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课程简介(精选8篇)
1.《社交礼仪》课程简介 篇一
浙江农林大学 天目学院
本科课程设计(论文)
社交礼仪
论文题目 《社交礼仪》课程收获
系 部 经济管理系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社交礼仪课程收获
摘要:五千年以来中国是以“礼仪之邦”著称的文明古国。在现代中国,随着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日益频繁,讲究礼仪,礼尚往来越来越频繁。现代社交礼仪已经成为生活中的必备品,而且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必备知识。所以这学期地公选课我选择了社交礼仪课程,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着实明白了不少礼仪方面的知识,可谓受益匪浅。下面分享一下我对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社交礼仪、启示、大学生
一、引言
礼仪是协调关系的桥梁礼仪所表现出的尊重、平等、真诚守信的精神,和种种周全的礼仪形式,必然会赢得对方的好感和信任,使对方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从而化解矛盾,交朋友的可以成为知己,谈合作的可以达成协议。礼仪是“纽带”、是“桥梁”、是“粘合剂”。它可以使人与人相互理解、信任、关心、友爱、互助,营造良好融洽的气氛,维持关系的稳定和发展。
二、学习社交礼仪的必要性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礼仪看作是一个民族精神面貌和凝聚力的体现,把文明礼貌程度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否发达的标志之一;对个人而言,则是衡量道德水准和有无教养的尺度。一个人以其高雅的仪表风度、完善的语言艺术、良好的个人形象,展示自己的气质修养,赢得尊重,将是自己生活和事业成功的基础。同时,礼仪作为一种文化,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用来对他人表达友谊和好感的符号。讲礼仪可以使一个人变得有道德,讲礼仪可以塑造一个理想的个人形象,讲礼仪可以使你的事业成功,讲礼仪可以使得社会更加安定。礼仪是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社交礼仪已经成为我们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掌握良好的社交礼仪知识是我们走向成功必要的铺路石。礼仪作为一种文化,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用来对他人表达友谊和好感的符号。讲礼仪可以使一个人变得有道德,讲礼仪可以塑造一个理想的个人形象,讲礼仪可以使你的事业成功,讲礼仪可以使得社会更加安定。礼仪是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
学习礼仪首先是个人的需要,因为礼仪是不可缺少的个人素质,大家都来学习礼仪,掌握礼仪,自觉执行礼仪规范,就容易沟通感情,使人际交往获取成功,进而有助于人们所从事得各种事业顺利发展并取得成功。其次,学习礼仪是社会需要,文明的社会是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人人重视礼仪,遵守社会公德,注意遵守人与人交往的基本礼貌准则,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和安定。所以我们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是必要的。
三、我学到的礼仪知识
1、把握时间
注意时间的选择。一般来说,访问某人,应事先选择好时间,不宜选择对方较忙或三餐时间,晚上不宜太迟。节假日和周末,本是访问的好时机,但如果没有预约,也不要贸然前往,这些时间主人往往另有安排。预先约定时间,最符合礼貌。尽量不做不速之客,不请自到。预约好的拜访,宾主都要守时、守约、守信。客人应准时或稍提前一点儿到达,因特殊情况不能赴约,应想办法通知对方,无声无息地取消预约是极不礼貌的。
2、修饰与衣着
一般的访问,穿的整洁、朴素、大方即可,不必太过华丽。蓬头垢面、衣冠不整是对主人的不敬。首饰不宜过多,特别是金光闪闪的那种,给人一种俗气。在正当场合,女士一定要化装,但是不要太浓,否则就是对主人不尊重。男士要西装革领。去庆贺喜事,也必须须讲究些。
3、进门之礼 进门时先敲门或按门铃。敲门要有节奏感,不轻不重,不急不慢,敲两三下为宜。虚掩着或开着的门也不可破门而入,给主人一个措手不及则很失礼,进室后最好等要拜访的人来后才落座。如果需要较长时间等候,可先落座与接待者交谈或看些报纸书刊杂志之类的读物,要拜访的人来后应起立寒暄。对于约好的正式拜访,无论事情多急,拜访的时间很紧,在门口也只能寒暄问候,不要谈正题,入室落座后再谈,否则会给对方留下不成熟的印象。要穿拖鞋的在门口就换好,见到其家人应问好致意,不打招呼是失礼的。
4、电话之礼
手机越来越普及,电话的拨打接听过程的礼仪也不可忽略,接听电话时要等铃响三声后,给对方足够的时间作好思想准备,要是在第一声就接,则会给对方造成尴尬。谈话内容尽量做到长话短说,废话少说,没话别说,否则对方会感到厌烦。
5、谈话技巧
有人谈起话来滔滔不绝,容不得其他人插嘴,把别人都当成了自己的学生,这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当谈话者超过三人时,应不时同其他所有的人都谈上几句话。不要搞“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而冷落了某个人。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同女士们谈话要礼貌而谨慎,不要在许多人交谈时,同其中的某位女士一见如故,谈个不休。
谈话最重要的一点话题要适宜,当选择的话题过于专,或不被众人感兴趣,或对自己的宠物阿猫、阿狗介绍得过多了的时候,听者如面露厌倦之意,应立即止住,而不宜我行我素,当有人出面反驳自己时,不要恼羞成怒,而应心平气和地与之讨论。发现对方有意寻衅滋事时,则可对之不予理睬。
在自己讲话的同时也要善于聆听,谈话中不可能总处在“说”的位置上,只有善于聆听,才能真正做到有效的双向交流。听别人谈话就要让别人把话讲完,不要在别人讲得正起劲的时候,突然去打断。假如打算对别人的谈话加以补充或发表意见,也要等到最后。在聆听中积极反馈是必要的,适时地点头、微笑或简单重复一下对方谈话的要点,是令双方都感到愉快的事情,适当地赞美也是需要的。
6、掌握好告辞的最佳时机
一般性拜访,时间不宜太长,也不宜太匆忙。一般以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宜。若是事务、公务性拜访,则可视需要决定时间的长短。客人提出告辞的时间,最好是与主人的一个交谈高潮之后,或者是在又有新客人来时,交谈中主人若有疲劳感或有家人来提示有什么急事要办等情况时,适时告辞较为得体。告辞时应对主人及家人的款待表示感谢。如果主人家有长辈,应向长辈告辞。综上所述,作为客人应遵守的基本礼节概括为:事先预约,不做不速之客;如期而至,不做失约之客;彬彬有礼,不做冒失之客;衣冠整洁,不做邋遢之客;举止端庄,谈吐文雅,不做粗俗之客;适时告辞,不做难辞之客。
四、社交礼仪对当代大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第一,社交礼仪的学习有利于我们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社交礼仪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社会化,提高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第二,有利于作用于人的感情状态,影响和改变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个性等。第三,有利于强化大学生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同时也有利于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结合我们身边的例子可以发现礼仪对同一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学生教育长期以来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模式,很多学生的脑袋里装着数理化、ABC,对很多礼仪知识都缺乏了解,在与同学老师交往过程中,对遇到的情况和问题处理起来往往显得信心不足,缺乏社交礼仪的教育。其次,学生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现在独生子女在家中享受着王子公主般的待遇,个人几乎就是家庭的中心,缺乏集体合作的环境,缺乏礼仪的教育。所以礼仪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互联网的时代,使人与人之间的蓦然、封闭、不愿与人交往,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定位。
