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信息教育教学论文

2024-07-16

新教师信息教育教学论文(通用11篇)

1.新教师信息教育教学论文 篇一

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课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

双击自动滚屏

李 凤 兰

(中央电教馆,北京 100031)[摘 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实施,关键是教师。本文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特点出发,对教师的能力结构进行探讨。

[关键词] 课程; 信息技术; 教师;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这就是一般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整合过程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深层次地融合与主动适应学科课程。这一过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特点 1. 综合性

这主要是由知识综合化趋势和面临问题的复杂性决定的。当代科学发展的趋势之一是知识呈高度的综合化,学习一门学科。要联系许多交叉学科、综合学科和横向学科,特别是进入网络信息时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出现了许多新课题,这些课题往往不是仅靠一门学科或几门学科的知识能够完成,而是需要学生把所有学科的知识整合起来并运用于学习之中,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2. 实践性

实践性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学习方式具有实践性,通过“网上浏览”、“资源下载”、“文字、图像处理”、“合作学习”、“探究发现”等方式和方法进行学习,从一系列实践活动中获得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实践能力。3. 开放性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所获得的学习体验和表现出的创造性,其学习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4. 创新性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地发现、探索和实践,其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将得到充分发挥。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

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中,教师的角色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评价者,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这种角色的变化向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挑战。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发布者:m 发布时间:2007-10-8 阅读:37

5次 1. 教师具有课程开发、整合、设计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决定了教师没有现成的教学方式、方法可以依赖,自主支配的空间很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所涉猎的内容比较广泛,这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课程整合能力和课程设计能力。为此,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的观念和被动执行的做法。(2)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敏锐的观察能力是指于细微枝节中看出事物的本质的一般特性和规律的感知能力。赞可夫说:“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内心活动最细致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如果对这些现象熟视无睹,也很难成为良师益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教学,更需要教师具有这种能力。这是因为,在利用媒体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会话、交流和有意义建构时,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揣摩学生的心理感受,捕捉每一点教学信息,从而帮助教师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和调整教学活动。

(3)教师要有创意思考能力。台湾辅仁大学的赖丽珍教授认为:教师创意思考能力是指教师将创造力运用于教学专业的过程,改变过去关于教学的想法、方法及策略,进而发展出新的想法、方法及策略,使得教学的构思和行动更富创意,教学成效亦有增进的能力。教学创意思考能力是教师创造能力的一种具体表现。教师的创造力运用是教学创新的关键因素,也是激活学生创造能力的关键因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无论是从内容的选择、过程的设计,还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都非常强调教师的创新教学设计能力。(4)教师要具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特点决定着教师应该是综合型教师,具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但是,目前中小学教师的现状并不能完全适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需要。究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我国师范教育体制还不够完善。我国的师范教育长期以来偏重培养学科专家型教师,课程体系呈现单一学科纵深发展的特点,专业课、学科课占的比例大,公共课、文化课比例小,使得师范学校毕业生的综合素养相对较弱。二是学校分科教学的结果。教师的学科角色一旦确定,不少教师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于是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教数学的不研究数学在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教语文的也不光顾历史、地理、政治书籍。要改变这种现状,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向博学或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2. 教师要具有信息技术素养,有科学、合理、有效地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的能力(1)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能正确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能熟练操作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形成信息技术的自学能力和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能力,能持续更新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教学、学习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评价信息技术的优势和局限,选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有效地设计教学和学习活动。(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实施能力。能实施教学设计方案,能运用有关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营造有利于学习和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能在不同教学模式和不同教学环节中熟练运用有关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

(4)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的教学评价能力。能在教学设计中、教学前的准备阶段、具体教学过程中和教学活动结束后等不同环节,将教学评价与教学的全过程有机整合在一起,发挥评价对教学和学习的促进作用。(5)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辩证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信息技术工具使用习惯。能结合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的影响;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引导学生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并能在教学活动中以身示范;能利用技术资源使全体学生都能公平受益。(6)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自我职业发展能力。能够对自己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反思、总结提高;能够借助信息技术与同事、学生、家长、专业人员等进行交流、合作;能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自己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3. 教师应该具有反思能力

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把自我作为认识的对象,把教学活动本身作为认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自我监控能力,就是对专业自我的观察、判断、评价、设计的能力;二是教学监控能力,就是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对象和过程进行计划、安排、评价、反馈、调节的能力。教师的反思能力是社会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急剧变革,教育改革将更加频繁、广泛和深刻,教师将面对各种新的教育思想、资源、模式、过程、手段与方法,因而要求教师不仅要自觉地在情感、意志上不断调适,而且要具备能够分析、讨论、评估和改变其教育思想与教育行为的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对教师的反思意识和能力要求更高,这是由其课程特点决定的。

4. 教师要有探究意识与解决问题能力

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感悟、有所启发、有所体验。因此要求教师具备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对教学进行反思,以作出更优化、更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安排。以便较好地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落实和开展教学活动。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践中,教师应从下列方面发展探究意识与解决问题能力:(1)深入思考运用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策略 在教学设计每一个环节上,通过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以及教学资源和媒体使用策略分析,重点思考如何运用媒体和资源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Intel未来教育培训中,对媒体和资源使用策略提出“基本问题—主要问题”的设计思路,值得广大教师借鉴。

(2)深入思考情境式教学环节在教学中的运用

按照建构主义教学观构建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的意义建构。因此,教师要努力探究和设计如何通过巧妙的情境模拟、情境再现的方式,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学生问题探究和解决的意识。

(3)仔细研究教学活动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不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唯一信息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参与交流讨论中,对于学生来说,可获取的信息源要多得多。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并准备相应的问题解决方案。5. 教师应该具有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合作学习的能力 合作学习主张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为各个任务,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一起进行学习,各自担当一定的角色,共同完成某一任务或解决某一问题。在合作学习中,学习者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实现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并利用必要的共享学习资料,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意义建构获得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习者的创造性、自主性和互动性。有效合作学习应遵循下列原则: ?誗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成员大致2~5名; ?誗其任务是为小组而精心设计的;

?誗存在正互赖性,即为了大家的成功,相互促进是必须的; ?誗每个成员以个人身份为其学习和参与工作负责任;

?誗为成员之间合作技巧的建立给予必要的关注,并指定相应的时间;

?誗教师的角色从“讲坛上的圣人(sage on the stage)”变成“身边的指导者(the guide on the side)”。6. 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中,学生是整个学习活动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学习主要不是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自主地探究问题,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因此,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要达到以下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学习资源的全球共享,虚拟学校、虚拟课堂的出现,现代远程教育的兴起,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使学习空间变得无限了。教育信息化还为人们接受一次性教育向终身学习转变提供了机遇和条件。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作为培养目标。(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誗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

?誗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

?誗运用信息,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誗会利用资源进行学习;

?誗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的学习;

