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与社会发展

2024-10-20

民族团结与社会发展(通用8篇)

1.民族团结与社会发展 篇一

目 录

一、论文写作提纲·····························第2-3页

二、论文正文(含内容摘要、关键词)···········第4-13页

内容摘要···································第4页

关键词·····································第4页

论文正文···································第4页

三、参考书目··································第14页

写 作 提 纲

内容摘要:当前,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只有搞好民族团结,社会才能稳定,经济才能发展,各族人民的物质各精神文化水平才能提高,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引导各族人民群众确立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思想观念,自觉地履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神圣义务,进而实现以爱国为根本要求的各民族团结和睦,只有祖国的统一和富强,各民族才能发展兴旺,繁荣富裕的和谐社会才能建成。

主要论述

一、我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现状

(一)加强组织领导,层层抓落实。

(二)围绕工作大局,面向基层,坚持开展面对面的宣传教育。

(三)思想认识到位,教育效果明显。

(四)坚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

(五)打好主动仗,狠抓文化阵地建设。

(六)围绕团结稳定,加大了对广播电视的宣传力度。

二、我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极少部分群众中仍然存在一些错误、模糊认识。(二)宣传教育工作机构不健全、力量薄弱。

(三)对重点人群和社会闲散人员的宣传教育办法不多。(四)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没有形成有效合力。

(五)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僵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薄弱。(六)农牧区广播电视宣传主渠道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继续广泛深入地对广大干部群众开展形势教育。

(三)加强基层宣传工作队伍建设,为基层宣传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组织保障。(四)加强部门协作,集各方力量共同做好当前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广播电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完善科学合理的工作运行机制。(六)充分发挥农村业余文艺演出队作用,进一步丰富基层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七)维护民族团结、需要各族干部群众入于心、践于行,需要各族干部群众人我做起,点滴积累、持之以恒。

浅析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内容摘要:。。。。。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长期的民族交流和融合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关系,“三个离不开”和“四个认同”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各族人民携手并肩、团结奋斗,共同开发、保卫、建设了这块富饶的疆土,形成了各民族之间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的兄弟情谊。乌鲁木齐“。。。。。”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的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在各族人民的心中留下了沉痛的记忆。本文就结合当前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实际,浅析了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对策建议等,从地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和采取措施等方面就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浅析新形势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最近发生在乌鲁木齐的“。。。。。”事件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对。。。。。各族人民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是,这起事件破坏不了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主旋律,动摇不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同舟共济、和谐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抚平创伤、消除隔阂,需要我们以更加坚强的意志、更加坚定的决心,切实维护好来之不易的各民族团结和谐的大好局面。尤其是当前,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只有搞好民族团结,社会才能稳定,经济才能发展,各族人民的物质各精神文化水平才能提高,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引导各族人民群众确立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思想观念,自觉地履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神圣义务,进而实现以爱国为根本要求的各民族团结和睦,只有祖国的统一和富强,各民族才能发展兴旺,繁荣富裕的和谐社会才能建成。

一、我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主要做法及特点(一)加强组织领导,层层抓好落实。

全区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真正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亲自安排部署、亲自督导检查、亲自参与落实,形成了“坚持稳定压倒一切,落实形势教育为重”的良好格

局。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示范引导,为推动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地区典型宣传教育工作的又一亮点。全地区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创造性的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做到了抓安全稳定、抓业务工作、抓思想教育,有效推动了宣传教育工作扎实开展、深入人心,在全区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宣传合力。

(二)围绕工作大局,面向基层,坚持开展面对面的宣传教育。

始终坚持以“抓民族团结就是抓稳定,抓民族团结就是抓发展”的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实践,不断创新宣传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宣教工作形式多样,特色鲜明。

一是每年抽调大批基层干部组成工作队,深入乡镇、村组,在帮助农牧民抓好春耕春播工作的同时,着重开展面对面的教育。通过在各层面贯穿声讨揭批大会、学习报告会、面对面宣讲,广泛印发学习资料、张贴横幅标语、刊出板墙报、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村村通“大喇叭”等多种宣传手段,深入揭批 “三股势力”的罪恶本质,中小学校积极利用现有资源优势,主动发挥远程教育网络、投影仪、电子大屏幕等新兴设备的作用,丰富了宣传教育形式和内容,“民族团结是福、分裂**是祸”的思想不断深入人心,各族干部群众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意识进一步深化。

二是抓好基层宣传员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1、目前全区每个乡(镇)都配备了专兼职宣传员,基本做到每个行政村、自然村都有一名宣传员。同时各乡(镇)加强对基层宣传员的管理,部分乡(镇)还对宣传员定期培训,定期召开例会,统一安排部署学习宣传任务和内容;

2、积极发挥党员干部、三老人员、宗教人士、返乡学生、教师等不同群体的优势,成立县、乡、村三级宣讲团,深入机关、农村、社区、学校、工地、厂矿企业开展面对面巡回宣讲和结对宣讲等活动,保证了村、组、户、人全覆盖;

3、同时地区还专门成立“加强民族团结、军民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宣讲报告团,赴各县(市)开展巡回宣讲,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揭露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的反动本质和危害,提高了广大群众,特别是信教群众辩别是非的能力。

4、“大宣讲”、“大走访”全面覆盖。坚持做到“六个细”和“八个不漏”。六细:即细分教育对象、细分教育日程、细化教育内容、细化教育方式、细化教育目标、细化教育责任。“八个不漏”:即不漏一个组织、不漏一个村(社区)、不漏一个巷篇二:浅谈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意义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始终是关系革命和建设大局的重大问题。做好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从民族地区来讲,构建和谐社会既是一个奋斗目标,又是一个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工作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要求,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加

以贯彻落实,以创新精神,全力打造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科学的规划,加快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加快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打牢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贯通改革、发展、稳定,贯通经济、政治、文化,贯通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没有各民族的大团结,就没有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因素中,经济是首要因素。经济发展可以带来一连串的发展,经济落后就可以带来一连串的落后。当前,影响民族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相对落后,一些群众的生活还处在贫困状态。2003年全国2800万贫困人口,少数民族没有解决温饱的有1300万;占全国的45%,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的8.4%,而少数民族没解决温饱的却占全国的45%。① 民族地区吃饭难、上学难、看病难以及毒品、艾兹病问题等等,都与贫困问题相联系。有贫困就不可能有和谐,有贫困就不可能有稳定。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解决,不但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 还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对此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真加以解决,切实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更加紧迫的位置上来。加大感情投入、政策投入、人才投入、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基本出发点,在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中,加快每一个民族的自身发展,实现各民族和谐发展、共同繁荣。从我们新疆来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进步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现阶段的新疆民族工作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各民族群众迫切要求加快发展经济文化发展问题。