社交礼仪在学生素质教育中也有着必然联系。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建立与他人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也是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培养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养成良好的社交礼仪习惯,让文明之花在校园绽放。如果人人讲礼仪,我们社会将充满和谐与温馨。
五、总结
经过一学期的社交礼仪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也感受了许多。通过学习,我了解了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必须遵守的一种惯例,是一种习惯形式,即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一种习惯做法。礼仪,对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协调人际关系,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一般而言与礼仪相关的词最常见的有三个,即礼貌、礼节、礼仪。礼貌指人在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动作向交往对象表示谦虚和恭敬。礼貌则侧重表现人的品质和修养。礼节是指人在交际场合中,相互表示尊重、友好的惯用形式,是礼貌的具体表现方式。与礼貌的关系是没有礼节,就无所谓礼貌。有了礼貌,就必然伴随着具体的礼节行为。礼仪是对礼节、礼貌的统称。礼仪是人们在生活中和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人们可以根据各式各样的礼仪规范,正确把握与外界的人际交往尺度,合理的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没有这些礼仪规范,往往会使人们在交往中感到手足无措,乃至失礼于人,闹出笑话,所以,熟悉和掌握礼仪,就可以做到触类旁通,待人接物恰到好处。
想要做一个懂文明讲礼仪的人,不单单只要不随地吐痰,不说脏话,不乱扔废弃物,尊老爱幼,这些都是最根本的。关于现代社交礼仪,还有很多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生活中礼仪无处不在,我们在生活中应该不断的完善自己、充实自己,这样才不会陷于尴尬的局面。
2.《社交礼仪》课程简介 篇二
高校礼仪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生正式步入社会之前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而就现实来看, “社交礼仪”的课程是近几年才开始开设, 经验不足, 教学体系还不完善, 导致了“灌溉有余, 启发不足;复制有余, 创新不足”的尴尬局面。这既不利于学生系统的学习现代社交礼仪, 也会阻碍对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不利于教学改革的推进。
《社交礼仪》作为一门新兴综合学科, 既满足了对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目标。也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目标。其教学内容包含众多常识和理论知识, 为培养学生的社交和人际交往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桥梁纽带作用。对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 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 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增加今后求职就业筹码。但目前, 大部分学校的此类课程都是采用的原始教学方法, 内容枯燥, 方式单一, 无法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自主学习。对此, 笔者认为, 要想与学生良好的互动, 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就应改革传统教学方式, 加快提升教学质量, 注意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增强学生兴趣, 切实取得教学效果[1]。
2. 现行社交礼仪课程的缺陷
2.1 教学方式单一
我国当前高校的礼仪课程大多以公选课形式存在, 选课学生较多。在这样的背景下, 授课教师为了满足大部分学生的上课节奏和理解能力, 只能相对调低课程难度, 形成学生“一看就懂”的局面。这样反而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听课和思考的兴趣, 课堂气氛沉闷。作为新兴课程, 教师的教学经验不丰富, 可利用的资源也不多, 导致教师教学模式单一, 陷入“填鸭式”教学的传统模式, 老师照本宣科, 学生被动接受, 这样教师与学生就无法产生共鸣, 而失去了社会礼仪课程其本身的互动性质。
2.2 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
社交礼仪本身就具有其互动性, 实用性较强。而很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 拘泥于基本规则和形式的讲解, 而没有实际解释该社交礼仪的可操作性, 就会让学生疏于运用, 难以掌握。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 需要教师结合实际经验, 在课堂上实时示范具体的礼仪规范, 并让学生充分的参与互动, 这样才能体现其操作性, 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便于掌握。而从另一方面讲, 如果老师一味的注重知识的传授, 而忽视与学生的互动, 忽视学生是否真正的将知识吸收利用, 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2]。
2.3 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的大部分社交礼仪课程的考核方式任采用传统的期末纸质考试, 考察的重点模糊, 目标偏离。礼仪课程的实践性强于理论性, 期末的纸质考试只会让学生临时死记硬背以便应付考试, 而缺乏自主思考和融会贯通。笔者认为, 传统的考核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交礼仪的快速发展需要, 也不利于学生的吸收理解。
2.4 礼仪教师专业素质不高
纵观当前的礼仪课程的师资力量, 大部分开设该课程的教师都没有受过专业系统的学习训练, 而是自己自学并结合经验进行教学, 难免出现教学不系统, 知识不完善, 结构不严谨等问题。学生的社交礼仪知识的学习质量也不能得到保证, 教学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3. 社交礼仪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结合多年的社交礼仪课程教学经验, 笔者总结出“十六字教学模块”:
道德 (品质) 教育—— (信、利、敬、义)
德才 (贤质) 修养—— (听、读、写、说)
行为 (素质) 训练—— (行、站、坐、礼)
形象 (气质) 塑造—— (形、神、雅、美)
