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听众读书笔记

2024-07-11

唯一的听众读书笔记(精选13篇)

1.唯一的听众读书笔记 篇一

唯一的听众的读书笔记摘抄

唯一的听众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描写一位老教授无私帮助我学会拉小琴,并取得了很大成功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段落大意(因版本不同,各有修改,以下为三种分段,一种是11个自然段,一种是8个自然段的,一种是6个自然段的,但主体结构未变):

人教课标版是11个自然段的。

第一种:

第一段:1.别人说”我“是个音乐白痴.

第二段2-5.”我“去树林拉琴.看见了一位”聋“的老人.

第三段6-7.”我“有了变化.

第四段8.”我“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是老人在一直鼓励着我,才有了今日的”我“.

第二种:

第一段(1)“我”决定去山上的小树林里练琴。

第二段(3-5)老教授在“我”练琴时,给予了我无私的帮助。

第三段(6)“我”在各种文艺晚会上,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时总忘不了那位老人。

第三种:

第一段 起因(1):“我”的小提琴水平十分差,在遭受了亲人的打击后,“我”失去了在家里练琴的自信。

第二段 发展(2~8):“我”来到树林,在拉了曲子后,一位“聋”老人的话让“我”有了自信。

好词:

沮丧 悠悠 幽静 和谐 独享 羞愧 慈祥 荒唐 洋溢

蹑手蹑脚 大吃一惊 无法割舍 尽心尽力

好句:

1、一天早晨,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

2、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3、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但我很快又沮丧起来,我觉得自己似乎又把锯子带到了树林里。

4、我感觉到背后有人,转过身时,吓了一跳: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

2.唯一的听众读书笔记 篇二

一、初读解题, 整体感知

师: (板书:听众) “听众”是指听的人。 (板书:唯一) 注意“唯”右边笔顺, 先三横再一竖最后一横。 (补齐课题) “唯一”是什么意思?

师:现在先检查预习情况。谁来读这些词语? (重点关注“蹑”的字音和字义, “懊恼”的字音)

出示:沮丧蹑手蹑脚懊恼潜滋暗长

平静慈祥声望首席

师:仔细观察, 这两组词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组写我的表现, 第二组写老人)

师:自由读课文, 用上上面的词语,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识唯一的听众

师:题目是“唯一的听众”, “听”要用耳朵。 (板书:耳) 文中关于这位“唯一的听众”的描写是散落在各处的, 自由读全文, 画出相关语句。

出示:当我感觉到身后有人而转过身时, 我吓了一跳,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 双眼平静地望着我。

是一位老太太, 就住在12号楼, 非常瘦, 满头白发, 不过———她是一个聋子。

有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 像深深的潭水……

师:整体读读这些关于老人的描写, 想想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 她的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出示: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 曾经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

师:“声望”的意思是什么? (名望) “首席”是什么意思? (第一位)

师:她是一个乐团的灵魂人物, 这位老人是—— (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 而且还是—— (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 她是多么受人尊敬啊! (板书:教授、首席)

师:读着这些句子, 想想如果让你向别人介绍一下这位“唯一的听众”, 这位“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 你该怎样介绍?先梳理一下思路, 想想怎样让文中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话。

师:我再提示一下:介绍一个人, 可先介绍他的外貌, 再介绍他的相关信息。就老人的介绍而言, 要突出她的神态特点。请大家拿起笔, 动手写一写。

师:轻声读读自己写的练笔, 看看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

三、辨析耳聋与耳“聋”

师:这位唯一的听众最重要最特殊的特征是什么? (板书:“聋”)

师:她是不是聋子?从哪里读懂她不是聋子? (出示妹妹的话, 理解“聋子”后的感叹号和问号所包含的意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妹妹的话)

出示:“聋子!”妹妹先是一愣, 随即惊叫起来, 仿佛我在讲述天方夜谭, “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 曾经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

师:老人不但不是聋子, 而且是听众中最会听的人, 她可以很容易地听出别人拉琴过程中的瑕疵, 而她为什么却偏偏说自己是个聋子? (联系1-5节初次见老人时看到的和听到的语句, 交流讨论)

师:如果老人不说自己是聋子, “我”会怎样做?

师: (小结) 是啊, 老人是为“我”而“聋”呀! (板书:为我而“聋”)

四、解读平静的眼神

师:读读下面描写老人眼睛的句子。

当我感觉到身后有人而转过身时, 我吓了一跳,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 双眼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老人靠在木椅上, 微笑着, 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 像深深的潭水……

师:是作者的词语贫乏吗?平静的眼神背后, 有着怎样丰富的内心世界, 老人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 发挥想象, 可选一两处写一写。 (生完成练笔后交流, 师生评议) (板书:平静、慈祥)

师: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句话。

师:看来倾听就是要入耳地听、入目地听。 (板书:目)

五、学习诗一般的语言

师:如果说教授为“我”而聋是不教而教的指点, 那么她诗一般的语言就是声声入耳的激励。圈画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

出示:“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 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

“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 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 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真不错, 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 小伙子。”

有一次, 她竟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师:老人的哪些话最打动你? (生交流。根据学生交流的顺序研读句子。)

师:到底是谁打搅了谁?老人为什么要这样说?

