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证作文素材

2024-08-19

教师证作文素材(通用8篇)

1.教师证作文素材 篇一

初中作文如何挑选作文素材

(一)细心观察,在观察中积累素材

(二)广泛阅读,在阅读中积累素材

(三)参与活动,在活动中积累素材

(四)发挥想象,在想象中积累素材

(五)勤于动笔,在习作中积累素材

精挑细选作文素材,注重日常积累,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积累材料要熟悉且能打动自己

具有“真情实感”是中考作文的一个传统性要求。要想达到这一要求,就必须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来写。因为只有“熟悉”,才会有切身的体验,也才会产生感同身受的共鸣。生活中写作素材“百花齐放”,但不熟悉的材料同学们把握起来一定不能得心应手,而只有选择那些自己熟悉的人、情、事、景、物才能写出细腻、动人的内心情愫,也只有选择那些能够触及自己灵魂,拨动自己心弦的材料,才能引发读者也随之怦然心动。特别提醒注意的是,对于所积累的材料,最好是以“我”为主人公,这样才有助于呼唤出自己心灵深处的声音,达到“以我心写我文”情真意切的写作效果。

(二)积累材料宜“小”不宜“大”

由于考场作文时间、篇幅都有严格限制的特点,日常作文素材积累宜从“小”入手,因为“小”更容易写得具体、生动、细腻、感人;而“大”材料就很容易写成泛泛而谈的“介绍性”文章,内容空洞而缺乏重点。特别提醒注意的是,选材切入点“小”并不意味着“立意狭窄”,因此中考作文的素材积累,可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选择一个小的切入点,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表现积极向上、活泼健康的主题,从而表现生活,在生活中深入思考,感悟成长的主题深度。例如:写作《留住那份纯真》这篇作文的时候,可以从“歌颂单纯而美好的人、景、物、情”这一“大”方面入手,再缩小为“纯真的感情”“纯真的想法”等小范围,进而具体选材为“纯真的友情”“纯真的追求”“纯真的理解”“纯真的心灵”等内容。这样,自己素材库中有关“宽容”“真诚”“互助”“朴素”“诚信”等内容就都可以调用出来提供选择了。

(三)积累材料重“新”忌“旧”

在中考作文素材的准备过程中,同学们要经常对所积累的材料进行“推新替旧”的调整。作文素材,时间越“切近”就越鲜活,记忆也就越清晰深刻,写起来想说的话自然就很多;相反,时间已经“久远”的材料,不仅缺乏时代感,而且很容易凭模糊印象出发,叙述起来怎能会熟悉亲切,生动形象?积累新颖素材还可以从“转换构思角度”入手,使“旧”材料重新穿上“新”外衣,通过新的角度来引申表现新的主题,实现耳目一新的写作效果。例如:在《第一次尝试》一文中,有一位同学选择的材料是“第一次尝试学习焖米饭的经过”,这属于学习“做家务”类型里的素材,学生主题定位在“第一次尝试焖米饭,成功后妈妈夸奖我学会做家务,可以帮她排忧解难了。”在运用给“旧”材料穿“新”衣的选材原则修改后,这位同学把作文材料修改为“三次焖饭,第一次水多米少没成功,第二次米多水少也没成功,第三次米水比例恰当终于成功。”主题也随之修定为“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的生活道理。

在作文素材积累过程中,同学们要关注自己身边的生活,对于那些能引发自己感悟的材料一定要仔细挖掘,日积月累,在中考时就一定能拥有新鲜的素材“珍宝”,而下笔如有神。

2.教师证作文素材 篇二

每个人行走在人生路上, 总会见到无数风光, 自然的, 社会的, 历史的, 人生的, 心灵的, 思想的, 文化的, 不计其数, 耳闻目见便心有所感, 积存心怀, 储存记忆。一个人心智的活泛以及灵动, 就在于对“人和现实”的关注和思考。而在学校语文学习中, 学生与社会生活存在隔膜, 传统的作文教学与生活绝缘, 太多“应试文体”的圈禁, 让学生放弃了自己生动活泼的真实感受, 甚至于有意无意间斩杀了自己的诗意感怀和生命畅想, 这无疑是一大弊病。

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写出真实的生活体验呢?我认为最主要的是立足现实, 盘活生活体验。盘活生活体验即寻找与学生的心理相通的东西, 与学生的心理对接, 只有体验过的素材, 内化为自己的血肉, 才能成为学生运用自如的作文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这是一条基本的写作理论。加强与生活的联系理所当然成为写作教学的重要内容。作文的出发点是联系生活, 反映生活。根本目的是通过写作去思考生活问题, 加深对社会生活的认识, 增强社会责任感。学生生命的历程短, 经验少, 一些认识和看法多来自生活经验的转达, 例如读书时了解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听闻中了解的一些重大社会新闻。除此之外, 他们了解社会的渠道是短暂的经历, 存于记忆中的生活点滴, 以及对生活的虚拟和假设包括构想, 所以学生作文缺少对生活的关注也在情理之中。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打开生活的视听, 引领学生形成批判意识和超越精神, 追寻生活的意义, 学会用作文表达干预生活, 参与讨论, 表情达意。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 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写作也是如此,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人物和熟悉的领域, 一个自然现象, 一件细微小事, 一个浅浅的微笑, 一丝淡淡的心绪, 都可能拨动过你的心弦, 诱发过你的思考, 不仅丰富了你的知识, 也教你认识了生活, 成为写作的契机和切入点。要教会学生观照自我, 找寻独有的体验。对于一个现象, 我总是要求学生从自身生命特征出发, 从多方面出发, 从多方面去认识, 得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作出自己个性化的评价。比如有的学生在外地或农村生活过, 这份经历相对于始终生活在本土城市的学生来说, 就是一份独特的生活体验。有的学生父母双双下岗, 有的经历过父母离异, 有的体验过转学的无奈, 更有登山的快乐、受助于人的感激、帮助别人的欣慰……也许由于缺少思考、缺少有意的加工, 它们还比较粗疏肤浅, 但这些东西是学生写作中最宝贵的个性化财富。以此为基础适当扩展深化, 充分思考, 用较短的时间, 就可以构建起自己的写作素材库。

关注他人, 挖掘特有的动情点。文贵真, 情贵切, 生活中总有令自己感动的东西, 抓住三五个人物, 广泛收集材料, 深入阅读领悟, 形成对人物深入透彻的理解, 就可以应对许多考题。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个性化素材的积累需要语言、思想、材料一起抓。其实中学生写作最缺的不是材料, 而是思想, 是对生活的认识。不要仅把人物看作实例, 只记三两件“事”;要全面了解人物一生的经历及思想, 将一个人物作为一个生命现象完整地了解认识。了解他的出身、求学、奋斗进取的经过, 了解他的成功和失败, 了解他的欢欣与困惑, 特别是他对生命及社会规律的认识。不光要知道他们一生做了什么, 更要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做, 支撑他们的信念是什么。对于同一人物, 可以对其不同的行为作出合情合理的诠释。比如美国总统华盛顿的事迹, 我们可以用他主动卸任这一事件来应对不同的话题。

