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的产品分配方法论文

2024-07-01

成本控制的产品分配方法论文(精选12篇)

1.成本控制的产品分配方法论文 篇一

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方法比较分析

【摘 要】 文章简述了辅助生产成本费用分配方法,对比分析了各分配方法的优缺点,探讨了其应用问题。指出五种成本费用核算方法各有利弊,企业在选择方法上,会计人员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特点和成本核算需要选择适合的方法。而代数分配法是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方法中最准确的一种,适合在电算化程度较高,辅助生产车间较少的企业采用。 【关键词】 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方法;比较;应用 一、辅助生产成本费用分配方法简述 成本会计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辅助生产成本又是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辅助生产成本的会计处理是由两个步骤来完成的,一是费用的归集,二是费用的分配,由于辅助生产费用是对内提供服务的,所以其费用将由企业内部受益对象来承担,其中,为基本生产车间服务的,直接构成了产品的生产成本;为行政和销售机构服务的,则构成了企业经营管理费用的一部分。因此辅助生产成本归集和分配的正确与否,是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基础和前提。辅助生产费用向各受益对象分配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主要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和顺序分配法。 直接分配法是将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的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各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对象,而对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的产品和劳务不进行分配的一种方法。 交互分配法是辅助生产车间先进行一次交互分配,然后再将归集的辅助生产费用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对象之间进行分配的方法。 代数分配法是根据代数中建立多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计算出各辅助生产车间提供产品或劳务的单位成本,然后再按各车间、部门(包括辅助生产内部和外部单位)耗用量计算应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的一种方法。 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指在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根据事先确定的.产品、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和各车间、部门实际耗用的数量,计算各车间、部门应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的一种方法。 顺序分配法是根据辅助生产车间受益多少的顺序,将辅助生产车间、部门进行排列。受益少的排在前面,先分配费用;受益多的排在后面,后分配费用的一种方法。 二、辅助生产成本费用分配方法对比分析 现以上述五种分配方法举例分析说明各方法的优缺点。 例:某公司设有供电、修理两个辅助生产车间,供电车间直接发生的待分配费用为98 550元,修理车间直接发生的待分配费用为69 530元,两个车间本月提供劳务量见表1。 通过五种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方法的计算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直接分配法由于各辅助生产车间的待分配费用只对其以外的单位分配一次,计算工作简便,但由于各辅助生产车间包括的费用不全,因而分配结果不够准确。因此,直接分配法一般适宜在辅助生产车间内部相互提供劳务不多、不进行费用的交互分配、对辅助生产成本和企业产品影响不大的情况下采用。 第二,交互分配法,由于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劳务进行了交互分配,因而提高了分配结果的正确性。但由于各种辅助生产费用都要计算两个费用分配率,进行两次分配,特别是在辅助生产车间较多的情况下,加大了分配的工作量。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辅助生产部门之间相互提供产品和劳务的数量较多的情况。 第三,代数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结果最准确。但在分配时要解联立方程,如果辅助生产车间、部门较多,未知数较多,则计算工作就比较复杂,因而这种方法在计算工作已经实现电算化的企业中采用比较适宜。 第四,计划成本分配法,各种辅助生产费用只分配一次,而且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是早已确定的,不必单独计算费用分配率,因而简化了计算工作。适宜于厂内计划价格制定比较准确、基础工作较好的企业采用。 第五,顺序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优点是计算简便,各种辅助生产费用只计算分配一次。但是,由于排列在前的辅助生产车间不负担排列在后的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分配结果的准确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和劳务有明显顺序,并且排列在前面的辅助生产车间耗用排列在后的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较少的情况。 三、各分配方法的应用 基于上述五种方法的比较分析,我们认为,代数分配法是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方法中最准确的一种,在电算化程度较高,辅助生产车间较少的企业采用此种方法能够准确计算辅助生产成本。计划成本分配法能有效控制产品成本,对于定额管理较好,成本核算工作量大的企业非常适用。它对于配比计划与实际的差额,有较好的监督作用。单位计划成本由各车间人员预先提供,直接作为会计核算的现成数据,核算简便,但也需要会计人员和车间管理人员不断修正基础数据,以期更符合产品实际成本,这就要求专业人员深入研究,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同时,计划成本核算,作为重要的内部控制手段,也是企业加强管理,提升竞争力的方法。只有不断强化内部控制理念,合理计算成本费用,才能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的机会。 尽管企业各种成本费用的核算方法众多,各有利弊,但是企业在选择方法上不能一味追求形式,会计人员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特点和成本核算需要选择适合的方法。其中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方法比较分析,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水平,企业会计人员素质是决定企业各项成本项目会计核算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企业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对成本核算方法特别是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核算上了解不透彻,对企业核算方法的选择判断错误或有偏差,成本核算也无法准确进行。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也是合理核算辅助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万寿义,任月君.成本会计[M].东北财经大学,. [2] 朱重生.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方法的比较探析[J].经济师,. [3] 冯海虹.对辅助生产费用实际成本分配方法的分析与比较[J].商业会计,2011. [4] 杨点晶.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方法的比较与优选[J].财会月刊,. 【作者简介】 滕丽娜(1982-)女,甘肃武威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成本会计、财务风险.

2.成本控制的产品分配方法论文 篇二

产品生产的领域中, 大多数产品的生产是多种原材料经过复杂的生产工艺最终组成了一种产品, 诸如流水线生产的多数产品。而另外一种产品的生产叫联产品生产, 也就是一种产品作为原材料投入, 同时生产出多种产品的过程。这些多种产品从经济价值角度来看分为主要产品和次要产品, 主要产品属于高附加值产品, 次要产品属于低附加值产品。一般将联产品可以进行分离的点称为“分离点”, 分离后的联产品, 有点可以直接销售, 有点可以作为半成品进一步加工后出售。对于在分离点前发生的成本一般称为联合成本, 而分离后进一步加工的成本称为可归属成本。所谓联产品成本计算, 就是将分离点前发生的联合成本在各联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而在分离点之后的可归属成本则分别归属到各联产品自身的成本之中。由于联产品生产的特殊性, 联合成本的分配在该行业一直较为特殊, 有按售价法分配, 有产量法分配等, 这些方法最终都需要用到系数分配法。

二、对煤化工联产品成本的各种分配方法的比较分析

1、实物量分配法

所谓实物量分配法是将联产品的联合成本按照各联产品之间的中路或者体积比例进行分配。它主要包括简单平均单位成本法, 该方法较为简单, 按照各联产品的重量之和进行分配, 假设前提是每单位联产品成本均一致。

联产品成本i的单位成本

产量分配法主要从企业内部, 也就是生产过程角度来分析考虑的, 煤焦油化工联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是一致的, 而与各种联产品的销售价格无关, 这无法解释同一生产流程生产出来的不同联产品可变现净值不一致的情况, 因此, 煤焦油化工联产品成本的产品分配法尽管简单, 但是不适用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的企业生产经营。

2、相对销售价值分配法

相对销售价值分配法, 是依据售价较高的联产品应该较高比例地负担较高份额的联合成本的理论, 使这些联产品能够取得一致毛利率。该方法克服了实物量分配方法的缺点, 将联合成本的比例与最终销售价值联系起来, 按照各联产品的销售价值的比例来对分离点前的联合成本加以分摊, 该方法下, 联产品的单位成本计算公式

相对销售价值分配法主要着眼于企业外部, 从产品的销售市场来确定煤化工联产品的单位成本, 简单描述为“以销定产”, 与实物量方法下的“以产定销”的方式完全相反, 但是确及其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相对销售价值分配法是依据售价较高的联产品应依据该比例负担较高份额的联合成本的理论, 从而使这些联产品能够取得一致的毛利率, 从理论方面分析, 应当采用相对销售价值分配法确定各联产品的单位成本。目前煤焦油化工企业广泛推广“模拟市场核算, 实行成本否决”的的精神, 按照市场价格规范制造成本等, 其本质是按照相对销售价值分配法反映的可变现净值法计算确定联产品成本。

售价法存在一定的缺点, 就是市场在随时发生变化, 当每月的联产品成本核算都依据上一个月的售价时, 由于售价跟随市场情况无规律的波动, 则会导致计算出的联产品成本随之发生波动, 那么每月算出的联产品成本失去了可比性, 因此售价法适用市场稳定时期, 为避免市场大幅波动导致每月的联产品成本失去可比性, 企业一般选择上年一整年的或者时间最近半年各联产品的市场均价作为今年分配联产品成本的依据。售价法的这一特点说明了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下, 必须借助现在科技条件下的计算机系统, 才能科学有效地进行成本核算和产品结构优化调整, 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联产品成本核算水平和生产管理水平。

3、系数分配法

当采用技术系数法计算煤化工联产品成本时, 首先按成本项目 (包括副产品项目) 汇集分配前的综合成本, 再用技术系数分配综合成本, 再算出各联产品的成本。计算公式:

联产品折合产品 (积数合) =∑ (各联产品产量×技术系数)

某联产品总成本=某联产品折合产量×联产品折合产量单位成本

技术系数法下联产品ci的单位成本

例如, 以煤焦油加工的蒸发器和蒽塔装置为例, 按照技术系数法计算的各联产品成本如下:

假设该装置的年加工量是30万吨, 年均原料采购成本3000元/吨, 年总加工成本为90000万元, 职工薪酬2000万, 燃料动力3000万, 折旧1500万, 机物料消耗1500万, 制造费用2000万, 联合成本为100000万元, 其它有关资料如表1所示.

