虎,这类学生属“成功倾向型”;有的学生对自我优势缺乏认识,认为物理知识太深,自己学不好,表现在课堂上怕老师提问、怕板演,练习时不敢做题,这类学生属“失败倾向型”,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意志表现,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教学中设置的目标是学生所能达到的,使个性差异不同的学生都能尽量获得成功,尝试成功的喜悦。

国外某学者曾做过一个实验:向女生布置简单的作业,并告知成绩优秀者奖2.5美元,并设四种得奖概率——3/

4、1/

2、1/

3、1/20,(例如,得奖概率为3/4的条件下,组成4人小组,其中的三人可得奖结果表明,由于成功率的不同,效果也不一。概率在1/2的场合最优,其余场合,要么概率过高,要么概率过低,成绩均有下降的倾向。换句话

说,非常容易得奖和几乎不可能得奖的场合,学生是不可能热心从事作业的,而成功与否各占一半的场合,最能调动从事作业的动机。因此,我在教学中考虑的是,如何使学生以适度的“成功率意识”去从事物理学习。

第一,布置适于学生能力的、难度恰当的题目。题目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以成功率在1/2左右为宜。遵循这一原则选择作业题目,会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平时要对学生提出适合于自身能力的要求目标,这一点十分重要。由于学生的现实能力有巨大的个性差异,千篇一律地规定一个要求目标,是成问题的。对于一个成绩考90分的学生来说,如果教师只要求考70分,那是调动不了积极性的;反之,对于平日尽是考30、40分的学生来说,70分是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样也调动不了积极性。划一的或是不切实际的目标只能使学生的学习动机萎缩。所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适合每一个学生的目标要求,这个目标要求就是比他以往的成绩水准

有所提高,使之意识到成功率在1/2左右,我们应当依据这种水准去设定目标,使学生有效地学习。

第三、在考试体制下的学校里,只要取得了高分,就以为是成功了。但是,每一个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是不同的:有的考分低,物理实验的技能优;有的主要学科的成绩差,但音乐、体育、美术等方面具备优异才能,这样的学生是很多的,倘若对这部分学生仍然用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那么他们就不能体验到成功,从而导致丧失学习的积极性。我们不应当用世间一般的“好学生”标准“量”所有的学生,只要适于某一个学生特点的课题是优异的,就应当予于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他在这方面的成功。

同时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内外规章制度,在讲、练、实验、检查等环节中引导学生自我锻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的自制力逐步得到发展。

5.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篇五

摘要:本文通过对传统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剖析,提出了“新课改”下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主要特征,并思考怎样推进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模式。

关键词:新课 物理实验 实验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回顾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可以发现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最基本的手段和方法,自始自终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培根说过:“凡是希望对于在现象背后的真理得到毫无怀疑的快乐的人,就必须知道如何使自己献身于实验。”同样,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学物理实验是实现物理教学目标的基本手段,是实现手、眼、脑综合运用的过程。物理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实验教学的任务,并把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作为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力求通过实验来加强中学物理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在“新课改”下的今天,强化实验教学就显得更加突出,尤为重要。物理新课程标准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精神中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等在物理实验中学生都可以得到充分的训练和培养。因此,在“新课改”形势下,就必须对现行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是为急务。

二、传统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

1.落后性和局限性

当今的科技发展一日千里,教学仪器设施设备在不断地更新换代,而中学物理实验室特别是农村中学用的还是八十年代的“小车+木块”,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能充分用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中学物理实验大多数与科技前沿相距太远,受到教材、场地、实验器材以及时间等的限制,实验就只能停留在教材中和实验室里,使学生感觉物理实验毫无趣味可言,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主动性、能动性以及探究性。

2.单一性

我国实验教学的一个怪现象是“录像实验”和“试题实验”。为了应付中考,教师想出了提高“课堂效率”的绝招:用“录像实验”详细讲解实验要点、步骤,代替学生动手操作;用“试题实验”讲原理与设计思想,学生在实验中“动脑不动手”。这种浓缩的实验教学方式对于应付考试有时还比较管用,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脱离,严重制约着物理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对中、美两国学生的物理学习进行比较研究,指出:“中国的学生学习非常刻苦,基础知识丰富、扎实,且善于考试,但他们却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不善于提出问题等缺陷”。这与其它大量的信息资料表明的是同一个事实:中国基础教育最为突出的弊端之一就是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验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能创设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的学习环境,能使学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处于教师创设的情景中,达到“我看了,我记了;我做了,理解了”,这正是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能达到的效果,而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对该做的实验不做,一带而过给出结论,忽视了课堂的探究过程,学生往往处于“我听了,我忘了”的状态,虽然在短时间内有些印象,但容易遗忘。