例一:读书, 可以让你获得沉稳;读水, 可以让你获得灵动;读人, 可以让你获得境界的提升, 灵魂的升华。

面对争权夺势, 眷恋权势的现实, 还是让我们读一读华盛顿吧。作为美国的第一任总统, 他有威望也有能力连任总统职务, 然而面对权势的诱惑, 他却毅然选择了卸任, 他自我剖析说:“我意识到自己才疏学浅, 经验匮乏, 从而促使我怀疑自己是否胜任, 也许在他人看来更是如此。”多么坦荡的胸怀, 多么高尚的境界。他不留恋令人羡慕的总统职位, 而是选择了主动让贤。争权夺势的人们, 看看华盛顿的这一举动吧。他不仅能够让你有坦然的心境, 更能让你赢得人们的尊重。

例二:华盛顿拥有自知之明, 连任两届总统后, 他毅然选择了主动卸任。他不羡慕总统的宝座, 而是清醒地认识了自己的能力, 知道自己无论才智和经验都比不上亚当斯。这一卸任, 不仅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与崇拜, 而且为美国政坛民主树立了良好的先例。然而当美法关系紧张时, 他却响应祖国的召唤, 毅然束装出发, 因为他清楚地知道, 自己的威信胜过千军万马。正是凭着这一睿智的举动, 他成功地化解了国家危机。

华盛顿的引退与出山, 正是一个人正确地估量自己能力的具体表现。正是有了这样的自知之明, 华盛顿才将自己的才智发挥到了极致。

高考的作文题目是要让所有的考生都有话可说, 定然不会生僻, 一定是人生要面对的问题, 那就一定是选取的材料中人物也面对过的问题。有了这样的材料积累, 学会从不同角度选取使用, 我们的个性化素材库就具有了广泛的适用性。再加上多年常规学习积累的各种材料, 点面接合, 写作素材就不成问题了。

3.教师证作文素材 篇三

教研活动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的实践性教学研究活动,用以帮助教师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困惑,提升专业素养和执教能力。但目前各中小学校的常规教研活动中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从形式上看,各中小学学校传统的教研活动多采取研讨会、观摩会、专家讲座等方式,唱主角的是各校的教研组长、主要负责人或作课的专家、名师,而众多一线教师时常只是“看客”和“听众”,一线教师参与教学研讨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而其自主研究的意识和能力都亟待提高。从内容上讲,传统的教研活动还存在着零散、缺乏系统性的问题,有的是针对课怎么上进行示范,有的是对示范课、研究课进行评课,有的是针对某一具体的教育教学内容进行零敲碎打式的研讨,而其实这些内容都不过是教研活动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些要素,它们本该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如某次以备课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所备出来的课如果不拿到课堂实践中去检验,其实是不能准确知道它的可操作性以及教案的可执行度的,即使后期会有检验,那也是滞后的,甚至有时根本就没了回音,这样就很难保证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完整性。

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在大量教研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发现采用现场任意素材教学研训的方式开展教研活动,可以将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进行有机的整合,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更为系统的研究和训练,而这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效果更为明显。

一、现场任意素材教学研训的应用范围

现场任意素材教学研训通常应用于较大规模的研训活动,如某些骨干教师培训班、教研室等部门组织的县(市、区)级教研活动、学校组织的大型教研活动等。而学校教研组内部较少采用这样的研训形式,这是因为单纯某一个教研组内的教学人员总体人数较少,分成若干团队后易导致团队数量不足,不利于各团队之间进行有效的交互。

现场任意素材教学研训是一种在做中研、做中训的教研方式,通常会结合现场课展示来进行。因为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这样的现场课课型通常以综合性复习、知识的运用与探究等为主,着重思维训练,强调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整体把握和深度探究,而较少运用于对新知识的学习。

二、现场任意素材教学研训的操作步骤

现场任意素材教学研训通常是在教研活动的现场,先随机采集一些研究素材,可以是任意的一样物品、一幅画、一个词、一种现象、一件事、一个人物等,再由参与活动的教师以团队为单位,根据所选素材,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即时备课,并以说课的形式进行展示;展示完毕,全体教师在浏览各团队备课教案及观摩说课的基础上,推选出课备得好的团队,由该团队当场执教现场课;各团队再对上课情况进行研究、评价、反馈,提出改进建议。如果时间允许,各团队还可以针对大家所提意见、建议,当场制订改进方案,并选定某一个团队进行现场改进课展示。

下面,笔者将结合案例,对现场任意素材教学研训的具体操作步骤作一个简要说明。

(一)组建团队

在正式研训之前,活动主持人需要先将参与研训的教师分成若干个团队,因为是对备课、上课、评课水平的综合训练,每个团队以5—8名同学科的教师为宜。

为了便于建设团队文化,达成预期的研训目标,团队的组建还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制订出团队长产生的规则,确保所产生的团队长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便于形成良好的团队长文化;二是制订团队标识,以鲜明的图标、文标反映团队的文化;三是根据目标、任务进行角色分工,且分工不僵化;四是要有团队精神,团员要与同伴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做到成果共享;五是要有团队语言,团队成员之间所使用的语言要相互呼应,有承接性;六是团队互补,队员之间互相照应,关注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出现问题能及时互补;七是团队贡献力,个人对团队有贡献力,小团队对整个大团队有贡献力;八是团队目标,针对不同的任务及对象,设置不同的团队目标。

只有组建具有以上团队文化的教师团队,才能确保教师在研训活动中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在合作中突出竞争,在竞争中倡导合作,从而出色地完成研训任务。

(二)现场采集素材

日常的研训,所采集的素材一定要确保随机性和现场性,使研训过程真实、有效。活动主持人可以随机指定多名参与研训的教师提供素材,也可以由每个团队提供一个素材供大家选择。如果现场有观摩人员,素材还可以由观摩嘉宾提供,以证明素材的现场征集特点。素材采集完毕,一般由活动主持人将素材公布出来,或由提供者直接板书到黑板上,供大家选择。

(三)团队集体备课

在这个环节,各团队要根据现场提供的素材作出选择并尽快集体备课,一般规定的备课时间是40分钟。在这个时间段,各团队不仅要完成一节40分钟标准课的备课设计,还需要用MS-EEPO的图文结构或板块结构备课方式将备课教案呈现在大卡(一张全开绘图纸)上,以便大家随后浏览、观摩。

这是整个现场任意素材教学研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单凭一幅图、一个词、一样物品来备一节现场课,需要充分考虑所选择的任意素材如何与学科知识相关联、所制订的教学目标怎样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和能力水平,还要考虑用何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难度非常大。这样的课,通常会采用MS-EEPO哲学方式课型贯穿其中,该课型以“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相联系的”作为理论基础,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开课前,教师通常会让学生先根据现场采集到的素材进行思维扩张(从任意素材出发,“想到的什么”越多越好),当思维向度扩张到一定水平,通常就会出现与学科知识相关联的内容,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转入对学科知识的学习了。

根据现场任意素材所备的课,对学生来说,最大的好处是课堂上能充分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他们拿到一个素材,可以海阔天空地想,任思想去驰骋,想到什么都行,这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经过训练的学生,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发散的思维向度一般可以达到60个以上。在思维充分发散的基础上,再根据某一学科的学习内容将思维进行收缩、聚拢,进入学科知识的复习、运用、探究等综合性学习,这样又锻炼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大有帮助。

对老师而言,由于使用的是现场任意素材,无法事先预设和准备,更考验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机智。最大的难点,便是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地想,在10分钟内将某一个任意素材扩张到60个左右的思维向度,再指导学生利用扩张出来的思维向度转入学科综合性学习。

例如:某次城区级教师培训的现场任意素材教学研训,我们在现场采集到的素材有“空调”“阳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减负”“达·芬奇”“书包”“神舟九号”等,内容互不相干,可谓五花八门。

语文团队从这些备选素材中选择了“阳光”,他们所备的课如下。

1.思维扩张:由‘阳光’你能想到什么?

