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报表附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2024-08-20

会计报表附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7篇)

1.会计报表附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篇一

会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和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竞争的领域和方式也日益呈现多元化。面对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和一个公开透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体系作支撑的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会计报表越来越具有参考价值。而会计报表分析通过专门的会计分析工具和方法评价企业会计状况的优劣和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越来越具有揭示企业存在的问题,为报表使用人进行决策和改善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促进资产有效利用,推动产业升级,规避无效投资和资金浪费等作用。但现行企业的会计报表、会计分析指标以及会计分析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会计报表分析的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这使得企业会计分析和评价有失客观。为了帮助信息使用者有效的利用会计报表分析做出正确的决策,本文就对影响企业会计分析发挥作用的各个角度进行一些探讨,并对会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看法。

关键词

会计报表分析 问题 改进

Analysis of accounting statements Problems and

Improvement

ABSTRACT

The market economy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process has accelerated, enterprises will face the competition will become more intense competition in the area and is increasingly has become more diversified.Faced with intense market competition and an open and transparent, high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 to support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of the promulg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ccounting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 reference value.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analysis by the special accounting analysis tools and methods to evaluate the merits and demerits accounting situation and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people, more and more companies have revealed the problem, use of the statements in policy making and improve management of the reliable basis so as to promote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assets and to promote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avoid wasting resources and inefficient.However, the existing enterprises, accounting, accounting analysis indicators and accounting methods of analysis, there are certain limitations, accounting analysis of the role and not fully realized, the accounting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mixed objective.In order to help users effective use of accounting analysis make correct decisions, the article in the affected enterprises accounting analysis work of the perspective of a study, and the accounting analysis of existing limitations on appropriate ways to improve.Key words

analysis of accounting, statements, on the improvement

目 录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Ⅱ 1 引言............................................................5 2 会计报表分析概述..............................................5 3 会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6 3.1 会计报表自身的局限性......................................6

3.1.1 报表数据的时效性问题......................................6 3.1.2 报表数据的的真实性问题....................................6 3.1.3 报表数据的可比性问题......................................7 3.1.4 报表数据的完整性问题......................................7

3.2 分析方法的局限性...........................................8

3.2.1 比较分析法的局限性........................................8 3.2.2 比率分析法的局限性........................................8 3.2.3 趋势分析法的局限性........................................9

3.3 会计比率体系的局限性.......................................9

3.3.1 会计比率体系不严密........................................9 3.3.2 会计比率所反映的情况具有相对性..........................9 3.3.3 会计比率的评价标准不统一..................................9 3.3.4 会计比率的计算口径不一致.................................10 3.4 会计报表分析人的局限性.............................10

3.4.1 报表分析者进行会计报表分析目的的局限性...................10 3.4.2 报表分析者在进行会计报表分析时的心理定势.................10 3.4.3 报表分析者分析能力的局限性...............................10 3.4.4 会计报表分析人的风险偏好.................................11 3.4.5 报表分析者有意操纵会计指标的行为.........................11

3.5 存在“无保留审计意见报告”的“保留”不足..............11 4 针对会计报表的局限性的办法..................................12 4.1 对会计报表本身的改进.....................................12

4.1.1 新经济环境下,会计报表的改进措施.........................12 4.1.2 历史成本的会计计量改进措施...............................12 4.1.3 报表分析时应考虑物价变动的影响...........................13 4.1.4 加强对会计报表附注的分析.................................13 4.2 对会计报表分析方法的改进................................13

4.2.1 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13 4.2.2 坚持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13 4.2.3 把经营环境与会计指标结合起来分析.........................14 4.3 会计指标的改进............................................14

4.3.1 盈利能力指标.............................................14 4.3.2 资产管理效率指标.........................................15 4.4 对会计报表分析人的改进....................................15 4.5 对审计监督与评价的改进....................................15 结 束 语.........................................................16 致 谢.........................................................17 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和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竞争的领域和方式也日益呈现多元化。面对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和一个公开透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体系作支撑的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会计报表越来越具有参考价值。而会计报表分析通过专门的会计分析工具和方法评价企业会计状况的优劣和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越来越具有揭示企业存在的问题,为报表使用人进行决策和改善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促进资产有效利用,推动产业升级,规避无效投资和资金浪费等作用。但现行企业的会计报表、会计分析指标以及会计分析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会计报表分析的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这使得企业会计分析和评价有失客观。会计报表分析概述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是指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目的是了解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衡量企业目前财务状况并且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帮助企业利益集团改善决策。财务分析的最基本功能就是将大量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加工、整理、比较、分析并转换成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着重对企业财务状况是否健全、经营成果是否优良等进行解释和评价,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

财务分析的起点是财务报表,分析使用的数据大部分来源于企业公开发布的财务报表。因此,正确理解财务报表是财务分析的前提。财务分析的结果,是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抵抗风险能力做出的评价。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财务分析与评价的结果并非绝对准确。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企业财务报表、财务分析指标和财务分析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而对财务报表分析产生不利影响,致使它的作用并没有完全的发挥出来,分析的结果与预期往往存在着差距。本文拟对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产生的原因与相应的对策进行探讨,使报表使用者在利用财务分析结果时,能够克服局限性对财务报表产生的影响,从而客观、准确地把握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情况,为信息使用者正确做出决策提供有利的保障。

3会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3.1 会计报表自身的局限性

从信息来源看,会计报表信息是在一系列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的规范下由会计核算系统生成的,并且受制于一系列会计原则的约束。我们进行会计报表分析主要依据的资料是各个时期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会计报表作为会计分析与评价的依据,其自身的局限是制约会计报表分析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决定了会计分析与评价的局限性。会计报表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在于:

3.1.1 报表数据的时效性问题

会计分析所根据的都是反映在会计报表上的历史资料,分析历史性资料,评价以往的绩效,虽可供企业决策参考,但企业面临的毕竟是现实问题,不能对这些历史资料依赖过重。因为这些资料往往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和物价的变动,会计分析的依据均以原始成本为基础,在物价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以原始成本为基础进行分析,如果不加调整,显然会受到物价因素的干扰而失去其应有的现实意义。币值稳定是货币假设的内容之一,所以现行会计报表忽视物价变动水平的影响,不能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及收入、成本、费用的实际价值;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币值变化已是一个普通现象,货币计量假设的进一步松动,不但冲击历史成本,还冲击收入与费用的配比的计量。

3.1.2 报表数据的的真实性问题

会计报表分析研究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要求报表数据数据真实、可靠。但是,在企业形成其会计报表之前,信息提供者往往对信息使用者所关注的会计状况以及对信息的偏好进行仔细分析与研究,并尽力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企业会计状况的期望。其结果极有可能使信息使用者所看到的报表信息与企业实际状况相距甚远,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决策。

3.1.3 报表数据的可比性问题

会计政策、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及会计估计的存在。会计报表编制所依

据的会计原则、会计假设以及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的可选择性,可能会造成报表信息的被粉饰。现行会计准则规定同一经济业务可以根据企业需要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并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会计估计,从而给人为操纵会计报表数据提供了机会,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信性和可比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外投资的核算法等都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固定资产的净残值率、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的确定等都不同程度地含有主观估计因素,这些会计估计需要会计人员根据经验和企业实际情况加以估计计量。企业在会计实务中对可选择性的会计政策和对会计估计的主观估计的操作,到了年终由于会计与税法计算的差异,汇算时应进行纳税调整。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某些指标,如利润率指标中总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及资产运用效率指标中存货、固定资产等资产的周转率指标。因此,会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的质量必然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3.1.4 报表数据的完整性问题