根据该教学模块选取教学内容, 并通过礼仪教学与德育教育相结合, 礼仪常规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 “以动为教”的教学方式等实现教、学、做合一。同时建立相应的学生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 通过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情景模拟表演等形式考查学生的基本技能掌握及实践运用情况。
3.1 道德 (品质) 教育—— (信、利、敬、义)
针对现在很多学生对自我评价要求低, 对他人评价要求高的现状, 笔者认为, 教师在进行社交礼仪课程教学时, 最基本的一点是进行道德教育。只有拥有了良好的思想品德, 才能更虚心地学习社交礼仪, 更好地待人接物, 有效社交。具体的包括诚信教育、利弊教育、敬意教育和道义教育, 只有学会了信、利、敬、义这些基本道德修养, 才会怀着善意与人交往, 社交礼仪才能用得其所。加强大学生的优秀品德教育, 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高校应该在创新性的继承我国的传统美德, 加强对学生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强调诚信做人的重要性, 加强“八荣八耻”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建设, 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从自己做起, 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并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3.2 德才 (贤质) 修养—— (听、读、写、说)
在课堂中, 逐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善于理解对方, 善于表达自己都是十分重要的, 这样能不断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并形成核心领导力。这样既创新了教师的教学方式, 吸引学生兴趣, 同时教师自己也在学习中进步, 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听, 就是通过对外部世界的语言辨别, 来理解这个世界。加强学生的听力能力, 让其辨识语音的能力不断加强, 能更好的进行有效社交;说。就是通过语言的正确使用, 来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运用适当的表情和手势来增强表现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时, 应注意对其表达能力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读, 在实际的社交中, 我们用到的读可能较其他少, 但是俗话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只有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进行阅读训练, 了解各方面的常识和知识, 才能在真正社交中游刃有余, 倍加添彩;写, 在许多场合我们都能用到写这个技能, 因此只有在课堂及平时多加训练, 才能更好地运用于社交礼仪中。听说读写, 作为学习和人际交往的主要方式和重要环节, 在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时, 不应该将这四个方面割裂开来。只有四个方面同时进行, 齐头并进, 才能收获更好地效果, 培养学生跟好的社交礼仪技能, 从而促进礼仪文化课程的改革, 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3.3 行为 (素质) 训练—— (行、站、坐、礼)
在这个部分, 教师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教导学生正确的行、站、坐、礼的姿势, 逐渐形成大方礼貌的外在影响, 提高学生整体气质和素质。教师可以将这类训练放在室外进行, 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 让学生在联系中逐渐掌握这些基本素养, 课程也更加多样化, 更加鲜活。例如, 站姿要求可以基本概括为:两脚跟相靠, 脚尖分开45度到60度, 身体重心放在两脚上。两脚并拢直立, 两肩平齐, 腰背挺直, 挺胸收腹。两眼平视前方, 微收下颔, 稍带微笑给人庄重大方, 精力充沛的感觉;坐姿要求则可以总结为:双眼平视, 下颌内收, 双肩自然下垂, 躯干竖直。表情自然亲切, 目光柔和, 嘴微闭。体现出文雅、稳重、大方的美感。
3.4 形象 (气质) 塑造—— (形、神、雅、美)
在基本的道德教育和听说读写等的训练之后, 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培养自己的形、神、雅、美, 通过训练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修养, 形成自身的人格魅力, 这些都能在社交中加分不少, 而得到更多进步的机会。教师可以创新性的加入新的考核模式, 在指导学生进行一定的训练之后, 实地考察学生在听说读写, 行站坐礼, 形神雅美等方面的学习成果, 也可由学生进行互评, 共同进步, 共同学习
笔者针对女生的形象气质培养给出以下的几条建议:
3.4.1 保持幽默感
一个懂得在适当的场合和适当的时间展露笑容或开怀大笑的人, 定能受到别人的欢迎。
3.4.2 不要惧怕显露真实情绪
不论什么样的情绪, 都不应过分隐藏。一个经常压抑、掩藏情绪的女生, 会被周围的人觉得是冷漠无情, 也没有人会喜欢和一个没有人情味的人交往。
3.4.3 不要斤斤计较
女性在交往中, 要心胸开朗, 豁然大度, 千万不要小心眼、小家子气。不要为一点点小事就大动肝火, 斤斤计较, 甚至在许多场合弄得大家都非常难堪而下不了台, 从而失去很多朋友。
3.4.4 不要自视清高
女性不要自视清高, 在社交中, 不能因为别人与自己脾气不同, 身份有异, 就显示出不耐烦或瞧不起别人的样子, 当然也不要因自己的职务、地位不如人家, 或长相一般, 服饰不佳而过分谦卑, 要落落大方, 不卑不亢。
3.4.5 不要忽视仪表
作为女性, 在社交场合, 必须注意仪表的端庄整洁。在社交活动时, 适当地修饰与打扮是基本的礼貌和礼仪。切忌疲疲沓沓, 不修边幅[3]。
结语
总而言之, 结合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 笔者认为, 对社交礼仪课程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但同时, 我们也应该明确, 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式, 都必须适应当代社交礼仪文化的发展, 使教学内容更加具有实用性。社交礼仪课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 在适应社会高速发展和改革的过程中,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也会遇到很多的阻碍和困难。而作为工作在一线的任课教师, 教师应在确保自己具备良好行为规范的前提下, 积极探索新的教学之道, 切实提高学生的礼仪文化修养和整体社交素质, 帮助学生收获更加辽阔的未来, 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谢晨.对高校社交礼仪课程的教学新思考[J].新课程研究, 2013 (04) .
[2]苏烈翠.高校开设《社交礼仪》课程的必要性分析[J].现代交际, 2013 (12) .
3.社交礼仪课程教学的创新途径探索 篇三
【关键词】高职院校 社交礼仪 创新 教学途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现代人们的素质也越来越高,而高素质的现代人对社交礼仪也越来越重视。社交礼仪从广泛角度而言也就是教养,和一个人的素质密切相关。在高职院校开设社交礼仪课程,不但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更有利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那么如何创新社交礼仪课程的教学途径呢?