师:明明是“锯桌腿的声音”, 老教授却说“你拉得非常好”, 其实是———

师:老教授为什么说“不介意我在场”?

师:老教授仅仅是在椅子上坐一会儿吗? (不是) 分明是在用心聆听一个学琴者的苦衷。看看这个“聽”, 倾听时不仅要入耳, 入目, 更要入心。 (板书:心)

师:从这些句子中, 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妇人? (生交流, 并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师:“有一次, 她竟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她为什么这样说?

师:老教授并没有给予“我”琴技上的指导, 只是给予了“我”最宝贵的信心, 使“我”练琴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自由读第9小节, 与第1—4小节前后对照, 画出描写“我”练琴时发生变化的句子。

出示:我又在家里练琴了, 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 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我不再坐在木椅子上, 而是站着练习。我站得很直, 两臂累得又酸又痛, 汗水早就湿透了衬衣。

师:从地点变化和动作变化进行对比, 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若在以前, 妹妹总会敲敲门, 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 说:“求求你, 饶了我吧!”而现在, 我已经不在乎了。

师:这是作者的心理发生了变化, 这是最重要的变化。

出示:当我感觉到这一点时, 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

师:“潜滋暗长”是什么意思?这是一种什么力量?

师:“我”听了妹妹说的真相会怎样想呢? (音乐起) 从悠扬的乐曲中听出了什么? (生交流。齐读倒数第二节)

六、升华“聽”的艺术

师:课文为什么以“唯一的听众”做题目?可以换个题目吗?

师:现在你觉得老人是个怎样的人? (生看板书交流)

师: (板书:聽) 老人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她帮助别人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 而是平等的给予;培养别人处处照顾对方的心理, 让拉琴者得到鼓励;她没有给“我”琴艺上的指导, 却给了“我”最重要的东西——自信。

师: (边播放“聽”的演绎过程, 边总结) 老教授是真正的倾听者, 她不但琴艺高超, 而且懂得倾听的艺术。倾听, 是一种艺术, 就是入耳, 入目, 入心。倾听, 是一种品德, 一份鼓励, 一份关爱。这恰好组成了繁体字“聽”。老师备课时觉得这个“聽”字, 就仿佛是专门为这位“唯一的听众”所设计, 因为它诠释了老人美好的心灵, 智者的宁静, 让我们牢牢记住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个“聽”字吧!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二)

一、整体感知, 梳理内容

师: (板书课题) “听众”是指听的人, 注意“唯”右边, 先三横再一竖最后一横。“唯一”是什么意思?

师:作者先后在哪些地方拉过小提琴?遇到过哪些听众?在这过程中, 他的感受发生了哪些变化?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待会儿我们交流。

预设一:作者先在自己家里拉琴, 听众是父亲和妹妹, 他的感受是沮丧和灰心。

师: (板书:沮丧) “丧”不要多一撇。

预设二:后来他还在树林里拉小提琴, 观众只有一位老人, 慢慢地他变得自信了。

师: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他的“自信”?

预设三:地点是文艺晚会上, 观众是成百上千的, 感受是自信。

师:此时此刻, 作者仅仅是自信吗?

师: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 和他面对妹妹和父亲, 面对老人, 感受一样吗?

师:读书先要细细品味, 再通过朗读把你的情感表达出来。我们把这些内容再读读。

二、复述“我”与老人第一次见面的情景

师:老人是怎样使“我”由沮丧变得自信、自豪的?老人的语言是怎样的?

师:要想把这“第一次见面”讲清楚, 关键是复述好人物的语言。请大家勾画出老人的相关语言, 想想这些语言应怎样转述给他人。

师:谁愿意把老人的话转述给大家听?

师:转述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到, 比如复述课文时, 人物的语言就变成了转述。看板书, “我”, 一个年轻人, 在开始拉琴时, 沮丧灰心, 是老人那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 使“我”有了自信, 这样一个过程, 你能不能看着下面的提示把它复述下来?

出示:一天早晨, 我来到了楼区后面的小山上, (环境怎样) (我怎样做的, 怎样想的) 当我感觉到身后有人而转过身时, 吓了一跳 (我看到什么) 。我的脸顿时烧起来 (心怎么想) 。当我准备溜走时, 老人叫住我, (老人怎么说的) 有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 她又说, (老人怎么说) 我告诉她我拉不好。她又说, (老人又怎么说的) 我被这位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

三、复述“我”在老人鼓励下发生的变化

师:“以后, 每天清晨, 我都……”请你根据课文8-12节, 说说“我”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自由练读)

师:复述这段文字要注意什么? (环境描写, 人物语言要转述, 说清“我”的变化)

出示:创造性复述时, 注意人称的变化, 听老师说……, 你能说吗?

创造性复述时, 还要注意符合特定的语境, 听老师说……, 你能说吗?

