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上学期美术教案《陶器欣赏》

2024-09-15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美术教案《陶器欣赏》(精选6篇)

1.幼儿园大班上学期美术教案《陶器欣赏》 篇一

《大班上学期美术教案《麦秆画》》这是优秀的大班美术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上学期美术教案《麦秆画》!

活动目标:

1、学习“麦秆画”制作的一些简单技能,初步尝试用麦秆粘贴作画。

2、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作力,体验创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麦秆、剪刀,双面胶、抹布和废纸篓。

2、范例作品。用麦秆编制的物件。

活动过程:

一、引题。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请大家一起来看看它是谁呀?(麦子)

1、小朋友来说说这些麦子有什么用?(作粮食,磨成粉做面包等)

2、那你觉得麦秆有什么用?(作燃料,作扫帚),还能用来做什么?(出示编制的麦秆编制品)。

3、麦秆是很有用的材料,很好玩,还可以派大用场,用来作画呢,我们一起用麦秆作画吧。

三、讲解,示范.1、出示范例图一:

请幼儿欣赏三幅作画步骤范例画,让幼儿说说三角形图案添几根变成什么?(幼儿讲述和想象)

2、出示的范例二:(粘有双面胶)

老师竖粘一麦秆,问:这可以变成什么?幼儿想象并说说长方形、正方形图案添几根变成什么?(幼儿讲述和想象)。(老师示范粘贴一电视机或冰箱)

3、出示麦秆组合范例画:

问: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把麦秆变成了什么?它们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幼儿讲述)

四、幼儿创作部分。

1、让我们也来作一幅画吧,你准备在纸上面用各种图形变上一些什么东西?

2、请大家先想好画的内容,再自己挑一张喜欢的底板纸,然后请你剪下合适的长度,试试把图形先摆好。然后粘贴上去。现在我们就开始作画吧。

3、幼儿动手操作部分,老师巡回观察,适当指导和提醒。

4、请幼儿将作品完成后张贴起来,鼓励幼儿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作品。

五、师幼共评作品。

1、老师先以大拇指为奖励,表明态度,再请幼儿一起作评委,自己将大拇指奖给自己最喜欢的作品。

a.(哇,大家的作品真棒呀,我最喜欢这幅画,它是由xx形和xx形组成的,这是谁的作品呀?老师说得对吗?真好,老师奖给你一个大拇指.)

b.(我也喜欢这幅作品,这是谁的作品呀?你喜欢麦秆画吗?真不错,老师也奖给你一个大拇指.)

c.(这幅作品也很棒,这是谁的作品呀?我们请小画家自己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吧.)(好,老师也奖给你一个大拇指.)

d.(哇,还有那么多的作品也想得到小朋友们的大拇指,你们仔细看看,你认为最棒,最喜欢的画在哪里?想好了就把拇指奖给这幅作品.4---6个幼儿为一次,分批奖大拇指,直至全部幼儿都奖好拇指)

2、幼儿一起评出最棒的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作品,用相框标起来,将作品上墙展览作品。我们一起看看得大拇指最多的作品在哪里,一起把作品带到教室贴起来给大家欣赏吧!

大班上学期美术教案《麦秆画》这篇文章共3249字。

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飞机》》:大班教案《飞机》适用于大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激发自制玩具的兴趣,能按要求制作飞机,培养幼儿手指的灵活性,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飞机》教案吧。

《大班教案《闹花灯》含反思》:大班教案《闹花灯》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创作的过程中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专注地完成绘画活动,大胆表现自己与同伴玩花灯时的情景、动态、表情,体验其中的乐趣,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闹花灯》含反思教案吧。

2.幼儿园大班上学期美术教案《陶器欣赏》 篇二

一、有距离地感知艺术作品和周围事物

布洛夫 (Bulbugh) 提出的“心理距离说”认为, 一个人如能采取较为客观的态度, 和所欣赏的事物保持一种适当的距离, 就能欣赏事物的美。欣赏本身就是把自我的知觉和感情投射到事物上, 而达到“物我同一”的境地。而要实现这种投射, 必须与作品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

那么, 什么样的心理距离才是合适的呢? 距离太远, 无法了解;距离过近, 缺乏美感。在艺术欣赏中, 作品所发生的年代和各种背景, 都可能远离欣赏者所处的时代, 如果缺乏相关的知识背景, 就无法与作品产生共鸣、与作品对话。因而也就无法进入欣赏状态。例如, 古典美术作品反映的主题多为重大历史事件、宗教和神话故事、帝王和权贵的肖像等, 由于儿童缺乏相关知识经验, 所以不太适合儿童欣赏。