?誗学会利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 ?誗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7. 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评价侧重于对学生知识水平的考核,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和认知能力的单一表达。它缺乏对学生知识形成过程的了解,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具有无法避免的狭隘性。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由封闭式学习转为开放式的学习、由系统专业化的学科知识的学习逐渐向课程整合化发展,学生的评价也由学校单一化逐步向社区、家庭及社会资源的不断开发而成为多元化评价。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借助信息技术综合评价每一位学生,促使学生的发展与教育的既定目标不断融合。(1)掌握电子档案袋、网络教学互动平台等信息技术使用方法,实行过程性评价。电子档案袋、网络教学互动平台反映了学生在一个时期的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反映了学生的进步状态。其纪录可以是日志形式,也可以是阶段或单元式,内容包括教师和家长以及同学的意见和建议。电子档案袋等技术手段能有效地帮助教师及时有效地指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改进今后的学习,并提出诊断性、形成性的评价。

(2)利用信息技术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实现评价角度的多元化。教师要善于建立各类学科学习网站、网上学习评价资源库、学生网络评价量表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通过网络交流、课堂对话等方式,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评和他评,强调参与互动,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开放性特点决定了教师不再是评价的唯一发言者,学生也可以参与到评价之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因此,教师要注意建立评价团队,通过培训、交流、研讨等活动,在形成团队成员共识基础上,对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以减少在对评价信息分析中产生的主观性和个人偏见。

2.新教师信息教育教学论文 篇二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提高

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在生活、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所以每个学生也都应该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在新课改中, 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成为了基础型课程, 一线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教师关心的问题, 在本文中笔者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作了初步分析。

一、信息技术教师要转变观念、提高课程重视度

综观现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 学校和信息技术教师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度, 虽然课改中已经将信息技术课程列为基础课程, 但是教师和学生都没有将其与其他传统的基础课程放在同一高度。教师的不重视导致的直接结果便是学生将信息技术课程当成副课、玩耍课。所以要提高教学质量, 首要的是信息技术教师提高课程重视度, 建立科学的学科观。

二、兴趣教学、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应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从实践中的教学来看, 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对于新兴的、注重操作能力的信息技术课程来说显然是不适用的。在此笔者介绍一些适用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兴趣教学, 合作学习。

兴趣教学: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兴趣可以让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 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 不仅课堂气氛轻松, 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非常明显。例如在幻灯片的制作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课前可以先自己精心做一份有趣的幻灯片, 上课前, 在学生面前进行展示, 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合作学习:交流沟通、学生之间互通有无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同学间的互相帮助不仅不可以帮助学习, 也可以增进学生间的感情。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若干组, 每组设立一个负责人, 普通情况下由负责人带领组员互助学习, 在组内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 都无法解决的时候再提报给老师。老师根据情况确定下一步的教学, 这样学生可以共同进步, 教师可以因材施教。

三、结合教学案例, 深度剖析案例:简易FLASH制作

教学目标:学生基本能掌握FLASH制作软件中各种工具的使用, 能够做简单的动画。

教学过程:上课前, 教师可以根据时下流行的动漫, 以身边发生的事情为题材自己做一个动画, 上课前进行展示, 以新颖的动画激发学生兴趣。在看完教师的动漫之后, 学生普遍反映是很有兴趣, 最关心的问题是:自己是否也能做出自己想要的效果, 并且对教师作品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一场“动漫大赛”。

课后分析:FLASH课程是初中教师、学生普遍反映比较难教、难学的课程, 但是在使用新的教学方法过程中, 通过兴趣教学和合作学习的结合, 在上课过程中学生求知欲望一直很强, 课上基本掌握FLASH软件中各种工具的使用, 可以制作简单的动漫。课后的“动漫大赛”, 同学们也都积极参与, 创意成层出不穷, 组内成员间互相帮助, 组与组之间也积极沟通学习, 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真正让学生“想学”、“愿意学”, 学生主动学习, 达到了教师“授之以渔”的目标。

四、结语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 教学方法也都处于摸索的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提高课程重视度, 积极的研究新的, 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以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相对于传统的基础学科来说,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讲求操作能力的课程,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青少年对新鲜事物有好奇心的特点, 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好奇心理进行正确的引导, 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本文对几种时下比较流行、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 但是教师也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教学方法, 而应该积极地探索新的方法。这样教师才能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 引导学生积极的学习信息技术课程, 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义兵.信息技术教师素养、结构与形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卢现云.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体会[J].陕西教育 (教学版) , 2008, (Z2) .

3.新教师信息教育教学论文 篇三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提高

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在生活、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所以每个学生也都应该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在新课改中,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成为了基础型课程,一线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教师关心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作了初步分析。

一、信息技术教师要转变观念、提高课程重视度

综观现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学校和信息技术教师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度,虽然课改中已经将信息技术课程列为基础课程,但是教师和学生都没有将其与其他传统的基础课程放在同一高度。教师的不重视导致的直接结果便是学生将信息技术课程当成副课、玩耍课。所以要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是信息技术教师提高课程重视度,建立科学的学科观。

二、兴趣教学、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应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从实践中的教学来看,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对于新兴的、注重操作能力的信息技术课程来说显然是不适用的。在此笔者介绍一些适用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兴趣教学,合作学习。

兴趣教学: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让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不仅课堂气氛轻松,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非常明显。例如在幻灯片的制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前可以先自己精心做一份有趣的幻灯片,上课前,在学生面前进行展示,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合作学习:交流沟通、学生之间互通有无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同学间的互相帮助不仅不可以帮助学习,也可以增进学生间的感情。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若干组,每组设立一个负责人,普通情况下由负责人带领组员互助学习,在组内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都无法解决的时候再提报给老师。老师根据情况确定下一步的教学,这样学生可以共同进步,教师可以因材施教。

三、结合教学案例,深度剖析

案例:简易FLASH制作

教学目标:学生基本能掌握FLASH制作软件中各种工具的使用,能够做简单的动画。

教学过程:上课前,教师可以根据时下流行的动漫,以身边发生的事情为题材自己做一个动画,上课前进行展示,以新颖的动画激发学生兴趣。在看完教师的动漫之后,学生普遍反映是很有兴趣,最关心的问题是:自己是否也能做出自己想要的效果,并且对教师作品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一场“动漫大赛”。

课后分析:FLASH课程是初中教师、学生普遍反映比较难教、难学的课程,但是在使用新的教学方法过程中,通过兴趣教学和合作学习的结合,在上课过程中学生求知欲望一直很强,课上基本掌握FLASH软件中各种工具的使用,可以制作简单的动漫。课后的“动漫大赛”,同学们也都积极参与,创意成层出不穷,组内成员间互相帮助,组与组之间也积极沟通学习,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真正让学生“想学”、“愿意学”,学生主动学习,达到了教师“授之以渔”的目标。

四、结语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教学方法也都处于摸索的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提高课程重视度,积极的研究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相对于传统的基础学科来说,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讲求操作能力的课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青少年对新鲜事物有好奇心的特点,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好奇心理进行正确的引导,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本文对几种时下比较流行、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但是教师也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教学方法,而应该积极地探索新的方法。这样教师才能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引导学生积极的学习信息技术课程,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义兵.信息技术教师素养、结构与形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卢现云.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体会[J].陕西教育(教学版),2008,(Z2).

