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点检管理培训资料

2024-10-11

设备点检管理培训资料(10篇)

1.设备点检管理培训资料 篇一

2013年3月20日, 航宇公司的JB21-63A压力机的主键柄因磨损严重而不能正常运行, 动力机修车间用了一周的时间进行设计与加工, 换件后设备恢复了正常。经分析是缺少周期性点检所致, 因为主键柄是关键易损件, 具有半年即损的规律性, 像这种高负荷和恶劣环境中运行的设备, 对其进行周期性的专职点检, 可以提前发现并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予以排除。再如, 一台QVN31/8剪板机因刀口缝隙误差较大, 不能保证产品下料尺寸要求, 报修后发现, 是送料定位系统左右后档料器出现严重变形, 液压油缸内密封圈严重损坏所致, 是一起典型的操作人员工作不规范引起的设备故障。因此, 推行设备点检管理, 对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确保安全生产均具有重要意义。

二、设备点检管理基本内容

随着航宇公司的快速发展, 设备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充分利用现有的生产设备, 进一步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已成为机动技安部门非常关注的问题。而事实上, 各生产部门多因忙于生产, 他们对设备管理的理解也仅局限于故障的事后维修等层面上, 对于部门内不能解决或故障严重的设备问题只有上报机动技安部申请大修或项修, 既制约了设备运行效率, 也与精益生产及设备全员管理 (TPM) 的要求大相径庭。为此, 必须明确设备点检管理的基本内容, 营造出人人关心和重视设备点检管理的良好氛围。

1.牢固树立设备点检的概念

为了提高公司竞争力必须实行对设备的全过程管理, 龙其是生产中的关键及控制设备更要如此, 通过推行设备点检制度和配合有效维修等, 避免出现无谓停机待修等问题, 延长设备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 提高设备利用率。目前, 动力机修车间在日常的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中, 尝试性的推行了设备点检管理, 已收到不错的效果, 不但保证了生产正常运行, 也降低了设备修理成本, 实现了设备经济效益和EVA值的最大化。做好设备点检工作, 就是按照航宇公司制定的设备保养、维护标准与周期, 对规定部位进行的检查, 以便早期发现故障隐患, 及时加以修理和调整, 使设备保持正常运行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日常点检和定期点检。

2.设备点检管理的基本要素

2014年航宇公司对特种设备全面推行了设备点检管理, 如监控与考核行车、电梯的运行情况等, 而其他生产部门也只是在尝试性地实施。若能扩展到普通生产设备, 如机械、动力、数控加工中心、热加工、检测和试验设备等, 那么设备的运行状态和设备管理效率将会更高和更经济。为此, 需制定一套细致和标准的设备点检管理工作流程, 具体内容如下。

(1) 设专职或兼职点检员。为使企业设备点检管理开展有序, 需要设立专职或兼职设备点检员, 公司设备管理部门和基层单位均要设置专职点检岗位。如动力机修车间的日常点检是由操作者担任, 专职点检员则由车间设备管理员担任。因为点检工作是动态化的管理, 专职点检员每天要到生产一线进行巡检, 指导督促兼职点检员的工作。公司的关键或受控生产设备的点巡检, 可与维修工作结合起来进行。

(2) 规定设备点检内容。在企业设备点检管理中, 对实施点检管理的设备要标明其故障易发点, 明确点检部位、项目和内容。特别是关键、受控设备, 以及生产环境恶劣、生产周期长的设备, 在制定点检内容时要更加精细与规范。例如, JB21-63A压力机的主键柄就是关键的点检点, 制动机构是关键点检部位, 床身滑枕运动及润滑系统和工作台等, 则是重点点检内容。又如, 动力机修车间的龙门刨床, 是根据其实际运行和维护修理情况, 明确限位器、开关时间继电器、自动控制系统、进刀系统等为故障易发点, 并列为重点点检的部位。

(3) 设备点检周期。企业需根据不同的生产设备和设备故障点给出不同的点检周期, 它们与设备管理中的保养周期不同, 点检周期应包含在保养周期之内。因为保养周期是企业根据设备运行到一个相应的工作小时后而制定的停机保养周期, 公司规定:设备三级保养是设备累计运行2000 h后应进行的一次保养。设备点检周期是根据设备的点检项目的不同, 或主要零部件的易损规律性等, 分别按每日、每周、每月进行的点检。例如, JB21-63A压力机的主键柄, 点检周期就是根据其半年易损的规律定为每6个月为一个点检周期;龙门刨床的限位器、开关时间继电器、自动控制系统、进刀系统等, 则定为每个月为一个点检周期。

(4) 设备点检标准。在开展设备点检时, 每个点检点、部件和内容都要给出判断的依据与标准。公司和生产部门需根据设备的磨损规律、工作性能、精度和安全要求等, 制定出适合生产需要的设备点检标准。例如, JB21-63A压力机主键柄的点检标准, 就是根据磨损现象与规律来制定的。

(5) 设备点检记录。应及时将点检结果记入到点检记录表中, 并作为设备管理和维修的依据, 主要包括运行记录、异常记录和故障记录。各部门的设备点检记录需每月统计和上报一次, 归档保管的期限可根据公司或部门的相关规定来定。

要明确点检作业和点检结果的处理程序, 若是急需处理的隐患或故障问题, 要立即通知维修人员进行解决, 不急的可记录在案, 留待计划检查时一并处理。

3.设备保养与点检的关系

在设备管理工作中, 设备保养一般分为日常保养、二级保养和三级保养。在设备点检工作中, 设备的日常保养一般包含在日常点检工作中;设备的二、三级保养则包含在定期点检工作中。因此, 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对顺利推行设备点检工作十分重要。

(1) 日常保养与日常点检的关系。相同点, 设备的日常保养和日常点检都是由操作人员负责完成的, 既要自行做好保养和点检工作, 还需对发现的安全或故障隐患及时向相关机构汇报。不同点, 日常保养只是操作者在班前班后进行的一般性检查和保养, 没有检查和保养记录, 对部门的生产设备也没有硬性考核指标。而日常点检工作是兼职或专职点检员每天根据设备点检规定的部件进行检查、记录, 公司或部门都有考核指标, 相关记录必须要归档和保存。

