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2024-08-17

会计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精选8篇)

1.会计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

2013会计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课程的学习,通过学习这些新的知识理论,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维,为今后更好地工作储备了知识。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要使新的知识能够为我所用。“学历代表过去,能力代表现在,学习力才代表未来。”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我们才能不断地进步。我们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用所学的知识来指导我们工作,通过此次学习培训,我掌握了许多以往学习中所没有接触到的新知识,现将本次教育学习的总结归纳如下:

一是学习小企业会计准则

2011年11月18日财政部发布了《小企业会计准则》,于2013年1月1日实施,替代2005年开始执行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发布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等有关法规政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加强小企业内部管理,促进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加强小企业税收征管,促进小企业税负公平;有利于加强小企业贷款管理,防范小企业贷款风险。也标志着我国小企业会计核算体系进一步规范,会计准则体系日趋完善。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特点:会计科目设置明显较少,简化了部分业务的账务处理,兼顾报表使用者决策和编报的成本效益原则,满足税务部门与银行的需求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适用范围:主要行业划型标准,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中应注意的事项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

1.资产是指小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小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小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小企业的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计量,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2.负债是指小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小企业的现时义务。小企业的负债按照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3.所有者权益,是指小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小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下同)、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4.收 入是指小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和提供劳务收入。

5.费用,是指小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小企业的费用包括: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6.利润,是指小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7.财务报表,是指对小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小企业的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注。

通过本章的学习,全面掌握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特点,主要内容,能够按着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小企业的会计核算。主要了解新旧准则制度的变化,领会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差异。

二是学习了企业合并会计核算中几个问题

企业合并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按照企业合并中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及合并后是否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划分,企业合并可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两种基本类型。企业合并中,购买方或合并方为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无论同一控制还是非同一控制均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一)企业合并会计核算的模式: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

(二)持股比例变化对企业合并会计的影响:企业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持股比例变化不改变企业合并性质,不丧失控制权情况下处置部分对子公司投资的处理,企业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处置对子公司股权投资直至丧失控制权

(三)企业合并中的所得税事项:购买日编制合并报表涉及到的递延所得税事项,购买日后的资产负债表日编制合并报表涉及到的递延所得税事项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我掌握企业合并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分辨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于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核算的差异,理解非同一控制控股合并下持股比例变化个别报表与合并报表的编报方法,领会企业合并报表中的所得税事项的处理方法。

三学习营运资金决策与管理

营运资金决策与管理,是企业日常财务管理中最频繁、最琐碎的管理,也是体现企业财务管理基础、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重要标志。(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 )营运资金决策,虽然不像筹资决策那样韵味无穷,也不像投资决策那样轰轰烈烈,但它同样需要细腻、一丝不苟和精耕细作,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战略决策得以落实,也才能使企业的投融资决策效应放大。通过本讲的学习,要求学员全面掌握营运资金的含义及特点,熟练掌握现金、应收账款及存货的各种管理方法

(一)营运资金概述:营运资金的概念,营运资金的特点

(二)现金管理:现金的含义,现金的持有动机,现金的成本,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

(三)应收账款管理:应收账款的功能,应收账款的成本,应收账款管理政策(信用政策)

(四)存货管理:存货的功能,存货的成本,存货的控制方法。

本章主要讲授营运资金的含义及特点;现金的含义、持有动机、持有成本及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方法;应收账款的功能、成本及应收账款管理政策;存货的功能、成本及控制方法。

四是学习企业重组与价值评估

企业重组是针对企业产权关系和资产、管理、债务和组织结构所展开的改组、整顿和整合的过程,以便从战略上和整体上改善经营管理状况,强化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推进企业创新和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企业重组的方式很多,包括兼并与收购、剥离和分立等

(一)兼并与收购:兼并与收购的定义,兼并与收购的意义,实现兼并与收购的方式

(二)剥离与分立:剥离与分立的定义,剥离与分立的意义,剥离与分立方式的选择,剥离和分立的其他原因

(三)企业重整与清算:企业重整与清算的定义,企业重整与清算的意义,企业清算的程序

(四)企业价值评估:企业价值评估的含义,企业价值评估的对象,企业整体经济价值的类别,企业价值评估的模型

从经济学角度看,企业重组是一个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过程。通过对企业自身拥有的各种资源的再调整和再组合,提高企业自身运行效率,还能实现社会资源在不同企业间的优化组合,提高经济整体的运行效率。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企业重组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方式,包括企业兼并与收购、剥离与分立、企业重整与清算等,掌握企业价值评估的基本方法。

