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语言发展

2024-07-27

如何促进语言发展(精选10篇)

1.如何促进语言发展 篇一

促进口语发展,提高语言技巧-幼儿的语言环境探索

幼儿语言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语言交流中发展起来的.不同类型的语言教育活动载运着幼儿语言学习的不同内容,多样化的.语言教育活动,有利于促进幼儿口语的发展,语言技巧的提高,情感的培养,并且由于教育内容和形式上各具特点,所以兼顾了幼儿语言发展的方方面面的需要.

作 者:陈涯梅 作者单位:贵州省思南县第二幼儿园,贵州,思南,565100刊 名: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英文刊名:KEHAI GUSHI BOLAN(BAIKE CHUANGCXIN)年,卷(期):“”(12)分类号:G61关键词:

2.如何促进语言发展 篇二

一、为孩子创设一个合适的语言学习的环境

在当前幼儿教育的日常工作中,幼儿教师要为孩子们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学习环境,丰富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孩子的语言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学校创设的语言环境,同样也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氛围,所以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要重视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的语言环境良好氛围,使孩子们无论在那个环境中,都能够敢于说话、想要说话、喜欢说话,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创设学校和谐自由的语言环境

( 1) 开展说话活动,每天十分钟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从每天学生进入学校开始,就有意识地激发他们主动说话的欲望,开展每天十分钟的说话活动,让学生通过围绕一个既定的词语来组织自己的语言进行说话活动。随着活动的深入,孩子们由一周开始的一两句话,逐渐增加到三四句话,到周末的时候,一些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孩子甚至能说出很长的一段条理清晰的话。在这样的说话活动当中,教师要对于孩子的口语表达给予积极的肯定,让孩子们在老师的肯定下敢于开口去表达,让他们的说话变为和小朋友的交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每天的展示中得到锻炼和提高,都能有所收获。我们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为孩子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并且有机会说的语言环境。

( 2) 开展主题谈话活动

近些年来,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关于幼儿语言教育方面的观点提出:儿童的语言学习应该是平等而且开放的学习。在这样的一个新的语言教育思想的引导下,幼儿的语言学习应该是一个教师和儿童共同学习和交流的过程。所以在设计一个主题来进行谈话的过程中,教师既是活动的支持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比如在进行“我的中国梦”主题谈话活动中,让孩子通过自己对生活的细心观察,把自己对于梦想的体验分享给大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做一个积极的倾听者。在孩子们经过热烈的讨论之后,教师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跟学生分享,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兴致极高。在孩子们高涨的情绪下,我适时地要求学生用画笔把自己的中国梦用图画的方式表达出来,然后用语言表达出来,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极其丰富的,语言的表达也是妙语连珠。

在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中,鼓励幼儿与教师和身边的同伴一起交流,并且让幼儿体会到语言交流的乐趣。激发他们开口表达的积极性。教师和儿童一起通过语言分享交流的合作过程,让孩子们真正地发挥了自己的主体地位,有了这些主题活动的开展,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一个大的飞跃和提高。

2. 创设家庭语言环境

在家庭中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自由的语言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能够激发幼儿对于周围的环境和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这样的好奇心能够使孩子产生积极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 1) 家长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进行语言交流

语言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于语言的模仿过程,对于孩子来说,模仿最多的就是父母和各位长辈的语言,谁和孩子比较亲近,孩子的语言表达方式就比较像谁,甚至连说话的口气都像。所以教师可以给各位家长提出一定的建议和要求,在平常和孩子交流的时候尽量用标准规范的普通话,用词要文明,语言要流畅,吐字要清晰等等。在家庭当中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和表达的环境。在每天孩子回到家后,家长要主动和孩子交流他们在学校一天的学习当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或者让他记忆深刻的事情,引导孩子条理清晰地去讲述一件事情,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 2) 在家庭中开展“每星期一个词,每一天一句话”的语言活动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漂亮的语言积累卡片发给学生,每星期提出一个新的词语,让孩子们运用这些词语每个说一句完整的话,由家长帮助记录下积累卡片上。这些句子可以是讲述校园发生的事情,也可以是孩子在家里的一些情况,开展这样的活动,既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加强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和交流,一举两得。比如,在上周的“每星期一个词,每一天一句话”的语言活动中,我们规定的词语是“非常”,有的孩子就说出来这样的一个句子: 我和我们班的xx关系非常好,我们是好朋友。这就是孩子们真实的校园生活,家长在帮忙记录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能力,又了解了自己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这些积累卡在第二周会有一个综合展示的平台,孩子们看到自己一周的语言成果,对于开口表达的劲头儿更足了。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开展多种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去开阔孩子们的视野,提供促进他们语言发展的基础条件。

1. 开展教师语言课教学赛课活动,整合幼儿教学资源,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语言学习环境,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和探讨适合学生语言学习的新理念和新教法。

2. 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如: 每天十分钟、语言积累卡、成语接龙等活动,以多彩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如何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篇三

关键词:幼儿;语言能力;发展

语言能力是每个人都必备的基本能力,幼儿阶段的教育宗旨并不在于向幼儿灌输多少信息、传授多少知识,更多的是引导他们认知到世界的神奇与魅力,拿到未知世界的一块敲门砖。因此,对幼儿的教育不能仅局限于课堂上,而应该贯穿于生活与教学的方方面面,语言教学也是如此。那么,如何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呢?

