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能力研修班学习心得

2024-07-09

教研能力研修班学习心得(精选11篇)

1.教研能力研修班学习心得 篇一

中山大学管理能力提升研修班

学习心得

为了提升我站中层干部的管理能力,提高组织管理水平,佛山市交通运输局携手我站,于2012年2月7日至16日,组织中层干部参加中山大学管理能力提升研修班培训。在这次培训中,我聆听了李孔岳、吴三清、丁品洋、孙洛平等教授的精彩演讲,系统地学习了企业全面绩效管理,员工激励与有效的团队决策管理,以及如何营造有效的团队,发挥团队作用。以下汇报我的学习心得:

一、团队绩效建设

其中《高绩效团队建设与管理》一课,丁品洋教授说到,一个好的团队应该具有积极主动、相互协作、责任第一,竞和共赢的特征,这是成功团队的习惯。一个团队要目标一致、思想一致、利益一致、步调一致才能协调、和谐发展。在一个团队里,尽管分工的不同,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在团队里,要提高下属的能力,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不会做出很大的事,只有一个团队通过不同角色的组合才能做大事。团队中的每个角色都是优缺点相伴相生,领导要学会用人之长,容人之短。尊重角色差异,发挥个性特征。

二,团队绩效管理

加强学习培训,锻造高绩效团队,努力完成各项任务。在站长的正确领导下,围绕站年初制定的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要求,严格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规程进行检测,使检测数据具有公正性、科学性、准确性、权威性。全体员工同心协力,勤 奋工作;继续强化内部管理,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在各科室推行精细化管理,加强岗位学习培训、全力建设高绩效团队。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建设高绩效团队取得成效。要求各室认真总结经验,对不熟悉试验检测项目进行内部比对,通过岗位学习培训,全体员工的技术水平和技术素养就会有较大的提高,建设高绩效团队就会大有成效,并且能为锻造高凝聚力、高执行力、高绩效的员工团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团队绩效管理体系以团队建设为核心,融合了组织绩效管理与岗位绩效管理,有效结合组织绩效管理与岗位绩效管理,同时提高可操作性和绩效管理的深度,在团队内部形成自我激励与约束机制,有效化解各种矛盾。通过责任和权力的下放,让管理者和团队成员更加关注结果。通过团队绩效管理,使站领导关注团队,以团队为绩效管理对象,团队则关注成员的绩效,提高公司绩效管理的效率。实行团队绩效管理后,通过层层分解、落实监测站的发展战略目标,促进站整体业绩提升,提高员工满意度与企业凝聚力。对不同层次的团队,可确定不同的绩效管理关系。在确定团队的绩效管理关系之后,需要确定如何对团队进行绩效考核。所谓团队绩效考核就是对团队完成其职责和对工作结果的考评,是对其工作贡献程度的衡量和评价,直接体现出各个层次团队在企业中的价值大小,是绩效考核的核心内容。

三、不断总结

只有不断总结 才能提高自己。通过这次学习我体会到,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以身作则,遵守站内部管理制度,严格要求自己,带领好自己的小团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以开放的思维、精湛的技术、严谨的作风,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执行力,不断修练完 2 善自己。在日常工作中,我要敢于突破思维和传统经验的束缚,不断寻求新的思路和方法,使管理能力的提升更快,效果更好。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用心去做事,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我作为站的一个基层干部,除了自己认真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外,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团队作用,因为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团队的力量才是无穷的。

总之,我认为这次站组织的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站领导的决策是明智的,具有远见性、前瞻性,为站今后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基层管理人才。我希望以后还有更多的机会,吸收新的管理知识,增长见识,提高自身管理能力。

2.教研能力研修班学习心得 篇二

当前, 各地教师研修网的建成, 更为拓展研修领域、深化新课程实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搭建了广阔的舞台。如何以研修网为平台, 有效开展网络教研, 成为大家关注的新课题。现以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网为例, 谈谈如何利用网络教研, 形成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

培训引领, 揭开网络的神秘面纱

网络教研毕竟是新事物。不少教师年纪大, 电脑操作不熟练, 还有部分教师信息加工能力不强、打字速度慢, 对网络普遍存在“不会用、不敢用、不想用”等畏难心理和抵触情绪。揭开网络的神秘面纱, 消除教师们的心理障碍, 就成为网络教研起步阶段的重要工作。为此, 我们组建培训梯队, 对研修网系统管理员、研修中心部室骨干、全体教研员、基层校主管校长和网管员等, 进行分层、分批培训, 从而“培养一层, 带动一批;层层递进, 激活一片”。我们还通过研修网社区公告对全区教师进行相关使用培训, 如“研修网登录注册方法说明”、“教师研修网使用说明书”等。

经过培训, 基本上所有的教师都能上网浏览网页, 下载资源;9 5%以上的专任教师能注册成功, 熟练上传资源、撰写日志、互动交流;8 0%的教研员能制作课件并组织网上教学研讨。

与此同时, 还要根据培训过程中教师的反馈情况, 对研修网的相应栏目进行重新规划与完善, 使其成为动态资源的生成库、教师专业成长的舞台。

撰写博客, 抒发感悟的精神家园

研修网构建了一个新课程环境下, 以资源为中心开展网上教研活动的平台。工作室则是研修网平

/刘士东

台上的个人网络空间。它具有教育博客、资源管理、网摘、站内邮件、即时通讯、留言板等网络服务功能, 可以实现“自修+反思”模式的网络教研。

新课程提倡教师争当学习型、研究型教师, 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 并在反思中成长。个人博客, 在工作室中又称日志, 成为教师个人教学反思的有力工具。在博客上, 教师可以记叙生活感想, 解读人生价值, 书写教学随笔, 抒发教学感悟, 等等。其他教师针对教师记叙的经验、问题和思考随时点击浏览和进行评论, 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自我成长。

教师在授课、听课、听讲座、读书后, 及时把相关体会和想法拿到工作室中与大家交流切磋。这对其他教师来说, 又何尝不是一种促进呢?如有教师在听课后, 写下了《听课, 听什么》、《教师板书后的1 5秒》和《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有教师在与同行交流后, 解读了“踢猫效应”、“北风现象”、“破窗理论”;有教师在博览群书后归纳了“解密教师推理”、“细节预示成功”、“为思想而生”……精彩的博客引发了教师们的共鸣。通过阅读同行的博客, 教师们真切地感受到高手如林, 激发起了不断学习的愿望。博客还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很有价值的信息源。在这里, 教师们可以找到良师、找到良策、找到灵感。如一位基层教师看到教研员写的一篇有关语文教学的文章, 深受其中讲的“语文讲三实——真实、扎实、朴实;语文课上三件事——阅读、写字、写文章;语文课堂三件宝——兴趣、方法、习惯好”等启发, 结合提示的要点, 进行了两个课时之间教学任务分配与衔接的专题研究, 取得了很好的研修效果。