(资料来源:产品售价采用2010年河南省市场售价的全年平均数。)

煤焦油初步的生产, 将焦油分离成不同的产品, 经过初步加工, 生产出轻油、酚油、工业萘、改质沥青、中温沥青、蒽油、粗酚、洗油和粗蒽等产品, 有直接出售, 如工业萘、轻酚油、粗蒽和沥青等;有的产品作为中间产品做为下一道生产工序的原材料。

三、技术系数法的理论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 本文将煤焦油化工联产品成本确定的技术系数法一般描述如下:

第一, 按照下列公式计算各联产品的折合产量qi, 联产品折合产量Q (积数合) 。其中参数θi表示联产品i的技术系数。

第二, 计算联产品折合产品单位成本

第三, 计算各联产品的总成本Ci, 单位成本ci

第四, 计算各联产品的利润Ri、企业利润总额R:

上述公式中, qi、pi分别表示i产品的实际产品和销售单价。在联产品折合产量单位成本以及各联产品的技术系数θi在其他给定的情况下, 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一般优化模型为:

上述公式中, 为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目标函数;而企业的生产技术约束条件由隐性生产函数F (x1, x2, …xm, q1, q2, …qn) =0来表示。其中x1, x2, …xm分别表示各生产要素的投入量;q1, q2, …qn分别表示各联产品的产量。

由公式 (2)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

对上述公式求偏导, 则得到利润最大化一阶条件为:

上述公式的含义是在保持总产出水平 (即一定时期内总的生产能力水平) 不变的情况下, 调整各联产品i, j (i, j=1, 2…n) 的产量 (如增加联产品j的产量△qi相应的减少联产品j的产量△qj, 而其他各联产品的产量以及联产品总产量等均保持不变) , 则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编辑条件:

如果将生产技术约束条件以的方式来考虑, 则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一般优化模型为:

式 (4) 中, 、ci分别表示对各联产品人为分配的单位成本 (如按报告期有关资料确定等) 和联产品i (i, j=1, 2…n) 的实际单位成本, 假设联产品折合产量单位成本、联产品θ的技术系数均已由外部给定。

由拉格朗日函数, 则推导出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为:

我国煤焦油化工所采用的技术系数法, 不同于石油化工和煤的技术系数, 后者国家相关部门曾经制定统一的产出系数, 而煤化工由于不同产地煤的化合物成分不一致, 因为较难制定出不同产区出产煤化合物含量的统一标准, 因此, 煤焦油化工的技术系数法θi, 采用产量较大、售价稳定和售价较大产品的销售价值作为技术标准, 其他联产品的销售价格分别除以该产品, 分别计算出他们的技术系数, 因此取θi=pi, 则技术系数法=相对销售价值分配法。

综上所述, 本文认为, 在企业内部, 有必要采用两类成本确定核算体系:一类是按现行有关财会制度和规定进行, 以便于事后的考核与可比性等;另一类是以售价法为基准, 充分反映市场供需情况, 主要用于事前的生产经营决策优化等。

摘要:从企业经济利益角度的来说, 多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会更多的提高企业经济利益, 但是主要产品和次在要产品的生产是同时生产的, 一种产品的产出必然伴随着另外一些次要产品一定数量的产出, 这就叫联产品生产。联产品生产工艺的特殊性决定其成本计算的复杂性, 对此本文专门针对煤焦油化工联产品的分配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联产品,成本核算,产量法,售价法

参考文献

3.成本控制的产品分配方法论文 篇三

关键词: 最优化方法 合作博弈 分配模型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水资源已成为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资源,流域范围内水资源利用的冲突,归根就是各利益主体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环境保护合作问题。解决流域环境问题冲突时,排污权分配是一个重要问题,一般以多目标优化模型为技术手段,以达到流域全局最优策略;但各个主体的既得利益也不能忽视,如何通过谈判达到多赢效果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博弈论也被广泛应用于流域内的排放、分配问题的研究。污水处理厂作为我国常见的排污个体,由于种种原因仍处粗放式管理,同一流域的污水处理厂,可能存在地域性的不公平,未能达到整体的最优化。本研究从这个角度切入,通过建立最优化-合作博弈模型,研究了同一流域内不同污水处理厂的排污量分配及利益分配方案,实现区域整体最优化,并通过利润再分配减少了各参与主体的成本。

1 文献综述

目前我国在控制改善环境质量方面,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总量控制下的河流排污权分配,我国学者利用优化模型进行研究,如陈阳[1]等研究了一种基于相互补偿的协商分配模型。刘首文[2]等、黄国如[3]等以基本遗传算法求解多个排放口的最优化处理问题。王艳[4]运用最优控制原理与博弈论,研究了流域水环境管理的区域间自愿合作协商促进机制。刘红刚[5]等采用合作博弈论方法,建立了在给定污染物总削减比例条件下各区域环境合作的博弈模型。在国外方面,Deininger[6]使用线性规划方法研究了在保证预设水质要求的条件下污染负荷的最优分布。Liebman和Lynn[7]、Shih[8]使用动态规划识别了污染负荷沿着一条河流的最优分布。Loucks等[9]建议对于同一类问题推广线性规划方法。Ecker[10]提出了一个几何规划模型,并用于在维持现状溶解氧水平的基础上优化河流污染负荷分配,以达到处理费用最小化。CardweIJ和Ellis[11]提出了一种最优化模型,用于在考虑参数不确定性和模型不确定性的清况下,进行多个点源的污染负荷分配。总体来说,国外对环境冲突问题的研究日渐深入,博弈论在国外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提出过包括流域污染微分博弈的旁支付方法、流域污染多阶段超级博弈模型等方法,几乎博弈论的每一个最新成果,在环境问题中都能找到应用实例。

2 区域污染物排放量最优化分配模型

2.1 问题提出

假设某一流域存在n个排污口,如n个污水处理厂。将每个排污口作为整个博弈系统的一个参与者,则所有的参与者形成一个集合I 。在给定集合I排放总量情况下,如何分配集合内部各参与者(排污口)之间污染物排放量,并尽可能使其节约成本。其中,不同的参与者用i(i =1, 2, ..., n)表示,其排放量用s表示,各排污口的处理率为η。

由于η为各排污口的处理率,因此可将ηi称为各个参与者(排污口)i的处理策略,将I=(n1,n2,...,nn)称为参与者的策略集。

通常,各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费用,也就是参与者i的成本可以用下式来表达:

区域内总排污成本为:

其中,M表示处理成本,η表示污水厂的处理率,q表示流量,a、b、c分别为参数,具体由于各地区不同工艺设备、成本控制、排污流量等因素而产生差异,需通过具体调查确定。对于同一污水处理厂,若当地管理者要求污染物削减量越大时,则要更大幅度地提高污染物的处理率,以达到更高的治理要求,则处理成本Mi越高。

一般来说,在形成合作联盟之前,各个参与者间无好的信息交流或合作协议,较为公正的排污分配方案是统一采用平均分摊法,例如,每个排污口都采取相同处理率。此时则有:

其中,上标N代表为非合作状态。式2-4即为采用平均分摊方案情况下的总成本。

平均分摊对于每个参加者来说或许是公平的,但这其实是因各参与者间缺乏信息共享、没有形成统一联盟,而形成一个整体高成本的Nash均衡的博弈结果,即所谓的“囚徒困境”。根据合作博弈理论,其结果必定符合Pareto最优,通过形成协议联盟进行合作,降低总体成本,获得额外利益,并进一步将收益公平合理分配,从而使各个参与者合作后的成本都低于合作前的成本,这种做法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当采取合作时,则总体成本存在最优化模型:

其中,约束条件(2-6)表示进行区域合作后的排污量必须到达规定排污量削减指标。约束条件(2-7)表示处理率的范围在0-1之间。

此外,根据合作博弈的定义,该联盟合作后的成本必须小于合作前各成员单干的成本,否则该联盟的形成就没有意义。因此还有下式成立:

2.2 优化模型解析解

3 合作博弈分配模型

3.1 优化模型存在问题

经过优化模型分配后的排放量,虽然在整体经济效益上最优的,但对于参与的各个成员来说,则未必最优。最优化的结果通常为大部分参与成员成本下降,某些参与成员反而成本上涨。因此对这些成员来说,他们没有真正参与合作的动机,联盟也就不能成立。因此,要保证联盟成立,统一优化过程可行,还需进一步对联盟得到的利润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使每个参与成员的成本在参与联盟后都比参与前有所降低,确保联盟合作的可行性。

在这个联盟中,Z(I)是所有参与者都参与的大联盟,同时,任意参与者都可能会形成一个子联盟,该子联盟是大联盟集合I的真子集。因此,若存在n个参与者,则共可以形成2n个子联盟。设某个参与者的子集合K形成的博弈联盟为Z(K)。

定义V为联盟所获得的收益,则V(I)为大联盟所获得的收益,V(K)为子联盟所获得的收益。用pi表示参与成员i从联盟最大收益值中V(I)应获得的利润,集合P=(p1,p2,…pi)称为该合作博弈的分配策略。根据合作博弈的定义,pi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整体合理性:

即每个参与者所分配到的额外收益,等于整个合作联盟比合作前增加的额外收益的总和。

(2)个体合理性:

即每个参与者参与联盟后得到的收益,应当高于他未参加合作时(即单干时)所获得的收益,否则该成员没有参与联盟的动机。

3.2 博弈模型的求解

因此,要对合作联盟得到的利润进行合理分配,就是要求解满足上述条件的pi的过程。合作博弈模型的求解方法比较多,本文主要选择Shapley值法与核心法,分别进行求解。

对于一个联盟来说满足式(3-1)及式(3-2)的分配方案有很多种,在一般情况下,或在强有力的约束协议下,只要满足上述两式条件的分配方案都可以被参与成员接受。但是如果联盟协议的约束力并不强,并假设所有参与者都追逐最大利益的情况下,则还要考虑子联盟的情况。若有数个参与者发现当他们组成一个小联盟后,获得的收益比参与大联盟时要更高,这样他们就不会参与大联盟,而形成收益更高的小联盟了,而大联盟也就随之不能成立。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大联盟的分配必须保证每个成员的的收益都高于他任何可能参与的小联盟的收益,才能保证大联盟的稳定性。

由于核心是满足以上所有条件的解集,因此理论上来说核心内的解才是最符合联盟收益最大化的。从满足整体合理性及个人合理性的角度来说,以核心作为分配策略才最为合理。但遗憾的是,由于要求过高,核心的解集往往是空集,从而大大限制了核心法的运用,因此只能寻求其他的妥协方法进行求解,从而求得到相对公平的分配策略。

Shapley值法是一个重要的求解方法之一,其可确保得到合作博弈的唯一解。其结果可能在核心集合内,也可能在核心集合外,但能保证存在唯一解。事实上,Shapley值法是对于该博弈联盟的每个参与者,考察其对所有可能存在的子联盟的贡献率及其概率大小,按照该贡献率给出参与者在联盟博弈中的一个分配方式。Shapley值由特征函数V确定,特征函数V即该联盟合作后获得的额外利润。由于当联盟中仅存在一人时,即相当于该参与者单干,因此他采取的策略仍为平均分摊法时的策略,即η。由此可知,当联盟K为单参与者i时,V(i)= 0。

综上所述,根据最优化结果得到的分配方案建立的博弈模型,是以求解分配方案P=(p1,p2,…pi)为目标。首先必须求得联盟的特征函数V,包括大联盟I的特征函数,以及所有子联盟K的特征函数。随后根据式(3-3)(3-4)(3-5),寻找该博弈模型的核心,看是否为空集。

一般情况下都采用Shapley值法进行求解博弈模型,因其是根据成员贡献来进行收益分配,且一定有解,解可能在核心集合内。Shapley值法可根据以下公式进行求解:

上式中,Pi即为Shapley值。|K|为博弈联盟K所含的元素个数,V(K)表示包含参与者i的联盟K的博弈特征函数,V(K\i)表示在联盟K中,若将参与者i除去后,剩余参与者组成的博弈联盟的特征函数。

4 研究案例

4.1 案例现状及参数选取

本研究选用粤西阳春市漠阳江流域。参考《粤西水质保护规划》,根据不同规划年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的要求,综合考虑水污染源预测结果、污水处理厂建设规划现状、削减量,提出的漠阳江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方案中的重点规划项目,漠阳江上游的春湾污水处理厂于2010年新建,处理规模1.0万t/d,2020年将扩建至2.5万t/d;合水污水处理厂于2010年新建,处理规模1.0万t/d,2020年将扩建至1.5万t/d;春城污水处理厂与2010年扩建至规模4万t/d,2020年将扩建至8.0万t/d。本研究将采用以上污水处理厂2020年数据。

根据上级单位分配给阳春市的“十一五”COD排放总量,规划提出近年内COD目标总量控制方案,见下表。

表4-1 漠阳江阳春市流域COD总量控制目标

本研究采用2020年COD允许排放量数据进行计算。

此外,由2.1节可知,污水处理厂的处理率参数a、b、c,具体由于各地区不同工艺设备、成本控制、排污流量等因素而产生差异。根据文献调查,式(2-5)中的污水处理参数a=200,b=1000,c=0.8,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为650mg/L。

4.2 最优化方法求解排污量分配

根据上节,至2020年时三个污水处理厂运行规模,可以算出每个污水处理厂的平均排污流量(春湾污水处理厂为1,合水污水处理厂为2,春城污水处理厂为3,下同)及COD产生量。又根据表3-2,由于2020年该流域内COD允许排放量为6686t,因此总的COD处理率应至少达到0.77。在形成合作之前,为公平起见,每个污水处理厂都采取相同的处理效率,即都采取77%的削减率,这能达到管理者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式(2-1),各厂的成本分别为:

即,1号参与者采用0.56的处理率,2号参与者采用0.52的处理率,3号参与者采用0.88的处理率时,可以使总成本达到最小。相比起采用平均分摊法的策略,总体成本共节省了45.45万元。

但是如果直接采用这种方法的话,会使1号、2号参与者的成本有较大的降低,而使3号参与者的成本有较大的提升,这样3号参与者必定不会同意这种联盟的实现。因此,为了使得合作顺利实现,必须对合作带来的收益(即经集体规划后节省下来的资金)用合作博弈模型重新进行分配,使各个参与者在参加联盟后都有所收益,才能保证联盟的顺利进行,保证最优化分配的可行性。

4.3 合作博弈模型求解分配方案

5 结语

本论文对在同一流域的不同排污口之间的排污量最优化分配模型及成本分配的合作博弈模型上进行了研究。以同一流域内的不同排污口为基础,为改变平均分摊法导致成本较高的弊端,在达到管理者要求的处理率的前提下,以总体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了排污口处理率分配优化模型,并通过数学方法,求得了该二次规划问题的解析解。由于最优化的结果通常为大部分参与成员成本下降,而某些参与成员反而出现成本上涨,因此这些成员没有真正参与合作的动机,联盟也就不能成立。为保证联盟成立使得统一优化过程可行,通过建立合作博弈的模型,并使用核心解法及Shapley值法,进一步对联盟得到的额外收益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使得每个参与联盟成员的成本都比参与前降低。根据粤西漠阳江流域阳春市范围内的春湾、合水、春城三家污水处理厂,以当地管理者提出的COD排放总量控制要求,用合作实例用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在满足COD最大允许排放量的情况下,通过组成统一联盟,进行处理率最优化,以及采用合作博弈进行收益分配后,春湾、合水、春城三家污水处理厂分别采用56%、52%及88%的处理率,取代之前的平均分摊法,使得处理成本分别比合作前降低了11.79、10.69及22.97万,分别占总成本比例的4.01%、5.56%和3.86%。可见,通过合作降低成本的做法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陈阳,赵勇,肖江文.激励机制下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的分配模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6,34(6)

[2] 刘首文,冯尚友.遗传算法及其在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中的应用,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1996.29 (4):95-99.