4.新教师信息教育教学论文 篇四

罗志国 于2012年11月23日 南充市信息技术学会年会

播放“Do you know?”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计算机、数字电视机、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向用户提供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也称为数字化媒体。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探究来拓展自己的专业内涵、增长专业能力,从而达到专业相对较成熟的境界的过程。

我们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普遍反映,因为信息技术不是高考科目,老师们在学校的工作得不到重视。但是我认为,不管哪个学科的教师,只有有“为”才会有“位”,自己不在专业上重视研究、发展,没有成绩、也不能为学校多做贡献,有的甚至在本职教学工作中都不认真、上课应付,课堂也不管,上完课就跑,这样的老师怎么会得到学校的重视呢?虽然我们学科大环境不好,但是只要我们自己重视专业发展,干出一番成绩出来,我们就会有自己的舞台,自己的地位。

通过我对自己这些年来自己专业发展的反思、总结、归纳出几点建议或者说经验,与大家分享,不当之处请大家斧正,下来以后也欢迎个别交流。

一、积极面对、改变心态

信息技术教师要有职业理想、能克服教师职业倦怠、有为教育事业奋斗的精神,必将大有作为。

1、正确认识自我,认识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有比其它教师较为突出的优势:信息处理能力强、信息整合能力强、有较好的专业能力等

2、热爱教师职业,关爱学生

3、积极调整心态,适应工作环境和要求,能自我控制情绪,具有稳定、乐观、积极的教育心境

4、能够营造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

下面我给大家分享关于我的一些经历:1995年我考上西南大学计算机系后,根本不想当老师,大学毕业到南充高中工作后,受到南高的罗辉武、青久俊、彭小波、张红艳等一批名师的人格影响,我有了想当好老师,想作名师的冲动,有了职业理想,于是工作有了激情,刻苦学习、认真专研教材、教法,熟练掌握各种软件的操作,很快就在南充市教育界形成一定的影响。2002年因为南充十中体制鲜活、硬件条件好,能够给年轻人施展才能的舞台,可以更好发挥自己专业特长,更好体现自身价值,我选择离开南充高中这样的国家级示范校,加盟南充十中,那年我25岁,担任南充十中信息中心主任,主管学校信息化一切工作,受校长直接领导。我带领信息中心所有老师开展学习交流,以会代训促成部门教师专业发展,教会了同事,成长了同事,同时也解放了自己,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开展业务学习和工作思考。其中我也感到过工作的辛苦,学生的不好教,工资待遇与经商的同学差距较大,在迷茫中我坚定了做教师的选择,坚持正确认识教师的角色,教师不是一个挣大钱的职业,但也不是一个没钱花的职业,这让我克服了教师的职业倦怠,始终把当1名好老师、力争作1位名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孜孜不倦的努力和事业追求中,学校领导也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和认可,我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我几乎年年获得学校表彰,每次时间到点就都评了职称,33岁就评了中学信息技术高级教师,34岁就评了四川省青年骨干教师、35岁就评了四川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有了新的成绩,我就又开始了新的征程,向更高的目标奋发。在成长中我基本上是按照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在发展,我也拟定了我们信息中心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展示)工作上去了,形象也上去了,涉及部门、同事的利益,我一定会积极去争取,说法也有份量了。我会尽量减轻他们工作中的杂务,管理微机室等都是给老师们计发了待遇,不该信息中心做的工作,我们敢于说“不”,这当中最重要的是部门同志要团结,要互相补台,而不是互相打压和诋毁,搞个人英雄主义。

二、提升专业素养、正视现状

1、对于数字化学习资源,要求我们老师能够熟练使用各种工具软件,快速处理文本、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网页和课件等。

对于常用的办公软件,不要局限学生教科书上的一些基本操作,对一些高级技巧和提高办公效率的操作,要做研究和学习,比如WORD中的邮件合并功能用来打印获奖证书,EXCEL中的表间数据的统计、计算和分析等,POWERPOINT 中的控件的用法(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连线图、组合图形、汉字的笔画书写等);多数据库表的数据操作和维护,简单的程序设计、网页制作(Dreamwear Frontpage)、图像处理(Photoshop cs6、Coredraw、美图秀秀、lightroom 4.2)、音频处理(Goldwave、Adoto audition)、视频处理(会声会影、primere、Movie Maker等)、电子杂志、Flash等,这些都是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主要工具软件,要去学的东西很多。

2、提升教学能力水平

我们教师都应该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来认真准备好每节课、上好每节课,着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集体教研、课堂管理、学生习惯、学生作业、考前辅导、考前过关管理)

三、与学科整合、找到出路

1、分析演化过程

A、整合 多媒体投影教室(投影+电脑+实物视频展示台)教师教,学生被灌,学生被动,缺少互动 2003年我校全校实现班班通

B、内化:学习工具 电子白板(资源库、互动)翻转课堂 云教育 课程、终端

2、展示南充十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达标要求、培训和考试

四、与科研结合、改善现状

1、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实验课题。开展课题研究、可以促进理论学习、提高认识水平、有机会获得外出学习、考察的机会,可以接触更多的专家、学者和同行,可以聆听他们的讲座、借鉴同行的经验,交流自己的观点,拓展自己的学科视野。参与课题研究,能够更大程度地迫使自己向研究型、学者型教师转变。(展示在南高、十中申报的课题、机器人创新教育的研究过程、资料)

2、积极参加省、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学习、进修、赛课观摩、集体教研活动等,通过多种途径的培训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师业务素养,为新课改后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供基本保证。(认真参与、快乐学习

展示国培课程、作业和活动)

3、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会有一些感悟、反思、经验,我们应该及时把它形成文字。梳理、书写经验总结文章、论文、课题报告,本身就是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的反思和提升的过程,并积极向各种刊物和教育主管部门投稿,是对自己教学风格的展示,也为自己的评职、晋级提前做好准备。

4、参与编写教辅资料、案例、教学设计、命制各种试题等,可以加深自己对教学大纲的认识、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提升自己教学高度、对于指导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5、争取一些展示自己的机会。比如:上公开课、讲座。作为中学教师,做一个高规格的讲座,本来就很难、这是促进自己系统学习、归纳、总结的一个过程,是对知识的系统建构的过程。有的时候为准备1个小时讲座或公开课,你可能要花几天时间这很正常,也很辛苦,一定要记住这样的“被折腾”的机会不多,一定要好好珍惜和把握。

6、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获取较好名次,这也是体现教师的实力和水平,提升自己专业形象的有效途径。《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大赛》、青少年创新大赛、奥赛。(展示任一力、张紫嫣等作品,10人机器人迎面接力比赛获省一等奖)

五、与数字校园建设结合,拓宽出路

学校的校园网络、电话网、监控系统、微机室管理、电视台、网络中心、多媒体投影教室建设、信息化管理(门禁、售饭、图书馆里)、家校通等。

提升自己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有为才有位,专业强、身板才硬,各级领导、同事对你依赖,待遇自然不会少。当然最好是你们当了单位主要领导了,我们的信息技术也就沾光了。

结束语:

5.新教师信息教育教学论文 篇五

当前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教育观念的转变,要求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二是教学行为的改变,要求教师学会理解,学会宽容,注重帮助和引导,学会反思,学会合作;三是角色的转换,把课堂由“教授的场所”转换为“学习的场所”,这就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成为研究者和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

新课改理念的落实离不开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因此,作为一名高中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一、要加强阅读,不断的给自己充电。

我们不能把视野仅仅局限于教科书和教参上,应该利用空余时间加强阅读,依托我校百万白卷这个有效的平台,充实自己,不断接受新知识,新理念,走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

