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继续教育、教科研年度工作总结

2024-08-14

学校继续教育、教科研年度工作总结(12篇)

1.学校继续教育、教科研年度工作总结 篇一

一年来,我校在教育局科研所的指导下,在学校的直接领导下,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课堂为阵地,开展了一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20xx年学校的科研工作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打造“精品学校”为目标,以“精炼课堂”为创建重点,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解决问题,抓实过程”为方法,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从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入手,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师执教能力,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用务实的作风认真落实教研计划的每一个细节,用发展的眼光对待科研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用辩证的思维反思各项活动的每一个过程,用公平的态度评价教师们的成长效果,最终使得各项工作顺利结束。

1、规范管理,落实科研工作,学期伊始,学校召开了班子成员工作会和课题研究小组会议,研究科研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职责分工、布置科研工作任务。结合常规教学检查,先后召开了学科计划工作会、教学质量分析会、“十二五”课题研究推进会、教研组长碰头会,交流学校教研状况,倾听各组教师的建议和心声,查漏补缺,力求管理上的严密与规范。每月进行一次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检查,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及时整改。

2、有序开展活动,深化课题研究,学校现有两项省级规划

课题《提高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教育研究》、《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提高的实践研究》,一项临江市级课题《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一项校级课题《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实验与研究》。申报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教师继续教育的评价标准的研究》。为了扎实开展研究活动,推进课题研究进程,明确职责,落实任务。5月6日召开《如何开展课题研究》教育科研培训会。课题的实施由校长主抓、教研组组长负责、全体教师参与的形式展开,各课题组进一步明确分工,及时修订实施研究计划,明确阶段目标,落实活动安排,不断改进课题研究的策略与方法,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有序进行。

3、积极开展研培一体化训练,做到科研与教研相长。3月份,开展了听课评课月活动、调讲课活动;4月份开展了数学学科“精讲多练”主题教研活动、“听评课竞赛活动”; 5月份开展了教案设计竞赛活动;6月份开展了教师“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竞赛活动;11月份开展教师“教学课件、教学板书设计”竞赛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既加强了教师备课、讲课的能力,提升教师备课、授课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促进了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和学校研培一体化进程,实现了教研体现科研,科研促进教研,做到了研中有培,培中促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4、加强学科教学研究,彰显学科教学特色。4月份开展了数学学科“精讲多练”主题教研活动。针对“精讲多练”这一主题和数学教师一起进行了交流探讨;5月开展了英语学科“任务型教学模式”研究,“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途径,用中学,学中用”的“任务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11月开展了校本教研“精读得法、略读用法”语文学科主题教研活动和校本教研“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主题汇报课活动。通过课堂教学研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增强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扎实校本教研,学校坚持围绕“聚焦教学、关注细节、追求实效”的教研思想,以小型、多样的小问题、小困惑、小课题为切入点,进行“问题式”的研究实践。充分发挥科研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开展教学实践教研,搭建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平台,努力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学校教学中发现的实际情况,学校开展了学生课外阅读和写字教育小课题研究活动,利用每天中午1:00——1:30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读书、练字活动,每学期都开展学生读书汇报活动、学生书法作品展和学生作业评比活动。学校为加强学生写字能力的培养,开设写字教育课,由专任教师任教。教研组和任课教师还针对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开展了研究活动,即解决了教学中的问题,又提升了教师研究能力。 6、亟待解决的问题。研讨过程之中的形式比较单一,研究成果质量不高;科研培训单一,教师科研能力有待提高;教研评价机制应该继续完善,学校在教育科研上的投入不大;教师总结、撰写论文的水平和积极性不高。

7、今后需要加强的工作。做好了教师的组稿和推荐工作;加强和指导教师及时总结提炼研究成果,编辑校科研教师论文集、教育教学案例、研究成果专集等;加强科研室的自身建设,积极开展网上交流探索学习活动,做好相关资料的汇总和上报工作。

总之,我们将课题的研究与学科教学、德育教育、创建工作等有机整合,以科兴教,改观了学校面貌。教师通过教育科研加快了专业成长,教师们的业务水平在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

2.学校继续教育、教科研年度工作总结 篇二

1.农村学校当前教育科研工作存在的三个问题

(1) 教育科研热情不高。客观因素是有些学校教师年龄偏大, 专业化程度不高, 教育科研能力较低。 有些学校则因为教学压力大, 任务重等, 教师参与科研的热情不高。主观原因是教师把教育科研当作是一种负担, 存在畏难情绪, 认为科研是专门的研究机构、 科研人员的事, 认为科研是高难度工作, 产生畏惧心理, 缺少参与科研的内驱力。

(2) 教育科研缺乏管理。科研组织机构不健全, 过程管理混乱, 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教研活动形式化, 往往到期末考核才去补计划, 补记录。教育科研的过程管理出现了无序和放任的现象。笔者所在学校的课题研究是“三点一线”———开题、中期成果鉴定、 结题, 其中研究过程这条线很弱, 串不起这三个点。

(3) 课题研究不切实际。一些学校在确定课题时动辄搞省级、国家级课题, 不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不以解决教育教学实践所遇到的问题为出发点, 这些课题对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帮助不大。

当然, 问题还有很多, 如教育科研缺乏机制激励、缺少专家指导等。农村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发展是不平衡的, 有的学校问题少一些, 有的学校问题多一些。如果影响教育科研发展的三个大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 要加强教科研活动只是一句空话。

2.农村学校搞好教科研工作的五个策略

(1) 要抓好学校教育科研工作, 必须加强课题的引领。学校领导如果把课题研究当作装点门面、体现学校办学档次的附属品, 是做不好教育科研工作的。 笔者认为, 学校领导在教育科研上要承担起三个角色: 一是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领导者, 这里的领导者不是挂名为学校课题组组长就可以了。二是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推动者, 教育科研工作仅靠教科室是很难推开的, 要形成比较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 学校领导要一起推动。三是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实践者。领导只有积极投入到教育科研实践中去, 做一个实践者, 才能带领广大教师坦然面对接踵而来的各种问题, 克服种种困难, 实现科研兴校的办学理想。

(2) 要抓好学校教育科研工作, 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学习培训。农村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 参与教育科研工作有很多困难, 存在许多困惑。比如总觉得研究就应该出新成果, 而教师的工作周而复始, 上哪儿去找“新”。有的教师把搞教育科研与科研院所或大学教授搞科研等同起来, 觉得无从入手。而有的教师则把教育科研简单化, 认为教育科研无非就是写写文章, 搞点教育学经验总结。归结起来就是对为什么要搞教育科研、什么是教育科研、怎样搞好教育科研工作都不太清楚。因此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学习培训。通过同伴互助、专家引领、课题沙龙等形式,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 让广大教师开阔眼界, 学习最新教育理念, 提高自己的科研素养和研究能力。

(3) 要抓好学校教育科研工作, 必须加强过程管理。有的学校缺少教育科研工作的系统规划和统筹安排。没有认真选题, 课题立项后, 束之高阁, 并没有真正把课题研究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之中, 而在临近验收鉴定时搞突击, 形成了一种“改革在口头, 总结在笔头” 的“花架子”教育科研。因此学校必须加强课题管理, 仅有课题方案是不够的, 每学期还要制订出阶段性的研究方案, 注重研究过程, 加强研究指导, 注重研究实效。在期中, 进行中期成果的汇总和交流;在期末, 进行阶段成果的总结和考核。定期开展课题沙龙活动, 围绕主题, 人人参与, 充分把握课题研究的动态过程。

(4) 要抓好学校教育科研工作, 必须整合教育研科研力量。教育科研要形成合力, 教科室和教务处要通力合作, 共同制定科学有效的教育科研活动计划, 以课堂为主阵地, 以课题为研究主线展开研究课、挂牌课、示范课, 每一次活动围绕课题定好主题, 围绕课题解决实际问题。