(2) 二、三级保养与定期点检的关系。相同点, 二者都是由专职人员对设备进行的定期性检查和保养, 发现安全和故障隐患后需及时排除, 同时做好设备保养的记录及归档与保管工作。不同处是, 二、三级保养是由生产部门的维修人员按计划进行的定期性检查和维护, 定期点检是由专职或兼职点检员按计划对规定的零部件进行的定期性检查, 发现安全和故障隐患后需及时向上级汇报和派机修人员进行修理, 同时做好记录、归档管理等工作。

三、实施设备点检管理的意义

近两年来, 随着公司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任务的加重, 需要设备连续运行的情况逐渐增多, 特别是那些处于高负荷及高温、高湿、灰尘多、振动大等恶劣生产环境中的设备, 如履带抛丸机、C750空气锤压力机等, 它们的运行状况对产品的产量、质量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 推行和加强设备点检管理, 确保良好的使用状态、精度和安全性能, 对保障新产品研发和安全生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推行措施

(1) 为进一步加强动力机修车间设备管理和维修工作, 提高生产区域设备的完好率, 保证生产的安全运行, 采取的措施是: (1) 组建车间点检工作领导小组, 由车间主任担任组长, 设备专职点检员和各班组长为小组成员。 (2) 设置专职或兼职设备点检员, 其中, 设备管理员是专职设备点检员, 操作者是设备日常兼职点检员。 (3) 根据设备运行现状实施了日常点检、周点检和定期点检的三级点检制度, 并制定出相应的考核机制等。

(2) 根据设备分类和设备的关键零部件或易损零部件的规律性, 制定了设备点检内容和点检周期;根据车间的设备点检流程, 做好设备的保养、点检、记录、修理和归档等管理工作。

(3) 结合综合平衡计分卡和全员设备管理 (PTM) , 根据设备点检各项考核制度和设备点检记录, 做好各岗位设备点检和修理的考核工作, 在提高设备管理能力和设备修理服务质量的同时, 不断提高公司设备的运行效率, 为设备正常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2.取得的效果

(1) 推行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后, 能够充分利用设备已有的运行状态信息, 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分析, 最大限度地把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并依此制定出合理的检修与维护策略, 极大提高了设备的运行效率。例如, 在对X62W卧式铣床进行点检时, 发现进刀深度>1.5mm时设备就会发生振动, 切削动力不足及闷车现象, 点检小组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后, 认为是设备老化所致, 由于零部件已达到了极限寿命, 整体刚性明显变差, 为此制定了相关措施, 确保了设备的正常运行。

(2) 通过对零部件的缺陷分析, 制定出相应的缺陷预防措施, 可提早预防和避免设备事故的发生, 对改善设备运行状况、提高设备管理与检修水平, 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零部件的磨损或损坏程度进行正确评估, 可以合理和最低限度地储存备件, 节省了大量的修理和备件费用。提高了对设备检修的计划性, 检修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责任意识, 均有明显提升。

(3) 公司的设备检修工作更加规范, 各项工作已处于可控和在控状态, 设备检修已从目标管理提高到过程管理。例如, 设备检修前, 点检员要预先制定出详细的修理工艺与操作步骤, 检修人员只需依照其进行操作即可, 避免了传统检修中的随意性与不严谨性, 保证了设备修理质量。

四、结语

2.设备点检在实训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篇二

关键词:设备点检;实训设备;管理

G717

设备点检是按一定的标准、一定的方法、一定的周期对设备规定的部位进行检测,以便早期发现设备的异常、故障或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加以修理和调整,保持设备良好的运行状态的一种管理方法。现代企业把设备点检应用在设备管理工作中,能准确掌握设备技术状况,维持和改善设备工作性能,预防事故发生,减少停机时间,延长设备寿命,降低维修费用,保证正常生产。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投入资金的加大,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学设备在数量上和品种上不断地增加,特别是机械制造类设备,很多先进机床不断应用到教学中。如何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及时消除设备隐患,减少设备故障率,是保证教学正常进行的关键。设备隐患是设备事故、故障的根源,而设备点检是消除设备隐患非常有效的工作方法。目前的设备点检体系都是针对生产企业的,而针对学校实训设备的点检体系比较少,因此,如何制定出符合学校教学实际的设备点检内容、项目和标准,是我们的工作重点。笔者根据所在职业院校的实训设备使用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设备点检制度。具体制定工作如下。

一、 制定点检标准

点检标准编制人员必须对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等方面的内容比较熟悉,才能编制出符合实训设备的点检标准,使其他点检者能快速、简便执行点检标准。点检标准的内容比较多,设备列入点检的部位也比较多,而且每一种设备的结构不同,列入点检的部位也不同。例如有普通机床、数控机床,普通机床又分为普通车床、铣床、钻床、磨床等,而数控机床又分为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等。因此编制点检标准时,首先要把实训设备进行分类,根据类别确定点检标准。点检标准确定后,就要落实点检内容。现在大部分机床的点检方式还是以简单工具、仪器和人的感观为主的点检方式,因此点检内容主要是检查设备的温度、振动、密封泄漏、润滑、紧固、油位、油质等方面参数。考虑到学校的教学情况,主要是以日常点检为主。通过日常点检,及时发现设备隐患并消除,使设备能长期正常运转,满足教学要求。同时也要对重点设备,特别是数控机床进行定期点检,通过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定期调整间隙,设置参数,更换、修理磨损件,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

二、明确分工

明确合理地分工,是做好点检工作的前提。只有分工明确,才能做到责任落实;有责任就有压力,有压力就会产生动力,有动力的点检工作才能顺利展开,才会有成效。岗位操作工,也就是实训的学生主要负责自身所操作的机台,带班老师进行辅导;日常维修人员主要负责周期性要维修的机台;专业维修人员主要负责专业性较强且比较关键的设备和重要元器件。对点检结果的处理工作,程序要简捷,操作性要强,对急需处理的问题,如果岗位操作工(实训学生)不能处理,要迅速交当班老师解决;如当班老师也解决不了,须交日常维修人员或专业维修人员处理。

三、 编制设备点检标准作业指导书

点检标准及人员确定后,就可以编制点检作业指导书了。将设备各点检部位、点检项目、检查方法、检查时间、检查人员、判定标准以及规定的记录符号等内容编制成规范的表格,内容必须清晰并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作为点检人员进行检查工作的依据。如图1所示。