可以说, 个人博客是教师的精神家园。教师们可以相互交流、心灵沟通、智慧共享, 并因网络结缘, 拉近了相互之间的距离, 产生归属感和成就感。

专题研讨, 构建互助的学术论坛

协作组是研修网平台上以多个工作室为基本单位结成的圈子, 可以实现网络协同教学和协同教研。它以特定的教学、教研目标为主题, 可以不受时空局限, 在组内成员间进行资源共享、信息沟通和开展网上研讨活动。在协作组中, 专题讨论区是一个教师们进行深度教研的场所。它分为即时在线研讨和随时交流等待两种方式。在论坛上, 教师可以围绕学科教学的难点、疑点、盲点等, 提出问题, 实现同伴互助, 也可以参与各项教研活动及学术讨论, 获得专家引领与指导。

协作组组长主要由研修中心的相关教研员担任, 负责管理有关教学资源、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网上教研活动、发起教学专题研讨、管理留言等。在实施过程中, 首先, 教研员要对本学科教师进行培训, 让他们了解网络教研的方式和作用, 并引领他们加入自己的协作组。组员多时还可由中心组部分成员组成协作组的管理小组, 担任副组长及各板块版主, 负责确定和管理研讨主题。其次, 根据不同的专题研讨内容开设各类专题板块讨论区, 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专题讨论。在组织专题讨论时, 教研员要提前把研讨方案发布在研修网主页的“网络发信”或协作组小组公告中, 并随时将准备、实施过程中的资料或成果上传到小组资源中, 形成教研资源库。每次网上教研活动, 可安排不同的组长发起话题, 组织大家研讨。

如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协作组有成员4 7人, 成立了1 0人的管理组, 在专题讨论区开设了硬件交流区、软件交流区、集体备课区、教学目标交流区、教学反思交流区、研究课后研讨区等9个专题板块, 共发起话题3 0条, 拥有小组资源1 3 6条, 总浏览量达1 3, 7 8 6人次。最吸引人的专题讨论一般是研究课后的研讨活动。例如, 在区级研究课常规的听、评课后, 负责人把研讨交流的主题放在讨论区中, 定好网上活动的时间、方式, 教师们就开始通过发帖、跟帖, 踊跃进行网上交流研讨。由于改变了交流方式, 传统研讨活动中那些缺乏自信、不善言辞, 或者碍于情面、不敢主动参与问题讨论的教师都能畅所欲言, 增强了参与的积极性。

讨论区创造了一种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在这里, 没有太多现实的压力, 人人平等, 人人有话语权, 可以毫无顾忌地袒露心声。在这里, 可以自由地结成精神同伴, 通过平等对话、自由交流, 拓宽教师的思路, 更新教师的观念。在这里, 有共识、有顿悟, 更有思维碰撞出的火花。

多种方式, 实现有效的网络交流

依托教师研修网, 研修方式可以多样化, 如案例式网络教研、引领式网络教研、远程协助式网络教研, 还有主题资源征集、多媒体培训讲座、网上视频会议、网上直播等, 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开辟了多种渠道。

除了工作室和协作组, 还可以采取其他辅助工具开展研修活动。如, 利用研修网T Q (教师聊聊) 将即时通讯、视频会议的优势整合起来, 为教师间的有效交流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Q Q作为普遍使用的网络交流工具之一, 也能成为教师网络研修的独特补充。它具有在线聊天、断点续传文件、共享文件、网络硬盘、Q Q邮箱、远程协助等多种功能。如配备了耳麦和摄像头, 还可以进行视频电话, 犹如面对面开展教研, 令教师备感亲切。利用Q Q, 还可实现论坛难以实现的“双向互动, 多方交互”的功能。在Q Q群里, 谁有困惑、反思、经验等, 都能即时地与群友共同商讨、共同分享。其他辅助工具还有飞鸽传书、飞信等。

网络教研是对传统教研方式的继承与延伸。通过实名参与, 它把网上和网下、虚拟和现实的教研活动密切地结合了起来。与常规教研相比, 网络教研穿越了时空的界限, 实现了同伴互助;打破了身份的界限, 实现了平等对话;冲出了地域的界限, 实现了资源共享。它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受到了教师群体的欢迎和认可。

当然, 网络教研作为教研形式的一种新尝试, 其发展还需要一个过程。要想提高教研实效, 还应从研修网建设、网络教研的组织与管理、教研员的引领、相关激励机制的建立等方面入手, 让教师产生参与的内驱力, 以早日形成常规教研网络化, 并逐渐过渡到网络教研常规化, 真正形成区域性的教师学习共同体。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DB/OL].[2009-05-07].http://www.edu.cn/20010829/209326.shtml.

3.教研能力研修班学习心得 篇三

通过参加此次支行长培训学习,学习了作为支行长应当全面掌握的各个方面,特别是马洪宁行长在研修班上提出的 “四个中心”的战略规划。这次的研修班不能苛求在管理能力,知识水平有很在提高,但通过学有所悟,我收获的更多是在思维,理念上的更新,懂得了更多的是领导沟通艺术,以及为人处事的道理,对我今后的工作生活都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作为二级支行以利润为中心的关键点,深刻认识到依法合规经营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也是坚持正确的经营方向的保证,支行应该成为客户中心的意义和如何将支行成为一个培养人才的地方。因此,在经营管理工作中,我个人总结出以下几点。

以客户为本,抓好客户建设。银行是服务性行业,客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经营利润的来源,决定银行的发展。支行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客户展开的,良好的客户基础能促进支行快速发展,取得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支行要发展必须以客户为本,抓好客户建设,夯实客户基础。支行行长应把客户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抓,要求全行不断提高优质文明服务水平,满足客户的服务要求;与客户加强沟通,了解客户的需求,提供量身定做的优质金融服务,巩固客户关系。同时,还要强化客户营销,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营销团队拼抢潜在客户资源,用优质服务留住客户,不断扩大客户基础,促进支行快速发展。

完善各项制度措施。激励机制是确保支行发展的关键一环,员工可以不计较短时间的个人得失,但如果激励机制缺位,时间一长,员工的工作热情就会消失殆尽,消极应对工作,影响支行的发展。完善的激励机制是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提升员工执行力的重要要素。支行行长应根据员工在不同阶段、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实施不同的激励政策,采用不同的激励手段、方法和技巧。实行岗位职责与绩酬挂钩考核,完善绩效考核和评价办法,建立健全分类分级考核制度,有针对性地制定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动力。通过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主动工作,用心工作,而不是被迫工作,在全行形成积极工作的氛围,支行的市场竞争力也就提高了。

