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乡村旅游规划

2024-07-18

市乡村旅游规划(共10篇)

1.市乡村旅游规划 篇一

5月9日省国土资源厅出台了《关于发挥国土资源支撑保障作用促进乡村振兴的意见》(鲁国土资发[20xx]8号)明确提出,“深度调研诸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求,打造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启动了我市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工作。省国土资源厅已将诸城市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项目上报自然资源部争取作为全国试点。

一、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项目内容

围绕服务“三农”和“五个振兴”,以生产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三区”共建共享为路径,发挥地理信息数据服务作用,通过“一个库、一个平台、多个应用”建设,形成乡村振兴“一张图”,助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诸城模式”升级版。主要内容是:

一是更新我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整合我市涉及乡村振兴的专题数据,形成乡村振兴“一张图”综合数据库。

二是建立乡村振兴“一张图”综合信息服务系统。

三是聚焦乡村振兴“五个振兴”开展典型应用示范。聚焦产业振兴,开发生产园区信息服务系统和惠农信息服务“一点通”;

聚焦生态振兴,开发自然资源与生态景区信息服务系统;

聚焦文化振兴,开发美丽乡村文化旅游信息服务“一点通”;

聚焦人才振兴,开发乡村人才信息服务“一点通”;

聚焦组织振兴,开发生活社区信息服务“一点通”和提升对接我市党务管理信息服务系统。

二、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省国土资源厅领导专家先后来我市进行了五次调研,广泛征求镇街(园区)、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及社区群众意见,不断丰富完善诸城市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总体设计方案,使其更加切合诸城市实际,突出诸城特点。

8月29日下午省厅测绘处曲伟刚处长带队,来我市进行了建设内容深度对接,会议梳理核实了各部门单位数据清单83项,增加了社区、景区、园区“三区共建”和“诸城模式”内容,增加了208个社区全景影像制作。第二天又分三组展开调研,一组召集社区办、农业局、经管局等单位详细调研数据提供、内容采集和系统建设等问题。另两组深入南湖区、龙都、枳沟三镇街(园区),走进社区,同社区干部、群众及田园综合体企业等面对面交流,补充完善了总体设计方案。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我市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桑书记、刘市长多次听取工作情况汇报,提出了指导意见。成立了刘市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国土局。近日,市政府又专门组建了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工作班子,承担部门单位工作协调,参与“一张图”建设。所有参与的部门单位及镇街(园区)都落实了一名科长或分管领导作为工作联系人,建立了微信工作群。其中智慧办、农业、畜牧、人社、文广新、旅游、国土七个部门抽调专人集中办公,全程参与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工作,办公地点在国土局。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尽快完成项目立项、招标。目前,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需市政府批准项目实施,采取单一来源采购技术服务,项目总预算1750万元,建议尽快落实立项招标,批复拨付项目配套资金。

二是每周与省国土厅对接一次,汇报工作进展,接受省厅指导,加强协调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列出推进时间表,落实责任人,实行挂图作战。近期主要加快完成数据梳理表提报,对接省国土厅推进7个示范应用系统技术设计。

2.市乡村旅游规划 篇二

1 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吉林省北部某市共有18个乡镇,383个行政村,1 025个自然屯,617所卫生室,从事乡村卫生工作的乡村医生815人。

1.2调查方法

自制调查表,由参与研究的团队人员担任调查员,绝大多数采取了实地调查,个别偏远的乡村采取了网络邮件或电话调查等方式。调查统计内容包括乡村医生的年龄、性别、职称学历,村卫生室的办公用房、医疗器械等[2,3,4]。

2 结果

2.1基本情况

该市共有383个行政村,截止到2014年,基本达到了每个行政村至少有1所村卫生室,加上个别乡医在其所在的自然屯开办的卫生室,全市总共有617个村卫生室,815名乡村医生为全市66.37万农业人口提供村级基本医疗保健工作。其中有部分村庄是满族、回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

2.2 村卫生室基础设施

2.2.1医生业务用房

在617个村卫生室中,房屋面积最大的330平方米,最小的26平方米,平均49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面积小于标准用房面积的村卫生室达到68.3%。村卫生室业务用房为乡村医生个人所有的到达了234个,占总数的38%。

2.2.2医疗设备

全市617个村卫生室都没有配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即时结算设备,有83%的村卫生室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等辅助设备,在配备电脑的村卫生室中几乎全部都连接了互联网,虽然能够与卫生信息平台联网,但由于大多数乡村医生业务比较繁忙,因而很少有时间使用该平台。全市617个村卫生室共有基本医疗设备2 327件,村卫生室的医疗仪器设备拥有率及占设备总数比例见表1。

2.2.3城乡一体化管理

扶余市实行城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有117家,占村卫生室总数的18.96%,主要分布在城镇的郊区和较大的村屯。其中127名乡村医生,占总人数的15.58%的乡村医生参与了城乡一体化管理。

2.3村卫生室人员结构[2]

815名乡村医生中男性745人,女性70人。最大年龄66岁,最小年龄24岁,年龄、学历和职业资格等分布情况见表2、3、4。

2.4乡村医生继续教育

2014年参加继续教育或短期培训的乡村医生774人,占815名乡村医生的94.97%。全市市级培训经费总投入20余万元。

2.5 乡村医生工资待遇等情况

从2010年开始扶余市根据行政村的人口数量配置乡村医生,一般一个行政村配置1~3名乡村医生。按照所在村的人数国家给予乡村医生每人每月200到300元的工作补助,同时该乡村医生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部分乡村医生参加了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几乎全部乡村医生都参加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可见乡村医生对养老的认识还是比较高的。见表5。

2.6 村卫生室的工作量

2014年扶余市的村卫生室总就诊人次数93.04万人次,其中出诊人次数7.43万人次,参加市和乡镇卫生机构例会人次4 000多次。

3 讨论

扶余市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其中少数民族包括满族、朝鲜族、回族等,占全市人口的1.1%。

本次调查发现:①扶余市的村卫生室人力资源总体偏低,平均每千农业人口村卫生人员数仅1.22人,低于全国平均每千农业人口村卫生人员数1.53人,并且还因各个乡镇经济发展的不同而差别巨大,所以在乡村医生人员数量上还需进一步增加;②卫生室还没有配备齐全最基本的医疗仪器设备,有些人口密度稍大些的村卫生室在医疗器械配备上相对比较齐全;③绝大多数村卫生室的业务用房还没有达到国家关于村卫生室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即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药房、值班室等五室分开的业务用房要求;④中专或相当于中专水平的人数最多,整体学历水平偏低,从业资格证是省内的职业资格证比较多[5]。