[3] 黄国如,胡和平等基于遗传算法的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清华大学学报,2002,42(4)551—554

[4] 王艳.流域水环境管理合作促进机制博弈分析[J].系统工程,2007,25(8):54-57

[5] 刘红刚,陈新庚,彭晓春.基于合作博弈论的感潮河网区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分配模型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1,20(3):456-462

[6] Deininger,R.A..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the planning of economically optimal pollution control systems[D].Northwestern University, Evanston,Illinois. 1965

[7] Liebman,J.C.and Lynn,W.R.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stream dissolved oxygen[J].Water Resources Research.1966.2521

[8] Shih,C.S.. System optimization for river basin management[Jl. Journal of the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Federation.1970.42: 1792

[9] Loucks,D.P.,Revelle,C.S. and Lynn,W.R.. Linear programming models for waterpollution controI[J].Management Science,1967,14(B):166

[10] Ecker,J.. A geometric programming model for optimal allocation of stream dissolvedoxygen[J]. Management Science.1975.21:658

4.产品质量过程控制及检验方法 篇四

设备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设备的性能,因而在设备的整个制造过程中,我方将按照以下检验方案对整个制造过程进行过程控制,具体方案如下:

(1)过程控制和检验

①采购部根据技术部提出的设备材料采购清单采购,主要零部件及材料均向合格供应商采购。外购部件均选用著名品牌产品。

②所有原材料进货时均要求提供材质报告。

③所有外购件进货时均要求提供质量合格证和检验报告。所有材料进厂后,由仓库负责人召集质检部、技术部及车间质检员对材料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验收不合格办理退货手续。

④设备制造严格按图纸和相关的工艺进行,由车间质检部质检员及技术部现场指导员进行监造。

⑤设备制造过程中各零部件均进行首检,自检,检验合格的投入生产,制造后的单件均由过程检验进行逐个检验,制造质量凡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一律进行返修或由技术部负责人批准后作报废处理。

⑥设备制造工艺流程中规定的质量控制点,由车间负责人填写控制点报审表,由质检部召集技术部及相关人员进行点检,并形成控制点质量检验意见,报项目经理审批处理。

⑦设备整机制造完成后,由质检部召集技术部、车间相关人员进行出厂前的预组装及空载试运转及渗漏试验,检验合格后办理入库手续。

⑧设备的生产过程各工序严格按规定的表格填写详细的检验数据。⑨出厂前对设备进行预组装。设备的空载运行,主要进行设备在没施加负载状态下进行的整体试压及运行。以上检验由质检部门及技术人员一起组合并验收,并记录检验报告。上述设备组装和空载运行调试合格后方可出厂。

(2)中间检验

甲方在制造过程中随时派人去制造厂进行中间阶段的考查、抽检、监查进度,我方将在货物具备出厂条件后,提前10天书面通知招标方派人员去制造厂进行预验收,预验收项目包括:

①产品外观检查; ②技术性能检查; ③系统调试检查; ④施工过程文件资料。(3)出厂检验

在净化装置制造完毕后二周内,乙方通知甲方到制造现场进行出厂验收。在甲方检验人员到达乙方制造厂后, 乙方向甲方检验人员提供检验必要的资料(含图纸)二份,检验完成后由乙方向甲方提供检验记录,一式二份。

5.成本控制的产品分配方法论文 篇五

一种飞行控制中控制分配的解决方案

针对现代飞控系统中的控制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经典理论的最优化方法--有效集方法的.控制分配方案,并建立了该方案的两种算法实现;简要描述了具有多个操纵面,考虑位置和速率约束的飞行控制中的控制分配问题,并将其转化为约束二次型规划问题进行研究;讨论了现有的几种控制分配解决方案;最后,以某型飞机为仿真模型,对新的和以前的几种控制分配方案的算法实现进行了对比仿真验证.仿真结果和数据统计表明,提出的这种基于有效集方法的控制分配解决方案对于实时飞行控制分配问题是切实可行且高效的.

作 者:曹宗涛 马瑞平张明廉 CAO Zong-tao MA Rui-ping ZHANG Ming-lian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北京,100083 刊 名:飞行力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FLIGHT DYNAMICS 年,卷(期): 24(1) 分类号:V249.1 关键词:飞行控制   控制分配   约束二次型规划   有效集方法  

6.成本控制的产品分配方法论文 篇六

在一次访谈中,小说家格雷斯·佩里被这样问道:“你是一个母亲,一个妻子,一个作家,一个激进主义者。你怎么会有时间做好这么多事情?”格雷斯·佩里回答道:“事实上,我有一整天啊。”这个对话的片段让我想起了一整个月的沉静所教给我的东西。

几年前,我有过一次经历,它完全颠覆了我对时间的印象。我在俄勒冈州海滩上一个名叫皂石的女作家退休公寓度过了那一年的一月。

在皂石度过的每一天都是一曲关于无物和万物的旋律:用独轮车搬运木头,修整柴火炉,烹饪,饮食,阅读,写作,入睡。

逃离了被现代交通、截稿日期、要做的事、要打的电话填满的令人压抑的日常生活,我变得潮湿(这儿每天都大雨滂沱),我获得了宁静。土地和树木能够被嗅到,我和它们一起变得葱翠茂盛。曾经封闭着我的躯壳已在奔流的溪旁入眠,松散开来,缺口丛生。

在这个退休公寓里,我再一次让自己走近了这个真理:所谓的空间感不过是一种选择。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连续二十六个“整天”,我想知道:当我在家的时候,我究竟在忙些什么,以至于我没有时间去阅读,和我的邻居聊天,甚至当猫咪跳上膝盖的时候,我连爱抚它的时间也没有?

还有什么比生命中的此时此刻更重要呢——记住这一点似乎变得很难。我第一次明白我拥有一整天,每一天,只要它就是我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

1

利用时间碎片

过一天“杯子溢出来了”的生活。与其过分关注你用来写作的时间,不如把注意力转移到你确实拥有的时间碎片上。在医生的候诊室里写上十分钟,在去往工作地点的地铁上写十五分钟,在健身房的椭圆机上写半小时。练习着让你自己和内心的诗意平台和谐一致。

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或者一首你想背下的诗,或者当一小段絮语、某个特殊的表达划过你脑海的时候,用来捕捉它们的讯息卡。当你能驾轻就熟地和这些短小、充满创造力的片刻相处的时候,你也许会惊讶原来从拥挤不堪的日常生活中,你能够剥离出这么多写作时间!

2

建立写作大后方

如果你试过了在一小段时间里让写作的灵感与冲动狂奔,现在来体验一下将它延展为一场马拉松吧。专门找出一段不被打扰的、用于写作的时间:你能够承担的最长的时间。

去任何一个你能逃离日常事务、让自己专注起来的地方。在拐角处的咖啡店里待两小时也好,花一个星期去一个热带海岛也好,重要的是你获得了一块绿洲,在这里你不需要被闲谈、检查邮箱、上网冲浪,或其他任何形式的使你分心的东西诱惑,你可以完完全全地沉浸到这一块仅仅属于你的写作时光中去,享受它给你带来的愉悦。

3

变更优先顺序

当我单身的时候,我把晚上的绝大多数时间用来看望朋友、去图书馆或者参加音乐活动。当我未婚夫搬进来以后,我把创作两部书放在了全天工作的首位,并很快感到如何分配工作后的时间成为了一个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适,我压缩了用来社交的时间,把写作(以及和我未婚夫的关系)摆到了更重要的位置。

当你对事情的优先顺序有了明确的认识以后,你的选择就会反映出它们在你心中的价值高低。试着这样度过一星期:把写诗当作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你会停止和谁煲电话粥?你会把哪个电视节目推迟到下周再看?为了配合你瘦削、吝啬的写作机器,你会把日常生活中的哪些赘肉削去呢?

4

把它做成涂鸦

7.成本控制的产品分配方法论文 篇七

产品设计成本是指经过产品研发、设计、设计评审过程, 形成产品图纸, 产品设计定型后, 按照图纸及其技术条件规定, 生产出合格成品的最佳耗费状态时的成本。产品成本中的材料和工时消耗的多少主要是由产品的设计结构和工艺要求决定的, 而工艺要求也是由设计决定的, 因此产品的大部分成本实际是在设计阶段就决定了的。

新产品设计定型后, 企业进行小批量试制生产阶段, 就是对该新产品的设计过程进行谨慎的再验证和再鉴定。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1 小批量试制生产及其鉴定

小批量试制的任务, 除对设计图纸等进行再次实际验证外, 主要是对生产工艺方法进行验证以及单位产品成本对大批量生产的适应性等。

1.2 产品再鉴定

在小批量试制后, 投入大批量生产之前, 还应该进行一次产品再鉴定, 其目的主要是着重审查各种工艺文件、工艺装备、检测手段、标准化、生产组织等。

1.3 试销

样品或小批量试生产后的产品应尽可能提供给具有代表性的用户使用, 获取产品使用中的信息, 以便发现产品存在的各种缺陷。并且按照用户反馈情况进行分析, 迅速改进产品设计, 以适应使用。

2 产品设计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2.1 过于关注产品性能, 忽略了产品的经济性 (成本)

