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践小结文章

2024-07-11

教学实践小结文章(共8篇)

1.教学实践小结文章 篇一

我们只见了几面,她就匆匆地离开了这个城市。离开的时候似乎有点伤风。

奇怪得很,遇见她之前,天气一直是明媚,她来,天气开始阴,阴啊,似乎是在一夜之间就迎来了冬天。我无辜地被这场风寒给侵袭,她把整个城市都沾染得不快乐起来,她对我说,我是不是患了忧郁症?我叹口气说,谁都能看出来。她满意得点了点头,这似乎是她们最后一次见面一样得悲壮。

我从来没有想到我和她竟是这样的投缘。

回来之后我看见她又在网络上写了字,那些闭上眼睛都可以背颂的情节。

她的文字妖,跳,似一个欢天喜地的小乒乓球,肆意得蹦。

她的文字暗,纠缠,仿佛全身心的感情都在那样一个臆想的故事中耗尽。

我说,怎么可以这样地写呢,怎么可以如此得预支自己的情感呢。写完了,掏空了,你该怎么办啊,你该怎么去面对你的爱情,你的人生。

她黯下去。她的爱情,她的人生。她说早就不指望爱情和人生,呵呵。

我问泽,你喜欢正月吗?冷清的网络,音乐若流水,键盘被我敲得噼噼啪啪响。泽,你知道正月的痛苦吗?如若你是你的朋友你会爱正月吗?多么苦恼的泽啊,久久才回给我一句话,爱情是不能勉强的啊!后来终于知道正月爱着的男子就是泽,泽一开始就知道,他不告诉我亦是想逃避正月这沉重爱。他不说,她亦不说。他们把彼此藏得那样深不见底。

恋爱这场盛宴,泽,正月,你们是心存疑虑的孩子,犹豫着是否需要伸出自己的筷子。爱情其实是一件让人恐惧的事情,无论是起初还是结局。如同宿命一般无从预知。但是,没有爱过,会多么遗憾。是需要彼此还一段爱情,带你们成人。该劝慰你们什么呢?莫因为身边有人的背弃,而让你们在自己的爱情面前,心存恐惧。

再次见到正月,她穿着黑色的大衣,目光灼灼坐在我的对面。拿着玻璃杯子,到入半杯雪碧,随后掺入酒精。一叠纸巾盖上杯口。握起,杯底用力往桌面上砸下去。白色泡沫发出滋滋声响,如云朵翻涌而出。一饮而尽,她说,来,你也喝啊!

终于酩酊大醉。正月摇晃着起身走进洗手间,我站在门口看见镜子里的正月的大滴大滴的眼泪落下来。我一把抓住她的手:来,正月,我送你回去。她双手缚住我的肩膀,不省人事,脸上兀自泪痕交错。踉跄的正月挂在我的肩头,她潮湿的面庞贴在我温暖的颈后,孩童一般的柔软和无助。

平安夜我打电话给正月,没人接。是不是她和泽在一起呢?正月,平安夜快乐。泽,正月是个好女孩子,错过她,你会可惜的。我抬头仰望,灯火阑珊,大地静默无言。那么林,你现在会在哪里?你可快乐。谁能料到我们居然这样分离,林,错过我,你是否会可惜?

正月总是夜夜迷醉在网上,她除了睡觉就是在网上,我知道她大部分的时间,即使是在网上,也是目光呆滞地盯着屏幕,我该安慰她一些什么呢?她爱上了沉默,跟她在一切的时候她总是很少说话,她只是打那些破碎的文字到网络里,她把她的心,撕成一片一片一片,一点一滴拼进网络里,其实她不说我也懂得她的。纵容这个忧伤的女人吧,纵容她肆无忌惮的哭泣,纵容她漫无边际地臆想。很多年前,也许我也曾经有过这样心情,但是我很快就可以看见明媚的阳光。当她的嘴角已经隐没了一切痕迹,她便有那种高不可攀的傲然了。

终于正月做了决定,她决定离开,她在文字里写:这场无望之灾该结束了。她再也没有说什么,人前照旧是那个快乐的女子,就那么隐忍,什么也不说了。我把文字大段大段的传给泽看,泽也终于告诉我他就是正月爱着的男子。他说不能因为这样而和正月在一起,对她不公平,对自己也一样,他不可能爱正月……

我把泽的话转发给正月,那天夜里,当她沉默到几乎失声之后,她下了,黑暗的一片。我有点难过,但是她想,她会好的。

现在午夜的12点,我再也看不见正月,听说她回家了,知道她有个很好的家庭,她的亲人可以抚慰她的伤痛的。

终于我再次在午夜看见她,她在,我也在。

她说:一切需要改变了。书上说我这个月桃花盛开,好运接踵而来,星座心理命数统统测试过,我们会是很好的情人。

我有点欣喜,她需要改变,是的,她快要在自己的世界里把自己给折磨疯了。我兴高采烈得陪着她的重生。

多少次,我看着她神采飞扬,多少次,我看着她虚弱地哭泣。

多少次,我被她的精彩所感染,多少次,我被她的颓废所击溃。

一切都会不同了,这世界突然不同了。

我不知道她能维持多久她刻意要改变的一切。我想其实她自己也不知道,她只是累了,掩藏得太深是一种寂寞,她被寂寞折腾得累了倦了终于放弃了。那么泽,当这个为你哭过笑过为了你整日郁闷的女子,已经成为别人的心上人时,作为男人,你会怎么想?

愿所有的有情人都能快乐,情人节要幸福!比我和正月幸福!

第三篇:如果我们爱下去,会怎样?