要认真研读一些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对新课改,教师唯有加强理论研究,才能在新课改的落实上快人一拍,才能在新课改的措施上高人一着,才能在新课改成果上超人一筹。因此,教师应加强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透彻理解并掌握新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抓住机遇,积极践行新课程改革精神,敢于创新,多学习,多思考,勇争新课程改革的先行者,开拓者。

要认真研读专业书籍,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在教学中站得高看得远,才能放得开并收得拢,才能准确地评价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并适时调整教学,才能面向全体学生并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在专业阅读中要注意摘抄和积累,现代社会飞跃发展,知识更新快,信息量大,教师必须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才能跟上时代潮流。

二、要不断地对自身教学进行反思

教师必须加强对自身教学进行反思。教育是科学,是一门艺术,需要实践、反思和探索,为了使我们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与长处经常冷静的回顾、分析,回想一天工作的得与失,不足之处加以改正,闪光点加以放大,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的充分应用。反思能使我们经验更丰富,能更快更好的将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整个教学有序的向前推移。

三、重视与同事的交流,在集体中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

6.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反思 篇六

一、备课:(提前一周备课,重在备意图,每个教案一定要有教后反思记录)

1、备课参考资料:课程标准、指导意见、教案参考、教师用书、教材、活动手册,大家园丁以及网络等资源

2、备教材:必须确定教学目标,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点和内容含量适合1课时

3、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这样的知识点就只需要点到为止,否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

4、备教学方法:讲授、任务驱动、参观、演示、练习、课堂讨论、复习等方法。

5、任务的描述和问题的语句描述要具体明确

6、一节课要有一个设计的亮点

7、三维教学目标,回归日常生活世界,过程性评价的设计,强调合作与交流(分组)

8、先了解大致要讲什么(粗的一个思路流程),然后细化下去(详细的教案),然后又回归到流程忘记教案。

二、上课

1、知识的讲解和技能的演示,要简单清晰

2、抓住重点知识,不要面面具到,注意一堂课的知识量不可以太多

3、过程要完整,条理清晰,生动的引入(情景导入),新知识点各环节,小结。

4、目标原则:(告之原则)让学生知道每节课掌握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学习目标要具体,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

5、主体原则:(学生全体、全程参与,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去发现和思考)教师的主导作用绝不表现在满堂讲,而是指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一堂课的讲课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同时,要更加重视教师的有效指导。比如10分钟讲解,10分钟练习,其它时间自由练习。

6、反馈原则:(及时检查,可以督促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即在每节课的每层次的教学中,必须有教师的查,这种快速的反馈即可以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鼓励,尝试成功的快乐;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中的问题,及时矫正,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益。

7、激励原则:(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多鼓励表扬的原则)表扬、鼓励学生,激励评价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能满足学生自尊心的需求,自尊心是中学生最显著的心理特征之一。记住,你的一句评价可能开启或关闭学生心灵的一扇窗户,永远记住: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没有失败是成功之母,而有的失败是失败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这是青少年特有的心理发展规律决定的。

8、语言要生动活泼、例子要学生感兴趣,这样课堂的气氛自然会活跃起来。

三、反思

1、写心得体会:实际的课堂教学很难完完全全地按备课计划去进行,因此写心得的形式总结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宝贵经验教训,可作下次备课的借鉴。这也是提高教师备课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每个教案后面应该包含教学反思。

教学注意事项

一、基本功:

1、教态:微笑、要走下讲台、目光紧视学生,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比如有学生睡觉、讲话,要提醒);挺胸、自信、自然;不要紧张、放得开。

2、板书:要有设计,多余的文字不要写;课件也一样,文字的表达一定要正确,没有错别字和多余的文字,表达要清晰。

3、语言:要有激情、高昂、流畅;咬字要清晰,语速要慢、注意停顿,不能太平淡象背书一样;重点的部分要用强调的语气。

4、操作演示:一定要具体到界面上,而不是简单的文字介绍,让人看了就明白,操作提示的东西也应该在界面上说清楚;文字的表达一定要让人清晰。

5、软件使用熟练,有没有广播要注意。

二、一些想法:

1、语言不能生硬,要注意口语化,讲授法要生动,使抽象的概念用一些实际例子具体话、形象化,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如下边的概念很难理解,一定要用具体的例子形象化。也可以用图片和表格等图示对比的形式让学生明白概念。

2、组织课堂尽量让学生随和、有气氛,这样学生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

3、不能频繁的控制,一般控制在3次以内

4、习题或者任务:先引导给予适当的提示,再练习,叫一个学生演示,其他同学评价,教师点评或者评价;要提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5、课堂一定要有小结,可以让学生去小结。

6、出现的习题要先读一下,还要有简单的讲解,如果出现网站模式,还要先介绍一下网站的使用方法和栏目情况。

7、课前要写一个大致的课堂流程图(并标好时间),这样可以控制整个课堂环节

三、备课注意的东西

1、教材处理问题:(抓不住要点、知识点错误)

2、教学设计问题(只重视预设,不重视生成,不重视情景问题的设计、不重视问题与教材的结合、不规范、环节设计不合理)

3、教学理念问题(新理念新在什么地方:老师自己讲得多,学生参与少,不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缺少应变与概括能力。只有花架子,不重实效,如合作、探究)

其它问题:

1、教学模式要在平时生成,形成一个套路

2、应用的材料要依据

3、情景问题与教材要紧扣

4、缺少应有的精神状态,不自信

5、书让学生读(看);话让学生讲(交流);练习让学生做;让学生点评让学生去做。总之,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去做。给学生信心、鼓励,而不是批评、指责。

6、规范性的动作要在平时养成,重视教材的处理方法;新课和复习课的区别点。

教学网站模式:

1、开始的时候先介绍各个栏目,以及使用方法,有帮助文件的也要说明他的使用方法。

2、首页上放一些提示:小组分组的方法(提倡小组合作学习);熟悉(介绍)栏目的使用方法;展示学习目标;也可以放任务的情景(用于创设情景)

3、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垃圾师生间的距离。围绕一个主题,通过一系列问题或者任务(同一个例子或线路),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任务活动要独立又要有串联的关系,最后要升华情感,点化。

4、任务或者知识点,分成三大模块左右,这样可以保证在一节课内完成任务;每个任务要相互独立,一个完成了之后在做下一个任务(做到条理清晰);任务中要包含提示或注意、阅读材料或拓展任务(针对学优生设计)

5、任务要给学生适当的引导,任务下发后,要提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练习探究讨论等,练习后叫学生上来演示,学生评价,老师根据情况点评或演示,梳理知识点,使学生建构的知识系统化。

6、优秀的作品展示或提前完成的学生演示;不好的作品也可以展示,要指出缺点,不会做的也可以叫上来,让别的学生指出错误的地方。

7、帮助:可有可无,若有,设置一些简洁有效的提示性帮助。

8、小结:教师课堂小结,可以让学生讲,给提示。同时设置一些练习题,并根据情况做点评。

9、自我评价:教师知道学生评价。

10、课后拓展。

11、教学网站做好后要测试功能:链接正确、图片是不是正确显示。文字性的东西:语句描述要清楚,无错别字和病句。

1、导入:演示、问题、故事、游戏、视频、音乐等,5分钟以内使学生有兴趣热情学习。

2、课型的把握: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

3、理论知识点:图示法、表格法、对比法、游戏法,生活中的例子结合等等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语言要生动。

