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处会计岗位职责

2024-07-11

财务处会计岗位职责(共10篇)

1.财务处会计岗位职责 篇一

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财务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强。把社会多数人的利益排除在外, 仅着眼于资本收益;引导财务会计人员在不正当的会计手段上钻营, 不利于增强企业的功能和发挥财务会计的职能;无视企业存在的社会价值, 使企业与社会格格不入, 不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维护社会整体利益。

2.社会责任相关法规不健全。虽然有些行政法规, 但是内容都比较笼统, 可操作性差, 也没有指出不承担社会责任应受何处罚。

3.没有确立相应社会责任财务会计核算内容。传统财务会计是以企业追求自身利润为核心设立的, 而社会责任财务会计目的是通过计算和记录企业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 真实地反映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和损害, 出发的角度不一样, 核算的内容必然也不相同。只有确立了社会责任财务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才能进一步确立核算的科目、计量的方法等更深入的操作细节, 进一步推进社会责任财务会计的实施。

4.各种计量方法不成体系。社会责任财务会计计量问题存在较大的争议, 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计量方法体系。

5.社会责任财务会计报告绝大多数以非财务会计基础型为主, 大多数是文字性描述, 而没有通过具体的会计方法加以量化披露, 会计专业信息过少会降低信息可比性, 不利于政府进行宏观管理, 无法满足社会各界报告使用者的需要。

二、解决问题的途径与建议

1.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财务会计的第一要务。

企业财务会计的首要任务就是促使企业履行其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规范企业行为, 利用会计核算形式计量和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对社会的影响, 监督和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 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提高社会的总体效益, 达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财务会计履行社会责任, 会受到许多传统财务观念的挑战和冲击。要摆脱传统财务观念的束缚, 就要宣传企业财务会计履行社会责任的优越性, 强调企业财务会计在履行社会责任中的作用, 宣传它对促进经济体制改革、调整企业行为、改进会计工作的积极意义, 推动各方面重视此项工作, 使企业领导者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2.建立社会责任财务会计法律。

目前, 我国尚未实施企业财务会计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法律法规。所以, 大部分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还没有向社会公开。因此, 为了避免重蹈无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老路, 必须加强企业财务会计履行社会责任法制建设, 将企业财务会计纳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决策的范畴中。建议有关部门应当出台必要的法律法规, 强制企业财务会计进行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企业社会责任财务会计制度的具体操作规则可以在探索中不断完善, 但法律应该明确规定企业必须实行社会责任财务会计制度以及企业应该披露必要的社会责任信息, 以避免企业在不公开的情况下继续进行不利于社会责任的生产经营活动。只有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才能使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与会计信息揭示不断走向规范化。

3.制定企业社会责任财务会计的准则。

建立企业社会责任首先应制定企业社会责任财务会计准则。要以法令形式, 或由各财务会计团体对企业社会责任财务会计的有关问题做出统一规定。参照我国目前企业财务会计准则制定的方法, 建议成立“企业社会责任财务会计准则及制度研究小组”, 吸收财政、会计、企业界及其他各界的专家参加。统一协调和制定完整有效的企业社会责任财务会计准则, 规定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等具体内容和财务会计报告形式, 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财务会计的预测计划体系、核算报告体系、控制监督体系、分析考核体系, 并组织实施。

4.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财务会计规章制度。

企业社会责任财务会计评价方法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财务会计制度实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我国目前的权威机构和部门都没有出台相关的规章制度, 也没有正式的指导性政策颁布。因此, 当务之急就是要统一各行业各企业的社会责任财务会计规章制度。考虑到要循序渐进, 在具体的实施中, 建议先试行后推广的办法, 在一些行业中选择规模大、社会责任履行好的企业为试点, 参考国外同行业企业的相关数据和方法, 进行社会责任财务会计评价, 在取得一定的经验后, 再逐步推广到整个行业, 乃至到全国各个行业, 尤其是一些对资源污染比较严重的行业要重点重视。

5.科学构建社会责任财务会计核算体系。

合理确定社会责任财务会计的核算内容。不同行业企业的社会责任内容有着较大的区别, 这不便于企业间财务会计信息的比较, 但具体到某一行业的不同企业, 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项目却基本相同或类似。因此, 在履行社会责任财务会计发展过程中, 将全社会的企业划分为若干类型的行业, 并将该企业归入与之相对应的行业, 对行业内的核算内容和方式进行具体规定并实现标准化, 这是完全可能的, 同时也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灵活选择计量方法。在计量单位和计量方法上也应该突破传统财务会计的模式, 应采取比较现实、灵活的做法。即在计量单位上实行多元化, 可用货币计量的, 采用货币计量, 无法用货币计量的采用实物计量。在计量方法上灵活化, 可计量的用货币或实物计量, 无法计量或无法充分计量的, 采用文字加以说明。