(一)解决新疆民族问题的主题是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新疆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开发,经济和人民生活等方面的相对差距在扩大。新疆是我国最重要的资源大省,有着其他省区无法比拟的区位优势和特色资源优势,其中包括水土光热资源优势、矿产资源优势、旅游资源优势,畜牧业资源优势、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等。但由于历史的、自然的和社会的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或制约,新疆的这些优势资源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和充分的转换开发,未能形成独特的特色产业体系和经济优势,造成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低下,形成一种“富饶的贫困”状况。这一问题已成为影响新疆稳定,和进一步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二)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亦是解决新疆民族问题的关键,离开了发展其他一切无从谈起。只有用发展的办法才能根本地解决民族问题,更好地搞好民族工作。新疆目前迫切需要寻求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新疆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从自身地域辽阔、区情差异大、资源种类不同的特殊区情出发,积极实施特色优势资源开发战略,促进特色产业群的崛起,快速提升新疆特色经济的整体水平,切实使人民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能从中得到巨大实惠。

二、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从根本上维护民族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同一国家的多民族内,以宪法和有关法律为准绳,在一个或多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有少数民族自己管理本民族地区的内部 事务,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②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我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是不断创新发展的,是与时俱进的,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必须坚持和完善,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始终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创新与发展民族区域自治理论与政策实践,是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民族地区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民族地区近经济和社会发展必将加快,与其他地区的差距会逐步缩小。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会加快,与其他地区差距会逐步缩小,民族地区会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确保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正确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族人民的一个伟大创举,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伟大贡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政治文

明的重要内容,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过程中,③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需与时俱进,不断从民族地区实践出发进行创新。

要充分尊重各民族的文化。文化问题十分敏感。每个民族都十分珍视自己的文化。尊重一个民族,首先必须尊重这个民族的文化。尊重民族文化,前提是正确认识民族文化。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存在的价值,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

要继承、保护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时代,经济上处于劣势的民族的文化正受到巨大的冲击,许多文化现象正在消失。要建立和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不断加大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要正确处理继承、改革、发展的关系,让现代化内容再现民族文化特色。民族文化与民族教育紧密相连。少数民族要走向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不断提高群众中的科学文化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通过振兴、繁荣民族文化,最大限度发挥各族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各民族的自信性、自豪感,增强整个中华的凝聚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四、实维护和加强民族团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会是人组成的,人是分属不同民族的。如果搞不好民族团结就不可能有国家的安宁和社会的和谐。1992年江泽民同志就指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人民幸福;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

(一)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民族地区的发展首先离不开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民族自治是我党在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中选择的符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制度。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证明,这种制度和政策既能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又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少数民族行使当家作主和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充分体现出民族平等的原则。自治区成立以来新疆一直注重民族团结和民族进步,注意培养、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为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政治保障。目前,少数民族干部已达34.8万人,占全区干部总数的52%,是解放初干部总数的110倍;少数民族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5万人,占全区专业技术人员的56%,是解放初的562倍;少数民族妇女干部占全区妇女干部总数的66%以上。

这些年来,新疆始终坚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为中心内容的民族团宣传教育、开展大规模的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大力表彰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形成增进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特别是从1983年起,连续23年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为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所掌握,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各民族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谅解蔚然成风,民族团结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形成了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当前,我国民族关系总的形势是好的,但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不同民族之间的摩檫和纠纷是有发生,有的甚至演化为群体性事件,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这就要求我们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基本常识的宣传教育。认真落实胡锦涛同志总书记提出的“不仅要教育群众,更要教育干部;不仅要教育少数民族干部,更要教育汉族干部;不仅要教育一般干部;更要教育领导干部”。继续深入开展“三个离不开”和“四个维护”(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宣传教育,要根据各民族相互交往的特点,建立和完善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有效机制,要紧密结合各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际急需,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一步打牢构建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群众基础。

五、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干部保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加强各民族的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关键是大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这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少数民族干部与本民族群众有着天然的、密切的联系,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起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少数民族干部的状况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骨干力量。毛泽东同志当年曾指出“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实现的”。在新时期,要把党的民族政策贯彻好、落实好,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好,不断推进民族地区的改革和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必须把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作为主题,不断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最终解决好民族问题,必须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把他们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④ 从我们新疆来说,按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各族干部队伍。继续强化政治标准,加强实践锻炼,把科学发展观正确的要求,贯穿到干部考查考核的具体实践中。高度重视和做好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工作,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善于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受各族群众拥护的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在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各民族干部要相互学习、彼此尊重、密切配合、顾全大局,齐心协力的造福各族人民,为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做出新贡献。⑤ 要把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级各类人才,作为一件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来抓,努力扩大数量、大力提高素质,注重改善结构,更加重视在实践中培养使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干部保证。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宏伟事业。我们一定要不断加强各民族的的大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把各民族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为全力打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篇三:浅谈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浅谈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在共同创造辉煌灿烂文明的过程中,也创造了作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础的共同信念。这种共同信念,既基于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祖国、捍卫统一的历史事实,也基于56个民族相互依存、荣辱与共、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中华民族浓浓血脉。各族人民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同呼吸、共命运,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中华民族多元统一的文化格局。在这种文化格局里,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这种共有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提供了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的顽强生命力,表明了民族之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民族团结这样一种强烈的价值追求,反映了中华民族海内一家的民族心理和共同情结,体现了中华民族整体利益至上的伦理要求。

解放60年以来,新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民生持续改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近30年以来,大改革、大发展、大开放更使得新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一个昔日贫穷落后的新疆,已经发展成为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基础设施极大改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相得益彰、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强势新疆。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及内地各兄弟省市、全国各族人民的无私支持、支援下,在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下,新疆激情

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跨越。

一、“三个离不开”是民族关系的真实写照

1990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新疆考察时明确指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构成的,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三个离不开”思想的提出,为我们揭示出一条最简洁最朴素的规律: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睦是繁荣昌盛的基础,和则两利,分则俱伤。

大杂居、小聚居是中华56个民族人口分布格局的特点。在“三山夹两盆”的新疆大地,生活着47个民族,其中世居民族13个。天山流淌的清澈雪水,绿洲捧出的丰硕果实,一同滋养了各民族的儿女。头顶同一片天空,脚踏同一方土地,各族儿女共同奋斗、共同发展,彼此交流、彼此借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结下了亲如骨肉手足的情谊。“家是一个家,国是大中国,都是一家人,不分你和我”,这深情的歌儿唱出了两千多万新疆人民共同的心声。当你在新疆大地,看到一个个多民族大家庭其乐融融、和睦相处的温馨画面;当你在危难之时,看到新疆各民族同胞风雨携手、同舟共济的感人场面,你就会知道“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已经融入各族群众的血脉,成为各族群众的自觉行动。

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亲如兄弟、休戚与共,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汉族积极吸收各少数民族文化之长;各少数民族也从汉族那里学习文化和农牧业技术;各民族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

