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精选10篇)
1.必要 篇一
朱俊林:生命的必要,人生的必要
——路遥《平凡的世界》读书感想
朱俊林
批语:甘于平凡,却不甘于平庸——一语中的。
这是一部大书,一方面篇幅大,一方面内涵大,选这样的书本身就体现了一种精神。
对人物及其时代的分析比较准确,文字也很流利。
读完这本书最后几个字的时候,新的一天的光明已经快要降临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我自然而然的想起了书中经常描写的情节,为生计和家庭,为未来和人生愁苦的主人公经过黑暗中的内心的痛苦折磨,在光明初现的时候,依然伴着日出上紧自己奋斗的发条,坚强而充满希望的走出屋檐,投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这是一部家族史的小说,更是反映了在时代变迁历史推移中属于中国最广大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人的奋斗,希望,挣扎,再生,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场面广阔的历史小说。作为一篇读书感想,过多的千篇一律的赞扬这部对中国无数青年人来说是人生指导的小说,没有什么新意。如果说到自己的感想,我首先想到的是书中的孙少平这一人物。
他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农民家庭,和众多的中国农村的家庭一样,刚刚经历了革命和解放不久便赶上了文化大革命,他的家庭和中国所有的农民一样,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中随波沉浮,努力认真却又略带迷茫的寻找摸索着自己的方向。少平的这一角色贯穿三部书,历经历史众多变化,他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尝过艰辛,高中毕业因为客观原因放弃大学希望,转而回乡成为农民后来又历经乡村教师,县城揽活工人,煤矿工人的生活,在感情生活上,他在懵懂初开时喜欢过与自己命运相似的郝红梅,而后在精神和思想交流以及生活关怀互相吸引之后,爱上了具备新思想新主义但是又脚踏实地善良正直的田晓霞。经历了个人理想和社会现实,自我价值和随波逐流,炽热爱情和残酷现实等各种抉择和挣扎。这个角色可以算是整部书中连接乡村与城市,理想与现实一个重要角色。首先,少平善良勇敢,淳朴正直,勤劳坚强的平直来源于他出生和成长的广
阔的黄土高原土地,在他身上,黄土高原农民的优良品质并没有遗失,反而很好的保存了下来。他深深明白自己对于学业的追求建立在全家人的牺牲之上,甘心回到家乡从事最简朴的劳动。孝敬父母,有爱兄弟的他即使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刻都将家人和亲人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与其说这是中国农民的优秀品质不如说,这该是所有青年人都应该具有的品质,即使再最困难和利益诱惑的关头,都决不能违背道德和善良心灵的召唤。
第二,虽然为了家庭少平放弃了继续升学的机会,但是他却并没有放弃学习和思考,放弃汲取知识和精神的养分,这使得他即便回到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也没有真的和普通的农民成为一摸一样的人,相反,对于自我的更深刻和冷静的思考让他选择了放弃农村一成不变的生活,去寻求自己的突破和成长,虽然离乡背井的生活并没有比家中好过多少,他却担起了自己和家人的责任,在精神上成长为一个强大的人。最初上学时的淡薄自尊早就成长为强大的内心世界。也正是因为他冷静的视角和不放弃追求知识,才让他在很多重要关头作出了正确的选择,甚至在自己的哥哥发家致富迷失方向的时候一针见血指出了他的错误,成为了一个有见解和主见的人。
第三,除了继承父辈的优良品质,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摸爬滚打的少平,还谨守着一个有尊严的人的做人原则,他不轻易向邪恶低头,选择自食其力,对自己有着清楚而理性的定位,却并不因此丧失生活的信心,也许正如那句话所说的,人生重要的不是你所处的位置,而是你所朝的方向,无论生活多么艰苦,这个青年都努力而顽强的坚持着心中的信念,甘于平凡,却不甘于平庸。在经历了伤痛,面对着善意的支持和劝解,以及来自金秀的热烈的感情,少平已经不再是几年前那个单薄的少年,伤心于自己不够强大来得到郝红梅的爱情,也不自卑于自己只是个煤矿工人无法与心爱的晓霞在一起,而是理智沉静得认识到人生选择的不同,理解了爱情和人生的真谛的他,善意的拒绝了这份感情。同时,他也拒绝了被安排入省城过安逸生活的建议,不是因为他可怜的自尊作祟,而是他在劳动的过程中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新的认识,他明白自己的活力和生命的希望在于辛勤的劳动,来自于自己的汗水和奋斗。
这样的认识,不是单单靠知识和自尊就可以完成的。这是对于自己的人生有着明确认识的理智的选择。
人生,生活,这样的词语说起来有些大,有些空泛,却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问题。我们会遇到挑战,困难,挫折,失望,甚至致命的打击。这不分人生的种类,无一例外。从少平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从自己的软弱单薄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强大的灵魂。这样的成长,大概在每个人身上都能找到共鸣吧。他心中回荡过的那些疑问和不安,是不是也曾在某个时刻叩响过我们的心门呢?那个时候,我们是否能勇敢而坚强的作出向这个平凡却不易的世界不低头的选择呢?
所有的话汇聚到一起,最后只有一句,便是我们的人生,必须要靠自己的劳动,靠自己对自己完成的成长。少平的经历是一个鲜活而鼓舞人心的例子。我们需要满腔热血,更需要经得起岁月打磨的耐心和坚持如一的信念。正如路遥在后记中的最后一句话,只能永远把艰辛的劳动看作是生命的必要;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也心平气静地继续耕种。
2.必要 篇二
然而, 事实是这样的吗?举目四望, 规划没有介入乡村之前乡村是什么景象?——东部发达地区的老百姓在自发追逐着现代化、国际化;中西部大多地区老百姓为追逐经济利益背井离乡导致村庄空心化;大量农村地区的老百姓受教育程度低, 缺乏现代意识, 甚至缺乏基本的卫生意识、健康意识, 成为被这个时代所摈弃的人群;一些地方的资源承载力只能支撑老百姓的基本生活, 使其生活在原始聚落的状态, 信息时代引发了老百姓的盲动, 破坏资源、产业跟风, 却无法驾驭市场, 导致环境破坏、血本无归、生活无着……这些是规划的问题吗?错, 恰恰是缺少规划而导致的问题。
