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 答题技巧

2024-09-28

考研政治 答题技巧(共8篇)

1.考研政治 答题技巧 篇一

大致题型及其所占分值:单选16个(1分*16);多选17个(2分*17);大题5个材料分析。思修与法律基——18分左右;马原——22-25分;毛特——30分左右;史纲;当代政治 复习建议(要突出重点):

马原重点:第二章1,2节;第三章全部;第四章全部;第五章资本论1,2节

第一章: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第二章: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法 唯物论:(1)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与前人理论的根本区别;

(2)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多选甚至主观题);

(3)时空观 辩证法:两大特征;三大联系;五对范畴(偶然/必然,现象/本质,原因/结果,形式/内容,------);四个方法(归纳和演绎,等------)

重点:否定之否定规律:(1)肯定、否定因素;(2)辩证的否定观;(3)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大题注意(材料分析):三段式的意义:理论意义: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第一次否定是为了发展,既有合理性又有片面性,第二次否定是为了完善,扬弃片面性,收获合理性);实践意义:波浪式前进,螺旋式发展。

第三章:认识论(哲学价值 与第五章中的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区分两个价值的概念)第四章:历史观 第五章:(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私人劳动/社会劳动;使用价值/实际价值;具体/抽象);(2)21世纪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诠释和深化;(3)资本主义制度怎样运行(单选多选)(4)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危机的根源(可以联系美国次贷危机的实例)

第六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趋势(与当代政治同步复习)第七章:苏联模式(多选)第八章: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

预测题:1 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容易与其它学科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哲学基本问题的引申(物质/精神,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主观/客观)3 历史唯物主义 即社会发展规律 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规律(辩证法的核心)

思修:忌讳乱用词,要写专业术语

10分的主观题(5分的显性知识,5分的综合运用)

2-3个单选,2-4个多选,法律基侧重多选

预测题:1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道德本质,通过什么手段发挥作用——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荣辱观(毛特第十章)、基本观点(旗帜鲜明 ——提出荣辱观的义举),定义、意义、怎样建设

毛特:毛泽东思想(5分)+历史纲要(5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0分); 选择(15分)

预测: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缘由:十月革命——共产党成立——党的幼年时期(党成立至遵义会议前),不善于中国化,是教条的,将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1938年。。。(2)具体内涵(3)意义(4)引申,中国是怎么样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毛概+史纲):(1)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必要性;(用历史事实支持理论,说明各个时期中国的现状)(2)结合60 年国庆或者是今年的大事件,说明只要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发展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党执政兴国 4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答题技巧一:可以引用名言名句,会让阅卷人眼前一亮,最好是在答题首句或末尾处引用 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的、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表述,它说明社会发展只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社会发展规律同自然发展是一样的,是有规律的;历史唯物主义(英雄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分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普遍性),但是中国和俄罗斯是个例(特殊性);还可以用在中国革命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批判二次、一次革命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中国特色。[注: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领导阶级、革命阵线、指导思想和前途] 三种引用名言的方式:马克思曾指出。。。;马克思在。。中说过。。。; 倒装 先列事实、论证,而后引入,正如马克思在。。中说过。。。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马克思 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可用于一切与全球化、对外开放有关的题目 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不变的——恩格斯《反杜林论》 用在任何有关说明发展变化的题目 马克思主义决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固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用以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继承性的特征 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

其实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说明马克思主义总是要不断突破、不断发展的。可以引申创新,江泽民关于创新的经典定义。(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庸)考察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把问题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列宁《论民族自决权》

万能引用, 用在段首引用,增强力度,一切社会现实问题,分析的突破 答题技巧二:点、线、面,逻辑链

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粗放型到集约型)(题目涉及到其中任何一点,都可以引申其它方面)

答题技巧三:选择关键词(毛特尤其明显):关键、实质、核心、根本、重要等词汇

2.考研政治 答题技巧 篇二

一、对所学知识的分类概括

1.政治方面:所涉及知识要点:责任、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党的领导、主要矛盾、基本路线 (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 、国策战略、权利义务、人民当家做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本政治制度、依法治国、宪法、政治权利与义务、民族问题、统一问题、公平正义等。

2.经济方面:党的基本路线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主要矛盾、基本经济制度、共同富裕、取得成绩的原因 (根本原因、主要运用) 、艰苦奋斗。

3. 文化方面: 世界文化之旅 ( 对待外来文化) 、 教育的作用、中华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科学技术及科技创新和创新精神。

4.生态文明:资源环境、国策、战略。

5.社会方面:社会保障、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

二、对常见考题需要抓住关键“字、词”

1.出现 “党和政府”方面的词语:一般考虑党的正确领导;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

2.出现政治方面的词语: 一般结合教材考虑除第一点所述以外, 还有公民的权力义务;人民当家做主;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国策战略;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作用;依法治国、民族、同一问题等。

3.出现经济方面的词语: 考虑国情、 基本经济制度; 分配制度、共同富裕等。

4.出现文化方面的词语: 考虑教育的作用、 意义; 对待文化差异的态度;中华文化的特征、作用;传统美德的表现;先进文化及精神文明建设;民族精神;创新 (历年考的较多) ;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5. 出现生态方面的词语: 一般考虑国情 ( 资源、 环境、 人口、科技现状) ;国策、战略等。

6.出现法律方面的词语:考略法律的基本特征、违法行为的种类及刑罚的种类;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特别注意考查消费者的潜力) ;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宪法;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社会秩序、人民群众的利益等;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执政地位。

三、常见题型解答

1.建议型题目:

(1) 国家或政府: 加强立法和法律制度的完善; 坚持相关国策、战略;加大投入;对相关问题规范管理等。

(2) 社会: 加大相关问题的正面宣传力度, 提高人们的认识;加大对相关问题的处罚和整改力度。

(3) 企业: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教育员工;减少相应问题的发生;讲诚信等。

(4) 居民或个人: 树立某方面的意识 ( 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的理想) 、努力学习;积极从事某方面的活动;宣传某方面的知识;从现在做起, 从小事做起 (具体到相关的事) ;同违反某方面的人作斗争, 等等。

2.意义型题目:一般加:“有利于”进行解答。 结合材料, 仔细审题。 考略材料中存在的问题, 这样做有利于相应问题的解决;再考略看是属于哪类 (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 , 结合题中相关关键词进行解答。

3.设计活动方案类:凸显主题, 一定要结合题目要求进行主题确定;采取的方式可以考略召开主题班会、演讲、展览、知识竞赛等;其他设问结合具体问题依据答题方法进行解答。

4.体现、说明的问题。 特别注意:“说明”的是本质性的, 需要结合材料概括教材知识, 一般从党的领导、社会质疑制度、人民民主专政、构建和谐社会等进行思考;体现的题目可以从材料当中找到部分答案, 需要对材料中的华语进行摘录, 再结合教材具体指示进行解答。

3.政治客观题答题技巧浅析 篇三

关键词:政治;答题技巧;问题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0-186-01

政治客观题答题技巧大致可分“三步走”:一、首先看此选项是否与课本知识相符,不符称为“绝对错”,可直接排除;二、相符再看此选项是否与提干相符,不符称为“相对错”,也可排除;三、如有两个选项都正确可分为“一般正确”和“最佳正确”,选“最佳正确”。 在此三步中第二步非常重要也比较难,下面我将对“相对错”作重点分析。

一、排除“绝对错”,即与课本知识不符的选项

如:“月有阴情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说明

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

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同样的规律

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

④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

A、① B、①②C、①③ D、①④

答案是A。②③④项是“绝对错”, ②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遵循的规律是不一样的;③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会随着事物本身性质的变化而变化,④项自然和社会现象是复杂的、多变的,“循环往复”错误。

二、排除“相对错”,即与题干不符的选项

具体说来,题干可分为材料和设问两大部分。据此,应首先看选项是否与设问相符;其次再看选项是否与材料相符。

1、与设问不符的“相对错”选项,主要根据设问方向作题,设问方向一般有因果、主次、先后、利害、逆项、范围、主体等。

(1)因果问题

如:近几十年来,非洲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间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这是因为( )