五是学习内部控制审计基本理论与方法

内部控制审计是一项新的制度,目前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制度正处在由内在制度向外在制度转化的过程中。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法定审计的要求源自于美国的萨班斯法案。安然事件后,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美国萨班斯法案要求,除了企业自身要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外,注册会计师还要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并进行披露,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莫茨和夏拉夫指出:令人满意的内部控制系统的存在,排除了发生舞弊和差错的或然性。[1]

(一)内部控制框架体系概述:内部控制定义及框架,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

(二)内部控制审计的变迁: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制度变迁,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标准化形成,关于内部控制审计目标的辨析

(三)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控制环境审计,风险评估审计,控制活动审计,信息与沟通审计,内部监督审计

(四)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及方式: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内部控制的测试方式,内部控制审计的风险控制

2008 年5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制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 年4 月,财政部等五部委再次联合制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作为新的审计制度,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即将正式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将成为与财务报表审计并行的一种新审计业务。对此,我了解和掌握内部控制审计基本理论和具体方法。

六是学习资源环境绩效审计创新与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体现了执政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体现了执政理念的不断完善。作为资源大省、农业大省,也是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需要创新发展的大省,黑龙江省靠资源发展的路径越来越窄,而实现经济转型绿色发展是提升黑龙江经济增长和民生指数的必然选择和发展目标。从近些年黑龙江省资源环境绩效审计开展情况看,资源环境绩效审计在黑龙江省经济转型和绿色发展的风险预警、政策建议、监督保证三个方面的作用显著。

(一)资源环境绩效审计含义:资源环境绩效审计定义,资源环境绩效审计的特点,资源环境绩效审计的目标,资源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

(二)黑龙江省资源环境绩效审计实施及效果:水污染防治项目绩效审计实施与效果,生态环境绩效审计实施与效果,资源环境保护与治理资金绩效审计实施与效果

(三)资源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创新:资源环境绩效审计与政府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机结合,制定资源环境绩效审计实施标准,建立和完善资源环境绩效审计指标评价体系,拓展审计内容和创新审计方法,大力发展资源环境绩效审计

资源环境绩效审计在我国经济转型绿色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风险预警、评价服务和政策保障作用。但是,资源环境绩效审计工作刚刚开始实施,其理论与实务还需要审计人员认识、了解和掌握。关于资源环境绩效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完善和发展也还需要审计人员分析和研究。本讲以黑龙江省资源环境绩效审计工作为例,分析资源环境绩效审计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环境治理和资源环境保护与治理资金绩效审计中的具体实施与成效,使审计人员进一步认识资源环境绩效审计的作用和了解掌握资源环境绩效审计的理论与实务。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的学习,我对小企业会计准则有了新的认识,仔细的学习企业合并会计核算中几个问题,深入地学习了营运资金决策与管理,增强了企业企业重组与价值评估。了解了内部控制审计基本理论与方法和资源环境绩效审计创新与发展。这段时间的学习也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很多方面的不足,我会再接再厉,争取为进一步深造和以后的工作积累更全面的知识,同时掌握更多的会计技能。

2.会计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二

高中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后,第一堂课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初次认识,也是学生对《基础会计》课程知识内容的整体了解与把握。上好第一堂课对这门课程今后的知识传授、学生理解与运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水平,让学生树立学习《基础会计》的信心和决心,培养学习《基础会计》的兴趣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作为一线的《基础会计》的教育工作者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打好专业理论和技能功底,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对于初学者而言,《基础会计》属一门全新的课程,其专业知识结构、理论体系和学习方法都有很大的改变,从而导致入门难;而教师则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活多举案例,来激发学生对新鲜事物和未知领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的目的,树立学好这门课的信心。其次,要明确的告诉学生,对于高职这样一个学历层次的学生来说,掌握专门的职业技能是首要任务,也是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必修课,只要学好了《基础会计》课,我们就多了一条就业出路。从而树立学生学好这门课的决心。