牢固树立合规经营的意识,防范和化解风险。银行是高风险行业,严格严厉的管理,是银行安全运行、健康发展的强大保障。支行行长应牢固树立合规经营的意识,懂管理、会管理、善管理、敢管理,切实加强内部管理,防范控制风险,确保有效发展。一方面要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商业银行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章办事、规范从业;坚决维护规章制度的权威,保证规章制度的落实。另一方面要带头揭露和批评违法乱纪行为,同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在具体工作中,重点抓好风险防控,完善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建设,切切实实抓好防范风险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保证支行安全运营。同时,要不断对员工加强依法合规教育,使全体员工养成遵章守纪、合规操作的好习惯、好氛围,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

以人为本,抓好建设。支行行长扮演的是“兵头将尾”角色,既要在市场营销冲锋陷阵,带领全行员工抢拼市场,又要牢记领导职责 不负使命 用心带好队伍,抓好队伍建设。良好的员工队伍是支行竞争力的保障,一支业务过硬,意志坚强的,不顾个人得失的能打硬仗的队伍定确保支行实现快速发展。支行行长在抓队伍建设时,要以人为本,关心员工疾苦,倾听员工心声,为员工排忧解难,用情感人,用爱动人,始终与员工站在一线,才能将员工团结到一起,凝聚人气,共谋支行发展。同时,还要加强员工的培训教育工作,以学习“启迪人” 培养一支学习型的团队;树立先进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带动人”,引导员工学习先进,追求先进;建立良好的互信机制,用诚信“感染人”,形成良好的诚实守信的工作关系;开展各种活动,以团队精神“凝聚人”,在支行形成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的团队合作氛围。通过此次培训活动,使我找到了自我正确的价值取向与是非标准,找准了工作立足点,增强了合规办理和合规经营意识,进一步了解供应链金融的管理工作有着很好的帮助,也增强了维护邮政储蓄银行利益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真心希望此后还有更多这样的学习机会。

4.教研能力研修班学习心得 篇四

运动场上学生们的争先恐后又让我感觉到朝气与活力;

遍布校园各个角落的图书馆、书屋塑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图书馆里或凝头苦思、或小声讨论的大学学子们又展现了严谨的学习精神。

我们一行农村数学老师放下粉笔,拿起钢笔,走下讲台,做回学生,迅速完成了角色的转换,在这短短的几天里,我们仔细聆听了各位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以及精湛的理论,让我们仿佛返回到学生时代,忘我地享受着这一顿知识的饕餮大宴。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进一步了解了课改的发展方向以及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反思了平时教学中的不足,更新了自己的教育观念,深深地体会到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针对老师们教学效率低、教学成绩差的问题,xxxx中学的xx老师和xx老师分别作了《初中新课标下的教师成长》和《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与反思》,xx老师给我们讲述了他参加工作以来的心路历程,他从刚参加工作的苦恼、焦虑逐渐转变为平和、淡定,进一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期间离不开他对学生的了解和关注以及对课标的深入研究。他还提出了新教师成长的注意事项,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对情感态度的的把握,要了解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的课堂;

二是对课堂的把握,要还学生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

三是跟师傅、读课标、多反思,要多学习师傅的经验,研读课标,反思自己的不足。做到这些,新教师就能快速成长起来。xx老师则从课堂教学入手,用实际案例提出了课堂教学中的五个方面:1、创设情境,感知数学。2、动手实践,体验数学。3、加强直观,感悟数学。4、当小老师,再创数学。5、做好总结,升华数学。她提出:要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地位,用学生的眼光来看待数学;

我们教师首先要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才能呈现给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有用的数学。这两节课对我们一线教师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值得我们学习和实践。

xx教授的讲座《素养时代下数学文化内涵解读及其教学》则给我们深层次地剖析了数学文化和核心素养。他指出数学不能演变成空洞的解题训练,而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中的真善美,我们的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发现真善美的过程。他指出教师发展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能胜任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书匠”的境界;

第二种境界能做到给予学生思维启迪的“智慧型教师”的境界;

第三种境界能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素养的“数学文化教育者”的境界。我们每个老师都应该努力向第三种境界发展。xxx教授的《数学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与实践路径》则首先指出:作为教师一定要俯视教育,俯视教学,俯视课堂。我们一定要站在一定的高度,适应这个变革的时代。她从社会的变革联系到了学校的变革,教育的变革。指出了未来学校的三大特质和未来学生的三大特质。分析了我国数学教育观的变化历程以及数学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指出了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特征。并且为我们详细剖析了最新版的课程标准的十大核心概念以及新课标下数学的落实途径,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美丽的班主任xx老师耐心细致的给我们讲解了ppt的制作方法,一步一步地教会了我们怎样简单快捷的制作ppt,为我们的教学中又增添了一项新的技能。xx老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践经验交流》具体从教学过程中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课堂实施、学业评价四个方面分别运用什么样的教学资源,怎样运用等方面给我们进行了指导。骆鹏教授则教会我们怎样通过铺设语言轨道,直达学生内心。我们讲课的语言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学中要尽量避免这些问题,让我们的语言既能表达清楚又可以吸引学生。

xx教授和xx教授站在教育的最前沿,向我们展示了新兴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以及深度学习的培育,让我们大开眼界,耳目一新,深深地感受到这些前沿的教学理论与方法已经越来越接近我们,我们必须要充实自己的大脑,改变自己的课堂,才能适应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5.教研能力研修班学习心得 篇五

20xx年11月21日至31日我赴上海参加了《分享教研经验,提升教研能力》主题研修班。在这短短的十天中,我们系统的学习了幼儿园园本课程的研究实施、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观摩了4所市级示范幼儿园的数学游戏活动、户外体育活动、区角活动,聆听了4位优秀园长的专业汇报。上海学前教育发展的速度之快,上海幼教人对教育事业的孜孜以求和创新奉献精神,让我感受颇深,收获甚大,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永远在学习研究的路上。

这样的体会是基于黄琼老师第一天为我们做的《上海学前教育改革的追求和实践》的报告。黄琼老师系统的为我们介绍了上海学前教育改革二十多年的`艰辛历程,让我们对学前教育改革的研究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我深深的感受到做幼教人的无私奉献和为幼儿付出一切的艰辛,也体会到幼教人的自豪和快乐。对幼儿的研究是永无止境的,对幼教的追求是不可以停歇的,我们永远走在学习研究幼儿的路上。

二、一个好园长会带出一个优秀教师团队,打照出一所有特色幼儿园。

洪晓琴、李建君、郑慧萍是我们这次学习中接触到的几位园长,在他们的身上我感受到一个好的园长是幼儿园发展的保障。好的园长就会带出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打照出一所有特色的幼儿园。首先好园长有一种特殊的人格魅力来吸引着优秀的教师,我接触到的这几位上海园长和蔼可亲,有极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有对幼儿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从他们身上感受到幼教人特有的幸福和快乐。其次,好园长有很强的专业能力,办园理念先进,风格独特。作为一个领导者和管理者我在上海园长身上看到了丰富的知识,感受到了他们深邃的思想,美好的精神境界,为幼儿园注入了活力。