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企业的价值创造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创造的贡献越来越大,日益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种核心资源。然而,根据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由于不能可靠计量,不能确认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没有在报表上予以反映,这无疑会低估企业的价值,使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严重背离,使得会计报表分析的结论不够全面。现行会计报表的表现形式表明其只能反映能用货币计量的信息,且从信息发生的时间上来看,现行会计报表只能提供和反映已经发生的历史会计信息,而无法反映许多对企业会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和信息使用者进行未来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其他信息,如预测信息、人力资源价值、市场占有率、主要管理人员的素质等信息都被排除在会计报表之外。

3.2 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会计分析的基本方法有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无论是何种分析法均是对过去经济的反映。随着环境的变化,这些比较标准也会发生变化。而我们在分析时,往往只注重数据的比较,而忽略经营环境的变化,这样得出的

分析结论也是不全面的。

3.2.1 比较分析法的局限性

比较分析法是会计分析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之一,是通过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确定指标间差异与趋势的方法,极为注重比较。实际操作时比较的双方必须具备可比性才有意义。如数据可比具备的条件有计算方法相同、计价标准一致、时间长度一致等;同行业可比至少应具备:同行业的业务性质相同或相似、企业的经营规模较为接近和经营方式相近或相同;这些条件限制了比较分析方法的应用范围。另外会计数据都是用货币计量,这就必然受价格水平的影响。由于不同地区的价格水平存在差异,从而使之缺乏可比性。而价格水平的波动,则使不同时期的数据间更无可比性可言。这些条件自然限制了比较分析法的应用范围。

3.2.2 比率分析法的局限性

比率分析法是目前会计报表分析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分析方法。同样由于受到各种限制,比率分析法的局限性也是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重“量”不重“质”。常常堆砌大量单纯的数据指标,而忽视问题性质的剖析而得出分析结果;所采用的数据信息都是历史资料,不能够作为判断企业未来会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可靠依据;分析所用的会计数据有些是通过估计和判断得出的,其结论难免出现偏差;企业对会计信息的人为操纵也会影响会计比率指标,误导信息使用者。比如有的企业赶在报表编制日前将贷款还掉,事后再设法借入,这样会使企业的流动性比率所揭示的信息缺乏真实性,误导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3.2.3 趋势分析法的局限性

趋势分析法是与本企业不同时期指标相比,一般运用连续几年的会计报表和会计比率进行会计报表分析,这比分析单个会计报表能了解更多的情况,特别是企业发展的趋势。但是趋势分析法也有其局限性:第一、趋势分析法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会计报表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二、由于各种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和会计换算方法的改变,会造成不同时期的会计报表可能不具有可比性。

3.3 会计比率体系的局限性

3.3.1 会计比率体系不严密

每一个会计比率只能反映企业的会计状况或经营状况的某一方面,每一类比率都都过分强调本身所反映的方面,导致整个指标体系不严密。

3.3.2 会计比率所反映的情况具有相对性

我们在判断某个具体会计比率是好还是坏,或根据一系列比率指标形成对企业的综合判断时,必须注意会计比率本身所反映情况的相对性。因此,在利用会计比率进行分析时,必须掌握好对会计比率的“信任度”。

3.3.3 会计比率的评价标准不统一

比如,对流动比率,人们一般认为比率为2是比较合理的,但许多成功的企业的流动比率都低于2;而对速动比率则认为1是合适的,但不同的行业此比率有很大差别,如采用大量现金销售的企业,几乎没有应收帐款,速动比率大大低于1是很正常的。相反,一些应收帐款较多的企业,速动比率可能要大于1。因此,在不同企业之间用会计比率进行评价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不便于不同行业间对比。

3.3.4 会计比率的计算口径不一致

比如,对存货周转率的计算,有的用销售收入/存货,有的用销售成本/存货;对流动负债的计算也是如此,分子流动负债的计算可用年末数,也可用平均数,而平均数的计算又有不同的方法,这些都会导致计算结果不一样,不利于评价比较。

3.4 会计报表分析人的局限性

会计报表分析人的局限性也就是会计报表分析的主观局限性,不同的人分析同一张报表很可能得出不一样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因此分析者主观因素对报表分析的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4.1 报表分析者进行会计报表分析目的的局限性

管理者们很少全面地去分析或了解一个企业的会计报表,往往是在感到企业会计状况或经营情况的某些方面有问题或某一方面有需求时,才会去了解、翻阅会计报表中相关的部分信息。这样,带着一种特定目的割裂整体仅片面的分析或了解其所需的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或其他某一方面的情况都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而且有的管理者根本不重视会计报表分析,我所在的公司目前就很少做会计报表分析,忽略其作用。

3.4.2 报表分析者在进行会计报表分析时的心理定势

公司的管理者作为企业主要领导人,由于自己在工作中付出了很多艰辛和心血,因而容易产生对企业取得的成就常常津津乐道,而对出现的问题常常有一种辩解主观因素而强调客观的心理作用。这样的心理定势使管理者有的分析失去公正、客观,分析时易带着某种偏见或片面,不能客观地作出分析结论。

3.4.3 报表分析者分析能力的局限性

会计报表分析人由于经验和素质不同,对会计报表分析的结果也就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影响会计报表分析目标的实现。由于会计报表分析人掌握会计分析理论、相关经济理论及会计报表分析方法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对会计报表分析结果的理解就有差异,也就不能透彻解释各项计算指标的经济涵义。会计报表分析是通过计算多种会计指标实现的,一般来讲,分析的效果随计算指标越多而越准确。且理论必须还要与实践相结合才会更完善。

3.4.4 会计报表分析人的风险偏好

报表分析者看待企业会计风险的偏好往往各有差异。因此,由于经验不同,分析人的风险观念也会有所不同,导致对同一指标高低的看法也会存在差异,有人认为只有高风险才有高收益,而有人认为企业是稳妥一些保守些好。所以对待风险的态度不同,利用相近或相同的会计分析指标,可能得出迥然不同的结论。

3.4.5 报表分析者有意操纵会计指标的行为

会计报表数据的信息质量受制于企业管理当局的职业道德。从所周知,办企业的目的都是为了营利。然而,营利的方法和途径却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通过正当的艰苦经营来谋取利润,也有的人通过不正当的操作来谋取私利。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利润操作非常普通,如部分人员利用权责发生制这一会计基础虚构某些交易与事项,从而达到内部人员希望达到的会计数据等做法,借以操纵利润,以达到制造假象,欺骗信息使用者的目的,并由此而带来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普遍的诚信危机。

3.5 存在“无保留审计意见报告”的“保留”不足

CPA被喻为无冕经济警察。然而,继国内琼民源、银广厦、红光实业,以及国外的安然、世通等一系列审计失败案的频频发生之后,古井贡、黄山旅游及国外的南方保健又粉墨登场,证券市场造假丑闻曝光上演了一幕幕惊人的欺诈活剧!会计舞弊层出不穷,而审计却对此类会计报表的公充性发表无保留审计意见,说明了CPA职业道德的缺陷,他们由注重专业水准的提高转向商业推销能力的专业化。这样,即便出自经济警察之手的无保留审计意见报告也会大打折扣,若以此基础上进行会计报表分析更显得无意义可言。