3 抓好教师与学生教学互动教育,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作用

根据学科特点,组织学生开展以提高专业理论学习兴趣为目的的活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几个组,各组选出代表,互相对所学习的典型题进行质疑、讲解,让每个学生抬起头来参与。每个学生的每次发言都给予该小组记分,期末按照小组的总分作为平时成绩的加分项目。活动中学生都表现得非常积极,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智慧,体验到“创造”的喜悦,激起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4 加强会计实验实习等实训课

4.1 加大实验实习课的时间比重。

制订《基础会计》教学计划时,体现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适用性,增加实训时间,强化实用的教学内容,并同步开设手工实训课和电算化实训课。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实验实习,我们对课程设置作了调整,加大了实验实习课的比重,抽出大部份时间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专业理论课与实训课的比例从之前的7:3,更改为现在的5:5。

4.2 教学实习,边教边练。

在学生掌握复式记账原理的基础上,抓住会计核算程序的三大环节,即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让学生进行技能训练,使他们在训练中初步掌握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在教学中,按各章节次序以加强学生的实务训练为重点,例如:在讲授“会计凭证”这一章后,让学生进行单元实验,逐章逐节过关,循序渐进,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各会计科目的实际运用和账务处理,一开始就对相关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进行正规化的技能训练,使理论与实验同步进行。这样做,加强了动手能力的训练,为小型模拟实习和综合实习奠定了基础。在全部理论课程学完后,利用一周时间,集中进行会计的小型模拟实习。如进行企业会计模拟实习,可选一个较为典型的制造企业,将最有代表性的某个月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进行实习,每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完成会计核算的整个程序。这样做,既能使每个学生全面理解基础会计的理论知识,又能使他们的专业技能得到系统训练,还能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4.3 真账真做,上岗务实。

教学实习是实践性教学的初级阶段,它能使学生处于熟悉专业、练习技能的模仿阶段。综合模拟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高级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全面、系统的训练,为毕业后上岗打下坚实的基础。实习资料是实录一个企业在一年的全部经济业务,这种模拟实习看重强调会计机构内部各岗位的业务训练,使学生熟悉各会计岗位培训的职责、要求和具体工作,了解凭证在各岗位的传递程序,整个实习在模拟实验室中进行,一切会计资料都是仿真的,同时,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设置出纳、记账、稽核等会计岗位,学生在模拟真实的企业环境中从各类原始凭证的取得到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再到会计凭证的填制、审核、汇总、装订、登记账簿及填制主要的会计报表,依次完成整个会计核算程序。学生在组内轮流在各岗位进行实习,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全过程的操作。这一阶段的实习所采用的凭证、账簿、报表等都是规范化的,要求真账真做。针对当今大多数企业单位都已经实行了会计电算化的情况,在手工做账后,我们要求学生在会计电算化实验室里完成整个会计核算程序,从而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操作会计软件,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化会计人才,从而使学生毕业后就基本能够顶岗实习。

4.4 加强与企业联系,进行实地情景教学。

带领学生参观企业、公司的会计岗位,看会计信息载体,如凭证、账本、报表等,请岗位人员讲解业务,看会计业务操作,观察业务流程等,增强学生对会计的认识。

总之,没有实践,就没有提高,在会计课教学中,应将学生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操作结合起来。改变以往只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的观念。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而适时而有效的实践教学会对学生良好地吸收专业知识的精华起催化剂的作用。

摘要:《基础会计》课是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必修课,其地位举足轻重。基础会计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对该专业今后专业课的教学有重要影响。目前,管理专业的学生对基础会计课缺乏兴趣,不予重视。要提高基础会计课的教学质量,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高职教育,基础会计,教学,体会

参考文献

[1]方海英.浅谈会计课堂教学艺术[Z].2007.

[2]成为富有创新能力的教师[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2006.

[3]何志萍.如何上好中职〈基础会计〉课[Z].