经过统计分析发现了以上问题,针对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建议省级主管部门加大这方面的政策支持,可以继续加大全科医生培养计划的招生,定向委培更多的这方面人才[6,7]。针对村卫生室医疗器械配备不齐全的情况,建议主管部门与城镇医院协调让其捐赠一部分,或与医疗器械公司协调让其以成本价转让一部分,村卫生室可以利用其外墙或室内广告的形式回馈相应的医疗器械公司。针对村卫生室用房不足的情况,建议由国家财政统筹资金,地方政府配套一部分,统一设计,统一建造或改造,使之达到国家关于村卫生室建设指导意见的五室分开的业务用房要求,建成之后可以收取适当的使用费用。针对乡村医生学历低的情况,建议主管部门首先可以多组织一些面向乡村医生的乡村常见病的诊治过程方面培训,其次是充分利用医学电子教学资源,将该部分资源整合到一个可共享平台,使乡村医生足不出户就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随时随地学习,进而提高乡村医生的业务能力[8]。

参考文献

[1]任苒.中国乡村医生的发展与作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1(5):443-445.

[2]何海明.临夏州乡村医生现状调查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132-134.

[3]王柳行,任丽平,李云,等.吉林省村级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29(5):326-328.

[4]王旭辉,金建平,王秀英,等.贵阳市乡村医生基本情况及卫生临床知识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29(3):200-201.

[5]虞国良.抓住机遇锐意改革开创常州市农村卫生工作新局面[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29(3):163-166.

[6]朱建华.乡村医生在岗培训教学方式的探讨[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7,14(9):1-2.

[7]胡传来,肖永康.面向乡村医生开展全科医学教育[J].实用全科医学,2005,3(5):377-378.

3.北镇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篇三

关键词:乡村旅游;拉动作用;可持续

国家经济中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问题——“三农”问题是许多学者和专家研究的方向,而如今,新兴产业——乡村旅游产业被认为是解决该问题的一大利器。乡村旅游产业既为加速了农村经济产业转型,推动了人口分布重规划,也使得在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道路不整洁、垃圾随便倾倒不规范等环境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1]。但是一些地区一味的重视发展乡村旅游业中的经济效益以及相应的管理和规划不到位,致使当地文物古迹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使乡村旅游前行得更加踏实长远成为人们研究的话题。

1.乡村旅游收入对北镇市经济的巨大贡献

通过推行乡村旅游业,北镇市的经济脚步得到了飞速的延展。本文将北镇市近7年的旅游接待人次及旅游直接收入、社会总收入以图表的方式进行如下展示。

从上表展示的数据可以看出,从2006年至2012年,北镇市的旅游接待人次基本上逐年递增,由此带来的旅游直接收入在七年内增长了1.5倍,而北镇市的乡村旅游业所创造的社会总收入则在七年内增长了3倍多。每年,北镇市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所取得的社会总收入在其国民收入中所占据的比重逐年增加,截止2012年,北鎮市以乡村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所取得的社会总收入大约占到了其全年生产总值1/3(见图3.1)。

旅游业是一个集合多方产业因素的新兴产业,综合性高,其自身规律的探索需要结合多方因素共同分析研究。它涉及多种热门行业,多个经济部门,与不同经济产业息息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对诸多行业产生深远影响[2]。在北镇市,交通运输业、工商业、建筑业以及第三产业等众多产业都在乡村旅游业的带动下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且,各个产业间原有的比重不合理的状况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观。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北镇市的特色农家院、采摘园以及葡萄酒生产业上。北镇市各个景区附近的居民,最初只是从事传统的农业。后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他们逐渐意识到了其中所蕴含的巨大商机,便将自己的家改造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农家院,农忙的时候从事农业生产,旅游旺季到来便经营自己的农家院。自从2009年北镇市的第一家采摘园开园以来,三年间,采摘园的发展带动了北镇市的农业特别是果蔬生产的产业化。

乡村旅游业不但壮大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规模,而且逐步发现了自身探索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足,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自身。首先,乡村旅游业的巨大收益使当地居民得到了实惠,当地居民在旅游地环境改造的过程中切身的体会到了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完备的基础设施所带来的舒适和便捷。在旅游产业积极建设的同时,当地居民的积极投入也潜移默化了它们的思想认识与服务理念。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在惠及当地居民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第二,当地居民的精神文化层次得到了大幅提高,居民可以消耗大量的闲暇时间投入乡村旅游的建设活动中去,既促进对当地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家乡文化的传播发扬,更提高了自我的审美水平,充实了自身的文化生活,提高了自我创造能力,用丰富多彩的娱乐形式呈现乡村文化[3]。

2.三大优势助力北镇市乡村旅游业发展

2.1自然资源优势

大多位于医巫闾山的山峰高在200-800米,大望海山作为医巫闾山主峰,高度达867米。绵延起伏的山间生长着千余种植物,在扮靓山间景色的同时更为生长、繁育于其中的千百余动物、昆虫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从而共同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良好的生态系统。

2.2旅游区位优势

北镇市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东接省会沈阳,人口流量高,便于发展游客,形成旅游景观产业链。北镇市的陆路交通十分便利,境内公路、铁路纵横交错,将北京至哈尔滨、沈阳至山海关等重大城市及沿线众多城市沟通起来,此外,北镇市的陆路交通也是从辽宁西部路过山海关进入北京的必经之路[4]。这些交通优势为北镇市的乡村旅游业创造了难以比拟的区位优势。

2.3祈福文化魅力独特

在辽宁乃至东北地区,北镇市的医巫闾山皆可谓声名远播,最重要的推动力就是其孕育传承了数千载的祈福文化。几千年来,人们跨越阶级、信仰乃至时空的差别,相互的汇聚、影响、交融,才成就了今天的中华祈福文化。在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的基础上,北镇市投入了较低的成本包装祈福文化,却能够收获良好的宣传效果,取得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

