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案例

2024-06-29

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案例(共8篇)

1.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案例 篇一

背景:

民企,生产型实业,10年历史,400多员工,年产值1.5-2亿,客户400多家,主材单一,老板自己采购,配件较少,供应商不多。

据说老板从2年前开始下决心规范和完善财务部门,计划用5年的时间建立一个规范的财务部门,也就是从2年前开始招聘财务部门的负责人,在我之前已经来了三人,走了三人,俺是这个位置2年内的第四任,上任之前空缺2月多。

经过2年的建设,我到任时的情况是,财务部配置4名人员,1人出纳,2人负责往来并负责T3凭证录入,1人负责纳税申报。功能基本上就是:往来核算,款项收入,纳税申报。所以其在公司的地位也不言而喻。

企业有ERP软件(但该软件没有财务核算的内容),目前的使用限于:

1.营销开单,财务部根据系统来统计应收和记录收款,这部分数据基本准确及时,但是应收的余额巨大,存在大量多年呆账。

2.存货收发存有在使用,但是存货收发业务录入不完整,有一部分,没一部分,数据根本不准确,有数量没有金额,有金额没有数量,数量负数等一大片。

财务核算用T3,只是使用总账模块,录入凭证,而且是先手工填写凭证,然后再照搬录入T3,录入不是为了报表,只是为了和ERP中的往来余额比较,确认无误。上报老板的利润表计算方式为当月销售额作为收入,减去成本费用,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当月发生的工资、水电费用,其二是当月生产领料金额(而且根本就没有完整准确的收发存数据)。

也就是说,财务部的功能就是核对应收应付,收款付款,应付纳税申报,其他功能一概没有,并且是没有地位,没有话语权。

这样的环境该如何开展工作呢?

回答:

甲:我认为

1、根据自己现阶段对财务现状的了解,写个财务情况工作汇报

2、再去了解老板对你的期望和要求

3、和老板沟通财务现状,根据现状提出现阶段要做的具体工作,在一定时间内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要求老板给予什么样的支持

4、具体财务工作方面:

i 应收款数据基本准确,那么按照账龄做好一年、三年等阶段性的账龄分析,如何根据轻重缓急催款——给老板看,这个比较容易出成绩

ii 存货数据不准确,改进措施有:重新设计单据和流程,给予相关人员培训,严格按照流程走,为以后打基础;根据工作情况盘点存货,以保证以后存货收发的准确性。iii 记账情况如果都理顺了,那么用两到三个月时间甩账,争取只用电脑记账,这之前做好财务部门各个岗位的培训工作。这些工作都做完了,你的成绩一目了然。

打好了基础,以后就可以按部就班的把财务部工作一步步走上正规。

至于给老板的利润表,要根据正规报表提供,比较重要的项目要作以标注。不知道这样做是否让你有了思路,也请大家评判哈

乙:这位兄弟,我帮你分析下,看对否:

在来这公司前,你与老板未有一个清晰的一致方向,你俩都未深谙对方,导致你在工作中,往往未能切中要害,本身对企业、行业、乃至本身财务专业也未有一套,身在旋涡中而心不知,大麻烦啊~呵呵

策略:

你应该停在会计主管的层次,不管你认同否,你现在描述的及要完成的,就是打好基础:核算

做好核算,在现代化企业对财务的要求来说,离不开ERP系统的深入了解(上线),包括用友T/U系列、金蝶EAS/集团版、Oracle/SAP。而实现以上,也离不开对业务流程的特点进行梳理及掌握

以上说的是较理想的财务核算目标,做好了才能衍生出财务分析、提供信息,决算千里 方案:

1,沟通:还是沟通,对企业由上而下有深层次的认识,与老板对话

2,财务软件:收集到你要上线的东西,尽可能摒弃T系列,尤其是那T3(害人不浅的东西),银子手紧可以试用上T6(有条件可以上U8)

3,核算:财务与业务对接,从效率与功能上,向财务数据准确性迈进

至于如何做到,那是个人功力问题了,是能解决你说的问题,如有其他,再讨论吧 题外话:

乱世总会出英雄,加油,小伙子

实践:给老板写工作报告,下面是内容。

尊敬的总经理: 您好!

首先,感谢您,感谢**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能有幸加入感谢**公司,成为**人。这里有着良好的平台和广大的空间,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将全力以赴,分阶段,逐步建立、规范和完善公司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体系,引领财务部门发挥应有的职能,为**公司的宏图伟业添砖加瓦,以尽我的绵薄之力。敬请总经理今后对我和财务部门的工作,多多加以监督和指导。同时,在这里就我入职(10月19日)10天以来的工作情况向您做阶段性总结汇报,敬请您指正、督导。

这段时间主要的工作就是:了解现状、分析情况、思考方案;同时对部门日常账务处理加以引导。具体如下:

一、了解现状和分析情况

1、公司背景:公司属于注塑行业,是生产型实体企业,集研发、生产、销售一体,10年发展历程,400人,产值1.5亿,发展速度较快,位居**地区行业龙头,从贴牌加工走向自创品牌,市场营销立足本地、辐射全国、走向国际。目前,各中心全面引进负责人,提升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发展。

2、部门现状:

(1)架构及职能:人员配置4人,其中,出纳1人,税务1人,应收2人(兼T3凭证录入)。功能就是:往来核算,款项收付,纳税申报。其他诸如成本核算、费用控制、财务分析、风险预警与控制,纳税筹划、决策支持、资本运作等职能一概没有。

(2)信息系统及使用情况:企业业务和财务各自使用不同的信息系统,业务是一信ERP系统、财务是用友T3系统,没有办法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真正意义上的ERP信息化管理。

ERP系统与财务相关的使用情况限于:A、营销开单,财务部根据系统来统计应收和记录收款,这部分数据基本准确及时,但是没有办法进行账龄和呆账风险预警管理。B、存货收发存录入,在用,但谈不上管理。首先是仓库人员同时保管实物和负责登录收发存,后续没有审核人员,如同出纳同时保管现金和登记会计账,而没有他人监管,账实相符的勾稽管理虚设。其次,流程不清、手续不全、证据不足。

T3财务信息系统的使用状况:只是使用总账模块,录入凭证,而且是先手工填写凭证,然后再照搬录入T3,录入不是为了报表,只是为了和ERP中的往来余额比较。完全丧失信息系统的意义,还重复工作。

(3)会计核算方法:上报老板的利润表计算方式为 当月销售额作为收入,减去成本费用,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当月发生的工资、水电费、折旧、利息等期间用,其二是当月生产领料金额(没有完整收发资料)。

(4)制度与流程:没有完整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数据传递流程。

(5)部门协作:由于没有规范的制度和流程,部门协作权责不清。费用支出的审核职能,变成费用支出经办人的代理;无法协作物控利用ERP系统对存货收发存进行监控。

二、工作思路与计划及协助需求

1、工作开展思路:不管如何定位财务部门的职能和责任,会计核算都是最基础和最重要的。财务部门首先要把账算准了、算全面了,有了基础数据作为依据,才谈得上后续的财务分析、成本控制、财务管理。所以,接下来的阶段最重要的事情是:建立成本核算体系,对生产成本进行全面核算。

最紧急的事情是:成本核算人员的配置,成本核算是会计核算中工作量最大,内容最复杂的部分,其量和质远远超过目前核算的内容,所以在现有财务部内部人员工作调整的基础上需要新增加一个人的编制。

2、工作计划与协助需求

(1)全面了解生产工艺,计划11月份用1个月时间全面了解和学习生产工艺流程,为建立成本核算打基础。从10月29日,已经开始跟随生产部门相关人员深入车间。

(2)在了解工艺的基础上,12月份开始和生产部门探讨、制定针对生产过程中相关生产成本数据的归集方法和传递流程。

以上两点需要生产部门相关人员的支持和协助。

(3)资产不能充分利用就是浪费。协作物控部门充分利用ERP系统对存货收发存进行管理,为归集成本核算材料数据奠定基础。已经汇报行政张经理要求ERP维护人员11月4日前,到厂协作指导操作。

(4)11月份开始充分利用T3财务信息系统,逐步摒弃手工编制凭证,直接利用T3系统编制、打印凭证,避免重复工作,提高效率,争取12月份开始完全利用系统来处理凭证和报表。

以上加强对信息系统的使用,需要物控部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同时需要相应添置打印机以及购买专用纸。(5)申请扩充财务部人员编制,增加1人,到岗之后对财务内部分工重新调整。

以上需要行政部门的支持和协助。

以上5点是初步阶段的工作计划,也是进行全面会计核算的前提和基础,争取2012年12月全部准备就绪,2013年1月份开始试行,并逐步改进完善。在全面核算基础扎实,数据准确完整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进一步提升财务部门的职能,进行财务分析,发挥财务管理职能(成本费用控制、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应收账款风险预警与控制,资金、设备、存货使用效率管理,预算管理、税务筹划,资金成本、资本收益率分析等),为公司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以上就是入职这段时间的工作报告敬请总经理指正和督导!

大家评价:

甲:有思想、有计划、有逻辑、有实干,我用这四词来描绘你。感觉你的报告是用心写了,还在滴血呢...可是不是缺乏一个主题、重心呢?

问题我提出5个:

1,有了解现状,可是没列出问题所在

2,没有问题所在,容易出来‘到处是火星’的感觉 3,你需要的帮忙,到底是什么?

