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中幼儿创新精神的培养(精选12篇)
1.艺术教育中幼儿创新精神的培养 篇一
幼儿学习美术可以开发智力,提高审美能力,锻炼思维方式,同时幼儿美术教育也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幼儿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一切事物都具有好奇心,爱画画,这是幼儿的天性,所以只要幼儿园美术教师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就可以很快地提升幼儿的绘画能力。绘画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同水平的幼儿所画的画也不一样,幼儿美术教师要积极地调动幼儿的绘画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让幼儿在绘画时可以按照要求完成作品。现在的部分幼儿园美术教育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往往为了确保幼儿的安全和管理,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的是幼儿不发生各种突发事件,可以顺利地完成绘画,而忽视了对美术知识和技巧的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和推广,幼儿园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全社会的重视,因此作为幼儿园的美术教师更加有责任和义务去上好每一节美术课,激发幼儿的绘画潜力,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幼儿的绘画兴趣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培养,美术教师必须根据每一名幼儿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方式,激发他们的绘画意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习兴趣对于幼儿美术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常针对幼儿活动灵活的个性,幼儿美术教师会选择趣味教学法来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美术趣味教学法就是指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美术教师将美术绘画知识融合在游戏里或者故事中,不但提高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能够让幼儿在玩中成长。
比如,讲到《有趣的色彩》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幼儿清晰直观的了解各种色彩,我会在教学中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进行授课,不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还能够提高幼儿美术教学效率。我会提前准备好许多张不同颜色的卡片,在课堂上把小朋友分成小组,然后给每个小组发放数量相同的颜色卡片。我会提问:白云是什么颜色,这时小朋友就会拿出白色的卡片,我还会提问:蓝天是什么颜色,这时小朋友就会去找蓝色的卡片。通过小朋友集体的力量,可以很快就找到相应的卡片。然后我在进行色彩的讲解时就会非常容易,因为在小朋友心中已经有了一定的色彩基础。
二、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为幼儿创造适合的绘画空间
幼儿绘画需要美术教师给予帮助,为幼儿提供便利的条件。每个幼儿园的情况不一样,所具备的教学实力也不同,所以美术教师要从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对幼儿美术能力的培养方式,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结合的方式,让幼儿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创作出优美的作品。幼儿美术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能认为幼儿园只是帮助家长带幼儿的机构,要发挥幼儿园的实质作用,挖掘小朋友的兴趣爱好。在幼儿的心中,教师的说法永远是对的,因此作为幼儿美术教师还要提高自身素质,确保教授给幼儿的知识准确无误,避免因为自身的错误而误导幼儿思维。
拿着画笔涂涂抹抹是每个幼儿必经的阶段,比如,我在教幼儿画动物园里的天鹅的时候,我会先让幼儿看动画片《丑小鸭》,因为动画片是幼儿最喜爱的电视节目,所以我用这种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在看完动画片之后我会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当幼儿畅所欲言之后,我在进行总结,讲出天鹅具有的特点和具体画法,等到幼儿进行创作的时候,他们的头脑里就会浮现出刚才看多的动画片和美术教师所讲到的技巧,然后就会跃跃欲试地去绘画,这才是幼儿学习绘画的意义。
三、在组织活动中提高幼儿的美术创新意识
在幼儿园里幼儿会学到很多知识,美术知识就是其中的一种。美术教师要在平时组织小朋友活动的时候穿插着进行美术知识的科普,让小朋友们在做游戏中也能够学习美术。其实,幼儿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所创作的美术作品比较大胆,风格夸张,这也是符合幼儿发育特点的,所以美术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利用各种教学工具开发幼儿的想象力,把美术创新作为美术教育的重点工作来抓。
为了提高幼儿的美术创新意识,我在美术教学中经常尝试新鲜的创意。在一次绘画创作前,我给幼儿讲了一个启发的小故事:有一天小猫钓了很多鱼,它把鱼都挂在了树上,小狗看见了,以为鱼是从树上长出来的,折了一个树枝带回家,小狗希望这个树枝长大了能够长出许多鱼。如果你也有一棵神奇的树,你希望树上长出什么?请你把它画下来。通过我讲的故事,极大地提高了小朋友的绘画兴趣,他们都争先恐后的说自己希望树上长出什么,有的希望长出玩具,有的希望树上长出小动物等等,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小朋友的绘画热情,还可以让幼儿尽情地描绘理想中的世界。
四、科学讲授美术知识和技巧,提升幼儿的创新能力
我认为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创新能力在幼儿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美术教学要求去引导幼儿创造性地绘画,并且在美术线条和色彩上给幼儿进行详细的讲解,将美术基本常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教给他们,确保幼儿能够掌握绘画的正确姿势和拿笔姿势以及绘画需要的技巧等。美术教师要让小朋友在幼儿园里不仅能快乐成长,还要学会真本领。
在幼儿的眼中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他们在绘画时比较开心和放松,只要美术教师加以引导,就一定能够培养出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好幼儿。比如在讲到《秋天的树林》的时候,要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出发,如果是小班的学生可以教他们先勾画出外形然后再涂色。如果是大班的学生就可以教他们用刮蜡的方法绘画,针对不同的幼儿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绘画潜力,让幼儿掌握更多的绘画技巧,同时通过教学示范让幼儿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林琼华.试论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创造性的培养[j].好家长,2015(11).[2] 马剑英.刍议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创造性培养[j].才智,2015(5).