4、小组合作:2—4个人相临原则,叫组员上来连线,其他组员说理由,其他小组评价。同质分组,异质分组。

5、评价:多表扬鼓励,经常有过程性评价,结束时有评价(自评),形成多元评价。

6、体现新课程理念:学生的需求、教师的有效引导、评价策略的体现、落实指导意见、信息素养的落实。

7、课堂是最重要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要紧张、有序、高效。

8、常写反思或随笔。

9、探究时间长短要把握,做的时候不要讲,别频繁的控制。

10、把握必修课的深度,根据指导意见。

11、学情分析、预期目标的达成,学习任务单、教学引导问题的设计(问题、目的、重点/难点/关键点)

12、“头脑风暴”是“英特尔未来教育”一种重要的学习研讨方式,它充分的让每一个成员畅所欲言。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到大量的有关信息,集所有成员的智慧于一体,而且充分调动了每一个成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了每一个成员的发散性思维。

13、通过理性建构与亲身体验相结合的过程。

14、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的理念。

7.新教师信息教育教学论文 篇七

蒋鸣和: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掀起了“草根创业”的新浪潮。教育部正在推进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目的,同样也是奠定教育信息化的草根基础。为什么这么说呢?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创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依靠企业的技术创新,二是依靠教师的应用创新,而教师是应用创新的主力军,所以我们要激活教师的应用创新。

NOC活动已经举办了十三届,活动初期就定位了“草根” 比赛的性质,并强调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为一线教师。这与目前的形势是完全吻合的,体现了NOC活动的前瞻性。所以我们说,教师才是NOC活动的主人,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评委的评审,而是主动参与,他们既是创作者、参与者,又是评价者。例如,活动的部分评委就是一线教师,而且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这部分教师通过组委会的考核成为评委,带着一线的经验,使活动评审更接地气。下一步,活动的评价体制还会不断完善。 例如,尝试让更广大的教师通过网上投票等方式都能参与到评分机制中。

总体来说,教师所具备的“三重身份”,即创作者、参与者、评价者,体现了NOC活动是一个“草根”性质的比赛,是一个以教师为主体的比赛。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您在NOC活动赛前的专家评委工作会议上提到,目前出台了新的教学课程评价体系,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与技术规范四个方面,尤其注重技术与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请您详细介绍一下该评价体系的内容。

蒋鸣和:今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2014年度“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评价指标》,共包含4个部分,10个指标,每个指标都有详细的描述。

首先,指标突出了信息技术的两个应用:技术应用与资源的应用。指标描述中分两个层次:一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要求,即能够支持教学;二是提高要求,即信息技术能够成为有效的交互、探究和体验的工具。

其次,指标引发了教育者的共识:要重新构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与评价。例如,翻转课堂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与过去传统课堂相比整个结构都有所变化,如果我们还只是单评“课中”,是不完整、不全面的。

最后,评价指标中突出了信息技术以后,整个教学结构和教学的四大要素(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教学内容)都会发生变化。互联网的发展使学生学习的方式、内容、知识背景变了; 技术的不断更新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变了;硬件资源与富媒体的飞速发展使教学环境、教学内容也变了。

新的教学课程评价体系是一个风向标,NOC活动也会随之不断发展变化,我们的一线教师也可以参照该指标来设计技术环境下的课堂和教学的评价及学习的评价。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当前,翻转课堂、慕课、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概念不断涌现,教师应如何应对技术所带来的变化?

蒋鸣和:新技术、新概念的不断涌现,给一线教师带来很大冲击,但我们不能只关注概念本身,更要关注其内涵。翻转课堂也好、慕课也好,重点是要看“在教学中能够解决什么问题”“能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什么变化,对教师的专业提升能起到什么作用”, 这才是技术发展、教学变革的核心,不论什么技术出现,核心问题都应归结于此。

实际上,现在与过去相比最大的变化,是构建了新的学习模式,即产生了以“课内与课外一体,课堂和网络一体”为特点的新的学习方式。所以,教师在运用这个新的学习方式时,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知识的学习迁移到网上去,也就是把基本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学习迁移到网上。

在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转变为网络学习后,那么课堂做什么?课堂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在探究、交互的基础上解决自身内化的问题、自身应用的问题、高层次思维的问题。教师要想在课堂上解决这些问题,那么所设计的课堂结构就必须要变。传统课堂中的教师讲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学生做练习这些环节完全可以迁移到网络上进行,但是“自身内化、师生面对面、交互、体验、探究”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依靠网络是解决不了的。因此,课堂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网络课堂所解决不了的,网络课堂是不可能完全替代课堂教学的。

我不赞成教师搞“慕课”连课都不上,原因有两点:第一, “自身内化”在一定程度上比“自身学习”更重要;第二,课堂上的“自身学习”是很难实现个性化学习的,而将其迁移到网上, 教师及学生则可以有效地实现个性化学习。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现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广泛青睐,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应怎样转换角色上出优秀的课?

蒋鸣和:翻转是指教师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课外,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 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课内,以便生生、师生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翻转课堂的核心是学习个性化和知识内化的交互性,变革教学结构具有普适意义,它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解决了学生基本知识学习、基本能力提升及教育质量的问题。 翻转课堂最大的优点,就是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内剩余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有些教师在实施翻转课堂时,将精力全部放在翻转课堂课前的微视频上,这是错误的。只有微视频是解决不了知识内化的,体验、探究怎么办?看个视频就体验、探究了?所以,我们得明确提升学生的参与性, 开展深度学习才是翻转的核心,教学变革就是要抓住这个核心。

现在总是提教师是否会被在线教育取代。如果教师依然采取过去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则完全可能被网络替代,采取照本宣科的应试教育那一套,教师也可以被网络教育替代。但是,如果教师作为互动、体验、探究、自身内化的引领者、引导者,就是网络不能替代的,也替代不了。

同时,教师要掌握课的发展方向,翻转课堂变革教学的一个特征是再造教学流程。过去传统课的时间比例是:讲授占80%,讨论占20%,也就是8:2。现在优秀课的标准为理想状态下的2:3:5。2——教师讲;3——巩固复习;5——自身内化探究。以这个标准来看现在的课,将传统的课完全翻转为2:8很难做到,但4:6、3:7的课是常见的,那么我们说这就是有代表性的课,就是优秀的课。这类课才是讨论式的,是解决问题的、深化的、有助于学科思维发展的课。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互联网+”概念出现后迅速风靡各行业各领域,您认为,“互联网+教育”会呈现哪些新特点?