一、社交礼仪教学和大学生心理特点、道德教育相结合
社交礼仪作为现代社会一种交际艺术,行为规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深刻挖掘其中内涵。同时还要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让他们明白学习社交礼仪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提高社交礼仪课程的教学效果。其次,礼仪是在人们日常社交活动中形成的,礼仪美是一个人外在美、心灵美的体现,而心灵美则是礼仪美的基石,并能够为礼仪美提供有力的支持。心灵美主要包括道德美、智慧美量方面,在社交礼仪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向学生阐释道德修养的作用、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真善美的价值观念融入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以更好地展示出礼仪美[1]。
二、社交礼仪教学应注重实践
其一,教师可以采用引导教学法,即先提出典范,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模仿学习。比如:在有关养成优雅风度、高尚气质的礼仪教学过程中,选用白岩松、苏菲·玛索、杨澜、于丹等社会名人的风度气质为典范进行教学,让学生对自己心目中崇拜的名人进行观察、学习,然后写出自己的学习心得。这样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自己优雅的风度与高尚的气质。
其二,可以采用行为动作训练法,社交礼仪课程中的仪表仪态教学内容,大多采用的都是行为动作训练法,比如:站姿、走姿、卧姿、坐姿、握手礼等。采用这种方法教学教师先要作示范,讲要领,然后让学生分解训练、连贯训练,最后教师对每名学生进行逐个点评。为了让仪态变得更富有美感,节奏感,在进行行为动作训练时最好为学生配上节奏鲜明的音乐[2]。
其三,可以采用对比教学方法。通过不同事物之间的对比或者是同一种事物不同时间段的比较,能够加深学生对社交礼仪这门课程的认识,并激发其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为学生讲授并且训练谈吐举止、个人礼仪这节课前后分别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两分钟左右的即兴演讲,让学生自己对两次演讲中的行为表现进行比较分析、评价,这样更容易让学生看到自己学习完社交礼仪这门课后取得的进步,同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有利于他们不断进步,提高礼仪素养。
其四,可以采用情景模拟法教学,一般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礼节、仪式的教学。学生通过对礼节、仪式的学习不但可以掌握日常生活中人们之间交往的基本礼节、仪式,还可以在情景模拟法的帮助下将学到的基本礼仪知识融入相应的生活情节中去[3]。比如:邀请和应约的相关礼节、谈判签约仪式及办公室礼仪等等。采用这种方法教学,首先要求教师讲解基本流程、要求,把全班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分派角色、道具,布置相关场地等。其次进行有计划的排练,模拟表演,当表演结束后,教师和学生之间要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找出不足,不断进步。
三、社交礼仪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
虽然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完成学习社交礼仪理论知识的任务,但是如果将课堂活动适当延伸到课外实践活动,那么就既可以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同时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每一所高职院校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院校的实际情况,鼓励大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争取能够学以致用[4]。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自发组织学生承担起学校内外举办大型活动时的礼仪服务工作,这样学生平时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就能付诸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又能不断积累社交经验,展现个性。随后当学生将自己的感染体验进一步上升为理性认识时,就能够发现自己的缺点,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应用社交礼仪理论知识的能力。
四、改革评定学生社交礼仪课程学习成绩的方法
高职院校的社交礼仪课程属于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如果按照传统的考核方式,难免会造成学生重视理论知识成绩、轻视实践应用的结果,根本无法完成课程教学的目标,所以非常有必要改革评定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待学生学习完社交礼仪课程之后,为了更全面、真实地考查学生对和礼仪相关的理论知识、社交技能的掌握程度,可以创新采用笔试、面试相结合的考试方式。其中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对社交礼仪这门课程理论知识的了解多寡,面试主要考查的学生对社交礼仪实践技能的程度。比如:通过考查学生的服饰礼仪可以了解他们是否掌握住了西装领带的正确系法。通过面试中学生的仪态礼仪可以了解其对坐、立、行礼仪要求的掌握程度。这种的考核方式不但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社交礼仪这门课的积极性,还能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社交礼仪素质。
【参考文献】
[1]李莉. 实用礼仪教程[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2]杜南岚,胡友根.对高校大学生礼仪教育有效途径的探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2(08):15-16.
[3]张华.高职教育中普及和加强礼仪文化修养教育之我见[J].甘肃科技纵横,2007,1(2):35-36.
4.现代社交礼仪课程论文 篇四
所谓社交礼仪是指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和国际交往活动中,用于表示尊重、亲善和友好的首选行为规范和惯用形式。具体表现为礼节、礼貌、仪式、仪表等。而社交礼仪在社会生产、生活过程中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个人都是十分重要的。社交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1、良好的社交礼仪有益于信息交流交流信息也叫信息资源共享。良好的社交礼仪有助于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之间的沟通,有利于信息资源的交流共享。
2、良好的社交礼仪有益于增进感情良好的社交礼仪可以使我们在社交上投入的时间带来感情上的收获。
3、良好的社交礼仪有益于建立关系社交在很多情况下是建立诸如商业合作、感情姻缘等关系的纽带。在建立关系的过程中,记得要学会跟进关系,避免忘记。日近日密,日疏日远。
对于个人来说社交礼仪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意大利社会公关学家皮利亚诺曾说“社交礼仪关系到每个人的形象塑造和人格展示,视而不见、置之不理都是最为轻率的人际交往态度;反之,善于发现和运用社交礼仪的每个细节,才能顺应人与人交往的基本要求,才能给
自己提供难能可贵的良机。”好的社交礼仪能给人一个良好的印象,也能为自己创造一些好的机会。好的社交礼仪能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尊重是社交礼仪的本质。人都有被尊重的高级精神需要,当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按照社交礼仪的要求去做,就会使人获得尊重的满足,从而获得愉悦,由此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如服饰礼仪、待客礼仪等都能体现出对对方的重视程度、尊重程度。