(5) 要抓好学校教育科研工作, 必须注重草根研究。研究课题的确立源于研究者的一种冲动、一种激情, 应该来源于研究者自身的教学实际或学校的教育教学现状。“草根”研究即“小课题研究”, 提倡人人有研究课题是一种非常好的办法。“草根”的教育科研不是为了追求发现新理论、新观点, 而是为了帮助教师解决自身教育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在课题研究中, 教师更愿意进行的是这种“草根”研究。因此, 学校在抓好立项课题研究的同时, 要针对教师学科背景、经验基础、兴趣爱好、实际需求等指导教师选好自己的“小课题”, 让课题研究更加贴近教师的实际。

总之, 学校的教育科研一定要抓好抓实, 广大的农村学校要想立于不败之地更要做好此项工作。做好研究的方法策略有很多, 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 能焕发出学生生命色彩的, 我们就应该努力尝试。

摘要:学校的教育科研一定要抓好抓实, 广大的农村学校要想立于不败之地更要做好此项工作, 文章针对农村学校在“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上存在的认识和实践问题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3.教育科研是学校工作的灵魂 篇三

【关键词】教育科研 动力 灵魂

【中图分类号】G52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09)10-0014-01

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有赖于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是否能够深入到教育实践去探索、研究、发展。

我校近几年来,把教育科研工作摆在了各项工作的首位,作为更新办学理念、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和提升教师素养的重要途径。我校在科研工作中努力探索着,不断推陈出新,着实为我们农村小学的教育工作迎来一片曙光。

一所学校如果没有教育科研,学校工作必然是按部就班,徘徊于常规之中,学校特色难以形成和发展。要使学校教育科研之树长青,就离不开教改的支撑。切实抓好教改实践和研究是积极开展学校教育科研活动的前提。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许多困惑、疑难问题都很值得研究,是教育研究的问题来源。把问题转化为课题,以课题研究为中心,推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研究成果只要是提高了教育质量、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就是成功的研究。

我校教师开展的课题研究内容大都是教育教学改革中所遇到的教学问题。教育教学实践的问题为教育科研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是教育科研的源头活水。另一方面,教师将科学研究中领悟到的理性认识,应用于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又促成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随着我校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将有更多的教育教学问题有待于去深入研究。这样的问题丰富了教育科研的内容,深化了教育科研;这样的教育科研,深入了学校教改的实际,促进了教改,从而成功地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了桥梁,在教育科研活动中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交汇融合,将教育科研所揭示的教育客观规律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了教育科研在教改中的先导作用。

校长是学校教育科研的决策者和带头人,学校教科研处是履行组织、协调工作,各部门负责指导、服务的管理工作,教研组、年级组则是调动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的骨干力量。这样,责任明确、渠道畅通,完善了学校教科研管理体系,发挥了各部门职能,并形成了以课题申报立项、中期论证、成果鉴定为主要内容的科研课题过程管理,保证了教育科研工作有序地运行。同时,增大教育科研的扶植力度,引入有利于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评估、激励和保障等运行机制,对教师的研究行为和研究成果进行考核、评估、奖励,激励了更多的教师投身于教育科研的行列。

4.学校继续教育、教科研年度工作总结 篇四

一、指导思想:

教导处本期将以规范常规管理、创新教科研模式,引导教师树立“人人都是研究者,教学及研究”的意识为工作的指导思想,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以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突出有效教学的研究为中心,以校本教研、学科教研组建设、教师读书成长工程、课题开展等为立足点有效开展各级各类活动,做好相关服务管理工作。

二、形势分析:

这是我校建成后的第三个年头,依照我校“一、三、五、八”的发展目标,今年是我校“出质量”的关键时间段。我校教师中年轻教师占了大多数,年轻教师干劲足,勤学、认真,但也常因教学经验不足,把握教学重难点的能力不够,导致教学质量不高。所以,促进年轻教师和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就势在必行。而本学期又是“考试季”,老师们的任务重、时间紧,这就决定了本期我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措施必须立足于我校的校本教研。并以此为根本开拓教师培训和发展的多个渠道和道路,以促成我校教师“事半功倍”的快速成长。

三、工作目标

1.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加强课堂教学的管理,努力打造“轻负高效”课堂。

2.加强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联系,促进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转变。

3.规范课题管理,突出科研的实效性。

4.扎实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研组的规范建设。拓宽培养教师的途径和渠道,多形式、多平台地促成教师的专业成长。

5.继续开展高效课堂研究活动,提升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和教学水平。

四、采取措施: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培养的力度,继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本着年轻教师进步大,骨干教师出特色的思想,坚持重点培养,普遍提高的原则,对教师进行分层培养。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引导教师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着力构建校本交流平台,积极推进校本研究,打造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1)、订立年轻教师成长计划和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并按计划开展活动,从而让培训工作有章可循。同时,为年轻教师和骨干教师建立成长档案,让其成长留下足迹。

(2)、实施“教师读书成长工程”。教导处为全校老师推荐读书目录;要求教师每月读一本书,填写目录,每期选一本书写读书笔记;举行一次“读书指导”的专题讲座;成立“青年教师成长沙龙”,每月开展一次活动;要求教师在“金牛教育在线”的个人博客上更新读书心得。通过以上的方式提高教师自我反思、自主发展、独立开展教学研究的能力,促进教师提升文化及专业素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从而提高教科研水平。

(3)、开展“如何进行科研及论文撰写”的培训讲座,帮助老师树立通过课题研究开 1

展科研的意识,引导教师学会撰写论文、教学反思、教学叙事、教材及优秀教案分析的文章。

(4)、继续打造”1+1“帮扶结对工程,加强帮扶的引导和监督促进年轻教师进一步成长,骨干教师进一步提升。

(5)、抓好外派教师学习及“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式培训,拓宽教师培训和成长的渠道和途径。要求骨干教师或青年优秀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考察,回校归来要写学习汇报材料,并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全员教师进行培训,传达学习精神,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由此形成形式多样的教师的培训和成长模式。

2、以校本教研为平台,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教学反思为重点,深入开展多元化的校本研究活动。

(1)、继续完善教研、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和教研要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组内赛课和琢课、进行常态课堂案例研讨、打磨教学论文、教育叙事的书写、读书交流、青年教师的成长、微型课题研究等都应关注。

(2)、以导学案的逐步实施为契机,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着眼点,要求教师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突出教学重点,逐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从而打造高质、优效的课堂。

3、以校级赛课为平台,以课堂教学设计为重点,优化课堂结构,努力打造“轻负高效”的课堂,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合作、和谐、持续发展。

(1)、半期前各教研组进行组内赛课,推选除参加校级赛课的人选;

(2)、各教研组为参赛的选手进行组内的琢课;

(3)、半期后分文科、理科组开展”高效课堂为主题的校级赛课活动;

4、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引领作用,以区级课题研究的开展引领教师围绕课堂教学进行微型课题研究。同时,教导处还要加强课题的管理与调控,关注课题研究过程,抓落实,求实效,切实掌控课题研究动态。

五、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坚持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规工作,如温馨小语、心苑小报的常规推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活动的开展等。

2、做好个别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做好高危学生的关注及转介工作。

5.2011年度教育科研工作总结 篇五

平昌县得胜小学

平昌县得胜小学以‚科学育人,和谐发展‛为办学思想;以‚以人为本,张扬个性,挖掘潜能,全面发展‛为办学理念;牢牢把握‚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优秀人才‛为办学方向;以‚立足山区实际,保持特色之路,整合教育资源,创办巴蜀名校‛为办学目标;以‚艺术教育展风采,科技教育创品牌‛为办学特色;以‚以德立校,依法治校,民主理校,科研兴校‛为办学策略。学校内强管理,外塑形象,形成了‚知理明德、乐学创新‛的校风;‚团结奉献、严谨博爱‛的教风,‚探究合作、深思慎取‛的学风。学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严格教学管理,领导作风民主,教师爱岗敬业,学生文明守纪,勤奋好学。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水平逐年提升。