师:请大家自由练习, 创造性复述8-12节。

四、想象“我”得知真相后的心理活动

师:知道事情的真相, 当第二天早晨, “我”一如既往地来到了这片美丽的树林, 老人早已静静地坐在那里了, “我”会怎么想?怎么做?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完成练笔。

出示:我一直珍藏的秘密被妹妹揭穿了, 她是一位音乐学院最有威望的教授, 她曾是首席小提琴演奏家, (我怎么想) 第二天, 我又来到了树林, 老人依旧如同往日一样, 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 面对老人, (我怎么想, 怎么做)

师:要善于用课文的语言来表达, 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我们再来看一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指名读倒数第二小节)

五、小结本文

师:“我”用琴声告诉老人, 假如“我”在今后学琴的路上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 “我”会怎样做——— (克服困难, 继续拉琴) (生齐读课题)

3.唯一的听众读书笔记 篇三

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②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对“我”的爱护、鼓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互动。师:同学们,今天李老师给你们带来三句话。(课件)第一句话送自己,请你拍着自己的胸脯说:“我很棒。”第二句話送同学,请你向你的同桌竖起大拇指说:“你真的很棒。”第三句话送给老师,请你转过去面向他们说:“老师,您真的真的很棒。”师:老师送给你微笑和掌声,你们看到、听到了吗?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光荣、温暖、自信……师:看,老师温暖的笑容,鼓励的掌声使你感到高兴、快乐,内心充满了自信。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也有一个小伙子,他在一位老妇人的帮助、鼓励下,重拾信心,刻苦练习,最终获得成功。这篇课文的题目就是——《唯一的听众》。

一、回忆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这篇课文。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一个小伙子在老妇人的鼓励下,由音乐白痴转变为一个水平很高的小提琴手的事。师:你的语言简洁,又说明白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得很好。(板书,音乐白痴,小提琴手,“耳聋”的老妇人)

二、品读课文

1.第一自然段。师:文中谁说“我”是音乐白痴?生1:父亲和妹妹。师:父亲和妹妹还怎么评价?生1:“我”拉小提琴好像在锯桌腿。师:你们想,这样的评价怎么样?生:“我”觉得像刀一样,很伤人心。生2:“我”觉得像一盆凉水,一泼之后,就变得心灰意冷。师:那么“我”的心情怎样呢?生2:非常的沮丧和灰心。(板书:沮丧)师:沮丧是什么意思?生2:就是指对自己完全失去了信心。师:那么这种“沮丧和灰心”带给 “我”的后果是什么?生2:“不敢在家拉琴,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去拉。”

2.第二自然段。师: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后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体会?生:我体会这时候林子里十分安静。生:当时的心里是很愉快的。生:我认为心里是十分激动、神圣的。师:除了愉快,“我”还想……生:拉出美妙的曲子。师:是啊。我对自己有一种期盼。

3.第三自然段。师:“我”拉出美妙的曲子了吗?生:没有。师:(指板书)可我最后成为一个优秀的小提琴手了。为什么?生:因为老妇人的帮助。

4.自主探究,品读感悟。⑴语言描写。师:老人对“我”的帮助、鼓励,是通过什么方面的描写传达出来的呢?生:通过语言描写传达出来的。师:同意吗?那我们就先来找一找老教授语言的句子。学生回答。师:现在同桌合作读一读好吗?一个从“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开始读。(生读)你们真的很棒!师:同学们,听了老人的话,现在你还想溜走吗?生:不想溜。师:为什么?生:因为她对我拉的曲子居然没有感到难听,没有责骂。反而还说是她错了,使我心动。⑵说变化。师:在老人这样诗一般语言的鼓励下,“我”有了怎样的变化呢?生:“我”不在乎了。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师:这是一种什么力量呢?生:自信的力量。师:以前“我”只想到林子里一个人静静地练琴,而现在呢?生:早早地来到林子里,我变得勇敢了。师:以前父亲和妹妹会捂着耳朵逃走,而现在?生:家人们表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师:以前老人总不忘说真不错,而现在她说了什么?生: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幸福和快乐。师:非常好!⑶神态描写。师:课文几次写到老人的眼神。在写老人的眼神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词语,是什么呀?生:平静。师:同样的词语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是作者语言贫乏吗?不是,相同的眼神背后,老人的内心活动是不同的。在每次平静的眼神中,老人仿佛在想什么呢?生:第一次:老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双眼平静地望着我。她在想……生:第二次:对着我唯一的听众,一个耳聋的老人,我继续拉琴,她平静地望着我,她在想……生:第三次:老人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地打着拍子,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她在想……

三、回归整体,总结升华

师:“我”之所以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练琴,得益于自称耳聋的老人对“我”的鼓励。因此,“我”能从一个“音乐白痴”到最后成为“优秀的小提琴手”。然而,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在练琴的过程中,一直陪伴我的那位老人竟然不是聋子,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首席小提琴手!孩子们,当真相大白时,我的内心是怎样的?(震惊,感慨万千)文章写了吗?(没有)只有6个小圆点,省略号。老人为什么要自称是聋子呢?生:她故意装聋,是为了让我练琴时无所顾忌,减轻负担,鼓足勇气。师:老人给我信心,给我鼓励,带给我享受,带领我走向音乐的美好境界。那么,老人是用怎样的心来对待我的呢?生:一颗金子般的心。

配乐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师总结:文章抓住了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向我们展示一个暖人心的小故事——一个善良的老人无私的关爱,让一个失去信心的小伙子成了真正的小提琴手。其实在我们身边这种关爱无处不在。一个慰藉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善意的谎言,都会激发我们加倍的勇气和信心。让我们感谢这唯一的听众吧!