A、国际贸易摩擦加大B、国家间经济合作加强

C、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D、国家间发展程度不同

答案是C。ABD项与经济差距加大有关,但并非因果联系。

(2)主次问题

设问主要表现为“这最充分(主要)体现了”,“…的根本原因是”,“…决定于”,“最重要的…是”等。解答此类问题关键词是“根本”,只选择含“根本”原因。

(3)先后问题

设问主要表现为“首先应该”等。解答此类型问题关键词是“首先”,有的項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无关,有的选项都是应该做的,但只有一项是“首先”该做的,只选择首先该做的选项。

(4)逆项问题

设问主要表现为“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等。

如:三年来,中非贸易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下列关于中非贸易增长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

A.中非经济的互补性,促进了双方贸易的增长

B.中非贸易增长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C.中非贸易发展中,我国要最大限度地追求顺差

D.发展中非贸易符合中非双方利益

答案是C。此类题比较特殊,要选与课本知识不符的“绝对错”。ABD项都正确,故排除。

(5)主体问题

设问主要表现为“财政收入包括”,“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是”,“国家行政机关”,“属于公有制经济的是”等

2、与材料不符的“相对错”选项;设问主要表现为“这体现了”,“这(一事实)表明”,“这说明”等等,主要通过材料选择答案。

如:艺术创作需要坚实的生活积累,正如王夫之所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槛,”这表明

A、认识事物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B、认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认识来源于实践

D、认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答案C。ABD项本身都正确,不是“绝对错”,但是与材料无关,属相对错排除。材料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所以选C项。

三、排除“一般正确”,选择“最佳正确”即选择最优项

如:中国现阶段之所以强调精神文明建设是因为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答案是D。AC项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无关,所以不选。 BD两项都正确,可分为一般正确和最佳正确,结合题目,选D项最优项。

4.考研政治哲学答题技巧 篇四

哲学是考研政治的重难点,这部分内容答题时是有技巧的哦,看看下面的哲学答题技巧吧。

首先,要盖个帽。

比如,可以这样说: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基本上来说,有这个帽会显得答题更加自然,而不突兀,也会提高分值。

其次,答原理内容。

很多考生,一提到这个原理,就会想到“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这一点。

确实,这一点没错,但不够全面。

在哲学当中,任何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都要从区别和联系两个方面来答题,忽视了任何一个方面,则原理内容就显得不够科学和全面。

再次,强调方法论。

很多考生使用原理的时候光考虑内容,根本将其方法论抛之脑后。

其实,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以咱们刚才所说的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为例,其方法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要坚持物质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主观臆断;二,要发挥意识的反作用,主动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将方法论答进去,题目才显得更加完满。

最后,要结合材料并总结。

既然是材料分析题,则不能把答案和材料完全孤立起来,一定要将两者糅合到一起。

很多考生意识不到这一点,这是错误的。

5.考研政治 答题技巧 篇五

分析题答题思路

分析大题之永远三步走:①是什么?联系原理,照抄方法该材料联系的是.原理,该原理认为.;**原理要求我们.②怎么讲?联系材料,解释说明;批驳错误观点(如果有)这个材料告诉我们.;③怎么干?提出行动,建议措施调动三个积极性:人+科技+自然条件

实战感受.2008.选做题.选做题Ⅱ

.材料1.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2007年2月2日就气候问题发出了警告: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的“最可能升高幅度“是1.8摄氏度至4摄氏度,海平面升高幅度是18厘米至58厘米。美国著名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的报告认为,“如果温室气体排放仍得不到控制,其灾难性后果不亚于发生一场核战争。”

实战感受

.2008.选做题.选做题Ⅱ.材料2.现在国际上担心中国很快就会成为世界头号污染物排放国:而且再过25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将超过其他发达国家总和。……中国的高速崛起,会用掉全球大半的能源,加重能源危机;由于巨大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污染源,中国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威胁。

实战感受

.2008.选做题.选做题Ⅱ.材料3.从1950年到2002年,中国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占世界同期累计排放量的9.33%(同期发达国家排放量占77%,而此前的200年间,发达国家更是占到95%);1950年到2002年的50多年间,中国人均排放量居世界第92位,实战感受.2008.选做题.选做题Ⅱ.材料3

.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的弹性系数看,1990年到200

4年的15年间,单位GDP每增长1%,世界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增长0.6%,中国增长0.38%。

.(摘自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实战感受.2008.选做题.选做题Ⅱ

.2007年12月14日,刚刚参加完印尼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来到中国,针对近年来中国为节能减排所付出的努力,佐利克说,中国已经形成强烈共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关注环境保护,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他认为,中国政府在降低能耗、提高车辆排放标准,以及发展全球碳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不仅对中国本身发展意义重大,也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做出贡献。.(摘自中国广播网有关报道)

实战感受.2008.选做题

.选做题Ⅱ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上述材料中所反映的气候变化的严峻事实对我们理解自然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何启示?

.(2)评析“中国气候威胁论”并指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战略选择。

分析题可能之科目.马原.毛中特.近现代史.思修法基.世经与形势政策

分析题可能之形式 34-38题:10×5=50分.34.马原(哲学).35.中特+马原(政经).36.毛概+近现代史.37.思修法基(思修).38.世经

1.实践(人与自然)2.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

3.必然性和偶然性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认识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5.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008.选做题.选做题Ⅱ

.2007年12月14日,刚刚参加完印尼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来到中国,针对近年来中国为节能减排所付出的努力,佐利克说,中国已经形成强烈共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关注环境保护,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他认为,中国政府在降低能耗、提高车辆排放标准,以及发展全球碳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不仅对中国本身发展意义重大,也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做出贡献。

.2008.选做题.选做题Ⅱ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上述材料中所反映的气候变化的严峻事实对我们理解自然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何启示?

.(2)评析“中国气候威胁论”并指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战略选择。

一、是什么

1.定义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范畴①生产②处理社会关系③科学实验

3.基本特征

①物质性(直接现实性); ②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 ③社会历史性(受历史条件制约)

4.实践是形成社会关系的基础(发源地)

①人与自身意识

②人与人

③人与自然

二、怎么讲

1.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①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实践使人从自然界分化出来②由于人在改造自然地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时,首先要遵循客观规律,所以人和自然需要和谐相处③人类社会与自然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协调共同发展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遵循客观规律

①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类能够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自己的目的; ②但人类不能不顾自然规律,为所欲为; 否则,最后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身。

3.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坚决践行科学发展观

①中国坚持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②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③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怎么干:4点行动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②依靠技术进步,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和可持续能源③“少生孩子多种树”:ⅰ.控制人口,实行计划生育ⅱ.绿化改善环境,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④加强环保的法制宣传

.2008.选做题.选做题Ⅱ

.材料1 [联合国]全球温室效应;材料2 国际污蔑中国.材料3 中国说自己污染不严重;材料4 中国其实真不严重.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上述材料中所反映的气候变化的严峻事实对我们理解自然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何启示?

.(2)评析“中国气候威胁论”并指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战略选择。

.2006.选做题Ⅱ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社会面临着三种主要因素的制约,即经济增长、资源以及环境。人们将发现我们面临的是相互制约的三重困境,人类必须从这种三重困境结构中寻找出路。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说明人类发展所面临的三重困境。.(2)分析人类发展走出三重困境的战略选择。

.2002文.材料题

.36.以下是关于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材料:

.材料1 中国可利用的水资源仅占世界的7%,全国年人均淡水量24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长江以南的水资源占全国的80%,长江以北占20%,其人均占有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0。1999年全国年污水排放总量为606亿立方米,其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缺水的北方农业,采用传统的漫灌方法,浪费十分严重。1998年中国长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灾,表面上是水多了,实质上是森林过度采伐,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蓄水保水作用减弱所致。摘自《光明日报》2001年5月21日

.材料2当人类改造自然能力显著提高,有能力迅速将自然环境和物质转化为经济效益之后,就往往偏爱于眼前利益,忽略了所取得效益的由来和根本,演变为国家、地区、部门、集团对资源的竞相占有,甚至导致总体失控,进而遭到自然

界的报复。滥垦滥伐导致水土流失;围垦河湖滩地导致洪水

泛滥;不注意珍惜和合理配置、节约、保护水资源导致干旱缺水;超采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等,都是明显的例证。摘自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全国水利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水资源危机日益突出,把海水转化为淡水的海水淡化工程日益获得广泛应用。反渗透技术已相当成熟,并有约20年的经验积累,已成为海水制取饮用水最廉价的方法。目前世界淡化水日产量已达到2700万立方米,并以10%~30%的年增长率攀升。实施此项工程的不仅有中东国家,还有美国、俄罗斯、日本、意大利等许多发达国家的部分地区。其中美国有一家反渗透淡化厂规模就达到日产38万吨。大型海水淡化吨成本一般在1美元左右或以下,在许多国家其价格与自来水价格相差无几或接近持平。