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应注重礼仪的修养。然而礼仪修养决不仅仅是一种外在行为的表现形式,它与人的内在的道德、文化和艺术修养密切相关的,是其内在的道德、文化和艺术修养的反映和折射。人的精神面貌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这些内在品质,这才是人生命美的长青树。因此,大学生在学习社交礼仪行为规范的同时,还要注重自己的内在修养,在勤奋求知中不断地充实自己,以提高自己的礼仪水平。而大学生社交礼仪的内在修养主要有伦理修养、文化修养、艺术修养。
伦理修养是指一个人的意识、信念、行为和习惯的磨练与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指达到一定的境界。有德才会有礼,缺德必定无礼,伦理是礼仪的基础、现实生活中,为人虚伪、自私自利、斤斤计较、唯我独尊、嫉妒心强、苛求于人、骄傲自满的人,对别人不可能诚心诚意、以礼相待。因此,只有努力提高伦理修养,不断地陶冶自己的情操,追求至善的理想境界,才能使人的礼仪水平得到相应的得高。
文化修养是指一个人文化底蕴的提升。风度是人格化的表征,是精神化的社会形象,它是人们长期而又自觉的文化思想修养的结果。
有教养的人大都懂科学、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他们思考问题周密,分析问题透彻,处理问题有方,而且反应敏捷,语言流畅,自信稳重,在社会交往中具有吸引力,让人感到知识上获益匪浅,身心上愉快舒畅。相反,文化修养较低的人,缺乏自信,给人以木讷、呆滞或狂妄、浅薄的印象。因此,只有自觉地提高文化修养水平,增加社交的“底气”,才能使自己在社交场上温文尔雅、彬彬有礼、潇洒自如。
艺术是通过“叛徒”具体、生动的感性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活动。艺术作品蕴藏着丰厚的民族文化艺术素养,更凝聚着艺术家的思想、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因此,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必然会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同时也受到艺术家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倾心于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美的境界之中,获得审美的陶醉和感情的升华。思想也得到了启发,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习惯就会培养起来。因此,要有意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内容健康、情趣高雅、艺术性强的艺术作品,如文学作品、音乐、书法、舞蹈、雕塑等,用以来培养自己的艺术修养。
作为有着五千年文化的礼仪之邦,社交礼仪一直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始终以崇尚礼仪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知书达理,以礼待人已经成为热情的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惊醒交流、沟通、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吸收外国优秀的科学文明成果的重要手段。礼仪对我们来说,更多的时候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教养和品位。真正懂得礼仪、讲礼仪的人,绝不会只在某一个或者某几个特定的场合才注重礼仪规范,这是因为,那些感性的、又有些程式化的
5.谈社交礼仪课程的教学创新. 篇五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价值取向的素质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热情和探索性学习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素质是人的一种综合的心理品质,主要由三方面要素构成:第一要素是创新人格,属动力系统,包括强烈的动机、不懈的追求、学习热情、探究欲望、创新精神、自主性、主动性、好奇心、求知欲、坚韧性等;第二要素是创新思维,属智能系统,包括思维的敏锐性、流畅性、变通性、批判性、发散性、独创性等;第三要素是创新技能,属于工作系统,包括创新基础的基本知识技能、获取和利用新知识信息的能力、操作应用能力等。创新教育就应在培养学生的这三种创新素质上下功夫,尤其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究欲望、创新精神放在首位。
所谓教学创新,就是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师生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产生出新颖、独特教学价值的创造性教育活动。可见,教学创新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或教学内容的增减,而是教学功能上的重新定位,是带有全面性、结构性的教学革新和教学发展的价值追求。这就意味着,教学创新要给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创造条件。创造了条件,还要发挥其作用,而作用的真正发挥,必须通过学生自身主动的选择、改组和利用,即如果没有学生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再好的条件也不能发挥真正作用和收到好的效果。所以,教学创新的目的在于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社交礼仪课程的教学创新
2.1 转变教学观念是课堂教学创新的前提
教学观念指导、制约着教学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教学观念势必导致僵化、机械、千篇一律的教学实践,也势必使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死板教条的书呆子,而不是当代社会所需的创造型人才。因此应确立学生是主体的观念,把教学改革的重心转向学生,真正把学生当作有主体意识的人.而不是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明确“学”是教学的中心,教师的“教”在于“引路”而不是包办,要把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新思想、新见解,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能力。只有这样,教育才能不断地为现代化建设输送新鲜血液,成为现代创造型人才的“源头活水”。
2.2 改革教材与教学内容是教学创新的基础
从目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来看,教学内容的更新是弱项,但它恰恰是提高学生素质、牵动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基础环节。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应实行“超本教学”,也就是说教育中以教材为本,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社交礼仪是一门古老且极具生命力的文化体系,内容博大精深,在提升学生人格修养方面,具有思想道德课无法替代的作用,但现在许多大、中专学校大都将其作为公共选修课,大多只开30多个学时。如何在有限的学时里安排丰富的内容,这需要精心考虑,认真取舍。近几年,笔者针对现在国内礼仪文化氛围淡薄,认识仅停留在片面、肤浅的层面上这一现状,将礼仪文化的渊源与内涵作为一个教学重点,在教学中先系统地向学生传授中华礼仪的悠久内涵及礼仪的基本原则等理论知识,尽量提高学生的礼仪文化修养。针对当代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丰富,而对如何做人与做事的道理较为匮乏的现状,在教学中并不拘泥于学生礼仪知识。而把教给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如何自律敬人,作为礼仪课的重要内容融入每个章节,既传授知识又传授人生的真谛。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2.3 创新教学方法是教学创新的有效途径
传统单一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学生长期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将“消化不良”。甚至厌学。因此教师应正确认识教与学的关系,摆正教与学的位置,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结合本学科的特点,采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启发式、研究式、自学式、专题式等教学法,给学生以活动的空间。以下几种方法是我们在礼仪教学中常采用的方法!
