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论文(精选7篇)
1.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论文 篇一
【摘要】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可以这么说,语文是对生活的浓缩,作文是对生活的概括。因此,能够对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教学主要方法。本文通过对初中生写不好作文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一、初中生写不好作文的原因分析
作文对生活进行了语言表达,除了需要外部的引导因素,还需要对学生内部的刺激,提高他们写作的兴趣。但从目前学校语文作文教学方面的状况来说,大部分人对作文提不起兴趣,从教学的方面进行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l教学目标超过学生能力
初中教师在指定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方案时,其目标超过学生的知识水平,如关于议论文写作的教学,很多老师有着丰富的知识积累,却“一视同仁”地将学生当成“自己”,一谈到知识的运用,滔滔不绝,片面地强调知识的积累,而没有一套引导学生如何积累知识的具体方法。这种现象是教学实践中常见的“对学生能力估计过高”的现象,使得学生在教师的对比下产生自卑感,反而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l教学与生活脱节
知识的积累来自于对现实生活的概括,这是对封闭式教学的突破,而大多数教学教导学生重视形式的套用,方法的沿袭,这是错误的做法。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不是对于其他作品的概括和总结,然后直接搬到自己的试卷上,这样做无异于“闭门造车”,直接出现的结果是,作文毫无新意,没有生活的气息,甚至与生活的实际脱节。某高校教授指出一种普遍的情况:一次中考作文,学生的父母死了千千万。学生编写父母的去世,来赢得评卷老师的同情,这是很愚蠢的做法,也是对僵硬教学和学生机械思维的极大讽刺。
l不尊重学生的作品
学生作文是需要以主动性和积极性去创作的。学生有了创作的兴趣,很多教师却不因势利导,反而对学生主动创作的“稚嫩作品”一味讽刺,使得学生消极对待创新性的想象和理解,原先仅存的创作热情也被消磨。另外,教师对于学生存在问题的作品,很少主动教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只给学生片面地评语,“问题”得不到解决,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无从提高。
二、提高写作能力的教学方案
语文最奥妙的地方就是可以利用无穷尽的四句来表达无穷尽的的意义。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初中生还缺乏对“语文的表达”,教师必须根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从教学方法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具体方案如下:
(一)教师理念的创新
教师必须意识到:学生不是一个教学的对象,而是一个有独立思想、思考能力的个体,知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还没有完全发挥,这些个体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潜移默化地接受教学的影响,以良好的心态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教师的自身修养
教师必须继续学习,丰富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教师还要有容纳学生不同感受和兴趣的胸怀,让学生对作文感到有趣、精彩,进行关注;教师还必须掌握各种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应用各种现代电教媒体,网络媒体,多媒体资源等教育学生。
2.教师强调整体的平等性
围绕“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对现在学校教育消极影响颇大,以“应试”为主要目的,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地位,知识被灌输,能力只被强调,这是严重错误的做法。我们必须摒除教学弊端,强调课堂的整体平等性,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知识和能力的交流者,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教育,与学生拉近距离,让学生没有任何压力地接受教师的建议。以“引导、合作、探究”为指导思想,要求教师树立一个重要理念: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是学生的真正主人。教师在课堂上设法引导学生置身于教材学习情境中,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课堂上多创设特定的话题情境,让学生与教材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生活对话;在实践中学习,在课堂上多为学生创设“实践“情境。
3.创设创新的教学环境
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创设相应的环境十分必要,创新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对学生的创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是实现主体性教育和培育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采取民主态度,支持学生发表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讨。在学生对文学已经具备初步认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感受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这样就能从传统的、繁琐的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进入一种新的教学境界,对教师来说,这是一种创造性的尝试,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有收获的体验。
(二)以创新性学习提高写作能力
1.挖掘教材中创新性的学习内容