3.会计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三

关键词:会计教学创新教育体会

0引言

目前,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具有独立性和创造精神的学生,成为当今学校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而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将直接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工作,需要具有更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群体合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一定的管理能力,所以职业学校更需要进行创新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是本人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尝试。

1挖掘内因。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

质疑精神是进行创新的第一关,创新必先有疑,而自信心又是质疑精神的心理依据,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可以说,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缺乏成功体验,自我否定情绪很高。多次的失败,使得学生课堂上,思维呈现惰性、奴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不断鼓励,从课上提问、课后作业到平时的测验,哪怕学生只作对了一个会计分录,也及时给予肯定、表扬。通过鼓励,学生得到自我满足,找到了自尊感,有了成功体验,使得他们重新认识了自己,锻炼提高了自信心。另外注意引导学生多感受伟人的故事,从伟人与大风大浪搏斗中汲取自信,让学生正确面对失败,在战胜失败的过程中捕捉自信,在激烈的竞争中磨练自信。让学生时刻在“我能创造、我能成功”的信念中前进、发展。实践证明,只有有了自信,学生才敢独立思考,他的思维才会处于积极状态,把思维的触角伸向未知,才有可能创新。

2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创造利于学生创新的外部环境

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创新教育的的实施者,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不用师道尊严约束学生,而是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协作伙伴,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努力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教师始终把关爱和信任的目光投身学生,鼓励学生生疑,激励学生提问。学生消除了胆怯和依赖心理,他们可以无拘无束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可以大胆的对固有的原理、定理重新审议,对教材的编排、对教师的讲授提出异议而不怕出错和失败,因为即使错了,老师也不会批评,同学也不会耻笑。这样,学生从心理上完全放松,思维始终于积极状态,时而再现创新火花,老师成为了学生潜能的激发者、引导者,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联想,让学生积极探究。

3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不但要授之于鱼,更要授之于渔。教学中,注意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不断更新的教学手段和不断变化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3.1问题引导,质疑激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创新教育要求学生要善于质疑,能够独立寻疑。为了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中通过精心的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多问几个“怎么样”,慢慢地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形成求知、探索的思维习惯,导致创新意识的萌发。例如:在讲解银行存款清查时,需将企业银行存款日记帐与银行转来对帐单进行核对。由于二者反映同一企业银行存款情况,所以期末余额必相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实际工作中二者期末余额不等,为什么?学生很自然的想到肯定某一方记帐有误,既而明确告诉学生双方记帐都无错误,那又为什么呢?让学生展开想象,寻求原因,这样环环相扣,使其产生强烈地探究欲望。

3.2运用讨论教学法,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讨论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我在精心设疑的基础上,彻底改变“满堂灌”,每节课留给学生思考、讨论时间,营造质疑讨论的氛闻。在讨论中,学生主体得以强化,他们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得创造智慧充分发挥出来,思维能力和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例如:讲按计划成本计价材料核算时,“材料成本差异”帐户结构及运用是该内容的核心,授课中先指出在计划成本计价法下,“原材料”帐户反映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采购”帐户反映购入材料的实际成本,那么如何解决计划价与实际价之间的差异呢?继而给出企业会计中“商品进销差价”的设置原理,让学生进行类比讨论,通过类比讨论,学生很自然的理解掌握了“材料成本差异”帐户结构,突破了教学难点,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3模拟实例教学,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一般情况下,人往往对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东西感兴趣,而财会专业课与学生生活实践联系很少,为提高学生兴趣,教学中注意精心挖掘实例,引导学生多方面联想,提出多种多样的假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讲筹资方式时,提出假如你是一位公司老板,当企业资金短缺时,你有多少种方法筹集到资金?问题一提出,学生反映强烈,展开想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另外,教学中注意运用实物,模拟实例,让学生身临其境,将枯燥的理论融于实际运用。讲完《基础会计》后,自编实习资料,购置实习用品,让学生进行模拟实习,学生在实习中亲自去体会方法,发现问题、研究讨论,最终解决问题。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学习专业会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4注意采用自学指导法,发展学生智力职业学校的学生将直接参加工作,所以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由于学生基础差参不齐,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往往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采用自学指导法,可以弥补这一缺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具体作法:选好内容之后,精心列出提纲,提纲里应包括掌握的基本概念,会做的习题类型,并提出有争议的问题,然后学生们带着问题自学。经过一段时间开始辅导,解答个别学生提出的问题,最后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使这节课达到高潮。学生在每个环节中按照教师的引导一步步完成,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4.会计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四

