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活动记录

2024-10-24

养成教育活动记录(共8篇)

1.养成教育活动记录 篇一

常疃小学行为习惯养成活动记录

时间:2010年9月23日

地点:常疃小学

参加人员:全体师生

活动过程:

校长训话:

社会、学校、家庭是儿童生存、学习、成长的环境。这个环境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者之间不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标准,教育目的都会影响学生的思想,从而影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这三者中,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有明显的教育目的,有明确的教育内容,有一大批受过专门的训练,懂得教育,懂得学生心理,知识丰富,有经验的教师,他们的教育目标明确,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家庭教育作为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及家庭血缘关系的影响,使家庭教育更具有亲和性与权威性,同时也具有先入性、基础性的特点;家庭教育与儿童的成长同步,使家庭教育带有持续性与稳定性的特点;另外,家庭教育以言传身教、情景影响为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的特点,在儿童的教育中起重要的作用。而社会则是通过新闻媒体、社会风尚、意识形态、人际交往等各种形式,对青少年的行为实施多渠道、多方面、多层次、多形式的影响,在儿童的成长过程起着全面的影响作用。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才可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构建平安和谐校园”养成训练体系分为礼仪常规、卫生常规、学习常规、纪律常规等四大系列,共有校园整洁、上课准备、穿戴整洁、路队整齐、读写姿势、课堂礼仪、上下楼梯等多个训练点。这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通过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方式进行展示宣传,利用国旗下讲话、班队活动等形式进行教育引导。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同时提高了学生素质。

2.养成教育活动记录 篇二

一、落实《规范》是知与行的统一性

日常《规范》表面看起来很简单, 实际上是包含人类传统优良品质的复杂的道德体系, 是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成果简化为具有明显行为的伦理纲要。“听腻了”, 正说明我们长期停留在口头说教阶段而忽视了行为的养成, 应当把“讲”的过程深化为对学生进行指导、训练的过程。《规范》是知与行的统一。“知”是简单的 (这里指口述或背诵而言, 彻底的“知”应该真正理解其复杂的内涵) 。“行”则困难得多, 所谓“困难”主要是难在持续不断, 难在养成习惯。实践告诉我们:时断时续的教育结果往往是功败垂成。

二、落实《规范》需要全体教育者形成“合力”

学校的教育工作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只是分工不同, 培养学生的大目标都是完全一致的。班主任抓了行为规范, 为任课教师上课创造了条件;任课教师以自己的良好习惯影响学生, 并时时配合班主任抓好行为规范, 又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方便。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只有形成“合力”, 才能使行为规范较快地影响到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认真品味“养成”二字, 可以认识到, 它就是连续的、一贯的, 而不是时续时断的。

三、落实行为规范与提高教学质量是相辅相成的

落实《规范》中关于“学习方面”的准则, 实际上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它对于大多数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有着极其重要的帮助。应当在抓学习成绩的过程中落实《规范》, 应从落实《规范》的实际行动中重要学习成绩, 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讲究养成教育的方法。养成教育的方法论, 首先要求我们必须端正指导思想, 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按教育规律办事,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其行为表现, 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这个基础上, 我们要讲求养成教育的方法, 努力提高养成教育的质量。

(1) 定时专一法。行为规范的内容广泛, 涉及方方面面, 不可能一步到位, 一次训练达到要求。可定时重点抓“一”条 (专一) , 要求学生对照《规范》, 努力改正“一”个缺点。只有目标专一, 才便于强化训练, 也易于见到成效。

(2) 分类突破法。在落实《规范》的过程中, 学生既有共性的问题, 也有个性的问题, 有落实起来感到困难的, 也有落实起来相对容易的。对共性的、难以落实的条款, 可组织学生自己制订切实可行的“行为目标”或由教师把《规范》分解成具体细致的“规章制度”, 要求学生按照这些“行为目标”或“规章制度”进行学习、实践。教师利用班会时间单独立项检查, 经常给以鼓励表扬。通过检查、鼓励, 提醒学生时时注意自己的“行为目标”是否落到实处。

(3) 自我教育法。要求每个学生自己教育自己, 在周记本中, 每周开辟几行字的专栏, 以“教师”的口气评判一周的表现, 由教师阅读这些评判, 看看是否与事实吻合。应该看到,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 是教育者、被教育者在信息传递与行为反馈活动中的协调过程, 只有充分发挥被教育者的主体作用, 使之与教育者形成“合力”, 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如果被教育者缺乏主动性, 就不可能把《规范》转化为个体的日常行为。进行养成教育必须借助一些具体的, 便于观察和操作的手段,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小学生依赖性和冲动型的心理特点。

(4) 说理引导法。主要措施有:联系学校实际表现举办专题讲座, 组织学生开展日常行为问题讨论, 找不同类型学生谈话, 到校外进行调查、参观、访问等等。

3.养成教育活动记录 篇三

一、 科学设计环境,培养幼儿行为习惯

在活动室的设计上,我重视周围环境因素对幼儿行为的促进作用,不断引发幼儿对自身行为提出新的要求。 我们都知道幼儿期在道德上是自利的,当结果或规则对他们有利的时候他们会很好地遵守。这一点在通常的教育观念中被看作一种缺点,但是我却将它看作一个绝佳的起点,因为幼儿道德的自利为幼儿个体的道德行为提供了宝贵的自然动机。例如:红花栏的设置,如果今天某某小朋友做好事了,奖一朵小红花;某某小朋友今天哪方面有进步了,奖一朵小红花……等等。让孩子明白,只要行为是符合社会规则的,就能够得到肯定。红花栏使每个孩子奖到小红花的数量是多是少,哪个孩子表现更优秀,可以一目了然。从而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使道德要求内化为品质,能自然的调节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目标在前,活动在后,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前提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从小就应该建立一种好习惯,通过教育,通过陶冶,直到孩子终生不忘。可现在大部分幼儿都是独生子女,是“小太阳”、“小皇帝”,父母十分宠爱不少幼儿从小养成了饭来张口、衣裳来伸手的娇生惯养习惯。生活处理能力相当差,有的幼儿不会整理玩具、不会收拾书包……这样长期下去,对幼儿的发展极其不利。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制定活动目标,然后组织幼儿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养成良好的习惯。