一、教师言传身教,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对幼儿来说,每天与教师相处的时间仅次于父母,甚至超过父母,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足以看出教师的重要性。幼儿年龄小,每天接触到的只有父母、教师和小朋友,教师在幼儿心目中的形象是十分高大的,并且对幼儿的身心产生重要的影响。想要让幼儿乐于接受教师进行的系统的语言教育,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教学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由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相较严苛的教育而言,幼儿自然更加喜欢平易近人、亦师亦友的教师,让教学犹如春风化雨一般,滋润幼儿的心田。鼓励的眼神、温暖的抚摸、善意的微笑……都能够在无形之中让幼儿产生亲近感,觉得教师就像自己的妈妈、邻居家的大姐姐等这些角色,自然而然地就会听教师的话;其次,想要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使用规范的教师语言,在日常与幼儿交流时也要注意语言的使用,鼓励幼儿多说爱说,无声的教学也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甚至比课堂上的系统教学效果还要好。

例如××的爸爸最近反应××出现厌学的情况,每天早晨到了幼儿园的门口都赖在车里不愿下车。我了解情况后,找机会把××叫过来,微笑着对她说:“最近表现特别乖,老师想奖励你一朵小太阳。”××开心了,我接着说:“幼儿园里有这么多可爱的小伙伴,还有你喜欢的老师,你告诉老师为什么不喜欢上学。”××若有所思地说:“我害怕老师问我问题,因为我怕回答错了,小朋友们笑话。”原来前几天我提问题,她回答错了,由于当时赶时间我就忽略了此事,××当时受到小伙伴的嘲笑,所以厌学。发现问题后,我找机会在班上表扬××,帮助孩子重拾自信,并以此为借鉴,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注意处理好和幼儿之间的关系,完善教学。

二、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创建适当的语言环境

环境对人产生的影响虽然不是决定性的,但也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对幼儿来说,环境的作用体现得尤为明显。幼儿很有可能因为喜欢教室墙壁上的一处设计、学校角落里的一尊雕塑而喜欢幼儿园。因此,每一个细节都不容忽视,教室要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为幼儿创建适当的语言环境。首先,教室应该由师生共同完成布置工作,将日常教学融入其中。教室是幼儿日常生活与学习的环境,让幼儿动手参与教室的布置工作,才能产生主人翁意识。在教室的布置方面,我与日常教学进度保持同步,创造了不同的主题。例如在为幼儿讲《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时,我利用一些元素将教室点缀成一条小溪,将每一个幼儿的名字写在蝌蚪形状的纸上,让幼儿自己粘贴到小溪里,这样组成了一个团结的大家庭。幼儿还可以在自己的小蝌蚪上面写一些文字或者画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孩子们都乐在其中。其次,设立语言角,说出你的故事。为了鼓励孩子勇敢地进行表达,我特意设立了语言角,腾出时间和空间,给幼儿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很多时候幼儿因为害怕说错而不敢表达。但我认为只要有勇气,敢于表达就是值得鼓励和赞美的,因此在语言角里,无论幼儿的想法多么稀奇古怪,语言组织得多么混乱,我都会为他们的勇气点赞,鼓励他们再接再厉。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教育活动,借此规范幼儿言行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能将活动与教学融为一体,那将是再完美不过的一件事情。其实语言教育贯穿于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只局限于课堂之上。例如,我常常与幼儿做一个“你听我说”的游戏,通过我发出指令,看一看哪位小朋友完成得又快又好,我会给最好的小朋友一定的奖励。长此以往,幼儿对口头指令产生了条件反射,在他们乱作一团的时候也可用来当救兵。比如排队令很多老师头疼,但经过“指令训练”后的幼儿在我拍拍手,数了“一二三”之后,很快就会回归平静,乖乖地站到队伍中去。又如有一个叫罗××的小男孩特别淘气,总是在我讲故事的时候捣乱。我请他出来为大家讲故事,然后我学他的样子捣乱,再问他:“老师这样,你开心吗?”罗××想了想,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其实幼儿能够听懂很多话,要充分相信语言的力量,相信孩子们。

总而言之,要想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教师就要充分认识到语言教育的重要性,并且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4.在科学活动中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篇四

宝带·天虹幼儿园王敏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探究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天性,是一种令他们感到兴奋的学习和活动方式。

儿童语言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尤其是与成人的语言交流中获得并得到发展的。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对幼儿语言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总目标就指出要“提高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

下面就针对科学活动中幼儿语言的发展谈几点看法:

一、科学活动容易引起幼儿兴趣,使幼儿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 《纲要》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要让孩子说话,首先要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东西,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在科学活动中,我总是选择孩子喜欢、感兴趣的内容。

比如说在“热闹的马路”这个主题活动中,我请幼儿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车子。孩子们一到幼儿园,就像献宝似的把自己的车子给别人看。我就让他们介绍一下自己的车子。大部分幼儿都非常大胆地讲述,连平时个性胆小的王哲也非常愿意和同伴介绍自己的遥控赛车。因此,在自然的情境中,幼儿往往能最真实地表现自己的言语实际水平。老师要及时发现和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多给他们讲的机会,及时进行引导和鼓励,让他们不断获得语言的发展。

二、科学活动重操作,有益于幼儿边做边说,锻炼幼儿的语言技巧 陈鹤琴先生说:“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只有动手做,才能获取直接的经验,认识事物的性质。”因此,在幼儿语言技巧的训练中,应多提

供一些让幼儿动口动手的机会,让幼儿的语言技巧在做中得到锻炼,在做中获得发展。小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是由内部开始的,他们常常边想边说、边说边做,产生自言自语的现象。在动手操作时表现尤为突出。他们往往一面操作,一面嘀咕,用语言来辅助自己的动作。

小班的很多科学活动都需要幼儿亲自动手探索,如:在科学活动“玩水”中,孩子们一边动手玩水,一边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的动作和感受:“水好凉哦”;“水从手指里流出去了”;“我用小瓶装水倒到大瓶里”等等。有的幼儿还不会用自己的话把发现说出来,只会指着水对我说:“看,泡泡,看!”我就帮助他说:“真的呢,你看,把瓶里的水倒到水桶里,会有好多的气泡!”重复了几次后,很多孩子都能说说自己的发现了。这样孩子们的语言在动手操作中发展了。这种情况时有发生,我总是细心倾听、认真引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越来越强了。