设计工程师往往容易为了满足产品的性能而设计产品, 就容易陷入对产品的性能、外观方面追求尽善尽美, 往往忽略了许多部件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 没有充分考虑到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性能比和受欢迎的程度。

2.2 关注表面成本, 忽略隐含 (沉没) 成本

某企业曾经推出一款新产品, 该新产品总共用了12枚螺钉进行外壳固定, 而同行的竞争对手仅仅用了5枚螺钉就达到了相同的外壳固定的效果和目的。当然, 单从单位产品多用7枚螺钉的价值来说, 最多也只不过是几毛钱的差异, 但是一旦进行大批量生产后就会发现, 由于多了这7枚螺钉而相应增加的采购成本、材料成本、仓储成本、装配 (人工) 成本、装运成本和资金成本等相关的成本支出便不期而至, 虽然仅仅是比竞争对手多了7枚螺钉, 但是其所带来的隐含 (沉没) 成本将是十分巨大的。

3 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方法

产品设计中的许多方面会对成本产生不利影响,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 没有明确的用户要求, 企业确定的产品基本性能和主要参数高于实际需要。

(2) 产品结构过于复杂或结构工艺性能差造成加工费用的大量增加。

(3) 采用过大的安全系数, 设计的零部件的重量、体积过大, 或者是使用了功能或精度过高的材料和外协件从而增加了材料成本。

(4) 把零部件的加工精度、配合公差或技术性能要求的指标定得过高, 增加制造和检验的工作量并增加了报废率。

为了避免上述的设计问题引起的成本升高, 必须在设计过程中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成本控制, 即应用价值工程分析法。

3.1 价值工程分析法

按照价值工程的观点, 产品的价值 (也就是性能价格比) 即效能与其功能成正比, 与其成本成反比, 即效能 (V) =功能 (F) /成本 (C)

当然, 保证必要的效能, 可以通过功能不变、降低成本;功能增加、成本不变;功能较大增加、成本较少增加;功能较小降低、成本大幅度降低等的方式达到。但无论企业或顾客, 保证必备的功能是最基本的要求。为此, 企业应对开发的新产品按功能价值关系 (C=F/V) 考虑, 避免新产品设计时因功能过剩、要求过高等原因造成的设计成本增加;在新产品完善过程中, 通过改进设计、工艺, 改变零部件的配置或用料, 降低设计成本。

3.2 工艺流程再造

除产品设计之外, 还有一个因素对于产品成本和质量有决定性作用, 这就是工艺流程再造。工艺流程再造就是对已经设计完成或已经存在的加工过程进行再设计, 从而直接消除无附加值的作业, 同时提高装配过程中有附加值作业的效率, 降低制造成本。

3.3 加强新产品开发成本分析, 达到成本与性能的最佳结合点

加强性能成本比 (即效能) 的分析:性能成本比也就是目标功能跟目标成本之间的比值, 通过该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 新开发设计的产品是否符合预先设定的目标成本、目标功能等相关目标。假如实际的成本性能比高于目标的成本性能比, 在设计成本与目标成本相一致的前提下, 说明新产品设计的性能高于目标性能,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可以通过将新产品的性能调整到与目标性能相符来达到降低和削减成本的目的。

3.4 减少设计转生产前需被修改的次数

设计转生产前需被修改的次数, 是一个核算一种新产品开发成本投入的指标。很多事实显示, 新产品往往要费很长时间才能批量投入市场, 最大的原因是产品不能一次性达到设计要求, 通常需要被重新设计或修改好几次。假定企业估计每个设计错误的成本是200元, 如果在新产品开发设计到生产前, 每个新产品平均需要被修改的次数为3次, 每年引进开发18个新项目, 则其错误成本为10800元。

由这个简单的算术就可以看出, 在转为正常批量生产的过程中, 每一次修改都会给公司带来包括物料、人工、效率的损失。因此, 研发设计人员的开发设计, 在不影响成本、性能的情况下, 应尽量提高一次设计的成功率。

4 在产品设计阶段降低产品的成本手段

4.1 产品设计的目的要明确

产品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一般来说, 产品在设计时应预先设定针对的客户群和客户所接受的销售价格,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

4.2 产品设计人员要树立成本意识

产品设计人员在产品设计时往往过多关注于功能、性能等方面, 而忽视产品的成本, 无形当中增加了产品的成本, 降低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此, 市场经济需要产品设计人员不光有创意还要有成本观念。

4.3 推进零部件的标准化

首先, 标准化可以带来规模效应。从规模效应可知, 随着批量的加大, 采购价格会不断降低。标准化提高了零部件的通用性, 这样就使得零部件品种数减少了, 在采购总量不变的情况下, 每种零部件的数量就会相对增加, 即扩大了采购规模。其次, 标准化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对企业来说, 现在越来越多的采用大规模定价采购方式。在这种方式中, 由于零部件标准化和系列内的通用化, 提高了制造过程的生产批量, 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对供应商来说, 标准化的零部件可提高生产批量, 减少转产次数, 降低模具费用, 也实现了成本的降低。以我所在企业生产的产品为例, 通过对导线、标准件进行标准化推进, 将导线、标准件品种由原来的650多种降到150多种, 实现了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下零部件价格的降低。

4.4 供应商参与产品开发设计

企业进行产品开发设计, 一是要利用自身的资源, 二是要利用外部的资源。自身资源, 无须多讲, 至于外部资源, 很多企业花大力气去找最新的技术, 找新厂家, 却忽视了自己的供应商。实际上, 企业的供应商就是企业可以利用的最佳资源。很多企业的供应商长期为企业配套, 对企业的产品有较多的了解, 企业在设计开发产品时让这些供应商参与进来, 使开发信息与供应商共享。这样, 一方面供应商基于对企业产品的了解, 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提供满足产品设计要求的部件, 从而缩短新品开发周期, 达到零部件的最优化;另一方面供应商提供零部件结合了自己的实际生产、工艺情况, 从而使得零部件正常供应的周期缩短, 日后的供货也更有保障, 而这种方式进一步加强了供应商与企业的紧密联系, 促进了企业供应链的建设。

4.5 剔除不能带来市场价格却增加产品成本的功能

任何给定的产品都会有多种功能, 而每一种功能的增加都会使产品的价格产生一个增量, 当然也会给成本方面带来一定的增量。虽然企业可以自由地选择所提供的功能, 但是市场和顾客会选择价格能够反映功能的产品。因此, 如果顾客认为设计人员所设计的产品功能毫无价值, 或者认为此功能的价值低于价格所体现的价值, 则这种设计成本的增加就是没有价值或者说是不经济的, 顾客不会为他们认为毫无价值或者与产品价格不匹配的功能支付任何款项。

4.6 从全方位来考虑成本的下降与控制

作为一个新产品的开发, 企业应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参与 (充分考虑将采购、生产、工艺、成本分析等相关部门纳入开发设计小组) , 这样有利于从全局的角度去考虑成本的控制, 基本上可以杜绝为了降低某项成本而引发的其他相关成本增加的现象, 而是必须从全局出发来考虑成本的控制问题。

8.成本控制的产品分配方法论文 篇八

【关键词】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产品质量;控制

一个健全的压力容器制造厂家,为了制造出符合压力容器规程及国家法律法规的合格的压力容器,就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保证体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质保体系,这个体系中控制压力容器质量的重要因素包含以下几点:图纸的审查、原材料的控制、制造工艺的控制、焊接过程的控制、外观及几何尺寸的控制、无损检测的控制、耐压试验的控制、出厂资料的控制。

1.图纸的审查

图纸的审查由工艺责任人负责组织,主要审查内容包括:

(1)压力容器设计总图,即最终版签字蓝图,上面是否有设计单位的资质印章,印章是否在有效期内。

(2)压力容器级别划分是否正确。

(3)材料选用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几何尺寸有无明显错误。

(4)无损检测比例及选择无损检测方法是否合理。

这些都是决定后期压力容器制作质量的重要点,如果以上问题全部符合要求,则加盖制造厂审图章印,由工艺责任人签字盖章,并报监检确认,存入档案。图样审查合格后,图纸才能流转制作。

2.材料的控制

材料的控制由材料责任人负责组织,主要控制内容包含以下几点:

2.1材料入库前检查

检验材料人员,必须熟悉图纸要求及压力容器法规,对所需受压元件及原材料在进厂之前进行控制,必须按照订货协议,核对生产厂商提供的材料质量证明文件,质量证明书上必须有生产商的质量检验章,提供质量证明书的主要有受压元件(筒体、膨胀节、封头、大于等于?250的法兰、大于等于M36的螺栓螺母等),如果采购的不是原材料直接生产商,必须在质量证明复印文件上加盖中间供应商的检验公章和经办人章,材料質量证明书上的数据必须符合压力容器标准要求。