交流源远流长,使新疆这片土地展现出既有民族特色又和谐统一的繁荣发展美好景象。

哈萨克族谚语说:“兄弟和睦有马骑,妯娌和睦有饭吃。”对各民族兄弟姐妹来说,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既是共建家园的客观要求,更是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各少数民族之间,如果谁离开了谁,就会像迷途的羔羊,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就会像离群的孤雁,发出凄凉的哀鸣。惟有将“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深融化在我们的血液里,时时体现在我们的行动上,中华各民族才会有更加光辉灿烂的美好前程。

二、民族团结是新疆稳定之本

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是新疆的大局。在新疆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也干不成。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各民族大团结和社会稳定,这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利益所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前提和重要保障。历史和现实斗争经验告诉我们,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新疆稳定,必须坚定不移地反对民族分裂。没有对民族分裂主义的坚决斗争,就没有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就没有新疆的稳定和发展。

在国内,境内外“三股势力”一刻也没有停止分裂破坏活动,维护新疆稳定形势依然严峻。2008年3月7日,东突分子企图制造民航班机爆炸案;3月23日,“伊扎布特”组织企图在和田大巴扎策应拉萨“3.14打砸抢烧暴力事件”;“8.4喀什暴力袭警事件”和“8.10库车恐怖爆炸事件”,“乌鲁木齐7?5事件”都

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区内一些地方看似风平浪静的表象后面隐藏着不少问题和隐患,非法宗教活动猖獗,“伊扎布特”等一些团伙组织图谋搞“街头政治”暴力化倾向日益明显。三股势力迫于斗争的需要,故意制造的各民族问题的隔阂在一定范围内仍将长期存在。改革开放30年来,我区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总结其基本经验,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我们坚持“稳定压倒一切”这个关键不动摇,为改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稳定压倒一切,稳定就是大局。“7〃5”事件发生后,许多无辜受害群众的亲属强忍悲痛,着眼大局,积极维护社会稳定;各族干部群众不信谣、不传谣、明辨是非、珍视团结,自觉维护稳定„„这些都体现着可贵的识大体、明大理、顾大局的品格。就是因为顾全大局,才避免发生面向无辜同胞兄弟“以暴制暴”的惨剧,才避免埋下各民族间“血债血偿”的仇恨种子。我们一定要树立强烈的大局意识,倍加顾全各族人民精心维护的宝贵的民族团结的大局,倍加顾全自治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倍加顾全中华民族抢抓机遇实现伟大复兴的大局,决不能做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事,决不要钻进敌人设下的阴险圈套,更不能上敌人企图搞乱新疆的当。我们坚信,新疆各族人民经受过共同捍卫祖国统一的风雨历程,有血浓于水的深厚情感,有坚如磐石的团结基础,有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任何敌人分裂破坏的图谋都不会得逞!

三、民族团结是新疆发展的生命线。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让世代生活于此的各族人民真正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成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实基础。新世纪以来,我们所面临的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和问题相互交织,影响我区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问题大量存在,维护我区社会稳定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加强新疆的民族团结简单说就是形势所迫,发展所需,民心所向。

在新疆,民族团结,则社会稳定;民族分离,则稳定无望。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2007年比1978年增长16.4倍,人均gdp达到2217美元,首次突破2000美元大关的可喜成就,这是与自治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团结不分开的。要实现新的、更高的发展,首先要维护好、发展好民族团结这个关键。

民心所向,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遵循生理需求,被尊重的需求,人际交往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递增规律。当人民由低层次的需求到高层次的需求依次得到满足后,才可以安心工作,安心付出,完成自我管理,自我实现。按照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新疆各族人民在经历长期的纷争骚乱之后,渴望团结,渴望稳定,对安全的需求已成为普遍共识。民族团结教育是顺民意、合民愿、得民心的符合新疆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7〃5”事件中少数民族群众无私救助汉族群众,汉族群众救助少数民族群众,各民族群众相互救助的事例举不胜举。

2.民族团结与社会发展 篇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多年, 是我国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大变化的60多年。60多年来, 民族团结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得到了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少数民族有1亿多人口, 占全国总人口的8%以上, 分布在全国各地;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总面积的64%左右, 西部和边疆绝大部分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一基本国情, 决定了我国的民族团结在维护国家统一和长期稳定方面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和分量。60多年来, 我们始终坚持党的民族政策, 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保证了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团结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团结就是力量。民族团结形成的力量, 既是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重要体现, 也极大地影响着综合国力。在综合国力构成中, 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固然属于重要因素, 但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科技实力、军事实力, 没有民族团结所凝聚的力量来贯穿, 终究形不成合力, 形不成强大的国力。60多年来, 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内核, 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60多年发展, 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这与我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产生的巨大力量有着密切关系。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懈追求的目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根本动力来自全国各族人民。只有各民族大团结, 各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 才能确保各族人民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 使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 使社会主义制度下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现实的和潜在的积极因素竞相迸发其能量, 一切有利于造福社会和人民的源泉充分涌流, 从而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真正变为现实。经过60多年艰苦奋斗, 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靠的就是全国各族人民精诚团结、万众一心、共同奋斗。民族团结是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客观需要。当前, 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 面临着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现在所处的战略机遇期, 既是黄金发展期, 也是矛盾凸显期。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民族团结是福, 民族分裂是祸。要牢牢抓住并切实用好当前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把方方面面的力量和智慧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来, 就必须在全社会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 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起来, 把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 把各民族的力量凝聚起来。

二、谱写民族团结新的壮丽篇章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是人心所向, 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 民族团结保障了国家长治久安、繁荣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我们更要从新的时代要求和新的实际出发, 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谱写全国各民族大团结新的壮丽篇章。把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民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协调发展统一起来。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是我们党在民族团结政策上的根本立场。当然, 由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原因, 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正因为这样, 我们党一再强调,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 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 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我们必须把民族地区自我发展与中央和其他地方支持发展结合起来, 既要向民族地区投入更多的资金, 又要给予更优惠的政策;既要帮助民族地区把经济搞上去, 又要帮助其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既要继续发挥中央政府的主导作用, 又要坚持抓好各地区各部门的对口支援。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实现民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最终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把保护和弘扬各具特色的民族优秀文化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统一起来。促进民族团结的一个基本前提, 就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让各民族普遍认同、归属于中华民族。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并不排斥对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保护和弘扬, 它们是有机统一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本身就是在各民族文化长期发展繁荣的基础上, 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结晶, 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成果。离开了各民族文化的繁荣, 就没有源远流长、积淀深厚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我们要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的基础上, 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大力保护和弘扬各民族风格鲜明、魅力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 要引导各民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锐意创新, 善于把各民族文化积极、有益的成分吸纳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 使之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要努力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滋养和哺育各族群众, 使全体人民深化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巩固和强化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牢不可破的精神纽带。把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各方面的合法权益与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歧视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认为, 每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和短处。民族有大有小, 发展水平有高有低, 但绝无优劣和贵贱之分。在我国, 汉族和少数民族一律平等, 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一律平等;任何民族都没有特权, 任何民族的合法权利也没有被限制;民族平等不仅包括政治上、法律上的平等, 而且包括经济上、文化上等各个方面的平等。保护好各民族的这些平等权益, 是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的根本前提和重要内容。我们要切实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进一步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各方面的合法权益。要以少数民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切入点, 扎扎实实为少数民族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使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要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 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歧视, 防止出现伤害民族感情、损害民族团结的情况。