(1)讨论式教学法。教师讲课时可以把一些富有启发性的礼仪问题或者身边发生的事例编成思考题,引导学生课后查找资料,独立思考,课堂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最后教师概括点评,这一方式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激烈讨论,各抒己见,即使是错误的,也在辩论中明白了错误所在,这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教学互动,尤其对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在讲授现代交际礼仪的意义和作用时,我们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所遇到的不文明行为,让学生去亲身观察、发现生活中和校园里的违背礼仪规范的现象,并提出自己对这些现象的看法,在课堂上开展讨论、辩论和演讲。这样做使学生从浑然不知的当局者变为清醒的旁观者,许多平时不以为然的小事和小细节,放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中就被放大了,正确与错误产生强烈的对比,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印象十分深刻。
(2)讲课式教学法。根据教育学中“教与学相互促进”的规律,我们在礼仪课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如问候、守信、打电话、各种场合的秩序等礼仪问题,提前出题目,让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资料、备课,然后由学生上台讲课、演示,教师和其他同学在台下听课,最后教师点评给予指导,这样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对学生仪容、仪表、仪态也是一个很好的检验和提升。
(3)训练式教学法。礼仪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和操作性的应用科学,笔者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的指导训练,使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在讲到站姿、坐姿、行姿、引导客人、介绍、握手、奉茶等具体的礼节规范时,先讲理论知识,然后进行适当示范,让学生了解所讲礼仪规范的具体做法,再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安排学生分组练习,互相观摩,纠正不雅行为。同时我们还布置一些模拟情景题,如应聘面试、推销产品、接待客人等,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自己设计台词、活动内容,演示合乎礼仪规范的活动,老师对学生活动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不足,最后结合礼仪知识强调礼仪要求。学生对礼仪训练大都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效果颇佳。
(4)案例教学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
[1] [2] 下一页
(5)项目式教学法。该法是指教师与学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的教学活动。如,为某个大型社会活动免费提供礼仪方面的服务。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多地积累社会实践经验,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使学生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项目工作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项目实践的过程中,要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并且通过实际运作,训练自己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同事协调、合作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将各种教学法结合起来,灵活运用,以期确保高水准的教学质量。
2.4 改善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创新的必备手段
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案、一块黑板是不少专业教师使用的全部教具。其缺点有以下两方面:①授课缺乏直观性、主动性、形象性,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不深,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②授课要用大量时间书写板书,课堂信息量少,难以有多余的时间让学生参与。因此,各种现代的传播媒介引进教室,对一些比较抽象的材料,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幻灯片等手段,变抽象为具体。对一些具有较大背景的事件,可以通过放映专题片使学生一目了然。实践证明,这种电化教育信息量大、学生兴趣高、效果好。多媒体教学的使用将是知识经济时代主要的教学手段。
2.5 改革考核评价方法是教学创新的关键
传统教学一贯以笔试成绩定优劣,以往礼仪课的考试大多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题型基本上采用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等题型,学生为了获得高分,死记硬背成了通病。传统考试方法脱离实际,根本无法测试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学了礼仪就能真正懂礼仪,自觉运用礼仪知识指导自己的社会实践,我们在教学中对礼仪课的考试方法做了合理的改进,将成绩考评分为三部分:一是平时成绩(30%),二是期末卷面成绩(50%),三是面试考核(20%)。平时成绩包括上课出勤情况,平时的表现是否合乎礼仪要求,书面作业,参加活动情况,及教学过程中的检测成绩。
期末理论考试时,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礼仪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总结归纳来回答问题,比如试题:“请你谈谈导游人员在工作活动中应注意哪些礼仪礼节?”、“应从哪些方面塑造良好的学生形象?”等,这些题目贯穿了相关章节的知识点。考察了学生对基本礼仪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自我归纳总结的能力,难度适中,不失为较好的试题。
面试考核中,我们给每一位学生出一道演示题,由学生自行演示设计,回答问题,教师评分。考核内容包括:接待客人,向领导汇报工作,求职,办公室打电话,组织会务等场景,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礼仪知识在特定的场景下加以运用,以语言、行为活动是否合乎礼仪规范为标准。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考试时大多数学生举止大方,表达得体,彬彬有礼,取得了良好的考试成绩。结束语
6.社交礼仪与公关语言课程论文 篇六
软件 0906
09301175
张玲曼
我的礼仪观察与礼仪思考
礼仪无处不在,而我国向来都有“礼仪之邦”的称号。那什么是礼仪呢?礼仪是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说,礼仪可以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有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可以大致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五大分支。
社交礼仪与公关语言讲的礼仪就主要指社交礼仪。社交礼仪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交际能力等。社交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中发挥的作用愈显重要。通过社交,人们可以沟通心灵,建立深厚友谊,取得支持与帮助;通过社交,人们可以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对取得事业成功大有获益。
以上内容在社交礼仪与公关语言这门课上老师都有讲过,在各种有关礼仪的书或是利用各种引擎工具都能找到。但是如果只是通过这种方式了解社交礼仪,我们并不能真正的感受到什么是礼仪和礼仪的重要性。我们应该通过身边的事情来思考什么是礼仪,礼仪究竟有什么用。
我举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例子来解释什么是礼仪,怎样才是讲礼仪,并在这个例子中归纳出礼仪的作用。
2010年10月24日,我校主办主办信号处理国际学术会议IEEE ICSP2010,34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与会。