我们现在使用的初中语文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最新修订本,其课文内容编排了相当比重的有关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文章,并对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就是要积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如何运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呢?笔者认为要立足教材,找到课文中创新的思想内容要素、新颖的体裁结构和独特的语言特色,在教学中具体引导学生创新思维,譬如《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是长期以来人们形成的固有观念,是定势思维的一个模式框架,它长期禁锢着人们的头脑,而作者却能独树一帜,大胆质疑,给予否定。这是一种积极地创新活动,给学生以创新的激励,使得学生进一步提高创新意识,作者还作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根据分析“生活本身就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必然不一样;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的。“在本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识到什么事创新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就是对已知事物和未知事物进行思考,对未知事物探索和创造,对已知事物从新的角度、新的途径进行再思考,提出新颖性的、独到的见解,除此以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写作特色,认识作者的”创新“之处。学习众名家的写作技巧,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验创新成功的乐趣。只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设计探索性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性学习有两大基本特征,预期性和参与性。”语文教学中运用预期性特征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所谓预期性就是思维态势超前表现,预期性教育就是在于引导学生为面向未来而学习。初中语文第五册13课《枫桥夜泊》联系本册20课《不朽的失眠》一同施教,教学方案设计的问题不是安排学生去寻找“新解”,去歪曲张继先生的艺术结构,而是紧扣“愁眠”二字,对那个失眠的失意人展开想象,延伸了《枫桥夜泊》诗句的由来,描绘主人公内心的波澜。学生在欣赏“老张”得分诗和“小张”的小说后,思维活跃起来,诗中的“愁眠”人以各种形象出现在每个学生的脑海中。以“江枫渔火对愁眠”为题的课堂练笔,可谓让社会各界的失意人聚于一堂:考场失意的学子、商场失意的商人、情场失意的情人、赌场失意的赌鬼、下岗失业的工人、遭受灾害的农民等等。通过这道发散思维的学习,培养了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解放学生,摆脱被动
解放学生,使得他们尽快从被动接受的学习中走出来,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主动体验的空间。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更新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让学生敢于主动体验
人们常说:“世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树叶。”其实,语文作文的学习更是如此,“一千万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的学习目标和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方案,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学生不能用“一把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探究过程的体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学生在新课程学习中才敢于探究和体验,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在教学时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特别是对差生的评价要格外慎重,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探索和体验。
2.让学生乐于主动体验
卢梭说过:“我们真正的老师是经验和感觉。”经验和感觉首先来源于亲身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比如,角色体验,在学习了《犟龟》、《黔之驴》等文章时候,可以把表演引入课堂,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灵自由。在学习了《地毯下的尘土》后,可让学生讨论:跟米妮比中学生身上的许多缺点,请同学们以米妮为镜子,谈谈自己存在的缺点,以及你学习这篇童话明白什么道理?得到什么启示?
3.让学生善于主动体验
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他们不仅指学习的,更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使之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可以巧借生活之情,例如,在学《心声》一文时,先让学生想想说说:“你也许有上公开课的精力,小学老师上公开课怎么做?你是否有与李京同样的遭遇?”再带着自己的体验去朗读课文,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的共鸣。
(四)组织主动性活动,使得学习和活动互动
对于创新性学习的参与性特征,语文作文教学也不能够忽视,它能通过学生自主性的参与活动,培养其创新能力。如在初中语文第五册的教学,笔者安排了四次主动性的学习活动课,主题是让生日过得有意义,该次实践活动,完全由学生组织进行,我把两节课时间交给学生,并为他们做些服务工作。班长当主持人,齐唱生日歌,过生日的主角先讲感激父母的话,再答谢同学的话,然后每位同学都制作了一张感恩卡回家献给父母,最后展开有关生日主题的讨论,感谢父母,珍惜生命,体会幸福,创造未来。笔者认为,这种创新性的教和血能够掌握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大胆求索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创新性语文作文能力的提高
总而言之,今天推行的素质教育,就是要以人为本,转变教师的观念,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语文教学只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虚心教导学生,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多深入、多观察、多体验、多积累、勤动笔,才能把学生带进文学的世界,创新性地提高学生语文作文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谢佼.浅谈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S5期
[2] 郭顶标.浅谈初中作文教学目标[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07年10期