.相比之下,我国海水淡化事业进展缓慢,在整个40年的发展过程中每跨一步都要经历10年之久。1958年起步,1965年开始研究反渗透技术,1986年建设日产3000吨的海水淡化装置,1997年建成舟山日产5000吨海水反渗透淡化装置,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造成我国海水淡化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思想不够解放,担心海水淡化技术不可靠,成本过高等等。摘自《中国化工报》2001年3月10日

.材料4 甘肃省张掖自古并不缺水,历史上黑河充沛的水量,曾经浇筑了河西走廊的辉煌,而张掖就位于河西走廊的腹地,人称“金张掖”。但是随着人口和耕地的增长,近几十年来,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了。为了缓解水事矛盾,100多万张掖农民在调整农业结构的时候,把水的压力变为动力,以节水为出发点,选择节水而高效的种植业品种,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实现节水与增收双赢,而且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使农业发展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最终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摘自《人民日报》2001年5月22日

.请回答:①结合材料1、2,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原理,分析我国水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②根据材料3,分析人们在解决水资源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转化原理。.③结合材料4,分析人类在应对水资源挑战的实践活动中主观目的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

2005.分析题

34、在数月前由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一次大型科普展中,有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三扇门上各有一个问题:“污染环境的是谁?”“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保护环境的是谁?”拉开门,里面各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参观者自己。请回答:(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什么基本关系?

(2)如何理解“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3)用辩证法关于度的观点说明:“地球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2011.分析题

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人类每天都在产生垃圾、垃圾总量一天比一天多,由此带来的问题非常棘手,不产生垃圾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那就退而求其次,倡导大家减少垃圾,然而减到多少才是少?这里并没有一个标准,而且从总体上看,生产和消费必然产生垃圾,减少垃圾很可能抑制生产和消费,接着往后退,把垃圾收集起来填埋或焚烧,但填埋只是把垃圾从地上转移到地下,既与人争地,也有再次污染土壤和水源的隐患,焚烧不过是把污染从地上转移到空中,产生二恶英等有害物质。

于是,人们进一步追问:还有没有比填埋、焚烧更好的出路?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让人茅塞顿开,垃圾可以回收利用,前提是垃圾的有效投放—别把垃圾放错了地方,何谓放错?到处乱扔是放错,不同的垃圾搅混在一起也是放错,不同的垃圾只有不同的地方放,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投放避免不了要填埋,焚烧那些没有利用价值的垃圾,也得把他们分出来。垃圾分类举手之劳换出绿色,好处多多不言而喻,但如何让人们了而行之,今年5月起,上海开始普遍推广新的垃圾分类理念,开展以“提升更绿色的上海”为主题的“绿色账户活动”何为“绿色账户”?这是居民对垃圾分类回收,再生笔记本,绿色小植物,环保手电筒.....上海推出"绿色账户”实现模式,办法是可以想出来的,关键是愿不愿意琢磨,中国的垃圾问题,我们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

1、从实践是人和自然关系的基础的角度说明为什么“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2、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说明“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

1.实践(人与自然)2.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 3.必然性和偶然性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认识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5.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是什么: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①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同一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1)互为对方存在的条件,相互吸收利己的因素;.2)双方可向各自对立面转化(需一定条件).3)规定事物发展的方向;.★斗争性:相互排斥、相互制约.造成量变,实现质变。

.二、怎么讲?永远之第二步:.①贯穿始终的“一分为二”:A+B

.一方面,我们在干A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做B;.另一方面,我们在干B的时候,也要注意做A。.②批判割裂的“形而上学”:

.如果我们只注重A,忽视了B,我们就会…严重后果.如果我们只注重B,忽视了A,我们就会…另一个严重后果

.三、怎么干:矛盾分析法.⑴“两点论”: 16个字

.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再16个字

.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求同存异、共同发展.⑵“重点论”:

.①干事情,多选一:.抓关键--抓主要矛盾

.②对一个人或事情做判断、评价:.看主流--看矛盾的主要方面

.2008.分析题

.34.最近,四川省搞了一次“医患换位体验”活动,让医生以患者的身份挂号、排队、看病、拿药……结果,医生跑前跑后,既受累又受气,一名全程体验了“患者”的医生感慨道:“医生就像拿着个遥控器,把患者指挥得团团转,当患者确实很苦。”

.美国医生爱德华·罗森邦行医50年,忽然患上了喉癌,当他重新审视医学、医院和医生时,感慨地说:“站在我病床边和躺在病床上所看到的角度完全不同”。他后来在《亲尝我自己的药方》一书中写道:“如果我能从头来过的话,我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行医,很不幸的是,生命不给人这种重新来过的机会。”

.多年前,有位年轻医生患上甲状腺病,当中国医学科学院著名头脑外科专家屠规益为他主刀。当手术结束时,屠教授低下身来说:“对不起,让您受苦了!”这是屠教授术后经常对病人说的一句话,虽然简短,却让这位年轻医生深感震撼。

.著名医学家袁法祖早年从医,曾在老师的带领下,为一名中年妇女进行开腹手术。术后没几天,那名妇女就去世了,经解剖发现,患者的死亡与手术并无关系,当时,袁法祖的老师轻轻说了句,“她是4个孩子的妈妈”,就是这句简单的话,让袁法祖至今念念不忘,他知道这句话包含了多少情感,懂得了医生的责任有多重大: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

.2008.分析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医患换位体验”活动中蕴含着何种哲理?

.(2)从人的本质属性说明为什么“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

.(3)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医患关系的矛盾,按照矛盾辩证法该如何对待和处理?

.1999文.材料题

.35.1997年,我国经济在总体上出现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某鞋厂实行一些新的生产和营销策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材料如下:

.材料1 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他们认为,现在的市场不能仅仅用供大于求四个字来概括,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无效供给过多、而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不足,才是对当前市场供给状况的准确把握。在供过于求的大市场里也有供不应求的产

品,明智的企业家就在于创造出这种产品。于是他们着力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实行产品分流策略,一是男女鞋分流,二是风格分流,三是档次分流,四是市场零售与团体消费分流,五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分流。五大分流,大大提高了该厂产品的市场应变能力,常年保持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35.材料2

.在市场开拓上下功夫。他们认为,生产出好产品是开拓市场的基础,没有好产品就没有好市场,但是光有好产品,还不一定有好市场,有了好产品以后,还要加强企业产品的市场建设。他们从柜台形象的树立、户外广告的设置和强化服务功能等三个方面大力进行市场建设,使生产(产品)与销售(市场)比翼齐飞,鹏程万里。

.35.材料3

.实行一区一策。他们认为,统一的大市场也有区域的差异,市场的共同规律是以各地区不同的特点表现出来的。他们把销售总公司分为南方总公司和北方总公司,同时把分公司化小,由原来的5家分公司裂变为28家分公司,一个公司只管一个省份的销售,每个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销售策略。这种小公司大市场和一区一策战略大大增强了产品的市场渗透力。

.1999文.材料题.35.材料3.请回答:

.①在上述三个材料中,某鞋厂分别处理的主要矛盾关系是什么?.②用矛盾同一性原理分析材料1中所讲到的无效供给和有效供给的关系。.③通过材料3,说明该企业是怎样运用辩证法分析、解决矛盾,来增强产品的市场渗透力的?

.2007.38.选做题

.选做题II: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在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自己的方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存在差异,各种文明才能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强求一律,只会导致人类文明失去动力、僵化衰落。各种文明有历史长短之分,无高低优劣之别。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各国交流的障碍,更不应该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

.选做题II:

.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而不是刻意排斥,取长补短而不是定于一尊,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努力消除相互的疑虑和隔阂,使人类更加和睦,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应该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

——摘自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的《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运用辩证法的观点说明为什么不同文明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2)简述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对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意义。

1.实践(人与自然)2.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 3.必然性和偶然性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认识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5.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是什么?.①区别:

.内外根源、稳定性表现、地位.②联系:

.ⅰ.…存在于…之中、通过大量的…表现出来、为自己的发展开辟道路;

.ⅱ.…背后隐藏着…、受…支配;.ⅲ.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二、怎么讲?理论与题目概念对应的关系.三、怎么干?

