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党建工作经验和做法

2024-07-15

2009党建工作经验和做法(13篇)

1.2009党建工作经验和做法 篇一

为了有效防控廉政风险,进一步提高我校内部管理水平,我们积极行动,内控规范的贯彻实施已取得初步成效。现将主要经验做法,总结如下:

一、组建领导小组,作为内控抓手

单位内控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工作涉及到预算业务、收支业务、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内外监督等各项经济活动,需要内部各处室的协作和配合。工作中与党风廉政建设密切结合,使单位领导树立起风险防控意识,为内控工作的推进奠定了基础。

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党支部书记王任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内部控制规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内控工作办公室,校办室主任彭新强牵头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工作,各处室为内部控制的具体执行机构,积极配合内控工作办公室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并指出学校内部控制管理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督促各处室落实内部控制的整改计划和措施,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

二、拟定工作方案,明确推进计划

我们制定了《内部控制规范工作方案》。加强内控规范的宣传,学习内控相关知识,制定内控工作方案,成立内控工作团队。对财务及相关处室人员进行培训、梳理制度流程、费用支出,风险分析、建立控制机制,优化制度。

三、构建内控机制,保障内控实施

(一)建立了我校内控运行制约机制。主要包括8个方面的内容:内控管理职责分工,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关键岗位责任机制,关键人员资质能力,财务信息编报要求,信息技术应用要求,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内部控制监督评价。

(二)梳理了我校主要经济业务管理制度及流程。针对预(决)算管理、经费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合同管理以及资产管理等,完善了内部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做到经济业务管理规范有序,内控管理职责清晰,提高单位人员工作效率,实现内部管理的规范化、法治化和信息化

我们建立了《财物工作制度》,明确了出纳、会计职责;

建立了《磻溪初中治理教育乱收费责任追究制》,强化了教师管理;

建立了《磻溪初中校务公开制度》,坚持每学期对公用经费收支情况进行公布,公开、透明。建立了《磻溪初中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从采购、验收、使用、报废等各个环节强化资产管理;

《中政府采购细则》,物品采购、工程采购逐步步入正规;

建立了《校园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加强了校园工程的质量监督;

《磻溪初中合同管理制度》,确保了合同制定、保管的规范。对制度和流程进行固化并达到常态化,真正实现从“人治”管理向“制度”管理和科学管理的转变。

(三)注重细节,强化管理

细节决定成败,对于学校财务工作和资产管理更应该注重细节。

1、采购必须经过相关部室核准,先报采购申请,后采购;

2、所有票据必须注明用途,附清单或者相关合同复印件;

3、属于政府采购的物品或者工程,必须有政府采购文件;

4、重大事项必须经校委会研究确定,或者通过教代会研究确定;

5、票据报销必须由经办人、经办领导签字,法人审批后才能履行报销手续。

内控规范建设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是一项具有相当难度和专业性的工作。我校财务人员都是兼职人员,也不具备会计从业相关资格,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进。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学校财务工作的重要性日渐突现。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财务人员的选拔、任用和培训,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更要强化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的细节,在校内形成“人人学内控,处处讲内控”的良好氛围。扎扎实实提高我校内控水平。

初级中学

2.2009党建工作经验和做法 篇二

一. 多实践、多活动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文章的本质, 是对生活的反映。生活是一切艺术创造的源泉。一方面生活的本来面目是丰富多彩的;另一方面学生们在作文中普遍感到无话可说, 无事可写。究其原因是:学生的活动范围日益萎缩, 精简成“学校——家”两点一线的简单生活。现在, 许多学校的春游没了, 学生们也没有了盼望的喜悦, 没有了放飞心情的自由, 也没有了亲近自然的惬意, 更没有了集体活动的畅快。学生的习作中有太多的“我哭了、我笑了、我茫然了、我愁、我苦、我痛等等。”学生在不知不觉中, 陷入以自我中心的圆圈中孤芳自赏, 他们仅有的一点点情感的体验, 因一次次的触摸而无限的夸大, 越发的多愁善感, 越发脆弱的不堪一击。“家事、国事、天下事”而今只剩“家事”可写了, 这就造成了他们的胸襟不够宽广, 视野不够远大。作文训练久了, 内容和语言就乏味陈旧了, 学生的写作兴趣自然而然就没有了。

那么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我认为:实践是知识的源泉, 老师应采取多种形式, 积极开展作文第二课堂活动, 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获得作文的灵感。

笔者一直努力做好以下事情:每个早自习, 给学生念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 在扩大学生阅读量的同时, 提高他们听的能力;每节语文课前, 给两位学生一次课前演讲的机会, 以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两周写一篇专题作文, 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一月一次综合性实践活动, 锻炼学生的收集、整理、归类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生自办手抄报、黑板报, 提高学生参与写作的兴趣, 培养学生写作的热情;每年深秋带学生走出校园, 百里远足, 爬山看景, 既培养了集体意识, 坚韧品质又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认识世界的能力。通过这些实践活动, 学生们觉得有许多事情要诉说, 有许多感触、情绪要宣泄, 通过作文这样的一个渠道, 来表达心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学生们在写作时, 有话可说了, 有事可写了, 自然就不怕写作文了。而且借助这些实践活动, 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

二. 多观察、多引导, 才能丰富写作素材

如果说, 多实践, 多活动, 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是让学生“爱写作文”, 那么, 多观察, 多指导, 是教学生“写好作文。”

“多观察”是对学生而言, 即要观察生活, 感受生活;“多指导”是对教师而言, 即教师要指导学生去观察什么, 怎样观察。

教师告诉学生写作文要贴近生活, 写真事、抒真情, 要注重观察, 这只是讲道理, 或者说是传授知识, 这远远不够。你要为他设计出贴近生活、观察生活的具体行为, 引导他积极地、主动地去关心社会、关心人生、留心身边的人和事, 去发现可“观”之“物”。长期坚持这样做, 才能使他们的生活触角日益敏感起来。要让他们在有效而明确的“观察行为”中去感悟事物的特点, 生活的特质, 从而获取写作的素材, 积累感情资源。

老师的引导、指导还应体现在观察的过程中, 提醒学生注意同类事物的不同之处, 突出事物的不寻常之处。这样, 才能在大家习以为常的生活现实和事物中, “观察”到那些不同寻常的东西, 发现写作的素材, 丰富写作的内容, 这样才能写好作文。

三. 作文批改, 多找优点, 作文评讲、多念范文、优秀片段, 让学生享受写作的成就感

作文教学过程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 是一种具有主体性的教学过程, 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状态, 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作文批改中, 无论是教师批改, 还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组织学生、自主修改、相互修改、集体修改等, 都应在学生的习作中找出他的优点, 闪光点。作文评语的肯定, 既是对学生写作中优点的表扬, 也是为鼓励他下一次写作文, 努力向这个优点发展得更好。

作文的讲评, 是在作文批改的基础上, 选佳作当范文读,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析, 和自己的作文比较优劣。在选佳作时, 教师可以选择优秀作文来作榜样, 也可选取非优秀作文中的优秀片段来范读。鼓励学生找出差距, 寻找提高的途径。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和讲评, 将对学生写作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3.2009党建工作经验和做法 篇三

一、我国城市管理的典型做法

(一)沈阳市做法

1.城市管理体制

沈阳市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执法职能分别由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城市建设管理局、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以下简称市城管局)承担。其中,市城市建设管理局负责制定城市建设管理中长期规划、拟订设施维修养护和日常管理资金计划等事项。市城管局专门负责城市管理执法工作。该局共设13个分局,集中行使城市规划、市容和环境卫生等14个方面的行政处罚权。

2005年2月,沈阳市成立了城市管理委员会,市长担任委员会主任,主管副市长担任常务副主任,其组成委员包括市建委、市城建局、市城管局等20余家机构。该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城管局。城市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审定全市城管领域的综合性规划、计划,决定城市管理重大事项。办公室主要负责全市城市管理计划编制汇总工作;负责协调城管系统各部门,组织落实城管委工作安排;负责综合整治活动的协调组织工作;负责对城市管理重大决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考核工作。