6.营造良好的实施社会责任财务会计环境。

企业应大力宣传有关社会责任知识, 以提高企业包括厂长经理在内的各级人员对推广社会责任重要性的认识, 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并加强各项基础工作。针对目前有些企业领导及财务会计人员对建立社会责任财务会计制度的作用认识不足的现状, 应鼓励企业在运用社会责任财务会计过程中, 通过实践工作中社会责任财务会计所发挥的作用, 提高企业领导和财务会计人员的认识, 为社会责任财务会计的推广应用扫除认识上的障碍。

7.全面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2.财务处会计岗位职责 篇二

【关键词】会计岗位 能力要求 归纳比较法

一、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我院会计专业培养目标表述为: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财务会计基本技术和专业技能及较强的涉外财会应用能力,能在各企事业单位从事出纳、财务核算、成本核算、主办会计、涉外财务及相关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高职会计专业就业岗位群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各企事业单位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具体岗位包括出纳、财务核算、成本会计、主办会计、报税员、稽核等。财务会计岗位所需专业能力分析如下表所示。表中“*”标注部分是与《财务会计》课程相关的任务。

会计专业岗位能力分析表

三、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一)课程任务

《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本课程主要研究企业各类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本课程的任务是介绍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实务,培养学生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应具备的基本业务知识、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安排

现行《财务会计》课程以会计六大要素为主线,通过介绍六大要素的核算,展开讲述企业日常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具体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其他长期资产、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及利润、财务会计报告。

(三)现行教学存在问题

1.教学内容安排过于理论化。现行的《财务会计》相关教材和教学实施是按会计六大要素组织教学,理论体系虽然完整,但不能体现会计岗位对会计技能的要求。加上高职学生的逻辑性不是很强,学生感到理论方面内容多,与实际工作中生产经营环节相脱离,学生仅仅是简单地“为学习而学习”,而不是为了未来的实际工作需要去主动地学习财务会计知识。老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教学模式采用过于单一。传统的《财务会计》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主要以理论为主,虽然每章配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但系统性较差。抽象的会计理论讲解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说,更是晦涩难懂,学习的主要手段变成了死记硬背,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更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导致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对会计事项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3.教学案例选择不够实用。在《财务会计》的教学中,讲解每一个会计要素时,为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理论知识,老师会选取相应的案例进行讲解,但由于教学案例的设计难度较大,多数教师会用例题代替案例,常常以甲乙企业、A B产品等来举例,数据也可大可小,往往没有背景资料,学生会感到所学内容不切实际,从而失去了主动学习的兴趣。

四、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需求,结合我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以充分发挥财务会计课程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核心作用。

(一)按岗位能力需求重组教学内容

《财务会计》课程要打破现行六大要素教学顺序,而是围绕会计工作岗位,设计针对这些工作岗位典型业务的岗位能力要求,构建基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岗位及工作过程的“出纳岗位核算、存货岗位核算、往来岗位核算、固定资产岗位核算、职工薪酬岗位核算、资金岗位核算、财务成果岗位核算和总账报表核算”等几大学习模块。

(二)构建“理论+单项实训+综合实训”的教学模式

《财务会计》课程内容多,范围广,有一定的深度,要想学好该课程,仅靠理论教学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该课程在课内教学时,应该分岗位进行单项实训,每个岗位的实训资料都要按该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从填制或审核原始凭证开始,进行相应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簿的登记。通过分岗实训,增强学生对会计岗位的感性认识,提高其岗位技能。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应该针对该课程涉及的各个岗位,进行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让每个学生扮演一个单位“全能型会计”角色,处理该企业某一会计期间完整的经济业务。这样做能把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ERP财务软件应用等知识综合应用,提高学生综合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

(三)创新财务会计教学方法

《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学生只有学好这门课,才能从容应对将来的学习、选拔和工作,因此,教学方法的正确使用显得尤为重要。除了已有的启发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外,归纳比较法也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法。例如对于实际利率法的应用,在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持有至到期投资等内容中都有涉及,虽然内容不同,但其应用方法是一样的,只需换会计科目即可,讲课时无需重复讲解。再如金融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通过归纳比较其初始成本的确定、相关费用的处理、后续计量、减值准备的计提、资产处置等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知识点比较容易掌握,也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熊永忠.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多元教学模式选择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2]董汝萍,袁利升.浅析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J].时代教育.2014(11).

[3]任英,张吉岗.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民营科技.2014(2).

[4]赵瑞梅.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探讨[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

3.财务处记账会计职责 篇三

2.及时打印记帐凭证,打印总账、明细账并装订成册,组织所有会计档案造册归档,做好会计档案的管理、查阅工作;

3.办理学院各往来账款的明细核算,及时清理往来账项;

4.按时办理各种税费、各类社会保险的清算和汇缴工作;

5.配合各类检查和清查,做好资料准备、调阅和接待工作;