心理学家舒帕尔·卡格安 (Schubel Kagan) 的观察发现, 儿童对于那些十分熟悉或是完全陌生的事物会表现出毫无兴趣, 只有那些与他们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 但又可以看得出与它们有一定联系的事物, 才能真正吸引他们。由此可见, 只有那些与心中图式有一定距离的事物, 才能引起儿童的敏锐的知觉。

距离是会变化的, 它随对象的性质而变化, 也随个人保持距离的能力不同而变化, 但万变不离其宗, 即审美时不能丧失距离, 不能使距离达到极限或零点, 否则, 丧失距离就等于丧失美感。因此, 在布洛夫看来, “距离”是审美活动不可少的要素。

欣赏中, 儿童对心理距离的把握, 依赖于他们的知识经验、审美经验、情感经验。美术欣赏教育虽然不是让每个孩子成为大师级的人物, 但我们应该通过美术欣赏教育让孩子们既有审美的眼睛, 更有审美的大脑, 能运用艺术家的眼光去欣赏周围的各种事物。

二、增强美术欣赏中的情绪体验

美术欣赏本身是一种感情的投入, 欣赏者需欣赏作品中作者所欲表达的情感和信息。这种情感和信息是如何传达到欣赏者的心中的呢? 移情作用的理论解释了这种过程。移情说最早由利普士 (Lipps, 1903) 提出:人在观赏事物时, 会把自我的知觉和感情投射到对象当中, 和对象融为一体。画家在创作艺术品时, 将其情感和信息投射在作品中, 藉着作品为媒介, 以各种不同的技巧 (或以象征、或以渲染、或以暗示) , 将这种情感和信息传达给观者。观者在欣赏作品时, 必须推己及物, 才能了解作品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移情是儿童情感发展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他们常常把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投射到有生命或无生命的物体上去, 这为他们欣赏作品提供了情感基础。在美术欣赏中, 强调情感的体验, 可以磨练幼儿敏锐的审美知觉能力, 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

三、将美术欣赏和艺术创作结合起来

儿童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活动。美术欣赏活动需要他们用各种感官去感知审美对象, 用大脑去进行审美想像、审美理解, 并对审美意象进行加工和改造, 用语言、肢体、符号去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这一过程既有心理操作又有实际操作。

传统的美术欣赏教育中, 以教师唱主角, 常有这种现象:当教师沉醉于他们自己对艺术品的欣赏时, 却不能与孩子们沟通。我们知道, 在欣赏的过程中, 当儿童感受到美和具有审美乐趣时, 他们确有一种审美创作的热情。让孩子们站在大师的肩上进行创作, 可让他们在想像的空间中自由地驰骋。幼儿从大师作品中获得的启迪拓展了他们表现的空间, 对审美创造能力的提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美术欣赏之后, 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儿童自己动手参与创作过程, 在身心运动中体验审美的乐趣, 从而获得艺术创造的亲身体验。实践表明, 儿童是介入者还是旁观者, 是动态地操作还是静态地观看, 效果是很不一样的。

四、提升儿童的审美创造力

美术教育的重要价值, 便是能培养儿童的审美创造力, 而创造贯穿于儿童美术欣赏的全过程。传统意义上的美术欣赏活动常是一种说教的、灌输的方式, 教师急于把和美术欣赏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填鸭式地教给儿童, 而忽视了儿童审美创造力的培养。在儿童美术欣赏教育中, 教师应注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儿童的审美创造力:

1. 培养儿童持久的注意力, 以增进创造力思维。美术欣赏活动的最初阶段是审美注意, 此时各种心理因素都应指向并集中于欣赏对象的形式。而在学前阶段, 由于受到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 儿童往往只注意欣赏对象的内容而忽视其形式。因此, 在美术欣赏教育中, 教师应逐步引导幼儿把注意力集中到审美对象的形式和结构上去, 从而增强其审美注意的自觉性和稳定性。

2. 让儿童从熟悉的事物中发现特别、新奇的东西。儿童具有天生的好奇心, 也喜欢观察熟悉的事物, 如果能进一步通过美术欣赏活动, 启发他们看出某一美术作品在形式、色彩、造型、表现手法上与众不同的地方, 并以此作为创作的切入口, 那将不失为一种增进儿童审美创造力的有效办法。

