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生活导学案

2024-07-31

细胞的生活导学案(共9篇)

1.细胞的生活导学案 篇一

高一生物

必修一

No:25 使用时间:20141

编制:黄蓉

审核:刘双喜

第6章 第4节 细胞的癌变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2.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

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致癌因子 教学难点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别

【自主学习】

一.癌细胞

有的细胞受到________________,细胞中___________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分裂的________________,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二.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在适宜条件下,癌细胞能够_____________ 2.癌细胞的_______________发生显著变化。

3.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______________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_________________。三.细胞癌变的原因 1.外因:大致分为三类

物理致癌因子:如_______________; 化学致癌因子:如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致癌因子:如________________。

2.内因: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四.癌症的预防、诊断与治疗

(1)预防措施:远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诊断手段:_____________的显微观察、CT、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等手段。(3)治疗手段:手术切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合作探究】

1.结合你对于癌症的了解,想想看,癌症该怎么做到早发现,发现后又是如何治疗好?常见的治疗手段,大致的原理是如何呢?欢迎你们查阅各种资料,分享给你的父母。

2.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大致结束了,你能跟你父母大致描述下,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么?对于你的生活有了哪些新的指导意义?

衡阳市八中导学案 高一生物

必修一

No:25 使用时间:20141

编制:黄蓉

审核:刘双喜

【典例巩固】

1.下列细胞可能癌变的是

()A.游离组织形态改变

B.核增大,染色质固缩 C.膜通透性增大,运输功能降低

D.酶的活性降低 2.癌细胞具有的特征中,不正确的是

()A.能够无限增殖

B.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

C.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

D.癌细胞与正常细胞都可以进行正常的细胞分化

3.下列各项属于化学致癌因子的是

()A.电离辐射

B.X射线

C.紫外线

D.苯 4.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普遍存在着原癌基因,但是大多数人不患癌,而只有少数人患癌,其原因是

()A.在正常情况下,原癌基因处于受抑制状态

B.原癌基因不能被激活

C.癌细胞是细胞畸形化造成的

D.大多数人体内有抵抗癌细胞的免疫功能

5.二战后,在日本广岛生活的人,癌发病率很高,原因是受什么作用

()A.物理致癌因子

B.化学致癌因子

C.病毒致癌因子

D.煤焦油

【拓展延伸】

1.2004年7月,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辽宁省的某些村庄将霉烂的粮食加工后廉价出售一些建筑民工,经过工商、公安部门的联合调查,对上述地区进行了治理整顿。霉烂的粮食不能食用的原因是其中含有大量

()A.化学致癌因子

B.尼古丁

C.病毒致癌因子

D.亚硝胺

2.关于原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存在癌症患者的染色体上

B.只存在被紫外线辐射后的人的染色体上 C.只存在被病毒侵染后的细胞的染色体上 D.普遍存在于人和动物的染色体上

3.大剂量电离辐射使动物产生放射病,其原因是()① 细胞膜被破坏

② 破坏催化基本代谢过程的酶

③ 杀死了消化道中的共生细菌,从而导致一些种类的维生素供应不足 ④ 破坏DNA,干扰细胞增殖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目前,采用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方法,指出下列概念与本课有关知识的联系。(1)造血干细胞的最大特点是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性,并能分化出血细胞。(2)白血病:白血病患病的原因是,患者血液内的_____________癌变,从而无限制的繁殖。(3)骨髓移植:骨髓的取得是从骨髓提供者体内抽取________________,并分离出_________________,再将后者移植到白血病患者体内。

(4)正常骨髓细胞的周期约为40小时,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细胞的细胞周期为2条到10天。医院采用化疗的方法是最大限度的杀伤肿瘤细胞,保存骨髓细胞。请从理论上推断给药间隔时间并简述理由。

衡阳市八中导学案

2.细胞的生活导学案 篇二

一、导学案在编写过程中的几点误区

1. 导学案设计照搬教案模式

很多教师在导学案设计时受教案的影响较深,总是将着眼点放在教师“教什么”和“如何教”,还是以教师为中主,强调的是“教”的设计; 并不能一下子“脱胎换骨”,设计出来的导学案要么是教案的翻版或“粗加工”,要么是教案与学案的“杂糅”,最后搞成了“四不像”。比如教师的导入新课,教材的分析,教学环节的过渡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耗费了很大精力,既干扰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也导致学习的低效。

导学案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导学案设计时,要站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而不是站在有利于教师“教”的角度来设计。通过设计具有探究性、层次性、情境性的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深入,旨在形成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一般说来,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1)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量,要让学生明白: 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仔细不行,只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入不行。

( 2) 问题不宜太多太碎,应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的关联,解决一个问题又是解决下一个问题的前奏,学生在解决一个一个小问题中,自然解决了重点问题。

( 3) 尽量少用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抄课本,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思维。

( 4) 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

2. 导学案设计照搬习题集

有些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将“知识问题化”误解为“知识习题化”。这是对“问题”和“习题”两个概念认识不清导致的。“习题”一般是条件充分、结论确定、解法典型、供巩固知识和训练技能所用。而“问题”不仅包括教科书上的习题,也应包括那些来自实际的问题; 不仅应包括“单纯练习题式的问题”,也应包括“非单纯练习题式的问题”; 不仅应包括条件充分、结论确定的问题,也应包括条件不充分、结论不确定的开放性问题和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因此,两者的外延、所要达到的学习目的大不相同。

在导学案的问题设计中,教师一定要以教材为依托,针对本课的学习目标来精选,要注意面对全体学生,要注意学生的不同层次。选题时,既要让学困生有所收获,又要让优等生通过解题有成就感。

3. 导学案设计“问题浅显化”

