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

2024-08-26

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通用8篇)

1.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 篇一

学习心得:信息技术应用体验

网络学习就像一个强大的磁场,深深地吸引着我,影响着我。使我把它融入我教学工作之中。利用网络教学有助于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真正对教育教学起到全方位的变革作用。参加网络学习,对我来说意义重大,他丰富了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同时它也开阔了教师和学生的知识视野。

网络学习为我们提供了新的人生起点,迎来了新的教育方式.让我们随时随地不受地区、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能够快捷、方便地接受更多的新的知识,寻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在网络学习中我与同行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在互动中我学到了一些粗浅的网络知识,从不知怎样建立博客、怎样进入博客到怎样发表文章等。老师们的答疑解惑让我在学习上信心百倍,更使我的学习进步很快,教育教学工作有了动力和努力的方向。是网络学习让我体味到了人生从来未有过的快乐与欣喜。

首先,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情景,它淡化了课堂与“真实世界”之间的距离,扩展了教师的学习空间,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教师与真实世界的接触与联系。语文课堂上,课前我们可以到网络上搜索资料(包括文本、图片等),课上再把搜集到的大量资料与伙伴交流共享。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教师可以积极主动去探求知识,保持最旺盛的求知欲望,对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分析为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搭建平台,有利于建构新型的教学模式。: 其次,网络学习有利于教师共同探究问题,网上交流等活动,使业余生活趣味化,其核心是要发挥教师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网络的学习能够给予教师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参加本次国培计划的网络学习,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一次重要的学习和培训,只要通过知识的积淀,充实自己、完善自己,铺设一条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人生之路。

2.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 篇二

●挖掘主题内容, 丰富学科内涵

综合应用的主题内容挖掘可以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拓展, 内容是回归生活与实践, 联系信息技术运用的社会背景及其环境, 从关注信息技术内涵与价值中提炼出来的。但它也不能游离于课程, 不能违反信息技术的科学性。

主题内容是为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创设一个信息技术与文化生活、社会生活与实践相融合的学习情境。它可以运用多种手段、方法, 从不同途径或角度来进行挖掘。例如, 从学习生活中挖掘主题、社会生活与实践中挖掘主题, 从校园文化主题、当地文化主题、国情文化主题、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等方面来挖掘主题。同一个课程内容, 我们也可以从不同的途径, 采用不同方式, 对课程内容进行主题的提炼或者进行主题的挖掘。我们还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所反映的或者所能体现的信息文化内涵, 选择合适的途径, 挖掘出最合适的主题。

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往往都是线性展开的, 即在某一段时间内总是围绕某一模块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地学习。模块所讲述的技术虽然存在一定联系, 但毕竟技术是冷冰冰的元素, 是一种“冷技术”, 要告别信息技术就是“冷技术”的说法, 让其变得有热度与温度, 那就需要一种载体, 让课堂更立体化。由于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具有现实背景, 因而往往需要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才能加以解决, 这就需要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 信息技术教育加强综合应用对于学生熟练运用技术解决问题具有现实的意义。

例如, 《老街新韵》是在学习了“多媒体演示文稿制作”、“网页制作”和“图文处理”等内容后, 挖掘开发的综合应用课。该课以中山步行街的历史、现实和未来作为载体, 教师指导学生初步学习调查、访问、搜索资料、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与技能。让学生整理素材, 制作成PPT演示文稿、专题网页或绘制成连环画等, 并与同学分享活动成果与感受。

●改变教学方式, 积累实践经验

现实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是一种简单模仿。但是这种简单模仿、记忆是很难解决实质性的问题, 必须结合具体问题分析信息, 规划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向, 沟通信息之间的联系, 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完成这一过程常常还要教师带着学生走出电脑室, 走进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当中。同时要教师确定活动大主题, 让学生通过自主分组、选择小主题并进行研究分工和收集所需的素材。这样, 学生一方面可借助主题活动在参与综合应用、经历自主探索、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感受到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是一种自然的需要;另一方面, 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会从中获得愉悦的成功体验, 这种体验又必然强化他们对这些学习方式的认同。

在综合应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 既要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实践的探索过程, 也要注意学生解决问题实践活动的直接经验的积累, 避免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与此同时, 既要突出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也要强调教师在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对学生进行适时指导与帮助是很有必要的。以主题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的学习方式, 对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解放学生的身心, 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解决实际问题, 发展应用意识

强化信息技术实践和应用的价值, 有助于引导学生将信息技术真正运用到具有真实背景的现实生活中去, 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熟练程度, 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逐步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 即“主动地将信息技术与现实世界相联系的意识”, 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由于信息技术探索的问题本身具有的综合性、开放性和挑战性, 对于学生而言, 通过确定主题、分工收集、选择信息, 发现和提出问题, 通过整合、分析信息, 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并形成不一样的作品, 这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应用意识培养的过程。