[3] 龚肇兰.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4] 于远达.我的教育思想[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5] 张庆红.浅谈作文教学中的细节描写指导[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9年第04期
[6] 孙自强.初中议论文写作指导的一点体会[J].青海教育,2009年第09期
2.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论文 篇二
一、创新作文教学形式,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也不例外。初中生正处于心智日益成熟的关键时期, 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强, 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充分把握学生的这一特点, 通过灵活多变的作文教学形式, 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 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旦形成, 自然会使其形成动笔写作的强烈愿望, 进而将他们在生活中的所想、所见、所闻通过文字自然地表现出来。这时, 作文写作对初中生来说, 将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情。例如, 在安排《收获快乐》这一作文教学题目时, 教师应该在教学形式上有所创新, 可以让学生不再拘泥于写作内容和写作风格, 而是从他们的兴趣点着手, 结合作文教学的目标, 让学生首先理清自己在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事情, 然后让其写出在参加这些活动时所收获到的快乐, 这样学生所写出来的内容都是真情实感,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效果也将会有明显的提高。
二、同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不断丰富学生的作文写作素材
为了培养初中生“会写”、“能写”的作文写作能力,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积累生活素材, 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在作文课堂上“提笔忘字”等问题的出现,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字。”因此, 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将作文教学同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师在引导学生多积累书本素材, 在语文课堂上多读、多写、多背的基础上, 还应该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多阅读, 让作文教学真正走出教材、走出课堂、走出学校, 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积累写作素材。例如,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的作文教学中, 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多体验、多思考、多尝试, 从不同角度积累现实生活的写作素材, 才能让学生及时、准确地记录自己的心理历程, 实现写作素材的不断积累和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通过多种教学形式, 强化作文训练
俗话说, “熟能生巧”, 这对初中生的作文写作技巧而言, 也不例外, 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 通过多种教学形式, 不断强化学生的作文训练, 让学生在持续、反复、有序的历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对此, 教师可以结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 通过仿写、扩写和续写等多种教学形式, 强化学生的作文训练。例如, 在讲授李白的《送友人》这篇唐诗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李白这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进行扩写, 让学生借助对青山、白水、浮云、落日等情境的描述, 用自己的语言对作者送别友人时的真实情感进行描述, 这对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提高将会是非常有帮助的。
四、增强初中语文作文课堂的开放性, 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为了让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调动学生在作文教学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需要对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调整, 增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开放性、主体性, 多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让所有学生可以实现共同的进步。例如, 在《在我们这个年龄》的作文教学中, 由于每个学生对自己所处年龄阶段的生活理解不同, 思想觉悟也是不尽相同, 这时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多交流、多沟通, 让学生通过自我的交流与诊断, 在共赏互评中寻找自身的不足, 学习其他同学的优势, 不断开阔自己的写作思路, 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 学习别人的长处, 进而实现写作能力和思想觉悟的不断进步。此外,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对作文写作成果的自评和互评活动, 给学生更多的鼓励, 让学生时刻保持写作的热情和自信心。
五、结语
总之, 作文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教师需要不断汲取新的教学理念, 加强对学生写作的指导, 积极探索更多的作文教学新途径,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让学生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乐于写作”, 全面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素质, 这样才能提高初中语文作文的有效性, 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李花.写真实的作文, 表真实的情感[J].新课程 (小学版) , 2009 (04) .
[2]韩淑贞.激发热爱语文的热情, 体味学习语文的快乐[J].考试 (教研) , 2011 (10) .