四、点检人员培训

为了推进设备点检工作,使点检人员,也就是老师和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技能和专业知识,应进行必需的点检培训。点检人员应掌握的内容有:操作规程、机床各种参数及专业知识、防火及安全、劳动纪律与思想道德、点检标准的理解与点检工作的规范要求等。首先,实训教师应掌握系统的点检知识,可外派到企业挂职进行学习。同时,不定期邀请其他企业有点检工作丰富经验的人士到学校来进行培训、交流、指导。只有实训教师掌握了点检的方法和技能以及操作规范,才能辅导学生进行设备点检工作。

五、点检应用及反馈

对应每台设备发放相应点检表,点检表的应用及推行必须在设备管理员和实训教师督导下进行,保证设备点检制度起到开机检查、隐患排查的作用,并为设备检修任务做准备。因此设备管理员和实训教师工作极为重要,工作必须包含以下内容:(1)坚持现场工作,掌握设备运行状态,时刻对设备进行故障诊断,保证在用设备状态完好。(2)坚持现场检查工作,严格监督学生操作。(3)统计设备故障情况。(4)根据故障统计结果,分析编制所负责设备的检修保养计划。(5)參与设备维修组对检修维护、事故抢修工作,并组织验收总结经验。(6)掌握备品备件的使用情况。(7)以现场检查结果结合统计数据,按照设备管理体系要求对实训设备作出设备完好率的考核、评定工作。(8)收集设备数据,建立设备故障统计档案、故障类型分析档案,做到设备部件有效管理。操作者每天点检结束后,将发现问题填写到点检表上。维修人员每天在固定时间到现场察看,出现问题及时整改,如短期无法处理的问题向上级汇报安排其它时间处理。如果对点检问题处理不及时、设备故障趋势不了解,现场人员将会逐渐淡忘点检,最终会导致应付点检工作的局面。所以对设备点检出的问题必须进行汇总,对设备故障类型、故障发生间隔期进行统计。每周开一次故障分析会议,每月一次故障趋势分析会议,并对会议结果落实整改计划。

结束语:

3.钢铁企业通用设备点检管理办法 篇三

本制度规定公司生产设备须按专业、区域及有关分工原则由专业点检人员实施点检管理;专业点检人员通过对设备的点检和管理准确地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并根据不同类别设备的运行状态及修理履历或倾向管理实绩,编制切实可行的定修计划,尽可能避免设备的过维修和欠维修发生,确保生产设备正常运行。2 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生产单位生产设备的点检管理。3 职责

3.1岗位工(设备维护人员)

3.1.1岗位工(设备维护人员)是其所负责区域生产设备运行状态的直接责任者,按分厂设备科提供的点检标准进行点检,并认真做好实绩记录,服从设备科管理人员的指导和监督。

3.1.2当发现设备异常时,应将情况记入日常点检卡中(点检卡格式各分厂按照分厂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内容简明扼要),需紧急处理的要及时处理,不能处理时应尽快通知负责本区域的专业点检人员并向本区域负责人汇报。

3.1.3交接班时,应将当班点检情况向下一班交接清楚,否则,下一班有权拒绝接班,同时汇报给本区域负责人和负责本区域的专业点检人员。3.1.4负责设备的清扫,进行简单的设备紧固、调整、给油(脂)等基础保养工作。

3.2专业点检人员(设备工程师、设备点检员或设备包机人)

3.2.1专业点检人员是其所辖区域生产设备管理责任者;负责设备技术标准的编制、修订,并根据设备状态向设备科长提出上述资料修改、新增、删除的意见。

3.2.2根据点检标准,每日按点检计划认真进行点检作业;对岗位工、设备维护人员的点检业务进行指导、检查和督促,每天查阅日常点检卡,有问题时要查明情况并及时安排处理或上报。

3.2.3做好各类实绩记录,确保各类数据的完整、准确;进行设备劣化倾向管理,定量分析,及时掌握设备的劣化程度。3.2.4编制设备的精密点检计划并进行委托。3.2.5进行有关设备事故(故障)、维修费用等方面的实绩分析,提出修复、预防或改善设备的对策和建议,根据设备状态及备件、材料的库存情况,整理、编定备件、材料计划,负责维修费用管理。3.3设备科长

3.3.1选拔专业点检人员,并加强对专业点检人员进行业务、技术方面指导。3.3.2负责组织召开设备科日例会,通报设备运行情况,布置当天工作及其他注意事项。

3.3.3组织编制、修订设备技术标准及基础管理资料。

3.3.4定期抽查专业点检人员实绩记录,对其进行必要的督促、检查和考核。3.3.5掌握区域设备状态,组织对出现异常或功能不完善的设备进行处理、攻关,不断改善提高设备性能。3.4区域工程师

3.4.1负责为各生产单位提供技术支撑。

3.4.2负责对生产单位点检业务的检查、督导及考核。4 流程

设备点检管理流程 5 流程说明

5.1标准编制(责任岗位:专业点检人员)

参考标准模板,依据设备现状和相关技术资料,正确编写维修技术标准、点检标准、给油脂标准和维修作业标准,并根据设备状态向设备科长提出上述资料修改、新增、删除的意见。5.2 二级点检

5.2.1运行点检(责任岗位:岗位操作工或运行维护人员)

针对岗位所属设备,主要凭五官感觉来检查,填写设备日常点检卡。(点检卡格式各分厂按照分厂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内容简明扼要,见附表1)5.2.2专业点检(责任岗位:专业点检人员(设备工程师、设备点检员或设备

包机人)

根据设备分布范围、点检部位和项目编制点检计划(附表

2、附表3)及点检路线图,并组织按计划,凭五官感觉及仪器进行点检或解体检查等。5.3点检信息汇总、实绩管理(责任岗位:专业点检人员)

5.3.1收集岗位工、设备维护人员提供的设备故障和异常信息,有问题时要查明情况并及时安排处理或上报。

5.3.2做好点检日志的点检记录及其它各种记录和台帐;确保各类数据的完整、准确;

5.3.3进行周工作总结和月工作总结,及时掌握设备的劣化程度,进行有关故障、检修费用等方面的实绩分析,提出修复、预防或改善设备的对策和建议。5.4 实绩分析、总结(责任岗位:生产厂设备科长)