4,东西说得再好,里面是空洞的,那是皇帝的新衣?我们要画龙,就要点睛 5,你的总经理,不是你的财务总监!这点尤其重要,请反思 提示:

财务需要管理,管理需要财务。比喻像跳板,一旦一边偏重,人就会容易失重心,容易倒下...乙: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于前期基础建设不好,重点需要做的是内控流程的梳理和财务核算流程的梳理。从哪个切入点入手,需要现场判断,这个只有你知道。你的叙述不全且有点乱。

但至少有一点经验可以告诉你:现在老板最着急的是哪方面的问题,作为新入职的人,你必须首先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不管在你的工作计划中是排在第几位,都要放到第一位来首先解决。

丙:如果方便可以查一下如何履新这个话题,会对你有帮助哟。个人看法:公司有目前现状,且能正常运转,一定与其他部门的联系很重要。深入了解公司的授权、资金流转、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各部门决策的方式。从财务单据的签字及附件上可以总结出些许痕迹。还有,各高层或中层的关系情况,个人特点,财务部人员的特点,最起码观察一个月后,才能提方案(除非老板让你写)。了解老板招你来的真正意图,能给你的支持等,先静观,后发表言论,才能一击即中,站稳脚跟。沉住气,多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对将来的工作开展及执行效果是最好的铺垫。

丁:在和老板、财务员工,还有其他同事的谈话中了解目前情况,给老板的报告要简明扼要,不要用过多的专业术语。把目前最紧急的问题列出来,要通俗易懂。比如存在的最重要的三个问题。他虽然不懂会计,但是存在的问题他心里肯定会有个大致的轮廓。你要根据目前状态提出你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问题遇到的难处以及你需要的支持。这一切都要实打实落地的。所以报告不要那么长,简明扼要,切中要害最为重要。

2.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案例 篇二

(一) 财务风险形成原因

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公司的资金筹集、投资、占用、耗费、收回、分配等每一个财务活动中, 其中任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使财务风险的可能转变为现实。分为:决策失误造成的财务风险;增长陷阱造成的财务风险;企业不当的经营政策造成的财务风险;资本结构失衡造成的财务风险;担保造成的潜在财务风险;企业外部宏观环境的变换造成的财务风险。

(二) 财务风险评价方法与模型

具体如下:

(1) 单变量判定模型。这种方法用单一的财务比率来评价企业财务风险, 主要包括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成长能力、现金能力。其判断依据是当企业出现财务困境时, 其财务比率和正常企业的财务比率有显著差别。这种方法评价指标单一, 简单易行, 但难免会出现评价方面的片面性, 随着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多变, 这种评价方法已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综合财务风险状况。

(2) 多元线性评价模型 (Z-SCORE模型) 。爱德华·阿特曼教授于1968年就对美国破产和非破产生产企业进行观察, 采用了22个财务比率经过数理统计筛选建立了著名的5变量Z-score模型。Z-score模型是以多变量的统计方法为基础, 以破产企业为样本, 通过大量的实验, 对企业的运行状况、破产与否进行分析、判别的系统, 根据阿特曼的理论研究, Z-SCORE模型的表现形式为:Z=1.2X1+1.4X2+3.3X3+0.6X4+0.999X5, 其中, Z=判别函数值;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X4=普通股和优先股市场价值总额/负债账面价值总额;X5=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对于一般企业而言, 阿特曼认为Z值通常应在1.81~2.99之间, 当Z=2.675时居中。当Z>2.675时, 表示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当Z<1.81时, 表明企业存在很大的破产风险;当Z值处于1.81~2.99之间, 称为“灰色地带”, 这个区间的企业财务极不稳定。

多元线性评价模型是在单一的基础上趋向综合, 把财务风险概括在一定的范围内。多元线性评价模型与单变量判定模型相比较, 在财务风险判断的准确程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因而, 在现实中也较为常用。但是, 在多元线性评价模型所选用的五个指标中并没有考虑到企业的成长能力, 同时它的假设条件是变量服从多元正态分布, 没有解决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问题。

(3) 综合评分法。综合评分法认为,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的主要内容是盈利能力, 其次是偿债能力, 此外还有成长能力, 他们之间大概按5:3:2的比例来分配。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 是企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主要指标有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净值报酬率, 大概按2:2:1的分值来分配;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各种到期债务的能力, 通过这种分析可以揭示企业的财务风险, 有四个常用指标, 包括:自有资金比率、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 分值比为1;成长能力指标是指企业在从事经营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增长能力, 如规模的扩大、盈利的持续增长、市场竞争力的增强等。成长能力有三个指标:销售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人均净利增长率, 分值必为1, 总分为100分。这里的关键是确定标准评分值和标准比率, 需要经过长时间实践, 主观性比较强。

二、财务风险评价案例分析

(一) 案例简介

在上述财务风险评价的方法中, 综合评分法主观性和实践性较强, 比较难以把握, 而多元线性评价模型 (Z-SCORE模型) 虽存在不足, 但较之其他模型还较为准确, 评价结果较为客观, 因此, 本部分案例评价分析将采用多元线性评价模型进行分析。以上市公司兰州三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并通过选择对照样上市公司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模型论, 将毛纺织行业中具有不同代表性的两家上市公司进行对比分析。

(1) 兰州三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构成, 见表1。

单位:万元

(2) 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构成, 见表2。

单位:万元

(3) 主要财务数据, 见表3。

单位:万元

(4) Z-SCORE分值计算。如表4所示。兰州三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X1、X2、X3、X4、X5各指标值计算结果在表4列示。通过以上各指标的计算, 可以得出兰州三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Z分值:

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X1、X2、X3、X4、X5各指标值计算结果在图标列示。通过以上各个指标值的计算, 可以得到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的Z分值:

(二) 具体分析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 结合Z-SCORE值判断准则进一步分析如下:

(1) Z-SCORE值比较。从上述计算中可以看出兰州三毛的Z值为2.634高于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的Z分值 (1.6614) 。且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的Z分值低于1.81, 存在潜在的财务风险, 而兰州三毛的Z分值处于灰色地带, 虽然较江苏阳光要高, 但不能表明兰州三毛的财务状况非常的好。

(2) 自变量整体趋势。从表4可以看出除自变量X1和X4外, 对其余三个自变量 (X2、X3、X5) 进行比较, 发现参照组 (江苏阳光) 的指标值都远高于观察组 (兰州三毛) 。具体而言:

第一, 自变量X1:营运资金是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从上述表格中可以观察到兰州三毛的X1值要明显高出江苏阳光, 单纯从变量值所来说:兰州三毛的资产流动性优于江苏阳光。但从2011年度两家公司的财务年报中又分析出江苏阳光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为13.5108, 而兰州三毛仅为7.6567, 且兰州三毛存在大量的账龄较长的应收账款, 所以单从X1还不足以判断, 需要结合其他的指标加以分析。

第二, 自变量X2:留存收益是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所创造的, 公司可以用此部分资金再投资, 同时它也是企业筹资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商标显示兰州三毛的筹资和再投资能力要明显弱于江苏阳光。这个指标基本上反映了观察组 (兰州三毛) 的财务现状:负债负担较大, 或有负债的存在导致企业在筹资能力明显不足, 当然也缺少用于投资和研发的经费, 导致创新能力不足。

第三, 自变量X3:息税前利润排除了税收和利息的影响来考察企业的盈利多少, 指标显示兰州三毛的盈利能力远远落后于江苏阳光。原因是多方面的, 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兰州三毛主营业务单一, 除毛纺业务之外基本没有其他盈利增长点。而江苏阳光实行的是多角化战略。

第四, 自变量X4:普通股和优先股的市场价值总额也就是股东权益总额, X4表示企业单位负债所产生的股东权益大小, 是衡量企业资金利用效率高低的一个财务指标, 其比值越高, 表明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越高。数据显示兰州三毛和江苏阳光的X4值分别为2.97978和1.30417, 这表明兰州三毛的资金利用效率要高于江苏阳光, 从而相比较江苏阳光而言, 兰州三毛更具有投资价值。

第五, 自变量X5:虽然数值上兰州三毛比江苏阳光要低, 但总体而言相差不大, 这反映出2011年两家企业主营产品获得销售收入的能力差异不大。经过初步分析, 由于2011年国内毛纺行业整体运行良好, 建立在利好市场背景下企业销售能力的优秀表现更多是依赖于良好的市场环境, 但市场具有不确定性, 所以分析时应综合考虑。

(三) 风险评价

通过上述分析, 根据Z-SCORE模型, 兰州三毛的Z分值出1.81至2.99这一灰色地带, 略低于2.675, 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较大, 因此公司的Z值虽然高于1.81, 但不可掉以轻心, 要将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采用多元化战略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从而提高企业自身的投资和研发能力;江苏阳光的Z分值明显低于1.81, 处于Z-SCORE模型的重警区, 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企业要加强营运资金的管理, 提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 增强企业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同时, 企业还应增强长期资产的管理能力, 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分散财务风险, 使Z值逐渐趋于合理, 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 评价模型补充与改进

Z-SCORE模型虽然能够较为准确的评价一个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 但是毕竟只考虑了财务指标, 没有和公司的具体经营战略和发展战略结合起来, 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有必要在进行模型评价时适当考虑公司的经营战略, 更全面的了解兰州三毛和江苏阳光的财务风险状况。

定性指标的补充:从两个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的可以了解到个公司的人员状况。至2011年年底, 兰州三毛共有员工2090人, 其中技术人员140人, 大专以上学历231人, 占总人数的比率分别为6.7%和11.05%;江苏阳光共有员工5186人, 其中技术人员397人, 大专以上学历931人, 占总人数的比率分别为7.67%和17.96%。由此可以看出不管是从规模上还是从比率上江苏阳光的人才安排都比兰州三毛要更为合理, 且江苏阳光的创新能力更强, 在2011年年度, 江苏阳光共申请专利170件, 其中授权专利111件, 发明专利4件。

定量指标补充: (1) 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 经计算兰州三毛的现金流动负债比为1.57%, 江苏阳光为6.31%, 由此可以看出江苏阳光的短期偿债能力较为强, 但从总体上看仍然不足。 (2) 现金债务总额比, 经计算兰州三毛为1.46%, 江苏阳光为5.02%,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兰州三毛的长期偿债能力也较为不足。

综上所述, 虽然兰州三毛的Z值比江苏阳光要高, 但是通过4.3部分的说明, 排除规模因素, 兰州三毛较江苏三毛还有很多的不足, 如科研人员的不足、创新能力的不足、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的不足等等。这些不足若不引起适当注意, 必将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财务风险关系到企业的方方面面, 企业的各方面活动也可能导致财务风险, 因此, 在建立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时要多方面考虑、内外兼顾, 同时吸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 是的财务风险评价更为全面, 更为准确。

三、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不足

主要包括:

(1) 数据的真实性:一方面, 目前所采用的模型中指标计算通常都是从上市公司所披露的财务报表中获得的, 但部分公司可能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来编制财务报告, 使得数据不真实, 从而没有真正披露出公司的财务状况, 使得模型的计算更加偏离真实情况。不利于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也导致财务风险评价模型失效。

(2) 部分指标计算不科学、不合理:在现行的财务指标体系中有些指标的设置感觉不太合理、科学, 如销售利润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等。

(3) 财务风险评价的定性指标研究不足:目前采用财务风险评价模型体系中的指标基本都是定量指标, 而对定性指标的研究很少。定量指标主要是以历史财务报告为主体, 讲述的是过去的成果, 没有未来价值的创造, 企业未来价值创造信息如顾客满意度, 市场占有率、技术创新和员工培训等大多游离于财务报告之外, 需要通过一系列非财务信息予以反映, 即定性指标来反映。