3.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论文 篇三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情感;教材;评改方式
作文教学一直都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方式,学生模仿式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写作中的情感表达能力。初中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第一,语言表达苍白无力,情感呈现简单或过于夸张,文章段落结构缺乏层次性与深度。第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没有得以充分开发。第三,教师对学生评价标准的片面性容易使学生对作文写作产生恐惧和抗拒心理,影响到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学生对作文的认知
提高学生对写作的认识,首先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其良好的学习心态。教师要将写作内容的安排与教学内容深度结合,要使学生明白“写作源于生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用单纯的理论灌输式方法来迫使学生理解,而应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学生逐步提高自我认识。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认识要结合学生的内在写作愿望,教师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结合富有语言魅力的课堂讲解,加深学生对语言组织与表达之美的认识,唤起学生内在的表达欲望。只有唤起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才能使作文教学顺利进行,学生在学习上也会表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
学生的教学参与行为受到自身智力因素与学习动机的共同支配。语文教学不能只是单纯地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还应该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对写作的认知水平,借写作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培育学生写作情感
语文作文教学有两天路线,一是知识路线,一是情感表达路线。优秀的作文是将语文基础知识与个人情感表达的完美组合。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需要从这两条路线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开展语文教学的具体方式如下:
1.营造活跃、融洽的师生协作氛围
在语文教学中,和谐课堂气氛的营造对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激活其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都大有裨益,这有赖于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需求,单纯进行灌输式教学。这种以单纯的考试成绩来区分对待学生的方式,势必会导致差生产生自卑心理,进而排斥语文学习。和谐课堂学习气氛的营造有赖于两个因素:一是教师对工作的热爱和表现出的责任感。只有深深热爱自己的工作,教师才能充分发挥教学智慧,而教师的热情与智慧能够感染并传递给学生,将学生带入一个积极的教学氛围之中。教师教学的正能量通过富有感情的语言和丰富的肢体语言能从心理上感化和影响学生,这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极有帮助的。二是融洽师生关系。教师要以良师益友的身份来处理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能高高在上,以挑剔的眼光训斥学生。教师要积极关心学生的成长,为学生取得的学习成绩感到由衷地高兴,对差生进行细心地辅导,缩小其与优生的成绩差距,同时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
2.构建蕴含积极能量的写作课堂
不同的情绪因素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会带来不同层次的影响,进而影响学生的知识观察、记忆、思考等认知活动。作文教学课,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教学任务,这是作文教学对教师能力的基本要求。
(1)以教学内容调节。我们以“描写感动”作为作文教学实例进行分析,将教学目标与任务设置为:结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无需对学生进行过多的细节性指导,教师采用关键词点拨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考和评判,以充分发挥作文讲评课的实际作用。为了激发学生的作文积极性,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作文内容给予学生积极的肯定和写作方法上的细心指导,鼓励学生自己讲解作文,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认知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如何展开具体的描写教学?教师要善于将知识和情感两条教学主线分配到作文任务之中,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根据自己的理解组织词语和段落,掌握好作文的过渡结构与中心思想的表达。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注重人物特征、环境、社会背景、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在行文中讲究前后照应,使文章构思分明,而又“有血有肉”。
(2)以课堂活动的形式調节。教学实例:作文课《风景这边独好》。此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顺序,先布置相应的作文课题,如《动人的春天》,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绘画,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画的内容进行作文描述。当然,教师也可以采用另外一种教学方法,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由学生共同参与完成《动人的春天》的绘画,然后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语句描写画中的景物。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做好教学反思,积极地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怎样开展教学活动?如何进教学设置?怎样发挥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如何与学生互动?取得的教学效果怎样?有何处需要进一步改进?下一步教学应该如何结合更先进的教学方法?等等。
三、以教材为本,汲取有益营养
初中作文教学不能脱离初中语文教材,语文教材中汇聚了教研人员精心编排的大量国内外优秀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讲,教材实际上是一部优秀作文的范本,其中包涵了大量的语言知识和情感表达方式。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夯实学生的语言掌握能力,这是提高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必由之路。教学实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将儿时的记忆展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此为引,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环境,引导大家在对百草园描写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写作能力培养的侧重点在于让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描写手法,并将丰富的情感融入其中,真实且形象地还原生活实景。此外,教学诸如《伟大的悲剧》此类重视人物和故事情节描述的文章,我们要注重利用这样的素材来培养学生在作文中的情感表达方法,引导学生将自己对生活的所感所悟与作文主题相结合,提高初中生作文情感表现力,不能使学生作文只流于形式而忽略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诗歌资料进行教学,使之学习其中的韵律美、语言凝练之美和描写手法之美,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和感知能力极有帮助。总之,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初中语文教材,针对不同阶段的作文要求选取教材中的可指导性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结合多种评改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自评自改。改变传统的教师统一评改的方式,首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自改,即让学生自己作文自己评改。可采用这样的方式:完成作文后朗读,在朗读中检查作文存在的纰漏之处,然后做进一步的修改,改之后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作文评改,然后让学生针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诵读和讲评,与教师和同学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重新审读、重新认识,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2.互评互改。作文互换欣赏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相修改和点评,学生之间这种探讨学习的方式,能够提高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在作文点评中提高学生的作文鉴赏水平。
3.教师评改。在完成上述两个环节之后,最后一环是教师的统一评改。在此环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作文情况掌握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并制订相应的辅导方案。同时,对学生的作文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课堂分类讲解,要从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评价教师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孙海鹰.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几点反思[J].考试周刊,2008,(01).