再看看饱受诟病的兵营式社会主义新农村——乡村的空间文脉是如何被破坏的, 这并不是一个空间问题——任何受过专业训练的规划师都不会做出那样的方案——这其实是深层制度文化变迁的产物。中原文化主导区域的传统村落营建思想大抵是这样的:一是与天地自然相协调, 决定了乡村与自然的秩序, 整体格局依山就势, 顺应自然;建筑取材自然, 木构土筑石砌尽取自然之便;形式审美多有自然象征之手法, 以强化天人合一之意境。二是尊老敬祖的礼制思想的作用, 其决定了乡村神人相合尊卑有序的空间格局, 宗族姓氏长幼尊卑主导了聚落空间布局, 鲜明的体现了封建宗族社会的制度文化。其余来自于宗教、信仰、习俗及气候、水文等特征的影响使各地村落呈现出鲜明的地方性特征。然而, 近代以来, 主导乡村建设的制度、文化、信仰、观念在几次大事件后几近消亡: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土改对传统文化执掌人——地主士绅阶层的镇压、文革对传统文化物质空间载体的打砸……直至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的确定, 将作用于老百姓行为规范的种种制度约束转化为对经济利益的唯一追求, 使乡村建设中协调空间利益的唯一手段就只剩下了“平均主义”——只有兵营式排排房才能“公平”的满足所有人的利益诉求, 唯一不能解决的位置问题, 只能靠抓阄了。
只以情怀来面对乡村, 忽略掉时代因素、制度环境而简单指责这个时代, 或是指责规划师毁了乡村是极不负责的。本着把乡村当做紧张城市生活后放松心情的休闲地, 抑或是画家笔下的凋零美, 人类学家、文化学者眼中另类生活状态的样本时, 这才是对乡村、对村民最大的不道德。
3.必要 篇三
关键词:缺必特;不支持;有效性
一、前言
1984年制定的《专利法实施细则》写入了缺必特的法条,2010年修改《专利法实施细则》时,关于此条法则,出现了较大的争议,有人提出该款法条与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四款(以下简称A26.4)存在竞和与重叠,权利要求中同样的缺陷,也能通过A26.4来指出,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十条第二款(以下简称R20.2)并无存在的必要。本文试图从一个案例出发,探讨R20.2法条存在的必要性。
二、问题的思考
1.一个案例引出的问题
案例1
具体案情:该申请针对现有技术中发球机器人发远球和近球以及整个球场覆盖难实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毽球训练机器人。
权利要求1如下:“毽球训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它由电机、蜗牛式壳体、漏斗、支撑架、槽轮及道轨组成,蜗牛式壳体经法兰与电机、漏斗连接,支撑架经支撑轴与电机、漏斗连接,电机经螺栓与支撑架连接,槽轮经轴承与支撑架连接,槽轮在道轨上滚动”
在说明书中具体记载了本申请毽球训练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在毽球场地设置两道同心半圆弧形道轨,半圆弧形道轨开口朝向球网,将该机器人放在道轨上,然后启动该机器人,机器人具有三台电机,第三台变频电动机驱动机器人的槽轮在半圆弧形道轨上往返移动,传动杆连续调节发球口发球角度;第二台步进电机使得毽球经漏斗下口落入蜗牛式壳体内的发球器内,发球器在第一台变频电动机的驱动作用下产生的离心力使毽球从发球器传动到第二台步进电机轴上的击发器,并触碰到控制开关使得毽球脱离发球器经蜗牛式壳体出球口飞向训练员场区。如果对训练员某个动作进行训练,可将该器材设定在道轨上某个位置,再用传动杆上调节孔调节即可。
对于案例1有两种观点:
观点一:说明书中披露了完整的技术方案,但是独立权利要求没有反映这样的技术方案,因此独立权利要求现有的技术方案与说明书中的技术方案不一致,本领域技术人员并不能从说明书公开的内容中得到或概括得出这样一个不完整的技术方案,导致该权利要求囊括了过大的保护范围,那么也必然存在不支持的问题,因此可以简单指出权利要求1所限定的技术方案并不能解决本申请所要解决的发球以及调节发球角度的技术问题,该权利要求没有以说明书为依据,不符合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四款的规定。
观点二:独立权利要求中应当完整地反映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仅仅反映其中的几个组成部分,权利要求1中仅记载了毽球训练机器人的部分构件以及各个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并不能解决申请人声称要解决的任何技术问题,不能体现出申请人的发明构思,且技术方案是不完整的,因此权利要求1缺少必要技术特征。
2.从后续程序角度出发分析
2010年版《审查指南》具体举例说明了权利要求得不到说明书支持的几种情形。从立法本意上分析,A26.4的初衷是避免申請人以较小的公开内容,换取较大的保护范围,从而损害了公众的利益。在具体审查实践中,引入上述法条,审查员一般会指出上位概括包含的下位概念或功能性限定所包括的某种方式不能解决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申请人克服缺陷的主要方式一般是“将特定的实施方式、下位概念”补入独立权利要求。具体到本案,其不属于指南中举例说明的几种情形,权利要求的最终症结,并不是上位概括、功能性限定概括过宽的问题,那么在经过检索发现本申请权利要求具备新创性的情况下,如果审查员想以A26.4来指出本申请独立权利要求的缺陷,在引入法条时,如果仅从权利要求1所限定的技术方案并不能解决本申请所要解决的发球以及调节发球角度的技术问题,则该权利要求没有以说明书为依据,不符合A26.4的规定的角度来进行说理。申请人在收到通知书时,并不能明了独立权利要求缺陷的症结是缺少了使得权利要求完整的技术特征,而会一直困惑本申请现有独立权利要求究竟如何不能解决技术问题,为何会不支持。在后续答复过程中,可能会盲目地进行权利要求的合并,或者直接将说明书中具体实施例的内容全盘抄写到独立权利要求中,此时极其容易造成添加的技术特征依旧不能使得权利要求技术方案完整,或者申请人保护范围过小的问题,造成后续审查流程的拉长。
2010年版《审查指南》指出“必要技术特征是指发明或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不可缺少的技术特征,其总和足以构成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使之区别于背景技术中所述的其他技术方案”。由此可知,R20.2的立法本意是指权利要求本身应当是一个能够解决技术问题的完整技术方案。而技术方案的完整性缺失,恰恰是本案独立权利要求存在的真正问题。