把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与搞好各族干部之间的团结统一起来。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党把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摆在战略位置, 一批批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培养下茁壮成长。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是一件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 要进一步制订周密规划, 明确目标任务, 完善政策机制, 认真组织实施, 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同时还要看到, 搞好民族团结的关键是搞好各族干部之间的团结。要积极引导民族地区的各族干部以党和国家的事业为重, 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携手为各族群众谋福利、为民族团结作贡献, 特别要引导他们带头践行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不断增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慎重妥善处理各族人民内部矛盾与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统一起来。解决民族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首先要严格区分矛盾性质。我国现阶段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基本上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处理这类矛盾和问题, 必须讲原则、讲法制、讲政策、讲策略,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 多采取教育、疏导、化解的办法。但是, 对于民族分裂主义, 对于极少数蓄意挑拨民族关系、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恶性事件的犯罪分子, 不论涉及哪个民族、信仰何种宗教, 都要依法处理。要坚持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国际敌对势力打着“民族”、“宗教”、“人权”等旗号对我国进行的西化、分化活动, 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通过各种手段对我国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

摘要: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我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和衷共济, 开创了经济发展、政治安定、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良好局面。事实证明, 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60多年来我国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新的发展阶段, 我们必须从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 充分认识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 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 以实际行动坚决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

3.多民族共同团结繁荣发展 篇三

为实现多民族共同团结繁荣发展的目标,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委、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的决定》,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的决定主要任务分解的通知》,先后启动实施了布朗族(莽人)综合扶贫项目和拉祜族(苦聪人)综合扶贫开发项目。

近年来,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委县政府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扶贫力度逐年加大。加大对拉祜族地区的综合扶持发展力度,县级财政以2010年的200万元为基数,从2011年起每年在上一年的基数上增加100万元,截至2014年,5年累计投入扶持资金2000万元,使拉祜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认真贯彻执行布朗族(莽人)、拉祜族教育事业发展政策,设立30万元特困少数民族、人口较少民族大学生救助基金会,确保特困少数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学生不失学、不辍学;从2011年开始,在招录国家公务员、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时,各设置20%以上的特招岗位,招录本县干部成长缓慢、人口较少的苗族、瑶族、傣族、拉祜族、布朗族等考生;县级民族机动金从2011年起县级财政以2010年的10万元为基数,每年在上一年的基数上增加10万元,2014年县级民族机动金为50万元;对布朗族所有在校学生实行生活费定额补助,拉祜族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从2010年9月起实行口粮供应政策,每人每月补助粮食30斤,所需资金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布朗族)发展,培育支柱产业,提高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能力。向金水河镇龙凤村、牛场坪村2个布朗族村寨98户发放草果苗110000株;扶持布朗族有偿无息、滚动发展养殖业,向龙凤村、牛场坪、坪河3个布朗族村寨110户发放商品仔猪257头;开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扶持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刺绣产业6户,发放补助资金30000元;开展少数民族干部培训,有效提高少数民族干部政治理论素养、处理实际问题能力和适应新形势下工作需要。

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是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加快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的重要举措。自2013年以来,全县争取示范区建设十百千万工程项目28个,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040万元,其中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2个(马鞍底乡、者米拉祜族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8个(金河镇水碓冲村、阿得博乡苦竹箐村、勐桥乡石洞村、者米拉祜族乡大良村、者米拉祜族乡东风村、者米拉祜族乡兴发岭村、沙依坡乡阿达波下寨、大寨乡丫口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项目2个(马鞍底乡大鱼塘村、勐拉乡那兰村)。项目由乡镇组织实施,项目建设内容涉及人村道路硬化、卫生路、民族文化活动室、畜厩改造、产业培植、特色民居改造、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等,项目建设惠及8个乡镇11个村委会17个村民小组6356户28520人。还争取到兴边富民项目3个(其中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2个:金河镇、大寨乡;老集寨乡罗盘下寨村内道路建设),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10万元;争取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项目3个(金水河镇南科村委会7个自然村整村推进、乌丫坪村委会5个自然村整村推进、产业培植),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90万元。

民族政策深入落实,极大促进各少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一直以来,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委县政府加大民族政策宣传,广泛宣传“三个离不开”,让民族政策深入人心,指导实践。在多种场合、利用多种方式,大力宣传《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自治条例》《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自治条例》《民族乡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在各族群众中树立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思想观念,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把做好民族工作,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和各民族协调发展作为边疆稳定繁荣最关键的工作来抓。

4.民族团结与社会发展 篇四

海晏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创建试点工作情况介绍

中共海晏县委

(2004年4月26日)

根据大会安排,下面我就海晏县自去年以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创建活动情况,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一介绍,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精心安排部署 2003年,州委、州政府将海晏列为全州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试点县之后,县委、县政府认真按照全州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试点工作动员大会的部署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目标任务,动员全县干部群众以“加强团结,加快发展”为宗旨,把开展创建试点工作作为当前一项事关大局的政治任务来抓,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县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并认真研究,精心部署,制定了《关于认真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 步模范县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各乡镇、村、各部门也按照县委的部署要求,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了以单位主要领导总体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创建试点工作责任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上至县,下至村,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开展创建试点工作的具体安排意见,做到了层层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有责任,从而拉开了全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活动的帷幕。

二、加强学习宣传,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 为了使创建活动有良好的开端,并稳步有序、广泛深入地开展下去,县委把学习宣传活动放在创建工作的首位,对理论学习和宣传教育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制定了全县开展创建活动宣传报道《方案》,新闻宣传部门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全面开展宣传报道工作。各乡镇、各部门以党支部为核心,精心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学习教育,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写心得体会、记笔记、办专栏、张贴标语、悬挂横幅、举办各类小型文艺演出和民族理论知识竞赛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在全体干部职工中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为做好对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各乡镇把责任分解落 实到每一个驻村干事身上,组织农牧民群众集中学习。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党员会、村两委会、妇女会、青年会和“三老”座谈会等各种会议,发放汉藏两种文字宣传材料,广泛开展了学习宣传教育活动。为切实做好对社会各界特别是宗教界的工作,建立了县委常委与宗教界人士联系制度。在各宗教寺院内,以召开寺管会成员座谈会等形式开展了创建工作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宗教界人士和全体僧侣对创建工作的认识。同时,重视对广大中小学生的宣传教育,各学校把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教育列入教学内容,进行民族宗教常识教育,使他们了解多民族、多宗教的国情、省情、州情和县情,懂得了各民族之间团结合作、互助平等的关系,从小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并邀请省委党校教授为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作了关于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的专题报告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由于在宣传教育过程中,采取了分层次多形式、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并将宣传教育贯穿于整个创建活动的始终,从而达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预期目的。在干部职工中教育宣传面达100%,广大农牧民群众中的教育宣传面达96%。通过深入扎实的学习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提高了对创建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自觉性,使各族干部 群众真正懂得了只有民族团结进步,才能实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只有民族团结进步,才能实现少数民族的振兴;只有民族团结进步,才能实现共同繁荣发展。