3.包办性

传统的实验教学侧重于基本的实验技能,过多地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化。学生在实验中往往“动手不动脑”,出现以单纯的机械操作为主。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实验目的、器材、步骤,像做广播操那样,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去获取教师或教材所要得到的数据或实验结果,而不去考虑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去做,更不去考虑实验中可能会存在什么问题,以及需要如何去解决。在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上,体会不到实验的真正意义,当然也就谈不上探究与创新。久而久之,学生对实验也就失去了兴趣,出现有些学生相互之间抄袭数据,甚至瞎编造数据,这种实验报告就显得一点儿没有意义,且违背了我们教育的培养初衷。

在新课程中增加了一些探究性实验,教师似乎也比较注重探究性实验,然而往往有不少实验的探究只停留在了表面上,要学生真正体验科学上的探究,还存在不少的困难。比如,以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七节《磁生电》为例:本节课为典型的探究课,教材要求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归纳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教师教学设计时一般安排为随堂实验课。学生按图连接电路,按表格填写实验现象,然后由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一切竟如此轻松!学生感叹,那么简单的结论,法拉第竟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去探究!为什么学生竟会有如此的想法?为什么学生难以体会科学家们从事科学探究的艰辛?原因在哪里?原来是在课堂探究实验中教师给定的预设条件太具体化了:实验器材,线路连接,具体要观察的现象,要记录的表格都有了,有时教师从教学时间考虑,甚至连实物图都事先给连好了,学生在课堂上只剩下在表格中填“有电流”或“无电流”,实验中其实就没有了探究的味道。至于本实验的关键与重难点,学生如何从实验现象归纳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应该说对学生的思维要求还是挺高的,可是不少学生在课前预习过教材,在做实验之前也就早已知道了结论,这样的探究还有多少是真正探究的价值!

三、新课改下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主要特征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新课程标准使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有了新的要求和新的特点,促使物理实验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1.物理实验的趣味化

物理实验根源于假设加验证的探究性质,这决定它具有极大的动机,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功能,但是以往物理课程教学因过分强调“学科中心”和“知识系统”,使物理实验的“学术化”偏向十分明显。国内外的各种调查显示,很多中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正在明显降低,甚至一些学生放弃了对物理的学习。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物理实验能否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求知欲望和动手学好,这也是新课程标准反要求的,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有教师创新关于“力”的实验:设计了筷子提米、瓶口吞蛋、不沉底的针等实验,这些实验简单易行,趣味性强,效果也明显。有效地提高了物理实验的趣味性,创设趣味实验等新的实验形式,使实验系列化、多样化,这是今后教学中需要强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途径。

2.物理实验的微型化

微型实验同常规实验相比,具有仪器简单、村料少、省时省力、现象明显等特点。由于微型实验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由于微型实验的器材来源广泛,取材容易,可达到人手一套器材,从而能实现人人动手。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和自制教具或学具,既训练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又增强了自信心;既体验了自主实验的成就感,又强化了实验的参与意识。

3.物理实验的生活化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科学,物理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物理知识广泛地渗透到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此,我们有理由创设一些新的物理实验形式,如“生活中的物理实验”、“家庭小实验”等,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物理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生活”和“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4.物理实验的社会化

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面向全体学生的物理”这些理念落实到物理教学中,要求整个课堂教学中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使学生学习“有用的物理”。作为物理课程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实验尤其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兴趣,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另一方面也可使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其应用的原理。因此,通过物理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对于拓展物理实验的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提高学生的致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新课改下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模式的探讨

1.改“落后性”为“先进性”

对现有物理仪器设施设备尽快更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实验更加直观、简便、准确,更具有吸引力。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近代物理实验,让实验走在教材的前面,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接触科技前沿。

2.改“局限性”为“开放性”