4针对会计报表的局限性的办法

4.1 对会计报表本身的改进

4.1.1 新经济环境下,会计报表的改进措施

新的经济环境给会计带来了新的挑战,会计信息一方面表现于会计信息过量,另一方面企业和市场所需要的真正有效的信息却存在很大的缺口。所以,现行会计报表的改进可以沿着两条路径进行:一条路径是充分披露方向;另一条简化披露方向。沿着前一条方向的改进:一方面附表附注会越来越丰富,已进入“附注时代”;另一方面其他会计报告的内容和品种也越来越多。可能涉及的有管理当局的讨论与分析、市场预测、人力资源报告、物价变动影响报告、增值报告等,这都是为了弥补会计报表的局限所做的努力和尝试,因此,这种改进成为改革会计报表的主流,而且这一改革方向并不会改变,只是对现有改革成果的完善与丰富,并对报告方式进行创新。会计报表改进的另一方向—简化披露,这一方向的改革仅是伴随充分披露进行,只是作为对信息过量倾向的矫正手段而已,难以成为改革的主流,目前的成果主要是提供简化的报告,简化的报告也融入了其他会计报告中,与充分披露方向相结合。

4.1.2 历史成本的会计计量改进措施

对于历史成本的会计计量而言,我们不能完全摒弃,但是应当加以改进:一是加快提取折旧的速度,尽量缩小历史成本与现行成本的距离,到原有资产的保值,减少企业的损失;二是实行现行成本计价,改变传统的成本计价方法,使账面价更加接近现实价,缩小实际价值与变现价值的距离,增强企业会计报表的真实性。

4.1.3 报表分析时应考虑物价变动的影响

进行报表分析时应考虑物价变动的影响,与国际惯例接轨,用“时价会计”进行调整。

4.1.4 加强对会计报表附注的分析

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了帮助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报表的有关项目等所作的解释,在对会计报表进行趋势分析、结构分析以及比率分析时,应充分考虑会计报表附注中的相关信息,以弥补报表信息的不足。

4.2 对会计报表分析方法的改进

企业的理财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会计关系日趋纷繁复杂,会计分析的任务也日益多样化。会计分析的方法是完成会计分析任务的手段,会计分析既要为国家宏观管理和企业微观管理提供信息,也要为企业的其他外部利害关系人和投资者提供信息。因此,仅仅依靠借助一两种分析方法,就能彻底解决有关管理的经济系统中的一切问题是不可能的,要和多种分析方法结合起来,使会计分析的结论

更为准确和完善。

4.2.1 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现代企业不仅面对国内环境还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这些外部环境有时很难定量,但会对企业会计报表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要影响,比如会计报表外部信息等。因此,我们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需做出定性的判断,要充分发挥人的丰富经验和量的精密计算两方面的作用,两者相互作用可使报表分析达到最优化,更好地反映真实情况,获得决策有用息。

4.2.2 坚持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

我们所看到的信息资料,特别是会计报表资料一般是静态的反映企业过去的或历史的经营情况,而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和会计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因此要进行动态分析,在了解过去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情况的可能结果对恰当预测企业未来有一定的帮助。

析和评价时,单个指标不能说明问题,要根据某指标对其他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4.2.3 把经营环境与会计指标结合起来分析

在采用趋势分析时,若以本企业的历史数据作为比较基础,由于历史数据反映的是过去的经营情况,并不代表数据的合理性,因为经营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指标相对历史有所改进,并不一定说明已经达到应达到的水平,甚至并不一定说明管理有了改进。同样,在进行实际与计划比较时,也要考虑经营环境的变化。

4.3 会计指标的改进

4.3.1 盈利能力指标

盈利能力指标主要有:销售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和权益净利率。(1)对销售利润率的修正,理由有二: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经营已经是企业的存在状态。在实际中有些企业的其他业务收入已经超过了主营业务收

入。若仍按主营业务收入来计算销售净利率指标,则不能反映企业经营收入的全貌,也就不能正确反映企业获利水平;另一方面,由于主营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划分不明显,在选择计入主营收入还是其他业务收入时,企业操纵性较强,所以新会计准则在编利润表时不再区分主营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使收入的确认更准确,基于此,修改后的公式为“营业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更能反映企业的获利水平。(2)对权益净利率的修正,原权益净利率的分母用年初与年末所有者权益的平均值,这是合理的.作为评价企业当年收益的指标,不应由于分配方案的不同而使计算值不同。因此,修正后的公式为“权益净利率 =净利润/(年初所有者权益与年末所有者权益的平均数-分配的利润)

4.3.2 资产管理效率指标

资产管理效率的指标主要有: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等。由于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的划分已不明显,若仍用主营业务收入来计算这些指标已显得不够全面,所以分子用“营业收入”比较好;另外,对应收帐款周转率指标的分母也要作适当修正。原比率分母用应收帐款的平均余额,但由于账面上的应收帐款是提取坏账准备后的余额,不同的企业,甚至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对坏账准备的提取有不同的方法,容易人为操纵,也减少了可比性,因此,应收帐款周转率的分母用“应收帐款平均余额+提取的坏账准备”比较合适。

4.4 对会计报表分析人的改进

分析人员的恰当判断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应加强会计报表分析人员的培训,提高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对报表指标的解读与判断能力,并使他们同时具备会计、会计、市场营销、战略管理和企业经营等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现代化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逐步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的判断能力,减少和控制会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另外,也可以采用分析人员外部化,即请系统外部专业人员进行会计报表的分析,以减少主观性,使分析更公正。同时更多企业应重视会计报表分析,才能使会计报表分析人更具动力,才能更促进报表分析人的改进。

4.5对审计监督与评价的改进

多年来,会计信息失真和审计失败成为会计界持久的热门论点,审计的人为性较大,职业道德约束在某种程度已经松弛,而非会计信息披露的非规范性、无统一量化标准使得审计上的难度加大,经过审计的信息真实度也受到考验。因此,对审计者的职业道德和能力要求更为严格。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加大“造假者”的违法成本—通过法律手段治理会计信息失真。

2.会计报表附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篇二

一、我国会计报表附注披露情况

目前, 有关年报的最新规定是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 其基本准则第十章中有如下表述:“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该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报表。”毫无疑问, 会计报表能够提供给投资者关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 投资者可以据此进行决策。然而会计报表的诸多缺陷使得它不能反映企业的全部活动, 或者说是不能提供给投资者所需要的全部信息, 可能会诱使投资者作出错误决策, 所以会计表附注这种在表外以附注形式对不能在会计报表内所体现的信息加以披露成了一种自然的选择。这种既有数字说明又有文字说明的信息披露方式, 因其内容丰富, 形式灵活, 优势明显, 而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欢迎。

近几年来, 国家不断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直接或间接规范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相关问题, 1995年, 证监会以附件形式颁布《会计报表附注指引》, 并明确规定了会计报表附注应该包括的内容。1998年, 财政部颁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 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必须编制会计报表附注。2000年6月21日国务院颁布的《企业财务报告条例》和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发布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 进一步规范了编制会计报表附注的要求。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 进一步完善了对会计报表附注应该披露内容的规定。从法规的逐步完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对于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在提高。相继出台的法规从附注的含义、编制形式到披露内容等方面都在进行着不断的规范, 以期企业能够披露更加真实、完整、可靠的会计报表附注信息。

