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课件段

2024-08-26

多媒体教学课件段(通用8篇)

1.多媒体教学课件段 篇一

阅渎教学,落实学段目标,体现学段教学的特点

阅渎教学,落实学段目标,体现学段教学的特点

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丽阳乡中心学校 黎吉件

一次我镇举行青年教师“六个一” 比赛活动,我就是选手之一,当时我选的课题是《圆明园的毁灭》。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儿童认知水平,我做了“精心”的设计。预设是美好的,我满怀信心地走进课堂。然而,一篇课文教完了没有多少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没有多少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词语,更没有多少学生能够体会出作者的写法、遣词造句、表情达意。我失落地退出舞台,我的课与预想的效果甚远。这令我始料未及。我困惑,为何阅读教学“费时、低效”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观?我对这个问题不得不反思。

难道对教材把握不透?不对呀!在上这篇课文之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深入钻研教材,通篇课文我朗读了几十遍直至背诵下来,甚至连一个标点符号都没放过;接着查阅了大量关于圆明园的资料,包括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圆明园的历代图片、圆明园的建筑风格等;然后确定了教学的重难点以及突破的方法等。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难道教学方法不恰当?为了上好课什么引情导读、课件演示等许多特级教师的一些手段我都用上了,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我百思不得其解。

现今我在做“文本细读”课题时,认真的学习了新课标,进行了比读(原版与修订版),让我豁然开朗:

中年级阅读教学可定五项:

1.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

3.培养理解词语的能力;

4.培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能力;

5.突出段落训练。

高年级阅读教学具体指标是:

1.学会预习课文,养成预习习惯;

2.领悟文本的表达方式;

3.初步掌握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

4.学会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5.学习浏览,拓展阅读。

原来阅读教学目标没有把握: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的学段目标落实不到位。

细细想想,是啊,目前小学阅读教学模式大同小异,不就是激情导入,让学生初读课文,解决生字,然后再读课文,重点往往放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感悟上。语文教学千篇 一律,忽略了各个学段的的特点,没有落实各学段的目标,从而导致阅读教学的费时、低效。我这节课也莫非如此?

五年级属于高年级(第三学段)学段,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的重点定位在“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落实 篇章训练”上。那么在本课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学段目标,体现学段教学的特点呢?

1.找准阅读教学的逻辑起点,设置准确的教学目标

上课伊始,我让学生读笑话――《圆明园不是我烧的》,引情则导致毁情。其二,圆明园的毁灭与昔日的辉煌学生完全能够自读自悟,我硬是通过课件“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了一个来回。其三,学生早已明白的东西(内心有想法),我没完没了分析,真正需要教师点拨引导地方,我一笔带过。(如:为什么说这一园林是艺术的瑰宝,是建筑艺术的精华?教师应该抓住这句话,通过引读、品读、赛读等形式进行品读感悟,然后通过师生对话交流,把圆明园的“辉煌”牢牢地记在脑海中。)

那么本阶段本课的阅读教学的逻辑起点在哪里?我认为,本课的教学还是应该从检查、交流学生自学结果开始,从检查中了解学生学会了什么,还有那些困惑,并根据学生需要的解决的疑难问题,设置准确的教学目标。在解决问题时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新的阅读方法。这样做正是不同学段(三四与五六年级)阅读教学区别之处。

2.把它落实在教学中的实处,还要探寻适合本学段的特点的教学策略

(1)抓预习,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要培养他们的独立阅读的.能力,必须扎扎实实抓好预习工作。我班的学生是我一手带出来的,知根知底,他们的语文能力有一定的“厚度”,同时对新课文也有预习的意识。因此,课前我要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解决生字,把课文读通读顺;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提出有疑难的问题。但是,从课堂的进行情况来总结,学生预习不太理想,如:第一段的“不可估量”的“量”读成了“重量”的“量”。为了避免预习流于形式,以后在新课进行前,我一定要组织学生互相检查。

(2)紧扣中心,板块推进。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主要内容分来那个大板块,一是描绘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二是圆明园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课题是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却为花三个自然段详写它昔日的辉煌?这是本文的构思巧妙之处。紧扣本文中心“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分两大板块细读文本。首先让学生带着疑问“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说是不可估量的损失?”然后通过学生自读自悟感受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激发美感。正因为圆明园它是那么的“美”,所以它的“毁”就是一个巨大的悲剧!学生们的愤怒与惋惜之情自然地溢于言表,“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是学生从内心深处流露出来的感受。这样做从而突破课文的重难点,又进一步领悟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的写法。

(3)创设情景,换位思考交流。

在学习第5自然段时,通过抓重点词句“侵入、闯进”“凡是能拿走……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进行品味,感受侵略者的野蛮、贪婪。然后创设情境,采取不同的角色对话交流“假如你是当时的皇帝,你会怎么做?”“假如你是王公大臣或是士兵,或是京城的老百姓”等,你又会怎么做?“现在面对耻辱的历史,我们又应该怎样做?”阅读是个性的载体,学生的思维充分地被调动起来,情不可抑,学生就敢想敢说。同时也解决了高年级的学生不爱发言的表面现象。

(4)多媒体从旁辅助,实现拓展阅读。

这是一篇进行爱国教育的好教材。昔日壮观的圆明园已成为历史,当今的学生对圆明园情景再现仅仅靠语言文字的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学中借助媒体手段,再次播放毁灭的影片,激发起学生对侵略者滔天罪行的仇恨,把这种心理转化为民族责任感。通过这些教学手段,使教学主题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使学切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从而教育学生多看有关“国耻”影片,阅读一些有关此类的书籍,查阅、收集侵略者的历史罪证,增加阅读量,开阔视野,把阅读落实在实处。