问题肤浅化主要表现在: ( 1) 问题设计缺乏探究性,没有探究价值,不能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很容易就能得出答案。( 2) 问题设计缺乏开放性。由于设计的问题过于封闭单一,答案唯一,学生对照课本直接就可以找到结果,这类问题不利于课堂上的生成。没有生成性的课堂也就没有生命性,也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3) 问题设计缺乏深加工。教师就教材教教材,设计问题仅仅停留在教材内容表层传递出来的信息,而没有进行深度开发和拓展提升,所以设计的问题往往思维含量低。我们主张教师使用教参只是将它作为一个好的例子而已,教师的作用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要学会整合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和加工处理,生成好的问题。( 4) 问题的设计过于零碎化。这是对问题“层次化”的误读。问题“层次化”的设计用意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比如识记类问题、理解类问题、应用类问题、拓展类问题等,或者针对那些难度较大无从着手的综合性问题,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而实行难度分解分层,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或者达到不同的“学习顶点”。

4. 导学案设计模式统一化

在教学中要注意不同的课型导学案的设计模式也应不同,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现总结各课型导学案设计模式如下:

1. 新授课导学案模式: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知识链接】

【新知学习】( 可划分为“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两部分)

【跟踪练习】

【当堂检测】

【自我评价】

2. 习题课导学案模式

【练习目标及重点】

【梯度练习】( 包括基础练习、拓展练习)

【反思小结】

3. 复习课导学案模式

【复习目标】

【复习重难点】

【网络梳理】

【梯度练习】

【当堂检测】

【自我评价】

一份导学案的产生,通常要经历个人“初备”( 形成“初案”) ———备课组“集备”( 形成“共案”) ———个人“复备”( 形成“个案”) ———课中“续备”( 形成“续案”) ———课后修订的过程。可以看出,这个过程是一个开放性、互动性、创生性的过程。从集智备课( 形成“共案”) 到个人“初备”( 形成“个案”,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 。但由于教师集智备课行为的不规范或者管理不到位、教师认知上的偏差等原因,导致备课环节被简化。有些教师将集体研讨的导学案直接拿来供自己班级使用,势必导致导学案的共性化与所任班级的差异,这种差异将会给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造成损失。更有甚者,集智备课活动被继续简化成个人分工备课,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就更大。

5. 导学案模式设计提纲化

这也是导学案设计初期容易产生的误区。一是缺乏问题意识,没有将学习内容加工处理成问题,只是列出了本节课的学习提纲。对学生学习没有太大帮助; 二是受传统导学方式的影响, 比如许多教师资料往往在每堂课内容学习之前设计一个学习提纲。这些提纲只是起到对知识梳理归纳的作用,并不是对问题的设计,完全起不到导学案应有的作用。

二、导学案的使用误区

课堂学习使用过的学案,下课不能立即收交。为了进一步落实学习效果,课余时间学生必须依据教师点拨,课堂互动成果红笔修订导学案,下节课上课前课代表带领小组长逐一检查学案修订情况,然后交给教师。没有高度的自主就难以保证充分的互动。

三、对导学案的使用要求

1. 教师需在实施讲堂教学的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预习后交给教师,教师按照需要抽批或全批“导学案”,体会学情,二次备课,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

2. 要求学生利用“导学案”时坚持自动性和独立性。不管课前还是课上都要自动按照“导学案”进行自学探究,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教育学生课前预习时切忌抄袭他人,故弄玄虚。

3. 讲堂上要求教师以学定教,灵活利用。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做到学生本人能处理的问题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提炼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点,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课后,教师要填写“教后记”,针对课堂教学情况构成“错题集”。

4. 按期地巩固复习。有针对性地实施“周周清”“单元清”等巩固操练。

总之,传统的教学设计的对象是教师,而导学案设计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而设计的,主要以学生为主,因此导学案设计应当关注的是每位学生的发展,应当关注的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应当关注的是学生学习全程性指导、调控,应当关注的是合适的学习策略选择,应当关注的是课堂的动态生成。

摘要: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指南针、方向盘、路线图,它是判断教师的业务功底和敬业态度的试金石。导学案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否落实和课堂是否高效,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成败。因此,加强导学案的编写指导和使用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导学案 篇三

1、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

2、培养观图、找信息、做结论的能力。

二、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①、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②、两个原始农耕典型不同地域条件对经济发展特点的影响。

2、难点:家畜饲养、手工制陶和纺织业。

三、 学习过程:

1、请快速阅读教材,自主完成下面的几个问题:

①、河姆渡原始农耕的时间是        ,地点在          ,河姆渡原始居民能种植    ,用     工具耕作,能养    ,能    饮水,能制  器、  器、  器,住    式房屋。

②、半坡原始农耕的时间是        ,地点在          ,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    ,普遍使用    ,用     工具耕作,能养    ,用    箭头、渔叉、渔钩打猎捕鱼,住    式房屋。

③、半坡原始居民比河姆渡原始居民的食物种类    了。

④、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种植的农作物    和    在世界上是最早的。

(友情提示: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的关系,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要以农耕生产为基点,揭示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联系。)

四、讨论:

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2、大汶口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多少悬殊的现象?

五、合作研究:

分析干栏式和半地穴式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六、 自主整理,回味消化,全班交流,共同提升:

自学过程中,你们小组还有什么疑问?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七、 自主检测我最棒:

1、成下列表格:

原始居民 距今时间 地区 工具 农作物 家畜饲养 住房 原始手工业

河姆渡人

半坡人

大汶口人

4.细胞的生活导学案 篇四

【目标导航】

1.认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的道理,从更深的层次上理解生活、感悟生活,培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2.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特别是要多读书,读好书,以读促写。通过积累大量的内容素材和语言材料,为得心应手地写作做好准备。【课时安排】

2课时。【课时分配】

建议第一课时进行作文指导与写作,第二课时进行批改、评讲、修改。

了解作文文题,熟悉作文要求,搜集相关素材,为写作做准备。

1.片段写作。九月份,由夏入秋,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大,自然景物、人们穿戴等方面也相应发生了许多变化。你观察到了吗?到生活中去细心观察体验,然后写一个片段,描述这些变化。别忘了取一个别致的题目。

2.刚上初中,来到新校园,走进新教室,见到新老师,结识新同学,你一定有许多新的见闻、感受和想法吧!请拿起笔,从中选择一个方面,把它写下来。字数不限。

3.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欢笑,有感动,当然也会有泪水,有悲伤……这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体验,一点一滴都是生命中宝贵的财富。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经历让你深受触动,难以忘怀?回忆一下,把它写下来。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新课导入】

中学时代是人生路途中一个新的时期。你可曾想过,你的生活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既简单又复杂,既平凡又伟大。家庭让我们感受亲情的温馨与美好,校园让我们体验成长的快乐与烦恼,而社会生活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磨砺自己的舞台。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曾受到过哪些启发,收获了哪些灵感呢?