二、会计报表附注披露存在的问题

财务报表附注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 是对财务报表的补充说明, 也是财务会计报告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能够提供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所不能反映的大量信息和资料。因此, 财务报表附注披露越全面、及时和准确, 越能可靠判断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披露从开始提出到现在, 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 其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其内容与形式都在进行不断的完善, 迎合了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特别是在投资者作出理性决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看到优点的同时找到不足, 并采取措施弥补不足, 能促使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目前,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附注披露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 财务报表附注披露不够充分甚至出现重大遗漏

附注信息要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必需达到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如对关联方交易的披露, 有的企业遮遮掩掩, 有意回避;有的数据出现差错, 准确性大打折扣。如一些公司对或有事项特别是预计负债方面揭示不明确或回避揭示;一些公司只披露为外单位担保的事项, 而没有披露为子公司等关联方的担保或未决诉讼等事宜, 没有披露或有事项产生的财务影响和补偿的可能性, 也没有解释未披露的原因。此外, 部分上市公司虽然按规定格式披露了财务报表附注, 但在报表附注中却没有披露公司主要报表项目或特殊报表项目的相关必要信息, 而其他一般性信息却作了大篇幅的陈述, 使阅读者不能从中快速了解所需信息, 这些均背离了附注披露的基本原则。

(二) 上市公司由审计机构代编报表附注

伴随着资本市场和企业发展的紧密结合,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人员素质已经有较大提高, 基本上自己能够独立编制定期财务报告 (报表和附注) 。但主要体现在一些大型企业或具有较好财务基础的上市公司, 还有一部分公司的财务人员因本身水平所限, 在公司定期报告的编制中单纯依赖承担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由于公司日常业务种类繁多、交易频繁, 审计机构代编财务报表和附注难免出现偏差或遗漏, 尤其是未经审计的中期报告, 部分财务数据只有财务人员本身了解其性质和内容, 由审计机构代编可能会出现因不了解业务内容而使一些文字描述不清或数据统计不实的错误或疏漏。

(三) 缺乏相关部门的监督评价信息

良好的经营状况、信用等级和纳税情况是企业维持经营的前提和保证, 银行、工商、税务等部门对企业的评价应成为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重要内容。而目前的财务报表及附注却不能充分提供这方面的信息, 相关规范性文件也未要求前述内容必须进行披露, 由此造成报表使用者不能准确完整地理解企业的相关信息。

(四) 披露的可靠性较差

我国现有规范制度上的缺陷, 造成附注信息披露可靠性不足, 以报表附注内容之一的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为例, 《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对关联方关系作出了明确规定。有关规定要求关联交易的要素披露至少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 交易的金额或相应比例; (2) 未结算项目的金额或相应比例; (3) 定价政策; (4) 关联方之间签订的交易协议或合同的当期和以后各期披露的主要内容、交易总额以及当期的交易数量及金额。而从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披露来看, 不少企业对关联方关系的理解并不全面, 有的只披露了控股或持股股东, 有的只披露上市公司的下属子公司, 更有甚者, 连披露的关联企业与上市公司的关系都未明确。上市公司报表附注在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方面的披露存在的问题较多, 而在上市公司年报附注中, 同时揭示这四个方面内容的极少, 这无疑降低了附注信息的使用价值。

(五) 披露的相关性不够

现行会计法规对于会计报表附注披露内容的规定过于笼统, 对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人力资源状况、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企业所利用的金融工具等信息的相关指标数据缺乏详细的统一标准, 从而导致会计报表附注不具体、不详细、缺乏可操作性, 对使用者帮助不大, 失去其本来意义。由于附注信息披露的重要作用, 其不仅应该披露企业概况、企业采用的重要会计政策、会计报表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关联方交易等事项;还应将大量的、有用的、无法体现在会计报表之中的重要信息, 如未执行契约、担保承诺、衍生金融交易等纳入其中, 增加信息的前瞻性, 提高附注信息的预测价值。

(六) 披露的可理解性与可比性不足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 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从可理解性上来看, 关于附注形式的现有规定不够规范, 附注的内容繁多且未按逻辑顺序排列, 往往给使用者查阅有关信息带来困难。没有将应予披露的内容分类披露, 条理不清晰, 不便于使用者使用、理解和掌握。另外, 有些项目的说明不够详细, 如对会计政策的说明,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编报会计报表时所采用的特定原则、基础、惯例和做法, 会计报表附注中, 应清楚简要地说明所采用的全部重要会计政策, 但是为数不少的上市公司却以“本报告期内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核算方法与上年度所采用的会计核算方法一致”代替会计政策的揭示, 不便于投资者阅读理解。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该相互可比, 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 二是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一般来讲,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附注信息的可比性还是较强的, 但是不同企业的相同会计期间附注信息可比性较差, 原因在于附注信息多是对不能够在会计报表中列示的项目予以说明和解释, 也即附注信息多是反映上市公司自身特色和价值的信息, 企业之间由于所属行业、经营业务的差异, 可能导致附注信息在不同企业间可比性较差。另外, 缺乏相关部门的监督评价信息, 也使得附注信息在不同企业间可比性较差。

三、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改进建议

根据上述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披露存在若干问题, 笔者从政府监管、中介机构和上市公司自身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若干建议。

(一) 从政府监管角度

我国的附注信息披露制度出台较晚, 各种配套措施尚不完善, 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建立健全有关附注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法规, 修正其中的模糊条款, 保证附注信息披露的质量。同时, 政府相关部门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的制度规范, 积极推动信息披露的规范化, 附注信息是会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使其披露达到真实、充分、及时的要求, 就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信息披露规范化体系。同时发挥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的核心监管力量, 及时发现和查处附注信息披露的各种违规行为。

1. 建立以会计准则为核心的会计信息披露规范体系。

会计准则明确了会计报表附注信息应该披露的基本内容及应具备的质量要求, 它也是注册会计师执业的依据。2006年财政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 促进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其按照国际会计惯例对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披露做了更加严格和科学的规定。它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的遏制会计报表及表外信息失真问题。新会计准则中的资产减值准则和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披露等多项具体会计准则, 将抑制某些依靠会计方法选择、关联交易等操纵利润的行为, 打击证券投资市场上的投机活动。

2. 提高法律制裁的威慑力。

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先后制订并发布了数十项相关的法规和制度, 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披露细则》等, 这些法规和制度尽管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但只要认真执行, 基本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保证附注信息的规范披露。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有的单位知法犯法, 为此, 要加大相关法规、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和处罚力度, 我们不妨借鉴国外的一些法律条文, 例如, 法国新刑法规定, “如果公司负责人故意毁灭或隐匿会计文档的, 将被处三年监禁和三十万法郎罚款, 如果伪造或滥用凭证, 将被处一百五十万法郎罚款, 并强制宣布其破产。”引入这类严厉的制裁, 有利于司法人员对违法造假案件的裁决和加大执法的力度, 无疑将提升会计信息 (当然包括附注信息) 的质量。

3. 建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信用评估制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有必要建立信息披露信用的考核机制, 对于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披露的上市公司, 应在扩大经营和申请贷款等方面受到限制, 使社会资源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得到优化配置。如果实施成功可以将此信用评估制度更全面地应用于会计报表附注披露当中。