三、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查找问题

在强化学习宣传教育的基础上,按照创建活动的阶段安排,从人民群众的意愿出发,深入群众,把发言权交给群众,认真查摆近年来在全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各种座谈会以及走家串户等多种形式和途径,进行广泛征求,认真听取各族各界干部群众的意见。期间,共查摆和征求到意见建议6大类92条,主要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通电通讯、农业草原灌溉和生态治理、草场纠纷和民族教育等问题。针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严格对照检查,认真寻找差距,对症下药,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其中对暂因客观条件制约不能解决的45条问题,从实际出发,根据省、州创建办要求,以书面形式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协调解决,为进一步搞好整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县党政领导深入农牧区,通过走访慰问部分老党员、老干部,详细了解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农牧区开展创建活动情况,广泛听取农牧民群众在创建活动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开门纳谏,深 受群众欢迎。

四、狠抓整改落实,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创建活动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整改落实。为此,我们把整改落实作为创建活动的关键环节来抓,认真按照整改方案的具体要求,以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和各项事业,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为创建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把为民办实事、让人民得实惠作为开展创建试点工作的落脚点,逐条逐项地落实整改措施。在查摆和征求到的92条意见中,共解决了47条群众急需盼望解决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也办了大量在意见建议中所没有的好事、实事,如开展扶贫济困活动,帮助建立贷款信用村,给各学校配备现代化教学设备,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免费医疗和发放药品,联系客户解决畜产品卖难问题等,为广大群众办了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使落实整改措施的过程,成为各级干部开展“解民忧、帮民富、促团结”活动的过程,成为躬身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使创建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五、严把检查验收关,争先创优树典型

为扎扎实实地搞好创建活动,及时发现解决创建活动中的问题,确保取得实效,县委抽调人员组成检查组,多次对 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创建工作情况,采取“听、看、问、查”形式,进行认真、细致、全面的检查。对创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意见,要求将存在的问题逐项整改并落到实处。各乡镇、各单位根据整改意见,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回头看”,查缺补漏,狠抓了各项任务的落实。年底在县创建办和县委督查室的牵头下,重点对五乡两镇及26个县直机关单位和省州驻县单位采取“听汇报、看材料、搞调查”三结合的验收方式,严格按照验收标准进行了认真检查验收。经过验收,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都达到了验收标准。期间,共出督查通报2次。同时,县委召开全县创建工作总结表彰会,对创建活动中涌现出的15个先进集体和30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在全县树立了典型。

我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取得良好成效,也离不开上级的关心、支持和指导,省州领导多次来我县了解和检查创建活动开展情况,指导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创建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为检验创建活动成效,今年3月,以州委副书记吉太加为组长,州委常委、州委统战部部长玛久为副组长的验收组,按照省上统一验收标准,对我县创建试点工作采取听汇报、查资料、搞 调查等形式,先后深入6个乡镇,走访100多户农牧户,经过全面细致的检查考评,各项目标任务基本上均达到了验收标准,最后顺利通过州级验收。验收组对海晏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试点工作中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给予了肯定,对在创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反馈,并就做好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意见,为今后深入推进创建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主要成效和收获

通过开展学习宣传教育、对照检查、整改提高和总结评比四个阶段的创建活动,主要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

一是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通过开展创建活动,全县上下提高了认识,进一步统一了思想,使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投身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做到服从服务于这个大局,并教育引导农牧民群众积极参与创建活动,形成了全民共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的良好格局,从而保证了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是进一步增进了民族团结。我县是一个有着汉、藏、蒙、回等9个民族的县份,通过广泛开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使各民族牢固树立了“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增进了各民族间的团结和友谊,形成了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良好格局以及和谐、融洽的新型民族关系。

三是进一步推动了工作落实。在创建活动中坚持与当前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紧紧围绕“促进团结、加快发展”这一目标要求,突出重点,找准创建工作的着力点,坚持在加快发展上下功夫,在推动工作落实上求实效,从而使全县经济、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目标任务逐步得到了落实,加快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是进一步维护了社会稳定。长期以来,我县因草山界线不明、水源不足以及“门徒会”邪教组织传教活动等引发的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问题时有发生,开展创建活动以来,我们针对这些不安定因素,着眼于维护稳定这个大局,认真排查矛盾和纠纷,并进行分解落实,认真研究解决了一些影响全县社会政治稳定的问题,巩固和发展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如在创建过程中,认真妥善处理了“七四”牧场大青山敖包(峨堡)事件,解决了“七四”牧场与哈勒景乡哈勒景村因草场界线不清而引发的草山纠纷,切实维护了国防安全和军政军民关系。对一些因受客观条件制约短期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进一步维护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基本经验和体会

通过扎实有效地开展创建活动,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条基本经验: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顺利推进的首要条件

创建活动能够取得明显成效,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各级领导重视,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创建活动开展之前,县委召开专题会议,精心研究,周密部署,成立机构。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积极行动,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和阶段安排,保证了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创建过程中,县委组织力量不断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推动了工作落实。

(二)抓好学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是搞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重要前提

我县创建活动之所以能够顺利开展并深入推进,因为我们把加强学习教育贯穿于创建活动的全过程,一年多来的创建实践证明,只有抓好学习和宣传教育,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开展创建活动的安排部署上来,并与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相结合,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才能把主要精力凝聚到创建工作的具体行动中来,只有教育引导农牧民群众积极参与创建活动,才能形成全民共建民族团 结进步模范县的良好格局和巨大合力。

(三)广泛征求意见,落实整改措施是搞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关键环节

实践证明,只有依靠群众,深入群众,才能找准和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全县上下认真按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通过深入的思想发动和层层动员,激发干部群众的参与热情,积极查摆影响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并对查找出的问题认真分析研究,制定了切实有效、针对性较强的整改措施,狠抓整改落实,切实解决了当前影响民族团结进步的一些突出问题。从而使我县的创建活动没有流于形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四)把握第一要务,加快全面发展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最终目标

抓好民族地区工作,落实党在民族地区的各项方针政策,就是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加快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与进步,这既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我们党的民族政策的根本原则,为此我们在创建活动中,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主题,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扶贫开发、结构调整和旅游等优势资源开发力度,促进全县经 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才使我县的创建活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五)努力求真务实,积极办好实事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核心内容

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要围绕“加强团结,加快发展”的宗旨进行,寓创建活动于办实事、见实效的实践之中,求真务实、办好实事就要紧紧联系县、乡、村的实际,紧紧联系全县的经济发展,紧紧联系实现脱贫解困任务,紧紧联系解决群众的具体困难和问题未开展,只有真正把落脚点放在为民办实事上,放在为民谋福利上,使创建活动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就一定能够把创建活动抓实抓好。