2.思维向度分类:将大家思维扩张的成果分成“人”“事”“景”“物”“名句”等几大类。

3.习作:选择其中的一类进行片段写作并表达一定的情感。

思品团队也是选择“阳光”作素材,他们备课的切入点却是从“阳光”开始发散,引出思品科的相关内容“生命健康权”,再引导学生对有关“生命健康权”相关内容进行探究性学习。

可见,即使选择同一素材,不同的学科团队也可以备出不同的现场课。

又比如物理团队,他们选择的素材是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备的是一节复习课,教学设计如下。

1.思维扩张:由这个诗句你能想到什么物理现象?

2.将联想到的有关“声”“光”“电”或其他的物理知识进行分类梳理。

3.运用所学的“声”“光”“电”等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以上团队,利用现场素材备出来的课都跟学科知识有关。但也有一些团队,利用现场素材所备的课,并不解决学科问题,而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作为教学目标。

例如某一团队从以上素材中选择了“达·芬奇”和“神舟九号”两个素材,要求学生通过思维发散和跳跃,找到这两者之间的联系,进行表述。这样的教学设计,不解决任何学科问题,就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为目的。他们的设计如下。

第一个环节:由“达·芬奇”和“神舟九号”你分别想到了什么?(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第二个环节:由“达·芬奇”和“神舟九号”所想到的诸多内容如何建立联系?(训练学生的跳跃性思维)

第三个环节:选择其中你感兴趣的联系,进一步阐述你的见解和观点。(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

这样的课虽然不解决学科教学任务,但能充分体现MS-EEPO有效教育“训练思维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教育理念,同样是很有价值的课。

当各团队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课备好以后,活动主持人将安排一定的时间(一般为10分钟左右)让各团队间相互浏览对方的备课成果。一来可以扩充教师的信息量,进一步打开他们的备课思路;二来可以让备课者在接受质疑、帮助解疑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备课思路,进而完成对教案的修订;三来可以通过全体浏览,来选出课备得较好的优秀团队,来执教下一个环节的现场课。

(四)执教现场课

这一环节由大家推选出来的优秀团队完成,可以是某一个或某两个课备得较好的团队。一般执教的课为40分钟或45分钟的标准课,也可以是20—30分钟的小课,由被选中的团队自行推选一名代表来现场执教。

这个环节不仅检验教案的可行性,也考验执教教师现场执行教案的能力以及调控课堂生成的能力,同时还是对整个团队协作水平的考验。因为从选定执教团队到上课,一般只有10分钟的课前准备时间,这就要求团队内的全体成员都得积极行动起来,为学生准备学习用具,制作教具、课件,印制习题,等等。通常训练有素的团队,在团队长的指挥、协调下,这一切准备工作都能做到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一切准备就绪,便可以通知相应班级的学生到场,现场课就可以开始了。

(五)现场评价研讨

当上课团队进行课前10分钟准备的时候,其他的团队也开始了评价分工,各团队可分别采用MS-EEPO的经典性评价、流程性评价、项目性评价、单要素评价等不同评价方式进行评课。从现场课上课开始,各个团队就会根据不同的评价要点同观一堂课,同时做好课堂观察记录。执教团队上课结束后,其他团队的队员们将本团队的评价意见稍加整理后通过口头或书面汇报以及张贴卡片等方式呈现给大家,让全体教师来进行讨论,并特别要跟执教现场课的团队进行充分的交互。最后,执教团队在综合听取其他团队的评价意见的基础上,对现场课进行再次优化、完善,或针对某一问题展开相应的研讨、改进。

现场任意素材教学研训能在一次活动中将备课、上课、评课、研讨等多个项目的教研活动进行系统的训练,项目多、容量大、高难度、综合性、创新性是它的典型特征。它不仅能使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激发,实践能力得到锻炼,而且可以加强教师间的交互和协作,利于形成学员之间合作、分享的文化氛围,不愧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4.初中教师资格证作文素材 篇四

当下,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能力很重要,但有一样东西比能力更重要,那就是人品。人品,是一个真正的最高“学历”。

要求:

请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目标,自选文体。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文,第一步做什么?——审题。文章写得再好,没有按照要求来写,也是白搭,得一个辛苦分,拿不了高分。因此,第一步要好好审题。先来逐条分析要求:

(1)规范现代汉语写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使用正规的语言,何为正规正规语言?即通用的普通话,避免古汉语言的出现、现代网络流行词汇的出现,以及半英文半中文等字眼的出现。除此之外,避免使用地方语言。否则,会让自己的分数打折扣。因为,阅卷老师的文化水平各有不同,且来自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慎用上述词汇,或者完全杜绝使用。

(2)自定立意。这是第二个要求,虽然说是自定立意,但并不是说你想怎样写就怎样写的,每个阅卷人都有一个评判标准。要求看似简单,实则复杂,要紧扣材料确定立意。这就要需要我们用关键词分析法来确定。具体如何立意,我们下面在讲。

(3)自拟题目。这相对而言比较简单,自己可以发挥,可以有新颖,也可以循规蹈矩,但要突出主旨。

(4)自选目标。这告诉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写作,正面、反面或者正反对比皆可。

(5)自选文体。文体不限,当然,不建议大家写诗歌,难度比较大。擅长写议论文的可以写议论文;擅长写记叙文的,可以抒写记叙文。这看自己肚子里有哪些好的素材可以运用,结合自身的水平,选择适当的文体。个人比较倾向于议论文。

(6)字数不少于800。第一,不能少于800,否则将扣分;第二,字数也不能太多,否则显得过于拖沓,也会导致扣分。

题目要求已梳理清楚,接下来进行第二步——确定立意。如何确定立意?有两种方法,主体分析法和关键词分析法。就题目而言,不适合运用主体分析法,因为找不到相应的主体,即对应不上人物。因此,该文章适合运用关键词分析法。方法确定了,就一步一步的分析,确定关键词,再寻找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确定立意。

(1)找关键词。通过阅读材料:当下,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能力很重要,但有一样东西比能力更重要,那就是人品。人品,是一个真正的最高“学历”。很显然,关键词就是“能力”、“人品”、“学历”

(2)找逻辑关系。这几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能力重要,人品比能力更重要。从这个关系中可以得出,重点在“人品”两字。人品,是一个真正的最高“学历”。从这句话,也能体现出人品的重要性。