2.艺术教育中幼儿创新精神的培养 篇二
美国创业教育领域的领导者杰弗里·蒂蒙斯 ( Jeffry A.Timmons) 教授提出, 学校的创业教育不同于社会上的以解决生存问题为目的的就业培训, 也不是一种“ 企业家速成教育”。 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教育, 应着眼于“ 为未来的几代人设定创业遗传代码, 以造就最具有革命性的创业一代作为最基本价值取向”。 大学生作为全社会最具活力的青年群体, 是创新创业浪潮中的重要力量。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创业教育的内涵要求。 高校创业教育应摒弃和弱化创业教育的“ 速成”和“ 功力”目的, 应着眼于未来, 以创新精神的培养为目标导向, 并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中, 使其成为大学生未来创业的萌动源和发展力。
一、高校创业教育中创新精神培养的内涵
创新精神是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 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 从精神培养的角度出发, 培养创新精神应该从“ 知、情、意、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落脚点, 在创业教育中设置与创新精神密切联系, 并且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 系统地来开展教育活动, 从而体现创新精神在高校创业教育中的教育内涵。
从创新精神的培养目标来看, 应通过高校的创业教育, 培养具有综合创新能力及专业创新能力相结合的复合创新型人才为目标。 创业教育的优势就体现在它能够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能力, 而创业教育中的创新精神, 应该是让学生创新精神既体现在其所涉及的专业学习方面, 又能够体现综合素质方面, 并能够将专业创新和综合创新有机结合起来, 将创新精神融入涉及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各个方面, 这是创业教育中创新精神培养的最终目标。
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内容, 从“ 知、情、意、行”四个方面, 应包含创新观念和思想的培养、创新情感和个性的培养、创新意识的培养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四个方面。 对于创新观念和意识的培养, 就是要培养学生对所学习或研究事物的好奇心, 对所学习或研究事物有怀疑态度, 富有对所学习或研究事物的创新欲望, 持有对所学习或研究事物的求异观念, 拥有对所学习或研究事物的冒险精神, 具有对所学习或研究事物的不满足感。 在创新情感的培养方面, 就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环节, 不断促进大学生树立合理的人生目标、 磊落宽广的胸怀、 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持久的激情、顽强的毅力, 并以这些创新情感为基础, 塑造创新人格。 创新意识是一切大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引擎, 必须坚持培养学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的价值意识, 由此最大限度地激发、释放创新激情, 不断挖掘和发挥创新潜力, 引发学生创新动力的产生。 在创新能力方面, 要培养学生不断养成丰富的想象思维能力、广阔的联想思维能力、敏锐的直觉思维能力及预测和判断思维能力。
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价值导向, 并以提高学生创业素质和修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高校的创业教育的形式以课堂学习、 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为主渠道。 在创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实质上就是要将创新精神中的“ 知、情、意、型”在创业教育中充分挖掘出来, 并有针对性地整合创业教育的资源, 开拓创业教育中创新精神培养的多方途径, 将创新精神培养作为创业教育的核心, 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在创业教育中鼓励学生对现实环境中蕴藏的机会、 对市场缺陷以及市场中未被发觉出来的需求进行创新性思考, 通过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问题意识、求异求新的精神和能力。 将创业教育中的课堂、课外、实践相互结合, 将创新精神融入到创业教育的各个环节, 形成渗透式的创新精神培养方式。
在高校创业教育中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并不像学习专业知识和就业技能那样能够速成, 创新精神的形成是一种素质养成的过程, 需要通过长期的内涵式、 启发式、实践式教育影响, 逐步形成和提高的, 并因个体差异性而体现出不同的特点。 学生在综合性创新能力和专业性创新能力的发展情况各不相同, 因此在进行评价时, 也应该从以上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在创业教育中设立与创新精神相关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并通过其创新精神在创业实践活动的体现进行检验。
二、高校创业教育中创新精神培养的文化创设
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要能够结合高校在创业学生中开设的具有系统性的创业培训课程, 同时发挥高校学生工作中组织和宣传的优势, 基于当前就业形势和创业指导的政策导向, 为学生创设浓厚的高校创业教育氛围, 创设具有高校学科设置特点及校园文化特点为一体的校园创业文化, 给予学生以源源不断的文化氛围熏陶, 在创业文化中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
高校创业文化的创设需要挖掘具有创新性的创业校友资源, 为学生提供创新型创业的典型, 引导学生走创新引领创业的高质量创业途径。 通过创业典型进行挖掘, 将创新创业的学生作为优秀创业者、 优秀毕业生、 优秀校友在学生中进行广泛宣传, 通过新媒体、宣传册等方式, 宣传创新创业学生的真实事迹。特别对于在所学专业上开拓创新并应用到创业实践中去的学生事例, 应作为典型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 通过宣传式的教育途径, 使学生能深刻理解到, 创新创业绝不是无知识无技术的创业, 它是带有所学习专业特征的创业, 运用大学中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进行的技术型创业, 这样的创业更能够出现市场的差异化竞争, 更能够在创业的道路上拥有自身的专业特长并越走越远, 更具有可持续性。 从这样的角度进行创新创业的文化创设, 能使学生在学习好自身专业特长的基础上, 形成创业意识, 进而使创业人才成为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集合体。
高校创业文化的创设需要在创业教育中, 将系统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与具有时代特点的创新创业案例结合起来, 创设对学生具有可借鉴性、可操作性及能够激发学生对创业期许的创业教育文化。 对于这些创业教育的设计, 在选取创业典型案例时, 一方面需要选择一些知名企业、成功企业发展的经典案例, 开阔学生的眼界, 让学生树立长远的创业目标和志向。 另一方面需要选择一些与学科相关性较强的、 处于发展过程中并且发展较为良好的校友创业企业案例, 邀请这些创业校友或企业家, 以开设讲坛、主题沙龙的形式, 给学生以思想上的引领。 通过他们介绍科学技术的变革及创新观念, 使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了更高的起点和正确的方向。 同时, 通过成功企业、发展企业的榜样作用, 会使大学生学有方向、学有榜样, 在创新创业的路上走得更稳、更坚定。
高校创业文化的创设需要将创业教育中的第二课堂充分利用起来, 通过将校园中与创新相关的活动融入到高校创业教育中, 结合当前社会影响力强、社会普遍认同的创业形势, 开展丰富的校园创业文化。 例如, 当前电子商务、移动互联、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革新相联系的新兴行业呈现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 大学生作为新事物接触最容易、最广泛的群体, 对这些新兴行业发展充满兴趣, 在校园创业类的文化活动中, 可以结合这些具有时代背景的创业主题开展相关性强的校园文化活动, 将具有时代发展特点的社会创业潮流文化, 通过校园活动的形式, 引入到高校的创业教育中。 同时, 通过在学生中开设创业训练项目, 小发明、创新作品的展示, 科技创业活动展等方式, 在锻炼学生能力的同时, 激发学生参与创新的热情和兴趣。 通过学生活动的形式, 将他们组织起来, 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 对学生的创新行为、创新作品、创新理念予以肯定, 并给予他们展示的舞台, 在活动中萌发和坚定创新创业的意识。 通过将具有商业价值的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与创业教育相结合, 结合项目的商业价值激发学生形成创业意识, 同时结合科技创新项目的商业需求, 对项目进行再创新, 在创新和创业的相互促动中, 逐步形成成熟的创新创业思维, 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高校创业教育中创新精神培养的平台搭建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目标, 高校在创新精神培养方面除了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同时, 也具有十分丰富的学科资源和实践资源。 在创业教育中, 可以充分挖掘高校的创新培养资源, 通过资源整合、优化配置的方式, 搭建创新精神培养的平台, 将创新精神的培养落到实处, 做到细处。
高校中不同专业看似互不相关, 其实蕴含着创新的源泉, 创新不是空想主义, 很多时候创新不仅仅是从无到有的单学科领域研发型创新, 对于大学生而言, 更多的时候创新是基于学生在所学习专业知识创新的同时, 开放式的与其他学科形成的交叉、碰撞后产生的融合型创新。 各种学科之间的交叉、碰撞、融合, 是创新的重要动力来源。 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 要从创新动力来源的角度出发, 挖掘高校的学科资源。 通过联络不同专业、不同学科在创新创业兴趣浓厚的学生, 将他们组合在一起, 在俱乐部、社团或其他学生组织的氛围下, 从学科交叉组合的角度, 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创新创业浪潮中, “ 创客空间”作为时代孕育而生的产物, 进入人们的视线, 并逐步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事实上, 以创新为荣、以创意为乐的“ 创客”, 在高校中具有优越的发展条件和可持续性的发展优势。 高校在创业教育中, 可以通过校园充分发挥学科资源, 以学生组织的形式, 搭建校园创客平台, 让更多的学生融入其中, 在创新精神培养方面获得长足的发展。
对于“ 90 后”大学生而言, 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完善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其主要特点之一。 培养学生的沟通和交往能力也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而对于创新精神培养而言, 创新不单单是闭门造车式的个人创新, 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而言, 更多的时候, 他们喜欢在沟通讨论、头脑风暴、团队协作中, 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 形成创新成果。 因此,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团队意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高校应将创新训练项目、 各级各类学科竞赛、 创新创业竞赛等学生团队实践资源, 融入到高校的创业教育中来,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些创新活动中, 通过学生团队参与的方式, 结合教师指导及项目或竞赛自身的具有的创新性, 让学生团队在立项、研究、结题, 参赛、备赛、比赛中不断激发创新意识, 开发创新思维。 并在项目和竞赛进行的全过程中, 不断形成团队意识, 基于项目或竞赛中的难点, 创新突破、攻坚克难,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不懈探索、坚持不懈的精神。 创新需要建立在发现的基础上, 高校应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资源融入到创业教育中来, 让学生通过社会调研, 寻找社会中的需求, 发现可进行发展的创新点, 寻找创业机会, 开拓创业视野, 并形成特有的创新思维体系。 在创业实践活动中, 通过完成技术革新、经营创新、营销创新等方式, 逐步培养创新能力, 进一步强化创业精神。
四、结束语
大学生创业教育对其未来的创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校创业教育中创新精神的培养, 应不断完善, 形成系统化、全面化、常态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让创新精神的培养融入创业教育的各个环节, 为创新型人才的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使创新引导创业成为未来社会创业的主要途径, 并使创新型创业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摘要:创新精神是创业教育的核心目标, 在高校创业教育中, 应充分挖掘创业教育中创新精神培养的内涵, 通过高校创业文化创设和氛围营造, 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同时, 要通过整合创业教育的资源, 开拓创业教育中创新精神培养的多方途径, 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 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高校,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1]何建洪, 罗华.大学创业教育与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关系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 (09) .