3. 北镇市乡村旅游业的发展障碍

3.1规划不到位

北镇市的旅游景点虽然很多,但是分布的很分散,这就需要对这些景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进而形成一条合理的甚至精品旅游线路。但是,北镇市在这一方面却没有太大的投入。在北镇市区有鼓楼、李成梁石坊等文物古迹,而北镇市著名的青岩寺景区位于距离北镇市区25公里,这使得许多慕青岩寺之名而来的外地游客在游览之后就会直接离开,而不是去北镇市区继续游览。游客花费时间与消费减少导致旅游业经济效益下降。应该科学合理的规划并采取相关的手段吸引游客前往北镇市区游览、停留。

3.2忽视环境保护

北镇市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环保意识并没有随之增强。乡村旅游发展力度加大,游客锐增使景区环境得到了极大破坏。截至目前,北镇市尚未建成完善可操作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只是简单的对生活垃圾进行掩埋和燃烧,这对土地、淡水、大气的污染是难以估量的[5]。同时,一些尚未意识到环境重要性的旅客也在游玩时产生了大量的垃圾。在北镇市的景区中,大部分都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其管理人员和经营人员也缺乏必备的环保素质。以上这些,都成为了制约北镇市的乡村旅游继续发展、做大做强的障碍。

4.北镇市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4.1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这一话题是永不过时的,在旅游业这一朝阳产业中更是如此。乡村旅游业欲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始终坚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原则,并且在大原则下采取具体的措施。首先,要注重资源的回收利用。即在发展乡村旅游业的过程中,合理的规划开发生态资源,并将其有效率地分配到旅游环境的建设块中去,在开发的同时,不忘修复与保护,朝着大量减少污染,甚至无污染的旅游环境开发工程的目标前进,实现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6]。在发展乡村旅游业的过程中,还必须要注意保护乡村民俗文化赖以生存的传统建筑景观的完整性,慎重考虑规划具有浓厚地方特色、古色古香的建筑群的拆建工程。

4.2保护传统民俗文化

保护传统民俗文化首先要借助政府的力量,颁布相关的法规来保护传统的民俗文化,进而对旅游经营者和参与者形成最基本的约束力。再者,要深入对旅游景观的文化底蕴的探索发掘工作,利用深邃文化底蕴,更好地建设维护淳厚正宗的风俗景观,营造更浓厚的人文氛围。北镇市具有悠久浓厚的满族历史文化,当地的旅游规划者和经营者应将这一特点充分利用起来,增加北镇市的乡村旅游业的特色。

4.3重视品牌经营

作为一种无形的价值和资产,品牌是消费者认同感与产品质量的完美结合,它能够体现出生产者的信誉、知名度、服务质量的高低。旅游者想要了解某个旅游项目的优劣,可以通过对品牌的辨识度来了解。因此,只有提高品牌影响力,才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从而进一步的促进自身的发展壮大[7]。北镇市应该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形成统一的品牌,在统一的品牌下法规各自的特色,开展“一村一活动”,将特色化和规模化有机的结合起来。当地居民应该尝试产业服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同步提供活动安排,景点导游介绍,就餐住宿安置等各项相关服务,大幅度提高旅游业经济效益,提高收入。

5.结语

旅游业所需投入较低,对环境污染较小,产生效益却很大,在实现农村传统产业转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展乡村经济,着力点在长远地发展,使乡村旅游业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可持续发展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不变的追求方向。

参考文献

[1]邢峰,吕丘林,齐晓,现代视角下乡村旅游研究[J].旅游地理,2012

[2]崔娟.江苏省旅游产业关联分析[J].学术学刊,2014

[3]赵铁璐.发展乡村视角下乡村旅游研究改善农村民生[J]. 现代营销,2010

[4]张黎明.科学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途径[J].经济地理,2007

[5]崔迎新.北镇市旅游的发展重点及营銷 [J]. 旅游经济,2012,5

[6]赵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旅游经济,2005,3

4.市乡村旅游规划 篇四

年初以来,我局结合职能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根据通知要求,现将我局*年推动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工作进展

(一)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

1.加快构建县域电商发展体系。一是拓展农产品网销渠道,促进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通过积极参与、举办各类电商活动,促进农产品生产企业与电商企业进行产销对接,有效拓宽我市农产品销售渠道。二是不断完善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拓展电商直播应用范围。指导企业打造电商直播基地,融合线上市场和电商直播,推动特色食品和农产品销售量稳步增长。

2.提升电子商务示范工作水平。一是推动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我市为全省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级县域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覆盖城市,两个示范县项目共可争取到国家扶持资金*万元,用于县乡村三级物流共同配送体系、农产品进城公共服务体系、工业品下乡流通服务体系、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体系建设。二是培育电商直播主体,完善电商培训体系。今年重点培育阜蒙县十家子直播基地等*个电商直播机构,通过打造直播基地规范我市直播经济,支持鼓励电商基地快速发展,进一步提升基地运营服务能力,为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奠定基础,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加速乡村振兴。

(二)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3.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商互联产销对接。一是积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通过举办“*玛瑙文旅商务节暨*优品展销会”“草莓音乐节”、LYB李永波全球业余羽毛球锦标赛和*年中国国际飞行际设计挑战总决赛等活动契机,为我市农产品生产企业搭建展示交易的平台,进一步宣传推介我市特色品牌农产品。二是有效支撑企业规模化经营发展,推动形成长期稳定农产品供应链。积极引导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发展以公司+农户、订单农业为主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合作创新,推动建立长期稳定的销售渠道,不断完善农产品供应链建设。重点实施农商互联项目,提高产地商品化设备使用率,稳定流通模式,降低流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有效支撑农业企业。

4.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能力。一是积极推进我市冷链物流发展。鼓励企业升级现有常温仓储设施,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二是推广物流标准化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复制推广全国(省)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典型经验模式(案例),加快推进我市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步伐。三是积极推进我市城乡高效配送发展。重点支持我市省级城乡商效配送骨干企业发展城乡高效配送。

二、存在问题

一是农业产品供应链不够丰富,“适销对路”做的不够,品牌建设和文化赋能方面意识薄弱。

二是与直播经济配套的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电商直播队伍水平有待提高,急需培育农人主播领军人才。

三是冷链物流标准化程度不高,专业物流公司少,仓储规模较小。

三、下步工作安排

一是持续培育网销农产品供应链。

引导企业打造适合直播带货销售的农产品。提升品牌内涵,重视文化赋能宣传,创新应用新模式、新技术,推动农产品流通企业与生产基地进行全面、深入、精准对接,建立长期稳定农产品供应链,夯实乡村振兴经济基础。