.方法论意义:积极发现并总结规律

.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

2009.材料题

34、阅读下列材料:早年,梅兰芳与人合演《断桥》,也就是《白蛇传》,剧情是白娘子和许仙两个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梅兰芳在剧中饰演白娘子。剧中,白娘子有一个动作就是面对负心的丈夫许仙追赶、跪在地上哀求她的时候,她爱恨交加、五味杂陈,就用一根手指头去戳许仙的脑门儿,不想,梅兰芳用力过大,跪在那里扮演许仙的演员毫无防备地向后仰去。这是剧情里没有设计的动作,可能是梅兰芳入戏太深,把对许仙的恨全都聚集在了手指头上,才造成了这样的失误。眼见许仙就要倒地,怎么办?梅兰芳下意识地用双手去扶许仙。许仙是被扶住了,没有倒下。

阅读下列材料:可梅兰芳马上意识到,我是白娘子,他是负心郎许仙,我去扶他不合常理,这戏不是演砸了吗?大师到底是大师,梅兰芳随机应变,在扶住他的同时,又轻轻地推了他一下。所以,剧情就由原来的一戳变成了一戳、一扶和一推,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白娘子对许仙爱恨交织的复杂心情。这个动作,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演得出神入化,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从此,在以后的演出中,梅兰芳就沿用了这个动作,而且,其他剧种也都移植采用了这个动作处理,这个动作成了经典之作。

阅读下列材料:

由此可见,不仅在舞台上,在各行各业,在各个岗位,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出现失误和错误以后怎么去对待,怎么去处理。处理不当,会酿成事故,导致全盘失败;处理得当,能败中取胜,化腐朽为神奇。

(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2)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

(3)当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该怎样对待和处理?

1.实践(人与自然)

2.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 3.必然性和偶然性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认识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5.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是什么?

1.感性认识vs理性认识

①区别:认识的初级阶段vs高级阶段(具体vs概括)②联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③实现从感~到理~的飞跃ⅰ.获取丰富实际的感性材料ⅱ.加工制作,上升为理性认识:16字箴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④实现从理~到感~的飞跃:检验认识

二、怎么讲?

三、怎么干?

①辩证唯物主义要求我们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矛盾普遍性vs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将理论和实践不断地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理论中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实现理论的与时俱进。

2007.分析题

34.成仿吾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他是由“文化人”成为“革命人”的典型之一。成仿吾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作家丁玲在未跟他谋面之前,曾产生过一系列的“合理想象”:“在文学上,他主张浪漫主义。创造社最早就是这样主张的;他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一定很洋气,很潇洒,因为曾见过一些傲气十足的诗人,趾高气扬,高谈阔论;

他在国外学军械制造,或许是庄重严肃之人;他在黄埔军官学校担任教官,一定有一种军人气概;他曾经跟鲁迅进行过革命文学队伍内部的文学论争,写过火气很重的文章.是不是有点张飞李逵式气质呢?”后来,丁玲在陕北见到成仿吾时.第一个感觉就是“我想象的全错了”。原来成仿吾是一个“土里土气、老实巴交的普通人”,一个尊重别人、热情、虚心、平等待人的人。

丁玲十分后悔:“为什么我单单忽略了他是一个经过长征的革命干部、红军战士、一个正派憨厚的共产党员呢?” 另据老红军杨定华回忆说,在长征中见到的成仿吾完全是士兵的装扮:破旧的棉军衣,斜挎干粮袋,手持着一枝手杖。杨定

华说,成仿吾在红军大学当政治教员。有人说出他的名字。

但谁也不知道他是文学家。请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加以分析:

(1)丁玲对成仿吾的“合理想象”为什么“全错了”?

(2)丁玲对成仿吾认识的“转变”过程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何启示?

2003.分析题

34.秦穆公见伯乐年事已高,请伯乐推荐继任者,伯尔说九方皋可堪此任,九方皋奉穆公之命外出找马,三月后复命说,马已找到。穆公问:何马也?九方皋答道:是一匹黄色的公马。穆公派人去取马,取马人回报说是一匹黑色的母马。穆公不悦,责备伯乐道:你推荐的那位相马者连马的黄黑公母都分辨不清。怎能鉴别马的好坏呢?伯乐答道:“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千里之马。

伯乐之子把伯乐写的《相马经》读得烂熟。《相马经》上说,千里马是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如摞起的酒曲块。他按照书上绘出的各种图形,与他所见到的一一加以对照。结果,他找到一只癞蛤蟆。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①九方皋相马方法的高明之处何在?②伯乐之子“相马”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③为什么说九方皋相马的思维方法比找到千里马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一、是什么?

2.理性因素vs非理性因素 ①定义:

情感、意志(冲动、欲望、想像、直觉、灵感)②作用:

理性因素:指导、解释、预见 非理性因素:动力、作用、诱发 ③两者关系:

理性因素是主导,理性因素制约非理性因素,但也承认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 ④怎么干: 创新!科学的创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合力

理性分析、严密论证+自信、意志力、发散思维、怀疑精神 在工作中敢于打破成规,勇于探索,突破前人,创建全新的工作方法

.2004.分析题

.34.闻一多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2+5=?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的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他拿出一幅题为《万里驰骋》的图画叫学生们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马,在这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后面便是许多影影绰绰的黑点点了。闻先生指着画说:“从整个画面的形象看,只有前后七匹马,然而,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感到这里有万马奔腾,这难道不是2+5=10000吗?”

.①既然在数学领域2+5=7是颠扑不破的,为什么在艺术领域2+5=10000也是可能的?.②在认识活动中,正确处理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对科学创新有何重要意义?

.预测题目: 两种学科、两种工作的结合.钱学森+蒋英

.预测题

.我国航天之父、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一生致力于我国的航空航天科技的研究与人才的培养,为我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他的夫人蒋英女士是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培养了很多著名的歌唱家。

.钱学森谈到他的夫人蒋英:“我们结婚44年的生活是很幸福的。尽管蒋英是女高音歌唱家,她与我的专业相差很远,但正是由于她为我介绍了音乐艺术,使我丰富了对世界的深刻认识,学会了广阔的思维方法。

.预测题

.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他们夫妇还合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对发展音乐事业的一些意见》,这篇文章中谈到怎样吸收西洋音乐的长处,和怎样继承我国民族音乐遗产的问题。

.(1)请指出该材料涉及的认识论中的哲学原理并分析其内

涵。

.(2)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有何启示。

1.实践(人与自然)2.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 3.必然性和偶然性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认识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5.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真理的特征:⑴客观性——凡是真理都是客观真理(内容+标准)⑵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绝对性=客观性 相对性:有待深化

⑶二者联系:①任何真理都是两者的统一(二者相互包含、相互转化)②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真理:反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

教条主义、机械僵化怀疑科学、诡辩论▲我们应该怎么办?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同

2006.分析题【材料】34.从前,沧州城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兽,据说是“镇水”用的。一年暴雨成灾,大庙山门倒塌,将那两尊石兽撞入河中。庙僧一时无计可施,待到10年后募金重修山门,才感到那对石兽之不可或缺,于是派人下河寻找。

按照他的想法,河水东流,石兽理应顺流东下,谁知一直向下游找了十里地,也不见其踪影。这时,一位在庙中讲学的先生提出他的见解:石兽不是木头做的,而是由大石头制成,它们不会被流水冲走,石重沙轻,石兽必然于掉落之处朝下沉,你们往下游找,怎么找得到呢?旁人听来,此言有理。不料,一位守河堤的老兵插话:

我看不见得,凡大石落入河中,水急石重而河床沙松者应求之于上游。众人一下子全愣住了:这可能吗?老兵解释道:“我等长年守护于此,深知河中情势,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头一样。”众人听后,无不服膺。寻找者依照他的指点,果真在河的上游发现并挖出了那两头石兽。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兽应顺流而下,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其失当之处?(4分)(2)守河堤老兵关于石兽“逆流而上”的见解对我们辩证的思考问题有何启示?并举一例说明之。(6分)

34.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在谈到他的科学研究体会时说:“20世纪70年代,人们已经知道所有的基本粒子是由3种夸克组成的。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只有3种夸克?为了寻找新夸克,我决定建造一个高灵敏度的探测器。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只有3种夸克,因为3种夸克可以解释所有的现象,所以这个实验被费米国家实验室和西欧核子中心拒绝了,认为是不可能的。1972年到1974年间,我们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用一个比较低能的加速器来做这个实验,终于发现了一种新的夸克。这就表示,以前说只有3种夸克的观念是错的,有第四种夸克。有了第四种就有可能有第五种、第六种,把以往的观念改变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上述科学发现过程在认识论上对我们如何发现和发展真理有哪些启示?

