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一章走进细胞高考题(精选5篇)
1.必修一第一章走进细胞高考题 篇一
1.1 质点 参照系和坐标系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 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通过实例理解参考系,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及运动的关系,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②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
探索的精神。
2.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质点的概念
2.从参考系中明确地抽象出了坐标系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质点的概念。
【思考】
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是怎样去确定物体是在运动的呢? 2)看下面的图片,我们应该如何判断静止或者运动呢?
现在,我们坐在座位上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一、机械运动
在我们物理世界里是这样确定定物体是否在运动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相对位置变化运动称之为机械运动”。(定义)
思考: 我们把地球当成静止的所以我们静止的,可是地球每时每刻都是在自转的,我们地球上的每一个物体都是跟着地球转动,这时候同学们还认为自己没动吗?那么我们到底动没动啊?
为了解决之前的问题,我们引入了一个概念——那就是参考系。
二、参考系
定义: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参照物体或彼此不作相对运动的物体系。特点:①假设是静止不动的(被认为是不动的,而且作为静止的标准)。②任意选取,但应以便于研究运动为原则。参考系与运动:
①同一个物体,如果以不同的物体为参考系,观察结果可能不同.
②一般情况下如无说明,则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解释思考的问题:在我们研究物体运动时,我们首先要引入一个参照物,这个物体被认为是静止不动的,有了这个参照物我们就可以去判断其他物体是否运动了。如果这个物体相对参考物的位置发生变化,我们就认为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同理这个物体如果相对参考系位置没有发生变化,那么我们就认为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考点提醒:参考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其出题方向有两个,一个是我们对参考系的理解;另一个就是参考系与运动关系了。
随堂练习
参考系的理解题:
1.关于参考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参考系必须是固定不动的物体
B.参考系必须是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C.参考系必须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
D.参考系必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那个物体
2.关于参考系的选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考系
B、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参考系是可以任意选取的
C、实际选取参考系时,应本着便于观测和使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的原则来进行,如在研究地面上的运动时,常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其他物体做参考系
D、参考系必须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其它物体
参考系与运动的题目:
3.“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诗词中隐含的参考系是什么?(换位思考:站在哪个角度上,你看到的情况是符合诗中情形的。)
4.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向东冒雨行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选择汽车为参考系,雨滴是静止的
B、选择地面为参考系,坐在汽车里的乘客是静止的 C、选择汽车为参考系,路旁的树木在向西运动 D、选择乘客为参考系,刮雨器一定是静止的
5.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内的人看见窗外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的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果以大地为参考系.上述事实说明()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 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西运动
6.以甲为参考系,乙和丙都是运动的。那么以乙为参考系,则()
A、甲一定是运动的,丙一定是静止的 B、甲与丙一定都是运动的
C、甲与丙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不确定的
D、甲一定是运动的,丙是运动还是静止是不确定的
7.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时发现旁边有一只与他相对静止的“昆虫”,他顺手抓来一看,竞是一颗子弹。这是因为()
A、子弹静止在空中
B、子弹与飞机同向飞行但速度比飞机小 C、子弹与飞机同向飞行但速度比飞机大 D、子弹与飞机同向飞行且速度与飞机一样
总结:参考系的理解方面,有两点是很关键的,第一那就是它的选取是任意的,第二、被选作参考系的物体是被认为静止不动的。在参考系与运动的关系里面,我们要注意的就是,同一物体在用不同的参考系,运动情况可能会发生改变
三、质点
思考:在我们研究物体运动中,任何物体都是有大小和形状的,其上面各点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大相同,在描述物体运动的时候我们如果把物体的形状和大小都考虑进去的话那么描述的运动可能会很复杂。
在研究某些特殊运动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把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给忽略了?在哪些情况下,我们可以把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给忽略了?
其实我们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要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我们就可以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就是所谓的质点了。基本知识:
一、质点
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说明:
(1)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2)物体可以简化成质点的情况:
①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都相同时(如平动).
②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如研
究地球的公转).
③物体有转动,但转动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很小时(如研究小球从斜面
上滚下的运动).
即使是同一个物体,能否被简化为质点,也得依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决定.