每月上旬组织召开上月点检实绩分析会,针对点检效果、故障(事故)及物料消耗进行分析,提出点检管理目标,并定期做出评价,对区域内出现异常或功能不完善的设备进行处理、攻关,不断改善提高设备性能。5.5检查、督导(责任岗位:区域工程师、专业工程师)

根据标准检查实绩,督导标准的完善,对生产厂进行协调及考核。6 考核

4.设备点检管理培训资料 篇四

杭钢2×90M2烧结机10月正式投入生产,伴随着设备大型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相对设备维修的复杂性、难度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我们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的管理,即设备的点检和维护管理,减少设备的维修,杭钢烧结车间根据2×90M烧结机设备特点,结合生产实际,开展设备点检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设备点检管理

烧结车间建立了班组、车间两级设备点检形式。班组点检即日常点检,一旦发现异常,除及时通知专业点检人员外,还能自己动手排除异常,进行小修理。车间点检主要依靠比较专业的知识,对重点设备实行检查,发现隐患,分析故障,组织故障修复等。二者互为补充,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1.1建立班组巡检制度

根据目前烧结机工艺统一、设备集中控制的特点,更多的班组实际担任更多设备维护的职责,管辖的区域范围较大,设备数量也较多,

因此,我们制定了班组巡检制度。

班组巡检要求“四定”,即定点、定时、定法、定人。我们对一台设备检查的部位、项目及内容,检查时所使用的方法,检查周期、检查人均进行明确,确保检查过程标准统一。同时,由值班工长对设备巡检进行抽样检查,保证班组检查的真实性、可靠性。从而形成了设备的全员管理,提高了操作人员对设备管理的责任心,建立了设备正常运行的第一道防护线,也是最重要的防护线。

1.2成立车间点检组

5.国家高级设备点检员 篇五

颁发设备点检员资格证书,该证书中英文对照,电子注册,WTO成员国承认。职业代码:X6-06-99-01

职业定义:

对在线生产设备(机械、电气、仪表)进行定点、定期的检查,对照标准发现设备的异常现象和隐患,分析、判断其劣化程度,提出检修方案,并对方案的实施进行全过程监控的人员。(机修钳工、维修电工、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安装调试工)。

主要工作内容:

(1)对设备信息进行分类、编码、更新和管理维护;

(2)检测设备关键点的运行状态;

(3)采集和分析设备状态信息;

(4)确定设备检修方式;

(5)编制设备维修方案,监控设备维修过程。

职业概况:

现代化的生产设备日益向大型、连续、高速和高度自动化方向发展,一旦发生故障就会全面停产,打乱整个生产计划,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针对这种情况,一些工业企业改变生产设备的维修模式,由传统的周期性计划维修模式和事后检修模式转向点检定修制下的设备状态维修模式。设备状态维修模式是对生产设备(系统)的关键设备点,通过在线人工和智能诊断系统及设备寿命周期分析评价系统进行检测、监控和集成,准确判断运行设备劣化程度,确定设备是否需要检修以及何时检修,制定维修方案并对方案的实施进行全程监控。这种模式能够帮助人们准确预测设备的使用寿命,避免了周期性计划检修和事后维修的弊端,为设备(系统)的安全运行,降低设备事故,实现效益最大化奠定了基础。这种维修模式的推广应用,催生了设备点检员这一新职业。据统计,从二十世纪末推行点检定修制至今,我国设备点检员的总数已超过4万人,仅冶金行业在岗的设备点检员就超过2.5万人。其大多数是从原设备检修人员转岗而来的,比较缺乏设备点检专业技能和设备管理知识,与现代化设备的运行、维护和管理要求不够适应。因此,设立设备点检员这一职业,对于提高设备点检员的职业技能水平,促进我国工业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将起到重要作用。

设备点检员职责:

点检员是设备技术状态的管理员,是设备运行、维护、检修

设备点检员职责

技术管理的中竖力量,对设备的技术状态负责:

①负责对所辖区域设备技术状管理,按点巡检要求,设备技术维护要求定期按时进行设备的现场巡视并作好记录;

②负责设备的检修计划,备品备件计划,设备技术维护计划的制定和现场故障处理;③负责设备检修计划的组织实施,质量监督验收等;

④负责与维修工段(公司)联络,开出检修委托工作量签证;

⑤负责设备故障的检测分析诊断,提出处理意见和检修,改进方案;

⑥负责对设备的现场管理,指导,检查,督促生产岗位人员搞好设备操作和日常维护;⑦负责设备运行档案的填写与管理;

6.高炉设备点检管理的创新与实践 篇六

关键词:高炉设备,点检管理,创新与实践

一、前言

鞍钢股份鲅鱼圈钢铁分公司成立于2006年12月, 成立之初, 设备保障部就开始着手研究设备管理的创新之路, 力求探索构建设备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为鲅鱼圈钢铁项目“平稳开工、稳定运行、达产达标”提供有力保障。鲅鱼圈钢铁项目是鞍钢股份有限公司为适应经济全球化需求, 加速实现“四个转变”发展战略而采取的又一重大举措。该项目于2006年5月正式启动, 2008年9月竣工投产, 标志着鞍钢由内陆资源型向沿海经营型, 由传统制造向绿色制造发展的重大转变。鲅鱼圈1#和2#高炉设计炉容为4038m3, 利用系数2.3t/ (m3·d) , 每座高炉年产量325万t。高炉点检隶属于设备保障部炼铁设备作业区, 核心业务是负责高炉设备的运行、经济和资产管理。