(3)解析关键词的含义。从逻辑关系可以推出,重点在“人品”二字。什么是“人品”?这两个字我们经常挂在嘴边,例如“我今天人品大爆发呀,出门撞见好多美女啊!”“丢钱了,那是你的人品问题了”等等,这些话经常说。“人品”——可以理解为人的品质、人的品格;引申而言——就是“品德”二字。一个人能力固然很重要,但是你的品德不行,哪个用人单位会要你呢?相反,能力不行,但品行很端正,这样的人才,单位同样也会抢着要,能力不行,我们可以培养、可以提升。

对于我们老师而言,品德是一等重要的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人品可以从很多方面解析,如言语方面,衣着打扮,举止方面等等,很多很多。这几个方面可以作为文章写作的素材,即从哪几个方面体现“人品”。好了,可表现的方面已经找到了,那么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表现好的“人品”,他的作用的是什么?能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作为老师,该如何培养学生形成好的人品?通过上述梳理,接下来,就可以确定本文的主旨了。

(4)确定立意。人品,是人的最高“学历”,把他范围缩小点——人品,教师的最高“学历”。一个老师,要想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爱戴的、尊重的好老师,不光光要深厚的才学,渊博的知识文化,更重要的是有好的品行。好的老师,奉送真理。

题目要求也审清了,立意也找准了,接下来就要收集素材,来构造文章的布局。如何布局呢?

先从素材说起,素材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事实论据(或者为举例论据),就是已经发生的真人真事,常常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事件,这类事例通常为一些名人的事例,比如一些大作家、教育家、哲学家、为人等等,不要写一些大家都不知道,就你自己知道的事情,考官表示也不知道。第二类是理论论据,主要一些名人名言或者名言警句等,孔子的话语,孟子的话语,中国的、西方的等等都可以拿来为论点服务。

聊完素材,再来看布局。常见的文章结构有一下几种。

第一种结构就是五段三分式,这个比较简单,也是最常见的格式布局,循规蹈矩的,大部分人都是采用这种形式,它的结构是开头第一段说明自己的中心论点,第二段是分论点(一),第三段是分论点(二),第四段是分论点(三),分论点里面最常见的结构就是分论点+事实论据或理论论据或道理论据+回扣分论点。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总结三个分论点,提出意义或者展望下未来。三个分论点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可以是并列,可以是递进。

第二种结构就是一个论点多个论据式,难度比较大,前提是你要掌握足够的论据,并且对每个论据都能熟读于心。篇章构造是开头提出中心论点,接着第二段是论据(一)+总结,第三段是论据(二)+总结,第三段是论据(三)+总结,最后一段是总的结尾,回扣第一段,重申下中心论点。

第三种结构是起承转合式。起承转合式和五段三分式差不多,两者之间的不同在于,起 承转合式会有中间的一个过渡段。第一段是提出自己的中心论点,第二段是有一个过渡段,介绍下中心论点的问题、现状、原因等,第三段是分论点(一),第四段是分论点(二),第五段是分论点(三),最后一段是总结。

第四种是层层递进式,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第二段讲解是什么,第三段讲解为什么,第四段讲解怎么办,第五段就是结尾。

通晓了素材的积累与文章构造布局,那我们就选择一种形式,常用五段三分式,简洁明了。

开头:提出观点——能力,对老师来说很重要,但光有能力,不能称作好老师,必须具有高尚的“人品”,一个好的人品,才是真正的最高学历。老师的最高人品体现在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关爱学生等多方面。

第二段:分别论述三个分论点。“爱岗敬业”,爱岗敬业如何体现,结合具体事例,如感动中国的人物——谭千秋老师,讲完事例再来个小的总结。

第三段:论述“为人师表”,同样结合具体事例,张伯苓以身作则,讲完事例再来个小的总结。

第四段:论述“关爱学生”,事例就更多了——陶行知“四块糖”,表现老师的宽容心里,最美老师张莉莉,反面教材“范跑跑”等等。

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升华中心论点。

(一)关于以身作则的素材:

张伯苓以身作则戒烟。这个故事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 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 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被称为“ 南开之父”。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 “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二)关于关爱学生的素材:

范跑跑事件。2008 年 5 月 12 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人民生命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在这千钧一发之间,作为一名教师的范美忠第一个跑到了安全的操场,且丢下了学生不理不管,并却在网上发表了“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因为成年人我抱不动,间不容发之际逃出一个是一个,如果过于危险,我跟你们一起死亡没有意义„”的范氏言论。最美教师张丽莉。黑龙江佳木斯教师张丽莉,在一辆客车突然失控冲向学生时,她奋不 顾身推开两名学生,自己被辗入车下。目前,张丽莉双腿高位截肢,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治疗。教育部已于 5 月 14 日授予舍己救人的佳木斯市教师张丽莉“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这两个例子作为相反的例子,一个是关爱学生,一个是忽略学生。

(三)关于爱岗敬业的素材

陆永康,贵州省黔南市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羊福民族学校的教师。在他出身几个月时,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膝盖以下肌肉萎缩。别人学走,他学跪。20岁那年,机缘巧合的他成为一名民办教师,当他刚拿起教师棒的时候,学校里没有老师,学生也流失的差不多,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辍学的孩子劝回来。他用木板、旧篮球、废旧轮胎、铁丝自制了一双重达两公斤的“船鞋”,缚住双膝,再拄上一根木棍,开始可江南的劝学过程。“跪行”感动了村民,第二个学期,他的学生增加到50名。3年后,有了150名学生。陆永康在这里一教就是13年,13年里他跪坏了5双自制的“船鞋”。36年来,陆永康日复一日地跪在讲台上传道授业;年复一年地跪着前行在山间道上,走村串寨做家访。

参考例文(敬请斧正)

“人品”,老师的最高学历

能力很重要,但有一样东西比能力更重要,那就是人品。人品,是一个真正的最高“学历”。同样,作为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不光光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要高尚的人品。高尚的人品,体现在教师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体现在老师的乐业敬业中,体现在老师严于律己中,体现在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中。

爱岗敬业——教师人品的集中体现。雷锋同志曾在日记里写道:“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枚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你的岗位?”他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岗位,做什么样的工作,都要尽自己努力发挥最大的作用,做出最大的贡献。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优秀教师,在讲台上病倒逝世的刘万芳老师;在地震中舍身救学生的谭千秋老师,他们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默默地奉献着自已的青春和生命。他们是教师中的佼佼者,是我们全体教师学习的楷模。作为教师的我,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那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他们那高尚的师德品质,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用实际行动去履行教师的职责,去诠释一名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为人师表——教师人品的集中表现。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以自己的思想品质,文化修养,知识水平,治学态度,生活作风及处事方法,处处影响着学生。正如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教师个人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最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自己模范的品行做学生的表率。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很早就提出教师要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要求教师正人先正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家陶行知则要求教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可见,古今中外的学者无不认为,教师,其思想品德和行为方式都应该为人师表,堪称楷模。教师要严于律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只有这样,才会对学生发挥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的表率作用,从而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关爱学生——教师人品的集中表现。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教师给定学生的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会促进学生从“亲其师”到“信其道。”无数教育成功的事例都说明,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打开他们心扉的钥匙。学生一旦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就会产生凝聚力,把教师对他们关怀和爱护化作改正缺点,奋勇向上的动力。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漠不关心,甚至斥责、辱骂,无疑会引起的敌对情绪,拒绝接受教师的教育。这样,必然会导致教育的失败。因此,教师一定要热爱、关心自己的学生,在教育工作中,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