1.科学发展观: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联系人与自然的关系)2.收入分配、社会保障3.农业与新农村(三农问题)

37.材料1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原定经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种增长主要是依赖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的。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两番,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单位GDP消耗的资源能源数量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印度等发展中国

家。

按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单位资料的产出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国的4.97 倍,日本的4.43倍,美国的2.1倍,印度的1.65倍,是世界上单位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

37.材料1而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比较贫乏,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25%,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人均占有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形势十分严峻,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37.材料2“十一五”时期资源节约方面的主要指标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挑战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出何种要求?(2)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科学发展观: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2.收入分配、社会保障 3.农业与新农村(三农问题)

1.基本理论:按劳分配:分配个人消费品的社会主义原则。即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以后,按照各人提供给社会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1.基本理论1)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基本理论2)为什么按劳分配是主体?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1.基本理论2)为什么按劳分配是主体?首先,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其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2、结合材料1)如何体现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按劳分配是全社会分配领域中主体的分配原则,也体现在是公有制经济内部主体的分配原则。

2、结合材料2)坚持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重要意义?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分配方面的体现,只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最终实现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2、结合材料3)反对错误观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根据是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同劳动价值论并不矛盾。

3.怎样做---方法论1)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一、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在消费资料分配问题上存在一种误解:即把共同富裕看成是全体人民在同一时间以同等的速度富裕起来,如果社会成员的收入出现了较大差距,就认为是两极分化,背离社会主义。该种误解犯了“平均主义”的错误。

3.怎样做---方法论1)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可能导致的两种错误思想及结果:从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出发,如果不谈“先富”、只谈“共富”,不仅不可能为实现“共富”逐步创造物质基础,相反地,只能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去,导致共同的贫穷。当然,如果不谈“共富”,只谈“先富”,就可能导致两极分化,偏离社会主义的目标。

3.怎样做---方法论1)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一、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依靠什么手段富裕起来的问题?先富起来的条件必须和只能是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

从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出发,在处理“先富”与“共富”关系上,在不同的时期也应该有不同的重点。

3.怎样做---方法论2)怎样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要从5个统筹的高度,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统筹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统筹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统筹城镇社会保障和农村社会保障统筹公平和效率统筹政府作用与市场效率

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制度。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有: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3)具体措施★①体现了量力而行、循序渐进;②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③切实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4)社会保障的功能①调节收入差距②缓解各种社会矛盾③稳定社会的基本功能,是经济发展的安全网,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能为维护社会安定提供可靠的保证④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5)社会保障可能的外延、横向联系的考点 ①与分配制度相结合(先富与共富下的社会保障)②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结合 ③与和谐社会的结合(公平正义)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所需的制度保障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5)社会保障可能的外延、横向联系的考点④与科学发展观的结合(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正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这一本质和核心是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贯彻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⑤与改革中的稳定相结合

.6)解决就业问题的具体措施:.培育.发展.鼓励.落实.强化.建立..①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②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作用,.③鼓励人们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

.④继续全面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实施就业援助制度,增加就业和再就业资金投入,.⑤强化就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⑥逐步建立城乡统筹、规范运行的劳动力市场,完善社会化的就业服务体系。

.2006-

37、.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贯彻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要“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切实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2006.37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说明,为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体现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和核心?(2)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从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说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与实现公平正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2012.3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初次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将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由现行的每月2000元调至3000元。随后,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国人大网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共收到82707人提出的意见23万余件。

材料182536人对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发表意见,其中要求提高起征点的意见高达83%。2011年5月10日和20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联合召开座谈会,还分别听取11位专家和16位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收入群体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社会公众对草案的意见。

6月27日,个法修正案草案再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时,二审稿对3000元起征点仍未作修改。在审议过程中,有委员表示,网上征求意见中,要求提高起征点的占83%。对如此集中的意见,草案未充分回应,很难向公众解释清楚。更有委员指出,个人所得税法不是5000元、3000元的问题,而是如何更认真地对待群众意见和老百姓的关注问题。

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以134票赞成、6票反对、11票弃权,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作如下修改:

一、第三条第一项修改为:“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

二、第六条第一款第一项修改为:“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摘编自中国人大网(2011年6月30日、2011年7月1日)

材料2此次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将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首先,大幅度减轻中低收入纳税群体的负担。一方面,减除费用标准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后,纳税人纳税负担普遍减轻。工薪收入者纳税面调整后,纳税人数由约8400万人减至约2400万人。另一方面,通过调整工薪所得税率结构,使绝大部分工薪所得纳税人在享受提高减除费用标准的同时,进一步减轻税负。这两个措施是不一样的,减除费

用的提高是普惠。

通过税率级距调整进行结构性的变化,是使中低收入纳税群体在减税的基础上进一步减税。此外,适当扩大低档税率和最高档税率的适用范围,使低税率向大部分纳税人倾斜。其次,适当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实行提高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和调整工薪所得税率结构变化联动,能够使一部分高收入者在抵消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得到的减税好处以后,适当增加一些税负。摘编自中国人大网(2011年6月30日)

(1)此次个税法修改过程如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2)结合此次个税法的修改,分析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趋向和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的要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下表的数据反映了我国20世纪80~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演变状况。单位:%

.*就业弹性系数指就业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的比值,即经济增长每变化1个百分点,所对应的就业数量变化的百分值。.请回答:(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为什么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在保持高增长速度的同时,却没有带来较高的就业增长速度。

.(2)当前为了扩大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

1.科学发展观: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2.收入分配、民生问题(社会保障)3.农业与新农村(三农问题)

1.关于农村改革: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2.农村存在的问题: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城镇化水平低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

3.三农问题的必要性、紧迫性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三个“没有,就没有”)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4.解决三农问题:⑴目标:降低农业劳动力的比重;以工促农、以城带乡⑵具体措施有:①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使更多农民能够从事非农产业②为农民进城镇变就业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使农民变为城镇居民

5.新农村建设的要求:⑴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培养新型农民、增加农业和农村的投入⑵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⑶还要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⑷“加快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6.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5个要求 “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

.党的十六大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下表反映的是我国2000年农业现状及2020年农业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具体数字。

.①请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②对比表中农业劳动力占总就业比重的数字,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农业劳动力的比重?

.在《人民日报》“说句心里话”栏目,重庆市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先行示范区的一位农民说出了这样的心里话:

.这些年,党和政府在想办法给农民更多实惠,直补种粮农民,免除了农业税,让我们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些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啊!

.现如今,我们这个村先搞了“农民转市民”试点,全村131人今年全部将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由农民开始变为市民啦!