二、设备一体化管理的特点

随着科学与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 现代化钢铁企业的装备也具有了大型化、连续化、数字化和自动化的特征。先进的设备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 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设备的效能。鲅鱼圈钢铁分公司所践行的设备一体化管理模式, 正是统筹借鉴中外的预防维修、预测维修、状态维修、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工程经济学、管理工程学等实践研究与成果, 而创新出的一种新型的设备管理模式。其基本内涵就是按照“纵向扁平、横向优化、精干高效、运转协调”的方针, 以扁平化组织架构为基础, 以一级职能管理与一级作业管理为核心, 以流程优化、制度创新为保证, 以信息化建设为平台, 构建“组织机构扁平化、运行管控一体化、管理责任属地化、专项业务集约化”的设备管理模式。组织机构扁平化是缩减设备管理层级, 将传统的公司职能部室、生产厂、设备管理室、设备作业区四层管理, 压缩为公司职能部室和设备作业区两个级层;运行管控一体化是将隶属于生产厂按照生产线机组分块分级划分的设备管理模式, 调整为由设备保障部直线一体化管理, 并对操作点检和运行点检进行统一管理;管理责任属地化是按照区域设置设备运行管理室, 按工序和产线设置设备作业区, 实行作业长制, 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与职责;专项业务集约化是按照管理属性设置信息管理室、技术计量室和综合管理室, 实施专项业务的集约化管理。

三、“点检员核心制”的提出

虽然鲅鱼圈高炉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高, 操作人员少, 但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工作量相对较大, 设备事故造成的损失也很大。为使设备功能、状态和精度能满足高炉稳定顺行的要求, 使设备所在部门由费用单位变成一个效益单位, 建立一支高素质和专家型的设备点检团队, 应做好以下工作。

1. 确立点检员的重要地位

鲅鱼圈高炉是鞍钢公司目前容积最大、装备最先进的高炉, 其设计和建造原则是按照“流程紧凑化、装备大型化、操作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的建设理念, 结合当今国内外炼铁技术与未来发展水平, 采用国际上先进的炼铁工艺、流程和装备而建成的。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

(1) 炉顶引进的是卢森堡PW公司固定料罐串罐无料钟设备。无料钟装料装置可减少装料过程中的炉料偏析, 维护工作量少。通过布料溜槽的旋转、倾动、料流调节阀控制等, 可实现炉喉料面的多种方式布料, 能适应各种炉况的上部调节需求, 使高炉装料操作简单化, 有利于高炉的稳产与维护。

(2) 炉前出铁场平坦化及机械化技术, 是全套引进德国TMT公司的全自动液压泥炮和开口机。炉前出铁场采用平坦化设计, 道路四通八达, 使机械化装备, 如挖掘机、叉车等可自由行动, 便于出铁场和风口平台作业, 大大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全自动泥炮、开口机的配备, 使炉前工人可通过便携式遥控器控制设备的开、堵铁口作业, 既安全又轻便。

(3) 铜冷却壁及软水密闭循环冷却技术。冷却设备寿命是决定高炉寿命的最关键因素之一, 特别是炉身下部及炉腹区域的冷却设备型式、结构是否合理, 外部水系统配置是否有效等, 都是保证高炉运行和延长使用周期的重要装置。为此, 在高热负荷区域设计采用了先进的铜冷却壁方案, 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等, 可保证冷却系统的水质要求、减缓设备结垢、保持冷却效果和大大降低冷却水的消耗。

(4) 引进德国PW&RE公司的地德式热风炉技术。该技术采用的是液压支撑和拱顶硬连接方式, 解决了外燃式热风炉蓄热室和燃烧室相对位移造成拱顶连接部位的裂漏问题。给每座高炉配备3座热风炉后, 较好的燃烧性能和蓄热能力为高炉的高风温要求提供了保障。

(5) 引进卢森堡PW公司英巴法炉渣处理技术。此技术采用冷水冲渣、转鼓滤渣的连续生产装置, 工艺成熟、维护量小和生产率高。

(6) 并罐浓相煤粉喷吹技术。高炉煤粉喷吹装置采用双罐并列交替喷吹和喷吹主管加分配器形式, 可向高炉36个风口均匀喷煤。其优点是:设备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喷吹连续性好;喷煤计量准确, 控制精度高;可实现煤粉浓相喷吹 (固气比可达25~40kg·kg-1) , 耗气量、煤粉在管道中流速低 (<10m/s) , 减少了管道磨损和维修量。

(7) 主工艺三电控制系统、高炉专家系统, 实现了冶炼过程的自动化。采用三电一体化自动控制技术, 完成对高炉主工艺线路及主要辅助设施的控制。该系统包括两大类, 即:对主工艺流程进行控制和监视的电气、仪表、计算机 (简称三电) 一体化自动控制系统, 以及对辅助设施进行控制和监视的独立控制系统, 既可满足炼铁工艺各项控制功能要求, 又能保证高炉稳定生产。高炉专家系统可辅助操作者进行异常炉况的诊断和决策。

2. 赋予在设备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点检员工作在生产第一线, 对设备运行情况最为熟悉。而在传统的管理体制下, 机动科或设备室人员负责的是:设备技术改造和解决现场技术问题;备品配件的计划制定、工事类项目的立项申报和其他对外业务;设备大中修的计划制定和实施等。由于他们对设备运行情况不熟悉, 常使计划的准确性与及时性较差, 对缺陷项目把握不准和工程质量重视不够等。虽然点检员比较熟悉设备的运行情况, 但对决定设备维修费用、是否实施基础性检修等权限过小或没有。例如, 原来高炉每年的年修工程通常由机动科进行计划、组织和实施, 点检员在整个项目中只是个配角, 年修项目的缺陷提出、方案制定、备件计划、技术交底、质量验收、单体和联动试车等大部分工作, 均由机动科负责完成, 点检员只负责其中日常维修的部分。其结果是, 年修项目的计划内容与实际完成情况大相径庭, 工程质量难以保证, 经常出现高炉设备的过修、欠修或失修情况, 效果不理想。因此, 需从提高点检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出发, 正确评估并确立点检员在设备管理组织中的核心作用。

3. 建立点检员是落实设备一体化管理的基础

设备一体化管理的重要基础, 在于“三位一体”的点检定修管理及全员生产维修制度 (TPM) 的执行上面。“三位一体”是指专业点检、运行点检和岗位点检需协同工作, 共同编织不同“层级”和“目数”的预防性检查网, 以尽可能多的发现事故隐患。而作为层级最高、目数最密的专业点检员, 还应具有监督、指导运行点检和岗位点检的工作职能。因此, 要使设备一体化落到实处, 加大点检员的工作执行力度至关重要。而推行点检员核心制正是实现设备一体化的内涵之一, 是对“管理责任属地化”的创新与深入, 是“作业长制”职能的延伸和拓展。不仅要赋予作业长更多的权利, 还需将这种权利、职责重心下移, 并分解到每位点检员身上。