三、游戏是促进幼儿发展的最有效途径。

观摩了上海优秀教师的集体教育活动,感受最深的是教师的适时适度指导,趣味横生,寓教于乐,老师的表情、手势、眼神在与孩子们的表现与互动中,将快乐自然的流露,老师创造性的教,幼儿创造性的学,真是心领神会,配合默契。充分的体现了尊重幼儿的教育理念。上海幼儿园开展的游戏活动,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幼儿时时刻刻都在游戏中学习和发展,教师的驾驭能力高,真正的师幼互动,所有的教育活动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切实感受到游戏是促进幼儿发展的最有效途径。

6.教研能力研修班学习心得 篇六

班主任核心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

合山市东矿小学----兰晓芸

作为一名老教师,我在班主任岗位上做了25年,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得心应手,但班主任工作中还是有一点压力,意外接到学校培训通知,我的心里有感慨也有激动,我真的应该多出去走走看看,才知道自己缺失的究竟是什么。于是2017年11月17日----19日,我与王译梓、黄妍、覃阳莲三名年轻班主任参加“众师行”全国中小学(含中职)立德树人背景下班主任核心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学习。培训在来宾党校举行,本次主讲人有高能英主讲的《班主任的发展能力》、贺国卿老师主讲的《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梁岗老师作了题为《营造润泽生命活力的“文化教室”》主题发言、刘银花老师主讲的《教师职业幸福的生成》。

我最喜欢梁岗老师的讲座,梁岗老师被评为2010“四川省中学最具风采班主任”,多次荣获省市教育科研成果奖,被誉为“长于思考的探究型班主任”。从教多年,有100多篇论文发表于《班主任》《中国教师报》等报刊,还著有教育专著《做学生最好的“心理营养师”》,是《班主任》杂志2012年第2期的封面人物。

梁老师在讲座中首先提出了“班级管理”四境界,即:权威治班、情感治班、制度治班、文化治班,强调“班主任应成为在教室里播种幸福的人。”接着,他从构建积极健康班级“免疫系统”、营造润泽生命活力“文化教室”、寻找学生生命成长“心灵动力”三个方面做了讲解。梁老师为大家详细阐述了他的治班策略,包括班歌、班名、班徽、班章等班级标识的制作,班级小组的创建、小组晋级榜的实施等,他告诉大家要用“和谐、幸福、温暖、梦想、陪伴”为文化教室的构建提供生长的土壤。在培训中,梁岗老师特别指出阅读的重要性,并介绍了自己与学生生共同开发的班级书香课程,即:通过不同阶段的班长课程,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班干部;通过班级讨论,确定《致远书单》,推荐给全班同学阅读;通过总结“致远读书心法”让读书与审题、读书与生活、读书与自我在潜移默化中对接;通过师生合作开发“七彩”早读课让学生走上讲台,分享读书心得,激发阅读兴趣。最后梁老师向班主任老师们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大家要有“名班意识”,善于积累,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教育载体,构建幸福磁场,让班级文化在与学校德育工作在高度契合中得以构建。

7.教研员研修心得体会 篇七

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但留给我的震撼却是巨大的。不到三天的时间里,王晓艳、梁绍美等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用他们独特的教学艺术和个人魅力给我们呈现了七节精彩纷呈、充满智慧的“还原课”;于科长《有效备课的思考》的讲座贴近一线教师的实际,真实、生动而又耐人寻味,引领我对当前一线教师备课的现状、备课的实效性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四位老教研员对数学教研的情结让我们感动......可以说,这几天的学习,我感到无比充实,累而快乐,说不完的感谢,说不出的感动,说不尽的感悟。

感谢

感谢市教科研中心组织这样一次充满活力的研修班,让我们这样一批基层的教研员有机会齐聚一堂,观课议课,切磋交流,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感谢于科长为我们呈现《有效备课的思考》这一精彩讲座。于科长首先向我们分析了当前一线教师的备课现状,其实这些情况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也有所发现,只是不善于总结与反思,于科长对这一问题深刻剖析,让我受益匪浅。备课是为上课服务的,是实现上课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观课议课围绕上课展开同时促进备课实效。那么,如何才能使个人备课更好更有效呢?于科长说,个人备课有隐性的和显性的两种准备,隐形的准备包括四个环节,即研读课标(读前言,把握基本理念;读目标,增强目标意识)、研读教材(读教材,与编者对话;读教学用书,“站在编者的肩膀上”看教材)、了解学生(通过检测、个别座谈等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的需要)、学习名师(通过观看优秀课例光盘等学习途径把“拿来主义”内化为自己的思考);设计练习、撰写教案是显性的准备。于科长的讲座为我们教研员如何引导教师更好的备课作了指明的方向。真的感谢您,于科长,感谢您为我们乡镇教研员提供了这一学习的平台,您对数学教研工作的挚爱与执着追求也必将感染着我们在座的每一位。

感谢授课教师为我们呈现了精彩的“还原课”。七位教师的教态自然大方,富有逻辑性的语言简练,启发性强,他们的课堂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们有的激情昂扬,有的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有的淡定沉着、掷地有声...风格迥异,异彩纷呈。犹如一朵朵美丽的奇葩绽放在阳光明媚的春天里,沁人心脾。比如z老师执教的《小数加法和减法》,以和学生比身高的情境引入,培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学生自我尝试出题解题解决了“为什么小数点对齐”等一系列问题,培养了学生创造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学习。z老师执教的《认识负数》中鼓励学生读完、敢于展示学生的错题等几个细节令我们欣赏,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王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与和谐民主。z老师执教的《植数问题》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整节课的练习无不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联系,真正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这一理念。梁绍美老师的教态自然大方,亲和力强,善于鼓励、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在尺子上找一找,说一说,用手比划一下,想一想,量一量等多种操作活动掌握了“厘米”的有关知识,促进了思维发展。z老师把《认识二进制》上的精彩纷呈,整节课学生乐此不彼,一次次“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经历了创造的过程,就连我们听课老师也学得津津有味.......总之听了几位老师的课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一节数学课看似几个简单问题,实则是把抽象的数字与具体的操作有效地连接起来,是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和代数思想的渗透。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思考过程,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教师以其别样的智慧激活着学生灵动的思考,每位执教教师都很好的演绎了专家的思想,同时也为与会者展示了最好的.自己,这种创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感动

感动于老教研员对数学教研工作的热爱。开幕式上,于科长向大家介绍了李以白等四位县区教研员,老教研员们现以退休或退居二线,但他们依然关注小学数学教研工作。会上李以白主任还做了重要讲话,他向我们推荐了4篇优秀文章,对比了中国与犹太人教育孩子的不同方式等等。老教研员的讲话引发了我的思维:为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我们能做些什么,平常的教学中我们有没有考虑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感动于老教研员对数学教研工作热爱的同时,我也在思考:当我们退休的时候,我们也会和他们一样关注小学数学的教研动态与发展吗?