如果还原本申请的发明构思,则可以发现,本案中现有的毽球训练机器人存在发球覆盖面不广,远球近球调节难以实现的问题。基于这个实际需求,发明人提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的想法:蜗牛式壳体通过内部离心作用,并配合发球器和击发器发射毽球,壳体通过安装在其上槽轮在道轨上的移动以及壳体上发球口的上下移动,实现球落点位置的全场可调节。而本申请现有的独立权利要求仅记载了部分特征及部分特征的连接关系,关于蜗牛式壳体内部的发球器通过怎样的结构来实现离心,击发器与发球器怎样与蜗牛式壳体连接与作用实现发球功能,体现这部分的特征在独立权利要求中均未记载。如果引入R20.2,从发明构思角度出发,从解决技术问题入手,通过分析向申请人说明独立权利要求中记载了某些部件以及某些部件之间的关系,但是,体现发明构思的某些部件及它们部件之间的关系缺失,申请人并未完整记载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申请人也能够更明确自己现有权利要求技术方案与可授权技术方案之间的差距,明确修改方向。
三、结论
4.支教必要性 篇四
关于支教,不论是在平时的生活中还是网络上,各种各样评论都有,各种各样的态度都有,有的支持,有的反对,有的支持,但是不论什么样的评论问你作为支教人员都能理解,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和背景不一样,看待事物和理解方式完全不一样的。但是我们在支教过程中遇见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得到更多爱心人士的支持和鼓励。
谈支教必要性是,其实杨德强我们两个,还有很多我们当地学生喜欢谈自己,因为我们都是农村教育深有体会,因为我们一路走过来,都知道其中的过程,所以总是喜欢自己举自己的例子说明,我想这样会更有说服力,德强我们两都是农村孩子,对于农村上学这事我们生有感触,因为经历很多过程,当然我们所经历的山区很多孩子都经历过,对他们而言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对于我们不一样,但是我了解能上大学的还是很少,虽然自己上的学校一般,自己还是非常满足的。
在上小学时,每天需要五点钟起床,一二年级时都是父母很早起来帮忙做好早饭,而且还要做好中午在学校吃的饭,我们带的午餐,都是土豆,早上或者头一天晚上父母帮忙烤好或者煮好,带到学校去,中午在学校吃,虽然很土豆很凉,但是我们吃的非常开心,因为那时候只有土豆吃,家里没有钱,哪怕一天一毛钱都都给不起,有钱也买不到零食吃,说道这里,想起最开心事是每次母亲赶集买来一毛钱四颗糖,那是我们几姊妹最开心的事,家里那时候没有电,也没有手电筒,得等到天亮了才出发,那时候去学校上课得走一个多小时,毕竟人小,速度慢,现在我走也得四十分钟。由于在山区,每年的雨水特别多,加上自己走路不怎么会走,每一天到家全身是泥,小学四年都是这样过来的。
在上小学的时候,我们一天除了上语文课和数学课,其他的就不知道有什么课了,老师也不会教,给我上课的要么是六年级毕业的代课教师,最好的就初中都还没有毕业,我打心底非常尊敬他们的,我只是为了说明我们山区那时的教育情况,从来没有听说过美术、手工、思品,音乐之类的课程,处理语文还是数学。
到小学五年级时,是到我们中心小学去读,得走两个多小时,得翻山越岭的去,开始都是早去晚回,读了一个月都没有到,我和一个同学就不想读了,真的很难走,尤其是下雨天,那路全是泥啊,后来都在路上偷黑桃吃,几个星期后就辍学了,回到家后们,被父揍了一顿,那是我们记得事来父亲第一次打我,也是他第一次这样打孩子,也是他唯一一次打我,所以永远都记在我大脑里,上高中才明白父亲的苦心。所以必须牢记。后来休息一父亲把我换到另一个小学,但是那路更不好走,而且还是一个人,爬上一座很陡山,还要下去,为了自己节省时间,每次都走不同路,寻找最短的那一条,其实从家里到学校本没有路,都是自己走出来。在学校我们是住校,因为太远,但我们没有宿舍,我们睡觉的地方是楼梯间,都是天点灯,风扫地,到了冬天,我们哪里还是非常冷的。晚上还是零下时候很多,加上自己的被子很破很旧很少,所以晚上我们偷偷的搬到教室去,后来老师发现也让我们住,可不幸的事,有三个同学经常尿床,他们的被子一个冬天没有干的地方,在教室他就躺在教室桌子上睡了,到了晚上教室突然听见下雨声,起来一看,尿从桌子流到地板上的响声,但是他还呼呼大睡,两天以后教室全是尿味,所以学校有要求我们住到楼梯间去,这样就度过了五六年级,上完初中,那得走六个多小时去,幸好每个星期回家一次,那时候一元钱可以坐坐我们走四个小时路程的车,但是我们都舍不得,我们是在外面租房子住的,学校没有宿舍,一学期才一百元钱,上初中时,我们那些开始流行打工了,很多青年都出去打工,我上完初一也跟着去了,是到昆明的的一家餐馆当洗碗工,一个月才三百,包吃住,当时感觉很不错的,每天吃的特别好,在家里都从来没有吃过,在里面那些人也非常好,但是看见在餐馆吃饭的全是好车,穿着打扮非常流行的,一看就是钱和有身份的人,自己心里还是有些触动,加上老板和那些同事都问,小唐,你什么时候回去书,他们以为我是暑假打工的,我那时候特别不I好意思,因为只有我是童工,就说这个月完就回去,后来想想,还是回去读书吧,做了两个月就回家了,到结工资时只有三百元钱,自己买了套衣服,几十元钱,又给了带我去的那个叔五十元钱,因为那时候正在医院住院,没有钱。自己买点吃的,只剩到县城的路费了,县城到家都是给司机说了到了才给的车费 的。所以这次打工很悲惨的。
回来父母没有说什么,还是叫我去读书,我也去了,上初二,但是好景不长,上了两个月,听说浙江那边特别好挣钱,又辍学了,就和亲戚盆友去打工,在这打工一年里,什么事都遇见过,什么事都干过,偷人的,抢人的,打架的,杀人的,赌钱的,自己身边全是那种人,自己也干过很多,生活所迫,装过手电筒,塑料厂,皮鞋厂,电视机,彩灯,工地,偷人,抢人都干过,也受到各种不同的待遇,快到一年了,什么也没有,一时恍然大悟,大城市里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那种,也不是向别人说的那样好,所以决定回家读书,当然这里还有很多触动的故事,最让我感到自己没有出息的一点是,在一家纺织厂打工,里面全是女员工,下班的时候得让他们走完,自己在走,觉得很丢人,年纪这么小,穿得那么脏,不敢见人。回到家里发现一分钱没有,而且还欠了几千元的帐。回到家里,父母对我很失望的,当我说起读书的事时,父亲都不搭理了,说了很多,母亲心软,说你想读还是去读吧。就这样去初二,在学校里,我非常感谢我的班主任,我才去的两个月,几乎每天都要被他打一次,因为自己很调,也是混过社会的人,在学校那里肯定不会乖的,班主任也了解我的情况,经常教育我,给我说很多很多,举很多的例子,所以自己才慢慢变乖,而且几乎不与其他同学来往,自己认真的读书,初中毕业后,考上了一个好的高中,省重点中学,民办的,还是比较幸运的,但是上了高中才发现全是人才啊,自己什么都不会,而且都是有钱人,当和他们聊天时,当他们说起自己会这会那时,自己真的不会,和他们聊天,他们看过很多书,我们什么都没有看过,所以这事一直藏在我心里,语文和英语那基础说不得的差,就现在的语文和英语水平还不及一个好点的初中生。高中毕业语气也不错,考上一个好的大学,自己还是满意的。
说我的这段小经历是为了接下来说关于支教的事,我认为在农村偏远的山区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对于山区的孩子非常有意义的,为什么?