主要命题方向是“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质点”,和“质点的性质”。
随堂练习质点的性质: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质量都极小的物体都能看成质点
B.当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时,可以把火车视为质点
C.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转动,所以无论研究哪方面,自行车都不能视为质点
D.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就可以把物体看做质点
2.关于质点的概念,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任何细小的物体都可以看作质点。B、任何静止的物体都可以看作质点。
C、在研究某一问题是,一个物体可以视为质点,那么在研究另一个问题时,该物体也一定可视为质点。D、一个物体可否视为质点,要看所研究问题的具体情况而定。
在研究什么问题的时候,物体可以被看做是质点:
3.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哪些可以看作质点()
A.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的运行速度 B.研究绕地球运行神舟六号飞船
C.体育教练员研究百米跑运动员的起跑动作 D.研究地球自转时的地球
4.在下述问题中,被选作研究对象的物体哪些可以看成是质点()A.选地球为研究对象,研究它绕太阳的公转 B.选地球为研究对象,研究它的自转
C.选门为研究对象,研究开门时的受力情况
D.选万吨货轮为研究对象,确定它在航行过程中某时刻的位置 5.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B.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C.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不略不计,就可以看成质点
D.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作质点 6.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一定是体积、质量都极小的物体
B.当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时,因为火车上各点的运动状态相同,所以可以将火车视为质点
C.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转动,所以无论研究哪方面,自行车都不能被视为质点
D.地球虽大,且有自转和公转,但有时可被视为质点
总结:一个物体是否可以看做是质点这和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是没有什么联系的,其核心的判断标准时,在我们物体运动研究方向中,可以忽略不计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物体是质点,否则不可以。在做这做这类题目的时候,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使是同一个物体,能否被简化为质点,也得依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决定 下面进入我们下一部分的学习内容:“坐标系”
教师引入:现在全球定位系统发展得非常快,在我们国家到2012年,计划发射10多颗卫星,建成覆盖亚太区域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那么请同学想一下全球定位系统是基于什么原理的呢?很简单,就是我们现在要学得内容——坐标系。
1、坐标系即参考系的具体化,是在参考系上建立的,坐标系相对参考系是静止的。具体有: ① 一维坐标:如图1—1—1所示,若某一物体运动到A点,此时它的位置坐标XA=3m,若它运动到B点,则此时它的坐标XB=-2m(“-”表示沿X轴负方向)。
A B O
X/m-2 0
图1—1—1
② 二维坐标:
③ 三维坐标:立体坐标系,描述物体在空间的运动。
2、注意
(a)坐标系相对参考系是静止的。
(b)坐标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标度单位。(c)用坐标表示质点的位置。
(d)用坐标的变化描述质点的位置改变。
教师总结: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就是这么多,下面请同学们为老师总结一下这节课说学的内容。
学生总结:机械运动
参考系
质点
坐标系
教师详细总结: 一、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相对位置变化运动称之为机械运动。
二、参考系: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参照物体或彼此不作相对运动的物体系。参照物的特点:①假设是静止不动的(被认为是不动的,而且作为静止的标准)。②任意选取,但应以便于研究运动为原则。参考系与运动:
①同一个物体,如果以不同的物体为参考系,观察结果可能不同. ②一般情况下如无说明,则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三、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说明:
(1)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2)物体可以简化成质点的情况:
①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都相同时(如平动).
②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如研 究地球的公转).
③物体有转动,但转动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很小时(如研究小球从斜面 上滚下的运动).