(4)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不够完整, 已不能全面剖析企业财务状况:现有的财务风险分析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分析、长期偿债能力分析和盈利能力分析三个方面[11]。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重在揭示企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适应程度, 体现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 预防企业短期偿债的恶化;长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是为了评价企业偿还其债务本金与支付利息的能力;企业盈利能力指标可间接地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一般来讲, 企业盈利能力越强, 财务风险越小;反之, 则财务风险越大。但这些指标是远远不够评价企业财务风险的。如企业的成长能力指标、市场价值等, 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企业的成长性也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一个方面, 如果是股份有限公司, 则企业的市场价值, 同样是投资者和经营者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因此, 目前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还是不太完善的, 应该根据现实的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

(二) 对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建议

主要包括:

(1) 多利用现金流量表:目前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主要是利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的数据, 这些数据是历史数据而且可以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来加以粉饰, 对财务风险分析造成干扰。而我们对现金流量表中的数据似乎利用不够充分, 现金流量表中的数据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 相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的数据更具客观性。同时, 用它来评价公司的偿债能力更为直观, 因为它的编制基础是以现金的流入流出为基础编制的。因此建议在分析企业财务风险是多多利用现金流量表中的数据。

(2) 增加定性指标的分析:如今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于定量指标的研究, 而很少有定性指标。在实务中, 客户的满意度、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员工培训、企业员工的忠诚度等等。没有客户、产品没有竞争力, 员工没有创新、没有活力、员工对企业不忠诚, 连连跳槽, 这都将迟早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因此, 在评价企业财务风险时应给予非定量指标跟多的关注。

(3) 增加以现金流量分析为核心的财务风险指标: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是价值评价的基础, 也是财务风险评估的主要依据和核心。现金流量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其中,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企业现金流量的主要来源, 也是企业偿还债务、降低财务风险的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郝维、黄凡:《财务二重性视角下的企业集团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第8期。

[2]张平韬:《公司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价值工程》2010年第10期。

[3]彭建、曹婷:《会计要素视角的企业财务风险抵御能力评价》, 《财会通讯》2009年第16期。

[4]陈会英:《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及防范》, 《商业会计》2009年第2期。

3.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案例 篇三

一、案情简介

山西A服装进出口公司由于自身经营不善,导致一批真丝衬衣积压。日本D货运公司属于日本B株式会社设立的一家不知名货运公司,且其在日本相关部门注册为无船承运人。近年来,由于日本经济形势严峻,B株式会社濒临破产的边缘,为了挽救公司,遂起通过代签提单、无单放货的方式骗取卖方的货物意图。

2015年4月,B株式会社通过一定渠道得知山西A服装进出口公司为了回笼资金,有一批真丝衬衣急于出手。经过交易磋商,买卖双方签订了出口真丝衬衣的合同。合同主要条款为:(1)价格条款为“USD100 PER PIECE FOB XINGANG,TIANJIN”,总价为50万美元的500件真丝衬衣;(2)付款方式为“D/P AT SIGHT”;(3)装运条款:装运港为天津新港,目的港为日本大阪,合同规定的最后装运期限为2015年5月底。

合同签订后,山西A服装进出口公司积极组织货源准备出运。5月4日,B株式会社通过电传与其合作的天津C货代公司联系,并要天津C货代公司协同A服装进出口公司办理货物的货运与报关等出运业务,同时指示天津C货代公司待货物出运后替日本D货运公司代签提单给A服装进出口公司;到5月18日,A服装进出口公司在天津新港将货物全部装运,并取得C公司代签的D公司格式的全套正本已装船提单。货物到达目的港日本大阪后,D货运公司无单放货给B株式会社,真丝衬衣被B公司全部提走。随后A服装进出口公司凭拿到的全套正本提单,开具以买方日本B株式会社为付款人的即期汇票,并随附提单和发票等相关单据,委托中国工商银行山西省分行作为托收行进行结汇;托收行将托收委托书、即期汇票及全套货运单据寄交日本E代收行后,E代收行立即向B株式会社提出付款提示,但B株式会社却已经宣布破产倒闭,于是E代收行将全套结汇单据退回中国工商银行山西省分行,A服装进出口公司未能收到合同项下全部货款,但货物在目的港以全部被B株式会社提走。

A服装进出口公司遂持全套正本提单向天津海事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天津C货代公司、日本D货运公司二者承担无单放货的连带赔偿责任。庭审中查明,天津C货代公司不具有无船承运人资质,且日本D货运公司在我国交通主管部门未办理格式提单登记手续,同时C货代公司无法出具其和日本D货运公司签订的代签提单协议,仅能出具日本B株式会社指示其替D货运公司代签提单的指示。经天津海事法院审理,认定天津C货代公司承担承运人责任,天津C货代公司向山西A服装进出口公司赔偿全部货款损失及利息。事后,虽然C货代公司向日本D货运公司进行追偿,但由于被代理企业D货运公司为境外企业,同时其本身和B公司就计划骗取货物,因此损失无法追回。

二、案情分析

本案属于典型的国内货运代理企业代签提单、境外实际承运人无单放货案例。通常情况为国外买方和国外实际承运人联合勾结,采用无单放货方式骗取国内卖方货物,致使卖方遭受货款两空。但是,由于我过境内代签提单的货代企业没有合法行事,致使其承担赔偿全部货款损失及利息。

(一)天津C货代公司接受B株式会社的代理业务就陷入“欺诈”的陷阱

本案案例中,日本B株式会社在与山西A服装进出口公司签约就本着欺诈行事,于是在签订买卖合同时,有意采用由买方来办理租船订舱业务的FOB贸易术语,这给B株式会社能够和日本D货运公司联合诈骗提供了契机。同时,天津货代公司接受B株式会社的代理业务也具有盲目性,并对其资信情况完全不了解,一旦B株式会社给出优厚的代签费替C货代公司和D货运公司牵线搭桥,天津C货代公司就轻易地答应代替,从而进入了预先设立好的“欺诈”陷阱。虽然在利益的驱动下,毫无风险意识是天津C货代公司掉入了国外买方B株式会社和境外承运人D货运公司设计的“无单放货”陷阱的主要原因。

(二)天津C货代公司对开展无船承运人业务存在认识误区

本案例中,天津C货代公司经法院查实,其为成立不久的企业,公司相关业务人员对于代签提单方面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不是特别透彻,误以为其一方面仅仅是A服装进出口公司的货运代理人,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货运代理人,代理A服装进出口公司办理集港、报关、装运等事宜;另一方面只是单纯作为承运人的代理人来签发提单。于是在自己不具备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资质的情况下,草率的替日本D货运公司代签提单。

(三)天津C货代公司没有进行全面的资信调查

C货代公司在选择被代理企业时存在严重的疏忽。经查实,C货代公司和D货运公司的合作,原来是经日本B株式会社的指示,考虑到以前曾经和B株式会社合作过一次,由于国内货运代理业竞争激烈,在日本B株式会社指示天津C货代公司替日本D货运公司代签提单并给予比较丰厚的代签费时,天津C货代公司为了揽取业务,并没有认真审核B株式会社的资信,更主要的是没有认真谨慎审核委托方D货运公司的资信和资质。在仅仅知道日本D公司作为无船承运人在日本已经注册的情况下,也就是D货运公司具备无船承运人资质,而没有去认真审核日本D货运公司的格式提单是否在我国交通主管部门备案,同时也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一般不会出现问题,同意替D货运公司代签提单。如果C货代公司进行全面详细的资信调查,就会发现D货运公司和B株式会社的从属关系,同时也会了解B株式会社的经营状况存在严重问题,即使代理费再高,C货代公司也不会选择替D货运公司代签提单。

(四)天津C公司替日本D公司代签提单,本身不具有合法性

通常,货代企业一般是托运人的货运代理人,当承运人无单放货时,其一般不承担赔偿责任。因为提单作为运输合同的契约,该运输合同的承托双方为承运人和实际托运货物的货方。但是在本案例中,天津C货代公司在替日本D货运公司代签提单时,在利益的驱动下,并没有直接和D货运公司签订代签提单的代理委托协议,仅仅凭借日本B株式会社的指示,在货物装运后就替D货运公司代签提单,本身就属于无承运人授权签单,不具有合法性。同时境外D公司的格式提单又没有在我国交通主管部门登记备案,我国法律裁定不存在对其追究的权利,所以导致天津C货代公司必须承担赔偿卖方全部货款损失及利息的责任。

三、三点经验教训

一般来说,在FOB 贸易术语成交方式下,国内出口商对于买方指定的境外承运人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与其打交道的仅仅是境外承运人指定的代签提单的国内货代公司,通常国内出口商接受代签提单,很大程度上是对国内签发代签提单的货代公司的信任,因此代签提单的国内货代公司,必须本着合理谨慎的原则来开展业务。鉴于此,对于国内货代企业来说,如何做好代签提单的风险防范与管理意义尤为重大。

(一)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代签提单必须具备相应的经营者资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七条第一款明确规定“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需要委托代理人签发提单或者相关单证的,应当委托依法取得经营资格的国际船舶运输经营者、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和国际海运辅助业务经营者代理上述事项”。对于C货代公司等从事国际货运业务的公司来说,欲开展无船承运人业务,必须提交申请经交通部水运局审核予以批准后,方可开展无船承运人业务。

也就是说,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未申请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资质、办理提单登记的,不得从事无船承运业务,不得以自己的名义签发提单、海运单或其他运输单证,同时也不得代理其他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签发提单,否则除承担承运人责任外,还要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本案例中C货代公司自己不具有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资质,因此其接受D货运公司的委托代签提单,不仅需要承担承运人责任,并且还要受到相应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

(二)谨慎核实被代理企业的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资质

在外贸实践中,有些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为了拓展业务,或由于从业人员的种种原因,忽视对被代理企业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资质的审查。倘若发生纠纷,代签提单的企业和被代理企业对提单项下的损失承担连带责任。因此企业代签提单之前,应要求对方提供“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资格登记证”或自己上交通部水运局网站查询被代理企业的资质,确认被代理企业具有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资质和办理提单登记的情况下,才能为其代理签发提单。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具有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资质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部分提单在我国交通主管部门办理了格式提单登记,而另一部分格式提单未办理登记备案手续,倘若我国货代公司代签的是未办理登记备案手续的提单时,发生无单放货,代签提单的货代企业也需承担连带责任。因此,建议国际货运代理企业除了审核被代理企业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资质以外,在拿到代签企业的提单后,要登录交通部水运局网站查询该企业登记备案的提单,认真比对二者是否相同,只有二者严格相同时才能进行代签。本案中,C货代公司即使取得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资质,此时仍然不能替D货运公司代签提单,因为D货运公司在我国相应交通主管部门没有办理提单格式登记手续,因此,此时C货代公司必须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三)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代签提单应有“明确授权”