[2]刘碧强.美国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2012 (03) .
[3]朱京凤.用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创业教育的突围[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23) .
3.艺术教育中幼儿创新精神的培养 篇三
一、加深对创新教育的正确理解和认识,倡导创新教育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最基本的特征便是创新。教师只有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勇于打破常规,建立一种新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满腔的热情去热爱每位幼儿,爱护和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保护幼儿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创新空间,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尽情发表自己的意见才能使幼儿创新的潜意识得以发挥,渐渐得到培养。如在语言活动中,可以上“吃吃说说”、“听听说说”、“玩玩说说”、“画画说说”、“演演说说”的课,让幼儿在吃水果、画图画、听故事、玩游戏中学习说话,发展他们的表达能力。总之,这种新理念的形成,将对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起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说对幼儿实施“创新教育”是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的。
二、激发出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要敢想、敢做
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多看书、看报、吸取先进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要善于把幼儿学习的呆板单一的内容转化为可操作的、能激发创造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的有趣活动。在设计幼儿活动时,精心思考、大胆设想、大胆构思,以幼儿为主体,以充分体现幼儿主体性为原则;在组织幼儿活动时,要牢牢记住自己是支持和引导者的身份,做到积极观察、积极引导,积极启发,及时评价;注重个体差异,允许个性发展,让幼儿不断的去探索和发现;活动结束后,不管它是失败还是成功,都将会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教师和幼儿也都能从中获得一些东西,但不要忘记去反思,去总结经验,这样才会为以后更好地开展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更不要受挫而倒。
教师必须确信每个幼儿都有创新的潜能,要还幼儿主体的地位,并坚持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幼儿年龄小,对任何事物都好奇,他们好观察、好动、敢想、敢问。例如随便的一个“0”,他们会说成是太阳、饼干、皮球等一切圆的物品。其实,这就是他们创造的过程。幼儿的创新就在于他用自己的眼睛、大脑去发现自己不曾知晓的一切。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将工作的重点放在激发幼儿自主观察、想像、表达和动手操作上,并以此培养幼儿对生活、对自然以及对社会的探索欲望和精神,为未来的创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1、鼓励幼儿创造的氛围,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
幼儿园要向家长积极宣传开展创新教育的目的、意义,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取得家长的配合,家长的积极参与为我们开展创新教育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使创新教育延伸到家庭教育中去,统一了家园教育的步伐,实现了教育的一致性,共同促进了幼儿创新能力的提高。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的首要教学原则应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启发幼儿积极思维,大胆想象。”他认为教学中最危险的就是儿童没有思考和想象的机会。没有想象就不可能有创造,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提供各种机会,把孩子从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育环境,放开孩子的头脑和手,使他们具有平等的参与意识。教师应多对幼儿说:“让我们试一试”、“当然可以”“自己做做看”等一类的话;多鼓励、多表扬、多支持、多肯定、多承认、多接纳、多欣赏、多给幼儿自主、自由的机会,营造出活泼自主的环境氛围——鼓励幼儿创造的氛围。决不疾言厉色呵斥压服,强制幼儿唯命是从,抑制幼儿创新意识的萌发。
2、及时参与到幼儿的创作过程中,运用正确的引导和启发,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幼儿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我们应该以浓厚的兴趣参与到幼儿的活动当中去,细心观察,悉心引导,及时发现幼儿创新意识的萌发,并给予正确的启发和引导。这样幼儿心理无负担,才会全身心投入到活动当中去。
幼儿在“做”中学固然重要,但光靠幼儿自主的做而没有教师及时的指导还不能说是真正的“做”中学,幼儿也难以在“做”中求进步,陈鹤琴先生很早就意识到“正确引导”的重要性。他说教师应尽一切办法适当指导,给幼儿足够的机会,足够的时空,建构以幼儿自主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新型教育模式,使教育活动真正建立在幼儿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萌发幼儿的创新意识,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
3、用正确的评价,肯定幼儿的创新意识。
对孩子尽量从正面评价。正面的评价,可使幼儿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为保护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以及初步萌发的创新意识,我们教师不要轻率地运用打击性、抹杀性的评语,尽量采用正面鼓励性的、肯定式的评语,并在学习、生活中细心观察。不断地找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哪怕是极微小的,也要及时的给予正面引导,积极鼓励。这样,他们才能最好地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
4.艺术教育中幼儿创新精神的培养 篇四
1、营造美术氛围,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的孩子一般都在3至6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他们缺乏耐心,而且活泼好动。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开始之前,应该要营造美术氛围,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美术课堂中,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幼儿的注意力就会相对集中,这样才能无限地开发想象力。幼儿具备强大的探索能力,教师只要耐心地引导,就能看到幼儿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选择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营造出浓烈的美术氛围。
例如在开始上美术课之前,我会先将教室布置得非常美丽,以丰富的色彩进行装饰,然后再挂上一些优秀的作品。并且这些作品我会选择以往幼儿的优秀作品和教师的美术作品,这样就可以拉近作品与幼儿的距离,幼儿会感觉到原来老师画的画是如此漂亮,内心也就激发起跃跃欲试的兴趣。
当环境起到作用后,我就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幼儿绘画节目,如剪纸、泥塑等,引导幼儿耐心、细心地进行观看,最大化地激发起幼儿进行动手操作的冲动。
幼儿的世界是非常单纯的,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之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会产生巨大的探索能力。因此,美术氛围的营造非常重要,这是引导幼儿进入美术世界的第一步,只要有了兴趣,幼儿就会不断地创新。
2、引导幼儿探索,鼓励幼儿的创新思维
创新需要不断的探索,才能打破陈规,形成新的思维。在美术的世界里,也需要不断的探索,才能迸发出新的火花,因此,幼儿教师需要重视对幼儿的引导,以便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所谓引导,指的就是教师只能作为一个引路人,而不能代替幼儿的想法,这样才能保证幼儿思维的单纯性。在教学中,教师只要耐心地等待,让幼儿自己去完成作品,或者给予一定的提示,让幼儿受到启发。如果教师经常帮幼儿思考,那么幼儿就会形成依赖,当遇到创作困难的时候,就会不愿意动脑、动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放手,以“放”带“引”,积极开发幼儿的探索能力,并形成创新思维。
例如在教幼儿完成主题为《多变的云彩》绘画时,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幼儿白云会发生变化,在一个晴朗的下午,我直接将孩子们带到课室外面坐下来,抬头欣赏美丽的天空。我假装发现新大陆一样,“哇,小朋友们,那块云好像会动呢,”在我的指引下,孩子们都将眼光放到云上,他们都认真地观察起来,“是呀,你们看像一朵花”,“我看见的像一棵树”……当孩子们都能说出心中的想法时,我再将他们带回课室,引出课题。
由于有了刚才的铺垫,孩子们的思维异常活跃,他们都把自己心中多变的云画了出来,有的画得像一只动物,有的像一座房子,有的像一个人等等,总之想法千奇百怪。这就是幼儿的创新思维,如果我在开始告诉他们,云在发生变化的时候,会变成什么,那么就会局限了孩子的想法,他们会依据教师的想法去想象。在这里我只是告诉他们云会变,但是变什么,我不说,只是让孩子们去想象,在这样的引导下,既能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又开创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有效地启发幼儿的思维,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尤其在美术世界中,教会幼儿动脑,比教会幼儿技法更重要,只有具备新颖的思想,才能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才有可能创新。
3、增加体验形式,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幼儿美术教学基本是“教师画,幼儿学”的模式,临摹是幼儿学习美术的主要途径,因此,就形成了单一的教学形式。新课改以后,创新的观念开始深入教学活动中,创新能力需要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才可以得到提升,而吸引幼儿去探索和实践,就需要教师运用丰富的形式提高幼儿的体验兴趣。
在教学中,幼儿教师需要多创造各种形式的美术活动,如创意手工、五彩泥塑、集体作画、自由创作等形式供幼儿探索,在这些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幼儿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表达,不能限定幼儿应该要怎么做,这样才有利于幼儿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形成独特的美术思维。
例如在幼儿画《美丽的花朵》这一个课题时,我首先带幼儿来到花园里观察各类花朵,然后回到教室里,先让幼儿们说一说什么样的花朵才是美丽的花朵,这时幼儿就会各抒己见,有的说我喜欢那红红的玫瑰花,有的说那朵小小的菊花最漂亮……其
实每个幼儿在自己的心里都有一个美的标准,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将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孩子。因此我并没有为幼儿做示范应该怎么画美丽的花朵,我说:“那么现在就请小朋友们把自己认为美丽的花朵画出来吧!”