4. 发挥证监会的监管力量。

为提高上市公司附注信息质量, 保护投资者合法利益, 证监会要严格规范信息披露义务人及相关主体的行为, 进一步增强信息披露的有效性, 使上市公司的表外信息更便于投资者阅读和理解, 切实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落到实处。此外, 还可考虑借鉴美国SEC的做法, 成立专门机构来跟踪监管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美国SEC每年要审查近万份披露材料, 有可疑之处马上就听证或调查。SEC一旦发现问题, 会立即对有关责任人做出行政处罚, 或提出民事起诉甚至移交刑事起诉机关处理。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应借鉴SEC的做法, 加强信息披露材料审查, 同时, 在行政处罚之外再赋予证监会起诉违规行为人、追究其民事责任的权力, 以确保信息披露的公平性, 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二) 从中介机构角度

我国中介机构的各种不规范行为也导致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的不规范披露,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独立性和注册会计师道德水平下降, 证券市场不负责任的声音和媒体不负责任的态度都使得报表附注的披露偏离正轨, 如何使中介机构发挥应有的作用, 引导报表附注的规范披露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1. 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与注册会计师道德水平。

公正审计制度是上市公司会计附注信息披露规范化的必要保证。为使其公正, 这种审计制度应建立在完全独立的民间审计基础上, 会计师事务所应与主管部门彻底脱钩, 严格推行合伙制, 强化审计责任, 走注册会计师协会自律化管理的道路, 加强内部管理, 提高审计执业质量。作为中介机构的主管部门要真正担负起约束中介机构行为的责任, 一旦中介机构出现有违职业道德或失职行为, 作为管理部门绝不能姑息迁就, 应加大处罚力度。另外, 加速注册会计师的选拔与培训,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业务量大, 而从业人员过少, 加速选拔与培训从事证券业务的注册会计师己刻不容缓, 为此, 应在政策上对注册会计师待遇有一定的优惠倾斜, 切实吸引一批高水平的会计师加入到注册会计师这支队伍中来, 同时, 还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后续教育,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意识、法制意识及业务能力, 以便严格执业。

2. 发挥媒体的辅助监督作用。

针对我国媒体不负责地刊登上市公司提供的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会计报表这一现状, 建议媒体在刊登这些会计报表之前, 应就其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作再次确认, 即再由媒体聘请其他的注册会计师对其质量进行审查, 以确保会计信息 (包括附注信息) 的质量。当然, 媒体聘请的注册会计师须有别于上市公司聘请的注册会计师, 有关费用由提供会计信息的上市公司支付, 并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上市公司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同时, 对提供虚假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及有关注册会计师也处以罚款。如果媒体不对上市公司提供的会计报表进行质量审查, 就予以刊登, 也应负连带的民事赔偿责任, 同时, 也可对媒体及有关责任人处以罚款。有法律的强制力做保证, 才会对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形成真正的管制。

(三) 从上市公司角度

上市公司作为会计报表附注的提供者, 在完善报表附注披露、保障披露规范性方面发挥着根本的作用,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附注披露的灵活性、适度调整和增加附注披露的内容将成为上市公司完善附注披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公司制度的核心, 一个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保证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披露与公司有关的全部重大问题, 包括公司治理结构状况、经营状况、所有权状况、财务会计状况等信息。由于附注信息的供给者与各种投资者之间存在不对称信息, 供给者控制了附注信息的生成和披露。因此, 必须从公司的治理结构出发, 强化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和监管机制, 提高独立董事的地位和作用, 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出现。

(1) 完善董事会制衡和决策机制。首先, 要规范独立董事的选聘机制, 保证独立性关键在于独立董事的选聘机制。如果我们希望独立董事能够真正维护投资者的权益, 就必须构建由投资者选聘独立董事的机制。规范独立董事的权利和责任, 赋予独立董事独立的权责, 有利于提高其独立性, 因此从法律层面上需要对《公司法》等相关法规进行修改, 明确独立董事的权利和责任, 使独立董事在运作过程中有法可依。其次, 要建立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目前, 我国独立董事的绩效评价机制尚未建立, 这也是独立董事未能发挥作用的一个原因。独立董事激励机制可以从独立董事声誉机制这一种自律的道德约束角度来考虑。一旦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表现出应有的独立和客观, 便可以在无形中提升他们的声誉, 并拓宽了他们的未来市场。

(2) 加强和改进监事会的工作, 逐步完善监事会的组织机构。控股股东不得对股东大会的监事选举决议再履行任何批准手续, 以加强监事会在人事方面的独立性。监事的评价应采取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监事会应该向股东大会报告监事履行职责的情况、绩效评价结果及其薪酬情况, 并予以披露, 以便于股东大会对此进行监督, 监管部门应当研究对包括监事在内的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进行资格认定的办法, 如果监事发生违规行为, 将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以上措施有利于促进独立董事、监事会认真负责地行使职责, 也必然会在表外附注信息披露有效性上发挥积极监督作用。

2. 提高报告灵活性。

会计报表主表以表格形式定量反映固定的信息, 这也是其局限性之一。附注披露相对就灵活得多, 最为明显且与主表差异最大的就是定量与定性披露相结合。由于财务会计在确认计量上有严格的标准, 使得一些与使用者决策十分有关的事项不能进入表内, 忽视它们的存在, 势必影响到使用者作正确的决策。同时, 表外附注披露的信息应采用定量与定性信息的结合, 从而能从量和质两个角度对上市公司经济事项完整地进行反映, 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另外, 上市公司应改进报告方式, 以便对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 这一点是针对附注披露的方式而言的, 即要进行有效披露。所以, 在附注信息的披露过程中, 应该考虑到将各种要披露的信息以适当的形式有效地组织起来, 便于使用者的再加工。

3. 加强重点项目的披露。

从附注信息的具体披露项目上看, 在考虑成本效益原则的基础上, 上市公司应适当从横向上扩展附注信息披露内容, 纵向上进行深层次的披露, 让使用者明白附注中披露的事项如何影响到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具体来讲:

(1) 主要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方面。按新准则的规定, 上市公司应披露本年度实现的利润总额、净利润、扣除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利润、投资收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减额等。公司在披露“扣除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时, 还应同时在附注中说明扣除的项目和涉及金额。此外, 还应提供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前三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比率指标, 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总资产、股东权益、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另外, 以上数据因会计政策及会计差错更正追溯调整以前年度会计数据的, 应在附注中同时披露调整前后的会计数据。

(2) 会计报表重要项目的披露方面。在附注披露重要会计项目方面, 应体现重要性原则。对重要项目数字变动会引起会计报表相关数据的较大变动的情况, 要在附注中详细地进行说明。如在披露应收账款时, 上市公司应采用账龄分析法来核算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 同时, 应增加披露应收账款前五名的公司具体名称、欠款原因以及主营业务范围, 这样企业就可以据此制定不同的收账政策, 保护投资者资产的安全。

(3) 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披露方面。关联方关系披露原则是:当关联方之间存在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时, 无论关联方之间有无交易均应披露;当存在共同控制、重大影响时, 在没有发生交易的情况下, 可以不披露关联方关系;在购销商品, 提供劳务发生的关联交易方面, 公司报表附注应披露关联交易方、关联交易的内容、价格、金额、定价原则、占同类交易的比例、结算方式。实际交易价格与市场价格有较大差异的, 应说明其原因。公司还应对关联交易的必要性和持续性及其对公司利润的影响作出说明。