农村的教育和城市的教育差距非常大的,城市有一流的老师,有一流的教学环境 家长都有钱,然而农村呢,和城市比起来,什么都没有,城市里除了平时受到良好的教育外,学生星期六星期天还有假期都要参加各种培训,各种集训班,特训班,补习班,孩子想学什么就让他们学什么,在农村了,平时没有良好的教育,星期六星期天还有假期都是干农活,上山放牛、放羊,种地。下午放学回家还要割草等。这一点去支教的志愿者是非常有感触的。我们去支教,虽然我们的能力有限,但是我们假期把他们召集起来,免费的给他们补课,我觉得是慢慢的弥补这一缺陷,慢慢的缩小教育的差距。我的建议是,只要我们到山区支教,教会孩子们一首儿歌,会画一幅画,跳一段简单的舞蹈,会一点手工,就已经足够了,当然我们去了肯定不止这些,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山区的孩子,他们没有看过什么书籍,什么漫画啊,通话啊,名人传啊、小说啊等,他们没有,父母也从来不会为孩子买本书之类的,我们去了,多多少少我们会尽力给他们带点过去,当我们带着书去时,才发现他们不是不想看书,而是没有条件,没有机会,另外还有一些体育用品,他们非常喜爱的。
在山区,孩子们也许整天面对的是他们熟悉的老师,熟悉的父母,我们的到来,给他们不一样的感受,接受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虽然我们很多没有经验,但是我觉得这都学生来说都是来之不易的。在我们支教过程中,我们会给学生更多的关注关心,他们体会他们以前没有体会到教师的关爱和关心。在以后他们成长过程中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现在同学聚会时我们经常说,我们现在读大学的和其他的孩子不一样,因为我们家里经常来一些优秀的人,看见他们特别羡慕,有时候甚至还很嫉妒,在这个一种潜移默化的的影响下,不否定的说对我们有还是有很大的影响的,而我们到当地支教,大学生对于当地来说是非常稀罕的,我们就是学生们心中的榜样,他们的标杆,在他们心目中树立了好的榜样,也在他们幼小的心里埋下一个种子,等到有一天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我们有一个支教点,已经去过五次了,当然教育和经济都不是很好,尤其是教育特别差的,为什么我们一直会去,因为那里需要支教,而且支教效果每次都不错,其实我们不想去的,因为那里志愿者吃住不方便,每一次去都是住村民家,非常麻烦,但是每次那家叔叔阿姨都非常欢迎我们去,但是是当地家长给德强说了,请我们去的,因为每次基本我们都去这个支教点看看,给我们明显的感觉是学生卫生和第一次差距很大,非常爱干净,衣服虽然破旧,但是非常整洁,而且喜欢给老师打招呼,交流,家长也反应学生们回家会自己学画画,做一些手工,会在家里唱歌等,也比较喜欢做家庭作业了,这是很明显的支教效果。当地老师也反应其参加我们支教的学生,他们在班上成绩都不错,卫生和其他学生相比都比较好,尤其是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非常积极大胆,虽然有时候是错,学生开开口说。这些当然不是一次两次就有效果的,而且是一个长期的希望工程。
有很多人就会质疑,你们去他们不放假吗,我们会说,放的,但是我们把他们召集起来参加我们假期支教活动,我们想想,城市里孩子有周末吗?,有假期吗?,我想很少有孩子玩整个假期,我们都在参加各种补习班,特长班,各种兴趣班,各种家教,但是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他们没有,他们回家除了带弟弟妹妹,帮家里干点农活,玩玩就过去了,但是他们又何尝不想参加,家长何尝不想让孩子学习呢?因为他们没有条件,没有资源。而我们支教志愿者去有弥补这个学生家长都非常希望有的资源。
在我们假期课堂上,不想城里补习班那么压抑,我们需要的是发展孩子的个性,给予恰当的引导,在我们假期支教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孩子学习没有更多压力的,都是从孩子的自身考虑出发,为大多数孩子实际情况出发。在课堂上轻松的学习,快乐学习,不仅让孩子有个快乐充实的假期,而起其还能学到一些期初的知识。
在我们去当地支教时,因为当地很多还是非常平困的,学校教学用具是非常破旧的,通过我们去支教,发现学校特别缺乏的,我们会帮助他们在外面募捐,比如课桌,体育器材,书籍,服装等。只要学校缺乏的,我们能做到的,我们都会帮助学校去做。
我们去支教,还有一个任务是家访,我们的家访不是随便去走访,一个班级我们选择一两个去家访,因为我们需要建立一对一的爱心支助,需要更多资料给爱心人士。这些学生家庭比较贫困,而且家长又非常想让孩子读书的,我们支教志愿者都会去做,尽力帮助他们。
5.必要的距离美文 篇五
有段时间我颇纠结。在不多的文学活动中,有幸接触到一些名人。我很珍惜这种幸运,希望可以学到许多有益的东西。但时间长了,有的人却颇让我失望。不管你怎样真心真意待他:在人前待之以礼,在人后听到对他的负面议论比如“名不副实”“过气了”之类,总是尽力劝说议论者给予必要的尊重——谁没有过气的那一天呢?但遗憾的是,他对此永远保持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冷漠。我自然不敢期待任何哪怕是最细微的一点善意,但受到他时不时当众毫无来由的奚落,特别是当我发现这常常是掩盖他的某种空虚和嫉恨的时候,我真是打心眼里为自己也为他难过。我不知道是不是应该终止这种只能讓人难堪的交往,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则微博,豁然开朗。
那则微博说:与人为善是一种能力,与人保持距离也是一种能力。用与人为善找到好的回应对象,用保持距离过滤不值得交往的对象。两种能力都是一种人际关系的筛选手段,都特别重要。与人为善不是一味迁就,保持距离不是愤世嫉俗。一个能理解并回应你的善意的人,与你产生良性互动的机会就比较多;一个自视颇高让你永远得不到正视的人,让你受到伤害的几率就比较大。这是明摆着的事。
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试错成本越来越高,无意义的迁就毫无必要,也耗不起。随时止损,是一种智慧,一种能力。以我不太丰富的人生阅历,以下类型的人,真的遇上,就趁早保持距离为好。
对他人的评价几乎都是负面的。说起自己同过学的人、共过事的人、短暂交往过的人,甚至是偶尔认识的人,总是一无是处;与他交谈时他漫不经心,要不冷淡不屑,要不你说什么他都打哈哈;永远是一脸的优越感,咄咄逼人,不是伸手相握,而是抬手让你碰他的手指;没听清你说什么就打断、抢话、牛头不对马嘴地接茬说自己的;打听、谈论、传播各种八卦隐私,同时炫耀自己的艳史;当众取笑朋友的弱点表现自己的优秀;为了利用你,强行套近乎,动不动就说你是他一辈子的朋友;高声大气,咋咋呼呼,对上司唯唯诺诺,对下级粗鲁无礼,颐指气使;神情猥琐,目光躲闪,含糊其词,话说一半留一半;只要涉及应该坚持的.原则和正义就打死也不开口;自我感觉超好,把尖刻无礼当聪明可爱。觉得是个男的就会喜欢她,想占她便宜。自己最聪明,别人都没有见识,自己永远是对的。不管别人说什么,回应都以轻蔑的“不可能”开头。男性小拇指留很长的指甲,油头粉面,在电梯里对着镜面墙拂弄头发;时不时吹嘘,某天在某高档酒店跟某名人吃了饭,合了影,某大老板是他哥们儿;一有机会就伸出手腕逼人家猜腕上的手表或手镯值多少钱,那串佛珠手链是什么材质、在哪个庙里由哪个高僧开的光。永远是最时髦的——你说佛教,他就是名僧的居家弟子;你说基督,他就是教堂的礼拜常客。
对于判断应该保持距离的人,上述特征,有一点就够了。一个人一开始就让你觉得哪里有点不舒服,最终一定会让你特别不舒服。
人自然应该宽厚、不狭隘,有容人之量,但容忍并不等于没有距离,并不等于对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没有反感,并不等于要勉强自己对任何人和任何事都不反感。反感有时是你的潜意识在提醒自己避免可能遭遇的伤害。
6.语言文字规范有必要 篇六
没上大学之前, 我一直认为自己的普通话说得还算标准可在大学里听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口音, 尤其进行标准的普通话培训之后, 才认识到自己还有许多不足。
想想那些蹩脚的语音, 现在想起来还忍俊不禁。“大鹅”非要读成大鹅 (né) , “棉”花偏要读成 (niáo) 花, “四十”非要读成 (shìshí) , “气昂昂”非读成气 (náng náng) , “摔跤了”非要读成 (zhuāi jiāo) , “佛”非得读成 (fé) , “黄泥”非要读成黄 (mí) , “日子”非要读成 (yì) 子, “吃肉”非要读成吃 (yòu) , “耳朵”非得读成近似 (liě) 朵……
参加工作以来, 由于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普通话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在语言文字方面我刻意进行了训练, 加上新课标中选修读本《语言文字》的出台, 越来越认识到语言文字规范非常有必要。
我认为语音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o, e不分。如读婆婆读成 (pēpe) 萝卜读成 (luóbe) ; (2) 平翘舌不分。“死”有的人就读成 (shǐ) ; (3) 调值不够。如上声读成“24”调值。
社会上语 音语调不 准的现象 普遍存在 , 如电饼铛 (chēng) , 多数人读成饼铛 (dàng) , 他们是“秀才识字认半边”而我们这些读正确读音的反而没有市场, 有时反而觉得尴尬好像错的是自己。不过它们有些倒成了固定的, 像“荨麻疹”旧读 (qiánmázhěn) , 而现在读 (xúnmázhěn) 。
一些流行歌曲也有 类似的现 象 :“徘徊”唱成 (pái huí) “解剖” 读成 (jiěpāo) 、“尘埃 ”读成 (chénái) 等 , 电视剧更 是普遍存在。试想从小听音乐看电视长大的孩子, 将来怎么纠正呢?