夜静阑珊,总有那么一首伤感的情歌能拨动寂寞的心弦……

很多时候喜欢某一首歌,甚至愿意反反复复的聆听它,并不是因为它的节奏和配乐如何的完美,也不是它的曲风如何的新奇,而是因为它给我们的感觉。它可能唱出了某时某刻最真实的我们,最真实的心情,还有深埋心底,想说却从未说出口的话……

“很久以前如果我们爱下去会怎样……”QQ音乐中张靓颖一遍遍的吟唱着,仿佛心底有个声音也在一遍遍的问着自己:如果爱下去会怎样……

思绪在缠绵伤感的歌曲中渐渐飘远,整个世界瞬间静了下来,仿佛变得很小很小。眼睛有些酸涩,眸中的薄雾渐渐凝结成液体,想要挣脱眼眶的禁锢。

想起了那时的她,那个自己第一次用心付出情感的人。想起了当初的单纯,单纯的以为她就是能够守候自己一生的人;想起了当初的天真,天真的认为只要两个人彼此真心相爱就能够抵的过任何的艰苦困境;想起了当初的愚笨,以为笨笨的自己只要为她而改变,就可以融入她的生活……

到头来却发现,原来所有的一切都是太过理想的幻景,再甜美的爱情也终究要经历现实生活的洗礼。最终我们还是放弃了我们人生中第一次用心去付出的这段感情。

2.教学实践小结文章 篇二

(一) 遵循认知规律, 体现人文关怀。

语文阅读教学应当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新教材中突出的一点就是对人的情感态度的重视。教材的内容中除了正文之外, 每一单元还设计了单元提示、学习建议、专题小结等, 另外, 每一课前面有“课前提示”, 课文后面有“讨论与练习”、“知识链接”, 特别是每一单元最后的综合性学习, 里面的资料卡片、学习思考、史学争鸣、材料阅读与思考等项目, 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教材的内容, 而且是教师挖掘情感因素和人文因素的重点, 这些内容能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教材, 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如《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作为综合性学习活动课, 我将活动步骤设计为以下几个阶段:

准备阶段:组成活动小组, 选定活动主题。

实施阶段: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同学藏书、互联网, 搜集相关资料, 并进行筛选、梳理, “去伪存真”。

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成果展示, 如“报告会”形式、建立名人档案、小论文写作等。

在评价总结阶段: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这样的设计, 充分运用教材, 挖掘相关的人文资源, 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二) 利用课文资源, 挖掘人文因素。

把文本当作开发人文功能的主阵地, 对学生进行字词教学和语言训练, 深入体会和品味, 培养、训练语感;挖掘、利用其思想内容, 对学生进行理想、情操、信念、诚信、感恩、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熏陶和情感陶冶;挖掘、利用它的文学文化资源,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挖掘、利用它的表达和篇章的资源, 训练学生传达思想、表现情感。

我在执教冰心的《纸船》时, 在教学第一板块, 首先播放与诗歌情感相吻合的音乐《烛光里的妈妈》, 以营造氛围, 之后学生读中悟、悟中读, 让学生走进思念、走进美好的情感, 让课堂被真情萦绕。冰心的这首诗歌语言比较浅显, 因此在教学的第二板块, 我以诗歌语言为切入点, 以一封信掀起课堂波澜, 以“诗歌评改会”作为载体, 引导学生炼字炼句体会诗情。学生抓住“抛”、“舟”等词, 展开了精彩的辩论, 如此, 既体会了诗歌语言的凝练, 又真正进入了诗歌的情感内核。在这一环节, 我真正地把课堂让给了学生, 成为了课堂讨论的“首席”。这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也是教与学的精彩对接。

“姐姐, 倘若你梦见了弟弟的信鸽,

请不要惊讶,

那可写满了弟弟的无限思念与爱呀!

但山长水阔, 何寄彩签兼尺素?”

“母亲, 倘若你梦中看见一支流泪的红烛,

不要因它无端入梦而惊讶,

这是海外游子的思乡泪,

万水千山, 它也要点燃心中爱的火花。”

这是学生在“诗歌评改会”后, 仿诗歌末尾四句所写的诗, 尽管还显稚嫩, 但其中也不乏可圈点之处。从赏诗到写诗, 第三个教学板块可以说经历了由一个诗歌教学的难点向另一个更高难点的跨越。在这堂课中, 我以语言为抓手, 充分挖掘了文本中的情感因素、语言因素、写作技巧因素, 学生不仅锻炼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而且在小诗的创作中, 进一步体会了“母爱”这一朴素情感的伟大。不少学生在朗诵自己的诗作时眼噙着泪花。

(三) 梳理课文内容, 进行单元阅读。

在一组课文内容中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教学, 着重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留给他们足够时间思考, 提高阅读水平, 培养人文精神。

如七年级下册, 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 按照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版块组织单元。本册书中的六个单元依次安排了如下内容:成长、祖国、名人、文化、探险、动物。全册书六个单元,

第一单元中选取了五篇与个人成长有关的文章, 能给我们成长中的青少年以有益的启迪。《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是诗人用凝练的语言道出的殷殷嘱托, 一行行的诗句曾激励过无数成长中的青年。《伤仲永》促使我们反思一个天资出众的人最终变得“泯然众人矣”的原因。

第二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歌颂祖国、抒发爱国激情的文章。

第三单元中的文章写的是名人故事。有科学家邓稼先 (杨振宁, 《邓稼先》) , 有艺术家贝多芬 (何为, 《音乐巨人贝多芬》) , 有诗人、民主人士闻一多 (臧克家,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 有个性鲜明的作家群 (莫泊桑,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 还有孙权对将军吕蒙的劝诫 (《孙权劝学》) 。

从阅读部分的选文来说, 课文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语言文字两个方面作了严格筛选, 吸取了大量的名家名篇,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以整体感悟、品味语言、理清思路、把握意蕴、抓住要点、发表见解为阅读能力的实践环节, 全面考虑、组织单元,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展示“人文关怀”的操作

语文是人类“诗意地栖居”的精神家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不是向学生添加某种外在的思想或精神, 而是注重在语文教育中发掘诱导学生精神世界中潜藏的自由精神,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充分发展。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营造一种民主、开放、平等的教学氛围, 这将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不可缺少的阳光、气候、土壤。

(一) 开展平等对话, 体现人文关怀。

英国哲学家宾沙夫茨伯里说过:“在各类人际关系中, 最变化莫测的是读者和作者之间关系。”对文本来说, 教师是读者, 每个学生也都是读者, 教师、学生都是通过文本去探寻作者的思路, 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与学生的阅历不同, 理解程度不同, 因此对文本理解也不同;不同学生由于个性的差异, 理解起来也有不同。体验之思, 就是在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中进行。

这种对话的特点如下。

1. 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这种对话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有机的、自然的、协调的、互动的。教师就像是一个“菜单提供者”, 学生可以在“菜单”上圈点自己喜欢吃的菜;教师是一个引导者, 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组织与指导;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设计者和促进者。

2. 多类型、全方位的师生对话。

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多类型的, 既有“师—生”、“生—生”的人际对话, 又有“生—本”的对话。同时, 师生之间的对话又是全方位的, 这种对话不只是日常的交际, 也不只是情绪、情感上, 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

如:“你真不简单, 要是你刚才坐下了, 不就失去了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了吗!”

“请同学们仔细地读一读, 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惊人的发现!”

“你的朗读真棒, 一下子把我们带进了……”

“这一点老师也没有想到, 你是怎么发现的?”