4.财务结算会计岗位职责 篇四

2、根据会计制度规定,设置科目明细帐和使用对应的帐簿,认真、准确地登录各类明细帐,要求做到帐目清楚、数字正确、登记及时、帐证相符,发现问题及时更正。

3、及时了解、审核公司原材料、设备、产品的进出情况,并建立明细账和明细核算,了解经济合同履约情况,催促经办人员及时办理结算和出入库手续,进行应收应付款项的清算。

4、负责依税法规定做好印花税贴花工作及相应的缴纳记录。

5、负责固定资产的会计明细核算工作,建立固定资产辅助明细账,及时办理记账登记手续。

6、负责公司的各项债权、债务的清理结算工作。

7、正确进行会计核算电脑化处理,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速度和准确性。

8、协助主办会计等做好会计原始凭证、账册、报表等会计档案的整理、归档工作,就职责范围问题提出工作建议。

5.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 篇五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成本计算法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会计学的两个分支, 各有特点, 充分认识二者的区别有利于明确学习的重点, 更深入地掌握它们的理论思想, 以便在实际工作中综合、灵活地运用。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1、服务对象不同。

财务会计也被称为“外部会计”, 其作用是对外发挥提供会计信息的职能, 它定期地将财务报表提供给企业外部的有关组织和个人, 如股票持有人、债权人、政府机构、潜在投资者, 为外部使用者提供财务信息, 以供这些外部使用者做决策;管理会计则主要为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提供各种管理信息, 帮助组织内部的管理者更好地做出有关人力、物力、资金、产品、服务、消费者、业绩考评等各方面的决策, 因而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对内, 包括经理、行政管理人员、工人等企业内部各级管理者及普通员工, 也被称为“内部会计”。

2、信息时效不同。

财务会计基于历史信息定期编制, 关注企业在过去发生的信息, 其时效性是滞后的。管理会计可以根据需要决定编制时间, 关注的是当前的甚至是面向未来的信息, 具有未来导向性。

3、报告遵守的原则不同。

财务会计受公认的、法定的会计准则的制约, 报告必须遵守国家政府规定的会计制度。管理会计的报告只服从管理人员的管理需要, 不受会计制度或会计准则的限制, 为了满足内部人员使用需求、满足企业的战略和经营管理需要, 可以选择多种方法编制, 会计、统计、数理统计等方法皆可。

4、报告责任不同。

财务会计报告是正式报告, 具有法律责任。管理会计提供的报告不是正式报告, 不具有法律责任。

5、所需信息种类不同。

财务会计需要的是以货币为表现形式的财务信息, 而管理会计所需知识是多方面的, 包括有关经营过程、技术、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等方面的评估信息, 以便管理者做出决策。

6、对报告及其所需信息的要求不同。

财务会计要求信息是客观的、准确的、可查的、经常性的, 要求数据可靠、相关。管理会计的报告侧重规划未来, 不要求绝对客观, 可以是相对主观的、估计的、相对准确的, 只要相关、有效即可。

7、核算范围不同。

财务会计着重整个企业的经营状况, 核算范围必须是整个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而管理会计的核算范围既可以是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也可以是以车间、部门、小组为单位, 核算关于局部决策的信息。

8、对人员素质要求不同。

在学习财务会计时, 学生需要按照会计准则学习科目设置、账务处理、做出分录、编制规范的财务报表, 牢记会计准则、账户名称, 掌握严格、规范的会计知识体系。实务中, 财会人员也有严格、标准、统一的准则要求, 每月、每年的工作流程也基本不变, 侧重要求从业人员的谨慎、认真、仔细。而在学习管理会计时, 学生不仅要学习财务方面的知识, 对于管理学、经济学、金融理财等多方面的知识都要有所涉及。实务中, 管理会计工作复杂多变, 要求管理者灵活、变通地运用管理会计的知识, 更需要创新实践的能力、探索学习的精神, 要懂得如何将管理理论、方法与会计有机地融为一体, 为企业发展提供有用的信息。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区别的具体表现举例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上述区别具体表现在许多方面, 下面以变动成本计算法与完全成本计算法为例进行比较。

变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基本方法之一, 服务于企业内部经营活动, 将企业全部成本按成本性态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完全成本计算法也称吸收成本法, 是一种传统的财务会计存货成本计算方法, 将全部成本按经济用途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 非生产成本即所有发生的期间费用, 包括销售费用和行政管理费用等。根据会计准则规定, 企业编制对外财务会计报告时必须使用完全成本计算法。

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固定生产成本的处理, 变动成本法将其作为期间费用, 而完全成本法将其作为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 两者的存货计价内容、销售成本、利润均不同。在完全成本法下, 由于固定生产成本由当期生产的全部产品负担, 期末存货中也有部分固定生产成本, 期末存货变化影响了利润的高低, 这对于管理人员的业绩考评十分不利, 有时销售量增加, 利润仍会下降。相比之下, 变动成本法避免了存货变化对利润的影响, 只把变动成本计入产品成本, 期末存货只包含变动生产成本, 销售数量是利润增加的主要原因。显然, 变动成本法能更准确地反映经营成果, 帮助企业客观地进行业绩考评。尽管如此, 变动成本法仍有一些不足, 比如在实际中难以确认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不方便编制对外报告、无法满足长期决策需要等。因此, 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企业最好能将两种方法相结合的使用。目前, 电算化的普及使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可以兼用, 以满足企业不同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安东尼.A.阿特金森, 罗伯特.卡普兰.管理会计.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4.