方言的使用, 地区的差异, 更是让人无法有效交流, 像闽粤地区的方言, 让人如坠云里雾里;少数民族的语言更让人摸不着头脑, 除了运用肢体语言表达之外, 无计可施。这些对于融合和弘扬民族文化来说, 无异于一块绊脚石。
错字别字到处都是:学生作文上, 大街小巷乱涂乱画的小报上, 摆在夜市的盗版书籍上, 一些店铺的招牌上, 大型的公共场所里错字别字也是堂而皇之地存在, 如“装潢”写成“装璜”, “停车”写成“仃车”……
往小的方面说, 汉字的规范化有利于普通话的推广与交流 , 也有利于 高素质人 才的培养 。当前社 会主义市 场经济和商 品交换需 要人员大 范围流动 , 使人们自 觉学习和 使用普通话 , 以免造成 不必要的 误会和损 失 , 各行各业 之间也需要 沟通与交 流。我们 在表情达 意上说话 要有分寸 , 所以锤炼语 言是个人 发展不可 忽视的基 本功 , 普通话显 得尤为重要。
往大的方面说, 中国是文明古国, 对世界文化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高, 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和文化、教育、科技的交流不断增多, 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张骞出使西域时克服语言不通的困难, 而今很多国家的人都在学习汉语, 可见中国汉字有多么大的魅力。这么古老的文化要在世界各地传播, 汉字的规范化、标准化非常有必要, 提高它们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愿望, 更是世界人民的要求。
语言文字的规范, 广大教师责无旁贷, 不仅语文教师应该严格遵循规范标准, 其他教师也应该克己自律, 毕竟学校是规范文字的主阵地。但仅仅这些还不够, 需要全体社会人员共同努力, 真正实现文字语言的标准化。为了传统文化的发展, 我们要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建华, 袁国霏.新世纪语言文字规范的若干思考[J].浙江学刊, 2000 (03) .
[2]石艳玲.教师要做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表率[J].基础教育, 2013 (10) .
[3]张明娥.浅谈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J].陕西教育[教学], 2013 (03) .
7.有些收藏没有必要 篇七
我对所谓的“收藏癖”从来都是不以为然的。如果是能升值的古董,倒也罢了,可是把同一种日常生活用品无限制地老鼠搬家一样搬到自家“洞”里去,除了占有欲之外,实在没有更多意义。
若说情趣,我实在不敢苟同。首先,情趣这玩意跟数量本身并无直接关系吧?何况,东西一旦搬回家,最初的新鲜劲过去后,一般人都会“收”起来、“藏”起来,一年到头也难得有机会拿出来欣赏几次。一个朋友酷爱收藏杯子,林林总总大大小小
100多个水杯让人眼花缭乱,终日猫在她的床底下,难见天日。每次有人提出瞻仰一下,开始她还能兴致勃勃一只一只往外掏,数十次大汗淋漓的经历后,谁再向她提这种要求,她会千方百计找借口推搪。
另一位朋友更是脑子进水,曾经利用出差和旅游机会,购买了120多条围巾,把衣柜挤得脑满肠肥。围巾那种东西,宽的宽窄的窄,特别不好整理,又大多滑腻,有时候一开柜门,出溜一下,一堆围巾会以排山倒海之势从柜子里汹涌而出,搞得她手忙脚乱,要是赶着去上班来,干脆就任凭它们在地上铺一整天。很多围巾连包装都没拆过,有的围巾是冲动购物买下的大民族风格的东西,回到城市一般场合根本就没机会戴……有一次亲眼见她为了参加一个聚会,来回比试了数十条方才罢手,等得我心急火燎,她很不好意思地解释,总要戴两次吧,否则,不是白花钱了?知道是白花钱,以后少买点不就成了。
8.加大必要的安全投入 篇八
安全费用使用制度
实施单位:安源煤矿
主要内容:为确保安全费用真正发挥出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在财务管理和核算中,建立安全费用台账、安全专户管理和工程立项、审批制度。
实施过程:一是筹措安全资金:按有关规定每生产壹吨原煤计提12元安全费用,按1.5元/吨上交集团公司,剩余10.5元/吨为煤矿安全生产工程资金;二是坚持资金管理制度:建立银行专户管理安全资金,每月以上交集团公司后的余额从生产资金账中划拨到安全资金专户,发生工程支出时,再从安全专户中支出,做到专款专用,以制度的形式保证了月末安全费用余额与安全资金专户保持一致。三是准确使用资金:年初由生产技术部门制定安全技措、一通三防等安全费用项目,上报集团公司生产处,全年使用时严格按生产处批复的工程项目及预计资金使用额度为依据,工程结束时组织生产、计划、安全、工资、财务等职能科室参加验收工作,出具验收单,计划科根据验收单确定的工作量编制工程结算书,交由矿领导组织的结算审核会讨论,工程结算书经讨论通过,分管领导签字后,财务部门列支安全费用工程成本。每月根据安全费用使用范围发生领用材料或设备时,材料科或设备科提供该材料采购发票、80
五、必要的安全投入
入库单、出厂验收单、开箱单、该材料或设备的煤安标志及出库单复印件交计划科统一保管,财务部门根据工程部门提供的资料以材料出库单或设备交接凭证作为依据列支安全费用。
9.学习的必要性 篇九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报告对领导干部理论学习作出了新的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形势条件下,要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进一步增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这是新形势下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广大党员和各级干部必须按照中央的指示精神,切实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干部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广大党员干部要围绕企业改革发展工作大局,把理论学习和研究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的工作来落实,为提高党员干部理论素养、统一思想认识、增强科学决策能力、改造主客观世界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制度不落实,学习成效不明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加强理论学习,是认清形势,把握大局的迫切需要;是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现实课题;是完善自我,提高素质的客观要求。理论上的成熟是一个政党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党员干部成熟的标志。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提高判断形势的能力,提高带领人民群众加快发展、推进改革、维护稳定的能力,没有深厚的理论水平是不行的。学习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更重要的是一种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党员干部一定要把学习当作一种神圣职责,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终身追求,并作为自觉的、经常的、不间断的任务来完成。
联系实际,增强干部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把握好理论学习重点。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通过学习,不断深化对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认识,提高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要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作为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重大政治任务,带头学好用好,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实践要求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认识,不断增强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要认真学习和遵守新党章。学习和遵守新党章,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应有之义,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必然要求。学习成效如何,最终体现在学习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上。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努力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要紧紧围绕集团公司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公司发展实际,正确分析和把握公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注重解决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把理论学习贯彻到改造主客观世界的整个过程,把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开拓创新的工作思路和发展良策。
完善制度,实现干部理论学习的经常化、规范化