(六)坚持因地制宜,搞好分类指导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重要方法

开展创建活动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既要着眼于工作大局,又要顾及局部,对农区、牧区、社区、机关、学校、寺院等不同类型的地区和单位,结合其特点,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把握住关键,找准各地区创建活动中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达到创建活动的预期目的和效果。

(七)不断总结经验,巩固扩大成果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的有效途径

只有善于总结经验,才能使工作循序渐进。因此,在创建活动中一方面要总结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多种形式加以宣传推广,统筹兼顾,组织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促使创建活动协调、平衡、整体并向纵深推进。另一方面要树立先进典型,以表彰先进为动力,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号召全县干部群众以先进为榜样,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就会不断开创创建活动的新局面。

5.民族团结促进和谐发展 篇五

名族团结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民族团结 促进和谐发展

系 部:机电工程系

班 级:普高11电子信息及应用电子 班主任:张红梅 班长:朱军 团支书:赵霞

二0一二年五月十四日

活动主题:民族团结促进和谐和谐 活动时间:2012年05月14日 活动地点: 2314教室

活动班级:普高11电子信息与 应用电子 参加人数:26 指导老师:张红梅 主持人 :朱军

活动背景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华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60年来,各族人民高举民族大团结的伟大旗帜,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携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壮丽史诗。60年来,中华民族在前进过程中克服了来自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自然界的种种困难和考验,顶住了来自国内外的种种压力和挑战,使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航船乘风破浪、胜利前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同心同德、并肩战斗。今天,“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理念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这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

活动目的

1、使全体学生认识到: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始终紧密相连,各民族都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经济才能发展、社会才能和谐。新中国成立62年的历史,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共同致力于国家繁荣富强的历史。

2、使全体学生认识到:宪法和法律是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团结的基本保障。法律是打击暴力犯罪、保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的有力武器。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不容践踏。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团结,要充分运用法律武器。任何破坏民族团结、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只有在社会主义法制的框架下,才能促进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帮助,民族团结才有坚实的基础,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才能不断巩固。

3、使全体学生认识到:“三个离不开”思想是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各民族早已结成了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就要让“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滋润各民族学生的心田,打牢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不断增强各民族学生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

4、使全体学生认识到: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为新疆的经济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同时学院的示范性骨干院校建设也进入到关键时期。为了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为了完成示范性骨干院校建设任务,构建平安、和谐的校园,我们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民族团结大好局面,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让民族团结之花开放得更加艳丽多彩。

5、使全体学生认识到:学生管理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成败。学生既是管理的客体,又是管理的主体。各级学生组织和学生干部是广大学生的带头人,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载体;是学校、教师开展工作的基层组织和得力助手;是班集体建设的有利保障和守护者。学生之间要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共同提高,也要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礼让,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活动步骤: 一 开幕词

二 演讲《民族团结一家亲》 三 促进和谐发展的措施 四 小组讨论 五 小组讨论总结 六 班主任总结 七 课后反思

一、开幕词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一个家庭不团结,可能亲人反目;一个民族不团结,可能一盘散沙;一个国家不团结,可能分崩离析。我国各民族在历经数千年的迁徒、贸易、婚嫁、交融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错杂居、共生互补的格局,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特别是近代以来,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欺凌。当时西方人普遍认为中国必然像奥匈帝国等多民族国家一样,分裂为无数的单一民族国家。但是,他们的预言失败了。中华民族不仅没有分裂,反而“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民族的独立、自由和统一。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浴血奋战、浴火重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各民族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形成了休戚与共、荣辱一体的命运共同体。在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过程中,不仅民族团结友爱的优良传统得以空前的光大,而且中华民族从自在的联合走向自觉的联合,团结一致走上了通向伟大复兴的崭新征程。

二、演讲《民族团结一家亲》

新疆历史的宏伟画卷中,曾一次次写下爱国主义的光辉篇章。积淀至今的这种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和热爱,随着时代的发展焕发出新的光芒。

感恩是什么? 感恩是一种崇高的情感,集中反映了反哺之情和回报之心。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你才懂得去孝敬父母,去尊敬师长,你才会为伟大的祖国奉献一切,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才因此变得更加和谐。感恩与报恩紧密相连,有着因果关系。有感恩之心,才会有报恩之举;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将感恩化作充满爱意的行动。

感恩是一种美德,体现了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伟大祖国关系的正确认识。

从来就没有无源之水。如果没有新中国的成立,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如果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以及随后在“中国特色”方面与时俱进的探索,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和发展,如果没有祖国大家庭内从中央到各兄弟省区对新疆现代化建设的大力支援,你绝对难以想象新疆漫长的历史长河会在这一时段激荡起这样一朵朵精彩的浪花,会有这样一种一泻千里、势不可挡的迅猛发展。

感恩的最高层次、至高境界是感恩伟大祖国。感恩是反映历史和现实要求的一种民族文化。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自身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新疆经济社会从未像现在这样充满朝气和活力。与伟大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同发展、共繁荣,新疆迈向全面小康的步伐走得如此自信、如此坚实。

崛起的新疆,让世人刮目相看。有位西方学者甚至撰文评论说,由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存在,中国将成为21世纪亚洲的重要因素„„

曾在新疆师范大学留学过的吉尔吉斯斯坦的朋友说:“新疆真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我在这里了解到了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实在令我惊奇。” 对啊、对于生长在新疆和田的我,我想我更有发言权。我们可以看到: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的新疆在告别封闭的同时,也摆脱了贫穷、落后,走向进步,走向富裕,走向和谐稳定。近60年来,天山南北用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诠释着祖国大家庭内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走向共同繁荣的必然趋势。

我们坚信,用一颗感恩的心报效伟大祖国,使爱国主义转化为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和坚强行动,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新疆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三、构建和谐发展的措施

一是营造氛围促创建。进一步加大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市宣传教育力度,依托街道办事处、社区、楼院三级组织网络,书写宣传标语,制作宣传板报,组织演讲会、报告会、座谈会、知识竞赛、歌咏比赛、图片展览、文艺演出等,大张旗鼓、深入持久地开展党的民族政策、民主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各族群众的法制意识,使创建活动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二是创新机制促团结。在落实好组织协调、培训教育、表彰惩戒、不安定因素排查调处等工作机制的同时,充分发挥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的平台作用,不断健全民族事务协商议事制度,加强汉族群众与少数民族群众之间的交流,共商民族事务,共议发展大计,进一步加强团结、增进友谊、维护稳定。

三是搞好服务促发展。把发展民族经济作为搞好民族团结工作的基础,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扶持辖区清真餐饮、牛羊肉零售等民族服务行业,不断壮大民族经济规模,提升民族产业档次。四是扶贫帮困促和谐。进一步加大少数民族群众集中居住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居住、生活环境。落实党的各项民族政策,积极帮助下岗失业少数民族群众实现再就业,定期开展针对少数民族特困群众的救助、慰问活动,让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增进各民族群众之间的感情,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四、小组讨论

一.民族团结的意义? 二.民族团结的优势?