(4) 重大事项的披露方面。公司报表附注应披露发生在报告期内的涉及公司的重大诉讼、仲裁事项, 陈述该事项基本情况、涉及金额。尚未结案的重大诉讼、仲裁事项, 应陈述其进展情况及影响;已经结案的, 说明其执行情况。公司应披露报告期内收购及出售资产的简要情况及进程, 说明上述事项对公司业务连续性、经营者稳定性的影响, 所涉及的金额及其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和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同时, 公司应披露重大合同、担保事项及其履行情况, 并详细披露有关合同的主要内容, 如有关资产的情况, 涉及的金额和期限、收益及其确定依据, 同时, 披露该收益对上市公司的影响。重大担保应说明担保金额、对象、类型、决策程序等。对于未到期担保合同, 如有迹象表明有可能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应明确说明。最后, 公司董事会如在报告期内有受中国证监会稽查、行政处罚、通报批评、交易所公开谴责等情形, 应当说明接受稽查及处罚的原因和处罚结论。

参考文献

[1]孙为群.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监管运行体系研究[DB/OL].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硕士) , 2005, (4) :125-127.

[2]高趁新.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财务与审计, 2008:71-72.

[3]马海洋, 佟玲.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监管的几点思考[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5) :26-29.

[4]王国海.对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的探讨[J].会计研究, 2004, (10) :29-32.

[5]李国柱.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披露问题研究[J].经济师, 2005:8-16.

[6]李勇.论会计报表附注对财务分析的影响[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05, (4) :121-122.

[7]裘宗舜.李琳.浅谈会计报表附注[J].会计之友, 2005, (9) :12-15.

[8]刘晓燕.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问题与建言[J].求索, 2005, (5) :7-9.

[9]沈俊文.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问题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 2003, 11-26.

3.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问题探析 篇三

【关键词】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治理结构;监督

一、当前企业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1.产权分离信息不对称下的经营者信息利己冲动

产权分离制度是现代企业的基本设计理念,企业为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所有者委托经营者经营管理企业事务,所有者仅拥有企业控制权和股利分配权;而经营者则拥有对企业经营事务的管理权。相对来说,经营者由于参与企业经营活动,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企业财务信息,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健康有更为全面深刻的了解。而所有者只能通过财务报表等了解企业财务活动和经营状况。而经营者又需要完美的业绩表现对所有者负责,以便获取经营权延续或更高的报酬,这就导致经营者天然具有“报喜瞒忧”的信息利己冲动。信息不对称、监督机制的缺乏更助长了某些私德不高的经营者通过瞒报信息、制造虚假信息来攫取私人利益,体现在会计报表附注信息的披露上就是信息披露不全面、不真实、不及时、不充分,存在利好信息夸大、利差信息弱化、重点信息一般报、一般信息重点报等现象,给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获取信息设置诱导和障碍。

2.制度规范缺失下附注信息披露的“各自为政”

当前企业在会计报表编制与财务信息披露上主要依据的是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上市公司同时还应遵循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和证交所有关规定。这些制度规范制定的初衷是为了尽可能形成统一规范的信息披露格式和标准,以方便企业信息披露和信息需求方能够清楚、明白、准确的看懂企业财务信息。然而,当前相关会计制度规范主要针对的是会计报表内容的格式化,對企业会计报表附注则只是笼统的规范要求。会计报表附注由于本身是对企业财务活动的补充说明和详细资料,如企业会计政策说明、重大事项揭示等,具有鲜明的企业自身特色。这种制度规范的缺失,加上企业自身的财务活动特点以及其他原因,导致许多企业的会计报表附注格式和内容不尽相同。且有不少企业藉由会计报表附注内容的特殊性,对会计报表内容不做详细说明,或内容解释前后不一,给投资者和相关知情方带来了阅读和理解障碍。

3.会计人员良莠不齐、方法落后造成附注信息质量堪忧

会计报表及附注内容的编制是由会计人员整理完成的,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决定了会计报表及附注内容的质量。会计报表附注由于其内容信息来源更为广泛,且内容的格式化要求较低,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需要会计人员能够准确从财务信息中筛选过滤出重要、有用的内容,并加以提炼分析。然而,当前存在于不少企业的现状却是,会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一些会计人员对于会计规则和制度的内涵把握和理解不够,影响了会计报表附注信息的真实性。不少会计人员专业素养不高,对会计报表附注信息的内容重点吃不准,工作效率低下,工作积极性不高,导致会计报表附注信息出现披露延迟、披露不充分等。此外,一些企业领导对财务人员施加的压力和财务人员自身职业操守的不端也是导致会计报表附注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存疑的重要原因。

4.监管机构、中介、媒体等监督力量对虚假信息的噤声和纵容

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全面与否、准确与否将直接关切投资人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对经济市场和金融秩序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这个层面讲,监督机构应从维护市场秩序稳定、确保投资人等权益的角度出发,加强对企业财务报表等信息披露的监督管理。然而在实际过程中,企业的信息披露受到多个部门的管理,如财政部、银监会、证监会等,“九龙治水”反而无法治水,监管机构之间互相推诿、扯皮,对企业的信息披露违规现象视而不见或推给其他部门,导致一些信息披露违规行为无法及时得到惩处,纵容了不法行为的延续。同时,一些中介机构如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机构、行业协会等在本应负责与承担的监督义务上,出现了推脱或利益交换,导致或疏于管理、或流于形式,无法起到真正有效的监督效果。媒体等社会监督力量的缺位和素养不够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会计报表附注虚假信息的泛滥。

二、规范我国企业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措施建议

1.健全制度设计,规范企业治理结构

经营者与所有者信息不对称下的逆向选择是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企业应抓住这一核心,从健全产权制度设计出发,构建规范合理的企业治理结构。企业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特点,完善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职能设计,董事会、监事会应按照股东大会的授权和委托定期听取公司经理层经营情况报告,加强监督。企业还应加强对公司经营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完善对企业经营者的绩效监督机制。同时,应着力改变和完善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建立起以期权奖励为主的激励机制,提高经营者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将经营者的个人利益同企业利益最大化统一起来。针对现代许多企业股权结构不合理,大股东既是所有者又是经营者的集权情况,从维护中小股东的权益和企业健康发展出发,应推进股权多元化发展,弱化大股东的绝对控制地位;并健全独立董事的选任制度,提高中小股东的话语权和董事会的独立性。此外还应加强企业文化和经营者道德修养的建设。

2.建立完善的企业信息披露制度体系

要解决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问题,应着力从建立制度规范入手,加强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活动的规范和制度约束。相关部门应以《企业会计准则》为核心,构建完善的企业信息披露制度体系。应加大对企业财务活动和信息披露的考察和调研,按照有利于企业经营、有利于投资人利益保护、有利于监管的原则合理设定企业信息披露规范。在具体的规范制度上,应注意参照发达国家的理念和方法设计,同时应注重考虑各行业的实际情况。针对企业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比较笼统的现象,应加强对制度条文的细化,对附注信息的披露内容、披露格式、披露时间、披露对象等做出相对具体详细且具有操作性的规定,同时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各行业协会应及时出台对行业会计附注信息披露的指导意见,规范行业会计附注信息披露行为。