这些是我在教学时的课堂用语, 由于我人文化语言的感染, 课堂始终处于浓浓的人文关怀氛围中。我以思想点燃着思想, 以自由呼唤着自由, 以平等造就着平等, 以宽容培养着宽容。

以《三峡》“对话式阅读”教学为例:

(1) 创设对话的良好氛围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峡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飞奔的船只和凄异的猿啸等自然风景, 引领学生亲历课文意境。

(2) 创设对话的主导问题

譬如:回溯三峡的过去, 细看三峡的现在, 展望三峡的未来, 你想到了什么?

(3) 设置刺激参与对话的话题

(1) 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如:《三峡》先写山后写水, 是如何写山的?又是如何写水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2) 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如:《三峡》语言凝练, 虽然只有几百字, 却能绘尽四季景色, 罗列山水猿啸, 为什么能达到这种效果?

(3) 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如:《三峡》第二自然段“或王命急宣”似乎不属于自然描写, 这是否与本文写景的宗旨背离?你有什么看法?

(二) 珍视独特感受, 张扬学生个性。

每一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 有个性、有喜好、有悲伤、有寂寞。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 说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 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教师与学生的体验的共鸣和争鸣都是阅读经验的真实反映。只有这样, 语文教育才能真正实现“一人一特色, 一生一个性”的理想的个性化教育理念, 让他们从学习中得到乐趣, 成为一个用丰富的触角去感受美丽人生的人。

1. 重视学生对语言的体验和感受。

语文课文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创设人性化情境, 如:“你是怎么理解的?”“能把你的看法说给大家听听吗?”让学生亲历亲受, 自感自悟, 静思揣摩, 使语言在心中彻底内化。

如我在《第一次真好》阅读教学时, 鼓励学生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直接面对文本, 充分地读书, 而后畅谈自己的感受。学生的感受丰富多彩, 有词句方面的, 如:为什么说结实累累的柚子树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不说是“风景画”;有结构方面的, 如:“我觉得这一课的结构安排特别好。”我相机引导点拨, 让学生在充分阅读中品味语言, 全神贯注地去体验文本, 理解文本, 发展文本。

2. 重视个性化的朗读。

学生通过对文本的体验、理解之后迫切希望通过朗读来传递自己的独特体验。传统的做法是请几位学生朗读, 教师与其他同学评价读得怎么样, 看似尊重了学生的意见, 其实教师的心中自有一杆秤, 或者说是一个统一的标准。学生的朗读一旦偏离了这个标准, 就被视为不成功的。这样做抹杀了学生的个性, 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也就成了空话。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摒弃这种整齐划一的朗读方法, 重视个性化的朗读。如:“你怎么理解就怎么读。”“把你对课文的独特见解用朗读方式表达出来。”“你为什么这样读, 能说给大家听听吗?”

有这样开放的、重视个性化的朗读指导, 必然就有各种个性化的朗读, 以人为本才能真正得到保障。

(三) 巧用教学策略, 让阅读充满情趣。

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反映, 教学技巧多种多样, 比如, 故设悬念, 引而不发, 巧设铺垫, “插科打诨”, 激将引思,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思辨疑惑, ……教学策略要根据文本特点、学生实际和教师自身特长来选取。

1. 根据不同文体,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 在讲授小说、戏剧作品时, 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表演, 去体会文章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从而让学生加深印象。

如我们组的一位教师在讲析小说《孔乙己》时, 要求三个男生分别扮演“我”、“掌柜”、“孔乙己”, 有表情朗读, 并辅以适当的动作和眼神, 结果很成功。“我”的善良诚实, 掌柜的势利冷酷, 孔乙己的迂腐穷酸, 更深刻地烙在学生心中。

(2) 在讲读、赏析抒情散文和诗词时, 要注意引导启发学生饱含感情地去思考、探究、理解作者是如何将“情”和外界的自然或社会景物有机地结合, 创造一些生动、鲜明具有深刻意义的生活画面, 并多让学生饱含情感地反复诵读, 细细品味。

2. 科学使用教学资源。

借助多媒体去创设美的情境, 渲染“诗画”背景。多媒体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能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诉诸视觉、听觉, 拓展出一片充满想象的意境, 营造诗意氛围,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感受课文的美, 感受语言文字无穷的魅力。教师利用多媒体的多感官刺激优势, 可高效地激发学生审美心理和创造美的兴趣。

3. 选用多种阅读方式, 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方式单一, 势必造成课堂上的心理疲劳, 造成学生不愿读下去, 乃至恹恹欲睡;只有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不断变换阅读方式, 学生觉得新奇, 才能产生继续阅读的欲望, 从而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

比如在教学《山中访友》时我就运用了多种阅读方式, 感觉教学效果非常好。

首先是听读, 让学生听录音, 看画面, 感知作者拜访了哪些朋友;接着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理解作者是怎样介绍这些朋友的;然后采用了指名朗读、齐读、角色朗读、教师范读等多种方式, 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体会课文的内容、写法和语言。

多种阅读方式的运用, 使课堂充满琅琅书声, 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氛围,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深刻、独特, 达到了有效阅读的目的。

4. 注重课堂中的人文交流。

课堂, 作为阅读教学的主阵地, 在人文素养的培育和语文能力的培养方面更发挥着主导作用。为了真正利用好语文课堂, 我们探索出几种课堂模式, 效果很好。

(1) “聊天室”式课堂

这样的课堂一改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 一切围绕教师转;或以学生为中心, 一切从学生兴趣出发, 从而导致课堂教学师生双双被动”的情况, 从“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走向“师生对话论”。

(2) “操作间”式课堂

这样的课堂不再存在“教师讲学生听”、“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现象。“新课堂”创设了一种自然的氛围, 让学生自主地活动, 自主地学习。

(1) 自主学习。“新课堂”下的学生是主动学习,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在课堂中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 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伙伴。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2) 小组合作学习。在这样的“新课堂”中, 除了师生交流外, 更多的是生生交流。在小组学习活动中, 因为同学之间的年龄、生活经验相仿, 每个学生都愿畅所欲言, 思想上也不容易开小差, 真正达到自主学习, 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也能促进组员间团结协作, 相互激励, 彼此帮助, 默契配合。