幼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不会像成人那样按照花的样子进行写实描写,他们有的给花添上手脚,有的画成一个花公主,总之,当老师没有限定幼儿如何画花的时候,他们的思维异常活跃,他们会不断地探索该怎么画出美丽的花,每个人都将自己认为最漂亮的花朵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当中,幼儿的创新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
总之,三至六岁的幼儿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只要教师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就一定能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在美术世界里,具备了一定的优势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只要教师在进行美术活动中,少干预,多鼓励,幼儿的创作独立性就一定可以得到较高的提高。
二、美术活动中怎么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1激发幼儿兴趣,打好创新基础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创设一个个引人入胜、能激发幼儿好奇心和兴趣的良好环境,引发幼儿探索的兴趣,这样也就为幼儿自主参与探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幼儿生性好奇、好问、好玩、好动,这是他们或多或少创新意识的萌芽和实践能力的表露。
这时,教师只需利用好环境资源对幼儿创新活动的影响和支持,呵护稚嫩的创新幼苗,激发创新灵感,就能有效培养幼儿的创新兴趣。在美术活动中笔者常画出一条线或一个图形,让幼儿去想象可以变什么,在幼儿想象的基础上我们在用画笔画出来,即让幼儿体会了绘画的乐趣又给孩子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充分发挥了想象力。
通过他人优秀的美术作品和幼儿自己的作品展示来提高幼儿的美术鉴赏能力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在幼儿园的班级环境里和园级环境里都会出现很多的美术作品,这样可以让幼儿从别人的作品中欣赏美的色彩、美的形态,从而激发出自己的创作灵感。在每一次的美术活动中,我们都会将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孩子们会评价同伴和自己的作品,从中获得创造的乐趣以及语言的讲述能力等。
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启发幼儿,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我们常常会利用儿歌、故事来吸引幼儿,并引导幼儿根据儿歌、故事的内容来进行美术创作,这样的形式让孩子们的表现力、创作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方式,如《春》、《小猪盖房子》等活动,都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引导幼儿对身边感兴趣事物的观察,设计活动,让幼儿用美术作品表现出来。如春天到了,孩子们会跟随大人外出春游,喜欢捉小蝌蚪进行回家。我们会让孩子们去画小蝌蚪,用胶泥制做小蝌蚪,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观察表现出小蝌蚪的不同形态。这种活动不用教师更多的语言去引导,孩子们都会自己投入到活动中去,而且会创作出许多让人感叹的作品来。
2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让他们能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幼儿进行美术活动,就是对其所知的一种表现,所知越多,理解越深刻,活动的素材就越丰富,活动的动力也越充足,思维也越开阔。否则,会影响儿童在活动中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及创新能力的表现。
我们在活动中会安排一些作品欣赏活动,就为了让幼儿通过欣赏来感受作品的美,学习别人的表现方式和手法,从而来提高幼儿作品表现力。
生活中我们还会请家长带幼儿到户外,观察大自然的事物,让幼儿用眼去看,用心去体会,最后用作品去表现。如:在过春节的时候带孩子们走亲访友后,孩子们就会用笔画出大街上的热闹景象,用剪刀剪出漂亮的窗花,用纸折出祝福的纸鹤等。孩子们观察的不同,带给他们的感受也就不同,在活动中他们的创作也就不同。
3多给幼儿自我表现的空间,让幼儿自由发展
我国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应做到“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和解放儿童的时间。幼儿不仅用语言、动作,也常用自己的画表达内心的体验。
孩子们的绘画活动,笔者会给他们提供一些范画,让他们欣赏,当他们作画时,将范画收好,给他们充分的想象空间,让幼儿自主作画,当然这要在孩子们掌握了一些绘画的基本技能之后。
在一次绘画活动中,孩子们画的苹果,有绿色和红色的苹果,但一个孩子画了一个黑黑的苹果,教师看后没有批评他,但这个孩子在同伴的嘲笑声中脸红红的,小声的告诉教师:“苹果烂了就是黑的”,于是,教师肯定了他的说法,并在苹果的旁边添上了一条小虫子,让孩子获得了大胆创作的自信心。
有的老师会疑问:不让孩子模仿老师的画法,他怎么学会画呢?其实在孩子刚接触画的时候,在学习基本技能的时候还是需要一定的模仿的,比如在学习画各种形状、学习涂色时都需要模仿,只是这时老师要注意,允许孩子的不同,不能因为模仿的不好不像而训斥孩子,要留给孩子自由想象的空间。在教给孩子一定技能后,教师应注意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丰富经验,为创造性想象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在小班的活动中会教给幼儿进行美术创作的技能和方法,中班我们除教基本方法外,我们会让孩子们自己选择材料去丰富作品,而大班基本上让孩子自己去创作作品,教师只在难点上进行引导。这样,教师的教才不会制约孩子们的创作,孩子们才拥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创作天空。
4成果展评是幼儿提高认识的过程,是培养他们审美能力的过程,当然更是他们体验创新乐趣的过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艺术领域的指导要点中明确提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
教师应充分肯定幼儿的作品,采用幼儿自评、小组互评、全体讲评、分层主评等形式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对完成质量好的作品给予表扬,并引导幼儿谈一谈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对有进步的幼儿作品给予肯定,对其不足用商量的口吻、建议的方式提出改进意见;
尤其是对那些有新意的作品,教师更应给予大力的鼓励和表彰,使幼儿的创新意识得到激发,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逐渐树立创新的信心,并能主动地进行创造,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创新能力。