三.民族团结促进和谐发展的措施有哪些?

五、小组讨论总结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征程中,中华民族关系实现了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发展。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工作的主题,为中华民族关系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把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进一步概括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明确指出,平等是基石,团结是主线,互助是保障,和谐是本质。把“和谐”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属性,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对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顺应少数民族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制定一系列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民族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对民族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这些措施,进一步巩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了各族人民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

六、班主任总结

今天我参加你们的活动后和你们一样触很深,我更相信这次主题班会后无论是民族同学还是汉族同学,我们都会更理解对方,我们班再不会出现下课时,汉族同学和民族同学各聚一堆的场景了,因为我想大家一定和我一样更加坚信各民族是一家人,只有各民族之间彼此团结,相互帮助,相互尊重,共同繁荣昌盛,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我们伟大祖国繁荣富强的脚步才会更强、更快、更有力!

七、课后反思

同学们反响积极,都能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大家一致表示,作为大学生,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分裂活动,只有民族团结了,才可以和谐发展;同时要努力学习,掌握扎实的知识,成为国家靠得住,用得着的人才,报效祖国。

班主任签字

及应用电子

6.民族团结 社会和谐 策划书 篇六

《民族团结社会和谐》

策 划 书

学院:应用工程

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班级:1125

一、活动起源

同学们2012年是第三十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民族历史发展的优良传统。历史上不同时期正是各民族同胞团结奋斗、克服苦难、才创建了美丽的家乡。如今在新疆大建设大发展的新形势下更需要民族团结共促新疆和谐进步。我们伟大的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各族人民情同手足、和睦相处,组成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

为在学校掀起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热潮,切实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祖国大家庭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的主旋律,我校以“民族团结 社会和谐”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

二、活动目的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所以要达到民族团结共促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

三、活动时间:2012年11月

四、活动程序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

1、结合课程对学生进行倡议。第二阶段:开展阶段 活动

一、先进典型学习

活动目的:为扎实有效地开展好今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

活动时间:2012年11月——12月初 活动内容:

1、组织全校教职工学习他们舍身救人、爱党爱国、民族团结、克己奉公、忠于职守、助人为乐、敬老爱幼的先进事迹。

2、学校党支部结合实际,通过动员会、座谈会、讨论会、学习心得等多种形式,学习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学习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维护稳定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在学校上下形成了人人重视民族团结,人人争当民族团结模范的良好氛围。

3、举行了民族团结和公民道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使教育月活动高潮迭起。

4、出板报、悬挂横幅标语,形成了强有力的宣传声势。活动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活动

活动目的:充分发挥学校育人主渠道作用,以形式多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活动时间:2012年11月——12月初 活动内容:

1、举行 “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新疆”大合唱比赛。

2、举办“互赠民族团结连心卡”活动,学生以文字、图画的形式妆点卡片、书写祝福,图文并茂的张张卡片表达了小队员们对党、对祖国、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珍视。

3、开展“民族团结读书”活动。积极倡导学生读一本民族团结题材的好书、好文章活动,并结合自己体会写一篇读后感,让民族团结在自己心中长存,在自己笔下升华。第三阶段:评比阶段(项目)

1、主题班会

2、黑板报

3、大合唱

4、读后感 感言:

本次活动一定离不开各位班主任辛勤耕耘,也离不开学生会、班团干部的鼎力相助,但愿活动能达到预期教育效果,真正让每位学生从民族团结 社会和谐”中学到知识。谢谢大家。

7.民族团结与社会发展 篇七

一、常德市少数民族的基本情况

据笔者所在湖南省常德市民政局在2009年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 全市现有33个少数民族;其中世居的有8个, 按人数多少依次为土家族、回族、维吾尔族、白族、苗族、侗族、壮族和瑶族;少数民族人口47万人, 其中维吾尔族人口居全国第二位, 回族人口居全省第一位。有桃源县枫树、青林, 鼎城区许家桥和汉寿县毛家滩等4个回维民族乡以及土家族人口过半的石门县, 另有32个回维民族聚居村。汉寿县的少数民族有回族、维吾尔族、苗族、壮族、满族、侗族、白族、土家族、黎族、锡伯族、彝族、布依族、瑶族等15个, 占总人口的2.07%。由此可见, 该市的少数民族具有十分鲜明的“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不仅少数民族个数多, 而且分布广, 人口较多。因此, 在我们的学校里, 不可避免地会有较多不同民族的孩子在一起学习生活, 形成一个小小的多民族社会。

就常德市汉寿县而言, 少数民族最多的是回族, 集中分布在毛家滩回族和维吾尔族自治乡, 其他乡镇也有零散分布。回族有其特有的风俗习惯, 如信仰伊斯兰的生活方式, 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 由阿訇主持宗教活动, 经典主要是“古兰经”, 信徒称“穆斯林”。清真寺是回族穆斯林举行礼拜和宗教活动的场所, 在回族穆斯林心目中有着重要位置。生活习俗固守回族传统, 遵循教规, 不吃猪肉 (但有些回族已汉化, 没有吃猪肉的禁忌) 。按伊斯兰教历, 每年12月10日为古尔邦节;每年9月定为斋月;每年10月1日举行开斋节等。这些当地重要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应该是普及民族常识的重点内容, 需要有人专门加以研究, 作为地方校本教材的重点篇章。

作为教师, 不仅要掌握了解当地少数民族的一些常识, 还要对一些人口较多、极可能出现在我们身边的少数民族有所了解, 如卖羊肉串的维吾尔族人等。这些情况只有教师首先掌握, 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更好地与少数民族学生及其家长沟通, 作团结少数民族群众的表率。教师还应学习掌握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 用正确的观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二、少数民族常识普及教育与学生团结协作品质培养的关系

(1) 少数民族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无法回避的重要议题, 专家呼吁民族团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不论是中东国家沐浴在战火硝烟里的民族仇杀, 还是我国西藏、新疆的“打砸抢烧杀”事件, 都使得当今世界对民族及宗教的关注程度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们的街谈巷论, 网络电视等新闻媒体的报道渲染, 使我们不得不面对少数民族问题。社会舆论往往莫辨是非, 形形色色, 极易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影响。对此, 我们的学校、教师必须提高认识, 顺势而为, 积极开展少数民族常识的普及教育。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 国家教育部已明确规定, 从2010年起将民族团结教育教学内容纳入中高考范围, 可见, 开展少数民族常识普及教育势在必行。不少教育专家指出, 民族团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这说明培养孩子们的团结协作精神, 要遵循人的成长规律, 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对小学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适逢其时。