综合应用实践活动是积累信息技术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在经历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体验如何选择主题, 如何制定研究计划, 如何选择合作的伙伴, 如何收集素材, 如何筛选有用的素材, 如何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如何有效地呈现实践的成果, 让别人体会自己成果的价值和分享自己的成果。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 学生会逐步增加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 从而强化学科的应用核心价值。

例如, 在《老街新韵》信息技术应用探究活动中, 在师生共同讨论和商议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喜好, 分成四个不同的探究主题, 分别是:凝固的音乐——步行街的建筑;悠扬的小调——步行街的文化;热情的奏鸣——步行街的商业;如歌的行板——步行街的旅游, 并且不同的小组带着不同的问题进行调查和资料收集。例如, “研究建筑”小组提出了:步行街的建筑有什么风格、有什么特点, 这些建筑物是哪些人做的, 以前是用来干什么的等一系列研究问题。“研究商铺”的小组也提出了:了解步行街里大约有多少家商铺, 它们大致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这些商铺的经营状况怎么样?学生走进步行街, 使用摄像机、相机、录音笔和画笔收集和记录大量真实的素材, 并通过素材的筛选、整理, 形成各种作品。

在活动成果汇报交流会上, 四个小组的学生们各出奇招, 有的用图文并茂的电子报介绍他们调查的所见所闻, 有的展示他们的画册, 有的结合演示文稿作介绍, 有的则用统计图表来分析步行街的商业运营状况, 精彩纷呈。四个组的学生们分享了他们的实践探究成果, 对步行街形成了一种立体式的认识。四个组的学生们交流了他们的活动过程, 对信息技术教学产生了一种互补性的提高。

3.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 篇三

RMS工作原理

作为Microsoft数字版权管理(RMS)的一个组成部分,IRM成为其在Office办公套件中的具体应用形式。为了深入了解IRM实现文档保护的具体过程,我们首先来看看RMS的工作流程。

具体的版权保护过程如图1所示。首先,由支持版权管理的客户端软件(例如,Office 2003)创建相应的文档,并为之定义相关的版权管理策略; 然后,该客户端软件会向RMS服务器发送一个未签名的发布许可证,在接收到该许可证后,RMS服务器对其进行数字签名并返回给客户端,文档作者即可发布该文档。

而接收者使用同样支持版权管理的应用程序打开该文档后,该程序会将当前用户的信息通过RMS服务器进行核对,在确认了用户身份及要求的合法性之后,自动生成用户许可证书,并返回到用户手中,用户即可打开该文档并应用版权限制功能。

实战IRM

上面的介绍多少有些抽象,接下来我们就将具体结合Office 2003亲身体验一下IRM的强大文档保护功能。假设用户A(shukoshi@hotmail.com)要在Office 2003中创建一个Word文档(注意: Office 2003的其他套件,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也均支持IRM技术),且用户A对该文档享有完全的控制权。为了工作的需要,用户A要将该文档发送给用户B(yaocuilin@hotmail.com),且要求用户B只能读取该文档,不能对其内容进行复制、编辑和打印,并且该文档只在当年有效。IRM在Word 2003中是如何完成这个任务呢?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1.首先安装Windows版权管理客户端软件(Windows Rights Management Client Software)。下载地址为: http://download.microsoft.com/download/6/6/6/6665c621-ed5a-40f5-8c74-4fced417d9d5/MSDRMClient.exe。该程序是应用版权管理功能的基础,由于Windows中没有内置版权管理功能,因此需要用户自行安装该程序。另外,用户也可以不手工下载该程序,因为在首次使用权限管理功能时,系统会自动下载并安装该版权管理客户端。

2.打开Word 2003,创建或打开需要传递的文档。点击工具栏上的“权限”按钮(位于“保存”按钮的右边),首次使用时,系统会提示您创建一个版权管理证书。文档的权限与版权管理证书紧密相连,IRM就是通过证书来识别查看对象的。

获得版权管理证书的途径有2种: 如果企业中有RMS服务器,那么证书由RMS服务负责签发; 另一种选择就是使用Microsoft提供的免费测试用RMS服务,您可以从Microsoft获得一个证书,它基于Microsoft .NET Passport创建,用户可以通过申请Hotmail或MSN邮箱或者将目前所使用的邮箱注册为Passport认证邮箱来获得(本例中使用的是Microsoft的免费认证服务)。Word 2003会自动检测系统上是否有存在版权管理证书,如果没有,系统自动运行“Rights Management Certification Wizard”(版权管理证书管理向导,如图2所示),为用户下载并安装一份版权管理证书。