二是逐步完善直播经济服务体系。

督导两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工作,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共同配送体系、农产品进城公共服务体系、工业品下乡流通服务体系;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

5.市乡村旅游规划 篇五

XX市水利局(2018年5月9日)

近年来,市水利局紧紧围绕“迈上新台阶、建设新XX”大局,严格按照上级统一部署要求,攻坚克难推进水利建设,坚定不移深化水利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我们重点抓好了三方面打基础、补短板、利长远的大事。

一是防洪减灾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在充分汲取2016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累计投入1.68亿元,实施长江江堤防洪能力提升2017应急、XXX段三期整治、XX二期整治、小水库后扶和防汛指挥决策系统等工程,筑牢了防洪保安基础。以市水利工程总队为骨干,不断强化“专业、精干、高效”抢险专业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实战演练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备战应战能力,确保抢险需要。在备足常规抢险物资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着力提升紧急调运和后勤保障能力,确保抢险救灾时调得出、用得上。

二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累计投入1.29亿元,实施2016至2018小农水重点县工程及2017-2018两个千亿斤粮食项目,累计改造灌排泵站97座、渠道衬砌42.3公里、低压农灌管道119.6公里、渠系建筑物配套1680座。投入2204.73万元,实施XX市XX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新建防渗渠道8.34公里、新建管道共6.27公里、设置闸阀井16座、分水井16座、汇水井18座、更新改造渠系建筑物155座、更新改造泵站10座。投入1780万元,实施2016至2018河道疏浚,累计清淤土方235.2万方,其中疏浚乡级河道33条,整治村庄河塘254条/口,绿化2040株等,夯实了乡村振兴水利基础。

三是供水安全保障建设不断加强。始终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全力推进长江XX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工作,序时完成长江滨江XX饮用水源地一、二级和准保护区相关设施、设备关闭拆除工作以及围挡、警示标志牌设置等工程,于2017年12月29日,顺利通过上级验收。此外,按照计划要求,及时完成XX水库备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和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并投入使用。实施陈庄泵站迁移工程,在XX、XX、XX等地,改造农村供水支管网近25公里,确保了中后山区农村供水安全。

此外,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与农村水环境治理有机结合,完成实施方案编制、组织体系构建和相关制度建设,设立县、乡、村三级河长445名,并及时开展认河巡河等活动。制定联席会议、信息报送、督查通报等配套制度,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督促其整改到位。

下一步,我们将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牢牢把握水利发展目标定位,突出抓重点、强弱项,统筹谋划水利发展,充分发挥水利对农业农村的支撑作用,全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

— 2 — 一是守住安全底线。将防洪保安作为首要任务。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加快推进ZZZ段三期整治、长江崩岸应急整治等工程,增强长江堤防防洪能力;积极开展小型水库库区扶持项目建设,提升中后山区水库防汛防旱调蓄能力;建成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系统,进一步增强全市防洪减灾预警能力。认真分析水源供需情况,优化水源调度,强化用水管理,统筹配置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确保群众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需要。同时,切实抓好相关水利工程的汛前维修养护工作,确保安全度汛。

二是致力民生改善。将农田水利作为保底工程。以实施农田水利重点县、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为抓手,优先为后山区河塘建立补水线,着力解决中后山区塘坝水资源不足、提水成本较高的问题,确保到“十三五”末,全市建成高效节水灌溉工程4.5万亩以上。同时,为种田大户及设施农业铺设供水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每年投入40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重点对清淤标准偏低、复淤情况严重的河道进行提标升级。依托地方政府,在XXX、XX等地探索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先行试点工作,努力塑造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水生态示范带,并逐步在全市范围进行推广。

三是坚持系统治理。将河长制作为治水统领。进一步督促各镇、办河长实体化运转,推动部门联动,服务河长履行好水资源管理、河湖资源保护、河湖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

6.市乡村旅游规划 篇六

市文明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2008年11月13日

熊建辉同志强调

要以“清洁家园绿化乡村”千村百日行动

作为文明乡村建设的突破口

11月5日、6日、10日,市委副书记熊建辉连开三会,专题研究谋划我市文明乡村建设,市委副秘书长刘锡成和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农委、市交通局、市林业局、市市容局、团市委、市妇联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熊建辉同志指出,开展“清洁家园、绿化乡村”千村百日行动和进一步加强文明乡村建设是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小岗村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行动,也是切实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惠民工程,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认真谋划,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熊建辉同志强调,合肥是安徽的省会,要义不容辞地为全省作出表率,这是我们肩负的光荣使命。要把“清洁家园、绿化乡村”千村百日行动作为文明乡村建设的突破口,统一部署,统一行动,集中力量,集中整治。要结合我市农村实际,制定好《合肥市文明乡村建设规划(2009—2011)》和《合肥市“清洁家园、绿化乡村”千村百日行动实施方案》。“清洁家园、绿化乡村”千村百日行动要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提升绿化水平为重点,广泛开展“六项清理”和“三项绿化”,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迅速改变农村庭院、村庄、集镇的环境卫生面貌。要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责任分工,广泛宣传教育,进行周密部署,大力发动群众,注重典型引导,强化督促检查,建立长效机制,为我市三年文明乡村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努力塑造环境整洁、秩序井然、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的合肥农村新面貌。

报:王金山、王三运、孙金龙、臧世凯、庄保斌同志,省文明办、省

农委、省林业厅;吴存荣、黄同文、董昭礼、熊建辉、方军、安列、张晓麟、杨思松、林存安、雍成瀚、凌云、许立华、梁虹、张进、杨增权、卢仕仁、李红、盛志刚同志

抄:省直文明办、省委教育工委文明办、省国资委文明办,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省、市各新闻单位

发:各有关单位,各县区农委、文明办,各乡镇

7.乡村规划与乡村治理论坛 篇七

贺雪峰:当前乡村规划要着重解决几个问题:第一是解决乡村规划的确定性, 即能否确定一个自己的乡村规划, 特别是区域的乡村规划, 前提是乡村的房屋产权、宅基地、土地制度和人口要有确定性。第二是具有旅游价值和开发价值的农村, 应如何开发。第三是未来村庄会不会消失的问题。