[2]张海鹏.关于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6).
4.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论文 篇四
新课程改革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发现,语文是每个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和其他学科比较起来,学生花费在语文上的时间多,但是收效很低,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很难被挖掘出来。实践证明,这是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决定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常常会忽视“把学生作为主体”的教学目标和对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锻炼。在《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我们发现,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必须要把学生培养为新世纪的有用人才。为了让学生适应新社会、新需求,获得全面发展,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科学设定语文教学目标、教学难重点、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新式教育。这样看来,语文教师如何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让学生获得很好的发展,就必须在正确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下大力气。下面我结合经验,试着从以下几点展开分析。
一、教学过程要精心安排,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兴趣是一个人积极学习的出发点。中学生的记忆力和识别能力等都要优于小学生,因为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逻辑分析能力、初步对常见问题的理解能力,尤其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对新生事物的探索思想有所增加,在探索的过程中,就会对新的知识点产生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就会加强对该学科的知识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提高,所以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就很容易。一位教育家说过:只要有人要学习,教学就不会消失。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样的,教师把学生的求知兴趣激发起来以后,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语文课堂教学也就会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师生再一起主动思考问题,便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去挖掘新的知识。
(一)设计新课的导入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我们都知道,注意力是我们都具有的一种意识,新知识的学习是离不开注意力的。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自己的课堂教学任务时,一定要综合一切教学手段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有助于学生快速走入到学习中去,为讲解课文、分析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到初中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使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增添活力,达到传统教育模式所达不到的效果。比如,在教学刘禹锡的《陋室铭》时,语文教师可把“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内容制成几个简单的动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讲解的需要随时用多媒体播放给大家。这样的教育过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进一步感受到作者的心境和交往的人,从而使学生快速理解课文,进一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
二、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一)科学建立学习小组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堂往往不能去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讲课如何熟练和精彩,重要的是作为主体的学生在这节课中的学习是否投入、是否很轻松理解了课文的内涵与外延。教师的主要目的是引导,把引导学生科学地走入课堂教学作为一个目标去实施。这个过程很关键,要通过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去完成。所以,科学地建立学习小组就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理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习小组的建立,人数不宜过多,以5~7人最为适宜,坚持做到每个小组内的同学学习的基础要互补,学习习惯要有相似之处,这样实施起来就会顺理成章。
(二)师生共同合作探讨
5.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论文 篇五
【摘要】语文阅读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之一,在语文试卷中,阅读题常常占相当大的比重,除了常见的现代文阅读,还有古诗词阅读,分值所占也相对较重,这也是学生难以把握的部分。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质,使学生能够有效的进行阅读,理解文章的主题。如何培养初中语文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当今教育工作中的难题。本文将对于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0、引言
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整个语文教育的中主要的结构部分,是分量最重、变化最多的部分,尤其是今日,教育体系的改革之后,有关于阅读的改革的条文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本文将针对语文阅读的重要性和如何提高阅读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1、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有效性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阅读能力作为一个交流方式,主要包括了信息接收能力与文字处理能力两个方面[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要针对自己所得到的信息进行阅读,例如,在看报纸的时候,与他人签订合约的时候,都需要进行阅读分析。可以说,阅读能力是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及早的适应环境,应该从教育上加大对语文阅