3.证书下载并安装完毕后,进入“权限”对话框(如图3所示)。0ffice 2003提供了3大类管理权限以及相关的一些附加选项,它们是“读取”、“更改”和“完全控制”。“读取”权限意味着对方只能读取该文档,但不能对其内容进行编辑、复制和打印; “更改”权限表示用户可以自由地编辑和读取文档的内容,但不能进行打印,其附加权限还包括打印权、设置文档的失效期等; “完全控制”权限在默认情况下只有创建者才能拥有。

在“权限”对话框的“读取”项目中,选中该对话框中的“限制对此文档的权限”复选项,并在“读取”项目中输入用户B的Passport注册邮件地址,由于不赋予用户B更改文档的权力,因此将“更改”项目保持为空; 然后,单击“其他选项”按钮,进入图4对话框。

选中“此文档的到期日期为”复选项,然后指定该文档的到期日期(2003-12-31),实现对文档失效期的设定。如果用户B没有使用Office 2003,则无法打开该文档,这时您需要选中“允许使用Office早期版本的用户使用支持信息权限管理的浏览器进行浏览”复选项,这样对方就可以通过一个安装了版权管理插件的IE浏览器打开该文档了。从图4还可看出,文档的创建者用户A(shukoshi@hotmail.com)在默认状况下拥有“完全控制”权限。

完成上述操作后,用户的认证信息与文档的权限信息将组合成一个“发布许可证”传送到Microsoft的RMS服务器上,并进行签名操作(注意,该过程不会传递整个文档),签名后该“许可证”会被返回,文档信息并不会保存在RMS服务器中。

版权文档查看

用户B要打开该文档时,需要通过Microsoft的RMS服务器来确认是否拥有查看文档的权限,因此用户B必须连接到Internet上。在获得了RMS签发的用户许可证后,用户B即可使用Word 2003打开该文档了。如果用户B安装的是低版本的Office套件,则可以通过安装了版权管理插件的IE浏览器浏览该文档,但前提是要把该文档的扩展名改为.rmh。IE版权管理插件的下载地址为http://download.microsoft.com/download/8/b/9/8b9509d8-0ee9-438d-9b3e-92efddfb97ca/RMUSetup.exe。注意: 该插件仍然会要求用户到Microsoft RMS服务器或企业内部RMS服务器上进行认证(如图5所示)。

小结

4.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 篇四

通过一个多月的信息技术培训学习,我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听了专家的讲座和培训老师的指导后,我感触最深的是微课的认识与制作方法。培训中,老师一方面要求我们以超脱姿态,踏实前行,坚持遵循教育规律,研究微课新思路;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自觉培养自学发展意识,力求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促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上新的台阶。通过深入学习,下面谈一谈这次培训学习的一些感悟。

一、认识了新的课程——微课

在陈展虹教授的讲解下,我初步认识了“微课”这一门新的课程。他们指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具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使用方便等特点。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在网络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二、如何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设计微课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本人从别人的身上学习到一些有关微课设计的知识。一节微课能否设计得好、教学效果佳,知识点的选择和分析处理非常重要。因此,在设计每一节微课时,我首先慎重选择知识点,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使它们更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学习起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尝试做到如下几点:

1、知识点尽量选择教学的重点、难点。

2、知识点的选择要细,十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

3、知识点要准确无误,不允许有文字、语言、图片上的知识性错误或误导性的描述。

4、要将知识点按照一定逻辑分割成很多个小知识点。

例如:在这次培训中,我根据本学科小学四年级语文的教学,我选择了“习作”指导作为一个知识点设计一节微课,让学生在短暂的10分钟内对习作审题、习作方法等内容进行微课的设计。这节微课在前一节课“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微课的设计,突破了本节习作课中帮助学生审题和习作方法教学的两个重难点。

三、培训模式微课化

在这次培训中,除了三天的集中培训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通过培训老师的培训微课进行传授知识。在这些培训微课中,老师讲解非常明了、清晰,只要培训者发时间去观看,就能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即使一下了看不明白,可以反复地去看,直至自己学会为止,这符合了微课的设计理念。同时,学员可以通过qq群平台以及微信等方式与主讲教师进行互动,而主讲老师又会不厌其烦进行一一地解答,这样就产生了学员与老师互动,学员与学员互动的培训模式。这样的培训方法既让我们学得了技术又可以在教学中边学习边实践,让我们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真是两全其美。

5.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学习心得体会 篇五

信息技术“包含通信、计算机与计算机语言、计算机游戏、电子技术、光纤技术等”。下面聘才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阅读!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学习心得体会范文【1】

这次的网络远程研修课程学习,给我们提供一个新式的学习的平台,是对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也是对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提高。课程学习中,充实的教学内容、丰富的教学形式、真实的课堂实录、精彩纷呈的专家解读等等,让我感触最深,受益匪浅。通过理论学习和与同事们的研讨、交流、思维的交换及对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反思,我有了新的感想。