板书设计:唯一的听众 音乐白痴 沮丧 语言描写

4.4年级《唯一的听众》读书笔记 篇四

作者很喜欢拉小提琴,可是拉的很难听。他的父亲和妹妹对他下了音乐白痴的结论。作者十分沮丧,不敢在家里练琴了,就偷偷的去树林里练琴。当他拉完一首曲子时,发现了一位老妇人,他以为打扰了老妇人的清净,抱歉的想要离开,老妇人却说自己聋了,并猜想他拉得非常好,请他继续拉琴,还愿意每天早晨都来做他的听众。

作者被老人的语言打动了,坚持每天早晨去小树林练琴。因为老人的鼓励,作者更加勤奋苦练,越来越有自信,琴也拉得越来越好。

5.《唯一的听众》小学生读书笔记 篇五

今天,我兴致勃勃地读了《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这篇课文将我深深的感动了。

《唯一的听众》中的音乐教授说自己耳聋,这是一种善意的谎言,正是这个谎言,让“我”面对这个唯一的听众不再胆怯,不再紧张,放开胆子,在弹小提琴时,用音乐传达自己的心声,流露自己的真情,打动别人的心灵,才能使“我”被自己的音乐陶醉,抛开一切杂念。这个谎言是音乐教授在默默地支持“我”,勉励“我”,正是她给了“我”信心,给了“我”勇气,让“我”扬起勇气的`风帆,披荆斩棘,勇敢挑战,努力练习。<唯一的听众>中的“唯一”说明只有那位音乐教授赏识“我”,耐心听“我”拉小提琴。一开始,“我”的心情在不断变化,从庄重--沮丧--抱歉--羞愧--兴奋。从“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人,只看见老人微笑地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更能说明有了慈祥的音乐教授鼓励的力量,“我”的琴艺有了很大的进步,开始变得动听,美妙,迷人。让这位音乐教授对我的努力和进步感到欣慰。

6.《唯一的听众》 篇六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下)午好!我是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1课《唯一的听众》。(板书“

11、唯一的听众”)

我说课的内容分为六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

《唯一的听众》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以“爱”为旋律,演绎了人间“真情”的美好。而《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记叙了主人公“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拉好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全文感情浓烈,是培养学生坚强品质和感恩之心的一篇好文章。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文的特点,围绕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并结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学习“悠”“仪”等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沮丧”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并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并加以理解。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人对我一份特殊的关爱和鼓励,感受她可亲可敬的形象。

三、教学重、难点

再把握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老人的言行与主人公“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懂得给予他人无私的帮助是一种美德,同时对于给予自己帮助的人要心怀感激。

四、教法学法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真正的体现这些重、难点呢?我采用了这样的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创造性。在具体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法,谈话引导法,朗读感悟法等引导学生学习,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形成学生质疑问难,合作探究的学习气氛。

五、教学过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本课教学中,我将通过以下四个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中,通过自主学习,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在能力上得到提高,在情感上有所体悟,获得最大的丰收。

(一)巧妙激趣,导入新课

上课一开始,我将播放小提琴独奏曲《梁祝》请学生欣赏。之后,我向学生质疑:“同学们,你们知道演奏这首乐曲的是什么乐器吗?——对,是小提琴。你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啊!刚才,大家都听得很投入,你们就是这首曲子的──听众。你们觉得这首小提琴曲美吗?——嗯,很美。可是,曲子好听琴难拉。有这么一位能演奏如此优美音乐的小提琴手,可他初学时曾被家人认为是‘音乐白痴’,因为他拉出的琴声如同刺耳的拉锯声。是呀,没人会喜欢听那样的声音。可是,这个少年却后来遇到了他唯一的听众,正是这位唯一的听众改变了他的命运,并由此创造了由一个音乐白痴成长为出色的小提琴手的奇迹。这位‘唯一的听众’是谁呢?她又做了些什么使得这位少年由音乐白痴而变为音乐天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带着心中的疑问走进课文《唯一的听众》,共同感受那份人间真情。”