3.提高财务管理意识,加强会计人员素质培养

会计报表附注信息等的真实、准确、全面、及时披露离不开会计人员的辛苦劳动,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就成为解决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问题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从监管角度出发,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认证和考核,通过资格考试倒逼会计人员加强综合素质培训和锻炼。同时,监管机构也应加强和鼓励对会计人员的再教育,完善会计职称等级制度。从企业角度出发,企业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资格审核,没有会计资格证的人员不得上任会计岗位,并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包括职业道德教育。从会计人员自身出发,应提高财务管理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学习。

4.构建全面多元化的信息披露监督体系

监督机制的确立是保证会计信息披露行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的重要措施。针对当前监管部门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的现象,相关部门应明确划分监管条块和主体责任。同时各监管机构应建立常态沟通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开展联合执法,增强对违法行为的震慑力和惩处力度。同时,注册会计师协会、事务所、审计机构和行业协会等机构组织也应发挥监督职能,加强对企业信息披露的监管。如会计师事务所应本着公正、诚实的原则,仔细对企业的会计报表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并出具会计报表审计报告。此外,应将投资人、利益相关者、媒体等社会力量纳入其中,完善社会监督渠道,壮大社会监督力量。

三、结论

会计报表附注是对会计报表的补充和说明,在某些方面更能反映和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企业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应引起重视。在会计报表附注的信息披露上,应通过健全企业治理结构,规范经营者行为,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社会监督等,规范会计报表附注披露行为,确保各方利益。

参考文献:

[1] 于洋.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问题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6)

4.会计报表附注分析要点 篇四

上市公司需要承担的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将影响主营业务利润,其他税金还将对净利润产生影响。上市公司税收优惠政策会引起各年上缴税额变动,投资者应该对此进行分析,找出企业利润对税收减免的依附程度。并且应该关注税收优惠政策的变化,并考虑所得税减免优惠撤销时对总利润是否会产生重大影响。

2、分析子公司对总利润的影响程度

一家上市公司可以有多家子公司和关联企业,各家子公司对总公司利润贡献、盈利能力影响都不同。分析上市公司子公司和关联企业基本情况,可以找出对公司经营活动和盈利能力影响较大的子公司和关联企业,并作出重点调查和分析。

3、或有事项说明

或有事项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其结果须由未来不确定事件的发生或不发生加以证实。常见的或有事项有:商业票据背书转让或贴现、未决诉讼、未决仲裁、产品质量保证等。或有事项可分为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或有负债若确认为负债,则需确认支出,不确认为负债时只需做相关说明;或有资产不记入收益。但是或有负债确认为负债时,所确认支出仅是估计值,不确认为负债时不必披露金额,投资者需对或有事项发生的可能性及金额予以估计。

5.会计报表附注(小企业会计准则) 篇五

一、公司的基本情况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于××年×月×日正式成立,领取了武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分局×××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本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万元整。注册地址:×××。法定代表人:××。经营范围:×××。 二、遵循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

公司编制的财务报表符合《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真实、完整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信息。 三、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本公司财务报表以持续经营假设为基础,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

四、公司主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1、会计期间

公司采用公历年度,即从每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2、记账本位币

公司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 3、记账基础和计价原则

公司会计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以历史成本为计价原则。 4、存货核算方法

(1)公司存货分为: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周转材料、委托加工物资、消耗性生物资产。

(2)发出的计价方法:加权平均法。 (3)存货的盘点制度:永续盘存制。

(4)周转材料采用“一次转销法”(或分次转销法)摊销。 5、长期债券投资核算方法

长期债权投资取得时,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计价,包括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但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中包含的已到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不计入长期债券投资成本。

6、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

(1)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

(2)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购买价款和相关税费作为成本,但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不计入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3)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换出非货币性资产的评估价值和相关税费作为成本进行计量。

7、固定资产计价和折旧方法

(1) 固定资产的标准为:公司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年的有形资产。

(2) 固定资产按实际成本(或评估价值和相关税费)确定。 (3) 固定资产折旧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

(4) 固定资产分类、预计使用年限,预计残值率和年折旧率如下:

8、无形资产核算方法 (1)无形资产成本计价

A.购入的无形资产按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和相关的其他支出(含相关的借款费用)计价。

B.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按照评估价值和相关税费确定计价。

C.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按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含相关的借款费用)计价。 (2)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

A.无形资产在其使用寿命内采用年限平均法进行摊销,其摊销期自其可供使用时开始至停止使用或出售时止。

B.有关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了使用年限的,可以按照规定或约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C.不能可靠估计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按不低于的期限摊销。 9、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方法

长期待摊费用在其摊销期限内采用年限平均法进行摊销。

(1)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按照固定资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2)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按照合同约定的剩余租赁期限分期摊销。 (3)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按照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4)其他长期待摊费用,按不低于3年的期限摊销。 10、收入确认原则

(1)销售商品:在发出商品且收到货款或取得收款权利时,确认销售商品收入。 (2)提供劳务:同一会计年度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在提供劳务交易完成且收到款项或取得收款权利时,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会计年度的,按照完工进度确认提供劳务收入。 11、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

公司采用应付税款法进行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五、税项

公司主要适用的税种和税率 1、增值税:税率为17%; 2、营业税:税率为5%;

3、城市维护建设费:为应纳流转税额的7%; 4、教育费附加:为应纳流转税额的3%; 5、堤防费:为应纳流转税的`2%;

6、地方教育费附加:为应纳流转税额的2%; 7、企业所得税:为应纳税所得额的25%。

六、会计报表主要项目注释

1、货币资金

2、短期投资

3、应收票据

4、应收账款

5、预付帐款

6、其他应收款

7、存货

8、长期股权投资 9、固定资产

10、在建工程

11、无形资产

12、短期借款

(1)短期借款明细情况

(2)按贷款单位列示

13、应付票据

14、应付账款 期初余额 元,期末余额 元;

其中:金额较大的前五家往来结算单位明细如下:

15、应付职工薪酬

16、应交税费

17、其他应付款 期初余额 元,期末余额 元; 其中:金额较大的前五家往来结算单位明细如下:

18、长期借款 (1)长期借款明细情况

(2)按贷款单位列示

19、实收资本

6.会计报表附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篇六

【关键词】 非上市企业 会计报表附注 问题 建议

新《企业会计准则》强调:报表附注是财务报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会计报表附注拓展了企业财务信息的内容,突破了报表揭示项目必须用货币加以计量的局限性,增进了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体现了决策有用性的特征,使会计报表使用者能更充分了解其所关心的经济实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未来的发展,并作出正确的决策。目前报表使用人获取会计报表附注的主要途径是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的审计报告。

我集团对外参控股40余家企业,涉及化工医药、机械装备、建材轻纺、金融担保等多个领域。从近年来获取的被投资单位审计报告来看,大部分企业已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只有少数几家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报告附注披露形式多样,有的十分精彩,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如系统内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子公司等,报表附注格式漂亮,披露严谨、充分;有的则洋相百出、删繁就简、含糊不清,主要是一些中小企业审计报告附注。审计报告附注披露的参差不齐,折射出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质量的高低。

一、非上市企业审计报告会计报表附注披露存在的问题

1、披露内容不严谨

第一,部分会计报表附注与会计报表金额不一致,主要会计项目附注的数据纵向、横向加减合计不一致。会计报表与会计报表附注数字相互勾稽、吻合,这可以说是对附注披露最基本的要求。出现这种错误,往往是审计、复核人员的粗心所致。