现在我的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相对落后,以至于不能从理论的层面来解释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现象和困惑,不能放手学生,不敢把课堂还给学生。今天我终于从喧嚣的班主任和教育教学工作中走出来了,利用研修时间,我静静的聆听专家的讲座,与同事进行热烈的讨论,认认真真的作业和反思,虚心学习到了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更新了自己的教学观念,了解了更多地关于高效课堂和教学设计的技巧和方法,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此次课程学习中,我体会到了信息技术选修模块既要注重技术深度和广度的把握、技术方和技术思想的挖掘,又关注技术文化与信息文化理念的表达。要将理解、选择、使用技术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这种技术包括“操作”层面上的技术、“方法”层面上的技术、“思想”层面上的技术,要包括技术工具、技术方法、技术思想以及技术文化(即技术及技术产品影人的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要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学技术”与“用技术”融合在一起。

明天我必须要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应是学生精彩展示的舞台,必须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陈旧教育观念,尝试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展示交流,在交流中获得能力提升,情感得到升华;明天我必须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重新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的自觉性上发生改变,以便能开阔自己的思维和认识,提高了自己的知识与教学能力;不断的丰富自己,充实自己,使自己的思考得到提升,对问题的看法有更深的认识,课后经常撰写教学反思,提高教学实效。

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学习心得体会范文【2】

通过这学期的网上研修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了信息技术这一门科目。在各个工作领域中,每个职业都离不开信息技术。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信息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于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会学生学习,对于知识更新快,实践性强的信息技术课来说,是最佳的教学策略。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信息技术课学法指导应着重这几方面: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学习主动性就高,学习效果也就会更好。要激发学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对信息技术课的期望,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精心设计好课堂任务,比如在画图软件的学习中,可以展示优秀作品,学生自行设计作品;在网络应用上,让学生上网体验;在程序设计上编些小程序解决数 学问题等等,这样让学生有成就感,自然就有兴趣学习。

作为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充实自己现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自己应该不断充电,不断用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轻松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不断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心服口服从而轻松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巧妙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的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学习真正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课程改革中,教师不能再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钻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要把握好教学进程的坡度,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和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学生试着自己去解决,在自身实践中体会和提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关注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教师也要做到少讲,让学生自学,做到精讲多练,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充分体现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导者、促进者的多重身份。

把枯燥的理论上得轻松风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知识类型多种多样,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往往喜欢上机操作课,而不喜欢上理论课。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尽量将枯燥的东西讲解的生动形象一点,教师在讲解时,可用风趣的语言,贴近的比喻,引用身边的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可。比如我在上“信息无处不在”这块内容时,通过举例:校园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下课的信息,走过食堂时传来的饭菜香传递给了我们可以吃饭的信息,通过这几个身边的小事情,学生踊跃发言,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的载体,也让学生可以举一反三。用好的比喻,贴近生活的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可以把理论课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欢乐。

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学习心得体会范文【3】

全面实施信息技术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站在第一线的我在不断地学习新课标,尝试着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看了那篇文章我觉得有所感触,所以又去看了有关的知识现把学到的知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标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新课标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

引用沃德的一句话说“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教师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学生自己得渴望学习,而不是要老师逼着学。实现这一学习目标的惟一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任主角。任何老师都不能让人学好,学生必须愿意学习,而且努力学习才行。新课程理念认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实践不断实践,直到学习成为他们的第二本性为止。而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亦或是探究学习体现的正是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实践。听新课标指导下的老师上课,你会明显地体会到他们很少这样做: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让学生把每天的讲话记录下来。相反,让学生主动学习的观念似乎是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理念,自然而然的行为。运用苏格拉底式的教学原则,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讨论,对话和辩论,希望学生去思考、推理和交流,其目的是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尝试:体验成功,品尝失败,得到提高和进步。这种方法给学生传达出信息是: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而且相信学生的能力。有一句古话说,如果你认为他们行,他们就行。

多年来,学生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课后背。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老师们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可当学生真的“动”了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最令人担心的是考试怎么办?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教师得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因此一节课,无论怎么准备,都不会尽善尽美,课堂上会发生很多事先无法预知的情况,有时教学任务没有完成,这是很正常的,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就应当肯定。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开放性,并且采用了现在比较流行的任务驱动模式来设计教材。学生并非空着头脑进入教室,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已经形成了广泛而丰富的经验和背景知识,从自然现象到农家生活、社区活动,他们几乎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这并不是胡思乱想,而是从他们的经验出发来推出的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教师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这样的课堂学习才有的放矢。然而这种全新的编排体例和教学要求上的变化,与教师教学习惯产生强烈的冲突,矛盾日益突出。但我们却坚信有了矛盾才会有改变、有进步