四、“点检员核心制”的建立和推行

1. 以点检员为核心进行高炉设备运行管理

依据设备一体化的管理思想, 将现场和科室人员的职能合二为一, 由设备作业区点检员承担点检业务及原来机动科或设备室的主要业务职能。在这一体系下, 使科室与点检人员在同一设备管理机构中的身份兼而有之, 例如, 点检员负责设备点检管理中的各项基础性工作, 而科室人员是以专科 (项) 点检、会诊点检、技术点检为主要职能, 是更高一级的“点检员”。在此体系中, 能确保实现和做好以下目标及工作。

(1) 设备功能状态和本质安全管理。通过了解、掌握和预测高炉设备的运转情况和规律, 建立并持续改进四项标准和其他技术规程, 能有效进行设备功能状态管理和本质安全管理。例如, 由点检员编制四项标准 (高炉设备点检、维修技术、给油脂和维修作业标准) , 并根据高炉寿命周期的不同阶段, 如技术改造、设备更新、设备事故、固定资产报废等情况随时对标准进行修订, 使之成为能够有效指导设备基础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2) 点检和定修管理。按照标准, 定期对设备规定部位进行检查, 提前发现故障隐患并及时修理调整;依据定修模型, 结合点检所确立的劣化项目, 对高炉设备进行计划休风维修。例如, 按照高炉设备四项标准中规定的方法和周期制定相关工作计划, 如点检、给油脂和油脂化验计划等, 对高炉设备进行点检, 发现问题和隐患时, 采取“润滑、紧固、清洗、调整”的方法予以消除。

(3) 事故管理。通过对设备事故分析和处理, 按照“四不放过”原则, 不断提高设备管控能力。主要包括:事故发生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责任者未受到惩罚不放过, 相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例如, 高炉曾经出现上密封阀关不到位的故障, 造成高炉停氧、减风的情况, 于是召集相关人员分析事故经过找到了产生原因, 从设备的本质安全考虑将原来的单个极限开关改为双极限开关, 杜绝了类似事故发生。

(4) 资材保供管理。建立备品配件、材料的经济库存模型, 实现备品配件、材料的计划、采购、验收、消耗和修复的优化管理。例如, 在满足安全与经济的条件下, 建立了高炉设备的事故件储备定额模型, 通过不断优化库存管理减少了资金占用;按照备件消耗周期对常耗备件, 如炉前钻杆、钻头等进行计划申报和按流程采购, 并从数量和质量上进行点交和检验等。

(5) 工事类项目管理。主要包括:高炉的检修 (包括年修和大、中修) 、技改和技措工程项目的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和质量验收。例如, 高炉的年修工程, 点检员要承担项目缺陷的提出、检修方案的制定、备品配件的计划进度跟踪、对施工单位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项目质量验收、单体和联动试车等工作。在年修项目部的统一协调下, 区域点检员对所辖项目的安全、质量和工期负责。对违反设备管理制度的相关方, 如设备检修单位或生产操作人员等, 有权进行警告或考核。

2. 以点检员为核心实行设备经济管理

设备使用单位历来是一个费用单位, 如何实现维修成本合理和设备综合效益最大化, 关键是发挥每一位点检员的主观能动性。经济管理主要包括:投资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估;设备经济寿命与折旧方法;寿命周期费用与效益、设备综合效率分析;外协项目价格体系管理;备件结构模型与备件流动资金管理等。经济管理的核心业务是预算管理和费用发生过程控制。高炉点检按照内部小区域和备品配件类别采取了“划小核算单位, 放权到岗位、到机台、到班组, 落实责任和模拟项目组负责制”的办法, 例如, 按照区域成立了1#高炉、2#高炉、运料、槽下、热风炉等经济核算项目小组, 由点检小组长或区域点检工程师担任“项目经理”, 对新品备件消耗费用、备件修复费用、工时费用等进行科学计划与合理控制;按照备品配件类别, 对消耗量大、费用高的几大类备件成立了降本增效项目组, 通过采取定额管理、技术攻关、科研创新等手段, 实现了维修费用的进一步挖潜与合理支出。

7.设备点检管理培训资料 篇七

关键词:钢厂设备;日常点检;信息化;控制实效;要素分析

自从钢厂修订并实施点检制度之后,企业生产设备非计划停机问题得到缓解,有效维持了稳定、经济的运行效率,为满足大量钢制产品生产和缺陷克制创造补充条件,这类检定制度也逐渐成为钢厂设备运行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结构体系。现下的设备控制理念是在不同先进设备和技术基础上实现创新改造和实践操作的,与此同时也对设备检修系统提出更加严格的技术要求。长久以来,大部分研究人员将精力集中分布在全员生产维修体制层面上去,涉及机械综合控制水准以及使用寿命周期延续等项目都做了严密的规划,并且渗透多方的管理经验。这是促使公司顺畅生产、创造高收益价值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巩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有力措施。

1.目前我国普遍钢厂设备管理现状研究

1.1.钢厂设备点检工作的主要原理阐述

钢厂设备管理部门,也称设备供应单位,在广泛汲取机械动力控制、物流管理、备件提供、档案扩充等先进经验之后,对专业系统内动力掌控、生产准备区域实施清晰划分与职责界定。有关机构设置主要遵循三个等级框架,首先是厂级,由设备监理厂长负责细致要务;其次是科室部门,由科长和科员共同看护,主要负责不同生产线路设备规划和经济运行控制,稳固现场工作气氛,加强内部体系资格认证,满足备品备件的综合化装配效能;最后是车间单位,主要包括作业负责人和记录统计员在内,包揽生产秩序维护和设备检修工作。

设备检修方案实施流程体现为:在检修项目确定之前完成平衡会议召开任务,相关技术人员包括点检职员、检修技工、动力保障人员等,共同将生产线罗列项目、平衡内容做出提炼,避免重复性的规模操作;对存在异常状态和波动效果的设备要实施客观评价和验证,并提出合理的检修计划;技术部门对产品质量做出科学判断,为生产人员提供经验指导。