(3) “游戏活动式”课堂。玩是学生的天性, 活动是学生生命得以表现的基本形式。马克思认为:“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类的特性。”因此, 学习者往往能通过活动实现自身的发展。游戏活动式综合学习就是根据学生的这一特性, 结合课本精心设计的, 或动口, 或动手, 或动脑, 或表演, 或模仿, 或比赛, 或竞答, 或辩论, 或演讲, 或个人, 或小组, 或集体, 或师生共同参加的系列活动。它能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活动中学习,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情趣, 习得知识, 训练能力, 开发智慧潜能。

如综合性学习中的“宇宙之旅”知识大考场主题:认识宇宙, 激发探索宇宙奥妙的兴趣。步骤: (1) 收集资料, 主动探究; (2) 合作互助, 小组竞赛, 竞赛形式多样, 有自选题, 抢答题, 类似财富大考场。学生情绪高涨, 比赛激烈, 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这样, 学生在玩中互动, 不仅充分激发了好奇心、求知欲, 而且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 一举两得, 其影响是深远的。

(四) 充分调动各种评价手段, 激活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评价非常重要, 运用得好, 可以促进和改善学生的语文学习, 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反之则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中, 我教会学生运用各种举止和言谈鼓励本组成员主动参与小组活动, 列表如下:

如在教学《山中访友》时, 我将多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 激活了课堂氛围, 提高了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比如, 在学生齐读课文感受家的温馨后, 让学生自己谈谈感觉读得好不好, 学生自我评价道:“没读出感情、亲情, 没有把自己当作大自然的一分子。”然后让学生体会后合作分角色朗读, 让学生和先前的朗读互相比较并谈谈自己的体会。这种自我评价实际上是在引导学生深入地进入文本, 将文本语言逐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三、拓展人文内涵

拓展人文内涵, 通过实践体验是开发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人文功能, 培养人文精神的又一途径。在语文课堂上, 学生受到的文学作品的熏陶毕竟是有限的。因此, 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 布置具有人文性情怀的作业, 引导、组织学生去阅读、感受中外优秀作品, 从中受到感染与教育。在阅读的同时, 指导学生写读后感, 组织进行交流。

(一) 结合教材搜集资料, 内化人文气质。

引导他们进行民间考察, 去发现搜集民间的优秀艺术作品, 去发现民间艺术的魅力, 感受祖国文化遗产的源远流长。作业体现出无限的情味、无穷的趣味, 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去完成作业, 感到完成作业是一件愉快而有意义的事。

如学了《杨修之死》一文后, 学生对曹操这个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时, 我请学生课外去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 加深对历史名著的认识。这种超文本的阅读教学, 拓展了阅读教学的人文内涵。学生读懂的是名著的内容, 领略的却是人物的品格。

(二) 运用实践活动, 提升人文素养。

学生通过各种实践体验, 进入现实生活, 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从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质。

又如在教学《散步》一课时, 我在最后请学生回家后晚上给妈妈洗洗脚, 然后通过洗脚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进行练笔。许多学生写道:“我从来都不知道妈妈的脚这么粗糙, 脚跟的老茧这么厚。我想, 妈妈每天为我劳累, 为我奔波, 我却经常惹妈妈生气, 真不应该啊。”实践体验缩短了社会现实与学生语言交际的距离, 为学生语文学习创设了入耳、入眼、入心的实践活动, 激发了学生的悟性、灵性与创造性, 学生会自觉地做一个懂得爱护人、体贴人、关心人的具有高尚情操的人。

(三) 通过古诗词背诵, 增加人文素养。

我每学期举行古诗诵读赛, 每周背诵一首古诗, 每天花十分钟阅读一篇文章, 并作好摘录。在活动中, 学生的才能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找到了自尊和自信, 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四、关注学生人文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的熏陶, 获得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或读一读 (有感情地读) , 或说一说 (说体会) , 或演一演 (体验角色) , 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充分地体验并交流自己的情感。

如教学课外篇目《拉萨的天空》时, 我让学生站起来, 要求用手摸摸天:你们能摸得到蓝天吗? (摸不到) 好, 请你们坐下来, 你们看 (出示图片) 你们摸不到蓝天, 为什么在拉萨的人们就好像伸手就能摸到蓝天呢? (指名说。如果还说不出来就可以问:同学们, 你们看看我们这里的天空, 和拉萨的天空有什么不同的吗?) (你真聪明, 真会想, 请你坐下, 拉萨的天空就像她说的那样蓝得让人感觉到用手就可以摸到。) 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假如你们现就在湛蓝的拉萨天空的下面, 请你们把手伸出来摸摸, 现在你们摸得到蓝天了吗?再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把这句话读读, 体会“拉萨的天空真蓝啊, 拉萨的天空蓝得真美呀”。

拉萨的天空, 蓝得让人好像就浸泡在蓝色里面, 让人感觉到它伸手就能摸到, 那同学们你们还有喜欢其它部分的吗?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 这话真是太妙了!”这个部分;也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 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 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这个部分。读、说、体验, 使课文内容反映的价值取向得到了挖掘, 课程中的人文内涵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精神。最终学生不仅发现了大自然的美, 而且发现了人类内心的美, 进而体会到那种关注自然的深刻的人文意识。

摘要:本课题主要从初中语文教学的主阵地——阅读教学入手, 进行“挖掘人文因素、展示人文关怀、拓展人文内涵”等环节的有意实践。作者通过本课题的研究, 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增强了人文意识, 拓宽了阅读视野, 开阔了学生眼界。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人文性,人文功能,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刘华.中学语文 (现代文) 阅读教学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程红兵.偶然苦丁——程红兵教育随笔选.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3]胡明道.阅读教学现状探因.语文教学通讯, 2006-7.

[4]张友慈., 陶渐染厚积薄发.语文教学通讯, 2006-9.

[5]张富.张富中学语文教学法新探.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

[6]张定元.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教育思想精粹.语文出版社.

[7]闫承利编著.能力教育课堂优化策略.教育科学出版社.