这样的导入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起到了发挥学生想象力的作用,同时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其文,必先学其字,学其词。高年级的字词教学并非可以悬空,教师在课堂上应有所体现。本课的字词教学,我采用“读——讲——读——默”的方式,先指导学生根据课前预习自读生字词,然后讲一讲自己对字词的理解,教师从旁指导,接下来再采用同桌互读的方式让学生反复读,并提出具体的要求:读准字音,理解字义,并交流对字词的理解。最后写一写、默一默生字词,这样既扫清了字词障碍,也为下一步理解课文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学习课文时,我首先指导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读课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这样,学生通过自读,合作讨论之后就会很快得出结论:“文章通过讲述一个音乐白痴最终成长为一个能奏出美妙音乐的小提琴手的故事,告诉我们——默默的关怀、真诚的帮助、持久的关注、热情的鼓励,能够帮助一个人树立起自信心,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学习,一定能获得成功。(板书“我”:音乐白痴小提琴手)

这样有重点、带着问题的读,不仅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总体的把握和感悟,同时也理清了文章脉络,明白了课文的重点所在,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品读课文,感悟道理

阅读的本质是思维,要学生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如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我让学生再读课文,从课文中划出老太太对“我”说的这些话:(不讲课件展示,)来看看作者怎样从音乐白痴,走向真正的小提琴手的:

1、“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2、“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

3、“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4、“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老师“同学们,以上这些平淡又富有真情的话语,体现了老人对我的关怀,请同学们有感情的读读以上句子,用心体会,体会老人所说的话的含义及对我的影响。从同学们读书的语气中我还未感觉到“老人的关怀”,谁能在读读呢?你来„„.嗯,有听到了关怀的声音了,有谁能比他读的更好?你来„„嗯,你确实是在用心关怀,读的不错。是的老人是通过她特有的方式来影响我的,她向我道歉,打消我的戒心,关怀我,营造宽松和谐的谈话氛围,并鼓励我拉给她听,声称自己是个聋子。激发我拉琴的欲望,请求做我的听众,愿意用心听取,热心的帮助我,夸赞我,激发我信心。还不失时机地鼓励我,给我提出了最高的要求。

通过我的启发和同学们的讨论,使学生明白正是因为老人对我的关怀加上激励和帮助,使我重拾自信由一名音乐白痴变成了真正的小提琴手,并能在成千上万观众面前演奏。(板书:关怀、鼓励)

也明白了,老人是一位有着高超教育技巧的教育家,她使我明白了鼓励也许是一个眼神、鼓励也许是一句赞美的话语,它像一股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灵,鼓起了人们的勇气,更给了他人可贵的自信。“我”的成功离不开这位老人,这也表达出了作者一直对老人心怀感激之情。正是因为老人对我的赞赏使我获得自信,加上我的勤奋、刻苦,才会有了今天的成功。(板书:勤奋、刻苦)

(四)拓展延伸,放飞个性

课文学习完了,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将让学生展开想象:(用讲故事的方式)第二天早晨,我一如既往来到树林,老人已早早等待着我,此刻,我有千言万语感激的话想要对她说......。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文中所蕴含的真情,我指导学生扩写文章或者用主人公“我”的口吻给老教

授写一封感激的信。情到浓时,不吐不快,让学生在此时写下对老人的感激之情,哪怕是只言片语,却句句出自真心,情真意切,感情升华到了极点。

接着让同学想象主人公“我”听了妹妹告诉我真相后会怎样想?让学生说说你从悠扬的乐曲中听出了什么?琴声即心声,主人公“我”、向音乐老前辈表达了自己会克服困难在学琴的路上一路走下去的决心。从而让文本升华在生活中,使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相融合。

六、板书设计

11.唯一的听众

关怀、鼓励

音乐白痴小提琴手

勤奋、刻苦

最后,我来谈谈板书设计。板书是是课堂教学的精髓。板书围绕老人的关怀和鼓励,以及我的勤奋和刻苦,让我从一个音乐白痴成长为一个小提琴手。这样的板书简单清晰,概括性强,能使学生对本堂课所要掌握的重点一目了然,从而起到深化主题、回顾中心的作用。

7.唯一的听众读书笔记 篇七

研读前后两个课堂教学实录,可以强烈感受到景洪春老师语文教学思想的深刻变化。第一次教学,教师抓住一个“听”字演绎出文本解读的主线:“初识唯一的听众”,“耳聋与耳‘聋’”,“平静的眼神”,“诗一般的语言”,“‘听’的艺术”等几个环节,展现出教师对文本解读的过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指向对老人美好德行的研究和解读。尽管从匠心独运的文本解读,流畅的教学设计和诗一般的教学语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景老师的语文功底,但毋庸置疑,这堂课还是停留在“教课文”层面。两年后的这次教学,景老师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主要依据课文内容生成三个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活动:先是转述“我”第一次在老人面前拉小提琴时的情景,然后转述一个月以后“我”在山上拉小提琴时的变化,再让学生想象“我”得知老人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以后,又一次到后山上拉小提琴时的情形,并且写一段话。很明显,这堂课重在依据课文创设情境,目标指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是用课文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景老师设计的三次言语表达实践是有密切的内在联系的,第一次表达教师采用了填空的方式予以引导,以降低表达的难度;第二次表达练习是在第一次的基础上加上“我的变化”,难度提高了;而“想象我得知真相后的心理活动”则是创造性复述练习,这需要学生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积累的语言,并陈述自己对作品中人物和事件的感想。三次表达循序渐进,难度逐步提高,将表达训练与内容的把握和情感的领悟融合在一起。其实,理解是表达的基础,不理解怎么能够表达呢?学生要能够把这些规定的情境表达清楚,必须主动深入地理解课文,从中寻找合适的内容,然后再把这些内容构建成一段话,通顺连贯地表达出来。因此,利用课文创设语境进行表达,表面看似乎是在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其实它还是一种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途径和手段,而且这种带有明确表达任务的阅读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因而其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更高。