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只有处处留心才能把熟视无睹的事物变成注意观察的对象,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做生活的有心人。【写作要求】

1.关键是要善于发现,你观察、感受到的点点滴滴都可能成为写作的素材,不妨先都记下来,再做取舍。

2.注意“九月份”这个特定的时节,写出由夏入秋的各种变化。要写得具体明确,比如你的感受是“秋高气爽”,就要用特定的景物把这个感觉描绘出来。

3.新的校园,新的环境。4.我是中学生了,感觉真棒!5.我的新同桌真幽默!

6.校园里有这么一个有趣的地方。

7.回忆你成长经历中最受触动或印象最深的事,选定其中的一件,先与同学交流一下,看他们是否也受到了触动。

8.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写清楚,写出起因、经过、结果。

9.在结尾处梳理一下自己的感受,比如你为什么对这件事印象深刻,它在你的成长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迹等,可起到点题作用。【技法点拨】

写好作文先学会观察。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

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这就说明:要写好文章,要掌握娴熟的文章写作手法,就要多观察,学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撷取你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对一些看似不大实则很有意义的事情产生兴趣,注意观察起因、经过和结果;你要留意校园花坛里植物的颜色一年四季如何变化,学会刨根问底,弄清这些变化的来龙去脉;你要走向社会,同更多的人接触,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东西,随时将它们汇入自己思想的长河。这就是观察的过程,观察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观察决不要仅仅局限于“用眼看”。广义的更有实际意义的观察是指要将人的五官全部调动起来: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脑去思索,这样的观察才会更加细腻、深刻。

(2)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好“烂笔头”。俗语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多同学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于随时记下来,这样就会使观察到的材料从身边溜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也会被白白浪费掉。

(3)观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恒。别犯“脑热病”,三分钟的热度对于写好作文是没有益处的,你要将观察生活、思索生活贯穿于你生活的每一天,这样你才会写出妙文佳作来。学会观察对于写好作文有着巨大的奠基和推动作用,离开了观察,你往往会感到难以下笔。愿你学会观察,不断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在写作实践中取得进步。【范文引路】

我的初一生活

似水流年,今天的我们已不再是在草地上玩过家家的小朋友;今天的我们已不再是大声朗读“床前明月光”的小学生;今天的我们已经告别童年,告别朝夕相处六年的小学,走向青春。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我走进了崭新的初一生活。

开学那天早晨,我背起了早已准备好的书包,早早地来到了那所陌生的学校。回到了学校,回到了学习的气氛中,在阳光的辉映下一切的事物都是亲切的,没有繁华的街道上的堵塞,没有人山人海的商场的喧哗,只有教室里发出的朗朗的读书声。下课了,同学在操场上打闹,和外面的世界相比我认为它就是一个天堂!这就是回到学校给我的第一印象。我找到自己的座位,拿出崭新的笔记本,愉快地写到:从今天开始,我一定要努力学习,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每一门功课。不管我以前怎样,在这里,我要以优异的成绩回报老师、父母。

上初一的第一天我就感觉课程比小学多了,作业也多了,每天的时间都抓得很紧。所以我得出的结论是: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科学安排时间是搞好初中学习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正确运用它,就会使我在学习中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上初一了,第一个感觉是新鲜。校园是那样干净整洁、绿树成荫;老师讲课是那样富有活力、引人入胜;同学们相处是那样融洽、愉快;现代化的图书馆、电教中心、网络中心以及实验室更是让我流连忘返。这一切与小学都有着很大差异,使我感到无比新鲜、有趣。

上初一了,再有的感觉便是紧张。在中学,尤其是优秀的中学,学习的竞争相当激烈,从而也会有一定的压力。稍不留神成绩就会落在队伍后面,所以丝毫不能放松,要时刻都处在学习状态。我必须适应这种紧张的学习气氛,才能在三年的学习中取得成绩。

上初一了,既激动又期待还紧张。但无论如何,从一点一滴做起,融入到新生活中,让我们以昂扬的心态面对初一生活。

告别了小学,大家一起进入了全新的初中生活。那么初中的生活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相信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体会。小作者就用质朴真诚的语言将自己的初一生活娓娓道来。美丽的校园、亲切的老师、友爱的同学、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这些新鲜的事物都给小作者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也使读者感受到初中

生活的新奇和美好。而在结尾处,小作者表达了自己要用昂扬的心态面对初一生活的决心,乐观积极,充满朝气和活力。

1.当堂作文。2.推荐作文评讲。

(1)同桌互评。(2)教师点评。

1.布置作业:同桌间互换作文修改。

2.将推荐的佳作打印出来贴在班级作文园地展览,供大家分享。

5.政治生活第六课导学案 篇五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导学案

主备人:陈 辉审核人:陆 波

班级组号姓名序号:7时间:2013/5/6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了解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2)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及其重大意义。

(3)明确我国政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及优越性

2、能力目标:

中国共产党执政,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人民对中国近代史上各种政治力量和出现的种种建国方案进行比较、鉴别作出的选择,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创建新中国的光辉历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使学生升华对党的认识,进而更加信赖和热爱中国共产党,努力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中国共产党既有执政资格又有执政能力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及其意义

2、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

三、学习过程:

(一)、情境·体验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强调:“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前赴后继、顽强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个重大的责任,就是对人民的责任。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通过这则材料思考:中国共产党在我国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它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党?习近平在讲话中为什么一直强调人民?我国又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同走进今天的课堂《我国的政党制度》。

(二)、基础·梳理(认真研读书本P62—68,并在书上标示)

一、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1、中国共产党的地位(P63)

(1)、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是什么?