感动于听课教师的认真与执着。本次会议有280余人参加,每节课老师们都听得认真,记得仔细。我们特别珍惜这次学习机会,犹如久旱逢甘霖,从不迟到早退,并且每一次都是早早地到会场选择听得清、看得细的位置坐下。这里还有一段小插曲呢:28日中午饭后,我和沂水二小的刘老师在宿舍里交流上午的听课体会,谈得津津有味,兴致勃勃。忘记了集合的时间,等我们下楼时已是1点47分,最后一辆车刚走。怕晚了听课我们一路狂奔,我因穿高跟鞋一直落在刘老师的后头,尽管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但我还是不甘落后。因为刘老师始终鼓励着我:不能晚了,晚了对授课教师不礼貌还学不到他们的精彩之处了,在她的积极带动下,我俩真没晚了听课。

感悟

近三天的学习紧张而又充实,时间虽短,但感悟颇深。

七位执教教师不是名师,但他们的课堂同样魅力四射,令人陶醉,令人艳羡。他们的课堂同样能牢牢抓住孩子们的心,让孩子们收获满满。这两天我一直在品味,在思索,我想,他们的精彩来自于对数学知识的精心研究,而后对数学课堂的精心预设和有力调控;来自于对儿童认知心理的准确把握和对学生的充分尊重;来自于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和幽默风趣的课堂语言;来自于自己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修养;来自于他们对教育事业的那份执着、勤奋和不断反思......。

本次学习也让我真切感悟到自己与名师及其他教研员的差距。为了使每一位与会人员多一份过程参与的体验,也为了给与会人员提供一种研讨的方式,本次活动于科长对着参会人员名单点名评课。虽然对每节课的体会我都做了准备,但还是怕被点到,每次于科长点名,我都把头低下,生怕与于科长的目光相碰,可到最后真没点到时又有些遗憾。现在想来,是对自己的不自信,同样也折射了自己语言表达方面的匮乏。确实,都说言之有物,无物何言?看人家刘秀艳、吕健、王秀珍等z名师侃侃而谈,真羡慕!今后要不断加强学习,成为学习的先行者,立足教学研究,善于从教师的发展需要中捕捉和思考问题,并设计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研活动,同时积极创新教研机制和教研方式,才能不失为一名合格的教研员。面对新时代的要求,要自我加压与时俱进,以不辜负教研员岗位的职责。向她们学习,向名师学习,总有一天,相信我也会像她们一样。在这里,我想借用于科长在讲座中的一句话,我们追求的就是思维的碰撞,智慧的交锋,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思想”,交换着别人的“思想”,收获着更多的“思想”,满载着“思想”行走在课堂与老师之间。

8.教研员研修心得体会(最终版) 篇八

从学科中来,到育人中去

—— “提升中小学教研员课程领导力”专题研修班

学习培训小结

2017年7月23-30日,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师训室组织50名中小学教研员赴上海专题研修,我们此行研修的主要目标是:

1.通过教育与课程理论的专题学习,拓展视野,深化对教研员课程指导力的认识。

2.通过学习研讨,与专家开展面对面的对话,增强对提升教研员课程指导力意义及有效策略的理解。

3.通过访学实践,研修班成员与授课导师共同探讨提升课程指导力的校本化、个性化实践,形成工作合力。

4.通过“课程指导力”的专题学习,参与互动式的研修活动,体验对话、协商、合作的专业学习,学会行动研究、反思改进,培养适应新的教育形势的工作心态、方式,成为中小学教研工作的创新实践者。

本次研修的主要内容分别为汤立宏主任的《核心素养的学科落实与课程建设》,顾志跃老师的《教研员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发展及如何评课》,邢至晖副院长的《“绿色指标”评价体系下的区域学科质量监测的途径与方法》,韩立芬老师的《基于特色课程的跨学科研修实践与探索》,罗玉英老师的《开发校本课程,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奠基》,陈国珍副院长《有效教学与观察》,应俊锋教授《教育改革与教研员使命》,罗玉英老师《对话经典—读<论语>,悟教研之道》,陈晞专家的《研训一体与教研员的使命》,雷新勇老师《大规模教育考试命题的基本要求及新高考应对策略》和汤立宏主任的《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实践创新》等十一个专题研修学习内容。通过研修学习我受益匪浅,也亦加深刻地认识到教研员要不断加强学习,夯实基础,适应变化,保持定力,同时,教研工作要聚焦教育教学问题,找出问题中的教师需求,即“潜水对成绩,浮出对问题”。其中顾志跃老师的《教研员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发展及如何评课》,应俊锋教授《教育改革与教研员使命》和陈晞专家的《研训一体与教研员的使命》让我深受启发,清楚认识到如今,教研部门已经成为课程改革、质量评价、教学改革、教师发展的中心,教 研员不再是单纯的课堂指导家,教研员做研究有三条路径,即从教学中来,到教师中去;从课堂中来,到课程中去;从学科中来,到育人中去。这三者分别代表新型教研员的研究方向,指向教师需求,指向课程改革,指向学生发长。

一、从教学中来,到教师中去。也就是说教研员的问题导向意识应该非常清晰,其研究结果是对一线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典型问题的回应,是对课程与教学实践的归纳与提炼,对一线教师的教学具有澄清、启示、引领的作用。

二、从课堂中来,到课程中去。一是,我们广大教研员要关注对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关注基于学科内涵的“促进有效学习”的课堂变革,开展“学为中心”的教学组织方式、学习方式的常态化研究;其二,要助力学校扎实有效地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引导教师尊重学情,关注每一节课的班本化教学设计,并将其延伸至一个单元、一个主题,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乃至重构;其三,要积极参与拓展性课程的研究,带领学科教师逐步实现从课程消费者走向课程生产者,聚焦学校课程的规划与建设、课程实施与评价等新视点,践行深层次的课程与教学革新。

三、学科中来,到育人中去。新课改背景下的教研员要始终如一保持着专业热忱度,并从中领悟到学科的育人内涵。通过研究中小学生成长的规律,从而把握中小学育人的规律,探寻有效的教与学范式,进一步发挥学科课程的育人功能。

9.教研能力研修班学习心得 篇九

北京大学研修班学习心得篇一

六月初,我有幸走进北京大学,参加株洲市国土资源局干部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班的学习。时间飞逝,七天的学习生活很快结束了,然而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未名湖、博雅塔仍历历在目,名师教诲亦声声在耳。