2.2入库后的摆放及使用注意

检验合格的材料进行入库,入库材料堆放整齐,尤其注意保护好法兰密封面。钢板堆放前做好标识,标识包括钢板材质、板厚、企业编号、企业检验确认号。制造过程中,钢板下料或加工前,必须做标记移植,以免材料混淆,错用或乱用现象,影响最终产品质量。

2.3材料的代用

如果在制造过程中,由于采购原因(某种材质或规格难采购)或者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焊接情况、库存情况及考虑制造质量等,需要进行材料代用的,必须提出材料代用申请,经由原设计单位设计人员同意,且审批手续合格,才能进行材料代用,签字盖章版材料代用单必须入产品档案,做到可追踪性。

2.4材料的领用与发放

车间制作过程中,材料的领用,必须对照图纸,填取材料领用单,认真核对材料材质、规格型号、数量、标识等。所有正确后方能领料。

3.制造工艺的控制

制造工艺主要由工艺责任人负责组织,由工艺技术员编制工艺流程卡,这就要求工艺人员必须掌握设备制造的每一道工序及压力容器制造的相关规程及标准,这样才能做出符合实际生产情况的制造工艺,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由于压力容器的多品种单台套的特性,所以每一台设备都必须制造完整的制造工艺文件,同时要求工人们在制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工艺文件来执行,完成每一步,都必须请检验人员确认,并同时在制造工艺流转卡上签字确认,保证产品每一步都做到可追踪性。双方确认过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4.焊接过程的控制

焊接过程中质量的控制主要由焊接责任人负责。

产品在施焊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焊接工艺执行,焊接工艺必须是经过焊接责任人进行工艺评定合格后的工艺。对于产品中的与主要受压元件焊接的所有焊缝及A、B、C、D类焊缝均需要编制进焊接工艺卡,焊接工艺卡由焊接工艺员编制,焊接责任人审核,这就要求焊接工艺员必须掌握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所用到焊接标准及焊接工艺评定,这样才能在过程中很好的控制焊接质量从而减少不合格品的制成。进行施焊的焊工必须持有焊工证,焊接环境必须符合GB150-2011中所提出的要求(环境温度、风速、湿度等)。

5.外观及几何尺寸的控制

外观检查及几何尺寸的控制主要由质量检验责任人负责组织。

外观检查包括以下几点重点控制点:

(1)压力容器制作过程中及最后成品,必须检查设备母材表面有无明显划伤、凹坑等机械损伤,如有必须采取措施,补焊打磨,打磨后不得低于母材厚度。

(2)容器焊接接头表面有无明显裂纹、夹渣、咬边、气泡、未焊透等肉眼能看到的焊接缺陷,如有严重缺陷,不符合标准的必须进行返修,返修按制造厂返修方案进行,不得私自进行返修。

(3)对于外形尺寸,要注意检查压力容器筒体的棱角度,椭圆度,直线度等,最终产品的几何外形尺寸、接口方位等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并做好几何尺寸记录,用于归入产品档案。

6.无损检测的控制

无损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主要有无损检测责任人负责。

压力容器采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及检测比例必须按照设计图纸执行,如果图纸上没有明确要求的焊缝按GB150-2011执行,尤其注意GB150中提出的要100%射线加强检测的几个方面,如公称直径≥250mm的接管与法兰对接的焊缝、不另行补强的开孔自孔中心沿容器外表面到焊缝最短距离等于开孔直径范围内的焊缝及被补强圈、鞍座垫板、支座垫板等覆盖的焊缝。

无损检测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由取得相应资质的检测人员进行检测、评片等,检测评片的标准必须严格执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及GB150、JB/T4730、图纸上的检测等级要求。无损检测的所有记录的资料必须归入产品档案,且保存年限不得少于设备的使用年限。

7.耐压试验的控制

耐压试验由质量检验责任人负责,并报监检确认。

耐压试验是压力容器出厂之前的最后一步,是检验产品质量及密封性能的最有效的方法,也是保证产品在今后运营过程中安全可靠的重要手段。耐压试验常用的有水压试验及气压试验,实验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容规》及GB150标准执行,耐压试验的温度要求也比较严格,必须严格执行。尤其在冬天,必须达到标准要求的温度后才能进行耐压试验。

耐压试验过程中,按要求升至试验压力后,要保压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压力表数值不降,产品壁面没有水汽水滴等泄漏现象,产品无明显变形,则表示产品试验合格,试压确认人将耐压温度,试验压力等记录到耐压试验报告中,归入产品档案。

8.出厂资料的控制

出厂资料是压力容器在今后运行过程的身份证,也是今后如产品发生事故,则一切问题都有可追溯性。出厂文件包括产品竣工图,产品合格证,产品质量证明书,铭牌复印件,压力容器监检证书,及产品设计文件(计算书及风险评估报告等)。

9.结束语

总之,要想控制好压力容器在制造过程中的质量,必须控制好以上所述的几点重要点,并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从管结果转而到管过程,这样就能彻底把好质量关,生产出符合国家规定且品质优良的压力容器产品。 [科]

【参考文献】

[1]压力容器.GB150-2011.

[2]王亚欧.浅谈压力容器在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科技创新导报,2012.

[3]王英.我厂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质量控制点.科技信息,2009(2).

9.成本控制的产品分配方法论文 篇九

——以锦江流域COD分配为例

王涛 张萌 张柱 陈宏文

 2012-08-14 09:41:38

来源:《人民长江》(武汉)2011年23期

【内容提要】 以赣江一级支流锦江流域为例,建立了控制单元内水环境容量总量分配方案模型,遵循“流域-区域、流域-子流域(支流)、流域-排污口(直排口)”的分配思路,根据流域具体情况,确定了水环境容量总量分配原则,对各控制单元的COD水环境容量总量进行分配,并采用合理性指数对不同分配方案进行评估,得出各个控制单元COD容量总量分配的推荐方案和备选方案。研究成果为该流域COD容量总量控制规划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水污染控制 总量控制 总量分配 控制单元 污染控制方案 锦江流域

经过多年的研究,我国的流域水环境管理逐步形成了以污染物目标总量控制为主,容量总量控制和行业总量控制为辅的水质管理技术体系[1]。总量分配是在控制总量的基础上,对可利用的环境承载能力及允许排放量进行分配[2],按分配的受体不同,可将容量分配分为流域总量分配和污染源总量分配两种类型[3]。流域总量分配是将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到独立的行政区,或分配到水系、支流、子流域、排污口的过程;污染源总量分配是将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到各污染源的过程,在实际操作中常作为流域总量分配的后续步骤[3]。流域水环境容量总量分配是用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推算受纳水体的纳污总量,并按一定原则将其分配到各污染控制区及污染源,以实现对流域水污染物的容量总量控制,并能更有效地利用水环境容量资源。由于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是“国家-流域-区域-控制单元-污染源”的多层次体系[4],因此,需从不同层次上对流域的水污染总量控制技术进行研究。研究区概况

锦江系赣江一级支流,发源于江西、湖南两省交界的幕阜山脉东麓的坪子岭,自西向东流经慈化、株潭、万载、徐家渡、凌江口、上高、灰埠、高安、松湖、新建等地,于南昌市新建县瑞河口汇入赣江,主河道长307.0km,干流天然落差391.0m,平均纵比降1.29%o[5]。

根据控制单元划分的一般原则,结合锦江流域的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特征、污染状况以及水质现状等,将锦江流域划分为4个控制单元,从上游至下游依次为万载控制单元、上宜控制单元、高安控制单元和新丰控制单元(图1)。研究方法

2.1分配模型

研究区水环境容量总量计算的目标函数采用简单的线性目标函数[2]

2.2总量分配的合理性评估

总量分配的合理性可采用基尼系数法和合理性指数法评估[3,7],本研究采用合理性指数(TCRI)对各分配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评估,指数的分项指标如表1所示,控制单元内各排污口的容量总量分配暂不考虑公平性指标(枯水期不考虑非点源贡献),因此权重系数

(2)下限约束条件。本研究在对各排污口进行容量总量分配时,将排污口现状排放量的10%作为该排污口的排放下限约束条件。

2.4分配方法

为排除不确定性因素对流域水环境管理带来的潜在风险,在进行总量分配时需预留出一定的量作为安全余量不参与分配,一般取5%~10%[8-9],本研究取10%。总量分配遵循“流域-区域、流域-子流域(支流)、流域-排污口(直排口)”的分配思路[3],按照一定的分配原则,基于控制单元对锦江流域COD的水环境容量总量进行分配,全部计算在Excel2003中利用“工具规划求解”内嵌的规划求解工具完成。