(2)、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两个方面)。

你是个爱动脑、会提问的好孩子,掌声送给你

(3)、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三点)。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P63)

3、中国共产党的宗旨(P63)

4、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P64—P65)

(1)、每种执政方式的含义

(2)、三种执政方式之间的关系(注意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5、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P68)

(1)、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6、指导思想(P67—P68)

(1)、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意义

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1、如何认识我国的民主党派(P69)

(1)、我国的八大民主党派(了解)

(2)、民主党派的性质

2、如何全面理解我国的政党制度(P70—P71)

(1)、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

(2)、我国政党制度的地位

(3)、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4)、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3、人民政协(P71)

(1)、人民政协的性质是什么?

(2)、人民政协围绕的主题是什么?履行哪些职能?

(三)、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

2011年7月1日,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指出,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实充分证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两个“充分证明”的认识。

探究活动二

中共中央最近印发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中共中央名义指定的关于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专门文件,在统一战线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意见》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加强党外代表人士建设,事关坚持和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事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支持,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事关推动新形势下统一战线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据此回答:

(1)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

(2)你认为新时期如何更好地促进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3)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什么?如何认识这一组织?

探究活动三 十八大召开前夕,中共中央对***严重违纪问题进行了查处,显露出惩治腐败的力度和决心。十八大之后,对于高官要员涉贪,中央高层亦保持高压态势,先后有十多名高官落马。总书记多次强调反腐要“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风是否确实好转,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他强调,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

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1、结合本课所学内容,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高度重视反腐,而且强调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

2、结合所学知识,探析中国共产党如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四)、感悟·提升

1、坚持党的领导与发挥人大的作用矛盾吗?

2、辨析: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选做:

3、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既有执政资格又有执政能力(历史、法律、人民、能力)

4、有人认为,人民政协就是一个由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的与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平等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

(五)、检测·巩固(固学案)

(六)、拓展·延伸

1、中国共产党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

(1)党领导人大,人大接受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权力机关,人大工作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但是它们不是上下级关系,党必须尊重和支持人大依法行使

职权,而不能代替人大行使国家权力。

(2)人大监督党,党接受人大的监督。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人大有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对党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予以追究。

2、如何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的关系?

3如何把握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

区别:(1)性质不同: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2)基础不同: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是其深厚的 群众基础;现阶段,民主党派的成员以各界知识分子为主。

(3)地位、作用不同: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联系:(1)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2)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组织上市相互独立的,不存在隶属关系。

(3)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互相监督的关系,而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4)中国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参政,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4、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能力

(1)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它不仅具有历史和法律赋予的执政资格,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执政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是由自身条件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质是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有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分别回答了我们党“怎样执政”“为谁执政”和“靠什么执政”的问题,三者是相辅相成的。科学执政是基本前提,民主执政是本质所在,依法执政是基本方式。要做到科学执政,就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进行民主协商和民主决策;实现民主执政必须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为前提;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考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并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制度化和规范化。

(3)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主要包括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七)、时政·焦点

1、中新网5月1日电,解放军全军和武警部队正式启用新式军车号牌,“2004式”军车号牌于4月30废止。新式军车号牌“2012式”是第七代军用车牌,重点是要落实“防造假、防滥发、防乱挂、防丢失、防盗用”。

2、5月2日,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平果县获悉,邓小平唯一的孙子,邓小平最小的儿子邓质方的独生子——28岁的邓卓棣最近被任命为该县副县长。

3、截至5月2日,共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35个城市发布了各自的地方细则。其中,对于“国五条”争议较大、影响较强的20%差额征税政策,除北京有实施细则外,多地采取回避政策。甚至杭州、南京等多个地区出现“一句话”细则,由于多地没有具体落实办法,也使新政落地难度加大。

4、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防卫省负责钓鱼岛防卫作战的一名重要干部黑泽晃(被称为“日本钓鱼岛作战指挥官”),5月3日凌晨在回家的路上,被一辆摩托车撞倒,当场死亡。

5、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月4日来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参加“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团日活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6、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于5月5日在日本北九州市的宾馆内开幕,会议旨在探讨如何防治造成大气污染的细颗粒物PM2.5蔓延至他国,即“越境污染”问题。

7、据BBC消息,中国、印度军方在周六(5月4日)和周日(5月5日)经过两天的会谈以及密集的外交活动之后,双方军队同时向后撤退,结束了被外界称为的从4月15日开始的“帐篷对峙”的紧张局势。

6.导学案——高效课堂的保证 篇六

一、课前设计导学案

一堂高效的英语课需要合理的、有指导作用的导学案。导学案与以前的教案有所不同, 它分为七大部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课堂检测、归纳小结。导学案中的预习材料要具有引导学生提前预习和突出重点、难点的功能,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特征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导学案的问题编排, 问题应布局合理, 结构性强, 由易到难。例如, 在教学Module 4 Unit 1 Advertising时, 我要求学生预习时做到: (1) 准备一些有关商业和公益的广告, 查阅广告的英语说法, 并用英语描述其中某些广告的外在说法和内在真实目的; (2) 预习课文, 查阅生词, 理解文章意思, 并对疑难点做笔记; (3) 讨论回答“What do advertisements encourage people to do?What does PSA stand for?What are PSAs meant to do?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s and public service advertisements?”几乎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幽默搞笑的广告, 并且给出了较为贴切的英文翻译, 对广告的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样, 不仅课上得轻松, 学生参与的热情也很高。而且学生能学到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 拓展了知识面。