信号处理国际学术会议IEEE ICSP(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gnal Processing)是由IEEE 北京分会、电子学会及北京交通大学创办于1990年,一直以来由北京交通大学承办,至今已举办了10届。今年是IEEE ICSP举办20周年,所以,此次会议的意义非比寻常。会议前一天,辅导员通知要求学生会部长级的同学都必须穿西装出席,还需要许多勤工助学的同学去到会议现场干活。我的一个同学在会议前一天就准备好一套正装,上衣、裤子和袜子都是黑色的,领带是红色的。看见她这么正经,我觉得她应该是会议的一份子,而我是以勤工助学的身份去参加的,只是打杂的。所以在会议当天我没考虑太多就穿着平时的一件英国风休闲西装,一条泛白牛仔裤和一双板鞋,头发也是散披着就去了。而我同学早早就穿好正装还整理了好久才去。我到了会议现场吓了一大跳,除了我和另一个同学外,其他人都是穿着正装的。我很尴尬。等辅导员来了分配工作时,我猛地才知道我同学穿着西装也是来干活的,并不是会议的一份子。当时我恨不得躲进一缝隙里去。
之后老师让我到水房洗水果,当我走进水房发现里面站着好几个穿正装的,还以为是监察工作的,没想到也是洗水果的。来宾都准时到达,会议开始了,老师安排穿正装的同学站在会议门口欢迎,并且问来宾是否需要饮料、水果和甜点,没穿正装的在侧会议室内呆着不许随意走动。会议开始后,来宾都很安分的,没有频繁进出会场的。我窥望会议室里,无论是在主席台上的会议主席还是在台下的听众,都坐得十分端正,没有窃窃私语的。
得出的总结如下:(1)一些正式场合如辩论赛、演讲大赛、创业大赛以及出席重要晚会、参加国际会议时应该需要穿正装,男士是黑色西服,女士穿长裙长裤皆可,并且男士要贴身穿衬衫,衬衫和领带要及时更换,袜子应是深色的,衬裤脚要包在袜子里。
(2)(3)(4)(5)(6)(7)准时到达会场,按照会场的指定座位或区域落座 正式会议开始后,尽量避免频繁出入会场
进出会场遵循女士优先原则,不管那女士是什么身份 不在会场大声喧哗,打电话接电话 无论在主席台上还是台下,都要坐姿端正
集体行动时。相互之间保持距离,尤其同性不能太亲密,不能勾肩搭背。领导不要戴墨镜
(8)工作人员对来宾应使用敬语,并注意着装与会议场合一致
这次国际会议非常成功,许多远道而来的学者都感到非常高兴,而我校既完成了一次漂亮的国际会议讨论,又尽了东道主之谊。可见礼仪不仅是用来约束人们的,还是一种社会文明的体现。讲究礼仪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一个国家、族的社会风貌、道德水准的要标志;还是一个人思想觉悟、文化教养、品德修养程 度的要标志。在倡导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今天,接受最需要的礼仪教育使我们每个人都有的任务。我们许多地方都得讲究礼仪,职场礼仪,家庭礼仪,会议礼仪,宴会礼仪等等。家教礼仪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和关键,这不仅得靠人们自己还得靠家庭成员的相互督促。职场礼仪是求职的关键,大学生不是正面临着求职的问题吗?那这个职场礼仪我们大学生应该要非常了解。在工作上我们会经常用到会议礼仪,这也是我们大学生该注意的。既然这些礼仪都与我们大学生息息相关,那么加强礼仪教育不仅是社会和学校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的要求。
一、让礼仪课堂成为大学生接受礼仪教育的主渠道
礼仪课是学生系统学习礼仪知识最直接的途径,学生在礼仪课中能学到一些礼仪基础知识.如语言礼仪、个人形象塑造、交际礼仪、宴会礼仪、习俗礼仪以及各种仪式等。
二、让实践成为提高大学生礼仪素养的加速器
礼仪课以向学生讲授礼仪理论知识为主.而理论知识很难发生质变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单纯的礼仪理论很难发挥实际的作用。我们应开展校内外各种礼仪活动和社会公共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不断积累礼仪经验,展示礼仪的魅力和个人的风范。
三、让校园环境成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滋养园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谚语说明社会生活环境对人的品格养成有着重大的影响。在学校教育中除了对学生进行礼仪说教、规范礼仪要求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用心营造一个良好的礼仪氛围。
7.《社交礼仪》课程简介 篇七
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生, 事无礼则不成, 国家无礼则不宁。”可见, 小到人与人的交往, 大到国家间的交往, 都必须遵守社交礼仪规范, 否则就会失礼、失态。随着时代的进步, 人际交往的日趋频繁和密切, 作为交往润滑剂的礼仪也越加显得重要。在大力提倡精神文明的今天, 讲文明、讲礼仪、讲礼貌, 是每一位公民必须具有的社会公德。
教育部2009年关于制定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要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有综合职业能力, 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实际上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对学生的适应能力、沟通能力、礼仪素养的要求要高于专业技能。然而目前许多学生往往只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 却忽视了沟通能力和礼仪品质的培养, 而这一点恰恰影响到了我们学生的就业水平。正因为如此, 许多学校已经开始开设有关礼仪方面的课程, 我们学校也不例外。
二、问题
社交礼仪课程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技能型课程, 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礼仪知识, 更重要的是使礼仪规范成为学生的潜意识行为。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 导致我们的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 对学习内容的要求往往停留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 少数同学甚至连书面作业都不独立完成。笔者曾带两个即将进入预就业阶段的中专班, 学生思想比较活跃, 厌学情绪比较普遍, 班上为数不少的学生行为习惯较差, 经常迟到、早退, 上课不认真听讲, 随意进出教室, 顶撞老师, 同学间乱取外号, 不懂宽容与谦让, 有点小矛盾、小摩擦就大打出手, 随手乱扔垃圾等。协助辅导员做好班级稳定工作, 是任课老师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但要想让这部分同学彻底改变原来的习惯, 自觉遵守礼仪规范,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应该说有相当大的难度。
三、尝试
接到教学任务后, 笔者分析所教班级学生特点, 结合教学目标和要求, 考虑充分利用课程考核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促使学生真正能够学以致用,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笔者初步设计了一个多方位、多元化的成绩评定方案。接下来要想法让学生主动接受、积极配合笔者的方案, 于是笔者对第一堂课作了相应的设计。首先让学生回答如下问题:一是想不想让别人说你是一个有素养的人。大家异口同声回答:想。二是想不想让别人骂你是有娘养没娘教的人。学生也是异口同声回答:不想。三是怎样让人说你有素养呢?大家低头不说话了。由此引出本次课的内容:礼仪的概念、内涵、原则以及学习礼仪对个人成长、成才的作用等。然后再问:你们觉得社交礼仪该怎么学, 怎样才算学好了社交礼仪这门课, 社交礼仪课该如何评分才是公平公正的?同学们普遍认为不能只看一个人理论上讲得如何, 更重要的是看他平时能不能按礼仪规范与同学、老师相处, 能不能严格用礼仪规范约束自己的一行一言。于是笔者要求同学们在本次讨论的基础上完成一份作业:做一个自己认为最公平的社交礼仪课程的成绩评定方案。
第二次上课交作业时, 前所未有的, 所有同学都认真完成了所布置的作业。经过分析统计, 综合所有同学的意见, 初定成绩评定方案如下: (1) 自身对其平时的日常行为作出相应评价:5分。 (2) 同学对其各方面的日常行为作出相应的评价:5分。 (3) 家长对其在家时的日常行为作出相应的评价:10分。 (4) 其他任课老师对其在其他课上的表现作出相应的评价:10分。 (5) 本课程任课老师对其上课表现、作业、测验及期末考试作出相应评价:50分。 (6) 本班辅导员根据学生平时的日常表现作出相应的评价:20分。
考虑到大多数学生家长不在本地, 请家长评分实际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 大家一致同意将家长的评分加到本课程任课老师的评分中。有同学对任课老师如何评分也提出了建议:平时课堂表现 (含平时的礼仪方面的表现) 10分, 平时作业10分, 测验10分, 期末考试30分。方案确定后, 协调各方力量加强检查监督成为重中之重。首先发动同学注意观察, 相互监督, 发现问题及不足, 及时指出加以纠正;其次跟各任课老师、辅导员联系, 说明情况, 争取支持与配合;最后强化课堂管理, 采取多形式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让他们保持学习的热情与新鲜感。
四、效果