2.多媒体教学课件段 篇二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如果教师干巴巴地讲解,学生就没有兴趣,因此,教师如果注意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最佳情景,使学生积极参与,就能吸引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而多媒体教学技术走进课堂,它以鲜艳的色彩、优美的图案、动听的音乐和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直观形象地再现了客观事物,充分的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长期吸引学生注意力,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采用情境的引入,让学生一起走进商店,并伴以节奏轻快的音乐,很快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在音乐结束时,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小朋友,我们买东西需要什么?”学生很快回答:“钱”。这时,屏幕上出现“人民币(钱)”。通过多媒体展现的模拟情景,让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二、寓教于乐,提高学习效率

心理学实验表明,感知越具体,表象就越清晰、深刻,越有利于促进儿童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有利于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从而建立数学概念、培养数学能力。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应用题”时,首先在屏幕上出现春天的景色,池塘边的柳树上3只小鸟唧唧喳喳地叫着,“春天的景色多美,大地披上了绿装,柳树发芽了,大家还看到了什么?”接着利用动画效果,鸟叫声由远及近,又有2只鸟飞来,落到这棵树上。“大家又发现了什么?”“谁能用三句话表示出刚才的情景?”在这样一种轻松愉悦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无意注意,几十双眼睛紧盯屏幕,在一种快乐的氛围中有声有色地回答着每一个问题。从而对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答方法有深刻的认识,使枯燥的、抽象的应用题和孩子们鲜活生动的动画片结合起来,学生在快乐中完成学习活动。

三、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采用多媒体动态图像演示,借助其丰富的多媒体不仅能把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而且其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如二年级建立除法概念,区分等分、包含时,学生理解十分困难。教师抓住其本质特征,透过易混之处,用多媒体区分比较,使学生亲自感知,概念掌握是十分清楚的。讲课时首先设计了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请同学们观察:教师先出示12个桃子和3个盘子,接着问:老师要把这12个桃子放到3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的同样多,怎样放?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用课件演示:现在每一个盘子里放一个桃子,同样的方法一直把12个桃子放完,然后让学生观察每个盘子放几个桃子。并让学生把刚才分桃子的过程说一说。突出按份数分一次拿3个,每盘分一个,保证每盘分得一样多,即等分。而以上方法学生清楚地看到不同的分的过程,突出了同一算式的两种意义。只有通过分摆演示才能突破这个难点。这样,演示数学,信息传递快,而且紧扣教学重点,难点处也会迎刃而解。

四、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如果教师能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激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创设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研究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会孕育而生。例如,在教学“填未知加数”一课时,先用电脑出示一段小动画,配乐播放:卡通的数字7和3在一起玩,组成了算式“7+3=10”,3有事情跑掉了,出现了算式“7+()=10”“7+()=10”,学生的创新潜意识被一下调动起来了。接着出示6面小旗,后面划一横线,问题:再画几面就是7面了?算式“6+()=7”,学生一下就领会了:再画上1面就可以了。电脑出示第7面小旗,学生自然地在括号里填上了1。学生掌握得轻松自然,知识变得生动直观。接下来,解决新课开始时的问题,学生的求知劲头更足了。电脑出示“木板上挂水壶图”,已经挂上了7个,其他都空着,让学生自己来列式,结果出现了三种答案:7+(1)+(1)+(1)=10,7+(1)+(2)=10,7+(3)=10。当问学生认为那种对时,却各有拥护者。教师没有对这些做法作出反应,而是又出示了一道题:盒子里放小球,要放9个,已经放了2个,2+()=9。学生自然地把没有放进去的全数了数是7个填在了括号里。利用多媒体制造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知识不知不觉也被掌握了,创造意识在不知不觉中也得到了培养。

五、巩固练习,促进思维发展

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消化新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3.多媒体教学课件段 篇三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如果教师干巴巴地讲解,学生就没有兴趣。因此,教师如果注意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最佳情景,使学生积极参与,吸引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而多媒体教学技术走进课堂,它以鲜艳的色彩、优美的图案、动听的音乐和喜闻乐见的动画直观形象地再现了客观事物,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长时间吸引学生注意力,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例如:我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从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入手,在屏幕上显现美丽的大森林,然后出现可爱的卡通形象——喜洋洋和灰太狼,它们手举数,比大小。学生被生动的形象和新奇的情节深深吸引,兴趣盎然的进入学习情境,为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奠定了基础。

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使数学课堂生活化

生活化是新课标的一个显著特征,从新教材的编排上,我们也不难看出非常明显的生活化色彩。正可谓: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助于更好地揭示事物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再现生活情景,为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提供了可靠的感性依托,有利于各种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学一年级应用题时,首先在屏幕上出现春天的景色,池塘边的柳树上3只小鸟唧唧喳喳地叫着,“春天的景色多美呀,大地披上了绿装,柳树发新芽了,大家还看到了什么?”接着利用动画效果,鸟叫声由远及近,又有2只鸟飞来,落到这棵树上。“大家又发现了什么?谁能用三句话表示出刚才的情景?”在這样一种轻松愉悦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无意注意,几十双眼睛紧盯屏幕,在一种快乐的氛围中有声有色的回答着每一个问题。从而对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答方法有深刻的认识,使枯燥的和抽象的数据鲜活生动,学生在快乐中完成学习活动。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又培养了思考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三、及时反馈强化学习效果