今天讲农村离不开两个概念: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食品安全一般是站在城市的角度去讲, 粮食安全是站在国家战略角度。对于农民来讲农业是很重要的收入, 没有农业收入, 将近9亿人无法在城市安居, 其最后是否可以进城, 还是未知数。乡村规划是把国土部门的意见释放出来, 开放探讨, 而且不仅只针对技术层面, 因此非常有必要。

杨贵庆:首先, 快速城镇化是一把双刃剑, 因为乡村规划建设和城市是完全不同的事情, 我觉得乡村规划建设更多的是乡村自治的问题, 村民自己管理的事情, 我国目前还有50%的人在农村, 而且亦工亦农的人也非常的多。从长远的经济结构看, 乡村经济发展的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没有支付。

其次, 乡村规划、产业经济和空间文化三位一体的指导思想, 因为产业经济是造就的基本, 社会文化是灵魂, 传统文化、地方文化, 甚至包括宗教文化, 村民自治等都应该作为主体。要正确处理这三者发展的关系, 空间环境的发展, 应该采用地方的经济, 反映地方社会文化的体征, 反过来, 产业经济的社会化发展要有科学合理化的布局和技术的引导。

第三, 乡村规划有三适的过程, 适合环境, 适应技术, 适宜人居。我国地域广阔, 地形地貌差别非常大, 经济收入文化差异也非常大, 所以分类指导非常重要。

第四, 乡村规划是创造性的、创新的工作。而且, 我认为, 乡村规划是通过城市规划来呈现的。

李京生:我国的乡村发展面临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 发展的问题。在城镇化背景下, 乡村内测性发展对于本土资源潜力的挖掘是非常重要的。乡村潜力的发挥建立在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的基础上。乡村发展与工业化的关系, 以及乡村自身的文化价值和景观价值逐步被社会所认可。

第二, 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社会公平的问题。我国乡村社会目前存在各种各样不同利益环节, 农户、政府、投资商之间存在利益分配的公平性问题。

第三, 乡村治理的问题。由于城乡之间的空间联系已比30年前紧密得多, 乡村治理成为主要趋势, 包括居民生活改善等。资产安全是居民生活改善的前提。

第四,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对于农村基础设施, 尤其是生产方面的投入要加大, 不仅要投钱, 还要投人、投智力、投体力, 应当组织大量的人下乡参加义务劳动。

栾峰:首先, 乡村规划应该有自己的方式, 不能照搬照抄城市规划模式;其次, 我们在做乡村规划的时候要做什么, 怎么做;第三, 乡村规划要因地制宜, 不一定要一村一品, 也不能千篇一律;最后, 要动员所有力量去研究和探讨乡村规划应该如何做。另外, 我认为, 乡村规划如果不跟国土部门合作互动, 很多工作无法开展。法律法规和规范都要到位, 乡村许可管理一定要简化, 要多学科进行沟通交流, 扩大乡村规划的能量。

叶红:乡村规划最终会变成社会中的一种制度, 要促进村庄自治。当前, 我国的村庄建设急需科学的规划。乡村规划应当以满足自上而下的可管理的技术储备为基础, 同时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 包括规划本身也应该有包括法规体系、编制体系和实施体系的规划体系, 以高质量的乡村规划, 来促进高水平的村庄自治。最终实现村庄规划的自主化,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让村庄具有适应和发展的能力。

王竹:新农村建设是复杂艰难的, 不仅在于经济和技术, 更主要是意识形态方面的混乱和理解上的误区。我归纳出五个问题:一是用劲过猛, 导致“千村一面”。二是“一村一品”, 导致品位低下。三是一味追求时髦, 导致乡村不可持续发展。四是建设时一切推倒重来。五是在规划时不能很好地尊重专业意见。

乡村风貌的建设要遵循大地区内“大协调, 小丰富”, 并不是盲目追求“一村一品”。规划时应该保证每个地方都有自身的独特空间语言, 而不是一味拷贝城市, 拷贝祖先的建设成果。

何兵:以成都灾后重建为例, 提出乡村规划第一要关注人的重建, 为村民提供相应的文化场所;第二要重总体, 关注实际的建设效果;第三要注重协同和继承。同时, 在强调历史文化传承、风貌统筹的基础上, 要考虑社会生活问题, 考虑旅游业与农业等产业的发展问题, 要重视民众参与和规划之间沟通交流环节。

陈雯:针对乡村发展我们的基本想法是想让传统乡村做转型, 让整个乡村的价值提升, 让居民过上幸福生活。其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农业的价值、村民的价值和村庄的价值。怎么去提升?我认为必须把三个产业嫁接到农业中, 耕种是第一产业, 加工是第二产业, 交给农民把产品卖出去的方法, 让农业的价值体现出来。其次是村民, 教育也好, 各种方法也好, 让村民的素质提升到跟我们一样, 平等的交流, 有尊严的交流。第三要把村庄做整个环境的改造, 让村庄更舒适。

郭继青:目前, 我国农村基层发展的环节非常薄弱, 乡村规划建设和乡村发展存在以下六方面问题:一是经费投入不足, 导致乡村规划推进无序。二是乡村规划质量不高, 个别区县规划编制与乡村发展不符。三是乡村规划可实施性不强, 导致新农村建设和项目实施、推进阻力非常大。四是乡村发展方向不明确, 存在耕地不足等问题。五是村庄建设缺乏特色, 甚至个别乡镇存在不按规划实施, 或者随意更改规划的现象。六是村民缺乏规划意识, 导致村庄住宅建设呈现散、乱、差的问题, 乱搭乱建现象普遍。

俯瞰四川九襄

建议编制乡村规划要求, 规范规划成果, 强调乡村规划师在贯彻乡村规划中起到的积极意义。建议具有规划建树和规划能力的乡村规划师驻扎在乡镇, 改变乡镇缺乏规划方面人才的现状。

施通才:我认为农村的建设好与不好, 一方面取决于规划师的规划, 另一方面取决于自己的建设。我认为, 规划师在给村庄做规划的时候, 首先要了解这个村老百姓的生活习性。在村庄建设的过程中, 我认为有五点比较重要, 一是要成立自己的班级;二是要宣传发动, 形成氛围;三是要制订方案落实政策;四是要深入研究, 确定项目;五是要筹措资金, 开工建设。

付海涛:我认为, 现在的规划是强制性, 农民根本不需要这样的规划。我希望在做农村规划建设的过程中能运用一些现代技术体现农村传统的东西, 做出农村的味道, 让我们的农村走得更长久。