即使是同一个物体,能否被简化为质点,也得依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决定. 板书设计:
一、机械运动
二、参考系特性:①假设是静止不动的
②任意选取,但应以便于研究运动为原则。
三、质点:忽略物体形状和大小,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1)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2)物体可以简化成质点的情况:
①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都相同时。
②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③物体有转动,但转动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很小时
四、坐标系
课堂反思:
2.化学必修一第一章复习知识点总结 篇二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知识点总结 1 化学实验安全
认识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混合物提纯和分离方法 过滤
1)过滤适用于: 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时,除去液体中不溶性固体, 即难溶物与可溶性物质的分离
2)所需仪器有: 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铁架台 3)装置组装和操作时应做到“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中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的下端紧靠接收滤液的烧杯内壁。
蒸发
1)蒸发操作适用于可溶性固体溶质与溶剂的分离 2)
在蒸发过程中, 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待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即停止加热,利用余热把溶剂蒸发干. 蒸馏
1)蒸馏操作是利用沸点不同除去液体混合物中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2)
①酒精灯、②蒸馏烧瓶、③铁架台、④温度计、⑤冷凝管、⑥尾接管、⑦锥形瓶、⑧石棉网
3)蒸馏实验注意事项:
使用前要检查: 装置的气密性;
实验时要在蒸馏烧瓶中加入沸石,防止液体暴沸; 烧瓶中盛放的液体不能超过容器容积的2/3; 温度计的水银球要和蒸馏烧瓶支管处齐平,测得收集蒸气的温度,以确保收集到的馏分的纯净;
冷凝水下进上出,以达到良好的冷却效果;
萃取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操作.萃取剂的选择条件:
①
与原溶剂互不相溶,如:CCl4与H2O互不相溶;② 溶解溶质的能力大于原溶剂,如CCl4(I2)>H2O(I2)③ 不与被萃取的物质反应,如: CCl4不与I2 反应。
分液
分液是分离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的操作。
所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
分液时上层液体应从上口倒出,而下层液体应从下口放出。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作用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配制步骤遵循九字方针:
实验所需仪器 :
烧杯、容量瓶(记住含几种容积)、玻璃棒、胶头滴管、托盘天平、药匙(固体溶质使用)、量筒(液体溶质使用)
物质的量n 与
微粒数N
(mol)
(个)
n=N/NA N=n·NA NA= N/n
物质的量n(mol)与质量m(g)n=m/M
m=n·M
M=m/n
物质的量n 与 气体体积 V
n=V/Vm
V=n×Vm 标况下
Vm=22.4L/mol
物质的量n 与 物质的量浓度c(mol/L)
C质=n质/V液
n质= C质× V液
V液 = n质/ C质 浓溶液配稀溶液
C浓×V浓= C稀×V稀
本节小结:
1、掌握三个物理量——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
2、物质的量是个专有名词,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使用时要指明微粒的种类
3、阿伏加德罗常数约等于6.02×1023mol-1
4、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3.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篇三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化学实验安全
1. 遵守实验室规则。
2. 了解安全措施。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
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沾在皮肤上,用水冲净然后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
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3. 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例如,掌握仪器和药品的使用、加热方法、气体收集方法等。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过滤和蒸发
实验1—1 粗盐的提纯
注意事项:
(1)一贴,二低,三靠。
(2)蒸馏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2.蒸馏和萃取
3.(1) 蒸馏
原理:利用沸点的不同,除去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实验1---3 从自来水制取蒸馏水
仪器:温度计,蒸馏烧瓶,石棉网,铁架台,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操作:连接好装置,通入冷凝水,开始加热。弃去开始蒸馏出的部分液体,用锥形瓶收集约10mL液体,停止加热。
现象: 随着加热,烧瓶中水温升高至100度后沸腾,锥形瓶中收集到蒸馏水。
注意事项:
①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②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液体暴沸。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先打开冷凝水,再加热。
⑤溶液不可蒸干。
(2)萃取
原理: 用一种溶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
仪器: 分液漏斗, 烧杯
步骤:①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②量取10mL碘的饱和溶液倒入分液漏斗, 注入4mLCCl4,盖好瓶塞。
③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 左手握住活塞部分, 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④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⑤待液体分层后, 将分液漏斗上的玻璃塞打开,从下端口放出下层溶液,从上端口倒出上层溶液.
注意事项:
A.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B.萃取剂: 互不相溶,不能反应。
C.上层溶液从上口倒出,下层溶液从下口放出。
四.除杂
1.原则:杂转纯、杂变沉、化为气、溶剂分。
2.注意: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
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 = 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5.摩尔质量(M)
(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 或 g..mol-1