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教师去挖掘,去创造。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课程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拿到教材后,千万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由于强调开放式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提到日程,教材已不再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和资料。教师在执行新课程计划中,开发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学习心得体会范文【4】

本次培训很实用,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活动为中心、以讲授、研讨、自学、评价相结合、以理论相渗透、以技术为支撑,让学员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与以往的培训相比,本次培训具备很多的优点,同时给我们的感受也非常深刻。

1、培训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

比如创建教学设计方案,规划主题单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能梳理我们的教学思路,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2、培训形式新颖有趣,着力培养学员们的合作意识。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

特别是以小组为单位,设立小组代表,既有趣又能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迅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为后续培训打下基础。

3、课堂属于开放式,气氛轻松。

各组员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规律。对于我们来说,虽然只有短短3天的培训,但受益匪浅。在这里我们见识了很多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鲜活的案例,在集体讨论和辅导老师的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所任教的学科进行教学规划设计,梳理教学思路,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4、是学习收获巨大。

在学习内容方面,不仅理解了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深入理解了教设计的一般过程,掌握了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处理方法,还通过案例的研讨,掌握了探究型学习和授导型学习的设计方法及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提升了教学设计的整合水平等等,可以用“收获颇丰”来概括。在学习方式上,老师们感受最多的是小组学习和探究型学习的优势。专业上的互补,使老师们能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探究型的学习,能充分调动每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各展所长,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热烈的学习气氛。如果能有效地将它们应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必将有力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6.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 篇六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教学方法需要我们大胆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探索,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找出更佳、更适合的教学方法,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下是由聘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范文,欢迎阅读。

信息技术课程应用体验学习心得XX

XX年5月4日至11日,我有幸在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参加了为期8天的“XX年海南省边远农村初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集中培训。在培训期间,我认真的聆听了海南师范大学副教授王红晨、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邢谷若、海南省教育厅师资管理处副处长、海南中学高级教师等的讲座。在为期八天的培训中我深深体会到:

一、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当今社会教育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世界科技日新月异,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教育是国家工作中的重点。而信息技术已做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作为年轻教师应该学习且精通这种教学手段,通过这种教学手段把更多的理念、思想和知识传授给学生。在培训期间,老师给我们看了很多国外用多媒体教学的资料,我们不管是从学生的素质还是教学的手段上都是相差万里,但是这次培训的开班仪式上,海南电大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周伟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且勉励我们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完成这次培训的任务。这些都使我更加对我们学校的前途充满了信心,也坚定了自己扎根于人民教育事业的信心。

二、观念的改变

经过培训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一直以来我知道多媒体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教学手段,但总觉得那些离自己很远,平时上课也有用到多媒体教学但并不是很重视,觉得像以前的教师一样用粉笔、黑板上课没有什么,一样可以进行教学。通过这次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同样是教学,但多媒体教学更加先进更加的具体形象,更能让学生从感观、思维双方面的去学习更多的知识。通过这次的培训使我对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历史教学组织与管理理念得到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与教学理念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转变。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也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作为年轻教师,应当吸取当今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把他们应用于课堂课外教学中。

三、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教授们分别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信息化环境的运行与维护、数据的统计处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整合、新技术新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电子白板的应用、演示文稿制作,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方法,如何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等方面展开培训。还结合大量中小学实际教学案例,特别是教学各环节的具体设计与处理,上网查找资源和一些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教师如何深入开展教科研、更多的获取资料、展示成果提供了指导与帮助。

我们知道传统的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调,黑板加粉笔。由于有些课自身的特点,没有那么形象生动。学生起来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确实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计算机把声音、图象、动画等经过处理后,形成一种全新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教学信息,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对教学中重点的讲解、难点的突破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化抽象为具体,更加直观和具体地将信息传达给学生,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建构知识的主体,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

四、前面讲到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培训过程中我感受到想要实现这种普遍的多媒体教学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去实现的。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有先进的多媒体硬件,就算有也不普及,一个学校就一个多媒体教室根本不够全校的多媒体教学。

其次,农村的学生接触到多媒体的机会较少,他们很感兴趣,这就使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在多媒体应用上而不是教学的内容上,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如果多媒体教学硬件就像现在的桌子椅子课本一样的存在的话,学生的注意力就会放在学习上,但这是一个需要发展和适应的过程。

再次,就是关于教师,很多学校的老师的年龄都很大,他们接触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现在一下子让他们进行多媒体教学无疑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具有很大难度的挑战。当然这仅仅是借口,作为老师就应当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这也是作为教师的职责所在。现在很多学校都招一些年轻的教师,可以以年轻教师作为一个动点来带动学校的多媒体教学。不管怎样,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