.我家承包的土地自愿流转给集体统一经营,每亩补贴我们青苗费4880元,以后每年按照亩产1000斤粮食的市场价补偿我们,村里把流转出来的土地集中起来,引进一些现代农业项目,经营赚了钱,我们可以分红,这些项目优先从村里招聘劳动力,我儿子就可以回来打工,离我们更近了。以前大家都出去打工,地荒在那里,流转以后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我们又能从中受益,对村里经济也有好处。

.我们现在住的房子是17年前盖的,已经破旧了,根据农民转市民的政策,房了拆迁以后,会补偿给我们两套75平方米的搂房,新房子离这不远,政府承诺我们明年9月搬家。.最高兴的是变市民以后,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像我们这样的老人,一次性缴4320元钱,男的从60岁起,女的从55岁起,就可以每个月领156元养老金。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说明为什么一些过去农民“想都不敢想”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或正在解决。.(2)通过该示范区的变化,指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途径。

分析题:毛概+近现代史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新民主主义社会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新民主主义社会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提出的原因:

要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

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分析题:毛概+近现代史 2.中国化的过程: ①1938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毛泽东《论新阶段》

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②1935年遵义会议

确立了毛泽东的实际领导

开始从理论上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

分析题:毛概+近现代史

③延安整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的思想成为全党共识

④七大

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进一步从理论上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分析题:毛概+近现代史

⑤七大党章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分析题:毛概+近现代史

3.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

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 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4.中国化的必要性

①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中国革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

家不同,而且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道路同其他国家也不

可能相同。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

也证明,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科学,而且它同中国革命、建设

和改革的实践发生了联系,实现了结合。分析题:毛概+近

现代史

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结合中国具体实际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又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内容。

5.中国化的伟大意义(胜、支、风)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6.中国化的伟大代表—毛泽东思想

这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又体现了… 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①毛泽东思想是带着中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

②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实践经验的结晶。

2.新民主主义社会

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发展阶段。

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资本主义因素,也有社会主义因素

但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社会主义因素显然居主导地位 分析题:毛概+近现代史

⑴国家独立富强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社会主义工业化⑵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制度条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⑶满足农业和手工业,满足工业化需求,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的需要,也有利于农民和个体手工业者走共同富裕之路: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分析题:毛概+近现代史

⑷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物质基础和实践基础:

全国大陆的解放和统一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利用、限制私营工商业和引导农民进行互助合作的实践 ⑸为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国际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发展。

2.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

(1)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大规

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辟道路①土改胜利以后,分散落后的小

农经济要变为大规模生产的合作经济。②资本主义的生产关

系妨碍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因此必须把私人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生产关系改造成社会主

义的全民所有制,以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2)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

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 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3)总结概括:

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这种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分析题:思修法基

1.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

具体要求:

捍卫国家利益、参与全球化竞争

2.时代精神的核心

改革创新

(1)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2)其他一切创新的重要保障:

制度创新

分析题:思修法基

(3)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科技创新能力

(4)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 大力推进文化创新

(5)创新的基础、创新的希望 人才、希望

3.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分析题:思修法基

1.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人生需认真、务实、乐观、进取

2.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

⑴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

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

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⑵人生价值评价的普遍标准:

①是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

②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统一

3.怎么创作有价值的人生?

⑴与人民群众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⑵个人价值取决于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即其社会贡献的大小;

⑶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①人与自身

自我身心的和谐(三观、调节、集体活动)②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平等、诚信、宽容、互信

3.怎么创作有价值的人生? ⑶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③人与社会的和谐

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④人与自然的和谐

4.道德模范的作用

⑴自觉践行社会道德要求的典范,印证了社会主义道德的丰富内涵

⑵反映社会进步的时代精神,诠释了社会的主流价值 ⑶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⑷给人以直观、鲜活的印象以及极大的精神鼓舞和感染 ⑸深化人们对道德的理解和认同 ⑹构成人们在道德实践中的标准和参照

2011.3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郭明义,鞍山钢铁集团矿山公司齐大山铁矿采场公路管理员,几十年来,他照着雷锋那样去做,“把雷锋的道路作为自己的人生选择,把雷锋的境界作为自己的人生梦想”,连续15年每天提前2小时上班,相当于多奉献了5年的工作量,连续20年先后55次无偿献血,捐献血小板,累计近6万毫升,连续16年为希望工程、工友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资助180多名特困生,可是,他一家至今还是住在一间不过

43平米的旧楼里。有人曾不解地问郭明义,你这么做究竟

值不值得?“如果发出一点光,放出一点热,换来孩子幸福的笑脸,换来他人生命之花的绽放,换来人与人之间温暖和谐,我无怨无悔!”“给人温暖就是给自己幸福”,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30年来,郭明义就像一支火把燃烧着自己,也燃烧着志愿者和社会上更多的人的爱心,他8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倡议,得到解决了1700多人的响应;他7次发起无偿献血的建议;600多人无偿献出15万毫升热血;他发起成立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俱乐部,汇聚了200多名志愿者;他发起成立“郭明义爱心联队”,从12人已经发展到2400多人,捐款40余万元,资助特困生1000多名。郭明义的精神是一块磁石,在鞍钢,在辽宁,在全国吸引汇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爱心行动,为他人奉献,为社会分忧,为国家尽责,凝聚成巨大的道德力量,******,中国社会稳定和谐发展,郭明义的先进事迹体现了“简单中的伟大” 摘选自《人民日报》

2011.3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如何理解“给人温暖就是给自己幸福”? 6分

2、为什么说郭明义的先进事迹是“简单中的伟大“? 4分

2010.37

交通环境是由人、车、路构成的公共生活之一,目前,我国机动车拥有量已超过1.78亿辆,拥有驾照的公民已超过1.3亿人。由此带来一系列的交通安全问题,引发社会公众强烈反响。下列是有关交通问题的一些调查数据:

有专家指出,道路交通上普遍存在的交通不文明现象看似个人的私事,但却折射出某些公民在公共生活领域社会公德和法律意识的缺失。要构建文明出行风尚,既是道德呼唤,也是法律要求。回答问题:

(1)为什么文明出行“既是道德呼唤,也是法律要求”?(2)我们应如何从自身做起,构建文明的公共生活秩序?

分析题:世经 1.经济全球化

2.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一、是什么?

主要表现:三个“国际化”

材料关键字: 国际投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的数值变化

二、怎么讲? ⑴经济全球化的两面性

①加大南北发展差距、使发展中国家更易受外部波动影响 ②问题根源:

Ⅰ.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居于主导地位 Ⅱ.制定现有世界经济规则,这些均对发展中国家不利

二、怎么讲?

⑵错误观点:(大题第二步补)①贴标签:西方(美日)当政的高级官员/右翼、保守分子 “单极稳定论”、全盘“美国化”、“新干涉主义”、“人权高于主权”.二、怎么讲?

⑵错误观点:(大题第二步补)

2002文-37(材料4)摘自赖斯:《促进美国国家利益》:我们清楚地知道,中国是一个有着尚未解决的关键利益——特别是涉及到台湾和南中国海——的大国。这就意味着中国不是一个“维持现状”的国家。仅此一点,就使中国成为一个战略竞争者。

摘自《解放军报》2000年6月28日:现在美国国会有极少数右翼议员提出,既然冷战期间美国用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那么今天美国为什么不重演这段历史,拖垮中国?按这些议员的逻辑:美国有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2001文-37(材料2)花600亿美元拖垮中国算不了什么。这600亿美元将给美国带来更大的“和平红利”。

2003-37选做题Ⅰ

摘自[美]威廉·沃尔弗斯:《稳定的单极世界》,1999年:传统学派认为,单极从根本上是不稳定的,美国任何轻微的违规之举都有可能引发危险的动荡。

我认为情况正好相反: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最大的危险是美国的行动太少。作为一个拥有无可争议的优势的国家,比任何国家更有可能轻视这一国际系统和总的挑战。但

由于这一系统是围绕美国建立起来的,这就要求美国进行约

束和管理,美国对挑战的反应及提出的法令越有效,这一系统将越长久和越稳定。

二、怎么讲?

⑶错误观点:(大题第二步补).②揭露其丑恶面目:“永对3句话”

.所谓的“.”理论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表现(“单极稳定论”、全盘“美国化”、“新干涉主义”、“人权高于主权”.).是毫无根据,且别有用心的,有着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其意在维护西方发达国家的根本利益,是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

.三、怎么干?