(3)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 n = m/M )
二.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2)单位:L/mol 或 m3/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1)0℃ 101KPa , Vm = 22.4 L/mol
(2)25℃ 101KPa , Vm = 24.8 L/mol
三.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
(2)单位:mol/L , mol/m3
(3)物质的量浓度 = 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CB = n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烧杯中溶解并在容器内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的溶液。
(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
B.配制溶液 ○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
注意事项:
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3.溶液稀释
4.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题(范文) 篇四
1.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张老师一生默默地耕耘在幼儿园,为祖国培养了无数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儿童。B.“两会”召开后,全国上下激浊扬清,形成了弘扬正气的政治局面。
C.他虽然在监狱里度过了三年的峥嵘岁月,但出狱后仍然恶习不改,继续作恶乡里。D.这位演员穿上唐装后,立即成了追星族们心中的风云人物,人们纷纷效仿起来。
2.下面是关于“新诗”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B.“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
C.“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D.“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B.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C.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D.当年,梁启超为徐志摩和陆小曼证婚时,就直言他俩是“品格有问题的人”,并希望他们以后不要在道德上再出问题。
4.补写下列诗文名句。
(1)怅寥廓,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书生意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4)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徐志摩《再别康桥》)
(5)寻梦?撑一支长篙,;满载一船星辉。(徐志摩《再别康桥》)
(6)撑着油纸伞,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 结着愁怨的姑娘。(戴望舒《雨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新 月(沙鸥)
新月弯弯 /像一条小船 / 我乘船归去 / 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夜暖 /故乡正是春天 / 你睡着了么 / 我在你梦中靠岸。
5.“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两句写诗人以 当,凭借想象踏上返回故乡之路。(3分)
6.“花香,夜暖。”一句四字,从 和 等方面向读者正面立体地展现了故乡春夜的迷人美景。(4分)
必修一诗歌单元 当堂检测二
7、阅读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完成下面各题。
水调歌头·游泳 一九五六年六月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下面对这首词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万里”和“极目”两句既写了行为,又写了空间,表现了词人雄伟的气魄和开阔的的胸怀。
B、“风樯动,龟蛇静”两句中“樯”解释为桅杆,“风樯”指代风中的帆船。
C、“不管”和“胜似”两句,表现了词人不畏风浪、激流勇进的英雄主义精神。
D、尾句中的“神女”即传说中的巫山神女,句中的“无恙”即身体健康之意,“殊”是特别、特殊的意思。
(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写在长江中游泳的感受,抒发了革命豪情,讴歌了我国人民改造山河、建设祖国的伟大业绩。
B、在这首词中,词人引用神话故事展望美好未来,对祖国巨大变化的赞美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
C、词的上阕写游泳,表达情怀;下阕重点写改造长江的宏伟图景。词人的展望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实。
D、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两句为全词蒙上了神秘奇幻的色彩,使作品体现出浪漫主义风格。
8.阅读卞之琳的诗,其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A. 第一节写“你”在桥上看风景,不自觉的成了从楼上看风景的人的一道“风景”。B. 第二节写皎洁的月亮成了“你”的窗子的装饰品,而“你”成了别人(楼上的人)的梦境的装饰品。
C. 两幅生动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了深刻的哲理:在同一时空中,作为主体的人或物,有可能变成客体。客体有可能变成主体。人们只要不被世俗观念所束缚,不计较一时的得失哀乐,就可以获得精神的自由和超越。
D. 作为一首象征诗,这首诗用朴实单纯的语言,展现出一幅明丽的生活画面;语言明白如画,内涵却丰富深邃,达到了明与隐、实与虚、具体与抽象的和谐统一。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9-10题。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我们的心永远向前憧憬,尽管活在阴沉的现在; 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9.对“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句诗道出了人们对待生活的一种普遍心理:得到的不知道珍惜,失去了才觉得其可贵。B.这句诗告诫人们:将“悲哀”忘掉,这世界才会变得可爱。
C.“那逝去的”指令人悲哀的现实,这种现实会“转瞬即逝”,未来会变得更加可爱。这句诗充分表达了作者相信光明与正义必将胜利的乐观主义精神。
C. 现实毕竟会逝去,未来肯定会更加美好,这句诗告诫人们不要因现实的坎坷而放弃追求,一切都要向前看,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10.对这首诗内容赏析不恰当一项是()
A. 诗的第一小节告诫人们,面对生活的不如意,不要忧愁,也不要激愤,因为这一切都是暂时的,美好幸福的生活一定会到来。
B. 第二节诗前两句构成转折关系:尽管今天的许多事情令人感到悲哀,但我们要向往美好的未来,告诫人们面对生活的困境,要振作精神,乐观向上,充满正义必胜的信心。
C. 整首诗富有人生哲理:人生犹如四季,寂寥冬日当前时,阳光明媚的春天也不过会太远,因而我们就得振作精神。
D. 全诗采用第二人称,运用拟人手法,直抒胸臆,言简意赅,清新流畅,热烈深沉,亲切自然。
必修一诗歌单元 当堂检测三
11.对下面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天真的预示 [英]布莱克
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有一座天堂 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