-------------------欧XX编号:19-60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换代异常迅速。作为会计人员就必须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必须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良。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会计人员汲取知识掌握技能、适应现代会计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会计职业道德素养的最有效办法。

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适应经济发展“两个转变”的客观要求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法制经济,尤其是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要求现代会计人员必须具有“四个转变”。

1、由报账型向管理型、决策性转变;

2、由事后型向事前型、事中、事后全过程转变;

3、由被动型向能动型、自主型转变;

4、由传统手工方法向现代高科技、网络化、规范化转变。适应形势,更新知识,不断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学习尤为重要,是科教兴国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及业务水平一是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要加强学习,坚持政治方向,着力提高学习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二是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一定的新技术新知识,较娴熟的业务操作能力,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创新能力,才能适应新世纪的要求。三是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忠于职守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工作严谨、廉洁奉公,团结协作,谦虚谨慎。

(三)深化会计教育改革,与国际会计教育接轨。利用现代科技的远程继续教育形式,扩大教育规模,形成教育产业,减少国家投资,解决工学矛盾;实现人的智能最大化,使高科技技术手段成为学习的催化剂,为会计人员的自我奋斗提供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手段,使学习成为不断探索的动力源泉。

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学习心得

我是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对于我来说还有许多东西是空白的,没有什么实践操作经验。因而,利用空余时间,我参加了继续教育学习活动。通过看《2008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专题讲座》,使我对会计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现把学习的心得总结如下:

(一)会计岗位是一个非常需要细心与耐心的工作,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像我们刚出社会的人来说,应该将自己的心全部都“归零”。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吸收更多有用的东西,将自己的心态“归零”就如刚出生的新生儿一样,什么都是重新开始,去努力的适应一切的不适应,经过一番自身的体验跟探索,将自己旺盛的生命力一直延续下去。这也就是我们以后要面对社会上的种种困难是一样的。

(二)要学习为人处事。相信人际关系是现今不少大学生刚踏出社会遇到的一大难题,要搞好人际关系并不仅仅限于本部门,还要跟别的部门例如市场部的同事相处好,那工作起来的效率才高,人们所说的“和气生财”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也是不无道理的。而且在工作中常与前辈们聊聊天不仅可以放松一下神经,而且可以学到不少工作以外的事情。同时,同行之间沟通尤其重要,许多东西都是你学一点,他学一点,在休息时间你说一句,他说一句,我说一句,大家也在这种沟通讨论学到了东西。人际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如何与人打交道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本领,在今后的工作中也是不能忽视的。马上就要进入社会的我们,我想每一次的经历都是一种积累,而这种积累正是日后的财富要有团队合作精神。

(三)要有不断学习的精神,也让我充分认识到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重要性。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书到用时方恨少,平时在学校自以为学得不错,但到了真正要用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有太多不足。不是学得多就有用,更重要的是学得精,通过本次学习,我对自己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学到了一些在学校上没有的知识。作为现代大学生我们不但要学好我们的专业课,学扎实我们的专业知识,还要抓住任何实习机会努力加强实践经验,并把我们所学的和我们所做努力结合在一起。

5.会计学习心得体会 篇五

2设计阶段:首先拟定设计大纲,一个科学的设计大纲可以引导企业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质量、最少的投入完成会计制度设计工作。其次设计程序,以最合理的程序设计企业会计制度可以少走弯路,提高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效率。