第二,会计报表附注中不同部分内容相互矛盾。如某公司会计报表附注中重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说明中阐述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一般持有被投资企业股权比例20%以上,应采用权益法核算;50%以上时,应当采用成本法,并编制合并会计报表,而财务报表项目注释中显示其持有某企业的股权比例为38%,且没有说明特殊原因,实际核算方法却为成本法。持股比例要求选用权益法,但企业采用了成本法,既不能准确反映长期股权投资的真实价值,又会对损益产生重大影响。又如某公司会计报表附注中重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说明中阐述坏账准备计提采用年末余额百分比法,但财务报表项目注释应收款项却显示没有提取坏账准备。会计报表主要项目注释的披露与前面主要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表述内容大相径庭,容易导致财务报告使用者无所适从,极大地影响了审计报告的质量。目前,一般是由会计师事务所代编企业附注,而会计师事务所编制附注都采用程式化的模板,未认真地逐一进行复核、修改。

第三,附注中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各项目填列不正确等。如某公司间接法编制的将净利润281.31万元加上调节的明细项目和为510.54万元,不等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251.28万元,经仔细与具体项目核对,原来是将投资损失(减收益)一栏填错了,投资收益380.9万元应列示-380.90万元,却填成380.90万元。

第四,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不同报告期会计报表附注对同一内容的表述不一致或逻辑不符。如某公司在上年附注中披露固定资产中无运输设备,在本期报表附注中披露的固定资产期初数中却包含运输设备等,也无相关变化说明。

2、披露不完整

第一,部分企业(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只列报了现金流量表主表,附注中未披露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按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规定,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直接法和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表互为补充,互相验证,可以让使用人对不付现的成本和不影响经营活动的现金流一目了然。

7.会计报表附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篇七

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披露规范存在的问题

(一)外部问题——准则和制度规范存在的问题

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规范要求有四个,分别是《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告的列报》、《企业会计制度一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企业财务报告条例》和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5号——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我们可以看出,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规定是政出多门,比如《企业会计准则一财务报告的列报》中有对关键计量假设的说明,还有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的说明;企业合并、分立的说明;重大投资、融资活动的说明;而证监会的《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中就没有,因而,从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规定上来看,存在着政出多门,相互冲突的情况。

(二)内部问题——上市公司披露存在的问题

1、附注披露不真实,隐瞒真实信息或故意捏造虚假信息

企业为了业绩考核或者为了取得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或者为了偷逃税款等而粉饰财务报表,必然要在报表附注中披露虚假信息,以支持虚假的表内信息。在报表附注中通常对委托理财、大股东占用资金、诉讼、关联交易、担保事项等重大事项进行隐瞒或不予及时披露。

附注中的虚假信息,局外人很难及时发现,所以容易被误导做出错误决策,造成投资者的经济损失。如对重要事项的说明。不少企业都有不实的陈述。中国高科、宁波华通、西藏圣地等,都因虚假信息的披露而遭到证监会的处罚。

2、附注披露不充分,故意隐瞒关键信息,避重就轻

按照规定,财务报表附注信息应翔实地给予披露,不得有任何的隐瞒和遗漏。但在实际操作中,大多的企业财务报告中反映的附注信息有一种倾向——报喜不报忧。即对有利于本企业的信息大片披露,而对于不利的信息则寥寥数语,简单带过,如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负债的具体内容、资金去向和利润构成等方面的信息披露不够,或以保护商业秘密为由,不披露对企业不利的信息,对有披露义务的事项也是一笔带过。

3、故弄玄虚,堆砌大量不相关的数据

“决策有用观”认为,信息质量最重要的特征是相关性。但很多情况下,相关性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取决于信息提供者的职业判断,加之附注披露规范的调整空间比较大,所以附注披露不相关的问题特别明显。上市公司往往在附注中罗列大量不相关信息,转移信息使用者的注意力。

二、改进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披露

(一)制度层面附注披露不规范的改进

1、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统一制定机构,各制订部门之间统一协调,形成一套合理公平的制定程序;同时对于企业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什么,怎样披露应该有一套具有和披露财务报表一样的操作细则,使报表附注披露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加大会计报表附注信息虚假披露成本

会计报表附注信息的虚假披露给信息使用者带来巨大损失,因而,我国会计准则制定者以及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即会计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于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惩罚力度,加大其造假的成本。

对上市公司的披露违规行为,不仅要处罚上市公司,更应对公司董事会和相关责任人进行严厉责报、警告、罚款,重则取消上市资格,给社会公众等信息使用者造成严重损失的,追究有关人员的民事、刑事法律责任,决不姑容妥协。对违规的会计师事务所也要加以处罚。这样,才能有效地遏制上市公司管理层的有意违规披露行为,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保护证券市场各参与主体尤其是信息劣势者的利益,维护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公司层面附注披露不规范的改进

1、会计报表重要项目的披露说明

例如,除了对货币资金项目构成说明外,还应要求增加对货币资金的变动情况、投向等问题的说明,对存在违规行为的资金项目应单独披露具体情况,说明对公司可能造成的影响,不能估计影响的,应说明原因。

2、规范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会计差错更正的信息披露。

对于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上市公司应严格按准则要求详细披露变更的内容、原因等要素,不得有遗漏,尽量减少以后补丁公告的出现。对于会计差错更正,为了加强对上市公司“重大会计差错”信息的公开管理,上市公司应将重大会计差错作为重大事项及时公告。

3、重要事项的披露方面

公司报表附注应披露发生在报告期内涉及公司的重大诉讼、仲裁事项,陈述该事项基本情况。同时,公司应披露重大合同、担保事项及其履行情况,并详细披露有关合同的主要内容,如有关资产的情况,涉及的金额和期限、收益及其确定依据,同时披露该收益对上市公司的影响。重大担保应说明担保金额、对象、类型和决策程序等。

(三)建立有效的报表附注披露监督体系

首先,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的披露规范离不开完善的监督契约,各信息使用者均应从各自利益出发监督附注披露的可靠性、相关性和及时性;注册会计师和财务分析师加强对附注的审核分析,报表附注的披露规范存在的问题才会得到改善。增加各利益部门对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强制性要求,对附注披露规范起到监督作用。

其次,可以引入银行、工商、税务和质检等部门对企业的评价。银行是上市公司发展所需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公司信用等级是银行放贷的重要依据,所以银行在贷款时要求企业提供相应的资信等级报告,此报告应与审计报告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主要包括企业的资信等级、授信额度以及上年的还款情况。银行应该定期到企业进行回访,了解其生产经营情况。这些信息企业都应该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税务部门行使国家赋予的税收职权。因此,在报表附注中,对公司年纳税情况进行披露,并且具体到企业所缴纳的各种税类的名称、金额等。对于没有及时、足够纳税或偷税漏税的企业,税务部门要及时把相关信息反馈到企业,同时要求在附注中披露。

最后,目前对管理当局信息披露包括附注的监督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及相关部门,二是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限于专业知识,监督功能容易出现缺位的现象。可以加大形成战略投资者的步伐,加强对附注披露规范的研究和分析,实现有效监督和控制。

参考文献:

[1]侯立新,魏敏轻松读懂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10

上一篇:【热门】开学第一课的作文下一篇:四上语文教学质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