能够到北大深造学习是无数莘莘学子的梦想,争取到这次学习机会也是局领导对自己的信任和关爱。此次培训教学内容上的精心编排,体现出组织上的高度重视和良苦用心。学习机遇十分珍贵,只争朝夕,我自觉严格遵守学习纪律,认真聆听,仔细笔记,学习生活丰富充实,受益匪浅。几天来,共聆听了14位名家大师的讲座,各位教授或幽默或儒雅的风采让我为之倾倒,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为之震憾。授课的老师们都是其研究领域的前沿代表,他们思想观念和意识境界推陈出新,既有引人深思的深厚学理,又有催人奋进的人生智慧。深邃的理论、跳动的思维浸润着我们的心智,陶冶着我们的胸怀,一些独特的新颖的观点也给了我们心灵的启迪,让我感悟频生。

一.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这次我有幸融入到北大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汲取最先进的人文社会知识。感受到知识的更新、科学技术的进步、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逼着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吸取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不断地探索、创新。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反思,使我深深地感到自己的不足与肤浅,自身在很多方面都还存在很多差距,深刻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必须树立勤学习、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充实自己,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培训班里的49名学员,通过共同的学习和交流,进一步密切了同事之间的关系,使我们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二.启迪了思想,拓宽了创新的思路。教授们的讲课使我进一步拓宽了视野,提高了认识能力,思想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促使自己去反思以前的思想方法和观念,反思自己过去的工作方法,也深受启迪与教育。清华大学张敏教授在给我们讲《城市品牌形象与国际化建设》的时候提到要把工作当作事业而非职业,他讲到如果只把工作当作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就会只是满足于完成任务和养家糊口,为了一份薪水不得不做。只有把工作当作一份事业,作为追求和奋斗的目标,才会热情投入全力以赴,力求完美。反思我们自己的工作中,经常缺少的就是对本职工作的热情和热爱,我们经常会把工作当成一种职业,认为工作就是每天必须要做,又不得不做的任务,而完成工作,就是把领导交给的任务按要求做完,至于做到什么程度,没有人会想,所以工作业绩平平,找不到亮点。我们应该从调整自己的工作心态入手,改变自己的观念,把本职工作作为一种事业,而并非职业。对工作怀有激情,对工作怀有崇高的责任感和尊重。

北京大学研修班学习心得篇二

作为一名刚加入教师行列两年的新教师,非常有幸踏入中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参与研修。北大研修,是一场非同凡响的教育盛宴,听了闻名全国的名师们的讲座,深深受到感触,也深深感受到北大浓厚的文化氛围与人文特色!

《第56号教室的奇迹》里曾描述:教师的外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教师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北大附中校长赵钰琳教授的低调务实,吴昌顺校长的批判精神,华应龙教授的融错见解,张思明教师的终身学习,赵希斌教授的幽默风趣,孙庆均教授的智能开发……一场场精彩纷呈的讲座,充分展现了名师们的大家风范,还有博大精深的学术造诣和乐观宽容的人生态度,让人感觉犹如春风拂面,清新悦目,让人尽情享受心灵丰收的愉悦!

教师是一种知识转化与智慧增值的职业,是一种心灵浸润于人性化育的职业。在面对职业生涯初始阶段的种种困惑与忧虑,北大研修,无疑给予我一次精神喂养和隐形引导。何为优秀教师,何为专业化成长,何为有效教学,何为最好的教育,何为教师的幸福生活……让我更深层次地领略教育的深度内涵,选择性地反思自身的教育现况,在此愿同大家分享、共勉。

1)我所知

优秀教师和普通教师的最大区别在于优秀教师聚集了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两者,即优秀教师=知识魅力+人格魅力。正如曹志祥副主任所说:一名优秀教师,应在“术、器、道”这三方面上有所建树。术,指有一定的思想观点,对教育有一定理解与看法;器,指教学有一定的方法;道,更高层次的追求,指研究教学规律。一位教师要想做到跳出学科,跳出教育,更好地上台阶,必须使个人获得发展,从教学新手到专家型的教师,其间有一个专业成熟的过程,而教师进行的“教育探索”是达成专业成熟的重要途径。做到专业成熟,教师应培养专业眼光、专业品质、专业技能,先探索教学,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后开展基于以课堂教学为阵地的教学叙事研究,逐步成为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而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任何一种追求状态,都是一个积攒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贵于坚持,拒于惰性,不能急功近利,只单纯停留在‘术’方面的追求。

2)我所悟

非常赞同一句话:自己给自己的舞台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人只有积极地投入到自己的生命实践中创造人生,才会活得有意义、有智慧、有尊严、有深层次的快乐和幸福。无意义的工作只会孵化出无意义的人。同样,今天教师生活的无意义,很大程度上缘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呆板僵化。场景在变,学生在变,可内容形式不变,用同样的方法,教同样的内容,接受同样的考试,被同样的标准评价,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重复不老的“旋律”。只有研究和分析事实,才能使教师从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内容、新特征、新细节,才能感受教育工作的真正意义,享受教育的快乐与幸福。教育是一个创新的天地。思考学生的个性,分析教学内容与组织方式,考虑学习方法与教学策略,在生活中反思这些内容,会发现这里有收获和发现,有欢乐和痛苦,是积累而不是重复。教师生活因为研究而不断丰富起来,教育的幸福因为创造而获得意义。

3)我所思

教师存有“反思之心”,就会发现自身的不足,就会有所求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教师不断反思,给自己更多的积极的心理暗示,那教师必然沉淀无比深厚的教育智慧。而学生是成就名师的最好专家,而教师的反思促进了这一过程的实现。教师需行走在有效的课堂管理和科学化的班级管理之路上,且行且吟。领略了在教学一线的名师们的教育思想蕴含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职业生涯:1)如何突破自己的教学领域,如何拓展自己的教学上升空间,如何突破教学停滞瓶颈;2)如何做出自己的特色,做出学科特色;3)如何克服浮躁之心,享受职业幸福。在没有听名师们的讲座以前,总觉得为人师表就是授业解惑,要不断地充分完善自我,努力提高专业化水平,却没想到做一名好老师,就得有厚实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师德修养,还要有一颗爱心,善待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要健康快乐地成长,还有教师的专业成长会和自己的幸福人生密不可分——原来,教师的专业成长源自于教师的幸福人生。从名师们身上,有太多的亮点值得我学习。例如赵钰琳校长的成功论:成功=知识+见识+胆识;已经退离教育第一线多年,却对教育发展动向仍了如指掌的吴昌顺校长,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地将有教学研究价值的报纸剪下粘贴在笔记上,一年一本,收藏至今笔记本堆起有几米高;华应龙老师的融错论;名师张思明老师,自学成才,十七年坚持不懈地研究数学建模,坚持终身学习,他的事迹让我明白:教育需要等待,教育需要坚持,教育需要用心;赵希斌教授大胆剖析,勇于揭露自身短处,从追‘功’到淡泊明志的历程,让我感受到名师的风范与个人修养;马健教授的“教师幸福论”,更是春风化雨,绵绵不息。