6.财务处会计岗位职责 篇六

关键词:岗位仿真法 财务会计 岗位教学

财务会计课程涉及许多具体核算业务,是站在特定的角度、特定的业务流程上进行的。但学生因为没有接触过实际工作,对于工作的分工和业务流程缺乏感性认识,很难真正理解教材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岗位仿真法设计一项或几项业务,让学生扮演银行工作人员、会计、出纳、销售人员、经理、客户等各种角色,真实呈现各种岗位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面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将繁琐、抽象的文字转化成生动、形象的语言,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由于学生作为相关人员参与教学活动,所以他们兴趣较高、主动性强,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一、岗位仿真法的优点

根据教育学者的观察,发现一个人的学习效率随着教学方法的不同,有着以下明显区别。 如果只是听,学习效果是30%;不只是听,还加上看,学习的效果是50%;凭借听、看和实际操作,学习效果可达80%。所以依照此自然规律,岗位仿真法确实是有可取之处。

通过岗位仿真,学生揣摩岗位的真实状况,使他们在将来遇到类似问题或状况时,能因为受过这类训练,迅速做出反应,完成任务,使工作能顺利进行,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二、岗位仿真法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1.分析教材,巧设岗位

岗位仿真法运用的成败,关键在于岗位的选择是否适当。岗位选择应有利于解决教学难点和重点,不脱离教学目标。选择岗位的方法有多种。

(1)进入岗位,即“假如我是业务中的××”。如在讲到固定资产时,老师设定几家公司,并且给每家公司设定固定资产减少、增加业务、计提折旧等业务。学生可以自由选定公司,解决发生在该公司内的问题,然后各公司之间进行比较。又如在讲到报表编制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审查者的身份进行,审查每一项金额是否合理、合法。

(2)扮演岗位,就是由学生模拟某一岗位就某项业务进行演练。由于学生进入所扮演的岗位,业务中的岗位不再是几个文字,而就是自己或自己班级中的同学,这样学生对业务中的岗位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产生了兴趣。如在讲到应收票据的有关业务时,教师设计一项业务,即客户甲来公司商洽业务,拟以银行承兑汇票的方式购入公司商品一批。扮演销售人员的学生在得知对方的意图之后,就要将这个情况汇报给总经理,按公司规章制度进行事项审批;审批之后,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收到对方开来的银行承兑汇票后,开出提货单交运输部门发货,开销售发票给客户;会计人员根据销售发票及银行承兑汇票复印件做账。又如在讲到材料购入时,教师让学生分别扮演出纳、会计、采购员和仓管员的岗位,学生各司其职,完成材料的购买、款项的支付及材料的入库等业务流程及会计单据的传递。

2.精心准备,岗位演练

教师确定岗位后,在课前分配给学生,促其认真钻研。教师分配岗位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1)搜集各岗位的相关资料。如银行工作人员、会计、出纳、销售人员、经理、客户等的权利、义务分别是什么。

(2)了解业务性质、流程。上课前,教师要让学生尽可能把与自己的岗位的内容研究透。

(3)课堂演练。在课堂上,学生对课堂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有了充分准备。教师一要重视创设情境,让学生尽快进入岗位角色;二要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三要注意调控,做好引导,防止拖堂,防止东拉西扯,脱离教学目标。如在“其他货币资金”理论知识的讲授过程中,课堂上教师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概念、原理、规律,但要让学生了解每一种其他货币资金的运作,并以一个会计工作人员的身份去分析、思考、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教师必须通过实际岗位演练来帮助学生,通过简单的情景使学生参与到各种支付方式的流程中,解决在这个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了解企业该如何做账等。

3.讨论评价,分享经验

岗位仿真法课堂教学完成后,教师还要进行必要的后续工作,即讨论评议,通常可用自评、互评、总评三种形式进行。教师分析课堂活动的成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升华。

(1)自评,即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所扮演岗位的认识与体会。由于成功的扮演者往往事先查阅过大量的资料,所以对岗位的理解比较深刻。

(2)互评,即让其他学生来评价、分析扮演者在工作过程中的得失。

(3)总评,指教师在前二者基础上,对各扮演者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对教学重点内容进行强调。总评要以正面引导为主,多肯定,多表扬,指出不足时要委婉含蓄,以保护学生继续参与仿真岗位教学法的积极性。

三、在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实施仿真岗位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明确教学目标

即明确学生通过岗位学习所应达到的能力水平及对学生进行测验的手段和标准。教学目标可分解,即要清楚通过岗位要解决教学大纲中什么层次上的什么问题。

2.科学合理选择情景

选择情景是实施仿真岗位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情景选择的好坏决定着仿真岗位教学的成败。情景要明确体现出学生解决问题时所显现的能力水平,要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态度的改变,还要考虑学生的条件和状况。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用于教学的情境首先要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要紧扣主题,情境中应当蕴含着相应的理论和策略,或让学生提出决策的依据。二是要针对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难易适度。情境过易,一眼便知答案,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过难,超过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论能力,使学生无法分析,同样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岗位教学的进行。