(2) 开展少数民族常识普及教育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民族身份, 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一个人对自己的民族身份会有特殊的情感, 少数民族学生对自己的民族身份会更加好奇, 如果我们刻意去淡化, 甚至漠视, 他还是会从父母长辈处得知, 从家庭生活里获得启蒙, 如果长辈不能正确地加以教育引导, 就容易给孩子以误导, 种下民族极端思想的种子, 令孩子特立独行, 不能与周围的人融合。从我国的民族历史可以看出, 我国各少数民族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爱国史, 是一部民族融合史, 不管是原来就生长于中华大地的少数民族, 还是千里之外迁徙而来的少数民族, 在维护国家统一、抗击外国侵略、参与国家建设方面, 都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共同创造者。教师应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消除对民族身份的认识误区, 让他们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 使他们有信心和勇气与汉族及其他民族学生打成一片。

(3) 开展少数民族常识普及教育有助于汉族学生增进对少数民族的了解, 实现各民族学生的和睦相处。对班上的少数民族同学, 学生们可能会很好奇, 人多的也有可能去欺负人少的, 或者产生歧视, 这将不利于各民族学生之间的和睦相处。学生长大后要走入社会, 也会接触到很多少数民族的人, 如果没有一定的民族常识, 就有可能做出伤害少数民族的行为。因此, 开展少数民族常识普及教育, 要让汉族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历史和生活习性, 知道少数民族也是中华大家庭的一员, 自觉尊重少数民族, 从小就做到与少数民族学生平等相待、和睦相处。这些习惯和品质的养成, 将会对人的一生都产生影响。

三、在普及少数民族常识教育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品质的方式方法

(1) 教师要对全班学生的民族身份情况做到全盘掌握。通过在入学时向家长咨询、查阅学生学籍档案以及户口情况, 准确掌握全班学生的民族状况, 从而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一些少数民族在与汉族的长期相处中已经汉化, 所以还要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汉化程度进行分析鉴别, 如已完全汉化的则不可刻意强调突出其民族身份和特征。教师应建立相应的情况登记卡片, 注明注意事项。

(2) 鼓励少数民族学生介绍自己的民族。如果班上有少数民族学生, 可请他们来介绍自己民族的特点, 展示民族的服装饰品, 讲述民族的历史故事。通过少数民族学生的现身说法, 使所有学生增强对少数民族的感性认识。

(3) 在活动中增进各民族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如在一些传统的少数民族节日里,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少数民族同学带领全班一起庆祝, 让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一起感受民族的融洽和谐;设计一些竞赛活动, 参加的学生不分民族共同参与, 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 只有团结协作好的团队才能取胜。还可编排一些少数民族的舞蹈节目, 制作一些服装和道具, 让所有的学生都来参演。

(4) 组织学生参观少数民族聚居区。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少数民族村落参观, 实地了解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引导他们观察少数民族与汉族和睦相处的生活场景。有些少数民族聚集区还建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如湖南省汉寿县毛家滩回族和维吾尔族自治乡就有詹乐贫烈士塑像, 应利用好这些资源。

摘要: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凝聚力、向心力的民族, 对青少年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是进行爱国主义的重要体现, 也是时代的要求。如何对青少年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使其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的一项研究性课题。

8.民族团结与社会发展 篇八

关键词:幼儿教育;喀什市第六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1-0071-01

一、喀什市第六幼儿园园领导高度重视幼儿教育,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等为指导,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同时,喀什市第六幼儿园的全体教职工为了从小培养幼儿的爱国团结意识和民族团结意识,园党支部结合新气象和新情况在幼儿园各主要宣传墙壁、楼道都张贴了爱国主义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的标语和图片、宣传画(话)。同时有效整合来园、离园、各种重大节假日活动、一日活动及各种习惯和养成教育、常规教育相结合,最大限度的夯实民族团结教育和爱国主义的基石。

二、注重结合本地实际,使民族团结教育与“手拉手”活动不断深入,喀什市第六幼儿园近年来少数民族适龄儿童人数逐年增加,尤其是“7.5”事件以来,少数民族幼儿人数不仅没有减少,相反,呈上升趋势增加,少数民族幼儿总数占全园幼儿总数的64%,由于种种原因,民族幼儿刚入园时都会遇到不少困难,为了使他们融入到第六幼儿园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园在园内长期开展了“互帮互学”“结对子”,搞“手拉手互助”活动,汉族幼儿帮助少数民族幼儿克服学习和语言上的困难,民族幼儿利用游戏时间给汉族幼儿教民族语言、跳民族舞蹈,讲述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等。

三、众所周知,幼儿是好模仿、善模仿的。我们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开展了以“各民族大团结万岁”为主题的故事会,通过故事颂扬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好人好事、模范事迹,让榜样的力量在教育工作中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四、多年来我园认真贯彻《幼儿园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等,加强幼儿园科学管理和教职工队伍意识形态领域建设,不断做好幼儿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形成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环境,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幼儿园,在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上不留死角,真正形成工作合力,牢牢掌握对敌斗争的主动权,确保喀什和全疆社会大局稳定。同时我园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已经逐步形成符合区情、社情和园情实际的,具有幼儿园特色、深受幼儿及家长欢迎、社会赞赏的工作。

喀什市第六幼儿园的全体教职工从自身实际出发,本着多办事、少花钱的原则,遵循幼儿发展特点,充分运用幼儿的感官和肢体,让幼儿在听、说、唱、做、玩的情景游戏中自然而然地习得汉语。同时六幼的工作者们还为汉语教学内容配以动作,使之转化成为幼儿能表现,可以参与的生动、形象、夸张、有趣的各种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习得语言知识与经验,感受活动快乐,获得全面发展,他们连续多年开办“民汉混合班”“实验民族班”“实验汉族班”的学前教育班,使在园民族适龄幼儿,通过1-3年(幼儿入园时间以可随家长需求和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的学前全景式汉语浸入式教育教学的学习,从而达到想说汉语、敢说汉语、会说汉语、喜欢说汉语、流畅运用汉语与人进行交际、沟通、学习;教育教学管理上,采用统一的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教育、养成教育相结合,统一按班级合适办公,统一开展教研组教学观摩及分组研讨活动,统一举行园本培训和园内活动。实行“传、帮、代”和“分组教研和自学成才及在工作中的学习”的教师提高制,为民族幼儿学习汉语、运用汉语创造良好环境,通过分班管理混合全景式汉语浸入式授课和分班管理分班全景式浸入授课,有效整合园本资源,实现民族班全部录用汉族教师担任汉语教育教学任务以及日常生活养成教育,强化民族幼儿的汉语实际运用水平。

六幼的全体教职工在喀什地委、行署、喀什市委、喀什市教育工委的正确领导下,本着“教师教得轻松、幼儿学的愉快”的宗旨,通过多元整合教育资源和分组教研不仅使民族团结教育蔚然成风,而且为喀什及社会各界输送近万名优秀幼儿入学,给全国各地的其他民族兄弟省市做大做强“双语”工作提供了实践范例。

上一篇:读者学社社团九周年庆典策划书下一篇:古诗《题西林壁》经典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