三、科学活动能促进幼儿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促进幼儿语言的交往 科学活动重操作,而每个幼儿的操作不可能完全相同,这就为幼儿相互交流学习提供了平台。《纲要》中指出:“儿童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幼儿的语言发展是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因此,幼儿间的经验交流、相互学习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每次的科学活动中,都有一个交流讲述的时间,老师要充分给予幼儿讲述表达的机会。如在上面的“玩水”的例子中,虽然每个幼儿根据自己玩水的发现初步进行了讲述,但很多都是自言自语或是和老师的对话,而没有与同伴的交流,这样就失去了一个平等的交流机会。老师还需要为幼儿创设这样一个平台,进行集体讲述,让每个幼儿都能分享彼此的经验。还可以进行讨论,让幼儿在讨论中发展语言交往的能力,促进幼儿科学和语言的双向发展。

四、科学活动能培养幼儿的逻辑思考能力和语言的逻辑规范性

科学活动讲究严密的逻辑性和规范性。虽然对幼儿来讲,我们不可能

以成人的科学活动的要求来要求他们,但我们可以从小让他们接触语言的规范性、完整性和逻辑性,培养他们对其的敏感度。

如我们曾认识过桔子、香蕉、西瓜等水果。在刚开始接触“桔子”时,孩子们都是想到什么说什么,一会儿是香香的,一会儿是圆圆的,一会儿是酸酸的,说外形的时候说味道,说颜色的时候说形状,一点逻辑都没有。经过两次认识水果的活动,孩子们逐渐意识到要首先从外观来观察描述,可以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从形状到颜色到花纹等;接着观察它们的内部,可以看一看、尝一尝,然后通过语言把自己所看、所想说出来。比如说:“我看到的西瓜圆圆的。它的皮是绿色的。上面有深绿色的斑纹。西瓜下面有个柄„„”这样的描述就具有一定的逻辑性。现在我们班上已经有部分幼儿能够比较完整地说出来了。相信通过以后的继续努力,幼儿语言的逻辑性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5.如何促进语言发展 篇五

【关键词】 参与 兴趣 博客 讲座

新《纲要》强调给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彩、多层次,具有选择性和自由度的,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到环境。环境创设不再是一种背景、一种支持,而是一种活动课程。在主题背景下,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用自己的方式在与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中发展。幼儿天真可爱、活泼好动,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所以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让幼儿在看、画、演、辨的趣味实践中体验。并在进行专项的语言教学活动外,还力求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多方位的、可听、可见、可感、可想的语言活动环境,使幼儿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接受语言的洗礼,对幼儿的身心起到一种熏陶、感染的作用,以进一步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实践过程中,我们这样做:

一、 在“主题墙”中渗透语言魅力,激发幼儿参与布置。

陈鹤琴先生说:“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幼儿教育的全部艺术就在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只有当幼儿需要的时候,教师的给予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在语言活动中,我班幼儿大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地参与到语言游戏中来,对语言活动有了一定的愉悦感受与快乐向往。我们及时满足了幼儿的所想、所需,根据主题需要,生成了 “我们在春天里”的语言主题墙饰。在“美丽的春天”版块中,首先让幼儿说说春天有哪些美丽的变化,激发幼儿想说的欲望。秋秋小朋友带来了一些在公园拍的照片,介绍了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桃花盛开了,公园里到处都是鲜艳的颜色,美丽极了。住在农村的嘉嘉自豪的说:“我看到田里的油菜花都开了,是金黄色的,非常的美丽。还有,我还发现小池塘里有很多蝌蚪宝宝,非常可爱,我还想捉几只准备带到教室来养呢~~~”。“蝌蚪是青蛙的孩子,是益虫,还是让它们先去找妈妈,长大好捉害虫”,毛毛小朋友延续了关于“美丽的春天”的话题。我鼓励幼儿把自己发现的“美丽的春天”通过照片或图画的形式布置在主题版块中。简短的介绍已经让幼儿从被动的环境旁观者逐渐的转为主动的环境布置的参与者。在“春天里的动物”版块中通过调查表的方式让家长也参与到我们的主题环境布置中来,再通过幼儿讲解让其他幼儿一起分享知识的乐趣。而在“一起去远足”的版块中,幼儿通过绘画出自己熟悉的公园,向其他幼儿介绍在那里有哪些好玩的地方,有哪些美丽的风景。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令幼儿在参与中进一步学会观察、感受美丽、进行阐述等多方面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二、在“区角”延续语言魅力,开发学习语言玩乐空间。

幼儿园的空间、设施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互动作用,从而激发幼儿的语言学习兴趣,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而环境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是不断重复的,所以其效果往往要比教师的言传身教来的更实在。班内的多种活动区域的设置即是本着这个理念进行设置的:

(一)语言区里的“博客”专栏

在我们班的语言区中,根据主题背景的延伸和幼儿的需要,生成了“驴友空间”这个“博客网站”。主要作用是通过幼儿带来的旅游照片,向其他幼儿介绍一些知识,拓展幼儿知识面的同时又是幼儿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平台。我还为幼儿提供了一些电脑模型、彩色纸张、KT版等材料,随时向幼儿开放,幼儿模仿家长的博客操作。这样既跟上时代特征,又能激起幼儿爱模仿大人的天性。让幼儿在成为环境主人的同时,还能利用环境展示自己的语言的风采,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我们班的“博客”不同于网络上的,每次参与进来讨论的幼儿都会自发的带上自己的“网络头像”,也是自己的一个标志。由每期的“版主”负责更新版块内容,并把参与成员的头像帖在版块上。在“我们在春天里”这个主题下,我让幼儿自主讨论应该在空间里交流什么内容,通过幼儿的讨论结果一致觉得可以带了一些春天里小朋友们去踏青的图片进行介绍,于是又生成了“一起去踏青”这个网络讨论版块。