导学案的“学”应以帮助学生学习为根本出发点, 教师在设计的导学案上应把教材中难度较高的、抽象的知识转化成通俗的、具体的知识。所罗列的问题要深入浅出。导学案的编写还应该体现学生主体性和探究性原则, 其设计必须尊重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必须信任学生, 注意把时间留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发展, 主动进行探索学习。

二、课堂使用导学案

导学案在课堂上使用的主要方式是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即学生之间互动合作, 通力解决问题。每组6到8人, 教师给每个小组制订建议性的学习计划, 全班以小组为单位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分工合作, 使班级的每个学生都能够动起来, 通力合作、互相帮助。这样既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使部分学生在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成功, 体验快乐, 又能让部分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通过学生教学生的方式很容易地接受新的知识。这样, 基础的、基本的知识点学生通过合作就掌握了, 还可以进一步研究一些难点。

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积极引导, 采用一些激励性的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给予学生各种鼓励。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小组交流合作中对导学案进行补充, 把自己不会的或感觉新鲜的东西记下来。最后让全班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导学案中的课堂检测, 检查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以便及时查漏补缺。

离下课还有10分钟时, 教师开始点拨本节课的要点, 提示学生看下一课的预习任务, 课后完成作业。

三、课后反思导学案

为了合理地利用好导学案, 充分发挥导学案的最大作用, 教师应对导学案进行及时批改, 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及时做学生各方面的工作。在批改的过程中, 一旦发现问题, 就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也可以让各个小组互相批改, 让他们主动地去发现问题, 让他们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吸取教训, 避免自己犯类似的错误。

在批改过程中, 对把导学案整理得有条不紊的学生应给予及时的表扬, 同时对没有落实导学案的学生提出批评性的暗示, 要指导他们把导学案变成真正自己的东西。为了全班学生能够齐头并进, 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 教师可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先让小组成员自查, 然后组织小组评优评先。我们会看到各组的学生为了一种集体荣誉感, 都会表现得很积极, 组员之间更是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督促。

教师在批阅导学案的过程中, 应反复思考, 积累经验, 要对学生在使用导学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 总结得失, 使导学案尽善尽美, 让导学案的设计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

为了更好地使用导学案, 学生也要对导学案进行完善。主要由学生总结所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感受、心得、体会, 或提出疑难问题, 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 并把自己的所思所得详细地记录在导学案上。

我们需要积极引导, 采用一些激励性的评价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给预习好的小组加分, 将他们的导学案放在板报上加以展示, 逐渐引导学生把被动预习变为积极主动学习。

7.细胞的生活导学案 篇七

《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导学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识记村委会、居委会及其作用;正确理解基层民主管理中公民民主参与的形式;联系实际分析公民在基层管理组织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提高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体验参与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

【学习过程】

一、最广泛的民主实践——基层民主管理。

1、发展基层民主的重要性:

2、在我国农村、城市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机构是什么?

3、我国的村民自治

(1)村民委员会的含义(性质、地位和作用)

(2)村民自治的内容(广大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途径和方式)①选举:

②决策:

③管理:

④监督:

4、我国的城市居民自治

(1)居民委员会的含义(性质、地位和作用)

(2)城市居民自治的内容(广大居民参与社区民主管理的形式和途径)①选举:

②决策:

③管理和监督:

(3)城市居民自治的作用、意义:

二、共建祥和文明社区

1、基层民主自治的重大意义

2、青年学生应自觉参与民主管理(重要性)

【课堂探究】

探究1:阅读教材第23页图表,探讨下列三个问题:(1)在我国农村、城市,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机构是什么?这些机构是不是国家机关?

(2)从上述“村民道德评议会”的活动看,村民是如何通过基层民主自治机构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

(3)我国发展基层民主有什么重大意义?

8.细胞的生活导学案 篇八

制作:由超审核:徐朝才使用日期:2012-10-30序号:24

教师寄语: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学习目标】

1、明确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理解;

2、分析“文化既是世界的,又是名族的”;

3、区分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

4、总结有关传统文化的知识;

5、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

【构建网络】

【精讲讲练】

世界文化多样性

1、(2010高考山东28)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裁体。

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赌徒风采,如丹麦的“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传统文化2、2010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及孔子教育奖、孔子文化奖、孔子友谊奖颁奖典礼在曲阜杏坛剧场隆重举行。山东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在致辞中指出,由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历经两千五百多年,超越时代和国家界限而影响深远,不仅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文化,而且是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遗产。孔子不仅属于历史,也属于现在、属于未来,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全人类。以“游孔子故里、品孔府盛宴、观儒乡风情、学圣人智慧”为主题举行孔子文化节,对于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契合当今时代特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对于更好地发挥文化的纽带作用,促进文化交流与社会和谐,共同推进人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运用传统文化的特点知识,分析弘扬儒学的意义。(6分)

(2)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儒学?(6分)

文化创新

3、(2008高考山东卷28)山东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的发展目标,真抓实干,取得显著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山东文化底蕴深厚。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充分利用山东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高考真题】

1、(2011高考江苏卷21)历史上,东北流行二人转,南方流行越剧,有的地方还流行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南京的白局,扬州的扬剧等。现在南剧北唱、北戏南演、文化市场异彩纷呈。戏曲文化的发展现状说明,各地区文化()

①相互交流,相互吸收 ②求同存异,时尚流行③市场调节,繁荣兴盛④各具特色,渐趋融合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2011高考福建卷25)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有过“清明上河图”般的绚丽,孕育出林则徐、严复、冰心等百余仁人名士。作为福州的城市名片,三坊七巷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人们,保护三坊七巷正在进行中。保护文化遗产()

A、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B、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

C、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D、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

3、(2011高考浙江卷31)“竖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认为是“做得好”的意思,但在澳大利亚就成了无理的肢体语言;吃面条时发出声音,日本人和韩国人觉得很正常,面对英国人可能感到不舒服。这类现象表明()

A.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

B.一种行为是否影响人们的交往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

C.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D.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含义

4、(2011高考山东卷19)2011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节活动,主要围绕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多元民族文化,将中国的旅游资源推向世界,这一活动有利于()