[2]读教育的指导。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共同关注话题。对于教育的系统化,专业化也变得严肃起来。尤其是在新课标的下发之后,人们对于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式,以及教学的相关性都有所关注。同时,随着教育改革风暴席卷全球,许多的教学问题也应运而生,这不得不说是教育工作者新的挑战。
2、提高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思路
初中生往往都处在青春期,正是比较活泼好动的阶段。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往往是没有常性,贪玩好动的。所以对于初中语文的教学,是绝对不可以只是进行传统口头上的语言传授。教师应该赋予教学课程的趣味性,使学生不会因为无聊的学科内容,而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另外,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是充满着想象力的,在过去的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许多孩子的思维过于格式化,甚至会完全扼杀孩子们的创新思维。所以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发散性思维能力,也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另外,在新课标中,还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要求学生可以自主的完成学习任务,而不是由教师独自完成教授的过程。总而言之,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初中孩子而言,必须能够考虑到趣味性,学生的想象力和主动性的问题。
3、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3.1有效预习
有效的预习,是常规的学习步骤之一,但是,有些学生往往会忽略这个步骤,因为这个步骤较为空泛,没有实质上的内容,而且对于教师的检查也十分困难。如果学生不做好有效的预习,当教师在进行的课堂教学时,学生就会不知所云,更不用说能够对学习产生主动性。所以有效的预习是所有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必须要让学生养成课前有效预习的好习惯,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读后感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主动预习的习惯。例如我们在阅读学习《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可要求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一个部分喜欢的理由又是什么,这是一个较开放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只有预习过后才能回答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还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文字处理并表达的能力。
3.2设置情景 设置情景,这是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兴趣,主动完成阅读任务,较为有效的方式之一。学生对于文章在生活中立体式的表演方式,是比较感兴趣的,当文章中一些难以理解的文字,通过情景的表达,转化为口语上的形式,总是能够让大多数人接受的。在学习《十三岁的际遇》这篇课文时,对于如何理解作者的在入学之初的心境,可以通过建立情境来分析,例如,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开学现场,让学生体验一下考入北大之后的感觉,通过学生在预习中的理解,表演出一个将要在北大入学的情境。让学生针对作者的誓言,体会作者原本的心态,让学生明白北大学生专注、敏感,纯洁,言谈犀利机智,生机勃勃,清新自由的特点,了解作者在最后说出“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这句话的含义。将书面上的内容通过情景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快速、准确的体会作者本身想要表达的心声。3.3合作竞争
与同学一起学习,是学校教学的初衷,现今也有一些网络课堂,虽然教授的知识内容和学校的相差无几,但往往缺少学生与学生一起学习的氛围。学生来学校学习,和同年龄伙伴、学生的共同合作,一起竞争,就是学校教学不可替代的主要原因。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级的孩子,往往年龄相差无几,这使得他们之间没有代沟,可以很顺利的产生共鸣。尤其是对与独生子女来说,班级的存在,带来的会是前所未有的归属感。就以诗词课堂教学来说,诗词往往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组,并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相互间的比拼来增加理解层度。例如我们在阅读《论语》时,可以要求小组朗读表演,即有学生朗读,有学生表演,像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这句,就可以通过一个学生阅读,两个学生拥抱来表达。当然这都还较为片面,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其他的方式了建立小组竞争。
4、结语
综上所述,知识贵在积累,阅读在于坚持不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制定合理明确的学习目标,再加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明民主的教学思想理念和实时有效的调控性,使得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得到合理的实现,可达到提高初[3]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本文就如何改进语文阅读教育的方法,以及其重要性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但目前影响初中语文阅读教育的有效性还存在诸多因素,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进一步的探讨研究。参考文献:
6.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篇六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关注学生