3.《蜀道难》教学实践与小结 篇三

一、合作探究衍生无限生机

从对高中教材的解读来说,李白作品无论在思想还是在艺术方面无疑具有典范性,我否定了古代诗歌传统的讲解即读一读、译一译、背一背。备课时我这样设想:围绕“难”字,将作品的艺术风格与李白的身世经历相结合,从情感层面对诗作作出解读。在讲课之前,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唯恐学生不能领悟理解,然而早读时学生读书的交流互助的热情给了我大胆放手的勇气与信心,于是我决定把设计好的整体思路拆散成零散部件,让学生自己去组合。然而,课堂上学生的创造力与潜能令我惊异,他们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查字典、句读诵读、情感讨论等,碰出智慧的火花,解决了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同学们不仅很好地体会出了朗读的技巧,而且还能由李白的生活经历联想到他的理想追求,语文课堂丰富了,预设的课堂焕发出意料之外的无限生机。

二、学生活动展示思维之旅

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渴望时时有展示的机会,渴望被认同接受,渴望得到赞扬与鼓励,渴望得到引领和帮助。素养课堂上他们通过发表意见、展示才艺、显现特长,可以获得个性张扬的充分自由,我们要给学生展示的平台。

1、个人展示。

抄课文。先请三名学生在黑板上抄写课文(抄写时间可以在课前),字迹好的学生可以进一步增强自信,字迹差的学生也会在同学们的或善意或玩笑的话语中不好意思地触及自己练字的想法,同时此举也可以来检查学生熟悉课文的程度。

写问题。学生有问题可通过独立思考、交流、互查等方式来完成。学生把生字词、文学常识、好词佳句、课文分析疑问等以问题的形式展示在黑板上,然后学生结对子,讨论、解决并互查黑板上的问题。教师也可以根据情况指派同学到黑板前解答问题,检查掌握情况。

2、小组展示。

为便于学习、讨论,素养课堂上,我们把班级座位改为“小组围坐式”——将四到六人按优劣不同的成绩面向围坐,师生互动交流同时,小组同学之间多方位互助交流。每个学生都获得了多倍于以往的发言机会,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平等的畅所欲言的机会。

组内朗读。本文运用多种手法,从多个角度突出蜀道的难,这个“难”指行走艰难,出入不便;人生之难,仕途之难;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等。在诗句中反复表达出了作者“难”的感叹,先让同学们找出表达作者的感叹之情的诗句,在组内相互体会。

组外展示。准备展示前小组内要稍作准备,尽量要求课堂上没有展示的同学在优等生的帮助指导下,认真分析或演练增强自信再起来展示。也可以请小组代表发言,《蜀道难》主旨多重,由小组推荐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发言,小组成员补充。既充分形成讨论,又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同时也体现了个性化教学。

三、评价“开放”激发学习兴趣

用赞美的语言可激励学生,用委婉的语言可批评学生,用形象的语言可启迪学生。老师接收学生课堂活动中的各种反馈信息要细心,给予的评价要适度、合理,这样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如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帮助理解、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语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李白怀着“济世救民”的远大抱负应召来到长安,可是唐玄宗却只给了他一个闲职。李白的满腔抱负顷刻化为乌有。文章多少总要寄托当时的一点心情:或失落,或困惑,或担忧),学生朗读体会后,老师可以范读,用比较诵读来作为轻松的评价手段,保护学生最大的自信。当然给学生自信、鼓励的同时,就相当于给了他一个高位,他们就向着这个高位发展。老师的评价要“开放”、要艺术性,通过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进入积极、主动乐学的境界,切实提升教学实效。

当然,素养课堂上的效率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在探索中始终坚持“学生主体,老师主导”的原则,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课堂讨论、展示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4.教学实践小结文章 篇四

根据合肥市教育局《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研究活动的要求和区教育局瑶教(2007)83号文件的有关精神,我校立足于学校基本校情,以转变观念为重点,以重建师德为核心,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根本任务,确立了研究子课题——《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研究》,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和切实落实第一阶段的研究工作。

现将第一阶段的各项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

明确责任

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申报立项工作,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由戴厚平校长亲自任课题的负责人。吸纳富有研究热情和创新精神的青年骨干教师为课题组中坚力量,并要求全校所有45岁以下的教师全部参加课题研究。

二、做好宣传发动

营造良好氛围

2007年11月28日,学校召开动员大会,课题领导小组组织教师认真研读文件,学习相关理论,请来专家指导,展开讨论,使大家明确了研究方向,深刻认识开展课题工作的重要意义、目标和主要任务等。2008年3月7日,我校又在多媒体教室隆重召开开题大会,并邀请区教研室邬丽荪主任莅临指导,进一步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

三、组织开展丰富的课题研究活动

1、学校购置了大量的理论书籍,订阅了各类教育期刊,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形式以自学为主,集中学习为辅,做摘抄,写心得,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帮助教师把握教育动态啊,丰厚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2、展开同伴互助式研究学习。我校年轻教师教师较多,为了让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在每学期的第一轮优质课评比后都会安排部分青年教师进行二轮研讨,我们将之称为“青年教师成长课”。教研会上,首先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和青年教师一对一帮扶备课,或集体备课,共同商讨、制定出教学环节;然后由年轻教师按设计好的教法进行教学;接着再由大家评议,提出修改意见;最后由该年轻教师再进行第二次教学尝试。这种“教了评,评了再教”的训练方式不但能加快教师的成长,而且也扎扎实实地将课题研究落到实处,使大家对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有了更深的了解。

3、学校组织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校内岗位大练兵活动,课题组成员积极带头参与。每学期,我校45周岁以下的教师都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岗位大练兵,这也是我校的一项常规工作。如书法绘画比赛,普通话比赛、师德演讲比赛、优质课评比等。我校的优质课评比分为两个阶段:评比阶段、展示阶段。评比阶段要求每位教师都上公开课,其基本流程是“独立备课——上课——说课——集体评课——反思”。优质课评比结束后,再从语文、数学、英语组推选出5位教师上展示课,并邀请教研室的领导到校点评指导。教师围绕“有效教学研究与实践”这一课题反复揣摩,经过试教、讨论、再试教、再反思的过程使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堂的应变和驾驭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2007年8月,我校抓住合肥市教学大练兵的契机,利用暑假时间对全体教师进行了集中业务培训,借助网络的资源优势,观摩了语文、数学、美术、音乐等学科的优质录像课。每位教师都撰写了听课记录并分析与思考优质课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紧随其后,每位教师都在教研组内上了一节无生评比课,并推选出6位青年教师参加区里的教学能手评比。黄益民老师获数学组一等奖,李月老师、王玲老师、马琳玲老师分获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二等奖,被评为瑶海区“教学能手”。

4、“走出去

请进来”提高课题研究的水平和理论“支撑点”。

课题研究不能闭门造车,为了开拓眼界,丰富见识,多方学习借鉴,我校组织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报告、研讨、观摩、培训活动,一年以来,累计超过2000课时。如我校李月、郑玉茹等四位老师积极参加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活动,先后获得全国信息技术整合优质课评选一、二等奖。王爱云、沈家华2位教师又即将代表我校参加此国家级课题的优质课评比的决赛。