5.有关教师节的作文素材师生情 篇五

师生情

教师节是什么?也许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会说,教师节就是鲜花和贺卡。可是我却不是这样想的,我就是那与众不同的百分之一。在我的心目中,鲜花+贺卡+不在乎的心=虚情假意,而真诚的心+祝福的贺卡才=真心真意。

还记得那时候我刚进入四年级,就迎来了教师节。那是一个晨会课上,老师问道:“今天,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教师节。”大家异口同声道。一位同学突然站起来说:“今天是老师的节日,我们给老师都准备了礼物。”听了这句话我想:“今年可跟以往的方式不同……”

当我们依照惯例给老师送好礼物之后,一位坐在第一排的学生竟走上讲台,对老师说:“老师,您辛苦了。”接着后面一位同学,走上讲台说了同样的话。到了我,我也走上讲台,深深鞠了一躬,饱含深情地说:“老师,您辛苦了!”当时,老师感动极了,仅是为这普通的一句话,他也向我们鞠了一躬,眼角湿润了,同学们的泪水也涌动出来了……

那是一次幸福的教师节,一次足见师生情浓的教师节。

6.教师证作文素材 篇六

“高三了,不论学生还是老师,大家都铆足了一把劲,一点儿不敢马虎。”闫敏是西航一中一位高三语文老师,“高三组的老师们一直在线,学生有问题随时留言,只要看到马上解决。”

“刚开始直播,也经历了一个比较艰难的探索期。”闫敏说,“首先要解决设备问题,有些老师家里没有电脑,用手机直播学生看不到屏幕上的作业,就发动全家找电脑、连网线。有的课程需要写板书,老师家里没有黑板,就各种花式自制黑板,还有人把家里的切菜板用白纸粘好当黑板用,各种办法能想到的都用上。”

闫敏的一堂语文直播课同时有200多学生在线听讲,很多细节都需要逐步完善。“比如刚开始要学生将作业拍成照片传到班级群,干扰了其他学生和家长,后来我们摸索出钉钉家校本功能,解决了留作业问题。”

7.作文素材库 篇七

有人说:如此创业不仅浪费了别人的北大指标,回过头来还抢了普通人的饭碗,真浪费了四年的大学时光。

也有人说:人人都有选择自己职业的权利,人人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对北大才女送快递也不必大惊小怪。

还有人说:每个大学生、每个人都可以放下出身和学历的高姿态,平视所有职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运用点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北大才女回乡创业,我们可以就事说理,赞同或反对,旗帜鲜明、言之有理即可。立意角度有:(1)为北大才女回乡创业而点赞。徐璐女士曾是北大新闻专业的大学生,按说应该在更高的平台工作,但她选择回乡做快递,并小有成就,这就说明她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成长之路,因而应该得到大众的理解和尊重。“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2)为大材小用而惋惜。国家培养一名北大学生需要比普通大学花费更多的教育和物质资源,名牌大学毕业生干普通人干的活(如杀猪、卖红薯、送快递),的确有大材小用和浪费资源之嫌。(3)为不顾世俗目光而自主择业鼓与呼。只要有真才实学,只要肯真抓实干,就一定能闯出一片天地。昭示人们:学历与择业没有必然联系,全民创业大有可为。

中外官员同台发言时,我总心生羞愧之感:西方的官们风趣、幽默,观点新颖、条理清楚,思维敏捷、表达优雅;而我们的官员几乎都是满口的套话、空话,显得平庸无趣,江郎才尽,大失水准。许多家庭,高档电器一应俱全,唯独没有几本书。有资料称:以色列每年人均读书是55本,俄罗斯是50本,美国是44本,我们只有4本,而且百分之九十是教参和教科书。

【运用点睛】对于这样的材料,分析口拙的原因应该是:我们的官们大概是不怎么读书的。中国人不读书当然有很多理由。政府官员无暇读书,他们忙着应酬,忙着出国考察和谈项目;商人不用读书,因为中国是“市场经济”,工人农民读不进书,教师没有精力读书。一个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智慧的民族,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民族,一个必定有着光明前途的民族。根据这些分析,可以针砭时弊,可以提出建议,革新社会。只要从正面出发,体现正能量,其立意就不会差到那里去。

冬日北方城市的街头万木萧瑟,光秃秃的树干上不见一点绿色。人们走上街头却发现:伴随着天空的放晴,树木竟也开始“生出”翠绿的叶子———工作人员正爬到梯子上,给树木安装仿真的“假叶子”。一时间,舆论针对此事争议不断。支持的民众认为,“北方的冬天总是灰蒙蒙的,没有一点生机,来一抹绿色很养眼,心情也跟着好起来”;而反对的人则认为,“四季自有四季的美,不需要刻意改变。”

【运用点睛】像这样带有任务型作文材料,除了读懂材料,还有对材料里的几个观点做出自己的判断,并要阐述自己的理由,对于这则材料,参考立意有:顺应自然,拒绝人为装饰;改造自然,让生活更美好;既要尊重自然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蜀南竹海风景区的10亩国有林,被划定为“刻字林”,引导有“刻字”需求的游客前往刻字专区,以此杜绝游客乱刻乱画的行为。因此,每年有近五千棵竹子惨遭游客蹂躏。

德国柏林墙上满是千奇百怪的图画和文字,这满墙的涂鸦反而让柏林墙除了承载历史外,又多承载了一种文化。

【运用点睛】分析立意时,应该先把每则材料的立意分析出来,然后比较异同,选择任一观点作文即可。材料一,从游客的角度可以分析,这种刻字行为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也是游客个人素质不高的体现;从景区的角度分析,景区管理的人性化,体现了景区管理适时改变,变通,更好地为游客服务。材料二,柏林墙供人们涂鸦,既承载了历史又承载了文化,体现了合理引导人们表达话语、思想的正确方法,充分满足了人们表达意愿的需要,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涂鸦来表达思想,这是言论自由的一种体现,也是平等的体现。综合两则材料的异同,可以从正面立意:破除旅游陋习,文明出行,体现的不仅是自身素养,更是国民素质。国家旅游局近日发布的“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指出,不在文物古迹上涂刻,不攀爬触摸文物,拍照摄像遵守规定,出行文明也是国家形象的代表。也可以从反面立意:为什么我们普通人刻字就是不文明的行为,而一些领导人的刻字、题字就是一种文雅的行为,为何不能做到像柏林墙那样的平等涂鸦,据此可引出“平等”的话题。联系现实,写成时评文类的议论文会更好。

在重庆大学中文系读大三的小赵和朋友在沙坪坝三峡广场聚餐,几个人在新世纪超市旁的空地等人时,被一组雕塑吸引,雕塑上“昭君牧羊”四个大字引起了大家的讨论。对此,当地有关部门表示:昭君生活在塞外,应该是有牧羊经历的。