第二天部分幼儿就带来了在春天里拍的照片,于是新一论的“博客论坛”开始了,东东小朋友带着自己的头像交给“版主”,随即制定了新的“帖子。”东东小朋友走到版块前,指着自己带来的照片神秘的问:“你们猜我是在哪里拍的风景呢?你是从哪里发现的呢?”然后有学着老师的摸样说:“我问的可是两个问题哦~”珊珊小朋友带着头像,“版主”将头像贴在东东的“帖子”下,珊珊开始发表自己的观点:“我觉得你的照片是在红梅公园拍的,我记得那里也有很多柳树的。”潘琦小朋友也带着自己的头像交给“版主”,并发表了自己的看发:“我觉得你是在天目湖拍的照片,我从那些绿色的竹子上出来的,我也去过那里,那边有许多茂密的竹子。”看到他们那么专注的讨论,我没有打扰他们,当活动结束时,他们兴冲冲的跑到我的面前:“李老师,我们又有了新的“帖子”哦,是东东第一个发的,还有其他小朋友的一起讨论的帖子呢,想给大家展示一下,好吗?”当看完他们再次的讨论,我不由得为他们拍起手来,他们讨论得太棒了,完全出乎我意料的好,而且“跟帖”部分不像大人的`博客是文字,而是幼儿把自己的意思用画并结合自己已经会的几个字展现出来的。不管是大人还是小朋友都能看懂。全班小朋友在观看的时候,眼睛连眨都不眨,目光全被他们几个所吸引,从此以后,他们的兴趣更浓了,而且还吸引了很多其他的小朋友,在那里,有的幼儿又向我提出要一些漂亮的纸头做装饰,他们说爸爸妈妈的“博客空间”里很漂亮,我们的“博客”不能落后老土。另外还配了CD机和一些悠扬的音乐。这些都是幼儿通过模仿家长的博客来做的。在语言区中,自始至终都是孩子自己自由的提问、跟帖、即兴创造性地发挥,而不是机械、呆板的表演,充分激发了幼儿对语言表现本能的兴趣。幼儿在这片天地里,玩中乐、乐中玩,真正做到乐在其中,其乐无穷。通过幼儿自己的双手布置环境,在环境中激发了学习幼儿语言的乐趣,不知不觉中扩大了幼儿的知识面,更是提高了幼儿的语言水平,使幼儿获得了从语言环境中认识世界的实践感知,也使幼儿各方面的能力获得了发展。

(二)表演区的“营养专题”讲座

幼儿天生爱模仿,善于模仿一些感兴趣的东西,针对我们班幼儿对吃比较有独特的“见解”这一特点,结合主题“我们在春天里”的“挖野菜”内容,生成了“小小营养师”这个区角版块。由于在城市中也难挖到野菜,只能在教室里通过图片和老师的讲解。一节语言活动结束后,孩子认识了基本的野菜知识,观看了少部分野菜图片,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呢?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我们不能停滞,给孩子连续的想象,延伸知识的感染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于是在“小小营养师”中,结合幼儿乐于学习一些蔬菜的营养知识,我们鼓励幼儿先询问爷爷奶奶老一辈人的野菜营养知识,让爸爸妈妈在网络上查阅一些关于野菜的资料,下载我们不常见的野菜图片,以及野菜又有那些营养价值,如何烹饪比较科学等。部分住在农村的幼儿还带来了一些野菜摆放在区角内,有的幼儿带来了一些野菜图片,以及家长记录下的野菜做法步骤都一一布置在区角里,丰富了区角环境,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区角活动中,黄语秋小朋友穿好特制的营养师服装,模仿电视上主持人的样子指着自己带来的野菜,认真地介绍起来:“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它叫马兰,是现在很常见的野菜,它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呢!它可以……。”而下面在听讲座的小朋友也格外认真,津津有味的听着,还不时地向“营养师”提一些“问题”,看着幼儿这么投入认真的摸样,并不像表演,就是一个微型的“营养讲座”。虽然不像大人主持的那么正规,但从整个活动中,我们不难看出幼儿与环境有了很好的互动,幼儿不仅仅是在环境中成长,也是在环境中探索和学习。幼儿充分发挥了环境的作用,让环境成为幼儿展示自己的一个“舞台”。

三、在“风采榜”中拓展语言魅力,展示幼儿语言个性舞台。

通过主题环境的创设与潜移默化的的影响,我班幼儿在各方面都获得了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我们的“我型我秀”作为班级风采榜,为幼儿记录下了从《踏青》到《挖野菜》再到《美丽的春天》等课程主题活动中,或讨论,或主持,或辩论等欢乐片段。当幼儿看到自己的精彩“剧照”时,喜悦与骄傲的感觉油然而生,学习语言、参与表演的欲望空前高涨!这面个人“风采榜”为幼儿主动动脑、动手学习、表现语言、提高能力、发展个性创造了最佳的互动机会与展示空间。在主题环境的熏陶下,班内幼儿活泼、快乐地成长着,它令幼儿对各种学习活动发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也让幼儿逐渐发展起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活跃的创造力。良好的主题环境,为我们的孩子插上了想象和创造的翅膀,在语言这个幼儿智慧源泉的天地中自由地探索、翱翔,让我们的孩子变得更聪明、更能干!

幼儿语言的发展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特别重要的一个时期,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是为孩子的语言潜能开发奠定良好基础。能让孩子的生活充满欢乐,提高孩子的语言水平。〈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儿童是在适宜的环境中,以主动、积极、内涵丰富的活动为基础,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因此,我们应创设与幼儿相互动的环境,让幼儿用环境记录、描述自己自己所思、所问、所答,充分利用环境来展示幼儿的语言学习过程、探索过程,使环境成为幼儿展示自己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幼儿教育》 .11 20-21

2、《早期教育》教师版 .4 31-34 2008.5 2-3

6.如何促进幼儿思维发展 篇六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在学前教育中还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压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做法。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想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从转变自身的观念开始。为此,我们要突破传统的儿童观和幼儿教育观,践行现代幼儿教育理论所倡导的“蹲下来看儿童”的教育理念。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为幼儿营造安全、自由、宽松、民主、活跃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凡是创造意识较强的幼儿大多具有顽皮、淘气的特点,他们的所作所为经常让教师感到不知所措。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者就面临着一个转变观念的问题。你不能对积极好动的、喜欢追根究底的幼儿满怀讨厌之心,应该看到他们在顽皮甚至越轨的行为中也可能蕴藏着一定的创造力。如:当他们把“自然角”里养的小金鱼拿出来晒太阳的时候,也许他们只是想小金鱼在水里呆得时间太长了,应该到外面晒晒太阳、玩一玩啦,而这些都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表现。因此,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观念,才能启迪幼儿的创造意识,才能激发幼儿的创造灵感,才能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