3. 让儿童用自己的想法去表现。以往的美术欣赏活动中, 常常是教师把有关的美术知识直接灌输给孩子, 以教师代替了孩子的感觉、想像和思考, 而孩子们却没有自身的感知和体验, 更不用说有自己的想法了。因此,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 应让儿童发表自己的感受, 用自己的想法去表现。

4. 让儿童以幻想的方式去处理周围的事物。幻想能增进儿童的创造力, 我们应尊重儿童任何幼稚、甚至荒唐的问题或观念, 应多鼓励他们提出与众不同的对欣赏对象的感受、理解、想像和判断, 避免绝对的价值判断。

3.幼儿园大班上学期美术教案《陶器欣赏》 篇三

关键词:幼儿;美术欣赏;创造力;审美

艺术欣赏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起着引导幼儿对作品进行感受和体验的作用,更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艺术素养。当代美学的理论认为,艺术欣赏是欣赏者从艺术本体出发,对艺术作品进行审美感悟之后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欣赏者依据自己的理解对艺术作品有一个全新的感悟与品鉴结果,从而使审美对象具有个体的独特思想。可见,艺术欣赏不仅是欣赏者被动接受的过程,更是积极主动的创造过程,从根本意义上来说,艺术欣赏活动是一种欣赏者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创造性活动。所以,幼儿园的艺术欣赏教育应是一种培养幼儿创造力与欣赏美术作品能力的教育。艺术欣赏活动中幼儿的创造力是指幼儿感受美、体验美之后通过自己想象进行思想上创造发展的能力,是基于兴趣的更深层次的审美感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可以培养幼儿创造力和对美的感知能力,使幼儿可以在全新的或熟悉的周围教育环境中发现美的存在,从而发展幼儿感悟能力和创造能力。但是,幼儿美术欣赏教育也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弊端。本文通过对实际欣赏艺术作品教学活动的分析,提出了幼儿美术欣赏活动中幼儿创造力与欣赏美的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力求寻找美术欣赏活动中幼儿创造力与欣赏美的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教师应当完善自我,提高艺术能力

因为受到年龄的限制,幼儿的接受和认知能力不足,因而必须通过教师的悉心引导,才能充分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教师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以至于教师的艺术素养要有足够的水平,这样带出来的孩子才会有艺术气息,当然,其中也不免有孩子本身的天分因素。教师应当充分抓住作品的特点并通过美术欣赏教育,全面提高幼儿的兴趣。

1.幼儿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理论修养

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起步阶段,教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因而,教师的艺术素养程度也受到职业的考察。艺术素养是指人们在对艺术品有着基础的生理感觉后,通过艺术理论进行理性判断,也是追求艺术美的过程。教师应当对部分美术作品进行充分的了解,知道它们的基本特点和艺术知识,进而找到适合幼儿培养创造力的点,让幼儿最大限度地打开思维。同时教师应当努力提高自己对艺术的欣赏和理论能力,进而才能逐步提高艺术欣赏教学能力。

2.教师要提高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每个艺术作品都有属于自己的特点,教师根据已有的审美和理论观念,对作品进行鉴赏。教师通过对艺术作品不断的观察品鉴、理论分析、思想探讨等,所形成的鉴赏作品能力是指对艺术作品认知和审美鉴定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提高需要通过不断调动审美知觉和审美情感,教师应该通过对艺术作品的仔细探索、技法分析等,与艺术作品产生情感上的共振,在不断地对作品的细细品读中探索作品的美与不足,从中受到启发,得到艺术作品从视觉上和心灵上的美感享受。幼儿教师虽然不是艺术专业出身,且对艺术作品的感悟能力十分有限,但是可以通过向有艺术专业特长的人学习,请教如何品鉴美术作品的面貌、创作思想与方法等探索得知方式,在其引导以及努力的学习下,能够实质性地提高鉴赏艺术作品的能力。

二、尊重幼儿主体地位,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美术欣赏的过程是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师幼互相交流的过程。幼儿美术欣赏中的交流应该是在民主与平等、自由与尊重的环境影响下,教师与幼儿以口頭语言、肢体语言等方式为中介,围绕其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感悟,理解想象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其实质是教师与幼儿在平等对话中实现对美的艺术感悟的共振,共同欣赏艺术作品美的过程。对话交流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即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流沟通。因此,在幼儿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与幼儿都是欣赏的主体。如果在欣赏教育的对话中,教师只是提问人与评价者的角色,那么对话交流就失去了民主平等的精神以及通过对话交流得到尊重的个人意义。所以,在美术欣赏教育对话中,教师应该知道与孩子之间处于一个相同的平台,要真诚地倾听孩子的心声和接纳幼儿的心理感受,而不是强迫幼儿去接受权威对于作品的欣赏观点或教师自己对艺术作品的个人看法;教师尤其要鼓励幼儿突破创作者对艺术作品的原创意图,允许他们有自己的审美理解,勇于探索自我感受中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观点,从而使幼儿拥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和丰富的艺术欣赏感悟。

总而言之,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运用扎实的知识理论和高水平的教学方法,逐步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桂勇.华德福教育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及其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13.