2.5分配原则

总量分配的方法很多,根据分析的角度和侧重面不同,总量分配的一般原则有等比例分配原则、费用最小分配原则、按贡献率削减污染排放量分配原则、按污染范围和程度(包括污染长度、面积的大小)分配原则、按污染物毒性大小承担污染责任分担率原则、按企业污染治理的先进性考虑污染责任分担率和削减率的分配原则[10]。本研究主要考虑了以下几方面原则。

(1)按贡献率削减排放量分配原则。即按控制单元内各污染源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贡献率,对水环境容量总量进行分配。

(2)合理性指标最大分配原则。该分配原则考虑环境容量利用率和现状负荷率,使容量总量分配的合理性指标最大,直接规划求解,得出分配方案。

(3)在合理性指数最大条件下,对排放量进行约束。该分配原则充分考虑排污口的排放情况,对排污口的污染带长度进行约束,同时保障排污口的排污权利,本研究中赋予排污口不低于10%的现状排放量。

(4)企业治污的难易程度。在合理性指数最大,对排放量约束的同时,考虑企业治理污染的难易程度,对有削减难度的排污口不进行削减,规划求解,得出分配方案。结果与分析

3.1万载控制单元

万载控制单元COD容量总量分配方案如表2所示,合理性评估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见,虽然方案1合理性指数较高,但其环境容量利用率较低,且没有可增负荷,方案较差;方案2和方案3具有容量利用率高、合理性指数大的优点,但是方案2不能保证万载控制单元全流域水体COD达标。目前,万载控制单元COD最大纳污量小于现状排放量,剩余环境容量小,方案4与方案3比较并没有显著降低消减负荷,反而影响全流域的达标。综上分析,从现阶段各因素考虑,方案3较优。

3.2上宜控制单元

上宜控制单元COD容量总量分配方案如表4所示,合理性评估结果如表5所示。由表5可见,虽然方案1负荷削减率低,但其他技术指标均较差;方案2不能保证上宜控制单元全流域COD水质达标;方案3和方案4,均具有容量利用率高、负荷消减率低、治理费用低、合理性指数大的优点。目前,上宜控制单元COD最大纳污量大于现状排放量,尚有足够的环境容量可利用(可增负荷率较高),从现阶段各因素考虑,在满足发展的同时,应尽可能降低消减负荷,因此,方案4更具优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污染负荷的增加,方案3作为备选方案,其优势也将逐步得到体现。

3.3高安控制单元

高安控制单元COD容量总量分配方案如表6所示,合理性评估结果如表7所示。由表7可见,方案1的各项技术指标均较差;方案2不能保证高安控制单元全流域COD水质达标;方案3和方案4均具有容量利用率高、负荷消减率小、治理费用低、合理性指数大的优点。目前高安控制单元COD最大纳污量大于现状排放量,从现阶段各因素考虑,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同时,应尽可能地消减负荷,因此,方案4更具优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污染负荷的增加,方案3作为备选方案,其优势也将逐步得到体现。

3.4新丰控制单元

新丰控制单元COD容量总量分配方案如表8所示,合理性评估结果如表9所示。由表9可见,虽然方案1各项技术指标均较好,但水环境质量的潜在风险较大;方案2不能保证新丰控制单元全流域COD水质达标;方案3和方案4,均具有容量利用率高、负荷消减率小、治理费用低、合理性指数大的优点。目前,新丰控制单元COD最大纳污量远大于现状排放量,从现阶段各因素考虑,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同时,尽可能地消减负荷,因此,方案4更具优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污染负荷的增加,方案3作为备选方案,其优势将逐步得到体现。结论

水环境容量总量分配是流域水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以锦江流域为例,遵循“流域-区域、流域-子流域(支流)、流域-排污口(直排口)”的分配思路,按照一定的分配原则,基于控制单元对锦江流域COD的水环境容量总量进行分配。根据分配条件的不同得到多个分配方案,采用合理性指数对各个分配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和比选,得出各个控制单元内COD容量总量分配的推荐方案和备选方案,从而为该流域COD总量控制规划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致谢

感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富国研究员在容量总量分配方面提供技术指导。

【参考文献】

10.成本控制的产品分配方法论文 篇十

基于TransCAD多模式分配的交通影响分析方法及实例

基于TransCAD软件在交通影响分析的.交通量预测中的应用,重点阐述软件的具体操作步骤与方法,并通过引入多模式交通分配模型(MMA),建立城市道路与公交线路的联合网络分配,有助于有效评价新建项目对周边路网的交通影响.

作 者:章玉 于雷 ZHANG Yu YU Lei  作者单位:章玉,ZHANG Yu(北京交通大学,北京,100044)

于雷,YU Lei(北京交通大学,北京,100044;德克萨斯南方大学,休斯顿,77004)

刊 名:交通标准化 英文刊名:COMMUNICATIONS STANDARDIZATION 年,卷(期):2009 “”(5) 分类号:U491.1 关键词:交通影响分析   TransCAD   MMA模型   交通量预测  

11.成本控制的产品分配方法论文 篇十一

摘要:产品的测试性指标是武器系统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评估测试性指标对于确定其是否满足武器系统所规定的测试性指标;评价和确认其已经进行的测试设计工作,找出不足;改进设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把加权分配法应用在现有测试性评估方法中,使其考虑更加全面、更加切合实际。最后结合实例进行分析,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武器系统;加权分配法;测试性评估

中图分类号:TP1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1-0065-02

一般来说,评估测试性指标过程比较复杂,环节比较多,一般通过建立故障模式库,真实模拟产品所出现的所有故障,从而检验系统实际所达到的测试性水平。主要涉及到抽样方案、故障分配方法、故障注入方法。故障的分配方法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1 目前常用的测试性评估方法

目前常用的测试性评估方法首先是根据抽样方案(选取多少故障样本进行试验,如何判别试验结果),其次确定故障分配方法(常用比例分层抽样方法进行样本分配),选取故障注入方法,最后将试验中出现的不能正确检测的故障数F与试验方案中确定的合格判定数C进行比较,从而判定测试性是否满足系统的要求 。比例分层抽样方法在确定故障分配法时,只考虑了复杂性和可靠性,并未考虑到此产品发生故障后的影响系数,实现故障检测成本的高低(产品自然发生的故障,达不到规定样本量要求,需要进行故障注入或模拟,故障注入或模拟需要一定的成本)等。

2 加权分配法

加权分配法要综合考虑影响分配的多种因素。影响的产品或系统抽样的因素很多,为了更合理地对各组成部分进行抽样分配,这就需要考虑各个因素的权重问题。

3 加权分配法的建立

3.1 确定评价因素体系

根据影响产品/系统测试性分配的因素综合考虑分配方法。影响产品/系统测试性分配的主要因素有重要度、复杂度、平均故障修理时间(MTTR)、故障影响系数、成本系数。

3.1.1 重要度(u1):根据分系统的重要度来评定。重要度越大,评估的加权值越高。

3.1.2 复杂度(u2):根据组成分系统的元部件数量以及它们组装的难易程度来评定。复杂度越高,评估的加权值越高。

3.1.3 MTTR(u3):依据发生故障后的修复时间的多少来定。一般对于要求的MTTR值小的项目,应评估较高的加权值。

3.1.4 故障影响系数(u4):根据发生故障后对系统的影响大小来评定。故障影响大的,评估的加权值应越高。

3.1.5 成本系数(u5):依据实现故障检测与故障隔离的成本高低来评定。实现故障检测与隔离成本低的,应评估较高的加权值。

3.2 建立单因素评价矩阵

设有个分系统,由有经验的专家分别就各分系统的重要度、复杂度、MTTR、故障影响系数、成本系数进行打分,满分为十分,程度最高的评十分,程度最低的评一分。在评分期间可以多种方法相结合,尽量使评分结果准确,得:

3.3 加权抽样分配方法

ni=ncpi,,其中u1i为第i个产品的重

要度,u2i为第i个产品的复杂度,u3i为第i个产品的MTTR,u4i为第i个产品的故障影响系数,u5i为第i个产品的成本系数。cpi为加权系数。

4 实例分析

某设备由5部分组成,要求的故障检测率不小于80%,置信度为80%。按照相关公式可选取(33,4)为抽样组合,抽样方案选取(33,4)。通过专家建立的评价矩阵R为:

根据上述算法,分配的样本量见下表1,注入故障见表2:

按照加权分配分发所确定的故障样本数,选择故障进行注入, 整个产品选取33个故障进行注入。每个故障注入后,对故障进行检测。若能正确检测出29个故障,则设备的故障检测率满足武器系统的要求。

5 结语

本文从重要度、复杂度、MTTR等方面对故障分配法进行了考虑,使得分配故障样本时更加贴合产品的实际情况。但是,本文加权值的评估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实际中若要对该产品进行评估,除了要对加权值进行合理的分析评价,还要对模拟故障的注入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装备测试性大纲(GJB2547-95)[S].