实务中,企业在不同航线上互相代理的现象比较普遍。但是,有些企业时常忽视代理协议的重要性,不签代理协议、代理协议期限届满后继续代理、越权代理的现象时有发生。因而无法认定其为代理人还是承运人,这直接关系到货代企业的责任承担。我国《关于审理海上货运代理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条规定:货运代理企业只有在承运人授权的情况下,才能以承运人代理人名义签发提单、海运单或者其他运输单证,否则承担承运人责任。本案例中,天津C货代公司要想作为日本D货运公司代签提单的代理方,必须和D货运公司签订委托代签提单协议,在协议中明确规定由日本D货运公司授权天津C货代公司来代签该笔业务的提单。也就是要有D货运公司的“明确授权”。在此,建议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代签提单时除了审核被代理企业的资质外,务必与其签订书面代理协议,并在协议中约定代理签单的范围;如果代理权限届满或超越代理权限的,双方应签订补充代理协议展期或扩充代理权限。代理企业切忌在无授权、授权权限届满、或超出授权范围的时候代签他人提单。

4.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案例 篇四

一、案例反映出商业银行在民营企业集团授信管理上的问题

金坤铜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要以生产各类铜材为主,实际控制人为若干自然人。经过数年经营,金坤铜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从2001年起公司陆续与当地各商业银行建立授信关系。截止2004年初各商业银行给予该公司授信额度敞口8000余万元,业务品种涵盖一般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打包贷款、免保证金开立远期信用证,公司提供金坤铜材有限公司作为连带担保。2004年中,由于金坤铜业有限公司及担保单位均涉嫌走私而受到海关查处,由此造成公司停产歇业并最终破产。截止破产时止,各商业行授信仍有累计授信余额5000余万元无法收回,损失严重。

事后,各商业银行均对此展开了调查,发现存在着如下问题:一是授信调查过程中客户经理业务能力不足,缺乏识假破假的能力,公司提供给银行的报表显示,其销售额从建立时的年销售700多万元迅速增长到2003年的3.8亿元,利润由几万元增长到400多万元,经营情况尚可。但该实际上以上财务报表均未经审计,实际经营情况是管理混乱、报表依靠财务报表长期造假隐瞒亏损,并向银行骗取贷款,客户经理对此全然不察。甚至后来公司将免关税的来料进行加工并在国内销售,最终被海关处罚以致破产,长期积累的问题集中爆发,商业银行完全被公司表面经营情况所蒙蔽。二是商业银行在授信时对授信人金坤铜业公司及担保人金坤铜材公司之间存在着的实际关联关系未能发现,两家公司事实上均由同一自然人所控制,由于两家企业相互关联,经营管理方面同样存在弄虚作假、偷逃关税等行为,在被海关查处后,两家公司同时宣告破产。事后查阅商业银行有关贷前和贷后调查报告,均未对授信人与担保人同为关联公司予以揭示。正是在此误判前提下,商业银行把事实上属于集团授信的业务当成正常有外部企业提供担保的业务,从而造成授信损失。三是各商业银行给予的授信额度偏大,依公司财务报表反映的数据看,至2004年初,公司总资产不足8000万元,净资产更是低于3000万元,而各商业银行当时给予该公司授信额度敞口累计达到8000余万元,如此超额授信理由欠充分,授信审批过程显得不够审慎。

二、案例成因分析

中国民营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阶段民营企业发展的突出特点为集团化经营、多元化经营,一方面既加速了企业的成长,但在另一方面也为商业银行授信和监管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因此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对民营企业既爱又怕。爱的是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由于先天不足——缺少潜在的政府信用担保,银行对其议价能力较强;怕的是而且由于银行间竞争的日渐激烈、以及银企之间固有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在商业银行环节累积了大量的坏账风险。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经营的特点主要有:一是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通常都是个人集权式的 1

管理,资金运用容易受到操纵,实际控制人的素质和信誉对公司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二是市场竞争力不强,我国民营企业往往通过抓住市场短缺机会起步,投机性强,重资本运作,轻实体经营,对市场变化往往准备不足;三是扩张欲望强烈,容易犯下盲目投资或背离主业投资的错误;四是民营企业往往与民间金融关系密切,银行贷款卡往往不能反映出真实的负债情况;五是企业资产与实际控制人的个人资产法律关系复杂,加上各种隐蔽间接的关联关系,使得银行不易于收集到企业真实的资产情况,影响了资产处置。因此,我国民营企业集团比较容易利用关联交易、资产重组等手段在关联方之间转移资产或利润,银行不易于掌握其整体经营情况。

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总分支结构在信息传导上缺乏有效沟通,特别是拥有实际授信权力的各地区分行间协调不畅,远不能满足对民营企业集团授信的监管要求,从而造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集团授信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多头授信和过度授信。

1、对于多头授信,主要源于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集团的成员关系判断不明,各家银行只能依据自身对民营企业集团情况的掌握程度对其授信。民营企业集团由于往往跨地域经营、跨行业经营,申请授信时通过选择有利于自己资金运作的授信主体向不同的银行申请贷款。由于集团内部关联复杂,银行既然掌握不了全部情况,那么自然就容易出现多头授信的情况。而一旦获得贷款,再将这些资金在整个集团内部进行调配,造成名义借款人与实际借款人混淆不清的情况,这时实际用款人因为不必承担还款责任,给银行信贷资金带来了潜在风险隐患。

其次是民营企业集团内部之间相互担保贷款,风险较集中,存在着连锁性风险隐患。表面上看上去两个独立经营的企业互相提供担保是很正常的,可以满足银行授信风险监管要求,但由于母公司、成员企业之间互为担保、连环担保,单独看上去符合授信的规定,但整体上却由于授信主体并没有实际独立,从而造成贷款风险通过担保链条在集团企业内部不断地传递,集团经营的系统风险非但没有通过担保向外分散,反而更加集中,因为关联企业的互保无法提供更多的有效资产和更多的代偿能力,银行的债权处于实质上担保不足的状态。当这种互保超过一个限度,一旦某一环节断裂就会出现 “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处于整个链条上的众多企业面临资金困境,从而把授信银行拖入更大的信贷资金风险中。本案即是如此。

再次是民营企业集团之间易于通过人为的关联交易转移利润、掩盖亏损,从而影响了商业银行通过财务报表判断企业的真实盈利情况。关联交易是指某个公司或其附属公司与在该公司直接或间接拥有权益、存在利害关系的关联方之间所进行的交易。正当的关联可以节约交易成本和合理避税。但在中国的民营企业集团中,关联交易时常用来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转移利润、掩盖亏损。特别是我国对关联交易的监管制度还不完善,甚至很多上市公司都时常借助关联交易操纵利润。由于国内对关联交易披露的要求极低,加上关联交易所涉及到的利润转移具有相当的隐蔽性,也使得商业银行往往不易于及时发现这类问题,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授信风险。

此外,民营企业集团的多元化经营也是产生多头授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出于追求规模效应,民营企业倾向于过度举债,全方位发展。涉足不熟悉的行业使得企业战线拉长,一旦出现市场风险甚至拖累原有主营业务。而商业银行在授信监管过程中,往往对多元化经营警惕不

高,对多元化经营的融资结构和担保方式也缺乏深入的研究,容易被企业投资新项目的未来预期收益所迷惑,从而忽略了伴随高收益而产生的高风险。

2、对民营企业集团过度授信则往往源于其财务报表数据的失真。民营企业集团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往往根据需要随意调节合并报表的关键数据,报表真实性较差。制作合并报表时往往不剔除集团关联企业之间的投资、应收应付款项,夸大了授信主体的资产、销售收入和利润;财务报告特别会有意无意地对成员单位之间的关联交易、相互担保情况进行遮盖,更为甚者提供虚假报表给商业银行。现阶段我国的会计报表审计虽然有抄送多个部门的要求,但这些部门本身对企业报表并不进行相互核对,不少民营企业正是钻这个空子,根据自身需要给银行、税务部门、工商部门、海关等单位提供不一样的财务数据。而在商业银行现行总分支三级授信管理体制上,承担一线调查责任的往往只有基层支行,甚至只是单一的经办客户经理,总/分行的授信管理和风险监控部门只是单一依据客户经理上报的数据进行判断。而基层支行客户经理由于业绩考核压力,加上个人精力的不足,事实上很难做到对真实情况的完整调查和真实反映,从而为民营企业集团通过关联交易随意调整集团内各成员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经营情况打开了方便之间,最终商业银行做出授信决策时很难准确掌握客户的真实负债以及财务效益情况。

造成过度授信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现行商业银行定位不够清晰,创新能力不足,因此竞争主要集中在授信额度和授信条件的竞争上。加上现行商业银行内部考核体制比较看重眼前短期利益则进一步放大了这一效应带来的缺陷。以近年来我国暴露的银行大案来看,无不是授信前调查工作不够仔细,授信审批不够谨慎所致。当前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相比经济改革较为滞后,金融机构的营运大部分还处于国家的严格管制上,考核上尚存在着吃大锅饭的情况,业务创新上的动力普遍不足。特别是由于近年来私人业务发展迅速,银行甚至代办了水电费缴纳等非传统项目,对此各商业银行普遍准备不足,从而基层支行往往人力不足。而基层支行本应该是授信业务风险信息收集的第一线,人力不足就意味着难以实现全面彻底的贷前调查和贷后监控。此外,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大多雷同,为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最常用的武器就是过度授信,这种低水平的业务竞争也是造成过度授信的原因之一,本案也是如此。

三、案例带给商业银行在授信业务的启示

1、树立正确的营销和风险管理理念,充分调查民营企业集团的实际组织架构。

本案例揭示,商业银行在授信决策时过于注重授信业务所带来的综合效益,而忽视了企业在经营、财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于议价能力不强的民营企业,业务配合意愿高,易于带来各类综合效益。因此商业银行在授信业务发展中,要端正经营理念,应当选择经营管理规范、信用记录良好、主营业务突出、市场地位稳固、经营效益良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客户给予支持。

近年来,人民银行已经开始进行全国范围内集团客户信息的信息共享工作,有助于商业银行建立更为准确的集团客户结构关系树,动态把握集团成员的基本网络架构及变动情况,摸清

集团客户的管理体制、组织结构、治理结构,及时掌握客户、重大关联方的主要业务往来等情况,理顺集团成员之间的法律关系,从而在剔除关联交易因素后再来确定整体授信规模。特别是针对跨地域经营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由于受地域限制,商业银行的地区分行难以对辖区以外的关联子公司进行整体控制,这时就需要主动申报上级管辖行对其进行统一授信管理,以避免过度授信、多头授信的现象。如果是全国性大集团,能够采用银团贷款模式尤佳,不仅提高信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水平。而且还增加了议价砝码,并容易控制总体授信规模。