4.上学期幼儿园大班美术画车教案 篇四

1、知道马路上的车子有很多很多类型,能够绘画出自己感兴趣的车子,并学习布局马路上的背景。

2、体验大胆想象及设计有趣、快速的车辆的乐趣。

3、引导幼儿用线条画出车的外型特征,并能大胆选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色。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

孩子们画过公共汽车。

环境准备

绘画工具若干、示范画。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大胆画出自己喜欢的车子。

活动过程:

一、以讲述来做导入:马路上都有哪些车子

1、你们知道马路上都有哪些车子在开吗?你喜欢什么样的车子?

2、马路上除了车子还有什么?

二、让幼儿观察范画,并来说说马路背景应该如何布局

你觉得老师这张画好在哪里?

如果是你来布局马路,你想怎么来布置画面?

三、让幼儿绘画教师给予引导和辅导

指导幼儿画出车的外型特征大胆下笔用色,在大马路上画上各种各样的汽车,老师帮助幼儿布置画面。

四、绘画后欣赏活动和评价活动

1、你觉得今天哪个小朋友把马路上的车子画得?把整个画面安排得很合理?为什么?

2、表扬画面整洁、想象力丰富,布局合理以及有进步的幼儿。

5.上学期幼儿园大班体育活动教案 篇五

1.体验合作搬运物体的方法并积累经验,促进肢体力量与平衡能力的发展。

2.感受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敢于挑战并乐于展示分享。

3.培养良好的体育活动常规和习惯。

教学准备

小竹梯20个、轮胎10个、空地一片。

教学过程

一、热身游戏:好玩的小竹梯

指导语: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用小梯子来做游戏,我们一起玩一玩。

游戏过程:

1.教师与幼儿持器械入场,共同布置游戏场地。

2.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在梯子上进行走、跑、跨跳等热身活动,练习时教师可根据幼儿活动情况适当增加难度。

3.操节游戏:两人面对面站立,各握小梯子的一端跟随教师的口令玩“跷跷板”(上下举放)、荡秋千(左右摆动)等伸展游戏。

(本环节的游戏,帮助幼儿逐渐熟悉了活动器械,激发了幼儿对器械和游戏的兴趣,为开展下面的活动营造了积极、愉悦的氛围。)

二、基本游戏:快乐的搬运工

(一)试一试

指导语: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快乐的搬运工,请两个人合作用一个小梯子试一试:怎样合作抬小梯子走才能又快又安全?

游戏过程:

1幼儿两人一组,思考、讨论并尝试两人合作抬小梯子的方法,在场地上根据教师指示的线路行进,体验不同的合作方法。教师巡回观察,启发幼儿尝试不同的动作并提醒注意安全。在幼儿尝试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游戏方式较好的幼儿作为教学示范资源。

2.适时集中幼儿,邀请个别组向全体幼儿展示不同的合作游戏方法,集体模仿练习。

(二)玩一玩

指导语:我们学会了用梯子搬运的方法,现在我们来玩一玩用梯子搬运轮胎。

游戏过程:

1.幼儿两人一组,将轮胎放在小梯子上,在场地上往返搬运,要求:又平又稳。幼儿自由往返练习,教师巡回观察并指导个别组幼儿游戏,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集中幼儿交流搬运的方法及轻拿轻放等问题,邀请个别组幼儿示范并组织集体练习。

(三)比一比

指导语: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一组搬运工的本领更强。

游戏过程:

1.组织幼儿分组进行竞速搬运轮胎,比一比哪一组搬得又快又稳。

2.在场地上设置不同难度的障碍,比一比哪一组能平稳地搬运通过。

(本环节,设置“试一试”“玩一玩”“比一比”三个层次的游戏情境,使幼儿逐步感知并学习动作,在模仿练习、体验比较中,感受不同动作间的差异。通过设置搬运重物、开展竞赛游戏、增加障碍等手段,不断提高游戏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使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和挑战,不断得到增强,既促进了动作的学习与发展,又培养了幼儿坚持、坚强的意志品质。)