[2]田仲,石君友.系统测试性设计分析与验证[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3]李士勇.工程模糊数学及应用[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4]田仲.测试性分配和预计[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5,21(4).

12.成本控制的产品分配方法论文 篇十二

一、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旅游酒店绿色成本构成内容

关于绿色成本的界定, 目前广泛认同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 15 次会议文件 《环境会计和财 务 报 告 的 立 场 公 告》 的 定 义, 即: 将绿色成本定义为 “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 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 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而产品生命周期则主要是指产品从出现直至消亡所经历的整个期间。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 各国企业将生态环境因素作为成本核算中的重要部分优先考虑,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绿色成本是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而导致的经济利益流出。因此, 产品生命周期绿色成本管理不仅在源头上控制了绿色成本的产生, 而且把绿色成本管理的范围扩大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与此同时, 企业不同阶段的经营活动都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但各阶段有其自身的特点, 所带来的绿色成本有所不同。因此企业要想有效地控制绿色成本, 减少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就必须研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绿色成本的特点, 对各个阶段绿色成本关键点实施有效监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出决策, 从而改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外,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绿色成本管理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管理和控制绿色成本, 使企业向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 向着有利于社会和环境的方向发展, 最终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生命周期的酒店绿色成本发生阶段主要涵盖三个阶段: 建设期, 营运期, 退出期。

( 一) 建设期绿色成本

酒店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绿地、森林、水体等资源, 酒店在选址、规划、设计、建造中存在的缺陷, 会造成环境污染甚至环境破坏。旅游酒店往往都建设在风景秀美的山川河海边, 目前建在旅游景区的酒店就有很多是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 使原本自然的景观加入了 “现代文明”的不协调物。所以酒店在选址、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环保因素, 强调与生态结合, 进行科学的绿色设计。所谓绿色设计也称生态设计, 是指将环境因素纳入产品设计之中, 依据产品生命周期中对环境影响程度最小来确定设计方案。绿色设计将预防污染、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经济可行等因素考虑进产品的全生命周期, 从产品的源头管理绿色成本, 充分体现当地自然、人文和谐和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在满足国家环境保护要求的前提下, 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为今后节能减排进行绿色经营打下基础。另外, 酒店走绿色发展之路, 为顾客提供舒适环保的 “绿色客房”是个重要的选择。绿色客房要求酒店从产品设计到产品提供的全过程所涉及到的环境行为必须符合环保要求, 房屋建筑物必须使用无污染和低能耗、有利于生态平衡的绿色建筑材料, 内部装修要绿色化, 即不使用含化学物质的材料和粘接装饰材料。因此, 酒店在建设期发生的绿色成本主要包括与规划设计、选址、建设有关的生态设计费用和创建绿色客房发生的绿色材料费用。

( 二) 营运期绿色成本

酒店在营运期的目标是进行清洁生产, 提供绿色服务。对于清洁生产的定义,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是: “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 以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并提高生态效率, 是关于产品的生产过程的一种新的创造性思维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中对清洁生产的定义是: “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 从源头削减污染,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环境的危害”。一向有 “无烟产业” 的酒店业却是公认的 “耗能大户”、“污染大户”。酒店的能耗特点是能源使用的多样化, 一般酒店以电为主, 其中空调耗能占到总能耗的一半, 热水供应次之, 然后是照明系统。酒店的生产经营离不开对各种物资的消耗, 这些物资消耗的最终结果是产生大量的 “三废” ( 废水、废气、废渣) , 加上旅游酒店多位于城市繁华地带或风景名胜区域, 污染带来的危害就更大。因此酒店清洁生产主要就是节能减排, 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降低能源的消耗, 加大清洁能源的使用, 从而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目前, 应用以智能技术为支撑的系统与产品, 是酒店节能的大趋势。主要表现为: 发展节能与节水控制系统与产品、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智能系统与产品、室内环境综合控制系统与产品等。另外, 酒店在营运过程中也要尽力为顾客提供绿色餐饮服务。目前国内酒店创建绿色餐饮已成为一种潮流。绿色餐饮要求从环保角度在能源管理、污染控制、降低餐饮物料用品消耗等方面提出严格要求。酒店为提供绿色餐饮可以考虑设立专门的生产基地, 一个地区的几家酒店可联手开辟, 也可考虑与农村合作, 以 “有机农业”栽植方式生产各类绿色食品。综上所述, 酒店在营运期发生的绿色成本主要有: 清洁生产费用、应用绿色工艺技术和产品的费用、绿色餐饮支出、环境破坏成本等。

( 三) 退出期绿色成本

酒店退出经营原因复杂多样, 主要是经济环境恶化, 使得酒店面临承担高额的成本, 内部管理无法支撑企业向前走, 只能关门大吉, 退出经营。这个阶段的绿色成本主要是原来酒店经营场所的处置费用以及治理废弃物所产生的费用。传统财务会计核算是基于持续经营假设, 所以退出期绿色成本在日常核算中不予考虑, 下面讨论成本核算时不考虑这个阶段产生的绿色成本。

二、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法 ( Activity - based Costing 简称 ABC法) 的最早起源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30 年代, 美国人埃里科·科勒 ( Eric Kohler) 教授在解决水力发电行业间接费用分配问题时首先提出 “作业”的概念并从理论上进行探讨。最早深入研究 ABC 的学者是乔治·斯托布斯 ( George·J·Staubus) 教授。他的专著 《Activity Costing and Input - output Account-ing》 对 “作业”、 “成本”、 “作业会计” 等概念做了全面系统的讨论, 是 ABC 理念最宝贵的文献之一。后来美国的罗宾·库珀 ( Robin Cooper) 和罗伯特·卡普兰 ( Robert S. Kaplan) 在总结前人成就的基础上, 对 ABC 的现实需要、运行程序、成本动因的选择、成本库的建立等做了全方位的分析, 为ABC 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标志着 ABC 的理论开始形成。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 ( Peter F. Drucker) 通过对以银行业为例的服务业深入研究敏锐地指出, 以银行业为例的服务业传统成本管理方法不再适用, 更好的选择应该是运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酒店业作为服务行业同样存在应用作业成本法的自身需求, 特别是绿色成本作为一种间接费用已成为当今酒店成本费用的重要组成内容。

作业成本法, 是指以作业为间接费用归集对象, 通过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 进而以作业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酒店业引入作业成本法对绿色成本核算, 就是把作业看成是产品与绿色成本之间的桥梁。绿色成本费用归集的基本理念就是产品消耗作业, 作业消耗资源, 资源消耗则影响环境。

作业成本法的运作一般分为两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 识别资源成本, 确认耗用资源的所有作业, 将资源库归集的成本追溯到对应作业中; 第二步, 以作业动因为基础为每一种作业提供一个成本驱动比例, 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如图 1 所示:

三、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作业成本法在酒店的应用

结合上述对酒店绿色成本构成内容的介绍, 对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作业成本法应用于酒店绿色成本核算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在绿色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引入生命周期思想可以发现, 在酒店生命周期过程中任一阶段均有资源的损耗, 但是依据持续经营假设只对建设期和营运期绿色成本进行核算即可。由此,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作业成本法, 根据酒店各项绿色成本的数据以及各阶段资源利用情况, 从酒店生命周期各阶段出发划分为作业成本库, 并确定其成本动因, 计算绿色成本。酒店绿色成本确认流程如图 2:

图 2 显示的是酒店绿色成本基于生命周期的作业成本法确认总体流程。首先按生命周期的建设期和营运期归集绿色成本, 分析各阶段各项环境耗费确定作业, 将绿色成本分配到各个作业形成作业成本库; 然后确定成本动因, 成本动因是绿色成本分配标准, 可以选择 “三废”排放量、清洁生产费用额等; 最后就可以计算出绿色成本。计算绿色成本时一般先计算动因分配率, 再把作业成本库成本追溯到最终的绿色成本。通过绿色成本计算过程, 可以清楚知道酒店众多的绿色成本中哪一方面所占的比重最大, 所以基于生命周期的作业成本法可以有效地甄别出酒店现阶段绿色成本控制的关键, 有的放矢地从源头降低绿色成本, 减少开支, 提高效益。

酒店业竞争日趋激烈, 成本优势是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之一。酒店采用基于生命周期的作业成本法核算使得成本信息更加客观、真实、准确,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对酒店今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孟凡利.环境会计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

上一篇:保学计划下一篇:住院患者入院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