例如:幼儿在活动区中游戏时,我发现他们不爱护玩具、各种游戏材料,经常发现玩具及游戏材料扔满地,游戏结束后,大部分幼儿不收拾玩具、材料,活动区中乱七八糟,不干净、不整齐、不美观,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我在幼儿游戏前总是和蔼可亲地对他们说:“玩具宝宝们和我们是好朋友,它们害怕摔坏身体,我们小朋友们要保护它们、爱护它们,千万别把它们扔在地上,好吗?”在幼儿游戏后,总是提醒幼儿:“玩具宝宝们要回家了,请小朋友们把它们送回去吧!”就这样提醒幼儿及时把玩具、活动材料有序地或有规律地摆放整齐,提醒幼儿保持自身与活动区的清洁。在生活区域活动中我还经常组织幼儿举行“自我服务竞赛”活动,由幼儿互相比一下谁穿衣服、叠被子、系鞋带等又快又好,训练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还有在美工区、计算区中,有剪刀、小塑料棍等工具材料,这些材料对幼儿来说都是危险品,游戏时,我及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这样,一学期下来,大部分幼儿都能进行自我服务,而且做事比较有条理,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卫生习惯比较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选择好孩子、好习惯主题,在一段时间内利用各种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培养

即好孩子、好习惯主题活动,它的优点是时间具有连续性,主题突出,各学科教育活动内容紧密相联,易于幼儿接受。比如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语言教育活动可以通过故事《有礼貌的小白兔》教育幼儿在向别人请教时应该怎么说又应该怎么做,让幼儿掌握礼貌用语:“谢谢”,“别客气”等;美工教育活动可以把故事中的某一个情节画下来,然后再让幼儿讲述,这不但复习故事内容,而且还锻炼了幼儿的绘画能力,两节课衔接紧密,主题统一;音乐教育活动可通过学习“谢谢你,别客气”这首歌,以进一步加强幼儿对礼貌用语“谢谢你,别客气”的掌握;最后还可以组织一个故事表演《有礼貌的小白兔》,让幼儿分别扮演“小白兔”,“山羊妈妈”和“小山羊”,“大乌龟”,“老狼”等,既锻炼了幼儿的表演能力,又巩固复习了礼貌用语,形式多样,内容突出,效果很好。利用这种形式,不可以对幼儿进行“团结友爱的教育”、“爱家长的教育”,“诚实勇敢的教育”,“爱妈妈的教育”等主题活动。

四、家园密切配合,达成共识,是培养幼儿良好生习惯的有效保障

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过:各种各样的习惯都是一种连锁条件反射系统。可见要养成任何一种习惯就必须持之以恒,按一定的要求坚持着去做,从而这种行为逐步形成条件反射,成为自觉遵循的行为。所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光靠幼儿园培养是不行的,必须家园密切配合,达成共识,共同教育培养,方能见效。

4.养成教育活动方案 篇四

一、活动时间:4月1日——4月30日

二、活动主题:与好习惯牵手,争做好习惯之星

三、活动目标: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在健康习惯、听课习惯、写日记习惯、文明习惯的养成等好习惯有较大的进展,形成良好校风,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具体要求:

1.健康习惯:看书、写、坐、立、行走姿势端正;课间时,学生能在室外做有益于健康的活动;认真做好间操、眼保健操;懂得常用的自救自互安全常识。

2.听课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自觉遵守纪律、注意听讲;主动思考,勇于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举手姿势端正,发言声音洪亮、表述清晰;善于合作交流,善于倾听,乐于探究。

3.写日记习惯:一至五年级学生坚持写周记(每周至少1篇),初中生坚持写日记,要做到书写工整,内容广泛,语句通顺。

4.文明习惯:尊敬老师,孝敬父母,懂得感恩、乐于助人;勤俭节约,不随意撕坏书本,不铺张浪费;说话文明,诚实、守纪、善于倾听;遵守作息时间,不迟到、早退、旷课,有事及时请假;课间做游戏,讲文明、有秩序。

五、活动形式:

1.开展“健康助我快乐成长”活动:通过阳光体育运动,规范小课间和大课间,每生精通一项体育运动,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在学校形成教师学生齐参与健康行动的深厚氛围。本月8日将举行师生踢毽子比赛。平时进行课外

乒乓球和排球小组的训练。

2.开展好日记展评活动:

(1)一至五年级学生坚持写周记(每周至少1篇),要做到书写工整,内容广泛,语句通顺。教师做到周查,学校做到月检。

(2)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日记,并及时认真批改。

(3)班级内设立展示角,展出学生的优秀日记。

(4)教导处要加强对学生日记的检查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

(5)学校要定期开展日记展评活动。.举办主题班会:四月中旬举行“文明之星”主题班会,开展大讨论,写出心得体会。

4.开展主题教育:认真践行《守则》和《规范》,开展一次主题倡议活动,组织开展一次全体学生参与的主题签名倡议活动,营造文明校园氛围。

5.进行主题实践活动:本月将开展一次环保活动,一次义务劳动。

6.创设多种宣传渠道: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黑板报、走廊文化等途径,大力宣传文明礼仪知识,倡导文明新风。

7.督查活动贯穿始终:值周教师和值周生每天进行校园行为习惯检查,定期进行家庭社会行为习惯专项调查,对不文明现象和行为予以及时纠正和引导。

8.考核评比有始有终:每班建立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专项评比机制,定期进行评比,树立典型。同时,做好考核积累,与学生成长档案里的评价相结合,与文明示范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好习惯少年评比挂钩。

好的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方案养成教育活动方案范文(2)| 返回目录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养成教育做起来不可能轰轰烈烈,但是它的质量确系学生们将来的生存和

发展,我校将在养成教育中,少一些空谈,多一些落实,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培养,从点滴做起,用我们的努力,来完成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在新的学年里,我们将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一、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