三、放松游戏:开货车

指导语:我们把小梯子变成一辆小货车,两个人坐在上面一起开着去送货吧。

游戏过程:

1.幼儿与同伴坐在小竹梯上,跟随教师进行拍打放松、模仿开汽车等游戏,使身心得到放松。

6.幼儿园大班上学期美术教案《陶器欣赏》 篇六

活动目标:

1、能够用儿歌的形式来绘画母鸡。

2、在绘画过程中能大胆涂色并且能丰富画面。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4、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油画棒、记号笔、白纸、黑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今天,丁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想不想听?(想)

二、播放课件讲解绘画。

1、播放课件学念儿歌。

(1)教师操作课件母鸡一步步的画法,同时念儿歌(高高一座山、平平一座山、矮矮一座山,三山靠一起,大山连小山,头上戴朵花,添上尖嘴巴,画个圆眼睛,打上三个勾。)师:小朋友,你们看看是什么?

幼:母鸡。

(2)师:老师的儿歌变成了一只母鸡,小朋友想不想念念这个儿歌?幼:想。

师:下面就请小朋友一边念儿歌,一边用手指来画。(书空画)

(3)请一名幼儿到黑板上来画母鸡,其余幼儿来大声朗读儿歌。幼儿画好后,教师提问:“画得怎么样?”幼:画得母鸡小、怎么没有脚?根据幼儿的回答,让幼儿知道母鸡要画在纸的中间,要画大一点,告诉幼儿画脚的方法。

2、播放课件观察画面。

(1)师:母鸡好看吗?

幼:不好看或者好看。

师:那怎么样让母鸡变得更好看呢?

幼:给它涂上漂亮的颜色,穿上漂亮的衣服。

播放课件,让幼儿观看穿上漂亮衣服的母鸡。

(2)出示母鸡回头看的画面。

师:请小朋友来说说母鸡在干什么呢?

幼:母鸡向后面看小鸡。

师:母鸡回头看小鸡,母鸡的嘴巴是朝什么地方呀?

幼:朝后面的。

师:说得真好!母鸡朝后面干什么呢?

幼:看小鸡。

师:咦!小鸡是怎么画出来的?

幼:用两个圆圈,一个圆圈是头、一个圆圈是身体,还有用三条短线来画小脚。

师:真棒!小鸡嘴巴朝上干什么呢?

幼:看蓝天、看白云、看小鸟。

师:好棒哦!小鸡的嘴巴朝下又在干什么呢?

幼:在看草地、在找虫子吃。

(3)师:小朋友说得都很好!看!母鸡又在干什么呢?出示母鸡散步的画面。

幼:母鸡带着小鸡出去做游戏。

师:对了,带着小鸡出去做游戏。

(4)出示母鸡吃米的画面。

师:现在母鸡在干什么?

幼:母鸡在吃虫子、母鸡在吃米。

师:母鸡在吃米,吃米的时候头朝下。

(5)师:我们睁大眼睛看看,母鸡又在干什么?出示母鸡生蛋的画面。

幼:母鸡在生蛋。

师:真不错!母鸡在什么地方生蛋呀?

幼:在草堆上生蛋。

3、幼儿作画,教师给予指导。

(1)提出绘画要求:师:一定要根据儿歌来绘画,绘画母鸡后涂颜色,可以用渐变色来涂。

(2)丰富画面:师:动脑筋想一想画母鸡在干什么?可以在上面画太阳、蓝天、白云,地上画草地、小鸡玩耍等。

(3)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教师一开始可以朗读儿歌来指导幼儿,播放母鸡在干什么的课件连续放映并配上音乐,让幼儿再一次来感受绘画的兴趣和对母鸡的画法。

4、讲评。

把幼儿的绘画张贴在展示板上,并请幼儿来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幅画?

三、结束活动。

小朋友,回去把儿歌教给爸爸妈妈,和爸爸妈妈来比一比谁的母鸡画得最棒!

教学反思:

在幼儿动手儿歌来绘画母鸡时,我不但注意指导个别幼儿,还随时顾忌全部的幼儿,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幼儿,这点在以后的教育活动中要继续保持。结束部分,幼儿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以后我可以请幼儿自己来给大家介绍作品,这样能更好的带动幼儿的积极性。

上一篇:成立健康教育领导机构下一篇:谈谈对信息化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