1.2.现下设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技术性问题分析

某钢厂生产企业自从投入建设活动以来,设备群体一直遵循稳定运行的目标方向,但是涉及到科学评价体系在管理模型的控制能力略显不足,这就要结合基础设施和运行维护细节内容对整个专业框架实施考评和疏通,同时在管控制度规范化、点检普遍化、绩效水准强大化的道路上探寻出口和协调依据。设备正常工作情况下因为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和岗位操作人员的巡检动作不相协调,定修模型总是不够完整,设备基础资料也不充分,后期检查流程自然存在堵塞状况。出现这类问题主要是因为维修人员综合素质有差,造成装备扩张情况下缺少专业技术人员的跟进,另外本产业作业条件和工薪待遇等仍旧维持传统样式,技术人员缺口一再放大。

再就是企业片面追求效率的提升,造成计划密布,令设备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因为后期检修工作过完全依照计划实施,这令周期性养护职责难以如期落实,一些劣化故障不断扩张,最终造成技术素质下降,产品质量低劣。在此期间,如果供货期限产生延误,设备满负荷工作状况在所难免,维修成本费用势必处于恶性循环势态而难以平复。

2.钢厂应用设备点检工作的补充要素分析

2.1.设备组织结构的调整

建立科学稳固的设备管理网络框架,对设备内部运转体系实施优化、补充,全面克制传统工业只注重操作而忽视修理的缺陷,确保设备的长期清洁保养。具体措施:将设备管制单位分划为几个专业管理小组,分别承担现场状况勘察、技术设备养护、部件提供等职责,注意单个车间作业区点检小组的分配,抓紧控制每条生产线点检站的细化任务,加上机械和液压维护部门的协助,将备件补充申报资料整合交由设备控制部门负责。单位点检人员要深入设备状态检查现场,定期做好维护规划,并且将重点设备以及关键部位进行劣化效应评析,参与精密点检活动,配合相关部门修订备件和材料计划,更重要的是监督和验收施工维护,促使业务质量水平的高度上升。专职点检是整个任务的核心内容,是防护体系结构的防护指标,内部线路图和辖区规划必须足够充分,切勿追求片面的经济利益而有所忽视。

2.2.制定严格的设备检修和维护规程

这类规程方案是操作人员正确处理技能实效的标准教科内容,其根据设备结构运行条件和安全质量要求,对现场人员进行素质规范,将设备运行参数和工作限制行为交代明白,并教授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设置点检日常保养基础指标。

定修模型的设置是检定要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完善各类工序的协调工具,结合能源平衡和修理技术原理分析,将定修工作项目梳理完全,全面稳固综合平衡设定效率。将定修实现情况和故障排查能效客观陈述,由专职人员检查和改造以后按照具体要求实施。

3.结语

经过对钢厂企业设备运转情况实施客观的调查和评价之后,将检定状况完整收录,结合设备维护体系的技术标准,对生产活动与维修工作之间的矛盾化解,争取动员不同技术部门的参与,将系统的点检制度修订完全,克制企业综合发展的不足问题,减少不必要的设备更新费用,进而满足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标准。

参考文献:

[1]杨德昌.浅谈企业物资“零库存”管理的思路[J].机械管理开发,2009,17(01):57-59

[2]王志英.以点检制为核心的设备管理新模式[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9,13(11):32-35

8.设备点检工作总结 篇八

不知不觉进入德胜集团钢铁公司炼钢厂设备科已经四个多月了,在这四个月多月中我已经完全融入了设备科这个集体,对于自己的工作已经初步上手,有了一定的心得,现总结如下:

一、前段时间的工作总结

由于我以前有一些在类似企业相关岗位的工作经验,所以有幸被分配在了炼钢厂设备科。在熟悉了大约两个星期的设备以后,我被安排负责炼钢厂预处理工序的设备点巡检工作。在接手工作后,我以三天为一个循环,对处理工序的所有设备展开了点检工作,发现了一些设备隐患,如脱硫2#渣车电机异响振动大、1#扒渣机液压油变质等,并积极与维保车间相关人员联系,使故障得到了处理。之后又主动与工序负责人与一线操作工进行沟通,得到了一些他们所掌握的设备情况并积极安排处理,对于暂时不能处理的问题也进行了书面的回复。

在8月下旬,我有幸参与了1#转炉的中修项目,由于我之前对于转炉设备的掌握不够全面,在中修项目进行的过程中,我一方面加快自己对于设备的熟悉程度,另一方面加强对于转炉大中修工作的组织方法的学习。而经过这7天的工作与学习,使得我在这两个方面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9月初,我被安排负责转炉区域的设备点检工作,转炉区域的设备比起预处理更多也更复杂,对于点检员的各方面素质也有更高的要求。我在加强设备点检工作的同时,也对于自己在工作中疑问向上级与同事进行请教。同时也与设备检修人员建立了有效的沟通,发现设备隐患大家一起商量并提出处理方案,解决了一些设备问题。9月份转炉区域的设备故障时间控制在180分钟以内,设备处于基本受控的状态。

二、工作中的不足

1、与工序和生产系统相关人员的联系与沟通不够,出现突发事故时不能第一时间得知。

2、备品备件台账还未完善,虽然已经统计了一部分,但还有一部分与现场实际使用的备件有差别,备件工作并未完全掌控。

3、对于发现的违章操作、违章指挥的情况的处理执行得不够坚决。

三、本季度要完成的工作

1、对于已经掌握的设备问题的处理,制定合理的检修方案,重要项目全程现场跟踪,进一步做好设备检修的技术验收,配合主管完成3#炉中修项目。

2、完善所有备件台账,做到所有备件心中有数。

3、建立完善的设备检修台账。摸索设备发生故障的周期,为设备计划检修提供依据。

4、补充完善设备加油润滑记录,每天对润滑记录进行检查,保障设备润滑良好。

5、与工序负责人和操作工进行更多的沟通与交流,掌握设备运行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对于发现的违反操作规定的行为绝不手软。

9.车间设备点检规章制度 篇九

为强化细化全厂设备管理工作,加强设备点检,提高设备完好率,充分贯彻“操作者是设备管理的第一责任者”的理念,特制定本本制度。

2 设备的分类

每个车间要根据所属设备的重要性、对高炉生产影响的重要程度,将设备分成档次不同的等级,依次为a类设备、b类设备、c类设备。对一些关键a类设备,做为厂控设备(该设备损坏,必定造成高炉休风),重点加以维护。厂控设备一定是车间a类设备,也包括备用厂控设备。