2、高度重视经营者个人素质的考察与评价。

民营企业集团的经营管理通常表现出较强的个人和家族色彩,集团的经营发展、还款能力以及还款意愿在很大程度上与实际控制人的个人素质密切相关。除了传统的实地走访外,还要充分利用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了解实际控制人的历年个人信用记录及工作经历,展开各方调查,对经营者个人素质、资信状况等方面进行全方面的考评。

3、加强对民营企业集团授信业务背景真实性的调查分析。贷款前要加强对实际经营财务状况的真实性调查。除通过到企业进行实地查账、抽调原始凭证、实地核查库存商品等手段外,还可以要求企业提供水电费账单、银行对账单、纳税凭证、购销合同、以及资产权属证明等材料,加上从工商、税务、行业协会等外部渠道收集的相关信息,全面摸清企业有效资产和真实现金流状况,并做出客观分析评价。贷款后要加强授信用途真实性的调查,重点从现金流状况、业务规模、生产经营周期、与关联企业资金往来等角度,客观分析企业申请授信的真实理由,判断授信的实际用途以及用途是否符合最初的授信条件,从源头规避授信风险。

4、合理运用产品组合管理,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根据民营企业集团的实力和经营特点,提供不同的授信产品和组合。比如根据客户的经营贸易周期、货物销售和现金回笼渠道等情况,将开立信用证与打包贷款、出口押汇、票据贴现、应收账款转让等贸易融资授信等进行组合,对适合质押监管的进口货物采取仓单质押或货物质押方式,从根本上保障还款来源。在业务创新方面,近年来浙商银行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

5、进一步建立健全授信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通过各种资格考核,使授信从业人员在面对于集团客户的光环时,要始终保持敏锐的洞察力,不因为贷款者的光环就降低标准、减少程序。同时,理智对待其他银行的竞争,对从客户方面透露的有关其他银行竞争信息要保持清醒,进行独立判断。

参考文献:

[1]浙江银监局,工作论文《民营企业的三大信贷危机》,2005.02.04;

[2]唐玉莲,《民营企业融资风险之成因分析》,《现代管理科学》,2007.06;

[3]兰可雄,《带刺的玫瑰--谈集团性企业风险管理》,2007.11.22,摘自新闻网;

[4]周天勇,《反思民营经济发展与货币政策取向》,《中华工商时报》,2003.07.24。

作者单位:交通银行厦门分行

5.财务风险案例分析 篇五

西门子集团最初的资金管理业务全部集中在集团财务部(又称“中央财务部”,CF),,西门子将除集团金融政策制定职能之外的全部资金财务及金融业务职能完全从集团财务部分离出来,成立了西门子财务公司(Siemens Financial Services,SFS),作为负责集团具体金融业务动作的职能部门。4月,SFS又从职能部门进一步发展成为集团100%控股的独立法人,以适应金融市场及自身发展的需要。SFS为西门子集团贡献了大量资产和稳定的高盈利:运作的资产平均在120亿欧元,占西门子集团总资产的15%。财年(10月1日到9月30日)西门子集团营业收入达到735亿欧元,其中西门子在中国的总营收达到63.9亿欧元。

6.财务案例研究典型案例分析 篇六

2002年2月21日,山东枣庄市股民张先生状告渤海集团,并被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受

理。4月19日,张姓股民状告上市公司渤海集团虚假陈述案准时在济南中院开庭。有报道

称,这是全国第一起法院已开庭审理的证券民事侵权诉讼。

据介绍,2001年8月16日-17日,原告张姓股民先后3次分别以12.4元、12.29元、12.18元的价格购入渤海集团股票共计1500股,金额总计18435元。但随后该股票价格一路

下跌,2002年1月29日,原告以6.17元的价格将这些股票全部卖出,导致损失9420.06元。原告认为其损失系被告虚假信息披露行为所致,因此,请求法院判令被告赔偿其损失9236.4元,手续费、过户费、印花税共183.66元,以及同期银行存款利息。由于渤海集团不同意

调解,审判长宣布择日宣判。

张姓股民诉讼的依据是证监会于2001年11月公布的《关于对山东渤海集团股份有限公

司违反证券法规行为的处罚决定》(证监罚字[2001]23号)。证监会的处罚依据是:“1993年底,根据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山东渤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兼并济南火柴厂的批复》

(济政办发[1993]82号),渤海集团对济南火柴厂实施兼并。原文件规定„对原火柴厂的全部银行贷款给予两年挂账停息、三年减半收息的照顾,由市有关银行抓紧向上级银行申报?。对上述不确定性内容,济南市政府表示负责协调落实。1994年5月4日,渤海集团在《上市公告书》之附件《山东渤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兼并济南火柴厂报告书》中披露了„免二减三?政策,但遗漏了„由市有关银行向上级行申报?的内容,至今未披露。1993年12月,被渤海集团兼并的济南火柴厂欠中国工商银行济南市经二路支行贷款本金1484万元和兼并前利息303万元,合计债务1787万元。在上述„免二减三?政策未得到银行批准且与银行就此发

生诉讼的情况下,渤海集团一直坚持应享受市政府的„免二减三?政策,1994-1995年未计提此笔贷款利息,也未计提1996、1997、1998年的半息,导致这三年的财务报告中存在

虚假数据。1999年渤海集团补提了此笔贷款1996、1997、1998年三年的半息,合计190.3万元。„„上述行为,构成了《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股票条例》)第七十四条第(二)项所述„在股票发行、交易过程中,作出虚假、严重误导性陈述或者遗漏重大

信息的?行为。”因此,证监会责令渤海集团公开披露上述未披露事项,并且对有关责任人处

以警告处分。

在该案件的审理中,双方的一些争论,值得各界思索。(一)重大遗漏算不算虚假陈述

被告渤海集团认为,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书》中认定,渤海集团1994年至1998相关行为违反的是1993年颁布生效的《股票条例》,而非最高法院《通知》中特指的于1999年7月1日起施行的《证券法》;另外行政处罚认定的违规事实是重大遗漏,而非《股票条

例》中有明确界定的虚假陈述。因此,渤海集团认为本案不符合受理条件。而且,证监会处

罚决定虽然已经生效,但其认定事实不当,不应作为审判依据。原告代理律师认为,虽然最 高法院的《通知》未对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的效力做明确规定,但根据立法的初衷,应当对

此理解为确定的效力。否则,中国证监会的处罚决定岂不形同虚设? 笔者认为,依据证监会的处罚公告,渤海集团在上市公告书中没有披露应当披露的信息,渤海集团的违规行为应当分为两部分。首先,上市公告书中存在重大遗漏。《证券法》中的

重大遗漏是指将法定事项部分或全部不予记载,或者未予公开的行为。其次,渤海集团一直

没有披露和银行的纠纷等事项,也不计提1996-1998年的利息,按照证监会的说法,这三年

报表中存在虚假数据,属于虚假信息。

那么,重大遗漏是否属于虚假陈述呢?对于这个问题,我国的不同法规之间有些出入。

根据1993年8月15日颁布的《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虚假陈述是指单位或个人对

证券发行、交易及相关活动的事实、性质、前景、法律等事项作出不实、严重误导或包含有

重大遗漏的任何形式陈述,致使投资者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作出投资决定。我国《证

券法》第59条也按此定义,把虚假陈述行为分为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三种形

态。可见,根据《证券法》,重大遗漏属于虚假陈述。但是,由于渤海集团重大遗漏行为是 从《证券法》出台之前开始的,因此,依据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当证监会处罚上市公司时,就只能根据1993年4月25日颁布的《股票条例》第七十四条的“在股票发行、交易过程中,作出虚假、严重误导性陈述或者遗漏重大信息”,而不是证券法有关内容。这里就可以看出

一个问题:在最先发布的《股票条例》中,重大遗漏与虚假陈述是并列的,而在其后颁布的

《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和《证券法》中,重大遗漏属于虚假陈述。既然证监会处罚

渤海集团依据的是《股票条例》,如何判定重大遗漏是否属于虚假陈述,就成了一个难点。

另外一个关键问题还在于最高法院司法解释的局限性。根据最高法院司法解释,“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是指证券市场上证券信息披露义务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规

定的信息披露义务,在提交或公布的信息披露文件中作出违背事实真相的陈述或记载,侵犯

了投资者合法权益而发生的民事侵权索赔案件。”股民要状告上市公司,必须根据证监会的

处罚,认定上市公司违反了《证券法》,这是否意味着投资者要控告虚假会计信息的责任人,必须满足这两个条件?是否就排斥了其他法律法规?这也是为什么舆论认为司法解释给证券

民事诉讼设了很高门槛的原因之一。就本案来看,如果原告是渤海集团重大遗漏行为的受害 者,那么,还是找不到法律依据来告上市公司。(二)虚假信息和股民损失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在法庭辩论阶段,这个问题是真正的争论焦点。原告律师认为,原告购买渤海集团股票,完全基于对渤海集团所做虚假陈述形成的合理信赖,原告的投资是基于对渤海集团公开信息 的分析,同时渤海集团的虚假陈述行为也确实引起了股票价格的大幅下跌。因此,此案应该

适用推定因果关系,即只要被告存在虚假陈述行为,并且这种虚假陈述行为可能给原告造成

损失,原告也因此造成损失,被告就应承担赔偿责任。

渤海集团认为,虚假证券信息侵权案件中的“果”,不是财产受到损害,而是知情权受到

损害,投资者受损结果的发生是一果多因所致。同时,渤海集团认为原告对交易受损应自负

其责。被告律师要求原告回答并举证:原告在何种情况下购进的渤海集团股票?是否长期关注渤海个股?是否知道买入后有盈利的机会?原告律师拒绝回答,并称是否回答是原告的权利

而不是义务。渤海集团辩称,对于《上市公告书》中遗漏事项,渤海集团已于1999年补提了贷款1996-1998年三年的半息190.3万元,同时计提了1999的全息100.7万元。此事项已披露于本公司1999年中报、1999年年报、2000年中报、2000年年报及2001年中报。集团认为1999年补提半息前的信息披露行为即使虚假,这种虚假的程度也是微小的,而且 已经进行了补提且进行了披露,对能够理智判断的投资者不会产生决定性影响。

笔者同意上市公司的观点。因为原告是在上市公司补提利息之后购入股票的。投资者在

购买股票时,更多应当关注的是近期的会计报表,而不是较早的财务信息。而且,从会计信

息披露后的市场反应来看,虚假财务信息的作用效果应当是有一定时限的,如果公司遗漏的

信息是十分重大的,那么1999年开始公司补提利息时,其不良影响应当已经被逐渐消化,到2001年时应当对投资者的决策不再有重要影响。所以,与其说原告的损失源自被告的重