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②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③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2011高考北京卷)最近,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被广为传颂。15年前毕业之际,有人提议“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

5张汇款单和56封信。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使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这一事迹表明()

A.传统道德准则完全适应现代生活

B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C.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深刻影响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6、(2008山东高考21)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世界文化盛会。假如你是一位奥运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当()

①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做各国文化的弘扬者、建设者

③尊重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④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A. ①②③B. ①②④C.②③④ D. ①③④

7、(2007高考山东卷22)自2001年文化部提出“把春节建成宣传中国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新载体”以来,春节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①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②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

③有利于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④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提升训练】

1、“亲,你还在犹豫什么,赶紧下手吧!”这是京东等网上商城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打出的广告语。不仅如此,更多的网络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这说明()()

①网络文化正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生活②网络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③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文化交流与融合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下列选项能体现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是()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②独弦不成音,独木不成林

③孤芳独美,不如集众芳以为美④己所欲,尽施于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11年1月11日,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天安门地区又添文化新地标。孔子像的塑立()

①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得到全面继承和发展②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表明文化复古能够显示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④有利于发挥传统文化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的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11年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顺利完成。回答4~5题。

4、文物普查是保护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安全的重要措施。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鲁剧(特指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创作的电视剧或者电影作品)作为山东文化新品牌把主旋律的厚重和大众艺术的通俗有机地融为一体,不仅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赢得了观众,赢得了市场。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是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

②文化创作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③人民群众喜爱和欢迎是评价文化作品的根本标准

④通俗的大众艺术才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2011年6月11 日是我国的第六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依法保护,重在传承”。我们之所以重视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包括文物、遗址等

②文化遗产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③文化遗产对展示文化多样性有独特作用

④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文化遗产就是世界遗产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7、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说:“儿童文学应该引领儿童心灵的健康成长,要教会孩子感动。”她主张用优秀的儿童文学缔造快乐的“童心王国”。这是因为()

①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优秀文化能够决定人的成长与发展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④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8、皮影戏又称“灯影戏”,这门比京剧还要古老1000多年的表演艺术,融绘画、刻纸、说唱、戏曲于一体,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③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④传统文艺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②④

9、冯骥才在中央文史研究馆成立60周年座谈会上大声疾呼,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但在城镇化大潮中,历史留给我们的千姿百态的古村落正迅速消亡,保护刻不容缓。从文化角度看,保护古村落是因为()

①它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有利于维护和展现文化多样性

③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对文化传承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0、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华文化是“危”中有“机”,为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机遇。为此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充分利用齐鲁文化优势,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有山东特色的文化品牌,推动齐鲁文化走向世界。

9.“导学案”的误读、变味及其矫正 篇九

“导学案”具有如下特点:

1.针对性。“导学案”具有明确的使用对象———学生, 是教师特地为学生的学习而设计的。它主要运用于课后对学生自学的指导, 部分内容可以取代教案用于课堂教学。

2.自主性。“导学案”常常以问题为抓手, 以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生本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 安排了大量自学、思考、讨论、交流、总结、反思的学习方式, 并安排了相应的自主学习空间。

3.指导性。“导学案”在教师对课程、大纲、教材、学生全面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以课时为单位, 设计了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反馈练习等, 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4.实践性。“导学案”中往往有问题而没有答案, 有练习而没有规律的总结和方法的指导, 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他们通过学习实践, 产生真切感受, 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并更好地指导此后的学习。

5.共享性。一个“导学案”可以一个班、一个年级、乃至整个学校、若干学校、几届学生所共享。

“导学案”是新课改的产物,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导学案”必将越来越成熟, 为高效教学全面推进加油助力。

但是, 在“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过程中又出现了种种被误读而变味的状况, 且在部分教师中占有一定的市场, 得到部分管理者的首肯乃至倡导, 如果不予矫正, 必将严重影响高效教学的推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导学案”误读、变味的表现

1. 用“导学案”代替“教案”

有的教师没有备课笔记, 把一张张的“导学案”夹在一起, 并认定这就是自己的“教案”。备课时就在“导学案”上做题目, 总结规律、方法, 称之为“二次备课”。有人还美其名曰:“教案学案一体化”。

“导学案”可以代替“教案”吗?答案是:不能。“导学案”与“教案”确实有相同之处。如“导学案”中的内容、目标、重点、教学过程、部分练习等可以与“教案”相同。但是, 不能因此就把二者等同起来。“教案”与“导学案”有如下几点区别。

(1) 二者备课深入、广泛的程度不同。“教案”备课时, 教师无论是对教材的整体还是局部内容, 都要反复推敲其重要性与必要性, 都必须正确、全面、深入地作个性化的理解、分析、概括、探究, 以达到一定的深度。此外, 教师还要弄清教学内容与前后章节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寻找和研究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大量资料, 需要了解学生的基础和主要困难。而“导学案”则是形成于“教案”完成之后, 是教师在“教案”中萃取和精炼的最佳内容、最佳步骤、最佳方法。二者之间是包容关系, “导学案”被包容于教案, 是教案中用于指导学生的那部分内容, 而不是教师教学的全部内容, 因为“导学案”不具备“教案”所达到的备课的广度和深度。

(2) 二者的着重点不同。“导学案”的编写任务是指导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把握教学内容, 即弄清“学什么”, 并通过学习实践体验“怎样学”。而教师编写“教案”的任务则除了是弄清让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之外, 还要根据学生提高和发展的需要, 思考“为什么教” (“为什么不教”) 和“怎样教” (“为什么不那样教”) 。

(3) 备课时二者的责任感不同。编写“教案”时, 教师以学生的提高和发展为己任, 往往搜肠刮肚、上下求索, 尽力将自己研读、消化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正反面的体验提炼出来, 以最精炼的形式呈现于“教案”, 即使花了大量的时间还感到不满足, 生怕因为自己分析、理解上的局部、片面、偏差造成低效、无效。而编写“导学案”时, 教师则是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要完成的学习内容和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的方法作为自己的责任, 在备课的深度与广度上要求比较低, 那些在备“教案”时所必须的思考、研究、分析往往被教师在备“导学案”的过程中省略和简化。

