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护理学科及其导师队伍简介

2024-10-22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护理学科及其导师队伍简介(共2篇)

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护理学科及其导师队伍简介 篇一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普外一科及其导师队伍简介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前身为具有光荣传统的白求恩第一临床学院普外科,于1960年由著名外科专家卢化义教授创建,历任科主任有我国著名外科学家、医学教育家谭毓铨教授、王有德教授等。普外科经过40多年的发展壮大现已成为吉林省乃至东北三省普外科疾病诊治及科研教学中心。

普外科是吉林大学重点学科,第一医院优秀学科,吉林省普外科重点实验室,1980年被国家批准为医学硕士授权学科,1989年被国家批准为医学博士授权学科,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现有150张床位,拥有高资历、高学位、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医生2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7人,博士后出站3人,获得博士学位13人;先后18人出国进修深造。普外科拥有美国STRIKER腹腔镜、OLYMPUS电子腹腔镜、纤维胆道镜、纤维十二指肠镜、术中胆道造影,术中超声等先进设备。吉林省普外科重点实验室设有显微外科实验室及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室。

普外科现任主任为王广义教授(E-mail:wgymd@sina.com),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第一医院外科教研室主任、卫生部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主任、吉林大学肝胆胰外科疾病诊疗中心及腹腔镜微创外科疾病诊疗中心主任、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吉林省高级专家、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委员、吉林省医学会外科分会主任委员。担任《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等10余家杂志编委。曾留学英国伦敦大学及美国匹兹堡大学。

普外科每年收治省内外住院患者5000余人,门诊量达2万人次。1993年率先在吉林省开展先进的腹腔镜外科手术,也是当时国内较早开展腹腔镜手术的少数医院之一。经过15年的发展,现已成功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脾切除、肝切除、肝囊肿及肝脓肿开窗引流术、结直肠癌根治术、肠粘连松解、胃肠肿瘤切除等近万例手术,疗效满意。1999年开展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切口疝,痛苦轻、复发率低;2000年开展胆道疾病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微创治疗;2002年开展临床肝移植,其中一例已健康生存5年;2005年开展系统性肝段切除治疗肝癌,间质瘤手术切除及甲状腺癌多功能保留颈淋巴结清扫术,Miccoli术式微创腔镜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的规范性治疗。

普外科近5年承担并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30项,获科研基金350余万元,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编写医学专著26部。门脉高压症血流动力学的系统研究、NO在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及iNOS和VEGF对人胃癌血管生成和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研究3项课题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课题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连续600例无胆道损伤等19项课题获医疗成果奖。近5年共培养硕士研究生31名,博士研究生27名,进修生101名。主办学术会议10余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60人次。

科室注重人才计划性培养,有计划的派送人员到国内外进修学习,定期组织学术活动及业务学习、校内外专家教授的学术讲座、研究生seminar学术讨论、新技术新疗法手术演示等,从而不断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及科研学术能力。

普外科始终禀承着敬业、求实、严谨、创新的学科精神,学术气氛浓郁、工作氛围和谐,是一支团结协作、技术力量雄厚的团队。普外科全体医务人员将本着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以病人为中心,竭诚为广大患者提供精湛的医疗水平及优良的服务质量。导 师 队 伍 外科学(普外)王广义简介

王广义,男,1956年1月出生,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主任、外科教研室主任、卫生部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主任,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大学肝胆胰外科诊疗中心及吉林大学腹腔镜微创外科疾病诊疗中心主任。吉林大学教学示范教师,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社会兼职: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委员、吉林省医学会普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吉林省医师协会常务理事、长春医学会普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等10余家杂志编委及《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特约通讯员。

国外留学经历: 1988年10月~89年12月 英国伦敦大学圣乔治医学院 留学生(研究生联合培养);1997年3月~98年3月 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肝移植外科高级访问学者;2005年6月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院肝胆外科。

几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发表在国外医学杂志2篇,获优秀科技论文奖3篇,1篇被96日本外科学术年会选中大会交流、并获资助出席会议。副主编医学专著2部、参与编写专著9部。承担部、省级科研课题7项,获资助经费180万元。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医疗成果奖8项。国家专利2项,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40名。外科学(普外)陈 光简介

陈光,男,1961年11月生,医学博士。现任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普外科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 硕士导师。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门静脉高压症学组全国委员,吉林省大肠癌学组副主任委员,吉林省内分泌外科学组副主任委员,吉林省医学会外科分会委员;中华实用医药学杂志、中华医药学杂志及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学术委员常务编委。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外科专著2部,参加编写外科专著6部。主持卫生部、省科技厅,长春市科委科研课题共5项,参加卫生部、省级科研课题共5项,曾获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项及医疗成果奖5项。

留学英国,有丰富的外科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对普外科常见多发病及疑难病症的诊断及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熟练掌握了各种手术技巧,对于疑难病症的手术有独到见解。近年来着重在甲状腺疾病的发病机理、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展开研究。