【运用点睛】昭君生活在塞外,应该是有牧羊经历的。于是想当然地就有了“昭君牧羊”的城市雕塑,当地有关部门的固执己见,让“昭君牧羊”成为了当地人人皆知的“史实”,这实在是悲哀。城市需要追求美感,更要追求科学性、真实性。对城市雕塑,应该尊重历史,少些“戏说”。“昭君牧羊”,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权力的一次胡搞,权力无文化很可怕,权力没有民意,没有监督更可怕。围绕这些方面去写,去立意均可。

切·格瓦拉是一位革命英雄,出生在阿根廷一个上流社会家庭。他读了医学院,本来可以做医生,可以挣很多钱,可以买洋房,可以有很好的生活。但是他觉得这个世界很不公平,于是去古巴参加、领导了革命,而后输出革命到非洲,之后又回到美洲在玻利维亚继续领导革命,1967年10月被政府军杀害,年仅39岁。21世纪,关于切·格瓦拉事迹的话剧、电影、小说活跃世界各地,乃至街谈巷议中人们也津津乐道,由此引起人们的强烈震撼;也引发一些质疑,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运用点睛】针对这样的材料,我们应该侧重于英雄献身革命精神的赞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从震撼的角度立意: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社会责任感;要有勇于与现实抗争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精神。从质疑的角度立意: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热情的人们;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守护英雄的民族才有未来。从思考讨论的角度立意:个人奋斗与社会责任的辩证统一;物质现实与精神理想的辩证统一。

老教授给学生做了个测试。老教授问:“你去山上砍树,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一棵细,你砍哪一棵?”大家都说:“当然砍粗的了!”老教授一笑:“那棵粗的是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你会砍哪一棵?”同学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砍红松!”老教授又问:“如果杨树是笔直的,红松却七歪八扭,你砍哪一棵?”同学们有些疑惑,就说:“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老教授说:“杨树虽然笔直,可中间大多空了,你会砍哪一棵?”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听了这番话,大家心中都有所感悟。

【运用点睛】材料的关键点在于“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由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立意:目的、目标和信念。不管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和目标,并且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做事不能盲目、随时变动,否则一事无成。人生要有规划。没有规划的人生,是失败的人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关键就在于规划。明确立场,坚持原则。站稳立场,明确自己的所需,不可随便改变自己的原则。也可以从“诱惑”的角度去写。人生有许多诱惑,不能因诱惑而迷失自我。

人在世上走一遭,就好比独自走夜路。路,并不是好好的一路到底,而是有许多岔口,走错一个岔口,就会走到完全不同的地方。走了一夜,天亮了,四周一看,一切都清清楚楚:走的是哪一条路,走到了什么地方,在哪里遇到了岔口,如果不是走这个岔口,而是走那个岔口,路就好走得多了,目的地也光明得多,可是已经晚了,不可以回头了。那么,有没有什么窍门呢?窍门没有,倒是有两条经验可以传授给你:一是顺其自然,二是当机立断。

【运用点睛】材料中的岔口意味着人生中面临的种种选择。你选择走哪条路,便会收获哪种结果。至于该如何选择,材料在最后告诉了我们:一是顺其自然,二是当机立断。写作时,除了这两大立意外,我们还可以从中延伸出许多具体的立意:“顺其自然”可以延伸出“勇敢做自己”“倾听内心的声音”“从容”“走错路也能遇到美的风景”等立意。“当机立断”则可以从反面立意,比如选错了路口遭遇失败,可得出人生要“把握正确的方向”;比如犹犹豫豫就会错失良机,可得出“抓住机遇”;比如两个岔口方向只能选其一,则意味着要学会放下、贵在专一以及“人生没有后悔药”等。

我们一步一步走下去,踏踏实实地去走,永不抗拒生命交给我们的重负,才是一个勇者。到了蓦然回首的那一瞬间,生命必然给我们公平的答案和又一次乍喜的心情。(三毛)

生命的用途并不在长短而在我们怎样利用它。许多人活的日子并不多,却活了很长久。([法国]蒙田)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战国]庄子)

【运用点睛】名言名句型材料,要想写好,就要读懂材料内容,明确思想内涵,然后根据自己对材料的所感所思确定文章的立意。三毛的话意蕴深刻,告诉我们永不要抗拒生命的重负。蒙田的话告诉我们生命的路程从来不以时间之尺来度量。庄子的话告诉我们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要珍惜和爱护我们的生命。综合以上各句话的含意,本文题材料揭示了“生命的意义”,旨在引发我们对生命的思考。如果写议论文,我们就要确立如下中心论点:从生命的内涵出发,谈生命的意义、价值及如何实现。从对生命的感受和认识出发,谈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和对生命应有怎样的态度。如果写记叙文,我们可以叙写自己人生中心灵震撼的一件或几件事情,然后以充满哲理性的文字来概括其对生命意义的全新认识,画龙点睛的文字要简洁而富有意蕴。如果写散文,注意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无论思维如何拓展,所写内容与情感都不能脱离“生命的意义”这一主旨。

一个专门买卖珍珠的商人,他的货箱里装满了各式各样昂贵的珍珠。一天,这个商人在市场上发现一颗很特别的珍珠。这颗珍珠是他一生中见过的最大、最美的珍珠。自从看到这颗珍珠后,这个商人的唯一愿望就是要不惜一切代价买下这颗珍珠。可是,这颗珍珠的主人要价很高,而这个商人身边没有那么多现金。这该怎么办呢?他若不趁现在买下这颗珍珠,很可能会被别人买走。他可不愿错失这个大好机会,也不想为此后悔一辈子。于是,这个商人变卖他货箱里所有的珍珠,然后买下这颗举世无双的珍珠。虽然他为了买这颗珍珠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他却没有丝毫悔意,因为这颗珍珠的价值远远超过那些珍珠加在一起的价值。

【运用点睛】这则材料,大意很明确,可以从个人爱好这个层面去写:一个人要有自己的真爱,而且要有为真爱舍得付出、牺牲的精神,你方才能获得真爱;也可以从价值的角度去立意:懂得识别价值、要有判断价值大小的眼光、在取舍价值上要有勇气;也可以从当机立断、舍小求大等角度去写。

田埂/顾城

路是这样窄么?