大遗漏行为,不如说是因为证监会处罚这个利空消息。因此,就渤海集团诉讼案来看,被告

会计信息的重大遗漏和原告损失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除了以上几个焦点问题之外,在渤海集团民事诉讼案件当中,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在有关证券市场虚假会计信息的民事诉讼案件中,目前可能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在逐步加

强证券市场法制建设的过程当中,有一些基本概念依然十分模糊,如果不引起人们重视,可

能误导整个市场秩序的走向。(一)如何看待遗漏的信息 从证监会的处罚公告中可以看出,即使投资者依赖了不真实、不完整的会计信息在公司

补充会计信息之前购入股票,公司是否仍然需要对其损失承担责任还牵涉到一个重大性的问

题。前面已经谈到过,对重大性的判定,最低标准是违反了有关法律法规。但是,上市公司

披露信息需要成本,要求上市公司事无巨细都披露是不符合实际的。法律法规只对信息披露

范围做一大致规定,并不是说这些披露内容都是重要信息。因此,这个标准可以被看作是证

监会处罚上市公司的依据,但是,是否就成为投资者起诉上市公司的依据? 关于重大性问题,目前在法律界依然是一个探讨中的问题,定量标准很难找到。但从定

性上来讲,大家一般比较认可美国证券法的观点,即能够影响理性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且

该信息已经决定性地改变了投资者所获得信息的组合。在我国的部分法律中也有类似规定。

例如,《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第3条规定:

“本准则的规定是对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的最低要求。不论本准则是否有明确规定,凡对投

资者做出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均应披露。”相比之下,这个标准,更加接近于审计的重要性标准。根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的规定,审计重要性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

者的判断或决策。我们知道,在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时,即使发现上市公司报表存在错报、漏报,只要没有达到重要性的标准,仍然可以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可见,即使按照最

低标准,上市公司违反了有关法律法规,应当接受证监会处罚,也不一定会影响到投资者决

策。渤海集团确实违反了法律法规,但1996、1997、1998年一共遗漏的190万元利息,每

年少提几十万元,与公司数百万的盈亏相比较,是否会对投资者决策产生重大影响,还有待

于进一步分析。(二)究竟应该告谁

在渤海集团民事诉讼案中,上市公司成了被告。《证券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发行人和

承销商对上市公司虚假陈述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负有责任的董事、监事、经理应当

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也就是说,只要上市公司还有钱,就轮不到其他责任人赔偿。问题是:

股东权益仍然是股东的,为什么股东的损失最终还要自己承担? 对这个问题,很多专家提出应当采用公司法人格否定制度,即为了制止滥用公司法人制 度和保护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允许在特定情形下,否认公司的独立人格和股

东的有限责任,责令公司股东对公司债权或公共利益承担责任。渤海集团诉讼案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这说明随着我国证券法制建设的推进,人们越

来越要求法律能够保护弱小的投资者,建立一个公平有效的证券市场。随着我国市场越来越

开放,证券市场将受到周边市场的影响,因此,建立一个法制健全的证券市场,让我国的上

市公司融入到国际市场竞争中去,实属当务之急。漯河卷烟厂改革采购制度 国家统计局培训学院 李洪波

漯河卷烟厂于97年12月起提出进行卷烟生产辅料采购制度的改革,从98年3月开始

运用公开竞标的方式进行生产辅料的采购,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和完善,取得突出的成绩和

效果,主要表现在:保证了采购辅料的数量和质量,杜绝了腐败行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

经济效益。

从该厂前后的动作特点分析,该厂建立了适应自身特点的辅料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制

度,并进行了有效的实施,主要以下几方面:

一、提出了适应自身特点的内部控制管理思想 内部控制是符合我国具体政策的一种控制制度,财政部[2001]41号文件的基本精神对这种控制制度规定着具体明确的目标、原则、内容和方法。该厂的作法是符合文件的精神和要

求的。

该厂提出的改革采购的管理思路是“集中的权力分散化,隐蔽的权力公开化、建立公开

竞争机制,严控采购成本,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与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确保单

位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运行,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纠正各种欺诈行为”是相符 的。

二、运用内部控制的方法,建立了符合现代管理要求的内部组织结构 内部控制的具体方法是运用了组织结构控制要求贯彻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设

置内部机构,科学划分了职责权限,形成了相互制衡机制。

该厂在提出上述改革思路后,成立了以厂长为主任、副厂长为副主任,企划、财务、原

料、物资供应、生产、质管、科研、纪检、审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厂原辅料管理委员会,对采购事项民主决策,统一监控的具体措施。该厂采取的这种内部控制方法,是组织结构控

制要求贯彻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内部机构,保证了内部机构、岗位及其职责 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工,确保了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三、完善了监督机制,实施了有效的监督作用

该厂在具体作法上主要特点:一是实施“透明工程”,公开竞争招标,招标过程由管委会监督;二是设立信息中心,综合测评辅料市场产量、容量和价格,对“假招标”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三是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实行竞争招标采购廉政责任制加强了招标的管理工

作。

四、改革采购购办法的同时,强化了资金的管理工作。

该厂在改革采购办法的同时,建立健全了《原辅材料采购货款支出财务管理办法》明确

规定支付货款手续及责任等,符合国家对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漯河卷烟厂的采购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应大加强对实施效果的分析和总结,进一

步完善,如对中标供货厂家实行“四定”在改革初期取得好的效果,从长远角度考虑是否更好,我认为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要用动态的方法来看待这一作法。漯 河 卷 烟 厂 案 例 分 析

国家统计局培训学院 刘建婷

案例点评题(案例六,P105页案例讨论)

根据国家有关内部控制的规定,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是指单体为了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欺诈舞 弊行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内

部控制是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方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

能否做好,能否做大,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能否走向国际化获得长远的发展,在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漯

河卷烟厂这个案例是一个通过内部控制堵住了隐性流失的“漏洞”,保证采购辅料的数量和质量,杜绝因回扣导致腐败行为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成功范例。

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有的供货厂商为

使产品打入漯河卷烟厂,采用在价格上给些特殊照顾的不正当手段,拉拢腐蚀采购人员,进

行“暗箱”操作;另一方面,受“人情”,“条子”等腐败风气影响,常出现盲目采购,重复采购,随意采购的现象。结果既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又影响了产品质量及企业信誉。在这种情况

下,改革势在必行。

1997年12月,新的厂长兼党委书记上任,大刀阔斧对企业进行了整顿,开始实施内部

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应当达到的基本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管理要求的内部组织结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确保单位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控

制系统,确保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运行;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

种种欺诈、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财产的安全完整;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在漯河卷烟厂这个案例中,厂领导为了实现经济目标,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改革采

购制度,走出“暗箱”操作,提出了“集中权力分散化,隐蔽权力公开化,建立公开竞争机制,严控采购成本,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采购管理思路,成立了厂原辅材料管理委员会,对采购事项民主决策,统一监控。其次,实施“透明工程”,公开竞争招标,这项工作

在1998年3月正式户动,由漯河卷烟厂事先发出招标通知,现场竞标,事后公布结果。为

杜绝“假招标”问题,卷烟厂在科研所专门成立了信息中心,广泛收集种种原辅料市场信息,综合测评原辅料市场产量、容量、价格等,给竞标提供采购可比价。再次,建立健全管理制

度,一年来,漯河卷烟厂建立了多项管理规章制度,如《原辅材料竞争招标暂行管理办法》、《原辅材料采购制约管理办法》、《原辅材料采购贷款支出财务管理办法》、《原辅材料采

购供应“四定”实施细则》等,明文规定入厂原辅料原则上一律从中标单位采购,若出现产品

质量连续不合格的厂家,将被终止供货合同。最后,实行竞争招标采购廉政责任制,要求每

个领导和采购人员严格遵守,违者给予不同程度的处分。

改革后的漯河卷烟厂在原辅料采购方面实施了强有力的内部控制制度。采购质量的提

高,保证了产品质量的提高。经上级质检部门多次对该厂台机抽检和市场抽检,产品质量合

格率一直保持在100%。从此,漯河卷烟厂开始了一个新的良好发展阶段。通过本案例,我们了解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力管理和良好结果。可见,对一个企业

来说,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企业领导不仅要为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体

系,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并运用恰当的方法保证实施,最后还要做

好监督检查工作,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把企业做得更好。

漯 河 卷 烟 厂 案 例 分 析 国家统计局培训学院 刘红军

案例点评题(案例六,P105页案例讨论)

一、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立 内部控制是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方法,企业能否做好,能否

做大,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能否走向国际化获得长远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管理。内部控制:是指单体为了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防

止欺诈舞弊行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

程序。各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内部控制的规定,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

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漯

河卷烟厂这个案例是一个通过内部控制堵住了隐性流失的“漏洞”,保证采购辅料的数量和质

量,杜绝因回扣导致腐败行为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成功范例。

二、改革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因

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有的供货厂商为

使产品打入漯河卷烟厂,采用在价格上给些特殊照顾的不正当手段,拉拢腐蚀采购人员,进

行“暗箱”操作;另一方面,受“人情”,“条子”等腐败风气影响,常出现盲目采购,重复采购,随意采购的现象。结果既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又影响了产品质量及企业信誉。在这种情况 下,改革势在必行。

1997年12月,新的厂长兼党委书记上任,大刀阔斧对企业进行了整顿,开始实施内部

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应当达到的基本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管理要求的内部组织结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确保单位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控

制系统,确保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运行;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

种种欺诈、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财产的安全完整;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三、走出暗箱操作改革采购制度

在漯河卷烟厂这个案例中,厂领导为了实现经济目标,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改革采

购制度,走出“暗箱”操作,提出了“集中权力分散化,隐蔽权力公开化,建立公开竞争机制,严控采购成本,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采购管理思路,成立了厂原辅材料管理委员会,对采购事项民主决策,统一监控。其次,实施“透明工程”,公开竞争招标,这项工作

在1998年3月正式户动,由漯河卷烟厂事先发出招标通知,现场竞标,事后公布结果。为

杜绝“假招标”问题,卷烟厂在科研所专门成立了信息中心,广泛收集种种原辅料市场信息,综合测评原辅料市场产量、容量、价格等,给竞标提供采购可比价。再次,建立健全管理制

度,一年来,漯河卷烟厂建立了多项管理规章制度,如《原辅材料竞争招标暂行管理办法》、《原辅材料采购制约管理办法》、《原辅材料采购贷款支出财务管理办法》、《原辅材料采

购供应“四定”实施细则》等,明文规定入厂原辅料原则上一律从中标单位采购,若出现产品

质量连续不合格的厂家,将被终止供货合同。最后,实行竞争招标采购廉政责任制,要求每

个领导和采购人员严格遵守,违者给予不同程度的处分。

改革后的漯河卷烟厂在原辅料采购方面实施了强有力的内部控制制度。采购质量的提

高,保证了产品质量的提高。经上级质检部门多次对该厂台机抽检和市场抽检,产品质量合

格率一直保持在100%。从此,漯河卷烟厂开始了一个新的良好发展阶段。通过本案例,我们了解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力管理和良好结果。可见,对一个企业