经常开放实验室。由于人的个性差异,有些学生往往不满足于课堂上所看到的或书本上所接触到的实验,他们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动手欲望,有些学生则动手能力不强,有时想自己试着做实验,又怕做不成功,在实验中往往处于旁观者的位置。因此不定期地开放实验室,既可以给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施展身手机会,又可以为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提供锻炼自己,提高实验能力的便利。具体办法可以采取自愿参加、全方位开放的形式,或根据兴趣爱好组织专题研究和探讨,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要,复习已经学过的实验的操作,自主选择实验方法或自主选择身边的材料去做各种实验,完成自己设计的小实验等。无论采取哪种形式和基于何种目的,这些实验都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也能达到将实验室“搬出”学校,将仪器“搬回”家中,让学生摆脱课本、实验室、器材的限制,真正做到实验教学的“改革开放”,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改“单一性”为“多样性”

(1)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我们可以尝试改“力的合成”为“研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在实验中,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现平行四边形法则,这样让学生在实验中先获得感性认识,再上升到理性认识,比起单纯地教师演示、讲解的效果,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更强,对物理规律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2)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例如:讲开关时,教师让学生多接触生活中常用的开关;讲变压器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认识家用电器中的小型变压器或参观发电厂。在课外活动中指导学生修理实验仪器、开设小型家用电器等课外活动小组,让实验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深入生活,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4.改“包办性”为“独立性”

独立完成一个实验,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严密的思维能力,熟练的实验技能。而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最好的办法是指导学生尝试课本外的探究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例如“研究白炽灯泡的电阻随电压变化的关系”的实验,可以指导学生独立设计电路(要考虑滑动变阻器的分压接法和限流接法,电流表的内、外接法),选择器材(电源、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滑动变阻器等),处理实验中的突发问题(如电路不通、缺少器材等)和记录、处理数据,最后再与额定值相比较,分析实验误差的来源。学生的独立实验是巩固物理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发挥学生主动能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6.中学物理教学法 篇六

第0章

绪论

§0.1

中学物理教学法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中学物理教学法的性质

中学物理教学法是一门由物理科学,教育科学,心理学,哲学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的边缘科学。它综合运用这些科学的成果来研究中学物理教学的力量与实践,正在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中学物理教学法的研究对象

中学物理教学法这门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中学物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学物理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涉及多方面的问题,是一个极其广阔的研究领域。就其主要方面来说,中学物理教学法要研究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中学物理教学的内容和体系,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的规律和原则,中学物理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等等。

§0.2中学物理教学法的研究方法

中学物理教学法的研究方法

中学物理教学法是在教学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因此,从中学物理教学的实际出发,深入调查中学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认真地实事求是地和创造性研究总结中学物理的实践经验(包括历史的经验),是研究中学物理教学法的基本方法。

具体方法有:掌握实际的材料和数据

P3 要真正探索中学物理教学的客观规律,就必须大力发展中学物理教材教

法的教学实验研究。

P3 经常注意国外的教学理论,经验和物理教学改革的动态,吸收其中先进

的东西,结合我们自己的实践,加以分析,为我所用,也是发展中学物

理教学法这门学科的一个重要方面。

P3--4 ④要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则,对中学物理教学过程进行深入的分析

和总结,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和体系进行认真地研究和

改进,P4

§ 0.3 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的任务,内容和学习方法 一

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的任务

使学生明确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任务,初步掌握中学物理教学的一般规律,方法和中学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和吃力中学物理教材及选择教法的能力,并训练他们进行中学物理教学的初步能力。

二 中学物理教学的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分:

(1)中学物理教学法概论:主要阐述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的任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物理教师的备课和研究。这一部分是指导学生以后进行教材教法分析和实验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必要知识。

(2)中学物理教材教法分析:主要是综合运用学生所学的物理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选择中学物理教材的若干章节和典型问题,居高临下地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法建议。(3)中学物理实验技术及实验研究。(4)中学物理践行的见习和试教。

三 中学物理教学法的学习方法

P5--6

第一编 中学物理教学法概论 第一章 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

§1.1 中学物理教学的指导思想

中学物理教学的指导思想实际的内容很多,列如中学物理教学在普通教育中的地位如何?