从学生表达的记录看,第一、二次情境表达,学生所运用的大多是课文中现成的语言。有人可能据此认为,这样的情境表达练习,学生只是在转述课文中的语言,对学生语言发展有何意义?其实这是对学生语言学习的一种误解。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能“理解的语言”和会“运用的语言”,是个体学习言语过程中的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心理学家把只能“理解”不会“运用”的语言称为“消极语言”,把既能理解又能运用的语言称为“积极语言”。实践证明,“能理解”不等于“会运用”,“能理解”和“会运用”不能混为一谈。就像成年人学文言文一样,能读懂理解文言文的人很多,但能运用文言文表达的人却凤毛麟角。因为“理解”比起“运用”要容易得多。儿童学现代语文和成人学文言文尽管有区别,但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学习规律上是完全相同的。绝大部分学生,特别是中等以下的学生,不仅缺少对“理解”的语言“自然而然”运用的能力,而且也没有或很少有“自觉运用”的意识和习惯。景老师设计的三次情境表达实践,就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尝试运用自己理解的课文语言,是一种将课文中学到的“消极语言”转化为“积极语言”的积极尝试。学生通过情境转述,就有可能实现从“理解”到会“运用”的转化,就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发展。

8.唯一的听众教案 篇八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学会6个生字及词语。

2、有感情第朗读课文。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

3、品读描写老教授言行的语句,展开想象,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文中的“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在作者和这位唯一的听众之 间生了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概括大意

带着问题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体会老教授对我的爱和鼓励,我的变化和成长

1、我们已经知道,这位自称“耳聋”的老人,事实上并不聋,不仅不聋,而且她的真实身份还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那么,为什么那么久以来,我一直没有发现这一点?是什么让我深信老人是聋子无疑?

快速读文,找到相关句子 眼神: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语言: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是啊,从我认识她的那天起,她就始终是这平静的眼神,这平静的话语。好像人世间的一切声音,都无法在她心中激起一阵涟漪。所以,一直以来,我深信不疑她是一个聋子。

2、可是,事实上她不是聋子。孩子们,现在,把你想象成那位老人——你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你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有一双敏锐挑剔耳朵,你甚至能在一个几百人的乐队里,听出其中的一名小提琴手拉错了一个音符。而现在,你就坐在我的面前,听我拉小提琴,像一个聋子一样平静无波。请读读文章,展开想象,体会一下,你觉得这份平静装得容易吗?哪些时候,你会觉得特别难以忍受,情不自禁地想要做些什么说些什么?

预设:

A:初次听到我锯床腿一般难听的声音时,想要拂袖而去 B:当听到我某个地方拉不好停下来时,想要指点一二 C:当听到我的琴艺有所长进时,想要点头夸奖

D:当听到我终于拉出了真正的音乐时,想要击节赞赏

可是这一切你都不能说不能做,你能做到唯有——再次出现两组句子,朗读。原来,这份平静的背后,包含着那么多的东西,喜怒哀乐,欲说还休。

3、但是,我忽然觉得很奇怪。“我”的难题,在于小提琴拉得不够好,而老人的职业,正是叫人拉提琴。为什么这位老人不发挥专长给予“我”指点,却要隐姓埋名,这么辛苦地扮起聋子来呢?这不是很大的浪费吗? 请你再次走进课文,去找一找老人为什么要这么做。出示:

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

在他们听来,我拉小夜曲就像在锯床腿。这些话使我感到十分沮丧。但我很快又沮丧起来,我觉得自己似乎又把锯子带到了树林里。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

由此看出,对于当时的我而言,缺乏的是信心,是勇气,而不是一位严厉的 老师。所以老人选择做我的一位听众,而且是最安全的听众,把千言万语藏进了她那深深的眼眸。孩子们,你读懂这眼神里吗? 这眼神里包含着的,是对“我”的关心、鼓励、肯定、赞许

带着那么多的感悟,再读这些句子,读出这思潮翻滚,用心良苦。

4、老人的这份用心良苦,收到效果了吗?找句子。出示:

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她是一个聋子。

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练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的。

正是老人这无声的举动,平静的眼神,让我得以放下自卑,重拾信心。让我在多年以后,能面对着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