2010年7月,沈阳市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理顺道路桥梁和环境卫生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沈政办发[2010]77号)将该市的城市管理格局定位为“市级为主导、区级为主体、街道为基础、社区为前沿”。具体来说,市城建局是城市管理的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区政府是城市管理的主体,对辖区内城市管理事务负全责。街道办事处是城市管理的基础,负责具体组织所属区域内各种设施的养护及环卫工作。

2.主要管理机制

(1)行政执法勤务区工作模式

沈阳市以全市街道办事处管辖区域为执法范围,对应设立具备行政执法处罚职能的责任区域,实现了每个街道都设置一个勤务区。执法人员以勤务区为基本执法单位,在区域内统一行使处罚权,办理简易处罚案件,这里的处罚权涉及城市规划、市容和环境卫生、市政、房产、城市园林绿化、建筑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公用事业(自来水、燃气)、人防工程等14个方面。从本质上讲,勤务区模式的核心是执法责任制,实行的是一种网格化的工作方式。这种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多头执法、交叉执法、执法扰民的问题,实现了由粗放式执法向精细化执法的转变;由事后执法向执法工作前置转变;由突击整治向长效管理转变;由注重行政处罚向注重执法服务转变。

(2)执法共建机制

所谓执法共建,就是城市管理执法者与管理相对人,通过开展知法、执法、学法、守法等一系列活动来共同参与城市的管理,其核心就是 “变事后处罚为前置服务”,“变我查我管为组织和发动社会力量共同搞好城市管理”。市城管局以勤务区为单位,重点明确了八个方面的服务对象,即学校、医院、社区、物业公司、开发建设单位、街路市场管理单位、锅炉房和地铁站管理单位。该局具体的共建活动形式很多,比如与共建单位、商户代表座谈;发放共建联系卡、执法便民工作卡等各类宣传卡片,等。

3.基本评价

沈阳的做法,可称为大执法局模式,因为这种模式下的城市管理执法部门相对集中行使城市管理领域的多数行政处罚权。此模式有利于精简执法机构,提高执法效能,有利于对城市管理权的行使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二)上海市做法

1.城市管理体制

上海市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分别由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承担。其中,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除负责城乡建设管理、交通管理等事项外,还承担着一定的城市管理职责,如综合协调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同时挂上海市林业局和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牌子,负责对绿化、市容环境卫生、林业的行业管理以及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

在管理模式上,上海市已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即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监督和处置相分离,主动发现、及时处置城市管理的问题。此种模式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注重使管理重心下移。该模式以街道、社区为基础,以1万平方米左右区域为基准划分单元网格,采用市、区、专业工作部门和网格监督员四级联动的管理模式和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目前,网格化管理已覆盖全市所有区县,管理内容涉及公共安全、市政设施、市容市貌、交通管理等。

2.主要管理机制

(1)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联席会议制度

根据相关的规定,上海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联席会议(以下简称上海市联席会议)是在上海市政府的领导下,负责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综合协调的机构,其主要职能是:讨论、研究和完善城管执法体制机制等重大问题和重大措施;综合协调城市管理方面的执法资源,组织协调全市性重大执法工作,等。上海市联席会议由市政府批准的相关职能部门分管负责人组成。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城管执法局综合执法处,负责联席会议日常事务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市城管执法局分管副局长兼任。联席会议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按照联席会议确定的任务,负责做好日常事务的处理及有关活动的组织服务工作;加强调查研究,组织对热点难点问题及市政府重点工作和下一步工作开展调查研究,等。

(2)城市管理监督机制

上海市在创新城市管理监督机制方面构建了以下机制:一是强化城市建设和管理监督平台。通过市政道路平台、网格化平台、12319城市建设热线、12369环保应急热线等城市管理和服务平台,及时受理和处置群众反映的问题,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建立城市管理考评机制,市城市管理部门对全市各区县开展单月评估和百日考评,同时,组织城市建设和环境文明指数市民测评,对各区县评估、考评和测评结果进行排名,并纳入区县年度工作绩效考评体系。三是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市、区(县)、街(镇)”三级巡视督查机制,坚持执行城市管理巡视督查日志制度。[1]

nlc202309040032

3.基本评价

上海市在城市管理上同样采用分权模式,即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职责分别由不同部门承担。需要注意的是,其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的职责设置具有一定特色,即该部门在负责城市建设管理的同时,还承担着一定的城市管理职责。这种职责设置使城市建设和管理部门的关系更为密切,便于落实“建管并重”的理念。在管理手段上,上海市注重采用信息化管理方式,已在全市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

(三)深圳市做法

1.城市管理体制

深圳市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分别主要由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市住房和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承担。其中,市城市管理局主管园林绿化、林业、环境卫生、城市市容综合管理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方面,市城市管理局目前行使着城市规划、市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环境保护、工商管理(对无照商贩的管理)、公安交通管理(对侵占道路的管理)和房产管理等方面的行政处罚权。

在管理格局上,深圳市委、市政府于2002年就作出了“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决策,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通过采取财政全额拨款方式,充实街道办、社区居委会等基层城管力量,保障其人员经费。此举充分调动了基层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管理职能、运作机制、工作方法和管理手段的转变。各区级城管部门则把执法队伍组建成若干分队,下派到各街道办,执法队伍实行区、街道双重领导。

2.主要管理机制

(1)城管外包机制

2007年底,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通过培育市场组织,购买社会服务,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协同、公众参与”的城市管理格局。西乡街道将13项城市管理职能交给物业公司,包括:环境卫生方面,如清洗垃圾桶、站标、路标等市政设施,清除乱张贴;市政道路方面,如换铺人行道水泥砖、换铺道路路牙等;绿化整治方面,如整修绿化带,美化道路园林、灯光等景观;公共秩序方面,如进行街区管理宣传,劝离在交通要道等重要公共场所经营的小摊贩和乞丐。[2]西乡街道引进物业公司之后,形成了政府、企业、市民“多元共治”的局面,提高了城市管理与服务的效率和水平。需要说明的是,深圳城管外包的对象是某些服务事项及辅助管理事项,并不涉及行政权力的委托行使。

(2)公众参与机制

深圳市非常注重构建城市管理的公众参与机制,主要做法有:一是引导公众参与社区管理,如宝安区西乡街道成立街道市民街区管理委员会,通过推举产生的5名热心市民为街区管理委员会委员,代表市民参与街区的管理。二是围绕城市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活动,如深圳城管部门坚持开展“百名市民走近城管”、“城管义工行动”等一系列吸引广大市民参与的大型活动,使广大群众既亲身参与城市管理过程,又切实享受到城市管理成果。让公众在参与公共事务中加深了对决策的认知度,极大地削减了城市管理政策执行中的障碍,成为“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的一个典范。[3]

3.基本评价

深圳市城市管理的特色在于其城管外包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这两种机制注重发挥企业和公众在城市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体现了深圳市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的努力,顺应了城市管理主体多元化、机制民主化的趋势。其做法和经验值得其他城市学习借鉴。

二、上述典型做法对今后城市管理改革与立法的借鉴意义

(一)合理界定城市管理范围

城市管理改革的基本前提是明确城市管理的范围。客观来说,国内就城市管理的范围没有统一的界定。上述几个城市在此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其总体特征是对城市管理范围界定持谨慎态度。如沈阳市将城市管理的范围界定为市政管养、市容卫生、园林绿化、环境保护、交通管理、市场管理等;上海市则把城市管理的范围界定为市容卫生、市政工程、绿化、水务、环境保护、交通管理、工商管理、建设管理等。概括来说,这两个城市的城市管理范围主要集中于市容卫生、市政管养、园林绿化、环境保护、交通管理等领域。作为国内首部关于城市治理的地方性综合立法,《南京市城市治理条例》也采用了这种思路。根据该条例第2条的规定,城市管理涉及城市规划建设、市政设施、市容环卫、道路交通、生态环境、物业管理、应急处置等事项。

(二)切实发挥城市管理委员会的高位协调作用

目前,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分立已经成为国内较大城市城市管理的基本模式。三项职能的分立有利于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实现三种权力的制衡,但同时也对部门间的综合协调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更好地协调城市管理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实现城市的良性、有序治理,一些城市成立了城市管理委员会。要切实发挥城市管理委员会的高位协调作用,需要构建一系列的制度加以保障。沈阳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推行的城市管理重大决策执行情况监督检查、考核制度,恰恰是为了使城市管理委员会的作用实效化。在这方面,《南京市城市治理条例》第9条至第11条对南京市城市治理委员会的职责、组成方式、会议规则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有利于委员会的良性运作。

(三)适度下移城市管理工作重心

纵观上述几个城市,无不注重管理重心下移,如深圳市很早就提出并切实推进管理重心下移。沈阳市的城市管理格局则是“市级为主导、区级为主体、街道为基础、社区为前沿”, 在每个街道都设置一个勤务区。这种格局的实质是分级管理、管理重心下移。也就是说,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主要承担指导、监督、考核等职责,街道和社区特别是街道成为城市管理的主力军。这其实是为了满足城市管理实际需要的必然选择,因为大量的城市管理事项主要集中在街道和社区这个层次上。许多城市已经意识到管理重心下移的重要性,并开始采取一些有成效的措施加以推进,在新形势下应坚持这一改革方向,同时须克服在此过程中出现的盲目下移等问题,使街道和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王喜全.创建“三优”文明城市可借鉴上海经验[N].黑龙江日报,2010,8,23.