(1)物理学史研究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态和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及

其运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2)物理学与生产技术的联系极为密切。

(3)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自然科学理论对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作用愈来愈

大。

中学物理教学内容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从贯彻和实现普通教育的总的培养 目标看,中学物理教学又是实现此一目标的最有效的手段。

2全面提高中学物理教学质量的含义

(1)教授知识,发展能力,促进心理品质的发展。

(2)根据全面发展的方针,中学物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

基础上学有所得,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使特长和爱好得到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重视少数学习尖子,而放弃大多数学生。§1.2 物理学的特点

物理学的基本特点

1物理学是以是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2物理学是由一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理论组成的体系,严谨的,精密定量的科学。3物理学与哲学的关系十分密切。

§1.3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

一 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并学习它的实际应用

中学物理教学的第一个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从事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物理基础知识,学习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

二 培养能力

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的培养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对物理问题进行分析,计算的能力自学和创造能力

三 进行思想教育,教书育人

P28 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组织教学。

(2)培养学生“世界是物质的”观点。

(3)培养学生“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形式是多样的”观点。

(4)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的观点。

(5)培养学生“发展变化过程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的观点。

(6)最后应注意,在物理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必须密切结合物理知识的教学

,绝不要在物理教学内容之外另搞一套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内容。必须针对学生的年

龄特征,知识水平等实际情况,结合具体事例具体分析,是学生逐步领会辩证唯物论

的观点。

寓思想教育于物理教学之中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培养科学态度

(3)形成良好的习惯

(4)促进心理品质的发展

§1.4 中学物理教学的内容 一 中学物理教学内容的选择

确定物理教学内容的四条局部原则

(1)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3)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4)深广度符合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 这里我就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些具体补充

(1)根据四个现代化的需求,精选那些为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基础知识

(2)加强实验内容

(3)要加强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内容,适当增加物理学的史实材料

中学物理教材体系

将逻辑的体系与历史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中学物理课程的结构

中学物理教学大纲

第二章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

§2.1 教学过程的再认识

三种比较典型的,影响比较大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基本上被认为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技巧的过程。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或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发展认识能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过程。

§2.2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一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观察和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基础

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并使其有关能力得到发展是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中心问题。中学物理教学要注意物理学方法的培养,包括物理概念,规律与数学运算相结合,定 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中学物理有理论联系实际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丰富内容 中学物理教学是学习物理科学和其他专门技术入门教育和基础教育。要注意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打下献身四化攀登科学高峰的自觉的思想基础。

§2.3

教学原则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一 基本教学原则及其运用 教师的指导作用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相统一的原则

(1)要建立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尊敬,相互信任,的教学环境。

(2)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增加学生自己学习的活动量

(3)要花功夫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1)必须注意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2)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主要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与和爱国主义教育.(3)物理教学的思想性应当力求在物理知识内容本身的教学过程中,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1)要加强物理基础知识的教学。

(2)要注意从教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增加发展学生能力的各种实践活动,即增加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具体和抽象相统一的原则

(1)要使学生对所研究额物理问题获得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

(2)要在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况,从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应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经常地发生联系,使二者紧密结合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总之,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从具体内容出发,上升到抽象的结论,再由此上升到更加丰富具体的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1)必须用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观点进行教学。

(2)要明确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物理基础知识与基本实验技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联系实际的内容应该根据教材的要求而定,既要注意联系工农业生产中的实践问题,也要注意包括物理实验和生活中常见的物理问题,还可适当联系物理学近代发展的例子。巩固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详见§3.4 教学的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1)要把教学中的集体教学和个别指导结合起来。

(2)要正确对待个别差异

第三章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

§3.1教学方法的概念及其划分 一 教学方法的概念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为了共同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教和学的一定的工作程序和方法。

二 教学方法的划分 根据教学思想,教学目的来进行划分

(1)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方法,如传授法,程序法等;

(2)以培养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方法,如发现法,自学法等;

(3)以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并重的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自学指导法等;

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来进行分类

(1)传授和感知教材的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等;

(2)传授和理解教材的方法。如启发式,逻辑法(包括比较,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

(3)巩固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如练习法,复习法等;

(4)检查知识的方法,如平时测验法,考试法等; 根据教学的具体组织形式来进行分类,把教学方法划分为

(1)讲解,谈话,讨论法;