是一脉田埂。

拥攘而沉默的苜蓿,

禁止并肩而行。

如果你跟我走,

就会数我的脚印;

如果我跟你走,

就会看你的背影。

【运用点睛】这样的材料,首先可以从整首诗的意思去申发,去提炼一个主题。也可以从诗歌中的一个句子出发,去升华一个主题。就此我们可以这样去立意:生命有时只能独自面对,要学会享受孤独。在禁止并肩而行这样一个孤独的环境中,我们必须享受孤独,学会独自前行。善于学习和借鉴。“数脚印”和“看背影”,可以理解为借鉴前人经验。批评一味模仿,失去自我。“数脚印”和“看背影”可以理解为一味跟在别人的后面,按部就班,没有创新,如果我们一味地模仿,就会丧失独立分析和研究的能力,甚至失去自我。

广佛中学前门对着闹市区,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学生家长请求学校打开学校锁着的后门,方便学生上学。学校后门与绿茵小区后门相连,学校和小区都反对打开后门,认为会加大管理难度并带来不利影响。协调会上,街道张主任提出了一条大家都觉得可行的建议:学校和小区都向对方开放行人专道,凭卡放行,这样,小区居民上街学校学生上学都安全方便了不少。

【运用点睛】就本材料而言,学生可就事论事,围绕是否应向学生打开后门及怎样打开这一问题,发表看法,对于学校、小区、街道任一方的态度与立场,考生可支持,也可补充,甚至反对,只要言之合理,均为符合题意。对学校、小区看法:积极听取意见,注意保护学生、居民安全;不断改进管理措施,做好人性化、科学化管理;不怕困难,出路更宽。对街道的看法:互利才能共赢;为对方着想。针对学校和小区不打开后门:要打破封闭的管理模式;管理也要改革开放;协商才有好办法;实践才能检验真理。

院子里有两棵榆树,一棵直榆,一棵弯榆。为了建房,父亲带着两个儿子砍掉那棵直的,留下了弯的,一个儿子看着倒在地上的直榆想了一会儿说:“长得直的遭到砍伐,长大了我得学做一棵弯榆。”另一个儿子看着身旁的那棵弯榆说:“长成一棵没用的树,长到千年也是白活,即便要受刀斧之刑,我也愿做一棵直树。”听了两个儿子的话,父亲深思了一会说:“弯有弯的活法,直有直的道理,该弯时弯,该直时直,不可泥于一理。”

8.作文素材运用点睛 篇八

如果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每棵苹果树上大概有500个苹果,每个苹果里平均有10颗种子。通过简单的乘法,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棵苹果树大约5000颗种子。你也许会问,既然种子的数目如此可观,为什么苹果树的数量增加不是那么快呢?原因很简单,并不是所有的种子都会生根发芽,他们中的大部分会因为种种原因而半路夭折。

[立意点睛]①实现理想必须经历多次尝试才能获得成功;②最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播撒种子最多的人;③要正确面对失败。

二、飞起来的石头

一位雕塑家用石头雕塑了一只鹰,鹰雕塑得栩栩如生,好像真的在天空中展翅高飞一样。有人问他:“你是怎样把石头雕塑得飞起来的?”雕塑家回答道:“其实,这只高飞的鹰本来就在那里,我只不过把石头中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

[立意点睛]①要想有所作为,必须放弃多余的“边边角角”;②战胜不了诱惑,成不了大气候;③高瞻远瞩,才能不驰心旁骛。

三、被饿死的鹰和被剥皮的马

纳尔逊中学是美国最古老的一所中学,它是第一批登上美洲大陆的73名教徒集资创办的。在这所中学的大门口,有两尊用苏格兰黑色大理石雕成的雕塑,左边的是一只苍鹰,右边的是一匹奔马。

300多年来,这两尊雕塑成了纳尔逊中学的标志。它们或被刻在校徽上,或被印在明信片上,或被编成微雕摆放在礼品盒中。许多人以为鹰代表着“鹏程万里”,马代表着“马到成功”。

可是,仔细研究《外国历史》,了解了这两尊雕塑的缘起,就会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那只鹰所代表的不是“鹏程万里”,它其实是一只被饿死的鹰这只鹰为了实现飞遍世界的远大理想,苦练各种飞行本领,结果忘了学习觅食的技巧,它在踏上征途的第四天就被饿死了。

那匹马也不是什么千里马,而是一匹被剥了皮的马。开始的时候,它嫌它的第一位主人——一位磨坊主给的活多,乞求上帝把它换到一位农夫家。上帝满足了它的愿望,可是后来它又嫌农夫给它的饲料少。最后它到了一位皮匠手里,在那儿什么活也没有,饲料也多,可是没几天,它的皮就被剥了下来。

[立意点睛]①从鹰的角度思考:生存第一,发展第二:理论知识必须和实践紧密结合才有价值。②从马的角度思考:真正能把人从饥饿、贫困和痛苦中拯救出来的,是劳动和生存的技能;③从马和皮匠关系角度思考:天上不会掉下馅饼,享受总是要付出代价的;④从“许多人以为……”角度思考,“郢书燕说”不可取。

四、走出别人的脚印

18世纪末,欧洲政坛上出现了一位最没有规矩的人物——拿破仑。

他从政没有规矩:一个没有贵族血统、没有门第背景的人,却靠娶了一个有钱的寡妇,挤进了法国政坛。

他打仗没有规矩:别人都是列着队、敲着鼓走到跟前了再放枪;可他打仗是先用大炮轰,然后再让骑兵冲上去一阵乱砍。

他用人没有规矩:除了法国,当时没有任何一个欧洲国家的元帅是鞋匠木工小摊贩,可他的26位元帅中有24位出身于此类平民。

他甚至连加冕都没有规矩:别的皇帝都是跪下让教皇把王冠给他戴上,他竟然是站起来抓过王冠,自己给自己戴上的!

总之,如同当时欧洲的贵族们怒斥的那样:拿破仑这个土匪是世界上最没有规矩的人!但是他们又不得不臣服于拿破仑,并且按照拿破仑给他们制定的规矩生活,因为按照他们自己的规矩,他们打不过拿破仑。拿破仑的铁蹄踏遍了整个欧洲,欧洲历史上所有的军事强国全都一一败在他的手上……

[立意点睛]①敢于打破陋俗,勇于质疑陈规的人,才能在历史中脱颖而出,成为时代进步的先锋。②另辟蹊径,走出别人的脚印,你的人生才会因此而精彩。

五、攀上正确的梯子

身为作家和教师的拉比哈罗德·库什纳先生曾告诉过我这样一个极其有趣的故事:有一个聪明好学的斯坦福医学院二年级的学生,在期终考试中,再一次取得了全年级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作为嘉奖,他的父母给了他一笔丰厚奖金,让他到亚洲尽情游玩,度过一个快乐的暑假。

在印度游玩期间,他有幸结识了一位宗教大师。大师问他道:“年轻人,你那么刻苦地学习,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吗?”

“不,”年轻人断然否认道,“我对做一名医生没有丝毫的兴趣,我的目的只是想超过我最好的朋友,超过所有的人。”

大师换个话题问道:“你心中理想的妻子是什么样?”