5.在实践中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论文 篇五
随着当今的学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坚持以“幼儿发展教育为本”的新理念,让每个幼儿都有参与表达的机会。还要不断地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地去探索,并进行自身的表述。探索是幼儿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主要途径,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对丰富幼儿的精神生活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对幼儿来说探索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从当前独生子女的特点来看,普遍存在娇生惯养、百般依赖的不良倾向,在学习活动中也表现出十分被动的状态。而农村的幼儿由于受多种条件的限制,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的探索精神少而甚少,即使有也是十分表面化的。有时幼儿会在活动中生成一些问题,却无法用行动来寻求答案。
《纲要》中多次提到“让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要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就幼儿而言,探索本身比通过探索获得某些知识更为重要,让幼儿学习怎样去获得答案比答案本身更重要,所以探索是幼儿创造性表达与学习的最佳途径。因此,我们应根据农村幼儿的特点培养他们敢于尝试、勇于探索的精神。
1创设具有农村特色的探索环境
农村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泥土、石子、丝瓜、树木等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为此,我们立足本园开设了一个种植园地。根据季节的不同种植一些青菜、萝卜以及瓜果、豆类等,引导幼儿在劳动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观察、探索植物的生长过程。在大班开设的“有趣的种植”这一科学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尝试种植,让他们分别在泥土、黄泥、水盆中种植同样的植物,从而探索植物的生长条件和结果,并给每人分发记录卡,让他们仔细观察植物的变化且尝试记录。又分别拿植物的种子(黄豆、红豆、蚕豆)和植物的根、茎、叶去种植,探索植物的繁殖方式和条件。通过创设园内的一些种植条件,让幼儿初步学习种植的技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索兴趣。
2融入大自然,积累科学探索的经验
变化莫测、奥秘无穷的大自然也是幼儿探索、学习的最佳场所。在观察了解幼儿生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对室内的活动,幼儿更喜欢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探索。夏末秋初,我们带幼儿一起去了附近的丝瓜地,除了零星的几朵金黄色的花外,大多数的丝瓜已经调皮地在秋风中摆动了。孩子们提了他们所感兴趣的问题,如“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花谢后怎么会变成丝瓜呢”;“丝瓜的样子除了长长的还有圆圆的吗”;“丝瓜可以吃吗”;“丝瓜可以用来做什么”等。连平时教胆小的佳雨也问了“怎么样才知道丝瓜熟了”的问题。
为了继续探索丝瓜的生长与作用,我们带领幼儿参观了“申成沐浴品制造公司”和“成达玩具厂”,幼儿对琳琅满目的沐浴用具和玩具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对绿色的丝瓜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各种造型的沐浴用具和数不胜数的各类玩具感到非常的惊奇,探索的兴趣更为浓厚。在确保幼儿安全的条件下我们参观了沐浴用具的生产厂间和制作的部分过程。在回园的路上他们还一直津津有味地谈论自己的所见和所想,于是“丝瓜娃娃变变变”的作品展也就自然而然的孕育而生了。孩子们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制作了许多的物品,也成了大班段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孩子在真实有趣的环境中开展活动,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和提高。
3利用本地特有的教育资源开展探索活动
儿童教育家杜威认为,只有在社会与儿童之间找到平衡点时,幼儿对活动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兴趣。因此,我们努力挖掘、利用周围的社会环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根据我们幼儿园处于街市周围的特点,我们开设了“幼儿园和幼儿园附近”这一主题活动。教师带着幼儿去了几个典型的地方,路上经过了许多街道和商店,孩子们相当雀跃,提的问题也我是天马行空的`。幼儿到了幼儿园后,教师就“如何再现幼儿园和幼儿园附近”这一问题和孩子们进行讨论。孩子们因为亲身经历过,所以表达的方法丰富多彩。有的孩子在墙上和地面粘贴街道和商店,用纸盒做高楼,还用撕贴的方式做出房子造型,贴在教师预先作好的街道图中……随着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对街道的喜爱表现在不同的尝试中,他们用积木、胶带、吸管、色纸围出街道,用不同的方法尝试做出所见的建筑、交通标志,甚至还想出斑马线和盲人通道等。在这样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幼儿主动与环境发生互动,从中了解事物的诸多属性,激发出探索、创造的欲望。
4家园互动,共同探索
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保教工作,使家园教育同步,形成合力,这对于幼儿教育来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而农村家长往往缺乏教育意识,并对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育能力持怀疑态度,往往只把教师当成“教育者”;有些家长不懂得家庭教育的内容方法,片面强调对幼儿进行识字、数数的教育,对幼儿表现出来的某些探索行为常常加以制止。在实践中,我们首先试着改变家长们的一些错误落后的教育观念。我们以“宣传窗”为阵地,定期宣传一些保教知识,经常召开家长会,举办“开放日活动”和“家长学校”;其次,我们邀请有特长的家长参与到我们的探索活动中。如:大班段的星妮爸爸是体育教师,我们就请他给小朋友上课,并对幼儿所感兴趣的球类活动进行分类探索。中班段的扬芳妈妈是蔬菜种植的能手,我们就为怎样管理好我们的种植园地向她请教,并观看了她的实地操作。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对事物的探索兴趣明显增强,家长也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责任感。许多家长开始更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了,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豆类、水产、衣服、电话等活动材料。在家园互动的氛围中,孩子更乐于探索、勇于探索!