(4) 使用后产生的教学效果不同。“教案”编写时经历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分析过程, 具备了教师钻研教材中所获取的正反两方面的体验, 因而能够准确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并据此预设攻克难点的过程和方法。“教案”实施时往往成竹在胸、左右逢源、从容不迫、挥洒自如, 与学生同步思维。但如果把“导学案”当做“教案”而备课时, 必然因为要求比较低而导致视野狭窄、体验贫乏、认识浅薄, 上课时就千方百计将学生的思路往“导学案”上的“标准答案”引, 一旦学生的理解分析偏离了标准答案, 哪怕是正确的, 甚至是更正确的, 都会被教师否决。要是万一学生的理解分析是片面、表面、错误的, 那么教师不仅不能找到造成错误的原因, 为学生指点纠错的方法, 还可能会板起面孔。因为在无准备的老师眼里, 答不到标准答案的都是“笨蛋”。

2. 把“导学案”当做“最佳教案”

“教案学案一体化”的倡导者归纳出了“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模式:“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其实, 该模式只是“看起来很美”, 在教学实际中难以操作, 甚至与倡导者的初衷背道而驰。

首先, 该模式不需要每个教师必须进行个人备课, 只强调“二次备课”, 使教案失去了高质量的基础和前提。模式中“轮流主备”的意思就是不管备课组有几个人, 哪怕有20个人, 只要一个人备课就行了, 其他人不必个人备课, 只要在“二次备课”时参加一下研讨, “优化”一下“导学案”就行了。其实, “轮流者”的水平参差不齐, 责任心各不相同, 拿出来的“导学案”良莠不齐。比如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 其“精心”编出的“导学案”往往教学内容不能恰当筛选, “目标”、“重点”定位不当, 教学环节不尽合理, 教学方法设计欠妥。即使“轮流”到的编写者是个经验丰富的老教师, 但是该教师要是工作责任心不强, 随意在网上下载了一个现成教案来冒充“导学案”交差, 怎么能算是“最佳”呢?

其次, 该模式有一个环节是“集体研讨”, 一般称之为“集体备课”。在部分领导和教师的眼里, 这个模式似乎十分完美, 因为通过该环节的设置, 可以凝聚备课组的集体智慧, 让“导学案”体现出备课组的最高水平, 之后又经过了教师个人的打磨, 打造出来的一定是一个高质量的教案。为此, 教案质量必然提高了, 教学的高质量就一定可以实现了。其实, 一个根本没有经过个人备课的教师在参加所谓“集体研讨”时能够“研讨”出什么?老教师无非根据自己的过往经验说几句“普通话”, 新教师没有备课, 头脑中一片空白, 只能默不作声, 最后只剩下“主备”在那里滔滔不绝。可见, 不以个人备课为基础的“集体备课”实际上是“空备课”。

再次, 该模式中的“优化学案”, 一般称之为“二次备课”。由于个人备课“缺位”, “集体备课”又徒具形式, 所谓的“二次备课”又能够“备”什么呢?在教师对教材都不熟悉的情况下, 目标、重点能够重新定位吗?教学过程能够重新调整吗?教学方法能够选择最佳吗?可以说, 某些人所津津乐道的所谓“二次备课”, 实际上不过是盲目折腾, 或者是被“导学案”牵着鼻子走。“二次备课”的“成果”不过是在“导学案”抄抄答案、方法, 至多胡乱写些“红笔字”。于是, 理想中的“二次备课”往往最后成了欺骗领导, 防备检查的“假备课”。

最后, 教师的周课时有若干节, 如果“导学案”采用“分教时”编写方式, 一节课必须有一个“导学案”, 一周的“导学案”都要提前编写好, 以便“集体备课”时讨论。但一般学校每周的集体备课往往只有一次, 2节课时间, 这么短时间能够确保每个“导学案”都能经过“集体备课”中讨论的环节吗?即使每周安排2次以上的“集体备课”, 其操作上也基本没有可行性, 毕竟把全体教师集中到一起不容易, 教师也抽不出那么多的时间用于“集体备课”。

3. 用别人编的“导学案”代替自己的“教案”

由于部分领导、教师主观认定“导学案”是教师个人精心准备, 经备课组千锤百炼后诞生的高质量的教案, 于是就产生了另一个误读:那个精品“导学案”就是我的“教案”, 我应该、必须、只能以它作为教案, 这样就能实现教学的高效。于是, 有的备课组清一色地用“导学案”代替“备课笔记”, 每人一本, 人人相同, 实现了备课的工厂化“流水线”“规模化”生产。

教学的高效必然需要高质量的“教案”, 但是有了高质量的“教案”就一定有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吗?如果高质量的获得竟是如此之简单, 那么获得教学的高质量实在太容易了, 只要组织一批经验丰富的专家编写出一本高质量的“教案集”, 全国教师人手一本, 教学质量的均衡化不就实现了吗?何必劳神苦心, 各备课组自编“教案”呢?