朱伟:前段时间针对都江堰某猕猴桃产业园区产业规划的汇报, 管理人员提出两个重要问题:第一, 产业规划要有利于土地的管理;第二, 规划如何为农民带来更多收益。针对以上要求, 我们在乡村规划中介入GIS平台。众所周知, GIS在城市规划中应用成熟, 但在乡村规划中涉及较少。所以在前期我们做了大量数据收集工作, 包括对作物种植、土地使用、交通等方面数据的采集, 进而建立数据平台。同时我们应用GIS选址功能, 对其进行产业链条的打造。此项规划主要为农户服务, 所以要达到三产互动, 真正为农户带来实惠。在乡村规划过程中, 我们发现防灾减灾是乡村建设的短板, 所以要注重避灾场所的规划。希望能通过GIS技术平台, 使多相关学科交叉, 从而进行合理的乡村规划。

8.国内乡村旅游规划现状研究 篇八

【关键词】乡村旅游;规划原则;规划问题;乡土特色

旅游业是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精神生活需求的民生产业。在物质生活条件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承受的精神压力也在逐渐增加,而旅游已成为现代都市人最为主要的放松方式,乡村旅游也因此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增加财政投入,大力整合风土、风物、风俗、风情等乡村旅游资源,促使乡村旅游向特色化、市场化、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方向发展,逐步把乡村旅游打造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建设美丽乡村的有效措施、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最终使农村居民的物质水平和精神水平实现双增长。而要想利用好资源、发展好旅游就必须做好旅游规划,使乡村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乡村旅游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1)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乡村旅游规划应该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相统一,使村容村貌更加整洁、交通条件更加便捷、生态环境更加良好。旅游规划中各种配套设施的建设应与新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结合起来,如住宿、餐饮、商场、公厕、停车场等。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交通、用水、用电、通讯等生产生活条件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保障,营造村容整洁卫生、村民文明友善的旅游环境,促进乡村旅游快速健康发展。

(2)突出资源优势,扬长避短。乡村旅游资源数量丰富、种类多样,但是由于乡村产业的相似性,使得各地乡村旅游项目极为相似。因此,在乡村旅游规划中,要突出区域优势,包括乡村自然景观优势,开发独特的乡村风光和山水景观,如独特的岩石风貌、温泉、荷花菊花等观赏园;乡村传统文化优势,充分挖掘古村、古镇的文化内涵,如凤凰古城等,传统乡土工艺技术,如剪纸、刺绣、陶艺、茶艺等;突出本地民族风情、风俗、风貌,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服装、饮食、歌舞等特色优势,如少数名族的服饰特别受年轻人青睐,游牧民族的酥油茶是许多人向往的美食,土楼、南方小镇、吊脚楼等建筑是出游人的首选住宿环境。各地要突出区域优势,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3)提高游客的参与度。游客的体验参与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乡村旅游规划要提供给游客进行乡村劳作的机会,让他们在观赏青山秀水之中获得审美体验,在果园亲手采摘中感受硕果累累的丰收喜悦,在捕捞、耕耘、栽种、推磨中健身娱情。旅游项目的设置要让游客能充分参与乡村生活和劳作形式、品尝各色水果蔬菜,获得视觉、味觉、触觉和听觉上的全方位体验,了解乡村系统内部结构的依存关系,体会和认识乡村最真实质朴的风俗文化。

(4)旅游项目要多元化。在乡村旅游规划中要提供一条龙、一体化、多样性的旅游活动项目,充分利用丰富、多元的乡村旅游资源,构建多层次的旅游产品结构和旅游业态,如山东沂南县以竹泉村民俗旅游开发为切入点,先后开发了智圣汤泉、红色影视基地、红石寨自驾营地、马泉生态园、花田林海等一批旅游服务项目。要摆脱农家乐、忆苦思甜、钓鱼等单一的旅游项目,开发多元化项目,如采摘游、农家乐、特色村庄、农业观光园、乡村俱乐部、赏花游等。给游客提供丰富的多元的乡村旅游活动才能使他们流连忘返。

(5)强化区域特色。旅游产品的吸引力是特色。在乡村旅游规划中一定要强化原汁原味的乡村特色,切忌乡村城镇化、商业化。乡村旅游产品一定要保有原始性、文化性,各种服务设施的建设不能贪大求洋,不能脱离了朴素、自然的原则。某些乡村却反其道而行之,建立各种豪华酒店,这不仅与乡村旅游的内涵相脱离,也减少了游客的旅游兴趣。因此,在旅游规划中,有关衣食住行玩的旅游项目一定要贴近农家真实生活,满足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消费需求,创办专项特色餐饮、特色商品、特色娱乐、特色养殖业等,不要盲目追求高档以及不切实际的生搬硬套。乡村旅游规划切忌照搬照抄他人的成功模式,要对当地的资源优势和风土人情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选择合适的旅游项目,用本土特色赢得市场。

(6)保护生态环境。乡村旅游是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越是保护完好的村落,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就越大。而盲目地开发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会破坏生态环境,不会产生相应的效益。因此,在乡村旅游规划中要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保持乡村原有特色,凸显田园风光,避免城乡一体化变为城乡一样化。总之,乡村旅游规划一定要重视乡村旅游的整体性和连续性,科学的规划原则与规划理念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二、乡村旅游规划成果案例

房山西南大石窝镇北部山区的水头村,山青水美、文化底蕴厚重,是集观光、休闲、民俗于一体的市级民俗旅游村。水头村做强了“文化水头、吃住农家、采摘圣果、欢乐度假”为一体的民俗旅游项目:加工生产的素斋、菱枣、杂粮、干菜、柴鸡蛋、腌菜等系列品牌农特产广受城市游客青睐;以北京天德园生态种植园为切入点带动区域经济;由皇家贡品——菱枣发展成菱枣采摘产业;建造云居乐素斋一条街,有各种特色小吃,如炸蚂蚱、炖野鸡肉、炖野猪肉、白薯面窝头、野菜团子等农家菜;巧娘工作室生产各种工艺品,例如刺绣鞋垫和手工刺绣背包等。此外,该村不断加强生态治理,充分利用水资源,倾力建设“山美、水美、环境美”的自然景观。