二、运用多种不同形式,不断丰富幼儿的创新知识结构

首先,要选择适合幼儿创新思维发展的教学内容。我们要在幼儿的已知和未知之间选择那些具有挑战特点的教学内容,使其既符合幼儿经验水平和最近发展区又给他们留有创造的空间。其次,要选择适合幼儿创新思维发展的教学方式。我们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幼儿亲近自然、走进社会,引导他们去观察、去发现、去创造。另外,在教学活动中要巧妙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音、形、色、光等方面的优势直接刺激幼儿的感观,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践证明,只有开阔了幼儿的视野,才能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从而才能使他们的创新知识结构不断丰富、不断完善。

三、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发展幼儿的创新意识

教育幼儿的过程不单纯是传授知识、机械记忆、训练技能的过程,而是教师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促使幼儿乐于观察、乐于尝试、乐于探索、乐于体验、乐于合作的过程。在具体的活动中,要把幼儿当成活动的主体,而教师要成为他们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如:一次,我们在组织构建游戏中,幼儿想了好多种形式来搭建汽车,可是在我们事先的设计中没有想到如何固定汽车轮子。但是,在活动中幼儿主动地去想办法解决问题,有用砖头来固定的,有用沙子来固定的……

主动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7.如何促进语言发展 篇七

幼儿入园后, 教师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 教师的语言经常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因此, 教师正确的发音, 规范的语法, 清晰、准确、优美的语言能给幼儿创设一个优美的语言环境。例如, 给幼儿介绍“蚕”时, 我们老师不仅要掌握蚕的外部形状、特征、生长过程及经济价值等方面的知识, 还应注重搜集一些文学作品中的美妙语言来丰富自己的语言。给幼儿概括时可以这样说:“一条春蚕一生中, 最大的事情就是吐丝, 吐完丝、做完茧, 它就安安静静地进入了长眠, 而把柔软、洁白、光亮的丝留给人类。”优美的语言环境, 不仅能充分表达人的思想, 交流感情, 而且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这个环境中, 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应该为孩子树立语言的典范。

对于刚进幼儿园的孩子来说, 教会他们正确发音是关键的第一步。幼儿时期, 因为发音器官尚未完善, 发音常常吐字不清, 除了他们语言分析能力不强, 不能辨别语言的微小差别外, 更多的是受方言的影响。因此教会幼儿正确发音是最基本的训练。

在学会普通话的基础上, 培养每个幼儿大胆讲话的习惯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第二步。为了使每个幼儿能大胆讲话, 老师应该对班内的每个小朋友加以关心和亲近。早晨他们来园时, 老师主动和他们打招呼, 主动和他们亲切地交谈。当幼儿开口说话时或与老师进行简短的交谈时, 我们老师应非常注意培养幼儿说话完整连贯的好习惯, 有意识地纠正幼儿说话不连贯、不完整的现象。幼儿只有说话连贯、完整, 才有利于他们准确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 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幼儿园的语言活动是幼儿学习语言并发展幼儿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一切语言活动培养幼儿的讲述能力。如:看图讲述是凭借形象训练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图画是幼儿的好朋友, 是教育者的得力助手。色彩鲜艳的动物、花草等图画形象, 深受幼儿的喜欢, 他们一边看, 一边把自己对图画内容的理解讲出来。教师就可以利用各种图画, 引导幼儿观察、琢磨画面上的内容, 并且采用与画面一致的语调描述, 帮助孩子理解, 同时积极启发幼儿展开联想、想象, 产生把看到的内容表述出来的愿望, 鼓励幼儿开动脑筋, 寻找恰当的词和正确的句子, 进行讲述, 不管讲述的质量好坏, 都要给予鼓励, 在不伤害幼儿自尊心的前提下, 纠正错误的表述。

三、创设探索的语言环境, 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发展, 又是在活动和交往中体现出来的, 因此, 活动和交往是幼儿语言发展和提高的基础和源泉。游戏是幼儿最为喜欢的活动和交往方式。伴随游戏, 幼儿不仅交流思想, 表达感情, 认识世界, 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同时, 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和提高。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把培养和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与游戏紧密结合起来, 我们就为孩子们创设了混班游戏活动的环境, 如, 做角色游戏时, 就让不同班级的幼儿自己分配角色, 讲述自己想要担任角色的理由等等, 这样做能极大地激发幼儿说话的积极性, 从而收到非常好的语言表达效果。

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是很多的, 丰富的生活是发展幼儿语言的源泉, 没有丰富的生活, 就不可能有丰富的语言。如果孩子的生活范围狭小, 生活内容单调, 孩子的语言发展就会迟缓, 语言也会贫乏。因此我们经常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认识花草树木、昆虫鸟兽, 认识山川河流, 观察宇宙天体, 四季变化, 参观名胜古迹, 以及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以此丰富幼儿的生活, 然后让幼儿把所见所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从而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在与周围人的交往中, 在各种实践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

8.如何促进语言发展 篇八

1 教师的语言应做到:轻、细、慢。轻,指教师的音量要小,尽量给孩子一个安静的环境。由其是对刚刚入园的幼儿,你轻轻的话语是对他一种安慰,使他找到家的感觉,帮他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细,是教师的声音要细,2~3岁幼儿对母亲十分依恋,因为妈妈在与他们说话时总是细细的,像春风细雨,让他们感到亲切安全。因此,教师不能粗声粗气,要像他们的妈妈伙伴,给他们关怀爱护。慢,是教师说话的速度慢,这与幼儿的年龄有关。2岁左右的幼儿发音器官不够完善,听觉的分辩能力都比较弱,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带有很大的情景性,所以教师的语速要放慢,以让幼儿听的清,听得懂为标准。