(一)举止文明的习惯

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

细化目标:

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

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

3、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

5、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

6、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

7、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

同学。

8、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9、集合做到“快、静、齐”,集会守纪律,观看比赛文明喝彩。

(二)诚实守信的习惯

对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

细化目标:

1、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

2、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

3、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

(三)尊重他人的习惯

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与受人尊重一样, 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

细化目标:

1、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

2、用心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

3、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

4、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

5、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

(四)守时惜时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从小懂得“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从小养成守时惜时的良好习惯。

细化目标:

1、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

2、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

3、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当天完成。

4、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五)懂得感恩的习惯

学会感恩是人性的体现, 懂得感恩是责任的要求。懂得感恩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

细化目标:

1、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顶撞父母、老师。

2、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主动给老人洗脚、捶背、夹菜等。

3、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4、孝敬父母,以优异的成绩

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5、要尊重社会各行各业人员的劳动。

(六)勤俭节约的习惯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目前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刻不容缓。

细化目标:

1、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划,不随便撕扯作业本。

2、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买零食、玩具等。

3、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

4、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关紧开关。

5、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要爱护,轻开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不在桌子上凳子上乱写乱划乱贴。劳动工具要保管好。

(七)遵守秩序的习惯

规则和秩序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没有秩序任何集体活动都无法开展。

细化目标:

1、每天佩戴校徽、红领巾和黄帽。

2、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

3、放学排路队,红灯停,绿

灯行,不乱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过()路口,注意避让车辆。

4、购物、上车时自觉排队,不加塞,集会时按指定位置就座。在公共场合遵守纪律,不大声喧哗。

5、爱护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踩绿地,不随手折花枝,不乱涂乱划。

(八)勤于动手的习惯

自己动手可以提高学生自理自立能力。

细化目标: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书包、课桌,收拾房间叠被褥,自己洗小物品。

2、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九)锻炼身体的习惯

健康的身体,是学习、工作、成才的基础。锻炼身体不但能让身体结实健康, 还能磨炼人的意志。

细化目标:

1、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课内外文娱、体育、科技活动,做好“两操”。

2、学习运动常识,做好自我保护。

2、在运动中要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在活动中不做带有危险性的动作,不参加

危险性较大的活动。

(十)讲究卫生的习惯

讲究卫生是每一个人应有的生活习惯。在现代社会中,小学生养成讲究清洁卫生的好习惯特别重要。它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

细化目标:

1、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刷牙、洗脸,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

2、饭前便后洗手。

3、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

4、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见到废纸等垃圾物要主动捡起放到果皮箱里。

5、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

6、不在小摊上买零食,不吃变质食物,不喝生水。

二、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

l、讲道理:通过国旗下讲话、晨会课、思品课、“好习惯,我养成”主题班队会等,学校宣传,老师教育,同学介绍,加深学生对培养良好行为习惯重要性的理解,体验培养好习惯的对一个

人成长带来得好处。

2、反复训练:习惯的培养是不能单靠说教的,要靠严格的训练:训练过程中重要的四个:严格、反复。

3、自我约束:结合“创美小先锋”评比活动,利用小学生自评和互评,讨论和在养成某个好习惯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自己的想法及克服困难的心情和养成好习惯的措施。

4、教育活动:活动是载体,是动力。学校和班级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在不同时间段多渠道、多种形式的活动。

5、抓好“三个常规”(一日常规、纪律常规、卫生常规)一天一检查,“四个规范”(语言、行为、仪表、环境)一起抓,“三股力量”(班主任、大队部、任科教师)共同目标,“三条渠道”(学校、家庭、社会)相沟通。

6、班级小干部自我管理:每班各选出“创美委员”1名,“美丽志愿者”4名,对班级同学进行检查、提醒和督促,并做好活动记录。

7、值周班管理:每周一个值周班,对全校各班同学进行卫生、路队、纪律等全面检查管理。

三、习惯养成教育的保障措施

1、德育处和大队部根据每月重点,制定和布置具体方案。

2、大队部不定期组织单项检查,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或公布。

3、值周班级在第二周的升旗仪式上进行检查活动总结。

4、每月评选“创美小先锋”,学期结束评选“美的习惯伴我快乐成长”先进个人,在宣传栏展示介绍。

四、习惯养成教育的主要活动:

1、每月“创美小先锋”评选。

2、每班出一期以“我有好习惯”为主题的板报。(9月)

3、“好习惯,我养成”主题班会。(9、17)

4、开展争做学校小主人“你丢我捡”()的活动。(10月)

5、“我的缺点我克服” 主题班会。

(10、22)

6、开展“我有好习惯”为主题的心得、征文活动。(11月)

7、开展一次以“好习惯成就好人生”为主题的演讲活动。(12月)

8、就学生“好习惯养成” 向社会、家长问卷调查。(12月)

9、“美的习惯伴我快乐成长”先进个人评选活动。(1月)

五、习惯养成教育的活动要求:

1、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首先以身作则,注重言传和身教;班主任要加强和任科教师的联系,确保活动的正常开展,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人人都抓养成教育”的良好氛围。

2、在活动实施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做到循序渐进,加强监督和评价,结合创美活动,让活动深化进行。

3、在活动中,要积极利用社会资源,争取家长的配合,使养成教育从校内向校外延伸。

4、在活动中,要注意充分发挥队

干部、队员作用,让他们成为队的主人。

5、同时要注意即使收集活动相关资料,以便日后整理归档。

习惯养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要认真总结以前的经验和做法,根据学校实际,进一步发展完善教育方案,努力做到“教孩子六年,想孩子六十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活动方案养成教育活动方案范文(3)| 返回目录

为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经学校研究决定,2月21日-3月21日在全校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活动。为了使这项活动有序、顺利开展,增强养成教育的实效性,现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为指导思想,以未来社会

对青少年的要求为教育目标,积极探索中学生青少年阶段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努力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

总体目标: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广大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安全生存、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使他们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有孝行、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