(2)物理实验方法;

(3)练习方法;

(4)复习方法;

(5)考查,考试法;

(6)课外活动法;等

根据适用范围大小分类

(1)一般教学方法,如启发式,发现式方法等;

(2)基本教学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探索法,问题讨论法,等;

(3)具体教学方法,是指在某一学科进行某一课题(如欧姆定律)所运用的具体教学方法。

§3.2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 讲解,谈话,讨论法

讲解法

讲解主要是指教师的演讲和解释,当然也包括学生回答问时的讲解。讲解必须符合以下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讲解的内容要合乎科学原理,用词要正确,表达要确切。

(2)逻辑性:讲解必须有条理,顺序要合理,层次要分明,内容的安排要合乎逻

(3)启发性:教师的语言要生动,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知识基础,要使学生

经常注意,为什么要研究这个内容,问题是怎样着手解决的。

(4)突出重点:每堂课的全部教学内容应当紧紧围绕着一两个重点内容,从不同的方面来阐述它,从与它的不同联系中来分析研究它,使学生在听

了一堂课后对这堂课主要解决了什么问题能有明确深刻的印象。

(5)简明生动:教师的语言应力求简练明达,形象生动和通俗易懂。

(6)讲解要适当,并要和其他各种基本教学方法有机配合。谈话法

这种方法的基本特点是通过师生间的“问题性对话”活动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运用谈话法时要注意一下要求:

(1)所提问题必须题意清楚,要求明确。

(2)谈话的问题应从教材内容,重点和学生实际出发。

(3)问题要向全班提出,让全体学生思考后,再指定学生回答。

(4)谈话的问题一定要有思考价值。

讨论法

这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围绕一定的问题共同进行讨论的方法。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要选择好讨论题。

(2)要创造一个讨论的良好环境,并培养学生积极参加讨论的习惯。

(3)要做好讨论的小结,小结可采用边讨论边小结和讨论后小结两种方法。

物理实验方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在于学生能直接地与所要认识的事物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取得对所研究的事物的具体而生动的认识。

自学方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他们自己阅读教材或有关材料主动获取知识。使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教学的指导思想上要改变“重教,轻学”的倾向;(2)要把自学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基本教学方法。(3)要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自学时间。四

练习方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学生应用已学过的并有了一定理解的知识来解释有关物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发展能力。

§3.2 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优化处理

一 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优化处理,必须要考虑一下五条原则

要符合中学物理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的。

要体现中学物理教学的特点和教学原则。

要切合教学内容和教材实际。

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切合教师和学校的实际。

第四章 中学物理教学手段

§4.1 教材 一 教材

教科书式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是教和学的主要依据,也是主要的手段。教师为了上好课,必须认真钻研教材,要深入地分析它的内容,特点和编写意图。

二 物理教材的特点

首先,从表达形式上看,物理教材上通常运用了三种语言,即文字语言,数学语

言,和图像语言。

其次,从内容结构上看,物理教材总体说来是以概念和规律为中心内容,包括概

念和规律的引入。

三 要有计划有层次地提出要求和进行指导要抓好各教学阶段的阅读指导。

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有层次地提出不同的要求。

§4.2 板书和板画 一 板书

板书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

二 板画

板画的种类很多,教学中常用的有立体透视图,正投影图,剖面图和示意图等几种。

§4.3 挂图和模型 P92----94

§4.4电化教学 P94----99

第五章

中学生物理学习能力和心理品质

§5.1 物理学习能力 P100----106 一 一般学习能力包括哪些方面? 从学习活动一般过程来看:预习能力,听课能力,交流能力,复习能力,作业能

力,应用能力,应考能力,探索能力和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

从各种学习活动中归纳出的共同心理基本要素和一般智力活动的能力因素来看:

感知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操作能力和

学习适应能力等。

§5.2 物理学习能力的培养

物理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主要是:

(1)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的内容。

(2)正确认识学生的内部条件。

(3)采取良好的教学方法。

(4)重视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教学内容与物理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般来说,物理教学的内容的安排和组织应遵循人类一般认识规律,即应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从部分到整体,从简单到复杂,从宏观到微观组织来安排教学内容。学生的内部条件与物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即学生的心理品质和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