学校曾先后荣获巴中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校风示范学校‛、‚文明单位‛、‚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青少年科技工作先进集体‛、‚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平昌县教育科研先进集体‛、‚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素质教育合格合格 ‛等荣誉称号。还获得了‚茅以升全国青少年科技奖‛、‚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奖‛、‚全国青少年环境科技奖‛、‚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平昌县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国‘十一五’教学科研先进集体‛等奖励。还有学生80多人次在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中获奖。

一、学校领导重视教育科研

得胜小学行政领导一班人热爱教育事业,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法律法规。他们在任职期间,热爱教育科研工作,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1

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特别是校长李建国同志在担任领导职务后,非常重视教学科研工作,把教学科研工作纳入了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定期研究教学科研工作,并亲自带头参加教育科研,主动承担课题研究任务。由于历任领导的重视,平昌县得胜小学一直坚持‚科研兴校,质量强校‛ 的意识,形成了‚知理明德、乐学创新‛的校风,‚团结奉献、严谨博爱‛的教风,‚探究合作,深思慎取‛的学风。目前,学校管理规范,领导作风民主,教师爱岗敬业,学生文明守纪,勤奋好学,该校已成了山区农村小学教育科研的一朵奇葩。

二、构建有效教育科研网络

(一)科研组织机构健全

平昌县得胜小学在教育科研的组织管理上,做到计划、制度、培训、实施、总结、检查和奖励落实。学校专门设立了教学科研办公室(教科室),专设一名中层干部负责和一名办公人员,负责课题的申报、立项、研究、总结等工作。现已形成了‚校长→分管副校长→教科室主任→课题主研教师→协研教师‛的多级管理方式,每一级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了一个健全、务实和高效的科研组织管理体系。

(二)科研制度完善

1、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制度:学校建立了‚以年级组为横向,以教研组为纵向‛的学习体系。要求年级组每周学习一次教育教学理论,教研组每月学习一次专业教育理论。每个教师每月交一篇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每学期交一本读书笔记。

2、中青年教师个人成长制度:学校要求每位中青年教师每年制定个人专业成长计划,在教学中不断发展自己的特长,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凡是积极投身教学科研,并有明显成就的中青年教师,都可以在评职、提干、评优选模中优先照顾。

3、互相学习制度:学校开展了‚优秀教师带新教师‛、‚骨干教师帮扶一般教师‛、‚老教师传授中青年教师‛的互相学习活动,在老教师的正确引领和帮扶下,学校有一大部分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了教学的骨干力量。每个学期学校对有突出成

2绩的帮扶老师进行了表彰。

4、教学资源共享制度:教学资源是校本科研的物质基础。日常教学中,每个教师都会积累一定的教学资源优秀课件、优秀教案、优秀案例、优秀论文、教学反思和课题成果报告等,学校要求老师们要把这些教学资源在校内形成资源共享。凡是在校内交流或公开发表的教学资源,学校都要给经济奖励。

5、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凡是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省、市和县级等级奖的项目,分别奖现金1000元、800元、600元和400元;凡是教师撰写的各种论文荣获国家、省、市和县级等级奖的论文,分别奖现金500元、400元、300元和200元。

(三)科研管理规范:

学校每年的科研课题,教科室都要按课题申报、论证、立项、指导、结题和成果奖励、推广等分类别归档。使课题按制度规范管理,运转有序。尽管学校的房屋较紧张,但还是有专门的办公室地点和基本的办公设施,还建立了计算机网络联系。

三、教育科研队伍初步形成得胜小学根据山区农村小学的特点,全校有80%的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活动,主要从下面三个方面要求一线教师进行实践研究。

(一)问题研究

问题研究,很适合青年教师进行科研课题研究,在校本研修中,教师会遇到许多具体而复杂的问题,如‚学生为什么不回答问题‛、‚习作为什么写不具体‛、‚学生为什么抄别人的作业‛、‚学生为什么乱写乱画‛、‚ 学生怎么不会合作‛、‚学生怎么不会倾听‛及‚学生怎么不去体验‛等等。这种从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出发,以解决改进教育教学为目的的行动研究被称为‚问题研究‛。这种研究是贴近教育教学的一种校本科研方式,它不需要许多条条框框,只要具有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教师会以问题为课题开展研究,结果就会有收获。我校有许多教师就是以问题研究开始,而取得了许多教学科研成果。张金诚、李治国、邹建平等老师长期上小学高段语文课,发现学生总是把习作写不具

3体的问题,他们通过问题研究,而取得了科研成果,他们的论文《指导小学高段习作写具体的体会》荣获国家级二等奖。

(二)微型课题研究

微型课题研究是教师开展教育实践研究的一种新型方式。它所研究的对象,是广大教师在纷繁复杂、变动不居的专业实践中,遭遇的已有经验尚无确定对策且又亟待解决的问题。它的研究特点是‚短、实、快‛。短,即周期短,它不需要三、四年研究时间,什么时候都可以研究,一月、二月、半年、一年都可以。实,即实在和真实,它避免了课题研究的造假性。它立足于教师的教学实际,针对教师在教学进程中遇到的盲点、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开展实实在在的行动研究,它不需要申报、审批立项和开课题实施进程。是一种平民化和大众化的群众性科研课题研究。快,即收效快。解决了一个问题,又可转入下下一个问题研究,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得到一点收获,而不需要形成系统的经验总结,更不要苛求教师一定要将研究成果发表获奖。实践证明,微型课题研究,这是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和应对新课程教学的一条捷径。学校鼓励和支持教师进行微型课题研究。该校张金诚老师就是通过微型课题研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了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带头人。还有姜琳琳、何兰英、金祖敏、邓邦勇、冯庚、任贤辉、谢燕、杨述兰、杨成、王宗芹、郭林平、李志国、邹建平、李纲和孙婷等老师通过微型课题研究成为了市、县级骨干老师。

(三)合作研究

农村小学教师由于文化氛围、环境和条件受限,要进行校本科研,最需要专家的理论引领,同伴合作。专家引领,指在教学科研中,先要靠专家的理论引领和方法指导,然后才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验证。农村小学教师因每天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和辅导,本来就很辛苦,再要求他们大量搞教学科研,这是不现实的。解决这种矛盾,就必须依靠同伴合作研究,是指教师共同承担课题任务,群策群力,互相协作,强调团队精神。第一要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使教师在互补中成长;第二

4要发挥每个教师的作用,每个教师都要贡献力量,在互动、合作中成长;第三,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既发挥了他们自己的作用,又带动了青年教师的进步。该校研究的国家级课题从《农村小学艺术教师培养途径研究》荣获国家级一等奖。张金诚等老师研究哦微型课题,《农村小学高段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荣获县级二等奖。市级课题《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策略研究》现已结题。2010年9月巴中市又批准了两个普教课题,现已开题实施研究。

四、教育科研的投入有保障

在当前‚一费制‛经费短缺的情况下,学校每年仍然预算了教学科研经费约5万元,主要用在了订资料办公设备、奖励和教师的培训学习。农村小学教师常年都处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走出去向专家学习,这是我们农村小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凡是上级主管部门安排要求教师出去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学校都请代课,给经费支持教师们出去学习。具体培训学习包括:一是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县的继续教育培训学习;二是参加省、市、县的教育教研培训学习;三是参加省、市、县的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四是参加省、市、县的教育教学专家优质课讲课学习;五是参加省、市、县的教育教学技术能力培训学习;六是参加国家、省、市、县的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培训学习。

五、教育科研工作成效明显

2011.7张斌、苟通传小学科学编文《浅谈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究》在全县第八届实验编文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

2011.9张斌、孙婷制作的课件《线段直线和射线》参加巴中市2011中小学多媒体教育课件大赛三等奖。

2011.9苟林、金祖敏老师的课件《乡下人家》荣获巴中市2011中小学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三等奖。