2.1 高炉主风机

2.2 8#、9#高炉循环水泵

2.3 炉顶设备(包括加料)

2.4 开口机

2.5 泥炮

2.6 中速磨煤机

3 点检项目

操作人员要利用自己的经验,充分运用五觉(听、视、触、嗅、味)和一般点检工具(测量仪器、一般工具等),对所属设备规定部位及运行状况进行日常点检和维护,并按五定(定点、定时、定质、定量、定人)原则,对所属设备进行润滑。

3.1 对厂控设备,操作人员每班要点检两次,厂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每旬对厂控设备点检一次;

3.2 对于车间a类设备,操作人员每班要点检一次;

3.3 对于b类设备和厂控备用设备,每天点检一次;

3.4 对于c类设备,每周点检2一3次。

4 点检结果处理

4.1 每日的点检结果要如实填写在区域《设备点检台帐》上;

4.2 在点检中,发现的一般问题(如非旋转部位螺栓松动),点检人员要及时处理,并按要求详细记录于小组《设备点检台帐》中;

4.3 需要维修工处理的问题,要及时通知维修工进行处理,并将问题和处理结果,填写在《设备点检台帐》中,不能及时处理的问题,要列入周检计划,予以解决;

4.4 对点检中发现的必须在休风处理的问题,要列入检修计划,并记录在小组《设备点检台帐》和《设备隐患、故障和事故台帐》中;

4.5 对点检中发现的必须立即休风处理的问题,马上通知维修单位、设备科、调度及相关人员(设备科技术人员、专家),经确认后,要立即处理,并填写在区域《设备点检台帐》;

4.6 在点检中,发现车间a类设备和厂控设备有隐患或故障时,要及时报告设备科和相关技术人员,及时进行协调处理;

5 考核

5.1 《设备点检台帐》要及时填写,不准回忆填写;

5.2 《设备点检台帐》记录要求齐全、认真,发现一次不按规定记录的,扣除区域组长20元;

5.3 如因点检不到位,造成高炉慢风的,每小时扣除所属区域小组100元,造成休风的,每小时扣除200元;

5.4 因点检不到位,造成设备事故的,每小时300元,(与第3项不累计);

5.5 “点检不到位”是以事故经过和事故分析会判定结果为依据。

6 其它

10.浅谈水电站电厂设备的点检管理 篇十

一、推行以点检制为核心的设备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1. 旧的技术管理体制与不断改进的经营管理体制不相

适应, 经营管理中只注重经济效益, 而对设备的保值增值、维修保养重视不够。

2. 对点检制管理模式认识不到位, 使生产方、检修方和点检方对其职责认识不清, 导致设备欠修, 影响生产。

因此必须明确三方在设备管理上的职责。

3. 设备使用部门存在的问题。

(1) 对自身职责认识不清, 设备管理工作不到位, 设备维护保养工作欠缺, 使小隐患造成大故障, 小修变大修, 修理费用急剧上升。

(2) 激励机制不到位, 奖罚不明, 导致设备操作工人工资差距不大, 职工学习技术的积极性不高。

二、推行点检制设备管理工作的措施

1. 建立健全设备管理体系。

设备点检管理制是以现场检查 (点检) 为起点, 以点检员为主导, 以预防维修为宗旨的管理体系。设备点检制应建立在“八定”的基础上, 即“定地点、定周期、定人员、定标准、定方法、定表格、定记录、定点检业务流程”。

2. 加大对点检设备的硬件及软件的投入。

水电站、电厂设备的知识密集化程度很高, 点检工作需要先进的检测设备设施投入, 提高设备点检的工作质量。

3. 建立健全考核机制。

建立完善考核机制, 赋予三方的相互考核权利形成相互依托、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闭环考核链, 改变过去“要我干”为“我要干”的思维模式。

4. 加强培训、提高全员素质和技能。

加强培训力度, 提高全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可采取外培、自培和岗位练兵等方式, 提升检修质量。

5. 建立设备点检管理的五层防护体系。

第一层:生产操作人员的日常巡检。按设备块陷管理制度使设备的异常和故障得到及时处理。

第二层:由专业点检员进行的专业点检。这是整个防护体系的主体。由专业点检员按“八定”原则对设备的重点部位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第三层:由设备工程师或专业点检员进行精密点检或技术诊断, 并作出最佳处理方案。

第四层: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劣化倾向管理。“劣化倾向管理”是对设备劣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找出劣化规律, 实行预知检修的一种定量管理方式, 是点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层:由专业主管、设备工程师或专业点检员, 对设备进行系统的精度检测和性能测定, 以考评和控制设备性能, 评价点检定修的效果。

设备点检管理的五层防护体系的建立, 使企业的操作人员、专业点检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相关检修作业人员都参与设备管理, 形成现代化的设备管理模式。

三、推行设备点检管理后的效果

1. 可准确了解设备的状态, 及时发现设备故障, 及时提供维修保障。

2. 设备维修费用逐年下降, 下降幅度每年在5%以上。由此, 使设备可用率提高、检修费用下降。

3. 突发故障的检修次数和故障停机时间大大减少, 故障率由过去的1.5%下降到0.5%。

2009年1月8日, 在点检时发现3号发电机泵轴承温度上升至63.8℃, 及时更换润滑油后轴承温度降低至正常工作温度, 避免故障的发生。

2009年11月6日, 点检时发现5号电机径向振动异常, 停机后检查发现胶垫磨损严重, 及时组织更换, 消除了隐患。2010年1月中旬, 点检时发现4号电机轴向振动异常, 测试值超限, 经过专业人员现场分析判断, 确认地角螺栓有一处松动, 处理后振动问题得以解决。

4. 以礼河发电厂自2009年推行设备点检制以来, 设备故障率逐年下降, 设备事故 (含重大设备事故) 为零。年突发故障率逐年下降, 维修费用也大幅度下降, 主要设备完好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参考文献

[1]古可.现代设备管理[M].中南工业大学, 1988, 6.

[2]王汝杰.现代设备管理[M].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7, 4.

上一篇:井冈山之旅有感下一篇:基层党建督查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