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效的练习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对方法的掌握,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能力;反馈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反馈的及时性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极大影响。特别是练习过程中,反馈的及时性决定练习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某一结论的正确与否反馈越及时,学习者对于这一问题的记忆越深刻。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在及时反馈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个学生,很难对每个学生的问题作出及时的反馈。而多媒体教学可以采用一人一机,人机对话的形式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学习的效果。

例如:“7+8=□”学生如果输入错误答案,计算机就会及时做出判断,并给出相应提示,再次显示进位加法基本方法,使学生对自己的错误和正确的计算都能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再有一种形式,计算机可以在错误提示后,随即出同类型题目,学生反复练习,直至完全正确。这样的练习反馈对于计算方法、计算能力、概念理解程度、规律运用等的检验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时判断、选择、连线等多种形式也对保持、促进学生兴趣起到积极作用。

四、实现课堂练习的多样化

我们都知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养以及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都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新课标也明确提出:“学生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所以,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课堂教学,练习主要小黑板,学生抄写在作业本上完成为主,形式比较单一。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让学生轻松巩固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教师及时提供学生评价和反馈信息的方法与途径。例如,在进行练习巩固时,利用多媒体教学,事先教师制件了多样的练习,灵活选择题型进行练习,选择、判断题、操作题、计算题一应俱全,及时反馈学生的答题情况。全班同学一起校对时,更能将学生的想法直观地显示出来。由于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省去了板书和擦试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

五、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指导下,把头脑中已有的消息重新加工,产生具有进步的新设想、新方法。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想像具有特殊的作用。例如,实践课时有这样一道题:“把一个西瓜切三刀分成八块,该怎么切?”开始,有学生说,会切。而经过思考,才知有难度。于是他们就开始思考、讨论,这说明低年级学生空间想象力较差。这时候,如老师凭空讲解,效果不好,但用课件,学生一目了然,积聚在头脑中的疑团顿时解开了。然后让学生实际操作:将准备好的苹果切三刀分成八块,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而且给了他们充分发挥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它能使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数学知识趣味化,深奥的理论形象化,学习的过程生活化。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为了都能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恰当选择和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既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果,达到了使每个学生都能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倡导学生自主式学习、探索式学习的教学目的。

4.低段写字教学有感 篇四

在过去的教学的日子里,深深感受到我们今天的孩子,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到大学毕业,能写好中国特有的方块字的太少了。道听途说这样一件事情:“说的是我们一位大学本科毕业生,毕业后分配到一所中学上高中,第一堂课就让学生哄了堂。事后,学校了解原因却很简单,就是因为这位老师的板书简直是不看入眼。”虽然故事的真实性不一定准确,但是也应该值得我们思考,写不好字在生活中也会给我们带来许多难堪。最近几年,电脑的普及,给人们的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却也使写字的“必要性”越来越小,很多人的书写退化了不少。越来越多的书写让人难以辩认。不可想像,如果有一天,我国的大街小巷,触目皆为呆板的印刷体汉字,那将是多么单调和乏味!

研读《语文课程标准》(2011),我发现新出台的课标并没有降低对写字的要求,从课程标准中,我们了解到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国家教育部总督柳斌也认为:不要小看了写字这一基本训练,它关系到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认真写字中养成的一丝不苟的习惯,将使“终身学习”获益匪浅。因此在写字教学中我们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加强教育,积极引导和训练,使每个学生都能把字写得既规范,又美观。

小学阶段必须重视写字教学,特别是对于低段学生,这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基础工程。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对于低年级的写字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一、教师示范,榜样激励。

课堂上教师板书的一手好字,是对学生最大的激励,教师在黑板上写字,下面那些孩子们会说:啊,真漂亮!学生们会不由自主地模仿教师的字。为了让学生看清每一个字的写法,教师可以稍微减慢书写速度,字的板书位置可以在黑板略高位置,以防止教师身体挡住所写的字为最佳。同时,让小朋友书空,跟着教师节奏认真模仿写字技巧。小朋友练完字后,教师及时跟进评价,写字评价从形式来看,可组内互助评价、自我对照评价、教师点评评价,;从内容是来看,有评价书写态度、评价书写笔画等多方面。教师利用多种评价,每日评,每周评,月月评,那些表现好的孩子就成为班级写字“明星”,他们成为现实中的榜样。孩子们有了成功的体验,可以以点带面,有利于在班级形成热爱写字的氛围,长此以往,效果必显。

二、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写字教学比较枯燥、乏味,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指导学生练字,如果只是一味地向学生讲解偏旁部首、结构造型,只是机械重复点、画、钩、挑等写字技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乏味。因此,在写字教学中,我们特别注重学生写字兴趣的激发。比如,我有时说说汉字演变,偶尔讲几个和写字有关的小故事,提提身边和写字有关的笑话,学生感觉新奇有兴致了,写字兴趣就自然有了,写字效果也就不断增强。

三、严格要求,培养习惯。

5.低段词语教学论文 篇五

————浅谈小学语文低段词语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

有人说“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诗人郑敏也说“每个汉字都像一张充满感情向人们诉说着生活的脸。”面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生活认知简单的低段学生,怎样引导他们在阅读中利用好这些“知冷暖”的字词,走进文本的感性世界里,多角度地触摸,获得多元阅读体验,就成了我们在日常阅读教学中的重点。在低段阅读教学中我巧妙地渗透了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