6.艺术教育中幼儿创新精神的培养 篇六
姚冬梅
音乐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丰富幼儿的生活。通过声音、动作、节奏来唤醒幼儿内在的创造潜能,引导他们创造性地进行音乐活动是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目标。要想在音乐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采用何种方法策略激发幼儿的创新能力是关键,以下是我的一些粗浅认识和具体的做法,概括起来为以下三点:
一、激发兴趣,诱发创造。
在以往的音乐教育活动中,通常是把现成的作品教给幼儿,很少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的创造潜能受到压抑。为了激发幼儿的创编兴趣,我常常让幼儿听音乐是想做什么动作就做什么动作,最好要做出与别人不同的动作。幼儿通过自身动作的体验及音乐的渲染,开拓了思维,大大提高了创编的兴趣。而兴趣就是学习的动力,我针对音乐教材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及兴趣,挖掘教材中可以创编的内容,开展了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音乐教学活动。如:让幼儿为歌曲配动作,为歌曲创编动作等,尽量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创编的乐趣。幼儿对诙谐、幽默的作品很感兴趣,我就选了歌曲《胡说歌》,《三轮车》等让幼儿来创编歌词,鼓励幼儿要编出别人没有编过的歌词。由于幼儿对这些歌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在欢乐的笑声中很轻松地编出五花八门的歌词。比如在打击乐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自由选择各种不同音色的乐器,经过探索尝试,编出相应的节奏型来表现《变化的天气》,《学说话》等歌曲。再如,在歌曲《我会变》的教学中,我引导幼儿展开想象,创编出不同的机器人滑稽的造型,这样既调动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又使幼儿在自己的创编中得到了真正的乐趣,增强了自信心。
二、积累经验、启发创造。
幼儿是在感受、理解音乐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联想来认识生活的。由于认识水平、生活阅历的缺乏,幼儿的创造想象受到自身经验的限制。对于结构较复杂的欣赏作品,幼儿要有一定的感性体验才能进行创编。为了激起幼儿的创造欲望,我常常创设幼儿感兴趣的情景,帮助幼儿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所隐含的情感和情景,让幼儿不断积累对音乐活动的经验,为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让幼儿欣赏《狮王进行曲》时,我给幼儿讲了一个狮王的故事,帮助幼儿了解乐曲的大致含义,然后在请幼儿分辨乐曲中狮王出现、小动物迎接、狮王大吼这样的音乐结构,不断丰富幼儿的听觉表象,而后,引导幼儿通过想象、联想来创编相应的动作。由于幼儿有了一定的音乐经验,在老师的启发下,幼儿能轻松愉快地利用各种自创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内容,更好地理解了作品的内涵。
三、及时表扬、鼓励创造。
7.艺术教育中幼儿创新精神的培养 篇七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创新能力,培养
幼儿一般都比较喜欢美术活动, 它可扩展幼儿思维, 开发幼儿心智, 增强其表现欲望, 特别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老师带领幼儿开展的美术活动一般都遵循一定的流程, 就是展示有关作品—教会他们观察—传授正确的画法—相关示范—幼儿操作—老师在一旁进行指导。这种落后的操作模式易使幼儿单纯地模仿老师的作品, 不能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那么, 怎样的活动流程才能充分开发幼儿的美术创造潜能呢?根据我们以往的教学经验, 从不同活动流程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1. 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地发展
美术作品只有具备较强的创新性, 才能在其中体现出自身价值与个人情感。幼儿美术老师在带领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活动时, 须逐步引导幼儿充分运用其想象力进行手工作品创作与绘画, 以达到增强幼儿审美观念、创新才能的目的, 使幼儿将图形、色彩、线条等富有新意的元素运用到作品的创新之中, 从而将对外界的看法全面而充分地表达出来, 增强幼儿自身的创新意识, 促进幼儿身心更加健康地发展。
2. 有助于幼儿形成创新型人格
教育若要适应目前的社会形势, 必须注重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主要场所, 从人生的各个发展时期来看, 这一时期是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 通过美术教育活动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增强, 这样一来就有助于他们形成创新型人格。所以根据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并考虑幼儿自身特点以及心理方面的特征,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探索出一条可有效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途径, 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二促进幼儿美术学习创新能力发展的方法
1. 老师对幼儿在绘画中出现的一些意料之外的作品应给予鼓励
幼儿在绘画当中有时会突发奇想画出违背常理的作品, 令人难以接受, 这些作品有的不合规律, 有的与人们的认知不符, 但老师在审视这些作品时, 应具有独到的眼光, 要看到这是幼儿思索的结果, 所有的作品都是从幼儿的心理出发, 通过他们的想象画出来的。在“鱼类比赛”这个美术活动中, 一个叫刚刚的幼儿对“有翅膀的鱼”是这样认为的:“长尾鱼带上两片红红的翅膀, 就飞了起来。”“长尾鱼能在水里游也能飞, 也是很好的赛跑员, 一定会得第一名!”在众多幼儿的掌声中, 有的说:“长尾鱼的尾巴是走路用的”, 还有的说“它是飞翔冠军”“游泳冠军”……老师这时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每个幼儿都是具有创新潜力的。所以, 应当进行鼓励, 使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充分观察外界, 并把自己的观察结果体现在画纸上。
2. 多让幼儿动手操作, 强化他们的创作意识
培养幼儿在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创新能力, 需要多让他们动手操作。幼儿在产生创新的想法后, 就会在内心里想要以自己的双手创作来达到目的。在此过程中, 他们会不断地思索, 不断地观察, 将自己的想法加以完善与改进, 直到作品令自己满意为止。所以, 教师多指导他们进行手工制作, 这可强化他们的创作意识以及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另外, 老师要注意逐步引导幼儿将美的因素体现在作品当中。
3. 提供齐全的创造工具, 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美术本身是一项有着很强实践意义的活动, 给幼儿提供齐全的创造工具, 并教会他们使用方法,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从而创作出大小、形状、颜色不同的作品。工具有纸板、剪刀、橡皮泥、蜡笔、水彩笔等。老师在幼儿创作当中, 应引导他们展开想象, 自由发挥, 创造自己喜欢的作品。例如, 两个纸板做的圆筒粘贴加上彩绘及绳子, 就会制作出一个“望远镜”, 会让他们感到高兴。橡皮泥做的花盆里栽上绘制的鲜花, 就是一个好看的盆景。幼儿每一次新的创作, 都是一次内心创作潜力的激发。
4. 通过不同绘画形式, 使幼儿形成创造性思维
老师在美术教育中应通过幼儿即兴画、自由剪纸主题画等各种绘画形式来增加他们对此的兴趣, 使他们的好奇心与操作欲望得到满足, 从而使幼儿形成创造性思维。比如,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纸上绘画, 纸上绘画需要幼儿动脑与动手创作出各种不同的图案, 这其中融进了多种审美思维。为增强绘画效果, 老师可以创设主题背景下的绘画活动, 使幼儿感受到动手操作取得成功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 因为幼儿体力弱, 老师要控制好绘画时间, 避免长时间绘画引起幼儿的疲劳。在绘画结束后, 可以选择进行简单的游戏, 让他们在轻松的游戏中放松身心, 并做一些难度不大的操作, 如贴、粘、折等, 以使幼儿能在活动中体会到操作带来的情趣, 能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操作, 这种方式对形成创造性思维有很大帮助。
三结束语
综上, 在幼儿阶段若不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可能将永远处在模仿中。因此, 要引导幼儿学习优秀的美术作品, 促进他们美术能力的提升, 培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季丽娅.灵动的语言多彩的课堂——幼儿美术活动之我见[J].读与写, 2013 (23)
8.艺术教育中幼儿创新精神的培养 篇八
关键词:学前;幼儿教育;探索精神;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123-01
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其探究活动才能够符合幼儿的成长需要,探究的过程就是幼儿实现自主发展、感受进步的过程;探索精神能够促进探究活动实现更加开阔的发展。幼儿在探究活动中所获得的是和其进行的行为有紧密联系的,可以帮助其实现知识和能力提高的行为内容,这种提高的行为是幼儿主动努力并自行探索的;探索精神能够促进幼儿体验活动过程,掌握具体方法,并且能够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掌握完善原有方法的行为和能力。培养幼儿创新精神的具体实施现总结如下:
一、构建鼓励探索精神的心理环境
首先是提高幼儿探索兴趣,兴趣是最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热情的一项基本条件,兴趣可以支撑幼儿完成某项活动并在其中获得成功。儿童有天生的探索欲,教师要保护好幼儿的探索与,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孩子能够在积极的心态下开始探索。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时,要为学生构建能够帮助其展开探索的思考环境,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思考,让其沉迷于探索当中。其次是教师要支持并欣赏学生,幼儿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感,他们会结合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内容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幼儿教师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想法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教师要把自己看成是孩子的同伴,给与学生高度的尊重,保持其思维的活跃成都,让学生在极其宽松的状态下实现自助提升。最后就是教师要宽容并接纳学生,要能够接受幼儿的错误,幼儿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会受到之前经验的影响,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对于事物的认识只能够反映他目前的知识能力,很多成人明显就知道的错误,但是幼儿却不能之间看出来。幼儿对于未知的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其看待世界的眼光和成人是有所不同的。教师要认真听取幼儿的看法,了解幼儿园的真正目的,让学生能够活动实际的帮助,实现探索精神的发
二、提供满足探索需要的物质环境
一般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材料,所以教师要准备多样化的学习材料供学生选择。比如在“一切都在变”的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糖和水、冰块、碘酒等操作材料。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惊喜的向老师报告自己的新发现“冰块不见了”、“盐放进水里慢慢不见了”……这是因为教师所提供的操作材料,能让幼儿具体形象的理解“事物在变化”这一简单又深奥的科学现象。另外幼儿的思维发展需要动作的推动,所以教师在为诱饵选择实验材料的时候要考虑到是否便于幼儿操作,只有使用便于幼儿操作的材料,才能让幼儿更加主动的参与进来。
三、注重主动参与的探索过程
1.引导主动探索。