下一节讨论 教学方法与物理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三章已讨论过

4实践活动与物理学习能力的培养(1)让学生充分观察物理现象,尽可能由学生自己分析现象的本质特征。

(2)让学生多动手进行物理实验,尽可能由学生自己分析实验结果,也就是让学生懂得

通过物理实验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性,并逐步掌握怎样用物理实验研究物理学。

(3)增加学生在课堂内的独立活动量。

(4)恰当地对学生提出课外练习的要求。

§5.3

中学物理教学中心理品质的培养

一 学习物理的动机的培养

学习物理的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内部动因或动力,它具有三种功能:

第一,引起和发动学生学习物理的活动;

第二,指引物理学习活动向一定教学目标进行; 第三,维持,增加学习物理的力量;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通常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正确认识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特点。

第二,教师在每一次物理教学之前,应使学生明了本次学习的具体目的和意义,任务

和要求,以及该部分物理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具体意义和在整个物理知识体系

中所占的地位。第三,及时向学生反馈他们学习物理的结果或成绩,也是激励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个方面。

二 学习物理的兴趣的培养

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物理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谓求知欲。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除了明确所学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外,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创设物理“问题情境”

第二,使学生面临实际的任务,把物理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中去。

三 学习物理的情感的培养

怎样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情感呢?一般说来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提高学生对学习物理重要性的认识,结合教材向学生介绍一些物理学家的传略和 小故事,特别是一些我国物理学家的生平,主要贡献和动人事迹。第二,充分利用教师的感染力。

第三,妥善处理学生在学习物理中遇到的挫折或发生的内心冲突。

四 学习物理的意志的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与困难作斗争。

第二,利用榜样的力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良好意志品质。

五 促进性格的形成 P117----118

第六章 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教学

§6.1 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重要性

一 什么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1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物理规律(包括定律,公式,原理和法则)是物理现象或过程的本质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的反映。

2在教学中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物理概念,正确地掌握物理规律的重要性?

(1)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学的基础和主干;

(2)使学生搞清楚重要的基本概念和掌握有关规律是物理教学的关键(3)形成概念和掌握规律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重要途径。

§6.2 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要求

一 要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P122 为什么要引入某个物理概念和研究物理规律(包括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问题是怎

么提出来的等)?

怎样进行研究的? 通过研究得到怎样的结论(包括概念是怎样定义的,规律是怎样叙述的,它们的数学表达式是怎样的等)? 某个概念规律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某个概念,规律有什么重要的应用?

§6.3 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复杂性 一 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的本质

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从本质来说是一种认识过程,其复杂性是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学生认识上容易产生的主观片面性而决定的。

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从客观事物来看,自然界的客观事物是千变万化的,各种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形形色色的联系,其中有的是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有的是非本质的,偶然的联系;也有的实际上是完全无关的东西。

主观认识方面:

第一,从“刺激-------反应”学说来看,一切事物和现象对人的感官都是一种具有许多特征的综合性的刺激物。

第二,学生已有的一些不正确的观念干扰和负迁移。

第三,学生并没有抓住事物的本质,而常常把事物的外部的,非本质的东西作为依据来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第四,学生对某些互有联系或相似的概念,常常混淆不清,不了解它们在本质上的区别。

§6.4 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一般过程

一 怎样才能使学生较顺利地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呢?

为了使学生顺利地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必须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加强实验,审慎地选择实验和事例,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是形成感念,掌握规律的基础。重视科学抽象,突出本质,摒弃非本质,使学生理解由感性到理性的上升过程,是形成概念的关键。使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物理意义,是形成概念的根本,要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

(1)要用学生容易理解的语言文字表述,再“翻译”成数学表达式。

(2)对于概念的文字表述,不应要求学生机械地记忆,重要的是及时地将其“返回”

到具体事例中,使抽象的东西“物化”,并在具体与抽象反复结合的过程中,使之

对有关概念的理解不断加深。

(3)对容易混淆的概念,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明确其区别与联系,以加深理解。(4)引导学生从物理概念之间的依存关系中国,进一步理解其物理意义。(5)从相似概念的“比较”中,使学生了解和学会形成概念的某些方法。