出示: 后来,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每当拿起小提琴,我眼前就浮现出那位耳“聋”的老人,每天 清晨里 我唯一的听众……

齐读

9.《唯一的听众》教案 篇九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3、能用“美”组成词语形容课文中的人、事、物。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搜集本课的有关资料。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先入为主,以“美”导入。

导:用“美”可以组成那些词语?(学生组词)同学们组了好多词语,今天,我们可以用这些词语来赞美文中的人和事。

板书课题:唯一的听众

(以“美”的词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愿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中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品读老人。

1、用前面组成的词语造一个句子,赞美文中的老妇人。

这是一个( )的老妇人。

2、自学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体会老妇人独特的教育技巧和美好的心灵,说说你这样补充的理由。

3、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鼓励学生在书中画一画,写一写。

4、小组交流自己的自学成果。

四、交流感悟,研读课文。

在学生交流时,教师出示老妇人的几段话。

1、出示:我猜想你一定拉得很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1)老妇人在什么情况下说这番话的?

(2)从课文中我们知道这位老妇人的身份怎样?

(3)她听到我刺耳的拉琴声,看到我要离开,老妇人会想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听了老妇人的话。我会想什么?

(5)指名朗读这段话。

2、出示: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着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1)老妇人为什么说这番话?她此时会想什么?

(2)从“每天”一词你能体会到什么?

(3)听了她的话,我会想什么?

(4)朗读,感受老妇人的美好心灵。

3、出示: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1)老妇人说这话的用意是什么?

(2)这句话对“我”有什么作用?

4、出示:有一次,她竟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1)老妇人为什么这样说?

(2)此时我会怎样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出示:“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品味出了哪些内容?

五、小结原因,升华情感。

1、“我”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什么才使得“我”有这样的变化?

2、当妹妹告诉我,老妇人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时,此刻,“我”想对她说些什么呢?你又想对谁说些什么?

六、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0.唯一的听众后续 篇十

“现在由音乐学院教授,首席小提琴演奏师——王娇教授,为本届小提琴冠军——王曼,颁奖。”主持人的话,把我的神思拉回到了现实中。只见以为白发苍苍的老人,缓缓地从右侧走上颁奖台。那身影是那么的熟悉,是她,是她,可是……她不是耳聋吗?怎么成了王教授?我深深敬仰的王教授。

接过王教授手中的奖杯,我突然觉得这奖杯的分量有千斤重。……

正在我用眼神和王教授交流的时候,主持人的话,打断了我们,“下面请王曼做获奖感言。”

我握住王教授的手,开始了我的演讲。

“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我有现在的成就,离不开我的‘唯一的听众’的鼓励,是她,在我学琴之初,给我莫大的鼓励和关怀,才成就了今天我的辉煌。更没想到的是,她并不是聋子,而且是音乐学院的教授。她就是今天给我颁奖的王教授。……谢谢您,感谢您的指点。如果不是您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支持我,鼓励我,我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功。”我深鞠一躬,“我想您装成聋子的原因是想让我一直学下去,是您让我懂得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最后,请允许我再一次感谢您的鼓励和支持!”

11.续写《唯一的听众》 篇十一

——— 续写《唯一的听众》

我笔直地站在台上,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动听的音乐就像泉水一般流淌出来,台下成千上万名观众都全神贯注地聆听着,我也陶醉在其中———这已经是我不知道第多少次参加文艺汇演了,而每次演出,我都会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些天的清晨,她是我唯一的听众。她现在还好吗?我默默地想着,并面带微笑看着台下的观众,突然,我看到了一抹熟悉的微笑!而这微笑的主人——— 是她,那位老人,那些清晨,我唯一的听众。一曲终了,我深深地向台下的观众鞠了一个躬。随之而来的是排山倒海般的掌声,我看见老人依然微笑着,她慈祥的眼神仍是那样平静,就像一泓深深的潭水。

等观众们的掌声停歇,我郑重地说:“今天,我想给大家说一个故事。我停顿了一下,继续道:“就在几年前,我演奏的小提琴音乐还十分难听,我当时也对自己没了信心。直到有一天,我在小树林里练习小提琴时遇到了一位老奶奶,她说她是个聋子,听不到声音,并希望我继续练下去。于是,每天早晨我都去那片小树林里练习,演奏给她听。我一直以为她真的是个聋子,直到有一天,我的一首《月光》演奏曲让我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她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时,我告诉她是12号楼的那位老人,她是个聋子。再后来,从妹妹的口中我知道了真相——— 其实老人并不是聋子,她是音乐学院一名最有声望的教授,曾经是知名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