教师要明白,教给学生再多的问题,都不如指导学生自己思考一个问题。幼儿在思考中提出疑问,接着探索疑问,这是一种珍贵的科学素质形成的基础表现。所以,学校可以设置 “小问号信箱”,鼓励幼儿把自己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采用图画或者文字的的形式展示出来,可以由父母帮助总结,将提出的问题投到信箱中,教师定期整理总结公布出这些问题。但教师不要直接将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要带领幼儿针对自身提出的问题展开合理的想象,之后结合问题展开观察,可以通过小的实验探究或者和父母共同查找相关资料确定问题的答案,这样幼儿的记忆会更深刻,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也会自己主动寻求方法学会探索。
2.重视实践操作。
幼儿只有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不断地动手操作探索,动脑思考,才能获得丰富的知识经验。而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幼儿也获得了探索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精神,也就是说,幼儿的知识经验不再是教师直接告诉和传授给幼儿的,而是幼儿自己获得的。幼儿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教师的作用不再是用范例或操作实验向幼儿分步讲解或示范,而是支持、引发和引导幼儿的探索和发现过程。如在“沉浮的鸡蛋”的科学活动中,我与幼儿共同准备了人手一份生鸡蛋、熟鸡蛋、食盐、玻璃容器、矿泉水空瓶、小棒、筷子、擦手布等材料。让幼儿随意实验看谁发现的现象多,有的学生发现向水中多加盐会让水中的鸡蛋浮起来,有的则不能,教师要带着学生观察思考,结合操作过程验证思维结果。从幼儿的实验结论中,我们不得不佩服幼儿的聪明才智,不能否认这是幼儿主动探索的结果,这是以往传统教学模式难以达到的效果。我们为幼儿提供的材料,不仅是为了让他们获取问题的答案,而是引导他们去探索,去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主动性。因此,我门要改变以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做法。放手让幼儿去探索,给他们足够的时间,等待幼儿自己的发现,而不是急于告诉幼儿结果。这样实践动手能力穿插在教学当中,可以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还会提高学生的记忆程度,实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3.鼓励合作、探讨。
在幼儿教育活动特别是实践活动中,讨论特别重要,幼儿在总结经验体会的时候要和小朋友们共同研究自己感知到的事物现象、特征和具体表现,之后互相总结分析,实现对科学概念的理解,所以要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如“摩擦生电”的小实验活动,我提供了塑料积木、塑料棒、碎纸屑等等。先让幼儿用塑料积木去吸碎纸屑。看能否把纸屑吸起来,幼儿动手后,都说:“吸不起来”。接着教师让幼儿试着在头发和衣服上摩擦塑料帮再试一次,当纸屑吸起来是孩子欢呼雀跃,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结论:通过实践我们可以知道,科学教育发展观的前提下,幼儿教育的根本就是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幼儿教师应该充当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鼓励并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让幼儿在新的教育环境下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实现个人探索精神的養成。
参考文献:
[1]杨丽.让科学走近孩子——浅谈培养幼儿科学探索意识的途径[J];青年文学家;2012年17期.
9.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篇九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摘要:教学应如何依据学科特点,找出创新教育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关键词:教学 学生 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 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又强调说:“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对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学应如何依据学科特点,找出创新教育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第一,教师应首先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和不断进取精神。传统的教育观的基本特点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老师的作用,而新的教育要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线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 第二,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传统教育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改革创新精神,又要着眼于实际效果。 第三,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教学环境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让学生大胆的想象甚至可以异想天开。学生能否具有一定的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的自由,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追求人类的最高财富--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敢创造,同时迸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老师应多为学生创造表现机会,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创新能力。 第四,要改善教学评价标准。统教学评价偏向以课本知识为唯一标准,往往要求十分细碎,偏重速度和熟练,很少鼓励创造。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评价要鼓励拔尖,鼓励专长,鼓励创见。 教师在讲评作业或试卷时,对有创新的学生要提出表扬,使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形成班风乃至校风,促进全体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是一个系统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 作者:王克文 工作单位:湖北省石首市大垸乡焦家铺中心小学 邮政编码:434400 联系地址:湖北省石首市大垸乡焦家铺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13593816790 email:wangkewen6@sina.com 个人简历:本人参加工作,一直从事小学教育。在平常的时候喜欢看一些有关教学和教育方面的书籍,并希望能和所有的教师朋友共同探讨教育方面的问题。 论文未发表,属于自己创作
10.艺术教育中幼儿创新精神的培养 篇十
摘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课堂教改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
小学语文是一门包容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课堂训练形式的多变性。我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依靠自己的努力,独立发现或获取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新事物都是一种创新。这种创新必将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所以要让儿童敢于创新、乐于创新、恒于创新。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营造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和谐、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专制、压抑的课堂氛围则给师生,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带来障碍。作为课堂组织者――教师自身要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与学生和平相处,感情上会更融洽,心理上会更沟通。如课堂上多用“我们一起来学习好吗?”“小朋友,你认为这句话应该怎样读?请你给大家读一读行吗?”“XX同学,大家都很想听听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我们大家知道你能行!”这样就能常常激发创新的兴趣。教师的及时赞扬更能使学生受到鼓舞,一句“你真棒!”“你的说法有新意”“你真聪明”……把这-声声赞扬送入儿童的耳际,流入幼童的心田,给他们以亲切感。学生就更愿意护自己的奇思妙想说给老师、同学听,创设美好情境的同时如果把“微笑教学”的艺术带入课堂,让每个孩子都有一种美好的心境,创新意识就孕育在了这种心境之中。
二、课外延伸,培养创新思维
现在语文教学中的“少、慢、差、费”现象,仍困扰着语文教学工作者,数使教学效率不高。我认为,树立大语文观,形成课内外相衔接的语文学习网络,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学应该包括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语文课堂教学,这是学生学习最基本的途径;第二个层面是其他各科教学及各种课外活动;第三个层面是家庭和社会。语文学习并不等同于语文教学。“语文学习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要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课堂教学是第一渠道,丰富多彩的语文学科的各种活动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应切实抓好课外这块阵地,通过各种活动去扩大知识领域,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把课内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巩固和应用,从而形成各种技能技巧。
三、点拨引导,培养创新精神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主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既能训练思维,发展智力,又能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如按修订板《新大纲》的要求: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做到不指读、不出声、一边读一边想……为了有效地达到目标,就要运用点拨引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去读,去理解,去思考,遇到问题自己解决,然后再让他们把学到的、想到的,悟到的说出来。一堂课中可以几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如“尝试法”,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后说出,通过读明白了什么?不明白什么?你认为课文这样写是想告诉我们什么?这样引导收到良好效果。在上《称象》一课时,教师提出这样的尝试问题:“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比曹冲更好的称象办法呢?”让学生在赞叹古代的曹冲聪明之外。还有信心向曹冲挑战。这一问题激起了学生创新的热情,有个学生说:“曹冲用的石头,比较麻烦,岸边不是有泥土吗?取土方便。”还有位学生说:“我不用泥土,也不用石头,就用人,因为人听指挥,说上就上,叫下就下。”当然,学生的疑问和回答都闪烁着创新的火花。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提问题,学生答问题的一问一答的模式。再如,教师还可经常用“发现法”,通过学生读和听同学说,让学生说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这样,逐渐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积极评价,培养创新能力积极评价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之一