一、利用“思维组块”,积累词语;

二、直观感受,体会词义;

三、比较感悟,感受语蕴;

四、词不离句,体验感悟;

五、设置情境,想象画面。加强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完善情感的体验,积累语言以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低段

阅读教学

渗透

词语理解

有人说“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诗人郑敏也说“每个汉字都像一张充满感情向人们诉说着生活的脸。”是啊,汉字是有情有义的。但是面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生活认知简单的低段学生,怎样引导他们在阅读中利用好这些“知冷暖”的字词,走进文本的感性世界里,多角度地触摸,获得多元阅读体验,就成了我们在日常阅读教学中的重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修订稿)在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 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这些表述,给了笔者实施低段阅读词语教学一些启示。

一、利用“思维组块”,积累词语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语言,一定要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中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中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在文本解读时,教师要敏锐地发

现课文生字、词语、词组之间的规律,对词语进行组块教学,使学生借助各种“思维组块”,形成系统的、有内在整合力的认知结构,同时充分激发童真童趣。

如教学人教版第一册《荷叶圆圆》时,老师出示组成块的词语串:

眼睛

翅膀

亮晶晶的眼睛

透明的翅膀

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展开透明的翅膀

水花

很美很美的水花

捧起很美很美的水花

如果能把组块的词语群,放入精彩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看得到,听得到,感受得到,饶有兴趣地和生字、词语见面,词语教学的有效性就不言而喻。教师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恰当利用多媒体等手段,积极创设生动有趣、目标明确、富有感染力的有效情境。因为在语言环境中学到的字词是鲜活的,带着感情去记忆的东西是牢固的,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直观感受,体会词义

低年段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较弱,借助多媒体进行直观而生动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发挥想象,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人教版小学语文第3册)一课理解“炸开”这个词语时,我制作了教学课件,画面中的豌豆在太阳的暴晒下瞬间炸开,蹦得很远。学生观看了生动有趣的画面,有的说,我看到豌豆都被炸得飞远了;有的说我看到豌豆被炸开了,飞出去的速度很快;还有的说,我放鞭炮的时候,鞭炮就是这样“嘭”的一声炸开的。学生的精彩回答已经证明,他们理解了“炸开”的意思。这时候,我再进行引导,告诉学生豌豆就是用这样迅速飞跃的方式传播的。小朋

友在朗读的时候也要把它们 “瞬间炸开,飞快传播的样子”准确地读出来。学生读课文的感情立刻显得饱满了很多。教学这一课的“纷纷出发”这个词语时,我也采用了这样的方法,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还能启发他们联系同学们走出教室做早操的场景进行说话,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基于低年级孩子形象性思维占优势的特点,给他们直观的形象,给他们有趣的引导,他们的想象才有基础,他们的理解才有抓手,他们的表达才有源头。正是老师准确地抓住了孩子形象思维的特点,运用了有趣的教学方法,才让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更加准确生动。

三、比较感悟,感受语蕴

《语文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加强积累的思想,在低年级提出“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而低年级最常用的就是同类词拓展积累。在《两只小狮子》(人教版二上)一课中有很多的ABB式的词语,我是这样组织学生学习的。我先出示“懒洋洋、慢吞吞”等词语,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在句子中去掉这两个词语或者换成“懒惰和缓慢”,和原文对比朗读感觉有什么不同。学生从对比朗读中感觉到这两个词语的运用,把懒狮子的懒惰的样子写得很形象,很生动。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表演读得声情并茂。继而引导他们在平时的阅读中积累这类的词语,他们的兴趣和积累词语的目的性也更加明确了。

由此可见,低段的词语教学,除了要指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丰富性,还要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给文章带来的生动,由此拓展到其他的同类型词语,学会积累和运用,从而提高词语教学的实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

四、词不离句,体验感悟

在不同的语境中词语所表现的情感是不尽相同的,学生受年龄和经验的限制

很难感受到这一点,怎么办?窦桂梅老师的《丑小鸭》这一课给出了答案。

师:细心的你在这三个片断中一定会听出来,鸭子欺负它都有一个动作“啄”,课文这里也有“啄”,哪个“啄”让你感受更深刻?(生答略)师:鸭妈妈的“啄”和别的鸭子的“啄”一样吗?怎么不同?读原文,你体会出了什么? 生:这里的“啄”表现了鸭妈妈对丑小鸭的疼爱。师:是怎样的“啄”? 生:是疼爱的“啄”,是轻轻地“啄”。

师:好啊,把你的感受放到课文中去读读这段话。(生温柔地读课文)师:鸭子欺负小鸭的“啄”是怎样的“啄”? 生:是狠狠地“啄”。生:是讨厌地“啄”。生:是无情地“啄”。

师:把你的感觉再送到文章中去读,你会发现你读得和以前不一样了。(生有感情地读)师:看似同一个词,是简单重复,但是内涵却是丰富的,这就是语言的内涵。窦老师让学生把动词“啄”字置于具体的情节之中,引领孩子们返回文本细细品味,从简单重复中发现丰富内涵,从而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出童话的味道来。这样的训练和引导在第二课时后半部分还有一次精彩的演绎,窦老师引导学生分辨两处“藏”有何不同,“小鸭在天鹅的世界里为什么还要藏呢,它究竟藏的是什么”,独具匠心的设计让学生学会了品词析句,学会了从简单中看出深刻。