形成概念注意阶段性

7.浅论物理学魅力与中学物理教学 篇七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物理学魅力,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魅力一词通常用来形容人,我们通常说某某很有魅力。汉语词典中是这样给“魅力”下定义的:“魅力即自然流露出来的令人喜欢的感觉或拥有极能吸引人的力量。”根据汉语词典的定义,魅力不仅可以用来形容人,而且可以用来形容其他事物或现象,所以我们说物理学魅力是可行的。那么,物理学的魅力何在?它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有什么意义呢?下面笔者将作简单探讨,旨在抛砖引玉,促进中学物理教育的发展,提高中学物理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一、物理学的魅力

1. 物理学物化成果可以极大地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物理学物化成果可以极大地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1],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18世纪中期,蒸汽机在物理热力学理论的指导下得以发明并广泛地推广使用,也就是第一次产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生产力水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物理热力学理论就不可能有第一次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中期,物理学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使得电力工业得以产生并发展起来,人类也步入了电气时代,人类的文明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也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到20世纪,物理学的发展又有了新的突破,在微观物理学方面取得很大的成绩。物理学在微观方面取得的进展,微电子工业得以开创,使人类步入了信息时代,迎来了人类社会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2. 物理学彰显出科学给人类带来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

目前人类可以把宇宙飞船开进太空,去探寻更多、更深、更远的领域,人这无不彰显出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而人类能把宇宙飞船开入太空的基础就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空气动力学知识,都属于物理学知识。到了20世纪90年代,物理学领域的纳米技术开始发展起来,人类便可以根据需要对原子或原子团进行重新排列,制造出纳米材料,使人类文明有了质的提高。物理学的发展彰显出科学给人类带来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也是物理学魅力的有力体现,在人类社会中表现出巨大意义。

3. 物理学使人们能揭示出物质本质的奇妙特征。

物理学研究的是物质的结构和相互作用、运动规律的自热科学,它的研究对象可以小到原子、粒子,也可以大到整个宇宙,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物化成果使人们了解到物质的本质特性,认识到物质许多奇妙的特征。另外,物理学是重要的基础科学,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的科学体现在它的研究对象上。从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工业革命,再到今天的信息时代,无一不体现出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的地位。

4. 物理学的最大魅力在于魅力需要人们去探索去发现。

物理学魅力除体现在它的学科性质和发展史上外,物理学最大的魅力在于需要人们去探索,也就是说物理学的真正魅力在于物理学的探索性,人们在探索物理学知识和探索物理学魅力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情感体验才是物理学最根本的魅力所在。物理学的理论具有简洁性、抽象性等特征,连同他结论的奇异性可以把人们带入一种奇妙的境界。物理学理论的简洁性、抽象性和物理学结论的奇异性,能让人们在研习物理知识和实践物理理论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心旷神怡的美妙感觉[2]。

二、物理学魅力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 能激发中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从心理学角度和社会角度分析,没有人愿意去学习那些没有用的知识,也没有人愿意去钻研那些枯燥无味的知识,然而物理学的理论的简洁性、抽象性特征,结合其结论的奇异性可以把中学生引入一种奇妙的境界,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愿意主动地钻研习物理知识。所以,物理学魅力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作用。

2. 能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有助于中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

在物理学发展史上留下印迹的人物,都是为物理学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人,中学生在研习物理知识的时候,能受到他们精神的影响[3]。人们的内心都有成为有用的人的愿望,只是缺少引发它的条件因素。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物理学魅力,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立志做一个能为社会作贡献的有用人才。

三、如何打造物理魅力课堂

物理学是一门具有巨大魅力的自然科学,物理学魅力对中学物理教学和中学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那么,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发挥物理学魅力的作用呢?笔者基于多年的物理教学经验,在分析相关资料的前提下,提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很好地发挥物理魅力作用的建议。

1. 将物理学发展史引入中学物理课堂教学。

每一个物理知识和物理概念、定律都有一定的历史故事,中学物理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发展故事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万有引力知识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把其历史故事作为导入的背景,从而实现物理知识与物理历史的结合。

2. 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物理魅力所在。

探究性学习是现代教学的新方法,是新课程标准下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更有必要。物理学魅力除体现在它的学科性质和发展史上外,其最大的魅力在于需要人们去探索,人们在探索物理学知识和探索物理学魅力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情感体验才是物理学最根本的的魅力所在。中学生只有自己探索发现物理的魅力,才能切实受到物理魅力的鼓舞,物理魅力才能影响学生,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淑凤, 张元元.物理学与人类文明进步[J].成人教育, 2010 (06) :18-19.