4)我多求

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是由自己的行为所铸造,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因此一个人的行为与行动至关重要。一个不断追求进步的人,是一个善于对自己提出要求的人,我的所求如下:一、做一个‘四心之人’,即用心,恒心,细心,留心;二、坚持学习,发展个性,扬长为主;三、做一个有幸福感的老师。吸取他人精粹,发展已有之长,保持持续动力,达到以下目标:一、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结构;二、形成自身教学风格;三、形成学科特色,打造科技基地品牌;四、终身学习。目前,作为一名新教师,自身确实存在很多不足,但每个人的能量都是无限的,在反思的基础上,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必会在教师生涯中做出自己,成就自己!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从自己的课堂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

北京大学研修班学习心得篇三

摘录于丹《论语》心得:“一个人的发展,最重要的往往不在于终极的理想有多么高远,而在于眼前拥有一个什么样的起点。我们往往不缺乏宏图伟志,而缺少通向那个志愿的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切实的道路”。

2007年6月,我们60人有幸参加了北京大学MPA研修班,姜局长在开学典礼上给我们提出了要求和希望:近几年,工作职能的转变对我们的理论素养、学识水平、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处理好工学矛盾,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学有所成。我们很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因为我们已经感觉到原有知识的不足,都非常渴望学习一些新的知识,我们抱着这样的态度参加了这个学习班,可以说如饥似渴,大家遵守纪律、认真学习,通过近一年的学习确实感觉有很大收获。

MPA班的老师都是著名的学科教授,他们的真知灼见给予了我们耳目一新的震撼和体验。尽管他们的风格各有千秋,语言或犀利诙谐,精辟或润物无声或石破天惊,但其共同点就是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具有很高的造诣。通过他们深入浅出的讲解、生动犀利的剖析、旁征博引的佐证、娓娓动听的论述,使深奥莫测、枯燥乏味的理论变得浅显易懂、引人入胜。有时同一个问题,不同的老师会用不同理论和见解,从截然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引导,这对我们来说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他们用全新的理念打开了我们固化的思维,用丰富的知识和事例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这些比学习知识本身更让我们学有所获。

历时10个月的时间,集中授课共30天,但这短短的经历,已经为我们的人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我们除了获得知识,还有一些感受和体会:

一、课程里的收获。

1、于洪波老师的《项目管理》课程,倡导一次把事情做成功,并且给我们分析了“一次成功”的基本要素:一次成功=正确的方向+正确的目标

以前我们对项目管理的认识是肤浅的,通过学习使我们认识到项目管理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重复性的经营活动不叫项目,连续性、常规性的工作也不是项目。项目必须是一次性的,具有明确的目标,还要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时间。我们要把生活和工作中的事情当作项目来做,要争取一次就把事情做成功。

2、卢存岳老师的《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与开发管理》课程名言:

好、大、难的任务,要从大处着眼、往实处用劲;

组织是个好东西,具有天大的功能,整体远大于部分之和;

关系是个好东西,是科学之头、科学之首、科学之根、科学之基,关系是生产力;

生产决定今天,科技决定明天,教育决定后天,管理决定天天;决策定在高处,执行做在明处,操作落在实处,管理是在处处。

3、王俊宜老师的《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与科技革命》

王老师所讲的世界经济组织的演变发展历史,站在更高的层面分析了世界经济形势,给我们讲述了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使我们对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的两个阶段(高增长低通胀、低增长高通胀)和长周期理论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预期惊叹不已。王老师超强的记忆力让我们折服,精深的专业,独特的风格,阳光的心态,充沛的精力,让我们敬佩。其丰富精彩案例,针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分析,引领国内经济的视野,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和思考。

二、作为当今社会的合格管理者,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近年来随着忙碌的工作,我们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事务性的工作中,加之自己的惰性,很难静下心来系统地学习知识,经常是现用现抓,照搬照学,常常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如今我们知道了在任何境遇下都不应该放弃学习和汲取知识, 用知识充实生活,每天都是一个崭新的开始,用知识来充实头脑,每天都是一个鲜活的自己。选择了学习就选择了进步,要努力学习,增强能量,要注意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力争转化为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学习知识重在改变思维方式。

成年人的学习,重要的不是对知识的单纯记忆,而是从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思维方式,并将这种思维方式转化为一种能力,推及到生活中、工作中、社会中,做到触类旁通、一通百通。要学习和掌握用不同理论、角度和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要善于形成自己的观点,将知识做到为我所用,为我所长。

一年来,我们学习了20多门课程,北大老师渊博精湛的知识,严谨细致的治学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使我们在和谐愉快的学习中对客观世界有了一个较高层次的科学思考,通过学习,我们提高了个人素质,提交了期中和结业论文,结合实际和本职工作进行了思考,丰富了知识体系,增强了理论素养,开拓了视野,倍感受益匪浅。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虚心学习,用所学的公共管理知识全面认识和把握工作,把自己塑造成为具有现代管理理论和实际工作经验的合格管理人员。

经过学习,我们的知识从零散变得系统,对公共管理的认识从模糊变得清晰,对社会的思考从感性变得理性。今天我们结业了,但这不是学习的结束,我们已经体会到生活、工作和生命都是学习,我们有决心象MPA班的教授那样,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最后,用一首诗作为我学习体会的结束语:

如果你不能成为山顶的一株松,就做山谷中的一颗小树,但须是最好的一颗。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颗大树,就做灌木一丛。

如果你不能成为灌木一丛,就做一片草绿,……

如果你不能做一条公路,就做一条小径,如果你不能做太阳,就做一颗星星。

工作有大的,也有小的,不能凭大小来断定输赢,无论做什么都要做最好的一名。


猜你喜欢:

1.高级研修班心得体会

2.北大国培研修心得体会

3.清华大学研修学习心得体会

4.2017年清华研修班学习心得

10.清华研修班学习心得 篇十

学习心 得

在团州委、州委组织部的精心组织安排下,我荣幸地参加了清华大学党政干部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在无数学子心驰神往的清华园,我和州内其他同志一道,度过了短暂、紧张而又难忘的学习培训生活。回顾整个培训历程,我沉浸在老师们精彩的讲解中,思想上受到了强烈震撼,理念上获得了全面更新,知识上取得了极大丰富。学习期间,为研修班学员讲课的几位教授,大多是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或观念超前,视角独特;或幽默风趣,妙语连珠;或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他们的敬业精神和治学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授课的课时也设置安排紧凑合理,课程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课程,其中包括宏观经济走势分析、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等课程,又有领导艺术类课程,包括阳光心态、如何面对新闻媒体、领导语言艺术、音乐鉴赏知识等。老师们的授课一方面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性,另一方面又有成功的实践案例分析详解,每一节课都让人听得心领神会,津津有味。学习期间我仿佛又回到了熟悉又陌生的学生时代,每天的课程学习和业余生活都被安排的紧张而有序,在宿舍、教室、食堂之间奔忙。课堂上珍惜每一秒与导师和同学请教、交流、1