五、设置情境,想象画面

在词语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想象来读词语,让词语和学生们的精神世界联系

起来。这样,词语才不会被忘记,才容易被提取,被运用。在《两只鸟蛋》一课中“焦急不安”是重点词语,孩子们要真正从内心去体会鸟妈妈的焦急不安是比较难的。一位老师是这样处理的:让孩子们想象鸟妈妈回家不见了它的宝贝——两只鸟蛋,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有孩子说:鸟妈妈会扇着翅膀到处寻找自己的宝贝,它会边飞边喊自己宝贝的名字;有孩子说:鸟妈妈会用向自己周围的邻居打听自己孩子的下落,没有消息时鸟妈妈是多么的焦急难过啊;还有孩子说:鸟妈妈会一边飞一边伤心地喊:“孩子!孩子!我的孩子!你在哪里?谁抱走了我的孩子,快还给我!”一句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让孩子们感受到了鸟妈妈的“焦急不安”,连老师也不禁皱起眉头替鸟妈妈焦急起来。孩子们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到什么叫做焦急不安。孩子们在课堂上尽情地想,入境地读,既读出了词语的内涵又读出了自己的情感。这时候,从他们口中读出的词语不再是一个个冰冷的文字,而是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了。

阅读,是智慧的碰撞,心灵的交流。阅读教学的使命就是让一个个干瘪枯燥的文字,变成一个个形象鲜活的生命符号,“润物细无声”地植入学生内心的深处,让其难以忘怀。词语中蕴藏着训练,词语中蕴藏着对话,词语中蕴藏着一个个故事,让我们用智慧把词语教学这一万物凋零的“冰寒地带”,变成一片“春花烂漫”的精神沃土,让一朵朵词语的小花在这里绚丽绽放,散发出淡淡的香气。

参考文献:

2011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6.教学是一段旅程 篇六

我们常说人生是一段旅程,其实教学也是一段旅程,是一段师生共同的知识之旅。在教学的每一个“旅途”中,不同的教学设计就可能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教学“风情”,不同的教学走向就可能让学生领略不同的教学“风景”。那么,如何才能给学生呈现最佳的教学“风貌”,让学生度过一个又一个心旷神怡,受益匪浅的“旅程”呢?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教学的“旅程”需要“趣味盎然”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这句话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心理学也研究表明,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和追求的心理倾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力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1、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其乐于去学

要开启思维和行为“盖头”,很大程度上在于一个人的好奇心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将其带入知识的海洋。如在学习《妈妈的账单》一课中,在要求学生对比“彼得”和“妈妈”的账单之前,我先把自己对比后的感受——“0>60”写在黑板上,这样就激起了学生探究课文的心理冲动,学生带着疑问去比较账单,从而体会母爱的无价,与文本产生共鸣。

2、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其争着去学

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心理,有很强的表现欲,都喜欢被表扬。教师应利用这一特点,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竞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愿望。课堂中引入比赛,游戏,辩论等学生喜欢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且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例如,教师用猜字谜的形式进行识字教学,其效果远远好于常规方法;分组学习,小组竞赛,既培养了学生合作协作精神,又造就了学生竞争意识,在互相帮助,你追我赶的学习中,学生轻松愉快、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学习就成了学生的快乐享受;辩论可以让学生尽展才智,锻炼口才,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

要,从而不断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3、尊重学生的童心,让其轻松地学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儿童,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坚持儿童立场,尊重他们的爱好,尊重他们的解读方式,这样才能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进而才能在教学时与孩子形成共鸣。因此在教学中,可适当设计一些唱一唱、玩一玩、演一演、画一画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悟。童话题材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演一演,如《陶罐和铁罐》;描绘景色的课文可以让学生画一画,如《秋天的图画》;有的课文还可以根据课文主题改编儿歌,让学生唱一唱,如在教学《秋天的雨》一课后,我让学生改编《小雨沙沙》这首儿歌,结果同学们创作的《秋雨沙沙》,歌词优美,朗朗上口,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更浓了。此外,爱玩是小孩的天性,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一些知识性、趣味性强的听、说、读、写的教学游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学到知识。

二、教学的“旅程”需要“赏心悦目”

一处美景,能让人流连忘返,而一堂“美”课,却能令人如沐春风,如饮甘泉,让人爱听,乐学,受到启发。那一堂课该“美”在哪里呢?

1、教学的内容美

知识本身潜在的美,是不会自发地起作用的。教师的任务就在于挖掘教材的“美”,而且得让这些“美”具有:

(1)“金”的价值

“金”的意象,不难让我们想到金光闪闪的高贵。这不由让我们联想到教学的价值问题。教学,不应该仅限于让学生学会知识、学会方法,而是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能让学生的思维和能力都得到发展,还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水”的包容

“水”的意象,不难让我们想到海的博大。这就不由让我们想到知识的领域问题。“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我们不能把语文简单地当成“语文+文字”,不能让语文教学只剩下一副知识的“骨架”。它应该赋予生活的气息、时代的烙印;它应该融入师生的情感,读者与作者的共鸣;它还应该“对外开放”、与各学科融会贯通。

(3)“山”的起伏

“山”的意象,不难让人想到山的连绵不断。这就不由让我们想到课堂的气氛问题。小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差,缺乏耐力,容易疲劳。所以适度地在教学内容中穿插一些有趣、新颖、生动的内容,使教学节奏有“一波三折”的“曲线美”。这样,学生在课堂中有静思、有争论、有笑声,学习效率自然就高了。