12.唯一的听众后续 篇十二

当我走进小树林,面对这老人,不由自主的动了坦白那个秘密的念头,但很快又否定了这种想法:“如果真的说了,那位老人还会和现在这样陪我练琴吗?还会做我‘唯一的听众’吗?”想到这里,我毅然的摇了摇头,架起小提琴,演奏了起来:琴声有些凌乱,让这位老人那平静的眼神里多出了一丝疑惑。我继续不动声色的拉着,但心里却开了锅;“怎么办,老人会说什么,我们以后真的不会再见面了吗?”当――一声惊动了树林里的鸟。但老人依然平静的坐在那里。过了一会儿,她平静的说:“你已经知道了,对吗?”这突如其来的声音使我不由得点了点头。“但你不想揭穿,对吗?”老人还是用平静的眼神问着我。我又一次点了点头。忽然,平静从老人的脸上抹过去露出了一丝平淡的微笑:“既然你已经知道,为什么不愿意揭穿我?”“因为我不愿意失去我‘唯一的听众’。”“那就当什么也没发生过吧!”说这和我一同望着天空。

13.《唯一的听众》教案 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体会“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感受“人间真情”的美好。

2、围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不懂的、有价值的问题组织课堂对话交流,触摸语言,感受人物,学习写法。

3、想象老人的心理活动,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老教授言行、神态及“我”的变化语句,体会老教授对“我”真诚无私的帮助、高超的教育艺术,以及“我”对老教授的敬佩与感激之情。【教学难点】

体会老教授给予“我”的真诚无私的鼓励与帮助。【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唯一的听众》。(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唯一的听众”指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老人的语言对作者有着极大的鼓励,这节课我们就深入课文,看看从文中什么地方让你感受到了老教授对小伙子的鼓励。

二、自主学习

(一)自学提示:

1、用“—”画出描写老教授鼓励语言的句子。

2、用“﹏”画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句子。

3、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老人当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在句子旁做简单批注。

(二)学生围绕自学提示进行自学。

三、交流、互动、展示:

(一)研读老人诗一般的语言。

1、在我失落、沮丧的时候老人安慰、鼓励我(随学生交流出示句子1)(“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聆听孩子说出自己的感悟。

提示:老人真的耳聋了吗?在什么情况她对年轻人说:“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让我毫无顾忌,放心大胆的练琴;为了我找回自信,为自己的音乐梦想不断努力)

如果你就是那位老人,那位最有声望的老教授,你会设身处地的想:虽然这难听的琴声破坏了林中的和谐,破坏了我正独享的幽静,但此时这位年轻人最需要的是什么(尊重、关爱、安慰„)就把你的鼓励、关爱,安慰,尊重送给他,好吗? 多么善解人意的老人呀,在我彻底的丧失了信心,准备沮丧地溜走时,你的话就像一缕春风拂过我的脸颊,我会想—— 谁还抓住了老人的语言来感悟题目的内涵了?

2、我没有信心时老人鼓励、督促我。随学生交流出示句子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的,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再读读哪句话,你认为老人的这句话中强调的是什么?你才“每天早晨”这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希望我能坚持练小提琴,激励我不要放弃)师:(多么悄无声息的帮助呀,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也许那是一个和风煦日的的早晨,也许那是一个——„„(生补充)

多么真诚无私的老人呀,原来你在默默的支持和帮助着我,不管怎样的早晨,你都是如约而至,始终如一的陪伴在年轻人身边,就把你对小伙子的的督促与鼓励告诉他吧。(再齐读这句话)

3、每天练琴时,他不是的鼓励我,督促我,给我勇气与力量。你还从哪些老人的话语中体会到老人对我那分呵护?那份真诚的爱?(随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师:是啊,鼓励是一句最好的良药,大家试想,我可能会在什么时候停下来?

老人感受到了什么?(我对音乐执着的爱,有勇气了,刻苦练习,点滴进步)师:老人不仅在感受小伙子的琴声,也在感受着小伙子的成长历程。

谁能带上你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读老人说的这句话。

师:谢谢你,睿智的老人呀,你的话就像一束阳光温暖了我的心房。我感受到了——(生补充)

所以——(学生补充)我的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4、我有了成绩,她夸赞,提醒我。

你还从哪些话语中,体会到了老人的良苦用心?(随学生回答出示)

“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老人为什么说我的琴声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悟:(我知道努力了,我变得自信了,我尽心尽力的演奏了,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我的《月光》奏鸣曲都能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了)

关注我的成长历程,谁能带上老教授的独特感受,以老人的口吻夸夸我?

(二)探究老妇人三次“平静地望”

1、过渡:老人如诗的语言给了我莫大的支持与鼓励,除了感悟老人的语言,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老人就是我不能忘却的唯一的听众?

(他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

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简要记录的学生的心中所想)

2、此时此刻,你们感受到了吗,我为什么视老人为唯一的听众,为什么总会想起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聆听学生学生回答,评价梳理并整合板书。

四、情感升华:

我站在舞台上,拉完一曲小提琴曲,台下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是她,是她,她正用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此刻,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她仿佛在对你说着什么?

五、小练笔: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遇见过这样一位能理解你、鼓励你、关爱你的“听众”,帮助你摆脱困境、困惑?请你以“关爱”为话题写一段话。

六、板书设计:

关爱 鼓励 欣赏

老教授 ———————————— 我

上一篇:一年级上学期校本教材下一篇:关于我爱阅读的心得体会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