阅读教学课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它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高效活跃的阅读教学课堂一定会对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若长久坚持,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很大的提高。新课程改革的许多理念给语文阅读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阅读课堂开始走向自主、人文、活跃、开放。坚冰打破,千帆竞发,这无疑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进步。但热闹的语文课堂的背后我们也不能忽视几个问题,否则阅读课就会偏离原来的正确的轨道,发挥不了它在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作用。所以我认为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阅读教学要想提高其效果, 就要特别关注这几个问题,现提出供大家参考,欢迎批评指正或补充。
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激活
兴趣决定阅读效果,这是不争的事实。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课前激趣是很重要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学习每一篇文本前都要设计一些精彩的导语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求知欲望, 这一环节是阅读教学的优秀传统,我们不能借把一切空间都还给学生而放弃这一有生命力的东西。当然仅靠这一点激趣还远远不够, 初中生的身心特点还告诉我们,他们的注意力很难持久,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始终保持激昂的情绪。如教师要不段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语言亲切、精炼、诙谐, 并适当辅之以形体语言,教师要多鼓励,多肯定学生,经常性地让学生品尝到发现的快乐,教师要能灵活运用变式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手段(如多媒体)也要灵活多变等。总之,教师要能调控课堂节奏和学生的情绪,力求让学生在亢奋的状态下完成阅读任务。
二、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首先是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就是在学生阅读文本时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和经验。例如在学习《乡愁》时,让学生谈谈离愁别绪,积累古诗文中有关离别的佳句;学习《春》时,让学生回味春天,到自然中去感受春天,再用语言和画面描绘春天等等。其次是重复朗读,在读中形成对文本内容的大致了解,特别是精彩语段要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来。最后是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这时即使是学生的认识有偏颇之处,教师只能引导,不能轻易否认,也不能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统一评价。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激情才不会被破坏,学生的阅读素养才会不断提高。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社戏》时, 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戏不好看,那请想想“我”热衷看戏的真实原因可能是什么呢?问题一出来,答案可谓是层出不穷,有的说是热衷于自由、有的说是追求刺激,有的说是赏夜景,有的说是看热闹……我对这些答案都给予了肯定、鼓励,也给予了引导,最后明确看戏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的是看戏的那一份轻松、那一份自由、那一份友爱、那一份美丽。这样,学生在畅所欲言中得到了一份尊重、得到了认同、得到了提高。
三、要关注学生的基础积累
古语说得好: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家都知道学习语文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没有必要的积累而谈深层次的阅读是一句空谈。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一定要关注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与积累,一定要关注精彩语段和句篇的背诵默写,一定要关注文章、文学常识的积累。这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学习语文就是要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增强学生运用语言的语感、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
四、要关注学生的语言探究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不容忽视的是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在强调人文的同时必须更多地强调语言的探究。语言探究也不是简单地停留在是什么和为什么之上,而是让学生探讨内容是用什么语言表达的、为什么用这种语言表达。揣摩其中的道理,体验其中的感情,品味运用语言的精妙。例如学习《紫藤萝瀑布》时,学生很容易地就知道了前半部分描写的是紫藤萝的外形和神态,这时教师引导探讨:这些描写语言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学生通过探讨会发现这段语言很生动,主要是采用了生动的词语和多种修辞手法调动了人的多种感官,这样写一是抓住了紫藤萝的形象特点,二是烘托了人内心的喜悦之情。阅读重点放在分析上,认真地阅读,动脑思考,这样的阅读是有明确的目标的,而不是让学生的阅读成为过眼云烟,读完后不知内容是什么, 最后阅读成了瞎读、乱读、枯燥的读。我相信长期这样坚持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关注语言,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一定会不断地提高。
五、要关注学生的写作积累
学生阅读文章一是为了开阔视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二是为了习得写作经验。因此我认为阅读教学时教师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学习借鉴作家的写作技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写作训练。这一点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做了很好的安排,但我认为还很不够,教师还需要有更多的创新设计。当然这些训练一定要落在实处,可让学生当堂展示,也可作为课外训练。另处,评价方式要灵活多样,可采用自评、互评、点评结合。
7.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论文 篇七
一、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轻视作文教学