2 教师在对幼儿说话时,应比幼儿还夸张,有明显的抑扬顿挫。教师之所以能吸引住幼儿的注意力,不光是有趣的教具,还在于你的语言是不是有“磁性”——时轻、时重、时急、时缓。幼儿也就会跟随你,仔细听你的话语。

3 教师说话时表情要生动,并且眼睛一定要看着幼儿,和他们有一个交流。试想,一段有趣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但讲故事的人却面无表情,你一定很别扭。如果讲者兴高采烈、眉飞色舞,那就是另一副情景了。教师,不光嘴巴会说话,你的表情、眼睛、动作和身体都要说话,幼儿有时不明白你的话,但是,他们从你的表情上看出对错与好坏。

4.教师的提问要做到:比他还天真、比他还好问、比他还幼稚。这样,可以把问题推给孩子,让他们去想,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爱说的环境

1用色彩鲜艳,幼儿熟悉的图片,刺激他们让他们想说。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能看到的地方,贴上一些色彩鲜艳、幼儿比较熟悉的图片。从感官上刺激幼儿,让他们一看到就想说出图片上是什么,由于有些是他们十分熟悉的,如:“葡萄、苹果、香蕉、梨、白菜、飞机、汽车、坦克”等,他们会很自然的告诉伙伴“葡萄,我吃。”“苹果,你吃。”“飞机,呜呜…”再把幼儿平时生活照片展示出来。幼儿看到自己,肯定会拉住爸爸妈妈的手给他们讲自己在做什么,让他们欣赏。小朋友之间也一定会互相评论自己或他人,有的幼儿还会让老师欣赏他,希望老师夸夸他表扬他一下。

2为幼儿创造轻松的环境,让幼兒敢说。

幼儿在区域活动、自由活动时,都是比较轻松的。在玩中,他们会畅所欲言,会说出心里想说出的话。如在玩具区投放一些小餐具,孩子们抱着小动物来到玩具区时会向老师一样为小动物吃饭,并模仿老师说话,教师适时关注幼儿并提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让幼儿回答,再请语言能力强的幼儿为小朋友讲讲他们爱吃什么,也会刺激其他幼儿都想说。当幼儿敢说了一定要肯定他,表扬与鼓励他,增强他的自信心,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再如:在动手区域中投放了比较丰富的材料,串珠、扣扣、多彩泥、印章等等,幼儿都特别喜欢这些活动。在玩中他们很自然、很高兴的畅所欲言。“老师,大项链”、“手镯”、“我印只小兔”“我印个萝”,在这样轻松、快乐的环境中,不爱说的幼儿胆小的幼儿也锻炼敢说了。

3 从幼儿最感兴趣的方面入手,让幼儿喜欢说。记得一次,我做好了三个小动物头饰放到窗台上,准备做玩教具“喂小动物”,刚放好。小朋友就议论开了,我一看,这是他们非常喜欢、感兴趣的,我就让他们看一看,以他们展开了话题,小朋友都积极的和我、和同伴说,小鸭子,嘎嘎嘎;小鸡,叽叽叽;小狗,汪汪汪等等。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会叫的小动物》,让幼儿说说还有什么小动物会叫?怎样叫?小朋友你说一个,我说一个,有的小朋友还从家里带来了小动物图片,一边看图片一边学他们的叫声。就是通过这次活动,我班一名2岁还没说话的幼儿,开始说话了。很显然这是他们感兴趣的。通过这些我就十分注意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在哪,有了兴趣,有了想说的欲望,我就鼓励他们,给他们讨论的机会。积极的想办法调动幼儿让他们多听,多说。

三、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随机教育

正如陈鹤琴提出:“在儿童的生活中结成一个教育的网”。洗手时,可以边洗边说:“搓 搓 搓手心,搓 搓 搓手背,甩三下,擦干净。”幼儿洗的认真,洗的开心;玩滑梯时,儿歌“滑滑梯,滑滑梯,你先我后别着急。上去好象爬高山,爬了一级又一级,下来好象坐

飞机,忽忽悠悠落下地。”既让幼儿感受了滑滑梯的乐趣,又帮助幼儿记住了游戏规则。散步时启发幼儿讲述观察到的事物和现象,鼓励他们发问。教师也可以随意和幼儿个别或三三两两地进行交谈,谈他们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样不仅能培养师生间感情,而且能使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四、注重日常谈话,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加强个别指导

9.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篇九

对于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人们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最应体现教育公平的领域。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抓住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

近年来,在推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同时,党和政府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5年,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转到均衡发展上来。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将均衡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强调各级政府的法定义务。《规划纲要》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和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

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城乡、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区域内校际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辐射面窄等。要以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为基本要求,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到新水平。

一是“提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二是“缩差距”。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对口支援制度,促进老少边穷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很多地方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如成都积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广东省开展“千校扶千校”活动,组织发达地区10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重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陕西吴起县投入5亿多元统一全县建校标准,实现了办学条件均等化;安徽铜陵市鼓励教师跨校兼课、兼职,促进了高水平教师资源共享。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四是“建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认真总结一些地方探索的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等做法和经验,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

还应注意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一个模式办学,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在大力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要鼓励优质学校继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 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加快,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数量逐年增加,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据统计,2009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随迁子女适龄人数达到997.1万人。如何给这些孩子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健康成长,是促进教育公平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早在2001年,就明确提出了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两为主”政策。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要求多渠道安排农民工子女就学,在入学条件等方面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把接纳非户籍居住地上学的儿童纳入政府管理的范畴。2009年中央财政下拨20亿元,专项用于补充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公用经费和改善办学条件等。各地也纷纷出台政策,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经过这些努力,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工子女就读难的问题。但目前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公办学校入学“门槛高”、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学质量低等问题。而且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加快,这一问题将更加突出。如何进一步解决好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上学问题呢?