.对于发展中国家,机遇or挑战(大题第三步)

.①既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又要其中趋利避害;

.②既要积极参与规则的制定,又要加快自身发展;

.③最终目标:实现各国“共赢”、平等、公平、共存的经济全球化

.1.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外交政策):大题第三步.⑴旗帜+政策+两个始终不渝:

.①中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②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③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⑵中国外交“永对3句话”.①中国的主张建立国际新秩序:

.中国的正确主张与国际旧秩序完全对立,.倡导国家的平等和国家之间关系的民主、文明,.符合世界和平、共同发展的方向;.②中国的主张符合.代表了..中国的主张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代表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意愿和利益;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核心.本质..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核心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本质是反对侵略和扩张,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权利

.⑶推动构建和谐世界.①永不称霸

.现在不称霸,将来即使强大了也永不称霸.②承担责任

.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将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③和谐世界的前景——胡主席“八个字”.持久和平、共同繁荣.Ⅰ.和谐世界的基本前提:

.Ⅱ.和谐世界的重要保障:各国相互尊重,平等对待

各国互信合作,和睦相处.Ⅲ.和谐世界的坚实基础:

.Ⅳ.和谐世界的鲜明特征:各国普遍发展,共同繁荣

不同文明平等对话,共同发展

.2011.38 分析题

.金融危机发生后,某些西方国家的政要、媒体经常发表关于中国的言论,有“ ”我“救世”之说,也有“责任”之论--林林总总,网词翻新,人们可看到唱红脸者夸大中国的经济表现,动辄将一些不符实际的高帽加诸中国,真成了世界经济的“救世主”;唱白脸者却将国际金融危机、全球失衡等责任加到中国头上,无论是明“捧”实“压”,还是错“批”却“责”,.万变不离其宗的都是吹嘘“中国责任论”,这既透露出他们所谓“中国责任”的用心,也反映出其对“真实中国”的误解。.针对材料中所反映的西方某些人士对中国的“捧”与“批”,谈谈什么是“真实的中国”以及中国的责任是什么?

.描述固定套路:.①地理位置重要

.②地理位置→“兵家必争之地”→大国关系

.③描述顺序:

.从地图上看,.具有重要的国际战略地位

.东(与.接壤)→西(接.)→北(邻.)→南(与.隔.相望)

.→介于.与.(地理概念)之间,处于.与.(政治集团)的交叉点/连接处;

.历史上属于.的缓冲地带、能源供应地/运输通道

.2005-37.选做题Ⅰ.乌克兰

.从地图上看,.具有重要的国际战略意义.东(与.接壤)→西(接.)→北(邻.)→南(与.相望)

.从地图上看,乌克兰具有重要的国际战略意义

.东与俄罗斯接壤,西接东欧,北邻白俄罗斯,南与土耳其隔黑海相望

.→介于.与.(地理概念)之间,处于.与.(政治集团)的交叉点/连接处;

.历史上属于.的缓冲地带、能源供应地/运输通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介于俄罗斯与欧洲之间,处于独联体与北约的交叉点;.历史上属于俄与西方的缓冲地带,是俄罗斯重要的运输通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2007-38.选做题Ⅰ

2013考研政治分析题答题技巧(毛中特和近代史)

毛中特分析题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概念解释型。

这类题目中有很明显的两到三个概念,通常的表述是:A是如何体现B的;或者A对于B有什么重要意义。如2006年毛中特的分析题第一问:“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说明,为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体现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和核心?”这类题目的答题方法一定要突破常规的方法,通常可以从三个步骤去答。一是回答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二是回答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概念;三是用一句话去总结“所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体现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和核心”即可。假设2014年考查这个题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哪些重要意义?”这类题目就是典型的概念解释型。答题的方法可以按照我刚才讲的三个步骤去套即可。一是回答什么叫科学发展观;二是回答什么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是总结一句话“所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重要意义”。当然这类题目千变万化,不管怎么样,只要搞清楚是这类题目,就可以按照上面三个步骤去套。二是标题列举型。

这类题目表面上看复杂,实际上很简单,考的就是章节的标

题,比如:2009年考查“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经济体制的创新”,主要考查的就是毛中特第八章前三节的标题,2010年考查“如何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考查的就是第11章第2节关于民生问题的六个方面。2014年要注意:1.如何推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个题目的答案也是第八章第4节的标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农村建设;统筹区域发展;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这个题目的答案是第9章第一节的标题(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除了这些外,我在上课的时候也讲过不少,不在一一列举。三是现象举措型。

这类题目是毛中特最难的。通常需要从材料中看出我们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果考生看不出来问题,接着第二问“如何解决材料中反映的问题”,考生就很难答对。这种题目第一问往往是这种问题:“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为什么要强调民生问题(2010年)”,或者“为什么要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等。这种题目的答法除了大家背的知识点外,今年一定要答三句话“因为强调民生或者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二问一定要把书上的措施背下来。2014年需要注意的这类题目主要包括: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生态文明。3.文化体制改革。4.就业问题。四是改革方法型。

这种类型考题今年需要注意一些,主要回答六个字“你是谁”,为了谁”,这样形象记忆更加牢固。以政治体制改革为例:所谓“你是谁”,因为你是代表党在说话,所以,第一点: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第二点: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因为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所以,第三点: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不能够照搬西方政治模式。前三点回答的都是“你是谁”。所谓“为了谁”,记住:我们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所以,政治体制改革也是一样,第四点“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是为了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注意:文化体制改革连续3年考查选择题,很热的问题。考生一定要注意。另关于文化的还要注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近现代史分析题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切口小的问题。

比如:土地问题;统一战线问题;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等。这类问题考前一定要把相关的专题背好。考试的时候对症下药即可。这类题目近3年几乎没有考。二是跨度大的问题。

近3年几乎考查的都是这种类型,但是在考查这类题目的时候,往往第一问以某一个事件作为切入点,(比如2010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作为切入点,2011年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作为切入点,2012年以辛亥革命作为切入点。)第二问去考查“四个选择”即历史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选择改革开放”。考生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考查“历史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一定要围绕“中国共产党90年所做的三件大事去回答”,比如2012年;如果考查“历史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制度”,一定围绕中国共产党4代领导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毛泽东)、开创(邓小平)、坚持(江泽民)、发展(胡锦涛)去回答,这个选择还没有考查,2014年考生需要注意;如果考查“历史为什么要选择马克思主义”,一

定要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去回答,比如2011年;如果考查“历史为什么选择改革开放”,一定围绕“改革开放的30年我们取棏了巨大成就,从这个成就中我们得出的重要结论去回答”,这个选择也没有考查,2014年需要注意。

.中东地区

.从地图上看,…具有重要的国际战略意义

.东(与…接壤)→西(接…)→北(邻…)→南(与…相望)分析题:世经

.从地图上看,中东地区具有重要的国际战略意义

.东与中国、印度接壤,西接非洲和巴尔干地区,北与俄罗斯隔黑海相望,南邻印度洋

.→介于…与…(地理概念)之间,处于…与…(政治集团)的交叉点/连接处;

.历史上属于…的缓冲地带、能源供应地/运输通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处于亚、非、欧三者的交叉点;

6.考研政治初试考场答题四大技巧 篇六

1.不要着急下笔

拿到试卷后不要急着下笔,首先浏览一下,了解试卷的内容,据此安排自己考试时间的分配和答题方法。同时要针对题型要求来答题。对选择题,不会回答的题目也一定要根据感觉先选择出答案,而不能空在那里,因为越是到后面时间越不够用。如果前面不选择出答案,可能就会忘记,以致白白扔掉几分。对分析题,在回答前要思考一下,对回答的要点、论证的方法和思路都要有一个整体的布局。还有答哲学、经济学的分析题,开头应给出一些概念的基本定义。这是有分的,而这也是大多数考生易忽略的。所以,拿到试卷后一定不能着急下笔,要在阅读通览试卷内容,并且认真阅读题目要求,找到正确的答题位置之后,再回答问题,考场最忌讳的就是手忙脚乱,大家一定要稳住内心,不能有浮躁心理。

2.尽量多写,保证条理

回答政治的分析题是,应该尽量多写。如果你能答的言简意赅,和标准答案差不多,那是最好了,可是每个人的答案往往和标准答案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要多思考几个角度,多写几点。即使有几点与题目关系不大,不会影响得分。同时你的回答要有条理,字迹清晰。用(1)(2)(3)列出来,这样给老师一个逻辑清楚的印象,另外字迹清晰会使阅卷人对你有良好的第一印象,增加感情分。考场如战场,每一分都来之不易,每一分都有着宝贵的意义,有时候一分之差就很有可能天差地别,所以大家在做政治这类需要你写很多字的试卷时,一定要注意条理性和字体,印象分有可能对你的一些小错误有弥补的作用,而条理性也方便阅卷老师给你分数。

3.应试方法多种多样

各门学科和各种题型的应试答题方法有多种。考生有必要在教师们的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比如就题型而言,单选题有“类比法”和“排除法”等,多选题则有“排列法”和“对照法”等。多选题还要特别注意在判断选项正确的基础上,进一步判断选项与题干的逻辑关系是否相符。对于分析题,考生要注重培养将理论内容与材料相结合进行阐述的能力。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在分析题的答题中把握思路,尽量使写在试卷上的答案做到“条理清晰、逻辑顺畅、层次分明、观点正确、卷面整洁”,从而加大赢得高分的几率。即使是在对理论知识没有完全准备的情况下,考生只要思路清晰,掌握了教师传授的相关答题“套路”,还是有相当机会获得不错的分数。分析题所占分值比例大,不会做就放弃的做法是万万不可取的。即使是实在不会,也要尽量争取可能的每一分。

4.做题顺序好好把握

7.高考听力必备答题技巧 篇七

听力考试有极强的时间效应,听力过程不具备复制性,因而掌握一定的听力技巧,有针对性地抓住重点词汇、句型,把握主旨大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听前预测

听前预测可以引导学生在听前通过已有的资源,如标题、所提问题、选项等推断出信息之间的关联(罗之慧,2014),激活背景知识, 最大限度地获取可能包含的信息, 减少听前焦虑,提升信心。

典型例题: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6和第7题。

6.What happened to the man?