2011.5姜琳琳老师的论文《求简。求实、求新---浅谈小语阅读第一课时教学》获省级二等奖。

2011.6苟通传老师的论文《浅谈小学科学课题的教学探究》获全国一等奖。

2011.5苟通传老师的论文《如何提高小学教学应用题的解题能力》获全国一等奖,并在《中国教师教学研究》杂志发表。

2011.4张其盛老师的论文《改变读法有效提高阅读质量—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读‛》获全国一等奖,并在《中国教师教学研究杂志》刊用。

2011.9张其盛老师的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获全国一等奖,并被《中国教师教学研究》杂志刊用。

2011.10.31张其盛老师的论文《浅谈重人文关怀,为老师心理减负》获县级二等奖。

2011.9冯庚老师的《创新就在我们身边》获巴中市二等奖。

6.学校继续教育、教科研年度工作总结 篇六

研究课题的通知

各省级团委学校部(中少部)、各有关学校和单位:

为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强学校战线共青团工作研究,努力推进新常态下学校共青团的组织创新和工作创新,推动学校战线形成“全团抓研究”的生动局面,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拟开展2015年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课题类别

2015年度申报课题分为战略课题、重点课题与一般课题三个类别。

战略课题集中围绕对青年学生成长和学校共青团工作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指导意义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研究。课题成果应具有学术性、指导性和创新性。该类课题拟设3-6项,每项资助经费5万元,研究周期为1-2年。

重点课题集中围绕当前学校共青团重点工作和现实问题进行研究。课题成果应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该类课题拟设10-15项,每项资助经费3万元,研究周期为1年。

一般课题集中围绕学校共青团工作中的常见问题或具体问题进行研究。该类课题拟设100项,每项资助经费0.5万元,研究周期为1年。同时,将针对年度重大问题、热点问题,设置若干专项课题,由研究中心专项发布或委托实施。

二、申报对象

省级团委、地市级团委和县级团委的学校战线部门,高校、中学和中职学校团委及相关青年研究机构均可申报。

课题申报应组建起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研究团队,可依托高校或科研机构,邀请长期关注研究青少年问题的有关专家、学者牵头或参与。战略、重点课题负责人应具有高校副高级、中学一级、中职中级及以上职称,并征得本人所在单位科研主管部门同意。

三、参考题目

参见2015年度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指南(附件1)。

四、申报要求

1.课题研究应做到主题突出、观点鲜明、资料翔实、数据准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方法科学,既要在研究意义上有论述,也要在理论上有建树,在对策上有建议,在实施效果上有论证,能够为推动学校共青团工作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2.课题申请人填写好《学校共青团课题研究申请书》(附件2),打印成纸质申报材料一式三份,寄送至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办公室,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北京科技大学学生活动中心215房间,邮编:100083。电子申报材料同时发送至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邮箱,邮箱xxgqtyjzx@126.com。

3.申报截止时间为2015年4月20日,以寄送申报材料的邮戳 日期为准。

课题评审工作拟于4月下旬进行,评审结果将在中国共青团网站和“团中央学校部”微信平台上公布。

五、课题管理

课题管理委托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按《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管理办法》(附件3)管理。

联 系 人:王丽莉 秦 涛 办公电话:010-62333385 手机号码:***(王丽莉)

***(秦 涛)

附件1:2015年度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指南 附件2: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附件3:全国学校共青团课题研究申请书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 全国学联秘书处

2015年3月13日 附件1:

2015年度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指南

根据《学校共青团工作五年规划纲要》和《2015年学校共青团工作要点》,围绕破解团的两大战略课题的中心任务,结合当前共青团工作实际,制定本指南。

对于战略课题和重点课题,申报人可以在所列研究方向内选题,也可针对列举题目或方向的某一个方面自行拟题。

一、战略课题

1.大中学生思想引领分层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新媒体环境下,大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理论、方法和实践研究

3.共青团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战略和措施研究 4.中学中职共青团巩固和创新基层组织建设研究

5.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当代青年学生的影响及教育引导对策研究

6.提升大中学生对共青团组织认同率和参与率的对策研究

二、重点课题

1.“中国梦”与当代青年学生历史责任研究

2.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深化创新实证研究 3.新形势下提升高校共青团社会实践育人成效模式研究 4.高校基层团组织建构方式方法、基本职能建设和活力提升路径研究

5.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背景下中学共青团与国民教育体系有机融合的机制和路径研究

6.提升中学生团员意识的机制和路径研究

7.中学团委书记能力素质培养和成长路径的实证研究 8.中学团队衔接现状及对策研究 9.中职学生思想行为现状及特点研究

10.新时期中职共青团的工作职能定位与具体路径载体研究 11.中职学校团委书记专业能力标准体系研究 12.不同办学模式下的中职共青团工作比较研究 13.学校共青团工作第三方评价机制与载体研究

14.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与青年学生身心健康素质提升研究

1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学联学生会组织建设、管理及运行机制研究

16.新媒体环境下有效开展团学宣传思想工作的路径和方法研究

17.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8.团学组织促进学生权益维护的机制和载体研究 19.大中学生“出国热”现象分析与工作对策研究 三、一般课题 申报人可以结合团学工作某方面的实践问题选择一个中观、微观角度进行选题,题目自拟。一般课题研究侧重于工作实际,题目应新颖、独到,以小见大,切忌空乏。附件2:

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推动和支持各申报单位积极开展研究,增强研究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进一步提高研究水平,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团中央学校部(以下简称学校部)委托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组织申报、评审、立项、检查、结题等工作,对课题研究的进度和质量进行管理,并向学校部报告项目执行情况。

第三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在对申报选题、申报材料、研究能力进行审议的基础上,确定立项课题。中心对立项课题实施全程管理,承担立项课题的联系、协调和指导工作。

第四条课题立项实行课题责任人制度。课题负责人接到立项批准通知后,应尽快确定具体的课题实施方案,组织开题,并按中心要求及时报告情况。

第五条凡立项的课题,将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课题研究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为课题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第六条凡立项课题,课题负责人不得擅自对其加以变更。如确实有转题必要,负责人必须向中心提交申请报告,经批准同意后方能实施,对私自改变课题或研究方向者,其研究成果将不予鉴定验收。

第七条凡立项的研究课题原则上须按期结题,因需要进一步研究而不能按时结题,或结题未通过者,经学校部和中心同意后,可顺延 一定时间。

第八条战略课题和重点课题实行中期报告制。中心负责在课题立项半年之后召开中期课题进展汇报会,并重点按照以下事项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中期检查:

1.课题主持人及参加者是否按计划投入了力量; 2.研究进度是否符合项目计划的要求;

3.主持人所在部门是否给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必要条件; 4.资助经费是否真正用到科研工作上,开支是否合理。第九条研究成果可以是论文,也可以是专著或调查报告。课题结题时须填写《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结题表》。中心负责组织有关专家对成果进行评议。评议结果分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

第十条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由中心撤销课题,并追回已拨付的经费。被撤销课题的负责人三年内不得申请学校共青团新课题。

1.研究成果与国家法律、政策相违,存在政治问题; 2.剽窃他人研究成果,弄虚作假; 3.研究成果学术质量低劣; 4.与批准的课题设计不符;

5.逾期不提交延期申请或延期到期仍不能完成课题研究; 6.违反财务制度;

7.违反其他相关规定。

7.学校继续教育、教科研年度工作总结 篇七

通过对宁夏农业学校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调查研究了解到目前存在的问题如下。

1.1 对科研定位不够

什么是教育科研?就是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方法进行的探索教育过程、发现教育规律的创造性活动。

教书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依赖于教学一线的敬业教师第一手资料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客观地反映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理论体系的强力支撑和实践升华的“科研桥梁”作用。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认为:科学技术 (科研) 是第一生产力。事实胜于雄辩, 最近五年, 在示范院校建设中, 宁夏农业学校教育科学、教育科研、教学实践得以形成“教育促科研、科研谋发展、教学共繁荣”的健康发展, 使得学校的教学工作蒸蒸日上、方兴未艾;同时, 学校落实“教育科研来自于教育、服务于教学”的科学理念, 五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来源于教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探索与创新。教育科学知识的丰富和理论体系的完备又为日常的教学工作、进一步的创新教育科研提供了坚实的牢固基础。简而言之, 教育科研的目的, 旨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促进学校管理发展。