有效的学习制度是规范干部学习,增强学习自觉性的必要保证。一是进一步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领导干部带头作表率。党委(总支)中心组所有成员要积极参加学习,带着深厚的感情学,带着执着的信念学,学有所获,学有所成。二是要落实学习日制度,坚持学习的经常性。同时,积极采取集中研讨、中心发言、专家讲座、宣读辅导、现场学习、课题
调研等多种方法,有效地增强理论学习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三是完善干部理论学习考试、考核制度。要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精心组织好干部理论学习考试,除有特殊原因外,干部参考率要达到100%,各单位干部的参考率和考试成绩要在考试结束后及时通报,并把理论学习的情况载入个人档案,作为衡量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内容和干部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
关于学习的重要性。《三字经》里说: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说明学习是处事的需要。一个不懂道理的人,是不会懂得什么叫耻辱。相反地,有人会以耻为荣。
关于学习的态度。《论语》讲的最多。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习应该积极主动。“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习要经常复习,才能找到学习的快乐。关于向别人学习的态度。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勤勉好学,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看成是耻辱。关于学习的持续性。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说明学习是终身的事情。《三字经》里也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学习如同织布,需要日积月累,一旦停止,就如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前功尽弃。孔子说:“学而不已,阖棺乃止。”学习是终生的事情。
关于学习知识的方法。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只读书学习不思考,就会茫然无知;只思考而不读书学习,就会对很多事情疑惑不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总结复习过去所学知识,结合实践,得出自己的见解,可以去当老师了。关于学习的广泛性。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再用礼来约束自己,也就能够不离经叛道了!”对博学的认识,子曰:“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乎?非也,予一以贯之。”孔子说:“你认为我是广博学习并牢牢记住的人吗?不是的,我是用一个根本的思想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关于学习的内容。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要求学生学习四项内容:“文化典籍,社会实践,忠诚的品德,诚信的秉性。”我认为,孔子对社会实践的教育,比我所受的二十多年的纯理论教育要先进的多。对文化典籍的学习,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也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是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说:“弟子们为何不学习《诗经》呢?《诗经》可以激发情感,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与人交往,可以抒发怨恨。在近处可用来侍奉父母,往远处可以用来侍奉国君,还可以多了解自然界中那些鸟兽草木的名称。”
关于学习的价值。子曰:“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好知不好学,其弊也荡;好信不好学,其弊也贼;好直不好学,其弊也绞;好勇不好学,其弊也乱;好刚不好学,其弊也狂”。孔子说:“爱好仁德的人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愚昧易欺;爱好智慧的人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放荡;爱好诚信的人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伤害自己和亲人;爱好直爽的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的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的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如此看,学习还能治病。
关于学习的最高境界。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说:“学会用《诗经》里那种抒情方式来激励志气,学会用礼仪的方式来作为行事的立足点,学会用轻松快乐的方法来成就大事业。”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说:“对于学问,懂得学问的人,不如爱好学问的人;爱好学问的人,又不如把学问当成快乐的人。”
论学习的重要性
对于知识的作用和价值,古人已有认识。“人有知学,则有力矣”。这是汉朝哲人王充的论断。近代英国学者培根也强调了同样的观点:“知识就是力量”。今天,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不断深化的社会变革,尤其是加入WTO之后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使我们对知识与力量的关系有了新的体验,学习的重要性日显突出.学习对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对领导尤其重要。建设高素质队伍足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对领导的教育,促进学习无疑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领导队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应对时代的挑战,带领企业不断夺取一个又一个新的发展,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我们所说的学习,是广义的学习——既学习知识,又学习技能;既学习历史,又学习现实;既学习自然科学,又学习人文科学;既向书本学习,又向实践学习;既讨教于专家,又问计于市场;既研究本企业的实践,又借鉴他人的经验。学习是没有边界的。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我们的企业家要进一步认识到加强学习的重要性,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为目标,扎扎实实地学习,努力做到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相统一,力求达到三个方面的学习成效。一是学以立德。即通过学习,科学掌握立场、观点、方法,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事业方向,牢固树立科学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二是学以增智。即努力掌握基本知识,扬弃旧义,探求新知,不断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宏观决策能 力、综合协调能力、知人善任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三是学以致用。即把学习掌握的科学理论和知识用于指导个人发展的具体实践,用于研究解决本个人存 在的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学习需要时间。这要求我们的管理者利用好零星的时间抓紧学习,这样在百忙中也会学有所成。学习要靠积累。是否愿意做某一件事,实质上不是有无时间,而是重视与否的问题;重视了,就舍得拿出时间、付出精力。只要想做,就能挤出时间来学习,提高自己。
学习需要动力。学习的动力来自不断求知上进的内在要求,也来自竞争和生存的外在压力。如今的市场竞争很激烈,在我们新疆企业家的群体里高学历的人越来越多,知识与地位、财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种让人欣喜的变化,给学习者增添了动力。
当前,我们富阳市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大融合的时代,科学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日益加快,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对我们机关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理论修养和工作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不抓紧时间学习本职岗位的业务知识,就难以跟上时代的节拍、适应工作的需要。对我们机关工作人员而言,学习是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是提高个人文化修养的手段,也是我们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工作水平、打开工作局面的有效方法。所以,我们机关工作人员要合理安排时间多读书,从书中吸取更多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得到更多的为人处事的金玉良言。这不仅可以增长自己的知识和才干,更可以提高人的品味,坚定人的信念。