[2]韦世良, 陆朝华.物理学之美及其在教学中的渗透[J].柳州师专学报, 2011 (04) :8-9.

8.中学物理教学探究 篇八

关键词: 物理教学    多媒体技术    教学资源

物理作为中学一门基础性学科,要使教学信息有效地传递下去,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必须合理设计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学习。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一定要创新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手段,针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主动性源于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物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科技愈发展、愈显示物理是人类自下而上发展的核心学科。中学物理教育不仅要为培养物理学家,造就物理学专门人才打基础,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物理素质,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教师从一开始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进行“为什么要学习物理”的教育,让学生从学习用的笔、墨、纸、文具盒及各种生活、生产用品中惊奇地发现:物理与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能源资源、环境保护,以及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息息相关;让学生从认识到“几乎处处是物理的世界”激发出“我要学好物理”的积极性。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使思维更敏捷、更严密,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感悟到学习物理的必要性。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1.打破常规教学时间、空间的局限性,利用在线聊天系统、电子布告栏(BBS)、电子邮件等交流工具,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尽情在网上为学生答疑解难,与学生进行知识讨论、情感沟通,促进教育教学。如我校生物教研组、心理咨询室等学科均先后在学校网站的论坛中有了学科讨论平台,这是所有学科的发展趋势,也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的优势之一。

2.突破常规物理实验条件的局限,发挥模拟演示实验功能。高中物理学科是以实验科学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研究性,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物理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但在物理课堂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实验材料等条件的限制,实验效果不尽如人意。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模拟一些重要的在目前条件下难以完成的实验,弥补常规实验的不足,增强实验的演示效果。如高一物理《引力常量的测定》中提到的卡文迪许扭秤实验、高二物理《电磁振荡》、原子物理中的核裂变原理等,均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动静结合的物理过程,将一些细节或实验的重点内容突现出来,达到巩固加深理解的目的。

3.结合例题讲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的基础,抓好物理概念教学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中学物理概念特别多,而且要求学生理解的东西特别多,老师讲解概念的时候,一定要把概念与例题结合起来。如学生要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时候,教师可以直接把例题带到概念上理解,让学生在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天体的实际问题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万有引力定律,通过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天体的密度,天体的重力和加速度,以及天体的运行速度,等等。学生可以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的解决天体问题的思维轮廓,同时可以清楚地知道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行星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的,还可以理解到影响万有引力的因素有哪些,通过物理概念与例题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

三、渗透主体教育理念的教学体会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知识,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的,教师不要包办代替。目前从听课中发现一个突出的共性问题,就是课堂上教师讲得太多,特别是高三毕业班的课。教师本来是一心为学生着想的,只担心漏讲知识或少讲而学生不会。教师讲得很辛苦,但学生处在被动听课状态,学生独立思维空间太小,很难获取较大的学习效益。要实现主体教育思想必须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构建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共同探究知识、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教学情境。这就需要教师在具有扎实专业知识、过硬教学基本功的基础上,把备课要点放在挖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切入点上。切入点的选择是灵活的,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要放得开。

四、教学资源的利用,激发学习动力、培养学习能力

1.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关注最新科学成果和时代信息。如讲解《人造卫星宇宙速度》时,可以让学生观看“嫦娥一号”发射的影像资料,然后就此学习卫星的速度,飞行轨道近、远地点与变轨等问题。这样的课堂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前沿科学知识,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热爱。

2.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发展、物理学家的生平及部分物理事件的过程。如《行星的运动》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从托勒密地心说到哥白尼日心说的曲折过程(如被火烧死的意大利人布鲁诺,受到教会审讯和监禁的伽利略),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丹麦天文学家第谷20多年的天文观测和数据记录及其助手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4年多的刻苦计算。通过了解物理学家的生平、各学派间的争端及尚未解开的物理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从中学习到物理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断提高自身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朱嵩谦.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资源开发中的应用[A].池州师专学报,2006(3).

[2]管长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州探.中小学电教.

上一篇:感人婚礼主持词开场白下一篇:某外商超市员工管理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