[2]黄明钢,等.城市“保姆”巧手治“顽疾” [N].深圳商报,2009,6,10.

[3]陆云红.深圳荣获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N].深圳特区报,2011,9,16.

(责任编辑:赵静)

4.招商引资工作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篇四

江苏沭阳招商引资经验及做法

沭阳县隶属江苏省宿迁市,县域面积2298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183万人,曾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县、经济穷县和财政弱县,1996年以来,沭阳秉承“全方位、全领域、全激活”发展理念,更高举“工业强县”大旗,全面做活广引外资、激活民资、策应扶持、金融信贷、政府投入、上市融资“六大投资”文章,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保持持续攀升的强劲态势。2011年,全县实现GDP、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410亿元、37.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8%、4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稳居苏北23县(市)首位,在全省50县(市)中排名第13位。

该县招商引资工作实际起于1998年,随着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开展,层次不断提高,措施和方法不断创新。总的来讲,沭阳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有这么一些“硬招”、“狠招”。

一、不断解放思想,夯实招商基础。沭阳提出,凡是符合国家政策法规的,都可以大胆试行;凡是外地成功的做法,都可以大胆参考;凡是不利于科学发展的条条框框,都允许突破,做到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先做不评论,允许在探索中有失误、但绝不允许无所作为。

二、加强产业研究,实行产业招商。沭阳县成立了产业研究中心和16个产业研究院,通过对全县各产业内企业产品、生产工艺、经营状况、上下游企业、关联企业以及销售渠道等的熟练掌握,结合国家、省有关政策,国内外形势和行业发展趋势,运用动态分析,提出符合实际的政策建议、招商方向,积极打造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链完整、配套齐全的产业集聚地。通过对各产业研究,编制了《沭阳县产业招商信息参考》、《沭阳县新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现状及发展》等多期专刊。

三、创新招商政策,完善配套服务。沭阳县在招商引资工作上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大力度的招商优惠政策、奖惩措施、考核办法、督查机制等。其中特别创新的有:

1、2009年出台《招商引资第一责任人“代理负责”制度实施细则》。即招商引资后进单位“一把手”代理负责制。当年招商任务考核后十名的单位“一把手”,实行代理制,离职外出招商,一年后再完不成招商任务,降为副职,继续招商。

2、招商引资目标任务量化政策。特点是覆盖面全,目标任务重(以5000万以上项目为起点)。

3、企业服务帮办机制。建立重点在建项目脱产挂牌驻厂帮办、数人头、数机械、数材料的“一

挂三数”帮办制度,推行周建设保证金制度等推进措施。

四、实施全面动员,全员参与招商。在招商队伍建设及机构设置上,沭阳县实行“招商军团”制,即每个县直单位和乡镇设置1-2个招商团(大单位设2个),单位党政主职任招商团长。政府办各副主任兼专业招商局局长,局长又兼第某某招商团团长,人员实行专业招商。其他部门负责人任招商分团团长,分区域分军团招商。各单位各乡镇指挥本单位人员招商,形成了庞大的专业招商队伍,人人都是招商大员,个个都是招商局长。另外,沭阳县还安排专业招商人员赴经济发达地区对口单位进行挂职招商,解决了招商人员客观存在的地点不固定、心理不稳定、无当地身份、不容易融入客商群体等诸多困难。

五、强化考核力度,严格实施奖惩。沭阳县把招商压力首先压到各招商引资单位“一把手”身上。对各乡镇和县直部门的“一把手”,实行“十天一督查、半月一汇报、每月一通报”的动态考核办法。对各单位的招商引资工作实行分档竞赛,定期评比,兑现奖惩。把招商实绩与干部提拔任用、考核评比、奖金福利挂钩。实绩突出的,要予以提拔重用;对引进项目规模大、形象进度好的有功人员,不仅要奖票子,还要奖位子、奖亲属;未引进开发区项目的单位,当年不得评为先进,对单位主要负责人除给予经济处罚外,还将被免职、降职或调离原单位,单位主要领导、分管负责人和专业

招商人员当年考核不得评为优秀,不得享受年终各项奖金福利;专业招商人员无招商实绩的,当年和次年一律不得提拔。

山东诸城市招商引资经验及做法

诸城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面积2183平方千米,人口107万。近年来,诸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2011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2.3%,人均GDP 7500美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35家,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649.5亿元,同比增长30.1%。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96.6亿元,同比增长23.4%。全市财政总收入62.0亿元,同比增长20.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0.1亿元。

诸城市坚持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经济发展的总抓手,以大项目建设为工作主线,拓宽引资渠道,注重招商实效,创新招商方式,扩大招商成果,逐步实现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以招商引资的强势推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地又好又快发展。

一、围绕优势产业开展招商,强化“六大投入”项目招商引资。围绕汽车、服装、食品三大主导产业和家具木器、造纸包装、医药化工、电子信息、建筑建材五大新兴产业,组

织开展专题招商活动,加快完善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通过政策引导,着力引进外商投资节能环保、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公共服务、现代农业为重点的“六大投入”产业,借助招商引资促进优势产业优化升级,调整产业结构,转变企业经济增长方式。

二、加大产业园区建设力度,努力实现载体功能的新突破。围绕优势产业,重点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园、汽车工业园、橡塑工业园、临港现代物流园等产业园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配套体系,打造优势产业发展平台。

三、推进战略重组和企业上市。引进战略投资者,重点对我市汽车零部件和纺织服装骨干企业重组,增强竞争力。加快股份制改造,落实鼓励企业上市政策,充分调动企业上市的积极性,得利斯股票成功登陆深圳中小板市场。

5.县以工代赈工作主要经验和做法 篇五

县以工代赈工作主要经验和做法

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建设一流以工代赈项目工程

xx县地处太行山东南端,长治市东南部,全县版图面积101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250米,辖5镇7乡1个经济开发区,391个行政村,总人口28.4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万人,总耕地面积27.2万亩。境内山