目前, 有一种不正确的“糊涂观念”, 认为宁夏农业学校的科研只是“走形式”, 个人职称评定的“花拳绣腿面子活”, 因此, 暂时不评定职称的教师那就更加忽视或不会在意切切实实搞科研。

试想:每年评定职称的教师是少数中的少数, 大多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问题需要解决, 怎么办?自己想办法解决。遇到阻力或干脆不作为, 得过且过, 也就达不到教育科研的真正目的。

1.2 课题研究内容有待精雕细琢

中职学校教育有其突出特点, 选取课题内容不一定要站在教育理论的最前沿, 研究那些对整个教育具有引领性和方向性的大问题, 而应注重教育实践中的小问题并展开研究, 例如:问题学生的个案研究;改进课堂教学气氛的策略方法;某课程的课堂教学设计等等。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 需要老师认真地解决并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以此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3 课题实施中欠缺数据的收集

课题一旦立项, 课题组成员就好像卸了个包袱, 研究进程开始松懈、不紧不慢了, 缺乏主动收集资料数据的意识或收集的数据事实过泛, 加之日常教学工作繁忙等等原因, 常听到有许多老师在科研总结或结题时讲“忽略了这一点”“没有时间采集”等等微词。

1.4 结题后继续完善培育不够

多数老师认为结题意味着课题的终结, 而没有在教育实践中继续培育完善。本校老师研究的课题内容大多都是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问题, 这样的研究不是一年两年就结束了,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很多问题可能一直存在于教师个人教育实践生活中, 并没有一个绝对意义上的终点。

“感觉到了的东西, 我们不一定就能够很好地去理解它, 而只有理解了的东西, 我们才能更好地去感觉它”。如何避免教育科研“虎头蛇尾, 有始无终”的良方, 应该是“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继续创新、丰富、日臻完美、精心培育自己的课题, 这些, 需要学校的一线教师不断地思考和实干兴邦、艰苦奋斗的精神推动, 这在眼下很困难, 但很必要。

1.5 对课题成果缺乏适当的推广应用

有许多老师研究的课题涉及到专业课程实践性很强的内容, 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可是这种好的经验和效果不能普遍推广应用, 仅限自己所带班级应用或就此偃旗息鼓、止步不前, 这是课题的“短板”。

综合以上种种现象, 笔者试图探索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期达到“科研兴教、科研促教、教研并举”的目的。

2 解决问题的方法

2.1 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校领导重视教育科研工作, 提出“科研治校、科研兴教、教研并举”的教科研目标, 把开展教研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 加大对教科研工作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先后出台《教育科研课题申报和结题的通知》、《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通知》等规定, 学校每年都会鼓励教师申请教育科研课题。无论是兼职教师还是专职教师, 他们的教育科研热情都是空前高涨的。从每一年的春天开题, 到夏天的紧张实施, 再到秋天的论文准备、成员分解课题的分工合作、专项突破、主攻方向的讨论切磋, 最后的冲刺阶段的论文组内仔细推敲、斟酌定夺, 他们都是以高度的主人翁精神境界和百倍热忱、积极进取的“为校争光”、“创新示范”的忘我意识, 苦干实干加任劳任怨, 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领域, 千锤百炼, 过硬的教书育人基本功, 逐步上升到指导现代教学理论水平的科研理论的更新换代, 这里, 学校科研制度的逐步“正规化”、“常态化”、“现代化”以及广大一线教师的“教育推动科研”、“科研促进教学”、“教学产研并驾齐驱”的治学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基本路线决定之后, 教师就是决定的因素, 有了既定的科研体系、制度保证、资金后盾、人才理念、教师参与, 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那就是“雨后春笋、蒸蒸日上”。

2.2 学会用人, 全员参与

对教师进行教科研意识的培养, 组织教师参加课题培训班, 使教师了解教科研前沿信息, 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意识, 在全校形成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的良好氛围, 组织教师交流教科研经验, 讨论会、恳谈会、座谈会、见面会、吹风会、协商会、表彰会等等为大力推手。无论是公共课、基础课, 还是专业课的科研课题, 都分门别类、各个击破。采取的措施就是“各取所需”、“个人各样”、“人尽其才”、“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2.3 激励机制, 师生共享

为推动教科研工作的开展, 学校应建立激励机制, 不断完善教科研管理制度, 极大地调动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的积极性。该校的科研经费采取个人垫支的方式, 学校专款专用, 结题时顺利报销。对于课题的创新性、前瞻性、科学性、实用性, “全能兼备”的课题主持人, 校方在不定期的情况下, 摸底排查, 适当给予精神奖励, 并且发动学生配合教师的科研课题, 积极踊跃地结合三月份的“校级技能大赛”广泛参加专职教师的专项课题的实验示范课程的阶段实施工作, 从而达到教学互用、学以致用、边学边用、学用结合、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2.4 大胆实践, 精选课题

鼓励教师撰写教科研论文, 促进教师成长和发展;开展教科研工作, 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邀请专家对教师进行教科研实施、论文撰写等方面的指导与培训, 以提高全体教职工教科研能力。学校在最近几年的科研课题选题目标的摸索中, 探讨:怎样来

2.5 严格把关, 精雕细刻

学校必须从实际需要出发, b研究成果必须直接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教科研选题和撰写论文应始终把源于教改、促进教改作为基本的原则。将本年度最优秀的课题评定出来后在全校公开演示并给予奖励。目的是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推动学校科研再上一个台阶。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谆谆教诲, 绕梁三周, 余音袅袅:“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他们带来乐趣, 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 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学、教学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吧”。

摘要:近几年, 宁夏农业学校比较重视教育科研发展工作, 成绩斐然。然而, 如何让教育科研工作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现代化, 使科研能为教学工作提供更加完善、更加坚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是职业教育人义不容辞的职责。

关键词:中职,科研,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刘家竹.构建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 2013.

[2]张丹.高校学习型党组织长效机制建设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13.

8.学校继续教育、教科研年度工作总结 篇八

关键词:提升 管理品位 管理制度 促进 发展

学校科研档案是广大教职工在长期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管理及其他各项工作和学生学习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等不同形式的文件材料,还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真实记录,它全面反映了学校最基本的职能活动,是评价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窗口”,是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管理和教研工作必不可少的资料。“以科研为先导、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学校工作的重点,随着教育科研在学校的蓬勃发展,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也越来越显得重要。教育科研档案作为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的基本环节在学校教育科研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其管理是否系统、规范、科学,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科研发展,已成为学校教育科研档案管理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此问题,笔者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学校教育科研档案的作用

教育科研档案是一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体现,其作用是多方面的,在学校教育科研活动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教育科研档案是进行教育科研的必要条件。无论是何种性质的研究都要借助于各种各样的档案,都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再进行深化,学校教育科研也不例外。通过查阅完整的档案资料,可以拓展思维,开阔眼界,在吸取前人先进的设计思想和研究内容基础上提高研究质量。学校教育科研档案真实地记录了科研活動的过程和成果,记载了前一阶段科研人员的思想、方法和经验,为后人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材料;从教育科研的选题、计划的制定、实施研究到成果的整理和研究报告的撰写等整个研究过程都需要吸取和借鉴已有的成果。

2.教育科研档案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科研水平。学校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是不断总结、积累、借鉴、发展经验的过程,这就必须依赖于教育科研和管理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教育科研信息的有计划储备;依赖于直接记录反映人们进行教育科研活动的教育科研档案。实践表明,利用教育科研档案材料,可以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避免不必要的财力、人力、物力方面的浪费和走弯路,可以大大提高教育科研效益。