强化流入地政府责任。广大农民工为流入地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流入地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指导和督促公办中小学认真做好接收就学和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将所需经费纳入地方财政保障范畴,对接收农民工子女人数较多的学校给予补助。制定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收费标准,做到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采取措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子女就学。

发挥公办学校主渠道作用。充分挖掘公办中小学潜力,合理调整和完善学校布局,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尽可能多地接收农民工子女就学。降低入学门槛,简化入学手续,不得随意设置入学条件限制。对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要与当地学生在收费、管理等方面同等对待,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加收借读费及其他任何费用。

扶持社会力量办学。农民工子女在短时期内完全进入公办学校就读还不太现实,必须进一步发挥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的作用。要将农民工子女学校纳入民办教育管理范畴,制定审批办法和设置标准,在办学场地、办学经费、师资培训、教育教学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加强对这类学校的督导工作,规范其办学行为,促进其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根本上要解决农民工的“身份”问题。2010年6月,广东省出台有关规定,实行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政策,只要积满60分,农民工就可以申请入户,其随迁子女就学问题也将得到有效解决。应逐步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逐步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吸纳有条件的农民工转为城镇居民,使其子女真正享受“同城待遇”。

此外,随着很多农民工子女开始进入高中阶段,他们接受“初中后教育”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由于借读费用昂贵、户籍障碍、高考政策限制,以及各地在教材、课程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他们在流入地接受高中教育难度更大。应研究制定农民工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让流入地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大门也向他们敞开。

● 如何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得起学?

2009年8月16日,来自四川广安的小张怀揣录取通知书,惴惴不安地来到中国科技大学新生报到处报到。刚出家门时还为学费发愁的小张马上安心了:在出示有关证明后,马上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办好了入学手续。“不带一元钱,也可进校园”,为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全国高校普遍建立了“绿色通道”制度,对经济困难学生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再根据核实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予以资助。

“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是切实保障全体人民特别是困难群体受教育权利的必然要求。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城乡还有一些学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这些孩子的上学问题一直牵动着党和政府的心。近年来,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免除学杂费,为农村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在中等职业学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保障制度,国家助学金每年资助近1200万人,总资助面达在校生的90%,同时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除学费;在高等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助学金制度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每年资助约450万人,总资助面超过20%。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是国家对困难学生资助强度最大的制度安排,也是困难学生得到实惠最多、人民群众最满意的制度安排。要不断完善这一政策体系,把各项资助措施落到实处,确保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无论哪个教育阶段,都不能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上不起学。

扩大资助范围。资助范围要在现有基础上,向各个教育阶段、各级各类学校延伸。鼓励各地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提供资助;推进把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国家助学体系;逐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范围,在免除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学费基础上,将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城市低收入家庭子女;完善研究生资助政策,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这样,就能逐步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资助体系,实现“应保尽保”。

提高资助标准。由于国家财力有限,目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标准还不高。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大资助力度,让这些孩子不仅上得起学,而且逐步上得好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建立国家奖助学金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落实资金保障。完善资助体系,资金投入是基础。中央和地方财政要足额安排应当负担的资金并及时拨付到位。省级政府要做好统筹协调,完善省对下转移支付制度,确保应承担的资金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要从其事业收入中提取4%—6%的资金,用于助学。加强对各项资助经费的管理使用、审计监察,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把国家有限的财力用好。

动员社会力量。长期以来,社会力量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希望工程实施20年来,募集资金超过56亿元,援建希望小学15900多所,资助失学孩子340多万名。要继续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崇文重教、扶危济困的文明风气,完善各项引导激励政策,形成社会各界关心教育、帮助困难家庭学生的良好氛围。

10.如何促进部队官兵的全面发展 篇十

把推进军队建设与促进官兵全面发展有机统一起来,是胡主席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官兵全面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坚持以人为本,深入研究官兵全面发展问题,构建与我军发展进程和履行使命要求相适应的促进官兵全面发展指导服务体系,才能为实现强军打赢目标提供坚实基础和强大动力。

一、提升官兵全面发展在军队建设中的地位

军队的发展进步,官兵是最基本、最具活力的能动因素。可以说,官兵发展的内在动力,以及所具有的发展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决定着军队发展进步的能力和潜力,也决定着这支军队在未来战争中的命运。

官兵全面发展,是一个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展开、凸显并不断丰富的进程。这种发展,由某些侧面逐步向全面演进,由浅层逐步向深层拓展。信息化战争时代的到来,人的因素在军队发展和未来战争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也推动着官兵发展模式的转变。首先是发展内涵上的变化,即人们越来越关注的是官兵以高新科技知识为基础、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这是一种成为知识型军人、智能型军队的发展模式。从更深层次看,这种模式,更在于其发展动力的变化,就是从传统的以外在要求为主,转变到内外结合、主要通过开发内在动力上来。因为信息化战争形态,对官兵能力素质的综合性、智能性要求越来越高,这其中不仅有在更高层面上对思想境界、战斗精神、知识技能、身心素质的要求,更需要培塑官兵的创造个性、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是一个具有深层意义的变化,是官兵主体地位作用上的一大升华。

当今时代是经济社会发展时代,更是人的全面发展时代。我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之所以会释放出巨大能量,创造出巨大社会财富,根本的是调动激发了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发展积极性。就我军建设来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强军打赢的目标,需要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更需要所有官兵全面发展。官兵发展是人才群体生长最丰厚的土壤。只有基础日益丰厚,并不断向高层次发展,高素质人才群体才会持续涌现,所有官兵的创造能量才能最大限度释放。

目前,随着我军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和武器装备水平的提升,大幅提升官兵综合素质,培塑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经突出地摆到了我们面前。同时,官兵素质的不断提高,包括大批大学生入伍,高学历人才比重提升,又在更高层面上对发展提出新的需求和要求。所有这些,决定着促进官兵全面发展,越来越成为军队发展必须解决的时代性、基础性和战略性课题。必须确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理念,把促进官兵全面发展作为推进军队科学发展的系统工程、基础工程,提升官兵全面发展在军队建设中的地位,构建促进官兵全面发展的大思路大格局。