峦起伏,沟壑纵横,土地贫脊,山区面积占到版图面积的74.5,人均耕地只有1.1亩,是典型的山区县,2002年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近年来,在省市发改委以工代赈办的大力扶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紧紧抓住我县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契机,围绕建设一流以工代赈工程这个目标,狠抓项目前期工作,规范项目中后期管理,争取项目和资金数一年一个新台阶,工程的质量和效益也一个比一个好,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项目区群众的认可。2003争取国家和省以工代赈资金747万元,2004年历史性达到907万元,2005年在国家以工代赈资金大量减少的情况下,也达了786万元。几年间使用以工代赈资金累计修建乡村公路13条150.94公里,且大部分与县乡骨干公路相连接,解决了9个乡镇117个村近10万余群众的出行难问题和山区丰富的土特产品外运问题,使我县乡村骨干公路建设滞后状况明显改善,乡村骨干公路网初具雏形,为项目区群众今后脱贫致富打下了较好的交通基础;实施饮水解困工程68处,其中集中供水工程7处,解决了13个乡镇(区)105个村32033人1974头大畜的饮水困难,极大地缓解了全县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状况,保障了农民饮水安全可靠;实施了5个小流域治理项目,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6.99万亩,其中新增基地农田面积达3000余亩,这些小流域治理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善了项目区生态环境,提高了林草覆盖率,减少了水土流失,而且新增的基本农田和种植的经济林对今后农民增收打下了基础,经济和社会效益都十分明显;实施农田水利项目3个,新增高效灌溉农田1700亩,为今后我县发展农田水利起到了示范作用;草场建设项目4个,建设规模1.9万亩。在这些项目中有龙头企业原料基地项目3个和小额信用贷款项目1个,实施后对紫团饮业、郭氏羊汤、牵牛养殖公司3个龙头企业的做强做大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保证了这些龙头企业的原料供应,并极大地刺激了我县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总之,通过近几年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为改善我县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现状和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方面起到了典型带动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农业、农村发展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对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是做好以工代赈工作的重要保证。我县是国定贫困县,虽然近年来,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依然十分落后,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如雪中送炭,为了把有限的以工代赈资金用在刀刃上,放到关键处,尽早提高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把以工代赈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全力支持。县政府成立了强有力的以工代赈工作组织机构,组成了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发改局局长为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领导为成员的以工代赈项目领导组,对项目建设实行全过程参与,全方位服务。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具体负责以工代赈工程项目的规划编制、计划上报、资金审核、项目实施的协调及监督检查等工作。

二、科学规划,选好项目,是做好以工代赈工作的重要基础。几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以工代赈政策,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组织有关单位技术人员对全县以工代赈项目建设进行了科学的总体规划,先后编制完成了《壶关县以工代赈十年规划》、《壶关县以工代赈十一五规划》为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具体项目选择中我们更是坚持实地勘测、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好中选优的原则。我们将要参观的郊沟河小流域治理树掌项目区工程,就是我局多次实地勘测、反复比较选择的项目。首先这个项目劳动密集型程度高,群众可从中挣到较多的劳务报酬,其次,通过栽植水保林和堤防建设减少了水土流失,保护了生态环境,再次,通过工程建设新增了很多耕地和经济林,这将使项目区群众长久受益,对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具有很大的奠基作用。可以这样讲以工代赈项目工程对扶贫投入的诱导作用和规模扶贫效应是其它扶贫方式难以比拟的。

三、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是做好以工代赈工作的关键环节。

(1)、出台实施细则,理顺管理程序。2003年底,根据《山西省以工代赈暂行管理办法》,结合《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我县实际,我局制定了《xx县以工代赈管理实施细则》,经县长办公会议通过并以县政府文件发布执行,成为我县以工代赈工作的规范性文件。这一

实施细则的出台有效解决了我县以工代赈项目管理中存在的管理不到位,程序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使我县的以工代赈项目管理从此走上正规。此外,局里还专门为以工代赈办配备了微机、文件柜、打印机等办公用品,从硬件上保证了以工代赈项目的规范、科学管理。

(2)、完善报帐制度,规范资金管理,资金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经过我局与县

财政部门的多次沟通、协商从03年项目实施开始,在资金管理方面我局采取了提前介入、强化报帐、严格审查等措施对项目资金加以管理。所有以工代赈项目均实行报帐制管理。第一笔启动资金下达后,项目即进入报帐制管理,严格有关手续的审核,所有手续必须由项目负责人签字、并由县以工代赈办、县财政局审核后方可报帐。

(3)、筹措配套资金,创新工程模式。针对县财政困难,无法配套落实以工代赈资金的实际情况,我局在以工代赈配套资金筹措中创新思维模式,千方百计落实资金,并对部分工程特别是乡村公路建设提出了比可研和实施方案更高的要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近几年的乡村公路项目,原设计均为沙砾路面,后根据群众意见,负责承建乡村公路的乡镇人民政府经过实地调研,决定提高标准,一步到位将三条公路建成高标准的水泥路。但因工程形式的改变,投资也就增加了,要求配套和自筹的资金就更多了,县政府、我局和项目单位想方设法,多方筹措,解决了项目资金配套难问题。使04年、05年的8条乡村公路均建成了高标准的水泥路,成为全县乡村公路建设的样板路。

四、坚持公开、严格监督,是做好以工代赈工作的有效途径。

(1)、严格项目管理,保证工程质量。我局对所有在建以工代赈项目实行了局领导包项目责任制,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确保了以工代赈项目的顺利建设。在项目管理中严格执行了项目法人制、项目合同制、项目公示制、项目验收制等管理规定,个别项目还实行了招投标制和专业部门监理制。并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定期公布各工程的进度、资金使用、劳务报酬发放等内容,接受社会监督。截止目前我县2005年项目实施进展顺利,除个别工程外均已完工待验收。

(2)、加强跟踪检查,落实劳务报酬。实行以工代赈劳务报酬制,是以工代赈的特定形式,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针对以前部分以工代赈项目不按规定支付农民报酬,少发、迟发等问题。在近二年的项目管理中,我局将以工代赈劳务报酬发放制度化、规范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专项检查落实。要求项目单位在以工代赈资金中优先足额发放参加项目建设农民的劳务报酬,并登记造册,健全发放制度。为了保证劳务报酬制度的顺利实行,去年后半年,我局组织了劳务报酬发放专题调研,经过多次征求意见,反复修改,于去年9月份出台了《xx县以工代赈项目劳务报酬发放暂行管理办法》,并于10月19日在树掌镇郊沟河小流域治理工程现场举行了首次集中发放,仅当日发放金额就达25万元,深受群众欢迎。这必将进一步规范我县以工代赈劳务报酬的发放管理,切实维护参加以工代赈项目建设的农民利益。

(3)、坚持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近来年,为把以工代赈项目工程建设成为阳光工程,我局对以工代赈项目从申报到实施、验收,全过程均坚持做到公开、透明。局里先后统一制定了项目公示格式标准和宣传标语发放到各项目单位遵照执行。并组织了二次较大规模的以工代赈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在2000份左右。截止目前,全县所有完工项目均在项目实施地设置了永久性以工代赈公示牌。我们还定期对项目进展情况,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上公示,自觉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应,使以工代赈项目在我县真正深入了人心,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

6.2009党建工作经验和做法 篇六

XXXX年的思想政治工作,我们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作风建设年”活动,牢牢抓住队伍建设这个根本、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狠抓工作落实,全面推进和服务司法行政中心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1、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为全面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年初制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实施意见,始终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贯穿于服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过程,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紧密联系队伍思想和工作实际,努力端正了干部队伍的执法指导思想,着力解决了政治立场问题、群众观点问题和思想方法问题,教育干警和律师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组织全局干警参加了市司法局开展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考试,共20人参加考试,参考率为100%。完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自查报告,顺利通过了市司法局组织的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检查验收。

2、认真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年初制定了局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和“作风建设年”活动实施意见,组织干警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结合中心组学习、上党课和研讨交流等形式,深入系统地学习党的三代领导人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委上的重要讲话。围绕区“作风建设年”活动的“五注重、五解决、五强化”要求,结合学习讨论,体会交流,组织开展“作风建设大家谈”征文活动和“我为作风建设献一策”金点子征集,加强党风廉政教育,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制定上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责任分工。认真开展作风建设年“两提升一降低”主题活动,组织干警开展作风建设自我剖析,制定整改措施。督促干警认真完成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做好学习资料的收集、学习记录、材料上报等事务性工作。

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大会召开期间和大会胜利闭幕之后,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及时地学习宣传贯彻会议精神。一是全面动员部署,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热潮。组织收看了党的十七大开幕式和闭幕式,通过集中教育、个人自学等形式,多途径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工作报告。还组织广大党员对十七大报告进行了热烈的学习讨论。二是制定学习计划,进行全面深入学习。局党组要求全局各科室各律师事务所将学习十七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治学习的首要政治任务,抓落实抓出成效。制定了学习十七大精神方案和安排表,分阶段分步骤多形式地深入开展学习活动。

4、大力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以《公务员法》学习为载体,切实加强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强化业务学习和在职学历教育,采取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法,认真落实培训计划,做好参训和送培工作。今年,全局干部有30余人次参加了“双休日素质培训”。为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提高公务员素质和政府工作效能,根据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要求,组织全局17名公务员参加公共管理基础四门课程考试,并认真做好考场布置、监考等项工作。