具体目标:重点抓好“四种习惯”的养成,即“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安全行

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生活行为习惯”。

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规范学生穿戴行为,养成勤劳俭朴、生活有序、自强自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积极进取、健康向上、团结友爱的精神,提高抵抗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

通过“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遵守公德、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提高主动参与社会交际的能力,拓展自我生存空间。

通过“安全行为习惯”教育,使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形成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通过“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三、主要内容

(一)生活习惯养成教育

1、遵守学校作息制度,按时起床、就寝、回家。

2、按时就餐,不将食品带入校园、教室。

3、及时清扫教室、寝室和卫生责任区。

4、讲究卫生,不乱贴、乱写、乱画,不随地吐痰、不随手乱丢物品。

5、宿舍保持清新整洁,床上用品清洁美观、被子叠放整齐、无异味,室内物品摆放有序。宿舍要经常开窗通风。

6、养成积极创建文明宿舍、文明班级的好习惯。

(二)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

1、参加升国旗仪式,学生要穿校服,行注目礼,唱国歌。

2、语言文明,使用礼貌用语,不说脏话、不骂人。

3、举止文明,不推拉拥挤,不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慢步轻声。

4、注意仪表,衣服整洁,不穿奇装异服,不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

生不化妆,男女生均不得染发或留怪异发型。

5、拾到别人丢失钱物及时交公。

6、爱护公物,爱护花草树木。

7、不将手机带入校园、教室。

8、同学之间相互帮助。主动帮助有困难和有缺点的同学。

9、同学之间要文明交往,不准谈恋爱。

10、遵守公共秩序,课间操、升旗及集体活动时听从安排,严守纪律,保持良好形象。参加集体活动守时肃静,作文明观众。

11、不进行封建迷信和赌博活动,不吸烟喝酒,不出入营业性网吧。

(三)安全习惯养成教育

1、安全观念、法制意识强。

2、妥善保管钱物,严防丢失。未经他人同意,不拿用别人的东西。不偷窃、不敲诈、不勒索别人的财物。

3、养成防火、防电、防溺水的良好习惯。

4、遵守交通规则。在马路上不打闹,骑自行车不带人,不闯红灯。

5、不打架滋事,更不随意叫家长或亲友到学校无理取闹,更不同校外人员勾结寻衅滋事。

6、不攀越栏杆、校门及围墙。

7、注意饮食安全。

(四)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1、良好的书写习惯。

2、认真预习、专心听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的习惯。

3、积极探究、独立思考、切磋交流的习惯。

4、课外阅读、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5、良好考试的习惯。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月21日—3月7日)

利用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校园网、橱窗、黑板报、心理健康讲座、班会、横幅等形式,做好宣传发动,使全校师生了解活动内容,提高认识,从而

推动此项活动有序、顺利开展。

1、学校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广播等形式宣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意义。

2、学生会向全体同学发出养成教育倡议书。

3、各班级利用班会课开好专题动员会议,特别要做好对班干部、团员的动员。

4、各班级出一期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活动为主题的黑板报,要求工整清晰,图文并茂,有可读性,有号召力。

5、校园悬挂宣传横幅。

第二阶段:自查自纠阶段(3月8日—3月18日)

1、对照自己的行为习惯找一找存在哪些差距。引导学生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每一个小毛病的改正做起,从每一个小目标的实现开始做起。通过宣传教育和活动的开展,全校学生都能自觉的说文明话、做文明事、成文明人。掀起行为习惯养成月活动的高潮。

2、班主任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情

况,利用班会课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学生中存在的行为情况作出评判,对照他人,明确今后自己的努力方向。各班主任要掌握具体情况,以此为契机,促进问题学生的进步。

3、开展卫生责任区及教室卫生评比活动。

4、开展穿戴行为整治活动。

5、监督检查:行政值班领导、值班教师、总务处、保卫科、团委检查打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三阶段:总结表彰阶段(3月21日)

1、评选、推荐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学校将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

2、本次活动总结。

五、组织领导

组长:周明坤

副组长:李兆芳朱华周生法

成员:其他行政人员、工会主席、团委书记、年级主任、全体班主任。

六、活动要求

1、要加强领导,构建养成教育的机制。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校长的统一领导下,由政教处、教务处、教科室、总务处、团委负责全面实施,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积极配合,家长共同参与,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全员参与的养成教育机制。

2、政教处侧重安全行为习惯、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教导处侧重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总务处侧重生活习惯养成教育;共青团、侧重团员教育,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

3、要重视学习培训,以活动促发展。养成教育月活动要与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读书节活动、预防甲型流感、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日、午休静校管理等结合起来。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活动让学生熟知行为标准并付诸行动,注重过程评价,巩固已形成的好习惯,不断提出新要求,从而逐渐形成良好习惯。

4、班主任是养成教育的骨干力量,一定要加强管理,耐心教育,积极引导。

5、行政领导、值班教师要加强巡查,认真监督,发现不良行为及时批评教育。

6、教师要以身作则,注重言传和身教,加强课题教学管理,严格规范学生课堂行为。

7、要积极利用社会资源,争取家长的配合,利用家长会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培训,让他们知道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和培养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基本方法,使养成教育从校内向校外延伸。发挥好“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效果。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人人都抓养成教育”的良好机制。

8、要培养典型,以点带面推动。每班评出几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之星,充分发挥榜样在养成教育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同时,加强对违纪、违规学生的处罚力度。

9、要利用班会、团队活动扎实开

展好习惯训练活动,由教师或者学生讲解学习行为习惯要求,并在一定的时间内巩固提高。

10、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栏、升旗仪式、黑板报、校园网等宣传途径,介绍良好的行为习惯、身边的优秀事迹,展示文明学生风采。

11、要加强检查督办,以评价促养成。养成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工作,定期检查,适时评比,是解决懈怠或流于形式的重要措施。学校把养成教育工作内容纳入班级和班主任工作考核之中,加大检查督办力度,促进学校养成教育工作常态化,建立督查机制。学校要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检查班务日志、行政随机抽查等形式进行督查,保障活动的有效开展。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养成教育活动方案范文(4)| 返回目录