外科学(普外)张平简介

张平,男,1964年12月生,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吉林省及长春市外科学分会常委兼秘书,2006年被评为省医学会优秀中青年专家。1982年考入原白求恩医科大学外语医学系,1988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参加工作。1994年获硕士学位,1998年获博士学位,2001年获得病理生理学博士后。现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工作,能够诊断和治疗普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可以完成肝胆胰外科各级手术及腹腔镜手术。

1996年-1997年,2001年-2002年分别获笹川奖学金及国家教委奖学金,先后两次到日本爱知医科大学及东京大学做博士课题及访问学者,从事消化道肿瘤及器官移植方面的进修学习。

承担五年及七年制学生外科学的教学工作,指导研究生7名,已毕业2名。共发表文章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0余篇,获省部级科研课题7项,经费30余万元,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项,校医疗成果三等奖二项。

外科学(普外)张学春简介

张学春,男,1954年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89年在瑞士从事胰腺外科研究,获博士学位。1978年毕业于原白求恩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一直从事普通外科临床工作。从1982年起,从事胰腺外科的移植研究工作,1987年前往瑞士苏黎世大学继续胰腺外科研究,并于1989年获得苏黎世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97年前往美国匹兹堡大学器官移植中心,从事肝脏外科及移植。

从事外科工作近30年,对各种外科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尤其擅长胰腺疾病的诊断治疗及肝胆外科疑难病的诊治。

承担五年制本科生、研究生、以及进修生教学工作,受到学生好评。共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著作2部。获省科技进步奖2次。

外科学(普外)王贵民简介

王贵民,男,1969年8月生,医学博士,病理生理学博士后,外科学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现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工作,能够诊断和治疗普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对疑难病、急重症诊断治疗也积累了一定经验。1993年7月,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疗系本科;2001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曾留学于日本国秋田大学。2005年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博士后出站。

承担五年制本科生、研究生、以及进修生教学工作,受到学生好评。曾参加省市、校院课题10余项。发表文章40余篇,参与撰写专著2部。主要科研工作包括:端粒酶与消化道肿瘤的实验研究,类固醇激素对肝细胞三维再建影响,急性胰腺炎肺损伤与水通道蛋白表达影响机制研究、人参二醇皂苷临床应用研究等。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外科基本问题、甲状腺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

2.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护理学科及其导师队伍简介 篇二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第二住院部干部、外科新病房楼位于我院第二住院部北侧,共设531张病床,其中干部病床105张。此外还设有含17间手术室的中心手术部、中心供应室、检验科、医学影像科、放疗科、病理科、物理医学康复科、药剂科、设备机房、地下停车库等功能用房。

新病房楼总投资4.41亿元,总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 建筑高度为23.97米,地下二层, 地上六层。新病房楼是在旧住院部院内进行建设,因此设计采用集中布局的形式尽量减少占地面积,并减少对医院正常医疗服务工作的影响。建筑总体设计采用了国际先进的医院设计理念,以主干道及辅助干道形成方格形交通网络,有机地将医院各种功能联系起来,人流、物流有效地分离,避免互相干扰及交叉感染。

护理单元采用点式护理单元,护士站设于护理单元的中心,病房放射式布局,这样可以有效地缩短护理半径,并有良好的监护视野。每个病室均设独立的卫生间,方便病人使用。护理单元内的医护人员区域相对独立,减少与病人之间的相互影响。

手术部采用空气净化的新概念进行布置,采用清洁通道与污染通道梳状分开的多通道式布局,物流单向流程,做到洁污分流,分区明确。

各医技科室严格遵循洁污分区,洁污分流的原则,合理划分病人区域和工作人员区域,为病人提供良好的就医条件,同时为医护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

为满足新病房楼较复杂的功能要求,空调系统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案。其中手术部、ICU设净化空调系统,计算机房、消防控制室、电梯机房、汽车库收费站等处设独立空调系统。公共大厅、走廊及其他所有房间为全空气空调系统,楼宇自控系统自动控制新风的换气次数,让你觉得楼内处处空气清新,一年四季温暖如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提高病房护士站的内工作人员的空气品质,特设置集中排风系统,保证了工作区内新风的质量。

为满足教学、科研医院的功能,楼内每两个护理单元设一间70多平方米的示教室,并有专门的示教系统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学需要。每个护理单元内专门设一间进修医生、实习医生的办公室,方便他们进行病历讨论和学习。

楼内还设有完整的通讯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闭路电视系统、保安监视系统、呼叫对讲系统、远程示教系统、停车场微机管理系统、消防自动报警和联动控制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物流传输系统等高科技手段,以满足现代化大型综合性医院的高效管理需求。

新病房楼的立面造型力求简洁明快,三色混贴的灰色外墙砖,体现了医院建筑的特点,突出医院了建筑的安详与宁静。三层裙楼的屋面设计了以体现温馨、健康、休憩为主的屋顶花园,为住院的患者提供了散步、休养的空间。

上一篇: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六年级作文下一篇:高中毕业生网上预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