5、做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在区级文明单位和市司法行政系统“创一流奖”单位的基础上,今年瞄准市级文明单位的创建目标,提出了“创文明单位,建人民满意机关”口号,全局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积极与市、区文明办联系,努力做好创建文明机关的资料搜集整理归档工作,完成并通过了市文明办对我局创建市级文明单位的考核验收。制定了创建“和谐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的实施意见,及时做好局机关内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6、做好机关支部党建工作。制定xxxx局机关支部创新工作具体实施目标,认真抓了规范化党支部目标考核有关工作。制订了支部工作意见,召开局机关支部党员大会,按程序为一名预备党员转正,并推荐一名党员为区作风建设优秀个人。认真做好区法律援助中心“共产党员先锋”复查复检工作,组织力量开展创建“服务型”支部活动,做好结对帮困扶贫结对送温暖活动,共走访11名困难户,送去局全体人员捐款的慰问金11450元。开展了结对帮扶“欠发达村”活动,共结对帮扶8户,捐款8000元。开展了第八次慈善一日捐活动,全局干部职工及各所律师共捐款17550元。继续实施干部健康工程,保证干部体检、就医、休假等权利,上半年,组织了两批共8人次工会疗养。

7.提高医学生就业能力的经验和做法 篇七

城市的医疗人才培养和补充状况, 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同时也出现了饱和或超编情况, 用人指标有限, 很多医疗机构正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和调整, 以致难以大量接受毕业生。由于地区分布、团体结构、用人机制等问题, 现有医疗机构普遍认为:医疗人才数量趋于饱和, 招人就是想提高医资质量。所以, 大型医院更是青睐高素质、高能力医疗人才。各层次医学生由供不应求变为“研究生供不应求, 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 专科生供过于求”。重点院校比普通院校就业率要高;同一所学校内各专业就业率失衡, 预防、影像学、麻醉学, 检验需求旺盛但毕业生少, 临床等专业毕业生多但需求不旺, 前者就业率略高于后者[1]。总观全局, 医学生一次就业情况呈逐年下降趋势, 中心城市更是难以谋职。

2 医学生就业能力分析

医疗机构主要看中医学生临床技能、专业知识、综合能力等。目前在专业知识方面医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医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 普遍存在“死记硬背”的传统应试教育影响, 只掌握书本知识, 不能根据医学发展及时更新知识结构, 也不能有效地将理论知识“活学活用”到实践中来。再者, 受专业知识学习的影响和限制, 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欠缺, 使得很多医学生在面试技巧和面试策略上明显弱于其他专业学生, 让很多具备很好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医学生, 由于面试不能通过而失去就业机会[2]。尽管竞争异常激烈, 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但大多数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仍很高。医学生大都不愿意去基层医院, 有些甚至连县级医院都不愿意去, 而是青睐于大型综合医院。医疗行业的结构的不平衡成为供需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其中最突出的是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与实际就业人群的特征存在较大的差距, 用人单位青睐学历和临床实践经验, 并且获得相关资格证的人员。本科生学历不是很高, 并且绝大部分无医师资格证, 存在就业瓶颈。此外, 我国国内的人才市场中公平、公正合理的人事制度和“公平、竞争、择优、有序”机制还不够健全, 并且家庭背景及社会关系在就业中的影响也较为明显, 单位在用人过程中存在“照顾关系”“任人为亲”的现象,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3 提升医学生就业能力的做法和经验

3.1 学生方面

近年来随着各高校连续扩招, 使得医学类毕业生增长很快, 同时社会对医学类毕业生的需求明显下降。医学生若不积极主动地去推销自己, 参与竞争, 往往会坐失良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许多与人的生命、健康、体育等有关的预防、保健、咨询、推销、经营、审核等单位将蓬勃兴起, 促使医学与其它学科产生了交叉和融合。整个社会对医学社会学、医学法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经济学和医学美学等学科的人才需求量将大大增加。然而, 这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大量懂得医学的高级人才, 当然医学毕业生是首选对象。因此, 医学生需要转变自己的就业观念以适应新的就业机会。

3.2 学校方面

(1) 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 缺乏科学的需求预测和规划, 从而导致医学毕业生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普遍存在, 学校要协调好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的关系, 结合冷门学科和热门学科建设边缘学科;应当合理调整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来促进大学生就业。对于那些确实没有任何就业价值, 又不能进行改造的专业, 限期取消招生。大学毕业生要尽快适应社会的发展, 在这个知识经济的社会中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和掌握新的技术技能。随着现代医学要求的不断提高, 医学院校应积极探索教学内容的改进, 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推进素质教育, 提高毕业生整体质量, 并且从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研能力、自我学习、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与人沟通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来提高教育质量, 增强医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2)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学校各级党团组织和学生组织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例如:门诊小品赛、临床技能竞赛、法医推理竞赛等。也可通过各类社会实践, 引导学生积极着眼于社会需求, 加强和社会的互动, 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加强自身职业素养的同时, 也对文字、表达、实践、管理等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在提高综合能力的同时, 要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3]。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基层医院也是可以有所大为的, 这里也是有很大的个人发展空间。随着社会的发展, 更要积极推动学生创业教育, 鼓励学生创业, 进而提供更多的就业空间。

(3) 加强学校和政府及用人单位的合作。

医院对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相对较高, 学校与医院合作, 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 医院可以更充分地了解学生, 并从中挑选到将来中意的员工, 医院节省招聘成本, 同时也可以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学校由此还能初步了解社会对医学生的需求, 为合理控制招生提供参考的依据。政府可为学生就业可作宏观调控, 学校加强同政府的合作, 政府可以更好地了解医学生的就业情况, 以便制定相关就业政策。

(4) 加强对医学生就业的指导。

鉴于目前我国医学人才市场的总体状况, 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是解决“医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所在。在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 大学生就业市场与社会劳动力就业市场交织竞争, 我们应当鼓励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就业、到农村就业。

参考文献

[1]胡致学.现阶段本科医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对策[J].

[2]楼锡锦, 周树红, 吴玉丽.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 2005 (7) .

8.2009党建工作经验和做法 篇八

【关键词】 军队院校;红眼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 X5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210-01

“红眼病”通常包括急性卡他性结膜炎(细菌感染)、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病毒感染)、流行性角结膜炎(病毒感染)等。我院学兵发病多为卡他性结膜炎。学兵入营后,通过检疫发现红眼病患病人数明显增多。病例主要集中在学兵队少数学员及教员也有散发病例。

患者大多双眼先后发病,初起有痒感,异物感,结膜充血病情发展迅速,出现眼部烧灼,畏光流泪,而且眼分泌物增多,早晨起床眼睑易被分泌物封住,不易睁开,尤以做过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手术后的学兵患者症状重,病程长。

病情发生后,学院党委高度重视,门诊部全体人员人人树立大预防观念,积极参加防病、检疫、消毒工作。防治工作做到:

1. 预防范围最大化。我们首先对全体学员和学兵进行了红眼病及其他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教育,发放宣传材料,召开例会,实现了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的预防范围最大化。

2. 预防措施最全化。门诊部全体人员严格履行职责,在全院开展了消毒预防措施。我们每天对学兵上课的教室、卫生间、水房、宿舍、图书馆、计算机房及餐厅内的所有桌椅板凳、门窗,特别是把手、水龙头、电灯、电视机及电梯等各种开关、床架床栏、公用电话、扶梯、鼠标、键盘、篮球、羽毛球等文体器材、遥控器等严格消毒,并教育学兵学员勤洗手,不接触被患者眼分泌物污染的用具,不用脏手揉眼睛,不混用毛巾和脸盘,不到游泳池游泳。在外场实习时,实习前流水洗手、戴手套,实习结束后脱下手套统一清洗消毒,再流水洗手,有效地切断红眼病的传播途径。加强疫情监控,发现病例的学兵队要坚持零报告和日报告制度。坚持晨检、午检和晚检制度,确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 加强对已发病人的治疗,确保病人痊愈,顺利出院。对已确诊的病人,我们采取早隔离早治疗,用有效的治疗和优质的服务,使病人的眼疾尽快痊愈,减少传染源。我们先后使168位住院病人全部顺利出院,恢复正常的训练和学习生活,并对出院病人加强自我保健指导,及时跟踪随访。