蒋鸣和:当前,各行各业都在讨论、研究“互联网+”。我认为“互联网+”在教育领域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新教学方式的出现。“互联网+”的出现构建了“网络和课堂、课内和课外”发展学习的一种新教学方式,且这种教学方式会变成新常态。几节公开课很容易实现,而要实现常态化教学却很难。因而,教师的日常教学如果能做到网络与课堂互补、课内和课外兼容,就是教学的新常态。

第二,组织机构的变化。“互联网+”推动组织创新,网络化和扁平化成为组织结构的新特征。从教育来说,学校就变成一个专业发展的、实践创新的学习共同体。在实施信息化的常态化教学时,常态化教学的管理体制、结构都要变化。在研究常态化教学的过程中,经过一些实验学校的实践,我们发现,一位教师单打独斗是完成不了的。例如,一位语文教师在一个学期内要实施翻转课堂, 这就不是一节课,而是本学期的每节课都要实施翻转课堂, 那么,如果单靠一位语文教师来做,是绝对完不成的,过程中的资源问题、技术问题等都需要解决。因而,首先这应是一个团队的任务,需要团队去实践、去创新,而学校的组织机构就是这个团队,所以说共同体是最重要的。其次还包括实践创新、校本研修等,都需要有一个健全的、科学的团队,所以组织机构要变化,且一定是网络化、扁平化。

第三,协同创新。将来教育会有两方面协同创新,一是企业与学校的协同创新。目前,在教育发展创新的路上,很多中小学所使用的教育平台都是来源于企业,所以,我们要给企业发展的空间,引导企业与学校协同创新,企业主攻技术,学校主攻应用,两者紧密衔接、协同创新。这样,两个平台才是有生命力的。二是教师的协同创新,即教师团队。NOC活动教师决赛中很多赛项要求以团队为单位参赛,这是有道理的,尽管在形式上还不完善,需要改进,但这就是教师协同创新、协同实践的探索。

以上三方面内容就是“互联网+教育”的三个特征,不可单偏其一。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最后,请您对一线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给出一些建议。

蒋鸣和:信息化属于高成本行业,如果运用了信息技术后,教师在教育质量、引领学生发展上没有增值,还是老一套做秀,搞那些肤浅的、敷衍的信息化教学,是不可持续发展的。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时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就是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两方面总要让人看得见,用事实来说话。这一点,现在大部分教学案例都是说不清的,因为要找出让人看得见的效果,第一条就必须是信息化教学要进入常态化、进入课表。因此,我们要一步步来,过去是一节课,现在是一个单元或十几节课,当一个单元都运用了信息技术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检测了,学生的成绩怎么样,能力有发展吗?同时,我们也不能说几节课就能实现能力的发展,这是谁都不会相信的。所以,教师要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开展信息化教学,从一节课到一个单元,从一个单元到一个学期, 从一个学期到一门学科,这样发展下去,才能够得到最真实的效果。

另外,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还要能破解教学改革的难题,才能体现其价值所在。语文教学、数学教学现在都有难题,课改也有,如果信息技术教育能够破解难题,那么它的效益就体现出来了,就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所以有效性就体现在:一是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发展学生能力,三是破解难题。

结语:不知不觉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的旋律已弹奏了十三个年头。自活动启动,就秉承培养和提高中小学师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推进信息化深度应用与实践的宗旨,不断探索完善、超越创新。当前和今后,如何释放每一位教师的创新活力,进一步奠定教育信息化的草根基础,真正把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落实到每一所学校,每一堂课,实现常态化成为信息化教育改革的关键,仍任重道远。

翻转课堂也好、慕课也好,重点是要看“在教学中能够解决什么问题”“能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什么变化,对教师的专业提升能起到什么作用”

“互联网+”的出现构建了“网络和课堂、课内和课外”发展学习的一种新教学方式,且这种教学方式会变成新常态。

8.新教师信息教育教学论文 篇八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在职幼儿教师 专业发展 微课

【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40-01

一、教育信息化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个人电脑的普及以及软件开发和大规模的产业化,人类进入了信息革命的新时代。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信息的网络化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人的终身教育、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之间的方式,信息技术真正改变教育过程,将掀起新一轮的教育革命。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是以网络为中心发展综合化服务体系,在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在2011年,教育部日前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规划》提出,到2020年,需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将会极大改变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二、微课的主要特点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各种新型的移动学习的方式应运而生。在国内,微课是一个继博客、微博、微信等社会性软件之后风靡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微课以其独有的魅力发挥着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一)短小精悍,易传播

教学时间在3—20分钟之间,因此,相对于传统网络教学资源的45分钟甚至一小时的教学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根据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15分钟左右,微课正好符合了成人的认知特点。微课的容量小,容易在网络上观看或下载,可以在网络环境下随时随地流畅的观看,实现移动学习,适合教师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二)主题突出,指向明确

微课由于时间短,主要针对某个小知识点或具体问题以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等内容进行教学,问题聚焦。微课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指向性明确,所有的教学设计与制作都是围绕某个知识点展开,不仅注重教师的教,更注重学生学的设计。

(三)反馈及时、针对性强

由于微课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更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种种不足,不用顾虑评价的“得罪人”,比平常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三、微课对在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

(一)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水平

微课通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针对某一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借以学习各种理论知识与技能的难点。通过微课,幼儿教师可以随心所欲的在线学习,借鉴优秀课程的精华,弥补自己的不足,逐步实现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促进幼儿教师进行自我反思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幼儿教师要“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微课给幼儿教师提供了反思的机会。。幼儿教师通过微课中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总结经验,促使反思能力的提高。

(三)促使幼儿教师养成钻研的习惯

透过优质课程的学习,对幼儿教师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具有启发性。每一种教学方法不能全部复制,要因地制宜,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促进幼儿教师钻研教学,使微课传授的教学方法发挥最大效果。

(四)加快幼儿教师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有关部门通过鼓励支持广大的幼儿教师制作各种教学内容的微课,将优秀的微课上传到微课资源库中,并通过建立微课平台、集中观看和相互交流等机制,向幼儿教师推荐优质的微课,幼儿教师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微课学习,达到教育资源的共享。

四、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幼儿教师运用微课实现专业发展的对策

(一)创设良好的多媒体硬件环境

首先谋求地方政府的支持,加大对多媒体设备资金的投入。其次可以通过号召社会各界的募捐,充分利用当地慈善教育机构或社会人士的募捐,也可以发挥幼儿家长资源的优势,为幼儿园的多媒体设备提供支持。最后,与各企业积极合作,达成长期合作的协议,实现双方的共赢,满足幼儿教师网上在线学习的需要。

(二)激发幼儿教师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要本着充分尊重、充分理解的前提下开展实施每一项工作。尊重教师的需求,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满足她们的需要,以激发她们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其次,提高幼儿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让幼儿教师了解自主发展对自身的意义,让幼儿教师逐步成为一个自主性的个体。最后,对幼儿教师进行知识讲座。讲解微课对幼儿教师自身所产生的重要作用,以此来激励教师进行自主学习。

(三)提高幼儿教师多媒体设备的操作水平

在幼儿园里,提高幼儿教师多媒体设备的操作水平,首先可以聘请信息技术人员组织幼儿教师集体学习相关操作技能,对幼儿教师进行指导。其次,可以利用课外时间,激励幼儿教师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相关技能,并定期对幼儿教师多媒体设备的操作水平进行考核;最后,实行一帮一的模式。幼儿园教师大部分为年轻的教师,学习新事物的能力较强,熟练后可以教给年长的幼儿教师。

(四)倡导幼儿教师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

一方面幼儿园可通过开展讲座、会议等形式,逐渐改变幼儿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另一方面请幼儿园内利用微课开展学习的幼儿教师谈谈自己的感受。现场让幼儿教师进行体验,真正了解网络,走进网络,挖掘优质的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1]宁苗.微课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

[2]王冰,张玮,李浩.慕课学习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导刊,2014(11).