3.认真组织,严格实施

(1)教师要善于提问。教师要注意问题设置的广度和深度,问题要与学生的实际水平契合。然后通过学习、讨论,建构起新高度上的均衡,同时埋下打破下一次均衡的因子。

(2)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有思考内容、想象空间和思考时间。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和想象空间,并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3)教师要善于总结。教师应该从有富有意义的情境出发,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经历问题后,不知不觉地脱离具体升华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使生涩的概念、原理真正走进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岗位仿真教学法的主体应是全体学生,教师的责任是选择好情境,组织和指导好课堂讨论,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促使他们在岗位扮演的特定环境中,对岗位所面对的问题进行探讨、辩论,并在此过程中开展相互学习,刨根问底地找到最佳答案。岗位仿真教学法强调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和积极思维,强调主动学习,这样可开拓学生思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全面掌握财务会计知识。

参考文献:

[1]蒋金森.会计岗位技能操作教程[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7.财务会计岗位职责 篇七

二、按规定设置总帐、明细账,做好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等业务的会计凭证填制、会计帐簿登记工作,做到判断准确,科目使用无误;每月按时结帐,定期核对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及时清理往来帐目。

三、按照规定,定期(月、季、年)及时、完整编制财务报告,并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说明清楚。

四、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须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真实性,并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

五、要严格审核会计凭证并妥善保管。对伪造、涂改或经济业务不合法的凭证,应拒绝受理,并及时报告领导处理。

六、定期进行财产清查,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账表相符;定期检查财会制度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领导报告、提出建议;对公司制定的预算、财务计划、业务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预防违法违纪行为发生。

七、严格按规定办理存取款,妥善保管银行存款预留印鉴卡片、存取款凭据,确保资金安全;定期核对银行帐户及存款余额,及时、准确地做好结息工作。

八、负责公司税金的计算、申报和解缴工作,协助相关部门开展财务审计和年检。

九、严格执行发票管理使用规定,做好发票登记、领购、填制、保管、回收、缴销工作。

是、严格执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按照规定对各种会计资料进行定期收集、审查、核对,整理立卷、编制目录、装订成册并妥善保管,防止丢失损坏。在工作调动、岗位调整时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十一、按时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8.略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 篇八

[关键词] 税务会计 财务会计 联系和差异 分离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今天,我国的会计体制改革和税收体制改革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企业不仅要保证会计制度的稳定性,而且要不断适应企业变化着的情况,灵活调整会计确认与计量方法。这一切都是客观进行会计信息披露的需要。可以看到,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以及一系列税收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使得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目标逐渐出现差异,它们对会计事项的要求也随之出现了分歧,于是,我们不得不对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问题加以关注。

一、财务会计的定义

财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在企业,会计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监督。

二、税务会计的定义

税务会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会计学科。它是以国家现行税收法令为准绳,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会计学的理论和核算方法,连续、系统、全面地对税款的形成、计算和缴纳即税务活动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门专门会计。

三、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和差异

1.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税务会计作为一项实质性工作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财务会计一样,同属于会计学科范畴。税法条款对会计概念和会计技术的采纳,表明了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有着相互依存的基础。计算税金的程序大多模拟会计方法,如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就类似于会计利润的核算;计税依据一般地取自会计记录。可以说,税法是借助了会计技术才得以实施的,税收管理因采用了会计方法才日趋成熟。但是,从另一角度而言,税法也对会计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使会计实务处理更加规范化、法制化,有时也制约了会计对某些核算方法的选择。

2.两者的差异。

(1)目标不同。税务会计的目标,是纳税人向税务部门提供真实准确的纳税信息,依法计算应纳税额,保证公平赋税,其实现方式是纳税申报表;而财务会计的主要目的,则是向政府管理部门、股东、经营者、债权人以及其他相关的报表资料使用者,提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变动等有用的信息。

(2)法律依据不同。财务会计的法律依据,主要是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讲求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税务会计则是严格依据税收法规进行会计处理,讲求足额、及时地缴纳税款,在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时往往会排斥财务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的规定。正因为两者的基本处理依据不同,所以它们在会计核算基础、损益确认口径和会计计量属性等具体方面也存在着相当的差异。

(3)核算基础不同。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原则为企业的核算基础,其立足点是以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为主,并有完整的账证体系;税务会计则是以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的共同作用为核算基础。因为税法对纳税人有“钱财支付能力”和“征收管理方便与一致”的要求,故征收即期收益的必要性与财务会计的配比原则往往是有矛盾的,最主要体现在收益确认的口径和费用扣减的标准上,其立足点为国家对财政收入的要求和纳税人对应税事宜的筹划,一般不另设独立的账证体系。

(4)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不同。一般来说,财务会计有六大会计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这六大要素是并列的,没有主次之分,它们都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财务会计反映的内容,就是围绕着这六大要素进行的,这六大要素构成的会计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而税务会计的要素有四个,即应税收入、准予扣除项目、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其中心要素是应纳税额,另外三个要素都是为计算应纳税额服务的。这里的应税收入、准予扣除项目与财务会计中的收入、费用两大要素并不完全一致,它们在确认的范围、时间、计量的标准与方法上都可能存在差异。税务会计四要素构成的等式是:应税收入-准予扣除项目=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应纳税额。