专家引路也是课题研究的有利保障。我校邀请区、市各级专家来我校指导教学研讨和课题研究工作。2008年暑期,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为期3天的课题培训活动,分别邀请合肥市绿怡居小学的钱朝中校长和区教研室的王新桥主任来校作专题报告。尤其是区教研室王新桥主任做《新课改下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专题报告,使全体课题组成员受益匪浅,为我们进一步进行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5、借助信息技术平台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我校作为瑶海区首批18所东师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校之一,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研究工作,开展信息技术培训,组织教师学习网络知识,学习网页制作和多媒体课件制作,提高教师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007年,学校组织教师学习由解月光教授主编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一书,并安排徐波、徐良娟、王玲等5位教师在学校论坛上交流学习心得。2008年5月,全体教师顺利通过东北师范大学组织的统一考核。2007年11月,东师大的专家专程来到我校开展ppt课件制作考核工作。全体教师思想上高度重视,在繁忙的教学间隙互相学习、交流。学校上到快退休的老教师,下到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都学得非常认真。才调到螺小的戴厚平校长更是积极主动地向其他教师请教,主动要求参加考前培训。此外,年轻教师自发组织成“flash”课件制作兴趣小组,由徐波老师担任指导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课件制作。

为了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在课题研究中的作用,我校还投资建设了“学校网站”,拓宽校本教研渠道,强化“教育科研”、“教师频道”两个栏目的建设,使之成为一个很好的进行校本教研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

四、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课题研究工作的推动下,我校教师队伍得到了强化。一批教师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脱颖而出,共获得国家级奖项5人次;省级奖项4人次;市级奖项20人次;区级奖项13人次。获得各种奖励累计达43次。

我们还收集整理了我校教师优秀教学设计和案例反思,编辑成册,更好地为提高学科教学有效性服务。

五、存在问题

1、如何深化、细化的问题

课题研究如何更细致、深入的开展,如何更紧密地与教师的日常教学相联系。教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校级公开课选择的范围太宽泛,不利于对某一专题的深入研究,不利于形成一个集体的成果。

2、优先成长到整体发展的问题

虽然部分教师成长较快,在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然有一些年轻教师需要一段时间的磨砺才能逐渐走向成熟。自聘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6%,由于他们流动性大,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的完整性和衔接性,不利于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五、今后打算

1、努力加大教师专业化进程。

2、教学研究普及化、专业化、自主化。

5.教学实践小结文章 篇五

本学期我们年级为配合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的系列化,设计了“食物与保健”的主题活动,《我是小小营养师》是这一主题活动中的一个阶段活动。在这一阶段活动过程中,我与孩子们一起体验了评价的快乐。

一、孩子们在活动中自检、反省,在评价中成长

一天,有位同学拿着调查表哭丧着脸对我说:“老师,我的调查表完成不了了?”问其原因,原来他想去牛奶店调查人们喜欢订什么牛奶,不同年龄的人订什么奶,但老板嫌他麻烦把他赶了出来。后来与同学们一交流,很多孩子都反映,在去做一些调查的时候,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于是,我组织大家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有孩子说,也许是我们说话的方式不对,我们没有注意到礼貌;有孩子说,在调查中我们没有向别人说明我们的来意,所以他们误会我们是来捣乱的。接着,孩子们总结出两点:

1、与别人交流时一定要注意礼貌;

2、要向别人说清自己的来意,争取他的支持与谅解。后来,孩子们在调查中很少遇到以上的问题了。

教育的核心在于使人人化,即使人的生命具有人的地位、人生的意义。返回本真的生活世界,把人置于他实际的世界之中,去体验、反省、批判、创造,人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体现,人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人才能建构起可能生活的图式。

二、孩子们的评价观念在转变 1.自我评价观念在转变

以往,孩子们进行自我评价时,总是比较单一,局限于自身的缺点。越评价,越没信心,常评得自己一无是处,仿佛世界上最差的人就是自己。而现在,鼓励学生从多方面评价自己,肯定自身的优点,树立“我能行”的观念,对活动充满信心。

班里的小胖是个成绩较差的学生,大部分同学都说他调皮,脑袋笨,不愿和他玩。在班上他也很少说话,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我是小小营养师》活动中,他在家里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饮食习惯来了个全面调查,并且通过上网了解成年人与老年人的食物营养取向,还给家人提了合理饮食的建议。在交流汇报时,小胖第一次大胆地将自己的调查结果告诉大家,并且说得非常流利、自信。大家都睁大了眼睛,对他竖起了大姆指。

2.正确看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

以前在班上进行全体评价时,孩子们总会过多地关注别人的缺点,而很难看到别人的优点。如在班会课上,我让孩子们对全班同学一周的表现进行评价时,孩子们往往只看到别人的缺点。在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后,孩子们在合作交流中,正慢慢地感受别人的优点。

班上有个孩子行为比较怪异,常违反纪律,大部分孩子都说他调皮捣蛋,不愿和他玩。每周的班会评星活动中他都得反对票,他的星星总是特别少。在《我是小小营养师》活动中,他却异常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原来他的电脑技术特别好,他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收集到有用的资料,并且将收集到的资料分类存放到电脑中,给他所在的小组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他还利用课余时间,在家里把一些资料打印出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在交流评价中,很多孩子都大大褒奖了他,特别是他所在的小组同学。不过在褒奖之余,有孩子还给他提了建议,希望他平时能约束一下自己的不良行为,这样大家就更喜欢他。

6.教学实践小结文章 篇六

时间如白驹过隙,实习生活不经意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招商银行为我提供了这样好的一次实践机会,使我在即将步入大三生活的同时,能有如此难忘的体验!刚开始实习的这段时间,主任将我安排到大厅内当起了“大堂经理”。起初两天,我的身心都在做着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同时也在工作中接受了许多考验。

要想当好一名大堂经理,对于外在的要求来说:需要精神奕奕、面露微笑、着装得体、仪表端庄。这与在校园中的随意、张扬的生活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工作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态度,只有把握住工作中的尺度,才能做到对工作的认真负责;至于内在方面,就相对比较复杂了。在这一周的工作中我总结出,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我工作中的老师。在这里有学校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要做到虚心请教,多发现,多分析比较,多总结。而与人交往,更是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它为我上了一堂难忘的人际交往学课程,使我这个只是在课堂上埋头苦学的书呆子改变了很多。在这里我学会了许多宝贵的知识,现总结如下:

一、真诚拉距离

客户进来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真诚的问候立即拉近了我与客户的距离,先声夺人,客户接受你、信赖你,才可以在适当的机会营销,这是营销成功的第一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走好第一步,以后的营销之路才能走远走好。