由于成绩评定方案是大家协商确定的, 因此执行起来相对比较容易。到期中考试为止 (期中考试后大部分学生进入预就业阶段) , 两个班共计81位同学 (合班上课) 迟到现象较之以前大大减少, 没有一个同学早退, 课堂发言非常踊跃, 作业完成情况良好, 也没有发生一起课堂重大违纪事件, 班级学生行为习惯有了明显的改观。
五、反思
中专学生的文化程度、专业意识、学习品质、心理素质和人文素养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 给我们的管理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如果任课老师都能充分利用所教课程的特点, 正视学生的差异, 接纳所有的学生, 认真管理好每一堂课, 变单一的理论考试为多元化、多方位考核, 充分发挥教育管理合力的作用,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们的学生就能更快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的教育管理也就能事半功倍了。
摘要:社交礼仪非常重要。在社交礼仪课程教学中, 利用课程特点尝试采取多元化的成绩考核方案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8.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探索 篇八
关键词 礼仪教育 素质 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商务礼仪是在商务活动中通过礼仪、礼节、礼貌;仪容、仪态来更好地体现尊敬、友善。其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提升个人的素养,方便个人交往应酬,继而有助于维护企业形象。因此,学习礼仪、应用礼仪、掌握各种商务礼仪知识尤为重要。
笔者就如何教授“商务礼仪”课的教学思路,谈几点体会。
1 商务礼仪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1.1 学校对商务礼仪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学校对商务礼仪学科视作“豆芽”学科。学校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商务礼仪的重要意义,其专业所学知识运用到社会中绝不亚于掌握外语、电脑、汽车驾驶等热门的专业技术之下。现代大学生仅掌握专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是取决于对工作的态度、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团队精神、学会做人、学会合作等等,而这些的获取都是以礼仪教育为基础的,把理论知识真正融入到实际的生活中去。
其次,学校领导对商务礼仪课程的不重视。表现在:很多学校没有商务专业的实训室。学生无法在有限的教室里完成训练。如:我们在教授个人礼仪时,尤其强调的站、立、行、走、蹲等各种姿势的规范性,教师只能选少部分同学进行联系和展示,大部分同学只有观察。如果我们拥有实训室,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得到较好的训练;学校不够重视商务技能展示,每年搞商务技能展示活动的拨款资金都是其他技术型专业拨款资金最少的。这样一来,直接导致商务展示效果不够显著,得不到认可。
1.2 教学方法注重理论知识讲解
在教学课程内容的整体安排上,对于理论知识部分所安排的课时多,对实践部分安排的课时较少(就我校而言,商务礼仪的理论课一学期安排923节,实践课程安排200节)。教学方法上,教师主要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型”模式进行授课。主要体现在,整堂课局限在教室里面,老师以讲解知识的重难点为主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没有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如:我们在教授公司礼仪、企业礼仪的过程中,学生只能听,没有把自己当成真正的商务人员,作为一个职业人来要求自己。因此,学生们极度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不能真正地把理论知识很好地运用到生活当中。
1.3 商务礼仪课程教师 “闭门造车”
商务礼仪课程任职教师之间除了相互听课,没有其他学习实践的机会。如:因每位商务老师的课程比较饱和,完全没有时间走出去学习、进修、培训或是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等等。因此,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严重,所以教学效果不明显。
2 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探索
2.1 要重视对礼仪课程的建设
首先,学校领导要对这门学科以及商务管理专业高度重视。不要和其他专业技术课程拉开差距。要知道,学生不仅仅在学校要学习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如何尊重别人。而礼仪课程就能很好地灌输这些概念。
其次,建立单独的商务礼仪实训室,购买相关商务礼仪教学实训用具,为商务礼仪课程提供必需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如:我校每年举办一次的商务技能大赛,不但希望学校领导重视,更希望校方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把商务技能大赛提高一个档次。
2.2 教学方法多样化,充分调动学习兴趣
(1)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学校教师要想培养技术加应用型人才,就可以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如:教师在上完一章节内容后,可以有目的地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如带领学生参加一些商务活动,帮助学生联系合作商家做一些展销活动等等。在活动中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
(2)示范教学法。商务教师结合不同的课程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教授装束礼仪的时候,可以采取示范教学的方法,教授同学们如何选择西装,如何打领带。给同学们演示后,分发领带让同学实际操作练习。
(3)情景教学法。教师围绕一个课程主题,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和领悟教学内容。如新生开学典礼、老生的毕业典礼、校企合作暨颁奖仪式等等,分别安排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下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提高礼仪技巧。这种形式也大大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4)视频教学法。视频教学可以大大弥补教师在某些只是技能方面的不足。如教师在上舞会礼仪的时候,单单用讲授型的方式讲解在舞会中的礼仪,是远远不够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大量视频进行教授,教学生如何跳交谊舞。最后,通过学校组织舞会来检验学生所学知识。真正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5)案例教学法。教师应该把贴近校园生活中学生经常看到的,听到的作为案例,给同学们进行分析。如:在讲解校园礼仪的时候,教师可以举同学们平时在校园里的大量案例进行讲解,分析。学生也容易接受或从中受到很多启发。
2.3 专业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首先,专业教师一定不要做 “井底之蛙”,一定要做到多学、多听、多看。不要仅仅满足于传授知识点给学生,要做到如何更好地让学生吸收,把知识转化为行动运用到生活中。其次,学校商务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多与同门课程教师进行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尤其在教授方法上,采用多种教学形式。除上述的教学方法之外,还可以采用串讲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商务教师应该把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视为引子和起点,而不是终点。希望他们能把所学知识贯穿在生活中。商务教师在课后可以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去体验、总结、归纳和思考,并在下次课上和大家一起分享。同学之间也能做到相互借鉴。
3 结尾
综上所述,商务教师应该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及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带入我们学生的课堂。让学生通过互动式的学习,能更好、更快地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会合作、学会做人 。
参考文献
[1] 金正昆.商务礼仪[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