其实, “教案”的质量高低不能孤立地评价, 必须建立在对学生的提高和发展是否有利的基础之上的。“教案”既要有高质量的共性, 还必须有针对性的个性, 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学生的学习实际不同, 教师编写的“教案”必须不同。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个性不同, 上同一个内容其所形成的“教案”也必然不同。即使是“最好”的教案, 如果不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 也只能称之为“最差”教案。何况有时拿到的只是“导学案”, 甚至是粗制滥造的“导学案”呢。

“导学案”的误读和变味所造成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有的学校甚至存在“教师常年基本不备课”的严重情况:一个学期“轮流”到的备课只有寥寥几次, 即使轮到备课, 马马虎虎地应付一下也未尝不可, 反正别人也发现不了。有的学校规定必须按照“导学案”上课, 不允许“另搞一套”, 结果“一人备课集体偷懒”明目张胆, “一人备课集体受害”经常出现。还有的学校一开学就已经把全学期的课都“备”好了:因为领导要求开学前必须到指定的网站下载全部教案, 将“基本不备课”扎扎实实地落实了。

导致“导学案”误读与变味的原因, 首先是在于教学管理者的主观主义。教学管理者本身都来自教学第一线, 都是从教学工作者——优秀教学工作者———学校教学管理者一步步走过来的。他们工作责任心强、教材熟悉、基础扎实、教学水平高, 当他们走上管理岗位后, 对备课上课的要求却犯了主观主义的理想化毛病。主观地认为所有教师都具备与他们一样的思想素质和教学水平, 与自己不存在个体差异;每个教师也一定会像自己一样能够认真地编写出一份份高质量的“导学案”, 不会出现偷工减料的情况, 每一份“导学案”都能够代表全备课组的最高水平, 不可能参差不齐。有的学校领导不去研究“导学案”是怎么来的, 其编写模式是否切合教学实际, 张开大口胡乱赞扬推广, 缺少监督检查。造成有的学校备课偷懒之风潜滋暗长, 最后取消了个人备课, 将“导学案”的编写操作成形式主义的东西。有的享有“检查权”的领导本身对某学科不太了解, 当他们检查“教学六认真”时, 只要看到“导学案”上朱墨纷呈, 就不分青红皂白大加赞扬, 殊不知被不负责任的老师掩着鼻子“偷着笑”。

试想, 当“导学案”被误读、变味到成为“不备课”、“假备课”、“空备课”的代名词的时候, 还谈什么教学质量, 高效教学呢?

二、矫正措施

1. 把个人备课作为编写“导学案”的基础和前提

“导学案”必须精心编写, 编写一个导学案不得少于3小时。“导学案”中涉及的题目必须坚持“有发必先做”, “3题选1题”, 不允许“有发不做”, 不加选择。“导学案”的质量要由备课组长或骨干教师把关, 要做到每节课都有“导学案”, 且允许基本统一。

但“教案”与“导学案”必须分开, 不能混为一体, 将所谓“导学案”冒充“教案”。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 仍然必须坚持“分教时”认真个人备课。因为即使某些教材没变, 但是每一年的教学对象都不相同, 教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每节课都必须倾尽全力, 设计出全新的尽可能更高质量的教案。新教师对教材不太熟悉, 教学经验不太丰富, 更要正确、全面、深入地理解分析教材, 上下求索, 刻苦学习, 博采而约取, 通过备课质量的提高, 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备“教案”必须坚持“自主”, 而不是被“外物”牵着鼻子走。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经介绍过自己的备课办法:备课时先不看任何教参和资料, 反复进行自我解读、分析、研究, 在透彻理解, 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案的基础上再看教参、资料、教案, 寻找自己的研究和他人的分析到底谁对谁错, 其原因是什么, 最后确定教案的目标、重点、过程、方法。备练习时, 必须不看参考答案, 在自我解答的基础上比较参考答案, 寻找“什么是正确答案?”“为什么是正确答案?”寻找出命题规律、解题思路、得分方法, 在完成解题任务或实在完不成解题任务时, 再看参考答案, 寻找最佳方法和失误原因, 最后把自己的解题体验升华为教案。而不能像有的教师那样, 备课时不深入研究教材, 先看教参、资料, 被先入为主地“牵着鼻子走”;解题时, 不独立思考, 先抄写答案, 然后寻找为什么是这个答案的理由。因为二者的备课质量是显著不同的, 前者是建立在穷尽一切可能, 居高临下地全部占有的基础上深入的备课, 后者则是敷衍了事的备课, 其对上课效果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教案”不追求字数多, 而在于对学生的提高和发展有效。每个教案必须“要素俱全”, 即都要有目标、重点、过程、方法, 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大致时间、设计意图、实施方法。所有教案中涉及的文本都要教师自己读懂, 涉及的题目都要亲自解答。这样才能达到“把课备到肚子里, 而不是备在笔记上”, 上课能够“脱稿”或“半脱稿”的教学境界。

2. 用“拿来主义”的态度使用“导学案”

在“导学案”与“教案”分离的情况下如何处理二者关系?绝对排斥是不对的, 因为其中毕竟凝聚了他人的劳动成果;照抄照搬也是不对的, 因为不一定对你所教的学生全部有用。因为“导学案”具有“提前备课”的特点, 一般会早早发到手中, 此时千万不能先看, 以免对个人备课产生影响。要在自己的个人备课完成之后再“吸取其精华, 唾弃其糟粕”, 即经过本校化、本班化、本人化的内化过程。原则上要根据学生得益和发展的需要采取3个三分之一:保留三分之一、删除三分之一、修改三分之一。要仔细审视该“导学案”的所有内容, 要思考目标、重点是否要调整, 问题是否分量恰当, 题目是否典型, 教学环节是否要增删, 教学过程是否要重组, 教学方法是否要改进。此外, 还要上网搜集与“教案”相关的“导学案”、教案、课件, 到学校或备课组的“公共邮箱”中参看备课组内其他老师的教案、课件、“导学案”, 并参加“集体备课”, 主动请教有经验的教师。在此基础上再形成新的“教案”和“导学案”, 其经过修改和调整的内容, 可以借助于“课件”和“实物投影仪”一一呈现, 并指导学生使用。最后要将自己个性化的“导学案”发到学校和备课组的公共邮箱供其他老师学习参考。经过上述“备课———学课———议课———改课”之后的“导学案”才是“站在巨人肩膀之上”的高质量的“教案”和“导学案”。这样的“教案”和“导学案”才会实现“1” (自己的备课) +1” (别人编写的导学案) >“2”。而不是被误读和错位后形成的“0” (自己的备课) +“1” (别人的导学案) <“1”。

3. 坚持每节课都有“教案”和“导学案”

上一篇:《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教学设计下一篇:小学生课外活动计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