二、识别找目标

作为大堂经理必须要有敏锐的洞察能力,一成不变的工作环境,川流不息的来往客户,如果不能从客户的外表、细微的变化或客户点滴的言语中识别客户,发现机会并牢牢抓住,营销机会就会像水一样流走,所以要及时识别客户寻找目标。我们要有的放矢,这样才会使营销有把握会成功。

三、细节感客户

细节是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品位、文化、价值观与责任感的综合表现,是一个人或一个企业成功的坚实基础。“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的正是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我们的营销是一项复杂持续性的工作,一片森林能制造出无数根火柴,但忽略了一根火柴却可以摧毁一片森林。这经典的话语足以说明细节的重要性。从客户随口一句好热,立即递上一杯凉爽的纯净水。这一细节深深的感动了客户,营销机会就隐藏在这点点滴滴之中,只有把握好细节,才能走向成功营销。

大堂是营业厅中最能锻炼人的地方,大堂经理这个职位也是营业厅中的“门面”。它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在这个岗位上,不但能锻炼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使自己锻炼出足够的应变能力。希望我在不断的锻炼中能使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工作经验都有所提高,使这次实习活动充满意义,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搭建一座结实的桥梁!

通过这次时间,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个人的发展和能力的进步不仅需要高超的技能,更需要对工作的忠诚和以工作为中心的职业精神,即做事能沉得下心。这主要体现在日常工作的许多小事上,从细节处入手。在金融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除了要加强自己的理论素质和专业水平外,更应该加强自己的业务技能水平,这样我们以后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更好的为广大客户提供方便、快捷、准确的服务。

同时,我也领悟到学生和社会工作者的区别。工作说不辛苦那是假的,参加工作后让我进一步领悟到生活中的本质东西,即你要成功,你想得到你所希望的状态,首先你必须付出12分的努力。实习以后,我们才真正体会父母挣钱的来之不易,而且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在大学里学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叫做自学的能力”。参加实习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除了英语和计算机操作外,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很少。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太快,靠原有的一点知识肯定是不行的。我们要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要虚心请教他人,并做好笔记认真的去理解分析。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社会所淘汰!

7.教学实践小结文章 篇七

《上海教育科研》杂志的前身是《教育科研情况交流》。开始时编辑仅1人, 办公室设在康定路715号2楼, 第一期出版于1981年10月15日, 共5篇短文:开篇是青浦县的《我们是怎样开展教学试验的》, 第二篇是上海中学、控江中学的《数学学科分年级能力要求是什么?》然后是虹口三中心、卢湾一中心等小学方面的三篇文章。

当时我正在青浦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工作, 青浦的文章是我执的笔。文章的头上几句是这样写的:中、小学开展教学试验的特点是与教学实际紧密联系。怎样发挥这个长处, 提高试验水平, 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这篇文章最后还将青浦的教学实验方法即信息回授模式用一张框图进行描述。时任上海市教育局局长的杭苇老先生, 对这期杂志的编辑出版特别关切, 尤其是第一篇文章, 还专门写了批阅意见, 他甚至不同意编辑为了压缩篇幅删去原来的模式框图, 后来就全图照登, 这件事我印象颇深。当时, 作为上海市教育局的最高行政长官, 对基层的一项教学实验如此重视与关爱, 着实令人惊叹, 对从事这类研究的我们来说, 真是莫大的鼓舞。

自从那个年代的那些事之后, 上海全市的学校教育科研, 如同打开了一扇闸门, 洪流滚滚, 一发而不可收。

历时10年、20年的摸索, 学校教育科研已经成为上海教育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02年, 上海市普教研究所成立20周年, 如果我们循着20年全市教育科研快速发展的轨迹, 在大量鲜活的事例中, 至少已经凸显了如下特色 (这是10年前的概括) :

1. 从研究的选题、设计到实施、总结的全过程, 始终围绕学校教育改革的实际问题, 注重校长、教师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从而使学校科研进入了教育实践的深层领域。

2. 采用以实践反思为主线, 实证与思辨相结合、多种方法并用与互补的方法体系, 不仅增强了学校教育科研的现实可行性和群体活力, 而且有助于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桥梁。

3. 将经验推广、成果运用并物化为教育质量的提高、学生充分而有个性的发展作为科研的终极目标, 促进了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正因为如此, 以学校为舞台的群众性教育科研, 才具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4. 由专业研究人员和教师、校长共同参与, 相互融合成为科研主体, 倡导了教育研究的一股新风, 使学校教育科研增加了理论创新的可能性和期望值。

归纳起来, 其特色一个是时代性, 包括研究内容符合时代要求、研究方法也需不断更新;另一个是实践性, 一切从实际问题出发, 结果务求真效。我想这两个问题对于学校教育科研来说至关重要。当然, 那是2002年的小结。就在那一年, 时任市教委分管领导的张民生主任有个讲话。他认为当时正是上海教育发展的关节点, 经过前些时候的努力, 学校设施、教育理念不是我们最担心的, 现在要寻找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软档, 这个软档在于校长、在于教师。校长、教师如何把先进理念化为实际行动, 他们都有自己的诀窍, 这些隐性的诀窍如何显性化为可以共享的知识、技艺?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提高校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这里就暴露了上海教育科研方向、途径中的一些薄弱环节。他认为要花大力气研究学校现象、研究课程教学, 这是校长、教师工作升华的必备途径。张主任着重指出, 要在进入新世纪的背景下, 重新分析学校教育科研的价值, 进而追问:时下有什么背离, 什么原因产生这种背离, 然后提出对策和建议。10年前如此直白的追问, 至今仍然发人深思。

积30余年经验告诉我们, 学校教育科研的对象理所当然是发生在学校中的真实问题。因此这种研究应是:第一, 以学校为基地进行;第二, 嵌入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第三, 不忘持续地专业学习与引领。学校教育科研的主要方法, 还是行动研究, 基本精神是计划改进与成效反馈之间的螺旋交替。这种方法具备改善行为的独到机制, 非常适用于改进学校工作, 而且已经成为教师、校长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但行动研究方法在确立假说和理论支持力度上明显不足, 因此必需其他方法的补充或链结。当代的行动研究, 正出现从单纯行为的改进向融入理性的研究发展的趋势。

学校教育涉及因素庞杂无比, 教育科研意在创造。一项最好的创造, 常会囊括四个领域:

其中, 横向沟通人尽皆知:教育是艺术, 又指望它成为科学;教育需要设计, 又必须付诸实实在在的行为。纵向关系, 就不一定了:比如艺术化的个别经验 (如前面说到的隐性诀窍) 如何成为可设计的教育技术, 以使多数人掌握;教育的原理、规律 (包括前面说到的科研成果) 如何具体化为不同教师的可操作行为, 这都是十分复杂的研究过程。学校教育如何在特定价值目标下, 成为一种不断设计与改进的科学与艺术, 应该是个重要问题。

教育科研、教改创造, 处在突破的前夜。突破素有两类策略, 一类是颠覆性突破, 另一类是组合性突破。前者针对问题, 创意鲜明, 登高疾呼, 轰轰烈烈, 但容易执其一端, 引发历史上多见的钟摆现象;后者了解以往, 看懂现在, 殚精竭虑, 润物无声, 但它需在众多成功的碎片上, 作出更具整体功力的归纳,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把珍珠串成项链”。当然这里还有很重要的一条, 整体的改革还必须研究长效机制及其政策、文化建设的保障。

8.印刷色彩管理实践小结 篇八

色彩管理流程

色彩管理是个系统工程,其贯穿于整个印刷系统,在印刷的每个环节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之所以要做色彩管理,就是要管住颜色,使其在每个环节中的损失最小化,即让相同的色彩信息在色域和呈色方式不同的各种设备之间传递时损失和变化最小,最终让客户对印品上呈现的色彩满意。

现代的色彩管理流程,通常采用“软硬结合”的方式,通过3C步骤来完成。所谓3C, 即Calibration(校准设备)、Characterisation(建立设备的特性文件)及Conversion(色彩空间转换)。第一步校准设备,即让设备处于“标准”状态下;第二步建立设备的特性文件,即描述清楚每个设备的颜色特性;最后,色彩空间转换即找到各色空间的对应关系,完成最终的色域匹配。无论选择哪个品牌的色彩管理系统,都必须顺序地经过这3个步骤。

具体来说,色彩管理的基本流程如下:①印刷设备标准化。使印刷设备处于标准状态。②CTP设备的标准化。根据印刷条件制作印刷标准测试文件,并让标准化的印刷设备在最常用的几种纸张(铜版纸、胶版纸、纯质纸)上进行印刷,测量相关数据,并将数据返回给CTP进行印刷补偿,即实现印前追印刷。③数码打样设备的标准化。根据数码打样设备印刷出的标准测试文件(IT8色表),做好数码打样的色彩管理(色域匹配),实现数码打样与印刷的色彩一致。④显示器的校准。实现从印前设备到印刷设备的“所见即所得”,完成色彩管理框架的基本构建。⑤建立标准数据,每天使用专业设备进行检测,按照标准进行调整,保持色彩管理系统的稳定性。

印刷设备标准化

印刷设备标准化,既是色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为印刷设备的调整参数较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也较大,必须不厌其烦地调整好各个参数,并在每天的工作中进行跟踪检测,才能为下一步的工作打好基础。表1为印刷设备标准参数调整表。

调整好印刷设备基本参数后,需要通过以下3个步骤对印刷设备进行水墨平衡测试,以完成印刷设备的标准化:①印刷如图1所示的水墨平衡测试样张;②测量、计算给水量;③调整靠版水辊压力,使每个墨区的实地密度基本保持一致。

CTP设备标准化

完成印刷设备的标准化工作后,需要对CTP出版曲线进行线性化调整,使CTP设备实现标准化。这一过程也分3个步骤:①出梯尺版,测量网点及密度;②与标准网点面积率和密度进行比较;③生成网点补偿曲线。使用我公司自行制作的标准测试样张(如图2)制版(分辨率为200dpi),并分别使用常用的157g/ m2太空梭光铜版纸、80g/m2亚太胶版纸、115g/m2纯质纸进行印刷测试,分别测量四色实地的密度值以及网点面积率为50%处的网点增大率,因为这些数据最能体现色彩还原质量和设备状况。

将测试出的数据与ISO标准数据进行比对,在样张四色密度值达标的情况下将测试数据返回到印前CTP流程软件反复计算、调整,对印刷设备进行线性补偿,并调整油墨预置曲线,直到50%网点增大率达到ISO标准。调整前后的数据分别见表2~3。从测量结果上看,经过印刷补偿,在实地密度达标的前提下网点增大率已符合ISO标准,完成了CTP设备的标准化。

数码打样设备标准化

首先需完成数码打样设备的线性化,其次需完成数码打样设备与印刷设备之间的色域匹配。

数码打样设备的线性化过程,是首先用数码打样设备打印如图2所示的标准测试文件,测量其中CQM的60个色块(如图3)数值,如与印刷设备的测量数据偏差不大,即表示数码打样设备已处于标准化状态,不必进行线性化和与印刷设备的色域匹配,反之则需继续执行下面的步骤。

(1)用Color Proof Pro软件打印印刷基础线性化色条,测量其颜色值并生成EPL文件。

(2)打印IT8色表,测量其颜色值并生成ICC文件,将ICC文件与EPL文件生成打包文件,替换原来的文件。

(3)打印色域空间图并保存。

数码打样设备与印刷设备之间的色域匹配具体步骤如下:①參照数码打样设备线性化流程,得到其ICC文件;②根据印刷设备印刷出的IT8色表,用专业软件制作印刷设备的ICC文件;③通过Print Open软件将以上两个ICC文件进行匹配,生成新的适用于本公司印刷特性的数码打样ICC文件控制本厂数码打样设备;④用新生成的ICC文件打印数码样张,与印刷样张进行比对,如有色差,可以利用Print Open软件对新生成的ICC文件进行微调,使打样与印刷效果基本一致。

经过数码打样与印刷的匹配,现在我厂的印刷机台已经可以轻松地完成追样,只需通过印刷机台的微调,就可使印刷效果与数码打样效果十分接近了。

显示器校准

我公司使用的显示器是艺卓CG241w,通过爱色丽Monaco optix XR屏幕校正仪,在5000K或6500K的标准光源环境下校准显示器。校准过程较为简单,其步骤大体如下:①对显示屏进行白平衡校正,使其达到标准白场;②对显示屏中的IT8色块进行校正,使其与印刷出的IT8色表进行适配;③修正Monaco profile曲线并保存。

图4为经印刷色彩管理后各设备的色域情况。经过校准和色域匹配后的显示器所呈现出的色彩,与数码样张及印刷样张的色彩达到了基本一致,可实现软打样。

上一篇:在市委组织部部机关干部职工会上的讲话下一篇:高级交际饮食礼仪:中餐宴席上的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