9.2009党建工作经验和做法 篇九

我校党支部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密结合学校实际,以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开展习型党支部、党员先锋岗、和制度建设为抓手,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开展校风建设年,创办满意学校为目标的总体要求,强化思想阵地建设,为学校的发展保驾护航提供保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对一年的党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是加强学校民主建设。在管理工作中,强化民主意识,进一步落实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强化监督和管理,学校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周例会制度,结合校务公开工作,对学校重大问题,特别是教职工关心的热点和敏感问题集体决策,学校重大决策的出台,均通过全体教职工的反复讨论,多次征求意见。(如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实施与分配,考核与聘用,优秀教师的评选,班主任任免,人事调整等)。

二是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坚持党管干部、依法治教的方针,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对学校干部队伍监督管理的有效形式,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富东乡中学管理岗位考核实施办法》,并组织全校教师进行民主测评和主管领导考核,不断优化管理队伍。

三是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按照与乡党委政府鉴定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支部书记负责制,结合“四群”教育活

动,大力推行三五工作法,进一步健全政风行风建设。加强教育经费的监督管理,坚决杜绝一边免费一边收费行为,认真贯彻执行“两免一补”精神,加强对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的监督力度。认真实施了“学生营养早餐计划工程”,食堂退出承包制度,由学校统一管理经营,真正让利给师生,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已经收取的学业水平报名费用全部退还。

四是“三会一课”常抓不懈。本召开支部大会上6次,集中学习6次,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制定了《富东乡中学党支部工作制度》,首次把党员考勤和教师考勤区别对待,强化了组织纪律的严明,加强党员的队伍建设,每月集中学习一次,主要是对近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进行研究和部署。上好党课促发展。结合建党91周年为契机,在全校教职工会议上做了1次“向党员看齐、向组织靠扰”的专题讲座,迎七.一首次组织开展富东乡中学红歌献给党的歌咏比赛

10.2009党建工作经验和做法 篇十

为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对转炉党支部党员组织关系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排查,主要核实党员身份、入党时间、转正时间以及流动党员的去向等信息。

一是全面覆盖,核实全体党员身份信息。

二是千方百计,主动对接,核查流动党员基本情况。针对党支部流动党员工作地不固定、联系方式更换频繁等复杂情况,千方百计取得联系方式,主动对接,积极做好《流动党员信息表》填报工作。

三是措并举,稳步推进,自查组织关系转接情况。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党员组织关系接转自查工作。一查是否按规范开具党组织关系介绍信;二查是否规范保管党员介绍信存根;三查是否及时帮助接收的预备党员转正,四查是否建立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台账。

11.2009党建工作经验和做法 篇十一

一、黄村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基本情况

目前,黄村镇有2万多的农村劳动力,近年来由于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并建立全市试点镇,黄村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取得骄人的成绩:2012年至今,培训农村劳动力495人,安排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21人。

农村劳动力的剩余是一个国家在特定经济发展阶段,即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工业转移的过渡时期必然出现的一种现象。随着农村人口的持续增加和耕地的逐年减少,加之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还将有所递增。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

二、黄村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黄村镇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就业意识不强

我们都知道滞留在农村中生活的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年龄较大,认为自己只有从事农活的能力,没有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意识。有效数据显示,农村劳动力中仅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员超过了一半,达62.5%,而且其中年龄在45岁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更是占了82.3%。还有的农村劳动力虽然自身的文化素质低,但是却有着较高的就业期望值,加上外地劳动力的大量涌入,形成激烈的就业竞争局面。

2.农村劳动力比例发生变化

黄村镇处于城乡结合部繁华地区,大部分村庄已经搬迁,就业劳动力逐年增多,有就业需求的农村劳动力基本已经转移就业。现阶段参加培训、招聘会人员少,热情不高,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劳动力需要在家照顾老人、病人、孩子无法就业。

其次,劳动力收入多样化的增加,生活水平整体提高不想就业,形成了培训难、推荐就业难,供求比例较大的现状。

3.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脱离实际就业需求

我们都知道,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就是农民工文化素质低,缺乏岗位要求的技能。而政府创办的就业培训班大都是采用考试获取技能证书的方法,培训要求较高,操作难度较大,与农民的实际情况相脱节。而培训的科目与实际的岗位要求也不匹配,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导致一些接受过培训的农民工在进入岗位之后,学非所用,达不到培训的效果。加上政府对培训班的投入较少,很难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如果要农民自掏腰包参加培训,那么培训的工作将会更难开展。

4.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落实不到位

尽管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积极政策,但是有些政策落实不到位。如在对农民工的证卡管理和收费上,一些地方和一些部门仍在实行证卡管理、搭车收费和变相收费,增加了农民工的负担。在农民工就业上,仍存在职业工种限制、季节限制、性别限制、比例限制等。在农民工子女教育上,一些输入地政府不能将农民工子女纳入当地义务教育系统,存在入学难、收费高等问题。在劳动和社会保障上,农民工的生产生活条件总体看比较差,农民工还不能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的劳动福利、社会保险等待遇。

三、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有效办法

1.召开企业座谈会,积极开发岗位

年初是各个企业用工需求比较大的时期,中心为了更好地与企业合作,开发更多适合黄村镇劳动力的就业岗位,中心积极组织联系企业负责人、人力资源负责人,召开企业用工座谈会三次,参加的企业60余家,会上各个企业对自己的企业文化、用工需求、岗位信息、今后公司的发展方向等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并填写企业用工需求调查表,从而对企业的用工动向进行了解,开发更加适合我镇劳动力的就业岗位,为企业更好地招聘招用做好服务;另外中心还深入企业,上门调查了解企业用工情况,如有用工需求,马上给用工单位组织专场招聘会,2012年为企业组织了53场大中小型招聘会,这样不仅解决了劳动力就业问题,还解决了企业招工难的问题,通过及时有效的服务做好企业与农村劳动力的纽带桥梁。

2.开发新区就业岗位,鼓励到开发区就业

为促进我镇劳动力到经济开发区就业,提高就业率,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我镇今年和亦庄开发区联手在大兴区职介召开了大型现场招聘会2次,我镇54个村3020人参加了此次招聘会,通过招聘会活动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200人,其中亦庄企业240人;二是于每周四上午向有就业需求人员发布亦庄开发区的就业信息,并于每周五上午8点参加亦庄招聘会;三是凡是来中心求职人员,对参加招聘会中的500强企业进行宣传,介绍企业情况,鼓励他们去亦庄开发区就业。通过以上工作,2012年去亦庄开发区就业人数为630人。

3.加强职业指导,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就业典型

为了转变劳动力的择业观念,解决其就业意识淡薄、就业积极性差的问题,中心着力开展劳动者技能培训、引导性培训、择业观念教育培训、入职培训。

(1)抓好入职培训,对有就业需求劳动力进行规范行为、珍惜岗位、爱岗敬业、掌握技能的必要性等就业观念教育。

(2)开办农民观念提升培训,开办树立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再就业心态、家庭消费与理财、生活观念与生活方式等方面讲座,在劳动力思想的转变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3)树立就业典型,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年龄结构中选拔出就业典型47人,这些人在就业以后,从思想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会到就业后给自身和家庭带来的好处,通过自己在岗位上的努力工作博得了工作单位领导的认可,体会到了自身的价值,取得了成就感和荣誉感,同时影响改变了身边人员的就业意识。

4.加强技能培训,打好就业基础

为使黄村镇劳动力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迈进,提高就业能力,中心上半年开设了:摄影师、智能楼宇、电工、计算机等免费技能培训班,共有490余人参加了培训。为方便劳动力参加培训,我们与培训学校协商和实地考察,分别把摄影班、计算机班开设到村里,使劳动力可以足不出村就能学习到技能,受到了村里老百姓的欢迎。