A. 第一句是说以小见大,“窥一斑而知全豹”。
B. 第二句是说一个个体生命里藏着偌大的自由与自信。C.“无限”与“永恒”在自己的手中创造。D.“天真”预示着美好,希望与永恒靠大家努力才能实现。
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答12-14题。
[甲词]《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乙词]《卜算子•咏梅》(毛泽东)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2.下面的词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驿外断桥边:驿,古代官办的交通站。这句是说,梅花开在驿站外面的断桥旁边。寂寞开无主:无主,没有主人,即无人过问。这句是说,冷冷清清,无人过问。
B. 无意苦争春:苦,竭力。无意,没有心思,不愿。这句是说,梅花不愿意竭力争夺春光。一任群芳妒:一任,完全听任。这句是说,百花要嫉妒,那就由它们去嫉妒吧。
C. 零落成泥碾作尘:零落,凋零落地。这句是说,梅花飘零凋落,被碾成泥尘。只有香如故:只有梅花的香气和故乡的梅花香气一样。
D. 犹有花枝俏:俏,秀丽、挺拔。这句是说,还有梅花在傲寒盛开,挺拔秀丽。待到山花烂漫时:烂漫,光彩夺目的样子。这句是说,等到春到人间,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时候。
13.比较两首词的相同点,不当的一项是()
A.题材相同 B.形式一样 C.都是赞美梅花不争春
D.都是托物咏怀
14.对两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陆游的词前四句写梅花的处境和遭遇,后四句写梅花的态度和节操。词里的梅花可以说是作者的化身,表现了作者遭受风吹雨打,无可奈何而又孤芳自赏的情绪。
B. 毛泽东的词从梅花在冰雪里的“俏”写到在花丛中的“笑”,可见梅花是胜利者,词中洋溢着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 陆游是在极力主张北伐中原,收回国土而遭到投降派排挤打击之后托物咏怀的,词中“只有香如故”并非孤芳自赏,而是表现他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
D.“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主席笔下的梅花,虽然所处环境恶劣,但梅花开放 在悬崖峭壁之上,表现了梅花傲寒斗雪的坚强性格。
15.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沁园春•雪 毛泽东 1936年2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与“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分别是《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的结句,它们在思想内容上有什么相通之处?
检测一参考答案
1.B(A“风华正茂”形容青春焕发,才华横溢,不能形容幼儿园的小孩;C“峥嵘岁月”指不平凡的日子,褒义词;D“风云人物”指在社会上有影响力的人物,在此大词小用。)
2.D(“新诗”虽然不像近体诗那样恪守格律,但也并不是不讲究格律与押韵而完全自由化。“新诗”也同样要有音韵美,要有节奏感。)3.D(A句式杂糅,“使”不妥;B“十天的报纸”有歧义;C语序不当,“两千多年前”应该放在“文物”前面。)4.略 5.虚 实 6.嗅觉 触觉
检测二参考答案
7、(1)D(2)D 8.B(两个“装饰”均为动词,分别表达“照进”和“进入”的意思。此外,“别人”为“楼上的人”太实,与全诗意境不谐。)
9.D(A项注意诗句的跳跃性,“将变为可爱”不指现实的“欺骗”;B项“那逝去的”不指过去,而是现实;C项表达的是坚定的信念。)
10.D(没有拟人的手法。)
检测三参考答案
11.D(诗中说“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收藏。”所以“靠大家努力”在诗中未提,诗歌想告诉我们的是:希望与永恒要靠自己努力才能实现。)
12.C(“只有香如故”是说梅花那“别有韵”的香味,永远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并非是“和故乡的香气一样”。)
13.C(陆游诗中“争春”是暗喻人事,表现自己的孤高性格——不争宠邀媚。)14.C(是借梅来突出其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5.必修一第一章走进细胞高考题 篇五
一、选择题
2012年题组
1.(2012·江苏历史·16)《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
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之《四月提纲》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再现与材料解读能力。结合《四月提纲》的内容和材料“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可知“国家政权问题”就是要从临时政府手中夺取政权,建立新政权,列宁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答案】B
2.(2012·海南卷历史·20)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年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
A.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B.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
C.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D.推动民主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
【解析】题干反映的临时政府对内对外的软弱无力,使其陷入困境,B项正确;A项在二月革命时就已产生;未进行十月革命,C项与题干无关;D项应是四月提纲的提出,排除D项。
【答案】B
3.(2012·上海历史·21)十月革命期间,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及时解决了俄国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其措施是()
A.宣布推翻资产阶级掌权的临时政府
B.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C.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D.选举产生列宁为主席的人民委员会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的(巩固政权)
【解析】结合十月革命的背景可知当时俄国广大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是获得“和平”与“面包”,《和平法令》宣布俄国退出一战,为赢得和平提供了条件,《土地法令》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满足了农民生存的需要。
【答案】B
4.(2012·全国大纲文综历史·21)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
A.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C.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D.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之《四月提纲》
【解析】考查十月革命的进程。二月革命后,当时的苏维埃领导人支持临时政府,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权力。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临时政府却不顾人民死活,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列宁在“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他还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答案】A