三、乡村旅游规划存在的问题

(1)千村一面。乡村游,游的就是一种乡土文化,享受的是一种乡土乐趣。而今农家乐已成为多数乡村旅游的代名词,吃点南瓜、土豆、窝窝头、野菜就是乡村旅游。采摘园的形式比较单一,给游客的不同感受就是采摘的品种不同。多数游客对这样的乡村旅游缺少兴趣,对他们来说没有新鲜感。

(2)贪大求洋。很多乡村游为了盈利不断扩大规模,将原本朴素的农家环境建造成豪华式的庭院;为了迎合游客口味将很多特色产品不断进行深加工,“土”字的东西相对变少了,如千层底用机器做,刺绣鞋垫变成了照样子描,古建筑用水泥堆砌……这使得乡村的特色少了,城市的特征逐渐增加,丧失了乡村旅游的意义。

四、乡村旅游规划保持乡土特色的措施

(1)构建乡村旅游科学发展体系,一定要遵照规划原则进行,合理引导, 明确乡村旅游的产业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和开发重点,宜发展就发展,不能盲目发展和恶性竞争。

(2)要在创新上下工夫,决不能千篇一律,坚持以特取胜,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

(3)构建乡村旅游产业融合体系,建成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吃要立足乡土特色食材,住要大力发展乡村民宿、农场客栈,购要开辟民间工艺作坊和游客体验坊,玩要推出乡音歌舞表演、民间手工艺展示、民俗文化节庆活动、传统农家农事体验等。

(4)构建乡村旅游营销体系,发挥政府带头作用,拓宽营销渠道,利用媒体、企业等营销主体;丰富宣传形式,借用名人、名品的知名度等。

参考文献

[1]方增福.乡村旅游规划的基本原则与方法[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0(06)

[2]董瑞娜.陇南市典型生态旅游村庄规划研究——以徽县田河村为例[D].兰州大学,2013

9.市乡村旅游规划 篇九

主要问题

尽管天水旅游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和环境大为改善,但与周边地区相比,与全市人民的期盼和愿望相比,与旅游资源的品位相比,我市旅游业发展仍处于较低层次,由事业型向产业化过渡的一系列问题还亟待解决。

1、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配套服务能力不强。

2、综合开发滞后,旅游产品单一。

3、旅游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

4、旅游专业人才匮乏,服务质量不高五)旅游资金投入不足,对外宣传有待加强

几点建议

1、理顺管理体制,建立旅游产业发展长效机制。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

3、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积极开发特色旅游商品。

4、加强旅游工作队伍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10.市乡村旅游规划 篇十

(3篇)

2021年乡村振兴发展规划1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农业和农村扮演着食物供给、要素贡献的角色,生产功能、增产导向占主导地位。当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结构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发展对资源要素量的投入依赖程度下降,这需要农业从增产转向提质,农村从要素供给向生态空间、文化传承、新消费载体等转变。

三、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

(一)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

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增强领导农村工作本领,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坚持规划先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必须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实施、典型引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前所未有的长远性和全局性,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强化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引领作用。要始终坚持以各级相关文件精神为引领,根据农村实际,认真谋划乡村振兴发展。

2021年乡村振兴发展规划2

2018年4月11日至4月22日,我很荣幸参加我县今年的在职干部全员培训,这是我入编以来第一次参加培训,感到非常激动。通过党校领导、专家教授的精彩授课,本人受益匪浅,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进步,也有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发展,实施乡村振兴,对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意义重大。

13亿多中国人中,有着近10亿农民,农村成为了中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关系“幸福百姓”获得感的提升,关涉“美丽乡村”愿景的实现,关乎“乡士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但随着社会变革的急剧转型,三农问题成为了我们心头难以放下的牵挂。“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乡村振兴已刻不容缓,而只有让人们愿意回、回得去、留得下,乡村振兴方有希望。

乡村振兴,我认为农民必须富,让人们愿意回。乡村若是“梧桐树”,便会引来乡贤游子们这些“金凤凰”,正所谓“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乡村的振兴发展的对“城归”的引力第一要义就植根于农民生活的富足,从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社会治安、养老方面成为农民最为关心最为迫切的问题,只有为农民生活奠定坚实的生活保障,方才能调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农民工返乡,又能够不断促进广袤乡镇百业兴旺,以创业促就业、增收入,从而打开了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乃至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从而又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

乡村振兴,我认为农村必须美,让人们回得去。农村是农民的家,每个人都期望自己的家能够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改变农村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还农村以“松月夜生凉,风泉满清听”的随意而居是游子们的虔诚向往。而当农药化肥的使用污染了块块土地;当生活垃圾玷污了弯弯清泉;当秸秆焚烧污浊了朗朗晴空,乡村的土壤、水体、大气的污染直接影响菜篮子、米袋子和水缸子的安全,何谈夯实返乡回归之基?失去了乡村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质、安全的食品,乡村振兴就失去了游子们的青睐,就失去了永续利用的战略资源,何谈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建设才是乡村振兴的依托。

乡村振兴,我认为农业必须强,让人们留得下。兴业致富是许多人逐梦的源动力,而守业安居则是广大农业经营者的定心丸。乡村留得住人才是乡村持续振兴发展的应有之义,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则是让“城归”留下创业守业的必由之路。当农业搭上“旅游+”的快车,乡村旅游便为乡村提供了“重塑”与“再生”的机会。随着旅游需求的多元,宁静致远,田园丹青的乡村旅游因其特有的魅力成为人们新的选择,尤其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经济迈入新常态、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将会有更大作为、更大担当,方能不断填充着乡村振兴的底色。

缘木求鱼不可取,竭泽而渔不可行。全民期待“美丽乡村”的今天,用富民之美给村民一个富足的生活条件,用生态之美给游子一个身心休憩的家园,用强业之美给城归一个勃勃发展的生机,只有走上富民、村美、强业的多赢之路,才会实现乡村宜居安康的振兴之梦。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重大任务,为亿万农民描绘了一幅美丽乡村的现代图景。现如今,各个乡村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等角度,推动广大干部群众推动乡村振兴思路更明、干劲十足,十九大报告中关于脱贫攻坚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论述,让我们进一步增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学习十九大精神重在领会重在实践重在落实要做到知行统一,把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

一、把十九大精神落实到决胜脱贫攻坚的奋斗目标中。

领导干部要把脱贫攻坚当做当前的政治、的民生和最紧迫、最坚决的任务,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到脱贫攻坚中,全面抓好脱贫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完成此次考核任务工作。