一、课题的背景及提出

1、学生的养成教育极为重要。《中

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同时还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有句名言:“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这句话道出了良好行为习惯对于人的重要性。养成教育是中小学德育中的主体工程,贯穿在德育的全过程中。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却占有地位,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教育的“质”的指标。

2、学生在养成方面暴露的问题极为严重。独生子女的依赖性、惰性更强日趋明显,学校重规范知识传递,轻行为实践导引,不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始,忽视基本的良好习惯培养,脱离广大青少年生活实际,不遵循他们身心发

展的特点。在少年儿童中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倾向。在学校中,常常可以看到“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现象。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中这样指出“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我们一直热衷于搞道德教育课,把道德教育文学化、大纲化,其实,这样的道德教育效果是很脆弱,很苍白无力的。”

3、养成教育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有不少成功的做法可供借鉴。如瑞士学者皮亚杰和柯尔伯格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前苏联心理学家关于儿童羞愧感的研究,班杜拉和西亚斯的社会学习理论,我国的学者陈鹤琴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等。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另外,我校十五课题“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及对策研究”取得初步成效也为本课题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本次我校的研究

~ 26 ~

课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重点研究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途径以及方法。开展一系列适应小学生年龄特点、具有实效性的教育活动,总结出可操作的并带有规律性示范性的教育措施,从而使我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逐步科学化、系列化、规范化,使我校学生从知道要这样做的起点上逐步升华到自己应该这样做,使学生的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成为有良好教养的学生,为学生的成才奠定良好基础,达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较大提高的目的。

二、研究目标

1.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学习习惯和公共场所文明习惯等;

2.调查研究目前我校学生中存在哪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3.初步研究发现不良行为习惯的害处,探讨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

~ 27 ~

4.通过研究,找到良好习惯培养的科学策略和基本方法。

三、学生分段教学目标:

(三~四年级)教学目标:

1.探讨应培养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

2.通过观察、调查问卷等形式发现学生中存在哪些不良行为习惯,并进行归类;

3.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4.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五~六年级)教学目标:

1.探讨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哪些;

2.调查研究目前我校学生中存在哪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3.初步研究发现不良行为习惯的害处,探讨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

4.初步探究良好习惯培养的科学

~ 28 ~

策略和基本方法。

5.增长社会交往,沟通能力,能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提高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四、研究的措施

1.组建一个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组长:钮云祥 副组长:陆桂荣、张 觉、张玉芳

组员:袁一雄、钱惠芬、沈佐明、朱建华、钟建英、唐丽琴、姚水荣

工作小组:(城南小学由张觉校长负责确定)

组 长:张玉芳(全面负责,重抓组织活动)

副组长:沈佐明、钟建英、姚水荣、唐丽琴

组 员:所有指导老师

校外基地:岳国勇

后勤:朱建华 摄影、音像:金歆炜

2.建设三重教育阵地。

(1)学科教学阵地。努力把思品

~ 29 ~

课、班队课、晨会课和其它各科教学渗透作为学良好行为习惯训练的主渠道。

(2)校外实践活动教育阵地。经常组织学生去劳动基地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并从中学得一些劳动技能。逐步把临校的街道辟为红领巾劳动一条街。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搞卫生,送物品,培养学生敬老爱幼的思想。

(3)班队活动教育阵地。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施展自己的才华,自编自演一些在行为习惯势力具有正反两面典型的文娱节目。从中得到教益。

3.以活动为载体。对学生站、坐、写、读姿势和课堂常规、礼貌用语、学生仪表衣着,按规范性要求进行反复实践训练。根据学生特点,注重导行,通过演小品,通过即兴表演课本剧,通过实践活动来训练良好行为习惯,刺激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兴奋而乐于参与的良好心态,使学生在乐于参与训练的过程中,在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

~ 30 ~

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法多种多样,有汇报、成果或作品展示、研究报告、答辩、演示、表演、竞赛、评比等。

主要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种评价方法,最终由指导老师根据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的结果,分年级给出每个学分与等级。

1)学生自评

学生自评主要根据自己所在年级评价重点的不同,就学校或教师所结出的几项指标对自己做出中肯的评价。

2)学生互评

参加小组互评的同学真实客观地对小组中其他的同学给予评价。主人的内容可以结合各年级评价的重点来进行。

3)教师评价

教师按照有关的要求与项目,结合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的结果,给学生做

~ 31 ~

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要以激励评价为主。

开学第一课活动方案:好习惯养成教育

第二学期健康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方案

小学“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方案

2014年中学养成教育活动方案

小学养成教育活动方案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小学新学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5.养成教育活动总结 篇五

一、首先,确定指导思想:

1、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关键是养成教育,须遵循“从他律到自律”这一规则。

2、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应落到实处,细微处入手,可以通过训练养成,加强训练,指导与主体意识相结合。

3、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感受。

二、做好养成教育的具体做法:

1、明确意义,激发动机。

给学生讲明养成习惯的重要性,让他们学会自我教育。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在自我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让学生保持自我教育非常必要。我班充分利用班队会、板报等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同时,明确了要抓学生成绩,抓教学质量,必须从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入手。树立“行为规范教育我有一份”的观念,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重抓养成教育”的氛围。

2、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根据学生年龄结构,心理特点,我校确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和训练的内容与重点主要训练有三大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卫生习惯养成目标和学习习惯养成目标。

3、完善机制,增强落实的实效性。

为了抓好养成教育,学校领导深入剖析学生思想行为现况,充分认识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切实把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摆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重要位置。因此我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业务主任为副组长、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以健全的组织、具体的措施、针对性强的工作方案,充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及年龄思想特点,积极开展良好规范养成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文明修养,着力推进校风校纪建设,努力创建“文明规范”的育人环境。

4、依托校园文化,潜移默化育人。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具有较强的情境性,能启迪学生的思想,激发情感。我校建设了一系列校园环境文化。学校以建设校园文化为重点,充分利用教室显著的