总而言之,在这次的培训中,我不仅学习到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知识,更懂得了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重要性,也明白了现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大的困难在等着我们,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要加油努力把自身的工作做好,还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这不仅是为了学生,同时也是为了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

信息技术课程应用体验学习心得XX

随着信息技术逐渐在保教活动中得以广泛应用,我越来越感到自己懂得太少,掌握的知识不足。作为一名幼教战线的青年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我一直怀着饱满的热情,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在学习之余和同事姐妹们交流学习体会,所以彼此的信息技术能力进步很快。

通过这次信息技术远程培训,我深有体会:

1、提高了我们幼教的教育信息技术素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第一周的远程教育培训,对本人现有信息技术状况的测评就让我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要做的还远远不止这些,教师的教学是一门科学,需要研究。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整合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教育信息技术,特别是我们青年教师。

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保教活动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幼儿兴趣浓厚、明白易懂,使我对课程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

2、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这次给我们培训的老师,他们的教学经验,专业知识水平,敬业精神都是一等一的。经过他们耐心细致的讲解,让我认识到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学科理论等水平还有待于不断地提高。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不断地复习、巩固、运用。真正的把保教活动和教育信息技术整合,融会贯通。

3、教育理念不断得到更新。通过这次培训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使我逐步更新了远程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在教学活动中更能如鱼得水、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方法。在培训期间,老师们组织我们分小组研讨优秀的教育教学课例、教学设计、课题研究等,使我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也使我们发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需解决的根本的问题,发现了各自在教育教学中的差距与不足。

4、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远程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这个培训,我是得益最多的,是老师们让我对一些教育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对 教学理论的认识更加明晰;对开展教研活动的方式更加明确;对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一定把这些感悟用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并不断的完善它。把教育技术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合理地融入一日保教活动中,提高保教活动的质量。

信息技术课程应用体验学习心得XX

当今教育主题的多元化,要求信息技术教育必须与其他学科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综合实践课,才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就应该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

(一)、与德育的整合

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可以用校园网络报道学校的新闻,学校师生参加各种活动获得的荣誉。可以搜集一些与小学生有关的网站,推荐给学生,让学生从中了解社会的新闻和各种社会现象,并引导学生让其从中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

(二)、与知识学科的整合

internet是一个知识的宝库,由于它储存容量大,媒体种类丰富,检索容易、快捷,不失为学生学习的好载体。教育资源共享,对于人、财、物是种节约,同时也使知识得到充分整合。可以引导学生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相结合,例如,语文学习中需要查找资料的时候,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网络知识在网上查阅资料,帮助了解语文知识。还可引导学生创建个人博客,并在博客上记录个人学习、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达到练笔的目的,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注重实践的信息技术教学,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三)、与艺术学科的整合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电脑绘画”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内容,它本身就是与美术整合的,例如:老师进行美术欣赏,可事先搜集一些与教学有关的网址,让学生在网上自由欣赏美术图画,然后讲出自己的理解,这比教师讲解效果要好。同时也可将信息技术与音乐整合,主要表现在通过windowmedia player软件来听音乐,可用midi软件来编辑音乐。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信息交互方式、师生角色转变以及教的方式与学的方式的转变,为了提高学生的学科水平与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达到全面发展。

二、评价整合,检查效果

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的教学评价受到重视。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工具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评价应在应用和实践中进行评价的。例如,教学“画图”软件后,可采用“开放式评价法”让学生制作作品,在作品展示中由学生参与评价。例如,教学三年级的“写字板” 软件的使用后,采用“指定内容,具体考核”的方法,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按要求用“写字板”软件打一篇文章,然后由教师打分评价。同时,在每一个单元的单元小结里都有一个“活动评价”,有两棵知识树,树上是根据本单元的知识结满了知识果,评价的方法是:在学完一个单元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本单元的情况进行摘果子活动,在已掌握的知识果涂上红色即是摘下了果子。这种有趣的评价方式,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不仅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教学方法需要我们大胆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探索,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找出更佳、更适合的教学方法,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总之,这次学习,我受益非浅。让我们更有信心、有方法上好每一堂信息技术课。

三、学以致用,学科整合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当今教育主题的多元化,要求信息技术教育必须与其他学科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综合实践课,“立体式”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例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四、学科整合、全面发展

当今教育主题的多元化,要求信息技术教育必须与其他学科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综合实践课,才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就应该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

(一)、与德育的整合

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可以用校园网络报道学校的新闻,学校师生参加各种活动获得的荣誉。可以搜集一些与小学生有关的网站,推荐给学生,让学生从中了解社会的新闻和各种社会现象,并引导学生让其从中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