3.教育科研档案是教育科研管理的依据和参考。无论是科研规划的制定还是科研课题的立项评审,教育科研档案都能为决策提供依据。此外、课题的立项、进度、结题、专著,先进评选、教师职务评定、晋级……,教育科研档案都可为之提供详尽完备的事实依据,发挥其考查和凭证作用。

4.教育科研档案可提高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教育科研档案记载了学校教育科研的经验、教训与成果,利用教育科研档案对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宣传,能够让教师看到教育科研与学校发展的关系、教科研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从而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坚定科研兴教的信心,自觉地投入到教育科研活动中去;教科研档案的建立使得教师科研工作的好坏以及水平的高低有据可查,有利于激发教师奋发向上,不断进取。

教育科研档案在学校教科研中发挥着众多的重要作用,但令人忧虑的是:学校教科研档案在管理上却存在种种问题。

二、学校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教育科研档案收集不齐全。原因是:多数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重视研究实践活动,重视科研成果的论文发表与获奖,轻视科研档案资料的平时累积工作,认为这是档案部门的事,与己无关。

2.学校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缺乏。他们认为自己的科研成果为什么一定要归档,放到档案室不如放在自己身边使用起来方便,于是以关键技术资料保密为借口,在科研过程中或科技成果奖励后应归档的资料不愿上交或找理由不主动上交。

3.教育科研档案制度不健全。科研档案的归档工作缺乏系统、完整的制度保证,不能做到上、下集中统一管理。档案管理没有真正实行“三纳入”“四同步”制度,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手段,致使科研归档管理工作处于失控状态。

4.教育科研档案重心偏离。在科研档案中,纸质材料多、电子档案少;传统简易设备多,现代化管理工具少,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教育科研档案材料。

鉴于此,教育科研档案中出现了“四多四少”现象,即一般性技术材料多,关键性技术材料少;鉴定、审批性材料多,工艺技术性材料少;文字材料多,光盘、磁盘、图表、照片、录像材料少;复印件多,原件少。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科研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以及科研档案自身价值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因此,我们必须从思想认识、完善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改进硬件设施诸方面着手提高教科研档案的管理水平。

三、提升学校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品位的几点措施

1.提高全员对教育科研档案管理的认识。教育科研档案的形成过程反映了教育科研工作的全过程,因此,学校要加强宣传工作,增强档案意识,尽可能成立教育科研档案领导小组,并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学校领导、教育科研负责人、教师和教育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要密切配合,做好科研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工作,把它列入自己的职责中去。加强对教育科研档案工作的领导,从人、财、物等方面保证此项工作的正常开展。要使学校领导和教师充分认识到搞好档案管理、提高教育科研档案的效益,能促进学校教育科研的发展。教育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要切实做好规划、组织,落实档案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

2.建立健全教育科研档案的管理制度。加强教育科研档案的管理必须依赖一系列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学校要根据档案主管机关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结合学校特点和教育科研管理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要保证教育科研档案的完整性、系统性,必须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要制定《学校教育科研文件归档规定》《教育科研档案分类编号试行方案》,明确科研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归档要求,加强对教育科研文件材料形成、积累、整理、归档工作的检查、协助和指导,并且对教育科研档案进行科学的分类和系统排列,保持教育科研档案之间的有机联系。总之,为了实现教育科研档案的有效利用,要逐步制定有关制度,采取有效方式,才能为学校教科研提供各种优质服务,实现教育科研档案的最终目的。

3.提高教育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在教育科研档案管理过程中,人始终是最重要的因素,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取决于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所以,(1)重点抓好学校教育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鼓励其爱岗敬业,树立起高度的责任感,具有无私奉献精神,依法归档;(2)要注重对教育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外出学习;在抓档案业务知识学习的同时,更要注意各学科知识的积累,特别是现代化档案管理知识的学习,像多媒体在教育科研档案管理中的运用等,要经常创造机会让教育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到兄弟学校学习其档案管理先进经验,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4.实现教育科研档案管理现代化。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管理档案是时代的需要,现代科学技术为档案管理带来了无限生机。学校搭建的网络平台使档案管理实现了质的飞跃,特别是网络的普及更是将信息共享推向极致,学校教育科研档案的记录、存贮、整理、加工、查找、报道、交流等都在网上进行,如BBS的运用,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论文、课题立项等资料上传到网络,再由教育科研处室的人员进行筛选、整理,然后将结果直接在网上反馈给教师。教育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直接点击教育科研处室的资料库就可将教育科研档案进行定期归档,如下图:

综上所述,推广与应用教育科研成果是教育科研的目的,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对教育科研档案进行开发利用是科研成果转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学校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要着眼于利用,使“死”的档案用“活”,更好地为学校教育科研服务,从而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发展。

参考文献:

1.关月英.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初探[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10.30(10)

2.冯文静.浅谈高校科研档案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8

9.学校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总结 篇九

一、完善机制,规范管理,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

教科研工作的高效运行,须建立在完善的机构组织和规范的制度管理基础之上。

1.建立机构,明确责任。建立“校长室—科研处—教科研组长—实验教师”四级教科研网络管理,成立科研攻关团队。校长室、科研处负责定方向与研究内容,科研攻关团队与各教科研组长带领教师具体落实,分管主任负责定期进行督导。这样层层分解、责任到人,确保每一项课题研究能够有序运行。每月一次会议,研究阶段性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推动教科研发展进程。

2.完善制度,重在激励。出台《实验小学信用记录评级制度》《实验小学“红黑名单”管理制度》等制度,将教师教科研能力和业绩作为评优选能的重要指标。加大对教育科研的奖励力度,在考核、评优、晋级中将教育科研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进行评价,逐步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3.过程督导,强化落实。将目标锁定在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做好开题,让教师明确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抓实过程,实现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活动的“三整合”;

管理档案,把研究的路径清楚地展现在管理的过程中。

二、加强学习,注重培训,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努力构建自主学习型的组织,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

1.学思结合,提升素养。坚持开展“好文推荐,两周一得活动”,每两周向教师推荐一篇教科研方面的文章,要求教师认真品读,写下读后感;

购买跟课题研究相关的书籍,引领教师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做好读书笔记;

要求教师每月写一篇研究反思。通过学与写的引领,学与思的交织,使教师明确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了解国内外研究的最新动态,把握实验的思想内涵。

2.定向培训,提高技能。一是针对青年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薄弱的现状,通过开展“青蓝工程”等活动,引导青年教师学习名师的理论,揣摩其技艺,不断提升教育科研能力;

二是结合课题研究的需要,开展主题培训活动。

三、多措并举,搭建平台,激活教师的教科研行为

广搭平台,组织形式多样的课题教研活动,让课题研究落地生根,卓有实效。

(一)抓实校本教研,提高科研实效

依托年级组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使研究贴近实践问题。首先,选准切入“点”,申报小专题。在课题开题之初,各教研组根据课题研究的主题,申报自己的小专题研究。这种把大的课题进行切割分解的方式,有利于化解难点,使教师结合实际展开研究;

其二,激活思维“点”,百家争鸣。教研组每周举行一次教科研论坛活动,每位教师自由地交流、讨论,说出自己在实践中的困惑。这种问题争鸣的形式,是研究者之间的对话,交流中往往能激发教师新的灵感;

三是抓牢生长“点”,开展课例研究。我们以课例研究为抓手,促使教师对自己的研究行为进行深入思考,进而提炼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我们校本教研,凝聚集体智慧,营造浓郁的科研氛围,提高了研究的实效性。

(二)加强校际交流,拓宽科研平台

充分发掘伙伴校的优质资源,密切校际间的科研交流。一是开展好“名师网络课堂”观评课活动。要求名师人选、教学新星每人精心准备一节展示课,利用网络直播平台进行授课;