一、要处理好主动学与被动学的关系。我们作为机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之余要合理安排好时间,结合工作实际加强法律法规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尚不必焚香夜读,但也不应该把业余时间消磨于麻将桌前。“活到老,学到老”应是人生至理。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在哪一个年龄阶段放松或放弃了学习,就会在哪一个年龄阶段落伍。终身学习,已经成了时代的必然要求,学习应成为机关的一种时尚。作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法律知识、历史知识、党的知识等等,只有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机关工作。
二、要处理好学以致用的关系。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紧迫性,从而主动学习,提高素质,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要从根开始,要用系统思维方式学习,要简单的学,有选择地学,有针对性地学,有预见性地学,还要学会学习,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要学做人、学责任、学奉献、学服务、学做小事、学思维,不耐其烦地由浅入深地逐步学习,为此我们应努力工作、刻苦钻研、学以致用、爱岗敬业、埋头苦干、视单位的荣誉为首才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有效途径。
10.必要与可能 篇十
危机在全球化的时代增强了扩散的能力,一个普通美国人没钱还房贷可能导致一个国家的破产,一个地区的内部问题可能演变为全球性的危机。局部战争、恐怖袭击、全球变暖等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贝克的理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全球化的危机何以产生?如何引导人类文明走出困境?这是贝克尝试解决的问题。他的新视角、新理论或许能给我们以一定的启发。
贝克的理论和方案由三个核心部分组成,即“反思的现代化”理论、“风险社会”理论和“世界主义”的构想①。其中“世界主义”构想又可以被分为方法论的世界主义和世界主义方案两部分。正如贝克所说:“将方法论的世界主义的成功几率和世界主义体制的成功几率区别开来,是很重要的”②。以往的学者在论及贝克的“世界主义”构想时大都将其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而本文试图剥离具有浓厚批判色彩的方法论意义上的世界主义,重点研究更加具有建设性的世界主义方案。
一、贝克“世界主义方案”的基本含义
贝克的世界主义方案是世界主义视角下的一整套致力于化解和克服人类文明所面临的严重危机,建设一个统一、和谐、公正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的方案。其首要前提是“世界主义”构想。因此,必须首先弄清什么是世界主义。
世界主义一词源于希腊文cosmos(世界)+polis(城市,人民,市民),最早为古希腊斯多葛学派和犬儒学派所采用,是一种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构想,用以表示跨越国界的、对人类的博爱。它的出现是基于普天之下皆兄弟的理想而不是影响人类生存的现实问题。后来的时代,许多著名思想家用不同的方式表述了世界主义的构想,如康德的“世界公民社会”,马克思的“自由人的联合体”,哈贝马斯的“国际公民社会”。通过对所处时代社会问题的反思,他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及对未来社会的设想。
进入二十一世纪,社会历史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从政治学和社会学角度赋予了“世界主义”新的内涵。他声称“世界主义是一种继历史地衰退的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之后出现的又一种可望实现的伟大思想。它与建立一个统一、安全、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目标联系在一起,指出了人类文明走出当前困境的唯一出路。”③世界主义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所不能解决的难题,是帮助人类解决世界危机的唯一出路。章国锋将贝克的世界主义构想总结为四条基本原则,即克服民族主义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抵制霸权主义行径;承认并平等地对待差异;“民族国家”的自律;加强国际合作,实现“世界治理”④。其中的世界治理就是通过建立“世界主义国家”或“世界主义体制”来治理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最终建立一个 混合“同一性”和“一体化”的世界主义共同体。不难看出,世界主义方案已经蕴含在“世界主义”的构想之中。
“世界主义”构想包含世界主义方法论和世界主义方案。世界主义方法论是对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社会和政治、社会学和政治科学的世界主义批判⑤;而世界主义方案更侧重建构一种新的机制来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各种问题。“世界主义要求一种新的一体化方式、一种新的认同概念,这种新的方式和概念使一种跨越界限的共同生活变得可能并得到肯定,使他性和差异不必牺牲在人们假想的(民族)平等的祭坛前”⑥。贝克的这段话可以作为世界主义方案的总述。具体的原则可以从《什么是全球化》一书中作者对德国如何应对全球化提出的十条建议中提炼出来。
A、国际合作
通过扩大民族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合作,建立起一个可协调的秩序框架,以借此加强对银行和金融机构的监控,消除国家关税壁垒,进一步密切国际组织之间的合作。“也就是希望能够借助世界主义的社会民主的国际时代来为社会民主的国家注入活力,使其重焕生机”⑦。
B、跨国国家模式和“相容主权”
建立在法律和平主义原则和联邦制原则基础上的跨国国家模式可以增加民族国家行为体的经济和公共财富。“相容主权意味着让渡国家主权的同时赢得在国际合作基础上的政治发展力量。”⑧主权国家的联合不会阻碍个体的创造性和劳动性,同样也不会失去自己的主权归属感。
C、按资分配原则
将按劳动领取工资的劳动者变为按投入资本领取红利的劳动者,这是国家分配政策的新导向。“按资分配原则作为共同决策原则的补充,将代替财产共有制原则。”⑨劳动者的生活将得到更加牢固的保障。
D、教育政策的新导向
在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要加强教育体制的改革。世界主义的教育以提高综合素质为宗旨。“综合素质在此不仅应理解为灵活性或终身学习,而且还包括社会行为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冲突能力、文化理解力、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应对全球化第二阶段不稳定性和矛盾性的能力。”(10)
E、跨国企业家与世界主义民主
以消费者运动的绿色和平组织为例,通过消费政治化鼓励或者通过抵制运动迫使世界范围内运行的企业维持民主水平。建立世界主义意味着跨国企业家必须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谁在世界范围内从事贸易活动,谁就必须准备共同承担在世界范围内创造贸易的社会和政治条件的责任。”(11)
(一)公民劳动联盟
世界主义方案中包括以自行组织、公开资助为原则的公民劳动联盟的建立。公民劳动是除保障经济基础的职业劳动和教育子女与自我实现的个人劳动外的第三类支柱性劳动。如果跨国的公民劳动联盟得以建立,“它可以支持和丰富跨国公民社会的各种网络活动和社会运动。”(12)
(二)短缺文化
伴随着世界主义精神的渗透,象征着大规模生产与全日制工作终结的短缺文化开始出现。就算经济利益遭受破坏,对于个人来讲,“事业的高度自我认同与自我实现价值替代并补偿了低薪的损失。”(13)另一方面,如果短缺文化应用于生产,三种结果可能出现:“第一,未来的文化实验室和有创造性的生产方式;第二,不需通过繁琐的企业激励法,而是通过主观能动性降低生产成本;第三,为区域特色的实现和跨国公民社会自助组织的建立创造条件。”(14)
(三)企业家与劳动者间模糊的阶级界限
劳动具备了满足他人需要与实现自身认同的双重意义,劳动者开始享有自己劳动的成果,即剩余利润的一部分。企业家与劳动者形成了利益同盟。“以前劳动者共同创造劳动物品,现在却是共同创造企业效益;以前他们只需要共同劳动,现在他们必须共同思考、共同担忧;以前他们属于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现在他们的义务贯穿着整个生产过程。”(15)
二、“世界主义方案”实现的必要性
一套新的救世蓝图只有在原来的方案已经不足以适应现实的时候才会产生,世界主义方案的出现意味着现有的体制已经不能解决传统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
(一)问题的根源在于传统现代化本身
当今世界,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一系列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问题凸显出来。经济上,金融危机的爆发间隔大大缩短,平均每几年就会有一次地区性或者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爆发,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政治上,国家间的不平等日益扩大,局部性的战争不间断的爆发,恐怖主义呈现蔓延之势,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文化上,不同文明间的冲突逐渐加剧,科学技术,尤其是生物基因技术一再突破社会伦理道德的底线,地球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人类社会面临着信仰危机。