及时的评价,及时反馈矫正,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判定。评价有“学生讨论评价”和“教师讲解评价”等形式。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集思广益,在学生讨论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评价就是一根指挥棒,要指向创新的方向,评价结构应该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倾斜,对学生的学习新方法、新见解、新思路要加以鼓励,对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重视,如朗读、回答问题、提出问题、找出课文中有关词语等,先让学生之间评价,以他们同龄、同年级、同程度的这种济辈文化,促进学生的学习激情,若同学之间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再讲解。特别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更要认真地评价。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问。”有问题是积极思维活动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现在的学生不是没有问题,而是有问题不敢问,学生心理上有三怕:一怕问题浅,同学会嘲笑;二怕问题偏,老师责怪;三怕问题多,老师厌烦,因此不愿冒险提问。对此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并及时给予表扬鼓舞,如此一来,学生就会提出许多问题。
11.教育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探析 篇十一
一、教师要做创新的倡导者
要创新,首先要解放思想。在教育改革中,教师首先要破除思想障碍,把自己摆进去,不当改革的“局外人”。我们的教师大多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深知传统教育模式的一些弊病,同时,也深受传统教育模式和教育体制的影响和束缚。因此,要推行素质教育,教师必须首先做解放思想,推进改革的倡导者。解放思想是一场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中没有旁观者,很大程度上是一场“自我革命”,教师必须把自己摆进去,从思想观念的深处,从深层次的体制机制上,反思和检讨自身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谈起素质教育,人人都认为很有必要,可是一旦教育改革到自己,有些教师却不愿去触动自己思想上的薄弱环节,不想自揭自己工作上的短处,成为空谈教育改革的形式主义者。因此,创新、改革,人人有责,只有每一位教师都积极行动起来,我们的创新教育才能有新进展。
教育改革,要敢于从“头”改起,把自己的思想摆进去,要从自己的头脑开始解放,进行深入、扎实的思考,敢于擯弃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用科学发展的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认真研究和探索教学领域里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要克服畏难情绪、思维惰性,振奋精神、鼓足干劲,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跑在解放思想的前头。教育改革创新越深入,遇到的困难就越多,难度就越大,愈加需要我们彻底摒弃患得患失、畏首畏尾的消极心态,不惧风险、不怕失败,以奋勇争先的斗志和迎难而上的气魄,破除陈旧思维,创新教育工作。
二、教师要做创新的实践者
创新,就是要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要求每一位教师立足本职岗位,勤动脑筋,把一切背离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纠正过来。要注意研究新课题,着眼新形势,探索新路子,实践新做法,将创新精神贯穿于实际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要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针对自身的短处和不足,把解放思想的新成果转化为改进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不断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本领。要通过加强学习来丰富自己,迎接来自各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要转变惟书惟上的思维定势,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念,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通过学习先进教育思想和理念,借鉴成功经验,来摆脱经验习惯的束缚禁锢,勇于改革,大胆实践,用新观念分析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不断在实践中创造出超越前人的新经验。
创新,也要注意继承传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好的经验做法,在教育创新改革中,要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的态度对待创新。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把传统经验和现实的新情况、新问题很好地结合起来,不断充实完善传统的内容和方法,使之更适应客观现实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才能把握好继承和创新的立足点。要善于汲取现代科技成果。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运用,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道德观念。要“学习借鉴一切反映时代要求的科学有益的东西”,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吸纳运用现代科技知识推动教育创新。
三、教师要做创新的笃行者
12.艺术教育中幼儿创新精神的培养 篇十二
随着新课程的实践,素质教育的深入,作为数学科的特殊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能起到积极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初中数学培养的创新精神主要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于探索,研究和解决。”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就应该有计划,有条理,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 精心设计提问,激发创新思维
思维从疑问而来,创新从思维中来,学生学习中有疑问,才会有求知欲,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精心设计,巧妙提问。创设一个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从不知不觉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中巧设悬念,巧妙提问,不仅课堂气氛好,效率高,同时,也非常有效地激发学生去思维、去创新。
2 精选习题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而练习是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的最基本形式。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更应该注意习题课教学,习题课处理得好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中,出示问题之后,引导学生去思考,辩论,在辩论中尝试创新。
首先,可以改变问题的题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已知当(1)a+b+c≠0时,求k的值;(2)若a+b+c=0时,求k的值。
其次,改变问题讨论,让学生分析,归纳思维,感受创新。
例如图1:在△ABC中,AB=AC,DB=DC,DE⊥AC,DE⊥AB,求证:DE=DF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三角形全等知识即可证明,接着老师提问:此条件下还有哪些结论?通过学生积极的思维,精彩的发言,便知:(1)BE=FC,(2)AE=AF,(3)∠EAD=∠FAD,(4)∠EDB=∠FDC,(5)∠B=∠C,(6)△AED≌△AFD,(7)△EBD≌△FDC,此时教师可顺便要求学生说出这些结论的理由即证明。
第三,教师还可以在习题讲解中,让学生任意变换命题的题设与结论,从正反两个方面去思维,去寻找,去创新。
如图2,已知∠ADE=∠C,求证:AD·AB=AE·AC证完之后,教师顺便引导:交换已知和求证,即已知:AD·AB=AE·AC,求证:∠ADE=∠C。通过以上问题中的条件与结论的互换,既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3 注重实践操作,发展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挖掘教材,寻找素材,让学生动手动脑,实践操作,通过观察,自己寻求解题思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学中思维,在思维中创新,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俗话说:“话说千遍,不如动手做一遍。”通过对学生各种感官的刺激,比单独说教效果要好得多。像爱迪生、牛顿等许多著名科学家,正是有了平时动手实验的基础,才有了今天惊人的伟大创举。注重实践操作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加深了学生的思维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 改革检测方式,提高创新能力
俗话说:考考考,教师的法宝。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处于被考、被检测的地位。学生谈考色变,这种不恰当的气氛约束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并不是抛弃考试,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检测是必不可少的。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作为数学科的特殊性,教师必须有一定的检测,才能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我们必须改革检测方法,既检测学生的知识水平,又让学生能处于主动思维地位。这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学完一章之后,自己命题,互相检测。如我在授完“有理数”以后,让学生自己命题检测,要求既含有五种运算,但计算不能大繁。此时,每个学生兴趣大增,都能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全面构思设计,然后互测,加于讲评。这样,学生既品尝到创新的乐趣,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既让学生巩固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作为教师,何乐而不为?
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同时,教师的教学活动又要为学生创新精神的产生准备必要的条件,我们要把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讲究艺术和方法,突出计划性,条理性,科学性。笔者在多年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尝试了以下的艺术和方法:一是精心设计提问,激发创新思维。二是精选习题教学,培养创新意识。三是注重实践操作,发展创新思维。四是改革检测方式,提高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精神,艺术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吕世虎,石永生.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艺术教育中幼儿创新精神的培养】推荐阅读:
艺术设计专业创新素质教育培养模式初探论文09-13
高中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创新意识培养研究论文11-14
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1-11
茶文化中园林艺术的创新性应用论文09-08
论师范院校艺术教育中艺术实践的意义09-26
初中语文情感教育与创新思维的培养的论文07-21
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08-09
浅析艺术教育在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作用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