2011年题组
1.(2011·北京文综·22)国际工人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下列文献按时间先后排列准确的是()
①《共产党宣言》②《资本论》③ 《四月提纲》④《人民宪章》
A.③①②④B.①②④③C.①②③④D.④①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①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②1867年③列宁发表于1917年④制定与1837年。
【答案】D
2010年题组(无)
2009年题组
1.(2009·福建文综·21)1917年11月8日,中国驻俄记者刘镜人致电北京政府外交部:“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委员会下令,凡政府命令未经该会核准,不得施行。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电文中的“广义派”、“政府”分别指()
A.俄国共产党沙皇政府
B.俄国共产党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布尔什维克党沙皇政府
D.布尔什维克党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解析】材料显然反映的是俄国十月革命,故容易判断“广义派”、“政府”分别指布尔什维克党、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答案】D
2.(2009·浙江文综·21)下列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作的作品《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
B.《共产党宣言》用剩余价值学说,论证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
C.十月革命的胜利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洛夫王朝,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D.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
【解析】A项第一个作品是《神圣家庭》,而B项用剩余价值学说来论证问题是错误的,C项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洛夫王朝是二月革命。
【答案】D
2008年题组
1.(2008·广东文基·34)十月革命的首创性体现为()
A.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
C.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暴力革命理论
D.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
【解析】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十月革命前俄国不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故A、B、C都不正确。十月革命是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D
2.(2008·海南单科·22)下列各项中,对苏俄时期苏维埃性质的准确表述是()
A.相当于议会的立法机构
B.行使国家权力的行政机构
C.工人士兵等阶层的协商机构
D.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机构
【解析】苏俄时期苏维埃政权一方面是立法机构,因为她颁布了一些列法律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行政机构,因此说其性质是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机构。
【答案】D
3.(2008·北京文综·2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中出现过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标志这一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A.二月革命的发生
B.《四月提纲》的提出
C.七月事件的发生
D.十月革命的胜利
【解析】本题属于简单题,旨在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根据教材可知,结束俄国十月革命前两个政权并存特殊局面的标志性事件是七月流血事件的发生。
【答案】C
2007年题组
1.(2007·海南单科·20)1952年我国邮电部发行纪念十月革命的邮票,名称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全套4枚。其中第—枚图案为毛泽东访苏期间和斯大林在一起;第二枚图案为列宁在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讲话。此套邮票成为我国第一套错体票,其错误在于()
A.邮票的名称
B.周年纪念的时间
C.第一枚的图案
D.第二枚的图案
【解析】A 苏联成立于1922年,而非1917年。所以名称上应为“俄国十月革命胜利35周年纪念”
较准确。
【答案】C
2.(2007·宁夏文综·33)一部影片有一组镜头:夜色中,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首都的一座宫邸,从停在不远处河面上的战舰传来隆隆炮声;人流很快冲垮了守卫部队设立的防线,宫邸沉重的大门在起义者的呼喊中缓缓打开。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1640年英国的伦敦
B.1871年法国的巴黎
C.1917年俄国的彼得堡
D.1949年中国的南京
【解析】从首都、宫邸和不远处河面上战舰的炮声等信息综合判断,该起义是俄国十月革命中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答案】C
3.(2007·上海历史·25)20世纪初期,中国曾“以俄为师”。这里的“俄”通常是指()①沙俄②苏俄③苏联④独联体⑤俄罗斯
A.①②B.②⑤C.②③D.③④
【解析】20世纪初中国向西方学习始于十月革命之后,当时叫“苏俄”,后来又成立了“苏联”。
【答案】C
4.(2007·上海历史·31)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经验时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这一“不同的办法”是()
A.进行全面的改革B.实行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D.建立苏维埃政权
【解析】西欧和北美其他国家是采用了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权来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文明,俄国是选择来由无产阶级发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苏维埃政权的方式来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文明。
【必修一第一章走进细胞高考题】推荐阅读:
必修一第3章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07-19
高考一轮复习走进细胞07-12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讲义07-15
高中化学 1.1 走进化学科学教学设计 鲁科版必修08-30
高一必修一第二单元09-09
必修一第二单元课文翻译10-18
07.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小结08-29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七课教案08-07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点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