“我不知道,”年轻人回答道,“但我一定要打败所有的追求者,把我们学院的校花追到手。”

大师对他说道:“年轻人,你并没有意识到,你的竞争和成就观念正在毒化你的心灵。你所谓的成就,就是没日没夜地学习,以期在考试中取得比其他人更好的名次;你理想的婚姻不是找到一位最适合你的女人,而是赢得拥有最多追求者的女人的芳心。战胜别人,获得第一,这就是你心中的功成名就。”

年轻人若有所思地聆听着,反复思考着……

[立意点睛]①目标与奋斗;②做什么比怎样做更为重要;③竞争和成就观念。

六、万二听诗知势

明代祖洪武初年,嘉定县安亭有个人叫万二。他是元朝的遗民,他在郡内是数一数二的富豪。有人从京城回来,万二问他京城有什么见闻。那人回答:皇帝最近作了首诗:“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蔼三丈犹披被。”万二叹道:“兆头已经出现了,皇帝对富翁不满呢!”随即把家财委托几个能干的家人掌管,自己买了一艘巨船,载妻子儿女泛水漫游,到洞庭湖和湘江一带去了。不到两年,江南财主陆续破产,独有万二家业兴旺。

[立意点睛]①未雨绸缪,能化解危机:②没有危机意识,就是最大的危机。

七、学会放下过失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得勒是一名钓鱼爱好者。一次,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鱼儿在咬钓钧之后,通常因为刺痛儿疯狂挣扎,越挣扎,鱼钩陷的越紧,越难以挣脱。就算咬钩的鱼成功逃脱,那枚鱼钩也不会轻易从嘴里掉出来,因此钓到有两个鱼钩的鱼也不奇怪。在我们嘲笑鱼儿很笨的同时,阿得勒却提出了一个很相似的心理概念。叫做“吞钩现象”。

每个人都有一些过失和错误,这些过失和错误有的时候就像人生中的钓钩,让我们不小心就咬上,深深地陷入心灵之后,我们不断地负痛挣扎,却很难摆脱那枚“鱼钩”。也许令后我们又被同样的过失和错误绊倒,而心里还残留着以前“鱼钩”的道骸。这样的心理就是“吞钩现象”。

[立意点睛]①积极地处理失误,不要掩盖失误;②遇事要沉着冷静,不能一味蛮干;③学会放下过失。

八、从低处开始

在世界登山运动史上,被称为登山“皇帝”的梅斯纳尔创造了前无古人的壮举。他登临了所有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是

唯一一个真正单人、不携带氧气设备,在季风后期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人。

外人看来,梅斯纳尔每一次攀登,都是危机四伏的“死亡之旅”。在海拔8000米的高度上,人类的生理机能将会发生紊乱,继续向上攀登,大多数普通的登山者会因为空气稀薄而死亡。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梅斯纳尔不借助任何设备,把那些神秘莫测、险象环生的世界高峰,轻松地踩在脚下。

梅斯纳尔和他登山的方式,令登山爱好者们着迷。是不是梅斯纳尔独赋异禀?瑞士医生奥斯瓦尔多·奥尔兹通过测试认为:“与一般登山者相比较,梅斯纳尔的生理机能并没有任何超常之处。”

无数人从不同的角度探寻着梅斯纳尔成功的秘诀。最终还是梅斯纳尔自己揭开了谜底:梅斯纳尔的秘密就是:从低处开始。一般的登山运动者,目标选定之后,为了保存体力,都会选择乘直升飞机抵达山前的最后一个小镇,成与败的关键恰恰在此。直接乘直升飞机抵迭大本营对于身体的调节是不利的,这种看似直达目的的方式,忽略了身体机能与环境磨合的契机。与此相反,梅斯纳尔坚持徒步到大本营,从低处就开始调节身体,调节呼吸的节奏来应对空气密度的改变。选择低处作为出发点,正是梅斯纳尔独特的经验和智慧。

从低处开始,是登高必不可少的环节。注重抑或忽略,将成为功败垂成的推手或瓶颈。从低处开始,不仅仅是规则,更重要的是心态。

[立意点睛]①调整心态,遵循规则,适应环境;⑦抓住契机,便能创造奇迹;③不急功近利,依靠自己。

九、木匠的故事

庄子在《迭生篇》里,讲了一个木匠的故事:

鲁国木匠梓庆削木做悬挂钟鼓架子两侧的柱子,上面雕饰着猛兽。他做成的柱子,看见的人都惊讶不已,以为鬼斧神工。

鲁侯召见梓庆,要问一问他其中的奥秘。梓庆对鲁侯说:“我准备做这个的时候,不敢损耗自己丝毫的力气,而要用心去斋戒。斋戒的目的,是为了‘静心’。斋戒到第三天的时候,我就可以忘记‘庆赏爵禄’了。斋戒到第五天的时候,我就可以忘记‘非誉巧拙’了,也就是说,大家说我做得好也罢,做得不好也罢,我都已经不在乎了,也就是忘记名声了。到第七天的时候,达到忘我之境,我可以忘记是在为朝廷做事了。大家知道,为朝廷做事心有惴惴,有杂念就做不好了。这时,我就进山了。静下心来,寻找我要的木材,观察树木的质地,看到形态合适的,仿佛一个成型的就在眼前。我就把这个最合适的木材砍回来,顺手一加工,它就成为现在的样子了。”

[立意点睛]忘记利益,忘记荣誉,忘记自己,达到忘我之境,才把事情做得更好。

十、把信送给加西亚

美国总统布什和许多世界著名的企业家案头都放着这样一本书,名字叫《把信送给加西亚》。书中写了这样的故事:1898年美国和西班牙的战争爆发,美国军情局想与古巴起义军领袖加西亚取得联系,了解他是否能与美国军队合作。当时美国总统麦金莱急需一名合适的特使去完成这项重要的任务。于是军情局推荐了西点军校毕业生安得鲁·罗文中尉。这位名叫罗文人在接到总统麦金莱要他给加西亚送去那封决定战争命运的信时,没有任何推诿,他没有问:“谁是加西亚?”“他在那里?”“他长的什么样子?”“怎样与他联系?”“我如何才能到达?”“为什么别人不去?”而是孤身一人钻进茂密的丛林,克服蚊虫的叮咬,绕过敌人的巡逻,终于把信送给了加西亚将军。

这位罗文英雄以其绝对的忠诚、责任感和创造奇迹的主动性完成了这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的事迹一百年来全世界广为流传,人们永远记住了他。正如本书的作者哈伯德在书的结论中说:“文明就是孜孜不倦地寻求这种人才的一段历程。这种人的所有要求都会得到满足——世界强烈地需要这种人,那个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太需要,太需要了。”

“把信送给加西亚”传奇故事蕴涵着整体成功和个人发展双赢的真谛。

[立意点睛]①世界需要有忠诚度、使命感、责任感的人;②敬业精神是最基本的做人之道,也是成就事业的重要条件;③职业是人的使命所在;④敬业双赢:有益于公司、国家,受益于自己;⑤诚实敬业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十一、总统的胸怀

美国第三十四任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曾发函邀请著名作家詹姆斯·米契纳来白宫做客。

米契纳先生收到邀请后给艾森豪威尔写了一封信:“亲爱的总统先生,我三天前接到您的邀请函。但很遗憾,我不能如期到白宫赴约,因为我已经答应在那一天出席我高中老师的晚宴,是她教会了我写作。我想您的晚宴缺了我无关紧要,但我不想令我的老师觉得遗憾。”艾森豪威尔提笔给米契纳回了一封信:“是的,我很理解并赞同你的做法。毕竟一个人的一生会经历十五六个总统,而有幸遇见的好老师并不多。”

[立意点睛]①胸怀大度、谦逊待人,理解他人;②魅力来自小事;③真情,尊师,品格。

十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最能体现孔子思想精华的5句经典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②四海之内皆兄弟也。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德不孤,必有邻。⑤礼之用,和为贵。

上一篇:网络经理竞聘稿下一篇:村干部培训心得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