3试行和修正阶段:深入基层进行现场观察和测定,听取群众意见,对缺陷部分进行修改补充。

总之,会计制度的设计要认真准备,学习有关法规,调查企业实际情况,初步草拟,反复讨论修改,报经批准,备案,实施,检查。

6.会计专业学习心得体会 篇六

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里提出读书治学三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就此之说,细琢我的会计专业学习,虽未曾达到第三境界,但第一境界和第二境界已使我感悟良多,当然,感慨也颇多。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初识会计,想得简单,准备也非常简单。万没料到,深入接触之后,远没有那么简单,才发现那第一感是多么肤浅和幼稚的想法。会计,不仅仅是一把钱,一堆数字,更是一种信息,一个信号,甚至是一项决策。会计是什么?会计,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它的脉络结构就像锁链上的铁圈一样,一环扣一环。前因后果,来龙去脉,都非常清晰明朗。不过,这似乎只是它的内在本质。表象上可见的东西,貌似要复杂晦涩得多。而这些,正是会计作为一种理论,或者说一种经验的传授,所显露的结果。往往,这些结果又具有多变性、可操作性,学起来自然要费心费神了。问题也就来了,我们学习的是它的结果,还是本质?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会计作为一门科学理论的伟大精髓,构建知识体系,融会贯通所有的学科知识,培养专业的精神和素养。知不易,行更难。道之所在,泪洒一路;理之所往,血溅一地。待到天涯望尽时,我以我心求真理。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美。伊人何处?在水一方。隔江相望,两眼泪汪。请与我盟,待我凯旋。终生不悔,为尔断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管理需要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在社会生产中,会计一方面对生产过程中人力、物力的消耗量及劳动产品的数量进行记录、计算;另一方面则要对生产过程中的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分析、控制和审核,以促使人们节约劳动耗费,提高经济效益。正是因为 1 在社会生产中人们很早就注意到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客观上就需要有一种以经济数据的记录、计算、分析、控制、审核为中心的经济管理工作。

要说管理学把我们带入一个概括的宏观的世界,那么会计学就把我们带入了管理的一个微观世界,让我们感受到这些知识是在用细微的力量影响一个企业。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物质,并且他们最关心的是以最小的耗费取得最大的物资财富,这也就让会计学产生有了充足的理由。同时我们也慢慢认识到会计学发展史的内涵决不亚于任何一门学科的历史,它展现了人类用聪明才智创造了最有价值的经济事物。经济世界有多大,会计学就有多大。当我们接触了这门课程后,就会清楚的发现会计和国家是相辅相成的,退一步来说,企业自始至终也要依赖于会计。当前,伴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高科技的日新月异,并不会遗忘会计,相反会计将成为全球性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同时也必将在会计学国际协调工作中,在治理整顿全球性经济秩序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对于第三境界,只能是静心期盼。耐心求之,不得急切。但,愿站在第三境界的高度去俯视曾经的得与失,理性分析和总结,以求更大的进步。因此,在这里,请允许我从理性的角度去阐述我内心的一些想法。

(1)会计学作为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每一笔会计业务处理和会计方法的选择都离不开基本理论的指导。为此,要求我们首先要熟悉基本会计准则,正确理解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并在每一会计业务处理时遵循一般原则的要

(2)会计学的学习,必须力求总结和应用相关技巧,使之更加便于理解和掌握。学习时应充分利用知识的关联性,通过分析实质,找出核心要点。

(3)通常可利用账务处理程序图,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直观、明了。

(4)会计学中有关计算问题,可把握计算的特点和公式的来胧去脉,找出求解思路,避免呆记。

通过阅读学习,我知道企业财务会计的目标主要是以对外提供财务报告的形式满足有关方面的决策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保证财务报告的质量,因此需要有专门的会计规范。

企业财务报表也称会计报表,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以日常会计核算资料为主要依据,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它从时间上可以分为年报、半年报、季报和月报;从内容上可以分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同和附注。企业编制财务财务报表,对于改善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经济环境和加强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具有重要作用。“虚假财务报告”是指财务报告中所揭示的财务会计资讯存在严重不实或者财务报告的揭露存在重大遗漏。我们要通过对比企业过去的业绩、行业先进(或平均)水平来判断企业业绩的好坏。如果想更深入研究一家企业,就要通过分析金额变动与变动的百分比和某些财务数据的趋势比例、结构比例和比率等信息来分析。关于财务报表的具体心得体会如下:

首先,财务报表应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企业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基础,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若某些重大不确定因素可能导致对主体持续经营产生严 2 重怀疑时,应对不确定因素充分披露。但企业不能以附注披露代替确认和计量。

第二,列报的一致性。列报一致性要求财务报表中的列报和分类应在各期间之间保持一致。除非准则要求改变,或主体的经营性质发生重大变化,改变后的列报能够提供更可靠的、且对财务报告使用者更相关的信息,同时不损害可比信息。