养成教育活动总结(2)位置上书写、张贴读书名言,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优化的阅读环境,体现了“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每一个孩子的成功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

5、 制度规范,以激励机制为保障,强化争先创优意识。

规范常规制度,强化学生遵纪守规意识,是养成教育的前提保障。

学校制定了《养成教育评估细则》,每个月由考核小组成员深入各班逐一检查,检查后认真总结,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改进。

6、开展书香校园创建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在校园内营造一种“书声琅琅,书香满校园”的良好氛围,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和生活需要。学校提倡并鼓励学生每天在家自觉读书不少于半小时。

7、充分利用课堂及课外阅读等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我校把培养学生的作业写字习惯作为养成教育工作重点,利用每周一节写字课、每周二、周四中午30分钟,重点训练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学校为了构建书香校园,培养学生良好的读记习惯,举行了 “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读书征文活动,使阅读真正成为了学生的自觉行动和生活需要。

三、取得的效果

我校自开展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至今,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渐渐少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已经逐步形成。学校校容校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课下学生的各种活动井然有序,如打球、做游戏等;学生个人卫生洁净了,校园环境整洁了,学生自觉维护校园环境的意识增强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守纪律了,会学习了,自信心增强了,文明学生越来越多,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认可。

四、存在的不足

虽然我们的养成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在养成教育方面的工作更需要注意积累,不断提高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学习,吸收别人的经验,把我校的养成教育做得更好。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贵在坚持,持之以恒。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创新,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奠基。

五、今后努力方向:

1、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关键是养成教育,须遵循“从他律到自律”这一规则,做到常抓不懈。

2、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应落到实处,细微处入手,可以通过训练养成,加强训练,指导与主体意识相结合,做到常抓不懈。

6.学校养成教育活动总结 篇六

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就简单的说,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我校一直致力于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以“特别有礼貌、特别守纪律、特别讲卫生、特别爱学习”为指导思想,对学生进行各项行为习惯的培养。一个阶段以来,活动开展正常,势头良好,校容校貌和学生的整体风貌有了明显的改变,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正在逐步养成。

一、全校全体师生都高度重视并认真学习是基础。

我们把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作为教学常规工作的主要任务来抓,并且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制订了《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并按方案进行了扎实的、卓有成效的教育活动;二是利用学生集会的时间,组织全体学生认真学习《习惯养成具体要求》,使每一个学生对养成教育内容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提高学生对活动开展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三是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督促检查,规范学生的言行。

二、内外一致,养成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是要点。我们通过家访、家校短信平台,使每一位家长都明白学校的工作思路和设想,愿和学校一起把握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通过学校和家长的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共同对孩子的习惯进行培养,使孩子早日养成良好习惯。

三、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重点。

1、以班为单位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如:六年级的《习惯在于养 成》、五年级的《我要争当示范生》、四年级的《养成好习惯》、三年级的《我愿做个好孩子》等活动。

2、加强学生文明礼仪岗的监督和检查作用。利用红领巾监督岗对学生的每一个行为,每一句话都进行监督,并按类对各项进行记分。

3、重视宣传的教育。利用广播对学生进行表扬或批评。利用展板展示学生的风采。如:学校开展了书法、绘画、手抄报比赛以后,将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展览。每一次作品展出后,都会有很多的学生观看。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认为:他们的字写得那么好,他们的画画得那么好,以后我也要认真练习。

4、重视社会劳动实践。如:清除白色污染、为小树穿冬衣、栽种花草等。

5、积极开展大队、班队活动。在班队活动上通过歌曲、小品、游戏等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情境中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并且能牢记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活动往往能使学生将要求熟记于心。

7.关注活动记录单提高活动有效性 篇七

一、合理设计记录单

1. 难度适宜, 把“成功”设计进记录单

科学课教学内容是由一个个的活动构成, 这些活动的难度设置应该适宜。要让记录单的难度符合学生能力“最近发展区”, 要让学生“跳一下能摘到桃子”。当学生通过自己努力或小组成员的齐心协力, 经历挫折, 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后, 迸发探究科学的热情, 更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本人在参与《电路图》课例研究时, 发现第一稿记录单和第二稿之间由于难度的差异, 课堂效果显著不同。《电路图》学生活动记录单第一稿:学生活动:连接电路, 模拟有2只灯泡的手电筒的电路, 用尽可能多的方法, 并画出电路图。《电路图》学生活动记录单第二稿:学生活动:小游戏———邀请小灯泡加入队伍。从课堂效果看, 第一稿活动设计单在实施过程中, 教师的良好愿望并没有得到实现。“使2只灯泡亮起来”的活动中, 人为地将电路连接的内容提前, 造成了学生学习上的困难, 很多学生不知所措;而有的学生能进行电路连接, 却为无法画出电路图而抓耳挠腮;而要求“尽可能多的方法”, 更是造成学生连了后边的方案, 却忘记了前面的连接方案, 造成了交流上的困难, 重重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而在第二稿记录单中, 使“2只小灯泡亮起来”的任务, 由小游戏来代替, 既增加了趣味性, 又不至于增加难度, 更是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一调整, 使整个教学过程, 充分发挥学生探究电路的兴趣, 又将电路的基本知识落实到了实处。经过这样的学习, 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 体验到了“成功”, 有了进一步探究电路的浓厚兴趣。把“成功”设计进记录单就必须要先了解学生, 只有真正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才能以学生为本。学生有多种起点的可能, 作为教师, 要善于分析学生的认知起点, 从大部分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 架设台阶, 让大部分同学都能摘到“果实”, 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2. 改进内容, 把“兴趣”设计进记录单

施瓦布说过:“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 那么有什么比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的呢?”怎样才能让学生积极投入探究过程呢?有时候, 任务单上一个小小的改变, 就能带来不同的课堂效果。比如, 把活动名称从“探究磁铁的性质”变为“帮磁铁找朋友”。教师创设了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提供的器材进行活动, 还可对自己感兴趣的物品进行探究, 参与热情非常高涨, 探究气氛浓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把“探究的乐趣”融入到学生的课堂活动之中, 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情趣盎然地完成探究活动, 使学生活动不再是为了完成某份记录单而努力, 而是实现师生共享共创、共同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3. 精心筛选, 把“重点”设计进记录单