(4)“火”的热情

“火”的意象,不难让我们想到火热朝天的温暖。这就不由让我们想到教学的情景问题。教学情景应该像“冬天里的一把火”,能够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放学筝》一课中,可让学生回忆自己做风筝、放风筝的经历,联系实际生活展开教学情景,让学生的生活与作者在课文中所写的生活不断贴近,唤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在《秋天的雨》一课中,让学生观看有关秋天的图片、录像,借助媒体创设教学情景,学生就可以在感受形象中有愉悦的情感体验,进入乐学的氛围;《陶罐和铁罐》一课中,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在《月光曲》一课中,有位老师在上课时利用音乐效果渲染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艺术境界,感受它、欣赏它,在音乐中与文本对话,结果课堂气氛非常好。

2、教师的语言美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学生赖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桥梁,教师语言表达的生动、幽默、机智,无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有力因素,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求教师要有妙“嘴”生花的能力。

(1)让学生回答问题后“如沐春风”

学生在课堂上的问答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回答总会进行点评。点评看似小事一桩,无足轻重,好像就是说“对”或“错”,实则远不能如此简单。每位学生都渴望被肯定,如果教师的点评富有充分的肯定、积极的鼓励,会使不太自信的学生逐渐自信,克服自卑感与胆怯感;如果教师的点评有损学生自尊,例如一味地批评、指责、甚至呵斥,往往会刺伤学生自尊心,甚至导致他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也使整个课堂显得僵硬、呆板、冷酷,破坏全班的课堂气氛。

所以教师的评价应该在“细微之处显精神”,“滴水中现光彩”,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从而增强信心。

(2)在学生情感升华时“推波助澜”

有位教育家说过,世界上没有枯燥的知识,只有枯燥的讲授。在阅读教学中,形象的教学语言就是教学的催化剂。如我在《妈妈的账单》教学中,通过情感化的教学语言去触摸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分别三次朗读“妈妈”写给“彼得”的账单,从惭愧到感激,最后升华到对母爱的敬意。语言一次比一次煽情,表达一次比一次动情,富有层次的朗读训练对学生的情感宣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使得学生的内心世界从“风平浪静”到“阵阵涟漪”,直到“波浪滔天”。

(3)在学生思维“短路”时“化险为夷”

在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学生对提出的问题答不上来或答非所问,身陷“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及时,机智的引导,或将问题难度降低,或在其抛过来的“彩球”中,寻找突破点,有意识地给他们“铺砖设路”。这样,他们就能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发现。

3、板书的艺术美

板书是教师在备课时构思的艺术结晶,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好的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集成版”,它集课文作者的“文路”、教师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于一体,是教师的微型教案。我觉得好的板书应该要讲究以下几点:

(1)目的明确,科学性强

板书作为教学手段,就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不能只是简单地、盲目地在黑板上写写画画,而是根据教案中确定的目标,实施教学。因此,板书要服务于整个教学意图,而且板书中的每个字,每个符号,甚至每条辅助线都必须科学 准确,不得有任何差错。

(2)重点突出,主题鲜明

教师的板书也如写文章一样,要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让人一目了然,使学生通过板书就能纵观全文,了解教学全貌。

(3)力求新颖,充满趣味

语文的板书设计是一门艺术,如果教学板书千篇一律,久而久之,学生难免产生枯燥、呆板之感。因此,形式新颖,趣味性强的板书,就像是

一幅美丽的图画,能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又好像是一支美妙的乐曲,能震憾学生的心灵,从而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增强思维的积极性和持续性。

(4)富留余地,自主探究

教师的板书要富有启发性,要有画龙点晴之妙,达到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而有所得。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板书的空白艺术,遵循创作中“虚实相生”的规律,使教学跌宕多姿,妙趣横生,显现出和谐的美感,使学生在协调有趣的教学中启发思维,最终与教师一起将板书填充完整。

当然,教学中还会有许多美,这就需要教师设法让教材、教学成为一个“万花筒”,让学生在其中寻找美,感受美,从而再造美。实现“美不胜收”灿烂景象。

三、教学的“旅程”需要“设疑解难”

1、设疑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要让学生有“思绪万千”的可能,“喜闻乐答”的结果,就必须有善于发问的技巧。发问时,不要只问对或错的封闭性问题,最好依据孩子的能力,问一些没有唯一答案的开放性问题。教育专家总结出发问技巧的“十字决”是:假、例、比、替、除、可、替、组、六、类。

“假”:就是以“假如„„”的方式和孩子玩问答游戏,例如在教《乌鸦喝水》后,可以问学生“假如你是乌鸦,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喝到水呢?”让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假设中得到发展。

“例”:就是让学生多举例。如在教《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前,让学生举例说说平时老师是怎么工作,怎么爱他们的,通过举例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小朋友对教师辛勤工作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比”:比较东西和东西间的异同。例如:在教《妈妈的帐单》一课中,让学生思考“彼得”的账单和“妈妈”的账单有何异同,学生经过比较、讨论,从而感受母爱的无私、无价。

“替”:让孩子多想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的。如在教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让学生思考“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倍”可以用哪个字替代,并说出理由。这样,学生在换词的过程中就能更深刻地体会诗人的感情。