A.He was late for work again.

B.He didn’t sleep well last night

C.He forgot to set the alarm clock

7.What may happen if the clock breaks down again?

A.The clock will be repaired

B.The man will be fired

C.The man has to apologize to the woman

在审题过程中,根据第7题题干中的重点词汇clock,break down,结合日常生活经验 ,我们大致可以猜测 :因为闹钟问题 ,这个人可能迟到了。有了题干如此丰富的信息,再进行适当推理,学生答题时的把握大大增加。

二、听中综合利用感官

1.关注对话中的语音语调。语音语调往往反映了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升调往往表示惊讶、兴奋、赞同,降调往往表示沮丧、不满。教师应指导学生关注说话者的口气,同时,需关注but一词后的信息。外国人说话往往比较委婉 ,留有余地 ,but后的内容,即是出题者的意图所在。

M:It’s sunny and warm,stop studying and come into the garden with me.↘

W:Why not?↗

Q: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She would be studying

B.She agreed with the man

C.she would stop to study

用升调表示的why not表达了说话者赞成、理解的意思,答案应为B。

2.注意捕捉重点信息 。 听力的时效性限制了听者的深入思考 ,无法将每一句话都深究 ,在此情况下 ,善于识别与听懂关键词是做题的不二之选。如回答对话发生的场所或人物之间的关系等,一般均有关键词。即使有的音或词句没听清楚 ,也可根据自己的猜 测自动弥 补 ,甚至可以跳过 ,千万不要停下来思考,以免影响随之而来的“流水线”式的输入。例如:

W:Sorry,I’m late for my flight,I am in a hurry.Where is the gate A21?

M:Go downstairs and turn left,walking straight and you will see it.

1.Where are the speakers?(2010/9)

A.At the airport

B.At a cinema

C.In a shopping center

此题中,只要抓住关键词flight,便可知地点,答案为A。

3.适当做记录。利用每大题开始前的指令时间 ,抢读或边听边看选项,确定听音的重点,使听音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选择性,并记录重要的人名、地名、时间、日期、年龄、价格、距离数字等听后容易遗忘的内容。数字用阿拉伯字记录,人名、地名用代号,长词用缩写,长句记主要成分等。

三、听后快速填写答案

在听力过程中,不少同学因为紧张或是其他原因,导致没听清楚或是答案模棱两可。需要注意的是,听完即填答案,切莫回头思考,一瞬间的念头可能就会导致下一题的缺失。除此之外,还应保持良好的精神和心理状态,集中精力倾听录音,重视做题的第一感觉,不随意改动。

四、结语

听力水平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其根本途径在于多听多练,听力技巧的培养是提高听力应试技巧的重要一环。只要能持之以恒,相信就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摘要:英语听力测试是考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方面,具备答题技巧,能对答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听力答题技巧方面进行论述。

8.浅谈高中政治的答题思路与技巧 篇八

【关键词】高中政治;答题;思路与技巧

在很多的老师和学生的严重,高中的政治理论课是最没有意思的,内容枯燥无味,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学生进行学习时也不知道从何下手,老师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文章中总结了笔者多年来的实践教学经验,通过系统的分析高中政治答题技巧和思路来改变在教学当中出现的问题。

1 把握基础,突出核心

1.1基礎是重点

知识和能力是相对应的,只有拥有了足够的知识,能力才会不断上升。对于高中的考试来说,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察。通过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而且通过对考试的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失分主要就是因为基础知识不扎实造成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注重对基础知识教授,对于学生能力和技能的培养都是离不开基础知识的。

一般来说政治试题的内容都是比较丰富的,可以选取的材料也是非常多,答案往往也不是唯一的,出题的基本原则就是一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点为根本依据,突出重点和主干知识。所以学生在进行备考复习时要以课本上的重点、难点还有热点为自己复习的重点,注意知识之间相互的联系,通过系统复习建立一个强大的重点知识网络体系。

比如说对于税收的定义以及其基本特征的记忆,如果分析总结比较到位的话可以采取下面的记忆方式,税收的含义是由六个方面的意思,主体是国家,目的是实现国家职能,依据是法律,凭借是政治权力,特点是无偿取得;是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然后可以从税收的定义来具体分析税收的特点,税收的主体、依据和地位又说明税收具有同定性;税收的依据和特点又说明了税收具有无偿性;税收的主体和凭借又说明了税收具有强制性。在平时学习时不能只是单纯强调基础知识的机械记忆,还需要加强理解,应为试题不会只是单纯考察对于基础知识的记忆,而是会重点考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1.2主干是核心

基础知识当中的重点就是主干知识,对于主干知识的掌握可以很好的形成知识的网络体系,所以主干知识非常重要。比如说商品的特性,价值规律,市场的调节以及国家的宏观调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基本概念的理解,三观,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辩证的否定观以及联系的观点等等一些东西都是需要学生重点掌握,并且整合的,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还需要抓住核心,那就是主干知识,只有这样学习起来才会比较的轻松。

2 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2.1选择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一般高中政治科目试题可以分成主观题和非主观题两个部分。对于考试来说,要想得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分数,除了平时知识积累和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之外,掌握必要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对于想要取得高分的学生来说。首先对于选择不可以掉以轻心,要认真对待,在审清题干的基础上,确定解题的几大因素,主要包括基本内容、出题的意图,考察的相关知识等。同时明确所给材料当中的主体以及相互之间的层次关系,对于情况比较复杂的尤其需要分析清楚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还需要留意问题设问的方式,根据这些最后确定答题需要涉及到的知识和理论。

2.2非选择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非选择题对于学生的能力是一个很好的考察,对于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学生感觉比较困难的题目。在面对这些题目时很多的学生都感觉没有什么话可以说,往往在进行答题时就胡乱的编写。和面对选择题一样,首先还是要明确题目出题的目的,因此首先就是要认真的阅读材料,明确材料的主体和主要内容,然后阅读题干,明确需要考察的知识点,然后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要点进行答案语言的组织。进行答题时思路以一定要清晰,要点突出,积极调动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专业术语,最后就是书写要规范、工整,字迹清晰。

3 坚持联系实际,关注时政要闻

引导学生多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大事,同时对于世界大事也要留心关注。对于政治科目来说,理论联系实际是其最主要的特色,因此每年发生在社会上的大事都可能成为出题的背景,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平时多读书看报,收看新闻,关注时事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也是有着积极作用的。比如说2013年是汶川大地震五周年,五年的时间流逝,崭新的水墨镇都江堰、新汶川县城重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这说明了一切事物是在不断变化、运动和发展的。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如果从经济常识的角度看,汶川等城镇的变化说明了我国经济在不断快速发展,经济上取得的进步非常巨大,只有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才可以这么好的完成灾后的重建任务。其实,积极鼓励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中的事物,慢慢的学生就会发现课本上学到的东西都是来源于生活实际,两者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让学生主动发现学习的乐趣。

高中政治学习虽然枯燥,但是只有掌握了其中学习的窍门,在进行答题时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平时一定要多关注发生的时政要闻,积极的思考,善于发现。然后在课程的学习时才可以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书祥.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思路与规范[J]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2012(5)

[2]易青玉.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J]考试周刊,2012(24)

[3]翁丽娟.初中英语复习中的试卷讲评课浅析[J]中学英语园地:教学指导,2012(30)

上一篇:社区党组织建设工作计划下一篇:不同的人生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