二、科学把握官兵全面发展新的内涵和要求

应当说,我军对官兵全面发展历来是重视的。但时代发展,不断赋予官兵发展新的内涵和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把促进官兵全面发展作为军队建设的战略课题,深入研究科学把握。

官兵全面发展,是以军事职业为轴心、以提升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内涵丰富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思想品质、精神意志、知识技能、体能心智、正当权益、交往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层面的发展。就当代官兵来说,这种发展,首先应当是整体素质的提高。只有增强综合素质,才能使官兵适应时代、适应社会,才能为军事职业能力奠定坚实基础。其次,这种发展是以军事职业为轴心的。离开这个轴心,全面发展就失去了支点,就会偏离军队整体要求的轨道。再次,这种发展不同时代又有不同的核心内涵。就军队现代化建设和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看,其核心内涵或深层要素,是创新能力和潜力。既要防止和克服偏离军事职业的倾向,也要防止和克服只关注与军事职业的有关发展,以及对官兵深层发展重视不够的问题。

官兵全面发展,是每个官兵立足自身实际多层次持续不断的全面发展。人人有梦想,国家才有希望;每个官兵都发展,军队才会强大。对官兵来说,由于岗位不同、担负任务不同,因而所处的发展起点、面临的发展要求、追求的发展目标不尽相同。但每个官兵都应立足自身起点和肩负使命,不断发展提升自己。因而,这是一个所有成员参与的、多层次的从既有起点向更高层次提升的过程。只有立足自身实际和发展起点,人人有发展期望、发展目标、发展追求,以及发展成果的持续实现,军队发展才会有深厚的动力和活力。应当赋予每个官兵公平公正的发展权益,调动大家的发展积极性,使发展措施落实到每个人,成果惠及到每个人。

官兵全面发展,是以追求自我发展为主因、外在要求为条件的发展,因而是激发内在动力与强化外在激励有机结合的发展。官兵自身是发展的主体。在过去很长时间,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个人发展的追求和实践,更多的是简单服从。到了市场经济

条件下的今天,尽管在最终意义上,每个人的发展成果会汇聚到整体目标上来,但个人已成为发展主体和价值追求主体。个人如果缺乏自我发展意识和追求,缺乏实现自我发展的动力,就不可能有所作为,也不可能为整体作更多贡献。反思我们不少的工作设计,往往总是强调我让你如何发展,而对如何让官兵自我发展重视和开发不够,甚至把两者对立起来。这种理念和思路,抑制了官兵发展的内在动力,使有些人产生了发展“依赖症”、“等靠症”。

官兵全面发展,是多种形式指导规范的发展,因而是个体与整体有机统一的发展。军队作为武装集团,对官兵发展有着特殊的规定性,必须有与自身要求相适应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必须对官兵自我发展加强引导。只有把基点放在鼓励官兵自我发展上,才会有内在动力;同时,只有通过多种手段引导规范,才能使官兵发展与军队发展方向和趋势要求相适应,与军队发展整体目标相一致。但这种引导和规范,不应是简单地由上而下的行政命令,而是自上而下引导规范与自下而上参与并发挥作用的互动结合,是一种注重规划森林而让每棵树木自由茁壮成长的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中,肯定会有矛盾,关键是统筹兼顾,既兼顾重点,又在兼顾中促进和实现其他方面的同步发展,防止只顾一面忽视另一面。

官兵全面发展,是促进官兵发展与推进军队发展互为目的发展,即两者互进共赢的发展。有种观念,认为军队建设主要是军队的发展进步,即使讲官兵发展,也是为军队服务的;甚至认为官兵发展只是手段,是军队发展的工具。这些观点是片面的。如果把军队发展看作是目标,而把官兵发展仅仅停留在工具层面,官兵就从根本上失去了主体地位和作用,也就不可能有能动创造性。把推进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与促进官兵全面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就是说,两者互为手段和目的,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我们所有的追求和全部工作,既要推进军队发展进步,又必须同时实现官兵全面发展;既是为了打赢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又是着眼培养塑造大批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

三、构建促进官兵全面发展的指导服务体系

促进官兵全面发展,是涉及军队建设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必须着眼时代发展、使命任务和官兵需求,不断推进改革创新,逐步构建起扎实有效的促进官兵全面发展的指导服务体系。

大力加强官兵全面发展的理论研究和顶层设计。理论研究要站在时代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把促进官兵全面发展作为长期战略性任务,努力走出一条推进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与促进官兵全面发展互进共赢的路子。研究揭示当代军事变革实践中官兵发展的趋势、特征以及新情况新要求;探索新形势下官兵全面发展的方向、动力、目标、内容和条件,以及不同发展层次和目标定位;探讨提升思想境界、提高知识技能、塑造健康人格、发展正当权益、激发创新潜能的思路办法,为官兵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官兵全面发展战略规划的宏观指导。

努力营造有利于促进官兵全面发展的浓厚氛围。促进官兵发展,需要营造人人有发展目标、发展追求的大环境。引导官兵自觉从传统发展理念中解放出来,从固步自封、自我满足的惰性中摆脱出来,让自己投身于全面发展的潮流中,树立正确的发展目标,把握发展路径,不断提升发展能力。对各级领导干部讲,要把促进官兵全面发展作为推进部队建设的重大课题,作为必须履行好的主要职责,为官兵发展拓展更加广阔空间和多样化途径方式。构建完善促进官兵全面发展的激励机制,包括精神激励、政策激励、典型激励等,让那些想发展、谋发展的人得到尊重,受到鼓励,获得支持。把促进官兵发展融入各项工作和日常生活实践,通过思想引导、任务结合、工作渗透、制度规范、典型引路、行为指导等,持续营造期望发展、谋求发展、实现发展的氛围。??

上一篇:北京分公司项目经理部安全生产管理办法下一篇:高考30天调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