“除”:就是“除了„„还有什么”,用这种方式启发学生求异思维。

“可”:可能会怎么样?如在《赵州桥》一课中,在了解赵州桥设计有何特点的时候,可追问:“如果没有这四个桥洞,可能会怎样?”这样一来,学生既体会到了桥设计的巧妙又了解了桥的坚固。

“想”:就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组”:把不同的东西组合在一起会如何。

“六”:就是“六何”检讨策略,即为何、何人、何时、何事、何处、如何。

“类”:是多和孩子推类各种可能。

2、解难

有了“疑问”,就得“排难除阻”。如何才能让“问”有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去解答时注意以下两点:

(1)“横看成岭侧成峰”

一树之叶,并无两片相同,但我们却不觉得唐突,反而显得非常和美。所以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珍视学生的个性思维和独特体验,成就“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景象。

(2)“众人拾火焰高”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教学也需要“热心肠”。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合作、相互碰撞的机会,让学生产生思想的“共鸣”或思想的“争鸣”,才能收获“满园春色关不住”的喜人景象。

总之,教学应该是一段充满新奇、精彩的旅程,只有让这一次次的“旅行”有惊奇、有惊险、有惊叹、有惊喜,学生才会愿意在知识的这片“沃土”上,“风风火火闯九州”!

7.低学段习作教学初探 篇七

一、让孩子有兴趣习作

兴趣是推动儿童参与写作的内在动力。要培养孩子对写作的兴趣, 就要尽可能地为他创造写东西的机会。童话、游戏、活动是走进儿童言语世界最温和的方式, 也是打开儿童心扉极其重要的“钥匙”。在孩子学习习作前, 教师可以利用讲童话、编童话、改童话结局等形式, 激起他们说的兴趣, 让他们畅所欲言。在编、改的过程中, 他们会在大脑中迅速搜索优美的词语和片段并把它们转换成自己的语言。孩子们都喜欢游戏, 可让游戏走进课堂, 为他们营造轻松的氛围, 这样他们在欢乐的海洋中, 表达的冲动和灵感一触即发。游戏还能有效刺激他们的感官去看、去听、去想, 调动他们的情感体验, 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产生表达的欲望。另外, 游戏本身为孩子们提供了充足的材料, 让他们随心所欲地进行记录, 其实写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欢乐回忆的过程。活动更是可以让他们的习作动机悄然产生。但要确保这样做是为了玩, 在这个阶段, 教师的任务就是鼓励学生, 让他们认识习作是融在童话、游戏和活动中的一件很快乐的事。

二、让孩子选择习作形式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喜好, 他们对不同的内容和素材产生兴趣, 为此,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点, 为不同学生量身定做习作的内容。教师可在课前备好多种形式的习作题材, 供学生自由选择, 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 让他们用笔墨描绘丰富的内心世界, 用稚嫩的笔触展现自我。如:给几幅精美插图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父母, 说说自己的老师, 用文字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表达出来;也可以给几个童话的开头让他们续写, 还可以提供可以操作的手工让孩子们在作品完成后写下自己的心情。总之, 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不受体裁和内容的限制, 让他们尽情发挥, 自由舒展内心所思所想, 同时教师在讲评时针对不同学生选择的内容, 有针对性、有区分地进行评价, 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自己表达所带来的快乐, 这样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习作, 体会到写作带来的乐趣。

三、让孩子对习作充满热情

作文课上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激发孩子的写作热情, 怎样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开展习作呢? 这是从事习作教学的老师一直探讨的问题。作文课上教师首先要激起学生抒发真情的冲动, 让学生内心深处涌起深厚的情感, 只有学生产生抒发内心情感的欲望, 才能写出文、理、情并茂的文章。教师在教学中常常看到那些充斥“伪情感”的文章:要么老气横秋、虚情假意;要么无病呻吟、空话连篇, 小学生天真烂漫的纯真和灵气全然无存, 字里行间找不出小学生应有的生气。针对这一习作教学中的诟病, 低年级欲望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改变这些不良的习惯, 让他们抒写真性情, 抒发真感受, 抛却陈词滥调。对此,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机会, 通过感人至深的故事, 或者是一些真情读物, 将学生置于情境之中, 从而使得他们内心的情感源泉如同活水, 喷涌而出, 这样, 他们才会有内心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感动读者, 才会真实可信。

四、让学生有话可说, 有情要抒

生活可谓学生写作的大舞台, 生活中有太多儿童关心的事物, 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观察得越多, 在自己头脑中形成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 也就越能发现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 在表达中思路也就会更开阔。学生作文需要的是一个自由畅想的空间, 一片能倾吐真情的净土。我们在学生习作教学中要注重训练学生养成对周围事物仔细观察的习惯, 同时对观察的事物进行深入思考, 从而让他们真正对周围的事物有所了解、有所认识, 再借助自己的语言文字将其准确地表达出来, 自然改变学生“无从下笔”、“无话可说”的现象。

1.让学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老舍说:“生活是最伟大的一部活语汇。”可见, 最鲜活、最生动的语言必然来自于生活, 来自于学生对生活的积累和思考。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低, 对周围事物还没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或者观察后也不积累和整理, 从而导致学生对获取的一些现象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鼓励和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 不断走向纵深, 主动发现和捕捉生活中那些有意义的趣闻轶事。同时, 让学生学会留意自己周围熟悉的人和事, 学会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将观察到的人和事通过自己的笔触鲜活生动地展示出来。此外, 平时除了可以通过对照课本中的插图, 引导学生说话外, 还可以组织一些活动, 比如参观、访问等, 让学生走进大自然, 接触大自然, 发现和感受大自然的美, 看一看, 听一听, 摸一摸, 发现万物的特征。