第三,重要性项目单独列报。项目的性质应当考虑该项目是否属于企业日常活动、是否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较大影响等因素;项目金额大小的重要性,应当通过单项金额占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营业收入总额、净利润等直接相关项目金额的比重加以确定。

第四,有关抵销的界定。项目金额不得相互抵消财务报表中的资产项目和负债项目的金额、收入项目和费用项目的金额不得相互抵销,单独列报资产和负债、收益和费用以便使用者更易理解已发生的交易、其他事项的情况,以及评估主体未来的现金流量。

第五,财务报告中应列报所有金额的前期比较信息。当期财务报表的列报,至少应当提供所有列报项目上一可比会计期间的比较数据,以及与理解当期财务报表相关的说明,其他会计准则另有规定的除外。当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发生变更的,应当对上期比较数据按照当期的列报要求进行调整,并在附注中披露调整的原因和性质,以及调整的各项目金额。

7.学习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体会 篇七

这是怎样一种思想呢?请看作者的论述:“在课堂里教语文, 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 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 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学生将来经常要阅读, 老师能经常跟在他们背后吗?因此, 一边教, 一边要逐渐为‘不需要教’打基础。”这一思想其实强调了逐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必然过程, 这是合乎教学规律的、培养语文能力的思想, 它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就是一条培养语文能力的途径, 是改进语文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 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的。

那么, “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思想包含哪些具体内容呢?或培养语文能力的途径是什么呢?

一、要强调预习, 预习是自求了解的重要步骤

预习是语文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以求了解文章的重要步骤, 是养成读书习惯、读书能力的好方法。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首先应该指导好学生的“预习”, 因为预习的若干项目都是要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学习活动。如“通读全文”要逐字逐句从头至尾念一遍;“认识生字生语”, 要翻工具书, 查生字难句, 写笔记;“解答教师所示的问题”要动脑筋, 查参考书。除此之外, 还要“领悟文章之内容体裁作法及其背景”“作分析综合比较之研究”。所有这些, 无不是靠学生亲自动手、动口、动脑才能做到的。这样, 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了他们的阅读习惯, 训练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预习, 可使施教有的放矢, 课堂气氛活跃, 学习兴趣浓厚, 教学效果良好。凡指导预习有方的教师, 在这些方面都有很深的体会。如果丢掉了预习这一环节, “临到上课, 才翻开课本或选文中的某一篇来, 待教师开口讲了, 才竖起耳朵来听”, 长此以往, 就会使学生养成上课才翻书、不上课不翻书的坏习惯, 这与训练学生“自求了解”是背道而驰的。

二、课堂教学应采取“讨论”的形式

叶圣陶先生指出:“上课做什么呢?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 不再是一味听讲;在教师是指导和订正, 不再是一味讲解。”这样的课堂教学, 充分发挥了师生的积极性。学生经过预习之后, 可以发表预习的内容, 可以提出质疑的问题。每个学生的见解都阐发出来, 能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经过这样的切磋琢磨, 学生会渐渐养成认真读书而不是马虎地读书的习惯, 养成善动脑筋分析问题的习惯, 养成在众人之中口头表达的习惯。总之, 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会收到很多实益, 教师的指导作用将得到发挥。课前, 要排列讨论程序;课上, 要提出问题, 订补意见, 纠正错误, 补充缺漏, 阐发要点, 归纳讨论结果等。显然, 这样的课堂, 教师的责任不是减轻了, 而是加重了。可以说, “讨论”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继预习之后的自学的继续和深入。