(二)、与知识学科的整合

internet是一个知识的宝库,由于它储存容量大,媒体种类丰富,检索容易、快捷,不失为学生学习的好载体。教育资源共享,对于人、财、物是种节约,同时也使知识得到充分整合。可以引导学生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相结合,例如,语文学习中需要查找资料的时候,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网络知识在网上查阅资料,帮助了解语文知识。还可引导学生创建个人博客,并在博客上记录个人学习、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达到练笔的目的,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注重实践的信息技术教学,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三)、与艺术学科的整合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电脑绘画”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内容,它本身就是与美术整合的,例如:老师进行美术欣赏,可事先搜集一些与教学有关的网址,让学生在网上自由欣赏美术图画,然后讲出自己的理解,这比教师讲解效果要好。同时也可将信息技术与音乐整合,主要表现在通过windowmedia player软件来听音乐,可用midi软件来编辑音乐。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信息交互方式、师生角色转变以及教的方式与学的方式的转变,为了提高学生的学科水平与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达到全面发展。

五、评价整合,检查效果

7.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 篇七

一、体验式学习及其特征

“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学习是指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这一过程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最终有效地完成。因此,体验式学习就是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或模拟的情境和活动,让学习者在活动中通过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和感受,并将这些感受交流和分享,再通过反思总结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应用于实践中。

与以往的学习活动相比较,体验式学习的优势体现在,它强调做中学,重视学习主体的切身体验、领悟和认知建构过程,尤其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注重情感、态度的内化以及个体经验的激活。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体验式学习的实施

1. 实施体验式学习的基本环节

对于体验式学习模式,最被认同的当属八十年代美国人大卫·库伯构建的“体验式学习圈”。他认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引申大卫·库伯的“体验式学习圈”,我们认为,信息技术课堂上实施体验式学习的基本环节主要包括以下阶段。

(1)亲历体验阶段。教师精心创设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亲历体验。

(2)分享体验阶段。“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学生在经历学习体验后也会出现这样的认知分化。根据自己的经验世界,他们会对某种体验情境形成不同的认识和感受。这时,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意见交流,甚至辩论的方式把自己的独特的见解表达出来,展示其个性的思维方法与过程。

(3)反思拓展阶段。在交流分享体验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应该学会聆听他人的见解。通过评价、接纳和反思,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

(4)总结升华阶段。教师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对学生的见解进行系统地归纳和总结,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5)实践应用阶段。从实践中提炼升华的知识,最终目的是用于实践,体现知识的学以致用。

当然,在实际的操作中,不必严格按照以上的结构,可以根据体验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2. 实施体验式学习的策略

新课标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均属于体验性目标。因此,学生的体验更多集中在对情感、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方法的体验上。体验内容与对象的多元化,决定了体验式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体验式学习的主要策略有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分组辩论和方法探究等。

(1)情境模拟

情境之于体验非常重要。只有恰当的体验材料和情境才能成为学生认知的停靠点,才可以唤起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选择和设计学习情境时,应力求接近真实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能从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和思考。例如,在讲解“信息的特征”一课时,为让学生深刻认识信息具有时效性的特征,有教师告诉学生一个“好消息”——学校打算组织学生看电影。所有学生欢欣鼓舞,争相传看教师的放映通知。待认真阅读通知的内容后,不少学生发现通知已经过期,开始有失望、不满等反应。教师让学生交流自己此时的感受及领悟。学生感叹“‘电影票’变废纸了”“老师应该早些告诉我们”……教师最后总结提升“以后我们可要注意信息的时效性”,进而让学生想一想“如果让你在网上查询中国现在的人口数量,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让学生将结论在实践中应用。

学生在情感经历了由兴奋、期待到失望的波浪体验后,领悟到了信息过期就是“废纸一张”,在教师的帮助提炼下,“信息具有时效性”这个结论让学生超越体验,促使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和升华。

(2)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即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通过主动参与、亲历过程、交流合作与价值构建等来体验学习活动。整个学习活动要体现出学生的亲历性、过程性和自主性。例如,在讲解“DNS服务器的工作过程”一课中,为让学生理解DNS的工作原理,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演绎局域网接入的工作过程——学生分为四组(用户机组、代理服务器组、DNS服务器组和Web服务器组),模拟网络中各种设备的工作过程,并记录各组的活动过程。教师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

通过角色扮演活动,教师将直观的、形象的活动过程移植于枯燥的科学理论理解之中,使得理论强的内容(数据请求过程以及网络相关设备的作用)变得容易让学生接受和理解。教师再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将学生的感性体验升华到理解DNS的工作原理和过程,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学习方法。