5.跟踪回访服务,稳定就业群体

为提高上岗人员就业稳定性,我们采取预约上门咨询、电话访谈、走访用人单位等方式,对已上岗人员进行跟踪回访,并建立了上岗人员跟踪服务与回访工作台账,及时掌握上岗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我们还积极协助企业与上岗人员签订劳动力合同,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另外对再次下岗人员在查明原因的基础上,及时帮助他们寻找新的工作岗位。努力做到就业人员工作踏实稳定,企业用人满意。半年来,我们对163家企业进行回访320余次,对就业人员回访700余人次。

综上所述,农村劳动转移就业是一个社会发展转型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它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村深化改革、产业化经营的大局,所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给予重视,不断总结经验和做法,使农村劳动力能快速有效地实现转移就业。

12.2009党建工作经验和做法 篇十二

1. 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

一是经常开展农技人员的政治素养、业务技能和法律法规等培训活动, 不断提高农技人员的综合素质。二是鼓励干部职工参加高等农业院校的在职考试, 学习深造, 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的农技专业化知识水平。三是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名额, 吸收优秀农技人才到单位工作。四是积极加强与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巴市农牧业科学院、巴市农技推广中心、巴市种子管理站等部门的交流合作, 通过交流合作取长补短, 完善自我。

2. 改善基础配套设施

一是为干部职工先后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数码摄像机等办公设备, 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依托各种科研项目建立了一流的多功能化验室。化验室配备了凯氏定氮仪、火焰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多种先进的检验设备, 能够独立完成一些常规的检测化验分析。工作面貌焕然一新, 服务手段日趋先进。

3. 创新工作机制, 强化内部管理

一是优化内部结构。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合理分工和设岗定员。二是严格落实工作考勤制度。单位所有员工, 不论领导、干部职工, 都要严格落实考勤制度, 每天按时签到, 严格实行请假销假制度, 将出勤天数与绩效工资挂钩, 做到以制度管理人、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激励人、以制度促进各项工作落实。

4. 创新服务手段, 增强服务功能

1) 创建了“专家—农技人员—基地—科技示范户—农民”的推广服务模式, 组织农技人员在关键农时季节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 提高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

2) 加强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以园区带动农民生产。

3) 加强同涉农企业合作, 提高临河区农业科技化水平。

4) 加强同科研院所、相关农业单位的紧密联系, 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及提高成果转化率。

5) 注重科技入户, 辐射带动农业生产。

13.2009党建工作经验和做法 篇十三

来源:杭州市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简报第37期

编者按:近日,市治工办考察组一行赴深圳、广州和厦门等地,对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进行了考察和学习,现将他们的经验与做法整理刊出,供大家学习借鉴。

【深圳篇】

十项制度加强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

深圳市针对招投标领域存在问题,通过制度创新,出台了《关于加强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的若干规定》。主要为10个方面:一是工程集中交易制度。与建设工程有关的所有招标投标活动,包括实体性招标和服务性招标,均进入建设工程交易服务中心。二是资格后审制度。投标人名单不提前公布,招标人不集中组织招标会、现场踏勘和答疑,改原来的“面对面”投标为“背靠背”投标,从而减少投标人“围标、串标”的机率。三是优质工程奖励制度。在招标文件及合同中设置有关履约评价、工程创优的资金奖励条款;对本市工程获得国家“鲁班奖”等奖项的总承包商,允许直接承接一项国有投资建设工程。四是合理低价中标原则。招标人谨慎使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鼓励采用平均值法,放宽采用综合评估法,借鉴使用公式法;投标人的投标报价低于招标文件规定下限的,直接作废标处理,以限制恶性低价竞争。五是承包商履约评价制度。建设单位对承包商的日常履约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指标作为政府投资工程预选承包商录用、评标择优的重要依据。六是商务标清标制度。对于大型或特殊施工招标工程,可在评标前对投标人的商务标书进行清标,并作为评标的依据,从而提高评标工作质量和效率。七是串通投标的直接认定制度。一旦由评标委员会对11种围标串标情形做出集体表决认定或经主管部门调查认定,即可作串通投标处理,并依法作出处罚,解决串标行为难以认定和处罚的难题。八是评标质量反馈制度。招标人对评标结论进行反馈,对于被招标人投诉为不合格的评标专家,且经调查情况属实的,主管部门将视情节对其作出警告或清理出专家库。九是工程变更备案和结算审核披露制度。造价累计超过限额的招标工程变更以及工程结算应当报政府审计机构或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备案、审核,并定时向监察部门、行政主管部门通报。无正当理由结算价超过中标价15%的,应向公众披露,防止超低价中标而在履约过程中不断追加工程造价的“假性”市场竞争行为。十是招标投标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由监察机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监督部门等成员组成的招标投标联席会议制

度,负责研究招标投标及有形建筑市场建设的重大问题,组织重大案件或投诉的查处,对影响大的招标投标活动或评标结果提出决策意见。

建筑工务署运作管理情况介绍

基本情况:2002年7月,深圳市建立副局级事业单位—深圳市建筑工务局,对政府工程实行分级集中统一管理,即:市财政投资的政府项目统一由建筑工务局负责建设,区财政投资的政府项目由各区工务局负责建设。市建筑工务局与各区工务局并无直接业务联系或业务指导关系,集中管理模式既不同过去分散管理“基建办”、“指挥部”模式,也不同于“代建制”模式。2004年4月升级为正局级的事业单位—深圳市建筑工务署,负责除水务、公路以外的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管理。现有人员编制379人(署机关编制254人,下辖两个事业单位分别是土地投资开发中心编制57人,住宅工程管理站编制68人),其中具备高级和中级专业技术资格246人。内设机关11处1室,综合处室有:办公室、政工人事处、合同预算处、财务处、前期处;工程处有:建筑一处、建筑二处、建筑三处、建筑四处、市政处、机电设备处、大运工程管理处。成立以来,深圳市建筑工务署负责项目近200项,总投资830亿元。共计完成投资353亿元,降低工程造价88亿元。

管理模式:建筑工务署对政府工程实行“项目组”管理模式。项目组是经建筑工务署署长办公会议批准成立并授权管理工程项目的具体执行机构,一般由一名项目主任和3-6名专业工程师组成,全面负责项目实施,并直接对分管署领导负责。主要职责是按照建筑工务署的工作程序和制度要求组织协调各参建单位共同进行政府工程建设,确保工程建设各环节在工务署要求的制度体系和程序框架下运行。项目组的管理目标主要通过合同管理手段来实现。通常,房建工程由使用单位完成概算批复后,向建筑工务署移交;市政工程由规划部门完成方案设计后,向建筑工务署移交。工务署负责移交后建筑项目管理工作,直至工程竣工验收,向使用单位“交钥匙”。

具体做法:一是全面推行实物量清单计量模式和FIDIC条款合同范本。二是推行限额设计,从源头上控制投资,防止“三超”工程。三是优化设计和材料国产化,降低工程造价。四是实行政府工程担保制度,对所有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中标单位要求提供银行的履约保函。五是公开招标选择监理、造价咨询等中介组织参与全过程。六是建立与项目使用单位良好沟通机制,在不超投资前提下尽量满足使用单位的功能需求。七是现场签证和变更管理。《深圳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条例》规定:“政府投资项目实行无现场签证管理制度,但发生

特殊情况并且不是由于施工单位原因造成的工程内容及工程量的增加,可以现场签证”。工务署的现场签证,按金额大小对项目主任、业务处领导、署领导规定了不同的审批权限;在审批批准后,还要建设、设计、监理和审计单位四方共同确认才能作为结算依据。八是内设机构分权制衡。工务署负责项目的招标、合同预审管理、施工现场管理、工程款支付等业务分别由不同业务处负责,形成既互为条件又相互监督的运作关系。

【广州篇】

“四个着力”推进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工作

一、以打造阳光交易平台为载体,着力推动有形建筑市场建设。一是将省、市交易中心合并。于2003年成立广州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使广州地区所有工程项目都在这个平台上进行招投标交易。二是明确市场监管主体。规定省政府有关部门、市招标办、各区招标办分别负责对进场交易的省专业工程项目、市房建和市政项目以及区项目进行监管。三是建立评标专家进入和清出机制。完善评标专家廉政教育和业务培训制度,实行评标专家动态管理。目前,评标专家库拥有26大类、124个专业、4500名专家,基本涵盖了广州地区所需的各类工程专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广州从业的 1326家建筑企业中,外地建筑企业已经有686家,占整个建筑企业的52%;外地建筑企业2008年中标项目639项,交易额396.38亿元,占全年招标项目交易量的44.19%,初步形成了统一、规范、开放的市场。