四、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必要性

1.我国会计体制改革的需要。我国会计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一套能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会计信息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而不再具体规定企业如何进行会计核算,这就使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产生很大的灵活性。随着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企业财务会计的目标更加明确,即为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折旧使得财务会计目标与税法目标差异越来越大,只有将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才能使财务会计按照新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进行核算监督,才能使会计改革见成效。

2.健全我国税制的需要。税制改革是中国的税收体制不断完善,逐步建立了多税种、多环节、多层次的税收调节体系,基本上符合税种健全、税率合理、税负公平的要求,有利于发挥税收征集国家财政收入和发挥经济杠杆作用、调节经济运行的双重作用。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合一的体制下,稳定税基、规范缴纳行为、优化税收收入水平的要求和各项复杂的计税工作,不可能在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中一一体现。有时,企业可能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会利用税法的不完善,通过直接调整会计数据、修正某业务财务决策等,实现其少缴税的目的,因而,作为纳税义务人,不论其经济性质、组织形式和经济范围,都需要建立统一的税收会计,以适应依法、合理、准确纳税的需要。

3.加强企业管理的需要。在财税合一的会计体制下,会计提供的信息往往偏重于财政、税务、信贷等部门的需要,忽略了企业自身对会计信息的需要,不利于企业加强管理的需要。但是将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在可供选择的范围选择适合于企业实际情况的会计处理程序、方法,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而不必完全遵循税法规定的方法来进行会计业务的处理。财务会计人员才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强管理上,减少不必要的繁琐的核算工作。

4.提高会计实践水平,维护会计的一致性的需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資本的高度集中、工商业的高度发展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会计的作用也将得到充分地发挥,而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在客观上也要求提高会计的质量水平。而税法已明确规定了一些会计处理方法,并且税法具有一定时期内的稳定性,有利于会计人员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逐渐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并同时使得会计的一致性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5.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需要。税法是根据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水平来制定的,因而税法高度地体现了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而财务会计是根据会计理论和会计惯例进行核算的,体现的是投资者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主要是满足微观企业投资者的需要。由于我国多元投资主体的出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此时若财务会计再不与税务会计分离,会计核算继续实行两头兼顾,则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使之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若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企业就可以有较大的自主性,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选择适合自身的会计处理方法,使其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有利于各投资者的决策,也有利于国家的宏观决策。

6.改革开放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进入二十世纪以来,税务会计逐步完善,受到普遍重视,并发展成为重要的会计学科。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越来越多,其投资额也越来越大,而我国在国外投资业务也越来越多,为了符合税收的国际惯例,改善投资环境,防止国际避税,维护我国经济权益和企业利益,进一步扩大我国在国际间的经济往来,建立独立的税务会计也是十分必要的。

7.发展会计学科的需要。在传统的财政决定财务、财务决定会计的财会体制模式下,会计学只能是会计制度的说明,即对会计制度所要求的会计行为、会计方法、会计程序及报表编制作必要的解释,以便于人们进一步了解核算制度,而随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逐步完善,财务会计已经形成自己相对独立的体系。但这并不意味着财务会计对财政、财务的变化熟视无睹,而是要在自身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分支,这就是税务会计。它要求所有的财务人员和税务人员既要明确财务会计的基本要求,又要明确税法的基本知识,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也是会计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是经济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分支,它们是相辅相成,互为影响的,而两者的分离也是大事所趋 。开展专门的税务会计工作,不会产生高昂的成本,相反,会给企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带来不可估量的的收益。

参考文献:

[1]盖地:税务会计第三版[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06

[2]杨青: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差异及其统分问题的分析[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5年11期

[3]刘桂珍:试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01期

[4]杜婷玉:浅议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问题[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9.财务会计实务相关会计处理思考 篇九

(一)账户使用

票据有支票、本票、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四种。在账户使用上,支票由于期限较短(一般10天),企业无论是收到支票还是签发支票,都应通过“银行存款”账户核算;本票和银行汇票期限较长(本票2个月,银行汇票1个月)、月末往往流通在外,应使用“其他货币资金”账户核算。开出票据借记“其他货币资金”账户,收到票据送存银行并根据进账单回单借记“银行存款”账户;商业汇票本质上是延期付款的证明书,由购销双方签发,所以使用“应收票据”账户核算。

(二)结算程序

在结算程序上,实务中收到支票送存银行并根据进账单回单,借记“银行存款”账户的做法,其实不对。实际上,支票送存银行后,各商业银行必须定期进行票据交换,以确认票据的真实性,待审核无误后才能将款项由付款方划给收款方,因为银行不垫付资金。在实务中有两种做法:一是进账单一式三份,一份银行留存,一份退给交票方,一份作“收款通知”,交收款方入账;二是进账单一式两份,一份银行留存,另一份退给交票方,待票据交换无误后代作“收款通知”用。