(3)分组辩论

在课堂上进行演讲辩论,强化了课堂中的生成,能较好地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让课堂更加开放。例如,针对学生沉迷网络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在执教“认识因特网”一课时,让学生简单了解因特网的发展及基本功能等已不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应该通过这节课,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认识因特网,并负责任地、安全地使用因特网。有教师就在这节课上设计了一个“中学生上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赛,鼓励学生自由选择作为正方或者反方,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支持观点的理由。正反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各自罗列出学生上网的种种利弊,体现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火花激情迸发。在双方争执不下时,教师打断双方,引导学生一体两面,辩证地认识网络的作用,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到,作为信息交流的工具,网络本身并没有对或错,对错的关键在于,网络被使用的方式。我们应该负责任地使用网络,更应以身作则,净化网络环境、维护网络安全。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得到了升华。

(4)方法探究

方法探究针对的也是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偏重于过程性、方法性的知识与内容。与角色扮演相比,它更注重学生对活动过程的观察,让学生从观察中总结提升出方法。例如,算法与程序设计由于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一致被认为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难点,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尤其涉及排序算法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往往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来进行教学。有教师就从几个学生排队的这个贴近学生生活的简单排序开始,让学生到讲台由原来的按学号排队变成按身高由高到矮排队,并把学生两两比较身高并交换位置的过程以“慢动作”的形式展现给全班学生观察和思考,相当于把算法设计者发现方法和规律的过程再重演一遍。通过这个重演,学生对排序算法有了直接、感性的体验,并在队列排序的过程中,与教师之间交流每一次排序后的结果和下一步排序的方法,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梳理出排序算法的方法和步骤,强化了对排序算法的理解。通过这种活动,学生获得的对排序算法的体验将是内在的、深层次的。

三、实施体验式学习应关注的问题

1. 体验学习更关注过程和发展

体验式学习关注的不是学生一次、两次的考试成绩,而是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注重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体验具有直接性和自我性特点,他人无法替代。它强调学生对过程的亲历和主动参与,如果没有体验,感知不会深刻,更无法内化。只有经过体验,学生获得了感悟,才会有自我的建构。

2.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体验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较好的专业素养、教育智慧和独特的感悟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开展前通过精心的策划设计出多样的体验活动;在体验进行的过程中,才能敏锐地洞察学生思维与情绪的变化,分析、判断学生体验后的感受,机智地引导学生讨论,并帮助学生超越体验、内化认知。

参考文献

[1]谭筱英.体验式学习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8,(2).

[2]曹艳.体验式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研究,2008,(3).

8.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 篇八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

针对目前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的问题,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将体验式教学方发运用到信息技术课程中来,改善信息技术课堂质量,引导学生正确认知信息技术科学的重要性。

一、整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通过运用计算机教学,采用科学活动等体验式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以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门教学课程。由于近年来信息技术学科发展迅速,教材内容缺乏统一性,对于教材内容的整合十分重要。以下是对整合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分析,一部分是计算机知识,另一部分是体验式活动。首先,对于教材内容整合要确保教材目标和学科目标一致,教学内容和学科内容相一致,教师选择重要的部分进行教学,并且各单元、各章节之间既要有连贯性,又要相对独立。确保每一部分知识的学习以及学习完成达到的目标,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成为一套完整的学习体系。其次,对于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编辑上应该考虑到知识、情感以及技能等方面,符合小学生教育的阶段性特点,立足于生活实践,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最后,教材内容的编辑必须具有开放性,适用于各所学校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需求,而且教师也可以通过教材内容进行延展,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動。

二、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教师对于教育方式的使用显得额外重要。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既枯燥,又乏味。而且学生以及家长普遍都认为这门学科是根本没有应用性的。所以,教师更应该为之劳心费力,想尽各种办法,抓住学生的心,挖掘学生对信息技术科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利用自身教学特点,带给学生幽默诙谐的感觉,或者采用语言的犀利性,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根据内容的特点、图片、技术等设计出有趣的话题、情景等。学习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生大部分都在10岁左右,由于年龄的局限性,对知识阅读的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这就要求教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教学内容,学生只有懂了,才能有兴趣继续了解。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介绍课外阅读资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和计算机有着直接的联系。家长很多会反对学习这门学科,更多的可能是因为学生直接接触了电脑,担心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等。所以教师要正确引导小学生对于计算机的使用习惯。比如,小学生使用电脑的正确姿势,保持眼睛距离屏幕多远才是合理的;关机前要退出系统登录;小学生要合理规划电脑游戏和学习之间的时间安排等等。这些看似很小的问题,可能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学科走进小学课堂上是顺应时代发展进程的需要。小学生学习计算机科学技术,就需要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改变,将体验式教学方式应用到课堂当中,通过对教学内容采用多种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的习惯,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知识性人才。

参考文献:

王蕾.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计划[J].上海师范大学,2013(11):31-32.

上一篇:最新师德演讲稿范文下一篇:桃林乡沙溪小学三关简报