有相当数量的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往往是随心所欲,甚至应付了事。究其原因,中考语文拉不开分数,只要是平时老师讲到的内容,在考试中学生遇到会立竿见影,能够体现老师的教学水平,因而把课文教学当作重中之重,想尽一切办法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作文不管出什么题目、写什么文体,每个学生总可以写一点的,因而也总可以拿到一些分数的。在这种观点导向下,作文教学时间难以保证,师生投入极为有限,出现语文教学重基础、作文训练敲边鼓的局面便不足为怪了。另外,对于作文教学来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作文成绩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而对于考试成绩来说,无论学生写的作文如何不好,也能得一点分数,更何况现在的考试作文阅卷主观随意性较大,同样水平的作文在分数上可能有较大的差距,增加了作文成绩的风险性,进一步消减了老师作文教学的积极性。
(二)缺乏系统的训练
目前,初中作文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既没有相应的教材可使用,也没有科学的教学策略可供参考。教师大都根据自己的经验考试要求对学生进行写作技巧指导,无论教材复习阶段,还是专题梳理阶段,或是综合训练阶段,作文教学始终处于从属地位:老师不是依照写作规律循序渐进地训练,而是遇到什么体裁就写什么体裁,更有甚者课没备好上不了讲台时,则临时想个题目让学生写作文以打发时间,这种七拼八凑的作文教学方式既没有明确的训练目的,又缺乏严密的系统性与整体性,只能引导学生在应试教育的迷阵中兜圈子,到头来学生对写作真谛的认知还是云遮雾罩,没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学生阅读量偏少缺乏生活的感受
学生的阅读量持续下降,这是不争的事实。内容大部分空洞的多,实际的少,少数同学,能说真话,抒真情,尤其初三学生在升学的压力下,他们几乎处于几乎与世隔绝的状态下,其思想与行为不敢越雷池一步,缺少社会阅历,缺乏对生活的认知与感悟,毫无生活积累可言,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其身心的发展很快,其写作心理也容易曲折多变,其写作心理是相对小学生和高中生而言,十四五岁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年龄,学生开始消逝了小学生时的天真幼稚,逐步走向成熟懂事,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没有高中生的那种成熟的心态和老练的文笔。要想写出好文章来,应该要十分重视生活的体验,认识水平的提高和语言的积累,这才是写出好作文之根本,才是把作文真正指导在点子上。
二、初中作文教学对策探究
(一)亲近生活加强观察、阅读的积累
首先,通过指导学生全面的、多角度地观察,使学生积累“第一手资料”“,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用眼睛观察生活,用心灵感受生活,只有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和发现的人,才会写出好作品,同时,通过阅读,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材料,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如定期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开设阅读欣赏课、开展背诵名言警句、鼓励学生熟记百条成语或古诗等,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语汇。这样学生写的时候就能有所借助、信手拈来、背成文章。大量的事实证明:阅读是增长知识的有效办法之一,书籍中闪烁着人生阅历、感悟人生道理。再有,老师要多组织一些活动:如参观、游览、访问、社会调查、社会劳动等指导学生去观察自然的变化,体验世间的美丑真假,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在作文课上,可以写航天科技、生态环境保护、写有关科学实验报告,写工作和学习的总结报告,写对奥巴马从政的看法,写对海地发生地震问题的认识……写作的题材一旦推广到无边无际的一切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就不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使作文变得越来越贴近生活和实际,越来越成为学生们手中运用自如的工具。
(二)让学生从仿写作文开始,鼓励学生的自信心,消除畏难情绪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仿”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
(三)多方面诱发学生的兴趣,勤写多练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应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语文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畏难情绪,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前提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心理特点、生活实际、思想状况、写作水平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我们现在的日常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并不重视作文的命题选择,表现在对学生作文的训练缺乏通盘考虑,作文布置往往兴之所至,信手拈来,题目陈旧,内容重复,致使学生了无兴趣,丝毫没有创作激情。其实作文题目命得怎样关系到写作训练的成败。所以本人极为重视作文的命题。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闪光的情景。
(四)开放作文评改方式,多方面评价相结合
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新《课标》还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我们在习作评改教学实践中将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使全体学生参与了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和被别人评价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今后,我们还继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为让大多数学生爱上作文而不懈地努力奋斗。
【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论文】推荐阅读:
湖北省黄冈市初中语文教学反思和教研论文 语文教学质量反思与提高质量思路.doc09-19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06-19
如何提高初中思品课的教学质量07-23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08-06
如何提高初中作文水平09-11
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10-29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