(三)票据加密

为保障支票持有人的权益,有条件的地区可使用支票圈存,即商业银行通过网上银行对支票的真实性和结算金额进行鉴别,并在支票上圈存确认。此外,为了防范支票丢失被冒领以及伪造支票等风险,出票人可通过设置最高结算金额、支付密码等措施,来加强支票的管理。

二、存货相关会计处理

(一)存货涉税

对于存货中的原材料,若使用用途改变,如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等,其进项税额按税法规定不得抵扣,应当转出计入有关账户。会计处理上,借记有关账户,贷记“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等账户。对于存货中的自产产品,若用于对外投资、发放职工福利、分配给股东、捐赠以及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等按税法规定视同销售,应征收增值税。在税法上视同销售的情形,其会计处理是否确认产品销售收入,还应根据收入确认标准进行具体判断,只有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才能确认为产品销售收入,否则应按产品成本入账。比如以产品对外投资,视同将产品出售后以收到的款项再对外投资,应确认产品销售收入。会计处理上,借记“长期股权投资”账户,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账户。

(二)跌价存货销售

存货如果计提了跌价准备,销售时应按比例结转存货跌价准备,借记“存货跌价准备”账户,贷记“主营业务成本”账户,以还原存货真实的成本。

(三)商品售后经营性租回

为了防止虚假交易,对于商品售后经营性租回,如果售价高于公允价值应通过“递延收益”调整。例如健身器材商品成本90万元,公允价值100万元,售价110万元,销售的同时签订经营性租赁协议租回,商品并未交付。在会计处理时,应将公允价值与商品成本的差额确认为商品销售损益,将售价与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递延收益”,在租赁期内按租金费用比例分摊。如果售价低于公允价值且该损失将由低于市价的未来租赁付款额补偿,也需要通过“递延收益”调整。

三、固定资产相关会计处理

(一)固定资产涉税

自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后,对于购进固定资产支付的增值税,并非一概允许抵扣。允许抵扣的仅限于货物类固定资产,而且必须符合增值税应税项目的规定。其进项税额可以抵扣的主要是购进机器设备等货物类固定资产;而以下情况其进项增值税不允许抵扣:一是对于用作建造房屋等不动产而购进的工程用材料,二是用于非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类固定资产。另外,在购建固定资产过程中,如果不动产在建项目领用材料,其进项税额也不能抵扣必须转出,借记“在建工程”账户,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账户;如果不动产在建项目领用产品,其销项税应计入工程成本,借记“在建工程”账户,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账户。

企业购进货物类固定资产运费涉及增值税的,在取得合法凭据后按规定允许抵扣进项税额。目前的规定是:接受铁路运输服务,按铁路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上注明的运费(不包括装卸费、保险费等其他杂费)金额,按7%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自2013年8月1日起,陆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等货物运输,增值税税率为11%。货物类固定资产销售时,销项税额分时段计算,2009年1月1日之前购进的,按4%税率减半征收,在此之后的,按现行税率17%征收。销售时,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账户。当货物类固定资产出租时,其租金为含税租金应换算出销售额,税率为17%,确认销项增值税。

(二)固定资产盘盈

对于固定资产盘盈,一般都作为前期差错处理,但实际上固定资产盘盈也应当分前期差错和本期差错两种情况。本期的差错,应当采用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和补充更正法更正,只有前期差错才需要调整受影响的各期会计报表相关项目。

四、无形资产相关会计处理

(一)账户使用

设置“无形资产”账户来核算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出租、出售应分别计入“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账户。无形资产转让式出售后应冲减“无形资产”账户。

(二)累计摊销

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应在期末判断是否减值,对于使用寿命确定的无形资产应当确定在使用过程中的每期摊销额,并应对其使用寿命和摊销方法定期进行复核。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不能等同于使用年限,在计算无形资产摊销额时既可以根据无形资产的使用年限也可以根据构成使用寿命的工作量等计量数量确定。其摊销的会计分录视无形资产的服务情况分别计入“管理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等账户。

(三)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自2013年8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后,专利、技术、商标、商誉、著作权等为增值税应税项目的无形资产,增值税税率为6%。企业购进增值税应税项目的无形资产,其进项税额允许抵扣。会计处理为:借记“无形资产”“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企业出售、出租应税项目的无形资产,应征收增值税,借记“银行存款”“累计摊销”等账户,贷记“无形资产”“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等账户。

五、投资性房地产相关会计处理

(一)账户使用

投资性房地产若以成本计量模式转换为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其公允价值上升按现行规定,贷记“资本公积”账户;出售时,对于原计入资本公积和转换模式后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均应冲减“其他业务成本”账户。

(二)投资性房地产涉税

投资性房地产出售、出租按规定应交纳营业税等相关税费。对于在二级市场上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应按销售价款扣除拍卖成本或土地受让价款后的余额(出售)或租金收入(出租),交纳营业税。

对于房产应区分情况:若是企业购置的房产出售,应按销售价款扣除购置原价后的余额,交纳营业税;如果企业自建房屋出售,应先按建筑业劳务确定的营业额交纳3%的营业税,再按销售不动产交纳5%的营业税。若房产出租,应按租金收入交纳营业税。企业计算出营业税,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账户。同时,在计算营业税时,按规定可以从营业额中扣除的金额必须提供合法有效的凭证,否则不得扣除。