2.让孩子学会创新求异。教学中, 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 鼓励他们学会自主思考, 学会创新, 不墨守成规, 学会标新立异。在学生表达时, 教师切不可随意打断学生的思路, 对学生的想法横加干涉。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 他们可谓想象力丰富, 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 天真烂漫、无拘无束, 所以教师应多创造机会, 让学生尽情想象, 大胆想象, 而不应该过多地对学生想象的结果苛求, 对其是否合理, 是否符合实际给予人为的束缚, 只有学生真正思维, 想象更广阔、想象空间更自由, 那种别具一格、独领风骚的个性化作文才会形成。而那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故事开头、内容情节、结尾, 只能让人大倒胃口, 创新无从谈起。

8.多媒体教学课件段 篇八

关键词:班班通;兴趣;积极性;单位时效;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97-01

“班班通”进入课堂教学,强调的是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理论,而且更要通过各种形象化的教学媒体去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和思维的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发现、归纳、总结,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

一、低段数学课堂上应用“班班通”设备,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感兴趣,就会热心于接触、观察与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并专注于探索其奥秘。低段数学课堂上应用“班班通”设备,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电影、录像、录音等媒体,集声、光、形、色于一体。帮助教师恰当地创设教学情境,使教学形象化,让课堂活泼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把学生轻易地带进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氛围中,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也使教师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成为了可能。

例如:数学课堂中的练习和集体讲评部分,以前形式很单一,要么教师直接板书正确方法,要么就寥寥几句话。而我任教的一年级小朋友还不理解讲评跟自己有什么相关。有一次,在讲评连线题时,我试着用投影仪把学生的两种连线方法对比着展示,让学生当小老师,评价那种方法更好,学生们的眼睛齐刷刷的转向屏幕,既专注又激动,发言也变得空前的积极。

二、低段数学课堂上应用“班班通”设备,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为主,教学过程缺乏创新,师生互动及教学手法变化很少,导致学生厌学。 “班班通”设备一扫这些弊端,以多媒体手段切入课堂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运用各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由“观众”转变为学习的主人。数学课堂上应用“班班通”设备,更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回归。教师可以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信息集于一体,应用“班班通”设备,全面刺激人体多种感官,能使学生从多角度接收信息,获得极为丰富、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学生的求知欲强烈,学习兴趣就浓。但求知欲的产生需要新奇的刺激,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要有新鲜感才会有兴趣和动力。例如:我在教学“进位加法”时,我先在课件上把每种可能都制好。学生用自己的学具试加,摆好后,指名让学生上台把自己的方法在展示台上展示一遍,用大屏幕投影出来。这样既能让汇报的孩子有兴趣,又可以让下面的别的学生参与到实际的汇报中来,可以把整个汇报的过程看得清清楚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活动中来,没有人是旁观者。

三、低段数学课堂上应用“班班通”设备,可提高单位时效

“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是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更方便、更丰富地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能节约时间,增添趣味,让课堂教学有效性大大提高。

传统教学真的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老师一个劲儿地讲,可谓是口干舌燥;学生坐在那儿似懂非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真是“事倍功半”。 “班班通”则具有传播速度快、预设性能好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备课环节,将“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预设进课堂教学环节里面,并且设计活泼有趣的互动环节及难易适中的反馈活动,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容量大、快节奏、高密度的现代课堂教学,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西师版一年级上期的“连加连减”时,出示例题图并制成动画,很快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找到关键,轻易描述出题意。且学生会自己加入关联词。如果利用主题图制成动画,按先后出现,学生描述题意时就节约了许多时间,学会描述后,再利用静下来的完整主题图让学生试着说:“还可以怎么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灵活解题能力。

最后教师根据学生描述出示幻灯片:

1、树上有4只鸟,地上有3只鸟,天上又飞来了3只鸟,一共有几只鸟?

4+3+3 = 10(只)

2、地上有3只鸟,天上又飞来了3只鸟,树上有4只鸟,一共有几只鸟?

3+3+4 =10(只)

3、天上有3只鸟,树上有4只鸟,地上有3只鸟,一共有几只鸟?

3+4+3=10(只)

先让学生自己描述题意,再根据描述的题意列式,进行计算。教师适时用课件展示,这样利用电教媒体进行一题多练,即节省了时间,又丰富了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有效性也得到了提升。

四、低段数学课堂上应用“班班通”设备,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

新课改强调“以生为本”,要还课于生,要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在“班班通”多媒体辅助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借助文字、图片、动画等信息,根据老师的引导与课件提示,一步步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形成良好的探究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维、操作探究、互动交际等多方面的能力。对于一些难于理解的数学问题,“班班通”能将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将抽象的数学道理具体化,引导学生克服畏难的心理,自主展开积极的探究,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并在亲身参与探究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新知识。“班班通”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表格、统计图、三维动画等形式直观呈现数学过程,针对同一个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分析、解答方式,让全班学生始终积极关注与主动参与,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能力。课堂上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功能进行及时反馈,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反馈时重点给学生提供获取“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滋味”,使不同层次、类型的学生都感到满足,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从而保持旺盛的学习劲头主动学习。

上一篇:三峡大坝初一作文下一篇:消防安全管理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