[3]杨伟杰.翻转课堂:转变与挑战[J].教学与管理,2013(10).

[4]黄烨.微时代下的微课浅析[J].科技风,2013(10):259.

作者简介:

9.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日记 篇九

我的教学日记是来自一名学生。刚刚来到**学校便接下了要准备区里计算机竞赛的重任。思量了一番,跟着校长去六年级分别找了两个学生。就这样,一位教师带领着四名学生,便开始了每天的信息技术补习。其中有一名学生叫***,这位学生的伟大作风我是早有耳闻,可谓是令所有教师头疼的首号难题。可偏偏就是这个所有老师都速手无策的顽皮孩子,带给我从未有过的感动。

在讲授过程中,***虽然不是最会的,但却是最听话的,是最聪明的。当我这样和其他老师描述的时候,老师们都表示很惊讶,然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他很喜欢玩电脑。对此我不反对但是也不认同,有兴趣是一方面,但是我看到的是这个孩子的品性正直,懂得感恩。或许就是因为他是老师们口中的“最顽皮的孩子”,我便对他格外的关注。只要他做的好的地方,我不会吝啬任何夸赞的言语,做得不好的地方,悉心教导,他认错的态度很诚恳。渐渐的,不知道从哪节课开始,这个“顽皮的孩子”开始主动帮我管理他们班级的纪律,每次站排来到网络教室的时候,都是他在组织同学,在课堂上也会约束其他的同学。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上,他总是最积极的那个。如果我留几道题目,让同学们自主选择其一进行联系,那么他一定会选择最难的一题。

到了去区里比赛的时候,有三个名额,有的老师就劝我别带他去了,说这个孩子性格特别“驴”,怕到了区里会惹事。我还是坚持带他去了,事实证明,这几个孩子都表现的很好。比赛**过去了,每天的补习也就结束了,生活回归正常,除了每周一节信息技术课,再也没有什么与这个孩子的交集了。

转眼间到了平安夜这天,虽然学校明令禁止送平安果,可孩子们对于过节的热情简直能够温暖寒冬了。中午吃过饭回来看到桌上有一个苹果,同事告诉我是***给我的,心里挺高兴的,毕竟有人能记得信息技术老师是件挺不容易的事情。下午放学去了他的班级,这个顽皮的孩子还在补作业,当时不可避免的被班主任说教了。和班主任聊天得知,这个孩子只带了一个平安果,便是送给我的那个,当时鼻子就有些酸楚。收过很多礼物,但是这唯一的一份还是第一次。

10.新教师信息教育教学论文 篇十

1、前台页面录入

2、excel模板导入学校审核并报送行政机构包含:区县、市或省直属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结束户协同录入学校用户登录删除已离职、离休的教师,增加13年复核2013年数据采集后入职的教师有三种方式:生成教师用户

1、页面手工录入并向教师分发

2、excel模板导入

11.新教师信息教育教学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教师;自我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6-0053-04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当今社会的各个方面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也顺理成章。从“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到“班班通、校校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再到国家提出的“三通两平台”建设,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呈现迅猛发展之势。自2012年国家提出“三通两平台”,我国呈现了新的教育信息化热潮。各省开始剖析“三通两平台”的内涵,研究云计算、云技术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积极投入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中。作为中学学校中具有技术专业特点的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保证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更是在学校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就在教育信息化如火如荼的今天,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却处于“职业被边缘化,职业认同低,职业压力大,职业倦怠现象普遍”的状态。[1]无疑,这对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实施都是不利的。自2002年开展“信息技术教师:生存与发展”专题来,关于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定位、专业发展、职业认同、生存现状调查等方面的研究成为热点,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然而,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想真正改变这一现状,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推动、学校的支持,还要信息技术教师真正从改变自己做起。正如傅钢善教授所言:在现有的教育制度下,如何让自己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和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位置不可或缺,是每个信息技术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文在调查信息技术教师职业生存现状的基础上,从信息技术教师的自我职业构建和在学校教育信息化中的自我定位两方面,说明信息技术教师应从自身做起、增进自我认同感、努力提升自我的专业技术水平、做好自我发展规划、积极投身于学校和社会的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创造价值、做出贡献,从而实现自身价值、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同和尊重。

二、信息技术教师职业生存现状调查

通过对陕西、山西、河南三省的一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进行访谈,发现信息技术学科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不受重视

随着技术的发展,国家已经意识到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并将信息技术学科提到了战略的高度,希望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工具和学生学习的认知、探究工具,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的信息化人才。但是,轰轰烈烈的课改真正落实到每个学校,实施难度却很大。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升学率仍然是学校竞相追逐的目标。由此就难免出现人们自觉地将学校课程划分为“主科”和“副科”的现象。信息技术作为非高考科目自然被划到“副科”的范畴,不能得到师生和家长的重视。

2.教师地位低

在学校,课程的重要与否决定着教师的地位。作为不受重视的“副科”科目的教师,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的地位普遍较低。而且部分学校出现信息技术教师与主科教师“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实在让人结舌。

同时,在中学教师职称评定的激烈竞争中,信息技术教师很难胜出,从而处于“评职称难”的境地。

3.工作内容单调、繁杂

现实教学中,由于信息技术教师人数较少,他们会面临年级单一、班数众多的现象。重复一节课的次数太多、面对的学生太多,容易使教师失去激情、无法顾及每位学生,甚至连学生的名字都叫不全。学生们成为了教师的匆匆过客、很难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信息技术教师除了教授信息技术课程外,还兼顾学生竞赛培训、计算机维修工、机房管理员、其他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等职责。有甚者学校的打字、成绩统计工作、照相、摄像及视频后期的编辑工作也由信息技术教师承担。有些时候为了保证正常的教学使用,信息技术教师不得不利用周末休息时间维护校园网络或教学媒体。加之,“学校评价机制不健全,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量化评价模糊,导致信息技术教师地位边缘化,严重地削弱了其从事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引起了信息技术教师的不满,学校中怨声连连。[2]

三、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生存现状的原因

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的生存现状实在令人担忧。那么,导致信息技术教师如此现状的原因是什么?信息技术教师们自己又将如何应对呢?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告诉我们,事物的产生、发展和灭亡都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此,导致信息技术教师生存现状的原因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外部因素如: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不够、对信息技术教师额外工作缺乏有效评价和激励、学生和社会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片面认识等等。内部因素来自于信息技术教师自身。如: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是否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乐观的心态和自我调节的能力,是否正确地认识自己并对自我发展进行合理规划等等。

四、信息技术教师自我发展的出路

那么,信息技术教师应如何应对边缘化的职业生存现状,进而找到生活和工作的平衡点呢?本文认为信息技术教师要从两方面做起,第一,明确自身在学校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作用,正确地看待自己身兼数职的工作状态。第二,进行教师职业生活的自我建构。

1.明确在学校教育信息化中的作用

在迅速发展的教育信息化浪潮中,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钻研教学,不断提高课程的教学水平。更应该充分利用其自身的专业特点积极参与到学校以及社会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是“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参谋和实践者;学科教师发展的支持者和推进者;新媒体新技术有效应用的引领者;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融合的示范者。”(1)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参谋和实践者endprint