六、所得税相关会计处理

(一)暂时性差异

有些资产或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逐期变动,在确认本期暂时性差异时,应分清暂时性差异是发生还是转回。例如,交易性资产———股票,购买成本1100万元,上期股票跌价100万元,资产账面价值1000万元,计税基础110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0万元,税率25%,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5万元;本期股票涨价110万元,账面价值1110万元,计税基础1100万元不变,暂时性差异10万元,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2.5万元。本例会计处理时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2.5万元,同时将递延所得税资产25万元转回。所以,在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比较时应同时对资产或负债本期的账面价值与上期的账面价值逐项分析,不能用期末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做简单比较,因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本期变动数才是本期的发生额。

(二)税率变动

递延所得税采用的是未来转回时的税率,当税率发生变动时应对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进行调整,实务中可采用简便方法计算。例如,期初资产账面价值1000万元,计税基础900万元,所得税税率25%,递延所得税负债25万元;本期资产账面价值1100万元,计税基础900万元,税率变更为20%,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为200万元。本期递延所得税可根据递延所得税负债本期变动额直接计算:即本期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为贷方15万元(期末贷方200×20%-期初贷方25),其结果等于对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借方调整5万元[25÷25%×(25%-20%)]与本期贷方发生额(200×20%)之差计算的结果贷方15万元。

(三)应付职工薪酬的暂时性差异

应付职工薪酬的暂时性差异应根据职工薪酬的明细项目具体分析,其暂时性差异不全为零。税法中对于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税前据实扣除,若税法中规定了税前扣除标准的,应执行标准。如企业当年实际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分别按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14%、2%、2.5%的标准据实扣除,超过规定标准的部分,当年不允许税前扣除,除职工教育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超过的部分允许结转以后纳税年度扣除)外以后期间也不得税前扣除。例如,应付职工薪酬1000万元,当年实际发生的福利费200万,工会经费20万,职工教育经费30万元。应付职工薪酬的账面价值为1250万元,其计税基础为: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标准=1 000×14%=140(万元),企业超过规定标准列支=200-140=60(万元),税法规定当年及以后期间不允许税前扣除;工会经费税前扣除标准=1000×2%=20 (万元),企业实际列支20万元,未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标准=1000×2.5%=25(万元),企业超过规定标准列支=30-25=5(万元),5万元当年不允许税前扣除,但是允许结转以后纳税年度扣除。应付职工薪酬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1250万元-5万元=1245万元。

(四)递延所得税确认时间

除企业合并等特殊事项外,递延所得税的计算通常在年末进行。会计月末结转损益类账户时,所得税费用一般只核算当期所得税,年末再确认递延所得税,以便简化会计核算工作。

七、其他相关会计处理

(一)坏账准备提取范围

坏账准备的计提范围是应收债权,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当应收票据到期不能收回时,根据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准则的要求应终止确认,会计处理时根据应收票据到期的账面价值,借记“应收账款”账户,贷记“应收票据”账户;预付账款发生不能收回的情况下,会计处理上转入了“其他应收款”账户,因此,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并不需要对“应收票据”和“预付账款”项目扣减坏账准备。

(二)现金盘亏

在审批后处理上,如果原因不明,不能借记“管理费用”账户,这会引起误导。出纳保管现金并记现金日记账,现金不可能发生原因不明的短缺,如果是出纳疏忽造成的,应由出纳负责赔偿,如果是意外原因如被盗等造成的,应扣除有关责任人和保险公司等赔偿后,计入“营业外支出”账户。

(三)捐赠收入

10.餐饮财务会计岗位职责 篇十

1、财务会计行政上归属酒店总经理领导。

2、严格按《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要求组织和实施日常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积极参与酒店经营管理工作。

3、按照国家税法规定按期报税,诚信纳税,协调好企税关系。

4、加强酒店财物管理,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对本店的实物及货币资金进行盘点清查,保证账实相符。

5、坚持原则,严格按规定开支酒店费用,认真审核原始单据,把好费用报销关,有权对不真实、不合法的票据不予报销;对于员工辞职或调动,须见员工离职表中库管员的签字。

6、加强成本管理,严格控制采购成本和生产加工成本,有权对高于定价或不符合规定的物资拒付货款。

7、按规定认真编制和及时向股东各方报送会计报表,并进行财务分析,做到数据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账表相符、说明清楚、分析得当、口径一致。

8、按规定整理、装订、妥善保管会计资料,负责对财会资料和文件进行归档管理,不得外借和泄露酒店商业秘密.9、有权对酒店所有人员违反财经制度的行为进行制止;有权对给酒店造成损失人员应承担的经济责任提出处理意见。

10、每月至少协助总经理召开一次经营状况分析会,有义务向总经理提供相关资料和数据,但财务资料不能提出财务室。

11、妥善保管和按规定使用酒店财务专用章。

上一篇:团队风格下一篇:初一写新学期作文新学期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