本人在参与《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这一课例研究时, 活动记录单中, 活动二、四、五都要求学生不仅完成探究活动, 还要求详细记录实验器材、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那么, 学生真的有办法在45分钟内完成5个活动, 详细记录3个活动过程吗?从课堂效果来看似乎每一个活动都是匆匆结束, 学生则疲于填写活动记录单。在设计一份记录单时, 我们往往贪多求全, 总希望记录单能完整地呈现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所以, 往往会把问题、猜想、实验方案、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等一股脑儿地往记录纸上放。这样一来, “学生活动记录”的内容是全面了, 但是, 活动记录不是“刷墙壁”, 若是每一个活动都要让学生进行记录, 不仅时间上不允许, 甚至带给学生手笔苦劳, 挫伤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4. 形式多样, 把“自主”设计进记录单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在活动中对话, 在活动中互动, 在活动中体验, 在活动中自主建构, 实现主动发展。学生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 记录单的形式也可多样, 并非一定是统一模式, 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 可以是表格式, 也可以是非表格式, 有文字, 也有图画、标本……如在“观察月相”的活动中, 有的同学以日记的形式, 描述了观察到的月相, 也有同学采用图画的形式, 既清晰明了, 又方便快捷;有些学生采用照片的形式;也有些同学则采用了表格的形式。

二、合理使用记录单

1. 调整活动形式, 让记录更有针对性

《电路图》课例研究过程时, 由于希望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来自行发现电路的奥秘, 在第一稿学生活动记录单上, 设计者采用了大量的学生活动, 布置了7个学生任务。这在客观上造成了每个探究活动时间不足, 使学生不能深入进行研究, 渐渐也就演变成为学生忙于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而不是为了自行探究而进行活动, 有效性就得不到体现。在第二稿中, 设计者将众多的学生任务进行了分解, 学生的负担大大减轻。 (1) 原“逐个减少元件”研究电路元件作用的任务, 被要求学生装好一只手电筒并使之发亮所取代, 既达到了了解各元件作用的目的, 还拉近了师生关系。 (2) “短路实验”现象既然不明显, 就果断地去掉了学生实验, 以教师的“短路现象改进实验”来代替, 产生了燃烧现象, 现象明显, 学生印象深刻。 (3) 第一次接触电学的学生们既然不知道实物图怎么画, 那么不妨就先看看老师是怎么画的, 以后再找机会教给学生就是了。⑷活动七难度大了, 不妨利用游戏, 只要将连接好的电路板展示给其他同学看就是了。活动形式的调整, 带来了意外的收获。

2. 给足记录时间, 让记录顺利进行

时间是记录的保证。短短45分钟的课堂, 有时候, 教师为了顺利完成任务, 特别给学生限定“探究加记录”的时间, 时间一到, 马上喊停, 根本不考虑学生的记录是否完成, 至于记录的质量就无法说起。做记录只是一个形式, 匆匆就走过场。这样的活动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作为科学教师,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讲解时间, 课堂时间尽可能让学生去支配, 保证充足的活动时间, 记录他们的研究成果。为了学生“研究”的收获, 老师等一等有何不可?

3. 力求记录方便, 让记录圆满完成

让学生认真进行科学记录, 对于培养学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习惯很重要。但是如果在课内让他们完成复杂、字数很多的记录, 很不现实。这就要求科学记录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考虑记录的简便性, 不能面面俱到。要有侧重点, 控制记录的量, 有时甚至可以是打打钩、写写数字、画画简图等。例如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时, 可以让学生用小组统一好的符号来记录浮沉情况:用“↑”表示上浮, 用“↓”表示下沉等。在记录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记录热情较高, 记录速度较快, 用较少时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合理解读、保存记录单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给子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学生活动记录单”为教师打开了一扇可透视学生学习的窗户, 使教师对学生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中的交流评价上, 还可在课后通过对“记录单”作进一步解读, 更客观地了解并理解学生研究活动的进程和学生的研究能力。如他们的观察是否全面, 实验是否正确, 测量是否准确;搜集、整理信息、进行合理解释的能力怎么样;学生参与科学学习活动是否主动积极, 是否持之以恒, 是否实事求是, 是否尊重事实等等。教师对学生记录单的认真解读, 不仅是对学生完成探究目标而进行努力的肯定, 更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尊重。当我们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时, 这个成果也会成为教育的资源。学生对教师的态度是十分敏感的, 如果教师对他们的“记录单”作出积极回应, 他们就能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自主建构活动的关注和支持, 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激发起乐学的情感, 从而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科学探究中去。

教师对学生记录单的认真解读, 还可帮助教师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哪些是有价值的, 哪些是没有价值的, 思考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帮助教师整合和丰富自己的经验, 获取处理复杂的、不确定的具体教学情境的知识和能力, 构建新的教学理念与策略。珍藏积累记录单则是对学生探究成果的深层次的尊重。如果学生的劳动成果在一定时期内还得到有效保留, 那么, 这种保留比起前面的分享交流、整理分析是更大、更隐含、更到位的尊重, 而且尊重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记录”结果本身, 成为对学生整个成长轨迹的记录, 成为对学生整个人格的尊重。这种珍藏积累可以让每个孩子准备一本记录本, 让他们把老师设计的记录单, 贴在记录本中, 这样就不至于让这些有价值的记录单流失了。或让每个孩子准备一个档案袋, 把每次的活动记录及时地珍藏到档案袋中, 到期末的时候, 教师再指导学生把活动记录进行整理与编目, 装订成一本趣味十足的“科学书”。