二、把十九大精神落实好实践好发挥好。

省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县委也制定了贯彻落实方案,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系统性、长远性和近期目标,要坚定不移把生态保护摆在核心位置,像对待生命一样呵护生态环境,着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

三、把十九大精神落实到从严管党治党各项举措中。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略第一条是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最后一条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做好党和国家事业前提在于党的领导,保障在党的建设,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关键的理念,把抓好党建作为的政绩,全面压实“两个责任”,坚决维护好习总书记的核心地位,要坚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推动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不择不扣贯彻落实,要强化干部管理,持之以恒整风肃纪高压反腐,着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作为的干部队伍。

四、把十九大精神落实到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中。

脱贫摘帽需要各乡镇各部门互相配合,一定要早部署早谋划,要趁着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东风,全力以赴、全面动员,亲临一线督促指导攻坚克难解决问题。以一天也不耽误的精神,全力抓好生态保护、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等工作,确保各项目标圆满完成。

2021年乡村振兴发展规划3

为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根据国务院、省、沧州市乡村振兴战略文件精神,长丰镇紧紧围绕《任丘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暂行办法》,深入贯彻落实全市乡村振兴现场会议精神,紧密结合实际,特定如下工作计划。

20xx年的工作目标:立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力争乡风文明更加浓厚,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健全,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群众生活更加幸福,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一、围绕产业兴旺,打造经济发展新亮点

(一)成立专门机构,落实组织责任。

成立了以镇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农村振兴发展办公室,建立健全全镇土地纠纷调解架构组织,致力于优化产业布局。在已完成3.5万亩土地流转工作的基础上,20xx年年底争取新增土地流转1000亩。

(二)建设农业品牌,打造农业名片。

打造长丰农业品牌,20xx年12月完成任丘蜜桃、黄庄蜜桃、任丘小蜜梨3个地理标志申请。进一步做大做强全镇种植、养殖行业,借助锁井、四蔡村等蔬菜大棚种植平台,辐射带动周边蔬菜大棚发展,打造绿色健康蔬菜园区;以北张村志勇肉鸡、士京养殖和生猪养殖大户等专业养殖合作社为中心,整合现有养殖资源,推动全镇养殖行业规模化发展。

(三)发展绿色农业,推进科技农业。

继续推进道路、水利、电力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强化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合理降低使用化肥和农药。持续抓好雨农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在原有绿化种植的基础上,保障万亩方和千亩方苗木成活率,20xx年全镇实现森林覆盖率50%以上,种植强筋小麦4000亩,产量预计0.16万吨,力争在11月份完成。

二、围绕生态宜居,打造乡村环境新面貌

(一)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严格落实镇村网格管理机制。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和专项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进一步加大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力度,管控好镇域秸秆禁烧,降低燃煤污染,严厉打击小塑料等“散乱污”企业加工摊点:建立完善科学有效的河长制管理措施,切实发挥党员干部群众在沟渠、河道维护等方面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保持镇域河渠水面、堤岸两侧干净整洁,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工作。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倡导良好卫生习惯,有效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全面提高我镇农村厕改率。结合镇村实际,抓好各村改造厕所的复查维修,积极主动配合施工队伍,按照分批推动、连片实施的工作方案,力争20xx年底卫生厕所改造普及率达76%以上,确保改得好,用得住。

(三)全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在抓好环卫公司日常保洁的基础上,立足我镇实际,制定《长丰镇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方案》。以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村容村貌提升为整治内容,开展民居院落“四清五化”整治活动,配合上级部门对具备条件的村庄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站,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项目的建设。20xx年4月底完成村庄春季清洁行动,重点解决村庄内外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在9月底前完成村庄“五清”任务;在年底60%的村完成“三建”任务。三、围绕乡风文明,构筑美丽幸福新格局(一)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评选“十星级文明户”活动为载体,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群众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以寻找“最美家庭”为平台,面向镇村党员干部、道德模范等领域有代表性的家庭,广泛征集好家风、好家训故事,强化精神文明建设。

(二)丰富农村群众文化活动。

充分利用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各村文化广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围绕“春节”、“国庆”、“重阳节”等节日活动,推动长丰大鼓等传统文化发展,提高文化艺术魅力,强化传承与保护。

(三)助推农村文明村庄创建。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市文明办“十个”要求,以柳村美丽庭院为标准,大力推进全镇美丽庭院创建。在柳村、袁庄、寇村、金元村、四蔡村8个精品村庄的基础上,以点带面,有序推进,20xx年12月底完成长丰村等重点村美丽村庄打造,力争在20xx年我镇文明乡村达到50%。

四、围绕治理有效,开创和谐稳定新局面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在20xx年全镇农村“两委”换届完成的基础上,坚持以党支部为统领,加快建立和完善村级各类组织(村委会、村监会、民调会、妇联、团支部等),从业务指导、办公场地、人员配备、资金政策支持等方面,鼓励和激发各类组织发挥作用。20xx年底全镇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会议、村务监督委员会等村级组织架构占比达到100%。

(二)加强社会治理。

积极建立“两会一约”,有效发挥全镇32个村村规民约作用,提高各村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覆盖率,20xx年年底力争达到全覆盖。建立健全镇村管理、服务、协调功能,主动化解农村各类社会矛盾,严厉打击“黑恶痞霸赖“和邪教组织,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群众自治的良性互动。

(三)建立完善调解机制。

严格落实精准服务群众机制,坚持领导干部每日接访制度,进一步细化完善镇村网格管理责任制,压实责任,关口前移,固牢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切实做到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确保北京不去、河北不聚。

五、围绕生活富裕,推进民生事业新发展

(一)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始终坚持“两不愁、三保障”原则,强化扶贫领域纪律监督,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检验。20xx年继续巩固20xx年帮扶成果,对已脱贫的79户134人跟踪服务,做到脱贫不脱钩,防止返贫;对49户94人未脱贫户,实施一户一策、一人一策,存在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努力探索扶贫工作新路径,确保20xx年全部脱贫。

(二)全力服务社会民生保障。

着力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退役军人等各类群体的关心关爱服务,深化“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努力实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续保全覆盖,完善医疗救助、减灾救灾等保障制度,关心、关注、关爱弱势群体,切实维护和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扎实开展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培养农村复合型人才,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扭转群众增收致富后续乏力局面,有效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困难。

上一篇:二月份安全工作反思下一篇:九年级第五单元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