如果追溯问题产生的根源,只能归咎于“全球的现代化范式”中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就像贝克所说,这一切问题的形成“并非由现代性和现代化的失败而是由它的成功造成的。传统的现代化用市场和消费的疯狂代替了人类需要有节制的满足。现代工业文明无限增长的模式与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和地球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从根本上不相容。”(16)传统的现代化将自身的前提建立在对立之上,不是人与人的对立,就是人与物的对立。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任何企图通过自我修正来化解矛盾的努力都是徒劳的。“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一方面制造出一连串危机,另一方面又试图通过进一步现代化,即更先进的科技、更高的生产力、进一步的功能分化、系统的更加合理化,找到克服这些危机的途径。然而,工业社会通过自身制造的一系列恶果,系统地生产了它自己的危机和对自身的质疑。”(17)
(二)现有的民族国家体制无力解决问题
“全球的现代化范式”所带来的问题是世界意义上的,单靠一个或几个民族国家的联合无力抗拒这一系列灾难。从这次金融危机问题就可以看出,无论是最发达的民族国家诸如美国、英国,还是多个民族国家的联合如G8峰会、世界经合组织,都不能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其结果是金融危机还是继续,恐惧还在蔓延。如贝克所说:“二十世纪末以来爆发的灾难性事件,在空间、时间和社会层面上所带来的安全丧失感和危机感是长远的、根深蒂固的。一切边界及内与外的区分,在全球迅速扩展和相互影响的危险面前都土崩瓦解了。原来建筑在民族观念上的安全与自信,已经让位于对灾难的无所不在性和不可控制性的恐惧。”
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一方面促进了国家的统一,一方面维护了国家的独立性,使得人民可以安居乐业地生活而不受本国内部或来自国际上的威胁。但随着现代化的深入,民族国家体制也暴露出其自身的内在矛盾。既要坚持本国本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原则,又要携起手来维护各民族国家的共同利益。体现在现实中,最典型的就是“京都议定书”。个别国家极力强调温室效应的危害,要求各国联手制定新政策,但规则出台后,又觉得侵害本国利益,拒绝在协议书上签字。如此这种“民族国家本体论”严重影响了世界危机的解决。
由此可见,现代危机的出现正是源于传统现代化本身,而民族国家作为传统现代化的基本体制面对问题也束手无策。形势要求必须发动“第二次现代化”进程,建立一种超越民族国家体制的政治、经济、社会新模式,即
“世界主义方案”。
三、“世界主义方案”实现的可能性
再完美的方案如果不具备实现的可能性,就只能止步于空想。考察“世界主义方案”的现实基础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各国间的相互依存
按照贝克的观点,全球化的时代已经来临,各个国家处于相互依存的状态,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全球化乃是人类遭遇的新命运,是世界正在经历的又一次历史转型。全球化首先是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意识,世界所有国家和民族已经被纳入一个休戚与共、相互依存的‘风险共同体。”(18)结合现实,经济上,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化,各个国家的经济连在一起,出现了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跨国公司,生产要素得以最优的结合;政治上,经济的全球化使得政治也突破了地域的限制,一国的政治变动可能影响到国际的政治秩序;文化上,各个文明间的冲突与融合反复呈现,一些价值、规范和思想在不断的吸收与借鉴中获得了普世的可能性。正是各国间经济、政治、文化上相互依存为“世界主义方案”的实现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二)意识的自觉
“世界主义方案”的实现除了具备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基础,还需要人们的普遍自觉。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从焦虑和危机中认识到实行“世界主义方案”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焦虑的共同性替代了需求的共同性,从中产生了由焦虑转化而来的联合,并且,这种联合的意识越来越自觉,已经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 (19) 二十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罗马俱乐部发表了两篇著名的报告——《增长的极限》和《人类处在转折点》,要求全人类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采取协调一致的联合行动,才能避免全人类共同的灾难和危机。同时,一批超越民族国家的新的国际组织也相继产生,如以非盟为代表的各种地区性国家联合体和以欧盟电子废物和电气设备指导委员会为代表的协商机构和组织。
可以说,全球化时代下,经济、政治、文化、思想意识等各领域的新情况为世界主义方案的实现提供了一定的现实基础。世界主义方案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尽管贝克的世界主义方案具备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但在当前的社会现实下,这一方案还很难完全实现。正如克里斯托弗•莫勒(Christoph Mller) 所说:“世界主义最顽固、最直接的敌人是根深蒂固的民族国家思维定式,而这种思维定势恰恰被政治精英所利用,成为各国为争夺领土、人口、资源和财富的刺激剂……目前,价值观、文化特征、宗教信仰、民族、种族和意识形态等差异,使全球性和地域性的纠纷不断,在世界某些地区(如非洲和南巴尔干地区),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甚至还在升温,民族敌对和民族分裂的倾向不仅未能得到有效遏制,而且有不断扩大之势。所有这一切使贝克的世界主义目标变得遥不可及。”(20)
到目前为止,世界主义取得的最大成功还只是欧洲联盟内的一个小案例,即电子废物和电气设备指导委员会(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Directive)。该组织致力于迫使全球性企业在产品中不使用危害环境的化学材料,其首要做法是在欧盟内部禁止公司销售含铅的产品,目前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与世界银行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相比,这样的小组织似乎更具备成功的可能性,也许可以为世界主义方案的推行提供有益的借鉴。
总之,不管世界主义方案还有多远的路要走,它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方向。对于人类当前面临的危机,还是有一定指导意义的。
注释:
①章国锋.“全球风险社会”:困境与出路——贝克的“世界主义”构想.
②[德]贝克.全球化时代的权利与反权利.第25页.
③[德]贝克.世界主义的欧洲:第二次现代性的社会与政治.第84页.
④章国锋.“全球风险社会”:困境与出路——贝克的“世界主义”构想.
⑤[德]贝克.全球化时代的权利与反权利.第24页.
⑥[德]贝克.世界主义的欧洲:第二次现代性的社会与政治.第一章.
⑦[德]贝克.什么是全球化》中《应对全球化》一章,p59.
⑨[德]贝克:《什么是全球化》中《应对全球化》一章,p60.
⑩[德]贝克:《什么是全球化》中《应对全球化》一章,p60.
(11)[德]贝克:《什么是全球化》中《应对全球化》一章,p62.
(12)[德]贝克:《什么是全球化》中《应对全球化》一章,p62.
(13)[德]贝克:《什么是全球化》中《应对全球化》一章,p65.
(14)[德]贝克:《什么是全球化》中《应对全球化》一章,p65.
(15)[德]贝克:《什么是全球化》中《应对全球化》一章,p65.
(16)[德]贝克:《世界风险社会:寻找失去的安全》,德国法兰克福Suhrkamp出版社,2007年版,第19页.
(17)[德]贝克:《世界主义:相互依存的政治》,德国法兰克福Suhrkamp出版社,2005年版,第38页.
(18)[德]贝克:《自由与资本主义——与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对话》,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04页.
(19)[德]贝克:《风险社会:走向另一种现代性》,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102页.
(20)[德] 克里斯托弗•莫勒:《世界主义能够拯救人类吗?》,载《南德意志报》2007 年6 月4 日,第12 版.
【必要】推荐阅读:
理财必要性07-08
高效课堂的必要性07-20
羁押必要性审查申请08-29
塑造职场女性的必要性06-26
学习军事理论的必要性07-14
网络舆情监控的必要性08-15
论文企业公关的必要性08-16
物理说课的必要步骤08-30
企业面向国际竞争的必要条件07-09
可行性报告必要性分析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