四、合理评价记录单

在各类公开课中, 教师在布置学生探究活动, 并要求学生做记录后, 只有极少数老师会针对学生的记录作出实质性的评价。一堂课结束后, 那些没有机会参与汇报的个人或小组的记录单如何处理?他们的研究成果是对, 是错?有无创新之处?他们的活动记录单很多时候是无人问津, 甚至被当做废纸扔进了垃圾桶。长此以往, 就会给学生的一种感觉:记录只不过是做做样子, 做好做坏一个样, 没啥大用场, 只为体现“过程”而做罢了。

在课堂上, 教师针对学生的记录可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 及时强化;在课后, 对学生的记录单可以有针对性进行上墙展示、评比, 也可采用评语、或者等级等方式对学生的记录单作出评价。这些对待学生劳动成果的方式不仅可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增强他们学好科学的信心, 而且还为学生的成长过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形成性评价。它是体现学生学习过程, 记录成长轨迹的好方式, 使他们看到了自己的点滴进步,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达到提高学习主动性的目的。使学生活动更有效, 学得轻松, 教师教得愉快, 让我们从学生活动记录单开始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8.养成教育活动记录 篇八

一、情感为重的策略

关注生命情感,意味着教育应关注且尊重个体身体及其感觉。个体生命情感培育的两个维度即幻想与幸福、欢乐的感受和苦难意识。教育应积极拓展个体生命情感孕育的空间。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如今的独生子女习惯了心安理得接受别人的关爱,却很少去想关爱周围的人和事。对幼儿进行关爱、感恩教育不仅能培养其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品德,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认为对幼儿进行关爱、感恩教育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

(一)关爱、感恩教育主题化。依托新教材,充分挖掘主题中隐性教育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有效地开展关爱、感恩教育。

(二)关爱、感恩教育活动化。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学着关爱娃娃、关爱病人;在玩具分享活动中,体验同伴友好相处,互换玩具的乐趣以及学着爱护同伴的玩具;在种植饲养活动中,孩子们细心照料、耐心关怀,随着蚕豆发芽、青菜长叶、瓜果成熟、蚕宝宝结茧、兔宝宝长大……这感性经验的获得,唤起了孩子们心底爱的体验。

(三)关爱、感恩教育同步化。家园协调,同步教育,是培养巩固幼儿爱的情感的重要保证。

二、游戏为辅的策略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不仅需要幼儿克服困难,还需要与他人合作共享成功的乐趣,这时向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能获得最佳效果,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根据幼儿行为品质形成的发展特点,充分调动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幼儿对待周围人和事的正确态度,发展其观察、语言、想象、社会交往能力,从而促进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例如:幼儿在玩“娃娃家”时他们会主动划分出不同的角色,有的扮演爸爸;有的扮演妈妈;有的扮演宝宝。游戏前我会提示他们:在娃娃家里做爸爸妈妈的要爱护孩子,孩子要对爸爸妈妈有礼貌,看谁扮演的角色最好。在玩的过程中他们把各自的角色扮演得活灵活现,简直就是一个充满温馨和睦的家庭。孩子们在玩积木时我要求他们小组合作大家共同商讨一起动手搭建出自己喜爱的东西来。孩子们可高兴了几个人一起搭积木,他们边搭边商量经常搭出老师意想不到的东西来。

在游戏中可以培养幼儿的良好的礼仪习惯,那么把一些日常礼貌用语编成儿歌再配上简单的动作,利用饭前、午睡前和离园前的空闲时间和幼儿一起互动,这样既可以减少时间的隐形浪费又可以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使礼仪教育游戏化、兴趣化。

现在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溺爱大多数孩子变得刁蛮任性、以我为中心,不懂得谦让。他们经常会因为争抢一个玩具争吵不休甚至动起手来。老师的耳边经常会响起这样的声音:“老师他(她)挤我,老师他(他)抢我的玩具,老师他(她)往我的纸上乱画,老师(他)她打我……”。我在解决这种事时采取互相找不足,互相赔礼道歉。他们都能说出自己错在哪,主动赔礼道歉,愉快的进行游戏。为了教育全体幼儿我自编了儿歌《乖宝宝》,内容是:小力不小心,踩了我一脚。我不把他骂,也不把他打。打骂都不好,做个乖乖宝宝。我班的位置处在二层,平时我们都教育他们走路要轻,不要乱蹦乱跳,楼下的小弟弟和小妹妹们怕吵。根据这种情况我编了儿歌《走路静悄悄》,内容是:我要学小猫,走路静悄悄。楼下小朋友,最怕吵和闹。走路咚咚咚,吓得哇哇叫。要是吓出病,那可怎么好?孩子们在边说边做中懂得了不影响他人的道理,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

三、家园教育的策略

幼儿园教育固然重要,但是离开家长的配合是不行的。因为现在幼儿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发展,而轻视其良好的养成教育培养,一种教育的成功,仅有优秀的教师是不可能的,还必须依靠家长的配合。为了充分发挥课题的功能,采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告家长书、家长园地、家园小报等多种手段,积极宣传幼儿生命启蒙教育,调动家长参与课题的开发与实施,使家长成为课题的共同研究者和合作伙伴。

为了使孩子的养成教育不流于形式,克服幼儿在幼儿园习惯好,回家又是老样子的问题,我们经常向家长宣传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其次,我们还举行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来园观看孩子的活动,了解孩子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些养成教育,以便及时地配合教育。

四、启蒙为基的策略

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决定了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必须以启蒙为基础,它包括生命教育内容以生活经验为主(指将社会生活贯穿于生命教育教学的每一环节之中,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由社会生活导入课题,运用生活实例理解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生命教育方法以生动活泼为主(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都受主体情绪的影响。在极其轻松自如的环境下,人的自主探索和体验生命本体的状态最富创造性和开拓性。也就是说,只有当课堂充满生动活泼的心理气氛时,幼儿的精神才会饱满,情绪才会高涨,兴趣才会浓厚,思维才会活跃,学习能力才会增强,学习效率才会提高),生命教育途径以多元整合为主(通过教育目标整合、教育手段整合、教育资源、教育学科整合等最大限度挖掘生命教育的价值)。

上一篇:北京大学STL国际法学院2017年考研经验分享下一篇:卫生检疫第二版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