二、以规范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为重点,着力加强制度建设。一是建立完善市场基本运行制度。出台了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评标办法、招标正式投标人确定方式等制度,限制、取消财政性投资项目中的业主评委,防止业主对项目评标违规操控;降低技术标权重,引导投标人把竞争重点放在保证工程质量上;增加投标人数量,增大投标人围标、串标成本。二是建立完善规范市场主体的制度。制定《广州市建筑市场廉洁准入规定》、《施工招标投标最高限价备案制度》,推行招标文件合法性审查制度、制作招标文件范本,严格规范招标人及招标代理的行为。三是建立招投标信息公开制度。通过交易中心外网和城建信息网,对外公示建设工程项目中标结果、招标项目资格预审结果,公布企业不良行为。实现了对招投标基本信息、招投标过程相关信息和违法违规单位处罚信息的公开。四是出台串标认定制度。2010年1月《广州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正式出台实施。该办法以立法形式列举了11种串通投标情形,并规定存在所列情形经认定应作出行政处罚,为发现和查处围标串标行为提供法律保障。

三、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着力推行改革创新。一是全过程电子招投标管理。2009年6月起,在招投标资格后审中采用招投标过程全电子化,通过取消报名环节、网上免费发放招标文件(包括图纸和工程量清单)、开展网上答疑、由投标人自行踏勘现场等一系列“组合拳”措施,有效割断了围标串标的信息传递链,保证了潜在投标人名称、数量的保密,使围标串标者无标可串、无标可围。据统计,截至今年2月底,共有570项工程开展了全过程的电子招投标(包括电子资格后审和电子评标),1059家建筑企业进行了26036次的电子投标。二是创新亚运工程招投标管理。实行招标代理摇珠制,通过随机摇珠方式选取每个招标项目的招标代理单位;实行造价咨询摇珠制,每个招标项目的造价咨询单位通过随机摇珠方式选取;实行资审专家摇珠制,建立市重点办资格预审专家库,随机摇取相应专业的资格预审专家;实行业主评委专家摇珠制,建立市重点办业主评委专家库,随机摇取相应专业的业主评委专家;引入工程担保机制,要求提交的现金额度最高达到800万元,大大提高了履约能力不强、诚信不好的施工单位的违约成本;实行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背靠背”制度,切实提高招标工程量清单编制的准确性和招标控制价的合理性;实行招标信息“预公告”制,向社会公开介绍相关情况,便于潜在投标企业及早准备;实行材料(设备)征集三级审核制,确保大宗材料采购的及时有效组织;实行招标领导小组集中决议制,招投标重大环节均做到科学、民主决策。三是建立“五方联动”企业诚信综合评价体系。企业诚信评价体系共有五方评价主体:第一方是“市场”,主要考察企业是否符合相关资质和要求、中标能力、纳税状况和工程获奖情况。第二方是质量监督部门,是对施工企业的工程质量行为,包括企业在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配置、施工组织计划、施工技术规范、竣工验收、建筑节能、使用材料等是否符合规范标准和质量管理要求,以及最终的建筑成果质量是否符合使用标准等进行评价量化。第三方是安全监督部门,针对企业开展工人安全教育培训、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现场安全管理措施等日常安全管理行为进行评价。第四方是建设业主单位,对企业中标后是否按照合同履约、是否按时按质完成工程、造价控制是否合理以及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第五方是社会,即对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包括工人教育、保障、维权以及参与抢险救灾活动等方面履行情况的评价量化。

四、以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监督为关键,着力提升监管水平。一是依法依规严把招标审核关,从项目行政审批环节抓起,严防政府投资项目业主规避招标。二是建立包括市场宏观监管、场内直接监管和场外间接监管在内的三级监管机制,明确不同的监管主体。三是采用全面检查、经常性检查和专项检查的方式加强对招标、投标、开标、评标、中标的全过程监管。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中标项目的动态跟踪监督检查,强化对合同履行情况的监督管理,防

止不合理、不合规变更工程设计和增加工程投资等现象发生。四是进一步规范举报投诉处理机制,不断加强纪检监察机关与相关监督部门在查处工程建设领域违法违纪案件中的协调配合,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

【厦门篇】

六项举措加强招投标监管

一是实行资格后审制度。2004年10月,厦门就实行资格后审招标模式,采取不记名购买标书、不组织现场踏勘、不限制投标人数量、开展网上答疑等措施。二是改革评标办法。推行合理低价随机抽取法,从2007年10月开始,对具有通用技术性能标准或招标人对技术性能没有特殊要求的、合理低价在1000万元以下的房建和市政项目和合理低价在50万元至500万元的装修工程和绿化工程采用经审核合理低价随机抽取办法。具体做法:投标人对经审核并公布的招标控制价认同,并经资格审查和投标文件评审均合格的投标人即为该招标项目的中标候选人,中标候选人排名顺序随机摇号确定,中标价即招标控制价。推行“先评后抽”的经评审最低投标价法,招标人在规定时间内向投标人公布招标控制价,开标后,当场抽取相关系数并结合投标报价当场算出最低成本价,对高于招标控制价和低于最低成本价的投标作废标处理,评标委员会在商务标评审过程中计算出投标企业的不合理报价,仅作为该企业中标后需缴纳的风险保证金依据,而不作为废标依据,在范围值内且评审合格的企业,采用公开随机抽取方式确定中标候选人顺序。三是规范评标委员会组成。2007年起,厦门市所有政府投资项目业主代表不参加评标委员会。四是加强施工招标文件备案审查。针对实践中存在的少数招标人提高资质、设定工程经验业绩排斥潜在投标人问题,厦门市对投标人资质等级、工程业绩、信用等级的设定提出明确标准,招标人不得提高对投标人的要求,在总承包资质覆盖范围内的专业项目不得再增设相应的专业资质要求。五是建立招投标投诉处理机制。按照《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投诉处理办法》,2008年厦门市成立了由建设局、市招标办、造价站组成的“建设工程招投标投诉处理委员会”,推行投诉处理集体研究机制。六是建立落实违法记录公告制度。出台《建设市场法人和自然人违法违规档案制度》,明确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质量检测、造价咨询、招标代理的法人和自然人,如发现在工程建设活动中有行贿、串标、伪造业绩和证书、以他人名义投标等10类违法违规问题,建立其违法违规档案,按照《厦门市中介机构与部分社会组织信用信息采集和管理办法》规定,及时在厦门市企业和部门社会中介机构信用网上公布。

重点工程项目推行代建制

厦门市2001年就制定了《厦门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代建管理暂行办法》,2002年制定了《厦门市市级财政性投融资社会事业建设项目代建管理办法》,明确要求投资总额1500万元以上的市级财政性投资建设的公益性项目实行代建制度。厦门市共有27家单位进入福建省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单位名录库,共代建项目550项,工程造价2300亿元。目前,厦门市正着手起草《建设项目代建单位名录管理办法》。

全面推行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

2007年,厦门市率先对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进行“试水”。今年,厦门市全面推行后评价工作,出台《厦门市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主要内容:一是明确后评价工作范围。凡市政府直接投资或以资本金注入方式、金额在2亿元(不含征地拆迁费)以上的建设项目纳入后评价管理。二是明确后评价工作组织。由市监察局、市发改委牵头,财政、建设、审计等部门组成后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年度计划,组织实施后评价工作。三是明确后评价内容。主要评价审批管理、勘测设计、投融资方案、招投标工作、项目资金管理、经济社会效益等六大方面内容。四是建立后评价工作整改机制。要求项目业主单位,及时整改后评价指出的问题。项目建设相关部门,负责监督、协调、督促项目业主单位落实整改要求。五是建立后评价成果应用机制。通过后评价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出建议,不断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六是建立后评价责任追究机制。发现违反投资管理规定的,视情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上一篇:蓝天工程宣传标语下一篇:教育教学经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