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建设规划、设备选购到实施部署都需要进行周密规划。哪个环节出错都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由于校领导对于信息化方面不是很熟悉,作为具有信息化方面相关专业知识的信息技术教师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投身于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如:向校领导提供不同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和意见、撰写分析报告、参与建设实施环节等等。从而使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较佳成效,赢得校领导的认可和信赖。

(2)学科教师发展的支持者和推进者

早在2005年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已经使我们意识到中国教育的弊端和中国教师力量的薄弱。“钱老所说的‘杰出人才应该就是那种能够获得世界一流奖项的具有独立创新精神的人才”。[3]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学校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获得信息技术能力、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培养具有原创精神和信息素养的人才是信息社会对教师的必然要求。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部分。

2013年11月11日十八届三中全会期间,教育部宣布“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17年年底前,全国上千万所中小学教师都将接受培训,今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将成为教师资格认定、升职和评奖的必备条件。”可见,国家对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正逐步加强。

以此为契机,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信息技能应用方面的优势,在其他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中做出贡献。并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为其他学科教师提供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当然,信息技术教师不仅可以在校内承担起校本培训的任务,也可以根据国家的需要到其他学校或者社会上去进行一些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培训。在帮助他人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得到社会和他人的赞许和尊敬。

(3)新媒体新技术有效应用的引领者

“新媒体与新技术是一个泛在的概念,具有时效性、前瞻性和动态性。”[4]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媒体更新换代较快,让人应接不暇。当前,对人们教与学方式影响比较大的新媒体、新技术有移动设备和移动应用、多点触控技术、交互电子白板技术、多屏显示技术、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手势交互技术等。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教育技术也是教育力。”[5]由教育技术的起源及发展可知,媒体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始终推动着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不断进步。现代教育技术的课堂应用带来的不止是教学手段、方法的改变,还有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以及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现代技术媒体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教学中不可小觑的特殊力量,使得我们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的信息化社会的人才方面“如虎添翼”。

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对新媒体新技术有敏感性和好奇心,积极获取新媒体新技术的相关信息,努力研究新媒体新技术的教育应用,并对其他学科教师进行培训指导,使最先进的教育力服务于本校教育教学。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报告和教育领域中影响最大的新兴技术研究与预测的地平线报告获得一些最先进的新媒体新技术信息。

(4)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融合的示范者

21世纪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不仅是教育形式和学习方面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的深刻变革。“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师具备了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先进的教学理念相结合的常态化可能。不论是多媒体教学模式下的任务驱动、主题活动教学,还是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6] 当然,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教师需要不断研究新媒体与教育教学的有效融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使自己在先进教学模式的创建、有效教学和高效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成为积极的示范者。

同时,信息技术教师还应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根据学校教学的现实需求开发一些课堂应用软件或者课程资源平台等,辅助自己或者其他学科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得信息技术在深度和广度上都与课程进行有效的融合。

2.信息技术教师职业生活自我建构

一个完整的人是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统一。教师作为一个社会人,“他与这个世界只是实用主义的关系,职业对他而言始终是‘它之国度,他无法沉浸其中,也就无从领略生活的意义”。[7]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社会职责,教师要能够构建职业生命的内在价值,追求精神生命才算是一个完整的人。处于边缘化状态的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克服攀比心理和职业倦怠的状态,领悟教师职业使命的真谛,主动寻求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意义。

(1)热爱教师职业、悦纳信息技术学科

只有自尊、自爱的人,人们才会尊重他。作为信息技术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科,并坚信任何学科的存在都有其不可替代性。“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用自己的言行去证明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课堂纪律严格要求,学生作业认真批改,课堂教学全力设计、组织......用自己无声的行为向教师和学生证明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

热爱教育职业,将教育当做生活本身。正如上海师范大学刘次林博士所说:“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教师要摒弃“燃烧自己,点亮别人”的蜡烛精神,教育的过程不仅在于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奉献自己,还在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收获师生情、获取知识、不断提升自我等等。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自主意识、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效能感来提升自己对教育职业的热爱,享受教育的过程。

(2)注重教学创造性、教学相长

“创造能力是人的最高能力,创造性素质是人的最重要素质。教师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学是为了创造”。[8]信息技术教师应不断加强教育相关理论的学习,更新教育理念,大胆探索、积极反思总结,并在教学实践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信息技术课程不是高考统考科目未必是坏事。没有高考指挥棒的束缚,信息技术教师也不受升学率、班级评优的牵制。在课堂教学中更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更好地追求教育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原创精神和创造能力。endprint

在网络无处不在的今天,信息技术教师需要保持“教学相长”的心态。一方面是指知识的相互学习。在知识爆炸、互联网和移动学习设备触手可及的今天,学生们可以很容易地获取各方面的知识和最新消息,教师已不再是权威和知识的象征。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实现与学生更深入的问题讨论和思想的交流,而不是知识从教师到学生的单项传授。另一方面是知识以外的经验和精神的相长。正如教育学者钱里群所说:“你面对的永远是天真的赤子,是最活跃的生命,是渴求知识的年轻人,你从这些赤子身上不断吸取精神养料,吸取生命的元气,你就永远年轻”。

(3)不断提升自我、追求自我成长

首先,注重自我专业成长。

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基本素质、较强的专业能力是信息技术教师改变职业生存现状的基本保障。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师应做到新课改所要求的学科创新性。加强学习教学理论、研究教材,探索适应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师应加强教研活动的参与度,在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中,通过与同行、课程专家和教育专家交流丰富经验、提升理论;信息技术教师应根据本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在实践中应用、丰富专业知识。同时,信息技术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密切关注信息技术领域的前沿动态,及时学习各种新媒体、新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相信“信息技术教师只要有过硬的素质,定会改变现状,走出困境,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9]

其次,阅读增长智慧。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研读信息技术学科的专业书籍,让自己有一专之能,关注信息技术前沿动态以及新媒体、新技术。还应阅读著名教育学者的经典专著和教育类文章,增强自身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开卷有益,从书籍中获取的各种知识可以拓宽视野、增进情感体验、激发思维、触发灵感。从而获得自我的成长。

再者,勤于研究、反思。

阅读引发思考,研究即是创新。信息技术教师要在不断研究创新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提升成就感。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研究信息技术学科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评价方法等,也可以研究班级管理、师生关系、学生特点等等,还可以研究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校本培训、新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等。总之需要信息技术教师研究的实在太多太多,可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随着国家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逐渐发展,以及信息技术教师的不断努力,信息技术教师必将迎来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许之民.职业定位:制约信息技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及其意义[J].中小学电教,2013(1).

[2]高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突破[J].杏坛沙龙,2013(2).

[3]张清宇,姜军.试解“钱学森之问”——中美比较的视角[J].教育教学论坛(特别关注),2013(21).

[4]张际平.许亚锋,新媒体、新技术体验学习的设计与实践[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6).

[5]沈明华,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重在校本培训——帮助一线教师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实践思考[J].长三角.教育,2012(2).

[6]张善森.刘晓静,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信息技术教师角色定位[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3).

[7]张培.教师生存状态研究走向生命关怀[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5):11.

[8]吴宏.创造性教学[J].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2(2).

上一篇:第三课情绪第3课时下一篇:民政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