三、练习

作为一个教学过程, “讨论”完毕, 并未完结, 还有一些工作要做, 如“吟诵”“多读相关文章”“应对教师的考问”等, 这些都是“练习”。

“吟诵”是讨论之后, 学生在对课文已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读书, 进行体味、品尝。这是符合语文学科特点的独特的学习方法。在吟诵过程中, 学生对课文内容能更进一步理解, 对所学东西默默消化、吸收, 同时受到“美”的熏陶。“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 必须达到这种境界, 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多读相关文章”, 这是在课堂精读文章的基础上扩大课外阅读的练习, 它与精读构成紧密相关的阅读程序。从精读到略读的过程, 是学生从“学习”到“运用”的过程。精读, 是教给学生如何读书的方法, 做出如何读书的样子, 举出如何读书的例子。从精读课上学到的方法能否掌握与运用, 还要靠练习, 也就是把阅读范围推广开, 博览, 由学生自己去读, 这就是略读。精读是“举一”, 略读就是“反三”。精读一篇带读许多篇, 为的就是“举一反三”的练习。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能力就是在这个精读到略读的过程中培植起来的。这是一个培养具有广博与精深学问的途径。“多读相关文章”是略读中的一个方面。在学过某一体裁文章后, 用同类文章进行比勘、印证, 以“领会某一些文章的各方面”, 能增强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应对教师的考问”, 在教师, 是对教学情况的了解;在学生, 是对学过知识、技能的练习与巩固。方法可以多种多样, 如“背诵、默写、简缩、扩大、摘举大意、分段述要”等, 但原则只有一个:“不足以看出学生学习成绩的考问方法最好不要用。“这里也渗透着这样的意思, 即不要引导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无用的知识, 不要叫学生不动脑筋就对问题做简单回答, 要引导学生动脑筋, 考查他的“能力”。

从课前的“预习”, 到课堂的“讨论”, 直至课后的“练习”, 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完整过程。这个过程, 突破了课堂的范围, 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它的每一个大的环节或小的步骤都清楚地贯穿着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它的鲜明特点是:第一, 充分体现了师生在教学中所处的正确地位。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人。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贯穿始终, 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的自学活动贯穿始终。师生两个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教学的双边过程得到充分体现。第二, 简单明确地表现了“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思想, 或曰培养语文能力的具体途径。“预习———讨论———练习”的过程, 既是教师由“教”到“不教”的过程, 又是学生由教师“扶”到“不扶”的历练过程, 也就是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过程。学生经过这样一个过程, 语文能力就提高一步;这一过程循环往复, 学生的语文能力就步步提高。这正如扶着小孩走路, 每“扶”一把都是为了“不扶”, 但为了“不扶”, 就会有若干“扶———不扶”的循环往复。每一次循环都有新的长进, 直到走上路, 不跌跤, 便可不扶了。而关于语文教学, 只要学生入了门, 上了路, 能阅读, 能写作, 教师便可不教了。

8.会计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八

通过学习,我体会到:

一、标准(2011年版)要求我们老师在课程组织和实施过程中,要着眼于学生生活实际,突出要以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的目标,坚持老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发掘学生的主动性的方式而不是外在强加的方式,使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一些文字上的修改和调整,使目标更清晰更明确了,更有针对性了。标准(2011年版)里的积极健康特指人的心理状态,人的精神,负责任的公民实际上指的是人的社会性发展,把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性发展作为最主要的目标相对于过去把一个人的思想、政治、认识、意识当做很重要的东西而言,凸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将原有对课程性质的概括作了更为科学的总结,在肯定其作为综合性课程的同时,点明了思想品德课程的学科特点——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对课程性质的几个特点,如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具体表述作了一定的修改,提高了概括的准确性和指导性,既符合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又适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其中改动比较大的有“思想性”,其中增加了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将思想教育的内容凝练表述为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五爱”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实践性”中进一步明确指出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综合性”中提出了思想品德教育应当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其余在文段的表述或内部逻辑结构上都作出了一定的调整。

三、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也应关注,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

四、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能力提高。新的思想品德课标强调,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我们知道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学生的内驱力非常重要,以学生为主体是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任何脱离学生的实际认知特征的教学行为都是事与愿违的。本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一理念,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化了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总之,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体会到要善于反思,更要重视反思。坚持反思,提高反思能力,是教师成长的不竭动力,也是教师不断超越自我,提升品位的必由之路。教师要想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就要舍得花时间,不断努力。这需要教师自身具备一种知识背景,在平时的读书中积累自己,积淀一种文化底蕴。教师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又建立起独特的风格,这样就会具有你自己的个人魅力,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打造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

上一篇:驾驶员自查自纠报告下一篇:爱心与责任教师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