来说,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企业领导不仅要为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体

系,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并运用恰当的方法保证实施,最后还要做

好监督检查工作,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把企业做得更好。漯河卷烟厂的内部控制 国家统计局培训学院 洪颖

案例点评题(案例六,P105页案例讨论)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一个企业能否做好,能否做大,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能否走向国际化获得长远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而内部控制则是近年来国家大

力提倡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方法。具体来说,内部控制是指单体为了保证各项业务活

动的有效进行,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欺诈舞弊行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等而制定和实

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各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内部控制的规定,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

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

本案例是一个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企业,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那么,漯河卷烟厂

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有的供货厂商为使产

品打入漯河卷烟厂,采用在价格上给些特殊照顾的不正当手段,拉拢腐蚀采购人员,进行“暗 箱”操作;另一方面,受“人情”,“条子”等腐败风气影响,常出现盲目采购,重复采购,随意采购的现象。结果既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又影响了产品质量及企业信誉。在这种情况下,改革势在必行。

1997年12月,新的厂长兼党委书记上任,大刀阔斧对企业进行了整顿,开始实施内部

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应当达到的基本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管理要求的内部组织结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确保单位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控

制系统,确保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运行;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

种种欺诈、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财产的安全完整;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在本案例中,漯河卷烟厂的领导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改革采购

制度,走出“暗箱”操作,提出了“集中权力分散化,隐蔽权力公开化,建立公开竞争机制,严控采购成本,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采购管理思路,成立了厂原辅材料管理委员会,对采购事项民主决策,统一监控。其次,实施“透明工程”,公开竞争招标,这项工作 在1998年3月正式户动,由漯河卷烟厂事先发出招标通知,现场竞标,事后公布结果。为

杜绝“假招标”问题,卷烟厂在科研所专门成立了信息中心,广泛收集种种原辅料市场信息,综合测评原辅料市场产量、容量、价格等,给竞标提供采购可比价。再次,建立健全管理制

度,一年来,漯河卷烟厂建立了多项管理规章制度,如《原辅材料竞争招标暂行管理办法》、《原辅材料采购制约管理办法》、《原辅材料采购贷款支出财务管理办法》、《原辅材料采

购供应“四定”实施细则》等,明文规定入厂原辅料原则上一律从中标单位采购,若出现产品

质量连续不合格的厂家,将被终止供货合同。最后,实行竞争招标采购廉政责任制,要求每

个领导和采购人员严格遵守,违者给予不同程度的处分。

以上这些措施表明,改革后的漯河卷烟厂在原辅料采购方面实施了强有力的内部控制制

度。结果是,堵住了隐性流失的“漏洞”,既保证了采购辅料的数量和质量,又杜绝了因回扣导致腐败行为发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而采购质量的提高,保证了产品质量的

提高。经上级质检部门多次对该厂台机抽检和市场抽检,产品质量合格率一直保持在100%。

从此,漯河卷烟厂开始了一个新的良好发展阶段。通过本案例,我们了解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力管理和良好结果。可见,对一个企业

来说,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企业领导不仅要为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体

系,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并运用恰当的方法保证实施,最后还要做

好监督检查工作,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把企业做得更好。

漯河卷烟厂的内部控制 国家统计局培训学院 万 愉

案例点评题(案例六,P105页案例讨论)

当前我国部分企业会计造假行为严重、财务报告严重失真、企业违法违规现象愈演愈烈 的状况,如何建立健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成为亟待研究 的课题。

内部控制是指单体为了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欺诈

舞弊行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

本案例是一个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企业,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漯河卷烟厂以往的生产辅料采购,由分管领导和物资供应部门与供货方一对一谈判,缺 乏透明度。尤其是随着卷烟生产辅料买方市场的逐渐形成,出现了一些难以制约的问题。一

方面,有的供货厂商为使产品打入漯河卷烟厂,采用在价格上给些特殊照顾的不正当手段,拉拢腐蚀采购人员,进行“暗箱”操作;另一方面,受“人情”,“条子”等腐败风气影响,常出

现盲目采购,重复采购,随意采购的现象。结果既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又影响了产品质量

及企业信誉

1997年12月,新的厂长兼党委书记上任,大刀阔斧对企业进行了整顿,开始实施内部

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应当达到的基本目标是:

?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管理要求的内部组织结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确保单位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确保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的

健康运行;?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种种欺诈、舞弊行为,保护单位

财产的安全完整;?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在本案例中,漯河卷烟厂的领导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改革采购 制度,走出“暗箱”操作,提出了以下采购管理思路:

“集中的权力分散化,隐蔽的权力公开化、建立公开竞争机制,严控采购成本,确保产

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成立了厂原辅材料管理委员会,对采购事项民主决策,统一监控。以上举措符合内部控制基本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涵盖单位内部的各项经济业务、各个

部门和岗位,并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将内部控制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全体员工必

须遵照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权力?内部控制应当保证单位内

部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工,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

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内部控制应当正确处理成本与效益的关系,保

证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其次,实施“透明工程”,公开竞争招标,由漯河卷烟厂事先发出招标通知,现场竞标,事后公布结果。对可能存在的“假招标”问题,推进“透明工程”,在科研所专门设立信息中心,广泛收集种种原辅料市场信息,综合测评原辅料市场产量、容量、价格等,给竞标提供采购

可比价。

——业务的全部处理过程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不是由一个部门单独完成,而是由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部门在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完成。

——对每一个部门的责任与权利应予以明确规定,既要防止权利重叠,也要避免出现权

力真空,使每一项业务处理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机构和具体人员负责? 再次,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一年来,漯河卷烟厂建立了多项管理规章制度,如《原辅材

料竞争招标暂行管理办法》、《原辅材料采购制约管理办法》、《原辅材料采购贷款支出财

务管理办法》、《原辅材料采购供应“四定”实施细则》等,明文规定入厂原辅料原则上一律

从中标单位采购,若出现产品质量连续不合格的厂家,将被终止供货合同。最后,实行竞争招标采购廉政责任制,要求每个领导和采购人员严格遵守,违者给予不

同程度的处分。

——塑造企业文化,推动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控制与被控制是一种固有的矛盾,要想 使被控制者自觉地遵从控制者的意志,单靠硬性的制度指令难免使被控制者产生抵触情绪。

——通过塑造企业文化,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征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规

章制度、生活方式、人文环境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思维方式。使之具有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融合功能、辐射功能,因而它有助于解决团体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矛盾、控制者与被控制者的矛盾,推动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同时,它还能弥补内部控制的漏洞和

不足。假如员工对企业有很强的责任感、向心力,即使在内部控制要素与结构设计得并不健

全的情况下,也仍然会产生良好的内部控制效果。

漯河卷烟厂在原辅料采购方面实施了强有力的内部控制制度。结果是可喜的,堵住了隐

性流失的“漏洞”,既保证了采购辅料的数量和质量,又杜绝了因回扣导致腐败行为发生,取

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而采购质量的提高,保证了产品质量的提高。产品质量合格率

一直保持在100%。

通过本案例,我们了解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力管理和良好结果。可见,对一个企业

来说,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企业领导不仅要为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体 系,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并运用恰当的方法保证实施,最后还要做

7.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案例 篇七

关键词:中小企业,私募股权投资,风险

自1946年美国第一家具有现代意义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AR&D)诞生以来,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在过去60年里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仅次于银行贷款和IPO的重要融资手段。近几年来,中国内地诞生的明星企业与品牌,包括无锡尚德、新浪、蒙牛、聚众传媒等等也都是私募股权投资作为幕后推手培育起来的。私募投资金额和规模不断加大,投资区域由沿海向内地扩展,投资重点正由国有企业转向民营企业。利用私募股权投资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处在产业升级阶段的中国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私募股权投资既可以给中小企业带来充足的资金和现金的管理经验,同时也会带来相应的风险。这是其本性决定,一方面它有很强的投机性,另一方面私募股权投资的资金是分时段投入的,中途如果被投资企业发展不够理想,也会中途退出,另外还会与被投资企业签订某些限制性条款等等,所以,中小企业在引入私募股权投资的过程中,风险控制是非常必要的。笔者以永乐电器引入私募股权投资为例,通过案例分析,层层揭示这一融资过程的风险。

一、中小企业引入私募股权投资案例

1. 背景介绍

创建于1996年的上海永乐家用电器有限公司,是一家净资产上亿元的民营股份制家电连锁零售企业,中国商业零售业及中国连锁行业十强企业之一。永乐家电经历了八年家电零售业巨大变革的洗礼,从成立初年销售额只有100万,到2003年实现销售突破100亿元,成为国内家电连锁业的领头羊之一。摩根士丹利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国际性金融服务公司,业务范围涵盖投资银行、证券、投资管理以及财富管理。摩根士丹利是最早进入中国发展的国际投资银行之一,多年来业绩卓越。在中国以它为最成功。十余年来,历经沧桑,它在中国的脚步越来越坚实。在私募基金方面,摩根士丹利成功投资的项目包括平安保险、蒙牛、南孚电池、恒安集团。尤其在平安保险项目中,摩根士丹利以3500万美元购入平安保险股份,13年所获回报累计是11亿美元;而蒙牛则令摩根士丹利获得近20倍的投资回报。

2. 引入私募股权投资项目

为了获得扩张所需的资金支持,永乐一直有意上市融资。2003年,永乐开始与摩根士丹利直接投资部接触,着手启动上市工作。永乐一面加快扩张步伐,一面推进与摩根士丹利的谈判,终于在上市前的2005年1月以50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摩根士丹利20%的永乐股份。摩根士丹利同时成为永乐上市的保荐人,为永乐快速摆脱上海连锁卖场这一地方形象提供支持。

二、中小企业引入私募股权投资的风险分析

1. 企业价值低估风险

在谈判过程中,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估值是对企业未来持续经营与获利能力的预测,其结果直接决定中小企业的股权数量、控制权大小和分红规模。从永乐电器引入私募股权投资来看,估值是“低估了永乐自己,估出了摩根高收益”。

摩根与鼎辉2005年1月投入5000万美元到永乐电器,每股作价0.92港元,占公司总股本27.36%。按照公平原则,换言之永乐电器当时的估值就是1元人民币,1倍的P/B(市净率)极大地贬低了永乐管理层的盈利能力和永乐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永乐2005年10月上市,每股发行价2.25港元,摩根与鼎辉又仅以每股1.38港元购得1279万股股份,使摩根等PE们在公司上市后获得了巨额的资本利得。