学习的时间;课堂下和年轻的清华学子一起在食堂就餐,感受着当代大学生的蓬勃朝气,深深的被青春向上的精神所感召。短暂的清华学习生活,紧张而有序,充实而快乐,令人难忘,盘点学习过程的点点滴滴,收获颇多。

一、提升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新认识

领导干部的领导力实际上是每一个领导干部自身业务水平、文化积淀、道德修养等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提高驾驭工作的能力。当前组织和群众对领导干部的要求已不仅停留于思想坚定、业务熟练这样的基础层面,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不断变化,各级领导干部须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当代的领导干部既要精通业务,善于管理,也要更加深入的掌握政治、经济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知识,同时要善于面对社会媒体,处理和化解各种突发性公关危机,保持健康阳光的身心状态。这些都是对当代领导干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迫切要求,需要我们在工作的同时,加强学习提高。

二、提升领导领导干部综合素质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学习清华校园中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文化底蕴深深感染着我们参加研修班的每一名学员。学习能力,是人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也是人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基础。学习更是提升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增强领导干部领导力的最行之有效的途径。在新事物层出不穷,新知识不断涌现的当今时代,领导干部要做到观念不老、思想不僵、能力不减,就必须通过学习来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领导能力,以过硬的素质适应时代的发展,并且带领群众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创新发展。联系工作实际,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培养发展党的后备力量是党赋予共青团的一项光荣而严肃的政治使命,能否发挥好团组织的作用,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计。因此,作为基层团组织的领导干部,要时刻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将在清华研修班期间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热情,进一步地放大开来,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开展经常性、多样性、创新性的学习,争取基层群众整体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将学习融入到工作生活中去。

三、将学习成果转化吸收是提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这次清华大学研修班的学习已经结束,虽然时间不长,但学习的内容比较多,好多内容仍需日后多加揣摩吸收,只有把这次所学习的知识与本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用所学到的知识去指导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驾驭本职工作的能力。如通过学习宏观经济分析,加强了我对当前国内外经济运行形势和热点问题的掌握和分析辨别能力;学习传统文化与现代领导礼仪、领导者语言与表达艺术,让我进一步掌握了如何运用科学的领导方法增强个人领导魅力和人格魅力,既有利于调动下属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有利于增强干部的执行力和创造力,提高工作效率;学习阳光心态和压力管理与心理调节,明白了 “激情创造未来、心态营造今天”的意义,知道在今后工作和生活中要带领并积极影响大家做到“带着阳光心态,缔造阳光生活,走向阳光未来”;学习媒体应对与危机管理,进一步掌握和提高处理公共突发事件的方法和能力;增加领导语言艺术气质,提升个人演讲能力,是一名领导者必须具备的一项最重要的基本能力,是开展工作特别是基层政工工作最有效的工具,熟练地掌握了语言表达、演讲演说的一些方式方法和技能技巧,对于今后工作的开展、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是非常有利的等等。

四、创新意识是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

创新意识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主流意识,缺少了创新意识就必定将会被社会所淘汰。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和开展各项活动时都要体现开拓创新与的意识,从而有利于发挥领导干部的影响力、凝聚力、推动力。此次研修班的学习,专家、教授们的授课结合当前实际推陈出新,既有引人深思的深厚

学理,又有催人奋进的人生智慧,使我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认识能力,使自己能以更加独到而又全面的视角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创新能力、决策能力是领导干部的关键素质,在开展各项工作中,有许多工作固然有经验可循,有案例可效仿,但更多的时候要面对的是完全没有做过的工作,需要一种运用创造性的思维,决策者的魄力把工作从无做到有,从有做到好。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培养自身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提出自己独立见解的勇气。因此,今后我要用所学、所思、所想,进一步以开拓的思维和创新的精神做好本职工作,时时想创新,处处见创新。提高工作效率,努力探索改革,增添工作新活力,推动事业新发展。

11.教研员研修班的培训心得 篇十一

几位专家教授的讲座为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让我们从新的角度来关注教师、关注教学、关注学生。尤其是邓涛和王海英两位教授的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邓涛教授的讲座非常严谨,他在《教师合作文化与专业共同体建设》讲座中,就“教师合作文化、教师合作的必要性和价值、教师合作的影响因素及现实障碍、如何推进教师合作”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通过邓教授的讲座,我们对教师合作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深远的认识。尤其邓教授把教师合作文化形象比喻为雁行文化,使我们印象深刻,他介绍的“雁阵工程”为我们进行教师培养、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供了很好的方法:

头雁领路,雁阵齐飞;

强强联合,雁阵高飞;

优势互补,发挥雁阵团队效应;

打造雁阵核心竞争力工程。

合作文化,是在教师之间开放、互信和支持的基础上形成的合作。实际上,(本文转自实用工作文档频道)学校中每个教师的成长都需要专业支持与帮助,而且最有益的支持与帮助往往来自于同事。教师通过合作,交流信息,分享智慧,相互支持、鼓励,能共同提高专业素养,实现自身价值,有效地完成共同目标——促进学生发展,从而真正实现合作、提升、共赢。作为一个教研员,我们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校际教研联合体”不正是教师合作的一种途径吗?

王海英教授的讲座风趣幽默,案例详实,深深吸引了我们。她做了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习策略方面的讲座。

我们常听到中学老师们抱怨中学生的管理是最难的,老师就像消防员,随时准备处理学生们的突发事件。尤其是不懂中学生心理的老师,往往因为处理不当,给学生带来一些伤害。王海英教授的《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反思和回应》,从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分析了中小学生的情绪体验、人格发展的特点,列举了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其心理活动,指导教师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对待挫折和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中学也是学生容易出现学习分化的阶段,王海英老师详细分析了中小学生常用的注意、记忆、思维等的学习策略及运用学习策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从而能让教师对症解决学生在学习方面出现的各类问题。王海英教授的讲座对于教师的教学实践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对于课改,东北师大附中的孙立权老师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指出了课改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允许批评学生、教师主体性的弱化、每节课只讲十分钟、泛滥的分组合作学习、信息技术的过度使用、轻视知识等。这给我们一个启示:要不断学习、还要不断反思。

我非常珍惜这次培训的机会,因为这次培训和我以前参加的培训有很大的区别。过去,我是作为一名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培训的目的是希望能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能给自己的学生和学校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而这一次,我是作为一名教研员参加培训,心里有了更多的想法,希望通过培训不仅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而且能有机会把自己的所得让全区所有的教师分享,使大家都能受益,都有提高,都能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和学校。

上一篇:系统测试工程师面试题下一篇:浅析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的困惑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