同时,组织教师认真观课、评课,将观评课的收获和困惑进行整理,利用区教研论坛平台进行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沉淀自己的研究思想。二是开展伙伴校课例打磨活动。每校每学科选择一节课,进行集体备课、观课、评课,通过跨学校的课例打磨活动,使教师博取大家智慧,提高研究能力和教学实践水平。三是组织伙伴校集体教研活动。对于教学教研能力薄弱的学科,我们采取伙伴校集体教研的方式,点燃了教师的研究热情,提高了青年教师和新手教师专业能力。

10.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总结 篇十

本学期,我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中心,重点落实办学理念的内化,积极进行课题研究,通过科研与教研的紧密合作,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整体素质。本学期教科研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素质。

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进一步完善理论学习制度,抓好广大教师的理论学习工作,以教师自学、小组讨论和集体交流为主要形式,提倡自我反思,自我提高。鼓励教师采取“多阅读、多反思、多执笔”的方法,不断促进对课程改革的进一步领悟,利用好学校的网络资源,经常上网浏览,查阅相关资料,及时了解课改动态,扩大自身的视野,通过多渠道多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课改实践。我校组织教师统一学习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一本书,要求教师的读书笔记、反思不少于10000字。另外,还自学了《当代教育科学》、《与课改同行》、《湖南教育》、《心语》等各种书籍、报刊、杂志,并按要求写读书笔记和教学反思,通过自学和集中学习,进一步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及时了解掌握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和信息,从理论上改变了“教育不得法”的现象,从而真正实现了“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通过多种途径,落实对教师学习过程的有效管理和指导,促使教师自觉地将教育理论与科研实践结合起来,并把理论学习的感悟、体验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产生新的认识、新的思考,不断提升研究水平,为深入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课题研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主阵地,是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不仅为教师才能的施展提供了一个自我挑战的舞台,更是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习实践基地。本学期,各教研组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行“有效课堂”研究和相互听课活动,积极参加上级安排的专家学术报告活动,积极进行“四项”精练活动,认真观看、记录特级教师授课过程(看光盘),主动交流个人观点,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科研氛围,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

2、专题化的教研活动也是提高全体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我们要求全体教师给予高度的重视。在规定的教研活动时间内,无重大事故或原因,不得请假,更不得缺席。不管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或学校组织的教研 1

活动必须按时参加,认真做好记录,及时落实。在开展教研活动时,我们要求事先定好计划、确立研究主题,教研活动要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每位课题组成员能做到四个一:制定一个研究专题,上好一堂有质量的研究课,认真完成一篇研究案例,完成一篇研究论文。要求教师主动参与各类教研活动,主动与同事交流实验中的成功与失败。广大教师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被动研究”变为“主动研究”,学校教研氛围日渐浓厚。

3、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以科研为先导,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整体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走学校内涵发展之路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以本校区级课题《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策略》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为依据,各教研组分别制定了子课题,数学组为《实施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课题研究,语文组制定了《在课堂教学中扩大学生阅读量研究》的课题,非工具学科制定了《如何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研究》的课题。科研与教研紧密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通过大家的研讨、集体备课,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再通过课堂解决问题。如:数学、语文组,在组长的带领下积极进行课题研讨活动,如:赵新亮老师的观摩课《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张恒老师的观摩课《孤独的熊猫咪咪》,商和石老师的观摩课《双手持实心球向前抛球比远》,在良好的课题研讨氛围下,老师们各抒己见,给予适当的评价,使老师们在教研中得到提高。为了大面积提高老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我校充分利用支教教师徐晓筱老师的有利资源,多次上观摩课,进行说课、评课活动,并到舜玉小学参加教学研讨活动。另外,我校还邀请了经五路小学的老师,专程上门传经送宝,上观摩课,本次活动,他们都作了充分的准备,展示了自己的教学能力,给我校教师上了一堂生动的交流评析课,从而提高了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本学期我校继续开展了人人上一节观摩课活动,对照新课标、新理念认真落实“四项精练”活动,通过开展这项教学研究活动,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存在问题。

1、目前个别教师课题研究还比较盲目和随意,总体水平不高,大多停留在经验概括的层面上,无论是研究问题的选择,还是研究过程的推进以及研究结果的呈现,都不够规范,以至其研究难以收到良好实效。

2、教学专题研讨还没达到全民化的效果,只有部分老师能积极参与。

四、今后打算。

1、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奖惩制度,使教科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2、进一步唤醒教师个体的科研意识,积极创设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促使转变,让反思和研究成为一种自觉。

3、在备课方式上有所突破,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真正备出能使用的教学设计,逐步改革无效教案。

4、今后要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使学习成为一种习惯,逐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特别是不断加强课题理论和科研方法的学习,以课题理念引领学校各项工作。

5、科研与教研紧密结合并及时总结,让每一位教师关注课题的研究和发展。

6、扎扎实实搞科研,认认真真抓教学研究,真正实现通过科研,使教师得到全面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7、及时搜集各种资料,及时整理、归类存档。

11.学校发展要搞好教育科研 篇十一

我校在教科研建设方面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上挂横联,开放搞活

“上挂”就是挂靠上级科研部门,实现实验教师和教育专家的密切结合,使研究的起点比较高。2004年9月,我校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新课程师资培训”总课题组联网,实现资源共享,为教师进行教科研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横联”就是与外地学校相互考察交流,并通过开展教科研活动,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

二、强化课题,全员参与

2003年我校通过了语文、数学学科的两个省级课题“质疑·探究·学习”和“联想·创新·学习”的立项,并通过了福建省普教室课题组有关专家的论证。同时,学校将两个主课题分别分解成若干个子课题加以研究。课题组人员根据总课题和子课题,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和研究条件,自定一个小专题进行研究。2006年10月,我校语文学科申报了省教科研项目“语文实践为基础的教与学的研究”的子课题,获审批同意。2007年5月我校数学学科申报了省级子课题“有效的数学活动,促进形成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的研究”。2006年10月我校英语学科申报了省级子课题“中小学英语真实阅读教学推广实验”。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注重做好三项指导,即专题理论指导、科研方法指导、科研论文指导。着重抓好四个环节,即方案制订、过程检查、阶段总结、资料积累。重视开展两项活动,即常规性教育科研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阶段性教育科研活动(每学年举办一次)。几年来,我们成功举办了30多节县、学区性的实验课题教学观摩课,深受各界好评。

三、建章立制,措施到位

为了确保教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科研水平,学校作出了如下几条规定。(1)每个教师每周必须有2课时的理论学习,学校为教师订购的近80种各类教育刊物可作为学习内容。(2)教师每学期所做读书笔记不少于1万字。(3)每月向校教科室上交一篇读书笔记或教学心得。(4)每学期上交一篇高质量的论文。(5)每月定期出版学校内部刊物《教育通讯》和《教科研信息摘编》,稿件都来自于一线教师。(6)每周保证有2节课的时间举行“教海沙龙”活动,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要汇报一周的实验情况,具体说说本周自己学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写了些什么。通过上述各项措施的落实到位,以课题为抓手,促使教师找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再通过理性的思考与交流,逐步内化为自己的教学经验,指导自己的教改实验,从而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几年来,我校先后获得福建省农村示范小学、泉州市第九届文明学校、泉州市素质教育先进单位等多项光荣称号。

综上所述,作为新时期学校管理者,只有顺应当前教改形势的需要,不断更新管理理念,积极有效地进行教学工作与教研工作的开发创新,才能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 福建省永春县达埔镇中心小学

12.以教育科研助推特色学校建设 篇十二

一、教育科研助推特色学校建设的意义

教育科研就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 运用科学研究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对教育现象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探寻教育活动的规律及有效教育途径和方法的科学实践活动。教育科研具有问题性、规范性、继承性和创新性等明显的特征。因此, 用教育科研的方法指导特色学校建设意义重大, 其表现特征如下:

1.问题性与规范性同时存在。特色学校的形成,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是学校基于历史的研究、现实的把握以及在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理念的指导下, 梳理学校发展中的优势和问题, 经过长期的努力而形成的。因此, 在建设的过程中, 始终围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关键因素, 教育科研的问题性表现得十分充分。但在学校的实践中, 虽有特色的体现, 但找不到发展的痕迹和理论指导水平的提升, 更多是经验性的工作和随意性的事件积累, 教育科研的规范性没有体现出来。如果在形成特色的过程中, 应用科学研究的方法, 就一定会避免随意性, 代之以规范性, 所展示的成果必定是高水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2.继承性与创新性同时存在。任何一所特色学校的形成, 必然充分考虑了不断继承学校的传统并汲取各个历史时期的丰富营养。历史继承性既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也是学校在形成特色的过程中, 朴素的科学研究精神的体现。但就一所特色学校而言, 仅有历史继承性是远远不够的, 教育科研的另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创新性必须也要得以体现, 没有创新, 特色学校就没有现实生命力和广泛的影响力, 也就是说, 学校要站在历史的肩膀上, 创新性地不断提升自己的办学理念, 创新开发更具时代意义的校本课程和载体, 创新地设计学校的环境和文化符号等, 不断地为学校的内涵发展注入活力。

3.独特性和稳定性同时存在。特色学校之所以特, 主要表现在具有独特的办学理念, 独特的学校文化和独特的育人标准等方面, 因为独特, 所以更具生命力。从独特性的角度看待特色学校, 这种独特性必须表现在学校内涵发展, 促进质量的全面提升, 形成学校最具感召力和人文精神等标志性因素上, 进而不仅为学校办出特色、更要为办出水平服务, 所以, 特色学校不能一味追求特, 而要追求准确的特, 只有基于教育科研方法指导下的独特性才可能更准确, 更贴近学校的实际, 才可能更有效地促进学校的发展。当然, 这种独特性如果不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就可能昙花一现, 不能形成稳定的、长期的学校精神文化, 更不能为一代一代学校的后继者和社会广泛认同。因此, 在教育科研方法指导下的特色学校建设, 一定是基于学校长远发展的稳定性目标而探寻出的独特性发展路径。

二、教育科研助推特色学校建设的价值取向

教育科研的价值可概括为:一是深化认识, 主要指发现并揭示规律, 对已有反映规律的原理不断地进行检验; 二是改善实践, 即在理性思考和科学方法的指导下系统地进行研究, 并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性改进;三是锻炼培养研究主体, 即在研究的过程中培养研究者和参与者。从教育科研的价值判断出发, 在特色学校建设的过程中正确的使用科学的方法, 势必出现如下的特色学校的价值取向。

1.促进校本化发展。基于学校, 为了学校, 建设成果为师生共享, 这样的发展思路是保证学校以提高质量为根本宗旨的文化自觉。所谓校本化指运用教育科研的思想和方法整合学校业已形成的经验, 加以校本化处理, 创生独特的具有精神感召力和稳定性的项目或学校文化, 这种以项目或学校文化为载体的特色学校有历史积淀、实践经验和广泛共识。教育科研指导下的实践工作要求学校在梳理以往工作、设计后续活动时要有准确的理论支撑和必 要的课程保障, 不断建立校本课程体系, 不断征得学生和社会的认可, 还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用理论来引领发展, 在关键时刻还要进行反思性评估等工作, 所有这些工作都来自于学校内部科学研究的机制, 这一机制的水平越高, 特色学校的味道越浓, 稳定性越强。

2.形成自主化机制。特色学校的建设既要考虑到师生的共同参与, 更要特别关注学校研究人员的主动性, 也就是说, 特色学校的建设之路就是研究和发展之路, 不是外部强加和被动接受的, 而是学校主动适应继承传统的历史规律, 又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 在学校的规划中就应该明确特色发展的行为自觉, 但由于校长的办学思想、思维方式、能力水平等的差异, 常常会导致换了校长就换了特色的问题, 所以, 以教育科研牵动的特色学校建设首先应建设内生性框架, 形成实践研究和理论研究相互促进的机制, 文献研究和创新研究互动的结构, 且研究的主体为学校内部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需要指出的是外部力量不能成为研究的主体, 只能成为研究的辅助力量。这样, 特色学校建设才不会偏离为学生发展服务又充分地发挥了学校内部因素的作用。

3.满足人性化需求。教育科研经常会遇到两难问题, 如社会本位还是学生本位, 教师中心还是学生中心等。特色学校建设的过程中同样会遇到这些两难问题, 因此, 必须建立以教育科研思想和方法为指导的思辨性研究。特色学校的社会价值和学生本位都需要考虑, 特别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特色学校的建设必须以满足学校内部所有人的发展为第一要务, 没有人的受益, 社会价值就无从体现。学校剖析的任何问题, 只要把握住不同时期人的需求, 特色学校就不会走错路、走弯路。考虑人性化需求是特色学校最重要的价值取向。

三、教育科研助推特色学校建设的关键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独特的复杂性, 特色学校的建设也是如此。所以, 在建设特色学校的过程中, 更要尊重教育科研的基本规律, 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进行变量控制, 形成独特的发展道路。

1.探寻发展脉络。了解本校的发展历史、关键节点、关键事件、核心人物等只是对本校史情的研究和理解, 对于学校形成特色虽然非常重要, 但显得过于简单, 探寻发展脉络不仅在于了解自己, 也在于了解他人, 优秀的学校都能进行认真的文献研究, 找到其他学校特别是特色鲜明的学校的发展路径、办学理念和优势项目等, 借他山之石以攻玉, 这是经验层面的借鉴。文献研究中, 还要关注教育理论研究对于不同方向的特色建设的支撑作用, 离开了理论的指导, 即便有特色, 也不能引起更多的共鸣, 只是低水平的经验徘徊。要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 特别是构建学校文化, 就必须关注教育理论的价值导向, 所以, 看似简单的特色学校建设, 就不能从试图理清线索, 试图做出某种因果分析的角度开展工作, 而应把探寻的过程放在学校发展的教育本源中, 强化学校的教育功能和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大教育观中去审视特色的特与不特, 特与师生发展的关系等, 求得多因一果的良好局面。只有这样, 才能探寻出建设特色学校的真路。

2.主动规划路径。特色学校建设的过程是学校内生发展的过程。教育科研的作用是让这个内生发展的过程更科学、更规范、更具特色。学校内生发展力的形成是特色学校成功与否的起点, 是否应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是特色学校能否走得更远的关键。因此, 学校在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要构建主动发展特色的路径。主动规划路径要参照科研的方法从确定方向 (选题) 开始, 要规划各种研究阶段, 使用各种研究方法, 要规划时间节点和评价体系, 要在规划中体现不断创新的方法和内容, 以满足学校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 主动规划路径应有三层意思, 其一是行为主动, 体现内生发展力, 其二是具有规划的意味, 即要体现战略思维, 又要有战术上的可操作性, 其三是要有合理的发展路径, 是大家所能接受的, 不左不右, 始终在人性化需求的路上。

3.形成文化品牌。特色学校是学校个性化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学校整体风貌上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与学校的美誉度密切相关, 即特色学校不仅表现在特上, 更应表现在广泛的认可上, 从文化的角度看就是学校的全体成员具有共有和共享的信念和精神风貌。这种信念和精神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在一代一代人中传播和继承, 形成学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看似简单, 但具有无穷的张力, 处处彰显又难于概括, 这就是学校的文化影响力, 长期的社会共识就变成了学校的文化品牌。口口相传, 有口皆碑, 学校便出现了良性循环的正能量。形成文化品牌的过城要充分发挥办学理念要素、环境要素和行为要素三方面的作用, 即内强素质, 外塑形象, 把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有机融合。当然, 形成文化品牌是个艰难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要始终地尊重教育规律, 把培养人放在首位, 偏离了这个方向就像出现了伪劣商品一样, 遭到质疑或否定, 事倍而功半, 得不偿失。

上一篇:国庆节的活动策划方案下一篇:事业单位考试经济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