2. 对赌协议引起的控制权风险

摩根士丹利入股永乐电器以后,与企业达成协议:在未来某个约定的时间,以每股约1.38港元的价格行使价值约为1765万美元的认股权。这一认股权利实际上是一个股票看涨期权。为使看涨期权价值兑现,摩根士丹利等机构投资者与企业管理层签署了一份对赌协议。协议约定:如果永乐电器2007年(如遇不可抗力,可延至2008年或2009年)的净利润高于7.5亿元人民币,外资股东将向永乐管理层转让4697.38万股永乐股份;如果净利润相等或低于6.75亿元,永乐管理层将向外资股东转让4697.38万股;如果净利润不高于6亿元,永乐管理层向外资股东转让的股份最多将达到9394.76万股,这相当于永乐上市后已发行股本总数(不计行使超额配股权)的约4.1%。协议还设计了另一种变通方式,即若投资者达到回报目标,则永乐未达到净利润目标也可免于割让股份。依此计算,协议中的这一条款实际上是摩根士丹利为自己的投资设定了一个最低回报率底线,即约260%。

2005年9月,永乐电器在香港成功上市。2006年6月底,永乐公开承认,当初与大摩签订协议时预测过于乐观,未来两年,永乐盈利能力面临着压力。同样预测到这一状况的大摩,为避免投资回报率大幅下降的命运,就开始运转其看似市场化的运作手法,比如以增持减持股份引导永乐的决策取向,其研究部门也不失时机地在“恰当的时候”推出有利于大摩投资利益的研究报告,巧妙调控永乐的二级市场表现,并最终间接操控了永乐的未来去向。同年7月,国美电器以52.68亿港元的代价收购了上市仅仅9个月的永乐电器。

3. 品牌流失风险

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重要的竞争手段。知名品牌是企业在产品款式新颖、质量上乘、技术领先、服务良好等多个环节的积累而折射出来的一种综合竞争力。一个企业的成功,往往就是企业具有自主权的知名品牌的成功。与企业相比,知名品牌的美誉度和产品形象更容易得到市场的认同,因此,几乎所有具有远见的企业家都付出长期的努力,致力于品牌形象的建设与推广宣传。从1996年,38岁的陈晓和46名同事筹资100万元创业永乐电器时的年销售额只有100万,到2003年实现销售突破100亿元。他不仅用9年时间走完国美用18年、苏宁用16年才走完的路,而且让永乐首创的家电连锁并购和盈利模式成为自己曾经追赶过的对手争相效仿的经营模式。然而,在引入大摩的短短3年中,永乐这一品牌就从市场上销声匿迹,被国美收购。

三、启示

中国的私募基金历经20年发展,已成为证券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2007年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中国大陆地区共投资了177个项目,同比增长率为37.2%,投资总额为128.18亿美元。越来越多的私募股权投资案例进入人们的视野,这些投资也帮助了一批企业迅速成长并取得成功。然而我们也应看到,中小企业在引入私募股权投资的过程中,风险控制是非常必要的。因此,中小企业在引入私募股权投资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 选择合理的价值评估方法

引入私募股权投资的企业具有不同于传统企业的价值特征,使传统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在解决这一问题时表现出了局限性。一方面,企业的高风险性使得建立在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预期基础上的折现现金流法的应用出现了偏差;另一方面,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选择权和灵活性的价值占了企业价值很大比例,但是这种价值却不能用传统的价值评估方法来评估,如何评估它们的价值也成为企业价值评估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很多学者提出把实物期权的思想应用到风险企业价值评估中来。实物期权的引入确实对风险企业的价值评估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因此,研究如何将实物期权应用到企业价值评估中来,建立基于实物期权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并对私募股权融资企业中的实物期权进行准确的定价,具有重大意义。

2. 合理评估企业价值

近几年,海外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对中国投资中运用最多的激励技术就是对赌协议,这对于不熟悉中国国情,也不能准确把握被投资企业价值的外资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不得为之的防范工具。然后现实中,对赌协议对被投资企业而言几乎成了一把双刃剑。一些企业因为对赌成功而风行日上,如蒙牛;一些企业却因此而丧失控制权甚至被收购,如永乐。因此,在企业签订对赌协议时,为了避免成为“对赌协议”的失败者,融资企业必须对自己的盈利预期做出正确的估计,从而可以在谈判中商讨合适的对赌协议的内容。正确估计自己的盈利那么就可以很自信的签订对赌协议,从而也给管理层激励,给企业带来迅速发展。在签订对赌协议前,一定要进行详尽的财务分析、市场分析、竞争力分析以及大的经济环境分析,对未来预期做出尽可能全面的分析计算,从而签订能够达到双赢的对赌协议。

3. 增强核心竞争力

竞争力是企业优势与素质的综合反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一个企业能否取胜市场、抵御风险的重要因素。要增强核心竞争力,首先是中小企业要具有良好的成长性,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一定经营规模;其次是拟投资的企业必须具有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特别是要拥有良好的技术优势、文化内涵和销售渠道;第三是企业拥有一个富有创造力的管理团队,有一套完善的机制来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培育核心竞争力是每个企业、每个企业家在经营企业中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也可以提供中小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怡靓.民营企业引入私募股权基金的效应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0(1)

[2]蔡恩泽.摩根士丹利的中国脚步[J].观察与思考,2007(9)

[3]李凌.对赌局:大摩操控国美永乐并购案[J].新财富,2006(10)

8.九芝堂财务分析案例 篇八

摘 要 文章根据上市公司九芝堂近三年财务报表数据,对于企业的经营能力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分析对公司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 九芝堂 财务分析 业绩评价

一、背景简介

九芝堂是中药行业闻名遐迩的老字号,公司主要从事补血系列、补益系列、肝炎系列等中药以及调节人体免疫力的生物制剂的生产与销售。其前身“劳九芝堂药铺”创建于1650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二、案例分析

九芝堂作为医院行业的老字号企业,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优良的经营业绩。我将从如下几个方面具体分析其财务数据。

(一)盈利能力

从2007年开始同仁堂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盈利能力。主营业务利润率一直保持在45%左右,净资产收益率也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企业大部分的收入都来自于经营活动,主营业务收入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这说明企业的盈利质量比较高,因为只有常规经营活动的收益才是持久,稳定的。因此,总体看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好。

同时我们注意到,2009年较2008年的销售毛利率高,但是净资产收益率与销售净利率都有所减弱,是该企业转变利润来源,重新将注意力放回主营业务上的结果。同时,资产规模增加,使我们有理由认为,其目的是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我们把九芝堂2008年的相关盈利指标与我国医药行业其他企业做一个横向比较,可以看出,与同行相比,九芝堂的盈利状况也是优良的。2008年销售净利率的行业平均值为5.34%,净资产收益率为11.23%,每股收益为0.228。

(二)营运能力

企业营运能力是指企业的资产在生产过程中的运转能力,企业资产运转越快,署名企业利用经济资源的效率越高,企业的营运能力越强。企业的营运能力主要反映在企业对应收账款、存货、流动资产、总资产等项目的管理上,这些项目周转的越快,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越好,偿债的风险越小,盈利能力也越强。

九芝堂的几个周转率几年以来一直比较平稳,尤其是应收账款周转率远远高于行业3%左右的行业平均水平,这说明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较好,应收账款没有过多的占用企业资金,但是另一方面,也说明九芝堂可以适当的扩大赊销信用范围,进一步提高销售收入。

企业的存货周转率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可能存货囤积过多,导致存货积压的状况,由于中成药药行业的特性,中药存储时间过长也可能导致药物变质,所以企业应该关注这方面的问题。

结合上面的盈利能力分析可以看出,九芝堂的营运能力总体较好,但是在资产周转上可以加以改善。资产周转率对于现代企业的管理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较高的资产周转率可以使企业以较少的资产赢得更大的效益。尽管九芝堂的财务状况良好,现金流量充沛,但是若能提高资产的周转率,可以使企业拥有更好的盈利状况和现金流量。

(三)偿债能力

企业的发展仅靠内部资金的积累是不够的,需要对外筹集资金。筹资有两形式,分为股权筹资和债权筹资。股权筹资时一种权益性的资金来源,不需要还本,可能存在的压力是股利支付,而企业可以通过股利支付政策的制定对其加以控制。债权融资对于企业来说是债务性的资金来源,不仅需要到期还本,还需要定期还息。从这个角度看,债权融资较股权融资对企业来说更有压力。债权资本和所有者资本的比例构成了企业的资本结构。根据MM理论,合理的资本结构可以给公司股东带来更大的收益。这就是财务杠杆概念,财务杠杆虽然可以给企业带来好处,但是并非越高越好。公司提高财务杠杆水平,会增加不能履行对债务人利息和本金偿还义务的可能。因此,合理安排公司资本结构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很重要。

负债中的流动负债一般是公司为满足日常经营中短期资金需求形成的,其偿还期限较短,因此,公司应有足够的流动资产以满足短期偿债的要求,否则到期不能还款会影响公司的信誉。流动比率反映企业用一年内可变现的流动资产偿还到期流动负债的能力。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企业因无法偿还到期的短期负债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越小。但是,该指标过高则表示企业流动资产占用资金过多,可能降低资金的获利能力。一般认为,生产企业合理的最低流动比率是2。从表中可以看出,九芝堂的流动比率维持在4左右的高位,不存在短期偿债能力的风险。但是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较高,可以适当的改变资金的使用期限,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

九芝堂的资产负债率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但是负债权益比率却是远远高于行业水平。从九芝堂的资产负债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九芝堂的长期负债由长期应付款和专项应付款构成。负债权益比率是负债总额与股东权益之比,反映所有者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也反映公司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九芝堂的负债权益比率过高,企业虽然享受到了财务杠杆效应,但是加大了企业的破产风险。因此,在保证享受财务杠杆效应的前提下,企业应该适当的降低负债权益比率,降低企业破产风险。

(四)发展能力分析

企业的生存并不是最终目的,发展才是企业追求的目标。而企业未来发展的潜力往往取决于目前所拥有的成长能力。企业的成长能力是指企业通过经营活动进一步扩充资产规模、增加销售收入、提高利润水平等方面的能力。

从表中可以看出,九芝堂的主营业务收入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势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的主营业务利润有所下滑。总体看来,九芝堂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其发展前景是令人乐观的。

三、总评

“九州共济、芝兰同芳”,九芝堂作为民族中医药产业的象征,在走过了300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的今天,仍然焕发着勃勃生机。从财务报表分析来看,九芝堂主营业务业绩稳定,显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九芝堂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王化成,刘俊勇.上市公司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

上一篇:幼稚的童年-四年级作文下一篇:写母亲的诗歌现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